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實習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9 18:55: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電算化實習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電算化實習總結

篇1

一、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是用友U8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特殊的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對用用友U8管理系統的各個產品進行統一的操作管理和數據維護,具體包括賬套管理、年度賬管理、操作員及權限的集中管理、數據及運行安全的管理等幾個方面。

具體操作:

(1)、建立用戶

(2)、建立新賬套 :這里注意賬套主管設這、分類設置、系統啟用設置

(3)、用戶權限分配:賬套主管、會計(總賬+工資管理+公用目錄設置)、出納(出納簽字+總賬中的出納)

(4)、設置基礎檔案:分別把部門檔案、職員檔案、客戶分類、供應商分類、地區分類、付款條件、客戶檔案、供應商檔案、開戶銀行資料輸入新建的賬套內

(5)、備份賬套數據

二、總賬管理

總賬管理系統是財務及企業管理軟件的核心系統,適用于各行各業進行財務核算及管理工作。總賬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初始設置、憑證管理、出納管理、賬簿管理、輔助核算管理和期末處理等。

具體操作:

(1)、設置控制參數

(2)、設置基礎數據:會計科目、憑證類別、外幣及匯率、結算方式、輔助核算檔案等

(3)、期初余額錄入:錄入完后要試算,若試算不平衡則會影響下面的操作。

三、UFO報表管理

UFO報表管理系統是報表事務處理的工具。它與用友賬務等各系統有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義報表功能、數據處理功能,內置多個行業的常用會計報表。

實習過程中,我們是利用報表模板直接生成報表,生成的報表為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在執行模板選擇時,我們要注意會計科目的選擇,一些同學因為選錯了會計科目,導致報表數字的錯誤。

四、工資管理

工資管理系統與系統管理共享基礎數據,并將工資分攤的結果生成轉帳憑證,傳遞到總賬管理系統,向成本核算系統傳送相關費用的合計數據。

具體操作:

(1)、建立工資賬套

(2)、基礎信息設置:人員類別、工資項目、人員檔案、銀行名稱

(3)、工資類別設置:人員檔案、工資項目和計算公式

(4)、工資變動輸入

(5)、代扣個人所得稅

(6)、工資分攤并制單

五、固定資產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主要完成企業固定資產日常業務的核算個管理, 大學生感恩母校,生成固定資產卡片,按月反應固定資產的增加,減少,原值變化及其他變動。

具體操作:

(1)、固定資產系統參數設置、原是卡片錄入。

(2)、日常業務錄入:資產增減、資產變動、生成憑證。

六、應收應付款管理

應收款管理系統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客戶往來款項。應付款管理系統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供應商往來款項。

具體操作:

(1)、初始化:設置賬套參數、初始設置

(2)、日常處理:形成應收應付結算、轉帳處理

篇2

關鍵詞:中職 會計電算化 實踐性教學 實用型人才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2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早已經身處與一個信息時代。會計電算化的內容與理論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與豐富,作為我國會計建設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快會計電算化的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在當前會計軟件產品眾多、軟件體系日趨龐大、更能更加強勁的情況下,如何更好的進行會計電算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才能滿足我國會計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紛紛開設了會計電算化專業,但教學質量卻參差不齊,因此如何優化與完善專業課程的設置、教材與教學計劃的編寫與制定,是該文即將著重探討的地方。

1 推廣實踐性教學對提升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

1.1 能夠加快發展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

當前我國會計電算化人才嚴重匱乏,已經對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造成了相當大的阻礙。因此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在職教育,在加強對現有在職會計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基礎上,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從基礎知識抓起,從實踐操作出發,培養出一大批會計電算化的操作人員、系統維護人員以及系統設計人員,從而滿足我國當前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而中職學校在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中的優勢在于門檻低、針對性強,因此,當前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只有著眼于實踐性教學,才能培養大量的會基礎操作、掌握基礎技能的會計人員,使他們在本職崗位上游刃有余,在會計工作中做到從容應對。

1.2 能夠滿足會計電算化用人單位的需要

無論是企業、政府機關還是事業單位,都離不開會計工作。目前市場上的各種會計軟件種類繁多、功能強大,足以滿足各個單位會計工作的需求,因此他們僅僅是需要那些能夠掌握和使用這些軟件的會計人員。而中職學校開展實踐性教學,正好符合用人單位對會計電算化人員的真實需要,能夠培養出熟練操作當前市場上各類會計軟件的會計人員。

1.3 符合中職學校的招生特點

與大專院校的招生對象不同,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有很多是學習基礎薄弱、升學無望的同學。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這些學生將來立足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重點,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遠比教他們更高層次的軟件設計和開發課程,要現實和可行性的多。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會計電算化的基礎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訓是中職學校的教學重點,因此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推廣實踐性教學,教會學生會計電算化的基礎性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大批的實用型人才,才是當前中職學校在教學中應當做的。

2 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性教學課程設置

中職學校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應掌握好各種會計專業課程的連接,能夠讓學員既熟知會計電算化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能逐步熟練各類流行會計軟件的操作和應用。在課程的設置上應著重于會計電算化技能的訓練,安排實用性強、典型的財務軟件教學課程,使他們能夠更加全面、準確的掌握基礎技能,在離開學校后能夠迅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適應和勝任,實現人才培養和市場實際需求的

