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23:24: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作思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寫作思維論文

篇1

關鍵詞:思維訓練 作文 寫作

思維訓練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形成對生活的認識,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生活

中學生的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最終形成,而客觀生活又是那樣紛繁復雜,且有曲折變化,這一切都影響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識,需要他人引導,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生活呢?

1. 要教學生學會全面地看待問題

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面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負面的一面,這樣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體,如果不能全面地看問題,就會出現片面性、以偏概全的錯誤。

2. 要教學生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所謂聯系的觀點,就是必然從事物的普遍聯系中去分析事物,不僅要看到矛盾的各個方面,而且要看到各個方面的聯系和統一,否則,就會出現孤立地看問題的錯誤。

3. 要教學生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即應該從發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運動,不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穩定性,更要看到事物發展的變動性,否則就會出現靜止地看問題的錯誤。

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論文之所以難寫,就是因為“它的思維要求高,已脫離了具體的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圍內對某一道理進行抽象思考”。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提高議論文寫作水平。世間的任何道理,往往是隱藏在一定的事物之中,要想把這些道理發掘出來,需要運用分析與綜合等能力。下面著重從分析與綜合兩方面來談。

講分析,就應該講綜合,因為“分析中有綜合,綜合中有分析,分析與綜合貫穿于思維的整個過程”,并且“只有對事物內部矛盾的各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再綜合起來把握其矛盾的總體,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1)分析,就是把一個較為復雜、龐大的事物或問題分割開來認識,肢解開來考察,從而將大化小、將難化易、將暗化明、將隱化顯,以便于掌握事物、把握問題。分析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也是挖掘道理的一種方法,表現在論證中是:通過對論據的分解、比較、發掘其中蘊含的規律,找出其中隱藏的道理來。

如何來分析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

a. 從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來分析。它是將事物發展的縱向過程分割成若干階段或若干部分,然后一一認識、辨別和考察的方法。例如同志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就是在分析了人的認識過程之后,從而闡明了人的正確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b. 從事物本身或與其周圍聯系上分析。這種分析方法,既包括將一事物本身分割成若干部分來進行考慮,也包括將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聯系起來再分割若干側面來認識,從而很好地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例如同志的《反對自由主義》,為了認識并批評自由主義這種無政府意識,首先指出了自由主義的十一種表現,并且對每一種表現都做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它的危害、產生根源和克服辦法,這種分析是科學的、深入的。

c. 從事物的由表入里中分析。這就是將一個事物或一個問題,從外向內、從表面向中心逐層分割、逐層考察,漸次加深認識,以至最后發現本質的一種方法。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就是如此,對馬克思一生所從事的科學與革命事業所進行的科學而精辟的分析,就是由表入里,層層加深。

論證借助分析的穿透力和輻射力,能將隱藏在事物內的道理發掘出來,將那些不易被人發現的規律提取出來,上述的三種方法,在具體使用時常常不是孤立的,它們常常相輔相成。

(2)綜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將分析的結果概括和歸納,剝除其表面現象,排除偶然因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將分散的個別的認識集中起來,最終得出科學的結論。在論證時,借助綜合能力,幫助人看清事物的本質、問題的要害,將很深刻的道理,用簡明、概括的語言表達出來,在綜合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a. 綜合要自然。就是在綜合時,要做到合情合理,不牽強,不生硬,順乎自然,令人欣然接受。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的結尾:“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這種綜合,是在蔣氏以及村人的悲慘遭遇的基礎上做出來的,自然、合乎情理。

b、綜合要科學,少而精。就是說綜合要合理、恰當、科學,要抓要害,揭示本質,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韓愈的《馬說》一文,在分析了千里馬的品質,并指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樣的事實之后,頗有感情地寫道:“策之不以其道,食者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其真不知馬也”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樣的綜合一針見血、一語破的,這樣的綜合促人深思,令人回味。

在實際運用中,我們應注重分析與綜合的區別,又要注重它們的聯系。

三、創造性思維訓練

新頒《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a.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訓練創造性思維的首要環節,一個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學生,往往頑強勤奮,善于鉆研,勇于創新。

b. 倡導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求答的思維。善于發散思維的學生,其思維應是流暢、變通、獨特三個特點兼備,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產生獨特的思維成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利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使學生開闊思路、多思善想、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應注重改進評分標準,鼓勵學生發表創造性的見解。

c. 鼓勵逆向思維。這是由目標發出,往回推理,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思維。逆向思維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在人們普遍認可的事物或現象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學校里,那些富有創造性的學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他們對書本上的內容、教師的權威、已成定論的東西,通過逆向思考,往往會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觀點。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富有創造性的逆向思維,但也要把一些學生鉆“牛角尖”與逆向思維分開來。

以上是筆者對思維訓練與議文寫作的一點粗淺看法,有不足之處,請指正。

參考文獻:

[1]洪宗禮.語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62頁.

[2]王寶大.議論文的寫作技巧.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頁.

[3]文藝研究,1985年第1期.

[4]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321頁.

[6]睢文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頁.

[7]魏燦金.談談議論文思維能力的培養.

篇2

辯證思維是指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即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點是將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本質上系統地、完整地認識對象。

在日常的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研究對象的雙方表面上對立實則統一。即進行對立統一思維法。

例如:張愛玲的人生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如果不對其進行辯證思考,這里我們就無法感受到張愛玲本人“三恨”后面的“三愛”,“恨”得越深,“愛”得越深,正所謂愛恨一線間。

辯證思維正是以世間萬物之間的客觀聯系為基礎,而進行的對世界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并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人與外界的關系,進而得到某種結論的。

因此辯證思維也要求我們有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要有發展變化的觀點。

二、辯證思維的幾個思考維度

基于以上闡釋的辯證思維的特點,我從四個維度來對辯證思維進行定向思考和衡量。

基于對立統一的看法,提出文化度向的批判性思維。

基于普遍聯系的觀點,提出空間度向的比較性思維。

基于發展變化的觀點,提出時間度向的發展性思維。

基于從本質上認識對象出發,提出心理度向的深刻性思維。

即:

時間度向――發展性思維;

空間度向――比較性思維;

心理度向――深刻性思維;

文化度向――批判性思維。

三、實戰展示

1.展示文題,引導學生嘗試對“喧囂與寧靜”這個主話題進行辯證思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70分)

我發現,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喜歡過安靜的日子。(周國平)

我想社會生活本來就是喧囂的,或者說喧囂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喧囂這種現象,也不完全是負面的。(莫言)

2.辯證思維精析

(1)從心理度向來思考

寧靜,其實就是于錦瑟流年中添一抹淡然;寧靜是我們心中狹小而精致的土地,一灣輕妙而安靜的風景。喧囂源于汲汲于世間的功名利祿,盲目地順從社會的標準;利益往來、娛樂浮夸的陰溝滋生了喧囂;喧囂是功名利益相互摩擦的聒噪刺耳聲……

(2)從時間度向來思考

任何現象的產生,早期都是喧囂的,后期經過摩擦、融合趨向寧靜;有價值的會因寧靜沉淀為經典,無價值的會在“安靜”中消逝。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觀點:寧靜,應是喧囂積淀后的冥思,是思想的翕合搏動,是內心的反芻咀嚼……

(3)從空間度向來考慮

同一場合,同一時間,不同的人,有的人在喧囂中喧囂著,有的人在喧囂中寧靜著;不同的時代中的人,寧靜與喧囂的表現各不相同。

(4)從批判性思維來看,我們必須在喧囂中存在著,生活著,要批判地對待,清醒地以一N態度或姿態生活其中,批判的過程是寧靜地生活在喧囂中,而非逃離、歸隱,否則批判沒有意義。批判是為了更好地存在。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觀點:寧靜不是被逼后的逃離,而是主動擁抱的精神;寧靜未必一生偏安,只需在翻滾的一生中的幾十個瞬間去感受那份安寧;安靜是在熙攘的人群中仍能保持安靜的姿態……

