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22:3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學知識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學知識論文

篇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中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憑著興趣學習的,對學習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趣味導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學生以前所接觸的平面圖形都能用直尺準確量出它的周長,而對測量閉合曲線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安排教學活動。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同學們可用直尺和布條去測量,具體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是人人參與,你搞那個實驗,我搞這個實驗,氣氛十分活躍,之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動辦法測出這幾個圓的周長”,有的說:“我認為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方法比較好”。教師先肯定他們的思維方法,然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一個實驗:用細繩的一端系著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我們能不能找到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電腦演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圓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至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識,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培根認為:“一切天性與諾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與提高;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發展智力,并對日后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之受益終生。新課程強調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積極地探究。教師盡最大努力創設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讓學生憑借已有知識報出了一些是3的倍數的數,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交換位置,例如:123321,213312,132231,讓學生檢驗變換后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驚奇地發現:“奇怪,怎么和原來的數一樣,個個都是3的倍數呢?”“新數和原數間有什么聯系?這里面有什么奧秘?”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興奮點轉移到教師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時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已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產生了強烈情緒,這樣學生們就能主動深入探究,并從相互聯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學生動腦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識結構不僅促進了學生認知的深化,而且還從中挖掘了學生認知潛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的主動發展,推動學生自主探索。

“方法是學習的鑰匙”。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責任就在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見,培養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要善于“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能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知道運用已有的條件去尋找解決問題、認識新事物、產生積極聯想的途徑,這是教給他們的一個發展受用的財富。一堂好的數學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出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實踐運用。

1.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課前設置“學導單”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學導單”:“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么異同點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怎樣確定③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余數怎么辦?這樣堅持訓練并將預習要求,學習方法適時滲透,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后,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學導單”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于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每個班上總有一兩個膽小怕開口說話的孩子,教師要設計一些稍微簡單一些的問題讓他們來回答,讓這些孩子找回自信,從而敢于回答老師的問題,敢于質疑問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例如:教“正比例”時教師領學生到操場。問:現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桿的高度,怎樣測量?根據旗桿的影子長怎樣才能算出旗桿的高度?影子和旗桿有怎樣的關系?此后,讓學生量出幾種不同的桿長和各自影長

篇2

記憶與聯想相結合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方法。如,幼兒的繪畫作品大都是憑借印象進行創作,而認知是印象的主要來源,此時幼兒是沒有主觀意識的。大部分學者也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過研究,并且給予高度評價,因此,教師可以借鑒兒童畫的創作理念,挖掘學生的潛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記憶與想象進行美術創作。教師在指導學生創作作品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影視作品以及圖片、視頻,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這些場景的現實性,通過記憶與想象結合的方式構思作品。這樣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就能充分發揮主體地位,激發潛力,逐漸提高創新能力。如,作品《豐收》的畫面呈現了一位漁家女孩曬漁網的情景。畫家采用裝飾、拼接和夸張的手法,采用漁民生活的各種材料,用柴桿和鐵絲做草木樹葉,用蛋殼做魚,用沙粒紙鋪成沙灘,為觀者呈現出漁家女孩善良、勤勞的優秀品質。此作品的創作理念就是記憶與聯想的結合。

二、學會欣賞和評價美術作品

欣賞課程是中職幼師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美術欣賞是其從事幼兒教育事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幼兒的美術作品充滿天真和童趣,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往往呈現出大膽、粗放、生動形象等特點,這是成人所缺乏的。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有兩個關鍵要素:第一,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一致,主要體現作品的童真。一幅優秀的幼兒作品能夠表達幼兒的思想感情,呈現出幼兒與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不同的思維特點,這也是幼兒作品評價的主要方面。第二,對藝術性的評價,如線條的力度和連貫性、圖形的清晰完整度、畫面的合理配置、色彩的搭配以及內容的豐富程度等。因此,在中職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主要從以上兩方面引導學生評價幼兒作品,逐漸提升學生欣賞和評價作品的能力。

三、結語

篇3

一、石油工程本科畢業論文特點及教學實踐

(一)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應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結合石油工程科研與生產實踐,體現指導教師及本學科科研工作的優勢和特色,使學生能更多地接觸生產實際和學科前沿。合適的選題是做好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應簡潔、明確,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論文選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以利于學生得到全面訓練,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要切實可行,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對獨立地做出階段性成果。

(二)文獻查閱

選題確定后,應針對選題進行文獻調研,了解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選題研究的起點或突破點。通過調研和文獻查閱、明確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前人研究的成果及不足、基本思路及技術方法,這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完成文獻調研方后可進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介紹與選題有關的科研動態及參考文獻和書目,指導學生系統查閱中、外文參考資料,指導學生撰寫文獻綜述,審閱學生擬定的論文提綱。

(三)論文(設計)指導與撰寫

石油工程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其畢業論文要求通過對在油田收集的實際資料的整理、描述、作圖、分析,進行研究并得出初步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在學生撰寫論文的各個環節悉心指導,與學生進行交流,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開展學術研究的素養和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踏實嚴謹的優良學風。論文撰寫要求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所選定的某個專業問題進行調研和分析,初步掌握選擇科研題目、查閱文獻、收集資料、確定技術路線、撰寫論文等的方法和技能。學生必須在查閱、調研、實驗、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寫成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準確、圖表規范、語言流暢、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的畢業論文。

