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寫作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05:38: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記敘文寫作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經典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常讀常新,是因為作者在創作時給讀者留下了足夠的審美空間,為讀者第二次創作提供了寬松的環境,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特質使經典作品的生命得到無限的延展。在各類文學體裁中,詩歌的語言表現力最強,這就是因為詩人創作時給讀者預留的審美空間較大。當下中學生記敘文寫作狀況堪憂,雖然其中原因眾多,但我認為關鍵所在是學生所寫作文缺少一種獨特的“韻味”。那么,這種“韻味”如何而來呢?我們可以借鑒詩歌的寫法為記敘文寫作留足審美空間,并以此來提升記敘文的“韻味”。
一、聞聲識人――猶抱琵琶半遮面
記敘文寫作,塑造人物形象尤為重要。高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塑造人物的基本技法,如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在記敘文寫作時,多學生都能對人物進行精細的典型的刻畫,能夠形象地把人物展現在我們面前。然而,很多時候讀者閱讀之后看見了這個人,也能感受到了這個人,但仔細品讀就會覺得少一點什么,也就是這“一點”讓作文未能達到上層佳作的境界。到底少了什么呢?下面我閱讀幾首詩歌,看看詩歌中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例如,韋莊《菩薩蠻》(其二)“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首詩中刻畫了兩個人物,其一就是作者自己,其二是酒家之女。詩人對酒家女的塑造如若用“惟妙惟肖”來形容就是對詩人的褻瀆,神來之筆不能言喻。江南的一切都好,美女也好,但是怎樣才能寫出江南美女的共同特征,詩人可以說是一番精致雕琢。江南水鄉,水潤膚色,詩人便抓住了江南女子膚色“白皙”的特點,以點帶面地寫出江南女人之美。然而作者并沒有對酒家之女做全面細致的描摹,全面細致的描摹也許只能做到“惟妙惟肖”,卻難以寫出江南女人的神韻。詩人先寫酒家之女似月般美好的總體印象,再腕白皙到“霜雪”的程度這個典型細節,十個字便傳神的從一面一點兩個角度將此美人的神韻現出。然則除了“皓腕”便再無可寫之處了嗎?不,正相反,正因為“皓腕”這一細節,引發了讀者無盡的聯想,酒家之女美不在筆下,而在每個讀者的心中。我們閱讀之后,似乎沒有看見這個酒家之女,又似乎看見了酒家之女,這便是詩人高明之處,留足了想象的空間,讓后來讀者能夠根據審美特質去無限地填充補全酒家之女的形象。再如,宋代詞人晏幾道《鷓鴣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鐘”、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中的“凌波不過橫塘路”都是運用這種方式來描繪美女。這樣的例子在古代詩詞中比比皆是,這絕不是偶然的出現,而是一種必然的寫法,這種手法卻長期的被我們所忽視。一個時代與另一個時代,人的審美情趣可能發生了變化,但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美”的追求,然而“美”又如何界定呢,不同時代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界定。古代詩人們就是抓這個特征,才在詩歌創作時留下足夠的審美空間,讓后世之人根據自己的審美特征盡情的想象、補充,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二、景中藏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記敘文寫作抒情是必不可少的。而當下中學生記敘文中的抒情很是讓人生厭,其原因多是無病,高喊口號。學生在記敘文寫作時不懂得如何“隱藏自己的思想脈絡”,而是全方位的把“思想脈絡”暴露給讀者。這勢必會讓讀者感覺這種情感好像是作者硬塞給讀者的,而讀者卻不一定認同。那么,如何“隱藏自己的思想脈絡”就成為記敘文抒情的關鍵所在。下面我閱讀一首詩歌,來感受一下詩歌中是如何“隱藏思想脈絡”的。例如,宋代詩人梅堯臣《東溪》“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短短蒲耳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本詩起句便寫了詩人乘船到東溪去看水,到了東溪,登上孤嶼,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留戀忘返。中間兩聯用“野鳧”“老樹”“蒲耳”“沙石”四個意象寫出東溪景色的“美”與“閑”,推己及物,物我兩忘。尾聯兩句之中“情雖不厭住不得”是直接抒情,而“薄暮歸來車馬疲”便是以景結情。薄暮催人歸去,車和馬也勞頓了一天。既體現了詩人公務纏身不能久留的無奈,又體現了詩人東溪賞景的閑情逸致。我們雖沒有直接讀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但“薄暮”和“疲”似乎在訴說著什么,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與穿透力,讓每位讀者能與詩人達到精神上的共鳴,或喜,或泣。又如,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中的“高高秋月照長城”、明朝詩人杜庠《赤壁》中的“荒礬鷗鳥滿煙蕪”,都是在Y句中“隱藏自己的思想脈絡”,并以此來拓展詩歌的情感意蘊,把有限變成了無限。這種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直抒之情更富感染力與穿透力,別具一種不言而喻的情韻。記敘文寫作也應如此,有時候不直接言說也許比直接言說表現出來的意蘊更加廣闊、深厚,真正高明的寫作要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
三、跳躍敘事――撥弦轉軸三兩聲
篇2
