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營銷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18:59: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外營銷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 海外經營 問題與對策
目前,全國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超過1000萬戶,約占企業總數的99%,工業產值、實現利潤和出口總額為60%、40%和6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1978年至1996年間.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1998年中小企業吸納國企下崗職工約460萬人。非國有中小企業已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力,尤其是在接納安置國有企業下崗分流人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中小企業在國內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又進軍國際市場進行海外經營,有的中小企業開始在境外設廠布點,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使自己在國外有了很好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主要體現于民營企業的商品出口、海外經營上。自1978年以來,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開始有少量直接出口,90年代隨著三資企業自營出口的增長,到1998年民營企業的直接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7.3%.成為我國出口增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大約有150家上規模的民營企業被賦予自營進出口權,而且涉及的行業也相當廣泛,且有一批民營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在境外設廠辦點.如江蘇三星繡品集團,先后派出個體和私營業主120多人次.在lO多個國家創辦了3O多家境外私營企業;北京時代集團公司在歐洲收購了一家老牌的外國儀器公司,使自己的產品占領了很大一部分歐美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或通過外貿出口或通過出口商品生產等形式,參與國際竟爭。綜觀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狀況有如下特點:
(一)規模偏小。海外市場狹窄,市場過分集中.占領的市場大多是亞洲市場 我國中小企業海外市場多半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歐美的則很少,其產品覆蓋面也十分狹窄。盡管有外向型經濟活動,但普遍沒有形成規模。我國浙江一帶中小企業走出國門的多些,但內地邊遠地區走出去的企業則較少;走出去的企業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則更少.
(二)中小企業產品檔次不離,外向型發展仍處于相對幼稚水平 中小企業產品檔次不高,質量普遍低下。形式單一、老化,出口產品也沒有自己的品牌、附加值、科技含量低。從商品結構看.出口的產品中多是服裝、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或機電、成套設備出口極少。
(三)中小企業人才缺乏.特別是懂得海外經營的人才更少,使其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中小企業海外經營中人才缺乏,且人員素質低下,國內從業人員多半是城鎮新增勞動力、下崗職工、民工、文化水平低的人。加上中小企業主對海外經營培訓不重視,使得海外經營人才更加缺乏。根據對四川省200個私營企業的調查表明,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私營企業主占總數比例僅為14%中小企業用人制度上采用“任人唯親”的家族管理方式,與國際上通行的現代化管理制度大相徑庭.這勢必影響中小企業的海外拓展。
(四)中小企業海外經營中.利用國外的生產要素少 如:先進技術、設備的企業少.即在國外建立的合資企業較少,弱化了中小企業海外競爭的能力和進行研究開發的勢頭,國際營銷網絡面狹.不成體系。
(五)中小企業海外進行直接投資的行業多半為勞動密集行業 盡管有其優勢,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這些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處于劣勢地位。
二、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發展面臨的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制不順.多頭管理.致使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機會減少、成本增加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門及區域,分由經貿委、科委、鄉鎮局、工商局和工商聯等部門管理。由于政出多門、職能交叉、多頭管理。致使口徑不一,管理分散,地方企業無所適從在項目審批、產品鑒定等方面職權不清,多方插手、重復收費,“三亂”現象極為突出。加之社會中介服務體系尚不健全,造成中小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在產品開發、市場定位、資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較大的盲目性。辦理商務出國的費用高、環節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業坐失商機。
(二)融資困難,告貸無門.致使中小企業海外經營后勁不足資本經營是中小企業海外經營乃至生存的最關鍵一環,然而由于我國大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政府對民間金融機掏采取抑制發展政策,致使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出現:1.資金供應不足。目前我國尚無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加之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后權利上收,而以中小企業為放貸對象的基層銀行則是有責無權,有心無力;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后,逐級下達“存貸比例”,使本米就少的貸款數量就更為可憐,貸款供應嚴重不足。2.中小企業尋保難。因為中小企業多為租賃經營,無不動產作抵押.因而為中小企業擔保的機構就少.擔保的品種也就單一。此外,中小企業借貸成本高,放貸的責任大,直接融資無渠道等,也影響了其融資能力如:福建省中小企業約52%無力從銀行獲得貸款,致使21.6%的中小企業開工率低于50%;73%的小型企業開工率低于80%。3.扶持不足。8O年代國家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鄉鎮企業發展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隨著改革的推進,這些政策逐步取消了。在新形勢下,中小企業不但很少得到優惠,反而由于各級政府熱衷于大企業、大集團的建設而遭冷落和不公。
(三)政策不公。市場無序。增加了中小企業經營成本長期以來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只有大企業才代表工業發展的未來,才能為國家工業化作出貢獻。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的發展極大繁榮了我國經濟.但一種很有影響的觀點卻認為.它們與大企業爭資源、爭市場,大量生產偽劣產品,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許多人有意無意地將加強大企業同發展中小企業對立起米。這種觀念也影響政府部門所制定的政策,使我國出臺的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呈現出一是短期性,二是不公平性,致使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成本高,利潤低。近年來出臺的政策多是按照企業規模和所有制設計操作的,對大企業優待多,對中小企業考慮少;對公有制企業優待多,對私有制企業考慮少政策適用上也存在著不公平性。具體表現在:
1在稅收政策上,國有企業可先繳后提,非國有企業無此待遇;中小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往往是小額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難以抵扣,實際稅負增加;個私企業存在雙重納稅的現象等。2在土地政策上,我國中小企業不能享受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增稅減免等政策。3.在銀行呆壞賬準備金核銷上,大企業可列入國家計劃及時優化資產負憤結構,中小企業無此厚遇4.在行業準入上,中小企業尤其是個私企業還受到諸多限制。此外+市場交易規則缺乏,市場秩序混亂。加之一些部門執法不力,使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困難重重。
(四)加入WTO后。中小企業海外市場拓展競爭將更加劇烈加入WTO后。一方面給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提供了難得機遇+使其進行海外經營面臨著許多有利條件,但不乏挑戰因素的存在。我國中小企業海外擴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1.加入WTO后我國中小企業將面臨國外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嚴重打擊;國外高精尖產品一方面沖擊我國內市場,另一方面也占據了許多海外市場,使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有較大難處;2.加入WTO以后+我國中小企業將受到已加入WTO的發展中國家同類企業的競爭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產品如印度等國的產品也在國際市場上與我國中小企業分爭海外市場。這兩方面將會影響到我國中小企業海外市場所占的份額大小。
(五)自身因素制約其發展,致使其海外經營步履放慢除上述企業的外部問題外,就中小企業自身而言,主要有企業體制和組織制度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企業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有差別、企業技術含量不高、開發能力不強、盲目投資及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使企業產品檔次低、中小企業的海外拓展的步伐要比其所預想的緩慢。
三、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發展的優勢
盡管中小企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不能就此否定中小企業有走出家門跨人海外市場的能力,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發展仍然存在著優勢.既存在著外部環境提供的機遇,也有自身積累的勃發力。
(一)WTO與經濟全球化給中小企業海外發展的影響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國中小企業實現二次創業,走出國門,融人世界,這是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隨著我國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將使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中小企業也將獲得一個多邊、穩定可預見的公平競爭環境,使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跨國經營有著良好的機遇:1.WTO要求實現多邊、無條件、穩定的國民待遇原則,將使中小企業在產業準入等方面,與國有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享有同等權利.有利于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2.WTO要求放開資本市場,允許外資銀行進入,將使中小企業更多的渠道和方式獲得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機會;3.WTO將加快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使地域不再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因素,它將具備與大企業競爭的能力;4.WTO將推動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使更多的中小企業將成為跨國公司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更加便利海外擴展。
(二)中小企業經過20年的發展.已具備海外擴張的能力中小企業已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加之有一部分中小企業已走向國際市場,積累了一些海外經營的經驗。這為海外擴張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為鄉鎮企業,其產品鄉韻氣味濃厚,可以彌補海外行空穴,擴張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加之中小企業靈活性,應變市場能力強+能夠適應海外市場的風險,較容易利用跟進原理占據海外經營市場。
四、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發展的對策
自9O年代來+中小企業規模化、集團化的發展趨勢席卷全球,中小企業走向世界進行海外經營不僅是中小企業一種明智選擇,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中小企業走出去,實現第二次創新+對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對當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深化國企改革,具有重大意義。目前,我國已有13萬多家鄉鎮企業的產品走到國際市場,有6300多家的鄉鎮企業辦了跨國公司。為了進一步發展中小企業,迅速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使之成為拉動整個企業發展、地方經濟、國民經濟的火車頭。政府應為中小企業海外經營創造良好的環境,減少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的成本,解除其經營的后顧之憂。具體對策如下:
