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運營范文
時間:2023-04-10 03:34: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運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國外沒有城市運營這樣的概念,這個概念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國內較早形成城市運營理論的專家主要有兩個:王志剛和王廉。
但是他們對于城市運營的概念是有區別的。
王志剛認為城市運營實際是解決三個問題,即定位、定性、定量。他確立了城市運營的三個主要要求: 一、城市運作市場化。二、城市增值化。城市的內涵和價值必須歷久彌新,隨時間推移而越來越珍貴。三、城市個性化。個性化具有排它性,能夠產生核心競爭力。他的看法是城市運營實際上是在做制度平臺和基礎平臺,城市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平臺之間的競爭。但競爭的態勢主要還是圍繞城市核心競爭力展開,因此,城市的定位研究便是城市運營的首要內容。
王志剛關于城市運營的理論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城市的戰略定位研究。第二步是城市發展的策略設計。第三步是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第四步才到城市形象包裝與推廣。
王廉的理論是:城市運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包括的內容很多,如定位、運營軌跡、模式選擇、生活方式、品牌、土地運營、產業集群、產業發展的高地--洼地--臺地的設計,競爭力--發展力--城市智力,以及科技能力--教育能力--知識信息獲取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文化產業化等,都必須從經營的角度進行“研究、設計、策劃、規劃”。他認為城市運營的基本要求是:無論城市大小,都必須從戰略上定位,從戰略政策上予以推進經營和管理。王廉更強調城市運營是一個過程。其城市運營理論認為城市運營應該包括5個方面:一是城市與產業引導性定位;二是城市品牌、文化、土地等的經營;三是智力、人才資源整合利用;四是競爭策略與時點、方式;五是戰略政策的制定過程化與經營策劃實施等等。
二、“城市經營”的概念
國內很多人也把“城市經營”經常稱為“經營城市”。城市經營是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同時就已經同時產生了,在歐洲文藝復興的時期,歐洲的一些城市象羅馬、威尼斯等就已經開始了其城市經營的漫漫征途。實踐的同時,在國外,城市經營理念也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美國的“市長經理制”和“城市增長管理(Growth Management)”、歐洲實行的“企業家城市管理(Entrepreneurial Local Management)”等都屬不同程度地延續了這一理念的實踐。
什么是城市經營?
遼寧省省長關于城市經營的開發最為直觀,他認為城市經營就是把城市作為重要的國有資產來經營并增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章文惠教授的定義是:城市經營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下,應用而生的全新理念;是城市政府運用市場機制來調控城市發展目標與有限資源之間矛盾的一種經濟活動,運用市場手段對城市的各類資源、資產進行資本化運作與管理;城市經營既有政府行為,又有市場機制,“兩只手”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城市經營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對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城市發展、建設方式的深刻變革。他特別強調了城市經營的目標概念,他認為:城市經營的目標在于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綜合優化與可持續發展。
三、“城市形象”的概念
改革開放后,我國最早提出城市形象概念與構成的著名CI專家賀懋樺,他將企業形象識別系統進一步深化,提出了城市形象識別理論,英文名稱是:CITY IMAGE。他認為城市形象應該包括三個部分:城市信仰與城市基本理念系統、城市行為系統、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后來,一些專家和學者對這個概念進行了延伸,提出了城市聽覺系統的基本概念。
從理論上講,學者蒲實對城市形象的定義比較專業和全面:城市形象是城市整體化的精神與風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體風格與面貌,城市居民的整體價值觀、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進行城市形象設計,可以將城市整體的精神與風貌等特質予以提煉、升華,塑造獨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充分發揮城市功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城市建設雷同化、一般化的傾向,推動城市全面發展,創建名牌城市。
篇2
[關鍵詞]城市運營 發展 投資 模式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7-0130-02
長久以來房地產行業就與城市密不可分。城市派生房地產業的發展;而科學的房地產開發,亦能激活城市功能,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在大規模的城市化浪潮中,原先完全由政府主導的城市運營漸漸出現了一批具有國資背景的城投企業參與其中,其后又陸續出現了中鐵、中房、北大資源、利海等各類房開企業的身影。另一方面,隨著房開企業本身綜合開發實力的日益提高以及與日俱增的社會責任感,政府也越來越愿意邀請他們一同參與到“城市運營”的建設中來。
但傳統的房地產行業又與現代的城市運營有很大區別。前者是“造房子”而后者卻要“造市”。這就要求“城市運營商”有能力整合多方資源實現組合式經營,為城市的未來提供增值產品、文化與服務,進而提升整個城市的競爭力。
對于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除了要積極、主動地轉化業務模式,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外,對于土地市場的關注、研究學習已有成功開發模式,或許可為正處轉型期的新城市運營商們提供有益借鑒。
一、中國城市運營的發展與運營商的興起
傳統意義上講,城市運營概念是指政府和企業在充分認識城市資源基礎上,運用政策、市場和法律的手段對城市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創新而取得城市資源的增值和城市發展最大化的過程。包括:經營城市有形資產、培育城市無形資產、建立與推廣城市品牌三方面內容。而對于城市運營商,則指圍繞城市的總體發展目標,結合城市發展的機遇,以市場化的方式,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使自己的開發項目能夠成為城市發展建設組成部分的經營開發企業。其業務一般包括土地一級開發及推廣、二級物業開發銷售、城市主體功能設施經營管理、城市品牌管理等。城市運營商在選擇城市運營項目時,主要驅動模式包括:(1)產業辦公驅動模式;(2)商業貿易驅動模式;(3)公建配套驅動模式;(4)生態居住驅動模式;(5)休閑旅游驅動模式。
國內城區開發在經歷“城區自然生長”階段后普遍進入“城區野蠻成長”時代,同時局部向“城區系統運營”的科學發展時代過渡。
第一階段,城區自然生長。此階段的特質是城市空間的擴大與更新均隨著人口的導入自然向外延伸。表現出城區自然且又緩慢的發展,如蛛網般蠕動著向外延伸,城市功能服務設施逐漸老化,同時難以滿足新增市民的需求,人們擁擠在城市中心,不愿到更偏遠的地方居住,除了中心區,人們似乎沒能夠意識到其他區域的土地價值。
第二階段,城區野蠻成長。此階段的特質是城市資源市場化,尤其是土地成為最重要的經營資源。表現出政府意識到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與土地價值的差異性,城市得以最大程度的擴張,政府開始注重城區規劃,但更多的是以土地財政收入增加為目的,同時政府開始引導人口居住,但帶來的是更多居住群體的標簽烙印千城一個面孔,城區個性缺失與城區長遠發展乏力。
第三階段,城區系統運營。此階段特質是城市不再一味地向外擴張,開始注重城區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在政府全面重視城區短期與中遠期的發展規劃;城區的發展,不再是單一的土地出讓與項目開發,政府開始注重人口可持續導入與更新,重視居住產品之外的服務提供,生態環保以聚焦,綠色節能成為首要。注重城區文化傳承與性格的塑造。
二、城市運營業務模式與盈利模式探討
針對城市運營的發展和城市運營商的興起,可以發現:目前開展城市運營業務的區域相對集中在二、三線城市;而眾多城市運營企業發展中,主要以央企、大型國企為主;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企業具備較強的地域屬性;特別是具備一定實力的民企開始成為土地一級開發市場新的參與者。同時,本文將進一步分析其業務模式及盈利模式,進而便于帶來一些新的探討與啟示。
