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職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7:32: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育職稱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育職稱論文

篇1

(一)職業教育的德育課課堂缺少職業特色。職業教育的德育課課堂沒有職業特色,仍然沿用普通中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核手段,所以產生了很多困惑:教師有困惑,因為所教內容學生不愿學,沒有成就感;學生有困惑,因為對所學內容缺少興趣,感覺所學沒有用。最后的結果就是課堂僵化,缺少活力。(二)教材內容單調乏味。現行的教材內容主要以綱要性知識為主,缺乏對社會現象和學生現狀的剖析。案例大多為學生不熟悉的人物,個別案例陳舊、缺乏時代感,缺少學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識。(三)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中職學校德育課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沿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傳授知識。習慣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把教師和書本的思想灌輸給學生,教師照書念,學生照書背,師生都圍繞書本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對職業道德的內容缺乏理解和內化,缺乏實踐認知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致使不少學生感到有些事好壞難辨,在遇到一些現象和問題時無所適從。(四)課業形式與學業質量評價方式不合理。受傳統考試制度的影響,對德育的測評采用理論考試,一考定奪。這種評價方式重視知識考查,輕視能力和行為評價;重視筆試評價,輕視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重視任課教師的個人評價,輕視綜合評價;重視教育者的評價,輕視受教育者的自主評價。因此,這種評價方式缺乏科學性,很難客觀準確地反映教學實際效果和學生的真實能力。

二、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宗旨

德育課程改革,旨在發揮德育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課堂育人實效,構建適合中等職業學校的新德育課程觀,不斷豐富德育內容,在漸進生成的教育情境中,師生共同對話、體驗、理解和實踐,實現共同成長。德育課程改革遵循“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職業、貼近社會”的原則,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改革,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時代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德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社會,更加貼近學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德育課教學與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三、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優化教材資源,更新德育教學內容。(1)打破章節界限,理順教學內容。例如《職業道德與法律》在講完第六課: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國家,接著就講第十一章:依法公正處理民事關系和第十二章:依法生產經營,保護環境。然后講其他章節內容。(2)豐富教學內容,體現職業特色。結合時事講德育,將“三愛三節”、“中國夢”實踐教育活動引入課堂,促使德育回歸生活。將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滲透進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教育。(3)更新教學內容,體現時代特征。例如《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二課:展示自己的職業風采,將張秉貴的案例更新為青島市道德模范許振超的事跡以及體壇明星姚明、劉翔等青年人崇拜的榜樣人物事跡。身邊的新時代的模范人物,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和學習。

(二)創新教學方法,改革德育教學模式。改變德育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時間,開展參觀訪問、市場調查等活動課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教材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為今后走向社會、就業和創業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教會學生學會觀察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例如,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結合本地區或本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的案例,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等教學活動,進行即興演講等比賽。改革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合作、體驗等參與式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主動學習。可將德育教學內容分解為各類教學專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社會、進入企業,在調研與體驗中,分析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創新課業形式,改革德育課學業質量評價模式。針對傳統課業脫離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生活,忽視學生的情感基礎,作業內容封閉、程式規范單一等現狀,倡導開放式、交互式等課業新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等多方面能力。提倡各校開發、使用能夠體現開放式作業特點的作業本。針對評價過程和教學過程相脫離,測試內容主要傾向于學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學生“能做”什么等現狀,要轉變單純以知識測試為主的傳統考核評價模式,倡導以“學習檔案袋”形式,將考試成績、習作、調查報告等納入評價指標。通過考查知識與能力、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課堂評價和實踐表現性評價相融合的多元評價的目的。建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素養提升為目的的現代職業教育德育課程學業評價新體系。

四、結語

篇2

若想有效控制工程項目的施工成本,就必須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做到權責分明。建筑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將工程項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切實落實到施工過程中的各個步驟當中,并將施工團隊中各個部門所應承擔的責任、義務以及利益等進行全面界定。通過這樣的權責落實,可以促使參與建筑施工工作的各個部門與人員都能夠在自己所負責內容的范圍內對施工成本進行合理規劃和有效預算;而一旦哪個步驟出現了成本控制不當的問題,負責其步驟的部門和人員也會為了不被追究責任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和處理。另外,相關管理人員還可以制定一套科學完善的考核制度來對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級部門和人員的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并將其考核成績與其工資相掛鉤,以此來促進各級部門和人員更加重視起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權責落實制度既可以減輕管理人員的過重工作量,又可以使工程項目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可謂一舉兩得。

2有效控制工程項目的施工成本的措施

2.1落實好對各個施工環節的成本控制建筑工程管理中控制施工成本的一大措施就是要落實好對各個施工環節的成本控制,也即是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切實保證工程施工過程中每個環節步驟的成本投入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實現對整體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具體來說就是,建筑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可以從工程項目的施工特點著手,以其施工特點來制定相應的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將施工方案中各項步驟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資金進行準確估算,從而在對實際施工過程的管理中做到心中有數。工程項目的施工特點包括有很多方面,比如工程施工規模的大小、工程建設過程中所需采用的工藝技術以及工程施工時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等等,相關管理人員正是要根據這些因素來對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中各個環節進行有效設計,盡量使其方案既能夠保證成本投資的最小化,又能夠保證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2提高施工設備的利用率以節省成本提高施工設備的利用率以節省成本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控制施工成本的另一大重要措施。由于在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通常會用到許多先進的機械設備,而這些機械設備的價格往往又是比較高的,這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大重要成本投入對象;因此,建筑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加強對于施工設備的成本控制,要盡量提高施工設備的使用率,減少因為維修設備或者重新采購設備而造成的過多資金投入。另外,建筑企業應該依照合理的比例來承包各項施工設備,而如果企業內的施工設備比較充足之時還可以向外租賃設備,從而讓其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以及實現更多的使用價值。而無論是建筑企業本身的工程項目施工需要使用施工設備,還是將施工設備向外租賃使用,相關管理人員都應該對施工設備的使用規范進行嚴格監督,同時參與工程施工的各個工作人員也應當要注意施工設備的規范操作,以免不當的操作造成施工設備的壽命降低。

