數字化傳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08:1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化傳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字化傳播論文

篇1

>> 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問題研究 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問題與思考 農村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問題探析 關于實現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問題研究 檔案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問題研究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問題研究 數字化校園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研究 航道維護生態數字化平臺建設研究 數字化校園三大平臺建設研究 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研究 民辦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問題及對策 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問題初探 淺談如何加強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問題 關于城建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問題的思考 城建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問題的思考 對城建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問題的思考 科技期刊審讀數字化平臺建設芻議 數字化社區平臺構建研究 數字化社區建設中平臺整合問題研究—以溫州學習網為例 水利水電科技文獻數字化查詢平臺的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5]賈桂林.加強互聯網的新聞宣傳[J].群眾,2000(7).

[6]李志民,萬猛.網絡時代的科技論文快速分享與多維表達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6(5).

[7]在職研究生雙證科技泄密渠道多,科技保密工作制度不健全分析[DB/OL].,2015-05.http:///shuangzhengzaizhiyanjiusheng/11957.htm.

篇2

一、國內期刊數字化發展現狀

數字時代,為了尋得一線生機,傳統期刊開始探索轉型的途徑和模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國內期刊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何,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又面臨哪些現實困境,值得總結和思考。1.傳統期刊轉型是大勢所趨數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優勢是極快的傳播速度和巨大的傳播容量,它能比傳統期刊更早地報道消息、傳播信息,并且在傳播形式和內容創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滿足數字時代受眾的需求。在數字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傳統期刊轉型是大勢所趨。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積淀,目前,傳統期刊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筆者調查發現,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的很多傳統期刊或采取開發門戶網站、電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創建企業微博、微信公眾號的方式進行數字化轉型。2.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我國期刊業的市場規模在探索轉型模式的過程中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數字出版年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4403.85億元,比2014年增長30%,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在新聞出版產業收入的總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聯網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的總收入為74.45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6.66%”。可以說,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呈現一種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數字化期刊的功勞,這也證明了傳統期刊在數字化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方面是在不斷發力的。3.數字技術人才稀缺,亟須培養筆者認為,傳統期刊數字化轉型發展迅猛,這與期刊業是長線運作的產業,約稿、審稿、編輯、校對、出版發行、交流服務等環節都離不開專業人士的保駕護航有相當大的關系,遺憾的是目前我國既懂數字技術又熟悉期刊運作規律的復合型人才并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期刊轉型和發展的步伐。同時,由于數字技術管理人才的稀缺,傳統期刊在轉型過程中缺乏有效建議,不符合實際情況、盲目轉型的期刊不在少數,費時費力、得不償失的情況也不少見。因此,數字技術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轉型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期刊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還存在內容缺乏創新、數字版權糾紛頻發、盈利模式尚未確立等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二、國內期刊數字化轉型的成功模式

傳統期刊在摸索和試錯中前行,有那么幾家脫穎而出,找到頗富個性、屬于自己的轉型模式。下面筆者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傳統期刊轉型模式,以期為業界同人提供些許參考。1.傳統期刊的“互聯網+期刊平臺”轉型“互聯網+”時代,許多傳統期刊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或開發門戶網站、電子期刊APP,或借力微博平臺、微信平臺等渠道向數字化目標進軍。但部分傳統期刊僅僅是將文章原封不動地搬到各個平臺上,這樣的方式表面上看比較省力便捷,但卻缺乏創新性,因此對提高傳統期刊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幫助不大。那么,值得借鑒的“互聯網+期刊平臺”的轉型模式是什么樣的?筆者認為《讀者》的轉型之路可稱為典范。(1)“互聯網+期刊平臺”的形式《讀者》雜志創辦于1981年,是讀者出版集團主辦的文化綜合類雜志。多年以來,《讀者》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深受大眾喜愛。在數字時代背景下,《讀者》與時俱進,逐步實現全媒體布局,打造“內容平臺+智能終端”的新型數字出版生態圈。2009年,讀者出版集團初嘗轉型滋味,將集團的紙質資源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梳理,同時,將旗下的讀者網、飛碟探索網等網站整合為新的集團門戶網站。該網站除了具備門戶網站的功能,如日常內容的更新,還是一個大型的數據庫,收入了包括《讀者》雜志在內的讀者出版集團旗下的期刊和圖書的內容,讓讀者能夠在線閱讀、下載。這個集團門戶網站實質上成為讀者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業務的一個窗口。2010年,《讀者》進軍新浪微博,截至目前,其新浪微博企業號粉絲數量已達143萬多人;2012年,《讀者》進軍微信平臺,其微信公眾號分為“微刊”“書房”“讀者+”3個板塊,包括各類精選文摘、趣味雜談等內容。《讀者》微信公眾號的作用除了吸納讀者、提升影響力,還能創造經濟效益,比如其推出了“優選商城”。總體來說,《讀者》將長期積累的人氣分流至互聯網,再通過互聯網擴大期刊影響力,線上線下業務相輔相成,才實現了順利轉型。除了《讀者》,很多傳統期刊也采取這種轉型模式,但為什么《讀者》發展得更快?筆者認為,其內容上的轉型可圈可點。(2)精簡內容,重視互動傳統期刊如果不注重內容的創新,只是轉變形式,是無法順利實現轉型的。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習慣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針對這種現狀,《讀者》在欄目及內容設置上不斷精簡。從2014年第16期開始,《讀者》的欄目從20多個調整為8個,而后針對讀者意見反饋,在2015年增加了《互動》欄目,這個調整的過程可謂以讀者為中心。同時,《讀者》還大量采用手繪圖,增加記敘文和小說的比重,以吸引讀者眼球。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的《讀者》,審時度勢,做出符合時展潮流和讀者需求的改變,因此在期刊界暢銷不衰,其成功的經驗值得其他傳統期刊借鑒。2.依托開放存取網站創新期刊模式開放存取(OpenAccess,簡稱OA)在20世紀90年代末在國際學術界大規模興起,后來被引入國內,2004年得到我國政府的公開支持。雖然開放存取目前在我國學術界還處于發展初期,但它卻使我國傳統的學術交流模式和文獻獲取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簡單來說,開放存取是一種學術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采用“作者付費出版,讀者免費使用”的方式,使用戶可以免費獲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受時間、空間影響,也不用考慮版權和經費等問題。開放存取模式的推廣不僅使學術交流模式和文獻獲取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也促進了學術信息的傳播和交流。因此,許多傳統期刊依托開放存取網站創新模式。其中,可作為典范的當屬開放存取模式運作得比較成熟的學術網站——中國科技論文在線。(1)國內最大的OA集成平臺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是針對科研人員困難,學術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等問題而創建的科技站,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開通運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充分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精簡傳統出版物的發表程序,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大容量、及時、便捷的交流平臺。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在我國開放存取的發展史上具有領航者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國內最大的OA集成平臺。同時,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是公益OA平臺,科研人員在該平臺上在線發表、評審論文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而其他獨立經營的OA平臺為了實現持續發展,則采用“作者付費,讀者免費獲取”的運營模式。目前來看,無償支持作者和期刊進行網絡,并為用戶提供大量的信息,是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的優勢之一,這也是眾多傳統科技期刊愿意與之合作的重要原因。(2)資源豐富,功能強大瀏覽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可以發現,目前網站上主要包括首發論文、優秀學者、科技期刊、專題論文、高校認可等欄目。截至筆者統計時,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網站刊載首發論文共92730篇、優秀學者論文共92595篇、自薦學者論文共31310篇、科技期刊論文共1277866篇,可謂規模龐大、學術資源豐富。網站為用戶提供對所收錄文章統一檢索的服務,是科技期刊、高校學報以及優秀論文便捷展示內容的集成平臺,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對社會公眾的開放。以科技期刊欄目為例,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按類別將收錄的期刊分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藥衛生、農業科學、人文社科五大類,囊括了各大院校學報以及地理、大氣、醫學等各學科的專業期刊,分類詳細,檢索便捷,為用戶檢索所需科技內容提供極大的幫助。目前,開放存取模式處于快速發展期,面對學術成果愈加豐富多樣、信息傳遞速度大大提高的大好形勢,我國傳統期刊采取依托開放存取網站創新模式的策略非常切合實際,發展前景也日趨明朗。3.傳統期刊的二維碼模式二維碼“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打開我們的手機中具有相關功能的軟件,對準二維碼掃一掃,就能實現其指向的功能。談及期刊數字化轉型中的二維碼模式,就不能忽略《玩手機》雜志。《玩手機》是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背景下誕生的月刊。在期刊數字化轉型浪潮沖擊下,《玩手機》采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實現轉型,其具體方式是將二維碼印制于平面雜志上,幾乎每頁雜志都有3—10個二維碼供讀者掃描,讀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可以直接進入服裝、化妝品、箱包皮具、手機配件等網上商城。對《玩手機》雜志來說,二維碼的應用不僅實現了紙質期刊內容和形式的數字化,而且延伸了紙質媒介和廣告內容的影響范圍,幫助雜志實現內容的傳播并獲取經濟效益。就目前情況而言,《玩手機》雜志的二維碼數字化轉型模式是比較成功的,平均每本雜志被每個讀者掃描二維碼的次數為10次。但筆者認為,期刊數字化轉型僅靠在平面雜志上印制二維碼是遠遠不夠的,讀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便失去新鮮感,傳統期刊應將二維碼作為一種轉型的輔助模式,與其他模式相結合,開展進一步的轉型探索。

