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范文
時間:2023-04-09 10:1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道德與法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導入激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樂學的前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巧設導入,如同演出一場戲,帷幕一打開就來個先聲奪人,往往能把觀眾牢牢吸引住一樣,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開端有情、提起興趣,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因此,教師恰當地、藝術地運用好課堂導入,不僅能迅速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道德與法治課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而且這也是展現教師教學智慧,提高課堂效能的重要環節。
每一節課的教學關鍵是起始課,開始若是講得平淡,學生自然就不會往下聽了,使有限的教學時間白白浪費,學生無所收獲。所以,教師應帶著濃厚的情感去設計起始課的教學,要起到開門紅的作用;也可以采取很多鮮活的教學手段來設置導語教學。學生開始有學習熱情,后面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就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就會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會迅速提高上來。當然,就課堂導入而言,除了趣味故事導入、歌曲導入、小品導入外,還有溫故導入、幽默漫畫方式導入、視聽新聞導入、開展競賽導入,等等。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導入有法。
二、情感激趣,,提升學生的關注度
道德與法治課既是一門知識性強的課程,也是一門德育功能超強的課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學中,教師投入情感進行教學,就是要充分依靠教師人格及情感力量與學生進行深度的心靈溝通與交流,用激情喚起激情,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觸摸靈魂。道德與法治課的德育目標,要通過教師真情實感的講述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言行示范才能實現;要在“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激起教與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發掘生活的情感素材,升華學生思想情感
現在的道德與法治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可讀性、趣味性已大大增強,但教材是刻板的,生活是鮮活的,五光十色的。授課時,我們除了要善于好好利用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外,更要善于從生活中擷取鮮活的素材,才能使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讓學生充滿激情,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達到知識教育與品德教育的統一。常言道,若是沒有了人的情感這一關鍵,也就不會有人們去對真理的追求了。教師每每講起道德與法治概念、原理等問題都應于情于理,把它的抽象性轉化為生動形象之中,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創設懸念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懸念情境,精心設問,巧于提問,盡量讓學生多思,使其入境,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間。學生有了疑問,才會有思考,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如在講七年級上冊《如何講禮貌》這一課時,有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刻理解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為語言、態度、行為三個方面,給學生講了一個飯店老板與無賴的故事,無賴學某個人在飯店吃飯說忘記帶錢,但老板讓那個人走卻不讓無賴走,然后教師設一個懸念:“同學們猜猜為什么飯店老板讓那個人走卻不讓無賴走呢?”學生很快就會想到那個人與無賴的在對待這件事上的語言、態度、行為的不同,從而有不同的效果。這種設計懸念讓學生探討問題比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的效果要好很多。
篇2
1、傳統道德對法治社會建設的積極作用
道德是人們內心的法, 法律的廣泛實施要以道德予以支撐。首先, 中國傳統道德要求人們修身自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借以修身為本 , , 通過自己嚴格要求自己, 以提高自身的素養。這樣的高尚品格使得人們都更加注重自身素養的建設, 不愿意輕易與他人發生爭議。其次, 《易經 萬象》中指出,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這種優良的品質表現為應該以博大的胸懷來容納別人。人們都學會了寬容與包涵, 極大地降低了糾紛產生的可能性。再者, 中國自古以來的各文人志士都一直倡導一種 義的境界, 范仲淹主張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 林則徐銘志 茍利國家生死以, 其因禍福避趨之 , 在考慮個人利益時, 都堅持從國家和整體的利益出發, 不損害他人的利益。最后, 我們所認識的法治最早產生于西方, 是受到西方 陌生人社會 的影響的法治, 然而, 中國是典型的 熟人社會 , , 倡導以和為貴, 其中, 中國傳統社會中 無訟 的價值觀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這樣不僅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 也避免了雙方關系的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 傳統儒家法文化中倡導 禮法合治這種思想強調將犯罪預防與犯罪控制統一起來, 采取教化等一系列措施來預防犯罪。因此, 法律應該重視傳統道德的力量, 良好的道德教育是法律普遍遵守與廣泛實施的有力保障。
2、傳統道德對法治社會建設的消極作用
中國的傳統道德博大精深, 但是隨著歷史發展的腳步, 傳統道德中還是出現對法治社會建設產生消極作用的部分。中國傳統道德以 仁 作為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 主張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然而法律強調的是一種規則, 一種不可違背性。在西方那樣的 陌生人社會 , , 人們總是習慣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例如超市偶然賣出一瓶過期的牛奶, 超市便會因受到控告而賠付兩倍甚至更多的罰款, 并且對消費者致以道歉。然而在當下中國, 若有人在超市買到一瓶過期的牛奶, 多數人的反應都是自認倒霉, 很少有人想過要到超市討個說法, 更不要說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與當下中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操作程序復雜有關, 法律途徑既費時又費事。再者, 根據儒家思想教導, 以和為貴應該被放在首要的位置, 我們不應該為了這點小事與別人發生不愉快, 應該保持寬容之心。另一方面, 在傳統利摧麥中, 法律長期以來民刑不分, 法律懲罰手段和方式極其殘酷,
