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維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5 03:5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唐代詩人王維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

篇1

李白――“詩仙”。唐代詩人李白詩風雄奇豪放,絢麗多彩,同代詩人賀知章把他比作下凡“謫仙”,故后人尊稱他為“詩仙”。

杜甫――“詩圣”。杜甫的詩氣勢雄渾,憂國憂民,葉燮有“詩圣推杜甫”之句,后人遂稱他為“詩圣”。

白居易――“詩魔”。白居易的詩富有情味,雅俗共賞。他寫詩刻苦,常?!翱褡碛忠娔Оl”,“日午悲吟到日西”,被稱為“詩魔”。

王維――“詩佛”。因為王維的詩多禪味色彩,故稱他為“詩佛”。

王昌齡――“七絕圣子”。由于王昌齡善寫七絕而獲得“七絕圣子”的美稱。

孟郊、賈島――“詩囚”。孟、賈十分講究錘煉字句,為詩拘囚,金人元好問稱“長沙一湖累,郊島兩詩囚”,“詩囚”之稱便由此而得名。

謝道韞――“柳絮才”。晉代才女謝道韞因有詠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而得“柳絮才”的美稱。

駱賓王――“卜算子”。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吟詩愛用數目字,人們讀后非但不感到枯燥反而覺得興味無窮,因而人們稱他“卜算子”。

鄭谷――“鄭鷓鴣”。唐代詩人鄭谷因一首《鷓鴣詩》聞名于世,故人們送他“鄭鷓鴣”的美稱。

許棠――“許洞庭”。唐代詩人許棠因其《洞庭詩》膾炙人口,被奉以“許洞庭”之美稱。

謝逸――“謝蝴蝶”。宋代詩人謝逸愛蝶成癬,一生寫過三百多首詠蝶詩,其中有“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的詠蝶名句,故獲得“謝蝴蝶”的美號。

袁凱――“表白燕”。明代詩人袁凱因一首《白燕詩》聞名遐邇,所以人們稱他為“袁白燕”.

王士慎――“王桐花”。清代詩人王士慎因有“郎似桐花妾花鳳”的佳句,故被人稱之這“王桐花”。

崔華――“崔黃葉”。清代詩人崔華有“黃葉聲多酒不醉”的佳句,故被人冠以“崔黃葉”之美稱.

篇2

詩鬼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是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后裔。李賀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李賀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關鍵詞: 唐代詩人 素質教育 音樂 繪畫

“中國詩歌發展到唐朝,各種體式漸趨完備,創作風格也日臻成熟。不論‘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還是‘有唐詩做榜樣是宋人的不幸’,都證明了唐詩在詩歌史上無與倫比的地位”①。在星漢燦爛的唐詩發展譜系中,可謂名家輩出,代有文雄。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僅有“憶昔開元全盛日”的盛世豪情,而且有“天街踏遍公卿骨”的衰世哀嘆。除卻這些政治色彩較為濃厚的家國之思外,唐代詩人也為我們上演了一場活色生香的文藝大比拼。

一、家家盡唱升平曲,帝幸梨園親制詞

在文學發展史上,詩歌、音樂、舞蹈往往是三位一體、密不可分的。在大唐的藝術桂冠上,詩歌與音樂可以說是兩顆最為璀璨耀眼的明珠。大唐帝國不僅是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而且是我國音樂發展的空前繁榮時期。在大唐盛世里,詩歌與音樂這一對藝術的寵兒高度融合、互相影響。音樂成為唐詩人筆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琴箏琵琶等各色樂器也一一登場?!皳度圃娝饕泛汀度圃娭械臉肺栀Y料》統計,唐朝詠樂詩共約600余首,描寫器樂演奏的詩篇約300余首,其中詠琴詩約120首,詠箏、詠琵琶、詠笛者各約30首,詠笙者約20首,其中它還涉及篳篥、蘆管、箜篌、笳、簫、鼓、鐘等樂器,凡20余種共130多首。其他的描寫聽歌賞樂的詩篇共有400首左右”②。

唐朝音樂之所以能夠繁榮,不僅得益于民族音樂的融合,中原雅樂與胡族燕樂的交流,還依仗歷代帝王貴胄的大力倡導,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在唐玄宗一干帝王將相的大力參與下,唐代音樂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唐代音樂的繁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如燕樂、清商樂、天竺樂、西涼樂等“十部樂”的形成;二是音樂管理機構的完善,囊括梨園、教坊等音樂機構,音樂繁盛的體現就是涌現出眾多音樂表演者,他們操持各種樂器,以或歌或舞的藝術形式,與詩歌藝術一起再次開創了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繁榮局面。

詩歌與音樂在先秦時期就密切相關,并且和士人的道德修養和國家的教化不可分割。如孔子曾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禮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于禮繆;不能樂,于禮素;薄于德,于禮虛?!保ā抖Y記?仲尼燕居》)“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音樂素養極高的唐代詩人,在聽樂觀舞的過程中,其審美感受流諸筆端,留下數量不菲的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琴聲中正平和,是儒雅君子修身養性的必備樂器,也是儒家禮樂教化的象征,是故“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禮記?曲禮》)古琴的彈奏對環境要求極高,如王維《竹里館》所言:“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其他如王績《山中敘志》:“風鳴靜夜琴,月然芳春酒。”王績《北山》“幽蘭獨夜清琴曲”;王勃《山扉夜坐》“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王勃《寒夜思友三首》“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李嶠《風》:“月動臨秋扇,松清入夜琴?!背=ā堵犌偾镆官浛茏饚煛罚骸扒佼斍镆孤?,況是調中人。”李白《月夜聽盧子順》:“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p>

唐詩也記載了身份各異的彈琴之人,如韋莊《聽趙秀才彈琴》及《悼楊氏妓琴弦》,項斯《涇州聽張處士彈琴》,岑參《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孟浩然《聽鄭王值琴》,貫休《聽僧彈琴》,李白《月夜聽盧子順彈琴》,盧仝《聽蕭君姬人彈琴》,賈島《聽樂山人彈易水》,韓愈《聽穎師彈琴》,李賀《聽穎師琴歌》,常建的《張山人彈琴》。

“琵琶弦中苦調多”(劉長卿《相和歌辭?王昭君》),彈奏琵琶所表達的氛圍總是有著或淡或濃的蕭瑟之感、悲涼之氣,凄涼的審美意向在詩人心中油然而生。唐詩中有關琵琶篇章所流露出的悲苦之音由來已久。唐太宗李世民有一首《琵琶》詩,結尾“空馀關隴恨,因此代相思”,含不盡之意溢于言外。在唐詩中,有關琵琶的著名詩篇除卻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大多和邊塞意象聯系在一起,如王昌齡的“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相和歌辭?從軍行》)也是彈出萬千愁緒。顧況《劉禪奴彈琵琶歌》也是如此:“樂府只傳橫吹好,琵琶寫出關山道。羈雁出塞繞黃云,邊馬仰天嘶白草?!逼渌绨拙右住堵犂钍苛寂谩罚骸奥曀坪鷥簭椛嗾Z,愁如塞月恨邊云。閑人暫聽猶眉斂,可使和蕃公主聞?!痹S渾《聽琵琶》:“欲寫明妃萬里情,紫槽紅撥夜丁丁。胡沙望盡漢宮遠,月落天山聞一聲?!?/p>