篇3

1學術信息資源發展趨勢

學術信息資源是指通過學術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各種相關信息,也指從事學術研究所需要的各種信息資源.主要包括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圖書專著、標準、專利、研究報告、演示報告、實驗操作說明等多種文獻類型.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近20年的時間里,學術信息資源的發展便經歷了紙質文獻資料、數字圖書館和數據庫學術信息、到目前電腦手機可隨時隨地下載的開放獲取信息資源.數字化和開放獲取成為學術信息資源管理和傳播的兩大發展趨勢.為了適應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更高效地保存、傳播、利用學術信息資源,很多學術信息的產生便采用數字化的形式,即使是紙質文獻也大多轉為數字化的形式.數字學術成為各種學術研究成果、知識傳播的主要方式,和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學術信息數字化的環境下,資源形態、用戶服務、發展模式等都正在發生改變[1-2].開放獲取是在學術信息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開放獲取學術信息資源的海量增長,受到了不少學者的關注和研究.數字學術環境下,開放存取作為一種新型的學術交流理念、出版機制和資源獲得方式在研究機構、圖書館、學術社群等的積極推動下不斷拓展和深入.

2學術信息資源的存取運作模式

當前,科研工作者獲取學術資源的途徑越來越多.學術信息資源的存取運作模式主要有四種:1)傳統或數字圖書館模式,其中數字圖書館是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發展的網絡模式,它們主要為高校、科研機構或社會公眾等特定目標人員,一般是公共服務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模式;2)機構知識庫模式,供機構內外用戶共享的學術文獻數據,并具有協助教育科研機構知識資產保存和知識管理;3)各大數據庫模式,包括CNKI、萬方、維普、超星等單獨發展的數據庫,一般是以營利為目的企業發展模式;4)互聯網公司創辦的文庫模式,如百度文庫、道客巴巴、豆丁網等;5)期刊網站模式,一般是單本或多本期刊的網站,可自行上傳論文資源,供目標讀者閱讀下載.圖書館和機構知識庫模式一般是由高校、科研院所支持和管理,而且機構知識庫是由高校或科研院所圖書館進行組織建設[6-7].它們具有經費來源穩定,學術信息資源針對性、實用性較高等優點;缺點是服務對象相對單一固定,訪問人員數量有限,存在著學術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全文數據庫是廣大學者獲取學術資源最重要的來源之一.

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重慶維普是我國的三大全文數據庫,收錄文獻類型包括期刊、博碩論文、會議論文、報紙等.全文數據庫并不意味著收錄了全部期刊文獻,而且其報道時效比紙質期刊有所推遲.對于購買了數據庫資源的科研單位,科研人員下載文獻僅限于在單位IP范圍內,而沒有購買數據庫資源的單位科研人員,更需要自己付費才能下載.在文庫模式下,用戶可以在線閱讀和下載多個領域的資料,同時可以上傳平臺所累積的文檔,供其他網民分享[8-9].該模式的一些作品版權問題存在爭議,另外,其信息檢索功能較弱、學術信息資源的可信性無法保證也導致文庫模式無法成為主流的學術信息資源利用模式.期刊網站對于固定讀者是最實惠方便的學術信息資源使用模式,一般更新迅速,但是資源單一,僅適用于少數科研人員.

篇4

【關鍵詞】學術期刊 數字出版 盈利模式

數字出版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的編輯與加工活動,并通過電腦、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來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實現了內容生產、管理過程、產品形態、傳播渠道的數字化,不僅大大節約了期刊生產過程中的物質資源的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期刊的價格,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便利的期刊購買與消費渠道。因此,數字化將成為我國學術期刊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如何構建起一套高效、穩定的盈利模式成為學術期刊吸納人才、獲得技術升級、提高產品質量,由此順利地實現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的路徑

1、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轉移

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轉移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期刊數字化路徑。也即是出版社在出版紙質期刊之后,為了擴大其發行范圍,將期刊的內容傳輸至網上,制作成與紙質期刊一模一樣的數字期刊。讀者只需要在相關門戶網站注冊,并支付一定的費用,便可以快速下載數字期刊,瀏覽其中的內容。目前,中國科學系列雜志、中華醫學會及其主辦的幾十種刊物以及其它諸多知名期刊均已在各自的門戶網站提供了紙質期刊的數字化版本,供讀者下載和瀏覽。

2、純電子學術期刊

純電子學術期刊是指完全擺脫傳統紙質期刊的束縛,而是將選題、策劃、組稿、投稿、審稿、意見反饋、編輯、出版、檢索以及與作者或讀者之間的交流互動等一系列編輯、出版、發行的過程,全部在網絡空間中操作完成,并且以網絡作為唯一的發行和傳播渠道。比如教育部于2008年推出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精品論文》期刊,是我國第一個擁有正式刊號的純電子期刊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中國網絡廣告》等,都屬于此類期刊。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呈現出明顯的開放存取的特征,不僅提高了出版速度,方便讀者檢索;而且也降低了讀者的購買費用,強化不同主體間的溝通與交流活動,為數字期刊的創新與變革提供了直接、豐富的讀者信息。

3、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集成平臺

無論是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轉移,還是純電子學術期刊都是由出版社獨立進行數字期刊的出版與發行活動,由此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而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集成平臺則是通過購買紙質期刊的電子版權,實現對大量的學術期刊內容的集成、分類與網絡銷售活動,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比如我國最大的學術期刊網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商業數據庫,都屬于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集成平臺。以中國知網為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集期刊雜志、博士與碩士論文、報紙、會議論文、年鑒、工具書、專利以及外文文獻資源為一體的綜合型網絡出版平臺。此類數字化集成平臺為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技術、人才、渠道,推動了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

二、我國數字期刊的盈利方式

學術期刊的出版發行需要稿費成本、印刷成本、人力資源成本以及硬件設備的購置與維護成本等等,而數字化出版也需要昂貴的網絡管理、計算機軟硬件維護成本。基于此,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運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探索出多種盈利方式:

第一是通過在數字期刊中植入廣告的方法,獲取一定的廣告費。這幾乎是所有的數字期刊都會用到的盈利方式,甚至是作為主要的盈利渠道。第二是在點擊量比較高的數字期刊網站為廣告商提供廣告鏈接服務,由此活動獲取一定的廣告收益。第三是通過數字期刊的下載或者是在線閱讀,獲得一定的發行收入。由于數字期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其發行價格非常低,因此,通過發行獲得的收入也非常有限。第四是電子版權經營費,也即是將數字期刊的版權銷售給其它零售網站或者是零售商,比如數字期刊集成平臺、音像制造商以及其它的商業網站等等,從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這種將多元主體引入產業鏈的運作模式可以創造1+1>2的市場、社會與經濟效應。

三、我國數字期刊盈利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學術期刊三種不同的數字化發展路徑尚未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富有個性特征的、穩定成熟的盈利模式。目前各種數字期刊盈利渠道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主要集中在對于硬性廣告作品、廣告鏈接、資源下載費用的過分依賴,為了吸引廣告客戶不得不進行殘酷的價格戰,降低了數字期刊作品的質量。其次為了獲得經濟回報,部分學術期刊不僅壓縮了作者的稿酬,而且收取高額的版面費,造成專家、學者的優質稿件進不來,而劣質稿件在支付了一定的版面費之后被刊登出來。這種惡性循環既降低了學術期刊的質量,同時也影響到其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利于其可持續性發展。第三,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產業還存在產業鏈缺乏合作,盈利模式不完善的問題。眾所周知,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產業鏈是以內容為源頭,以互動性、便捷性較強的新媒體為傳輸渠道,以具有一定新媒體應用技能的中青年群體為目標消費者,包括作者、出版社、數字化技術提供商、閱讀設備供應商、讀者等諸多利益主體。目前,處于產業鏈上游的作者不清楚數字出版的收益分配情況,甚至還要為文章支付版面費;出版社主要是依賴各種商業數據庫網站實現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并從中獲得版權轉讓費,處于利益轉讓中的弱勢地位,缺少應有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在數字出版領域獲利能力比較低。部分出版社甚至把期刊上網作為一種時尚或者是影響力的象征,不僅不收取版權轉讓費,而且還要為商業網站支付一定的費用。這非常不利于學術期刊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我國數字期刊的幾種盈利模式

1、傳統紙質期刊數字化轉移過程中的盈利模式

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轉移一方面是將紙質期刊的內容通過數字化,轉移至網絡媒體;另一方面,轉移之后的數字期刊是通過期刊的門戶網站進行傳播的,因此,該類型的數字期刊兼具紙質期刊和數字期刊雙重特征,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盈利方式。具體來說,首先在紙質期刊中刊登一定數量的廣告,獲取廣告費。其次是加強學術期刊的對外推廣活動。一方面鼓勵更多的學生、教師、研究人員訂購期刊;另一方面與高校或研究院的圖書館、資料室簽訂期刊訂閱協議,獲得期刊發行費。第三是將紙質期刊數字化處理之后,既可以放在自己的門戶網站獨立發行,收取用戶的下載費;同時也可以將版權銷售給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之類的商業網站,由此獲得一定的版權轉讓費等等。在此過程中,期刊要加強質量建設,吸引優秀專家、學者投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擴大發行量,尤其是增強與商業網站進行版權轉讓時的資本和實力,最終使各方利益主體都能夠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

2、純電子學術期刊的盈利模式

純電子學術期刊完全實現了編輯、出版、發行一整套流程的數字化運作。優點在于大大提高了發行速度,節省了物質資源的投入;而缺陷在于失去了傳統紙質期刊的線下發行網絡,從而弱化了其影響力,縮小了其發行規模。基于此,純電子學術期刊應當遵循以下盈利模式:一方面要加強對于硬性廣告以及廣告鏈接的引入力度,并將此作為核心的盈利渠道;另一方面要注重針對明確的消費者,根據其個性化的需求與消費特征,實行期刊的定制化,并且以較低的價格來發行。在擴大發行量的同時,也自然提高了其廣告價值,彌補出版發行過程中的成本費用。

3、學術期刊的數字化集成平臺盈利模式

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為主的學術期刊數字化集成平臺擁有強大的內容資源、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由此也形成了其強大的盈利能力。首先,這些網站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同時也提供了便利的信息檢索服務,成為各個高校、研究所進行學術研究活動所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因此,這些商業網站可以采用上門推銷的方式,與各個高校、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為其提供季度或年度的學術論文下載服務,由此獲得經濟收入。其次,這些商業網站也可以推出知網卡、萬方卡之類的充值卡,進行折后銷售,為個人提供資源下載服務,由此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第三,這些商業網站不僅擁有較高的點擊率,而且網民對象也十分清晰,大都是一些在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高校教師等等。這為廣告投放提供了精確的對象,也提升了自身的廣告價值,因此,可以通過廣告鏈接、廣告的方式,獲取一定的廣告費。

數字化成為學術期刊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各個學術期刊一方面要把握行業趨勢,盡早推動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尤其是要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特色的盈利渠道;另一方面更要精耕細作期刊內容,為數字化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①周小華,《中國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問題探討》[J].《理論學刊》,2009(4):108-111

②紀秀明,《學術期刊數字版權盈利模式探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4):77-80

篇5

目前,科技期刊數字出版還存在產業鏈的循環不順暢、贏利模式不成熟、版權保護難度大、復合型人才短缺等問題。由于出版體制方面的限制,國內科技期刊出版單位大都規模小且分散,缺失市場主體地位,比較難以適應市場競爭機制下的數字出版,難以出現規模經營效應[1]。此外數字化出版的重點和難點還在于目前還沒有一個適合我國國情及我國出版業特點的贏利模式。此外版權保護問題、復合型人才短缺問題等都制約著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但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2017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值增長迅速。以紙質為媒介的傳統出版模式正日漸式微(2009年首家中央級媒體《中華新聞報》被停辦),全球出版數字化、網絡化有取而代之的趨勢。數字化、網絡化出版具有內容個性化、縮短時空距離(實現與國際接軌)、按需提供實時自動化服務、交易電子化、減低出版成本等優點。因此,數字化出版的研究成為出版界關注的熱點。因此本文嘗試借助微信促進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

2科技期刊利用微信的優勢分析

目前,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使用的主要媒體工具見表1。目前編輯處理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有電話、E-mail、期刊采編系統(勤云、瑪格泰克等)等內容,偶爾使用是短信。這些工具的使用已經使編輯摒棄了前輩們曾經使用的“剪刀加糨糊”的傳統觀念和工作方式,使工作效率顯著提高。一些新媒體的出現,給科技期刊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如E-mail和QQ/MSN、BBS、博客。但比較起來而言,微信作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是現在普遍使用的電子通信方式(截至2017年5月25日,用戶人數8.89億),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共享流媒體內容資料和使用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同時,微信可以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具有很強的私密性,同是又具有一定的公共特性,如可以通過組群而建立小團體等。而科技期刊因為其專業性強,其應該屬于小眾媒體(科普類科技期刊除外)。科技期刊這種既要求一定的公共特性,又要求較好私人特性的特點正好與微信的特點相同。而編輯之間、編輯與作者之間、編輯與審稿專家之間、作者之間的小型討論在微信中進行也是非常合適的。而且科技期刊建立微信公眾號還具有以下優勢:1)增強傳播時效性。傳統科技期刊從收稿到發行平均需要6~8個月時間,而微信從策劃到發送僅需數分鐘,時效性更強。2)成本低。微信不收費,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賬號免費發送信息[2]。3)信息反饋更直觀、數據更易利用。相對于傳統科技期刊的讀者意見調查,微信意見調查更直觀、更方便進行數據分析。4)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更顯著。微信能為讀者、作者提供增值服務,社會效益顯著。隨著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的增加,傳播效果增強,科技期刊可以逐步探索和挖掘微信的經營潛力。