3.思維定位及優秀范例

【思維定位】

“要尋得寧靜,要遠離喧囂;要做到‘心遠’;遠離環境的喧囂只需我們找一靜地即可……”這樣的見解是空話,是沒有時代感和現實意義的。“心靜世界寧,心鬧世界喧;攜寧靜與喧囂共舞……”這樣的見解才是有效有深度的。

【優秀范例】

寧靜不是被逼后的逃離,而是主動擁抱的精神。

未必一生偏安,只需在翻滾的一生中的幾十個瞬間去感受那份安寧。

安靜是在熙攘的人群中仍能保持安靜的姿態。

4.優秀辯證思維范文:

沉淀喧囂

闞浩東

喧囂的潮汐不曾退去,被潮汐滌蕩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喧囂流行在街頭鬧市,發起于一群人的聒噪與計較;是蜂擁而至的人們對特價商品的圍堵搶購;是貨攤上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是穿金戴銀的豪奢游客望向金字塔頂的占有目光……

喧囂還潛伏在文學的原野中,《易經》走向十字街頭,成了給人算命的“百寶箱”;僧人走向熙攘大街,成了披著袈裟的推銷員;孔子被抬出來祭拜,成了政府賺錢的表演秀……

世界沸騰了,不在乎再加點“料”;世界粘稠著,不在乎再多些“湯水”,這樣一鍋喧囂,人們只能被熬煮著,熏染著,浸潤著……我們無法逃避,因為我們都是局內人。

局內人的我們,要明白喧囂只是表象。有如水面,波瀾起伏下必有暗流;當社會的大鏟攪起一個個個體,我們棱角與棱角磨合,想法與想法碰撞,唇舌與唇舌交鋒……所以早期的喧囂是必然的。早期的喧囂是意見不一時的雜亂起哄,也是齊步前進前必經的推搡,沒有喧囂也就無所謂寧靜。一旦,外物來襲,沒有了喧囂,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是復制品,沒有了靈魂與自己的聲音,這種死寂與喑啞是最可怕的。

但千萬不能讓喧囂持續,喧囂熬煮得過猛,人們會“糊掉”!

寧靜,應是喧囂積淀后的冥思,是思想的翕合搏動,是內心的反芻咀嚼。喧囂過后,來一劑寧靜的思索,來一劑靜心的辨別;來一味讓自己神清氣爽的荷葉,溶于降火去燥的黃連……讓自己靜下來。

靜下來,讓寧靜成為一種氣質。

誠如王開嶺所說:“我們的生命關懷力,精神爆發力,信仰執行力,遠遠不夠,不夠遼闊,不夠高亢,不夠硬朗和健壯。”因為有了對物欲的瘋填,我們不愿去或來不及關懷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沒了質感;因為對社會價值觀的妥協,我們在喧囂中放棄了自己的喜好與追求;我們不去眺望,不去關懷,不去擴張生命的寬度,不去抹亮生命的色彩,不去為自己的生命而活……喧囂讓我們走向了平庸!

唯有寧靜,才能讓我們掌握生命的主動權,重歸博思和深思的內在,去凈化、去思考、去剔除名利的喧囂,抽離無理的叫嚷,讓寧靜的春風吹醒內心的原野。

我們不要做喧囂的“僑民”,要做自己的主宰,讓寧靜化為喧囂背后的倩影。

四、探究的意義

篇3

王堯認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界對兩種文體表現出比較輕率的態度,于是有了散文和長篇小說數量上的膨脹。究竟有多少人寫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寬的文體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作者是否真正理解了散文的要素并具備散文的品質。

南帆認為,“散文”的“散”字要義不僅在于“形散神不散”之類命題,更重要的是自由精神。其次,敞開文體的邊界對于創造力具有更高的要求。自由并不意味著輕松。形式在文學和生活之間設置了必要的距離。一個作家的形式風格往往尖利地挑開了平庸的生活。然而,那些雞毛蒜皮式的散文顯示不出沖出生活的力量。

王兆勝認為,散文寫作最難的是達不到“平衡感”、“平常心”和“平淡美”,而極容易陷入失度、浮躁和雕琢之中。沒有高尚中正的境界和品位,散文只能越寫越差,以至于最后美丑和香臭不分,直到走火入魔。

陳劍暉則指出,散文的難度不是入門的難度,也不僅僅是寫作技巧方面的難度,而是思想或精神的難度。散文不僅呼喚思想,它更適合思想的生長,更渴求有個性、原創和深刻獨特的思想的支撐。可以說,任何文學都需要思想,但散文對思想的渴望超過任何文學。世紀之交的中國是一個大轉折、大變動、大重組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更是特別地企盼有思想深度和廣度的散文。

當前,散文創作、理論與批評變得越來越困難,散文在許多作者的筆下沒有了難度。然而,這是否是散文創作的正常狀態?幾位散文評論家和作家在《南方文壇》今年第5期撰文就此進行探討,指出散文應是有思想深度和有難度的寫作。

王堯認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界對兩種文體表現出比較輕率的態度,于是有了散文和長篇小說數量上的膨脹。究竟有多少人寫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寬的文體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作者是否真正理解了散文的要素并具備散文的品質。

南帆認為,“散文”的“散”字要義不僅在于“形散神不散”之類命題,更重要的是自由精神。其次,敞開文體的邊界對于創造力具有更高的要求。自由并不意味著輕松。形式在文學和生活之間設置了必要的距離。一個作家的形式風格往往尖利地挑開了平庸的生活。然而,那些雞毛蒜皮式的散文顯示不出沖出生活的力量。

篇4

1.科技寫作:是科技信息的書面貯存活動。科技寫作的結果,是形成科技文獻。

2.科技文獻:是以文字為主要表達手段的科技信息物質的載體。

3.科技寫作的特點: 1)科學性和先進性。2)寫作目的,是總結科學研究成果,促進科技事業的發展,因此具有功利性和及時性:科技寫作必須及時、準確,方能收到應有效果。3)它的寫作對象,是專業科技工作者,因此表現出對象的專門性和狹隘性。4)寫作手段和工具,主要是自然語言的書面符號——文字外,還廣泛采用圖相、照片、表格、公式以及其他各種書面符號或手段。以期有效地展示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5)由于科技寫作是用文字等書面符號來記載科技信息和客觀規律,故必需符合其邏輯性和語言的基本要求,條分縷析、文通字順,使本專業的科技工作者感到平易可讀。6)具有自身許多特殊性。

4.當今的科技寫作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類型繁雜:科技寫作除了傳統的專著、論文、報告的寫作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情報文獻、會議文獻、專利文獻、政府出版物、技術標準、產品樣本、學位論文、科技檔案、科技應用文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寫作。2)作者眾多3)數量龐大4)更新加快

5)應用縮短6)體裁成熟。

5.科技寫作主體的素質:素質,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是指先天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點,表現在內外感官,神經系統和腦的特點方面,也稱為生理素質。廣義的素質是指個人天賦稟性經過后天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心理品質和在各項精神和行為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人們通常說的素質,一般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文化素質等。

6.寫作素質通常是指作者在收集素材、運思謀篇和書面表達等寫作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素養。對于科技寫作主體來說, 要提高自身素質, 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質、政治品格、學識修養、審美理想四個方面下功夫。

7.心理素質:人的心理素質,內容很豐富,本身就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對科技寫作活動有影響的主要是寫作主體的氣質、性格、興趣和情緒

8.氣質:是人類個體表現在心理活動上的動力特征,包括心理過程的快慢、強弱、顯隱、靈敏遲鈍等。心理學界將人的氣質分成四類: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

