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教學模式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13:3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專業(yè)教學模式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數理金融專業(yè)課程群的構造應該突出知識在解決金融問題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對涉及到金融、數學、統(tǒng)計、計算機學科的知識,不以原有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為準則,而是對照數理金融專業(yè)實際需求對原有學科的知識進行刪減、重組和增設。由于數理金融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的是培養(yǎng)解決金融領域問題的人才,因此數理金融專業(yè)核心課程群的構造思路是立足原有金融學科,以培養(yǎng)學生量化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為導向,突出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以及知識點關系的處理。基于這一構造思路,我們對數理金融專業(yè)設置三個核心課程群:金融基礎課程群、量化金融課程群以及實證方法課程群。三者的關系在于金融基礎課程群是基礎,介紹金融領域的傳統(tǒng)理論知識;量化金融課程群是核心,是區(qū)別傳統(tǒng)金融學的關鍵,介紹現代金融理論的定價和風險管理知識;實證方法課程群是手段,即如何利用數學、統(tǒng)計學和計算機學科的知識對量化金融課程群中所涉及知識點加以實現,并進而解決實際量化金融問題。金融學基礎課程群和量化金融學課程群主要是基于傳統(tǒng)金融學科和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礎進行構建。金融學基礎課程群涉及的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量化金融學課程主要包括資產定價、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等。實證方法課程群是補充數學、統(tǒng)計學和計算機等相關學科知識,由于數理金融專業(yè)對這些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過深的涉足,僅需要能加以靈活運用解決量化金融問題,因此精選了隨機過程、金融計量學、金融數學軟件等課程。
2核心課程群內課程知識點構建
雖然我們對數理金融專業(yè)核心課程群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但是如果不對課程群內各課程知識點進行重新構建;那么我們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即對數理金融專業(yè)課程進行粗線條地歸類、刪減和增設,更細致的工作是如何對課程群的群內及群間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化的構建。
2.1以各課程群的整體建設目標組織各課程群內知識點
課程群不是幾門課的簡單疊加,而是圍繞課程群的總體教學目標,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因此課程內容不再是按照原課程知識點自然邏輯進行安排,而是打破原有課程的知識點的構架,選擇與課程群的整體建設目標相關的知識點,與課程群內其他課程知識點一起進行優(yōu)化。在優(yōu)化的過程中首先減少諸多課程內容的重復;其次根據課程群的建設思路和系統(tǒng)統(tǒng)籌規(guī)劃,對相關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和整合構建,對具體課程知識點進行增、刪、整、并;最后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以及重要程度進行教學時數和時間分配。
2.2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注重知識點與實際案例的有效結合
數理金融專業(yè)的教學根本目的不在于數理金融相關知識點的傳授,而在于學生量化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因此在知識點的梳理和構建過程中,應該緊扣實際案例,做到知識點的呈現與實際案例中問題解決有效結合。即,知識點的安排不是按照知識點的自然邏輯進行安排,而是以實際案例的問題解決過程進行知識點的篩選和安排,突出學生通過案例學習知識點,并能對知識點進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yǎng)。知識點與案例緊密結合不僅增加了知識點的鮮活性、立體性和形象性,而且有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單純的知識點的傳授,只是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點自身的邏輯體系;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生需要能對問題進行解剖,抓住問題的關鍵,并在眾多的知識點中選擇恰當的知識點來分析問題,這卻是單純知識點的傳授所無法實現的。但是如果知識點的構建和習得過程中本身就是按照問題解決的邏輯進行的;那么在知識點的習得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應有的提高。特別是對于應用性極強的數理金融專業(yè),特別是課程群中的重要知識點,一定要與市場實際案例相結合,通過案例的引入、問題的解決、問題的引申來呈現知識點。
3數理金融專業(yè)核心課程群教學模式探討
數理金融專業(yè)核心課程群設置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量化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模式也區(qū)別于單純以知識傳輸為目標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性的灌輸活動,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實際相脫節(jié),無法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針對現實性、綜合性、復雜性極強的金融市場,我們提出了應用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開展數理金融專業(yè)核心課程群的教學活動。
3.1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探究學習”,二是“合作教學”。“探究學習”是196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學舉行紀念演講會上提出的。認為教學內容應當呈現學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去探究敘事,去解決問題;教師應當用探究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學生也應通過探究活動來展開學習。“合作教學”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的。合作教學模式是在充分相信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的前提下,以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全員互動關系為課堂教學的核心,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教學的基本形式,以小組團體成績?yōu)樵u價對象,通過合作互動促進學生共同達到教學目標。探究合作式學習模式則是“探究學習”和“合作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概括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探究合作—總結、反思、評價—作業(yè)延伸”這樣四個環(huán)節(jié)(顧鋒娟,2009)。首先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主體意識;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討論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總結、反思、評價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作業(yè)延伸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
3.2數理金融專業(yè)課程群開展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例
我們利用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對數理金融專業(yè)課程群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強調教學過程中的探究過程及學生的主動參與,以量化金融課程群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這一知識點為例子說明如何開展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改革,并且如何培養(yǎng)學生量化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模型)相關內容,該內容是量化金融課程群中“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課程中“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章節(jié)內的重點、難點,也是現資組合理論的精髓;但是由于理論性較強,不容易理解,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囫圇吞棗,在學習后都不能加以實際應用。按照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我們對這部分內容按照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實證驗證、總結引申的過程進行設計,并利用Excel對實證計算部分進行實現,使學生對CAPM模型相關知識有一個立體化、形象化、系統(tǒng)化的認知,并能付諸實際應用。
3.2.1案例引入
首先以案例引入問題情景,某個投資者要進行投資萬科這只股票,那么他需要思考投資萬科可能獲得的收益以及可能承受的風險,即引入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的兩個關鍵因素——收益和風險。
3.2.2初步探討
對萬科股票過去一年的收益和風險進行計算,并將其與整個市場的收益和風險進行對比,得到萬科的風險大于整個市場的平均風險,萬科在去年整個市場下跌的環(huán)境中下跌得更厲害。以數據的簡單對比形象地展示了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并逐步引入到風險和收益的定量化的模型——CAPM模型,即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點。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Excel的ln函數、average函數、stdev函數、拖曳功能等實現對萬科和上證綜指的對數日收益率、日標準差、年化標準差等變量的計算。
3.2.3CAPM模型的實證計算
以萬科實際數據驗證CAPM模型,并通過對比CAPM模型計算出的期望收益與萬科過去一年的實際收益之間的差異,得出CAPM模型的核心知識點:市場只對風險資產的系統(tǒng)風險(貝塔值)進行補償,不對非系統(tǒng)風險進行補償。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Excel的covar函數進行貝塔值的計算,并利用萬科實際數據和CAPM模型計算出的差異,形象地闡述了雖然市場不對非系統(tǒng)風險進行補償,但依然會給投資帶來可能的損失。
3.2.4案例的總結和引申
總結案例,加深對CAPM模型、系統(tǒng)風險、非系統(tǒng)風險的理解。最后引申到實際投資中,給出兩個重要的政策建議。第一,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貝塔值;第二,如何在實際投資中進行非系統(tǒng)風險的分散。
3.3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符合數理金融課程群的建設目標
數理金融課程群的建設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定量化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通過上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知識點的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設計,我們可以看出探究合作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這一建設目標。(1)以投資者的投資思維過程出發(fā)組織該部分知識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2)教學過程通過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實證驗證、總結引申等進行展開,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體現學習的思辨過程;(3)通過實例計算,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有立體、直觀的感受;(4)用Excel對計算過程進行實現,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案例與知識點的有效結合,實現學生的“知”與“行”的統(tǒng)一。
4結束語
篇2
論文關鍵詞:本科,會計學,實踐教學
一、國外的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
1.美國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