語文是初中教學中的主要學科之一,它在初中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主導性位置,而記敘文和議論文一直以來均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也是難點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圍繞現代記敘文以及議論文,粗略研究相應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現代記敘文 議論文 教學方法
最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清晰指出,閱讀與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應著重做好相關的教學工作。因記敘文和議論文存在多種文體,所以,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記敘文的教學方法
(一)閱讀教學
初中是增強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然而,當前初中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并不理想,閱讀涉及面狹窄。語文教師紛紛將精力轉移到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力度。其中,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主要采用下述方法:
1.目標遞進法
首先,實現搜集信息、歸納整理、形成初步認識。明確記敘文的基本要素,掌控記敘線索,確定記敘順序。例如,《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依托英子的畢業典禮,借助插敘追憶過往,討論眼前的事,主要講述六件事,相互交織;其次,達到方法應用、大膽想象、協作探究。通過精讀、略讀等不同種方法來閱讀文章內容,仔細揣摩文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感受。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例,依托反復朗讀,然后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開展精讀訓練,共同探討父親的嚴厲教育;最后,感悟情感,達到共鳴。從課文中確立作者的態度,找到觀點,明確思想感情,感受中華文化,提升品德素質。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可透過父親的嚴厲教育,感受沉甸甸的父愛。
2.彰顯人性法
人類擁有復雜的感情,所寫文章中也蘊藏著濃厚的感情。記敘文通常圍繞人和事物進行描述,其所蘊藏的情感更加豐富。語文教師可從人文性特點著手,以此來增強情感意識[1]。例如,《我的母親》一文贊揚偉大、無私的母愛,《斑羚飛渡》一文呼吁善待生命,《紫藤蘿瀑布》彰顯頑強不屈、無所畏懼的人生態度。
(二)寫作教學
1.實踐法
為增加情感體驗,刺激創作激情,塑造更多經典、真實、具體的形象,則一定離不開實踐經驗。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走進課外,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與實踐機會,沖破書本的枷鎖,融入現實生活,回歸生活,仔細觀察。
2.仿寫改編法
在記敘文教學中,可通過模仿開展練習活動。旨在通過仿寫學會更多的表達方式,進而靈活應用在記敘文中。例如,完成《春》的教學任務后,可讓學生參照《春》來敘述其余的季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二、議論文的教學方法
(一)閱讀教學
1.注重銜接法
初中生主要處于13歲左右,其邏輯思維尚不成熟,處在過渡時期,其作品中仍然保留了兒童特點,外加初中生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通常不喜歡議論文,認為議論文晦澀難懂,且與議論文的接觸較少。針對這一問題,語文教師應從初一便著手議論文的教學工作,打好基礎,有效銜接,進而為后期學習奠定基礎。
2.直白教學法
議論文教學一定要直白、簡單,在閱讀教學中應過濾掉無法直接、簡明論證中心論點,刨除潤色和修飾的文字,讓學生明確議論文的組成結構,通常由論點、論據與結論這三部分組成。
(二)寫作教學
1.創設氛圍法
首先,強化日常觀察,重視積累。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細心觀察周邊生活,認識到大多數議論都源自日常對話,做一個有心人;其次,聆聽和閱讀優秀文章。為學生創設特定的寫作氛圍,引導學生虛心聆聽優美、精煉語言,認真閱讀優秀作品,以此來引導學生形成標準的語言習慣。
2.逐步推進法
議論文的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語文教師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待具備一定基礎后,提取論點,豐富素材,清晰表達,進而增強寫作能力。
三、記敘文和議論文的整合策略
(一)閱讀的整合
1.深化記敘基礎
對于初中生而言,記敘文不僅是接觸最多,也是接觸時間最早的一種文體,教師可借助當前積累的記敘文基礎,通過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議論平臺,進而從記敘文順利過渡到議論文。
2.比較教學
教師不應在學生接觸議論文后,便反復強調冗雜和反復的名詞術語,則應借助比較法,讓學生慢慢習慣和掌握議論文。因記敘文中存在議論,同樣在議論文中也包含記敘,教師可借助比較讓學生正確辨別這兩種認識,加深理性認識,鞏固深化[2]。
(二)寫作的整合
1.敘述事物,正確判斷
初中生比較擅長和喜歡寫記敘文,則語文教師應借助記敘文讓學生喜歡和適應議論文創作。在講授記敘文寫作時,應突顯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多多思考、正確判斷。所選命題應貼近現實生活,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喚醒創作熱情。同時,針對這兩種文體開展寫作訓練時,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具象慢慢過渡到抽象。
2.科學區分,增加認識