9.性格:是具有核心意義的、獨特的、帶有本質屬性的個性心理特征。它由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四個方面的特征構成:I. 態度特征。II. 意志特征。III. 情緒特征。IV. 理智特征。性格即是上述各種特征的綜合體。性格是氣質的外在表現,并且有發展或遏制某些氣質特征的作用。

10.興趣: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并非與生俱來,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通常具有四種品質:I. 興趣的傾向性。II.興趣的廣度。III. 興趣的穩定性。IV.興趣的有效性。

11.情緒:字面含義是指一種被激起的心理狀態,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觀點而產生的主觀體驗。心理學家認為,任何情緒都含有三個成分:主觀體驗、生理喚起、表情行為。關于情緒分類、情緒理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正在發展之中。但是,情緒對人類所有活動的影響和作用卻是被反復證實了的。

12.思維與科技寫作的關系:1)思維活動貫穿始終2)思維活動的主導作用:從根本上來說,科研工作是一種認識活動,是探索未知的客觀世界的工作。一方面,它必須遵重客觀事實,對研究客體取承認的態度;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活動,它又總是和研究者持的認識論分不開的。在科學發展中, 由于科學家在認識上的差異,而造成對同一客體的研得出相反結論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3)寫作是思維的手段、是思維的描述工具: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它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又始終與人腦的活動聯系在一起。思維是一個心理過程,是一種認識活動。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維是認識活動中的核心成分。

13.科技寫作中的思維過程:1)選題——創造性思維的運用。2)收集與利用資料—或然判斷到必然判斷的過程。3)從提綱到執筆——嚴密的邏輯推理:從擬定提綱到執筆成文,這是寫作的主體工作。4)修改與最后定稿——反饋的運用:科技寫作是復雜而艱辛的工作,從初稿的完成到最后的定稿,必須經過反復多次的修,要對全文的觀點,材料、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各方面進行調查、補充、完善,不恰當的要刪除,修正。我們把這一過程叫“反饋”。

14.在科技寫作中的思維特點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即思維活動的復雜性和邏輯思維是最基本的思維。1)科技寫作中思維活動的復雜性:人的思維活動一般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抽象思維,就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抽象思維又被當作邏輯思維的同義語。形象思維則以直覺、形象、想象作為自己認識世界的基礎。邏輯思維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科技寫作是以揭示、證明事物的某一規律為目的,

這就決定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思維活動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

15.邏輯思維的主要方法:1)歸納與演繹:歸納,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它是從個別事實去異求同得出一般的結論。演繹,則是從一般到特殊,從概念、原理走向個別結論的思維方法。歸納與演繹是對立統一的。歸納是演繹的基礎,它通過對個別事物的研究概括出一般原理,它的終點也就是演繹的起點。演繹則是歸納的前導,幫助解決歸納的目的與方向,為歸納提供理論依據,其兩者是互為補充、相輔為用的。2)分析與綜合:分析,是在思維中將認識對象的整體分解為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或屬性,并個別加以考察的一種研究方法。綜合,則是在思維中將認識對象的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或屬性聯合起來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加以考察的一種研究方法。3)抽象與具體:抽象,指思維中對客觀事物某方面的屬性的認識。具體,則是事物矛盾內部各方面的對立統一在思維中的再現。

16.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1)學點形式邏輯:學習和掌握形式邏輯的原則和方法,是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經。2)學點辯證邏輯:辯證邏輯是研究辯證思維的形式及其規律的邏輯科學。3)學點數理邏輯:數理邏輯又稱符號邏輯、理論邏輯、數學邏輯。

17.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1)培養吸收和儲存信息的能力。2)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3)培養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責任感、頑強的毅力、學習新的科學方法。

18.科技論文按其發揮的作用來看可分為兩類:1)純學術性論文:是指科技工作者向科技部門送交的或供各專業性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純學術性論文反映了各學科領域內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水平,反映了本學科發展的動向,它對科技事業的發展和交流起著積極的作用。2)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交的論文。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學位論文是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但是這類論文更突出的作用還是為授予學位提供依據。

19.學位論文又依學位的高低分為三種: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

20.學士學位論文:是大學畢業生取得學士稱號的一項重要考核。篇幅一般應為1萬字左右。

21.碩士論文:是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其學術水平要高于學士論文,篇幅一般應為2~5萬字左右。

22.博士學位論文:博士論文是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篇幅一般應為5萬字以上。論文應反映出該科技領域最前沿的獨創性成果。因此博士論文被視為重要的科技文獻。由于學位論文都要經過考核或答辯。因此無論是論述還是介紹實驗方法、實驗裝置都要十分詳盡。

23.科技寫作的意義與作用:1)科技工作的組成部分2)科技研究的手段3)科技成果的標志:所謂發表,就是把科技成果公之于世。4)科技交流的工具5)推動科技事業的發展。

24.科技寫作的學習方法與途徑:1)應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所謂寫作基本功,是指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乃至行款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訓練。要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句、篇的訓練,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通過寫日記、板報稿、廣播稿、讀書筆記、書信等方法逐步提高基礎寫作的能力。2)勤學苦練,多讀、多寫,多改。科技寫作的實踐包括讀、寫、改三個方面。

25.科研課題:是指科研所圍繞進行并企圖得到解答的某一具體問題。

26.論文題目:通常是科研課題完成之后,在課題基礎上,以整個科研成果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做為論文題目。

27.主題:既不等于科研課題,也不完全等同于論文題目。在課題研究中,主題是指課題研究的結論部分。在論文中,主題是指該論文所提出的論點。所以,主題又稱為基本結論或中心論點。

28.選題的基本原則:1)要有科學性。2)要有應用性:所謂應用性,即所選的課題應能回答和解決現實生活或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實際問題。能應用于生產實踐。3)要有可行性。

29.選題的具體途徑:1)站在前人的肩上,選取“前沿性”的課題。2)人類對自然及自身的認識并不是一次可以完結的,永遠處在一個過程之中,它需要不斷地深入與發展。在人們忽略的地方深入探索。3)前人對自然的認識有其不足之處,就是同代人也會由于站立的角度及其它因素不同而出現一些偏差與空白。選題時不要輕易放過別人忽略的地方,要能在這些地方尋到矛盾,發現問題,深入進去。被人們忽略的地方是大量存在的。4)從事科研時不應人為地設置不可逾越的禁區,在選題時要敢于從自己熟知的學科跨入到生疏的學科,敢于修訂自己原來的計劃。5)勇于開拓新領域,善于獨辟蹊徑6)不要拒絕意外的獲取。

30.論文主題的確定:1)論文主題必須明確集中2)要能迅速成文。

31.科技資料的積累:科學研究和科技寫作所需要的積累,包括思想認識、理論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資料素材等等方面的積累。

32.積累資料的重要意義:1)掌握了資料,學術上才有發言權:掌握資料,一要多、二要精。“多”,就是所掌握的資料要達到足夠的數量。“精”,就是根據選題的需要選擇精當的資料。2)資料是形成論點的基礎。3)資料是撰寫論文的血肉。

33.收集資料的方法:1)直接信息的收集方法:a.在實驗中獲取直接信息實驗。b.調查或考察。C.測量:對實驗現象進行定量測量。D.觀察。2)選取信息要做到針對性強即針對科研題目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周密細致的調查。

3)所取得的信息一定是事實:因為直接信息儲存于事實中,調查報告必須尊重客觀實際的,它得到的結論以調查事實為基礎,考察或調查報告是以充分確鑿的事實為依據。用事實去闡明道理、說明問題。4)要有堅強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34.收集整理資料需注意的問題:1)擇其思想精華,增補自己的感受2)擇其爭議之處,說明自己理由3)收集資料,要廣而深4)閱讀資料,要詳而略5)記錄精全:即精當、準確地記錄那些令人神思游移的精言妙語,同時盡可能把課題研究所需要的作全面記錄,不得疏忽遺漏。6)整理資料,要思而辨。