(四)論文答辯與交流

論文答辯是畢業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亦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通過論文PPT制作和答辯,能鍛煉學生專業表達能力。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畢業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有的學生對論文中所運用的知識能融會貫通的運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未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有的可能是概念不清生搬硬套,亦有少數不自覺的學生靠投機取巧,拼湊抄襲論文。在答辯會上,五人組成的答辯委員會把論文中有闡述不清楚、不詳細、不確切、不完善之處提出來,讓作者當場做出回答,從而檢查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獨立分析能力。

二、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分析

(一)指導教師時間投入不足,重科研輕教學

客觀上說,專業教師往往雙肩挑,需要兼顧教學與科研,工作任務重,難以保證在論文指導中投入足夠的時間。主觀上,少數教師亦存在責任心不足及重視不夠的問題。

(二)高校擴招,生源質量相對下降

高校擴招后學生就業壓力大,有的學生致力于考研而未能全力投入,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的學生因缺乏專業興趣而準備轉方向,或由于專業基礎差,綜合能力差,難以獨立完成論文,依賴教師和同組同學,或在網上搜索相似主題的論文下載、摘錄、拼湊、抄襲,缺乏嚴謹的學風和認真的科學態度。有調查顯示,在已完成的畢業論文中,僅六分之一的學生是獨立完成的;三分之二的學生則部分自己完成,部分參考圖書和網上資料;而有少數學生的論文則由幾篇論文拼湊而成,更有個別同學直接抄襲書本和網絡論文。

(三)論文不規范,論文篇幅過長或過短

章節安排不合理,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差,行文及圖表不規范,參考文獻成為擺設。如圖表標注隨意,錯字錯句普遍[2],這反映了學生缺乏基本的科學訓練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論文評審不嚴格

一方面,指導教師和評議員面對質量不高的論文,礙于面子,都會放學生過關,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位論文的質量。另一方面,對質量差別較大的論文,評審給出的分數相似或成績接近,未能有效的鼓勵真正原創論文的學生。

三、對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思考與建議

(一)教師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

指導教師是學生畢業論文的領航人。要帶好學生,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責任心,進而引導學生熱愛本專業。指導教師應以身作則,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循循善誘,指導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閱讀、整理及使用;培養學生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指導教師應保證定期與學生交流,檢查學生論文進展情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別指導,深入實習、實驗現場,幫助學生解決論文中遇到的困難,及時調整與完善研究計劃,以確保學生的論文質量。論文初稿完成后,指導教師對學生寫好的畢業論文應仔細審閱,認真寫出評語初稿,做出恰當評價,提出優點和不足,給出成績和評定意見。應讓學生體會到成就事業、鉆研學問所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求索“,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艱苦努力,以及“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時豁然開朗的欣喜。教師悉心的指導能與學生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二)加強學生的學風教育

倡導科學、求實、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的優良學風,嚴肅處理弄虛作假、抄襲等不良行為,讓學生真正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的在畢業論文《誠信責任書》上簽名。同時,針對學生缺少系統訓練、往往感到獨立完成畢業論文難度大、壓力大的問題,指導教師應及時對畢業論文撰寫進行系統指導,加強論文寫作規范的訓練。[3]

(三)規范化管理與質量監控

篇4

在兩支容積相同的注射器內,分別吸入相同體積的NO2,當

達到平衡時,將一支注射器壓縮,可見混合氣體的紅棕色先變深,然后又變淺,說明當加大壓強時,化學平衡向正方向移動。把達到新平衡的混合氣與對比的注射器內的原混合氣的紅綜色相比較,難于清晰看出前后兩種平衡狀態的顏色的深淺?同理,當拉開注射器時,混合氣體顏色先變淺,又變深。仍是無法比較出前后兩種平衡狀態的顏色深淺?

此問題通過實驗來解決,看起來可行,但實際在中學實驗中不易做到。比如溫度過低或壓縮比例較小都會造成現象不明顯。(25℃,壓強至1/3以下,與原狀態做對照現象較明顯)。在高考處于3+綜合的今天,有效的利用相關學科的知識對化學知識做以闡述是不無裨益的。下面試以數學知識對此問題做以分析,供老師們參考和評議。

二.問題的討論:

此題關鍵是比較平衡移動前后的濃度大小關系,在中

有關系故

設體積改變前平衡狀態時[NO2]=Amol/L,化學平衡常數為K,則原平衡狀態時[N2O4]=KA2mol/L,使注射器體積改變為原容積的n倍后,NO2濃度改變了Wmol/L,體積改變后平衡狀態時NO2的濃度用[NO2]/表示。

改變容積后的初始濃度(mol/L)mAmKA2

改變容積后的平衡濃度(mol/L)mA-xmKA2+x/2

(其中m=1/n,壓縮注射器時x=W,拉開時x=-W)

只要比較出壓縮前[NO2]與壓縮后平衡狀態[NO2]的大小,就能知道這兩種狀態下的氣體顏色關系。

其它條件不變時,

整理得:2Kx2-(4KmA+1)x+2KmA2(m-1)=0

解得:

(一)壓縮注射器

此時n<1,則m>1,x=W

取x1時,[NO2]/=mA-W=mA-x1=

因K>0,A>0,m>1

故[NO2]/=

此不符合實際

取x2時,[NO2]/=mA–W=mA-x2=

討論:

①若[NO2]/<[NO2],則

整理得:(16K2A2+8KA)(m–1)<0

m>1,此式不成立

②若[NO2]/>[NO2],則

整理得:(16K2A2+8KA)(m–1)>0

m>1,此式成立

結論:壓縮注射器后,平衡狀態混合氣體顏色比壓縮前還要深。

(二)拉開注射器

n>1時,則0<m<1,因此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動,故x=-W

取x1時,[NO2]/=mA+W=mA-x1=mA-(mA+)

=

不符合實際情況

取x2時,[NO2]/=mA+W=mA-x2=

討論:

①若[NO2]/>[NO2],則:

整理得:(16K2A2+8KA)(m-1)>0

0<m<1,此式不成立

②若[NO2]/<[NO2],則:

整理得:(16K2A2+8KA)(m–1)<0

0<m<1,此式成立

結論:拉開注射器活塞時,所處平衡狀態氣體顏色比拉開前平衡狀態氣體顏色要淺。

篇5

職業教育培養出了很多應用型的人才。在職業教育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和其他專業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緊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計算機、生物以及經濟等各個方面,數學的作用愈加突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和數學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在進行職業院校改革的時候也必須重視數學的改革,從而培養出更多應用能力更強、技能更加全面的人才。

二、提高職業院校中數學教學效果的舉措

1.做好教師隊伍建設,轉變其教學思想

職業院校的改革過程中,老師要不斷進行思想的轉變,在教學的時候絕對不能應付,必須認識到其重要性,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學校也應該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鼓勵老師接受培訓和教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此外還應該根據專業的需要,鼓勵老師進行教學改革,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2.對數學教材進行改革

現在很多職業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通用教材,雖然教學中的啟發性和科學性都不錯,但是在進行實際應用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所以職業院校想要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必須重新進行教材選擇。高校在選擇數學教材的時候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選擇那些和專業有直接關系的教材,在教學的時候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做好教學方面的創新,從而將職業院校數學教育中的職業特色突顯出來。

3.采取各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職業院校中,很多學生都是因為文化課基礎比較差才進入職業院校的,進入學校之后,學生的心思往往會放在專業學習上,對數學等基礎性科目學習不但會放松并且還會完全失去興趣。所以,老師必須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該讓學生對數學進行全面的了解,讓學生知道數學的含義和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意義。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和數學有關的書籍,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理論和學生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了解數學對于自己專業的重要性;最后,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數學游戲介紹給學生,或者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數學知識圖片的播放,將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展現出來,利用科技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保證教學效果。

4.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學校在制訂數學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根據專業和學生的情況,在制訂之后,老師進行教學時也有必要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進。首先,老師在教學時應該引進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和專業有關的例子,通過例子來進行數學觀念的介紹,這樣學生的思路會被拓寬,并且教學效果也會有著明顯提高;其次,不要用過多的時間來進行公式證明或者理論方面的推導,學生往往不喜歡這方面的內容;再次,鼓勵學生將更多的數學工具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去,因為很多數學問題通過數學工具就能夠解決;最后,將多媒體引入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以往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將數學本質展示給學生,讓課堂更加直觀生動,教學效率也會有一定提高。

5.進行考核方法的創新

篇6

關鍵詞:內化智慧數學應用意識

注重發展學生的智慧,使教學過程從教師的指導內化為學生智慧的發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筆者談談如何通過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渠道來發展學生智慧。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表明,他們的認識能力還不成熟,還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其智慧的發展需要介入教師的媒介而產生。但是教師并非能直接規定學生智慧的發展,學生終究要用自身的力量把所學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智慧。我們知道數學應用意識是指學生能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字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探索其應用價值,達到用數學的視角觀察世界、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在處理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時表現出較靈活的思維、較開闊的思路、較好的數學素養等,這樣對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無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啟迪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領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促進知識內化,達到發展學生智慧的目的。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以下舉措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1,引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要強調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狀態,促使其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考慮到教學的起點是“1/2”的認識,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畫圖的方法,一圓分成兩半;有的學生用三點水表示姓江的一半;有的學生畫了一個桃子,一把刀切成兩半。這時教師出示“1/2”這個分數,告訴學生所有這些都可以用1/2來表示,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們心目中的一半。隨著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孩子們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師并沒有強求學生一定要用分數來表示,有的學生還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這時老師出示了1/100,讓學生們來表示,結果絕大部分學生都采用分數來表示,但乃有幾個學生堅持用他們喜歡的圖形來表示,老師沒有阻止他們,耐心地等待他們自己的發現。畫了一會兒,覺得“畫圖實在太麻煩”,終于接受了分數。這節課,孩子們對分數的認識是真實的,是自然的,學習數學的動力逐步從“有趣”轉向“有意義”,并逐步建立學習數學的穩定心理定向,他們從內心深處接受了這一看似抽象卻簡潔明了的數學語言,感受到了數學的美和力量。

篇7

關鍵詞:新課程;溝通;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良好溝通,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一、創設問題情境。增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多向溝通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是學生課堂溝通探究的首要條件。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課堂教學實際,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問題,使學生積極思維與探究。