因初中生自身傾向于記敘文,所以,記敘文會制約議論文的創作,無法充分發揮,使得問題中包含著大量的記敘成分,比例不合理,混淆這兩種文體。因此,講授記敘文時,語文教師可依托記敘文材料,設計論述性問題,以此來鍛煉概括總結能力與論述能力;也可參照記敘性材料,自主設定題目進行寫作。而講授議論文時,應穿插過度訓練,引導學生清晰認識議論文,合理辨別這兩種文體。
【結 語】
綜上可知,記敘文教學包含多種方法,例如,鞏固基本知識法、突顯課外實踐法等。同時,在閱讀記敘文時,還應有效結合人文精神,切實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不斷提升寫作水平。而議論文則注重基礎的鞏固和邏輯思維的增強。當前,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仍需進一步探究記敘文和議論文,有機整合,靈活應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而增強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篇3
格,即一種文體的基本表達形式(這里應該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入格就是要求掌握一種文體的基本寫作規律,在此以寫作訓練中最常見的兩種文體為例予以說明。
其一是記敘文。縱觀初中語文課本中所有的記敘文篇目,概括一下,無非是兩大類:一類是寫人的記敘文;一類是記事的記敘文。再深入一步考察:寫人的記敘文,都要記敘人物的二、三事,通過事件反映人物的思想面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揭示文章的主題。記敘的每一件事,都要能反映出人物一二個側面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二三件事就能綜合地、立體地展示人物的整體形象。此即記敘文的“格”。掌握了這個最基本的寫作特點,記人記敘文就可以算是入“格”了。
記事的記敘文,則略有不同。“事在人為”,事件發生的過程中,人的活動是構成事件的主體。在事件過程中總有一些典型的人在起決定性作用。要反映事件的本質意義,就應該突出人的活動,所以,記事的記敘文,應該選擇一二個典型的人,記述他們在事件發生、發展、經過、結果各階段的所作所為,以個體反映群體的精神面貌,從而揭示事件的本質含義。這就是敘事性記敘文的“格”——選擇二三個典型人物,作為文章的主體。
當然,這種“格”,只能是最簡單的記敘文的格局。適用于初學的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寫作規律。至于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則在此基礎上,從敘事時空變化,表現手法的多層次,多角度化,結構上復雜化等等方面有所發展而已。學會了基本寫作方法,就有可能“化”出形式多變的記敘文。
再以議論文為例來作一番探討。議論文的表現特征是以理服人。議論文的神髓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對議論中心從“為什么”、“怎么樣”的角度予以闡明,表明作者“贊成什么”、“提倡什么”、“主張什么”,或反之。掌握了這個基本規律,就能組織出議論文的框架——提出論點,從“為什么”、“怎么樣”的角度,選取論據,實施論證。此即議論文的“格”。
由是觀之,寫簡單的記敘文、議論文是有“格”可循的。讀,為寫作做準備,要讓學生在讀課文、讀課外閱讀材料、讀報刊雜志的過程中,汲取范作在命題、立意、取材、結構方面的知識;在寫作指導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入格,把握文體寫作的基本規律,然后在此基礎上“化”出來,以多變的主題、多式的結構,多樣的手法,跳出“格”,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這就是“出格”。如果停留在“格”里出不來,文章就成了套文,缺乏生命力。
所謂出格,是要在審題立意、運用素材、謀篇布局、表現手法等方面再下功夫,靈活運用“格“,使文章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有所創新,展現多姿多彩的寫作風貌。出格,是在入格基礎上的升華。如何出格,在此做一點探討。
其一,是主題的多元化。同一命題的作文可以表達不同的觀點,即使是同一觀點,也會有不同的深度;就取材而言,選材的角度不同,也能使文章的表現力有所不同。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就要提高它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要提高這兩種能力,就要引導它們學會觀察事物、分析事理。這就是在日常的教學、閱讀過程中、在生活實踐中逐步培養積累起來的。要注重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的能力,就事要會論理,論理要有據。主題的多元化、深刻化,是從內容方面的出格。
其二,是結構的多維化。文章謀篇布局是由材料來決定的。“內容決定形式”。“格”就是要根據行文的需要來確定文章的結構。在學習范文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分析文章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揭示作者謀篇布局的意圖,以及對表達中心的作用。啟發學生認識不同結構對表達文章主題會產生不同效果,并讓學生在習作中注意運用,從而領悟各種結構的表達功能,形成多維化的結構式,從“格”中化出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結構的多維化是在形式上的出格。
其三,是手法多樣化。從某種程度上說,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是“出格”的明顯特征。以記敘文體來說,記敘的各種順序可以交叉使用;在表現方法上,也是多種多樣。這些手法,范文中不乏其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點撥,啟發學生在寫作中運用,這樣,文章就會發生變化,形成搖曳多姿的表達方式,產生良好的表達效果,議論文亦是如此,采用不同的論證方法,也可以使文章生色。手法的多樣化,是表達技巧方面的出格。
篇4
關鍵詞: 高中作文教學 返璞歸真 有效措施