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國勢強盛,處處笙歌旋舞。而玄宗本人作為風流天子也素喜歌舞,且自度新曲。在中晚唐詩人的筆下,霓裳羽衣曲就是開元盛世的象征符號。而張祜所作的宮詞有不少涉及玄宗時歌舞升平的盛世場景?!墩率逡篃簟?、《上巳樂》、《元日仗》、《李謨笛》等詩作,用極具渲染力的筆觸刻畫出當時重要節日的狂歡場面,也展示了唐玄宗的縱情聲色”③。如: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正月十五夜燈》

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軌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鳳門開白日明。

――《元日仗》

猩猩血彩系頭標,天上齊聲舉畫橈。卻是內人爭意切,六宮羅袖一時招。

――《上巳樂》

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無奈李謨偷曲譜,酒樓吹笛是新聲。

――《李謨笛》

這些詩作透露出整個開元時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對音樂歌舞呈現出如癡似醉的著迷,“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酒樓吹笛是新聲”,勾勒出一幅盛世繁華景象下的醉生夢死畫卷,君民同心地展現出了“萬方同軌奏升平”的熱鬧與繁華?!胺从吃谶@些詩中的完全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自然表現了詩人對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和眷戀。但是,如果把這些詩僅僅看做是對于開、天之盛的謳歌,那就錯了。當時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唐玄宗,豢養一批梨園弟子,整日吹拉彈唱、歌舞取樂,對潛在的社會政治危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終于導致安史之亂。這些詩自然也有諷喻之意,并提醒當政者要引以為戒”④。

孔子認為:“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避髯又v:“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笨偠灾?,由于詩歌與音樂的完美融合,唐詩才所以取得詩中有樂、樂中有詩的燦爛輝煌成就,才使得唐詩得以在中國藝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是一個讀書人能文能武的象征,初唐時面臨邊疆少數民族勢力的不斷侵擾,尚武自強的風氣席卷整個社會?!澳袃汉尾粠倾^,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是唐代詩人渴望在歷史舞臺建功立業的共同情懷。在這種充斥著“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功氛圍里,“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不可避免地成為讀書人的終極夢想,即使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卷少年也體現出書、劍并用的豪情。如陳子昂的“平生聞高義,書劍白大雄”;(《送別出塞》)孟浩然的“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自洛之越》)高適的“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人日寄杜二拾遺》)晚唐溫庭筠的“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過陳琳墓》)在唐代,書與劍就是詩人的夢想,是建功立業的寄托。

在唐代尚武風行的氛圍里,詩人們不甘于做一個尋章摘句的老雕蟲,只能面對“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的窘境。面對胡族入侵,他們意識到“憑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渴望過上或仗劍任俠或使至塞上的生涯,在邊塞、在異域,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享受“單于夜遁逃”的榮光。唐代詩人具有空前的理想抱負,將少年塑造得雄視千古,不可一世。如王維《少年行》詩云: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王昌齡的《少年行二首》:

西陵俠年少,送客過長亭。青槐夾兩路,白馬如流星。

聞道羽書急,單于寇井陘。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

上述詩歌流露出唐代詩人不屑于溫庭筠“欲將書劍學從軍”文藝場景的濃縮,極力塑造“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少年形象,不僅彰顯俠士精神,更在保家衛國層面上凸顯少年郎的道義擔當與胸襟器識。他們的這種游俠精神、尚武氣概可以看做屈原“帶長鋏之陸離兮”為發端,曹植《白馬篇》為踵事增華的體現: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李白《俠客行》可謂代表: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賈島是一位著名的苦吟詩人,但其《述劍》詩可謂豪氣干云,氣象萬千。其詩云:“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視君,誰為不平事?!庇纱丝芍?,在唐代尚武的氛圍里,詩人的書劍情節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并且是全民普及的。

結語

在眾星閃耀的唐代詩壇上,詩人們大都體現出“君子不器”的多樣性才能。如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他不僅是名震詩壇的大詩人,而且是一位碩果累累的大畫家。平生自視很高的蘇軾曾發自內心地贊嘆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鄙圆涣b、豪放飄逸的李太白曾自詡:“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保ā渡享n荊州書》)平生迂謹的杜陵叟也發出會心的贊嘆:“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在大唐盛世,詩人們渴望的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以圖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才有“憑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感慨。除卻安身立命的詩文,琴棋書畫的文人雅致,甚至上馬殺賊的武藝,他們都是納入自己的受教體系的?;蛟S在唐代不是每個詩人都能做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名”的俠義之舉,也不是每一位詩人都可以冠以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但縱覽《全唐詩》,我們可以發現,唐代詩人筆下形態各異的獨特才能即便有自詡夸張的成分,但至少也說明了他們始終是抱著“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積極心態,這對我們今天強調素質教育,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無借鑒意義。

注釋:

①黃偉.關于清詩.文學評論,2007(1).

②李楊.唐代音樂詩綜論.晉陽學刊,1999(3).

篇4

(唐)劉方平(開元天寶年間人)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詩詞導入: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河南洛陽人。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未考取,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詩風清新自然,質厚淳樸。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有較高藝術性,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度圃姟反嫫湓娨痪?。一曲《夜月》使他千古留名。詩的前半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描寫了夏夜的星空,清澈明亮,更深夜半,星光璀璨,其深邃幽靜之美,動人心魄。詩人的筆觸從月色寫到星光,從星光寫到人家,讓寧靜的氛圍彌漫在蒼穹宇宙之中,更深夜半之家。從更深月色的“靜”字入手,寫景狀物,出手便高人_籌。詩的下半部:“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由景入情,由靜至動,將春氣回暖,蟲聲新透,融融暖意和美妙的聲韻,都帶給了夜半人家,溫馨祥和,嫻雅曼妙。詩人以平實無華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月夜、星空、鳴蟲、綠窗紗,交織著光與彩,聲與色的音樂般的流動著的韻律。清新可人,率真質樸,放佛帶領我們回到了那個春氣回暖,靜謐安詳的夜晚,絲絲情懷牽動著夜宿之人浪漫而遙遠的遐思。好一個“透”字,恁般迷人,恁般洞徹明亮,穿越了千古詩壇,將劉方平的名字深深鐫刻在每一位熱愛這首詩的讀者心中。

木子畫評:這幅《秋聲媚幽圖》有名款黔章,是何涵宇先生(1913-2003)所作,筆墨細致溫婉,構圖精致,設色清雅,幾莖湘竹,一叢素菊,襯托著翠綠色、姿態優雅的紡織娘,使畫面中透出了秋夜有的百蟲爭鳴的美的韻律。靜中有動,動中有鳴,深遠悠長的蟲聲仿佛透過紙面,傳送到讀者的心扉之中。何涵宇先生,青年時代即師從雪濤大師,勤奮努力,工于繪事。深得乃師口授身傳,加之本人勤于躬耕,數十年苦心鉆研,其花鳥畫筆墨技巧已漸入王派花鳥畫堂奧,并融入了個人的繪畫風格。這幅作于70年代末期的畫作,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繪于1978年,正是“”之后,撥亂反正,冷澀嚴峻的政治氛圍,冰雪融化之際,這時書畫作品可以落款簽章了,所以這張作品是見證中國傳統繪畫歷盡劫難后,逐步恢復正常創作的起步作品。