因此, 人們都懾于法律的威懾力, 認為只有嚴重違背袒摧菱道德的行為才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這樣就造成人們遇到民事糾紛時很少采取法律途徑, 法治意識普遍薄弱。
3、在當下, 法律應該成為調控社會關系的主要手段
篇3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機制
青少年正處于心智不成熟的時期,也正是叛逆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初中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特別重要,這樣能使初中生形成較高的道德素養和應有的法律意識。本文將以實際教學為例,探索如何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使初中生提升道德品行,并建立基本的法制觀念[1]。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道德是一個人自身素質修養的重要體現,而法律又是道德的底線,道德和法治是社會和諧有序運行的重要保證。初中生作為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使命,所以對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觀念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學生抵制不良價值觀,遠離違紀違法行為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南。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對道德和法律的內容只是淺顯的講解,教師應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對道德和法治的內容展開深入講解。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
(一)將生活融入課堂,創新教學內容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必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所以說生活是教學內容的源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不例外。若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與時代同進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提升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從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中總結符合教學目的的理論知識,使以往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強化學生自我約束性和行為規范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道德。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的推行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下功夫,以初中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體驗為參考內容,將學生身邊的真實故事融入教學內容,將生活化的場景搬到課堂。此外,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加大創新力度,用身邊的故事和案例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例如,在講授有關學生成長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調查研究、講故事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教師的工作狀態,這也是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體現。
(二)合理利用提問,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
提問是學生研究問題的源泉和動力,可以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技巧,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師作為問題提出者,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教學內容,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認真設置符合教學目標并能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并設置相應的情境,使問題具體且貼近實際。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我與集體共成長”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前分組調查本校七年級學生早餐后食堂的衛生情況,并以此作為探究活動的內容。然后在課上進行總結并提問“經過調查大部分班級的食堂衛生管理是相似的,但效果都不理想,那么該如何完善食堂衛生制度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規則,并評價其他學生制定規則的合理性及可執行性。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中涉及較多需要探究性內容,教師要注意挖掘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2]。
(三)注重師生關系,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意識,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與學生以朋友的身份相處,積極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包容他們學習中的不足和弱點,耐心指導。比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網絡改變世界”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論自己用網絡都在做什么,然后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將結果告訴學生,有效地引起學生共鳴,接著組織大家在課堂上進行熱烈的討論,總結正確運用網絡的做法,使其形成正確的網絡使用習慣,這樣既提升了師生的互動效果,又提升了教學效率。