35.文章的結構也叫文章的布局:科技文章的結構就是對以科學技術為內容的文章的組織與構造,也即對要寫材料的安排科技寫作的結構特點。

36.科技論文寫作的特點:1)科技文獻相對固定的程式;2)體現內在邏輯:科技文獻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有其內在的邏輯。這種內在邏輯,是靠文獻的結構來體現的。在執筆寫作開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結構如何安排。結構是文章邏輯的展現。一方面,它有一定的規律性和規范性。另一方面,它又因每個寫作者思維方法的不同而互有差異。3)運用標題和序號:科技寫作的結構特點由于電腦排版技術發展的需要,在上述程式基礎上,現在的科技文獻多采用如下程式:1?????(標題)1.1?????(一級小標題)1.1.1?????(二級小標題)1.1.1?????(三級小標題)等等。具體編排形式可靈活掌握和運用。

37.科技論文的結構程式:

A. 標 題:標題是文章的總題目,它仿佛是文章的眼睛,透過它,人們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它可以在文章寫作之前擬出,也可以在文章寫成之后確定,往往是后者居多。文章的標題,必須簡明、確切、具體、傳神:a.簡明是指用字要少,但這少并不等于簡而陋。它必須確切反映論文的內容;少而明確才稱的上簡明。如果用字少而意義含混,那就寧可多用幾個字,以便題目的意義明確。b.確切是指題目的用字一定要準,不能有歧義;若題目有歧義,則容易使人產生誤解,這是擬題的大忌。c.具體即確定題目的弊病之一是失之抽象,貪大求全。d.傳神是指擬題的技巧。同一內容的文章,可以擬出若干個題目,其中必有一個是能傳達文章精神的。它能概括文章的課題,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從而使論文發揮更大的作用。

B.作者與單位:為論文署名,并標明作者所在單位,是論文的第二大結構程式。它表示作者對論文負責,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代價(成果)的珍愛,同時,當公開發表時也便于科學同行或讀者與作者聯系,也要負學術責任。署名要放在標題之下,獨占一行正中的位置上,不應放在文后,也不應用化名和筆名, 這樣做往往會給導師或讀者帶來許多不便。應按其作用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名字的次序,工作量相等者則按姓氏筆劃的多少排序。

C. 摘要(關鍵詞或主題詞):較長的論文一般附有摘要。刊登在正文之前的亦可稱為“提要”,正文之后也可叫做“摘錄”。摘要不是正文的解釋,而是正文的高度概括或濃縮.它是傳達全文的主要信息,使讀者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所有摘要中,一般不列圖表、不引例證、不與其它研究工作對比。摘要字數以300~500字為宜,不可過長。在摘要的下方應列出與標題和內容相關的3-5個主題詞或關鍵詞。為了加強交流,論文往往附有英文摘要和主題詞或關鍵詞。

D. 引 言:引言又稱前言或緒論、導語等,是論文的序論部分。其寫法如同所有文章的開頭一樣,要簡捷、明快、概括。即要以簡練的語言,交代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概括地介紹或提示研究的基本內容、結果。 E. 本 文:本文又稱本論或正文,是科技論文的主題部分。論文的重要內容全在這里。由于科技寫作的題材極其廣泛,不同學科、不同方法的研究都使得論文的寫作有所不同。因此,要規定一種萬能的本文結構程式是困難的。但本文的寫作也并非毫無規律可循。歸納起來,可分為理論性的闡述和實踐性的闡述兩方面。a.理論性的闡述:提出假說的事實的或理論的前提條件 假說的要點,適應范圍,論證所據的資料,具體闡述與計算,運用的方法(歸納、演繹、分析、綜合、類比、比較等)。結果 理論的內容、規律等。討論 應用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存在的問題,對不同的見解的評價等。b.實踐性的闡述包括調查或考察的闡述;實驗觀察的闡述。 F. 結 論:結論是全文的概括、總結、強調和提高。結論并不是重述本文中的研究結果,而是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科學的結論,也就是使研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要以本文的論述為基礎,但較本文的表述更精煉、更集中、更典型、更有價值。結論的寫法樣式,要根據作者的寫作習慣、風格,文章內容的規定性等不同而異。但是其寫作的要求有如下幾點:a.要有明顯的辯論性b.要有高度的理論性c.要有內在的聯系d.要有相對的獨立性.

G. 謝 詞:謝詞的文字要簡短,致謝的言辭應該懇切和實事求是,而不應該失之浮夸或單純的客套。至于“拉

大旗當虎皮”的做法,當然是不足取的。

H. 參考文獻:在科技論文的正文之后要列出本論文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所參考或引證的主要的文獻資料。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a.表明論文作者言之有據 便于研究相同或相似課題的同行從文獻目錄中得到啟示和進一步探討。b.表現論文作者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c.供指導教師或審稿專家了解論文作者對課題研究的范圍和努力的程度。d.為進行論文答辯向指導教師提供信息,便于指導教師進行審閱和評定成績。

I. 目次(目錄):長篇論文在標題之后多有目次,并標有頁碼。

J. 附 錄:在論文中不便收錄的研究資料、數據圖表、修訂或再版說明,以及譯名對照表等,均可作為附錄列文末,以供讀者參閱。

38.列出參考文獻的要求:1)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依次列出,不以文獻的重要程度或名家非名家的順序排列。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應該是正式出版或公開發行的,尚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別人不便考證,最好不要列出。包括書籍、雜志、報刊等。3)列舉參考文獻時,要標明序號、作者姓名、著作或文章名稱、頁數、出版單位、出版時間、版次等。

39.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1)客觀性2)規范性3)科學性。

40.考察(調查)報告的寫作:1)前言:基本同實驗性論文;2)主體部分需要詳細敘述如下問題:對哪些部門或哪些方面進行考察;對被考察的現象和事實作詳細說明,指出它們的意義;對上述現象和事實進行分析。3)結論:結論部分是報告的結尾,應列出考察所得的全部結論,并對結論的意義作評價。

41.綜述是總結某一科技領域在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情況,做出綜合性描述的科技情報文獻。

42.綜述的特點:綜述的第一個特點是“綜”,就是說它綜合了某一個問題在某一段歷史時期內的發展概況,它既有縱的描寫,又有橫的對比。綜述的第二個特點是“述”。所謂述,不僅是指對某一段時期內文獻資料的綜合描述,而且還是指綜述的工作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后,對以前的工作適當的評論,預測今后的發展方向。

43.綜述的寫作要求:破題:綜述的開端就要接觸到所要講的問題,絕不能繞圈子。綜述的題目是經過仔細選擇后確定的,它應當符合科技發展方向,符合當前生產與科學研究需要,也應能反映全世界的最新科技成就。

44.綜述的寫法:1)常見的寫法是按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敘述的。主要講清下面幾個問題:A.課題研究的主要方面;B.歷史過程概述;C.已解決了的問題,主要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等。2)目前發展水平:即要指出目前各國的發展狀況,綜述的作者往往要概括出當前有代表性的幾種型號產品,說明每一種型號的原理、特點和待解決的問題。3)發展的方向預測:通過上述縱、橫對比與分析,有可能認清課題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從而做出較可靠的預測。4)綜述中列出的參考文獻有著特別的意義,這是因為人們利用綜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根據綜述提供的線索去查找原始資料,以便深入研究.