畫家介紹:何涵宇(1910―2003),原名建平,字涵宇,號寒竽,后以字行。1910年1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上虞。自幼喜愛繪畫,曾自學惲派花卉。18歲師從王雪濤,為王先生之入室大弟子。同年加入中國最早、最有影響的美術社團之一中國畫學研究會,為當時該會最年輕的會員之一。得與當時名家切磋技藝,繪事大進。解放后加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任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聘教授等職。

(《華子崗》

唐?裴迪(716-?)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詩詞導入: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系密切。晚年居輞川、終南山,與王維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閑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這首詩是裴迪與王維詩詞唱和之作,華子崗是輞川一帶有名的風景名勝。青山蒼翠,松濤連綿,日影山光,飛瀑流泉,裴迪隱居在此,與王維時相往來。詩的前兩句“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描寫了空山落日,松濤起伏,詩人在還家的路上,看到了滾動在小草上的亮閃閃的露珠。詩句率真自然,平實工致,無雕琢之痕,而意趣天成。后兩句“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則進一步描繪了高寒之處的山嵐霧氣變化無常,有“霧從腳跟起,云傍馬頭升”之意。末一句則是寓景于情,以翠色拂人衣,將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情感的相互交流,描寫的真實動人。詩人到此,已是物我兩忘,將自己完全融入到美麗的自然景色中去了。

篇5

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

終年無客長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閑。

不妨飲酒復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

【前言】

《答張五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是詩人中年以后隱居終南山期間寫的一首贈答友人的小詩。此詩寫詩人希望友人張諲能來共享隱居垂釣的樂趣,表現了詩人在隱居中寂靜安閑的生活情趣,又表達了詩人對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摯感情,并借此表示自己不關心世事的心境。全詩寫得親切樸實,輕松自然,毫不著力。

【注釋】

⑴張五:即張諲,唐代書畫家,官至刑部員外郎,與王維友好。因排行第五,故稱“張五弟”。

⑵終南:山名。秦嶺主峰之一。在陜西省西安市南。一稱南山,即狹義的秦嶺。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一》。

⑶終年:全年,一年到頭?!赌印す澯蒙稀罚骸熬谜呓K年,速者數月。”長:一作“常”。閉關:閉門謝客,斷絕往來。謂不為塵事所擾。《文選·顏延之〈五君詠·劉參軍〉》:“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p>

⑷無心:佛教語,指解脫邪念的真心。唐修雅《聞誦〈法華經〉歌》:“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自閑:悠閑自得。三國魏曹植《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閑。”唐李白《山中問答》詩:“問君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⑸垂釣:垂竿釣魚,喻隱居生活。漢嚴忌《哀時命》:“下垂釣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碧泼虾迫弧杜R洞庭》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p>

⑹但:只,只要。往還:交游,交往?!段簳Q傳》:“靈太后臨朝,又與太后兄弟往還相好,太后令廞以詩賦授弟元吉?!?/p>

【翻譯】

終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對著終南山。整年沒有客來柴門常關,整天無所用心常覺心安。也不妨喝點酒釣釣魚,你只要能來就請常來玩。

【賞析】

這首小詩表現了詩人在隱居中寂靜安閑的生活情趣,又表達了對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摯感情。

從詩的內容上看,此詩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興致,招致他來相聚共樂。詩人首先描寫他的隱居之所的清幽。雖是幾間茅屋草舍,但面對著巍峨深邃、蒼翠欲滴的終南山,開門即可觀賞山色。頭兩句娓娓道來,不加絲毫藻飾,意在引起友人的聯想。三、四句進而寫自己的隱居生活情趣。從早到晚,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無人打擾,更無機心雜念,煞是悠閑。為了吸引友人到來,又有意寫自己終年無客,門雖設而常關,流露出幾分寂寞。思念友人前來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后兩句,又以飲酒、垂釣等賞心樂事相招,直率地表達希望友人能經常來聚會的心愿。

篇6

關鍵詞:唐代詩人 詩酒情結 詩酒交融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也是酒的故鄉,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于物質的,但酒又融于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而詩與酒的聯姻,更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梢哉f,在古代中國,特別是盛唐時代,許多優美的詩篇都是中國酒文化的產物,詩酒之緣,在唐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據統計,《全唐詩》中有“酒”字者共計5113首,而唐詩之詠酒及與酒有關者多達萬首。如此豐富多彩的飲酒詩和詠酒詩,反映出唐代詩人普遍具有非常濃厚的詩酒情結。

一、酒文化與唐詩不可分割之關系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在文學藝術的王國中,酒神精神無所不往。它對文學藝術家及其創造的登峰造極之作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自由、藝術和美是三位一體的,因自由而藝術,因藝術而產生美,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边@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唐代詩史中俯拾皆是。唐詩中涉及酒的詩有近萬首,間接與酒有關的幾乎占唐詩的半數。在唐人的生活中,酒扮演著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大凡朝廷官宴、鄉社聚會、節日往來、送別餞行、朋友相逢、個人獨酌、聽歌觀舞等,上從帝王將相,下至貧民百姓,都與酒密切相關,而這些都在唐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唐代的酒與酒文化可以說是唐詩重要組成部分。試想,唐詩中若是沒有李白的《將進酒》、《月下獨酌》、《把酒問月》,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王維的《渭城曲》,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翰的《涼州詞》,李賀的《致酒行》等名篇,唐詩無疑將會大為減色。

酒浸入了唐詩的靈魂,唐詩中充滿了酒文化的精神。唐詩中浸透著尚俠重義、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浸透著超越現實束縛、積極爭取人格獨立的自由精神,浸透著昂揚奮發、生機勃勃的創造精神,這些精神都與酒文化精神息息相關。唐代的詩人們大都嗜酒,酒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他們創作詩歌時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條件,王績說:“平生唯酒樂,作性不能無。朝朝訪鄉里,夜夜遣人酤?!?《田家三首》其三)李白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贈內》)杜甫說:“把酒從衣濕,吟詩信杖扶。敢論才見忌?實有醉如愚?!?《徐步》)白居易說:“但遇詩與酒,便忘寢與餐。高聲發一吟,似得詩中仙。引滿飲一盞,盡忘身外緣。”(《自詠》)論起酒與詩的密切關系時,他們常在詩中詩酒并提:“一見醉漂月,三杯歌棹謳?!?李白《楚江黃龍磯南宴楊執戟冶樓》)“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杜甫《崔駙馬山亭宴集》)“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自居易《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游寺》)“隋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溫庭筠《杏花》)唐代詩人與酒、唐詩與酒文化間的密切關系,于此可窺一斑。