美國會計協(xié)會和美國政策會計師協(xié)會確定了本科會計學專業(yè)教育目標的定位,①由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在1989年第一號《會計教育的目標》中指出會計教育是讓學生準備在將來成為職業(yè)會計師,而不是馬上成為職業(yè)會計師,就業(yè)前的會計教育應該為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美國會計教育委員會把終生學習能力概括為三個要素:技能、知識和職業(yè)面向。②第一,技能。終生學習所要求的技能包括溝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際公關技能。溝通技能包括流暢的文筆和口語能力;智力技能包括判斷、分析和解決事務的能力;人際公關技能包括與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往的能力。第二,知識。知識要求包括一般知識、組織和商務知識和會計知識。一般知識包括對會計職業(yè)有影響的經濟、政治、歷史、社會的知識;組織和商務知識包括組織的運作和結構,以及管理學的知識。對于“會計知識”,美國會計教育委員會認為對會計的深入了解是保證學生獲得成功的必備要素,重點放在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上,而不是放在準則的機械記憶上。第三,職業(yè)面向。職業(yè)面向包括會計職業(yè)道德和“正直、客觀、關心公共利益”等價值判斷標準的能力。從美國會計學專業(yè)教育目標中可以看出,會計學專業(yè)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美國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形式比較特別,在美國沒有正規(guī)的實習。很多學生都是半工半讀的。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總結出其實踐教學一定的特點。其實踐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課程實踐,主要以傳統(tǒng)的以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方法逐步被“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法所取代。在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協(xié)作、案例研究、文章研討等方式畢業(yè)論文題目,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堂教學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第二,實驗操作,例如模擬經理人、模擬會計師。第三,項目研究,探索項目的主要特征是:廣泛并深入地應用團隊計劃和口頭報告來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技能;將更多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學;強調會計學專業(yè)教師和實務界人士的合作,將實務經驗和當前最新的發(fā)展引入課堂。
2.英國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
歐洲作為發(fā)展會計職業(yè)的起源地,是現代會計理論和實務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與之相適應,其會計教育也一直以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訓而著稱,并將理論研究較好地與實務研究相結合,形成自成特色的會計教育模式。英國各個大學的會計人才培養(yǎng)有不同的模式,其共同特點是對于會計人才培養(yǎng)比較注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會計學專業(yè)課程設置比較科學,與社會需求、學生就業(yè)結合非常緊密;二是會計學專業(yè)和課程設置緊扣時展的脈搏,主要是根據市場需要和學生就業(yè)情況,每學年進行會計學專業(yè)課程的總結、修改和替換。
英國大學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課程實踐。課堂講授一般分專題進行,老師課堂上講解的大約只有課程內容的30%,講解重點主要是專題的框架結構、重點和難點講解各專題的新理論、新觀點,列出本專題需閱讀的參考
文獻標。在英國,這種培養(yǎng)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分為三個階段,學生中學畢業(yè)后,先在企業(yè)工作實踐一年,接著在學校里學習完二年或三年的課程,然后再到企業(yè)工作實踐一年,即所謂的“1+2+1”和“1+3+1”教育計劃;第二種形式是第一、二、四學年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第三學年到企業(yè)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即所謂的“2+1+1”教育計劃。但是不論用哪種方式完成“三明治課程”,學生都需要在最后一年回到學校完成學業(yè)。當然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過程中,實地考察也是經常采用的方式。
3.澳大利亞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
澳大利亞大學本科會計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政治、經濟環(huán)境和組織系統(tǒng)中的職業(yè)角色,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使學生了解其未來職業(yè)生涯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具有的權利。這在澳大利亞各大學的教學宗旨中,都有明確的說明。例如,強調培養(yǎng)學生具有如下的態(tài)度,即“渴望不斷地進行知識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愿意開始并參與變革;重視個人生活與職業(yè)生活中的事實、正確、誠實與道德的標準;承擔責任、義務并主張權利;欣賞自己及其他的文化與風俗”。并且,強調培養(yǎng)學生以下的能力:“具備繼續(xù)學習、增長知識、嚴謹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擁有完整的、廣闊的學科知識;清晰地交流與流暢地寫作;擁有團隊合作的能力;擁有解決問題與做出決策的能力;自信并能夠清楚地陳述自己的意見;邏輯地推論和從觀點中辨別事實。”④澳大利亞大學基于職業(yè)資格證書設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牢固確立了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定位的就業(yè)導向,使職業(yè)教育的摘要緊密聯(lián)系,有利于教育的準確定位和特色塑造。
為了實現會計學專業(yè)的教育目的,澳大利亞大學會計學專業(yè)教學活動形式有多種形式,本科會計學專業(yè)的教學方式以課程學習(Course)為主⑤。其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小組討論與輔導(Tutorial Questions)、計算機實驗室練習(ComputerLaboratory Practice)等形式畢業(yè)論文題目,當然,澳大利亞有的大學也可以在學生畢業(yè)前的一個學期推薦學生到企業(yè)實習,他們的實習會有專門的輔導教師。特別是碩士階段,要經過一段的企業(yè)實習,這段時間有專門的輔導老師,然后通過一些課程的考試,就可以獲得CPA(注冊會計師)。 當然澳大利亞的實踐教學模式與美國有相似的地方。澳大利亞本國的許多學生都是PART-TIME的學習者,因此,學校也沒有正規(guī)組織學生實習的時間。與碩士階段的教育模式有著比較大的差別。
4.加拿大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
加拿大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有:課程實踐,課程實踐的主要形式是案例分析以及相關開放性作業(yè)。例如,為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會計問題建立會計準則等。另外一種實踐教學的形式是實地訓練⑥。學生通過參與一門合作教育課程加強學習的實踐部分。合作課程由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資助,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在工商企業(yè)和政府部門中的相關業(yè)務相結合。會計是合作課程的主要領域,參與合作課程的學生將與外界的管理人員一起工作,目的是在畢業(yè)前獲得有價值的工作經驗。在阿爾伯塔注冊會計師學會(AICA)的支持下,實地訓練課程卓有成效,學生能夠獲得職業(yè)新手所應具備的工作經驗。
二、國外實踐教學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以上幾個國家的實踐教學模式各具特色,對于我國的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從實踐教學的形式看,非常注重課程實踐,而且學生是課程實踐的主體。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美國,在會計學專業(y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課程實踐。在課程實踐中,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項目研究、模擬實驗以及開放作業(yè)等課程實踐方法。事實上,國內大學經常采用這些方法,但是在方法運用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如,在模擬實驗中,教師自己動手做模擬實驗,學生觀摩教師模擬的過程。因此,方法的運用偏離實踐教學的本質。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第二,從實踐教學的計劃安排看,具有多樣性。對我國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有啟發(fā)作用的應該是三明治課程(Sandwich Courses)。先在企業(yè)工作實踐一年,接著在學校里學習完二年或三年的課程,然后再到企業(yè)工作實踐一年,即所謂的“1+2+1”和“1+3+1”教育計劃;第二種形式是第一、二、四學年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第三學年到企業(yè)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即所謂的“2+1+1”教育計劃。在美國等真正實施學分制的國家,很多學生采用半工半讀的形式,其實踐的時間能夠得到保證。對于我國的會計學教育來說,什么時候實踐是需要重新研究的問題。
第三畢業(yè)論文題目,從實踐教學的時間來看,較為充裕。在澳大利亞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過程中,其教師授課的時間較少,而是通過作業(yè),項目實踐等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美國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半工半讀的形式,使學生擁有大量的實踐時間。從英國的三明治課程來看,其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時間則更加充裕,有1-2年的實踐教學的時間。因此,從國外本科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看,其實踐教學時間多,對于學生能力和理論水平提升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會計學的學生以講授法為主,以理論教學為主。從國外的實踐教學模式來看,重構課程理論和實踐體系,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
第四,從實踐基地建設的方式看,基地建設的主體是多樣性的。在國外,建設基地的主體有教師個人、學校、政府。在我國常見的是教師利用個人關系建設的實踐基地和學校建設的基地。加拿大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建實踐基地的方式是值得借鑒的一種方式。加拿大開設的合作課程,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政府的資助參與到企業(yè)的工作中
借鑒國外會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有助于我國會計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在借鑒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明確本科會計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落實好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和實踐基地。只要這樣才能提高會計學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①陳立齊.從死記到探索的美國會計教育.2004年10月24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會計發(fā)展研究中心與國家重點學科廈門大學會計系聯(lián)合主辦的"第四屆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會計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上的主題報告.
②陳錄.我國本科會計教育.[D]研究東北財經大學,2004,12:8-9.
③英國特色的三明治帶薪實習課程[EB/OL] eduwo.com/hotnews/ukstudy/focus/files/mbNjGY5gJZc=.shtml.
④楊耀宇.我國本科會計教育模式研究[D].湖南大學,2007,10:18.
⑤孫曉玲.澳大利亞大學會計教育及對我國大學會計教學的思考[J].改革與戰(zhàn)略,2004,6:66-70.
⑥Lin,Z.J.andHunter,Al.Accounting educationfor the 21st century:ACanadianexperiment[EB/OL].search epnet.com/2002-08-15.