(一)城市運營業務模式
目前的城市運營商主要還是聚焦于土地一級開發,仍具有較強的政府屬性,資源獲取較多仰賴政府相關部門。
除去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類企業生而肩負一級開發使命外,其他企業從傳統房地產甚至其他產業領域轉向土地一級開發業務的驅動因素,本文認為主要有“政府關系驅動型”與“專業能力驅動型”兩種情況。特別地,“專業能力驅動型”根據驅動因素分為:(1)產業資源;(2)基建資源;(3)旅游資源;(4)商貿資源;(5)新城鎮建設;(6)舊城改造。
其中,“政府關系驅動型”占主導地位,未來的趨勢是這些企業全面介入所在城市一級開發業務,轉型為城市運營商,他們緊跟國家政策熱點,一級開發業務實現全國化布局?!皩I能力驅動型”則占輔助地位,未來的趨勢是這些企業專注專業領域做大做強,與各地政府互補性合作,市場空間將更為廣闊。
(二)城市運營盈利模式探討
作為城市運營商,如何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值得探討。土地一級開發業務的常見盈利模式主要有六類:
1.從一級開發本身獲利
通過政府支付固定的一級開發利潤獲利。分享土地出讓金:通過與政府就土地出讓金的分成而獲利。包括三種形式:
篇3
關鍵詞:城市經營 房地產開發商 角色轉變 條件 措施
一、房地產開發商應向城市運營商角色轉變面臨的挑戰
眼下去庫存和房企轉型,已成為時下房地產圈最熱詞語。在行業發展面臨“天花板”的背景下,不少開發商紛紛喊出“轉型”口號。如何轉型?從哪些方面轉型?也成為擺在房企面前的共同課題。
伴隨著國內經濟轉型的深入,房地產開發商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前所未有的挑戰,突出的表現為:
1.城市土地減少,城市發展受到約束。相對于巨大的人口規模,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尤其是城市土地資源不足。但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空間過度擴張、占用土地和生態環境壓力增大:一些地方以非市場化的方式低價征用土地,高價出讓獲得差價收益,將農用地轉為城市建設用地作為變現建設資金的重要手段。造成土地大量被占用。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占用一定的耕地,但是逐漸減少的耕地成為未來城市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這對房地產開發商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2.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不牢,產業升級調整,就業問題突出。一些區域資源集中用于城市建設,也用于房地產開發,或者是通過調整行政區劃來擴大城市轄區面積,忽視產業發展,造成城市發展中的產業“空心化”,進而影響就業人口,最終影響房地產的開發。隨著社會經濟進入資本密集度提高階段,資本投入迅速增加,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資本對勞動的替代加快.就業對經濟增長的彈性較以往降低。城鎮人口更是大幅減少,是城市房地產開發面臨的突出問題。
3.城市公共產品短缺,社會管理滯后。房地產開發快速發展在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進城人口對城市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產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如何為這些人提供城市生活必須的公共產品,這是城市公共服務所要面臨的問題。
復旦大學房產研究所的蔡為民提出“如果開發商把房子修成碉堡,建筑成本的投入一定非常高,但最終會有多少人喜歡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樓盤的價值和開發商對建筑成本的投入,并不成絕對正比”,這其實引出一個問題:過去房地產開發商靠投資升值獲利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這種粗放式的開發模式將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受到挑戰。
在房地產的“微利時代”來臨之際,開發商究竟該如何創造價值?金地、萬科、世貿和天朗等不少品牌房企正在實施的戰略轉型,從“房地產開發商”向“城市綜合運營商”的轉身,這給予了其他房地產企業很多的啟示。
這種轉變,從拿地層面已經開始,據有關機構數據表明,近兩年,國內的商住綜合用地成交比例猛增,未來居住綜合體將取代單體住宅。許多房地產開發商看好運營服務,為了給客戶創造更多價值,進而達成更好的銷售業績,全力推進城市綜合運營,這比單純做好物業服務具用更強的競爭力。
城市綜合運營的內涵非常寬泛,在許多房地產企業未來的地產規劃中,都同時在“社區健康產業”、“教育產業”、“文化藝術產業”及“原有的社區服務系統”四個方面發力,努力向提供“多元服務的城市運營商”的角色轉變?,F在房企已經進入不光上項目,還包括了投融資機制、物業管理、項目后期的運營以及民生工程等,在向城市運營商過渡。
二、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營運的角色轉變的條件
所謂城市運營商,是指圍繞城市的總體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充分運用市場化的機制和手段,通過發揮企業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結合城市發展的特殊機遇,在滿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同時,使自己的開發項目能夠成為城市發展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的經營開發商。
要做一個好的城市運營商,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和能力。
1.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營運的角色轉變要具備強大的項目融資能力。城市營運過程中項目的開發往往是一塊面積比較大的地塊,為了保證項目的持續開發,必然涉及巨額的資金,如果沒有強大的融資能力,這一切很難辦到,很難支撐起這么大項目的運營和管理。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商都深刻體會到資金已是一個嚴重制約發展的瓶頸。對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解決好融資問題成為許多房地產企業的重中之重。
2.房地產開發商向城市營運商的角色轉變要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雄厚的土地資源整合能力。如果沒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不可能形成一個城區,因此城市\營對房地產開發商還有一個前提能力要求,就是土地,需要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要有雄厚的資源整合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及外部資源整合能力,在調研中涉及的全面數據收集、專家學者的規劃建議、產業要素梳理過程中的產業資源整合吸收能力;二是土地資源整合能力,在對現有土地進行深入分析勘察的前提下,對土地中的相關資源、生態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挖掘出土地本身的寶藏,發揮其最大化價值。
3.房地產開發商向城市營運商的角色轉變要以科技進步作強力支撐與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立足點。作為城市綜合運營商要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把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立足點和強力支撐。把握和引導社會發展和產業技術發展的方向。因此,房地產企業要實現轉型發展必須鞏固科技成果和專利水平,提高專業領域研發實力。同時,通過推進節能減排,走綠色低碳經濟發展之路,以引進消化吸收方式,取得先進的新能源和環境保護技術。
4.房地產開發商向城市營運的角色轉變需要對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方向有準確的把握。城市綜合運營是一個龐大、跨時代、高社會效益的城市建設綜合服務體,將為社會提供種類繁多、具有個I生的產品、物業服務,如各種樓盤、市政基礎設施、物業管理服務等。因此,城市綜合運營商提供的不僅僅是居住空間的硬件設施或服務,而是涉及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間。此外。城市綜合運營商需要研究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把握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進而配合政府進行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這些策劃和規劃不僅改變城市的形態,而且直接影響到市民的生活,進而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由此可見,房地產企業只有具備社會責任意識,才有可能轉型發展成為城市綜合運營商,承擔對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房地產開發商在向城市運營商角色轉變中的措施