例如,引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一)”時,教師設計問題情境:為了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學校決定在進行校園綠化時,在道路兩旁增設兩個全等的三角形草坪。施工單位已經完工,校方想驗證這兩個草坪是否符合要求,你認為該如何檢驗呢?談談你的想法。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討論、猜測,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激起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研究課題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問題的創設可從實際生活中取材,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實際問題與學生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面對這些問題往往躍躍欲試,想學以致用;問題的創設也可以從趣味問題、數學家的故事、典故等引出,這樣可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激勵學生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問題的創設還可從鞏固舊知識上引發新問題,用知識的聯系來啟發思維,培養學生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問題的創設應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與教學的內容緊密聯系,并且還應有適當的難度,否則就不能激發學生溝通的興趣。

二、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為學生溝通創造有利條件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且事實上學生通過在做一做中探索發現規律并與同伴溝通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長期堅持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流能力,在交流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第三章“字母能表示什么”中,先給出圖形。

(1)按照圖1所給的方式,搭1個正方形需要幾根火柴棒?搭2個和3個正方形各需幾根?

(2)搭1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樣得到答案的?

(4)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個數,那么搭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讓學生通過動手搭正方形,通過親身操作與思考找出正確答案,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同時,在經歷探索正方形的個數與火柴棒的根數之間的規律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方法,讓學生體會探索一般規律的必要性,最終形成符號表達式,形成初步的符號感。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無論這看法正確與否。其次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時,應由易到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思、有所得。

三、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溝通中發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新課程提倡在課堂上生與生、師與生之間溝通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大致是:(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完善課程設計,積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2)提供背景材料,引導、布置探索內容,參與討論;(3)協調學生之間的交流;(4)完善評價體系和實施評價。學生應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這些過程中,數學教育從“文本教學”回歸到“人本教育”,教師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絕對的權威,而是學生的朋友和伙伴,是智慧的指路人。教師主動走進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尊重”、“保護”、“關愛”學生,另一方面又要“喚醒”、“激勵”、“發展”學生。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智慧的火花。

在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池塘里有多少條魚”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

問題1:一個口袋里裝有8顆黑棋,20顆白棋,任意摸出1顆,摸到黑棋的概率有多大?若任意摸出l0顆,你能推斷這l0顆中可能有幾顆黑棋嗎?為什么?(教師演示后,學生順利作答。)

問題2:一個裝有若干圍棋子的口袋里,只知道有8顆黑棋,那么有沒有辦法估計口袋里的白棋數?(關鍵條件:其中已知有8顆黑棋,其余均為白棋。學生分組討論。)

師提示:根據規則,棋子不能全部摸出來數,也就是說,棋子可以摸一顆后放回,也可以摸一部分后放回(教師可以做一些動作演示)。

(由學生分組討論,確定一名中心發言人交流。)

經過各組的討論總共有三種方法:

生1:可以從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顆棋子,記下顏色后放回,多摸幾次后,以黑白次數比估計全體黑棋與全體白棋的數目比,從而推斷口袋中的白棋數目。

生2:可以從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把棋子,記下黑白數目比后放回,以黑棋或白棋出現的數目與總實驗次數的比來估計全體黑棋或白棋與總棋子的數目比,從而推斷口袋中的白棋數目。

生3:取8顆棋,稱一下其重量,放回后,再稱一下棋的總重量,根據其比例關系就可估計出白棋的數量。師:三個組的同學的回答都非常精彩,請大家思考一下,這三組同學分別用了什么樣的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

把學生的結論上升到理論高度,讓學生知道方法正確與否必須有理論的支持。最后大家得出結論:生l組的方法是利用頻率來估計概率的方法;而生2組是利用抽樣,即通過抽取樣本進行分析來估計全體的方法;生3組是對重量估計也屬于抽樣的方法,該方法在物理和化學實驗中應用比較廣泛,在摸棋子實驗中可行,但換作其他重量不等的實物時,該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屬于本節課研究的方法,但對學生能融會貫通各科知識要加以肯定。

師:為了鼓勵他們,我們就用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兩種方案,分別稱為“生1法”和“生2法”,大家說好不好?

生齊答:好。

師:那大家想不想分別用這兩種方法試驗試驗?

生:(躍躍欲試)

師:那好。首先我們試試“生1法”(實驗一)再試試“生2法”(實驗-)

因此,要把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把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基本規律作為教學策略的基礎,把師生的和諧溝通作為引領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基本過程,讓學生在溝通中發展。

四、合理調控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溝通中提高

合理調控活動過程,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至關重要。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平行”一課時,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引入后引導學生討論理解平行的定義,可以進行如下設計和課堂調控:

生:在同一個平面內永不相交的直線叫做平行線(其他學生補充)

師:“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這一句話是否正確?(或者問:去掉“在同一平面內”是否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

生:小組討論,并回答,用兩只筆演示直線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圖形。

最后教師強調說明“在同一平面內”,因為在空間里存在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線,同時強調平行線定義包含的三層含義:(1)“在同一平面內”是前提條件;(2)“不相交”就是說兩條直線沒有交點;

(3)平行線指的是“兩條直線”而不是兩條射線或兩條線段。

教師板書:“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生:(體會記憶)