篇5

【關鍵詞】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現狀

一、引言

英語畢業論文設計是英語專業本科教學的必經環節,其撰寫的過程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一次全面的檢驗。縱觀近年來關于我國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現狀的文獻,相關文獻綜述包括論文寫作選題、規范、對策、管理和評估等(朱艷敏,2014)。本文基于現存文獻的研究以及論文寫作指導實踐,分析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現狀,并從指導教師的角度提出現狀的應對策略。

(一)論文寫作現狀

英語專業本科學生在設計畢業論文時由于主客觀因素,完成任務常會感到困難。客觀因素包括:我國大多數高校把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學期。雖然理論上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本科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能力,但是在第八學期,有的學生在忙于找工作、面試求職,時常奔波在全國各地;有的學生在準備各種考試,比如公務員考試、研究生入學復試;找到工作的學生也要在單位實習一段時間。由此,指導教師很難期望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上投入時間與精力。

另外,畢業論文設計是一個系統任務,要完成查閱文獻、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撰寫、畢業答辯,需要學生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和訓練,絕不能在短期突擊而速成。在本科的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于習得教師傳授的知識,被動接受,自主性學習能力有限,很多學生不知道怎樣查閱文獻,也不知道怎樣閱讀文獻,對文獻的閱讀既沒有歸納總結,也沒有提出自己的新見解。而且,歷屆來,寫文學、文化方向的論文居多,文學、文化吸引力強,但學生心中有個重要的主觀印象,認為文學文化方面的文獻豐富,文獻易懂,投入的工作量相對數據收集統計、實證研究要少一些。黃春梅(2007)曾對武漢四所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現狀的調查,88.1%的學生認識到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卻寫不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論文拼湊及抄襲現象嚴重。李淑琴(2012)課題組曾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08―2010年三屆英語專業畢業生近300篇畢業論文進行了調查分析,優秀率不及 6%。存在的問題包括:選題缺乏新意、論證缺乏邏輯、語言表達欠流暢、英文參考文獻短缺、論文存在拼湊現象、非正當引用等等。(卜友紅,2009;王春,2010)

(二)論文寫作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現狀,應采取應對的策略:首先,建立“大論文觀”的理念(蔣亦華,2009)。“大論文觀”與“小論文觀”有別,前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應視為“一個必須謹慎規劃的、長期的、動態的教學過程”,后者只是把本科論文設計視為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四年的學習中,打好寫作基礎,掃除寫作語言障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前提,“做到寫作課程四年不斷線” (李淑琴,2012)。比如,為了避免母語負遷移,擺脫中式思維習慣寫作英文,其他課程的教師也可以結合具體文段篇章,從文化思維模式的視角給學生以指導,啟發學生意識到漢英思維模式的差異,使學生了解漢英兩種思維對語言的不同影響,了解漢英語言表達差異,使學生逐漸克服母語遷移心理,逐步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熟悉英語地道表達法。

論文設計也需要儲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思辨能力,由此,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專業課程教師應加強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做好鋪墊。比如,劉慶元(2011)在教學中嘗試采用翻譯實踐加翻譯評論的模式以及實地調查研究加翻譯評論,先后做過“湖南省博物館翻譯調查”、“岳陽樓景區、君山景區、張谷英景區翻譯調查”、“武廣高鐵乘車指南及沿途車站翻譯調查”、“岳陽市超市(沃爾瑪、心連心)翻譯調查”等,同時主張把論文寫作融入到其他課程教學,從平常點滴做起,培養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由此,要提高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論文設計的質量,需要整個四年的所有課程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專業知識能力以及思辯能力。

(三)結語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學生要端正態度, 正確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意義, 靜心寫作;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四年的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辯和創新能力。

基金項目:教改項目: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3JGY22)

參考文獻:

[1]黃春梅. 本科畢業論文不宜取消―對武漢四所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現狀的調查[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80-83.

[2]李淑琴. 基于“大論文觀”的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12(3): 229-232.

[3]劉慶元.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的問題與對策[J]. 云夢學刊, 2011(2): 143-145.

[4]卜友紅.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1):142 -145.

[5]王春.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問題與對策[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10, 26(1): 30-31.

篇6

葉文在該文“聚焦”中明確指出,“分析說理能力不足”是中學生議論文寫作的一個硬傷,并指出其有三個表現:單向思維、單層論證、感情用事。就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這三點歸納到位,屬于對“現象”的一種比較準確的概括。在其后的“實驗”與“策略”兩個版塊中,葉文結合李建生老師的教學案例進行了細致的論述,對此拙作暫不贅述,只就提高學生在議論文中的“分析說理能力”,談談自己的淺顯觀點。

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單向思維、單層論證、感情用事,這樣的描述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帶有批評的色彩,但有意思的是,當教師將這樣的陳述說與學生時,學生即使會接受,對其議論文的寫作也不會有質的改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知道自己如此作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筆者以為,從時序的角度來看,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一是歷史原因。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已經有過議論文的學習經歷,雖然真正動筆寫議論文的情形不多,但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寫作(騰訊空間的“說說”或者“微博”)中,已經含有大量的議論文性質的只言片語,凡與學生為網絡好友者,應當皆知此事。這樣的前置性閱讀與寫作經驗,使得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后的議論文寫作中,充滿著葉文所批評的三點表現。

二是學生原因。這里所說的學生原因主要是指學生的判斷力與邏輯思維的能力。議論文是為“說理”而來,而“分析”實際上是邏輯思維能力的表現,因此學生的“分析說理能力不足”,實際上就是不會分析,不會說理。根據筆者的觀察,即使高中學生在面對一個觀點時,常常表現為盲從的狀態,即喪失自我判斷的狀態。尤其是對網絡上的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這種情形之下更多的是附和,這就是葉文所說的“單向思維”;而對于不同觀點,又容易極端反擊。這就是葉文所說的“感情用事”;而無論是在課堂上的議論文寫作中,還是在網絡寫作中,為了說明自己的某個觀點,自然會引用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論述,這就是“單層論證”。

當我們將歷史原因與學生角度的判斷與邏輯思維原因結合起來時,就發現學生出現“分析說理能力不足”及其三個表現是有因可循的了。

二、方法論視角下的矯正策略

由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要想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有效地讓學生形成“分析說理”能力,糾纏于學生的已有歷史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單向批評學生的三種現象是沒有用的,真正有效的著力點,應當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基于方法論視角所作出的判斷。

“方法論”本屬哲學范疇,其指向“怎么辦”。方法論本身是合乎邏輯的,譬如就本文而言,在尋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之后,就該尋找解決方法,這本身是邏輯。而所尋找的方法又必須符合邏輯,這就是方法論的基本觀點。

就學生的判斷力培養而言,筆者的觀點是堅持辯證的觀點去看問題。高中階段議論文寫作實際上不是為了證實某個觀點,有時更是為了看學生的判斷力。傳統高中作文教學中曾經出現過“非此即彼”的情形,但其并不利于學生判斷力的形成。辯證意味著不極端,意味著視角可以觸及到思維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就“勤奮出人才”這一觀點而言,勤奮能出人才,但人才卻不盡出于勤奮;就“社會需要誠信”而言,如果學生的視角夠獨特,恐怕也能作出“水至清則無魚”的雖看起來荒謬,但邏輯卻能絲絲合扣的議論文來。

就學生的邏輯能力培養而言,筆者的觀點是堅持邏輯方法去論證。邏輯方法包括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等等,高中學生對此是不太清楚的,或者即使偶爾用過卻不知道其意義。高中議論文教學結合具體的作文講評并重點滲透一些邏輯方法卻是必要的。其實,關于邏輯方法的教學,無論是教材中的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有大量現成的例子可用,因此日常語文教學又是一個極好的邏輯方法培養的機會,只是常常囿于傳統的教學習慣被忽視了而已。

議論文本身是需要方法的,因此議論文的教學必須堅持基本的方法論,由此徑邁入,可能才會找到提高分析說理能力的源頭。

三、緊扣“分析”與“說理”作議論文

回到作文本身上來,簡單點說,作文就是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議論文應當就是通過文字來分析與說理,分析為了說理,說理基于分析,這就是論點與論據的關系。這里需要關注葉文所提出的,“有關議論文寫作的指導,大多都圍繞例證法開發相應的策略……對于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體性的思考”。