1.注重充分發揮房地產轉型作用。經濟轉型與發展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依賴關系,靠過去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無論是環境還是資源都無法承受,要想取得長期發展必須轉型。但經濟轉型也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發展速度基礎上,經濟速度過度下降,投資、就業、收入都會下降,消費也會下降。民生問題就會更加凸顯,特別是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就會變成社會不穩定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轉型進程中保持適當的經濟增長速度,是轉型成功的重要保證。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以上,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35%左右,在轉型初期。房地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經濟轉型在一定時期內需要包括房地產業在內的多種產業支撐。但是,受市場需求的限制,再像過去那樣盲目數量擴張也是行不通的。房地產本身也要轉型,要減量提質,調整供應節奏,在轉型中發揮房地產業在經濟增長和轉型中的作用。要在房地產開發中增加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加大科技品質投入,通過品質投入帶來的效益彌補數量減少損失的效益。另外,經濟轉型就要轉變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擴大內需,提高內生動力。提高住宅品質,是擴大內需、放心消費的基礎條件和有力保證,不轉型不利于促進消費,不轉型不能實現房地產業在經濟轉型中的應有作用。
2.全面提升開發項目的綜合品質。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主體、核心主體和支配主體,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直面調結構、轉方向。調結構,目前主要是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增加符合新型城鎮化發展形勢的、針對自住性需求的中小戶型住房供應,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堅持穩中提質。開發成品住房是保持增長與轉型提高的最好結合點,同時,提高項目的品質為突破口,因此,現在一些房企已經轉型為城市運營商,房地產開發逐步走向城市復合功能的開發,而不是單一的住宅。現在房企已經進入三級開發,不光上項目。還包括了投融資機制、物業管理、項目后期的運營以及民生工程等,在向城市運營商過渡。在此趨勢下,開發商和政府、金融機構的關系需要重新構建,做好長期運營的準備。以后可能很多企業要做持有型資產的經營,這也要求房企要構建這種運營團隊,房地產業的定位和角色的扮演會出現轉變。
3.注重創新發展實現房地產轉型。住宅與房地產領域的創新重點是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通過科教創新增加“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應用,提高規劃、設計水平,提升住宅產品質量;通過體制創新實現設計總承包,提高規劃、設計、施工的協同性,減少扯皮、有機配合、提高效率;通過機制創新實現建筑、一體化設計,實現“社區健康產業”、“教育產業”、“文化藝術產業”及“社區物業服務系統”統一。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放思想,徹底摒棄墨守陳規,盡快加強頂層設計。創新管理模式,更新設計理念,讓先進的設計理念得到應有的尊重,讓綜合、合理的設計方案得到有效實施。要加大節能、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力度,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綠色建筑發展。要通^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實現房地產轉型。在經濟轉型中實現科學發展,并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有作用。
篇4
關鍵詞:智慧城市;智慧產業;智慧城市服務運營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伴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迅速推進,在信息技術變革的推動下,城市服務運營產業也面臨巨大的變化,如從降低成本到獲取附加值的趨勢、從維持運營到實現轉型的趨勢等等。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智慧城市服務的基本內涵,論證了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在智慧城市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并對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興起的背景、產業細分及運營商類型、產業效益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介紹了溫江發展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的基本做法。
一、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的基本內涵
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目前業界還沒有正式的定義。根據筆者研究,可做如下概括: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是以云平臺為依托,以服務租賃為主要模式,以大數據存儲、處理挖掘和利用為主要內容,以向城市政府、企業、居民提供信息設施、數據、平臺、應用等項目的可持續運營、維護服務為基本特征的產業。
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是智慧城市產業鏈的一個最貼近用戶的環節,由于其距離客戶最近、掌握客戶信息最多、了解客戶需求最深,往往成為市場采購的發起環節,因此又是居于主導地位的龍頭鏈節,在整個產業鏈條中扮演著需求發掘、服務策劃、資源組織、建設管控、后期運維的角色,成為智慧城市產業的驅動引擎。同時,從經濟收益來看,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將是智慧城市建設完成和成熟階段收益最大的產業。智慧城市產業鏈條如圖-1所示。
圖1-1 智慧城市產業鏈條
智慧城市服務是通過信息技術作用于城市,為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產業運作帶來模式創新。而智慧城市服務運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業務模式創新:
1、由滿足用戶需求轉變為幫助用戶成功,實現用戶所倡導的價值;
2、由直接提品獲利轉變為依靠產品服務獲利,實現企業可持續性獲利;
3、由依靠低成本獲取競爭優勢轉變為掌握關鍵資源獲取高額利潤,實現產業的產出效應最大化。
二、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興起的背景
1、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是智慧城市服務運營業產生的內在動力
服務的質量是滿足用戶規定或潛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在智慧城市高度信息化環境下,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城市綜合服務和可持續服務。智慧城市服務通過動態化感知、協同化管理、系統化融合使智慧城市服務系統具備強大的綜合服務能力,能使服務對象更加精準、服務內容更加前瞻、服務機制更加完善、服務效率更加高速,貫徹以人的最大便利為宗旨的城市服務理念,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2、大量IT服務外包需求是智慧城市服務運營業產生的外在推力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在各行業、各領域、各層次的迅速推進,各類智慧化應用正潮水般涌入政府公務、企業商務、居民事務中。而無論從精力上還是專業上看,都需要擁有更加專業的人才、更加穩定的隊伍、更加規范的流程、更加具備實施能力的機構來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智慧城市需求不斷變化和技術不斷演進決定了運營的必要性。一方面,由于智慧化需求發展迅速,時時處在量變到質變的演進過程,導致各類智慧應用需要適時因應變化而持續升級;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迅速、更新迭代快,導致各類智慧應用需要跟進調適,尤其是進行豐富、拓展和創新,這也需要專業的運營商來應對處置。