作文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工作等角度,寫作表達能力是學生一生都需要具備的能力。與此同時,寫作教學是為了能夠增強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高中寫作教學重點在于進行準確的表達,不同的寫作文體等同于準確表達的不同形式。高中作文教學如何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準確的表達,除去最外一層的裝飾,使作文教學返回最原始、最真實的狀態,這是現階段高中作文教師重要的研究課題。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高中作文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中作文教學現狀
(一)高中作文教學主要包括記敘文、議論文、散文和說明文等。通常,學生在進行記敘文寫作時,經常會忽略真實情況而憑空捏造,為沒有價值的事情而故作感慨,缺乏真實的情感流露。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議論文寫作時,大多數情況下不會進行詳細的分析,而是一味說空話、假話,并沒有領悟到作文寫作的精髓,僅僅流于表面現狀,缺乏真實的作文體驗,導致程式化作文盛行。
(二)事實上,很多高中學生十分抗拒語文寫作,寫出的作文大都敷衍了事,并沒有投入精力和真實的情感,這與返璞歸真的作文教學理念相違背。同時,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帶有明顯的隨意性特征,缺乏有效思考,對作文素材的選擇不盡如人意,雖然文章寫出來了,但文章水平并不高。
(三)現階段的高中作文教學,學生懈怠作文寫作現象的日益嚴重,教師并沒有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得整個作文教學課堂表現出強烈的隨意性特征。同時,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僅僅是通過教師授課、學生上課聽講這樣的教學模式,顯得過于死板,缺乏實用性、系統性,導致學生寫作學習興趣嚴重喪失。
二、促進高中作文教學返璞歸真的有效措施
(一)還原作文寫作規律,進行教學。立足于整個高中教學的大背景,極端功利主義占有很大成分,當然,語文作文教學也不例外。很多作文教師都將考試放在第一位,強調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的教學,而忽略了作文教學的本真和寫作規律。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寫作技巧、寫作方法對提高學生寫作成績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但如果僅僅是片面追求寫作技巧的教學,則顯得過于功利,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思維想象力。因此,教師要牢牢把握住作文的寫作規律,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對此,教師要不斷增加閱讀量,用心體會,并進行詳細的思考、對比,以此選擇寫作素材。與進行寫作技巧的教學課堂相比,還原作文的寫作規律顯得尤其復雜,但只要教師堅持下去,勇于創新,大膽進行思考,就一定能夠擺脫寫作教學的功利性特征,還原真實的高中作文教學,從而深層次地培養學生語文寫作能力。
(二)貼近真實生活,開展作文教學。受到高考的影響,高中教學基本都是以高考作為教學中心。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開展了相應的改革。近幾年來,高中語文作文命題越來越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一般高中作文有兩種問題,即議論文和記敘文。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兩種文體的寫作方法,雖然這兩種文體的寫作難度系數基本一致,但通過實際檢驗,學生很難熟練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這是由于議論文主要就是對文章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事物的內在矛盾和外在矛盾,最后得出總結性的判斷,這對學生實際的人生經驗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換言之,學生需要牢牢把握真實的生活,才能寫好議論文。高中生基本都是18歲左右,并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因此很難進行正確的議論分析,導致學生寫作議論文的水平并不高。因此,高中作文議論文的教學要緊緊圍繞“真實生活”這四個字開展,不斷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增強學生對生活的認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議論文寫作方法,寫出水平更高的語文作文。
(三)回歸記敘文體,提高寫作水平。事實上,高中作文中的“記敘文”,是針對“單項描述為主”的“小作文”來講的。換句話說,記敘文的寫作需要頭尾相結合,同時要注重文章結構的完整性。因此,學生要想寫出優質的高中作文記敘文,就必須回歸記敘文體,注意文章結構、情節的完整性。對此,在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生認真審題,在充分理解命題要求的基礎上,再進行寫作。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記敘文必須圍繞記敘、描寫進行,不能涉及議論。因此,高中作文記敘文的寫作要注意以情動人,回歸真實生活中的題材,最好是能夠打動學生的寫作材料,選擇的文章材料必須是真實的才能給人以真實的感覺,這樣才能打動閱卷教師。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中作文教學退去表面的裝飾品,返回最原始、最真實的教學中,改變一貫的教學方式,認識到作文教學返璞歸真的重要性。對此,可以通過還原作文寫作規律、貼近真實生活、回歸記敘文體等有效路徑,展示高中作文教學的最真實的一面,以此培養學生的作文表達能力,為學生日后在語文作文道路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東.營造高中作文教學的綠色生態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12).