二、詩酒交融對當代詩人創作的影響

詩酒本同源。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認為西方的詩來源于希臘悲劇,而希臘悲劇來源于原始希臘酒神的祭祀儀式。柏拉圖談到詩人靈感緣起時說,靈感就是一種迷狂狀態。一種如醉如癡、神智昏迷、精神恍惚、類似瘋癲的狀態,詩人正是在酒神的狂歡中靈感閃爍,創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詩作。將酒引起的生命的力感化為對人生詩意追逐的動力,心靈的飛翔成為活性的生命的沉醉,這是詩化審美化生命的沉醉,詩人在醉境中擺脫世俗的羈絆,洞見世界的光輝,從某種意義上講,詩的形式本身就是酒神儀式的移位。

詩是酒之華。從唐詩豐富多彩的詠酒詩和與唐人大量的酒后所作的精彩詩篇來看,這些詩確實是唐人酒文化營養基中所孕育出的精神花朵。“醉后樂無極,彌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語總成詩”。(張說《醉中作》)“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詩之與酒恰如花之與葉,互為表里,相依為伴。從唐詩的興盛和創作的角度上來講,酒的功勞不可泯沒。酒能夠激發出詩人創作的激情和靈感,使想象插上了翅膀,讓詩人感覺到一種思想的亮光,領略到一種靈魂飛升的姿態。只有想象才能夠真正揭開人們內心深處的自由的欲望,讓人們在夢想中獲得生存的智慧和力量,激勵著人們重新返回精神的高邁和圣潔。藝術是一種夢想,是通過想象來實現人們人類內心的自由沖動,展示了人類豐富而廣闊的精神景觀,體現人類靈魂的偉岸和不朽。想象是文學給人以詩性的力量并使人們超越庸?,F實的重要保障。是體現一個作家精神深度和藝術品位的核心素養。想象常常是以非固定、非理性的方式,呈現出人類思維無限廣闊的可能性的前景。它沒有邊界,沒有終點,只要人類的心智足夠強大,就可以抵達無限豐富的奇異的地帶。因此,在文學創作中,酒作為刺激物,與詩性相結合,激活了創作主體的潛在思維,引領著人們向著生機勃勃的詩性境界飛翔。關于此點白居易有深刻體會。他在詩中寫道:“醉來狂發詠?!?《偶吟》)“酒狂又引詩魔發?!?《醉吟二首》其二)他晚年的詩多寫于醉中。在醉中,詩人的想像力特別豐富,平時所想不到的奇思妙語、獨特構思。都會突然出現。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賀的《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边@樣美妙的詩句,也只能是酒中的產物?!霸娋鋪y隨青草發,酒腸俱逐洞庭寬。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微茫夢一般”。(李群玉《重經巴丘追感》)詩人的想像確實十分豐富而奇妙,在醉中可謂是涉筆成趣,觸目成詩。

此外。酒對于詩歌創作的情緒引動、環境氣氛的熏陶也具有獨特作用,酒對于詩歌創作的浪漫主義風格更是情有獨鐘。可以說。沒有酒,就沒有李白,沒有杜甫,沒有 白居易,一代唐詩將大為遜色。凡此種種都表明,詩酒風流是唐代的社會風尚,是唐代文人共同的生活方式,對于唐人來說,沒有詩的人生是寂寞的,沒有酒的詩歌是干涸的。酒,成就了一代唐詩。

三、詩酒交融展現唐代詩人的審美情境

在尼采的美學中,醉是一種基本的審美情緒,醉是詩酒交融的表現形態。與西方酒神的醉不同,中國唐代詩歌中酒和詩緊密聯系,充滿著詩性智慧,是一種心靈的自遠狀態。自遠是詩酒交融的基本特征。自遠是人生負重的消解,是輕盈的舞蹈。心靈的自遠是上下俯仰自得、遠近歸去的心靈悠游。詩和酒交融的自遠審美狀態是一種對自己于此在生命和現存生命的享受,是“心遠”的意境。我們說,“心遠”是一種心理距離,或者說是一種精神挪移。這種精神挪移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回歸的過程?!霸弃Q有奇翼,八表須臾還”,因為心遠,而能圓融,而能夠保持心靈的澄澈、明凈;因為心遠,而能夠悠然神遇,化于自然,于悠然中打開生命的新天地。詩和酒交融的審美精神正是一種生命精神,是心靈的自遠。這種自遠使人走向生命真實,感受到勃發的生命力感,達到超越時空的審美極至?!白砭车娜松鸂顟B無酒而醉。既悲戚又疏放,既充滿激情,叉富有蜜意。既飄逸曠達又澄明無滯,追求生命力的高揚。崇尚審美世界的空靈”。

生命之真是心靈的醉鄉,這是詩酒之醉的邏輯起點。尼采的酒神精神提倡一種“真”,提倡一種更原始、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精神。然“中國的生命意識同西方殊異。它淵源于中國人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傳統心態。因此在生命的反思與體驗中,它不是向前以死作為生命的界定。而是折回頭來走向人們所自來的生命的本真狀態和自然的原始狀態,走向圓滿自足的自然感性”。唐代文人飲酒賦詩的過程也是尋找心靈真實、回歸本真的過程,而醉態正是生命情態的展現。“千金駿馬換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襄陽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刑部侍郎嘩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馱浦歌》其十二)詩酒的醉境為詩人思想心靈的騰飛插上了翅膀,醉境中彌漫著的是飛動的情思和本真的情境,這種醉態的生命表現出一種本真的生命氣質。

詩與酒所開創的境界是天地境界。馮友蘭在《新原人,境界》中指出:宇宙人生對于人所有的不同的意義,就構成了人所有的某種境界。人所有可能的境界有四種,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把天地境界作為最高境界,把天地境界中的人稱之為圣人。在唐代詩人眼中,飲酒不單純是為了解愁、娛樂和創作,而是事天依地的存在。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就傳神地勾畫出當時八位豪飲者生存狀態:“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百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辟Z至的《對酒曲二首其二》更能代表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天地境界:“春來酒味濃,舉酒對春叢。一酌千憂散,三杯萬事空。放歌乘美景,醉舞向東風。寄語尊前客,生涯任轉篷?!?/p>

參考文獻:

[1]王昆吾.唐代酒令藝術[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5.