3、IT項目交付模式變革是智慧城市服務運營業產生的必然驅動
在IT項目的生命周期中,大約80%的時間與IT項目運營維護有關。用戶開展IT購買的資金,其中用于夠買服務的比例將超過硬件,IT用戶正在發生“從購買產品”向“購買服務”的變革;與之相對應,IT提供商也在從傳統的“IT產品交付”向“IT服務交付”轉變。未來,服務將在IT的業務中占有更大比重。目前,日本、歐美發達國家在IT服務方面的投資占IT總支出的60%以上,而中國在IT服務上的花費不足30%,發展空間還很大。IBM認為,未來中國在IT服務上的比重將逐年遞增。隨著智慧城市發展,IT廠商正逐步由傳統的產品或解決方案供應商向IT服務運營提供商轉型。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14年15%-20%的傳統購買IT產品的消費將在智慧城市時代轉變為在云端購買IT服務的消費。
4、云服務技術的出現為智慧城市服務運營業產生提供了技術支持
智慧城市服務需要處理前端物聯網傳導的海量數據資源,云計算所支撐的城市服務后臺系統可以對整個城市數據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實現無遠不屆、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城市“云”服務。云服務技術的出現使得傳統IT服務交付模式將更加靈活高效,軟件、平臺、基礎設施均可實現基于云端的集中服務運營,客戶端成為瘦終端,客戶使用更加傻瓜化,更加安全,這也就導致支付方式,由一次性購買轉變為長期多次的租賃式支付,對于客戶來說,實際上市在購買一種專業服務。
5、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挖掘及安全管理需要專門的服務能力
智慧城市應用帶來數據量的急劇增長。海量信息的存儲、處理,以及對這些信息的不斷挖掘分析利用需要強大的基于云方式部署的數據中心來支撐,從而達到最有效的最高效的信息處理、最廣泛的信息共享、最安全的數據存儲與備、最經濟的基礎設施支撐。而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則讓更深入的數據挖掘、分析,進而對城市服務需求進行規律性統計和預測成為可能,并衍生出新的服務項目,這些業務也是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的組成部分。
三、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的分類
根據智慧城市向用戶提供的服務方式的不同,可將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分為基礎設施服務類(Iass)、平臺服務類(Pass)和軟件服務(Sass)三個大類。具體細分如表-1所示。
表3-1 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的分類
四、智慧城市服務運營商分類
當前,智慧城市服務運營商仍然以傳統的電信運營商為主體。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平臺運營商加入進來,不少的系統集成商也迅速轉型,同時國家還開放了一批虛擬運營商參與進來,智慧城市服務運營市場將進一步按行業、領域、區域進行細分。
1、電信運營商
主要是指電信、移動、聯通三大傳統電信運營商;其提供的業務主要是以網絡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類服務,但隨著智慧城市的深入發展,傳統電信運營商紛紛采用聯合、并購或自開發方式,投入巨資開拓更具多樣性、市場潛力巨大、高附加值的平臺服務、軟件服務。
2、虛擬運營商
虛擬運營商是指擁有某種或者某幾種能力(如技術能力、設備供應能力、市場能力等)與電信運營商在某項業務或者某幾項業務上形成合作關系的合作伙伴。2012年6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民營資本進入的領域。2013年底到2014年工信部已發放了天音通信、浙江連連科技、樂語、華翔聯信、京東等3批共計25家虛擬運營商牌照。
未來,電信運營業的市場開發方式將向“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用戶”轉變。虛擬運營商將在整個電信運營業的鏈條中,處于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是21世紀電信企業新的組織運營模式和提供電信服務的前臺主角,同時也是智慧城市運營產業的重要組成力量。虛擬運營商一般都會通過租賃主運營商的電信網絡,或者通過運營增值業務進行業務開展。
3、平臺/軟件服務運營商
相對傳統電信運營商來說,公共服務平臺、軟件服務的商企,是智慧城市產業的新銳力量,也是未來智慧城市服務運營市場的主體,其具有業務多樣性、創新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特征。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優酷、土豆等社交、電商、搜索、電郵、視頻服務等門戶網站,以及提供各類一卡通平臺服務的天府通、杭州通等;提供視頻監控平臺服務的??低?、天地偉業等;提供公共信用服務平臺的德信行、遠東資信等;提供智能交通服務平臺的高德導航、四維圖新等;提供健康顧問服務平臺的熙康、毗鄰等。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智慧應用的普及,平臺/軟件服務運營商將不斷涌現出來,以更加多樣的服務區滿足政府、企業、公眾的智慧化需求。
五、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的效益預測
根據統計分析,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產業是智慧城市建設完成和成熟階段收益最大的產業,將是智慧城市產業的主導產業。
2012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與服務運營產業鏈總產值達14283億元,年均增幅超過20%,高于同期工業增長水平7.1個百分點,在智慧城市產業鏈中,服務運營業總收入為4285億元,占比30%。
圖5-1 2012年城市信息化產業收入結構(億元)
預計到2020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與服務運營產業鏈總產值將突破6萬億元,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占比將迅速增大,其中,服務運營業總收入將達36000
圖5-2 預計2020年城市信息化產業收入結構(億元)
億元,占比60%;相關設備制造業收入將達 7500億元,占比12.5%;網絡服務收入將達3000億元,占比5 %;軟件開發收入10500億元,占比將達17.5 %;系統集成收入3000億元,占比將達5%。
六、溫江區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探索
溫江區作為住建部智慧城市試點城市,根據溫江地處中國軟件名城――成都市的優勢,在對成都周邊區縣信息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基礎上,提出了“高位切入,搶占智慧產業高點;錯位發展,打造區域經濟亮點;借勢發展,拔高智慧產業起點,挖潛發展,發揮溫江資源優點”的策略,將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作為溫江智慧城市建設的補充和效益延展,并作為智慧城市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確定了加快建設“以服務運營為核心的智慧城市科技產業園”的任務。
為此,溫江區編制了《智慧城市科技產業園規劃》,提出了“大力引進和培育基于云數據中心的基礎的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挖掘和利用的智慧城市服務運營平臺產業,傾力打造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總部基地和企業集群,并以之為基礎,進一步帶動下游產業配套發展,逐步完善、形成以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為主導,集系統集成、軟件研發、網絡通信、硬件設備制造、科研咨詢等產業環節為一體的智慧城市特色全產業鏈。”的發展定位,其中,在核心鏈條――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方面,重點將發展以云數據中心為基礎,以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挖掘和利用為技術支撐的行業服務平臺類產業,包括醫療衛生平臺、養老服務平臺、企業云服務平臺、政務類數據托管災備平臺以及城市呼叫中心、視頻監控、社區服務、智能安防等產業。預計到2020年,溫江智慧城市服務運營產業將形成以運營商網絡和平臺為承載中心,廣納合作伙伴業務和產品,實現面向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智慧城服務運營體系,成為西部最大的智慧城市服務運營企業總部聚集區、四川省及成都市智慧城市服務運營中心。