篇5
散文化議論文集散文與議論文兩種文體優勢于一身。散文重在語言的形象生動,議論文重在有思想見解,用優美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這就是好文章。它不僅具有充足的論證力和說服力,而且更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議論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質,避免了傳統議論文語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語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說。它最有利于展示語言的魅力,能把語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錦心繡口,文采飛揚。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高考作文發展等級也明確規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評卷時,同等內容的作文以語言的優劣評定分數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議論文也最能體現出文學性。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也能展示較深厚的文化積淀,最能見出考生的文學功力和文化底蘊。而且語文閱卷老師也大都喜歡此類文章,因他們最鐘愛于文學。
散文化議論文的本體是議論文,而議論文往往觀點明確,便于閱卷老師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觀點和所寫內容,不致于費時費力,閱卷既快捷又準確。很多學生包括語文老師都認為記敘文多年寫作,十分熟悉,寫記敘文最穩妥。殊不知,學生最難寫好記敘文,一是語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難寫出敘事的波瀾曲折,所以學生不具備寫好記敘文的能力。況且記敘文必須全文看完才知所寫內容,而如此則會耽擱很多時間,不合考場閱卷習慣。因此記敘文難得高分,除了經典的小小說,但經典的小小說又是極難寫成功的。而散文化議論文適宜于寫任何內容,可謂以不變應萬變。何況,散文化議論文還可做出具體模式,供學生借鑒運用,學生極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學生都能寫好。
當然,練好散文化議論文必須首先練語言,而語言必須從高一開始慢慢訓練,而且要用多種方法全方位訓練:積累語詞,盡量運用新鮮、新穎和新奇的詞語,避免運用大眾詞、常見詞,因漢詞豐富多彩;多用典雅、純正的書面語,少用或不用乏表現力的口語,可增強文章的書卷氣;練句練段,不在乎句段的長短,重在其有意蘊,耐人尋味,力爭練經典句段;練各類仿寫和擴寫,強化整句意識,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練修辭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練各種描寫,描寫是最重要的寫作能力,最具文學色彩;提煉詩語,詩歌語言是語言礦藏中的鈾,能提煉或運用詩語,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僅如此,老師還要經常給學生介紹名言警句、經典語段、新詩精品、古典詩詞名句名作,學生多加領悟、背記和運用。通過種種舉措,學生可提高語言水平,寫好散文化議論文。
篇6
關鍵詞:寫作 序列化 教學 教師 學生
有人認為,作文教學要追求“認知訓練的有序、寫作能力訓練的有序和評價修改訓練的有序”,同時提出了“縱橫交錯、點面結合、螺旋提升”的教學模式。這種觀點基本上涵蓋了作文教學各個方面,但是卻忽略了執教者自身的寫作能力訓練體系的構建,并且并沒有給出扎實、可行的方案,無法形成教學價值。有人認為,寫作教學,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應該堅持“低起點、小坡度、強訓練、重實效的原則”,主張循序漸進地推進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學。這種重視強化訓練的思想,固然能夠提高寫作的技巧性,但是因為沒有構建起強大的認知體系,也不可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作品匠氣會多一些,靈氣會少一些。
一.構建教師版自我訓練序列化體系
教師經歷寫作系列化體驗,能夠深諳寫作的規律,體味其中的甘苦,探幽察微,獲得“切膚之痛”,然后,才能把握寫作教學的立足點、關鍵點、著力點,才有資格指導學生。沒有一番自我的歷練,如同霧里看花,隔鞋瘙癢,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因此,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設計橫貫高中三年的序列化訓練體系,一方面要同步與學生一道實施,親身體驗序列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時總結,不斷升華。這樣做不僅使自己獲得寶貴的教學資源,而且,還能夠帶動學生進入訓練體系,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筆者根據自身特點,設計了三年的體系,如高一的記敘文序列:
1.程序性體系。設計記敘文訓練體系。筑牢記敘文寫作的專業知識,寫出讀書筆記,提煉寫作技巧,摸索出記敘文寫作訓練點,與學生同步實施、檢測。
2.陳述性體系:認真鉆研教材,熟悉銘記教材中一切有價值的名句、段、篇,圍繞教材,拓展閱讀與記敘文體裁相關的作品,提煉精華,產生思想,扎實做出筆記。
3.多元評價體系。從寫作內容而言,就立意、剪材、線索、結構、修飾、開頭、結尾、過渡、懸念、伏筆、照應、插敘等方面給予立體評價,從評價主體而言,自評、他評、班級展示、投稿等方式綜合運用。
4.反思探究體系。注意持續地保存實施痕跡,積累原始資料,科學記錄;編寫教學日志、階段總結,尋求同事對話,構建交流渠道,利用區域平臺、外出學習、QQ群、微信等媒介,獲得新的理論,借鑒他人研究和實踐成果。最后要積極撰寫出研究論文,積極尋求發表,獲得更多的反思機會和幫助。
二.構建學生版寫作訓練序列化體系
基于學情的寫作訓練體系必須考慮到現實的可操作性,既不能大量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也不能降低要求,過分遷就。同時,我們必須切實尊重教材,不妨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基本平臺,綜合考慮,統籌兼顧。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記敘文的寫作能力,但是,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作為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階段過渡的起始年級,還應該訓練記敘文寫作為主,適當兼顧議論性文體的訓練。基于學生個體差異,高二階段我們可以以訓練議論文寫作為主,兼顧記敘文、文學性作品、實用文體的訓練,而高三階段則應該靈活地強化考場作文的訓練。但是,無論哪一個階段,都要切實全面設計,不可有所偏廢。