篇3
【關鍵詞】會計專業(yè);工學結合;模式;探討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中,要求高職高專在校學生“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使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yè)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要求高等教育“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與訓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yè)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yè)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會計專業(yè)是高職院校普遍設置的專業(yè),如何體現會計專業(yè)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有效地推行工學結合,是擺在高職會計專業(y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建立會計模擬實訓室,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仿真教學
這是每所設有會計專業(yè)的學校都可以做到的。建立與學生規(guī)模相當的會計手工操作模擬實訓室與會計電算化實訓室,設置會計模擬教學系統(tǒng)、會計崗位模擬系統(tǒng)、會計業(yè)務模擬系統(tǒng)、銀行結算模擬系統(tǒng)、納稅申報模擬系統(tǒng)等,讓會計各崗位的業(yè)務都能在會計模擬實訓室中有所體現,并能提供相應的操作模擬訓練。還可以將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組合,體現不同規(guī)模企業(yè)的會計業(yè)務組合,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訓環(huán)境。學生可以以會計主管、材料會計、固定資產會計、往來賬會計、成本會計、銷售會計、稅務會計、出納等不同的會計身份進行反復演練,也可以以供應商、采購商、倉庫保管員、企業(yè)經理、財政、稅務、銀行、審計等其他不同的身份進行模擬訓練。在校內實訓中,應當將會計手工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相結合,讓學生知道會計手工操作與運用會計軟件進行電算化操作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可聘請企業(yè)會計人員到實訓現場指導,提高仿真實訓的真實性。
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感性知識教育
根據會計教學的需要,在校外建立必要的會計實訓基地,主要承擔會計專業(yè)學生的會計感性知識教育。在進行會計啟蒙教學之前,可讓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去感受一下會計環(huán)境,到企業(yè)觀察會計資料,參觀會計工作流程,聽取會計人員對會計工作過程的介紹,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學生到校外學訓基地(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一至兩周的短期見習,通過查閱會計資料,參與審計取證等活動增加其感性知識。
三、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校外頂崗實踐
校內會計實訓與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會計感性知識教育,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畢竟只是一種“操練”。為此,學校應當運用各種關系,在校外建立數量較多的校外頂崗實訓基地,為學生的“演習”提供場所。我院在會計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提出了“第一學期打好基礎、二三學期強化專業(yè)、第四學期頂崗實踐、第五學期知識拓展、第六學期畢業(yè)實習”的人才培養(yǎng)思路,要求會計專業(yè)學生在學習《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會計主干課程后,到企業(yè)頂崗實踐一個學期,進行會計知識的“演習”。鑒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在一個企業(yè)中安排大批的會計專業(yè)的學生進行頂崗實踐。為此,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就成為開展學生頂崗實踐的關鍵。可以運用校友會的關系,逐步推進校外頂崗實踐基地的建立。同時可采取“兩人頂一崗”的方法,以減少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的壓力。在學生校外頂崗實踐期間,要聘請企業(yè)財會人員擔任會計實踐指導師,承擔頂崗學生的指導任務,會計專業(yè)教師定期到各個實踐點進行巡回指導,隨時掌握學生頂崗實踐的情況。
四、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全真會計教學
由于企業(yè)的體制與機制問題,要建立滿足學生頂崗實踐需要的校外頂崗實踐基地有相當的難度。為了解決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問題,也可以采用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的辦法。運用學校師資的優(yōu)勢,組建會計服務機構,承擔記賬、審計之類的業(yè)務,為學生提供全真的會計教學。我院會計專業(yè)利用擁有6名注冊會計師的優(yōu)勢,與麗水某會計師事務所掛鉤,成立了會計服務部,對外承接審計、驗資、記賬、會計咨詢服務等業(yè)務,組織具有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的學生,在會計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從事企業(yè)會計業(yè)務的處理和承擔部分審計基礎工作。至今已為數十家企業(yè)提供了會計、審計等方面的服務。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既為教師提供了直接從事會計實務的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參與企業(yè)會計業(yè)務和審計業(yè)務處理的機會,又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了服務,還為學生、教師增加了收入。但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所能提供的實踐機會對眾多的會計專業(yè)學生而言,仍是僧多粥少,不能完全滿足會計專業(yè)學生全面開展工學結合的需要。可以采用一套資料幾組學生共用的方式予以解決。
五、抓好畢業(yè)實習環(huán)節(jié),進行工學結合的就業(yè)會計教學
會計專業(yè)學生通過前述各類工學結合的會計教學,通常能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yè)會計處理的基礎操作技能,能應對企業(yè)日常會計業(yè)務的處理,但對于多數學生而言,一旦讓其獨立進行某項會計工作時,仍會感到膽氣不足。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抓好畢業(yè)實習環(huán)節(jié)。我院的基本做法是,在第五學期,通過舉辦就業(yè)洽談會、學生推介會、網上自我推薦、家長聯(lián)系落實等方式,使大部分即將畢業(yè)的會計專業(yè)學生在畢業(yè)實習前就落實了畢業(yè)后的工作單位與工作崗位,使實習單位與將來的工作單位相一致,實習崗位與將來的工作崗位相一致,從而將畢業(yè)實習成為工學結合的就業(yè)會計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實習,使所學會計知識與所從事的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的磨合,真正達到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yè)與就業(yè)零過渡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篇4
1.理論與實踐結合。
模擬教學法是以市場營銷專業(y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完美的達成“學以致用”的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yè)知識技能化的水平,使得課堂氛圍活躍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2.教與學結合。
多年以來,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教學都面臨著教和學與實際應用相脫離的問題,采用模擬教學法巧妙的解決這一問題并真正做到了教師與學生相融合,積極互動共同研究專業(yè)知識、探討專業(yè)技能,同時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3.情與景結合。
模擬教學法主要作用把實踐中的工作情景仿真化,建立一種“情”與“景”有效結合的模擬系統(tǒng)。情即人的感情、心理等主觀因素的模擬。比如在進行自我推銷的模擬課題時,不僅要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還要給學生們一種心臨其境的感受,使得學生在心理上進一步接近實際工作的鍛煉目標。景即對非人為因素的模擬,包括人際關系的內部環(huán)境因素、市場環(huán)境、國家政策等外部環(huán)境因素。
4.知識與興趣的有效結合。
模擬教學法中的活動真實、生動、豐富多彩,趣味十足深受同學們喜愛,讓同學們在娛樂中收獲知識,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二、模擬教學法基本程序
1.模擬教學法準備階段。
首先教師根據課標中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真實情況、學校教學條件等綜合考慮,制定適合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模擬教學法的教學方案。其次,教師制定出與教材配套的教學任務計劃,具體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程序、設備分配工作以及具體分工等。教師應該在課前進行心中預演教學流程,清晰掌握模擬教學的過程以及為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做好提前準備。充足的準備工作為教師更好完成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2.實施階段。
負責人員從市場營銷業(yè)務角度出發(fā),明確模擬教學的程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觀點。教師在具體的模擬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景給學生耐心做出正確的指導。
3.總結階段。
模擬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必須及時進行實驗的總結歸納,對學生在模擬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激勵和評價,指出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重點糾正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錯誤觀點和做法,另外學校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邀請專家參與模擬教學,并認真聽取專家意見。
三、模擬教學法在市場營銷專業(y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1.情景模擬法。
市場營銷專業(yè)教學中的情景模擬法的應用是圍繞一些與市場營銷相關的課題,從營銷實踐、案例等相關資料中采集材料,根據資料編寫實驗模擬指導策劃。在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扮演策劃書中各種營銷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切實從心理上體會模擬的情景。讓學生們在過程中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比如,在銷售情景模擬中,教師創(chuàng)建某一特定的銷售情景,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力針對不同銷售問題提出最佳解決辦法。另外,教師在模擬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盡快進入角色。