(四)建構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
確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還需要關注教學評價,建構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鑒于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道德素養的發展,所以評價內容需多元化,應當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和思維發展等因素納入評價內容中。同時,教師還要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以便給予學生綜合的評價。只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踐行正確的評價方法,才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篇4
一、大河有水小河滿,團隊精神增活力
老帶新、新促老,團結合作、攜手共進,集眾人之智慧,破教學之難題。在教學中,資源的共享、教案的準備、導學案的設計、精品課的打磨等,大家分工協作、群策群力。
二、備課做加法,蓄勢攢活力
1.避免傳統教學中教師把重心放在課堂講授上的做法,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備課多費心,功夫在課外。
挖掘鮮活生動又貼近學生實際的資源、靈活處理教材、精心設計活動、認真組織編排。
①引入課程資源,提效增活力。
鉆研、挖掘教材的同時,要盡量想著學生的興趣所在,積極搜尋新鮮、多樣、有價值、有吸引力的素材,力求選擇出來的課程資源“學生化”、 “生活化”、“趣味化”、“文藝范兒”。努力讓課內知識與課外資源融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容量,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這樣做,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親切有趣,也能更好地融入學習環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有利于課堂新資源的生成,讓課堂更顯生氣、更有實效。
②改變單一模式,靈活處理教材。
道德與法治教育本質上是對生活實踐知識、實用知識的學習,跟別的學科相比,更應超越知識傳遞性的學習,改變過去那種簡單、枯燥的說教模式,充分有效的利用教材上的多種形式的小欄目來安排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實際大膽增刪,靈活的、有創意的使用教材。
③精心設計導學方案,變“死學” 為“活學”。
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學生,思考哪些內容是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能解決、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學生解決不了,需要老師進一步點撥、精講的,教材上的小欄目怎么用,插入的教學資源(包括精選的習題案例)用在哪里好,設計什么樣的環節才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對于學困生,這一節課應該給他們安排哪些任務……盡管課前的預設總是會在課堂上有所改變,但精心的設計仍會給課堂省時、省力、增效,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動”起來,也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三、師退生進,課堂活起來
1。嘗試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作為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跟上前進的步伐,逐漸讓出課堂主陣地,學會做一個旁觀者、引導者、點撥者。當然實際做起來,也覺得難,但只要去做了,就有新的收獲。
在按學校要求踐行學習型課堂時,努力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采取分享目標、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展示交流、拓展延伸等形式,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大膽展示。剛開始這樣做時,挺不放心,因為怕浪費時間,怕學生的知識掌握不準確、不全面,怕課堂不能收放自如。事實上,堅持下去,卻發現教師在課堂上“做減法”,能少講就少講,能不講的就不講,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表達、澄清、生成結論,這樣的課堂更活躍,更讓學生喜歡。而學生考出的成績并不比講授型課堂低。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
課堂上,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去利用好教材上的小欄目,考慮到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努力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與開放式的提問、開放式的討論結合起來,讓他們在認真地思考、積極地體驗、快樂地分享中去獲取知識,生成結論。課堂的活躍氣氛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是令人感到愉悅的。不過,在實際的操作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被學生打亂計劃、耽誤時間、預定目標未能全部達成等情況。但總體看來,是利大于弊的,沒有了講授型課堂的沉悶,課堂氣氛與學生的收獲是不一樣的。
四、資料共分享,復習各有方
1.用心整理,愉快分享
新課結束后,老師們會在研究課標的基礎上,對各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將其條理化、系統化。分析各章節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分析考試題型、解題技巧和應試策略等等。教研活動時,在組內提出建議,分享資料,組長經過收集整理,然后統一印發下來。大家合作愉快,齊頭并進,取得良好效果。
2.分析學情,選擇方法
(1)借助思維導圖,將識記的知識條理化、清晰化
(2)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記憶方法。例如:先記住引導詞,再背核心詞,最后再合起來背誦。對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識點,辨出異同后,再對照思維導圖進行識記。掌握方法,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3)適當檢測并進行做題指導
結合測試的情況,在答題技巧方面給予指導,比如
①讓學生明白怎樣審題:一注意關鍵詞;二注意提示語,看清要求;三注意分值數,能夠根據分值大小決定答題內容的多少。
篇5
時間:2021-7-6
一、試題分析
本套期末試題是中考標準題型,考點覆蓋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有8分,全是選擇題。第二、三單元都是14分,也各有3個選擇題和一個材料題。第四單元14分,兩個選擇題,兩個材料題。