篇7

宇文所安原名斯蒂芬?歐文,14歲那年,他在圖書館里隨手翻閱,第一次看到中國詩集,“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唐朝詩人李賀的《蘇小小墓》,即使是翻譯成英文,仍讓小宇文嘗到了中國詩詞的萬千滋味。那一刻,他喜歡上了中國詩。

如今,宇文所安儼然成為中國古典詩歌在西方的代言人,一如在西方,瑞典人馬悅然之于中國當代小說、德國人顧彬之于中國當代詩歌。而在所有的唐代詩人中,他從不掩飾自己的偏好,對那種排座次的做法,比如李白第一,杜甫第二等等,宇文所安很不以為然。他自稱非常喜歡王維,說他的詩是“克服技巧的技巧”,第一次看很普通,“但是越讀越有意思”?!八皇且粋€真正安靜的詩人,卻是一個用很大力氣讓自己安靜下來的人?!庇钗乃舱f。

研究了一輩子唐詩和中國文學的宇文所安興致最濃的莫過于談論唐詩,每每說到興起,他就起身從書架上抽下一冊唐詩,找到要解讀的原詩,用漢語大聲朗讀。

“晚唐詩常?;卣啊!痹谶@本書中,宇文所安評價說,“中國詩人如同歐洲中世紀詩人一樣,總在某種程度上往回看。”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無不如此。宇文所安熟悉他們的每一次吟哦,在“回瞻”與“迷戀”中,晚唐人既實踐著獨立的詩歌“寫作”,又恰如其分地記錄了大唐王朝逐漸解體過程中文人們的體驗、感情和他們視野中的世界影像。

作為一名美國漢學家,字文所安似乎比許多中國學者更關心“找到一個辦法使中國文學傳統保持活力,而且把它發揚光大”。他覺得現代中國似乎有這樣一種想法,認為西方的文學是講述普遍人性的東西,人人可以理解,中國古代文學則僅僅屬于古代,而且僅僅屬于中國古代。“這是一個陷阱?!庇钗乃舱f。

盡其所能地,他讓這些中國古詩在它的故里和異域“回春”。所幸的是,雖然存在著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但是美國人對中國唐詩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在宇文所安所工作的哈佛東亞系,講授中國文學、歷史、思想史的老師差不多占了一半。除了東亞地區之外,哈佛東亞系是全世界研究中國文化規模最大的系之一。25年前,中國研究在哈佛人文學科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現在研究中國的學者則和研究歐洲主要國家的學者數量相當。

篇8

關鍵詞:《文苑英華》;唐人選唐詩;唐詩學;演進

中圖分類號:I2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04(2014)01?0181?05

選本批評是中國古代詩歌批評中常見的方式,對詩學研究影響較大。陳伯海認為:選詩、品藻和敘事,“是唐詩學的最原始的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1](178)。朱易安則認為:“事實上這個研究范圍和方法以后仍然是整個古典唐詩學的主要部分,即使到了明代后期,出現了胡應麟《詩藪》、許學夷《詩源辨體》這樣具有比較完整理論體系的唐詩學研究著作,也仍然如此。又如許學夷的《詩源辨體》,原本是一部大型詩選,后因財力人力有限,只刻印了詩論部分,才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樣子?!盵2](30?38)唐代有大量唐人自行編選的唐代詩集,據陳尚君先生《唐人編選詩歌總集敘錄》統計約在100種左右[3](185),惜大部分逸散。較早將“唐人所選唐詩”選本結集刊行的是明代嘉靖時佚名所輯《唐人選唐詩六種》,收《篋中集》《國秀集》《河岳英靈集》《中興間氣集》《搜玉小集》《極玄集》。明末毛晉補《御覽詩》《才調集》兩種,成《唐人選唐詩八種》。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又增《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又玄集》兩種,共10種結集成書。傅璇琮先生又增補了《翰林學士集》《丹陽集》《玉臺后集》《珠英集》4 種,刪去了似為抄錄而非編選的敦煌寫本唐詩,共計收錄13 種,輯成《唐人選唐詩新編》。學界對“唐人選唐詩”現象較為關注,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但較少將之與宋代的唐詩選本比較,從選本批評角度考察唐宋人選唐詩的變化。宋初編纂的《文苑英華》雖是詩文總集,但編纂人員分工各不相同,實際上又各成體系。若單獨抽出《文苑英華》詩部分,也可視為詩歌總集,故施蟄存在《唐詩百話?歷代唐詩選本敘錄》中將它歸為第一部宋人唐詩選集。以《文苑英華》選唐詩與唐人選唐詩比較,能具體微觀地把握唐至宋初唐詩學的演進特點。

一、題材意識的增強

《文苑英華》屬于“分體編錄型”詩文總集,分賦、詩、歌行、雜文等38體,詩分天部、地部、帝德、應制、應令附應教、省試、朝省等25類,“以詩歌外在目的分類的有應制、應令(應教附)、省試、酬和、寄贈;以詩歌內容分類的有天部、地部、帝德、朝省、音樂、人事、釋門、道門、隱逸、寺院(塔附)、行邁、軍旅、悲悼、居處、花木、禽獸(蟲魚附);兩者兼有的有送行、留別;以詩的體式為類的有樂府”[4](140?144)。整體而言《文苑英華》詩主要依據題材分類,除了帝德、應制、應令附應教、釋門、寺院、酬和、寄贈、留別類外,其它各類都有二級子類,如表1所示。

表1中所示《文苑英華》詩二級子類達281類之多,大致可分為自然景物類,如日、月、中秋月、玩月、山、終南山等;社會時政類,如巡幸、扈從、奉使、講閱、征伐等;神仙道化類,如游仙、神仙、懷仙征君、居士、處士等;宮殿亭臺樓榭類,如閣、亭、園、幸宅、上陽宮、九成宮、華清宮等;樂器歌舞類,如琴、箏、笙、琵琶 、箜篌等;人際交往感懷類,如送人省親、哭人、哭僧道、哭妓等;動植物類,如牡丹、桃花、杏花、鳳、鶴、鷹、烏、鵲等,足見唐詩題材的豐富。可以說唐人是在創作中擴大了題材范圍,宋人則是從文體類型上增強了題材意識。從詩歌類目來看,不少題材與日常生活有關,這種意識反過來指導宋人進行創作詩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宋詩日常生活化特點的形成。

相比較而言,唐人編選詩集題材分類意識并不強?!疤迫诉x唐詩”十三種在編纂體例上大致有四種模式:一是以句式類分,如《翰林學士集》選錄的詩歌分四言和五言兩類;二是以地域類分,如《丹陽集》就按延陵、曲阿、句容、江寧、丹徒五地區別,選錄詩人詩歌;三是傾向內容類分,如《搜玉小集》從內容上看似按應制詩、邊塞歌行古詩、閨情懷人、歲時應景、行旅述懷等類型編纂,但并未明確標明;四是“以人為綱”選錄詩歌,結構為“作家―詩作”。如《河岳英靈集》分上、中、下三卷選錄詩人24人,卷上首起常建,收其詩十五首;次為李白,收其詩十三首;再下為王維、劉虛等,分人錄詩,卷中、卷下皆相類。《中興間氣集》卷上首標錢起,收其詩十二首,次為張眾甫,收其詩三首,再次為于良史,收其詩二首……其他“唐人選唐詩”選本如《玉臺后集》《珠英集》《篋中集》《國秀集》《御覽詩》《極玄集》《又玄集》《才調集》等都采用此編纂錄方式?!疤圃娙诉x唐詩”十三種選本中,僅《搜玉小集》有以題材類分的傾向,可見《文苑英華》詩編纂體例與“唐人選唐詩”選本編選體例之異。

