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類基礎寫作課程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27 11:39:27
導語:新聞學類基礎寫作課程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礎寫作是新聞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其通過教學改革,打破了以往此類課程教學中的文體理論講授和文體練習的傳統模式,并借助微助教平臺,將線上預習、課堂討論、線下訓練有機結合,構建了合理的自學、交流、檢驗流程,有效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和訓練的內在動力,提升了學生系統化、專業化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基礎寫作;教學改革;新聞學;微助教平臺
寫作是用文字符號記述、傳輸客觀信息或主觀意圖的活動,是一種精神活動的構建,也是一種溝通能力。這種溝通能力是21世紀職場新世界的7個關鍵能力之一[1]。新聞寫作是面向公眾的重要溝通方式,是新聞工作的基本職業技能,也是一項難度較高的語言文字表達工作。新聞專業文體寫作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學習基礎寫作知識,學生進行新聞寫作將十分困難。因此,新聞學專業專門設置基礎寫作課程,作為新聞各類文體寫作課程的前置課程。該課程不是為了培養專業作家,而是系統、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為其進入職場能夠完成各類文本寫作打好基礎。
一、基礎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動因分析
無論是欣賞類文學文本、生產類創意文本寫作,還是工具類功能文本寫作,都是圍繞主題提煉、材料的搜集和取舍、結構的搭建、表達方式的選擇和遣詞造句等進行的。新聞報道屬于工具類功能文本,文體包括消息、通訊、特寫等,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寫作樣式要求。文體是承載新聞事實的載體,為內容的有效傳播服務。一篇新聞報道文本的寫作過程是嚴謹的邏輯思維過程,如果沒有新聞寫作前的思維與基本的語言表達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不到有效提升,各類新聞文本的寫作將會很難順利開展。根據對新聞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調查發現,新聞學專業畢業生從事非新聞專業工作已成為各校新聞學專業的普遍現象[2]。新聞學專業本碩畢業生的就業領域涵蓋新媒體、黨政機關、學校、銀行、公關、廣告、通信等行業[3]。這些畢業生在工作中使用新聞類文體寫作的機會非常少,而使用文字書寫備忘錄、郵件及調研報告、各類文案的機會則更多。因此,對新聞學專業畢業生來說,無論將來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還是其他工作,都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寫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職場。然而,傳統的新聞學類基礎寫作課程內容大多按照文學文體的體例編排,或者按照應用文文體的體例安排,這種編排方式已經不適應學生的就業需要。其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新聞學專業畢業生在職場上所表現的書面表達能力以及對話、敘述能力有待提高[4]。
二、基礎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路
傳統的基礎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為教師講授理論,學生根據理論完成練習寫作。然而,根據美國視聽教育學家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以“聽、講”為主的教學設計和學習歷程,所學者學后能記住所學知識的比例低,學習結果只停留在較低層次的信息或知識定義、描述、列舉和解說[5]。學生如果參與課堂問題的設計、分析,把分析結果通過口頭語言或文字語言表達出來,學習者將會記住70%的學習內容。如果我們讓學生“經歷實際經驗”成為課堂老師,設置課堂內容,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作品以及創作經歷,或者讓學生模仿教師,教其他同學寫作,點評其他同學的作品,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習效果也會得到提升。也就是說,通過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教別人等多感官參與教學,學生能從被動傾聽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會主動地收集、甄別、組織和闡釋學習內容,學習效果將會比單純地聽、讀效果好很多。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引導、協助學生參與課堂,才能真正讓學生的學習由淺層解說步入更高層次的思考。在課堂設計中,很多教師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較低階的知識性和概念性的內容。