結論
全球已經進入服務經濟、信息經濟主導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為信息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需求,并正在催生“智慧城市產業”這一新經濟板塊,在可預見的未來,智慧城市產業將產生強大的經濟拉動力。而由于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IT項目交付方式正在由“交付產品”向“交付服務”的變革,IT服務交付將取代傳統的IT產品交付成為智慧城市項目的主體交付模式,“智慧服務運營產業”作為智慧城市產業鏈條的龍頭環節和主導力量,其經濟效益可觀,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具備大力發展的價值。
參考文獻
注:[1]趙剛.智慧城市的運營商
[2] 周俐.發展智慧城市運營服務
[3] 張克平.無錫正籌備建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
篇5
近日,IBM公司針對智慧城市推出了全新智能運營中心1.5版。新版IBM智能運營中心升級了所有軟件組件,并引入一系列提升管理員和用戶使用體驗的功能,而硬件集群則可以配合各個特定領域的智慧城市項目落地。
通過統一的運營中心,使城市能夠搜集、分析和處理有關城市系統及服務的信息,包括公共安全、交通、水資源、建筑、社會服務和機構等;分析實時信息,模擬和預見問題,盡量減少服務中斷對市民的影響;整合來自多個城市系統的實時信息,從而以協調合作的方式制定決策方案,并快速響應各類事件。
據介紹,新系統中整合數據虛擬化、實時協作和深入分析功能,可幫助城市機構為解決潛在問題做好準備;儀表盤(Dashboard)功能可讓決策人對所需及可用人員和資源進行實時、統一的查看和操作,改善城市各機構之間信息共享、協作及響應速率;可視化、可衡量化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及趨勢,可了解當前資源的使用情況,并支持前瞻性的規劃活動。
另外,新系統由于升級了所有原有軟件組件,在原有基礎上還推出了針對行業的智能水管理解決方案,以及一系列提升管理員和用戶使用體驗和硬件集群的新功能。其中,管理資源與位置圖的交互、可定制化的報告等可將管理與事件相關聯的資源和活動能力提升;新的系統檢查工具可實時監測IOC運行狀態;操作過程和工作流程的設置可實現標準化管理等。這些技術更新讓城市可以利用信息和分析做出決策,例如,在水泵損壞前安排維護人員維修、在緊急情況下報警提醒消防人員打開消防栓,或預見交通擁堵提前準備疏導工作等。
據悉,在2010年,IBM城市運營中心開始建立整合的運營環境并投入使用。該中心集成了來自各部門和系統的信息,在提供協同合作能力的同時,提供了綜合管理儀表板來管理、展示預案工作流的進度和狀態。而在2011年,IBM又推出智能運營中心解決方案,為江蘇省市政府搭建了鎮江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指揮中心,通過利用分析技術,鎮江市公交部門可預測潛在的交通干擾因素,從而盡可能降低影響,為本市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務。
篇6
十二運國際廣播電視中心(簡稱IBC)按照計劃在2013年從8月23日對第一場賽事公共信號(跳水項目)的轉播開始,直至9月12日本次全運會閉幕,每個比賽日均需要向包括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遼寧廣播電視臺、香港有線電視臺在內的近30家,進駐IBC進行賽事轉播及相關節目報道制作的廣播電視轉播機構,提供賽事公共信號。
IBC作為向持權轉播機構提供賽事公共信號的主要機構,需要將所有相對獨立的技術支持單元協調串聯,并制定統一的的信號收發及表單傳發流程標準,作為向轉播機構提供相關服務的基礎流程保障。IBC內共有總控、通訊傳輸、賽事信息共享系統、音頻監控(PQC音頻)、綜合業務、各獨立演播區域、廣播節目制作、閉路電視等8個主要技術運營單元,PQC、MPC等2個關聯運營單元。對此我們編制了信號的匯聚分發監控和表單傳發及反饋全流程計劃,并依此作為整個賽事轉播運營期間的運營工作基本規則和指導思想。
本次全運會IBC共接收來此全省51個場館,48個比賽項目的賽事公共信號,回傳單邊信號27路,2路風景攝像機信號,遼臺電視大廈返送信號2路及央視奧體中心演播室信號2路。除少量單邊信號外直接接入中央電視臺主控機房外,所有信號全部均由前方場館的傳輸機房傳送匯聚至IBC傳輸機房,接入總控調度系統的前級調度矩陣。通過總控調度矩陣,對前級矩陣送來的所有信號會同新聞廳、IBC內遼視演播室等特殊信號源進行分發。分發后的信號會通過光纖鏈路送至IBC內賽事信息共享系統、視音頻監控室,作為媒資存儲、場記錄入、信號源質量監控等重要功能實現的信號源;送至IBC內各獨立演播區域、廣播直播間,作為向各轉播商公共信號提供的主要通道;作為返送信號送至IBC外的遼臺電視大廈、央視奧體外景演播室、開閉幕式場館、及大連賽區場館??紤]到實際信號傳送線路數量眾多、實際物理距離較近及可節省大量光纖傳輸設備等諸多因素,方案經測試可行后, 采用IBC總控送至央視功能區域的信號傳送鏈路利用同軸線纜進行傳輸的方式??偪叵蛩行盘柗职l接收單元(IBC外返送接收單位除外)均安裝了矩陣遙控面板,各接收單元均可根據需要自行選取源信號。
在參考對照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廣州亞運會及深圳大運會的IBC技術運營模式后,對應信號的匯聚分發,我們制定了適合本次全會IBC情況,具有十二運特點的全流程整體表單傳發制度。該流程制度既可保證同信號傳送走向的一致性,又能保證技術運營管理上有較好的反饋效果。需傳發的表單共分兩類,第一類是比賽日前下發的公共信號傳送時間表、單邊信息匯總表、ENG傳送時間表、媒資競賽日程信息表,第二類為比賽日中隨時下發的各相關表單的變更單。綜合IBC運營各技術單元和持權轉播機構的實際工作情況,議定第一類表單為比賽日前一天的17時,由PQC開始傳發至下游總控、通訊傳輸兩個單元。表單內標明公共信號的競賽項目、場館位置、轉播時間、單邊傳送時間、ENG傳送時間及競賽轉播時段內比賽單元信息。相關表單經總控添加通道信息后,傳發至下游音頻監控、賽事信息共享系統、綜合業務等單元,同時返回一份至PQC。賽事信息共享系統根據表單開展收錄編單、場記錄入、素材編目等各專項工作。綜合業務接收到表單后,應在第一時間向中央電視臺、新華社、香港無線臺等14家等各獨立演播區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6家廣播媒體,和MPC、閉路電視系統等下游單元進行傳發,并簽收回執存檔。比賽日當天的信息變更單因前方賽場出現不可預見問題或臨時賽事時間內容變更隨時出現,數量較多,但傳發流程與上述形式基本相同。我們對整個傳發流程,不論何種表單,要求上下游單元間明確接發關系,不可相互倒置,不可無關聯單元間發送,避免因誤發誤收導致責任事故的出現。B&P
篇7
一、城市軌道客運營銷的影響因素
1.線路規模。規模的大小是決定地鐵運行能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關鍵,規模達不到相應標準,很可能出現虧損現象,在地鐵運營過程中,當地的人口密度以及相對應的客流情況對其收益多少至關重要,因此地鐵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規模以外,還必須能夠占有一定的交通份額,做到網格化運輸,使乘客的換乘需求得到滿足,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最大化地盈利。2.市民出行習慣。地鐵運行區域內的市民出行行為習慣,對其收益情況也有一定的影響。市民行為與城市區域規劃之間密切相關,比如當城市內居民區與商業區等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大,居民想往返二者之間,就需要乘坐一定的交通工具,從而滿足居民休閑、生活與工作的日常需求。但市民對于出行工具往往有所偏好,此種偏好與選擇便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地鐵客流量的具體情況。3.出行價格。交通成本通常是市民出行選擇交通工具時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對于交通成本的支付能力與承受能力,往往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乘客消費習慣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對于不同區域來說,地鐵的定價也會對居民出行選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某一固定區域內,地鐵的價格主要受到國家調控及投資方等多方的影響,有鑒于價格對于客流量的影響程度,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價格,將直接影響地鐵的收益狀況。4.便利性。地鐵作為緩解交通壓力的重要工具,對于未來城市發展十分關鍵,因此一定要將目光放長遠,充分考慮各個細節,使地鐵效能得以最大化地發揮,如此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為城市發展創造紅利。在地鐵正式投入施工建設之前,不能僅僅局限于城市當前的情況,而是應該以城市未來發展情況進行定位,在站址、線路的設計過程中,對換乘以及各類交通工具的銜接等方面綜合考量,從而確保其便利性,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適度,進而達到加大客流量、增大效益的目的。5.客流服務設施。由于地鐵主于地下,不具備明顯的標志性建筑,因此更需要清晰的導圖等指引乘客便捷換乘,因此就必須完善檢票系統、導引系統等,在相關場所規劃以及基礎設施構建過程中,以乘客為中心進行設計與安排,從而在導引、售票、行車等各個環節,形成完整的鏈狀體系,確保乘客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
