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素質的提高范文
時間:2023-09-28 17:38: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專業素質的提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提要] 本文論述檔案管理員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就必須注意自身的學習和知識的積累,注重檔案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加強網絡技術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懂現代化信息知識、一專多能復合型的檔案管理人才。
關鍵詞:檔案館員;專業素質;管理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12月7日
隨著社會的進步,檔案服務也在不斷地更新和拓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對檔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檔案館員綜合素質的高低是加快實現檔案工作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因此,檔案館員不僅要具備較好的政治素質,更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
一、檔案館員必須注意自身的學習和知識的積累
檔案工作是一項專門的業務,從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統計、提供利用到編研等工作,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操作方法,檔案館員只有通過學習,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把理論與實際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事實上,自學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一方面來自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來自工作實踐,兩者不可偏廢。因此,要求檔案館員通過對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來提高專業理論水平;通過學習先進單位的經驗和書本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進而全面提高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時要注重檔案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培訓學習是提高檔案館員綜合素質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同時還要注重網絡技術學習,增強現代化管理知識。網絡技術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檔案信息傳遞的發展方向,通過網絡技術可極大地提高檔案管理和信息開發利用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檔案館員必須尊重歷史,維護歷史的真實面貌
檔案是人們社會活動的原始記錄。檔案館員維護檔案的原貌和歷史事實的原貌,既是工作性質的要求,又是衡量職業道德的準則。無論何時何地,在任何情況下,檔案館員都要堅持據實立檔,尊重歷史事實,決不含糊遷就因某種需要而歪曲檔案內容、篡改歷史事實,把維護檔案真實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于檔案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在整理檔案時,注意保持文件間的有機聯系,而不能人為地將其割裂開來;在鑒定工作中,要運用全面的、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判斷檔案的價值和作用;在編研工作中,保持文件的真實面貌,而不能隨意編寫、篡改檔案;在提供利用中,要防止檔案被破壞或被涂改;在提供檔案證明時,決不能片面地解釋和提供檔案內容。
三、檔案館員必須具備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檔案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檔案館員應不負歷史重任,以高度的責任感來激發自己對檔案事業的熱愛。確實,檔案館員的成果,大多是從各行各業利用者的工作中體現出來的,社會上利用檔案取得的效益和成果隨處可見,但卻不能留下檔案人員的姓名。檔案人平凡但不平庸、無位但不無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煥發著檔案事業的青春。所以,檔案館員要做好檔案工作就必須具備耐得住寂寞,甘為人梯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檔案館員必須遵紀守法、嚴守機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開放了歷史檔案和各類檔案信息資源為社會各項工作服務,在檔案信息越來越廣泛地被各行各業所傳播、利用的同時,涉及一個被利用檔案的保密問題。缺乏保密觀念,對涉密檔案無視其秘密性,無限地擴大利用范圍,是一種失職行為,但一成不變地看待檔案的秘密性,無視其秘密性的時效和范圍,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檔案館員必須把握、處理好檔案的開發利用與涉密檔案保密之間的關系,在充分開發利用檔案資源的情況下,嚴守黨和國家的秘密。牢固樹立“保守黨的秘密,慎之又慎”的思想,不該說的不說,不該看的不看,不該提供利用的檔案資料堅決不提供利用。
五、檔案館員必須具備優化的知識結構
從檔案工作的性質來看,檔案工作涉及的是一個特定的知識領域,除了政治性、專業性外,更具有綜合性。隨著社會檔案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檔案工作越來越重視,利用檔案信息的單位和個人也越來越多。檔案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從文山會海的檔案資料中去粗取精,決定取舍,并及時提供利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檔案館員不僅要具有豐富、扎實的檔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與檔案相關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學、科技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還需要不斷地更新、充實。既要熟悉檔案現代化管理和現代科學知識,又要懂得社會科學及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對計算機的應用等現代化管理手段也要有所掌握。
六、檔案專業人員必須具備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
檔案工作要發展,就要轉變觀念。要把檔案工作以保管為主轉變為以開發利用為主;把要我服務轉變為我要服務;把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把滯后服務變為超前服務。實現這些轉變,就要求檔案專業人員在繼續做好檔案基礎工作的同時,要從服務手段、服務領域上下工夫,積極開展編研工作,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提供檔案利用。
總之,檔案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檔案館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尊重歷史,維護歷史的真實面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遵紀守法、嚴守機密;具備優化的知識結構,開拓進取,勇于創新,不斷地加強學習和吸收新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使自己成為一個懂現代化信息知識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檔案管理人才,力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使檔案管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主要參考文獻:
[1]孟慶琳.淺談信息時代的檔案管理和檔案資源開發[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
[2]婁鐵梅.全面提高檔案人員素質[j].蘭臺世界,2005.7.