接軌。

3 加強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的建設

加強中職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是提升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我國眾多的中職學校都為會計電算化專業開設了電算化實驗室,但在實驗器材、實驗軟件的選擇上卻各不相同,導致很多學校的電算化實驗室沒有起到應有的目的和作用。實驗能力和實驗效果的不理想,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無法真正培養出實際操作力強的學員。因此當前應著重加強電算化實驗室的建設,購買緊跟時代潮流并符合教學要求的各種會計電算化軟硬件,實驗室的設備應與當前市場保持同步,才能使學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中職學校首先要加大在實驗室建設上的資金投入,在綜合電算化教學軟硬件的全面、穩定和前瞻性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符合教學和未來發展需要的仿真性的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從而有效的保障高質量教學的需要。

4 會計電算化教材與實驗軟件的選擇

不同的中職學校在會計電算化教材和實驗軟件的選擇上,應立足實際并滿足教學的需要,在保證操作性強、滿足市場需求和專業性的基礎上,或采用自主編寫與采購相結合,或直接購買主流通用的會計電算化教材等形式,開展教學。師資力量雄厚并有多年成功教學經驗的學校,可以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自行編制教材,并配以與之相適應的電算化軟件系統。而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學校,應當認真參考和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方法,在市場上選購滿足本校教學的會計電算化教材和軟件,當前市面上各類會計電算化教材眾多,因此在選購上應體現實驗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購買那些既有全面理論知識闡述,又有實驗手冊、參考資料和實驗軟件光盤的正規教材,方便學生快速領悟教學內容的同時,滿足未來市場對學生就業的實際要求。

5 模擬課教學在會計電算化專業中的開展

作為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強的學科,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也是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要求。教會學生在掌握會計和會計電算化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讓他們能夠擁有正確熟練的操作技能,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會計核算的具體方法和過程,并能熟練掌握會計核算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會計軟件演示版或商業版,模擬一個單位一個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以賬務處理子系統和報表處理子系統為重點,兼顧其他子系統,如:固定資產子系統、工資核算子系統、成本核算子系統等。培養實用型人才是中職學校的主要任務,培養出實際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在教學中模擬課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其模擬課程基本的流程如下。

5.1 系統的初始化工作

⑴建立會計電算化的科目體系,首先是設置科目的編碼,教學中應遵循編碼的原則以及資料的具體情況,指導和教會學生編制科學、實用的會計科目編碼。其次是準備科目的年初余額和有關發生額,這些資料通常在手工會計模擬實習資料中已經十分完整,能夠直接使用。

⑵其他初始化資料的準備

第一是要確定操作人員的相關權限和口令,其次就是確定憑證的分類方式,最后是設置常用的摘要、憑證以及自動結轉憑證。模擬課教師應當依據具體實際狀況,教會學生設置常用摘要、憑證和自動結轉憑證,從而減少漢字的輸入量,提升工作效率。

⑶將初始化資料輸入相應計算機

在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初始化工作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是保證今后會計電算化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這就要求學生必須依據資料的具體情況,按照教師在實習中制定的總體設想和具體方案進行,做到準確、細致,無誤的完成初始化資料輸入工作。

5.2 日常業務的計算機操作

⑴賬務處理系統的操作

作為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賬務處理系統是學生上機實踐的重要關鍵部分。該項上機操作實習,是學生掌握日常業務各系統的關鍵。在完成初始工作之后,指導老師按照上機操作的程序,指導學生將日常賬務數據一一輸入處理系統,然后協助學生對具體業務操作,如錄入、記賬、審核、記賬、查詢、備份等,讓學生全面熟悉與掌握電算化系統中賬務處理系統的基礎業務。其目的,不止學會操作,進而還要了解該管理系統的原理所在。能夠做到,根據已掌握的賬務系統,對其他同類相關的賬務系統也能做到快速熟悉與掌握。做到對會計軟件的全面掌握,成為電算賬務管理方面的通才。

⑵單項核算系統的操作

在掌握基礎賬務處理系統操作的基礎上,還要了解與掌握其他單項處理系統,如工資核算系統、固定資產核算系統、應收、應付賬款系統、存貨核算系統,成本核算系統等。輔導教師的責任是指導學生對各項核算子系統進行基本實踐操作。

⑶會計報表系統的實踐

在電算化系統中,比較復雜的是報表系統,需要學生掌握的是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原理,熟悉各門類的模擬資料。同時根據要求編制各種計算公式,檢查公式等。還要學生掌握如何定義表格、公式、與查詢、打印等操作。

5.3 會計資料的對比

經過上機操作實習,學生會在此過程中,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實習,生成相應的電算會計核算資料,這些會計核算資料都會作為在第三個階段要求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的實習資料。這一業務實踐過程稱為“會計資料對比”,其目的在于檢驗整個模擬實習的實效性,它是手工操作向電算化操作的重要過度。只有經歷了這一對比分析的過程,才能對電算會計業務有全面的認知與實踐,才能表明模擬實習的有效性。

通過以上形式的模擬實習,能夠在教學中讓學生對手工和電算會計有了更加全面和親身的體會,也對電算會計在具體工作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在電算會計模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對電算會計模擬實習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表達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程度,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課程的理解程度。

6 結語

我們能夠看到,在中職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實踐教學中運用種種科學、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最終將學生培養成為實際操作力強、適應市場需求的專門性會計電算化人才,滿足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仝惠林.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與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5(12).