2.3完善施工成本控制體系完善施工成本控制體系是實現施工成本有效控制的一大關鍵性措施。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體系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實際經濟效益,因此在一項建筑工程正式開始施工之前,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先把對施工成本的控制列入進施工計劃之中,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體系,對施工過程中所要涉及到的各項資本投入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成本的投入和資金的使用變得程序化和規范化,從而避免資金的浪費,提高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

3結語

篇3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問題;防治措施

一、土建工程常見的質量問題簡述

土建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總稱,是指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設備完成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的生產活動和工程技術。現時一般土建工程項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務、渠務、防洪工程及交通等。

近年來,隨著土建工程的迅猛發展,建筑市場漸漸變得很不規范。突出表現為房地產業質量令人擔憂。購房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開銷,如果房屋質量方面出現糾紛、問題。因此,建筑工程質量尤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會給工程的整體質量帶來嚴重的后果。基礎施工過程中部分施工單位領導責任意識不強,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不按規范規程要求施工給工程造成很大的質量隱患。施工過程中往往盲目急切追求節省工期和人員配置開銷,忽視分項工程質量的控制,導致大量工程質量通病的重復發生。

建筑工程及其生產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產品的固定性,生產的流動性;二是產品的多樣性,生產的單件性;三是產品形體龐大、高投入、生產周期長、具有風險性;四是產品的社會性、生產的外部約束性。基于建設工程以上特點,形成了建筑工程質量本身具有以下特點:建筑工程質量受設計水平、材料好壞、施工方法先進與否、技術措施是否到位、人員素質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響。

(一)用料不規范導致的質量問題

一些施工企業看重效益,不看重質量,低價購買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如地下小煉鐵廠、黑工廠生產的羅紋鋼或圓鋼,或者是從廢品回收站買來生銹鋼材,致使鋼結構強度和韌度達不到要求。這些材料用于樓房建筑,就輕易出現斷筋、開裂、墻體變形等質量問題。再有,使用的砂子雜質含量大。一些施工企業為省工錢趕進度,一是以次充好,該用石砂時不用石砂,而用價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摻雜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鐵篩,連大帶小,一齊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經水洗,直接用于施工。這些做法導致的問題是混凝土強度不夠,取樣打壓后,不符合要求,用在基礎上輕易誘發樁基偏位,基礎下墜,用于頂部時發生頂部開裂滲漏現象。還有,水泥強度不夠。從2008年起國家已明令禁止生產325#水泥,可是一些企業見利忘義,抓住水泥市場緊缺的機會,只顧產量,不管質量,生產的水泥名為425#,實際上連325#的標準都達不到,致使灌筑的頂20天都拆不了模板,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財產損失。

(二)施工不規范導致的質量問題

施工人員未經正規培訓。偏關縣建筑市場的建筑工人主要來自農村,大部分只是小學畢業,有的雖然初中畢業,但知識水平相當于小學文化水平。據調查,90%以上的農民工未參加過技能崗位培訓或未取得有關崗位證書和技術等級證書,是典型的“放下鐮刀拿起瓦刀,放下鋤頭砌起磚頭。” 再有,施工治理不善。施工中由于治理人員少,治理不到位,致使水泥受潮或存放時間過長,導致水泥強度降低,性能改變,或鋼筋淋雨生銹,影響與水泥砂漿的結合牢固度。還有,不按工程量計算所用材料,水灰比變大或拌制混凝土時水泥比例降低,出現露筋或表面不光潔問題等等。

(三)其他方面不規范導致的質量問題

如違背建設程序、沒有認真進行地質勘察,提供準確的地質資料、沒有加固和處理好地基、工程設計質量不高、施工管理不善、受自然條件影響嚴重等問題。

二.土建工程常見質量問題的防治

防治主要是指預防和治理,當然,預防是重中之重,出現問題后的治理只能是補救的措施。

1、為了預防土建工程出現問題,企業應該注重社會責任,使用正規的建材。加強建筑的堅固性,提高建筑的安全質量。

2、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考核,達不到要求的可以取消其上崗操作的資格,以確保施工的科學性與安全性,也可以使建筑的質量更有保障。

3、預防對策加大質量行政監管處罰力度。為抓好建筑施工質量,建議對工地出現的違章違法行為,一經發現決不姑息遷就,從重從嚴處罰,使施工企業充分熟悉到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不加強治理,就會付出沉重代價,甚至斷送企業發展前途。

4、做好電氣工程接地、絕緣電阻測試記錄、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測量定位記錄、各強度等級砼配合比試驗報告、鋼材力學、彎曲性能檢驗報告及鋼筋焊接接頭拉伸、彎曲檢驗報告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檢驗報告等。

5、為了妥善解決土建工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做到確保事故以排除,可以繼續施工;隱患已經消除,結構安全可靠;問題已經解決,不會再次出現問題。

結束語:建筑工程是人類生存、生活、工作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創造世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設施。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是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管理中永恒的主題,是設計、施工單位的生命,“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是建筑工程實施中的座右銘。為造福子孫后代,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質量問題,使土建工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中國建筑工程的實施過程走上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陳雪峰: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J],四川建材,2009(6)

[2]張亞娥.工程質量的控制與管理[ J].延安大學學報, 2009,(12)

[3]洪波; 土建工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產生原因和防范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年15期