篇2
關鍵詞:景觀設計;人文素質;教育途徑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外都認識到了景觀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各級政府均把改善環境,提高綠化覆蓋率和景觀效果,作為主要工作來抓。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人文素質教育被忽視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在于師生在認識上的偏差,或只注重專業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對于學生道德以及人文素質的培養,致使所教學生創新能力差,不能設計出具備較高水準的作品。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措施,擺正人文素質教育的位置,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分析
1.缺乏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導致文化素養較差
很多高職院校將人文教育停留在表面上,內容上較為空泛,學生學習人文知識也往往只是應付了事。學生缺乏基本的知識和精神沉淀,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對民族歷史優秀文化、優良傳統了解甚少。
2.人文教育功利化趨勢較重
高職院校是一種職業教育,部分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學及就業率,而忽視了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在景觀設計方面比較機械,創新能力較差,不能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3.缺乏人文素質教育的師資隊伍
一般高職院校的人文教師數量比較少,同時因為高職院校比較重視專業教師,導致無法明確人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適應高水準的人文素質教育。
二、培養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專業人才人文素質的重要性
1.人文素質教育是加強景觀設計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重要
助力
景觀設計專業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十分看重,但是只注重專業能力訓練的教學方法,只會導致學生在往后的職業生涯中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思想,景觀設計較為機械,難以滿足現代化、個性化的需求。而人文素質教育則可強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加強其思想境界的感染和領悟,使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建筑種類和業主層次、人們獨特需求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設計思路,綜合性地提高其職業的創新能力。
2.人文素質教育是繼承國家主流價值觀的需要
當前世界各國都對本國大學生進行了人文素質方面的訓練,人才的競爭不僅表現在國家外部能力的競爭,同時也是人才素質的競爭。高職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人文素質的高低將決定其對國家民族文化精神的繼承程度,并且決定未來國
家的傳承和走向,是絕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
三、提高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途徑
1.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迫使學生重視人文教育課程
學校要提高人文教育課程的比重,加強專業教師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知識。
2.加強校園人文風尚建設,形成濃厚的人文精神環境
學校要加強校風文明建設,將道德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3.培養學生的生態觀與人文觀的結合
景觀設計離不開自然環境,它注重對于自然景觀的搭配,從而使人們感到舒適。
四、總結
人文素質教育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的職業
生涯和人生態度起著巨大的影響。我們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專業技術培養,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關注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形成,讓景觀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趨向德藝雙馨。
參考文獻:
[1]李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0(7).
篇3
我頂崗的是一處在建的多層住宅小區,共有八幢五層住宅樓同時開工。我在實習期間,擔任的主要是項目副經理一職,即主要輔助項目經理完成各種日常工程技術和管理工作。
就我頂崗實習的經驗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頂崗,重要的是讓我學習到當前最前沿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對工地的施工和項目管理有了更系統和更全面的認識。因此,我覺得崗位見習對專業課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有著其余方式不能比擬的作用。
首先,工地施工進度中的所有內容都與建筑專業課程相關,通過崗位實訓,做到學以致用,增強專業技能,積累專業實踐經驗,豐富自身專業知識,適應教學需要。實習能使教師們真正地接觸到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去思考書本理論是否可以應用于實踐。解決了現行教學計劃長時間沒有更新,學與用不能及時有效接軌,理論知識不好用、用不上的矛盾沖突。同時也解決了教材教學內容落后的問題,從真正意義上克服了“假魯班教徒弟,自己從沒打過家具,只會講木材結構理論,卻要教徒弟打出好家具”的難題。
其次,頂崗實習能夠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研究與生產的結合,促進了“雙師型”專業教師的成長。實習過程中,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頂崗實習能夠使教師站在建筑業的最前沿,最直接地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對學科和科研開發的要求,努力從技術與市場的轉換中獲取辦學資源,提高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從而促進專業教學能力。逐步做到信息與技術優勢和學校的教學相結合,最終培養出最實用的人才。
第三,通過實習,能使教師感受到學校教育和市場需求的差異,督促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自己的辦學、教學行為以及培養目標定位。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員工?只有到企業生產一線去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通過頂崗實習,能讓我們把企業的需求轉化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有需求就有發展的機遇。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從真正意義上按照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學生,使每一個學生走出校門都是一名準員工,促進學生的角色轉變,盡快適應崗位要求題。
第四,為企業解決難題、提合理化建議,建立了學校與企業溝通的橋梁,為下一步繼續合作和實現雙贏奠定了基礎。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雖然是僅僅幾個月的實習,我都把自己當做企業真正的員工,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為企業解決難題,提合理化建議。這些都拉進了學校與企業的距離,搭建了與企業進一步合作的橋梁。為將來對企業員工進行短期培訓、學生赴企業實訓等進一步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礎。最終實現既能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應是職業院校與企業雙贏的模式之一。
篇4
【關鍵詞】新課改 專業化 素質 理念 模式
一、更新理念、改變模式
教師在長期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能力、教學行為、知識結構、教育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滯后于新課改的要求,阻礙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和發展。新課程改革迫切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必須首先實現教育理念的更新。轉變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轉變這種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已不是簡單地強調提高教師的文化知識水平或專業能力,它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客觀科學的方法。這些要求必須通過提升教師的綜合文化知識水平與素養,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來實現。要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更新教師的理念,更好地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
二、學習不止、豐富內涵
陶行知認為每一個教師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教師要上好一堂好課,就要切實掌握所授學科的相關的知識技能。只有博聞強記,見多識廣,講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侃侃而談,滔滔不絕。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教學的水平提高了,素質教育才能得以實施,才能更好地實施教育改革。而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想要受到學生的敬佩,得到學生的依賴,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深厚的專業文化知識。因為教師職業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內涵、新知識的行業,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以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從教能力是每一個教師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研究表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同一個問題,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看法,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解題思路,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同事間的交流可以開闊思維空間,提高思維能力。通過優秀教師的展示課,給老師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不同學科的優秀教師,展示了不同的教學風格和講課思路,給老師一些很好的借鑒。通過廣泛開展不同學科教師之間聽課、評課的活動,為教師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搭建平臺。每學期或者學年舉行全體任課教師參加的“課堂教學大賽”,給全體教師們提供一個展示、借鑒、交流的平臺。通過開展競賽活動,培養教師的成就意識,激發教師的自信心,展示教師的個性才能和教學風采,促使教師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激發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達到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互助、相互借鑒,相互提高、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高全體教師專業素質的目的。