(一)政府應在理念上扶持.為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提供良好的環境中小企業雖然是民營企業,但在理念上、觀念上必須從計劃經濟的體系中解脫出來,建立起與國有經濟一視同仁,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理念.不應該考慮企業的姓公與姓私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標準來對待。要按照“三個有利于”、“發展是硬道理”的客觀標準做好中小企業的扶持工作,“加長”政府“有形的手”為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樣才能使中小企業輕裝上陣,為其海外經營減壓減負。
(二)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保證中小企業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中小企業要進行跨國經營,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企業的運動過程實際上也是資金的運動過程,如果中小企業的發展資金需求得不到保證,企業就很難順利地開展自己的業務。為此要做到:1.變間接融資為直接融資。應盡快開通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有選擇地開展“創業板”試點,改變中小企業過分依賴間接融資單一渠道狀況;2.扶持建立和重點發展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并對中小企業進行分類排隊,按照“優先支援企業”、“有條件支援企業”、“其它企業”的順序,在數量上保證供應,同時,采用多種形式.如我國經濟學家董輔{n所提倡的大力發展民間擔保公司,利用民間資金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和監管制度,搞好中小企業資信檔案,銀企聯手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保證我國中小企業在參與國際經濟大競爭中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三)進一步理順中小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外貿體制.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為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掃清障礙.鋪路架橋中小企業管理應按照國家經貿委《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的要求,結合當地機構改革的實際,進一步理順中小企業管理體制,盡快明確中小企業管理機構以形成全國縱橫貫通、上下聯動的中小企業工作網絡我國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營,工商登記手續十分繁雜,曾存在著多頭審批的現象使中小企業進行跨國經營面臨著許多不便今后,要進一步改革外貿體制,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登記制,簡化審批手續,節省審批時間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為中小企業跨國經營提供發展空間。
{四)強化政府在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服務功能政府在中小企業提供全程服務工作,主要有:1主動與相關國家簽定雙邊協定,為中小企業提供雙邊的法律保障。2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有針對性地搜集中小企業所需要的市場信息、技術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經過必要的分析和加工后,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以保證中小企業作出準確的判斷、決策;3提供中介服務,為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展經濟協作以及企業的產品出口等牽線搭橋;4.加強培訓服務,政府應舉辦各種跨國經營跨國管理培訓班,使中小企業經營者經過培訓獲得相應學歷,并鼓勵他們出國考察,掌握新知識.幫助中小企業經營者提高素質、改善經營管理,為他們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5.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診斷和經營指導服務并借鑒國際上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按照產業政策的要求,重點扶持一批優秀中小企業。6為中小企業提供海外投資保險,中小企業到海外辦廠遇到的風險比國內大,除中小企業自身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外,我國應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成立全國性的海外投資保險機構,專門負責為中國海外投資企業提供政治、經濟類保險。
(五)搞好技術創新.促進特色經營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世界上產品的競爭,實質是科技的競爭。中小企業在市場中拼搏如果不及時更新設備,開發新產品,使之潮流化、個性化.則很難保持原有市場,開拓新市場,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生產水平低、設備陳舊落后,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因此必須加快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圍繞現有企業母體加大投人,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實現產品的升級和技術創新,從而把中小企業從依靠簡單量的擴張、生產一些檔次不高、重復建設的產品,轉變為依靠科技,搞深加工,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競爭能力強的產品。并積極走專業化生產和特色經營的發展路子,重新調整產品的市場定位,找準切A點,在產品、工藝等方面積極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努力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實現市場的聯結。同時,還要加強中小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共同加強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的開發。處于產業上、下游的企業要加強配套,形成合作群體。
(六)中小企業要重視培育高素質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海外經營的能力企業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素質,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決策力、組織力、觀察力、協調力等綜合素質,我國中小企業高級經管管理人員,一部分是受計劃經濟教育過來的,另一部分是新起的私營企業家,他們對科學、嚴格、系統、規范、動態的現代經濟管理認識不足,有的甚至沒有入門。人才競爭是一切競爭的基礎,中小企業要走向國際市場和開展海外投資活動,就必須有一批熟悉國際貿易規劃與慣例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外經貿、金融、營銷、企管、財務、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此中小企業應采取各種措施,調動高校力量,開辦各種培訓班.建立有效機制,培養海外經營人才使其具有跨國經營、管理知識,提高其馳騁市場的理性能力。
(七)依托大廠求生存.達到借船出海的目的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無論是打進國外市場,或是保存國內市場,都要靠競爭力強的強勢企業作為先鋒和骨干隊伍。中小企業要抓住國內大型企業資產重組和經營戰略調整的有利時機,以不圖所有,但圖所在的眼光,主動與太企業建立穩定的協作關系,通過對太企業上下游產品的加工制造,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同時創造機會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投資者采用聯合、兼并、合資、合作等形式,達到中小企業供梯上樓、借船出海的目的。
(八)搞好市場創新,強化網絡營銷,擴大海外營銷市場份額面對國際市場,中小企業必須改變“重生產,輕銷售”的觀念,搞好市場創新,強化網絡營銷,有條件的企業應積極加入因特網,組織精兵強將研究信息和開發市場,擴大市場范圍,積極推出商業化綠色食品,力爭在電子貿易時代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中小企業在擁有的一定營銷網絡基礎上,擴大延伸原有的網絡,積極推進發達國家如歐美等國的營銷機構,形成一個地區完善的、布局合理的全球營銷網絡。
篇2
關鍵詞:沱牌酒,國際化,現狀,SWOT分析
1.沱牌酒業的現狀
沱牌酒業現已具備年產銷沱牌系列酒20萬噸的生產能力,是中國最大的白酒制造企業之一。并形成了高、中、低檔兼有,高、中、低度結合的產品結構新格局,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并正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沱牌曲酒是中國低端白酒強勢第一品牌。從1997年至今銷量連續9年入圍全國白酒品牌前十強。由于稅收的影響和中高端產品銷量的規模性缺失,其與中國傳統名優白酒品牌相比處于絕對劣勢。其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而五糧液卻是49%,茅臺更高達71%。論文參考。沱牌酒80%集中于西南,中原,華北以及東北市場,70%銷售來自于中低檔產品這兩個現實對沱牌酒業尋找新的市場,整合市場營銷策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沱牌酒業推行國際化戰略的SWOT分析
2.1. 沱牌酒業推行國際化戰略的競爭優勢與劣勢分析分析
沱牌酒業地處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氣候濕潤,環境優雅,青山綠水,具有釀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沱牌酒業擁有中國首個國家釀酒工業生態園,將生態概念植根于品牌中。
企業技術先進,改進并應用了隔排雙輪底工藝,應用了加泥發酵及夾泥發酵工藝、回雙輪底糟發酵工藝、糟醅翻酵工藝等特殊工藝,其濃香型曲酒生產技術不斷完善。 沱牌酒業借力川酒整體優勢,“六朵金花”其心協力,團結互助,共同攻克中國白酒業共性的核心問題,技術優勢明顯。
基酒儲備優勢巨大,但卻占用了巨大的資金金額。公司司近兩年銷售收入在8億元左右,而存貨卻高達11個億,遠遠高于同行業水平。公司銷售面臨困難,銷售目標過高,激勵效果不明顯。
2.2.沱牌酒業推行國際化戰略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2009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釀酒行業面臨著成本上升和市場萎縮的雙重壓力。而壓力正是轉型的機遇。沱牌酒業以責任為重,搶抓低碳經濟發展的先機,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增添動力。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增加了沱牌就出口的機遇。世界文化也不斷交融,中國的白酒文化被廣泛接受并受到重視。
但是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和運輸成本的增加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壓力,進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降低。論文參考。國內白酒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與行業龍頭企業在經營實力、品牌競爭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外國酒業公司的行業滲透都將將影響向海外擴張的步伐。銷售數據明顯顯示,沱牌酒業短期走勢過強,補跌壓力大。
3.沱牌酒業國際化的策略
3.1產品定位與市場定位準確。
對產品定位的計劃和實施以市場定位為基礎,受市場定位指導。具體地說,就是要在目標顧客的心目中為產品創造一定的特色,賦予一定的形象,以適應顧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在進行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之前首先要做好國際市場調研。沱牌酒業應更多地以國際化的思維尋求改進國內生產工藝的技術,從而使中國白酒口感更適合國外消費者,在達到口感認同的過程中提高沱牌酒的知名度。在國際市場上,沱牌酒業的沱牌曲酒可繼續實行滲透定價策略,走低端市場。亦可尋求適當的營銷策略使舍得品牌得以重新塑造,從而將其再次打入高端市場,取得預期目標。
3.2重視消費文化的營建
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要形成國際品牌,應以文化輸出為前提。在不通的國家中加入不通的元素與中國元素緊密結合。即在文化的整合過程中做到將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深刻發掘白酒蘊含的文化精髓,然后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傳播。在文化營銷方面,沱牌酒業應在企業的品牌中融入中國元素,利用四川省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發揮其優勢。射洪縣亦為唐代大詩人陳子昂故里,具有一定的歷史名人效應。沱牌酒業亦可利用中華侏羅紀公園和遂寧死海等旅游圣地,制造營銷事件,宣傳推廣旗下品牌。
3.3 促進品牌國際化,提升品牌附加價值
現代意義的品牌是指消費這對產品的全部體驗。在產品同質化的時代,產品的物理屬性差別并不大,品牌能給人以心理暗示,注重消費者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品牌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打開商品銷路、占領市場的重要競爭手段。在品牌國際化的過程中,應關注品牌的翻譯和情感定位,以全球化的思維重視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打入國際市場。
3.3 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建設營銷渠道
資源的稀缺性要求企業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高水平地運用國際市場的資本、人才等經濟資源。尤其是在企業初始進入某一海外市場,尚不具備順利運作的條件時,建立戰略聯盟將很有必要。企業可與國際巨頭聯姻,借助國際巨頭銷售渠道,建立企業聯誼會制度以相互傳遞經濟信息。加快企業海外子公司銷售當地化,資本當地化,管理當地化,研究與開發當地化的進程,有助于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實現國際化經營。論文參考。