篇4

(1)施工前的質量控制措施。

為了避免建筑工程出現質量不合格的現象,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工程施工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相應的強化控制措施控制好工程施工前管理。工程施工前的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嚴格的遵循“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對施工現場進行勘察之后,制定周密、詳細的施工計劃、分包計劃以及勞動力使用計劃等,避免出現隨意施工的現象;其次,做好施工前的交底工作,在進行施工之前,項目負責人應該組織所有的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代和安全培訓,保證所有的施工人員了解建筑工程的特點以及質量要求,避免出現安排不合理、技術交底不完善等造成的質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等;再者,強化圖紙會審工作,建筑工程的圖紙會審工作應該由設計部門、施工單位、設計勘察院等參加,保證設計圖紙百分百的滿足相關的設計要求,保證建筑工程能夠按期、按質完成;最后,還應該做好材料和機械設備的質量管理工作,工程材料是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樓脆脆”事故,都是在工程建筑中使用了劣質的建筑材料造成的,這不僅僅會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還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買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應該強化對工程材料的管理,在進行材料采購時,應該堅持“貨比三家”的原則,采購性價比高的建筑材料,并且當材料進場時,還應該檢查材料是否具備質量合格證、生產許可證以及相關的技術鑒定報告等,對于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場,必要時,還應該對材料進行抽樣檢查,然后遞交給有相應資格的實驗室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當建筑材料的質量有了保證,才能為建筑工程的安全提供保障,對于施工機械設備來說,應該在施工之前,對所有的機械設備進行檢修,保證施工機械設備都能夠正常的工作,然后由專門的技術操作人員操作機械設備,以此保證施工的質量。

(2)施工過程中管理的質量控制措施。

施工階段是建筑工程管理中質量控制的重要階段,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嚴格的控制施工質量,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質量控制以及檢測措施,保證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該嚴格的按照高級技術人員和技師制定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并且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應該有相應的質量監督和檢查人員,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監督和管理,保證每一個施工工序都不出現錯誤,當檢測出施工出現問題時,監督管理人員應該勒令停止施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確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夠準確的實施,進而保證每一道工序的質量。

(3)施工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俗話說“百年工程,安全第一”,因此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應該重視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應該對所有的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施工培訓,幫助所有的施工人員樹立安全施工的意識,并通過展開安全施工知識講座以及一些安全示范,幫助施工人員在施工中更好的保護自己;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相應的按照防護措施,例如在施工的過程中佩戴安全帽,高空作業時穿戴安全繩等,然后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措施進行檢查,保證所有施工環節的安全,進而更好的提高施工的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實現工程建筑企業的快速發展。

(4)制定考核與獎懲制度。

工程質量是考核建筑工程的重要指標,工程建筑企業應該制定相應的考核與獎懲制度,嚴格的制定質量制度,并根據參考質量管理的質量管理指標制定生產計劃,將質量管理指標作為承包責任制的重點內容,以此保證工程施工嚴格的按照質量指標進行,避免由于施工質量達不到相應的指標而出現安全事故,給企業的信譽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工程建筑企業應該嚴格的執行考核與獎懲制度,保證各級人員控制好自身工作的質量,以此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2結束語

篇5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標準;突破;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04-0019-03

一、江蘇省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

標準的發展歷程

經教育部批準,從1994年起,江蘇省率先試辦五年制高職班。在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五年制高職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得到進一步發展。在蘇州大學版五年制高職《語文》編寫、出版、修訂的過程中,《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也應運而生。從課程論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夠科學的。教學大綱應該是編寫教材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而2000年的《大綱》是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大綱》闡述了課程的性質和任務,說明了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各章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并對大綱進行了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章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這一部分,《大綱》直接闡述的是蘇州大學版五年制高職《語文》這套教材的編寫結構和教學內容。作為五年制高職語文教學《大綱》,這份大綱很顯然有較大的局限性。當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滯后性和課程標準研制的迫切性。

隨著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發展及課程內涵的不斷深化,原有的《大綱》已經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江蘇省職業教育文化課程標準與教學要求研究課題組組織專門人員于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歷時三年時間,研制五年制高職語文、數學、英語課程標準。《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隨之產生。

《標準》分為三個部分:前言、課程目標和實施建議。前言部分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三個角度分別展開闡述。課程目標部分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分目標則分別對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提高模塊、選修課程·專業類模塊進行具體闡述。實施建議部分從教材建設、教學、評價、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課程管理建議等五個角度分別提出具體的建議。

二、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標準的突破與發展

《標準》(2009年)與《大綱》(2000年)內容結構比較詳見表1。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發現,從2000年的《大綱》到2009年最新研制的《標準》,江蘇省教育主管部門在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建設方面已經做出艱苦的探索努力,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兩者均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角度展開對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的研究。語文課程目標是課程目標下的分科目標,是從語文課程的角度出發,規定語文課程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要求,它也就成為語文課程編制、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的基本準則。[1]沒有語文課程目標,就無法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無法實現課程編制工作的科學化。

基于原有的五年制語文教學大綱誕生的倉促性和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的內涵發展,2000年研制的《大綱》已經暴露出它自身的局限性,如對課程性質的理解不夠科學完整,缺乏對課程獨特性的分析,課程設計思路中缺乏理論依據,實施建議過于簡單等。而由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歷時三年研制并作為“十一五”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成果之一的《標準》則彰顯出新的生命力,其深刻創新的理念、豐富完整的結構、科學細致的表述令人耳目一新。該《標準》在原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補充完善了對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性質的理解,考慮了語文學科的一般規律和職業教學的特殊性。在課程理念方面,則彰顯出五年制高職教育語文課程基礎性、實踐性、發展性、開放性的特點。在課程設計思路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以必修和選修形式分編,并分模塊設計課程,供不同專業學生選擇。課程目標有總有分,具體入微。課程實施建議涉及教材建設、教學、評價、課程資源開發、課程管理等多個方面。附錄直指教材選文內容選編及教學基本要求,極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和承載課程內容的物質載體。[2]綜上,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標準的研制、變化和發展,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五年制高職語文教材建設。五年制高職語文教材(教科書)的變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篇6