[2] 徐春梅,于泳.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實踐性教學探討[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

篇3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訓體系;實踐教學法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正確地開展會計電算化實訓,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問題:專業老師會計實踐能力低;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案例教學未深入課堂;校企合作還流于形式。本文就如何克服以上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完善其實踐性教學提出幾點看法,以供探討。

一、加強專業教師實踐技能的培養

作為一名會計電算化專業授課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高低,實踐動手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所培養出學生的良莠。俗語說的好,只有自已滿一桶水的能力才可能傳授給學生半桶水的技能,名師才能出高徒。目前各個高校會計專業老師不乏有高學歷和高職稱的一線教師隊伍,甚至還有部份教師通過了注冊會計師考試。但是大部分會計電算化授課教師普通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基本上只是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述和財務軟件的簡單演示,不能獨立地通過現代化的電算化工具解實際財務問題。這種由于老師本身的能力結構的缺陷,嚴重地制約了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發展。各高校要高度重視,通過各種途徑增強老師的動手能力,要深入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實踐,積極參與企業財務的運作,了解會計實務的各個流程,在實踐中學會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授課時才能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

二、完善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的教學體系

科學完善的實訓教學體系是鞏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分析和處理會計問題能力的有力保障。主要包括教材和財務軟件的選用,教學方法的選取,考核評價標準的實施等。

(一)選擇最適合自已的實訓教材和財務軟件

目前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版本的會計電算化教材,有教育部規劃的國家級教材,也有校內自編自用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魚目混珠。但真正意義上高質量的教材不多,特別是適合自已本校學生特點和培養目標的教材少之有少。所以,筆者認為在教材選用應遵循“自編為主,購買為輔”的原則。先確定實訓財務軟件的類型,如用友和金蝶公司開發的財務軟件。他們市場占有率很高,更重要的是現在各個企業采用的主要是這兩個版本。一方軟件質量高、發展比較成熟,在實施過程中好選購;另一方面學生畢業后走進企業上崗能輕車熟路,做到無縫對接。

軟件確定后就要找到適合本軟件的教材,最好是自已組織編寫。組織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強的教學一線教師編寫,盡量吸收一批企業或會計師事務的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加入,虛心采納他們的實踐意見,使所編的教材既具有自已的特色,有針對性,又緊扣當今企業實際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這樣的教材不但會受到學生的普通歡迎,老師授課也會得心用手,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優勢作用

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是:一本書加一個PPT的課件演示。教學程一般都是教師首先通過PPT在財務軟件上演一遍,然后學生照著課本再練習一遍。這種方法最大的缺點是,沒有擺脫傳統的填鴨式的灌輸教育,學生被動接受,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哈佛大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實戰模擬”的手段進行案例教學。其分為三個步驟: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提示、 總結 ;學生最后撰寫報告闡述對案例的認識。案例教學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擴大和提高學生表達技能、知識運用技能等綜合技能。以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教學為例,它是指以綜合的財務會計案例為基礎,以電算化軟件的操作應用過程為主線,以正確完成每次課堂作業為目標,逐步培養學生能獨立地通會計電算化軟件處理實際財務問題的能力。

在會計電算化的實訓應用案例教學中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每堂課有明確的目標。教師首先剖析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實際問題有針對性的操作實訓,遇到問題時先分組討論解決,最后由老師歸納總結。這種先讓學生帶著間題去動手操作的實訓教學法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去學習,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地發揮每一個學習的學習潛能。

第二步,學完每章后要有總結。每學完一章節內容,老師可騰出一節課時間給學生進行小結。小結主要針對本章的重點、難點知識點 ,特別是對于大多數學生最容易出錯的知識點要重點分析出錯原因,引導學生進行前后章節知識的縱向、橫向比較,找出異同。小結形式可以是分組討論或以實訓報告的書面形式提交。

第三步,期末有綜合仿真實訓。許多高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實踐通常僅僅局限于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的單項核算,學生學完整本教材后,各章節的知識在頭腦中是零碎的、分散的,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結構。遇到實際問題無從下手,不能學以致用。教師在講授完本期課程后,結合本課程特點,精選一套完整的實際案例來作為期末的總體考核。內容以總賬系統為主,以一般的工業企業為對象,從最初的建賬、賬套初始化、制單、審核、記賬、結賬到編制財務報表,完成一整套財務處理流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

(三)制定完善的課程評價考核機制

對學生的會計電算化的的評價考要客觀全面,不能以期末考試一次定“生死”。要結合每一堂課的實訓,從學習態度、操作規范、參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評價。要做到節節課有小測,章章有考核,既要客觀又要公正;既能正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加強校企合作是真正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

會計實務能力弱,學校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需要相脫節是現階段我國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通病。教學內容僅限于實驗室模擬操作,而學生很少有機會深入實際到企業中進行實習,即使有畢業前的頂崗實習也是流于形式,因而也就很難了解到會計實務的需要,企業真正需要什么樣的會計人員,卻知之甚少。要改變這種現狀,大力加強企合作,走實踐化教學路線是培養面向企業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近些年高校教學改革發展的新模式,也是高校教育面向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最好方式,特別是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重要。但是縱觀各高校在實施過程的效果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大多數都是流于形式。找幾個企業,簽訂一個合作協議,畢業前派幾位學生去見習、參觀一下,學生并沒有深入到企業內部從事財務管理工作,沒有親手參與企業的賬務處理,當然只能是知之皮毛,不知肉味。筆者認為,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思相上要重視。校企合作,不是擺設,更不是為了上級檢查評估。從領導到教師及學生,要思想統一,特別是針對實踐性很強的會計專業學生和教師,更不能有形式主義的思想。從挑選合作對象到組織學生進企業實踐,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要有切合實際的完整安排,事前要制定完備的實踐計劃,事后有科學完善的評價標準,把企業實踐真正納入課程教學體系中去。