4.結論
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沱牌酒業選擇國際化戰略無疑是順從了經濟趨勢。沱牌酒業想要弄潮于經濟之海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沱牌酒業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做好企業短期和長期規劃,逐步實現沱牌酒國際化,為中國白酒國際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1.張寧馨,利用中國元素打造強勢品牌,《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年2月號上(總第362期)
2.楊柳,白酒產業的路徑選擇,《釀酒科技》,2009年第2期(總第176期)
3. 李家明、莊福明、馬朝輝、郎勇金、鄧福兵,多種工藝在沱牌酒生產中的應用,《釀酒科技》,2009年第5期(總第197期)
4.張家清、劉杜若,中國白酒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商場現代化》,2008年2月中旬刊(總第53期)
篇3
中歐貿易摩擦解決機制研究 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對浙江省外貿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中國企業國際化方式和成功因素研究 外資在華并購的動因研究浙江省各地區利用外資效果評價和實證比較 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外資在華并購動因分析 出口信用保險在中國的發展應用分析 中美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TCL 跨國并購的問題研究 江浙滬制造業外商投資現狀比較研究 中國農產品貿易結構及競爭力:入世前后的比較分析 壟斷、安全威脅與反壟斷控制--外資并購中的問題和對策 中美產業內貿易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 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江浙滬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比較研究-以通信計算機及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例 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與管理模式研究 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因素分析 江浙滬 FDI 技術溢出效應比較分析 中日企業國際化模式的比較分析 外資并購中資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外資在華并購績效分析 FDI 對我國通訊產業的壟斷分析 浙江化工產品的出口現狀和對策分析 外資在華并購后的整合研究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外資并購中反壟斷問題的經濟分析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障礙分析:農產品貿易視角 歐盟 RoHS 對浙江省機電產業出口的影響分析 寧波服裝出口的品牌戰略:合創品牌研究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分析 長三角地區紡織品出口市場秩序研究 日本企業投資中國的區位選擇研究 溫州鞋業出口現狀及對策分析
新形勢下區域發展中招商引資的戰略思考 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入世后我國國際貿易摩擦上升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淺析進口配額的效果及政策取向 綠色貿易壁壘對佛山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我國加工貿易政策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對策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貿易技術壁壘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與對策研究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技術創新問題研究 引進外國智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壟斷行業監管機制問題研究 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條件及路徑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對就業的影響 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發展 惠州對外貿易企業的變遷 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現狀、成因和對策 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轉基因農產品貿易政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中泰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和競爭性研究 中國農業開放模式的選擇研究 中國農業補貼政策的選擇與完善研究 從輪胎特保案看我國的反傾銷 金融危機下廣東的雙轉移戰略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的新特點 廣東企業走出去研究 廣東外資的可持續利用研究 金融危機下廣東某產業發展對策探析 港口與區域經濟的相關性研究(具體哪個港可以自己定) 中國國際多式聯運問題研究 港口發展中的問題研究(具體哪個港可以自己定)
中國第三方物流中的問題研究 中國集裝箱運輸中的問題研究 提單的風險及防范研究 貿易救濟制度研究 對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電子商務環境下新型國際貿易交易結構的確定 歐盟優惠性原產地規則調整與中國出口戰略應對 我國紡織品出口的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 國際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以美國對中國輸美紡織品設限為例 后配額時代我國紡織品出口面臨的難題及對策 國際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趨勢與促進肉類產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或某省市)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應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的技術提升研究 引進外資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或作用研究 FDI 技術溢出效應對我國企業創新影響的實證分析 對外貿易推動廣東產業結構升級研究 比較優勢理論與競爭優勢理論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國際商品流動與要素流動關系研究 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自主創新與增進我國出口商品比較利益研究 論技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推動 加工貿易在我國外貿中的地位、利弊或轉型升級研究 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 社會責任對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影響的研究 國際勞工標準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研究 出口退稅政策對我國外貿的影響研究 標準化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效用研究 國際貿易中的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國際經濟一體化與貿易相關問題研究 我國發展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戰略研究 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 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我國商品出品對策
國際勞工標準下我國政府、企業對策 我國紡織業出品競爭力問題和對策研究 我國紡織業的貿易格局與市場策略 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世界 FTAS 發展態勢與中國策略分析 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行業協會在規范出口競爭秩序中的作用探討 加入 WTO 后我國民族產業的保護 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模式選擇——以惠州經濟為例 古典比較利益論與中國制造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FDI 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從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對本國貿易的影響看我國開展海外投資 海外投資與出口貿易的相互關系 中國經濟反壟斷立法的探索 廣東區域聚集經濟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及風險研究 論我國進出口貿易對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歐元匯率變動對惠州制鞋行業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內在機理及未來演變研究 中國國有經濟角色演進的反思與前瞻 我國產業結構調查研究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成因及解決思路 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思考 廣告語言與消費心理研究 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拓展研究 淺論我國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中小企業文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論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和對策
中小企業品牌經營誤區及創名牌戰略研究 顧客忠誠研究述評 基于顧客感知價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 淺析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 客戶關系管理的探討——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 金融危機下的消費思考——中、美消費模式的比較與啟示
基于顧客關系投資的個性化價格促銷 中小企業出口及其社會責任研究 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廣東農產品出口跨越貿易壁壘的對策研究 中小企業出口低價競銷的原因及治理對策研究 惠東鞋業出口的現狀、困境及對策分析 對外貿易對惠州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對惠州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全球知識網絡與跨國公司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機制和對策 國際金融危機的跨國傳播機制研究 國際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的影響研究 知識的國際傳播機制研究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 雙邊 FTA 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FDI 對我國國際貿易影響的區域性差異分析 廣東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我國國際貿易波動的影響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傾銷問題 反傾銷背后的國家利益博弈 我國對外貿易戰略調整的原因及障礙分析 綠色國際貿易與綠色國際貿易壁壘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如何跨越綠色貿易壁壘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政策思考 出口退稅政策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 國際市場水果檢疫準入與促進我國水果出口的對策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競爭法、產業法與反傾銷法的沖突與協調 中國的對外貿易環境與政策變化 市場營銷視野下的大學生自主擇業策略分析 對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營銷方式的分析 論國際市場營銷者如何跨越文化障礙和避免政治風險 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感知與評價及對中國企業的啟示與建議
開題報告舉例 一、 選題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實意義 二、 論文綜述 1、 理論的 淵源及演進過程 2、 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 國內研究的綜述 4、 本人對 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 ·· · · 二、 1、 2、 3、 ·· ·· · · 三、 1、 2、 3、 結論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綱 一、 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 究概況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 題 五、預期的結果 六、進度安排
篇4
論文摘要:博物館旅游業的興起,博物館商店的建設逐漸成為文博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商店應突出自己的文化性,市場經營應針對消費心理需求進行分析,運用科學、合理銷售策略,構建有自己特色的經營模式,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商業活動。