二、城市軌道客運營銷的具體策略
1.確定客運營銷目標。第一要盡可能地吸引乘客??土髁吭酱螅驮侥苁构操Y源的利用得到最大化,這樣不僅能夠使其最大限度地為公眾服務,同時也能夠增加企業的盈利,改善其營業狀況。第二要盡可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城市軌道的重要作用便是服務大眾,因此要盡可能滿足其需求,優化組合,達到消費者的滿意度要求。第三要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只要相關企業密切關注乘客的需求,盡量使其得到滿足,就能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為其帶去便利與舒適。2.科學設計營銷策略。產品策略,盡量滿足乘客在乘車過程中所經歷環節的各項需求,比如購票、咨詢、檢票以及換乘等,在各個環節中穿插基本的服務人員及基礎服務設施,保證顧客出行的便捷性以及舒適度,從而達到增加產品銷量的目的。價格策略,在進行價格制定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企業本身的利益,同時還應該注意價格的合理性,掌握目標地區顧客的消費習慣與消費水平,從而確保所擬定的價格對于乘客具備一定的吸引力。在價格設計時,可以選取一些有創意的方式,避免一成不變的死板價格,比如在適宜的交通時段,對于部分人群推出相應的優惠價格等,進而達到吸引顧客,最大化利用資源的目的。促銷策略,為了確保源源不斷的客流,企業應該適當推出一定的促銷項目,采用公共關系、人員推廣等方式進行推廣,從而引導公眾選擇軌道交通,使其對此類交通工具產生選擇傾向。此外,在吸引乘客注意力時,也可以利用公司的相關標志,使得宣傳更加明確,更有針對性。此外,相關企業也可以大力宣傳軌道交通的優勢,使乘客認識到其潛在的好處,包括環保、高效、安全等,吸引人們進行選擇。3.創建區域營銷平臺。積極創建區域營銷平臺,以此作為與顧客聯絡的橋梁,聆聽顧客需求,提升顧客價值。具體要做到:(1)依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制定個性化方案,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2)要與客戶之間維持多元合作關系,拓展業務范圍,及時解決問題;(3)充分利用資源,實現區域經營模式的最大效能;(4)密切聯系政府部門,實現區域性壟斷;(5)通過試乘等方式,增大顧客的認可度,從而擴大企業的知名度,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增加客流量。4.提供差異化服務。地鐵所面對的乘客眾多,乘客種類也有所不同,出行目的、收入情況等均存在差異,如果此時地鐵服務模式相對單一,則有可能無法滿足全部乘客的需求,因此就要做好差異服務工作,根據不同類型乘客的不同需要,制定合理的服務方案,從而達到便捷乘客的目的。5.進行市場化經營。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種,地鐵的票價由政府進行統一調控,為了使乘客利益最大化,其所設定的票價往往相對較低,相關企業很難從中盈利,因此就需要以市場關系為基礎,優化服務鏈條,從而確保地鐵的運營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地鐵的客流優勢,實施商業聯合,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進行店面引入,出售食品、報紙等,達到便捷乘客與增加收益的雙重功效。
參考文獻
[1]陳璞.淺析城市軌道的客運營銷服務[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5):266.
[2]李文波.城市軌道的客運營銷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6,(6):94.
篇8
一、新城運動的起源
英國新城運動(New Town Movement)應始于1898年霍華德在他的作品《明天:真正改革的和平途徑》里表述的“田園思想”?;羧A德先生認為,新城建設應是世紀之交擺脫英國擁擠不堪城市生活的最佳途徑。城鎮是一種完全社會和功能化的結構,它能為城里的居民提供足夠多的工作機會;有足夠的空間為城市提供陽光、空氣和優雅的生活;城鎮周圍被綠化帶環繞,并且不僅能為城鎮人口提供農產品,而且能為他們提供休閑和娛樂的場所。許多個這樣的小城鎮彼此分開,但同時又通過快速便捷的交通相互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能滿足幾十萬人口全部需要的“社會化城市”。為了實現他的預想,1902年霍華德開始在離倫敦30英里的Letchworth建立它的第一座花園城市,1920年又在Welwyn開始建立第二座花園城市。兩座花園城市建設的成功,從實踐的角度證明了它的設想的可行性。
二、新城運動的過程
1、丘吉爾首相成立城鎮和國家規劃部負責戰后重建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為了迅速恢復被戰爭破壞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溫斯頓·丘吉爾首相(Winston Churchill)指令Lord Reith開始研討戰后重建問題。Lord Reith組織了一批專家對戰爭賠償、戰后重建、農村地區土地利用等非常棘手的問題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同時,霍華德花園城市的實例、20世紀30年代的城市發展狀況、戰前數年有限的規模經驗、戰爭結束后面臨的問題都納入了專家小組的討論研究范圍。1943年,一個為適應戰后形勢而建立的新的城鎮規劃機構——城鎮和國家規劃部(The Ministryof Townand Country Planning)——成立了,Lord Reith被任命為第一任部長。一年之后,一項旨在重建戰爭受害地區、對城市建設進行整體規劃的法案也獲得了政府的通過,只等戰爭一結束,重建工作即可大規模展開。
2、確定新城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隨著戰爭在歐洲大陸的結束,新任首相克萊門特·阿特利(Clement Atlee)任命LewisSilkin擔任城鎮和國家規劃部部長。隨著成千上萬的軍隊服役人員不斷返回家中,住房嚴重緊缺的矛盾也隨即顯現出來,因此新城的建設成了一切工作中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一個由有關官員和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制定出了新城規劃的基本原則,并提出了各種可能的建設方法。新任城鎮和國家規劃部部長Lewis Silkin重新重用Lord Reith(BBC創始人,城鎮和國家規劃部第一任部長),讓其出任顧問委員會主席,對如何進行新城建設提供指導。在Lord Reith的指導下,委員會起草了一份十分詳盡的計劃提供給政府指定的負責新城建設的開發公司。這些政府指定的開發公司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并經過實踐證明在大規模的綜合開發項目方面很有經驗的公司。政府對新城建設非常重視,除將新城建設確定為優先發展的戰略項目以外,還在1946年通過了新城法案(New Rowns Act),這是新議會通過的最早的城市建設法規之一。
對于那些為解決倫敦等城市人口和工業過分集中的問題而修建的新城,如何吸引到工人和工廠的到來是成功的關鍵。沒有工作做人們是不會愿意搬遷的;工業家們也會猶豫:在離首都30英里的地方新建一座工廠需要更多的是信心而不是勇氣。但隨著大規模開發計劃的公布、道路的興建、另外一些很有實力和前途的企業和工廠的不斷建立,使他們開始增強了信心。一些廠址位于倫敦市中心狹窄地帶,時常為缺乏空間和勞動力發愁的工廠抓住機會在城郊更闊的地帶擴展自己的實力;那些新興的發展迅速的戰后工業,對于城郊地區廉價的土地和政府為吸引工業而注入的投資非常歡迎?!颁镐赶鲄R成小河”,僅僅幾年之后,就不再有人對新城的前途感到懷疑了,而新城建設也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時期。 三、英國新城建設對我國城鎮建設的啟示
1、政府應對新城建設高度重視,并制定統一的規劃政策