其次,時間上要有保證。至少每學期不少于2周的短期見習時間,畢業前不少于半年的長期實習時間。

再次,實習內容上要豐富多樣。從電算維護、電算審核到電算審查和電算主管,各個職位盡量輪換體驗。多向企業中經驗豐富的老會計人員請教,多學習,從實踐中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教師也應從帶隊實踐的過程中增強自已的實務技能,以實習單位為范例,從企業中挖掘實訓教學的素材,結合課堂知識,為今后課堂教學提供指導。

篇4

[關鍵詞] 高職高專;專業建設;教學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52

[中圖分類號] G71;F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5)01- 0097- 02

高職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區域經濟的適應性和服務性。隨著珠江三角洲地方經濟的不斷發展,快速涌現的現代企業對于會計電算化人才產生強烈的需求。為了適應時代賦予的要求, 高職院校應根據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和行業、產業結構的特點,結合專業的實際情況,加強專業建設,為區域經濟不斷培養合格的人才。

1 依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定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目標

任何專業的設置與建設必須與區域經濟的產業發展對接才能展現其生命力,要建設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必須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按照市場細分的方法,明確高職與本科人才培養的區別,制定符合本地區經濟需求的專業培養目標。據此,高職院校可以成立與當地企業、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學會、會計師事務所等行業企業組成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校企合作平臺。依據此多方合作平臺,本著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思想,充分調研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制定出符合國家高職高專教育要求的專業建設目標,積極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優化配置,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以廣東地區為例,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屬外向型經濟類型,投資環境優越,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建廠,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勢明顯。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應定位于中小型企業會計,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面性、應用性、實操性,即要求學生必須是一個“多能手”,具有較全面的會計電算化、會計、結算、稅務、財務管理、審計等崗位技能,以適應中小型企業財務部門人手單一,一個人需要負責多個崗位的職業要求。

2 校企合作完善課程體系,改革課程融入職業資格標準

在專業的建設中,只有增強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實現教育與就業的無縫對接,才能使高職教育更有效適應和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可以根據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的歷年就業崗位分析,依據校企合作平臺成立人才培養方案評審會,讓企業成員提出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職業崗位要求,分析企業中這些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由校方總結出本專業學生培養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及素質結構,并由此重新構架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種類和內容,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行業合格的入門人才。

在人才培養方案設置過程中,強調“一專多能、一憑多證”就是一項專業能力多種輔助能力,一項畢業證書多項職業證書,要求學生在畢業時必須獲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初級會計職業資格證書” “統計員資格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中的一至多種。 在專業課程標準的制定中,全面考察了行業內通行的職業資格標準,有些職業資格標準是屬于資格證書,是從業人員的最低門檻;有些職業資格標準屬于協會或主管部門推薦,是從業人員的參考標準。依據這些職業資格標準,對課程標準的內容設計、考試要求以及教學參考材料都作了相應的調整,使得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更好地銜接。在人才培養的設計中從大一到大三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考證目標,體現出進階式的知識培養和證書獲得能力。讓學生在3年的學習中,既具備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能力,同時具備行業從業的多種資格,滿足其發展的不同需要。

3 “學、技”雙搭配,合理構建職業教育師資團隊

教學與科研實力強大的師資團隊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在現有教師團隊中實現校內專任教師與校外兼職教師的比例為1∶1,形成既要能講理論又有實戰經驗的師資團隊。在專職教師團隊中應有高級職稱(教授、副教授)、中級職稱(講師),初級職稱(助教),讓教學團隊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要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要把科研能力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研提升教師的專業精神,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 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強調校內教師具有會計師、統計師、會計電算化等職業證書,具有雙師資格。師資團隊中,校內專職實訓指導教師應具有1年以上相關企業工作經驗。兼職教師應是在行業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和各單位的主要業務、技術中堅力量,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和實踐教學能力。

4 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構建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

按照會計電算化企業人才培養需求,依據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評審會專家及相關企業的共同調研,與本經濟區域內的財會類企業合作,在教學模式上進一步構建“進階式頂崗實習預就業”工學交替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基礎能力、崗位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高。“進階式實訓實習預就業”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考慮到會計電算化的知識涉及企業核心,在校生在企業短期實習較難直面了解和接觸到企業賬務的問題,根據企業工作過程,將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習,分成單項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3類,單項實訓在各學期進行2~3周針對本學期理論知識點的對應實踐操作訓練,綜合實訓安排在3年理論課程結束以后,在學生進入社會前對3年所學知識點進行跨課程共融合的實踐訓練,為期4~7周,最后,讓學生進入校外實踐基地進行頂崗實習。通過以上3個階段的實踐訓練,學生在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實現與崗位的充分接觸,使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有較大提高,動手能力增強。