篇6

1利用科技新聞促進科學知識的傳播

科技新聞傳播在前沿科學技術的傳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術期刊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融合已經成為了科技期刊發揮自身作用的重要方式。對于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而言,他們除了要對一些擬在本刊發表的高質量科技論文進行關注的同時,也需要在科普知識的傳播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作用。自2007年1月起,中國科協啟動了“科技期刊與大眾媒體見面”的制度。從科技新聞的選題、組織和撰寫等方面入手,對科技新聞編輯體系進行完善,可以讓科技期刊在科學傳播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1.1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突出科學價值

自主創新是科技期刊在科學知識傳播過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朱倩蓉等[1]以《中國藥理學報》雜志為例,介紹了該刊所采取的創新模式,他們針對中藥領域所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從中藥現代化、天然藥物的研究開發和模仿性藥物的研究開發工作等多個方面入手,推薦了一批具有研發性的新聞。標準化問題是中藥研究領域的一大關鍵問題。《中國藥理學報》與其他醫學期刊所共同推出的與丹參制劑有關的新聞稿,就在對淡粉酸鹽化合物活性研究問題進行闡釋的基礎上,構建了一種規模化、產業化的丹參多酚酸鹽制備技術。該刊倡導自主創新、突出科學價值的舉措十分值得我們科技期刊編輯同行們借鑒。

1.2與知名科研工作者保持良好溝通

對于中國科學家來說,科研有助于研究生畢業、晉升、基金申報與結題,這些不需要過多考慮公眾的因素,因此科學家缺乏向公眾溝通科研成果的意識和動力[1]。同行評議制度是科技期刊新聞素材的原創性、科學性和真實性的保障因素。在對科學新聞的作者進行選擇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首先需要對科研論文經由中外同行評審以后所得到的評審結果進行關注,并要對作者相關領域所進行的研究進行關注,科研工作者在科技新聞的傳播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借助科技新聞對科技期刊的傳播能力進行提升,科技新聞的編輯、出版人員也需要對一些有影響力的科研工作人員在中外期刊中發表的論文的數量進行關注。

2對我國學術期刊的傳播體系進行完善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國際社會對中國科技期刊的需求也表現出了上升的趨勢。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期刊領域始終把握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對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地位進行強化的基礎上,我國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行業需要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的基礎上,對人民群眾的多樣化、多方面的報刊需求進行滿足。在對主流刊物的輿論引導能力進行強化的基礎上,我國科技期刊業還需要借助以下手段對我國科技期刊的傳播體系進行完善。

2.1對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進行強化

作為傳媒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期刊編輯出版領域在未來一段時間需要對高級采編人才、管理經營策劃人才很多專業化技術人才的培訓工作進行強化。敏銳的學術洞察力是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團隊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從市場需求對科技期刊的影響來看,如果編輯人員在論文出版過程中未對市場需求進行充分調查,學術刊物就會出現不符合市場需求、刊物積壓和發行量降低的問題。在對學術刊物的受眾群體進行關注的基礎上,對市場信息和讀者的反饋信息進行有效收集,可以在論文作者、期刊編輯和讀者之間構建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因而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對潛在的市場需求和讀者需求進行充分關注,進而在對科技期刊的對外傳播吸引力進行強化的基礎上,對期刊的科學傳播能力進行強化。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部門也需要構建一種以“編輯”“策劃”和“經營”為核心的工作模式。

2.2對行業期刊聯盟的運作機制進行完善

中國期刊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離不開中國近些年以來在文化出版,當然也包括期刊出版方面所開展的國際國內合作[2]。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的構建,為出版集團與科技期刊編輯單位之間的戰略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幫助。集團化建設是出版行業在新時期的主要發展趨勢。科技期刊的科學傳播能力與出版行業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在未來一段時間,集團化的發展趨勢也會成為科技期刊出版、發行機構的主要發展模式。目前中華醫學會已經在對一些醫學學術期刊進行整合的基礎上,構建了一種以協同作戰為主要特點的出版聯合體[3]。科技期刊出版聯合體可以在出版、印刷和廣告發行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這就可以為不同科技期刊品牌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出版集團與期刊聯盟之間的資源整合,可以讓二者之間在產品生產、物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協同性得到強化。二者之間的融合,可以在對科技期刊的經營成本進行降低的基礎上,對它們的傳播能力進行強化。

2.3利用國際合作加快傳播能力建設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科技期刊也成為了中國向世界展示我國科研成果的載體。中國科技期刊等國際化可以讓中國學術界的國際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目前我國的學術市場具有相對良好的發展潛力,在一些國外出版商對我國學術市場表示關注以后,我國科技期刊可以在與外國出版商進行合作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傳播能力。由于目前我國在期刊出版方面的法律制度尚未得到完善,因而我國的科技期刊在未來階段仍然需要堅持自主發展的路線。在此基礎上,我國科技期刊可以與外國出版商進行合作,對海外期刊的辦刊經驗進行吸收借鑒,進而在對自身的辦刊理念進行提升的基礎上,對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發行量進行提升。

3對科技期刊的網絡傳播能力進行優化

3.1對科技期刊的網絡增值服務進行優化

科技期刊網站的構建,是科技期刊經營機構提升期刊傳播能力的重要措施。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期刊的受眾群體的信息需求也表現出了多層次性、定制性和差異性的特點。科技期刊所提供的以科研文獻的目次、摘要(關鍵詞)、全文等信息為主的基本服務形式已經難以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以期刊論文為核心,對服務項目進行拓展,是我國科技期刊網站所面對的一大重要問題。現階段科技期刊的出版發行單位可以在設置用戶交流社區、內容推介區和文獻資料計量分析統計等模塊進行建構的基礎上,對信息內容的學術性進行強化。在對內容服務的高容量性、新穎性和實效性等特征進行強化的基礎上,科技期刊網站的經營者也可以在對用戶跟蹤學科前沿信息的積極性進行調動,以便在增加用戶體驗的基礎上,對科技期刊的傳播能力進行提升。針對知網、萬方等常用的期刊數據庫,相關機構可以對數據庫的使用費用進行降低,也可以為用戶提供一些出論文下載以外的科學化的情報分析信息。

3.2對期刊網站的管理運營能力進行強化

科技期刊的網絡傳播涉及網絡科技新聞的傳播、科技論文在社交網絡中的傳播、移動終端在電子期刊的傳播等各種傳播途徑[4]。對于系統的運營管理人員而言,自身的管理能力的強化,也成為了促進科技期刊傳播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期刊網站的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需要積極參與到網站的內容組織工作之中,也需要對一些重點論文進行點評。在多樣化的文章體裁和多指向性的超鏈接的影響下,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需要對相關的層級結構關系進行有效處理,并要借助契合的動靜圖像組合對科技期刊的生動性和活潑性進行提升。在相關網頁構建以后,期刊發行機構需要對系統維護、數據維護和網頁維護等問題進行關注。網站服務器和系統程序是系統維護工作中的關鍵內容。對網站服務器和系統程序等內容進行檢查和更新,可以讓這一系統處于安全的工作狀態之中。數據維護涉及到了數據信息的導入、導出和數據信息的后臺維護等多個問題。全面化的數據備份體系和數據恢復計劃的構建,可以為期刊網站在突況下的運轉提供保障。