1發展博物館商店的意義
博物館商店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指依托于博物館進行商業活動的場所。博物館商店的經營范圍很廣,從人們旅行必備的衣食住行,到獨具博物館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書籍、旅游紀念品等。伴隨旅游者消費需求的增多,博物館商店的經營范圍還在不斷拓寬。博物館商店的發展是博物館市場化建設中的必然趨勢,也是發展文博旅游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1.1文化傳播的載體
博物館是社會歷史文化遺產的收藏研究機構。因其收藏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傳播及長久利用,所以教育傳播是其主要社會功能。。依托于博物館開發的文化商品,被賦予了地方特色、文化個性。例如在我國古城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其商店的文化商品多以兵馬俑文化為依托,除了仿制的兵馬士卒、各種印制精美的畫冊,小的紀念圖章等也以表達秦時期的古文化為主題。通過博物館商店的經營,歷史文化信息被傳播出去,商品銷售得越多,信息傳播得越廣。博物館商店是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渠道,有效促進博物館教育傳播的社會功能”。
1.2新的經濟增長點
由于文物的收藏、保護、修復需要大量的資金,各國的博物館面臨不同程度的經費不足,除了國家扶持、募捐贊助,商業經營已成為各國博物館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國的博物館商店總體發展水平較差,但已逐漸加大經營力度,如上海博物館從1996年至今,開發出1600多種文化商品,去年的銷售額達到2400萬元,超過了全年的門票收入,有效的發揮博物館商店的作用。
1.3旅游購物的中心環節
旅游購物是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之一。在文博旅游業中,博物館商店的合理經營是提高博物館旅游購物的水平的關鍵。由于各地的文化信息不同,各地館藏資源不同,民俗風情、傳統手工藝各具特色,依托于博物館開發的文化商品,與當地的文化信息相得益彰,是旅游購物中的特色商品。如武漢博物館以楚文化為主題,設計開發的編鐘系列商品,很受中外游客的歡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市場營銷學理論,分析消費者心理,利用博物館的文化優勢開發商品,形成有特色的博物館商店,提高博物館旅游購物水平。
2影響國內博物館商店發展的因素
2.1經營理念陳舊
陳舊的經營理念是影響國內博物館商店發展的首要因素。我國博物館建設起步較晚,大都依靠國家扶持,“恥于言利”的思想一直嚴重的影響了博物館商店的發展。除了收售參觀門票,小范圍的出售旅游紀念品是國內大多數博物館商店的現狀,規模和作用相當于小商品零售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博物館商店的經營理念亟待更新,它不僅僅關系到博物館的經濟收益,也是現代博物館建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必然。
2.2經營方式單一
理念的落后,直接導致經營方式單一。現有國內博物館商店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博物館自主經營,另一類是博物館把店面轉租給個體經營。從經營現狀看,商品陳列都以簡單的柜臺陳列為主,導購缺乏專業訓練,經營的商品大同小異。實質完全相同的兩種經營方式,既不能吸引顧客的購買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呈現出經營慘淡的局面。
2.3缺乏具有市場生命力的產品
缺乏有市場生命力的產品。隨處可見的仿真飾品、鑰匙鏈、文化衫等,博物館商店類似旅游景點的小商品零售店,毫無特色。缺乏針對館藏展品的文化定位的設計,缺乏針對不同消費群的定位設計。產品質量差,缺乏精品。
3構建現代博物館商店經營體系
3.1更新經營理念——“以文補文”“拓寬博物館商店經營的領域,實現“以文補文”是現代博物館商業經營的新理念“)。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少數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給各地博物館商店的建設提供有利的條件。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引起世界的矚目,西方人開始更多的關注東方文化,旅游業近年來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給博物館商店的規模化發展帶來契機。國外博物館商店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美國早在1955年,就創建了一個具有國際性的組織“博物館商店協會,簡稱為M.S.A”(Museum StoreAssociation)。擁有二千多名會員,大多是美國的博物館,德國、加拿大、澳洲、日本、中國臺灣的一些博物館也加入了該組織,他們經營的商品多與館藏和文物有關,品種豐富。針對我國博物館的消費市場進行分析,有組織、有規模的利用各地不同的文化資源合理開發商品,讓游客通過我們的商品了解我們的文化,讓我們的文化通過商品走出國門,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為博物館帶來收益,真正意義上實現“以文補文”。
3.2細分市場。經營規模化發展
提高博物館旅游購物消費水平,科學、合理的經營理念是最好的推動力。文博旅游業發展,人們旅游購物呈現出新的消費需求。
3.2.1消費群及其需求分析
通過市場調查,我們把國內博物館消費群大致分為4類。(1)、大、中、小學生。這類消費者多以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為目的。他們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購買力較低。主要消費食品、小型的紀念品如印章、宣傳畫冊、書簽等。(2)、普通國內游客。消費目的是為獲得一定的文化體驗。他們有固定經濟收入,購買力中等。這類游客人數較多,購買商品的種類很多,購買動機各有不同。從食品、服裝等生活日用品,到特色的文化商品,商品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都成為購買的可能。(3)、海外游客。出于對傳統文化的尋根或對異質文化的向往,來到博物館。他們經濟實力較強,因而購買力較強,購買的商品種類很豐富,特別是具有濃郁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商品最受他們的歡迎,這也是海外游客消費需求的中心。(4)、潛在消費群。這類人群通過書籍、網絡等間接手段完成消費。他們的經濟實力不同,購買力也很難預測。
3.2.2細分市場
根據對消費群及其消費需求的分析,針對目標顧客細分市場,博物館商店就可以制定出相應的銷售策略,這是現代市場經營的必要手段。根據對博物館消費群的大體劃分,我們把博物館商店的市場空間也大體劃分為4大塊,即學生消費市場、國內普通游客市場、海外游客市場以及潛在消費市場,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突出每一個市場的不同特點。如針對學生消費市場,結合學生的消費目的,以文化教育為主旨,消費等級偏低,可以開辟出售食品、飲料、小型文化紀念品為主的學生休閑廳,免費提供一些與博物館文化相關的書籍、畫冊等。而對于海外游客的市場,特色的傳統文化商品是商店經營的重點。開設海外專柜,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和環境,滿足海外游客的消費需要。
目標顧客的確立,使得博物館經營做到有的放矢,從營銷策略的豐富,到不同文化商品的開發都更有針對性。細分市場使博物館商店的經營從盲目經營走向秩序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多,博物館商店的經營范圍將獲得更多的拓展空間。
3.2.3擴大經營規模,拓展銷售渠道
博物館商店經營范圍擴大,使博物館商店最終有別于小商品零售店。例如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其博物館商店的規模很大。館內有5000多平方米的營業廳,在紐約的一些大商場和其它城市設立銷售點。館內銷售的書有6000多種,商品近2萬種。博物館開發商品非常慎重,但銷售面很廣,每年寄出1300多萬本商品目錄,為6O萬人郵售商品。據前幾年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考察的人講,商店的營業額已超1億美元大關。已從一個小紀念品中心,發展成推進文化教育的主要延伸機構和博物館建設的重要經費來源。
國外的成功經驗讓我們看到博物館商店在文化傳播和商業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單一的經營模式,運用現代化的經營手段。例如利用廣告和網絡資源擴大商品宣傳力度,開設連鎖店、專營店,直銷、郵購、網絡銷售等多渠道經營,推動博物館商店的發展。
3.3個性文化商品開發,提升產品的市場生命力
產品是影響消費水平最直接的因素。文化商品開發成為發展博物館商店的核心問題。首先是文化定位設計。以不同的博物館資源作為商品開發的文化定位;如北京的故宮博物館以宮廷文化作為其產品的文化定位,而云南博物館則以少數民族風土人情、服裝服飾為特色,以突出少數民族風情為文化定位;其次是產品價值定位。根據不同等級的消費需求定位產品開發的等級,不僅要有精品也要有面對大眾的消費品;最后是產品質量的定位。這是完成產品開發的關鍵。目前博物館商店經營的商品大多直接從小商品生產制造商那里挑選,制造商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粗制濫造現象嚴重。作為文化的圣殿,劣質的產品只能損害博物館的形象。在“2002博物館文化商品研討會”上,北京故宮博物院參展的文化商品中有4O多件曾經作為國禮饋贈給外賓。運用傳統元素表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打造文化精品,這是博物館開發文化商品的優勢。
博物館商店的經營應突出文化性的特征,而其中個性文化商品是體現文化性的根本,也是博物館商店真正有別于旅游景點的零售店的根本。博物館除了立足于本館資源進行產品開發以外,還可以互相利用館藏資源合作開發,使博物館的文化產品開發成為一種產業,不斷推陳出新,賦有生命力的產品是贏得市場的關鍵。
4結語
篇5
>> 孔子學院文化傳播的困境與應對 孔子學院的中國文化傳播對策分析 境外孔子學院的創建與發展:基于文化視角 孔子學院跨文化傳播的價值分析及趨勢初探 試析孔子學院跨文化傳播中的障礙 漢語言文化國際推廣的收益問題及孔子學院等的運作建議 孔子學院在海外的發展困境及改進建議 淺論孔子學院的對外推廣傳播 孔子學院: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文化傳播 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傳播技術困境及對策 論“華萊塢”類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困境及應對策略 孔子學院“躺著中槍”的文化昭示 獨立學院建設校園文化的困境與對策 美國孔子學院發展的困境及其消解 孔子學院視角下的中醫傳播與發展 孔子學院的書法教學和傳播活動評析 關于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新興策略之“孔子學院大春晚”的思考 論活動營銷的傳播效果及文化困境 農村文化發展的困境及對策 孔子學院在線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孔子學院遍布全球106個國家,年投入過億美元”
②DON STARR,“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Europe: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European”Journal of Ed-
ucation,Vol.44,No.1,2009,Part I
③⑥DON STARR,“Chinese Langua-
ge Education in Europe:the Confuci-
us Institutes European”Journal of Education,Vol.44,No.1,2009,Part I
④Guy Healy,“Call to let Conf-
ucius Institutes bid for funding”,Australia,2010 Newspaper Source
⑤⑦Jay Rey,“Confucius Institu-
tes debuts: UB site to become part of worldwide,Chinese-sponsored network” Buffalo News(NY),2010
⑨Carol Bellamy and Adam Weinb*
erg“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
ange to Restore America’s Image” A-
meric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2007
⑩⒁,“孔子學院在歐洲生根”
⑾戴蓉,《孔子學院與中國語言文化外交》[J].復旦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08
⑿http:///wiki/Fulbright_Program“Fulbright Pro-
gram”
⒀張西平、柳若梅,《研究國外語言推廣政策,做好漢語的對外傳播》[J]. 《語言文字應用》,2006
篇6
論文關鍵詞院綠色貿易壁壘綠色營銷
論文摘要院在紡織品貿易中,由環保法規、安全衛生標準和綠色標志認證而形成綠色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致使發展中國家紡織品失去低成本的優勢,從而給服裝輸出國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我們應通過綠色營銷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一、綠色壁壘的分析
1綠色壁壘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綠色壁壘與傳統的貿易壁壘如關稅、配額等有著很大的區別,傳統的貿易壁壘由于違反了自由貿易原則越來越受到國際輿論譴責并易遭到對方報復,所以成為勢力日漸減弱的壁壘形式,而綠色壁壘之所以在國際貿易活動中非但不會被淘汰,反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會不斷強化,是由于能保護進口國的經貿利益,同時綠色貿易壁壘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綠色壁壘是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的積極響應,環保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將環保措施納入國際貿易的目標和規則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和廣大消費者的認同支持,綠色壁壘是日益發展的綠色化浪潮的必然結果,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態價值觀被廣泛接受,為滿足國內居民的綠色需求,保護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發達國家政府便在國內通過制定相關法律與政策約束和限制國外的非綠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發展中國家也需要綠色壁壘,發展中國家一方面需要通過綠色壁壘提升自己的環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來阻擋發達國家將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產業和產品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綠色壁壘不僅有利于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環境保護,也有利于全球環境的改善。