傳統工程造價控制是一種靜態、事后的控制方法,通俗地說就是“干完再算”。當工程進行到一定階段,發現工程預算已經超出,但是還有剩余工程量需要完成時,只能增加更多的工程費用,這樣造價控制目標就無法實現了。傳統控制方法的最大弊端是沒有將造價與時間因素聯系起來,造價控制與進度管理是分開的。實際上,工程造價與進度之間的關聯很緊密,資金消耗與進度快慢有著直接關系,進度超前或滯后對于費用超支還是結余影響很大,所以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必須將資金消耗量與進度控制結合起來。贏得值法將項目費用與進度綜合控制,通過實時監控費用、進度與目標值的偏差,并及時采取糾偏措施,即“邊干邊算邊改進”,實現真正的有效控制。

2贏得值法的基本原理與運用方法

2.1項目費用-進度實時監控

要實現項目費用-進度實時監控,第一,必須建立項目費用和進度完成情況的測量基準,也就是根據年度前期費投資計劃、年度前期進度計劃以及年度前期資金計劃擬定不同時期工程建設需要達到的進度和費用,這樣同時期實際費用以及完成情況就有了比較的基礎。第二,根據項目性質建立工作分解結構圖,也就是將項目任務逐層分解,直至相對獨立、容易管理的基本單元,并落實相關單位的職責。第三,以樹狀圖形式表示各單元以及在整個項目中的位置,明確各單元的工作范圍、人員職責,估算工程時間、費用和需要的資源數量。第四,編制進度控制計劃,并設置進度控制點。再根據費用性質建立預算分解結構,落實物資、施工、其他費用等各分項控制目標。這樣就建立起費用-進度聯合控制的基礎。第五,編制費用-進度表,也就是在進度控制計劃和預算分解結構的基礎上,按照時間關系建立費用-進度表。第六,建立執行效果的測量基準,項目實施過程中按照費用-進度表統計每一個結算日的費用,并據此制定資金計劃以及開展BCWP與ACWP的核算。在實施費用-進度的綜合監測時,應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管理,以提高控制精度和效率。

2.2項目費用-進度偏差的分析、預測與調控

建立符合贏得值法要求的度量體系以后,就可以及時對費用-進度績效進行分析,并確定費用-進度所存在的偏差,預測其發展趨勢,進而擬定各種調整和糾偏的調控措施,以確保可以實現預定的造價控制目標,也就是通過BCWS的計算以及BCWP和ACWP的度量繪制贏得值法評價曲線圖。ACWP、BCWS和BCWP是三條S型曲線,其中SV、CV分別反映了進度和費用偏差。據分析和預測,可判斷費用-進度的未來發展趨勢。如果三條曲線靠得很近并且平穩上升,表明項目正在按照預定目標前進;而假如三條曲線離散程度不斷增加,則可能存在隱患和發生了一些重大問題,因而需要對項目重新評估和安排。費用偏差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通常不外乎以下四方面:(1)客觀方面原因,如材料、人工、設備價格變化以及自然、社會因素發生改變;(2)業主方面原因,如投資、組織、資金、施工準備等方面存在問題;(3)設計方面原因,如設計缺陷、設計標準變化、設計進度遲緩等;(4)施工方面原因,如合同缺陷,材料、人員不到位,施工組織控制不當,成本責任不清晰等。找出偏差的具體原因,分清各自的責任,就可以采取措施進行調控,一般是針對費用增量或費用-進度節點進行調控。

3贏得值法在電力工程造價控制中的應用

3.1工程概況

某110kV變電站工程為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原合同計劃于2009年11月15日開工,定于2010年6月3日竣工。但因民事糾紛耽擱,實際開工時間推遲到2009年12月28日,站址位置也向東偏移了200m,站區地質條件也與當初計劃發生較大變化。為了在不影響工程工期與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嘗試引入了贏得值法進行項目費用控制。最終于2010年6月實現了竣工送電的目標,費用、工期與質量都得到協調、有效的控制,表明贏得值法在該工程中的應用是成功的。

3.2應用贏得值法進行費用-進度的控制分析

2月份以前SV<0,進度有所遲緩,主要原因是設計圖紙跟不上,工程進度受到影響;3月份SV>0較明顯,主要原因是設計圖紙供應及時,并且為了保工期,采取了加快進度的措施。BCWP與ACWP貼得較近,說明費用控制較好。2月份以前CPI、SPI均小于1,說明出現費用超支、進度延誤現象,進度原因前面已經分析了,費用問題不明顯,可見贏得值法引入多項指標的重要性。3月份SPI近1.2,表明進度加快較明顯,同時CPI略低,說明為趕進度會導致費用增加,效費比降低。

4結語

篇7

(一)山東大鼓的衰落二十世紀30年代,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山東大鼓由盛轉衰,也難與新興的“趟口”等曲種競爭。至40年代末,山東境內已經基本沒有大鼓的演出了。1958年,為了繁榮曲藝藝術,第一屆全國曲藝匯演在京舉行,謝大玉應邀參加演出,演唱了經典唱段《草船借箭》,風采不減當年,震撼人心。但是這沒有阻擋住山東大鼓衰落的步伐。十年的摧殘,對山東大鼓的搶救和保護也停止了。山東大鼓是個古老的曲種,有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歷史底蘊,發展到今天卻無人問津,還需要我們大力的搶救和保護。這使得我們不得不思考,大鼓的發展必定出了問題,不僅僅是時代的發展造成了這種局面,更應該從藝術門類自身的發展規律來尋找原因。從客觀上講,首先,不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變化。農耕文化的意識形態基本消失了,經濟的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就算是在農村,人們也是享受著電視、網絡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所帶來的快餐式的愉悅,土氣味兒十足的山東大鼓無法跟上人們的腳步,無法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其次,商業文化的沖擊。文化與經濟相結合,追求商業利潤的最大化,無人問津的山東大鼓自身的生存都成為問題,更別提商業利潤了,沒有經濟的支持,大鼓的發展真是舉步維艱。從主觀上講,曲種自身的固步不前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內容、形式與時代脫節甚至可以說是格格不入,在唱腔上又難以把握,拖沓冗長,與現代快節奏的娛樂方式相比,觀賞度娛樂性都不具備可比性。家族式、師徒式的傳承模式也造成了人才的斷層。