4對數字化出版模式進行優化

4.1對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建設的自覺意識進行強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也成為了期刊自身傳播能力的影響因素。數字化出版對傳統出版方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它引領著科技期刊的發展方向,并成為了科技期刊的發展主流[5]。科技期刊與多媒體資源的整合,可以在對傳統的出版方式進行轉變的基礎上,對科技期刊的傳播能力進行提升。針對數字化出版模式給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工作帶來的影響。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人員需要在對自身視野進行拓展的基礎上,對利用數字化建設加強科技期刊建設的意識進行提升,以便在對最優化的數字化的傳播模式進行應用的基礎上,對期刊的出版運營方式進行優化。為了讓科技期刊的網絡投稿平臺和編輯交流平臺得到優化,科技期刊的運營機構可以通過與政府部門進行協調的方式,對行業之間和單位之間的合作機制進行強化。隨著數字化出版技術的不斷發展,遠程出版、按需出版和數據庫出版等數字化出版模式會在科技期刊的出版領域得到應用。

4.2構建統一化的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平臺

科技期刊出版業務在我國出版業務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經營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和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是現階段我國科技期刊出版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現階段是我國科技文化領域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期,在爭取政府的專項資金扶持的基礎上加快資源整合,成為了提升科技期刊傳播能力的重要措施。根據前文論述,對多家科技期刊在資源、設備、技術和人才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進行整合,可以讓相關單位對科技領域的專業化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挖掘,進而在對出版服務體系進行優化的基礎上,對科技期刊的產業規模進行擴展。在統一化的在線數字產品編輯出版營銷平臺構建以后,科技期刊的發行者可以對期刊的受眾群體進行有效整合,也可以讓文獻資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統一化的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可以讓科技期刊發行單位的整體實力得到強化。

4.3對多種形式的產品服務進行完善

在統一化的科技期刊數字平臺構建以后,產品內容和服務形式已經成為了科技期刊發行機構所關注的一大重要問題。特色服務體系和延伸服務體系的構建,可以讓期刊發行機構從更多的渠道入手,為用戶提供幫助,以便讓讀者借助計算機和數字電視等媒體對一些前沿技術進行了解。

5利用移動傳播對科技期刊的信息服務能力進行強化

5.1利用公眾號增強科技期刊的傳播能力

從科技期刊的發展實踐來看,只有不斷提升期刊信息化基礎平臺的服務水平,才能更好地發揮信息化在推動期刊轉型和創新管理與服務模式轉換中的積極作用[6]。科技期刊與自媒體平臺之間的結合,可以讓移動平臺在信息的持續傳播過程中發揮持久效應,從而可以讓科技期刊的傳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一些公眾號中所推送的一些科研論文往往可以表現出閱讀量大的特點。從公眾號的合作形式來看,雜志社、專家與期刊發行機構的微信平臺之間可以發揮出資源共享的作用。在一些實體學術會議中,微信平臺可以通過現場互動、現場直播等方式,對學術會議中的新成果進行展示。

篇7

現有24種口腔醫學科技期刊(見表1),其中14種為綜合期刊,8種為專科期刊,2種為文摘類期刊,幾乎涵蓋了口腔醫學的所有領域,其中13種已被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數字化情況調查結果

2.1版權頁調查

對國內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版權頁的調查顯示,有21本標注了電子信箱,占84%;只有9種期刊建立版權網站;標有2個網址的有1種。分布情況見圖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的網站建設相對處于被動、落后的狀態,與國外期刊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2CNKI

收錄全文情況除7種期刊(占總數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數期,《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種期刊(占總數61.90%)收錄自期刊創刊以來所有全文。

2.3國外數據庫收錄本研究以PubMed為代表數據庫進行檢索

檢索結果顯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錄中國口腔醫學科技期刊只有3種(占收錄期刊總數的12%),包括《中華口腔醫學雜志》、《華西口腔醫學雜志》和《上海口腔醫學雜志》。其中《中華口腔醫學雜志》共收錄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論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論著的摘要暫缺;《華西口腔醫學雜志》收錄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海口腔醫學雜志》共收錄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論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鏈接,2008年全部則只提供英文摘要。

2.4國內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網站建設情況

2.4.1主辦單位網站鏈接網頁《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上海口腔醫學》、《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和《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5種口腔醫學科技期刊擁有主辦單位網站的鏈接網頁。《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和《上海口腔醫學》依托于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網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簡單介紹以及期刊的編輯、出版等各種相關信息,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期刊訂購、論文投稿、文獻檢索、文獻閱讀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載,相關鏈接較全面,構架完善,并設有中英文兩個版本。《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和《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的鏈接網頁則僅提供版權頁等一般信息,不具備文獻檢索、文獻閱讀及文獻下載等功能,支持網上投稿。

2.4.2版權網站期刊建立版權網站可借助因特網方便、快速的特點,在提供期刊文獻服務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更新、更快、更廣泛的醫學信息服務[3]。《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和《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是國內目前擁有版權網站的口腔醫學科技期刊,作為以印刷版本期刊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網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簡單介紹以及期刊的編輯、出版等各種相關信息。用戶也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期刊訂購、論文投稿。提供快速檢索和高級檢索,文獻設有HTML和PDF兩種鏈接,但全文未上傳,也未見留言信息。

3口腔醫學科技期刊數字化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我國的科技期刊數字化絕大部分停留在"拷貝階段",在形式上是單純印刷版的重復,甚至是印刷版的簡單掃描,出版時間明顯滯后,且網頁設計過于簡單;在觀念上認為網絡只是給讀者一個新窗口,沒有對編輯流程進行調整;形式上還是一種單向傳播,未通過整合內容形成跨媒體的一體化服務,不能滿足編輯部及讀者多方面需求[4]。這其中的原因有觀念上的,也有技術和資金的問題,考慮可能主要與以下幾點有關:①主要負責人對網絡了解不深;②缺乏既懂業務又懂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人才;③網絡技術缺乏;④編輯人員素質、知識結構不適應等。

篇8

面對“互聯網+”和數字化網絡出版潮流的發展,《敦煌研究》積極順應這一時代趨勢,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一,自2000年以來,我刊與知網、萬方、龍源等國內知名數據庫合作,及時上傳我期刊所發表的論文全文,實現了學術研究成果的網上,方便了學者和讀者檢索、下載閱讀。

二,自2011年起,開通了《敦煌研究》新浪博客,不斷更新我刊編輯部所出期刊、著作等W術研究成果和我刊編輯部的最新資訊和公告,回答訪客的相關咨詢和問題,擴大《敦煌研究》的社會影響力。

三,我刊還與知網合作開展數字化出版業務,每期擇優選取我刊發表的論文進行外文翻譯,進行數字化出版,向國際學術界傳播敦煌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力地擴大了我刊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力。

四,《敦煌研究》的網站建設工作。一直以來,我刊掛靠敦煌研究院網站,專門開辟《敦煌研究》專欄,關于《敦煌研究》紙本期刊論文的出版情況,更新期刊目錄和我刊編輯部相關動態訊息,為讀者和學術界提供簡明的信息資源和及時的我刊資訊。

2014年初以來,我刊開始積極籌備《敦煌研究》門戶網站建設,定位網站讀者群和功能,設計網站欄目和版面等,經過多半年的籌劃,于2015年6月啟動網站建設工作,2015年10月起,《敦煌研究》官方網站開始試運行,2016年6月正式上線運行。《敦煌研究》網址為http://.cn.