師:在空間里存在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兩條直線——異面直線。

反饋調控預設:若反饋出學生對定義中“在同一平面內”的理解仍不夠透徹,可使用多媒體直觀展示正方體、立交橋等實物圖形引導學生理解空間里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直線的存在方式。

師生總結:在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是:相交或平行。

反饋調控預設:如有學生提出重合或垂直的位置關系,教師應及時指正。并舉例說明在同一平面內,兩直線重合應看作是一條直線;兩直線垂直是兩直線相交的特殊情況。:

教師的指導與調控指的是數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篇8

企業需要的員工最好是不需要再培養和加工的人才,畢業的學生都能直接上崗,上崗前就應該具備必需的技能,上崗后能很快地適應工作。

如何有效縮短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轉型期呢?作為高職秘書專業的實訓教學工作在其中就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定位: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這個定位突出了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五年制高職秘書實務課程實訓教學必須遵循這個定位,注重強化秘書職業技能。

篇9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比較;創新

發達國家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和各具特點的教學模式,我國的高職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重1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也初步提出了一些適合國情的高職教學模式。為了使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可持續發展,對國內外典型的高職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和創新研究,對于深化高職教學改革,進一步充實、完善和深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高職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國內外高職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一)模式概述

1.CBE模式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意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體系”。該教學模式是美國休斯頓大學,以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的“掌握性學習”和“反饋教學原則”以及“目標分類理論”為依據,開發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主要流行于北美,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運用較為廣泛,90年代初逐漸在各國推廣,現在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習和運用CBE教學模式。

CBE教學模式的原理:(1)任何學生如果給予高水平的指導都可以熟練地掌握所學的內容;(2)不同學生,學習成績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學習環境不充分,而不是學生本身的差異,大多數學生,若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條件;那么在學習能力,學習進度,學習動力等方面都會很相似。(3)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學,而不是重視教。(4)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生接受指導的方式、方法和指導質量。

CBE模式的內涵:CBE教學模式分為四個階段:職業分析形成DACUM圖表、學習包的開發、教學實施與管理、教學評價。

GBE模式的特點:(1)以職業能力作為進行教育的基礎、培養目標和評價標準;以通過職業分析確定的綜合能力作為學習的科目;根據職業能力分析表所列的專項能力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教學和學習的教育體系和學習計劃。打破,了傳統以學科為科目,以學科的學術體系和學制確定的學時安排教學和學習的教育體系。CBE中的能力系指一種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四個方面:知識(與本職相關的知識領域)、態度(動機、動力情感領域)、經驗(活動的領域)、反饋(評估、評價領域)。這四個方面都能達到方構成一種專項能力。一般以一個學習模塊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職業分析工作,綜合能力與專項能力的確定是由采自企業的專家和專門課程設計的專家組成顧問委員會完成。(2)以能力作為教學的基礎,而不是以學歷或學術知識體系為基礎,因此,對入學學員原有經驗所獲得的能力經考核后予以承認,可以用較短的時間完成原定課程。(3)強調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評價。教師是學習過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導者,負責按職業能力分析表所列各項能力提供學習資源,編出模塊式的“學習包”一“學習指南”,集中建立起學習信息室。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按學習指南的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學習計劃,完成學習后,先進行自我評價,認為達到要求后,再由教師進行考核評定。(4)辦學形式的靈活多樣性和嚴格的科學管理。課程可以長短不一,隨時招收不同程度的學生并按自己的情況決定學習方式和時間。畢業時間也不一致,易做到小批量、多品種、高質量。由于學生入學水平,學習方式不同,而且相當程度的個別化,這就要求有一套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的需要和發揮設備的作用。

CBE模式于20世紀90年代初,由原國家教委,通過“中國——加拿大高中后職業技術教育交流合作項目”(CCCLP)引人中國,并在許多高職院校得到廣泛應用。

2.“雙元制”模式

“雙元制”是德國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根本標志是學生一面在企業(通常是私營的)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一面在部分時間制的職業學校(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在內的義務教育。這種“雙元”特性,主要表現為企業與學校、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緊密結合,每一“元”都是培養一個合格的技術工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職業技術教育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的話,那么,“雙元制”教學模式則可以說是這一“秘密武器”的“發射機關”所在。

“雙元制”模式的內涵:“雙元制”是學校與企業分工協作,以企業為主;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實踐為主的一種成功的職教模式。“雙元制”模式的“雙元”特性主要表現在:(1)職業培訓是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機構——企業和職業學校中進行的,并以企業培訓為主。(2)企業的職業培訓由行會負責監督與管理,它受《職業教育法》約束;職業學校的組織、管理則由各州負責,其法律基礎是各州的(學校法)或《職業義務教育法》。(3)受訓者兼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受訓者根據他與企業簽訂的培訓合同在企業里接受培訓,他是企業的學徒;另一方面,根據{學校法},受訓者在職業學校里接受理論課教學,他是學校的學生。(4)教學文件由兩部分組成。企業嚴格按照聯邦政府頒布的培訓規章及培訓大綱對學徒進行實踐技能的培訓;職業學校則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學計劃、大綱對學生進行文化及理論知識的傳授。(5)培訓者由兩部分人員擔任。在企業里實施實踐技能培訓的師資稱為培訓師傅,在職業學校里教授普通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的師資稱為職校教師。(6)職業教育經費采源于兩個渠道。企業及跨企業的培訓費用大部分由企業承擔,職業學校的費用則由國家及州、鎮政府負擔。