《文苑英華》按題材不同分門別類進行詩歌編纂,除了受《文選》以及類書影響外,還與《文苑英華》欲為世人提供學習范本的編纂目的有關。詩歌以題材分類,可以滿足不同創作興趣的民眾學習需要?!段脑酚⑷A》以后的宋人編唐詩亦喜歡以題材分門別類,如謝枋撰《分門別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分時令、節侯、氣候、晝夜、百花、竹木等十四類,收詩二百余首。趙孟所編《分門纂類唐歌詩》分天地山川、朝會宮闕、經史詩集、城郭園廬等八類。宋敏求所編《李太白文集》詩歌部分亦主要以題材分歌吟、贈、寄、別、送、酬答、游宴、登覽等類。《文苑英華》對詩歌的分類方式無疑啟開了宋人“分門別類”編選總集的風氣。

二、品詩氣度的寬宏

正如胡震亨《唐音癸鑒》卷三一所云:“唐人自選一代詩,其鑒裁亦往往不同?!爆F存的“唐人選唐詩”選本選錄標準與側重點各異。《翰林學士集》限于宮廷唱和,所收詩歌均為應制或應令之作,君臣同題唱和,群體參與性強?!吨橛⒓芳惺珍浳鋭t天時期參與編纂《三教珠英集》的“珠英學士”宮廷詩作?!端延裥〖肪幋坞s亂,僅能從收錄內容上大體判斷似依題材分類收錄詩歌?!犊鹬屑肪庝涳L雅寄興之作。《河岳英靈集》選詩“文質半取,兩挾”。《國秀集》則以“ 婉麗”“”為文學之旨趣?!吨信d間氣集》倡導“風雅之作”。《又玄集》《才調集》崇尚清麗閑逸。此外,“唐人選唐詩”選本中,《河岳英靈集》《國秀集》《筐中集》明確將人品作為選詩標準。殷在《河岳英靈集序》中稱:“把筆者近千人,除勢要及賄賂者,中間爍然可尚者,五分無二……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梁、竇,終無取焉。”[5](107)殷選詩將“勢要及賄賂者”“不合道者”都去除,這顯然是以人品論詩。樓穎《國秀集序》言:“道茍可得,不棄於廝養;事非適理,何貴於膏粱?”[5](217)也是將“合道”作為選詩的標準,與殷主張類似。元結《筐中集序》云:“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無祿位,皆以忠信而久貧賤,皆以仁讓而至喪亡。異於是者,顯榮當世。誰為辯士,吾欲問之。天下兵興,於今六歲,人皆務武,斯焉誰嗣?”[5](299)嘆所錄七人品高人微,故而集詩讓世人知曉。《四庫全書總目》曰:“詩至唐,無體不備,亦無派不有。撰錄總集者,或得其性情之所近,或因乎風氣之所趨,隨所撰錄,無不可自成一家?!薄吧w求詩于唐, 如求材與山海,隨取皆給。而所取之當否,則如影隨形,各肖其人之學識。”[6](1727)所言雖是批評唐詩選本之不足,但也道出了唐詩選本風格不一的原因?!疤迫诉x唐詩”選本體現出唐詩的豐贍,但由于時代風氣、選家性情等諸多因素影響,整體宏觀考察唐詩的意識不強,限于某一類人、某一地域選詩,未免顯得促狹。

相對而言,《文苑英華》對唐詩態度更具包容性?!段脑酚⑷A》與風格不一的“唐人選唐詩”選本均有重詩。其重合《翰林學士集》所錄詩人9人詩11首;重合《珠英集》現存殘卷6人詩55首;重合《搜玉小集》30人詩35首;重合《丹陽集》12人詩16首;重合《河岳英靈集》23人詩126首,重詩占《河岳英靈集》所錄詩歌的55%;重合《國秀集》56人詩48首,重詩占《國秀集》詩歌總數的22%;重合《篋中集》6人詩7首;重合《中興間氣集》23人詩90首,重詩占《中興間氣集》詩歌總數的63%;重合《極玄集》重20人詩77首,重詩占《極玄集》詩歌總數的77%;重合《御覽詩》21人詩33首,重詩占《御覽詩》之歌總數的12%;重合《玉臺后集》39人詩13首,其中唐代詩人27,詩12首;重合《又玄集》122人詩120首,重詩占《又玄集》詩歌總數的40%;重合《才調集》99人詩181首,重詩占《才調集》詩歌總數的17%?!段脑酚⑷A》選詩基本上不考慮人品,所選的一千余位唐代詩人,身份不同,品德各異,既有紙醉金迷的君王,也有心系國運民瘼的仁人志士,有無心政治的方外之人,也有關注自我情緒的女子等等。這顯示出宋初對唐詩兼容并蓄的接受態度。這種包容性使得唐代不同風格的詩歌精華集于一處,有利于滿足喜好不一的學習者需求。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局面,推行文治,給宋人整理和繼承前代文學成果提供了便利條件,可以說《文苑英華》選錄唐詩就是在對唐詩的整體考察下進行的一次全面總結,這種收錄視野和條件是“唐人選唐詩”選本所不具備的。《文苑英華》選詩比唐人選唐詩更具包容性,但并不是說《文苑英華》選詩散漫無章,其詩選的傾向性也較明顯。從《文苑英華》與“唐人選唐詩”選本的重合情況來看,《文苑英華》與《國秀集》重詩比例最小,原因之一在于《國秀集》選詩突出小作家,《文苑英華》并不以此為重,故而對《國秀集》所錄的諸多詩人都未認可。詩風傾向上,《文苑英華》的態度也很明顯?!吨信d間氣集》重詩之“理致清新”,其所選詩歌六成以上都被《文苑英華》選錄;姚合的《極玄集》以“清麗”為宗,其所錄詩歌近八成都被《文苑英華》選錄;綺艷詩風以《御覽詩》、《才調集》為代表,這兩集中所選錄的大部分艷詩,《文苑英華》均予以剔除,從中可見《文苑英華》對清麗詩風的重視。

三、詩教功能的突出

宋太宗下令編纂《太平御覽》《文苑英華》等幾部大書時,曾說:“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需用文德致治。朕每退朝,不廢觀書,意欲酌前代成敗而行之,以盡損益也?!盵7]《文苑英華》編纂期間的雍熙元年,又言“夫教化之本,治亂之源,茍無書籍,何以取 法?” [8](571)可見其編纂用于教化的意圖很明確。而實現其教化目的的途徑則是將《文苑英華》編纂成范本形式,指導時人習文,“使沿者得其余波,慕味者接其雅唱”[9](1022)。《文苑英華》是宋初文教政策的產物,較之“唐人選唐詩”選本而言,其詩教功能更為突出?!疤迫诉x唐詩”選本批評標準各異,但均未如《文苑英華》那樣是在君王強烈的文教意識指導下編纂而成的?!段脑酚⑷A》突出唐詩的詩教功能,有如下特點。