(二)山東大鼓的現狀與傳承2006年山東大鼓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謝大玉的弟子左玉華成為山東大鼓的繼承人,至此,山東大鼓才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近年來國家推行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經濟上,給與財政支持。在政策上,倡導地域文化進校園,發展特色教育,在教育行業甚至整個社會形成了一股重視和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潮。2010年至2012年,山東省藝術研究所先后與藝術單位合作,通過大鼓進高校,研究所與劇團相結合等多種途徑,確立了濟南市曲藝團、濟南藝校、山東管理學院等機構成為山東大鼓的傳承基地,通過人才培養和演出實踐,總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規律,探索研究相應的傳承模式和途徑。高等學校是傳承文化和知識的重要樞紐,因此在傳承地域文化這方面既是它的責任,也是它的義務,而且高校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完善的教學設施,專業的科研教師隊伍,嚴謹的教育教學體系,寬泛的傳承對象等是高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堅實有力的客觀條件。

二、山東大鼓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的發展探索

在高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山東大鼓作為教學資源融入到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中是非常切實可行的方法。通過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欣賞者、熱愛者、接班人和傳承人,來提高整個社會的關注程度,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們分別從教材、課程、教學科研,校園文化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加強教學材料建設中國很多民間音樂都沒有正規的曲譜,只是依靠師傅口傳心授的方式,經過若干年的累積,才能出徒。山東大鼓亦是如此。很多曲目已經失傳,而流傳下來的少數曲目或是音響資料或是個人傳唱,曲調旋律模糊不清,根本不具備大眾傳唱學習的基本要求。山東藝術研究所王力主任根據自己多年從事民樂演奏的經驗以及對于民間音樂的深入了解,對山東大鼓進行了曲目的搜集和整理。現存曲目大略統計下來有200多首,有《草船借箭》《古城會》《寶玉探病》《西廂記》《包公案》《昭君出塞》等經典的段子。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完全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整理分類曲目,由易到難,按照專業課程和公共知識的兩個方向來整理編輯教材。這是實現山東大鼓進行傳唱最基本的條件。要真正實現山東大鼓便于傳唱,樂譜的精簡、分節和創新也是非常需要重視的環節。對于長篇曲目,可以效仿音樂家對于名曲的精簡方式,提取主要音符,縮減冗長拖腔,明確主旋律。或是采用小標題分節的形式便于大眾接受。山東大鼓內容和藝術形式的陳舊也造成了人們對它的放棄。這需要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和高校音樂工作者通過不斷地交流、教學、磨合,去糟粕留精華,掌握山東大鼓發展的藝術規律,舊曲譜新詞,逐步成就山東大鼓的內容創新和曲調創新。實現山東大鼓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課程內容的優化組合1、專業課程的設置。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納入專業課堂,作為技能課的訓練項目。由于音樂專業的表演和情感的個性化特征,音樂技能課都采取“一對一”的小課形式,這與山東大鼓自身的教學模式不謀而合,學生對于這種授課方式也非常適應。同時,聲樂、舞蹈和視唱練耳等課程的學習為山東大鼓提供了堅實的專業基礎。高校的音樂技能課形成了比較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音樂專業的學生也具備了基本的音樂素養,對于山東大鼓的學習必將是事半功倍。2、相關課程內容的調整。山東大鼓歷史久遠,在曲藝發展史中其地位不可小覷。全國統一的教材包括中國傳統音樂、音樂美學,中國音樂史、音樂賞析等都因為各種原因,只是輕輕帶過,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比重,幫助學生熟悉山東大鼓的發展脈絡和流派風格,了解山東的文化概貌,刻不容緩。

(三)教學科研團隊的建設1、高校音樂教師專項曲種的培養提高。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和敏銳的音樂嗅覺。對于他們而言,學習專項曲藝種類遠比普通人要學得快,學得好。但是受到傳統西式教育的影響,對于民族音樂的教學能力和傳承意識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高校應該加強師資培養的意識,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比如進行民間采風、藝術培訓、學術研討、與劇團合作獲得實踐經驗等,形成傳承文化良好的學術氛圍。2、教學科研的發展需要專業人才的帶動。研究人員和表演藝術家的引進給高校的非遺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首先,專業人才進入一線教學,有助于推動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其次,引領學術方向,形成研究氛圍,建立研究中心,創新課題,推動科研方面的發展。在豐富研究成果的同時,也促進了非物質文化的發展。作為山東大鼓傳承基地的山東管理學院,與濟南市曲藝團合作,聘請山東大鼓的傳承人閆雯和山東琴書的傳承人姚忠賢等藝術家作為音樂教育的專業教師。既保證了高校音樂教育對山東大鼓的學習和研究,也推動了整個社會對山東大鼓的關注。

(四)非遺特色的校園文化有意識地將山東大鼓的傳承融入校園活動中,加強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公共課和選修課,成立社團,舉辦文化節、藝術演出,進行采風和社會演出實踐等,將地域音樂文化的價值觀、審美特點和精神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讓更多的學生來認識和接觸山東大鼓,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三、結語

篇8

關鍵詞:碩士學位論文人稱指示語我們本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學術語篇成為學者們的研究對象。不同領域的學者嘗試運用不同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來分析討論這一研究對象。其中,語言學領域對學術語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期刊論文和學術專著的研究上,對學位論文這一特殊的學術語篇進行研究的文章還不是很多。對學位論文的研究大多關注論文構成部分,如引言、研究方法、文獻回顧、研究結果、研究結論、摘要和致謝等次語類的研究,很少有學者關注學位論文中的人稱指示語。