葉文給出的解決之道是“概念分析”,筆者對此的觀點表示贊同,但覺得跟學生更應該強調的是“分析”與“說理”這兩個概念,因這兩個概念學生更容易聽得懂,尤其是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發現高中學生一方面喜歡寫議論文,因為他們有說理的勁頭,但有時又怕寫議論文,因為他們怕分析。這就說明議論文的教學重心之一,還是應當培養學生的說理能力。而理如何說,自然是基于上面提到的方法論基礎,基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篇7

關鍵詞:應用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問題;對策

一、引言

畢業論文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強調,“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1]11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14]14號)也指出,“畢業論文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也是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因此,“各校要加強對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指導和評審,使之對學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于形式。”[1]11應用型本科院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為畢業論文選題和寫作提供了明確的導向。教育部2012年的《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標準》進一步指出,文科專業的畢業論文要有50%左右的選題與實踐性、應用性掛鉤,該標準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論文提出了具體的指標。本文以濱州學院英語專業2014—2016屆的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二、存在的問題

《大綱》規定“畢業論文一般應用英語撰寫,長度為3000~5000個單詞,要求文字通順、思路清晰、內容充實,有一定的獨立見解。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把獨立見解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依據。”[1]11筆者以此為標準,對英語專業2014—2016屆的畢業論文進行系統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論文選題不當,缺乏新意,應用性不強畢業論文選題要適中,最好能夠做到“小題大做”,而部分論文選題過大過泛,沒有研究焦點,根本無法完成,如“莎士比亞詩歌研究”;選題不能緊跟本專業研究前沿,過于陳舊,缺乏新意,如對顏色詞的研究、英語習語跨文化比較等;有些選題與英語專業沒有密切關系,相差甚遠,如“中美婚姻觀的比較”;有些選題未達到嚴格意義上“一人一題,不得重題”的要求,如“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和“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性和應用性的選題比例不高,與50%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寫作基本功不扎實,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強畢業論文寫作屬于學術論文寫作,需要較扎實的寫作基本功和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大多數畢業論文在語言表達上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專業術語不準確,書面語和口語混合使用,文字不通順、表達不準確,漢式英語較多,串句、主謂不一致、結構不完整、懸垂現象、搭配錯誤等語法錯誤時有出現,甚至還有單詞拼寫錯誤、首字母大小寫錯誤等細節問題。

(三)論文思路不清,邏輯混亂,思辨缺席畢業論文是學生圍繞研究問題形成的一個立論正確、結構合理、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論證合理的語篇,而多數畢業論文思路不清、邏輯混亂、結構松散、論點不清、論證乏力,思辨缺席現象較為嚴重。黃源深指出思辨缺席對畢業論文的影響,“在二三十篇論文中難得有一兩篇像樣的,大多數論文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往往論文的題目就暴露出很多思維上的負面信息。”[2]12

(四)體例不夠統一,格式不夠規范畢業論文屬于正式文體,需要按照規定的體例和規范撰寫,以顯示其嚴謹性和規范性。有些學生沒有意識到體例和格式的重要性,不注重論文寫作規范,隨心所欲地撰寫,體例和格式較為混亂,主要體現在參考書目沒有按照學校規定的APA格式撰寫,文內引文格式混用,標題首字母大小寫不恰當,字體、字號、行間距不符合規范,中英文標點符號混用等方面。

三、對策

(一)加強畢業論文選題指導,增設專業選修課程,建設論文選題庫,多渠道拓寬選題范圍。英語專業選題范圍較廣,主要包括語言學、文學、文化、教學、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等方面,指導教師應該加強選題指導,避免題目過大、過泛和過舊。增設專業選修課程,擴寬學生視野,便于學生擴寬選題范圍。另外,可以根據歷年選題情況,結合指導教師專業特長,建設畢業論文選題庫,供學生選題參考。最為重要的是,可將畢業論文選題與指導教師承擔的各類教科研項目、畢業實習、大學生研究訓練項目、大學生創業計劃和大學生學科競賽等相結合,更好地體現畢業論文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二)改革和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畢業論文課程群,做到英語寫作四年不斷線,夯實學生寫作基本功。語言表達能力是英語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莊智象曾指出,“既然稱之為英語專業,那么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方面應該有更高的要求。我認為這是英語專業學生基本的、首要的要求,怎么強調都不為過,而目前更顯得必要。”[3]216而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靠“學術論文寫作”這門課程遠遠不夠,需要調整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畢業論文課程群(包括英語基礎寫作、英語高級寫作、英語語法、英語修辭和學術論文寫作等課程),做到英語寫作四年不斷線,夯實學生寫作基本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能夠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錢寧指出,“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根本問題之一在于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合理。”[4]103因此,方瓊強調“高校英語專業應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將其放在和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5]91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應該調整英語專業的課程結構,增加英語演講、英語辯論等課程;任課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課內加強邏輯思維訓練;堅持“本科生導師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高質量撰寫學年論文,增強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英語沙龍、專題討論和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英語寫作等各類學科競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加強論文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強化過程管理,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畢業論文質量是學生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體現,更是指導教師學術視野和學術水平的體現,所以《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外語卷)》指出,“高校外語專業的畢業論文寫作是衡量、評估高校外語專業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6]3論文指導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到畢業論文的質量,應遴選具有豐富科研經驗和實際指導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加強對學生文獻檢索與搜集、選題、開題答辯、初稿、二稿、定稿和畢業答辯各個環節的指導,尤其是文獻檢索與搜集、研究方法、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方面的指導,強化論文寫作過程的動態管理,確保畢業論文質量。另外,還需要規范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優化畢業論文管理流程,健全畢業論文管理方式,提高畢業論文工作效率。畢業論文教材建設也是指導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張春芳曾指出,“英語畢業論文寫作教材建設有待加強,目前國內關于學術論文(包括畢業論文)寫作的中英文編著至少有20部,但是教師們仍然抱怨難以選到合適的教材。因此,指導教師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結合本校畢業論文的相關規定,編寫符合專業特點、操作性和實踐性強的畢業論文教材。

四、結語

畢業論文是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濱州學院為例,探討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論文選題、語言表達、思辨能力和格式規范四個方面,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工作提供參考,實現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11-16.

[3]莊智象.外語教育名家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錢寧.淺析高校加強思維訓練的重要性—以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4,(4):100-103.

[5]方瓊.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的思辨缺席[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12):90-92.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外語卷[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有了長足的發展,在研究生培養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和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是研究生教育教學及管理部門所面臨的共同任務。研究生畢業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能力的體現,是衡量其能否獲得碩士學位的重要依據,其質量是衡量一所學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經濟法律的學習和研究,特別是畢業論文的寫作,最重要的是選題。論文選題就是文章將要闡述的主題,是經過挑選確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內容和途徑。要做好論文,提高論文質量,首先要有好的選題。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往往是學生學術生涯的起點。因此,重視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對學生的論文選題給予適當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一、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特征

 

1.學術性與現實性相結合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管理和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及時反映,經濟法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普遍關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學術性、先進性、獨創性是學術論文的基本特點,學術性是其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因此,要注意保證畢業論文中學術性和現實性相結合,既可以是直接對一些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學理探討,也可以是在宏觀的現實背景下對一些純學術問題的新發現、新探討和新拓展。考慮到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與學科專業論文的區別,其對現實的關注和聯系并不是直接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具體答案,而是通過對一些現實問題的探討推進理論創新和學科發展,或是對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從學理上探尋對策和給出一個較為理性的思路。經濟法專業碩士生在選擇畢業論文研究方向時,一方面要敏感認知現實經濟關系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論文的理論水平高度。

 

2.專業基礎與法學前沿問題相結合

 