(一) 對唐代帝王詩作的地位明顯提高

選錄帝王詩作是《文苑英華》選詩的一大特點,其收錄唐代帝王詩有:唐太宗李世民詩67首,武則天詩1首,唐中宗李顯詩1首,唐玄宗李隆基詩36首,唐德宗李適詩1首?!段脑酚⑷A》詩分25類下有281子類,每一子類若選入帝王之詩,會將其置于類首,如天部“日”子類,唐詩首位唐太宗。“唐人選唐詩”選本無此觀念,僅有《翰林學士集》收唐太宗詩,選錄數量極少,且附于許敬宗詩作后。《文苑英華》選錄帝王詩人詩歌數量較前人大量增加,且排序上有以君王為首的特點,這些都體現出《文苑英華》突出君王地位的詩學意識。

(二) 偏向發揮詩歌教化之“美頌”功能

《文苑英華》選唐詩強調教化,但是偏向發揮詩歌教化之“美頌”功能。從內容上來說,應制奉和、酬唱贈答、送行游覽等內容的詩歌選錄較多,對現實批判性較強的作品則收錄較少。如杜甫《三吏》《三別》未選;張籍、王建、元稹等人的新樂府很少收錄;姚合《武功縣中作》30首未收錄。韋莊《憫耕者》《汴堤行》《睹軍回戈》《喻東軍》《重圍中逢蕭校書》等反映晚唐動亂社會情況的詩均未選錄。這種傾向從《文苑英華》對柳宗元詩歌的態度也可得以驗證。柳宗元的詩作現存一百六十余篇,大多為貶謫之后所作,借登山臨水以抒寫離鄉去國、身居蠻荒的悲哀與憤懣,詩風或 “哀而酸楚”或“發纖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清人施補華說:“柳子厚幽怨有得《騷》旨,而不甚似陶公,蓋怡曠氣少,沉至語少也?!盵10](982)而《文苑英華》對于有此特點的詩歌均不錄,僅收其詩《觀慶云圖》這一首?!队^慶云圖》以頌揚為主,祥和雍雅,與柳宗元其他“幽怨”之作截然相反,這與宋初文臣崇“頌美”的審美心理分不開。

再如白居易,《文苑英華》重視白居易的新樂府,選錄了其新樂府50首中的21首,但也是有所抉剔的。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凡聞仆《賀雨》詩,而眾口籍籍,已謂非宜矣。聞仆《哭孔戡》詩,眾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樂游園》寄足下詩,則執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大率如此,不可遍舉?!盵11](2793)白居易所列舉的這些詩歌中,《哭孔戡》《秦中吟》《樂游園》《宿紫閣村》均比《賀雨》言語激切?!段脑酚⑷A》只選錄了《賀雨》歸入詩體。夏夷中、皮日休、杜荀鶴、陸龜蒙、曹鄴等晚唐詩人創作了不少傷時諷世之作,《文苑英華》收錄較少,如所收皮日休詩22 首,現實批判性較強的《正樂府十篇》和《三羞詩》就未選錄。

四、詩人地位的升黜

選本可以反映出詩人在不同時期的接受變化情況。《文苑英華》錄詩超過百首者有:白居易(254 首)、李白( 228 首)、杜甫(194 首)、劉長卿(181 首)、王維(155 首)、盧綸(154 首)、賈島(153 首)、鄭谷(151 首)、宋之問(145 首)、劉禹錫(143 首)、皎然(142 首)、羅隱(142 首)、溫庭筠(139 首)、許渾(136 首)、張籍(120 首)、張說(118 首)、趙嘏(121首)、劉得仁(112 首)、張九齡(113首)、張喬(112首)、方干( 111 首)、李嶠(105 首),不少詩人在“唐人選唐詩”選本中地位并不突出。

以白居易、李白、杜甫為例,三人在“唐人選唐詩”選本中地位并不高。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卷一十五“極玄條”云:“《姚氏殘語》云:‘殷為《河岳英靈集》,不載杜甫詩;高仲武為《中興間氣集》,不取李白詩;顧陶為《唐詩類選》,如元、白、劉、柳、杜牧、李賀、張佑、趙嘏皆不收;姚合作《極玄集》,亦不收杜甫、李白,彼各有意也?!盵12](441)“唐人選唐詩”十三種中,《又玄集》僅收白居易詩2首,《才調集》收白居易詩27首,在韋莊、溫庭筠、元稹、李商隱、杜牧、張沁、李白等人之后,其他選本未見有選白詩者。《河岳英靈集》收李白詩13首,位居王昌齡、王維、常建、李頎之后;《又玄集》收李白詩4首,居杜甫、武元衡、賈島、姚合等人之后;《才調集》收錄李白詩28首,居韋莊、溫庭筠、元稹、李商隱、杜牧、張沁之后;其他選本未收李白詩。而杜甫詩僅被《又玄集》收錄7首,其他選本不收杜詩。而《文苑英華》對三人極為重視,選錄白居易詩254首、李白詩228首、杜甫詩194首,列《文苑英華》所錄唐人詩作的前三位。又如張說、李嶠和方干,僅《國秀集》收錄張說詩4首、李嶠詩4首,《又玄集》收方干詩3首。這些被唐代選家選錄較少作品的詩人,在《文苑英華》中得到了極大的肯定,可見宋、唐人對唐代詩人的接受之別。

參考文獻:

[1] 陳伯海. 唐詩學引論[M]. 北京: 知識出版社, 1988.

[2] 朱易安. 略論唐詩學發展史的體系建構[J]. 文學評論, 1998(5): 30?38.

[3] 陳尚君. 唐代文學叢考[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4] 何水英. 文苑英華續文選特征及原因探析[J]. 文藝評論, 2012(2): 140?144.

[5] 傅璇琮. 唐人選唐詩新編[M].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6] 永, 等. 四庫全書總目[M].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

[7] 李攸. 宋朝事實[M]//卷三圣學, 《叢書集成》本,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5?1937.

[8] 李燾. 續資治通鑒長編[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9] 王應麟. 玉海[M].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7.

[10] 丁福保. 清詩話[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3.

篇9

假如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要讓學生更多的學習中國的經典文學作品,把他們都培養成風雅的才子和淑女,爭取出幾位國學大師。

首先讓學生們背誦《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稱《詩三百》。最初稱《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他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对娊洝防锏膬热菥褪歉枨母柙~。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八街?,可以攻玉”這句同學們熟知的成語就來自于《詩經》。

其次,我還要學生們熟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于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 《靜夜思》是我喜歡的詩詞之一。

篇10

三春

對于喜歡小說《紅樓夢》的朋友們來說,這幾句判詞是不陌生的:“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元春判詞)、“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惜春判詞)。另外,秦可卿死前托夢給王熙鳳,也曾說道,“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都t樓夢》中其實有“四春”,指的是: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但曹雪芹在判詞中所寫,實際上既指人,也指人生。如果要論起“三春”詩,想必朋友們最熟悉的還是孟郊的那句“臨行密密縫,報得三春暉”。以“三春”入詩,形成了別有情趣的“三春”詩。

“三春”最普遍的定義,是指春天中的三個月。不過叫法稍有不同。一種指農歷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唐?劉禹錫在《雜曲歌辭?踏歌行》中寫道,“自從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盡時”?!半x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白居易在《別氈帳火爐》中也留下過這樣的詩句。