第1、3、8、10、11、12題需要結合材料分析加排除法來選擇。第2題④有一點歧義,錯得不明顯,很多同學被此選項迷惑。其他選擇題均可以通過排除法選對,整體來看注重了對學生篩選信息能力和理解力的考察。重難點知識,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法律的特征、六大保護、情緒等也均有涉及。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最高分44,最低分14,平均分30.88,優生率0.08、合格率0.62。優生太少,高分缺乏。
選擇題有少數滿分,錯一個的是錯第4題居多,其他選擇題也有不同程度的錯誤。在及格邊緣的同學,選擇題做得不理想。
13題,對于圖片上的信息大多同學只能抓住1-2點,一般都是答的自己熟悉的法律的特征:法律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沒有從平等角度分析,可能是我沒有要求他們背完整的原因。說明學習還是處于死記硬背的程度,教學中沒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14題都可以達到要點,只是14(1)的表達不是很符合題意,答的內容不是說明了什么,而是怎么做。14(2)點數不夠,沒有3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15題由于反復訓練和理解記憶過,答得最好,大多都是滿分。
16題只有少數幾人結合了材料分析,得分率最低。一般都是從情緒的影響因素、危害、正負面答的,沒有直接從基本情緒回答,感覺答得比較復雜。大多就是純粹寫的背的知識點,沒有分析。
三、存在問題
1、刪選信息能力弱,抓不住關鍵信息,弄不清考點;
2、缺乏看分答題的意識;不分點,點不夠或語句表達不完整;
3、缺乏結合材料分析的意識和能力,只是把背的知識點寫了下來;
4、不能結合圖片和材料進行相關知識的總結和創新。
四、改進措施
1、切忌死記硬背,注重啟發引導和發散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只有讓學生真正學懂了,靈活掌握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2、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刪選信息的能力、表達能力,注重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3、教學要靈活,注重體驗與感悟、學生的參與度,高度達成情感目標。只有學生內心認同,才能更好的理解運用。
篇6
對于教師而言,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這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學生進行道德與素質的培養教育,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直接影響了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一、明確教師的定位
1.不斷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自主學習,促使學生掌握相關技能。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只教授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及技能。
2.將自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為引導者。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擔任了知識傳送者的職責,然而,在當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師擔任知識傳輸者的職責已經無法達到一定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應當將自身的職責轉變為引導者。所謂引導者,不僅僅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3.尊重學生。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這樣一來,教師能夠更為便利與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內心,從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育,以此達到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案例來進行教學
對于不同的學科,教師一般都會選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為了對學生進行更好的道德教育,并讓學生樹立道德觀念,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時可以結合案例來開展教學。
例如,在講解《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時,可結合當地鄉鎮人大代表選舉的事例,讓學生明確這兩項權利與我們息息相關,同時,在班級分小組模擬人大代表選舉,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參與,掌握選舉的相關知識。因此,通過讓學生學習相關案例還能夠讓學生近距離了解社會,從而為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通過對案例的學習,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程度,在這樣的引導之下,學生對樹立正確道德觀就能夠具有一定的認識。
三、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技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對學生而言,只有通過一定的自主學習,才能夠真正理解書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需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長久以來,我國教育領域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感很弱,教師所需承擔很多,因此,在當代教學環境影響之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般來說,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引進新型教學手段與教學設備、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以及吸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這三個方面著手。
篇7
今年是我教授新教材完整教完一輪的一年,也是孩子們經過三年道德與法治學習檢驗自我的一年,這一年有太多的收獲和想法,暫且整理如下:
一、關于提升學生素養的一些思考
1、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及備中考范圍的廣度,注重勤奮及理解技能、基本方法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改變以往道德與法治只要理解就能打高分的理念。
2、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讓學生掌握考點,將這些知識點均回歸到教材。
3、從死記硬背,著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分析、歸納、概括、及識記能力。