作為經濟法專業碩士的畢業論文相較本科生論文而言,對論文的學術性要求更高。碩士畢業論文是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檢測,但不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總結和復述,是以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研究并且探討學科發展中的學術問題,或是為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支撐。一句話,作為學術論文,它旨在考查學生初步的學術研究能力。畢業論文實質上是學位論文,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當與學生所學專業和所要申請的學位掛鉤,要在本專業領域內選擇具有一定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論題。因此,經濟法碩士畢業論文選題不僅要立足于專業基礎這一根本,而且要通過了解和把握經濟法學術研究動態來確定研究方向和課題,把對法學前沿問題的把握與所具備的專業基礎相結合。

 

二、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中的主要困惑

 

畢業論文的選題過程是一個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真正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在一定意義上,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困難得多。論文選題并不是憑一時的興趣、湊熱鬧、趕時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認真地思考和論證,以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有無能力、基礎如何。

 

1.不能正確理解創新標準

 

有些碩士研究生考慮到寫作時間有限和自身的理論基礎,在短時期內往往很難形成新的理論,為符合畢業論文創新的要求,于是在選題是一味求創新,選擇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經濟法前沿問題,結果在實際寫作中無法把握選題,也很難找到相關資料作為幫助,最后只能放棄選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因為對論文創新標準的理解不準確。其實,創新從根本上講就是人們對某些問題的認識能有所拓展、深化,其具體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并非只有推翻現有學說,另創一個新的學說或體系才算新,也不一定非得成一家之言。只要對某一問題的解決有推動、有幫助,對人們的認識有啟發、有拓展,能對學科發展增添“一磚一瓦”,都稱得上創新。因此,創新不僅是推陳出新,提出新學說、新觀點,也是在已有研究基礎上發現和補充新材料,開啟新視角,做出新論證,引進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做出新概括和新的語言表述。即使能較為系統地提出和闡述一個未被注意的新問題,一時又未能解決,也算是有新意。

 

2.不能正確判斷選題的價值

 

在當前這個利益多元化的時代,經濟關系紛繁復雜,經濟法所涉內容也十分廣泛。經濟法碩士研究生在選擇論文選題時,有時很難判斷所涉問題的重要性。例如:有學生因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計劃寫“企業工商登記法律問題研究”。這個選題表明上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是個可行的選題。但仔細推敲,在這個制度中如果是探討工商登記的內容,則成為具體的經濟技術規范的推敲,容易寫成工作報告:如果從工商登記的程序探討,則偏向于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與經濟法研究內容有所偏離:如果從企業行為角度分析,則偏向于律師實務研究。很難從理論高度進行發揮,提出有學術價值的觀點。只有從企業的市場準入一般規則角度探討企業工商登記的相關問題,才是比較好的選題。但這樣的話,論文選題變成了“市場準入一般規則研究”。因此,經濟法研究生在做畢業論文選題時,首先應該注意考慮選題的理論基礎,能否有適當的理論可以用來分析該問題;其次再考慮選題的現實意義,是否值得花時間去深入研究來滿足現實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判斷選題的價值。

 

三、對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的幾點建議

 

1.選定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

 

選題,就是選擇什么樣的專題作為自己學習、研究的具體方向。經濟法所涉內容比較繁雜,學科之間差異性也較大。例如:市場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觀調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點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異,而每個人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確定自己的選題,首先要對幾年學習所積累的知識作簡要的整理,總結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長,對哪些只是一般了解,從而將注意力凝聚到最能體現和發揮自己知識特長的某一點上,以此為基點通過了解和把握經濟法學術動態,找到合適的研究課題。

 

2.結合學界研究主流方向來判斷選題

 

不同時期學術研究的注意力、側重點等總會不同,相應地在法律研究過程中會有一些相對研究集中的熱點問題。畢業論文要合理選題,應盡可能全面了解和把 握學術動態,對經濟法領域所討論的各種問題及其代表性觀點、學說均應有基本了解,同時又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基礎和興趣有所側重,突出重點。這樣能夠保證自己的論文有足夠的資料來分析論證。經濟法學術研究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存同求異”的過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統一平臺。對經濟法碩士研究生來說,先準確理解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學說,才有可能正確運用理論解釋現實經濟問題;而“求異”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這樣才能體現自己論文研究的價值,才能推動學術發展。特別是對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不必要一味跟風作為選題,因為如果是熱點問題,許多學者都從多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全面的探討,對碩士研究生而言,選擇這樣的題目風險比較大,很難發現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觀點,容易造成最后寫作的困難。

 

3.選擇合適的角度建立選題

 

論文選題是對平時所學知識的一個梳理過程,也是對平時所思考的問題的梳理和總結過程以及二者的綜合過程。經濟法研究領域中許多問題都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和討論,學生可以在對所學課程有了基本了解和興趣的基礎上,從自身的角度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來進行選題。例如:在財政制度領域,長于理論抽象思維的學生可以考慮研究財政法的本質、財政法的基本原則、財政法律制度在經濟法中的法律地位等問題;偏愛實證研究的學生可以分析具體財政制度,如轉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預算法的完善、財政體制的改革等等問題:擅長比較研究的學生可以通過歷史分析中國財政法律制度變遷、結合其他國家財政法律制度進行比較研究……無論在經濟法的哪個領域選題,都存在一個怎么思考和總結的問題。需要綜合運用同向思維和逆向思維、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式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各種方法,以明確自己的知識儲備與能力、興趣與所長,以及當前學術動態中的定論、爭論、未論所在,并從中找到需要研究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查閱大量文獻,提煉選題,形成自己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和基本功的培養。

 

4.查閱相關文獻來輔助選題

 

選題的判斷必須建立在大量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特別是在確定研究方案時,需要考慮論題是不是有相關資料來加以鋪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大量文獻資料的參考很難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論文。在經濟法研究中確實有一些領域研究學者很少,這樣導致相關的文獻資料也很少。例如:對我國特殊形態的一些企業的現狀以及法律調整,如集體所有制企業、建設兵團等方面研究資料就非常少。由于畢業設計環節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設在畢業前夕,很多同學將絕大部分時間放在找工作上,大部分同學都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原始資料現場調查和研究,只能進行二手文獻的查閱。因此,在選題時應該考慮現有文獻的基礎,對文獻進行初步的查閱,這樣可避免最后寫作過程中因資料來源的單一而削弱了畢業論文的說服力。

 

總之,論題選得好,可以使畢業論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實用價值;論題選得不好,不僅會為收集整理資料、提煉論點、安排文章的結構和動筆寫作帶來一系列的困難,而且有可能造成論文寫作半途而廢,即使勉強完成寫作,論文質量也堪憂。經濟法碩士研究生選題時要廣泛閱讀相關經濟法學文獻,及時與論文指導老師進行溝通,通盤考慮自身的興趣愛好、思維習慣、時間精力等因素,適當選擇畢業論文的選題。

篇9

關鍵詞:作文教學 初中語文 語文教師 芻議

初中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淺,認識水平低,閱讀范圍窄,寫作尤其是寫議論文,頗感困難。加之近年來“淡化文體”這一教學思潮的影響,多數語文教師對初中議論文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研究相對于其他文體的寫作研究始終處于滯后狀態。這將直接影響學生進入高中階段之后議論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吸取前人的經驗,從問題出發,針對所授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一套初中議論文作文教學的思路與訓練方法,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探討如下。

一、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寫作激情

學生有了寫作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但不一定就能寫出好文章來。這是因為作文十分明顯地受情感的制約。所以,激感是作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環。因此,每次作文,我們都要采用多種方法去激發學生感情。如語言激勵法。學校開展某一活動,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并準備向報刊推薦,教師可告訴學生,這次作文大家比一比,看誰的文章能入選,從而點燃起他們的寫作熱情,激發起他們競爭意識。此外,還有趣文引導法、語言描繪法、設置需要法等等。教師只有想方設法使學生心中的情感噴發出來,學生才會筆下生花,寫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來。總之,在課堂準備這一環節上,可采取課外準備與課內準備相結合。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通過這一環節,使作文教學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前量,使師生的感情得以交流,產生一種志同道合的默契,為教師的課內指導奠定基礎。[1]