篇9

關鍵詞:圖書館現狀分析,中國

 

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簡稱DL)是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成為國際高科技競爭中新的制高點,成為評價一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圖書館正在競相研究和發展的重大課題。我國圖書館界和信息科學領域對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當前圖書情報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

為了解近十年來我國數字圖書館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發展趨勢,比較準確的呈現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研究現狀,本文以數字圖書館為檢索詞,對維普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1997—2006年發表的論文進行了檢索,共得到相關論文1028篇。由于檢出文獻數量巨大,為便于分析,筆者篩選了圖書情報工作、大學圖書館學報、情報雜志等17種圖書情報類核心期刊,得到抽樣論文300篇。下面就以這些論文為依據,對近十年來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進行總體上的概括和評價。

1 基礎理論研究

1.1 數字圖書館的定義

自從數字圖書館概念出現以來,始終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不同的論文作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各自的闡述,形成了頗具代表性的幾種觀點:⑴數字圖書館是采用現代高新技術的數字信息資源系統,是下一代因特網信息資源的管理模式,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因特網上信息分散不便于使用的現狀。免費論文參考網。通俗地說,數字圖書館是沒有時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規模的知識中心。⑵數字圖書館是超大規模的、可以跨庫檢索的海量數字化信息資源庫。并詳細解釋為,所謂數字圖書館就是對有高度價值的圖象、文本、語音、音響、影像、影視、軟件和科學數據等多媒體信息進行收集,組織規范性的加工,進行高質量保存和管理,實施知識增值,并提供在廣域網上高速橫向跨庫連接的電子存取服務。同時還包括知識產權、存取權限、數據安全管理等范疇。⑶數字圖書館是一個全球性的、分布式的大型知識庫,即以分布式海量數據庫群為支撐,基于智能技術的大型、開放、分布式信息庫。綜上所述,雖然對數字圖書館不能給出一個規范的、權威的定義,但是從不同的定義中我們卻可以發現,數字圖書館的內涵要比傳統圖書館廣泛得多。數字圖書館的定義將會隨著數字圖書館研究和建設的深入而不斷完善。

1.2 數字圖書館的特征

關于數字圖書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表述:

楊沛超、魏來認為,數字圖書館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從根本上看,它就是利用網絡設施將數字化的信息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快速、有效的提供給用戶的一種全新的圖書館形態。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 數字化資源;② 網絡化存取;③ 分布式管理[1]。徐文伯提出數字圖書館的三個特征為:① 分布的、但在統一的標準下建設;② 可以在統一的網絡平臺上運行;③ 可以不斷擴展[2]。羅維維指出,和傳統圖書館相比,數字圖書館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本身并不是一個實體單位,而是虛擬的,不存在物理上館舍的界定。其次,它不是簡單的數字館藏,數據庫的數據范圍要比圖書館的收藏范圍大得多。第三,它的研究和實施是由計算機通訊領域的研究人員為主,參與制作數據庫的人員涵蓋許多不同行業,其中信息科學領域和圖書館界作出了很大的貢獻[3]。綜上所述,數字圖書館是21世紀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盡管目前還不能完全準確地把握數字圖書館的所有特征,但從發達國家已經出現的數字圖書館雛形和以上學者的描述中,可勾畫出它的某些特征,初步展示了未來數字圖書館的風采。

2 建設模式研究

近年來,學術界在實踐的基礎上,探討了數字圖書館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單純化的理想數字圖書館模式,即技術指導型。它支持面向對象的分布式查詢的資源庫,并且通常支持基于知識內容的檢索,具有人性化的人機界面。這一模式囊括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大成,但依靠圖書館自身的力量,有重重困難。第二種模式,就是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型的模式,它是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化資源有機結合的復合型圖書館,又稱混合式圖書館,它不是本質意義上的數字圖書館。第三種模式是前兩種模式的綜合或者說是簡化。

3 技術研究

數字圖書館是當今計算機、通訊、信息內容處理等高新技術之綜合體現,也是目前世界上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免費論文參考網。目前,我國學者對數字圖書館的技術研究著墨很多。鎮錫惠認為數字圖書館系統主要技術的需求包括:數字圖書館體系結構方面的技術需求;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存儲網絡系統模型的技術需求;數字資源加工編輯相關的技術需求;數字圖書館用戶服務系統相關的技術需求[4]。劉鋒指出CDL(China Digital Library)的關鍵技術是① 圖象、文本、音頻、視頻數字化技術;② 壓縮存儲和還原技術;③ 元數據庫技術;④ 分布式數據庫技術、數據倉庫技術;⑤ 知識挖掘、管理技術;⑥ 在線服務技術;⑦ 人機交互技術;⑧ 認證和網絡安全技術[5]。胡昌平、吳葉葵討論了基于Agent的個性化主動服務,并給出了具體的實現方案[6]。趙偉、鄭巧英分析了其在廣播式、查詢式客戶端程序設計和結構中的應用以及在協作網中的應用[7]。彭國莉分析了信息推送的類型、服務形式和圖書館信息推送服務的實現[8]。傅湘玲則介紹了推送技術軟件和Push技術的應用前景[9]。

4 元數據研究

數字圖書館研究中,元數據研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以Web形式存在的網頁資源呈幾何級數上升,要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資源,除了搜索引擎外,就是采用相關的著錄標準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著錄,元數據技術由此產生。在元數據的研究成果中,李惠較為系統地概括了元數據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收集和維護。她認為元數據可用于信息資源的組織和檢索,也是設計和維護數據庫的工具,可以成為用戶使用數字圖書館的向導。免費論文參考網。在元數據的利用方面,她還介紹了元數據與檢索工具相結合的四個集成層次[10]。梁雯指出了元數據在數據倉庫的重要角色:它起著定位數據倉庫的目錄作用,為數據倉庫的創建提供必要的信息、描述和定義[11]。而宓永迪、夏勇則介紹了自行開發的網絡資源元數據搜索、查詢系統,包括了系統的總體結構、工作原理和實現方法。這是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方案[12]。在網絡信息的元數據標準方面,人們已經認同元數據標準是一個網絡信息的管理工具,國外的經驗值得參考借鑒[13]。未來,元數據研究的側重點應是:① 技術元數據;② 權限元數據;③ 保存元數據;④ 資源發現元數據;⑤ 元數據檢索的工具和系統;⑥ 元數據的標準化問題。

5 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知識產權是指人的智力活動創造的精神財富,即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權利,它包括:著作權、發明專利、商標、廠商名稱等等。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問題主要是針對著作權問題而言。所謂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其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享有的署名、發表、使用、出版以及許可他人使用和獲得報酬等項權利。加強版權保護可以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如通過立法補充和修改《知識產權法中關于保護計算機網絡上的版權、作品著作權》的規定,在社會上宣傳和普及公眾保護知識產權的觀念,培養尊重他人著作權的意識,規范和管理網上版權作品的傳播使用和出版發行。目前,數字圖書館管理中使用的版權保護方法主要有:⑴ 采取多種多樣的技術措施:訪問控制技術、數字水印技術、軟件加密技術。⑵ 強化權利管理信息的管理:是強化知識產權執法措施的標志,是權利人行使版權的手段;它為版權人設定用戶使用作品的條件、監控作品的傳播以及追究侵權責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4]。

6 信息營銷機制研究

數字圖書館實行信息營銷,是適應時代需要、謀求自身生存發展和滿足用戶需求的必然要求。數字圖書館實施信息營銷時,重點是迅速獲取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整合內部微觀環境,作出適應環境變化的反饋。通過信息營銷,了解需求,提供服務,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時機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更好地服務讀者,樹立形象,擴大影響,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5]。

7 結束語

近十年來,國內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可謂是碩果累累。我們相信,隨著對數字圖書館理論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一定能夠再上一個新臺階,實現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宏偉目標,整體推動我國信息化進程,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 文 獻

[1] 楊沛超、魏來. 論中國數字圖書館發展策略[J] . 情報資料工作,2001,(3):16—21.

[2] 徐文伯. 關于數字圖書館的幾點認識[J] . 情報資料工作,2001,(3):33—38.

[3] 羅維維. 淺議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幾個問題[J] .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3):64—.69

[4] 鎮錫惠. 數字圖書館的主要技術需求[J] . 國家圖書館學刊,2000,(4):21—23.

[5] 劉峰. 國家863計劃中國數字圖書館發展對策及研究動態[J] . 情報資料工作,

2001,(2):54—59.