4、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關于學生存在問題的一點思考
1、學生回答問題不能結合材料,不能按照題目的要求答題。理解意思能表達出來但是沒有按照題目運用標準的語句要求去結合材料來談。
2、基礎知識不扎實,一些基本知識點不過關,沒有認真地熟讀教材,基本概念不清。
3、答題不夠規范,語言表達不明確,條理不清。
三、關于今后努力方向的一點思考
1、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特別是一些重點、熱點時事。關注自己成長中的一些問題,要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2、抓實、抓牢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對于書本上的重要知識點要分單元進行過關檢查,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能力。
篇8
【珍惜/優質文檔,不負/鉆石店鋪】
(本文檔共
【
4
】頁/【
1341
】字)
單位
姓名
20XX年X月
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總結
(20XX—20XX學年
第一學期)
這學期,本人擔任了三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工作中,我積極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績
(一)
認真備課、上課,精心選擇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在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寫出了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每一節課都能做到“有備而上”。積極、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制作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使“互聯網+教育”走進課堂,使學生樂學,充分謂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二)
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我盡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課堂語言力求準確化、情感化和生動化;教學思路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休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多練,在課堂上講得盡量少些,讓學生活動盡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的趣味化。
(三)
加強課后輔導,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點,我經常通過設計主題探究等方式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努力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耐心做好后進生、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對他們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多與他們談心、溝通、交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學生交談時,對他們的處境和想法,我始終表示理解和尊重,改變教師角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讓他們敢說心里的話,敢說真實的話。通過這些方式,學生會感到你與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觀點,從而改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真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篇9
道德與法治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但是九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是花在數理化英語上面了,在思品學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跟別的學科相比是十分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要在課堂上下功夫,向課堂要質量,真正做到“有效”復習。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提高復習課效率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九年級中考復習課的效率呢?
一、 認真研讀《天水市初中畢業與升學考試(中考)復習指導》(下面簡稱“中考指導”)
《中考指導》是中考命題的重要依據,它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考考查范圍及要求,規定了考試的指導思想、命題原則、內容、題型、分值、難易度等,理應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對《中考指導》的忽視,將導致教師只憑自己的經驗而教,只憑自己的感覺而教,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只能被動地記憶、做題,既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效率又低下。因此,在復習時,教師一要:認真解讀《中考指導》,精確定位知識點,對照考點,大膽取舍,適當、適度地對教材知識進行增減和整合,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二要:重視并準確理解《中考指導》中考點的變化,要弄清楚“修改”和“增加”的原因,并依據教材進行系統整合,結合年度熱點新聞進行整合和強化訓練。三要:落實好《中考指導》中對應的八個層次能力要求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論證、評價和探究,吃透樣卷中的例題,落實到平時的復習中,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二、 要做好集體備課這一常規工作,發揮團隊的作用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集體備課作為一項常規工作,是提高課堂效率必不可少的前提。在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前,都要定好備課的內容,要安排一個主備人,在主備人備課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每一次集體備課都要圍繞課標和中考指導進行,把準考試方向,該舍棄的知識點大膽舍棄,該精簡的知識點絕不展開。尤其是第二輪的時政專題復習時更要充分利用好集體備課,利用集體備課時間認真研讀和討論,確定專題,再收集和整理相關內容,形成復習資料,盡量精簡。考試后通過集體改卷、交流可以知道各班的錯誤典型,講評試卷時更能做到有的放矢。這樣通過集思廣益,大家做到資源共享,既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可以提高課堂實效。