二、強調聽說讀寫相結合

語文學科的教學就是根據學科的特點,通過對學生掌握“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聽,是語言交際中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之一,也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環節。聽,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說,可以體現學生的思維個性,增強語言運用能力。讀,是吸收信息的過程,也是通過理解,加工獲取新知的過程。寫是語言的綜合運用,是在聽、說、讀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形成的,是運用語言文字最高要求的能力表現。在德國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是把說和寫放在一部分的,稱為“口筆語訓練”,他們認為把說和寫的教學結合起來,可以“以說促寫,以寫促說”,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當然,遵循人類的生長發育規律,聽的能力培養,又是其它三種能力培養的基礎。所以,“輕松作文”教學強調聽說讀寫相結合,給學生的作文能力訓練設置臺階,讓他們明確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作文學習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起寫作的信心和勇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2]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亦稱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是指在創造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從已有的信息出發,盡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展,在這種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過程中,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發散思維是多向的、立體的和開放型的思維。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的特點。流暢性是指能產生大量念頭的能力特征;變通性是指改變思維方向的能力特征;獨特性是指能夠產生不同尋常的新念頭的能力特征。《語文新課程標準》對 7—9 年級學生的“寫作”目標這樣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這就要求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多面體,它會以不同的方式與角度展現在觀察主體面前。鑒于此,“輕松作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巧妙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積累,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事物,使學生思維活躍,辦法多而且新穎,能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方案、辦法或建議,特別能提出一些別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鮮見解,使問題奇跡般地得到解決。這樣學生就可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順著自己新奇的思路,身心愉悅地去完成作文。

四、讓學生廣泛積累寫作材料

文章要言之有物。這“有物”,就是說文章內容要充實。議論文也應該是這樣,文章必須有充足的論據(事實論據,事理論據),有了充足的論據,論證才會充分,文章才會有說服力。我們不是說“事實勝于雄辯”嗎?有些學生寫議論文往往只是空洞的說教,缺乏論據,這樣文章就顯得蒼白無力。究其原因,關鍵是平時掌握的寫作材料太少。針對這一現象,在作文教學中,就要要求學生廣泛積累寫作材料。首先,是讓學生多讀書,多看報,多聽廣播。在讀、看、聽的過程中,積累知識,積累寫作材料。其中的名人、名事、名言、警句、諺語、俗語、俚語、格言、歇后語等等,應多記憶,多積累。同時讓學生準備“材料積累本”,將讀書過程中遇到的有意義的材料積累其上,并要求積累時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如按思想分成“惜時篇”、“勤奮篇”、“知識篇”、“集體篇”、“人生篇”、“國家社會篇”等等。其次,是讓學生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從歷史書籍、歷史資料中汲取寫作“營養”。

因為我們生活中、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大都可在歷史中找到“影子”,中外歷史事件、歷史名人、歷史故事都可以積累。再次,是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去積累材料。社會生活中的新聞、趣事,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個人的生活經歷,也都可以積累。這樣廣泛地積累了寫作素材,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說了,而寫議論文,也就不會

因找不到恰當的論據而犯愁了。[3]

五、營造作文寫作氛圍

如果我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即使是小學生的日常話語中也有著大量的議論。議論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我們也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議論這種表達方式。同學們常常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彼此都想說服對方而展開唇槍舌戰,這就是議論;父母不讓看電視或踢足球時,我們總是會提出許多理由,把它們寫下來就是

議論短文。這是一種很好的營造議論文寫作氛圍的辦法。聽人家的語言,讀人家的文章,對于鍛煉語言習慣也有幫助。這種“聽”和“讀”也是營造議論文寫作氛圍的好辦法之一。為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在早讀時利用三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讀一些短小精悍、文筆優美的議論文,并不時進行聽寫訓練,對一些特別優秀的議論文,則讓學生反復誦讀,嫻記于心,運用這種“先入為主”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議論習慣,加深對議論文這一文章類型的理解,產生按這一模式試一試的欲望。

六、教師要充分發揮寫作評價的魅力

傳統的作文教學,教師對中學生的寫作評價是評改一支筆,以教師的自身經歷和閱歷代替學生的經歷和閱歷,以教師的一己之見代替學生的想象和發揮。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改革評價方式,鼓勵中學生百花齊放,充分發揮出評價的魅力。新課程理念把寫作看作是學生記敘生活、表達情感、發表見解的重要手段。為此,對中學生寫作評價應采用“積極、主動”定型;對寫作品質應采用“很好、好、還需努力”等來定型;對寫作的性格采用“勇敢、頑強”等來定型。對學生各抒己見的有創意的表達要給予充分鼓勵。

參考文獻

[1]楊靖.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指導的探究[D].華東師大碩文,2008,4.

篇10

簡介:

本書分為三篇,上篇<學術論文寫作基本知識>面向所有研究生及學術論文作者,介紹學術論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特點、學術論文規范化與標準化的意義,對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概述。中篇<社會科學論文寫作與規范>主要面向文科研究生的論文寫作,下篇<自然科學論文寫作與規范>主要面向理工科研究生的論文寫作。內容不局限于寫作層面的技術問題,而是深入到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層面,向學生講解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注重實例分析,力戒理論空談,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目錄:

前言

上篇 學術論文寫作基本知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學術論文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第二節 學術論文的分類

第三節 學術論文的規范化與標準化

第四節 學術論文常見問題概述

第二章 學術論文的選題

第一節 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選題的類型

第三節 選題的原則

第四節 選題的價值

第三章 學術論文的文獻資料搜集

第一節 搜集文獻資料的意義

第二節 搜集文獻資料的工具

第三節 搜集文獻資料應注意的問題

第四節 搜集文獻資料的方法與技巧

第四章 學術論文的發表與著作權保護

第一節 對發表媒體的選擇

第二節 論文中與著作權相關的內容

第三節 中的著作權問題

第四節 論文數字化傳播中的著作權問題 中篇 社會科學論文寫作方法與規范

第五章 社會科學論文中常用研究方法分析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確立

第二節 思辨研究方法應用分析

第三節 實證研究方法應用分析

第四節 解釋研究方法應用分析

第六章 社會科學論文的結構

第一節 結構設計原則

第二節 結構設計框架

第三節 層次與段落結構

第四節 內文細節設計結構

第五節 碩士學位論文結構要件

第七章 社會科學論文的常用寫作方法

第一節 議論的寫作方法

第二節 證明的寫作方法

第三節 駁論的寫作方法

第四節 說明的寫作方法

第八章 社會科學論文的規范化

第一節 摘要的寫作與規范

第二節 關鍵詞和分類號標引規范

第三節 參考文獻與注釋的規范

第四節 圖表的應用與規范

下篇 自然科學論文寫作方法與規范

第九章 自然科學論文常用研究方法分析

第一節 實驗研究法應用分析

第二節 靈感思維法應用分析

第三節 假說研究法應用分析

第四節 觀察研究法應用分析

第五節 類比研究法應用分析

第十章 自然科學論文的結構

第一節 理論型論文

第二節 理論應用型論文

第三節 實驗型論文

第四節 觀測型論文

第五節 綜述型論文

第六節 碩士學位論文

第十一章 自然科學論文寫作方法

第一節 引言的寫作方法

第二節 正文的寫作方法

第三節 結論的寫作方法

第四節 英文內容的寫作方法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學論文的規范化與標準化

第一節 題名、層次和作者署名的規范

第二節 關鍵詞和分類號的標引規范

第三節 圖表的應用與規范

第四節 單位的規范化與標準化

第五節 量的標準化與規范化

第六節 數字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