四、課后反思、超越自我
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發展的最根本的機制,是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后,反思上課的具體感受、學生的表現、課堂效果、存在的問題,對課前預定目的和要求的實現程度,本節課成功點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以后課堂中的解決辦法和設想,以及教育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等。通過對以上事實的客觀評價,認真反思分析,歸納總結,使問題得以解決,不足之處得以完善,優點得以保持,經驗得以提煉和升華,為未來教學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通過反思進行自我評價,能真正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進一步改進不足,保持優點,揚長避短,促進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五、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篇5
[關鍵詞]管理現代化;存在問題;改進措施;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一、檔案工作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性
檔案是人們社會實踐活動的真實歷史記錄,是國家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及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作為原始記錄保存起來以備查考的文字、圖表、聲象等不同形成的記錄。長期以來,人們在各項活動中積累了各類檔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技術的進步,檔案的數量日益增多,利用率要求日益提高,管理水平有待不斷的提高,這些問題都對基層檔案管理現代化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
現代化檔案工作管理其特有形式是以檔案信息資源為基礎,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收集、整理、庫存。檔案工作管理現代化的實質是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檔案文獻信息和建立現代化管理的環境,檔案管理的現代化主要內容和核心就是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最優化,用科學思想、組織、方法和手段,對檔案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使之獲得最佳的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益。
二、基層檔案管理存在問題
(一)存在問題
基層檔案管理部門普遍存在設備落后,檔案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偏低。庫房的設備落后,保管條件,防治檔案所受到蟲、毒的危害,減緩材料的老化,字跡的褪變手段等技術設備陳舊;檔案文件的整理還存在著傳統的手工操作。管理方法都不可避免面臨保管龐雜,查找困難,提供遲緩等等問題。
(二)計算機的電子文件歸檔
在我國政府機構和一些企業、事業單位辦公自動化網絡發展很快,網絡環境中運行的電子文件的作用,開始從輔助文件轉向正式文件,甚至已經是無紙辦公的工作方式,由此產生的電子文件要歸檔成為電子檔案。因此,在檔案管理領域中,就存在電子文件收集歸檔和電子檔案的長期保存問題。一般說來,電子文件歸檔的程序是:1.確定電子文件是經過審批的最終“版本”;2.積累和整理;3.編制目錄;4.整理、鑒定、檢測歸檔的電子文件;5.編制歸檔說明;6.存入磁光記錄介質、復制備份;7.確定載體標識。因此,在檔案管理領域中,就存在電子文件收集、歸檔和長期保存等系統化管理問題。
三、改進措施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已是必不可少。而且某些資源可以共享,通過計算機網絡,用戶可以查閱或調用異地的檔案文件,共享同一數據庫中的檔案數據,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檔案管理運用電子計算機可以說是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可將館藏資源數字化、存儲海量化、傳遞網絡化、信息資源共享化,服務對象及需求擴大化等等,所以計算機技術在基層檔案管理現代化中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和誘人的前景。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自動編目和自動檢索
為利用者提供實時性的聯機目錄檢索服務,利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檢索。
(二)檔案自動全文(原文)存儲與檢索
經過掃描器掃描后可按兩種方式存儲:一種是掃描直接獲得檔案的圖形信息,適于手跡和圖表的處理;一種是繼續經過文字識別獲得檔案的文字信息,可針對檔案內容中的字、詞進行自動檢索。
(三)檔案業務工作輔助管理
是指計算機對檔案的收集、整理、利用、鑒別、銷毀、統計等環節的管理應用,其中應用較廣泛的是檔案自動借閱管理和統計,對利用工作中涉及的登記、審批、檢索、調卷、歸還、利用情況統計等進行自動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可用計算機輔助立卷、標引
計算機輔助立卷是根據文件的歸檔立卷參數自動進行立卷處理,其應具備的功能有:邏輯組卷、邏輯案卷調整、卷內目錄編印、卷皮打印、檢索工具編列、檔案題名、字詞切分、內容特征的分析。在立卷和標引方面可大部分代替手工操作。加快檔案目錄數據庫的建設。
(五)檔案保管環節的自動控制
利用計算機自動控制可對檔案的保管環境的溫度、防火、防盜等進行自動監控。
(六)在恢復性處理中的應用
利用計算機的檔案信息拾取,像速信息的運算加工,信息增強處理,恢復后的圖形信息輸出等信息處理技術實現對字跡的褪色、擴散、污染覆蓋等情況進行處理。
(七)微縮技術的運用
在檔案管理工作中,運用微縮技術主要是解決檔案的存儲問題,隨著這項技術的發展,存儲規格統一,密度越來越大,能準確地記錄原文,方便檢索。
(八)靜電復印技術的運用
靜電復印技術是電攝影方法的一種,即將感光版表面形成電荷潛影,再經過顯影定影取得復印副本。其特點是操作簡便,應用范圍廣泛,圖像耐久性強。
四、基層檔案工作部門的觀念更新
檔案工作本質上是一項管理工作,管理者只有運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以法律、法令、計劃、條例、會議為依據,才能實現檔案的科學管理。在基層檔案管理現代化中,人是決定因素,應調動檔案管理人員的能動性,打破多年來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特別是要適應當今計算機檔案管理模式。
檔案工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應有各種不同類型技能的人才。要掌握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了解檔案學在國內外最新理論動態;要掌握計算機應用及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具體包括: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電子計算機軟件技術、現代通訊及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設備維護和標準化知識;最好具有較好的外語水平,以滿足進行對外交流和合作,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設備;有快速敏捷的應變能力;既有創造性又有團隊合作精神。
五、應培養一支高水平檔案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就整體而言,我們要真正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還缺乏兼備管理和計算機這兩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才,改變這種局面,應加強人才的培養力度,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各高等院校的檔案專業教育,應該把檔案計算機管理,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問題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根據最新的技術發展與檔案管理現代化實踐發展的需要,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編寫最新、最實用的教材,對檔案專業的學生進行新知識與新技能的系統教育。
第二,加強檔案干部的再培養和繼續教育,把新知識、新技能培訓放到第一位,以追求專業素質與操作技能并舉的雙重效應。
第三,走出去,通過各種途徑,向社會廣泛吸納、引進所需的專業人才,以壯大檔案工作隊伍,提高檔案人才隊伍的質量。
六、檔案現代化管理應重新界定檔案工作負責人的職責
(一)確定檔案工作定位,指明檔案工作前進的目標
我國公共檔案工作已有了特色化的建設,許多地區的檔案館(室)都開展了大量的特色服務,能夠很好地吸引利用者,滿足他們的需要,這也是離不開檔案工作負責人的遠見卓識和創新才能。
(二)調動檔案工作人員的能動性,使檔案工作充滿創造力
在新型檔案管理工作中,負責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檔案工作內部建立一種機制,打破陳舊觀念,激發檔案工作人員的能動性,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分歧,作出理性的選擇。
(三)培養現代化檔案的工作倫理
現代檔案的工作倫理是一種依據現代檔案管理技術性和組織化條件形成的工作,其倫理的內涵有:
1.高級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事業心;
2.謙虛誠懇的服務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3.顧全大局的整體理念,團結互助的協助精神;
4.敏銳的檔案歸屬權意識,從多方面促進檔案工作效益的提高,激發工作熱情,能吸引人,留住人,發揮人的潛能,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成效。
總之,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檔案工作者的使命是永恒的,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的發展,應逐步改變檔案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和內容,促使檔案管理人員不斷創新,更新職業角色,才能適應新的變化,經受住這種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王慶云,苗壯.現代檔案管理學.青島出版社,2002.