比如高一的記敘文序列:
1.程序性體系。涵蓋“基礎等級”的立意、選材、組材、結構、語言、書寫等基礎性方面的要求,即能寫出;“發展等級”的語言特色、行文風格、藝術修飾、創新性等個性化方面的要求,即能寫好,寫出特色。
2.陳述性體系:抓住教材,“認真學習課文,接近作者,去感悟血脈親情,欣賞壯美河山,聆聽心靈呼喚,采擷智慧之花”,儲備充足的寫作資源;開設閱讀課,倡導瀏覽、精讀,持續推進,扎實積累,養成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定期舉辦讀書沙龍活動,吸引學生“好讀書”。
3.多元評價體系。根據記敘文寫作技能點,設計出評價表,積極展開自評、互評的活動,構建評價小組,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展示活動,形成習慣,營造交流氛圍,促進寫作。
篇7
1、思想狀況
在學習中,同學們對語文學科比較愛學,他們主動找一些課外書籍,課外資料來補充和豐富自己的水平,還有的主動購一些有關寫作知識的書籍來豐富自己寫作水平,發現他們情緒高漲,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2、知識水平
多數同學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口語交際能力,能夠寫記敘文、一般的說明文、議論文及應用文。在初中最后一年里,有待對他們的綜合能力素質進行培養。
3、智力非智力因素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培養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本學期的基本任務和要求。
4、思想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5、知識傳授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口語交際要講究文明和修養,態度自然、尊重對方、注意對象和場合。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
6、能力培養
教學中,課上學生能答的問題盡量讓他們回答,培養他們的說話能力,還要注意思維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思考力、聯想和想象力、尤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總之,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
二、本學期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造精神。
2、知識結構
本冊書共七單元:第一單元(記敘文、10課時)、第二單元(文言文、16課時)、第三單元(記敘文、11課時)、第四單元(說明文、11課時)、第五單元(文言文、12課時)、第六單元(10單元)、第七單元(綜合單元、10課時)。
3、主要內容
第一單元:鞏固歸納記敘文的有關知識;第二單元:進一步學習文言文的有關知識;第三單元:了解一般傳記的一般寫法;第四單元:復習歸納說明文的知識;第五單元:理解古典名篇中舉例子、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第六單元:鞏固議論文的有關知識;第七單元:歸納記敘文的、議論文、說明文的有關知識,總結說不同文體的閱讀規律,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4、重點難點
初一初二所學知識,在鞏固的基礎上重在提高,培養同學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極早讓學生們適應中考。
三、教學方法和措施
1、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四、教改專題
1、八步教學法
本人導課題:八步教學法。
2、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每節課的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要符合大綱要求,要切合教學實際,圍繞目標進行自學,自學以后一定要進行反饋,把反饋中發現學生不能很好解答的問題,或是新授的重點內容弄懂弄清楚,把以上內容擬成練習題加以鞏固,本節課進行自結,布置適當的作業。
3、研究方法措施
明確教學目標,學習誘導教法,堅持三個為主,過好四道關卡,培養五種意識(即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成功意識、審美意識),采用六種課性型。
篇8
1、博士畢業論文答辯成員
答辯會場主要由答辯小組與答辯學生構成,答辯學生在前、答辯教師在后,兩者相對而坐,形成以學生為頂點以答辯小組為底邊的三角形結構。答辯小組由五名老師組成,一名答辯組長、三名答辯老師、一名答辯秘書。三類人員明確分工,答辯教師主要負責提問與打分,答辯秘書負責記錄與統分,答辯組長除了提問、打分以外還要負責答辯的開始(宣布答辯要求)與答辯的結束(宣布答辯成績).總體上答辯流程可以分為打分、統分、公布分數三個環節。至于答辯學生則要提前到場,依據預先安排的順序進行答辯。
2、博士畢業論文答辯的一般程序
(1)主答辯老師提問。老師提問完后,有的學校規定,可以讓學生獨立準備15-20分鐘后,再來當場回答。可以是對話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辯老師一次性提出三個問題,學生在聽清楚記下來后,按順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的具體情況,主答辯老師和其他答辯老師隨時可以有適當的插問。>>>>會計博士畢業論文寫作難點怎么攻克
(2)學生逐一回答完所有問題后退場,答辯委員會集體根據論文質量和答辯情況,商定通過還是不通過,并擬定成績和評語。
(3)召回學生,由主答辯老師當面向學生就論文和答辯過程中的情況加以小結,肯定其優點和長處,指出其錯誤或不足之處,并加以必要的補充和指點,同時當面向學生宣布通過或不通過。至于論文的成績,一般不當場宣布。
篇9
關鍵詞:記敘文;特殊化;方法
高考作文議論文占了絕大多數,記敘文比例很低,學生為什么不敢寫記敘文呢?因為議論文結構模式較少,容易按模式套寫,不容易偏題;而記敘文比較復雜,人物、情節難以寫好,且容易偏題。自然,寫記敘文的學生就少了。的確,學生記敘文中存在人物形象蒼白、故事情節俗套等毛病,所寫的記敘文沒有鮮明的特點,難以得高分。難道就沒有途徑提高記敘文水平嗎?