“雙元制·模式的特點:(1)同生產緊密結合。“雙元制”職業教育形式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受的是企業目前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從而減少了費用并提高了學習的目的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培訓結束后即可投入工作。(2)企業的廣泛參與。大企業多數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人員。沒有能力單獨按照培訓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樣化的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也能通過跨企業的培訓和學校工廠的補充訓練或者委托其他企業代為培訓等方法參與職業教育。(3)互通式的各類教育形式。德國各類教育形式之間的隨時分流是一個顯著特點。在基礎教育結束后的每一個階段,學生都可以從普通學校轉入職業學校。接受了“雙元制·職業培訓的學生,也可以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文化課補習后進人高等院校學習。近年來,有許多已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也來接受“雙元制”職業培訓,目的是在上大學之前獲得一定的職業經歷和經驗。(4)培訓與考核相分離的考核辦法。這種考核辦法,體現了公平的原則,使崗位證書更具權威性。

“雙元制”教學模式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原國家教委引入中國。當時主要在中等技術學校中進行試點,經過20年來“雙元制”自身的發展與完善以及在我國的實踐表明,“雙元制”教學模式對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3.MES模式

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意為模塊式技能培訓,是國際勞工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借鑒德國、瑞典等國的“階段式培訓課程模式”以及英美加等國的“模塊培訓”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開發出來的職業技術培訓模式,旨在幫助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改變在技術工人培訓上效率低下的狀況。

MES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MES的開發完全建立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理論基礎之上,是運用“三論”思想的典型的職業教育培訓模式。

MES模式的內涵:MES以為每一個具體職業或崗位建立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確定出該職業或崗位應該具備的全部職能(Function),再把這些職能劃分成各個不同的工作任務(Tasks),以每項工作任務作為一個模塊(ModularUnit簡稱MU)。該職業或崗位應完成的全部工作就由若干模塊組合而成,根據每個模塊實際需要,確定出完成該模塊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能,每個單項的知識和技能稱為一個學習單元(LearningElement簡稱LE)。由此得出該職業或崗位MES培訓的、用模塊和學習單元表示的培訓大綱和培訓內容。

MES有自己專用的教材形式——學習單元。每個學習單元表示某個單項的知識或技能。對職業分析確定出來的各模塊,MES把每個模塊再進行實際操作步驟劃分,根據完成每個操作步驟的需要,從認知(Cognitive)、動作(Psychomotor)及態度(affective)幾個方面確定出完成該步驟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能,然后對每個單項的知識或技能進行完善和規范,以每個單項的知識或技能編寫一個小冊子的方式,開發出MES培訓的專用教材——學習單元。每個模塊的培訓,就由完成組成該模塊的若干個學習單元來實現。

MES模式的特點:(1)縮短了培訓與就業的距離。MES突破了傳統的以學科為系統的培訓模式,建立起了以職業崗位需求為體系的培訓新模式。這就使培訓更加貼近生產、貼近實際。(2)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MES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動機最強烈的時候,選修最感興趣和最為需要的內容,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效果就越好。(3)有利于保持學習熱情。MES中的每個模塊都比較短小,又有明確的目標,所以,有助于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并在較短的時間內為獲得成功而滿懷熱情地奮斗。(4)具有開放性和適應性。它可以通過增刪模塊或單元來摒棄陳舊的內容和增添新的內容,從而保證了培訓內容總體上的時代性和先進性。(5)具有評估反饋系統,對社會生產和經濟的發展有快速反應的能力。

MES模式于1987年通過國際勞工組織引人我國。對于該模式,國家沒有采取行政手段和財政支持,而是鼓勵有關單位自行采用。十幾年來,我國在推廣運用MES模式開展技術培訓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

4.國內高職教學模式

從文獻資料和有關報道來看,國內探索的高職教學模式大概有:“五階段周期循環高職教學模式”、“產學研結合模式”、“產教結合模式”以及傳統的“三段式”教學模式等。在這些模式中,我們認為“五階段周期循環高職教學模式”(簡稱:五階段職教模式)較為科學、系統,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下面主要對該模式進行介紹。

“五階段職教模式”是借鑒國外先進的高職教學模式,結合中國國情,在全面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從“市場調查與分析、職業能力分析、教學環境的開發、教學的實施、教學管理與評價”等五個階段,做了較為深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并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課程設計理論和一般系統理論、營銷學\技術經濟學、質量管理學等現代科學理論,設計開發的一套較為完整的、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能力本位高職教學培養模式。這一模式分為五個基本階段,具有周期循環提高的特點,我們稱之為“五階段周期循環職教模式”。

“五階段模式”的理論基礎:以能力本位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從實際出發,運用了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課程設計理論和一般系統理論、營銷學、技術經濟學、質量管理學等現代科學理論。

“五階段模式”的內涵:

第一階段:市場調查分析階段。此階段的工作分為兩項:一是市場調查,主要研究國家特別是本地區的有關政策,調查人才市場需求,正確作出專業設置的決定;二是專業開辦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據人才需求,決定培養方式、學制等,并進行經濟分析,決定是否開設此專業。