[2]劉耿生.檔案開發與利用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鐘祛非.網絡環境中檔案工作的管理創新》,《21世紀的社會記憶——中國首屆檔案學博士論壇論文集.2001.
[4]傅榮校.論檔案管理現代化環境中的職業特征》,《21世紀的社會記憶——中國首屆檔案學博士論壇論文集》.2001.
篇6
關鍵詞:民辦藝術學校 專業素質
目前在我國各地,通過各種社會力量興辦的具有各種特色的民辦藝術學校很多,這對我國的藝術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還為專業藝術團體、高等藝術院校提供了大批的后備人才,也解決了過去藝術院校少、考藝校難等問題。但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需要不斷加以完善。
在這里,筆者就民辦藝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提高,談一談個人看法。
一、造成學生音樂素質偏低的原因分析。
具調查了解,某藝校為適應高考的需要,組織了高考模擬考試。結果視唱練耳、基本樂理等音樂基礎知識的及格率僅為20~30%。這個數字充分說明了學生音樂的基本素質的現狀。分析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目前民辦藝校的數量在不斷增多,辦學競爭激烈。各個學校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完成自己的招生計劃。降低了學生入學時專業課加試、面試的標準,使入學新生的音樂素質打了折扣。
2、國辦音樂學院的擴招和部分高等院校增設音樂專業后,各個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無法統一的。因此其招生考試標準、內容以及對學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從而使各學生的專業學習方向也不一樣。所謂“唱歌的只學唱歌”、“彈琴的只學彈琴”等偏科傾向說法,講的就是這個狀況。這樣一來,理論科目諸如音樂欣賞、音樂史、和聲、復調等,自然就很少有人問津了。
3、由于各個民辦藝校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不統一,所開設的教學內容基本是圍繞著高考而設的,忽視了在音樂其它學科中對學生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沒有得到全面的專業素質提高。
4、由于一些學校外聘教師占多數,流動性比較大,部分教師同時在其它學校兼課,精力有限,因此教學的隨意性比較突出,不能經常開展教研活動,各科教師溝通也相對較少。整個的教學沒有形成一個整體。
5、由于受辦學條件、設備的約束,有些民辦藝校達不到辦學的標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能在教學中廣泛運用,沒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計劃。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民辦學校的條件還無法和國辦學校相比,相差甚遠。那么,如何改變以上提到的那些現象,提高民辦藝校音樂專業學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在民辦藝校的生存與發展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二、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幾點看法。
1、民辦藝校要從長遠生存與發展的角度出發。在辦學過程中,本著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對學生的未來負責的原則,制定出規范嚴格的專業招生考試標準,真正地招收一些具有一定音樂素質的學生入學。
2、嚴格按照國家對中等藝術學校頒布的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經常對學校的教學情況進行檢查、評估、指導,對一些問題較多,條件較差的學校限期整改或取締。
3、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專業素質教育,注重各學科的相關性,使學生感到每一科專業課都不是孤立的,都不是可有可無的。如:在樂理課的教學中講調式、和弦的內容時,應結合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調式、和弦在鋼琴即興伴奏中的應用),使學生明確知識的重要性;在鋼琴基礎教學中進一步理解和弦的性質、功能,使學生通過對鋼琴曲的和弦分析,掌握一定的和弦連接方法,并且讓學生知道這就是即興伴奏中最簡單的和弦應用。
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練習鋼琴曲的過程中,加強自己的視奏能力,逐步減少把一首新曲完整彈好的遍數,通過彈鋼琴提高視唱的能力:通過欣賞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會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了解音樂家的生平等,使之在演唱、演奏某一音樂家作品時能夠真正理解作品的內涵……,總之,使學生感到學校開設的每一科課程對他們今后的專業提高都非常重要,從而能夠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擴展知識面,提高音樂綜合素質。
4、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活動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藝術團的形式,使學生多參加一些實踐演出活動,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如在每學期的聲樂、器樂期中和期末考試時,可以把鋼琴程度較高的同學組織起來,讓他們承擔聲樂、器樂的伴奏任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鋼琴伴奏能力。
5、充分運用高科技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微機設備(計算機教室)新增設一些課程,如電腦音樂制作、電腦制譜等。通過一些音樂軟件的學習(利用中音TT、樂音學習樂理,簡單的音樂創作,簡譜的編輯和打印:利用Encore學習五線譜的編輯和打印:利用Ear Master、Auralia學習視唱練耳等),使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電腦這一高科技手段,提高學習興趣和自己的學習成績,使電腦成為音樂專業學生專業素質提高的好幫手。
篇7
【關鍵詞】雙證型;雙師型;骨干教師;理實一體化;激勵機制
1.前言
職業教育要培養出二十一世紀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問題在于首先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此,“十二五”期間,教育部、財政部聯手制定了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并投入了26億作為進行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教師隊伍結構的優化、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完善等職教師資建設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為了打造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出臺了《關于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設立了骨干教師培訓項目、中職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兼職教師聘任推進項目和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建設項目4個項目,支持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在國家投入了大量財力和精力的情況下,目前,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職業教師的要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下面,我談一些影響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因素提高的個人看法。
2.影響專業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高的因素
2.1 學校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需改革
目前,根據國家發展綱要和職教發展形勢,各職業院校每年都派出了大批專業骨干教師參與全國、省市的“骨干”教師培訓,更有不少骨干教師步出了國門到歐美發達國家學習培訓;各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比例也有了較大地增加,通過學習和培訓,這些骨干教師學到了大量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回校后,都想把自己所學到的先進教學理念和先進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在本校推廣和實施;但由于我國當前的職業教學大環境與歐美發達國家存在著差異;各校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環境及秩序與歐美發達國家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實施存在關沖突;雖然有很多職業院校很早就引進了發達國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教學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及國情和“水土不服”,又逐漸回復到原有的教學模式。因此,這些骨干教師回校后空有一腔熱情和抱負,雖然他們學到了大量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拿到了相應的專業證書和專業技能等級證書,但回校后學校并沒有為他們搭建相應的施展平臺,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教學崗位沒的到改變;同時,學校也不希望打破原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模式;為此,這些骨干教師通過培訓時堅苦學習所獲得的專業證書也開始退色,專業技能實踐操作能力也漸漸生疏退步,教學理念也逐漸落伍,“雙師型”教師也逐漸變成了“雙證型”教師。