三、 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讀你教的這一學科
進入九年級后,相當多的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不感興趣,他們認為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在所有中考科目中是最不重要的,而且文字多,要識記的知識點太多,很難出成績,因此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參與熱情都不高。
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熱愛我們所教的學科,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冷淡的學習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老師上復習課時,不能枯燥無味地炒舊飯,讓學生沒有新鮮感。我們可以采用具有針對性和互動性的方式,將一些重點考查的知識提煉,關鍵的地方讓學生填寫,激發學生挑戰自己的興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與學的劑,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基礎。教師語言要風趣幽默,課后不能端著態度,要主動跟學生聊天,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期待你的課;在復習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并及時表揚,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 要采取有效的復習策略
(一) 精講基礎知識,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掌握
回歸閉卷考試后,記憶方面的考查勢必會加強,如果不分重點,都讓學生背誦記憶,到頭來反而是讓學生失去興趣和信心,產生抵觸情緒。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掃清學生的背誦抵觸情緒,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做到“精講”。“精講”就要依據《中考指導》能力層次要求,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梳理教材,以單元為復習單位,框定復習內容,《中考指導》中沒有出現的考點大膽舍棄,并在課堂上留出記憶和練習的時間。還要對學生加強記憶方法的指導,不能死記硬背。一是理解記憶,先讓學生理解要記憶的內容,了解有幾層意思或哪幾個角度,再進行記憶。二是老師在復習過程中要注重指導學生背關鍵詞、特殊句式,再通過關鍵詞拓展,來達到記憶的目的。如“如何構筑中國價值”這個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先記憶“樹立意識、強化意識、增強觀念”,再進行關鍵詞拓展來達到記憶的目的。三是可以讓學生用順口溜的方式記憶,如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等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同時還要盡量做到當堂清,提高學生背誦效率,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為了提高學生的背誦興趣,背誦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集體背、抽背、同學互背、限時背誦等等。每一單元復習之后可以讓學生畫思維導圖,強化記憶。
(二) 精選練習,鞏固基礎知識
如果搞題海戰術,這樣只會逐步讓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做到“精煉”。在每節課前5分鐘,對上節課復習的內容進行關鍵知識點的背誦小測,檢測學生上一節課的復習情況,并做好跟蹤反饋。另外,“精煉”還要求教師根據《中考指導》去精心設計具有典型意義的練習,可以從歷年的中考真題、學生易錯的題目中精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練。練習應該采取配套訓練法,當堂檢測,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鞏固。
(三) 注重講評和考法指導,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
學生的練習不能做完后對對答案就算了,應該認真講評。第一,講評練習或試卷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點,面面俱到,這樣既浪費學生的時間,又會讓學生覺得講評乏味,注意力不集中。講評要有針對性,應針對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重點點評和分析,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找出癥結所在,以增強學生對錯誤問題的認識,提高效率。第二,在講評時要注重考點的拓展延伸,注意一題多講,教會學生學會知識點的遷移,做到舉一反三,提高解題能力。第三,講評過程中還要注意考法的指導,要有意識地去強化答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老師在講評之前要備好課,一定要對試題的命題思路、考查角度和考查意圖了然于胸。還要了解學生有代表性的錯誤,可以把學生有代表性的錯題拍下來,用多媒體展示,先讓學生點評,老師可以從答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的角度去分析引導學生,再出示同類題目讓學生再練,以達到強化答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的目的。對于一些因為題干太長,或者問得太靈活導致學生失誤的,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學會進行問題轉換。
(四) 重視教材知識與時政熱點的結合
篇10
第一課 青春的邀約
1.伴隨著身體外形的明顯變化,我們開始進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
2.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帶給我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
3.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往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外表。有時,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
4.在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的同時,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體現青春的內在美。
5.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時讓我們煩惱,但也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契機。
6.青春期我們的身體有哪些變化?我們的身體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
7.如何正確對待正常的生理變化?