5 依托區域經濟實體,進行校企合作

5.1 依托行業特色的校外實訓基地,帶動工學結合的實訓實習模式

在校企合作上,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理事平臺的行業優勢:一是加強企業的合作,并通過以點帶面,建立多個校外實習基地,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創造良好的硬件條件。二是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認識實習和頂崗實習,讓學生有機會到企業了解企業真實的會計電算化制度、財務業務操作,增加學生對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認識。三是聘請企業高管人員到學校作為兼職教師在實踐課上指導學生,或定期為學生舉辦講座,增進學生對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會計信息化前沿知識的了解。

5.2 共建科學高效的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質量管理運行機制

(1)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交流,主動與企業聯系頂崗實習事宜。在頂崗計劃實施前一個半月,組織相關企業到校與學生見面,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實習單位、工作崗位及實習時間。為使頂崗實習順利進行,學校與實習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學生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后與企業簽訂頂崗實習協議。

(2)建立學生校內課程學習質量考核與企業實踐課程學習質量考核相結合的監控和評價機制。通過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對校內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和評價,結合企業的工作崗位的要求,對校內學習內容方法進行修正和調整,形成校內學習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的監控評價機制。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學生校外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管理辦法。為加強對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結合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特殊性,由企業主持、學院參與共同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提升學生實習質量,主要包括安全管理記錄、考勤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

(4)學校與企業齊心協力加強對實習學生的指導管理,抓好學生的自我管理。在頂崗實習期間,按照4個階段制定相應的管理流程。為確保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前,由企業與學校共同組織頂崗實習安全教育,企業根據其生產情況及所提供的實習崗位,確定每批次接收頂崗實習的學生人數。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學院聘請企業管理層為兼職老師負責管理在崗學生的考勤和工作績效,校內專任教師,每人負責一定數量校外實習學生的實習管理,要求學生定期匯報實習情況,并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由“雙師”素質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老師共同指導,完成頂崗實習教學。

6 基于會計電算化工作過程,建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實踐能力強 適應性好的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強調實踐訓練。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邊學邊做,學做合一是教學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應具備一個基于企業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的模擬教學場所,以進行仿真教學。建設一個以職業崗位真實工作環境為標準,模擬現代辦公情景,通過導入真實項目或仿真項目,采用最新數字化技術,將傳統的會計實踐操作場景,漂亮、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實現校內實踐與實際工作的無縫對接。該校內實訓基地,可模擬企業財務科室場景,能模擬會計、出納、財務主管等工作崗位,模擬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工作流程,同時具有授課、實訓、展示、分組研究、模擬工作、證券投資操作等不種功能,在實踐教學基地內可以完成本專業的基礎會計模擬實踐,會計電算化實踐訓練、分崗位的會計工作模擬等,與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的實踐教學。

篇5

[ 關鍵詞 ] 會計電算化 實踐性 思考

高職院校而言,其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和精髓所在,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強化、創新實踐教學,促使其科學、規范,進而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關鍵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具體到會計電算化專業而言,就是培養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技術的電算化人才。

會計電算化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會計學理論的結合。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應該是既掌握會計理論又懂得計算機操作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學生側重的是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教學目標應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其任務就是培養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以及具有高素質的會計實務人員。

關于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性教學的下幾點思考:

一、加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實用型人才的重任,這就決定了它對教師隊伍有著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職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師德水準和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系統操作技能。而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從事過具體會計實務工作的很好,熟練的實務操作技能也就談不上。教師自身動手能力不強,高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就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據有關部門調查,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平均僅達30%左右。而國外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則十分重視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無論是專業理論課教師還是實訓教師,一般都是“雙師型”。

學校也要加大培養教師實踐能力的力度,輸送一批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實際,考察了解會計電算化軟件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操作人員在實際應用中容易出現那些問題?企業在實施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存在那些障礙?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組織實踐教學,更好地指導學生。才能培養出更適合企業,滿足社會需要的會計電算化人才。

二、在教學環節,要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強化實訓

1.注重學生會計基礎知識的掌握,合理的運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會計電算化就是對會計知識和處理工具的延伸和拓寬。因而,會計電算化類課程教學必須建立在會計基本理論教學基礎之上。從以往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學習和掌握會計電算化的一些問題和障礙,就是會計知識不扎實,例如對憑證類型、會計業務的處理與非法對應科目的設置、往來賬與現金流量的管理、自動分錄與報表公式的定義等方面出現的錯誤。為了搞好會計電算化教學,教師不僅要重視新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通過提問、提示或講解使學生回憶有關的會計知識,溫故知新。使學生首先具備相應的會計專業知識,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在電算化實訓教學中進行運用。

2.加強實訓,實驗力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用性、針對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來設計其課程內容。特別是高職電算化專業的教學,要加強會計電算化實踐設施的建設,強化實驗性的模擬教學,適當增加實訓課時。加強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的建設,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基地。大部分經濟類高職院校都有會計電算化專業,而且幾乎都具有電算化實驗室,但實驗能力、實驗效果卻差異很大。應該說,真正能夠完全滿足教學需求的并不多。軟、硬件滯后于目前實際中的應用,沒有完整的會計電算化模擬數據系統,實踐過程缺乏系統性等問題并不少見,從教學設施上就無法保證實訓需求。在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的建設上,應突出仿真性。對學生進行課程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職業能力。如果實訓室能夠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會非常有利于實踐教學。