第二階段:職業分析階段。經過市場調查分析,確定了開設的專業,就需要研究專業培養目標。根據職業教育能力本位原則,應用職業能力和素質分析方法,進行培養目標專項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分析。各個專業從現場聘請優秀第一線人員對職業崗位進行分析,確定某職業和崗位所需的能力領域(Areaofcompetencies)和技能(skills),并最終形成一份職業能力圖表。

第三階段:教學環境開發階段。由教學環境開發專家\行業專家和教師組成教學環境開發小組。(1)開發教學軟環境。①技能分析,對職業能力圖表中的全部技能進行分析,列出每一個技能的全部操作步驟與活動內容:必須夠用的理論知識;工作態度;考核評價標準;用到的設備、工具、材料與人員及安全須知。②技能組合分析,通過技能分析將相近的便于一起教學的技能組合在一起,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并形成課程體系。③教學進程計劃開發,按教學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將各個課程和技能按學期排列。④技能整合學習指導書的開發,為了使相關的一組技能形成能力,針對這一組技能開發一份學習指導書。(2)開發教學硬環境。包括①教室的設計;②實訓、實驗場所的設計;③資料室的設計;④實習基地的建立。

第四階段:教學實施與管理。教學實施過程分為四個階段:①入學水平測試。②制定學習計劃。③實施學習計劃。④成績的考核與評定。教學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增設市場、教學開發與評估和學生就業咨詢等部門;②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③教學設施設備和工具等要存取使用方便,便于指導教師觀察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④建立健全學生學習檔案管理制度。

第五階段:教學評價與改進。教學評價是職教模式周期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學評價必須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證模式的順利運行和周期提高。教學評價包括:學生培訓目標評價、教學環境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師評價和教學評價的評價等。

“五階段模式”的特點:(1)以市場為導向。強調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設置,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而變化。(2)以能力培養為中心,重視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3)以科學方法為指導,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4)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

總之,“五階段職教模式”針對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在市場調查與分析、職業能力分析、教學環境開發、教學實施、管理與評價等五個階段,均較CBE、MES等教學模式有較大的發展和創新,得到職教專家的高度評價。

另外,傳統的“三段式”模式,雖然教學體系較為完善,但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看,顯得力不從心;然而,大多數教師和管理者對“三段式”輕車熟路,加之國家對高職教學尚無規范性要求,對高職人才沒有統一的標準要求,而教學模式的改革又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教學“革命”,因此,多數高職院校仍然采用舊模式。

(二)對上述模式的分析與比較

國外的CBE、雙元制、MES等高職教學模式較為成熟,且這些教學模式都有各自的成長土壤和適應環境,但是,由于它們建立在職業教育學的科學基礎之上,因此具有很多的共性,主要表現為:(1)采用非學科式的、以能力為基礎的職業活動模式;(2)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定工作計劃、做出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工作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環節的“完整的行為模式”;(3)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4)教師的作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即從傳統的主角、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變為教學活動的監督者和學習輔導者;(5)采用目標學習法,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評估。

國內的“五階段周期循環高職教學模式”、“產學研結合模式”、“產教結合模式”等,除“五階段模式”外,“產學研結合模式”和“產教結合模式”在系統性、科學性以及各個環節的銜接、評價體系等方面均存在許多問題,尚處在探索階段。下面將CBE、MES、“雙元制”、“五階段模式”和“三段式模式”等進行列表分析比較:

二高職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教學模式是課程觀、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及其評價體系等的特定組合形式,即教學模式是由一定課程觀指導下的、課程內容及其進程和安排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特定組合方式。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技術的進步,對應用型人才的規格要求發生變化,必將導致教學模式的變革。我們應根據高職的培養目標,從諸要素的特定組合形式來研究高職教學模式。要求高職教學模式必須在內容、結構和指導思想諸方面有所創新。

(一)課程觀的創新

學科課程論、活動課程論、問題課程論、個性課程論等各種課程觀,都有其特長和一定的適用條件,實踐中也不是單一的課程觀的使用,高職的課程觀在采用能力本位課程觀的基礎上,更應朝著·多元整合型”方向發展。因此,吸取各種課程觀的長處,形成一種“多元整合”課程觀,可能是適應多元、多變的現代化和高技術時代的一種上策。

(二)課程結構的創新

課程結構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體現在課程計劃方案中的專業定向結構,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學制年限內,學生所面對的專業范圍的變化和專業方向的選擇;第二層次是指課程中不同性質(常以文件、技術基礎和專業課為區分方式)和不同教學內容要素(通常以知識、技能、態度和能力、個性為區分方式)的各科目在縱向(時間維度)和橫向(空間維度)的排列組合結構;第三層次是指一門或若干門相關課程中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某種方式和準則的編排結構(如·廣域課程”或“綜合課程”中的內容結構)。高職課程結構應努力實現綜合化和模塊化。高技術要求學生能夠跨學科地掌握寬廣的知識面,而單學科的課程結構,不僅因門類多而加劇時數的膨脹而擠占實踐教學的時間,更會造成不必要的“過度學習”的浪費,而且還割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難以形成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綜合能力,造成“學而無用”。將相關學科適當綜合化,既發揮了學科課程的特長,又能克服原有以單科分段為主要特征的“剛性”結構的弊端,符合高技術和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課程模塊化也可實現課程結構的柔性化,使多功能地、高效地、更靈活地適應高技術發展多種要求,也適應課程個性化的要求。