2.仿真模擬法。
仿真模擬法即在教學中采用現代科技方法、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模擬公司營銷活動訓練。學生們在模擬過程中運用已掌握的市場營銷理論知識結合現代科技方式,使用計算機、傳真、電話等設備把模擬的具體營銷情況輸入計算機進行情景變化的操作,利用影像資料進行聲像模擬,運用營銷系統(tǒng)仿真軟件,按照教學目標進行實踐和編寫。仿真模擬法達到真實工作崗位效果,學生們的工作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3.綜合模擬方法。
市場營銷的綜合模擬法具有多角度、多學科、多層面的特點,突出了模擬實踐具有綜合特征。使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清晰透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性綜合素質。模擬的實踐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按照模擬實踐的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表現出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及教師的引導性,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給學生提出具有討論價值的市場營銷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或者邀請富有經驗的營銷管理者參與進來,或者各校之間聯(lián)合,進行模擬實踐。實踐完成后,安排學生根據模擬實踐經驗,進行市場調查,編寫營銷策劃方案書,鍛煉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四、模擬教學法在市場營銷教學中應達到的效果
1.通過模擬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模擬教學法運用過程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參與者。教師起到糾正學生錯誤、解答學生提出疑問的作用。模擬教學法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操作能力、應變能力。采用模擬教學法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切身體會崗位要求,為以后就業(yè)樹立信心。
2.模擬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市場營銷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完成教授學生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是教師不可忽視的重任。通過模擬教學法在課堂的應用,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巧妙規(guī)避了傳統(tǒng)注入式教學方法的弊端。教師角色地位與作用也隨之發(fā)生轉換,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有效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實踐化。除此以外,教師在指導學生人際關系交往、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通過模擬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市場營銷專業(yè)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強的學科,注重從多角度、多層面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因此會在教學中設立多個教學目標。采用模擬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確保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參與,有效實現了理論基礎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教師從而通過一個個的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使得學生全面掌握工作技能。
五、結語
篇5
【關鍵詞】雙語教學;教材模式;專業(yè)基礎課;英文簡讀教材
A mode of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for bilingu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in university
LV Cui-ping, JIANG Xiao-hua, TIAN Yan-xia, GAO Jun-l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A mode of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assisted by Chinese book is suggested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teaching material for university bilingual teaching, the features of course and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tage of university. The principle of compiling the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source material are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this mode is to promote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 mod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English simplified teaching material
素質教育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英語相關教育尤其緊急。在實際中運用是掌握一種語言的最好途徑,雙語教育即是在運用的同時學習語言的方式,學生可以得到三個層面的收獲[1]:最基本的收獲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獲是外文專業(yè)詞匯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層次的收獲是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
1 高校雙語教學教材現狀
雙語教育效果在不同的地區(qū),學院和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對中國東北高校雙語教育目前的狀態(tài),效果和問題的調查中[2],發(fā)現學生對教材的滿意度最低,教材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主要外因之一,選用合適的教材需重點關注。
教材是非常關鍵的教學資源,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各高校在雙語教學的教材選取方面,按照英語所占的比例,有原版教材、改編版的國外教材、英漢對照教材和中文教材四種形式。選用何種教材或教材組合,看法各異,劉曉慈[3]等認為采用外文教材,而且只有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才能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但[4]原版教材學科目標與學生實際語言能力之間的不協(xié)調,以及原版教材與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體系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依靠原版教材建立學生扎實的學科理論體系在整體上不符合我國國情。改編版教材雖選取了原著的精華,但無法加入原著沒有的內容。英漢對照教材由于所有的英文內容都有對應的中文翻譯,易產生對母語的依賴。以上四種教材各有利弊,均不能完美的滿足中國國情下雙語教學的要求。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需要[5]大量文獻資料信息的強有力的支撐,需要各種現代媒體技術,教材不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主教材和輔助教材的有機結合,是教材群,教材庫。
2 以英文簡讀教材為高校專業(yè)基礎課雙語教學的核心教材
如何選用教材,或教材組合,應以“需求分析”及“理解性輸入”為準則,結合本校和本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擇優(yōu)選用。對于普通高等學校專業(yè)基礎課雙語教學而言,英文簡讀教材作為核心必備教材,輔以中文教材是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的合適,有效教材應用模式。
2.1中國學生的雙語狀態(tài),決定了書面雙語的重要性。
雙語教育面向的必定是雙語者,對單語人群無法進行雙語教學。雙語者[6]僅僅意味著擁有兩種語言,不考慮對兩種語言擁有程度的不同。以聽,說,讀和寫四方面能力來評價雙語者的雙語程度,對每種語言的其中任何一種能力都不是同水平的。例如,一個英漢雙語者,可能寫英語強于寫漢語,同時,說漢語強于說英語。一個雙語者,可能兩種語言均與母語無區(qū)別,也可能剛開始獲得第二語言。閱讀外文書籍或聽外語的水平,包括三個階段[3]:將先將外文心譯為中文,再用中文理解;直接通過外文理解;用外語思維。達到直接用外文理解的階段,才有可能聽懂外語口語講授。達到用外語思維的階段,才能談得上用外語口語表達。
目前雙語教學的對象,中國大學生多數從小到大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及用語基本為漢語,聽說讀寫均是漢語強于英語。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中,讀的能力強于聽、說和寫。進入大學,開始接觸外文專業(yè)書籍,閱讀尚很困難,需要心譯為中文再理解,要完全聽懂外語講授新課,是不現實的。如應用漢語教材,講授為雙語,或英語,利用其弱項(聽),可能沒聽懂,也可能當時似乎聽明白了,馬上忘記了,無法復習與強化。學生與教材的接觸比與教師接觸的多。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均需接觸教材,閱讀是專業(yè)學習掌握專業(yè)知識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在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中是第一位的,也是中國雙語學生的英語強項,要充分利用,逐步提高學生的雙語應用水平。因此,學生必須有英文教材可讀,雙語教學必用英文教材,只有如此,方能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楊儒貴[7]在“談談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建設”一文中提到,他在美國大學工作時,經常聽到很多中國留學生反映,一開始聽課效率很低,幸虧有書可以閱讀。留學生尚且如此,對國內大學生來說,英語教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中國的雙語教材建設落后于課堂教學,使雙語教學進展艱難,效果難以達到預期。雙語教學,學生必須有英文教材可讀,重視課堂的口語雙語,克服啞巴英語的同時,一定要重視雙語教學的書面雙語,以培養(yǎng)弱勢語言。這是取長補短,在雙語教學中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提高英語水平的必須選擇。
2.2普通高校專業(yè)基礎課課程和學生特點,決定英文簡讀教材的核心位置
克拉申(Krashen)的“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假設認為人們通過理解稍超出于現有水平的輸入而習得語言。如果理解性輸入有足夠的量,習慣就會自動發(fā)生。高校雙語教材應依據“理解性輸入”這一原則,根據學生實際的專業(yè)水平,尤其是語言知識水平來選用編寫教材。同時以國外語言專家(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8]的“需求分析”作為評價所選,所編寫教材的標準,圍繞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目的和學習興趣。