在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把學生分組,模擬經營企業,例如金蝶公司或用友公司開發的“企業模擬經營沙盤”,提高學生的全局意識、經營水平、會計核算和協調能力。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案例,教師進行指導,不斷完善該案例,利用財務軟件生成資料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促進學生對手工會計處理流程和財務軟件處理流程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全面掌握,應該將手工會計模擬實習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相結合,將學生三年來所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系統化、整體化。模擬某一企業會計數據,把一整套會計業務資料,利用手工處理方法,完成從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填制到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的登記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然后運用財務軟件進行相關業務處理。通過兩種實習方法的操作比較,增強學生對兩種處理流程的感性認識,進一步鞏固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學習效果。由于高職畢業生就業時方向集中在中小企業,大多數從事會計、出納等相關工作;同時中小企業也有實行ERP系統的需求,所以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不斷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三、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增加信息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利用動態演示,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學生邊觀察邊動手,學生的感性認識深刻,教學交互性極強,教學過程容易控制,教與學結合緊密,能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職院校可將會計案例教學法大量應用于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采用相應商品化財務軟件,模擬一個單位一個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確定應采取的解決措施與辦法[7]。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在一系統中設計數個案例,避免原會計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學情況,使各門課程的內容相互滲透、綜合運用,強化系統性;可以運用會計電算化實驗室進行案例實訓,讓學生同時擔任不同操作員,完成一套賬的全部工作,也可對學生分組進行協作教學,讓學生對一個系統各自分工、協作進行,最后合作完成,從而鍛煉學生的分工協作能。

四、積極開展、實現校企合作,提高學校高職教育的辦學渠道

在建立實驗室進行教學的同時,學校還應加強校企合作,拓寬高職教育的辦學思路,校企結合有利于學校了解企業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狀況。以便有目的地培養人才;同時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也有利于學校開辟多種辦學途徑。學校可與軟件生產或經銷公司及應用會計電算化的企業合作。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實習基地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培訓。

校企合作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和軟件生產或經銷公司合作。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實習基地,進行會計電算化初、中、高級培訓。生源除本校學生外,還可以面向社會招生。二是和企業合作。學校可以派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實際,進行學科調研。及時了解電算化軟件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熱點問題,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同時,教師可以將收集到的資料編寫成案例,進行案例教學;或者以一個企業的電算化業務為實例,編寫系統的實驗教材。三是學校可以定期聘請一些在企業工作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員給學生進行案例講座和實踐指導,或者提供一些來自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學和學生日后的就業。

具體到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教學中,校企結合有利于學校了解企業對電算化人才的需求狀況, 進一步有目的地培養人才。從教育產業的角度來看,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而企業是這些“產品”最終的消費市場,學校必須時時明確來自“市場”的需求。學校與企業合作,能夠全方位地拓寬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之路,同時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正如同志所說:“從學校方面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及時反饋社會需求,增強專業的適用性;從企業方面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學校的教學力量,提高教育層次,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

21世紀,計算機應用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不斷全球化、網絡化的發展,在跨入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今天,對我們新一代的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在精通會計業務知識的基礎上,要掌握計算機技術,這樣才可以適應信息化時代里會計電算化的要求。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摸索、總結和完善,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應用型會計人員。

參考文獻:

[1]鐘齊整 羅宏科: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2009.11.

[2]李萱:關于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的探析, 2007.11

篇6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會計電算化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和技術性都比較強的專業,當前會計電算化開始廣泛的應用與普及,使得其實踐性也逐漸增強。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怎樣強化會計電算化專業,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建立完善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意義

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受到領導教師的關注和重視,會計電算化專業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的人才,需要人才具有扎實的會計理論基礎,掌握科學的會計技術和方法,能夠從事財務以及會計核算等工作,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通過學習會計電算化,學生會掌握一定的財務會計學、會計電算化、稅法、審計、財務以及成本管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1]。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踐教學也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遵循的原則

要構建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需要以培養人才為教學目標,使知識的傳播、能力素質的培養與提升集中起來,將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融入到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一)科學原則

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需要以學科和課程建設為標準,通過實驗室開展多樣化的實驗教學[2]。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使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滿足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系統性原則

開展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教學需要將電算化操作與手工實驗有機結合,結合單項實驗和綜合實訓,將傳統工商業與新興服務業的實訓、校內與校外實訓、分散、集中實訓等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漸進性原則

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多種實踐課程構成的,實踐課程之間是一種漸進的過程,會計電算化建設需要堅持以任務驅動、能力遞進式培養為主。

(四)可操作性原則

高職院校在進行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時,需要結合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水平、師資力量以及社會需要相結合,使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途徑

(一)制定科學的實踐教學計劃

在構建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需要以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為依據,科學的進行課程的設置與課時分配。將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相整合,實踐教學的課時需要占到總體課時的50%以上[3]。為了進一步促進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根據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等,明確實踐教學的內容,如果要修改教學內容,需要保證其操作性,強化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實訓,促進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更加貼近實際應用。

(二)實現一體化、混合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要建立完善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需要根據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崗位需要,明確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從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了解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科學的進行實踐課程的劃分,明確實踐課程的內容、目標等,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師與實訓室以及教師之間的混合教學,形成混合型的實踐教學體系[4]。

(三)構建校內外相結合的實訓基地

進行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需要將校內與校外實訓相結合、實踐教學中,在學校內部建立實訓基地,營造真實的實訓環境,學校可以邀請企業的會計電算化人員到學校進行指導教學,讓學生在學校中就可以了解企業中的工作內容,從而更加針對性的開展會計電算化學習。