(三)教學內容價值取向的創新

教學內容是由知識、技能和態度三要素所組成,基于不同的培養目標,對于三者的選擇和組合就有個價值取向問題。

1.在知識領域

首先,要處理好理論知識和經驗知識的關系。那種認為“高職只需強化理論知識”的觀點是不確切的。必須在知識的價值取向上將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并重。高職教育中應防止輕視經驗知識的絕對價值;當然,也不能產生相反的傾向。第二,在知識的選擇上,要適當加強基礎知識。根據培養目標要求,適當加強文化基礎知識和技術基礎知識(理論的與經驗的)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高職人才的適應性。第三,要加快知識更新。第四,要擴大知識面。

2.在技能領域

由于社會和生產技術的發展,各類教育對技能都有新的要求,只是在性質和水平上不一致。技能不只有水平(熟練程度)的差別,還有類別的區分,因而,對不同類型的教育,各類技能的價值是不同的。技能可分為:再造性技能(應用程序或算法:對一個已知的“問題”類型應用某種已知的程序或算法。如減法、造句。);創造性技能(應用理論和策略:解決·新問題”、“發現”一種新程序,如證明定理、寫作等。);動作技能(身體動作與感知等:感知動作技能、重復性或自動化的動作,如打字、跑步。);智力技能(決策、問題解決等:“策略”技能或“計劃”技能,如文件頁面設計、踢足球)。

對于高層次的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來說,智力技能的價值顯然要高于動作技能;在高技術、:高服務、高管理的環境中,其“價值化”更會不斷提高,因而,在高職教學模式中,對于技能的選擇,必須從正常的方向加以創新。在智力技能方面,高職應提高創造性智力技能的比重,而削減再造性智力技能的訓練時間,以突出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更多地從事“如何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技能的訓練,使高職的實踐教學有正確的方向;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要改變只需按固定程式完成的模式,而要選擇需要創造性思維的設計課程。

在動作技能方面,高職人才應有一定動作技能的基礎,但不宜片面追求熟練的再造性技能訓練,因為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所必需。如果是在技能型人才基礎上培養技術型人才,更要重視創造性動作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在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中更多地獲得解決問題的直接經驗。

(四)其他方面的創新

高職教學模式的創新,除重點考慮以上幾方面外,還應注意以下內容:(1)高職教學模式的構建應有利于降低辦學成本;(2)教學模式中應注意優化專業設置;(3)整個教學模式的教學軟、硬環境要有利于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鄧澤民。CBE理論與中國職教中的實踐[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5.

[2]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杜,2001.

篇10

(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

高校原有的課程設置以及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顯然不能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對于新一代的學生來說,強大的信息量和求知欲、表現欲使得他們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二)缺乏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

對實踐性的課程與活動沒有專門的考核和評價方式,導致參與實踐教學的老師受到的重視不夠,缺乏應有的激勵機制。

(三)實踐教學設施及基地不健全

很多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缺乏舞臺鍛煉的機會,學校沒有為他們積極建立、提供相對較為穩定、集中的實踐場所,使他們的專業知識始終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所以,高校音樂專業必須對藝術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建立一支有熱情、有經驗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為他們建立起專門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為實踐教學營造良好的環境,多方拓展、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踐基地,為學生們創造各種社會實踐機會。

二、高校藝術實踐教學研究與實施方案

近年來,高校的實踐教學普遍弱化,而藝術類學科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的表演及創編能力要求較高,這就要求必須加強教學實踐課程比重,積極提高實踐教學方法的的改革。

(一)建立完整和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堅持“厚基礎、寬專業”的原則下,對一些難度較大,但實用性不太強的理論課程進行一些必要的課時縮減,有意識地增加實踐教學模塊的建設。如舞蹈、管樂、民樂排練實踐模塊;建立系合唱隊、學生劇團、演出管理機構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而這些實踐類模塊的建設,應該在教學中形成常態保持下來。

(二)與校外相關單位聯系,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與實習基地,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提供平臺

為師生搭建技能鍛煉和舞臺實踐的平臺,與地方政府、廠礦企業、部隊等多家單位建立關系,既推動了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又提供給學生展現自身才能的機遇,同時也對音樂學專業人材培養模式奠定了基礎。

(三)安排教師參與藝術實踐教學,有意識地培養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安排教師參加實踐教學,讓教師在參與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如以課題帶動教學、在藝術實踐中提高專業水平以及互聯網、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都應是教師所必須接受和學習的。

(四)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把關和質量評價

畢業生主要教學任務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擬定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及指導教師,在畢業實習中結合個人的選題有針對性地實習,并收集畢業設計(論文)的素材和資料,使兩個實踐教學環節緊密的結合起來。

(五)完善藝術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實踐教學管理

將實踐教學作為常態來抓,完善管理制度。作為課程種類,要有教學計劃,考核方式。對實踐課程老師嚴格管理,使其明白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同等重要,不能讓藝術實踐流于形式,走過場。對于學生而言,更要使其明白實踐對于其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使得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并為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提供廣闊空間以及脫穎而出的機會。

三、高校音樂專業藝術實踐質量評價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