專業(yè)基礎課,開設于大學一、二年級,學生處于學業(yè)和社會的轉折期,至關重要。專業(yè)基礎課[9]牽涉面廣、涉及學生多,影響力大;學時少,內容多。同期開設課程多,學生[9]課業(yè)負擔重;習慣中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被動;心理不穩(wěn)定;外語不過關,實際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普遍較低。此階段學生必須跨越中學和離開家庭等方面的障礙,努力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接受主動學習的現實。應及早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文資料的能力與興趣。
鑒于專業(yè)基礎課所處的階段和學生的特點,主要解決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的銜接問題,解決對英語語言(包括專業(yè)詞匯)的掌握和對西方文化的認知理解問題。遵循“需求分析”及“理解性輸入”的準則,英文教材必須簡,側重于語言能力、專業(yè)詞匯,體現出語言教學的特點,滿足語言教學的要求,服務于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水平雙語教學目的。專業(yè)深度可配套成熟的漢語教材解決,少數精英學生可自行配備原版教材。形成以英文簡讀教材為核心教材,配套中文教材的教材選用模式。
3 英文簡讀教材的編寫設計原則
首先,英文簡讀教材中英文以簡練,準確,實用為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目的等需求,與學科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及語言課堂的可操作性相銜接。與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吻合,學生通過閱讀此外語教材能獲取信息,在課堂上聽懂教師用英語講解,完成作業(yè)和考試。正如蘇玉成[4]在《英漢雙語教材模式的探討》一文中提到的幾個如果:如果教材中的英文句式更簡練一些,如果教材中的非專業(yè)用詞更常見一些,如果教材中的關鍵詞和知識點都有中文注釋,如果……。這些“如果”旨在簡化英文教材,降低閱讀難度,適應課程特點,適應學生的理解水平及需求。
其次,靈活編排體例,更新教育理念。教材不僅為了專業(yè)而專業(yè),為了英語而英語,教材的編排要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體現自主,開放,達到專業(yè),英語,文化三方面的教學目的,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意識,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如教材采用活頁形式,留空白,方便學生記錄思考補充。學生參與教材的補充、完善和改革,關注教材的應用性,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是以人為本、教學相長的具體實踐,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動力。
再次,教材內容和和章節(jié)順序按照我國的教學基本要求和教學大綱來組織。教材內容要系統(tǒng),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完整地表達專業(yè)知識;精挑細選,深度適宜、數量恰當;方便教和學的可操作性。教材內容要“留有余地”,點到為止,為學生留下主動思考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用外語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材內容還要反映學科間交叉融合以及學科的綜合化趨勢,為學生接受新的、各個交叉領域的更為專業(yè)的知識設下“接口”[10]。
最后,強調兩點:一是學科專業(yè)術語及表達法要統(tǒng)一,便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與交流。專業(yè)性較強的行業(yè)(如醫(yī)學,藥學),專業(yè)術語要給出正確的音標。以書面雙語為起始,同時厚積薄發(fā),培養(yǎng)口語雙語。二是雙語教學,不拋棄中文。雙語教學[11]要求對專業(yè)內容的兩種語言的認知。注重專業(yè)術語和專有名詞的中外雙語的掌握和應用。英文簡讀教材中需給出專業(yè)術語及名詞的中文解釋(如以腳注或旁注的形式)。
4 英文簡讀教材的素材來源
雙語教師教案可作為編寫英文簡讀教材的基石[12]。雙語教師教案的編寫是對原版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實踐雙語教學理論的最基本的載體。雙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課堂設計、教學內容等都體現在教案的編寫中。中國雙語教學已經實施多年,雙語教案已具備,以此為著力點展開對英文簡讀教材編寫,將事半而功倍。同時,信奉“拿來主義”充分利用網絡,書籍,期刊,選用原汁原味的簡潔語言表達,最大限度減少英語語言問題。
5 結束語
英文簡讀教材作為普通高校專業(yè)基礎課程的核心教材,配套中文教材,符合專業(yè)階段及學生水平,適合學生的需求。集外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之精華,以簡練為特色。采用活頁形式,發(fā)動學生的力量,不斷精簡完善教材,是教學改革教材建設的進步。在保證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順利完成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的銜接,從學英語轉到用英語學,活化思維,培養(yǎng)主動學習能力,從實質上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英文簡讀教材以教師教案為基礎,充分利用“拿來主義”,能極大的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學生共同完善,提煉教材,使教材,教學充滿活力。此種教材選用模式,應用模式及教材群教材活化的意識適合普通高校專業(yè)基礎階段的雙語教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朱秋華,洪霞,劉艷山,等.論學科英文教材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6,8(6):611-612.
[2]Yaoxiang Li,Lihai Wang. A Survey on Bilingual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0,1(4):353-357.
[3]劉曉慈,張福恒.試論雙語教學的核心是外文原版教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207-272.
[4]蘇玉成.英漢雙語教材模式的探討[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6(2):182-184.
[5]吳紹春.教材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_美國林肯內州大學教師運用教材的特色和啟示[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7,5(2):57-60,70.
[6]Baoren Su.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A Look into Sino-U.S Bilingual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2011,1(2):264-268.
[7]楊儒貴.談談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建設[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278-279.
[8]史希平.研究生雙語教學的教材選用與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70-71.
[9]江捷.一種新型的雙語教材建設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5):63-65.
[10]劉永安.從素質教育看雙語教材的編寫[J].遼寧商務職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0-61.
[11]韓勝飛.我國高校本科雙語教學的目的、雙語的診釋及其教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98-100.
[12]趙海燕,吳瑾瑾.對高校雙語教學教材建設的思考[J].世紀橋,2007,(7):115-116.
作者簡介:
篇6
【關鍵詞】 經濟管理;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相關文件。“十二五”期間,國家啟動第二期“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其中,“質量標準建設”是新一輪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湖北工業(yè)大學經濟與管理兩大門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實踐教學改革,對現有做法、改革思路和實踐心得做一些總結,并認為,對關于經管類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實踐教學質量標準以及質量監(jiān)控問題進行探索順應了國家政策需求,因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現畢業(yè)論文教學質量標準的教學模式改革與路徑選擇
1、教學模式改革
湖北工業(yè)大學與其他正在向多科性大學發(fā)展的地方大學一樣,普遍實行的是一種重過程控制、輕結果管理的單導師、單學期封閉式的畢業(yè)論文教學模式,其弊端是畢業(yè)論文質量難以提高,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系列改革解決現階段畢業(yè)論文實踐教學中的六組矛盾:矛盾一,師生比過大與教學質量要求提高;矛盾二,重論文客體管理與輕師生主體管理;矛盾三,人均科研資源不足與師生科學研究不斷提高;矛盾四,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與畢業(yè)論文;矛盾五,考研、就業(yè)與論文寫作;矛盾六,學年學分制下畢業(yè)論文全通過所形成的過程管理與質量控制不力的結果管理。
改革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突出師生兩個方面的主體性管理。將單學期畢業(yè)論文教學模式改為從2年級開始的全程式教學模式,建立一位教師對若干學生的“1+N”指導模式,由同一教師指導若干學生進行“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yè)論文”,從而調動師生兩個方面的主體性,這種方法有助于解決上述矛盾二和四。二是實施開放式畢業(yè)論文管理。將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改為邊就業(yè)邊撰寫論文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建立當面指導結合電信、網絡聯(lián)系的立體多維指導渠道,實行就業(yè)—考研—畢業(yè)論文的“一體化”指導模式,有助于緩解矛盾五。三是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制管理。將單導師指導模式改為校內教師與實際部門有行業(yè)或資歷背景的專家共同指導的“雙師”模式,從第七學期開始實施“2+N”指導模式,建立校內校外“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多層次實踐教學與科研基地,以社會資源和外部條件彌補學校之不足,同時提升學生感受社會、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的能力,進而提升論文的實踐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助于解決矛盾一和三。四是實行激勵約束管理。將學年學分制下全通過的管理改為小比率淘汰模式,嚴厲處罰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并處以類似學位課程的“0”分處理,將少量不達標的論文經二次答辯仍不合格的,延遲到畢業(yè)后1—2年進行。有效的淘汰制度有助于提高大部分論文的整體質量水平。這種模式有助于緩解過程管理尚可與最后結果不佳的矛盾六。
故建議地方多科性大學經濟管理類本科畢業(yè)論文教學模式應改革為:實施全程雙導師開放式畢業(yè)論文教學模式。畢業(yè)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演進過程如圖1所示。
2、路徑選擇
改革建立新模式的實施措施關鍵在于畢業(yè)論文教學過程與結果的雙控制,應改革當前的畢業(yè)論文質量監(jiān)控管理制度,充分調動師生兩個方面的主體性,而改革的關鍵在于積極推行以導師制為基礎的改進型的畢業(yè)論文教學模式,由圖1可知,0式—1式—2式—3式的演進過程與學校的內部改革力度、校外開放辦學力度密切相關,且取決于這兩種力量的協(xié)同作用效果。總體來說,實施漸進式教學改革比較適合當前的辦學資源、科研條件和師生比情況。具體措施和實現路徑如表1所示。
3、實現途徑