學生的實訓不能依靠學校的實訓基地,還應積極建立校外的實訓基地,實現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互動交流,安排學生到企業中實習訓練,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優秀人才。校外的實訓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可以將大量的學生安排到企業進行實習,還可以將學校中的專業教師安排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強化教師的實踐技能。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科學的計劃,了解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鍛煉。全面了解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的情況,了解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由學校教師或者企業的工作人員給予專業性的指導和幫助。實習過程中,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交流,發表自己的心得,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促進學生實踐學習效果的提升。

(四)強化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評價

在以往的教學中,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通常是以試卷的形式來進行,但是當前實踐教學的內容逐漸增多,考核的方法也應隨之發生變化,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保證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實踐教學的教學評價是比較復雜的,考查的主要有過程和結果考查兩種[5],教師與學生在最初階段需要適應一段時間,這一時期就可以以結果考核為主,過程考核為輔。根據學校實訓的具體情況,明確學生教學評價的內容,例如可以將會計電算化中的總賬、報表、工資等作為考核的標準,實現量化的考核,保證考核評價的公平公正。當教師與學生熟悉這種考核模式后,就可以以過程考核為主,使學生能夠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教學中。

(五)提高教師素質能力

對于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教師的素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實踐教學的效果,因此應努力提升教師的素質能力,這是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學校應加強教師的實踐技能培訓,使教師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給學生的實踐教學給予專業化的指導。邀請企業的成功人員到學校擔任客座教授,將自己在企業中遇到的問題講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方向以及專業需要,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結束語

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比較系統、復雜的工作,需要以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依據,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實踐性的會計電算化教學。 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要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需要培養出專業化的、應用型人才,逐步完善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轉變教學方式,從而真正培養出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艷青,馬向梅,安林麗.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25:162-163.

[2]楊琴.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施[J].教育與職業, 2012,02:153-154.

[3]張靖.試析如何構建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 08:100-101.

[4]吳宗奎.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14-15.

篇7

黎小長從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出發,以瓊州學院為例,詳細介紹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構建合理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崗、課、證三位一體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劉飛認為,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背景下,探討會計電算化專業怎樣建設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礎之上,他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建設、校內實訓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的改革內容進行了具體闡述。許久霞在《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思考》一文中寫道:專業是學校的核心,專業建設應是學校建設的龍頭,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思路應以校企合作為基點,以建立典型工作任務課程為要點,以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建設為支點以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楊曉芳從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必要性出發,針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現存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和途徑:建立正確的專業建設思想和長效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模式改革、建立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和實習基地。

二、關于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秦學斌基于畢業生的調查數據進行了多角度分析,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目標定位進行了反思:簡單的技能型人才并不能滿足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的需要,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才能夠對學生的會計職業發展有更深遠的影響。孫金平從“培養什么人(即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如何培養人(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設計)”兩個問題入手,提出了“基于工作崗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唐婧妮根據高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職業持續發展等核心問題,提出自己的三點建議:一是要以實現學生職業持續發展為核心,改革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組織;二是要高度關注學生職業持續發展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是要深入、系統地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由曉霞、吳斌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吉林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認真分析后得出: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需要進行改革,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從培養目標確立、課程體系優化、實訓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改革和師資結構調整進行改革。鄒奎和其同事們選取貴州省部分小微企業作為調查對象,深入研究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并總結指出: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時要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吸收各行業的物質資源融入到教學中,建設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關于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

課程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李豐乾的改革思路是:一是課程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二是課程體系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應與時俱進;三是課程設置要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馬建華、邢琰彬、劉瑞紅、李建卿等人一致認為:在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過程中,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強化素質教育;要強調職業技能為核心,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課程體系設計要體現職業教育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張小紅、吳平萍提出:課程設置與會計崗位的職業要求嚴重脫節、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不足是當前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兩位教師在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成因后提出如下建議: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設置課程時要以會計工作任務以及具體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為導向,加強課程設置的針對性。朱莉、黃進龍結合實際教學工作,建議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即:嘗試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提高技能為本位,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參照,以項目課程、案例教學為主體的技能進行考察體系。

四、關于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

黃士嘉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重新定位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以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精選課程教材;改善教學條件,將多種先進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安排實踐操作時間;完善課程考核標準;加強師資培養,加大在職教師的繼續培訓力度。曾在外資企業從事多年財務工作的梁麗文,結合其在高職院校進行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的經驗,從ERP系統發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教學設置要側重會計電算化相關專業;嘗試計算機系與會計系的學生進行伙伴式教學,以彌補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弱項;重點建設會計電算化實訓中心;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劉紅、唐繼碧、黃海榮等人對當前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提出了十種可供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選擇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并對“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了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鄭翠菊、林文、王偉一致認為: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過程中,應結合高職院校的技能培養要求進行教學模塊重組;以職業需求為目標,結合電算化類崗位的職業標準要求,選取課程內容;將教學場所直接設在實訓室,師生雙方邊教、邊做、邊學,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課程與初級會計電算化考試相結合,實現“課證融合”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鐘亞蘭、涂利平、羅杰所在的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是四川省唯一一個教改試點專業,他們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總結,認為要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專業教學內容及方法等方面繼續深化改革,其中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會計電算化崗位的技能性和針對性。