另一種說法,指3月初春,4月仲春,5月暮春。實際上只是名字不同,時令上是相同的?!靶袠啡汗潱只ò俸拖??!碧?張仲素的《春游曲三首》不但寫出了詩人游春時看到的百花爛漫,而且把自己的一片歡快之情也表達得淋漓盡致。而與此相反的是,同為唐代詩人的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一作白頭吟)》中寫下了“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臥病在床,不能出去盡情享受春光,不免心懷惆悵,無限落寞。

“三春”中的“暮春”已然時值春末夏初,所以詩人也多有在詩句中流露。唐代“貞觀盛世”開創者唐太宗李世民在《賦得夏首啟節》中寫下過“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蓖腔实鄣奶莆淖诶畎阂苍凇赌捍合灿暝姟分袑懹小皾u侵九夏節,復在三春時”的詩行?!瓣奄呷褐x,炎鐘九夏初?!碧?李嶠在這一詩句中寫出了一派三春過后,諸芳凋零的景象。

“三春”除了指“春天中的三個月”,有時還指三個春天,即三年,這點與“三秋”相似。晉?陸機《答賈謐》詩云:“游跨三春,情固三秋。”唐?崔璞《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也曾寫道:“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p>

春天是浪漫美好的,也是生機勃勃,富有朝氣的,所以詩人在詩中表達的多半還是自己的歡悅之情,不論是唐?徐堅的“對三春之花月,覽千里之風煙”,還是南唐?孫魴的“爛熳三春媚,參差百卉妍”,撲面而來的都是春的明麗和希望。

三伏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歷經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2013年“三伏”是7月13日起伏,到8月12日結束,總共有40天。三伏雖熱,但古人卻能做到“熱中求涼”,留下了許多吟詠三伏天的詩作。

唐代詩人權德輿《病中苦熱》詩云:“三伏鼓洪爐,支離一病夫。倦眠身似火,渴汗如珠。悸乏心難定,沉煩氣欲無。何時灑微雨,因與好風俱?!贝鬅岬奶欤瑓s偏偏身染疾病,倦怠無力,汗如雨下,真真苦煞了詩人。詩人渴盼著來場好雨,既去去地熱,也去去自己的心火。

宋代大文豪陸游《南門晚眺》詩云:“奚奴前負一胡床,門巷楸梧已漸黃。不歷塵埃三伏熱,孰知風露九秋涼?”陸游的詩不由人想起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三伏過去,即是金秋到來。所以,詩人從中辯證的讀出了物極而反,否極泰來。三伏天雖然熱,但只有熱過,才能感知什么叫涼爽。詩句包含著只有經歷過波折,才能懂得珍惜的人生哲理。

陸游另有詩作《暑夜》,云:“毒暑彌三伏,微涼起二更。月窗風竹亂,煙渚露荷傾。寂寞借書讀,清羸扶杖行。無功耗官廩,太息負平生?!标懹我估镫y以安眠,扶杖起行,看著竹影殘荷,不禁感嘆時光飛逝,功業無成,從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時刻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游。

三伏天這么熱,如何安然地度過呢?唐代詩人杜荀鶴的《夏日題悟空上人院》或許能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發。“三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蔭房廊。安禪不必須山水,滅得心中火自涼。”原來,杜荀鶴的避暑法寶是“心靜自然涼”。清朝雍正皇帝曾追錄康熙皇帝的訓話而編輯成《庭訓格言》,內中有一則訓文叫《心靜自然涼》,曰:“盛暑不開窗、不納涼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夏天人們難免心浮氣躁,如果能保持一種自然、平和的心態,確實能有助于我們避免“情緒中暑”,順利地度過火熱夏季。

三秋

歲值金秋,我們很自然的會想起柳永的名句,“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其實,除了柳永,以“三秋”二字直接入詩者,大有人在。

對于“三秋”的解釋,答案不止一種。一種說法是指九個月。一秋三月,三秋為九個月?!对娊?王風?采葛》詩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碧拼娙藯罹肌队兴肌分械摹叭锓揭蝗?,少別比千年”就是化用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詩意。

古時人們也將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別稱為孟秋、仲秋、季秋,合稱“三秋”,代指秋天。有時亦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九月?!安思羧锞G,飧炊百日黃?!碧瞥踉娙送蹩冊凇妒澈蟆分腥缡菍懙?。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也留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之句。唐代詩人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一句道出了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隋?孔紹安的《別徐永元秀才》:“金湯既失險,玉石乃同焚。墜葉還相覆,落羽更為群。豈謂三秋節,重傷千里分”也可謂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唐?杜審言的《登襄陽城》:“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臺。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其首聯記述的就是詩人在秋高氣爽的九月登臨襄陽城樓的瞬間感受。

除了上述兩種解釋,“三秋”有時也指代一年或者三年。

李嶠詩曰:“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蓖蹙S詩云:“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百生無此日,萬壽愿齊天。芍藥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無窮節,長奉柏梁篇?!边@兩首“三秋詩”都寫了在重陽時節的賞菊盛況。張說《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的“九日重陽數,三秋萬實成”、崔善為《九月九日》中的“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也都直接抒發了在重陽佳節感嘆時光流逝之情。

唐朝盧照鄰《詠史》“直發上沖冠,壯氣橫三秋”的詩句,氣勢磅礴,充滿了一腔豪情。“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則寫出了白居易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懶、生活上孤寂閑散的情境。

三九

“三九”,中國傳統農歷年中的某一時段,也稱“三九天”。中國俗語有:“數九寒天,冷在三九”的說法?!叭拧币话愠霈F在冬至到驚蟄。與三九對應的是三伏。盡管“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古人們的詩情。

“苜盤朝日照蓬蒿,消得長吟賦老饕。喜見監州有螃蟹,未須學士議車螯。案鮭三九漫青韭,斗酒十千無白醪。應為近來詩思少,故將飲興發?!保ㄋ?岳珂《謝趙季茂海錯二律》)“白醪酒”,古稱“醪醴”;用糯米加酒曲釀制成酒再加芳香的黃桂而成。詩人在三九寒冬日,不禁想起了白醪的美味。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的作者岳珂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之孫。

“清溪潮上送行船,回望高城隔曉煙。景色似看名畫展,醉魂猶憶壽杯傳。春盤食菜思三九,人日書幡誦百千。南國逢君唯道舊,后時何處笑今年?!保ㄋ?蔡襄《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農歷正月初七,又稱“人日”。傳說女媧創造萬物生靈時,先造六畜后造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于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魏以后,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因此,詩人有“人日書幡誦百千”一說。

“瘦夷一枝橫照水,疏花點點耐清寒。雪晴月白孤山下,幾度清香拄杖看。”(明?王冕《素梅?三九》)明代有“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蓖趺徇@首詩既是順了風俗,但更多的還是表達出了畫家不愿同流合污的骨鯁之氣。

“時來食方丈,時去鮭三九?!保ㄋ?敖陶孫《寄題龔立道農隱堂》)鮭,音xie,古時吳人對魚菜的總稱。三九,相乘為二十七,也為“三韭”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