2綠色壁壘的不合理之處
在合理的外衣下綠色壁壘也掩藏著許多不合理,這些不合理自然成為人們懷疑甚至攻擊的切入點,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幾點:在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適用同一標準不合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與科技上的差距使發展中國家在環保上始終處于被動局面,這極大的制約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環保步伐的加快。綠色壁壘是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處于經濟與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兩個發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階段適用同一標準,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從一開始就不公平。綠色壁壘造成的單邊貿易極不合理,在推行綠色壁壘時,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標準落后于發達國家,過于強調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通過制定與實施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可能達到的環保標準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處處碰壁難以進入發達國家,以致丟失了大量海外市場,而發達國家則利用發展中國家對環保的低要求低標準大肆在發展中國家兜售產品,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這種單邊貿易不僅制約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給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新的環境危機,把環境污染的責任完全推給發展中國家是極不公平的。首先,發達國家利用經濟技術優勢對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是造成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其次,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土的環境和資源將國內的大量高能耗堯高污染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給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環境破壞導致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成本大幅提高。
二、綠色壁壘對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影響
首先影響的是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對外貿易的市場準入,許多發達國家都已經針對我國的紡織品出口設置了嚴格的諸如技術標準等限制的貿易壁壘。其次使紡織品成本上升,影響產品的競爭力,出口的紡織服裝產品成本上升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因為廠家為了避免產品中含有禁用染料,不得不使用昂貴的進口染料替代國產染料,致使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禁用染料檢測費用較高,根據檢測標準的要求,印花制品必須對每種顏色抽取樣品,并對每個樣品逐個進行檢測分析,而檢測費則根據色樣的多少來收取,從而又額外增加了產品的出口成本,綠色營銷對于色彩豐富的我國紡織絲綢服裝制品業的對策尤為明顯,面對日趨強化的綠色壁壘,紡織服裝業必須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去迎接全球綠色化的挑戰,即大力開展綠色營銷,利用綠色營銷去融消綠色壁壘,具體而言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樹立綠色營銷觀念,紡織服裝企業應及早樹立綠色營銷觀念,從戰略的制訂到具體實施過程都應始終貫徹一種綠色理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極回避或通過抗爭去減弱綠色壁壘的阻礙。產品包裝綠色化,綠色包裝正成為綠色營銷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環。由于產品包裝占用了大量物質材料,污染了自然環境,損害了人體健康,而許多不可回收的包裝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費,所以推行綠色包裝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為最外在表現的產品附加成分,包裝的綠色化無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費者傳遞綠色信息,在公眾心目中樹立綠色產品形象,所以綠色包裝對于綠色營銷的順利實施無疑具有重大意義,爭取獲得綠色標志,在當今的綠色社會中,綠色標志無異于企業打破綠色壁壘,立足國際市場,贏得顧客,獲得發展的金鑰匙。獲得綠色標志的產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場準入證遙開展綠色促銷,樹立綠色品牌形象,綠色促銷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圍繞綠色產品而開展的促銷活動。傳遞有關綠色產品的綠色信息,其目的是通過綠色信息的傳遞來樹立企業和產品的綠色形象使之與消費者的綠色需求相協調,從而吸引消費者,增強其市場競爭力進而促進銷售。其二,綠色促銷即綠色的促銷,是指企業在促銷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以“綠色”為指導原則,例如在促銷活動中不污染環境,節約資源等等。通過在國際市場上大力開展綠色促銷活動,樹立起我國紡織品服裝的綠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變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上較低檔的形象與地位,提高檔次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國際市場競爭力。綠色營銷是21世紀的營銷主題之一,在21世紀非綠色營銷企業將受到多重壓力而難以生存,綠色營銷企業將受到廣泛歡迎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陳依慧袁金毅.綠色壁壘院國際貿易中的新障礙咱允暫.改革月報,2001,(10)55
篇7
關鍵詞:動畫產品;出口貿易
一、我國動畫產品出口現狀
我國動畫產品出口類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常規動畫產品,另一類是動畫衍生品。我國出口的常規動畫產品指的是我國的動畫電視及電影作品。2008年,我國的常規動畫產品出口總額為2947.79萬元,在2010年我國的常規動畫產品出口總額達到近8年來的最高值11133.19萬元,然而在2010年之后我國的動畫產品出口總額急劇下降,在2014年達到了近8年來的最低值2507萬元,降幅最大的為2010年到2011年,漲幅最大的為2009年至2010年。我國出口的動畫衍生產品是指由常規動畫產品重新制作或者改編的出版圖書和音像制品,游戲以及運用常規動畫產品中的元素而制作的玩具,人偶,服飾,圖片等。
二、我國動畫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
我國動畫產品出口主要面臨以下3個問題:
1)常規動畫產品出口內容陳舊低幼。國產動畫影視產品過于注重民族色彩,照搬照抄,沒有與時俱進,并且沒有對動畫進行有效的分級,僅單純的認為動畫的受眾只有青少年,沒有考慮其他年齡層面對于動畫的需求。基礎產品最重要的是內容,如果題材方面不能開拓,天津現在生活,或則直接摒棄其他年齡層次的受眾群體,那么,國產動畫很難取得成功。
2)我國動畫產品出口產業鏈斷裂。動畫產業要強盛,動畫產品要走出國門,缺乏的不僅僅是政策、人才、資本,最為關鍵的是打造一條契合動畫產業鏈發展的規范。先當今,我國動畫產品的國際貿易已久沒有找到為有效的發展模式,貿易政策大多缺少連續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產業的發展的道路充滿著許多不可預知的因素。完善有效的動畫產業鏈涵蓋到前期的策劃、動畫影視的制作、傳媒、技術、商業等。產業鏈包含的內容從制作出版到營銷傳播,再到玩具、文具、包裝、服裝等衍生產品的開發、經營、銷售與監控管理等,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動畫產品走出國門,最為重要的是有經驗的外貿人員先前的準備、出口協議的簽定以及有關部門的檢驗鑒定、海關等流程,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完成貿易出口。出口產業鏈斷裂是基于非標準操作的操作。
三、促進我國動畫產品出口發展策略
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促進我國動畫產品出口:
1)注重動畫內容的定位。動畫影視作品低幼化的表現就是動畫影視作品內容的低級、幼稚,動畫人物的配音是基于孩童的角度,運用過度孩子氣的語音和腔調。在中國,動畫作品被習慣性地認為是給孩童看的,這樣的認知必然導致內容定位低幼化。但某些題材或者動畫影視作品中的某些內容也確實不適合孩童觀看,因此,國產動畫影視作品必須注重動畫內容的定位。
2)加強管理部門的協調。我國應完善動畫產業與其他行業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組織成立以動畫產業核心相關文化產業為輔,并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加快培養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動畫產品出口貿易行業協會。并推動建設國家級的動畫游戲產業示范區,加速我國動畫行業的向外型發展,并積極鼓勵相關動畫產品的海外出口。組織建立動畫產品出口貿易的指南網站,為動畫切提供幫助,相應的法規政策、行業內部資訊、貿易機遇、統計數據、研究分析、企業動向市場動態、等國際服務貿易信息。可充分利用國內外知名的綜合性平臺,幫助和組織我國動畫企業在國內或國外參加各類動畫產品展會,從而尋找出口與對外合作商機。
四、案例分析--"有妖氣"
"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是北京四月星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旗下所屬的互聯網網站平臺以及北京四月星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與第三方網站合作搭建的有妖氣動畫及漫畫合作平臺,簡稱"有妖氣"。現階段,有妖氣致力于用旗下漫畫打造動畫產品,其制作的動畫產品《雛蜂》已于15年8月成功走出國門。
"有妖氣"旗下動畫產品《雛蜂》的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在情節內容上的創新。《雛蜂》沒有拘泥于我國傳統故事文化的限制,而是敢于開創,以青年人最為喜歡的機甲戰斗為故事題材,運用電影的拍攝手法而敘事方式,受到了大批日本青年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其相關衍生產品更是在日本銷售火爆。
2)常規產品及衍生產品產業鏈有效連接。從《雛蜂》的動畫制作開始,其相關衍生產品也進入設計階段,《雛蜂》在日本采用月播方式,一月一集播出,在第一集播出得到市場熱烈反響后,其衍生產品立即投入制作階段,在常規產品盛行時及時的推出衍生產品使得常規產品和衍生產品相鋪相成,有效擴大市場占有率。
總而言之,為了夯實我國動畫產品走出去的競爭實力,因在現有平臺基礎上,加強動畫常規產品內容定位,從根本上增強"走出去"的能力;加強管理部門的協調,建立協會,規范管理動畫產業,搭建出口平臺;學習成功的出口案例,完善整體動畫行業發展的理論體系與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1]廖蔚雯.中國原創動畫產業集群成長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中南大學.2009:12-13
[2]曉明、胡惠林、章建剛,(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2-23
[3]張彥.動漫產業的創意價值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廈門:廈門大學.2009:5-6
[4]于慶堯.動畫營銷研究的新思路[D].碩士學位論文,中國美術學院.2012:9-10
[5]何蓉.基于產品層次理論的國產動畫產品優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大學.2012:26-27
[6]王安琪朱春陽,郭虹.產業規制視角下中國動畫片"走出去"之問題研究--以日本為參照系的考察[J].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12(00):11-13
[7]張曄.動畫產業競爭力國際比較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東華大學.2012:12-16
[8]侯洪,徐盟.中國動畫國際傳播的現狀與路徑探尋[J].當代傳播.2013(4):18-19
[9]蘇鋒.全球動畫產品國際貿易的"梯級循環"模式及特征[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2-13
[10]楊健.基于鉆石理論的中國動畫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2014:24-25
[11]秦婉欣.淺析中國動畫產業鏈的構建之路--以"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為例[J].戲劇之家.2014(3):17-18
篇8
咖啡文化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呢?我們當然要查閱跟咖啡文化相關的學術研究資料了,只有閱讀的資料越多我們知道的相關信息就越詳細,這樣才能更好的寫出咖啡文化論文,來看看小編整理的文獻,給大家欣賞借鑒。
咖啡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1]徐曉樹.中國茶文化[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
[2]王建萍.淺析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異[J].上海:科技世界,2014(30).