改革建立新模式的路徑選擇由教學模式0—模式3,是一個存在質的差別的變遷過程,需要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實現途徑。而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建立達到標準的內容體系,實現這些內容教學的基礎(載體)是建設平臺,改革成功的關鍵在于完善質量監(jiān)控體系,因此,應首先構建畢業(yè)論文教學的內容體系(核心),其次加強畢業(yè)論文教學的平臺建設(載體),最后完善畢業(yè)論文的質量監(jiān)控體系(保障)。具體內容如下,并附圖2。
(1)內容體系。構建內容體系應圍繞“325”工程建立:3大意識,即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探求真理意識和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2個基本,即不斷加強學生的論文寫作基本訓練、科學研究基本素質訓練;5種能力,即切實提高學生從事科研的初步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應將“325“工程要求體現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尤其是畢業(yè)論文教學的選題、開題、寫作和答辯等主要環(huán)節(jié)。
篇7
關鍵詞:生物科學;研究型教學;教師科研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015-02
目前研究型教學已成為國內外高校教學改革的研究熱點,教育工作者對研究型教學的模式進行了不斷地探索。陸鳳玲針對于高等數學的教學提出了問題式教學法、類比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與小組討論法等具體的實施方法。劉良成等人以《電路》課程教學為例,從“教師如何教”到“學生怎么學”,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各個細節(jié)進行了研究型教學的探討與嘗試。盧偉等人從教學思想和理念、學生學習個性、教學思路和方式、科研實踐等幾個方面對工科專業(yè)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型教學模式進行探索。鄭倫楚和徐曉軍認為研究型教學方法的改革需經歷三個循序漸進的階段:課堂研究型教學改革、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整體研究型教學設計。董世龍等人采用“理論教學―模擬仿真―開放實驗―項目實踐―綜合測評”的立體化研究對《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探。王忠東等人針對公共基礎課的研究型教學改革提出了四種模式:①教學科研結合模式;②課程競賽參與模式;③實踐調研切入模式;④學術社團活動模式。然而,目前研究型教學探索大多僅停留在理論描述上,普遍可行性不強、效果不突出,特別是在促進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提高方面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而教師的科研是大學研究型教學改革的天然實驗平臺,高校科研型教師大多數是科研與教學“雙肩挑”,使得與教師科研相結合進行研究型教學改革在具體實施時具有顯明的優(yōu)勢,且操作性強。教師科研實驗對科技前沿的探索必然會增強學生對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興趣,也必將為學生進一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提供較高的認知與實驗平臺。生物科學專業(yè)是實踐性極強的理科專業(yè),其教學改革的方向應由傳統(tǒng)教學方式轉向為研究性教學方式。
一、與教師科研結合的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教師科研納入課堂教學體系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學與科研相對獨立,教師科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極為有限,而研究式教學提倡將科研理念引入教學,注重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新的課堂教學體系必然要加強實驗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課堂教學形式不再是單向授課,教學重點則是研究課題的選題、方案設計、開題、實驗進展、研究結果、文本撰寫等問題,在課題實施前資料查詢階段就已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而不用專門進行理論授課。課題的選題由教師指導小組共同商定,在教師指導小組的指導下由所選題的學生研究小組進行資料查詢以及開題報告的撰寫,再由指導小組討論項目的整體可行性,最后完善提交指導小組討論后方可實施。整個課題實行模塊化,這些模塊盡量與教師科研組庫中的內容相匹配,不同模塊以該模塊的指導教師為主,這樣針對性強,能夠快速解決研究中出現的難題。
研究課題的選題既要考慮到知識點的覆蓋,又要與科研教師組的研究方向相吻合,這樣既能保證知識點的全面性,又能保證研究的深度與創(chuàng)新性。研究的地點、時間不局限于本科實驗室與實驗時間,教學之外的空余時間與教師科研緊密結合。學生要定期向教師指導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展。及時記錄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新發(fā)現、新問題并與教師指導小組溝通,教師指導小組針對這些問題與課題組進行討論并及時解決。課題完成后,盡量鼓勵學生將成果以論文或專利的形式公開發(fā)表,以結題報告的形式提交教師指導小組,并進行答辯,經教師指導小組全體商定后方可完成課題的結題,并給予綜合評分。
(二)教學實踐活動與教師科研結合
包括畢業(yè)實習、見習、課程實習等在內的教學實踐活動是生物科學專業(yè)本科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但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這些實踐活動普通流于形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這些實踐活動普遍不帶有問題探究或探索性操作,導致學生實習只是完成學習程序,而沒有學習任務和研究壓力,帶隊教師選擇時也沒有考慮實習內容是否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普通帶有應付的心態(tài),造成學生失去了一次充分鍛煉實踐能力的機會。
教師科研是聯(lián)系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樞紐,本科生的實踐活動理應與教師科研緊密結合,使理論知識與實踐學習能夠很好地銜接。生物科學專業(yè)大多長期從事科研的教師,不僅進行校內的實驗工作,而且也與外界科研單位或生物相關企業(yè)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通過這些關系能夠及時了解外界最新科研信息以及公司對人才需求的動向,由科研教師指導這些實踐活動,就能夠根據社會需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畢業(yè)論文與教師科研結合
畢業(yè)論文是本科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實現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吸收和綜合運用的必備過程,是深化和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各項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評價大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成效、衡量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但當前許多生物科學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質量偏低,主要表現在:畢業(yè)論文內容單薄,實驗周期短,有些甚至不超過兩周;論文創(chuàng)新性不強,與以前的研究相比毫無創(chuàng)新可言,同時一個教師所帶不同論文經常只是換個材料,幾篇論文研究內容幾乎完全一樣;論文文本撰寫水平低,格式不標準,錯字較多,語句不流暢,論文綜述過長有故意增加總篇幅的嫌疑,論文只重結果的描述而不注重結果的討論,彰顯不出學術創(chuàng)新性。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指導教師本身科研素質不高,許多老師指導畢業(yè)論文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對論文質量要求不嚴,學生在畢業(yè)階段也無心做實驗,彼此將就,這種現象在普通本科院校特別突出。
畢業(yè)論文與教師科研相結合,將會極大地改善這種狀況。因為長期從事科研的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科研素質,對所帶畢業(yè)論文要求必然較高;科研教師有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的論文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本身就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或與自己的科研工作密切相關;科研教師自身論文文本的撰寫能力強,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論文撰寫過程中的各種錯誤。
(四)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與教師科研結合
各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是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項目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夠接觸學科前沿,體驗科學研究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時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科研素質。但目前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的創(chuàng)新性不強、可行性低、具體執(zhí)行不到位,立項的課題結題率低。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創(chuàng)新項目很少與教師科研結合,一方面,指導教師大多忙于自己的主方向科研而很少有時間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有較多的關注,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項目與教師科研結合不密切導致研究深度不夠,使創(chuàng)新性指標完成不理想。
二、與教師科研結合的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組織管理
(一)成立學生研究小組與教師指導小組
學生研究小組在劃分時應避免盲目性與隨機性,首先選擇綜合素質強的學生做為小組組長,每個小組以3~5人為宜,小組人選兼顧能力高低搭配。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感興趣的研究題目,根據題目由全組成員通過討論來進行任務分工;每個課題的研究周期一般為半年。
對于一個課題的指導教師不是單個人而應該是一個小組,指導小組的選擇應根據課題研究內容所涵蓋的方向而定,課題的最終研究方案應與專業(yè)科研教師不斷溝通直到確定合適的教師指導小組。
(二)加強考核辦法與獎勵措施
學院成立一個專業(yè)考核小組專門負責考核研究性學習課題實施的效果,制定針對性的考核辦法,評估實施效益。考核時應該考慮課題研究內容知識點的覆蓋面和創(chuàng)新性。考核采取答辯的形式,邀請行內專家根據答辯情況判斷學生對其所做課題的熟悉程度,并由專家評分。量化指標也是衡量學生研究效果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理論性強的知識點考查以體現理論意義的論文為主,充分考慮論文的數量與質量,應用型的研究以實現的技術指標與申請的專利為主。對于學生參與課題實施效果的評判均需采取專家評分與量化分數相結合的方式,當然也要考慮出勤、研究期間的表現等因素。對不合格的個人或研究小組,需修補后重新答辯與評判或者重修。根據考核結果,可以對課題實施過程中表現較好的學生個人或研究小組進行獎勵和表揚,以此鼓勵和激發(fā)學生對研究型教學參與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劉良成,許秀英,劉健.研究型教學的探討與嘗試[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0):293-295.
[2]盧偉,姚嘉,鄒乃威,等.提高工科專業(yè)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學模式[J].華章,2011,(26):201.