2.2 專業教師的知識面和實踐技能沒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提高
科學技術在迅猛地發展,人類的知識在不斷地更新,要使走在經濟前面的教育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經常吸取新的知識和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來豐富自己的授課內容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任務是培養具有某種專門技能的人才,它與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藝技術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改進,作為先行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也需不斷地學習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積累、掌握新的知識和新的工藝技術。
目前,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的知識面還比較狹窄,并且跟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單從機電工程專業來說,每一門專業課都包含了從專業基礎課的金屬加工、材料學、電工學、電子學到專業課的自動化技術、數控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作為一個機電工程系的專業教師,他就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的獲取和積累除了教師平時的學習和鉆研外,還需要學校提供各種學習和進修的途徑,一定的工作環境和鍛練和實踐平臺來得到。而目前,各職業院校的進修和培訓制度還不完善,專業教師的具體培養途徑得不到實際保障,教師的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加強和鍛練。
2.3 專業教師的責任感及敬業精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需提高改進
目前,各職業院校在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大多數還是在教室里進行,采用的還是傳統的講授法為主,上面教師講的口干舌燥,下面學生聽得頭昏腦脹,煩躁無味;教師心里想的能否按正常的教學秩序順利將教學內容講完,學生心里想的鈴聲怎么還不響,趕快下課;另外,專業實踐課雖然在實訓車間和實驗室進行,但由于學生人數比較多,實訓設備少,而實訓教師往往也是“老生常談”,在布置好課題后,讓學生圍在周圍做一次演示操作后,就讓學生分組練習。并且,以上這些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的教學往往一教就是三至五年,甚至時間更長,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一成不變,教學上墨守陳規,不求有功,只求無過。由此帶來的后果是學生缺乏獨立分析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導致畢業后不能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出現在企業不適崗,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不佳的表現。
2.4 缺乏良好的竟爭激勵機制
目前,雖然各院校“雙證”型教師很多,但真正工作在教學一線的“雙師”型教師卻不多,特別是集理論與實踐一體教學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并且,各院校都普遍存在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師和實訓教師師資不足的問題;那未,為什么學校有擁如此多的“雙證”型教師,還會出現這種狀況呢?一方面是這些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還不能達到稱“師”的地位,但另一方是學校的政策不到位,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眾所周知,理實一體化教師和實踐教師所付出的精力和幸苦比一般理論教師要多得多,而鼓勵具有“雙證”型教師盡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政策卻沒有,或者作為對理實一體化教師和實踐教師的一些傾斜政策都沒有。
理論課骨干教師的成長按照普高系列,分成校教學新秀、校教學能手、校學科帶頭人、院學科帶頭人、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名師、省級名師和正教授級教師;那未專業課骨干教師的成長途徑卻沒有像理論課骨干教師這樣的成長之路;并且,學校對取得“雙師型”教師并工作在“理實一體化”和“實踐”教學的教師沒有相應的傾斜政策,并且“雙師型”教師在各院校進行的各種評比和職稱、工資等級晉升中,享受不到任何優惠待遇。
3.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素質整體的建議
3.1 教學組織、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需改進
學校應根據社會需求及學校的發展規劃要求,及時調整教學管理的模式和教學環境和內容,為專業骨干教師搭建相應的平臺,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和工作室,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不再強調專業理論教師與專業實訓教師的教學分工,在教學管理與教學模式上進行大膽改革,在一些“雙師”型教師的課務安排上進行輪崗改革,不僅要讓這些“雙師”教師上理實一體化和實訓課教學,而且要擴大專業教學范圍,并安排他們作為課題和技能訓練的領頭人,或者安排這些“雙師”型教師擔任高職三年級以上的班級專業和下企業實踐的指導老師(或叫副班主任)、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或專業理論學習;在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提升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進教學理念及先進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來推動學校的教學改革,適應社會需求和人才目標的培養。
3.2 制定專業教師學習和進修的制度,提高教師的知識面和實踐技能途徑
學校在進行專業教師人才培養上要建立明確的選撥、考核和任用制度,制定有針對性地培養計劃,構筑培養平臺;不能光憑領導影響或個人資歷等來進行,要根據學校的發展要求和專業需要,兼顧老、中、青專業骨干教師,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進行培養,偏重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參加師資培訓基地培訓或到企業實踐,偏重實踐應用課教學的教師到高校培訓基地培訓;制定與實施專業教師在職培訓制度,將教師數量的4%列入培訓編制,明確規定專業教師可享受三年一次帶薪進修或培訓機會;提高專業教師校外培訓的質量和針對性。
加強和擴大校企合作,實現校企資源共享;通過校企合作,與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成立由企業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借助企業種類齊全的生產設備、先進的制造工藝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才,為學校的專業建設提供各種資源和技術保障。
3.3 激發專業教師的責任感及敬業精神,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開展各種崗位評比和竟賽,彭勵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并融入到教學大綱、教材編寫、理論講授、實驗指導等眾多教學環節中,學習并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學校現有教學設施,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新型的教學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參與、索取和探討,教師從課堂主講向能講、能演、能練的導演、教練角色轉變。
3.4 建立良好的竟爭激勵機制
建立良好的竟爭激勵機制,專業教師也應參照理論課教師的成長系列分成校專業技術新秀、校專業技術能手、校優秀“雙師型”教師、院和市級優秀“雙師型”教師、專業首席教師、省級名師和正教授級教師。
建立建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和措施,鼓勵教師提高自我;如:在教師職務晉升、定崗定級、年終考核評優等方面向“雙師型”教師傾斜,促進教師自主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對堅持在一線理實化教學和實訓教學崗位上多年的專業教師加大傾斜程度;創造條件并制定鼓勵政策,支持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專業實踐培訓,努力提高教師實踐能力;進一步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激勵機制;對通過考核獲得“雙師型”教師資格的專業教師,提供享受“雙師型”教師年度津貼,并在職稱和工資等級評聘上具有優先性。
4.結論