[3]黃曉琴.茶文化的興盛及其社會生活的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03.
[4]王士文.咖啡精神――咖啡與咖啡館的文化記憶[M].長沙:岳麓書社,2007.
[5]敬一兵.“咖啡文化”舊話新談[J].天津:世界文化,2004(2).
咖啡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1][英]戴維斯。時尚品牌設計[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1.
[2][美]佩里·舍萊特。食品店品牌形象設計[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
[3][英]馬克曼·艾利斯。咖啡館的文化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1.
[4]MaigcBranding2魅力品牌2.Designerbooks,2011.11.
[5]品牌設計+2:創造頂尖品牌的色彩應用方案。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10.
[6][美]馬克·高貝。品牌大設計[M].中國編譯出版社,2014.5.
[7]霍華德·比哈。星巴克:一切與咖啡無關[M].中信出版社,2011.9.
[8]泰勒·克拉克。星巴克:關于咖啡、商業和文化的傳奇[M].中信出版社,2014.5.
[9]史都華·李·艾倫。咖啡癮史[M].時報文化出版企業,2015.2.
[10][美]馬克·彭德格拉斯特。左手咖啡右手世界[M].機械工業,2013.7.
[11][美]考特萊特。上癮五百年[M].中信出版社,2014.8.
[12][美]海勒,[法]魏納。100個改變平面設計的偉大觀[M].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8.
[13][日]石脅智廣。你不懂咖啡[M].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11.
[14][日]相原一雅。設計×設計愛[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1.
[15][日]竹村真奈。沒想法,哪敢開創意咖啡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7.
[16][日]柏木珠希。來開店吧!令人憧憬的個性咖啡館[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3.
[17]韓]李進東。我愛咖啡,更愛咖啡館[M].金城出版社,2014.12.
[18][韓]樸相姬。咖啡狂的筆記本[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1.
[19][韓]金善權。沖到最后一刻[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
[20]凱文·布德爾曼,曼揚·金,科特·沃茲尼克。品牌識別法則[M].江西美術出版社,2011.12.
[21]劉青劍。品牌VI設計[M].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4.
[22]吳琨。情感化設計與品牌情感識別[D].湖南大學,2007.
[23]閆宇。品牌設計[M].龍門書局,2014.5.
[24]陳丹。中法咖啡館文化研究[D].武漢大學,2005.
[25]涂歡。CI品牌設計使用手冊[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0.
[26]標識、名片與VI設計[C].化工工業出版社,2014.1.
[27]周穎。論情感體驗在電商品牌設計中的應用[M].陜西科技大學,2014.
[28]莊穎。上海的咖啡館文化[J].公共藝術,2011.(01)。
[29]品味咖啡館文化。連鎖與特許[J],2008.(01)。
[30]楊瀅,賀優,劉建平。咖啡廳VI設計中的色彩運用[J].大眾文藝,2011.(21)。
[31]秦海洲。米羅咖啡廳VI設計[J].大眾文藝,2010.(09)。
[32]潘宏勝。咖啡文化與現代文明[J].金融博覽,2013.(05)。
[33]岳克國。貓家咖啡館的體驗營銷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34]周絲雨。上海咖啡館與文學[D].西南大學,2014.
[35]陳文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36]胡海英。旅游酒店室內空間文化性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37]閻珉。淺談企業形象的文化性導入--以"藏獒"男裝品牌設計為例[J].大舞臺,2010.(9)。
[38]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9]周志民。品牌管理[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40]顧永芝。美學原理[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41]張寶華,胡俊濤。設計色彩[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2]劉青。圖形語言的創意性和文化性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8.
[43]趙正陽。藝術語言研究--藝術研究的一個全新維度[N].云南藝術學院院報,2011.
[44]李艷。用設計,做品牌[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9.
[45]王紹強。品牌設計+:給你靈感的全球最佳品牌形象方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10.
[46]坦賽。餐飲業品牌形象設計[M].遼寧科學科技出版社,2012.4.
[47]谷聲圖書。谷聲小旅行:廈門咖啡館小旅行[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10.
[48]李艷。大品牌設計的思考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7.
[49]任莉。CI設計[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3.
[50]虞健。不同烘焙程度咖啡感官特征與主要成分分析[D].江南大學。2014.5.