學術寫作的過程是作者表達自己學術觀點的過程,也是作者運用一系列話語策略向讀者滲透主體意識,從而構建作者身份的過程。人稱指示語的使用作為作者身份構建的主要方式,對此進行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鑒于此,本文將人稱指示語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體現作者身份的人稱指示語在碩士學位論文中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碩士學位論文中人稱指示語的使用特點。

(二)語料來源

根據碩士學位論文中的人稱指示語這一研究對象,本文自建了一個小型碩士學位論文語料庫,隨機選取了2016~2017年語言學專業的十篇碩士學位論文作為語料,對論文中的第一人稱指示語、第三人稱指示語分別進行了考察。

二、碩士學位論文中的第一人稱指示語

(一)第一人稱指示語的使用情況

1.第一人稱單數

通過統計分析語料庫中的碩士學位論文發現,在這些論文中很少出現第一人稱單數“我”作為作者的自我指稱語。此種情況也側面印證了學術語篇的確有別于其他語篇的觀點,學術語篇中的人稱指示語具有特別的使用方式。

學位論文中第一人稱單數“我”使用頻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首先,這與研究生受教育的環境有關。國內多數有關論文寫作的書籍都認為,在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文章中盡量不要出現第一人稱單數作為作者自我指稱語,可以使用第三人稱指示語來代替。不僅如此,國家標準(GB6447-86)《文摘編寫規則》也對研究生的論文寫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標準指出:“論文摘要的寫作應以第三人稱方式對論文的中心內容進行客觀的敘述。”

其次,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中國文化強調集體的力量,而不是單獨突顯某一個體所發揮的作用,所以,研究生在完成學位自己的觀點時會不自覺地少用第一人稱單數,避免給讀者留下過于強調論文完成者的印象;與之相反,外國學者經常使用第一人稱單數來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環境的影響。

最后,與學位論文自身的性質特點有關。碩士學位論文是完成碩士學位必須撰寫的,是要經過專家學者的審閱的。研究生可能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在論文中明顯地強調自己的作者身份。

2.第一人稱復數

通過在語料庫中檢索“我們”這一人稱代詞,筆者發現第一人稱復數指示語在論文中使用頻率極高。這些論文中的“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論文中的“我們”是用來指稱作者的。這里可以細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為,當論文是由多位作者合作完成或一位作者在其他人幫助下完成論文時,“我們”可能是指多位作者共同表達的觀點,強調的是整個作者團體共同努力的成果。另一種情況為,論文是由一位作者獨立完成的,“我們”僅用來指稱作者自己。這種指稱在學術語篇中十分普遍。從本次研究統計結果來看,在碩士學位論文中也同樣如此。出現用“我們”來指稱作者自己的情況與中國人自謙的習慣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注重謙遜,表現在論文寫作中即為避免過于強調個人貢獻值的大小,習慣性地在文中隱藏自己,不愿意突出作者身份。

第二,人稱代詞“我們”用來指稱作者和讀者雙方。這里的“我們”不僅指稱作者,還將讀者也包含在內,加強了雙方的互動,使讀者參與了論文的寫作,擺脫了論文旁觀者的身份,成為了“自己人”。

(二)第一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功能

鑒于第一人稱單數在碩士學位論文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稱指示語的表達功能主要體現在第一人稱復數的使用過程中。

1.增強作者觀點的權威性

使用“我們”而不是“我”來指代作者自身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讀者的注意力,降低被讀者直接否定的風險,同時也減弱了作者個人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結論可能造成的主觀影響,使整個論文的陳述以及所持學術觀點更加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表明了作者對所得出的結論的承諾。

2.引發讀者的共鳴

當第一人稱復數指代作者與讀者雙方時,此種情況大大提高了讀者對論文的參與度,增強了讀者與論文之間的聯系,同時將讀者和作者放入同一個情景中,使讀者能更好地接受并理解自己的觀點,產生積極的效果。

三、碩士學位論文中的第三人稱指示語

(一)第三人稱指示語的使用情況

通常來說,第三人稱不是一個單純的封閉的代詞系統,還涵蓋一些其他的第三人稱短語,數量極為可觀。而碩士學位論文中最為常見的第三人稱指示語主要為“本文”“本研究”“筆者”“作者”“下文”“上文”等。本文著重統計分析了這些指示語在語料庫中的使用情況。研究發現,碩士學位論文經常使用第三人稱來指代作者自身,它的使用頻率僅次于第一人稱復數。

(二)第三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功能

一般來說,碩士學位論文中所有的陳述或者觀點幾乎都是作者提出的,主觀色彩較為濃厚。但當作者使用第三人稱短語來指稱自己時,論文的主觀色彩會明顯減少,客觀性與權威性大大增強。同時,“本文”“本研究”“筆者”等這類第三人稱指示語的使用也會使論文表達更加簡潔,觀點更加清晰明了。

四、結語

在碩士學位論文中,研究生很少使用第一人稱單數“我”,而是傾向于使用第一人稱復數“我們”來指稱作者自身,從而引發讀者對觀點的共鳴。除此之外,研究生還經常使用第三人稱指示語來增強學位論文的客觀性與權威性。總體來看,碩士學位論文呈現出隱藏自己身份、不愿意突出作者身份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陳治安,彭宣維.人稱指示語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3). 

[2]杜小紅.人稱指示語的非常規選擇及其語用探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3,(2). 

[3]黃國文.言語交際中的指示人稱代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1). 

[4]李萍.人稱代詞“we”在科技論文中的語用功能[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7). 

[5]魯運輝.英漢碩士論文中作者自我稱呼標記語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6]田海龍.英漢語“WE/我們”的人際功能與文化差異[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7]王天華.人稱指示語的非常規用法及其語用分析[J].學術交流,2006,(5). 

[8]魏本力.漢英第一人稱指示語的文化隱喻[J].山東外語教學,2002,(6). 

[9]吳忠華,龐繼賢.英語研究論文中作者自我身份建構分析——以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為例[J].外語教育2009,(2). 