[6] 胡昌平、吳葉葵. 基于三層Agent的個性化主動服務系統的探索[J] . 情報科學,

2001,(4):30—33.

[7] 趙偉、鄭巧英. Z39.50技術在上海地區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中的應用[J] .

圖書館雜志,2001,(5):9—11.

[8] 彭國莉. 圖書館信息推送服務[J] . 圖書館雜志,2001,(5):41—42,53.

[9] 傅湘玲,甘利人. 面向內容的網絡信息資源開發的幾種新技術探討[J] . 情報雜志,

2001,(2):37—39.

[10] 李惠. 元數據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J] . 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1):220—222.

[11] 梁雯. 決策支持新技術——數據倉庫[J] . 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2):21—22.

[12] 宓永迪、夏勇. 網絡資源元數據搜索、查詢系統的實現[J] . 圖書館雜志,

2001,(5):36—37.

[13] 吳慰慈,張久珍. 網絡信息資源的標準化體系研究[J] . 情報科學,2001,(1):40—45.

[14] 潘芳蓮. 數字圖書館管理中的知識產權問題[J],圖書館,2005,(3):66—68,76.

[15] 彭杰波. 數字圖書館信息營銷機制研究[J] . 圖書館,2005,(3):81—83.

篇10

1.1調查分析方法

2013年,在筆者所在刊物國際化網站建設、完善過程中,為了提高中國主辦的國際化期刊的網站建設水平,筆者選擇了5種在行業內影響力較高的中國生命科學類SCI期刊作為調研對象,通過網絡搜索、調研分析、歸納總結等方法,對期刊的國際化網站建設進行了多角度、多因素分析。首先,筆者考察了5種被調研期刊的辦刊背景及學術地位。同時,根據網站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影響因素,考察了5種被調研期刊的網站國際化界面、在線投、審稿系統、OA出版模式、與國際出版集團合作的數字化傳播模式及提供網絡增值服務方面的特點。

1.2調研期刊的學術地位

①CellResearch(CR)是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以英文發表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快報和述評的國際性學術期刊。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近期公布的2012年JCR影響因子10.526。2006年CR和自然出版集團(NaturePublishingPartnerships)合作,由其負責全球電子版的出版發行。②ActaPharmacologicaSinica(APS《,中國藥理學報》)創刊于1980年,由中國藥理學會和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協主管。2000年起正式注冊為全英文出版的國際性刊物。2005年起與英國Blackwell出版公司合作出版。是美國CurrentContents/LifeSciences僅選錄的中國兩種期刊之一,同時進入BA、CA、IndexMedicus等十余種國際著名檢索系統。2012年JCR影響因子2.354。③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JGG)是中國生命科學的領軍雜志之一,涉及遺傳學、基因組學研究領域,2012年JCR影響因子2.076。目前,JGG在154種中國被SCI收錄的期刊中排名13。④The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JMCB),涉及分子細胞生物學、其他生命科學及其交叉學科研究,2012年JCR影響因子7.308,在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180種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8位。⑤TheAsianJournalofAndrology(AJA)是亞洲男科學會的官方雜志,2012年JCR影響因子2.140,在5種國際男科學雜志中排名第三,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主辦,與自然出版集團合作,有較高的國際可見度,通過平臺吸引了全球讀者,2011年7月起,提供OA服務。可以看出這5種雜志都是由中國學術機構主辦、在國際生命科學領域有極高影響的科技期刊,JCR影響因子較高,是中國生命科學科技期刊國際化辦刊的成功典范。通過研究這些期刊的網站風格、內容、功能等,獲取了大量期刊網站擴展國際視角的經驗和做法。

1.3部分期刊網站擴展國際視角的經驗

1.3.1較高的國際顯示度

域名通常由雜志名稱縮寫或全稱構成,方便檢索和記憶,方便輸入,易于查找,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和可信度。5種期刊都有獨立的國際域名。就網絡顯示度而言,在google搜索引擎中輸入雜志名稱,第一條檢索結果就可以直接鏈接到期刊主頁,五種期刊都有較高的國際顯示度。且檢索結果的地址下簡短的期刊介紹,包含了讓讀者一目了然的信息,提高了在國際學術領域的可見度。如APS的介紹為:officialjournalofChinesePharmacologicalSociety,websiteoffersachieve,submission,guidelinesforauthorsandreviewers。JGG的介紹為:Welcometo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JGG)isoneofChina’sleadingjournalsinthelifescience。JMCB的介紹為:Peer-reviewjournalfocusedonpublishingnovelfindingsinstemcellresearch,molecularsignaling,epigenetics,andotherareasofbiologyresearch。AJA的介紹為:AnofficialpublicationoftheAsianSocietyofAndrologyfoundedinJune1999。這些都為需要查閱雜志的讀者提供了直接的幫助和提示。5種期刊主頁面都以英文為主,部分期刊的主頁面保留少量中文信息和鏈接內容(如AJA)。頁面界面友好,主色調突出、協調,網站總體布局合理,風格高雅、醒目,期刊基本信息涵蓋全面,各項功能操作簡易、直觀易懂。網站都在主頁面醒目位置顯示期刊最新一期的封面,標明期刊的ISSN號及影響因子。

1.3.2國際化的投審稿系統

在調研的5本刊物中,其期刊網站的投稿鏈接都采用了國際學者熟悉的投審稿系統,APS、AJA、JMCB都使用的ScholarOneManuscripts系統,CR使用的是NPG系統的投稿系統,JGG則使用的Elsevier的投稿系統。可見,采用國際學者熟悉的投審稿系統,是吸引國際投稿的做法之一,遠程投稿、在線辦公的國際化形態是期刊國際化網站的基本構成要素。利用國際學者熟悉的投審稿系統、在線投稿、遠程編審,利用在一個更為廣泛得多的地理位置內工作的學者的專長、人際關系和研究視角,提高期刊的有效擴展和影響。

1.3.3加強出版內容的可獲得性,提高文章被引頻次

在調研的5本刊物中,都施行了OA或部分OA的在線出版模式。開放獲取(OpenAccess,OA)是國際科技界、學術界、出版界、信息傳播界為推動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網自由傳播而發起的運動,以此促進科學信息的廣泛傳播、促進學術信息的交流與出版、提升科學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學信息的長期保存。統計調查表明,OA出版可以顯著提高論文的被引頻次,直接影響到刊物的影響因子。如APS過刊內容全部OA。JMCB現刊與過刊內容全部OA。AJA部分內容OA,期刊在網上為讀者提供3篇當期全文免費閱讀服務,其余文章則須通過國際出版合作集團購買,部分文章只給出Researchhighlight的內容。JGG出版的文章中,2007年之后的全文都鏈接于ScienceDirect數據庫,2006年之前的文章內容列于期刊的網頁,實現了現刊與過刊內容全部OA。CR通過NPG向133家發展中國家機構免費提供網站瀏覽權限,同時中國境內也有136家高等學府和研究所能夠免費網上閱讀。CR選擇混合模式,作者可以選擇付費以使自己的文章OA。CR刊登的優秀論文及專刊論文能直接鏈接到主頁上進行重點宣傳,featuredarticles欄目在主頁上醒目位置顯示,部分文章內容可以免費獲取。

1.3.4借力國際出版集團加強國際傳播

期刊通過與國際出版集團合作,加強鏈接的制作和使用,可以提升網絡版的可視度,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數字化品牌傳播效果顯著。CR、AJA、APS都與NPG(NaturePublishingGroup)合作,在主頁醒目位置設置了NPG的鏈接。CR通過CR@NPG直接鏈接到,即NPG提供的CR頁面;CR還與NPG旗下的優秀期刊展開合作,比如CR刊登的研究論文曾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CellBiology上得到專家點評。AJA@Nature直接鏈接到,即NPG提供的AJA頁面。APS在主頁面有鏈接直接鏈到。NPG不同雜志的頁面內容不同,但風格統一,也便于國際讀者檢索和瀏覽。通過與NPG合作,以NPG提供的統一網絡界面,期刊網頁優化了版式設計和欄目設計,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JMCB與OxfordUniversityPress合作,在/頁面可以檢索刊物的出版內容及相關信息。JGG與Elsevier集團合作,其稿件處理系統鏈接到/jgg/,而全文則鏈接于ScienceDirect數據庫。