記敘文,即記人或敘事的文章,記敘文就是要用生動的故事情節“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認為要寫好記敘文,可以采用特殊化手法。所謂特殊化,是指對記敘文的要素(人物、情節、環境)進行特殊化處理,從而達到人物形象生動鮮活、情節巧妙新穎、環境逼真如實的效果。
一、人物的特殊化
文學創作要突出所描寫對象的“個性”,寫出特色,寫出感情、寫出靈魂,讓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這一個”而非“那一個”。特殊的人物比普通的人物更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影響,他們的人生經歷更能吸引讀者,給人以啟迪。一個殘疾人奮斗成功的故事比一個正常人的成功故事更能激勵人,一個歷經磨煉的人比一個生活平順的人閱歷更豐富,一個行為怪異的人比一個行為正常的人更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司馬遷、貝多芬、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史鐵生,這些人物之所以震撼我們的心靈,就在于他們的特殊身份。
教育故事《一個差生的經歷》寫了一個差生韓峰因為奶奶去世前的叮囑而發奮讀書,取得了好成績,但遭到了老師、同學、父親的懷疑,最終又變成差生的教育悲劇。正是因為“差生”的身份,老師、同學、父親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韓峰,才會讓韓峰絕望,徹底變壞。可以說,一個想要變好的差生這樣特殊的身份,讓作品的主題沉重、深刻。
聶華苓的小說《人,又少了一個》塑造了一個特殊的乞丐形象: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子因為家庭的窮困而外出乞食,剛開始她是羞澀、有自尊的,后來變得毫無羞恥感、人格泯滅,僅隔三年,前后就判若兩人。正是因為她由一個大學生變成了乞丐,這個故事更發人深省,讓人深刻感受到人喪失了尊嚴無異于行尸走肉,惡劣的社會環境吞噬人的靈魂的主題。
特殊化要求寫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一個人物只要有了這樣‘特殊的東西’,他(她)就‘活’了,具有藝術的生命力”。特殊化的人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能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主旨。
二、情節的特殊化
記敘文的情節要避免俗套、雷同,要力求新穎。優秀的記敘文,往往構思精致巧妙,情節引人入勝。比如寫母愛,很多學生一寫就是下雨天母親冒雨給自己送雨傘、生病了母親送我去醫院,人人都這樣寫,怎么能把你的母親和別人的母親區別開來呢?你和你的母親總有區別于別人的故事,把這樣的故事挖掘出來,才能塑造出一個鮮活的母親形象。
葉傾城的《母親的心》一文,描寫了在母親招待客人的家宴上外婆把飯裝進口袋的怪異行為,這讓客人們很驚訝,讓母親很丟臉,原來是得了老年癡呆的外婆只認得女兒,她要把飯帶回去給女兒吃。這篇文章成功之處就在于通過外婆把飯裝進口袋的這一特殊情節,贊頌了母愛的偉大。
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寫流浪漢蘇比為了御寒一心想要警察把自己抓進監獄,為此,他吃霸王餐、砸櫥窗玻璃、調戲女人、偷人雨傘,但警察就是不抓他,當他經過教堂聽到贊美詩內心受到觸動想要好好做人時,警察跑來把他抓走了。蘇比的一系列怪異行為滑稽可笑,但又讓人心酸難過,這種“帶淚的笑”深刻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三、環境的特殊化
特殊的時間、地點、環境有助于情節的展開,更好地展示人物性格。老舍《我的母親》中寫了“我”除夕回家看母親的情境,非常感人。家中無人,母親一個人過除夕,非常凄涼,但“我”還須返校,不能陪母親。母親由驚喜到失望,情感上的落差很大,最終她選擇理解兒子。在別人家團聚的時刻,母親卻不得不獨自忍受孤獨,可以說除夕這一特殊的情境,讓母親的形象更加真實、鮮明,既表現了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也寫出了“我”對母親的愧疚、懷念之情。
2007年江蘇一考生的《懷想天空》寫了高考前兩天“我”和父親在烈日下收割麥子的情境,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鄉下的家長們供兒女上學的不容易,體現了“我”對父輩們的理解,情境真實,很有感染力。烈日這一特殊的場景,讓“我”的內心觸動很大,讓“我”真正理解了父輩們的堅韌與偉大。
那么,怎樣產生特殊化的效果呢?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整合重組。魯迅先生采取“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創作出了眾多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的人物。例如,阿Q這一人物,可以說是中國人“國民劣根性”的集大成者,他質樸、狹隘、愚昧、保守、麻木、健忘、圓滑無賴、自欺欺人、欺軟怕硬、自輕自賤等性格集中代表了中國人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
2.對比襯托。我們可以用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用反面人物與正面人物形成對比,用夢中情景反襯現實生活,拿過去、未來和現實形成反差,通過對比襯托,能更好地展現人物性格,表現文章主題。盧畫廬《高明的藥方》采用這種方法塑造了一位獨特的患者家屬:
他一生醫過病人上萬,什么樣的病人家屬都見過,很糊涂的家屬需要提醒,很慌亂的需要安慰,很蠻橫的需要解釋……獨獨一位,不僅不糊涂不慌亂不蠻橫,還曾授意他開過藥方。