篇9
發展廣告學的學科屬性
目前,發展廣告學還僅僅是一個學科的構想,尚未形成基本框架。從學科屬性來看,與之相近的應該是“發展傳播學”和“發展新聞學”。
發展傳播學誕生于美國,一般被解釋為“運用現代的和傳統的傳播技術,以促進和加強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變革的過程”。發展傳播學的研究大致分為理論框架研究和實證研究,前者關注傳播對于社會發展是否具有推動作用,以及發生作用的機制是什么;后者具體考察傳播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比如性別與傳播、健康傳播、傳播技術在發展中國家的運用、傳播與傳統文化、鄉村地區的傳播等。
發展新聞學是在發展中國家力圖打破美、英發達國家對國際傳播的壟斷,建立新的世界信息和傳播新秩序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在發展中國家的努力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0年出版了著名的《馬克布賴德報告》,公開譴責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壟斷世界的文化泛濫,并于同年通過了一項關于信息傳播新秩序的決議。
遺憾的是,進人二十一世紀,發展傳播學和發展新聞學的研究缺乏標志性的成果,沒有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
按照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廣告學歸屬于傳播學科。但是,在以往的發展傳播學研究中,并沒有涉及到廣告領域。由此可見,發展廣告學是一個全新領域,與發展傳播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主要在于,發展廣告學也要關注廣告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其區別主要在于,發展廣告學還要關注市場、營銷等領域。發展廣告學的這些特點,更多源于學科屬性而不是行政規定的學科分類。
筆者認為,“發展廣告學”這一概念有兩層含義。第一,發展廣告學的立足點是“廣告學”,不能脫離廣告活動的基本要素與規律。第二,發展廣告學不僅要研究廣告如何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也是對廣告學科自身的發展。
發展廣告學提出的時代背景
“發展廣告學”的提出,與中國當前的經濟、社會背景密不可分,是時展的產物,體現了中國廣告研究者的學術自覺和責任擔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廣告作為市場營銷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這一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應該看到,廣告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明顯的問題。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廣告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廣告的社會地位不高[5];廣告產業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產業集中度低[6];廣告公司被邊緣化,存在著結構性的焦慮和轉型期的焦慮I”;廣告制推行不力,媒介依然居于壟斷地位^;廣告市場的秩序還不夠規范、惡性競爭的現象時有發生%廣告在塑造民族品牌、助推“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虛假廣告屢禁不絕、廣告監管亟待加強;廣告傳播的社會責任、弓丨領正面社會價值取向的功能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等
這些問題出現的背景是,中國的市場環境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不僅區別于美、日等發達國家,也與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有著明顯的不同。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均衡,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全確立,工業化和現代化尚未完成,西方國家所走過的上百年市場經濟的進程在中國被極大壓縮。互聯網、手機等數字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又導致信息化與工業化、城市化在中國同時展開。改革也進人了深層次的階段,階層區隔、貧富差別、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等深層次社會問題日益凸顯,人們的價值取向漸趨多元,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倫理道德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在營銷領域,也表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1992年中國市場更加開放以后,大量海外企業和新的營銷理念迅速進人中國,于是使用最簡單的營銷模式進行簡單的市場競爭的中國企業,與具有豐富的營銷經驗的海外企業在同一個市場共同生存和發展,共時性的特征越來越突出”。—在一些地區和行業,只靠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就可以贏得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在另外一些地區和行業,就必須動用整合營銷傳播等先進的營銷傳播手段。正如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唐_E舒爾茨教授所指出的,僅以源于西方的廣告學理論已經不能解釋中國的營銷傳播實踐了,中國的學者必須創立本土的廣告學理論。[13]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發展廣告學”的實質是西方廣告學在中國的本土化。它產生于中國獨特的市場環境,服務于中國的營銷傳播實踐,承擔著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助推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使命。發展廣告學不是理論廣告學,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向性。為此,“發展廣告學”的研究取向注定“建構”而非“解構”,其宗旨應是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決策參考、為廣告行業提供發展指南、為廣告學的本土化提供學術積淀。
當前發展廣告學研究所應關注的領域
1.中國獨特的廣告環境。
中國廣告業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與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日本)有什么不同?這是發展廣告學的基石。發展廣告學的其他研究,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大背景。具體來說,中國的市場環境如何?政府對廣告行業監管方式是否合理及有效?行業協會在廣告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力如何?媒介、廣告公司和企業在廣告產業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如何?如何平衡三者之間的關系?例如,已故著名廣告人李傳屏先生曾把中國市場的“形”歸納為“移民的城市、流動的市場、旅人的世界就是建立在廣泛調研及深人洞察基礎上的。
2.廣告與經濟的關系。
全國廣告營業額與國內生產總值到底存在什么樣的相關性?廣告營業額的上升是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還是拉動了經濟增長?廣告經營額是否應該被納人GDP統計,如何統計?除了廣告營業額外,廣告在國民經濟中還能發揮什么作用,如何衡量?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城市化、新農村建設、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進程中,廣告業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如何發揮?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深人研究,積累扎實的研究成果,為廣告業正名、提升廣告業的地位才有令人信服的依據。
3.廣告與社會的關系。
廣告所倡導的消費主義觀念、權貴意識,是對當下社會價值觀念的反映,還是強化了這種價值觀念?虛假廣告屢禁不絕、行業內的惡性競爭、社會責任的缺失等亂象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的滑坡有多大程度的關系?這些都需要運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深人的調查和論證,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不宜脫離中國的現實環境(處于工業化中期),簡單地抓取現實的一些負面例子,引用西方學者(諸如鮑德里亞或西方學者)的觀點,進行泛泛而談式的批判。此外,如何發揮公益廣告對社會價值觀的正面引導作用,也是需要關注的主題。
4.廣告產業。
廣告產業與一般服務業的區別是什么?作為創意產業的產品,廣告與其他文化產品(比如電影、動畫片)有何不同?廣告創意是否能夠帶動衍生產品的開發?廣告業如何成為創意產業的先導?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廣告產業鏈有何影響?廣告公司的地理集聚能否必然帶來優勢互補?產業的高集中度有無負面影響,是否會導致壟斷?廣告公司生存空間被壓縮,是廣告制推行不力,還是廣告公司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必然結果?取消制,就能解決廣告公司邊緣化的問題,還是會加劇廣告公司的邊緣化?適應中國國情的廣告公司取酬方式應該是什么?缺乏規范是否會導致標準的缺乏?
5.企業。
一些學者在對我國廣告研究成果的梳理發現,企業雖然是廣告活動的主體,但是在廣告研究中的分量明顯不足。在當前的中國市場環境下,企業在品牌建設過程中面臨什么樣的問題?廣告在企業的營銷傳播中占據何種地位?廣告與企業其他營銷活動的關系如何?企業的高管和營銷傳播部門負責人如何看待廣告的作用?數字媒體時代,企業營銷傳播部門的地位是否需要提升,如何提升?企業的組織結構如何變革才能適應數字媒體時代整合營銷傳播的需要?這些都應該引起研究者足夠關注。
6.消費者。
在對以往廣告研究成果的梳理中,也發現了對消費者研究薄弱的問題。而消費者恰恰是廣告活動的終極目標。在國際三大廣告學術期刊的研究中,消費者研究和廣告效果研究位居前兩位。韓國的廣告研究中,也以消費者研究為最多[18]。中國消費者行為的獨特性,是“發展廣告學”研究的重中之重。例如,中國消費者的數字媒體(例如手機、互聯網)的使用行為與其他國家有什么不同?中國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購買及購后行為有什么獨特性?不同地區、階層、年齡、收人、教育程度的消費者行為有無差異?消費者的廣告素養如何?
7.廣告媒體。
有研究者發現,過去的研究對廣告媒介經營比較重視,而對媒體傳播效果的研究卻相對薄弱。[19]在中國市場上,傳統媒體是否已經過時?不同媒體受眾的構成和媒體接觸行為如何?不同媒體對于不同受眾的傳播效果如何?品牌植人的正面或負面效果如何?電視臺黃金時段招標廣告的短期和長期效果如何?企業如何有效地運用互聯網、手機進行廣告傳播?在受眾匿名的狀況下,企業如何實施精準傳播?這些也需要學界做出回應。
8.廣告學的核心概念。
研究發展廣告學,離不開對廣告學基本概念的梳理。例如,廣告的定義就需要重新明確。有學者認為,“廣告定義具有流變性特征廣告是一種營銷傳播”[21]。但是,“隨著現實環境的變化,廣告的內涵和外延就這樣無限制地擴展下去嗎?”[22]又如品牌植入(ProductPlacement)、病毒性視頻,是否屬于廣告的范疇?類似的概
念還有“品牌”。學界與業界關于“品牌”的理解是否一致?如果對廣告學基本概念都無法達成共識,何談理論創新?
發展廣告學研究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發展廣告學是中國廣告學者所努力的方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架構。學者們可以立足中國的國情,選擇幾個關鍵問題,群體合作、重點突破,逐步實現融會貫通。事實上,傳播學引人中國,也未解決本土化的問題。正如一位學者所歸納的,研究問題與理論建構還處于分離和割裂狀態,結果必然是缺少有學術質量和理論創新的學術成果;研究過程與理論資源的探索被簡略化或單一化,致使多樣性不過是研究者站在原地的東張西望;由于未能形成理論探索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導致在研究實踐中無法找到恰當的理論生長點,也就無法在新理論與相互關聯的概念方面有所建樹。[23]筆者認為,發展廣告學的研究要循序漸進,而不是急于求成。
2.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丁俊杰等通過對五本新聞傳播期刊中廣告論文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研究是針對廣告現象、案例、調查、新問題的研究,而關注于廣告本體的基礎理論部分相對薄弱。[24]也有研究者指出,
“大部分學者不假思索地把傳播學本土化的目標界定為研究中國傳播問題,服務于中國傳播實踐。但很少有人對這個目標中理論本身的缺席表示異議。”[25]為此,要對西方廣告學基本原理,結合中國國情進行試對或試錯,而不是簡單的否定或肯定。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自我膨脹。同時,對中國廣告學研究的成果進行認真的梳理,在去粗取精的過程中發現真知灼見,在此基礎上群策群力、發展完善。
3.對于業界提出的一些概念或模式,要理性對待。例如,電通公司提出的“AISAS”模式是否是一個科學的模式,是否就是對“AIDMA”模式的創新?“Desire”和“Memory”在消費者決策過程中不重要嗎?數字媒體時代的消費者都會遵循從“注意”到“興趣”再到“搜索”的路徑嗎?會不會在產生需求的基礎上直接開始搜索?每個消費者都會在消費后分享自己的體驗嗎?又如,“全媒體營銷”的“全媒體”內涵是什么?全媒體是否包括所有可以成為廣告媒體的接觸點?在媒體形式日益增多的今天,能否真正做到全媒體營銷?即便可以做到,從ROI的角度考慮,企業是否都有必要開展全媒體營銷?對此,都值得深人探討,不能人云亦云。
4.重視跟蹤研究,而不是淺嘗輒止。規律的總結、理論的形成,都需要持續對同一主題的關注和研究。可是,“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伴隨著廣告業的快速發展,廣告學的研究,始終處于風頭浪尖式的一種‘趕時髦’狀態,大家總是在新觀念和新知識的引人階段蜂擁而至,稍加停頓后,又很快進人到下一個浪頭的追逐中,而難得在一個問題上進行深人的研究。發展廣告學的研究,要力避這種浮躁。
5.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近年,部分廣告學者對以往的廣告學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不足。[27]博士論文也不容樂觀。“大部分廣告學博士論文傾向于運用理論演繹的方法論證其提出的論點,即使應用統計分析法或內容分析法,在問卷設計、研究對象選擇、調研或者實驗步驟的闡述上、對問卷或實驗的信度效度評測、對研究結果運用多種統計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等步驟上仍存在科學性、嚴謹性不足等問題。”[28]
6.深入實際、問題導向。發展廣告學的理論,離不開對中國市場、消費者、廣告行業現狀的充分把握。脫離實際的理論演繹不可能產生能引領行業走向的成果。鑒于中國市場的廣闊性和復雜性,發展廣告學研究離不開學界與業界的合作、學者(包括相關學科學者)之間的合作。發展廣告學的研究應避免兩種傾向,一種不愿向實踐學習;另一種是對現實缺乏客觀立場。
篇10
1.投資規模.截止2004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累計近370億美元。但與同期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相比,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的比例僅為1:0.0597,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1:1.55和世界的1:1.093的平均水平,與發展中國家1:0.206(注:本文的數字統計均來自綦建紅。國際投資學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也有很大的差別,這些數字說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規模仍然很小。盡管我國對外投資的絕對規模仍然有限,但增長十分迅速,平均年增長率達到50%,大大超過了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最初的對外直接投資增長速度。
2.投資主體.就境內投資主體的所有制性質而言,我國境外投資正從單一的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向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對外直接投資轉變。但大型國有企業在投資中仍占據主導地位。就境內投資主體的行業分布來看,從初期以國有外貿商業公司和工貿公司為主,轉變為目前以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為主的結構。這些行業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的主要行業,自然也成為中資公司海外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
3.投資方式.從海外投資企業的股權結構看,我國海外非貿易性企業,采用合資方式的企業約占80%左右,獨資的中國企業相應還相對較少。目前,雖然新建投資還占有相當比重,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取跨國并購及股權置換等方式對外投資。在國外設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已成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新亮點。
4.投資地域.一方面,中國對外投資從20世紀80年代集中于美歐日、中國的港澳等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發展到周邊國家和亞非拉等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格局。但是從另一方面,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分布看,高度集中在亞洲國家和地區,我國的港澳地區仍是投資的熱點,但對亞洲的投資比重出現明顯下降,而其他地區的投資有所上升。
5.投資行業.我國的投資領域不斷拓寬,由初期的進出口貿易、航運和餐飲等少數領域拓展到加工制造、資源利用、工程承包、農業合作和研究開發等國家鼓勵的領域。就我過對外投資的存量來看,集中分布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采礦業;制造業。從近期的發展態勢看,采礦業、商務服務業和制造業是我國對外投資的熱點行業.