篇8
成人護理學畢業(yè)設計指導模式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與發(fā)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與時具進,無論是辦學規(guī)模、培養(yǎng)目標、教學模式,還是教育觀念,個性體現,價值取向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畢業(yè)設計 (論文)也是成人護理學專業(yè)完成學業(yè)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員畢業(yè)的標志性作業(yè),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的畢業(yè)設計(論文)在于總結專業(yè)理論的學習成果,培養(yǎng)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護理學專業(yè)專、本科畢業(yè)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專業(yè)相同層次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此外,目前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還停留在比較傳統(tǒng)的層面上。如何提高學生書寫論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從事科研的能力,并啟發(fā)和鼓勵學生排除各種困難、克服心理障礙,寫出高質量的畢業(yè)論文,成為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教學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目前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指導存在的問題
1.畢業(yè)設計時間太短
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的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學期初,時間倉促,老師和學生接觸較晚,加之指導老師是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關系不易融洽,給師生交流和設計過程管理帶來困難;學生接觸設計(論文)題目較晚,題目又是由指導老師選定,導致學生對題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沒時間進行充分的收集資料、查閱文獻;致使學生興趣與安排題目嚴重錯位,學生態(tài)度消極,工作被動。學生往往不能經歷一個完整的過程,有些學生畢業(yè)設計(論文)已完成,對畢業(yè)設計(論文)理解還是模模糊糊的,從而影響畢業(yè)設計的質量。
2.規(guī)定太死
因規(guī)定太死突出了畢業(yè)設計(論文)規(guī)格、標準統(tǒng)一的過分苛求與因人而異個性化發(fā)展不協(xié)調。傳統(tǒng)的畢業(yè)設計(論文)工作程序,都是從指導老師報題目、篩選匯總、公布、學生選題,到學生選題結果匯總、呈報、公布結果,再到指導答疑、論文撰寫、成績評定等環(huán)節(jié)都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3.沒考慮學生的感受
長期以來,成人教育的服務機構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從來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打擊了成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沒有體現成人已有實踐知識的認知主體地位
目前,成人畢業(yè)設計大部分實行約束性的選題,先由指導老師擬定,再由學生在此小范圍內選題。選題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缺乏對學生的綜合訓練,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忽略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養(yǎng)。有的題目太簡單,學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時間內就完成任務;有的題目對于學生來說太難,學生做不出來,最終應付了事。這些情況都沒有起到培養(yǎng)學生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的作用,同時也影響畢業(yè)設計的質量。
二、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模式的構建
為保證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質量,針對傳統(tǒng)畢業(y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構建了一套適合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指導模式:“指導-實踐-再指導-再實踐”的循環(huán)指導模式。它貫穿到畢業(yè)設計(論文)完成的整過程,是動態(tài)的、循環(huán)的、能活的。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教師”互動指導教學過程。改變的過去單一的關起門來做畢業(yè)設計(論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內外可以利用的資源,使畢業(yè)設計(論文)指導充滿了人性化和個性化;使成人學生能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拓展自己的思維、運用現有知識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寫出具有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畢業(yè)論文。
1.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個成熟的人,在學習上,他們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目標,選擇自己學習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并選定學習的方法進行持續(xù)學習。所以,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模式的核心應該是教學理念上的變革與轉換。在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教學理念上要把“以老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指導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是引導或左右整個教學過程的“指揮棒”。而教學理念的轉變體現在教學組織上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充分自主選擇的權力,以“學生-老師雙向選擇”的方法來確定指導老師;在教學方法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指導為主導,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由老師指定畢業(yè)設計方案,給學生自主選畢業(yè)設計方向的權力。“一個人如果個性中具有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能力,并且能夠把這些能力很好地結合起來出色地完成這種活動,那就說這個人具有從事這種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種能力獨特的結合。如果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最完善的結合,并能創(chuàng)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應的活動”。由此可見,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導老師以討論與引導的指導方法相結合的指導教學為特點,體現教師與學生“主導與主體互動”作用,使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
2.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模式的具體環(huán)節(jié)
準備階段、理論指導階段、確定畢業(yè)設計(論文)方向、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的制定、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
(1)準備階段:指導老師的選定。選擇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臨床實踐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經驗護理學專業(yè)老師擔任指導老師,并對指導老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原則上每位指導老師指導6~8位學生。
(2)理論指導階段。學生入學的一學期就開設理論課,由理論課主講老師采用集中授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畢業(yè)設計(論文)全面理論培訓。培訓的方法是指導學生如何確定方向,針對自己所學和興趣特點進行選題。系統(tǒng)地講解如何書寫畢業(yè)論文,以及怎樣查閱資料和如何遣詞造句,畢業(yè)論文的格式要求及對論文進行修改的策略。
(3)確定畢業(yè)設計(論文)方向。改變傳統(tǒng)的指定指導老師的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給學生充分自主選擇的權力,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個人興趣選擇指導老師;老師根據教學時了解到的學生情況來決定是否指導某個學生,形成一種“學生-老師雙向選擇”的方法來選定指導老師。這種指導關系的確定不是由學校安排,也不是由學生或老師單方確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礎下確定下來的,這樣一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激發(fā)了老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指導關系確定后,學生提前進入相關資料準備,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開展調研,結合學生所從事臨床工作中接觸較多的、體會較深的實踐知識,學生自選或在指導老師的啟發(fā)下初步確定畢業(yè)設計方向(或畢業(yè)論文選題)。學生帶著畢業(yè)設計方向,到臨床中實施并收集相關數據,盡量做到真題真做。
(4)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的制訂。學生收集好臨床數據,在最后一學期與指導老師探討或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確定畢業(yè)論文題目,初步確定畢業(yè)論文內容綱要。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的制訂。
(5)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來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在寫作中遇到問題及時和指導老師討論,指導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隨時自問如何去寫好這篇論文,自己的這篇論文內容是否緊扣主題、重點是否突出、數據是否充分、結構是否合理。當初稿完成后,指導老師要指導學生自己評估初稿是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論文直到定稿。在整個畢業(yè)設計過程中學生隨時和指導老師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使學生及時獲得指導和幫助,其內涵就是整個畢業(yè)設計都是通過指導-實踐-再指導-再實踐的循環(huán)指導模式來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
三、小結
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的學生來源于臨床一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理論水平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其中,許多學員由于缺乏平時訓練,對畢業(yè)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難以下筆。該指導模式是以調查結果為基礎,通過分析研究而構建的適合成人護理學專業(yè)學生特點的、科學、有效、可行的成人護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指導模式;在運用構建的模式對學生實施指導后,使學生能活的將在學校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工作中,體現在畢業(yè)論文書寫中。對提高學生書寫論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從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陸月光,楊景興,牛春梅.畢業(yè)論文(設計)的現狀分析與對策調適[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2,(03):69-72.
[2]楊誠德.成人教育的學習心理及特征[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16-17.