1.3.5提供增值信息,聚集特色資源

科技期刊增值服務以內容為基礎,專業化程度極高,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極高的專業價值;以受眾需求為核心,主動服務,滿足用戶個性化選擇,突顯特色;新鮮的信息才有價值,科技期刊增值服務以高效傳播為目標,服務迅速。數字化增值服務借助互聯網等現代科技工具,體現及時性和有效性。所調研的5種刊物基于自己的出版內容和學科范圍進行了深入的挖掘,通過多種形式的高附加值的增值信息,期刊網站可以不受時空局限,成為期刊特色資源聚集的新空間。APS的網站主頁提供了相關學科學術會議的信息,并鏈接到相關的論壇,提供GOOGLE檢索鏈接。CR主頁上學術會議通知滾動播出,有部分行業內的商業廣告,主頁上鏈接了NPG旗下相關學科領域的其他期刊網站,提供E-alerts服務。提供GOOGLE檢索鏈接及Pubmed檢索鏈接。提供網絡預出版內容及下載引用前10名的文章。JGG提供網絡預出版,most-read下載文章列表,提供學術會議信息,Feedback功能收集讀者、作者的反饋。JMCB根據研究內容提供特別專輯,特色文章。編輯服務鏈接到英論閣,理文編輯,幫助作者潤色英文,改進文章質量。每期介紹coverlegend,突出研究亮點。列出50篇高被引文章。提供GOOGLE檢索鏈接及PubMed檢索鏈接。FastTrack是為優秀的競爭性強的文章提供的投稿后立即進入同行評審階段的通道,1-2周可以完成。JMCB還提供GreenTrack,對大量被國際一流期刊(包括Nature,Science,NatureMedicine,NatureCellBiology,Cell等)拒收的優秀文章提供一個機會,為作者節省精力和時間,JMCB鼓勵作者將上述期刊的評審意見和文章一起投到JMCB,進行快速評審,通過這個綠色通道使文章在短時間內被JMCB錄用。AJA提供網絡預出版,提供當期特色文章,editor’schoice及coverstory欄目突出研究亮點。Englishcorner提供大量英文論文寫作的幫助信息。AJA主辦的“亞太地區男科學論壇”在網站上單獨有信息獲取頁面和論壇注冊及論文摘要投遞系統,從而使這個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論壇的影響力在網上得以延伸。

2科技期刊建設國際化期刊網站的啟示

2.1提高國際顯示度

國際顯示度對國內科技期刊的對外傳播非常重要,網絡鏈接去區域化、提高網絡可見度。國際化科技期刊網站的主頁設計風格,應注重適用性、嚴謹性、藝術性相結合,并以適用性為決定性因素,加強導航系統設計,幫助用戶快速獲取信息。資源豐富、界面友好,結構清晰、重點突出,功能齊全。希望每位第一次點擊此網站的讀者可以將網站加入收藏夾,這就是網站設計基本成功的一個準則。國外出版機構擁有知名的出版品牌、成熟的國際銷售渠道及完善的網絡平臺,依托這樣的國際化平臺,能迅速提升科技期刊的國際顯示度。國外出版機構在全球已經擁有龐大的營銷網絡,參與國際上主要的學術會議,通過國外出版機構在國際上推廣中國科技期刊的效果遠比我們自己做要好,事半功倍,極大地提高期刊的國際發行和論文傳播效力。

2.2提升國際學術聲譽

高質量文章的高被引、高下載是建立國際學術聲譽的基石,稿件處理流程、處理質量、審稿質量、發表周期,在網站上應有全面的反映。注重學術質量,注重出版文章的多樣性、豐富性,出版內容準時在線,不遲于印刷版期刊出版。加快數字出版速度,縮短時滯,提供OA或在線優先出版(onlinefirst)。這些都直接影響刊物的學術聲譽。文獻服務功能是科技期刊網站依托出版內容而設立的重要網絡服務內容。在功能設置上強調搜索、而不僅是瀏覽功能。系統的搜索、檢索功能(如根據作者、文章標題、摘要、關鍵詞或正文中的主題詞識別文章的能力)比瀏覽現刊的能力更加重要。所刊載文章應有較高的國際文章比例,讀者會在當期及歷史的目錄中,注意到中國及非中國作者的比例,只有了解到期刊刊載的內容是來自全球范圍的,才會吸引更多的國際學者關注刊物,這樣才能不斷樹立在國際學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3提高國際傳播效率

為了加強出版內容的有效傳播,應及時將文章內容上傳到相關學科的知名數據庫,依靠數據庫的影響力和渠道實現有效傳播。國際重要檢索數據庫收錄過程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這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辦刊質量,還可以促進學術期刊出版與國際傳播效率,擴大國際影響。大型網絡數據庫,有集成的技術與運營能力,使加入其中的期刊可以減少前期投入,迅速地進入網絡群,面對網絡用戶,提升網絡影響力。在被著名數據庫收錄上線后,就可以被廣泛瀏覽。廣泛瀏覽是高下載量的前提,高下載量又是提高引證的基礎。同時還可以建立自己的開放瀏覽頁面作為補充。

2.4重視特色服務

利用網站為讀者、作者提供多種形式的數字化服務。利用科技期刊網站宣傳學術會議動態、學科研究熱點、即將召開的會議或活動,形成學科或課題的討論平臺,可以提升期刊數字化品牌在國際學者中的口碑。主辦有國際影響的學術會議可以方便認識和了解與會專家、作者和讀者,向國際一線科研人員近距離宣傳刊物。在行業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專業展示活動方面的組織和參與程度是衡量品牌輻射能力的尺度;創建和主導大型學術活動,能迅速提高刊物品牌在科學界的認知度。

3《中國天然藥物》網站國際化建設中的舉措

通過對中國優秀生命科學類SCI期刊國際化網站建設的學習與借鑒,《中國天然藥物》在網站的國際化建設過程中采取了相應的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刊物的國際顯示度,有效提高了刊物的國際傳播效率,目前刊物國際稿源的比率已達到35%~40%。《中國天然藥物》在網站國際化建設過程中,注重網頁的國際顯示度、建立國際學術聲譽、提高國際傳播效率及增值服務等。使用GOOGLE搜索雜志名稱,在首條搜索結果顯示期刊主頁的網站,并有簡短、醒目的雜志介紹,這樣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來自全球范圍的讀者和作者。《中國天然藥物》注重加強導航系統設計,幫助用戶快速獲取刊物信息。有關刊物的介紹、對文章的要求等都采用國際學者熟悉的導航名稱,網站上的作者指南內容詳盡,通過網絡直接服務全球作者。《中國天然藥物》在主頁提供發表文章的數據庫鏈接,設有ScienceDirect、SCI及MEDLINE數據庫鏈接,方便檢索,鏈接結構有效、高效,提高了刊物出版內容在全球的有效傳播。《中國天然藥物》主頁設ScholarOne投審稿系統鏈接,設定高水平的稿件錄用標準,過刊目錄在線顯示文題和作者名,較高的國際論文比例吸引了更多的國際學者關注刊物。《中國天然藥物》在主頁設置了學術活動專欄,利用科技期刊網站宣傳學術會議動態、學科研究熱點、即將召開的會議或活動,以期提高刊物品牌在本領域的認知度。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