但是,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常常抓不到課程重點,無法對教學預習視頻所講的知識進行整合、歸類,形成結構化知識[6]。然而,教師在預習中增加練習內容,由練習引發學生組織、歸納知識點的思考,并建立可操作性的預習評價機制,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這種辦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組織與意義化所學概念,而且能使其在課堂上的發言言之有物。在課堂上,學生再次聽取教師的講解與其他同學的發言,與先備知識做有效的聯結,不僅促進記憶,而且能加深課程理解。多數學生認為經過此類課堂教學的淬煉,其在遇到問題時,會善于運用適當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理解問題及解決問題[6]。基礎寫作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培養學生中高階寫作知識的應用能力為主,教學方式突破傳統單向知識傳授的線性教學模式。教師將知識性和概念性的內容設置在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在課前完成;課堂以專題問題討論、創作分享和自由寫作練習為主,讓學生交流觀點,傾聽他人想法,內省自己觀點。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討論引導者和“學習合伙人”的角色。課后,教師設置周文、月文寫作練習,幫助學生用“多寫”這一利器克服寫作恐懼心理。同時,在課后教師是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定者。
三、基礎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
作為新聞寫作等專業文體寫作課程的前置課程,基礎寫作課程開設在大學一年級,共計48學時,著重于學生思維過程的指導和文字表達的訓練,整個課程借助微助教平臺完成。微助教平臺是一款融遠程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互動為一體的課程技術平臺。在微助教平臺上,授課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課前自學、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
(一)問題引導式課前預習
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將基礎寫作課程中低階層的知識性和概念性學習內容放置在微助教平臺的“在線學習”板塊,并設定預習任務的開啟時間和結束時間。預習內容可以是課程文字資料,也可以是課程音視頻資源。預習任務開啟后,微助教平臺會發布信息提醒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預習。最后平臺會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學生的預習完成情況。對預習過程中學生抓不住重點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平臺“問題”板塊設置預習問題,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總結重點[7]。學生在“在線學習”板塊學習完,到“問題”板塊回答問題,用預習后回答問題的方式,再次回顧學習內容,整理思路。
(二)克服寫作的恐懼心理,提升寫作水平
美國作家娜塔莉·戈德堡曾說:“在寫作這件事上,眾生平等,無論你身處何方,來自何等社會階層、是男是女、皮膚是什么顏色,都可以用筆去表達自己。”[8]在寫作中,很多時候我們不缺乏故事,而是缺乏表達的勇氣和一定的表達技巧。寫作者通過寫作能主動地觀察、感受身邊的事物和自我,將觀察和體驗內化,達到洞察生活的效果。為了使學生克服寫作的恐懼心理,基礎寫作課程系統地設置了自由寫作、周文寫作、修改練習、月文寫作。自由寫作是寫作課的基礎練習環節,學生不按照任何文體體例,“沒有規則”地寫,讓頭腦中的想法直接轉變為文字。此環節限時10至20分鐘,從自選話題寫作逐漸過渡到既定關鍵詞寫作和既定主題寫作。學生自由寫作的文章會發布至微助教平臺,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對文章點贊、評分。自由寫作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體驗文字表達的愉悅感,克服寫作恐懼,同時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對本節內容主題的理解情況。另外,自由寫作練習延伸至課后,教師可讓學生將未表達完的感受和觀點轉變為周文。周文寫作不限主題、不限字數,著重訓練學生作為寫作主體把生活中的感悟轉化為文字的能力。周文上傳至微助教平臺,由小組內部完成周文內容主題的提煉以及提出結構的調整、文字的潤色等修改建議。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加,學生會逐漸適應寫作,克服對寫作的恐懼。在考核中,自由寫作和周文寫作著重考量學生參與的次數以及提出修改建議的合理性。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單靠自由寫作訓練是不夠的,其必須經過嚴格、完整的寫作訓練。月文寫作指教師按照教學理論給出寫作材料和寫作要求,要求學生在一個月內創作一篇主題明確、結構合理的文章。月文寫作可以鍛煉學生提煉主題的能力,訓練學生思路拓展、結構安排、文字表達的能力。例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我和我的家族”和“家風”等主題進行創作。