二、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模式分析
1.建立海外營銷投資模式,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渠道,有單一的國內市場走向全球性市場,如我國的三九集團.
2.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直接在境外設廠,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如華源集團.
3.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如海爾集團,由中國名牌成為世界名牌.
4.海外并購資產-品牌,通過并購國外知名品牌,借助其品牌影響力開拓當地市場的海外投資模式.例如我國的TCL.
5.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的品牌優勢企業,例如,北京同仁堂,品牌譽滿海內外,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
6.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指我國一些大型能源企業開展海外投資主要是政府的推動,注重的是國家的宏觀利益,例如,我國三大石油巨頭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這是解決能源瓶頸的重要問題。
7.海外研發投資模式,指我國一些高科技企業而非傳統的制造企業或資源開發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研發資源,使研發國際化具有居國際先進水平的知識產權,例如我國的華為集團。
截止2002年9月,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已達到6800多家,投資范圍擴大到160個國家和地區,協議投資總額165億美元。其中,中方企業投資91億美元,主要是對我國港澳地區和美國。其次是東南亞地區,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的預測,到2005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將達到一年40億美元。主要是在確保能源及家電行業的對外投資。就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向而言,1999年全球FDI流出流量8000億美元,其中6360億美元流入發達國家,約占世界FDI總流量的75%,2080億美元流入發展中國家,只占FDI總流量24%.國際直接投資趨向于流向經濟規模大、增長速度快、產權明晰、金融管制松、企業運行狀況良好、市場準入限制小的國家和地區。
由于中國主要的優勢是勞動力資源,且政治穩定,工業基礎較好,國家外匯儲備充足,政策性限制逐漸減少。格蘭仕、德隆等企業堅持國內生產、國外銷售,充分發揮中國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的優勢,通過國際間的商業運作,將過剩的勞動力轉化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進而轉化產業優勢,提升國家的競爭優勢。福耀和萬向的選擇除了利用勞動力優勢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國家的“反傾銷”,及一些國家設置了較高的貿易壁壘,這種模式不但加大了國外市場開發力度,而且可以避免壁壘,不受反傾銷法的限制,減少征稅風險。而海爾的自建營銷體系模式就是堅持“世界品牌戰略”,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市場競爭力的焦點就是以品牌為核心的企業形象的競爭,含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譽度、國際化的形象及包裝等,在經營自有國際品牌的同時,利潤也隨之而來。
中國的企業除了要了解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優勢產品,如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加大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建立國際化生產網絡,還要規避各種風險,選擇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適當的時機,積極參與到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
三、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選擇方向及原則
從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向來看,企業投資的金額不大,范圍卻過于廣泛,平均每個國家只有幾千萬美元的投資。與中國的總體經濟發展規模不相稱。特性是不同發展階段的并存性、技術結構的多層次性、投資主體的多元性以及投資空間的全方位性,這就使得投資的區位選擇獲得了廣闊的空間。隨著海外投資規模的加大,投資主體將逐步由國有企業轉變為私有企業主導的對外直接投資。(戰略資源性和政策性投資除外)投資的風險控制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風險概率和風險損失,成為對外投資企業的首要課題。中國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應遵循下列原則:避免盲目投資,選擇投資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選擇產品導入型,市場發展潛力大的國家和地區;依據不同行業的性質和進入國家的政策導向,確定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采取由近及遠的策略,優先考慮周邊國家;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的優勢要素和核心競爭力及發展階段,堅持一元化發展和橫向發展,對多元化發展要慎重;出資方式盡量靈活,多籌集國際金融貨幣市場資金,選擇理想的投資伙伴,采用合資企業的方式;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專利及商標的使用,維持自有的技術優勢;實現經營管理當地化,真正融入被投資國的經濟運行體系中。
鑒于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資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國際投資經驗少,我國政府雖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和保護政策,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還是存在諸如多頭審批管理問題,管理政策導向不明,對外投資項目審批繁瑣,缺乏有效的對外投資監管、制約體系,導致在一些熱點市場上出現某些國內企業無序競爭,信息咨詢服務欠缺,境外逃資增多等問題,到目前為至,中國還未明確跨國投資經營的整體戰略、行業規劃、產業傾斜政策、投資行業導向。直接投資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呈現極不對稱性,比例為1∶0.0597,而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國際比較狀況為:1∶1.55,發展中國家平均是1∶0.206,導致我國宏觀經濟內外不均衡發展,使經濟增長失去強大的拉動力。因此,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管理體制應以項目審批為主要手段的微觀管理方式改為以管理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為主;由直接的管理逐步過渡到間接的監控、監測,最終形成以企業為投資主體,中介結構為服務導向,政府宏觀監控的管理體系。
四、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防范
大力提升中國跨國直接投資主體的壟斷優勢。如技術壟斷優勢、產品差異優勢、品牌及營銷優勢、產品成本和價格優勢、管理優勢、規模優勢等。提高跨國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提升跨國企業人力資源的素質。調整優化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組織方式。拓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融資渠道。(國內、東道國、國際三種籌資渠道)。中國的經濟增長,既要吸引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又要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這是經濟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必要的戰略舉措。
五、企業對外投資的企業戰略
1.鞏固的國內市場是國際化戰略的基礎。中國的國內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對選擇跨國經營的國內企業來說,如何鞏固國內市場份額是個重要的問題。
2.制定明確科學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強調跨國經營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相協調,把國際化發展與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結合,企業的每項投資和經營必須服從整體。
3.在海外投資項目選擇上,要合理取舍產業鏈條,確定經營方向,從資源重組角度出發,以降低成本為基點,開拓海外市場或尋求海外資源和技術,將資源開發、技術開發、耗能高的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轉向境外相關地區。
4.著力完善跨國經營管理制度。跨國經營的戰略管理和控制制度,是實現企業全球化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
5.加強成本管理和戰略控制
6.高度警惕和防范跨國經營可能遭遇的各類風險,建立風險評估和風險防范
預案,通過快速反應機制,應對風險的發生并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7.企業對外投資離不開充沛的資金來源。
結論:中國對外投資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雖然總體規模尚小,但呈現出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地區分布逐步擴大,行業流向重點突出,經營層次逐步提高的良性發展格局。合理的戰略安排能促進中國企業更有效率的進行對外投資,這包括對外投資產業、區域和方式的選擇,政府的服務和促進措施能夠為企業對外投資創造良好的制度條件。
參考文獻:
1.綦建紅。國際投資學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車耳。投資西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羅華兵,何永利。中國企業公民海外投資指南[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3
4.鐘朋榮。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五種模式比較[J].2003
5.明娟老師上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