當今職教界進行課改時,是以培養學生掌握特定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為宗旨;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實行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融通;關鍵在于首先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核心內容是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只有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上去了,才能打造一流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為社會培養出實用性高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寶林.淺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OL].山東經貿職業學院,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篇8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職會計專業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87-02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黨和國家針對教育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素質教育思想一以貫之,強調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本著這一核心內涵構建課程體系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保證。因此,構建基于素質教育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基于素質教育構建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1 指導思想
“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是基于素質教育構建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
堅持德育為先的目的在于強調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堅持能力為重的實質在于優化學生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堅持全面發展的目標在于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教育。
(1)實現課程育人。將德育滲透到課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計觀。
(2)著重能力培養。根據時代對未來人才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3)提升綜合素質。人才的全面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所在,必須堅持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知識技能與身心健康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1.2 基本原則
(1)在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不能忽視職業道德、團隊協作、溝通交流的培養。
(2)將頂崗實習,各類技能競賽、社會實踐等納入課程體系,形成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3)強調理論課程內容的針對性,不追求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必須、夠用”為宜。
(4)加強實踐教學,構建基礎實踐能力、專項訓練能力、綜合應用能力三層次的實踐課程體系。
(5)設置具有前瞻性和基礎性的課程群,以利于學生完善創業能力和具備職業遷移能力。
(6)課程設置主動適應行業對高職會計人才的要求,課程內容涵蓋從業必備的知識及技能。將職業準入資格標準融入相關課程,實現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接軌。
(7)課程設置遵循統一要求和個性發展相結合,適當增加課程體系中選修課程比例,使學生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個人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
2 基于素質教育構建課程體系的設計思路
近年來,高職教育蓬勃發展,教育觀念不斷更新。高職教育從最初的“傳授知識”培養模式發展為強調針對就業崗位的“能力培養”。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種涵蓋“能力培養”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的“素質教育”理念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按照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的課程體系,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更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構建課程體系不是簡單的各門課程的匯總,應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而設計的一個完整的教育思路。基于素質教育的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應根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規格,在培養模式上既不能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又不能照搬中等職業教育的方法,必須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礎與職業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體系。具體思路如以下幾點。
2.1 確定培養目標、就業崗位和人才規格
(1)培養目標。
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備會計、財務基礎理論、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具備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跨崗位、跨職業、跨行業的職業遷移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主要就業崗位(群)。
①會計職業崗位:出納、會計、稽核。②服務外包的業務流程外包(BPO)相關崗位:會計服務、財務服務。③會計師事務所及稅務師事務所相關崗位:業務助理、記賬。④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相關崗位:銀行柜員、理財崗位。
(3)人才規格。
包括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如表1。
2.2 分析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方針理解不深入。
在現代社會,人從事終身不變職業的幾率大為降低。因此,每一個人不僅會面對職業能力的提升,還會面對職業的變換。因此,高素質將是高職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的需求。與此相悖的是存在“僅注重學生職業能力,而忽視基本素質的培養”的問題。其主要表現是課程設置僅以會計專業就業面向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安排。對以職業道德、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責任意識、誠信品質、敬業精神等為表征的社會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忽略了高職會計教育的根本任務,出現“泛職業化”的問題。
篇9
摘 要:隨著國家大力支持高職教育,高職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學生的就業率是高職院校面臨的新問題。而企業的需求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學校只有培養出素質高的綜合型學生,才能提高就業率,本文以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為例,以就業為導向,通過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致力于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就業 職業素養 高職會計學生
就業難,工作難找,是畢業生必須面對的問題。現代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注重的是人才的綜合素質,光有好的專業技術,缺乏必須的職業素養企業是不會錄用的,人際溝通能力、自信心、受挫折能力、應變能力等問題都會阻礙了自身的發展。企業的需求要求高職生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因此,我們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高職院校會計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和修養,內容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個人身心素養和職業審美素養、職業技能和職業情感。