(1)我們要正視身體的變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
(2)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自卑,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
(3)不嘲弄同伴的生理變化,是我們對同伴的尊重。
8.如何正確處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
(2)可以通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
(3)可以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接納和調適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4)可以學習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
附課時訓練:
1.下面同學能夠正確面對青春期生理變化的有
①小麗每天照鏡子都會感到自己臉上的青春痘又多了,她羞得上課不敢抬頭,下課不敢和同學們面對面說活
②上初中后,大多數男生的個子都長高了,小剛還是“原地不動”,但他總是開朗地引用潘長江小品中的話:“科學認為,濃縮的都是精華。”
③小紅黑黑的、瘦瘦的,她想:“我沒有漂亮的面容、姣好的身材,生活中沒有快樂、沒有色彩。”
④小明發育得非常快,連聲音也變得沙啞難聽,但他并沒有因此而自卑,還是積極參加班級活動
A.①③????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青春是美麗的,關注自己的形象,既要關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關注自己的內在素質。“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是
A.一個人的外在美很重要
B.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素質
C.一個人的內在美就是一個人的外在美
D.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體現青春的內在美
3.“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在這里,我們笑得燦爛,哭得真切,愛得深刻,痛得徹底。”這是因為
①青春是多彩的,又是矛盾的
②青春期因為生理的變化會帶來心理的變化
③青春期必然伴隨焦慮、憂郁、懼怕等情緒的出現
④青春期心理矛盾會阻礙青少年健康成長
A.①②??B.①②③
C.③④??D.①③④
4.生活中有的同學喜歡拿別人的生理發育特點開玩笑,說三道四.叫這個“傻大個”,叫那個“小胡子”,說那個“滿天星”。這種做法
①是不可取的,是不道德的
②會給對方造成心理負擔甚至是傷害
③這樣生活才有樂趣可言
④是對同學的不尊重,應該堅決杜絕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1.B?2.D3.A?4.D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課第1課時《青春飛揚》知識點
1.我們渴望擁有健美的身軀、充實的大腦,渴望自由、渴望飛翔,“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2.面對青春,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規劃青春路徑,思考自己如何走過青春之路。青春的探索不會停止。
3.自信讓我們充滿激情。有了自信,我們才能懷著堅定的信心和希望,開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
4.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成長的足跡,印記著我們克服隋性、抵制誘惑、戰勝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嘗試,不斷進步,才能體驗成功帶來的自信。
5.激蕩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熱情,自強的青春態度,會給我們飛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長!
6.自信的人有什么表現?
自信的人有勇氣交往與表達,有信心嘗試與堅持。
7.自信有什么作用?
自信能夠展現優勢與才華,激發潛能與活力,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創造可能。
8.自強有哪些重要內容?
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強的重要內容。
9.如何做到自強?
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堅持。
七下道德與法治第一課第2課時《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知識點
1.
生理發育是青春成長的重要信號,與之相隨的還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變化。思想使我們強大。
2.
我們的思維逐漸具有獨立性,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
3.
在我們的成長中,與思維的獨立性相伴隨的是思維的批判性。在學習中,我們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氣。
4.
青春凝聚著動人的活力,蘊含著偉大的創造力,為我們的成長帶來無限可能。
5.
青春的創造是多姿多彩的。創造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身上。
6.
創造離不開實踐。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離不開勞動和創造。青春的創造意味著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嘗試、探索、實踐,通過勞動改變自己,影響世界。
7.
如何理解思維的獨立?
思維的獨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獨特,而是意味著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接納他人合理、正確的意見。
8.思維的批判性有什么表現?
(1)表現在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2)敢于表達不同觀點;
(3)敢于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
(4)敢于向權威挑戰。
9.
思維的批判性有什么作用?
(1)
有助于我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從不
同角度思考問題,探索解決方案;
(2)
能調動我們的經驗;
(3)
激發我們新的學習動機;
(4)
促使我們解決問題,改進現狀。
10.如何進行批判?
(1)
要有質疑的勇氣,有表達自己觀點、提出合理化建議
的能力;
(2)
要考慮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樣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決問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