由于政府缺乏足夠的重視,有關部門也未積極配合,英國新城建設從1898年霍華德先生在他的“田園思想”中提出新城建設思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將近40年的時間里基本上也只是處于一種談論的階段。倫敦和英國其他大城市的規劃問題、住房問題、人口和工業過分集中的問題均未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而當政府強力介入新城建設時,工程進展就會十分順利。丘吉爾首相在二戰尚未結束之時,就派人負責處理戰后倫敦和其他大城市規劃和重建問題,并成立專門的機構——城鎮和國家規劃部——負責城市規劃和建設。克萊門特首相時期將新城建設確立為優先發展的項目。并通過立法New Rowns Act1946——的形式確立新城建設的方針和策略。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城運動才得以大規模的展開。僅在1946年至1950年期間就有14座新城先后開工建設。1951年出任城鎮和國家規劃部部長的Harold Macmillian不僅對已開工建設的新城項目大力支持,而且還在1955年為緩解格拉斯哥住房緊缺的壓力,決定在Cumbernauld新建一座新城。1961~1964年,新一輪大規模的新城建設又開始了。位于Skelmersdale Telford Runcorn等地的新城建設項目不斷開工建設,英國城市化建設從此走上了規范化發展的道路,各地新城不斷涌現。70年代之后,英國城市化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期。在倫敦,100人以上的工廠約有70%遷移到衛星城,其他大城市周圍也不斷有新城涌現。城鄉交通建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從而使城市化的水平大大地提高。根據最新的人口和環境統計,英國城市化水平已經接過90%,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2、政府在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城址的選定。任何一座新城的規劃和興建,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城址的選定。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整個城市(大城市,如大倫敦、大巴黎)的規劃,而且還涉及到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因為任何一個新城的規劃和建設都必然會對一些地方、一些特定范圍的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英國,如果希望城市能滿足各種設計功能的話,那么到底把這個城市建在什么地方,和建設多大的規模,能做出這個重要決定的只能是英國政府。因為它常常會面臨很大的壓力,甚至有時會有非常強烈的反對。因為這上面寄托著城市建設成功的希望、建設成本、吸引工業和人口的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地方越適合大規模開發或者說吸引力越強的話,那么把一個新城規劃和建設在這個地方招致的反對就會越大。因為有人會說這個地方已經這么好了,不能再被破壞;當地居民也不希望被打擾或改變他們現有的生活方式。英國很多城址的選址都遇到了激烈的斗爭,甚至有些城市設計出來之后由于遇到了太大的阻力,而最后不得不選定在條件較差的地方。因此,對于一座新城的建設,城址的選定和規劃只能由政府根據國家的需要,利用強有力的國家機器來完成。
(2)正確處理好政府職能部門和開發公司之間的關系。政府職能部門是代表國家對城市建設進行指導和管理,而具體的設計和建設工作只能由開發公司來具體實施。每個人都很清楚,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管理企業的人。對于一座城市的興建更是如此,因此選定一個一流的開發公司十分重要。在英國,從事新城規劃和建設的開發公司是由政府經過嚴格的選撥程序之后確定的,進行開發建設的大部分資金也由政府提供,因此工程建設的進度、工程質量的好壞,政府都擔負著很大的責任。但政府也不能因此就對開發公司進行太多的管制,這反而會影響政府職能部門和開發公司之間的關系,從而也束縛了開發公司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篇9
關鍵字:建筑工程 總承包 運營模式 改進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工程總承包運營模式的重要性及其現實作用認知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總承包引入運營模式,有助于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優化施工組織,切實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與技術水平,有助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推動總承包企業穩健發展。其重要性及作用具體表現為:第一,有助于施工組織設計的有效優化與資源整合。依托總承包合同,工程總承包單位能夠對項目工程的設計方面進行綜合性與整體性的考量,以工程實際勘察設計為基礎,高度重視設計方案并積極優化,從而在根源上解決工程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整合各種施工資源,有益于降低工程造價,合理控制施工工期。第二,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整體質量與技術水平。在優化施工組織的基礎上,選擇出較好的施工分包商執行施工作業,在總承包單位合理協調下,將工程設計與工程施工實現配合的密切性,優化各種資源配置,加強工程施工質量、施工工期、施工造價與施工安全的控制,在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其技術水平及綜合效益。第三,有助于降低工程造價。引入工程總承包運營模式,能夠有效降低工程造價,尤其是項目的統一管理方式,能夠節省工程管理費用。采取總承包運營模式,有助于總承包主體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打造高質量建筑工程,在實現其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實現較好的社會效益,推動總承包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二、建筑工程總承包運營模式應用中存在的困境問題
建筑工程總承包運營模式在國內發展時間較晚,其運營模式尚未成熟,在實際運營中仍存在著一些困境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缺乏對工程總承包的準確認知
當前,建筑領域缺乏對工程總承包的準確認知,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市場因素、政府因素及企業自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于2003年不再設立工程總承包資質,讓具備工程勘察資質、工程設計資質與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依據自身資質等級許可,可以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當前國內工程總承包項目較少,多表現為施工總承包,然而施工總承包其在運行中效益較差,利潤較低,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二)較多的非市場因素干預,完善的分包市場尚未形成
在法律法規層面,尚缺乏對工程分包的明確規定,且其內涵及外延難以界限。在國際上,一些大型的承包商多是沒有自身的施工隊伍,而是在承包工程之后進行分包處理并交付給不同專業的分包商,而在我國,其規定主體結工程需要由總承包企業來實現,這種規定嚴重制約了我國企業項目總承包管理效益,影響了其發展效益。
(三)人才缺乏屬于工程總承包運營的重要問題
缺乏高素質與高水平的專業型人才,是影響我國發展工程總承包的人力資源因素。工程總承包企業在發展中存在著較多的土建專業人才,而缺乏具備大型工程項目投標組織能力,工程報價設計能力,合理承包與合同簽訂等能力的商業性人才,缺乏項目管理優秀人才,尤其是在工程施工質量、施工造價、施工進度與施工安全等領域,缺乏復合型的綜合管理人才
(四)建筑工程總承包運營中仍存在較多風險問題
工程總承包公司在進行工程總承包相關業務時,仍存在著較多的風險問題,其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非系統風險與系統風險兩大類型。其中非系統風險指的是項目方能夠通過管理手段與運營方式進行管理控制的風險,系統風險則指的是與市場環節相關,超出項目單位能夠自身控制范疇的風險。工程總承包,其運營中所面臨的系統風險主要包括法律風險、違約風險、經濟風險、不可抗力風險等。
三、建筑工程總承包運營模式改進路徑探究
(一)切實提高對工程總承包的的認知
從廣泛意義上來看,施工總承包只是屬于建筑工程總承包的構成部分,而勞務分包與專業承包則屬于分包內容。施工總承包企業仍屬于傳統類型的建筑企業,而工程總承包則不同,其不屬于建筑類型企業,其在本質上以建筑工程管理作為主導方向。工程總承包的主體可以是由具備相應實力的施工企業、監理公司、設計單位、咨詢單位等來承擔,其工程總承包管理的過程,即施工階段分包過程。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企業需要自行完成項目工程的主體結構,則無法將其進行專業分包,不利于施工項目的管理且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工程總承包的發展,深化了工程項目合在設計環節、施工管理、管理環節與采購環節等方面的交叉聯系,有助于降低工程造價,增加企業利潤,其發展綜合效益良好。為此,應積極推動智力密集型工程總承包發展,不斷提高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
(二)完善專業分包模式,提高工程項目利潤水平