會計人才應具備的職業素養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1)專業知識和技能。作為會計人員,需要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和會計專業技能,這樣才能處理好會計工作,掌握了會計的運行規律,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2)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必須遵守的規范,高職會計教育應幫助學生樹立會計職業道德觀,做到敬業愛崗、依法辦事、誠信、公正、保守秘密。(3)溝通協調能力。會計人員需要處理好很多部門間的財務關系,溝通協調能力在企業的管理中顯得十分重要(4)創新能力。有創新的會計人員能把握好經濟發展變化的規律和會計運行的規律,能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財富。(5)終身學習能力。隨著相關法規和制度的不斷完善,會計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準確地把握新準則的變化,以能在新準則下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6)良好的心理素質。隨著會計的管理職能越來越凸顯,會計從業人員承擔的責任和風險越來越大,在工作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條理地開展工作。
二、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
一般說來,合格的員工應該具有相應的職業技能、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意識。職業素養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響,如生活的環境、受教育程度、社會經歷、相關的實踐經驗等等。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而言,由于其學習方式和專業要求的特殊性,在預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注重會計實訓實踐環節的技能設置,并加大就業指導課比例來促進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這對職業素質的養成有一定的作用。但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就業前職業素質準備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眼高手低,渴望求職成功,但缺乏實際行動,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退縮。(2)知識面過于狹窄,往往只有理論,實踐比較薄弱。(3)缺乏職業角色意識,沒有職業準備。不了解崗位職責和要求,不具備勝工作所需的素質。
其次,職業素養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職業素質培養需要學校開展職業指導,但是在開展過程中并不能形成較為有效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大部分的職業指導只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就業指導和工作職位的介紹,沒有系統完整的職業指導體系,目的性、指向性不強,沒有很好地滿足企業對人才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
第三,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模式單一。目前,在新的會計準則下,對于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分工需要不同的職業素質,因此要對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行個性化的開發和設計。專業老師應該結合自己的實價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學校職業指導老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定期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與咨詢的工作。
第四、校企合作沒有真正形成職業素養培育的校企互動機制。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合作,沒有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將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而往往是學生難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
三、職業素養提升的策略
為了更好地提升會計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我們可以將職業素養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每一個工作中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
1.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
在日常教學中強化會計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結合相關實例去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如: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了解會計專業的特點和發展前景,根據需求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位,將教學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讓學生知識和素養全面提高。
同時,教學要注重課程體系建設,從會計培養會計人才職業素質出發,遵循會計實踐規律,從適應市場需求的角度,構建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對課程體系整合和優化,構建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的課程體系,實現學生理論學習與會計實際工作的對接,為學生的就業和以后后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注重會計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加大職業能力和技能的培養
開展會計崗位職業素養分析,歸納會計專業群的職業素養標準。會計是一項繁雜的工作,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準確及時地進行會計業務核算、報表填制、賬務處理、申報和繳納稅金等等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會計工作已越來越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進而需要會計工作人員有過硬的職業技能和水平。企業要正常的生存和健康發展,離不開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尤其是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加強會計職業能力和技能的培養,要針對會計職業特定的職業素養,以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歸納總結出會計崗位職業活動要求的能力、、職業道德、習慣等職業素養要素,并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依據。
3.建立多元化的會計職業素質培養體系
應建立開放式多元化的會計職業素質培養體系,根據會計人才職業素質的內容,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體系可分為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體系。從日常生活中就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采用管理與教育相結合,根據學校的規章制度,制定出具體的班規,樹立良好的班風。多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組織、溝通、管理、協作的能力。在課程教學、實訓實踐中設計職業素養的培養內容,以便來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4.加強校企合作,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
高職會計畢業生是技能型人才,要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素質,必須開展校企合作。通過企業合作,了解企業的用人標準甚至行業標準,將企業用人標準應用到職業素養的培養中去。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了同時也符合了企業的用人要求,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水平,實現了學院與企業的雙贏。
校企合作是加強職業素養訓練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提高實踐技能的重要過程。會計的職業特點要求從業人員能熟悉會計的各個流程及處理方法,在就業時要求有一定的行業從業背景,因此要加強學生實習環節的管理工作。校企合作都是處于正常運轉的企業,工作環境都是真實環境,接觸的都是職業標準,實踐項目都是會計專業學生以后要從事的職業及作崗位,這不僅能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會計基本技能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的精神,實現學生職業素養與企業崗位要求零距離的目標,為學生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良好的職業素養有利于提高會計學生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從而從根本上緩解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陳婧.以就業為導向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J].科技信息,2011