篇9
關鍵詞:教師科研;研究型教學;生物科學
研究型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最早起源于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倡導的以典型問題組織教學的“做中學”形式[1],后來又綜合了美國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模式”和瑞士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學說”而逐步構建起來[2―3]。研究型教學是一種將科學研究的理念引入課堂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它將學習與研究過程結合起來,摒棄了傳統(tǒng)的單向傳授知識的模式[4―5]。研究型教學模式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目的,客觀上以研究型教師隊伍為支撐[6―7]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一個課題研究的參與者以及學生的合作者[8],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9],學生在獲取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實驗技能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性,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0],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獨立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這與我國古代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一、高校生物學科專業(yè)教學現狀
作為實踐性的自然科學,各種生物假說或理論的提出都離不開實驗的驗證。但目前生物科學專業(yè)的教學仍然以傳授式教學為主導,在理論授課中教師講解教材內容、學生記筆記幾乎是一種普遍現象,雖然許多高校生物科學專業(yè)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探索,如課堂采取互動式教學、前沿專題、問題討論等具體改革模式,但這些改革措施依然脫離不了單向傳授的主導模式,這離學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相去甚遠。例如,生物的實驗課課時偏少,主要是以經典驗證性的生物學實驗為主,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實驗過程基本是按既定步驟進行,幾乎未涉及探索性的實驗。在此情況下,教師上實驗課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學生做實驗是為了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講僅僅是熟悉了一遍實驗操作流程而已,由于實驗過程中并沒有進行過深入思考,實驗印象并不深刻,知識技能不能鞏固,學習收獲不大。
除課堂教學與實驗課以外,課程實習、畢業(yè)實習以及畢業(yè)論文等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生物科學專業(yè)課程實習中比較重要的要數植物學與動物學的野外實習,實習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課堂教學中所涉及的實體,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界中動物、植物新現象的發(fā)現與探索興趣,從而起到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的目的。但從筆者近幾年的調查結果來看,生物科學專業(yè)的野外實習卻更多傾向于對課本知識的一種實體認證,這對于學生來講,除了將實物與課本動植物特征描述進行匹配之外,就再也沒有探索性的認知過程。這種實習模式使野外實習幾乎變成了野外旅游,學生在實習一兩年后已基本不認識以前熟悉的植物了。又如畢業(yè)實習是檢驗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將其轉化為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預演”。但從許多高校生物科學畢業(yè)實習的調查來看,大多數實習僅僅是走過場,工廠實習多半是從事一些與學科專業(yè)關系并不密切的勞動力工作,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學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而缺乏相應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進入實習單位后表現平平,實習單位不敢讓其進入關鍵的生產部門。再如,畢業(yè)論文是大學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大學知識學習的綜合能力的總結,理應帶有創(chuàng)新性的元素,但是,從目前許多高校生物科學的畢業(yè)論文來看,多數畢業(yè)論文僅僅是簡單的重復工作,這主要是因為許多畢業(yè)論文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而很少與教師科研結合,教師指導畢業(yè)論文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再加上最近十年的學生數量增多,使師生比例失調,教師指導的學生論文數量大,無法保證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培訓和充分發(fā)揮。
事實上,生物科學是兼具理論性與實驗性的專業(yè),系統(tǒng)的學科理論與先進的實驗技術構成了專業(yè)結構的主體,因而對于本科生來講,如果沒有豐富的研究基礎與實踐經驗做后盾,要在理論與技術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性實驗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比如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如果沒有科研教師強力支持,項目普遍不能圓滿完成。因為生物科學研究不是單靠靈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依靠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較高的理論水準,只有與教師科研實驗緊密相結合,才能達到研究型教學的改革目標。
二、與教師科研結合提出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tǒng)單向傳授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高等教育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目標,為此最近幾年國內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但大部分的教學改革還基本停留在摸索階段,還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平臺或手段。教師科研在研究型教學實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科研是溝通教學與科研的紐帶,科研教師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容易傳輸給學生,使學生不斷受到學科研究前沿思想的熏陶而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生物科學是一個發(fā)展迅速的實驗學科,科研教師要不斷跟蹤最新科研信息才能站在學科研究的前沿。建立在教師科研基礎上的研究型教學發(fā)揮了教師在科研素質方面的優(yōu)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從而適應現代經濟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三、與教師科研平臺結合的主要措施
目前生物科學專業(yè)的許多課程在內容上均有大量的重疊,而每個教師所授課程相互之間缺乏溝通,結果在教學上做了很多“無用功”,此外也易導致知識的連續(xù)性中斷,由于教師對小專業(yè)內容的局限性,只講述單一課程內容而忽視了與其他課程內容的聯(lián)系與承接。由于現代生物學的迅猛發(fā)展,生物科學不同領域的交叉越來越明顯,研究層次的深化和研究手段的通用,使傳統(tǒng)的按單門課程來教學的模式逐漸喪失其高效性。而目前教師科研課題的立項都是基于生物大學科系統(tǒng)的生物學理論來進行科學問題的論證,其實施過程也必然要求進行多學科、多專業(yè)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因此教師科研為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生物科學專業(yè)教學改革應該打破這種一門課程一個主講教師的模式,而應強調實驗研究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推行“知識點組庫與教師科研組庫匹配” 的教學模式,即將專業(yè)課程按大學科的研究方向與尺度進行歸類,同時將任課教師按科研方向與內容納入不同的研究組庫,增加實驗課時數使其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在指導組教師的統(tǒng)一安排下根據研究進度和內容選擇實驗場所。在這一模式下,教學選題不再局限于單一方面的簡單觀察,而是對于某一生物學現象從淺顯的外部特征描述到生物發(fā)生的生理代謝、分子作用等內部機理的探索。
基于這一模式,可將生物科學按植物、動物、微生物、人體生物學等進行大課程分類,而如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發(fā)育生物學之類的課程屬于研究層次的類別。在每個大課程下按研究的尺度或水平進行細分,如將植物學分為形態(tài)解剖分類、生理、生化、分子等水平。不同的課程對同一生物學問題描述的側重點不同,講述的科學研究層次也不同。例如學習植物光合過程,在植物學部分側重于講述氣孔的作用、葉綠體的形態(tài)結構,植物生理學側重于光合作用過程,細胞生物學則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重復簡述,這表明單一課程由于內容側重點不同,對于一個生物學過程有的不能全面闡述,有的則又相互重疊,不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系統(tǒng)把握以及對生物學現象本質的認知。根據“知識點組庫與教師科研組庫匹配”的教學模式,本節(jié)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其一,將光合過程所涉及的不同教材知識內容歸納為一個知識點組;其二,將從事分類學、植物生理學、生化、分子生物學科研的教師優(yōu)化后成立教師研究組;其三,將生物科學專業(yè)的有關這一部分的內容由表及里進行的綜述歸納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點組,對于知識點組之外的零散知識由學生自由閱讀即可。但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知識點組的教學按實驗課題研究的形式進行;②在一個知識點組研究課題實施期間,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③課題文本需按照科研課題申報格式進行撰寫,突出強調課題申報的科學意義與創(chuàng)新性。
為確立上述這一模式的規(guī)范性,學院應該在管理層面上對生物科學大專業(yè)的知識點進行模塊化及優(yōu)化,并會同全體專業(yè)教師進行模塊化的合理性討論,直至建立成熟的知識點組庫。知識點組庫的建設既要考慮到生物學知識的廣度,又要考慮到研究的深度,以符合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為建立指導教師組庫,學院應每隔一段時間匯總指導教師的科研內容輸入庫中,以備學生在考慮課題研究內容時有效選擇指導教師。
參考文獻:
孫成立,王希敏DSP技術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306―315.
彭熙偉,廖曉鐘,陳金兵工科專業(yè)研究型教學模式探討高教論壇,2011(11):39―41.
高文庚,李平蘭研究型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微生物學通報,2012,39(01):111―116.
李曉明,張國磊,李彥軍研究型教學方法在《高等工程勢力學》課程中的實踐中國校外教育,2010(12):105.
唐 海研究型教學在巖體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當代教育論壇,2010(03):99―100.
袁 方大學研究型教學與研究型教師的培養(yǎng)芻議當代教育論壇,2011(09):112―113.
篇10
體育公共關系課程是內蒙古體育職業(yè)學院體育新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對于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公關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和學科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基于此,筆者通過對內蒙古體育職業(yè)學院體育公共關系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為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yè)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yè)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通過文獻理論研究法 、問卷法、訪談法、經驗總結法以及行動研究法,以內蒙古體育職業(yè)學院體育公共關系課程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側重應用研究,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通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的改進,促進師生的成長,實現教學優(yōu)質化。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公共關系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
體育公共關系課程問卷調查是以內蒙古體育職業(yè)學院2013級體育新聞專業(yè)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學生對于體育公共關系課程教學情況的意見,針對調查結果提出體育公共關系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1.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對學生問卷的發(fā)放采用現場發(fā)放當面回收的形式,共發(fā)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的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為95.23%。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匯總如下:學生認為課程所包含的實踐教學內容難度適中;該課程教學應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改進;課堂師生間的互動一般 ;小組合作學習、實踐學習、實訓學習這三種教學形式獲益最大;課程教學形式的次數安排中講授過多 ,實訓過少;課程在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公共關系興趣的作用一般;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很大;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作用較大。
(二)教師訪談問卷結果分析
通過對學院相關專業(yè)課教師的訪談,得出一些結果:學生應該多參與社會實踐;應該引領學生做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實踐、實訓項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四、結論與建議
(一)改革教學觀念
體育公共關系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為了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組織中,針對本課的特點,在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改革和嘗試,形成了較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實踐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在研究過程中及時收集、整理、比較、分析,使得出的經驗更加科學,更具實踐意義。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互動配合進行。
(二)改革教學內容
從現有的教學內容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教學內容籠統(tǒng)。第二,教學內容混雜。第三,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注重技能、技巧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探索符合人才培養(yǎng)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在講授教學理論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術運用能力;加大各章節(jié)的實踐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訓練。
(三)改革教學方式
改變學院現有的體育公共關系學教學模式,結合專業(yè)和職業(yè)技能要求,將實訓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上崗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yè)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yè)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能上手工作 ,突出職業(yè)教育的優(yōu)勢,從而形成符合專業(yè)和行業(yè)特點的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新模式。側重應用研究,深入課堂,走進教師,走進學生,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通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的改進,促進師生的成長,實現教學優(yōu)質化。
(四)考試形式的改革
體育公共關系課程考試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即理論成績、實踐、實訓成績相結合。實踐操作技能是考試改革的重點,學生自主選擇實踐操作技能。包括:公共關系社會調查、模擬策劃公關方案,策劃新聞傳播活動,處理危機公關案例、編寫案例等。這種實踐操作技能的考試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結合,受到了學生的好評。
- 上一篇:校外實習論文
- 下一篇:女大學生就業(y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