實施與落實建筑工程總承包管理,切實做好項目專業分包是重點問題與難點問題。企業總承包項目部屬于整個項目的管理中心,由其中心實施各專業分包,積極探索科學的專業分包模式,引入分包競爭機制,讓主承建單位與專業分包隊伍參與競標,通過簽訂分包合同,對分包權責利等進行明確規定,以合同及勞務資源為依托,選擇實物量分包、平方米清分包、勞務清包等多種分包方式,以降低項目管理成本。在項目分包管理機制上,應明管理權限,避免出現多層管理與責任不清問題,加強管理與協調力度。
(三)推動建筑工程總承包人才培養
工程總承包運營,其不僅僅關注于項目的設計與施工層面,要求項目管理不僅要明確工程技術,還需要認知相關的組織形式,掌握項目設計管理、施工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及相關項目管理知識技能。為此,應積極引進人才,加強內部人才培訓,積極推動綜合型商業型人才與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建筑工程總承包運營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四)項目總承包運營中的風險應對
在項目總承包運營管理中,要求管理階層樹立風險意識,切實認知風險對工程總承包所產生的相關影響與危險性。工程總承包其運營風險較多,但大部分風險屬于可預測與可控風險。為此,應針對項目實際開展風險超前預測,采取積極的風險管理對策。積極采取技術性對策,加強各個環節管理以降低風險,重視合同管理,降低合同風險,為實現工程總承包整體效益提支撐。
四、結語
隨著建筑行業發展,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推行建筑工程總承包運營模式,有助于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其發展綜合效益。在認知建筑工程中總承包運營模式引入的重要性與現實價值的基礎上,對其運營中存在的困境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切實提高對工程總承包的的認知,完善專業分包模式,提高工程項目利潤水平,推動建筑工程總承包人才培養與項目總承包運營中的風險應對等措施,積極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實現其發展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崔華.我國建筑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管理學家,2014,(12):299-299.
[2]孫鵬遠,王雪.建筑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轉變探究[J].科技信息,2012,(27):336.
[3]張之華.淺談建筑工程總承包綠色管理體系構建[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2,(1):120-121.
[4]林春華.論建筑工程總承包管理與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3).
篇10
【關鍵詞】工程總承包;交通運營時代;優勢;適應性
1.工程總承包在我國的發展
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我國在化工、石化行業的勘察設計、施工企業展開了一系列的試點工作,工程總承包這一科學的工程建設模式也在我國悄然萌芽。1992年至2002年,國家先后批準560家設計單位獲得甲級工程總承包資格證書,訂立了工程總承包的準入制度。遺憾的是制度并未對工程總承包的發展起到良性的推動作用,2003年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建市[2003]30號文),規定凡是具有勘察、設計資質或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都可以在企業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松綁了受準入門檻束縛的工程總承包生產力。
我國雖然根據國情進行了部分制度的調整與修訂,但相比國外,我國建設領域條塊分割,行業壁壘、地方保護的“特色”制約了工程總承包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工程總承包將在法律定位、市場準入、招投標、企業管理范圍、分包管理等方面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規范和支持,其效能也將得到更高效的發揮。
經歷三十多年的探索,我國在石油、化工、鋼鐵、電力行業培育出了諸如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中國成達工程有限公司、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工程總承包企業。但在公路交通行業的新建項目中,項目的業主仍習慣于將設計、施工、檢測、監理等分開進行招標,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應用尚少。
2.工程總承包概念
工程總承包是指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工程總承包企業對其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工程總承包模式之所以先進,是因為它與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隨著生產力、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業主的注意力將從工程成本、質量和工期的控制轉移到資金籌措和投資收回,而將固定資產的形成過程委托給專業公司完成,即產生了工程總承包。
3.工程總承包的優勢
工程總承包的建設模式有較多優點:其一,它可以實現設計、采購、施工等環節的深度交叉、融合。設計階段的工作能更全面地結合具體的市場環境、施工工藝及施工條件,實現優化設計,使得設計成果能更好地將成本、質量和效益融合在一起。同時,工程總承包模式有利于施工進程中有關工藝和技術的創新。其二,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合同糾紛。工程總承包模式中,涉及的合同管理面較少,業主與總承包商之間的合同取代了傳統模式中業主與設計方、施工方等分別簽訂的合同,傳統的合同管理大多融進了總承包商相對自主的管理工作之中,避免了合同責任盲區和相互推諉的情況,設計、施工、采購之間,工程進程中不同專業之間的協調均由總承包商負責,綜合協調能力大大增強,總承包商能夠有效地進行質量、工期、成本等的綜合控制。其三,它可以使業主管理工作專業化、社會化,降低社會成本。
4.工程總承包在交通運營時代應用的適應性分析
所謂“交通運營時代”,系指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已形成并投入運營,固定資產的管、養、用成為交通行業新主題的時代。以高速公路為例,我國已通車運營的高速公路約為8.5萬公里,總量逼近美國,位居全球第二,高速公路路基、邊坡、橋梁、隧道總量巨大,如何把已有的構筑物養護好,保持其應有的使用功能將成為交通行業新的問題。
工程總承包的優勢在交通運營時代將具有比較好的適應性。交通運營時代的來臨,標志著交通領域,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大規模新建將逐漸放緩。交通領域的重點將由固定資產的建造轉變為固定資產的經營。
進入交通運營時代,由于工作重心的轉變,業主將更愿意將工程總承包應用于既有工程的改建、擴建和養護維修,這樣有利于降低自身的管理成本,總承包商承擔了工程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業主便能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其他更廣闊的盈利事業中去;另外,單個的改建、擴建和養護維修工程投資相對新建工程小,但對工程技術尤其是設計能力的要求高,利于形成以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建造模式,工程的質量、進度將能更好地得以控制和保障;第三,自加入WTO之后,國家一直努力實施“走出去”戰略,2006年,我國加入WTO的五年保護期結束,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家必將在法律上制定更合理的框架和條款用于進一步規范和促進工程總承包的發展。
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工程總承包成長的環境和條件將越發成熟,加之其在整合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工程總承包必將在交通運營時代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Jimmie W.Hinze.建筑施工計劃與進度控制(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3rd edition)[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建市[2003]30號)[EB/DL],200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