篇10
根據高等師范院校的美術專業的教學大綱、培養目標及跨世紀的新要求,結合我多年來的美術學專業的教學經驗,認為一個健全合格的未來美術教育高層人才應大致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素質,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
一、專業素質
美術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小學校教育科學必不可少的學科,是推動素質教育向前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不少的高等院校都設有美術學專業或開設與美術學科知識有關的課程,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素質,也彌補了目前美術教育學科人才發展不平衡或緊缺的現象。目前,在綜合院校的美術學專業教學基本向美術類高等專業院校看齊,狠抓專業教學便成了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持續發展的必須。因此,專業素質是美術專業學生的必要素質,也是他們將來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
本人認為專業素質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敬業精神。
古今中外的有志者和成功者,無不具備這樣的精神與美德。俗話說得好:“干一行,愛一行”,我們的學生是未來的中小學美術學科的老師,從工作來講,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精湛疏淺之別。教師只有把所從事的工作看成是國家建設、民族大業或自己大業的一部分,并在自己耕耘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種子,灑下辛勤的汗水,才會有回報,哪怕是一點一滴的成功,都會與祖國的建設大業息息相關。這樣,我們將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二)具備較為寬厚扎實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美術學專業學生的立足之本是專業基本功。基本功的扎實與否是“取信于民”的關鍵,也是提高我們民族藝術素養的重要前提。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如果沒有體積、比例、色彩的學問。沒有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因此,美術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否則,任何的藝術活動便沒有起點。
(三)能較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及班主任工作。
學生的成長、家長的期待、學校各項教育計劃的實施,最后都是落實到教師身上,落實到班級管理上,落實到班主任的雙肩上。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不可避免地要承擔起這項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年輕教師更不可避免地除了教學之外還要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就是教人做人的工作。俗話說:“正人先正己”,教別人如何做人,自己應該做個好榜樣之人。只有那樣,教育工作才能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過渡。
(四)有自學能力。
社會在不斷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美術技能技法也在發展和變革,新觀念、新材料、新手段,可謂日新月異,假如老師和學生除了課本還是課本,那就落伍了。如何適應時代的潮流,使學生具有“著盡功夫人不知”的精神,就必須培養有自學的精神與能力。為了這個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并給他們一定的壓力,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效果會很好。
俄國歷史學家皮隆略夫說:“誰要是珍惜有思想的生活,誰就清楚地了解:只有自學,才能真正的學習。”,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樹立終生教育的觀念,不虛度光陰,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確立自己在社會和學校中應有的地位。
然而,在高師美術專業的美育教育中,我發現這樣一些問題:對學生的專業素質教學存在“不重視比例、結構、透視的教學培養”的弊端,不加強各方面最基礎素質包括寫實功底的培養教育。而是“大量放手”地發揮所謂的“個性”,造成學生專業基本功不扎實,形象變形或“卡通”夸張不到位,沒有美感,突出原因主要有:
一是教學指導思想模糊或混亂,一部分任課教師授課內容安排較為隨意,沒有明確的教學要求,使該課程的設置處于一種無序狀態,以至學生特別是差生的無所適從,也造成在教育實習中常發生口頭所敘述是深刻的,所表達的感情是真摯動人的,可是所示范的卻全然不是那么回事的尷尬局面。
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各學科與專業融合能力的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很難得到提高,例如。美術學科與其它教育學科間的融合或與心理學的融合。正是由于這種教育的遺憾,使得一部分學生在教育實習中出現了能作畫示范,但不會講解、不會教等缺乏教師基本語言素質的難堪事件。
三是對學生的鑒別能力培養不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信心,常常揣摩教師的藝術好惡,處處迎合,以求得老師的欣賞,換取期望的評價結果,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創造意識和判斷能力,也達不到提高學生個性能力的教學目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來自任課老師不科學的指導方法和狹窄的知識面。
此外,對于現代人來說,應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質之一。那些墨守陳規的人,在社會變革的面前,一定是束手無策。只有學會自我更新,不斷充實、完善自我,才能培養出克服和排除精神脆弱的品質。
由上可見,除了加大對學生進行學科素質教育之外,理當加強對學生敬業精神的教育力度。同時,也要加強美術學科等多方面要素的培養,使“師范性”更加突出。因此,加強美術專業素質的整體性教育,乃當前師范美術教育的中心任務。
二、人文素質
從教多年來,本人喜歡與學生打成一片,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感悟到如今的大學生人生哲理的知識嚴重貧乏。究其原因就是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對學生進行“做人”與“豐滿人性”的教育。我認為,沒有人文影響的教育只是傳授知識而不是教育。美術專業教育僅僅只為學生提供未來生活的一個方面的基礎技能,非專業方面的人文素質的養成教育應擺上日程上來。《中國畫論》中指出:“筆墨之高下亦如人品……”。如果放松了品德、意識、作風的鍛煉,最終只能帶來藝術上的倒退和墮落。
所以,人文教育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課”,其內容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人文科學知識的教育。
這是形素質的基礎,它包括文學、歷史、美學、音樂、倫理學甚至家政知識等。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曾說過:“知識對任何工作都有幫助。但對藝術家說來,全面的教育和淵博的知識更是必要,如果他想成為一個生活的真正表達者的話。”。今天的我們處在社會飛速向前發展的新時代,生活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更要求藝術工作者必須具有廣泛的知識,才能在專業上達到精深的造詣。總之,藝術家或美術教育者的人文修養越高越好,知識結構越龐大越好。
(二)責任意識的培養教育。
眾所周知,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你、我、他,一言一行或多或少地與他人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試想,對自己都不負責任人,又怎能對別人乃至國家、民族負責任呢。因此,學生應該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做好扎實的思想準備,這樣方能在本職崗位上勤奮工作,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三)健康心理的教育。我們許多的青年學生,雖然機體強健,精神旺盛,卻不珍惜生命的價值,對學習、社會有益活動等缺乏熱情,得過且過;或只顧眼前,不看未來,“今朝有酒今朝醉”;或意志薄弱,在挫折和困難面前前消極、悲觀、絕望。據有關研究表明:“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80%則受其他因素影響,其中主要是情感因素的影響。”。可見,青年學生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更要有健康的心理,講究心理衛生,正確認識自我。由此,我們說,學會“做人”、“人性豐滿”應是高等教育各專業教育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
三、工具性知識及技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