篇9

1.1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

在建筑電氣工程施工中,必須有高能力、高技巧的員工,只有這樣,才能擁有較強的施工質量規劃,當下,我國的建筑電氣安裝工程施工隊伍還不夠完善。在隊伍中,還存在著很多的老員工,這些員工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是卻缺乏足夠的專業理論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只能被淘汰;在隊伍中,還有一些臨時替補的員工,這些員工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可謂是一竅不通,就連最基本的圖紙以及設計方案都看不懂,那些由于崗位人員不足而臨時從土建施工部分抽出的工作者,根本不具備電氣工程所需的技術能力。

1.2常用電氣主要設備和材料不符合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很多生產廠家在利益的驅使下降低了產品的質量,導致常用電氣主要設備和材料不符合要求,如電阻率、熔點、性能、尺寸不符合要求;電纜耐壓差、抗腐蝕能力差、絕緣電阻小,內部線芯、絕緣層等均不符合要求;電線管壁薄,強度差,鍍鋅層質量不符合要求。燈具、扇葉粗制濫造,使用壽命短;開關、插座導電值與標稱值不符合,導電金屬片彈性差,接觸不好,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等。這些劣質產品在使用中會對電氣安裝的質量影響巨大,甚至釀成大禍。

2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通病的防范和預控

2.1配電柜、控制柜、配電箱等的安裝質量通病和預防

在電氣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配電柜與配電箱內部器件“配線”電氣性能等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箱體或柜體底座不平整、接地不可靠、開孔與管徑不匹配、配電箱設在可燃材料上等。目前,建筑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就解決措施做了如下論述。首先,要嚴格按照《建筑電氣工程施工技術標準》對那些低壓配電柜技術進行相關的檢查,只有不斷完善檢查工作,才能真正解決電氣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其次,在控制方面,要做好承重墻和填充墻上的工作,在施工的時候,要完美地控制好嵌裝配電箱的高度、長度,這樣在工作的時候就不會手足無措。

2.2二次配線的質量通病及防治

打比方說從主電源到個人家的配線是一次配線,個人家內部的配線就是二次配線。二次配線的安裝質量通病主要體現在:相關配電的導線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以及導線的火線、零線等的混同;在二次配線的接線、連接處,對于絕緣的處理不夠得當,此外,接地端也沒有有效的標號;導線有很大的面積是在外面的,只要有人不小心,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不同電壓等級的導線混淆在一起,而且在線管內還有很多的接頭等。因此,建筑企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標準,將導線等的顏色標示清楚,此外,在居民住宅的電氣配電過程中,要嚴格要求施工人員,相關施工人員必須擁有一定的電氣常識,絕對不允許最基本的錯誤的出現。

2.3電纜橋架安裝的質量通病及預控

質量通病主要體現在:第一,在電纜橋架的安裝的時候,并沒有可靠地接觸到地面;電纜在安裝時橋架與托架之間并沒有得到固定,導致他們之間的填充率大于40%;在電纜橋的安裝中,由于轉彎的半徑過大,導致經過防火區時未作防火封堵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嚴格按照《建筑電氣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對電纜橋架的要求施工,并要做到將電纜的相關位置做好標志,當電纜橋架的內敷完成后,應及時做好封堵密實工作,這樣可以有效保護人們的安全。

2.4電氣照明器具安裝的質量通病和預控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最為關注的就是照明工作,沒有人喜歡呆在一個黑暗的世界,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世界黯淡無光。當下,電氣照明器具安裝的質量通病主要有:首先,燈具、開關等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在安裝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器具不全的現象,這使得工作不能按時展開;其次,器具安裝時相序接反或一個回路串入的器具過多,這是因為施工人員的技術得不到有效運用;再次,在器具安裝的過程中,會出現坐標偏移過大或者過小的現象,最終導致器具的接觸不良;最后,在安裝之后所做的相關的防范工作也不夠到位,對于水滴的濺落等,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安裝燈具之前,應先按照《建筑電氣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燈具的型號、規格進行詳細檢查;接線時注意做好安全措施,嚴格檢查燈具、開關等是否可用以及掌握可用的時間,避免危害的產生。

3結語

篇10

(一)課程設計水平下降

“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是任課教師結合林化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給定設計任務、學生每人一題完成課程設計的過程。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根據給定的設計任務,學生首先要查閱參考資料,選定所用的生產工藝;然后進行物料和熱量衡算,并根據物料和熱量衡算選擇所用的設備;最后編制設計說明書,并使用CAD軟件繪制所設計工廠的平面布置圖、流程布置圖,以及畫出一個處理單元的工藝流程圖(包括平面圖和立面圖)。近幾年來,學生完成的林化專業課程設計出現了質量下降的趨勢,具體表現為設計說明書的頁數變少、設計的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不平衡、設備選型與計算不符,以及設計圖紙的排版格式不當、尺寸標注不正確等。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還存在抄襲現象。

(二)課程設計缺乏創新性

在“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省事,要求任課教師提供相似的設計樣本。如果沒有設計樣本,學生不會做,也不愿意去做。然而,一旦有了設計樣本,學生就不會自己動腦筋,只是年復一年地重復著上一屆學生的設計。不下功夫,自然也不可能有創新,所以學生完成的林化專業課程設計的創新性很差。

(三)課程設計缺乏統一的質量評判標準

現行的“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考核通常是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給定設計任務,然后根據學生上交的設計說明書和繪制的圖紙評定課程成績。雖然有的任課教師會將學生的設計答辯成績納入課程成績,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少。而且不同的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設計的要求不一樣,評判標準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任課教師,對不同學生群體的課程設計,評定成績的標準也存在差異。課程設計缺乏統一的質量評判標準,課程成績的評定不規范,都勢必會影響“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所面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觀念的影響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強調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問題,填鴨式教學方式仍占據重要的位置。因此,“林化專業課程設計”這樣的設計類課程在高校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隨著高校教師工作量量化考核的推行,設計類課程教學的工作量被人為地打了折扣,賦予的分值較低。這導致教師對設計類課程教學缺乏積極性,不愿花費大量精力去精心指導學生的課程設計。