學生的月文完成后上傳至微助教平臺,教師和其他學生給出評語,整個過程既是訓練也是學習結果的考查。借助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增加寫作知識,在文字互動中激發創意,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撰寫讀書報告,實現從作者作品到讀者作品的轉化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是學習其他知識、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閱讀可以豐富讀者的知識體系,引發讀者思考,激發讀者創作的靈感。新聞學專業學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必須通過閱讀儲備廣博的知識。例如,著名記者范長江年輕時沉浸于閱讀之中,讀文學,學習文字的表達;讀哲學,掌握思考的方法;讀歷史、地理,了解國家發展現狀。范長江的新聞作品視野開闊、主題深入,語言表達旁征博引,得益于其在閱讀中建構了豐富的知識體系。學習寫作,閱讀是必需的訓練,是解決人們不知道寫什么和該如何寫的關鍵。在基礎寫作課程設置上,學生一學期至少要閱讀4本書并撰寫讀書報告。書目可以選擇教師提供的書,也可以自行選擇。讀書報告的內容可以是文本的主題展開方式、文本的結構搭建方法、文本的語言表達技巧,也可以是文本中的某一觀點的意見表達等。讀書報告是讀者對閱讀所感的文字表達,是對文本的遠距離思考。在撰寫讀書報告的過程中,讀者可以加深對作品的認識,完成從作者作品到讀者作品的轉化。學生完成讀書報告后須上傳至微助教平臺,接受其他同學和老師的點評。學生互相點評讀書報告,也是一次思想、觀點的交流過程。學生評析他人的讀書報告,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他人的讀書報告中,學生可以發現被自己忽略的細節,可以看到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觀點,甚至可以給別人推薦有趣的書籍,使一個人的閱讀變成多個人的閱讀。
(四)強化分享,促進寫作理論的深化
戴爾認為,教學設計和學習歷程應盡可能地把學習者的感官都調動起來,讓學習者透過耳、目、口、鼻、皮膚等感官與環境中的刺激接觸來收集資訊,進而辨別該刺激的特征,再經過腦的統合,將感覺到的資訊加以選擇、組織和解釋。也就是說讓學習者“模擬實務經驗”“經歷實際經驗”,學習的效果將會更好[5]。為了加深學生對寫作理論的理解,基礎寫作課程設置“讀書報告”“月文創作經驗分享”板塊,由小組推薦好書并制作PPT講解推薦理由。基礎寫作課程把學生放置在“教師”的位置上,讓其將閱讀的感受、創作的經歷分享出來,不僅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是將寫作理論知識刺激從感覺提升為知覺的過程。
四、合理的課程教學評定是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
基礎寫作課程重視過程考核,借助微助教平臺該課程做到過程評分及時、透明、嚴格、合理。基礎寫作課程的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試卷考核兩部分。平時考核由課堂表現和課外作業兩部分構成,借助微助教平臺完成評定。課堂討論時,教師可以隨機提問,讓學生口述討論結果,現場進行點評并打分。學生月文、周文的練習作業上傳至微助教平臺的作業板塊,教師設置評分方式,限定評分時間,指導學生互相寫評閱語、打分。點評不是無的放矢,教師會提前講解評分技巧,引導學生根據寫作理論合理地評析他人作品。互評也是學生學習的機會,學生為他人寫贊語或者寫不足之處不僅可以了解其他同學的思考過程和他人的語言表達方式,同時也是明晰自己作品的過程。互評結束后,教師開始打分。教師在打分時,不僅可以看到學生的作業,還可以看到學生的評語。這些內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寫作態度、水平和不足。基礎寫作課程的期末試卷考核是理論和過程訓練的綜合評定。在試卷題型的選擇上,期末試卷以主觀題為主。主要考核內容為寫作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材料和寫作的關系、材料的選擇、主題的提煉、思維的拓展,以及給出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運用寫作理論完成限時創作。基礎寫作課程的評定辦法細致、系統,所有學生的成績可以一鍵導出,易于操作。基礎寫作課程具體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寫作已經成為人們進行媒體表達、工作交流的重要能力之一。為了提升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為新聞學專業的文體寫作類課程做準備,新聞學專業應開設基礎寫作課程,并借助微助教平臺對傳統的基礎寫作課程進行改革。基礎寫作課程的改革打破了傳統線性教學模式將線上預習、課堂討論、線下訓練結合起來,構建了合理的自學、交流、檢驗流程,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系統、專業的寫作訓練,從而使其克服寫作的恐懼心理,引導學生閱讀、分享,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
作者:范佳佳
- 上一篇:公交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策略
- 下一篇:高校體育籃球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