告訴他怎樣開藥方的,是病人的女兒。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通過夢境營造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仙世界,用夢境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污濁、丑陋,表現了他對現實世界的憎惡,不愿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的高潔。
3.夸張變形。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可以產生幽默、滑稽、荒誕的效果,更好地刻畫人物形象,達到常規手法無法實現的藝術效果。契訶夫的《一個小公務員之死》寫小人物切爾維亞科夫,在劇院里不小心將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身上,小文官唯恐將軍會怪罪自己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最終因為恐懼被嚇死了。一個噴嚏竟然嚇死了一個人,這樣的故事可謂夸張。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卡夫卡的《變形記》故事情節更加荒誕,把格里高爾變成了甲蟲,直接把人異化為物。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溫情脈脈,矛盾、人性都顯示不出來。家庭的支柱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失業了,還成了累贅。這個情節把矛盾激化了,沖突起來,推動了情節發展,充分展現了人物的性格。母親的無奈,父親的狂怒,妹妹的厭棄,撕破了資本主義社會家庭表面溫情脈脈的面紗,顯示了人的自私、冷漠和殘酷,讓人深刻感受的人性扭曲、異化的可怕。荒誕的情節,放大了人性的缺陷、可怕,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記敘文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的文學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學生對記敘文的畏懼、忽視,和語文教師缺乏指導是有關系的。語文教師只要能積極有效地指導,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是愿意寫、并能寫好記敘文的。
參考文獻:
篇10
一、記敘要簡明概括,不要鋪陳渲染
議論文中的記敘與記敘文中的記敘不同,它不是單純的寫人記事,也不像記敘文中要求鋪墊、襯托、渲染,面面俱到。議論文中記敘的作用是為作者所闡明的道理提供事實依據。在記敘時要求簡明、概括,僅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對于大家熟知的內容可以一筆帶過。一般不在各種描段上下工夫,但要注意突出對證明觀點起主要作用的部分。
例如:千載興衰風雨,你靜靜地佇立于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唯有無字碑留下了你的慨嘆,撫摩著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滄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揚起那時柔時剛的嘴角。此時,風依舊凜冽,蒼穹依舊浩渺,你無語,碑無字,卻完整地記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舊為你長流,在那看似空白的無字碑上,卻無限延伸著你,那個唐朝女皇的博大與智慧。
――《點點空白 悠悠情思》
通過閱讀就會發現上述這段文字描述的主人公是武則天,作者并沒有濃墨重彩地敘述武則天的豐功偉績,而僅僅是抓住了她與主旨相關的材料,予以簡明扼要地記敘,以凸顯論點。由此可見,議論文中的記敘要簡明、概括。
二、記敘要扣合主題,不要旁逸枝蔓
議論文以議論為主,記敘僅僅作為事實論據為議論服務。因此,議論文中的記敘嚴格地受到論題及論點的制約,與論題和論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不可隨意敘述,否則就會喧賓奪主。
例如:梭羅走出喧囂的城市,獨自一人踏進了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森林,建了一所小木屋居住了下來。或許不為隱身桃源,但確是與世隔絕。梭羅執著于瓦爾登湖的靜,更執著于生命的意義。他在世俗之外尋找心中的瓦爾登湖,并用這靜柔的湖水給我們寫下很多,留下很多。
――《靜柔如水》
這段文字緊扣“靜柔”這個主題,通過記敘梭羅在小木屋的隱居生活,三言兩語便勾勒出一個“隱者”的形象,不蔓不枝,主題鮮明。
三、記敘要敘議結合,不要以敘代議
議論文必須以議論為主,如果記敘的成分過多,就會變成“四不像”。因此,在議論文中舉例時,最好用夾敘夾議、敘議結合的方式來詮釋論點。
例如:那么是誰“回眸一笑百媚生”放棄了名聲和深愛的人,遠赴吳國,為自己國家的勝利奉獻了一切?那個“沉魚”的浣紗女使得百姓能安居樂業,使得國家能安定團結。
――《說“安”》
西施有很多可以敘述的事例,作者為了主題的需要,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既凸顯了主題,又節省了筆墨。
四、記敘要體現文采,不要平淡無奇
議論文同樣可以像散文、記敘文那樣用優美的文字來吸引讀者,打動讀者。我們可以通過準確生動的敘事、變化的句式、多樣的修辭、真摯的抒情等來體現文章的文采,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例如:生無所息,是一份堅忍,一份執著。我看見蘇武,比大漠還要古老的漢使,守望著他的高原,大漠的風雕刻出手掌的裂痕,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雙鬢,草原上的樹孤獨地守望著自由,雁群年復一年地畫出亙古的弧線,我聽不見他的哀嘆,只看見光而禿的使節棒,是的,它在訴說著尊嚴、自由與氣節。于是我懂得,生無所息不僅是生活態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生無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