(二)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

工科學生不能脫離工廠的實際,課程設計是工科類本科生培養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例如,“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工廠設計能力為目的的。然而,一些學生認識不到課程設計的重要性,認為課程設計很好完成,加加班做幾天就能完成;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與設計無關,既然以后用不著,了解一下過程就行了,所以就不想用心學,根本不愿意在課程設計上下功夫。

(三)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時間安排在大學4年級第1學期的最后2周。在這個時間段,本科生其他課程的考試都已經結束了,原本可以安安心心做課程設計了,但是實際上這一時間安排使“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首先,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本科生找工作的時間不斷提前。大學4年級第1學期,學生已經開始在找工作了,有的學生還要到就業意向單位實習。其次,在這一時間段,有些學生已開始做畢業論文實驗,有些學生已經著手準備考研了。而且,學生會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作業都集中到這個時間段完成,所以除了要完成林化專業課程設計之外,往往還要完成其他的課程設計或課程結業論文。此外,有些學生為了早些回家對課程設計應付了事;或者哪個任課教師要求嚴、抓得緊,哪門課程的作業就完成得“早”和“好”。在上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精力不集中,花費的時間少,更缺乏創新的動力,這都勢必會影響課程設計的質量。

(四)課程設計的資料欠缺、內容老化

“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松香生產車間、單寧酸生產車間、活性炭生產車間的設計等。由于松香、單寧酸、活性炭這些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設備一般比較落后,現代化的企業很少,所以生產車間的設計內容更新周期很長,這導致課程設計內容一直存在老化的問題。同時,學校圖書館中有關林化專業課程設計的資料很少,有的圖書甚至是十幾年前的,所以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時可查的資料不多。即便學校圖書館有一些比較新的設計類參考資料,如化工工藝設計手冊等,但是由于庫存冊數很少,所以不能滿足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需要。此外,現在網上可查的相關資料也不多。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課程設計的創新。

(五)教師對課程設計的審查不嚴

目前,我國高校對教師工作實行的是量化考核,由于量化考核對設計類課程教學工作量賦予的分值較低,所以難以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同時,我國對高校的排名、對教師職稱的評定和工作業績的考核等都更注重科研成果部分,對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這也導致高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不夠。此外,當前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在完成課程設計的一些環節時基本是走形式。但是,如果設計類課程考核不及格,不及格的學生還要在大學4年級第2學期補做課程設計,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而且會影響學生找工作,進而影響學校的就業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任課教師往往不敢對學生的課程設計過于嚴格要求。上述這些因素都是導致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設計審查不嚴的原因。筆者曾對林產化工專業2008級和2009級本科生開展有關“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目前“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有所下滑;同時,在對教學質量下滑進行歸因時,32.1%的學生認為是自己不重視、覺得以后不一定用得上,28.6%的學生認為是課程設計資料欠缺、內容老化,21.4%的學生認為是完成課程設計的時間與找工作、準備考研、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其他事情的時間有沖突,14.3%的學生認為是由于課程設計很容易通過考核所以不需要太認真,3.6%的學生認為是其他原因。問卷調查結果基本可以印證上述的原因分析。

三、提高“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提高對課程設計的重視程度

大學的科研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要保證課程教學質量,特別是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生產一線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針對當前高校對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的關注度下降、任課教師缺乏用心指導課程設計的積極性等問題,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提高對設計類課程的重視程度,從課程教學工作量核定、課程設計經費投入、課程設計質量評價等方面入手,加大對設計類課程教學的投入和監控力度,以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加大教育力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課程設計的重要性

在學生開始“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學習之前,林化專業的專業教師要加大對課程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對設計類課程的重要性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在學生學習“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之初,任課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從事工廠生產設計的能力,并使學生認識到這是工科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其次要通過課程設計應用典例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到即使現在看也許將來的工作用不到,但并不意味著一直都用不到,使學生認識到通過課程設計有利于提高其綜合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

(三)切實保證課程設計的教學時間

原來將“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安排在大學4年級第1學期的最后2周,主要是考慮這個時間段其他課程都已經結束了,不會因為課程設計影響到其他課程的進度,從而有利于保證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時間。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課程考試、找工作、畢業實習、考研準備、畢業論文實驗以及學生想早日回家等諸多因素都影響到了“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為了突破這一困境,首先,任課教師要在大學4年級第1學期的中間時間段提前布置課程設計任務,甚至可以在學生開始專業實習之前就布置,讓學生帶著設計任務到工廠實習。這樣,學生就可以提前對課程設計的原料情況、產品銷售、選廠地點、工藝流程、設備型號、污染控制等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再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設計方案的考慮,為完成課程設計作好準備。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的課程設計富有創新性。其次,為了避免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時草草了事、提前回家過年,任課教師要安排學生進行課程設計答辯,并且要求學生只能在設計周的最后2天上交設計說明書和圖紙。通過采取這些保證課程設計教學時間的措施,不僅使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實際時間加長了,使課程設計時間得到了保障,而且有利于促進“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

(四)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豐富課程設計的內容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程設計離不開大量相關資料的支撐。學生只有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各種方案的比較,揚長避短,才能確定最佳的設計方案;也只有通過探討各種工藝的優缺點,才能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針對目前可供“林化專業課程設計”使用的資料嚴重短缺的情況,筆者建議一方面學校要加大相關資料的采購力度;另一方面,學校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強教務處與科研處的合作,推動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的相互結合和相互促進,使科研成果能夠為教學服務、能夠為教學所用。例如,可以將學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如新型工廠設計、工藝設計等納入“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豐富課程設計的內容;可以將學校開展科學研究所需建立的工廠基地作為學生的課程設計樣本,等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更多的新知識,從而避免課程設計內容的老化,進而實現科學研究與教學的一體化。

(五)盡快建立課程設計的質量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