五、關于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

篇8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教學 存在問題 改進措施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學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它隨著會計學理論、會計法規與制度以及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具有突出的實踐性特點,所以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應以技術應用型和技藝型為主,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能用傳統和現代的方法從事會計實務工作的實用型人才。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雖通過了專業課程的學習,但到了工作單位后仍適應不了崗位工作需求。一些用人單位招聘了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后,主管領導驚訝地發現:他在電腦上連個下料單都做不出來。類似這樣的現象絕非個別和偶然,說明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在整個專業中的地位、教學目標模糊,造成了各校在設置會計電算化相關課程時缺乏針對性,課程之間缺乏銜接。另外,各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時間短,無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對開設哪些相關的專業基礎課、講授哪些內容、如何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和上機實踐、學生應掌握哪些理論和技能等缺乏總體規劃,這難免造成教學上的混亂。

2、教學實踐環節薄弱,重視不夠。會計電算化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上機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目前大多數院校對實驗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課時安排相對較少,這從根本上影響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學生缺乏充足的實驗條件,如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和會計模擬實驗室,由于上機鍛煉的機會少,影響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正常進行,更影響了教學質量。

3、教學實踐教材不盡合理。目前現成的會計電算化經濟業務實訓教學用書在教學中極少見到,教學中使用的軟件文檔也僅僅只提供了一些非教學內容的說明書。因此,設計一套完整的、適于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的教材非常必要,但這對于會計電算化教師來說卻是極繁重、極精細的工作。

4、師資隊伍知識老化。師資隊伍知識結構老化是制約會計電算化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據調查,目前高校從事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教師大部分屬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沒有系統學習過計算機專業知識,就是沒有系統學習過財會專業知識,真正“科班”出身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非常少,很難適應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需要。隨著Sybase、Oracle等大型數據庫在財務會計軟件中的廣泛應用以及ERP等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斷完善,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師深感身上的壓力之重。如何更新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是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5、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

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主要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任務,任務中包含有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蘊含著學習者需要的能力訓練要求,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掌握知識點與技能點。雖然這種任務驅動教學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但對學科的知識體系掌握較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會計電算化教學應注重解決的問題

1、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會計電算化》歸屬于會計專業課,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學生在掌握扎實的會計理論的前提下,還應該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相關的知識;在確定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內容時,應在本專業教學定位的基礎上,注重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注意知識的連續性與變革性的有機結合,培養出具有熟練專業實踐技能、面向基層中小型企業的會計人才。中職教育是培養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的應用技術型、技能型會計人才。社會需求是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這給職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為學校開辦會計專業提供了廣闊市場。

2、重視實驗教學,做好課程設計。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來設計其課程內容,以培養從業能力為導向,加大實踐性教學改革措施。會計電算化實驗包括教學實驗和課程設計兩部分內容。教學實驗應圍繞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來組織,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掌握教學中的基礎知識,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則作為教學過程的總結和延續,在把握和分析會計電算化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的、專門化的強化訓練,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彌補那些在教學環節上沒有重視的知識點,對所學課程做綜合的歸納總結。

3、解決實訓教材的問題。會計電算化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借助軟件平臺來實現,要理解這種思想必須借助良好的實踐課教材并保證充分的操作時間,這是決定實訓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前市場上會計電算化實訓教材很少,高質量的更少。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應立足于“自編為主,購買為輔”。

篇9

    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對策

    會計電算化是把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它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使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演變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從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因此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不但要傳授給學生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使學生把握電算化的各種操作技能。可是,綜觀現在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現狀,卻與此要求大相徑庭。

    一、目前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設置較低,教學內容不完善

    據了解,很多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畢業與學生是否能拿到會計上崗證直接掛鉤,而初級會計電算化證的考試則是會計上崗證的其中一個考核內容,這導致老師們被動地把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定為幫助學生通過初級會計電算化證的考試,為考試而教學,考試考什么就教什么,這樣教出來的學生雖然順利地通過了考試,但卻缺乏實際工作能力,走上崗位后適應能力較差,無法解決實際工作中各種各樣的問題。

    2、教師能力制約電算化發展

    會計電算化不是簡單的計算機加會計學,而是一門融會計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為一體的邊緣學科。然而,會計與計算機畢竟是兩個跨度很大的學科。但很多學校卻由計算機專業教師承擔會計電算化課的教學。由于教計算機課程的教師不懂或很少懂會計專業知識,使學生對會計軟件的操作只是按部就班,一知半解,極大地阻礙了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而由會計專業出身的老師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能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會計問題,卻由于沒有系統學習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在遇到計算機問題時又不能很好地解決。所以,會計電算化教學需要的是既精通會計理論、業務的相關知識,又熟練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此外,教師很少或沒有機會與同行溝通,也沒有渠道與已實施電算化的單位溝通,也是造成教師知識面窄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能力的高低是制約會計電算化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3、教學設施跟不上,不利于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

    會計電算化是將計算機應用到會計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沒有足夠課時的上機實驗環節,是不可能學好這門課程的。但是,不少中職院校由于經費、場地等問題,沒有建立獨立的會計電算化實訓室,而是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共用計算機房,不能保證學生的全面實訓。再者,財務軟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學版,穩定性實用性大打折扣,且與企業使用的軟件存在差別,致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無法立即適應。

    二、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對策

    針對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中職學校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對策:

    1、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為考而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摒棄“為考證而教學”的思想,從學生的實際操作技巧出發,多采用案例教學法,為學生將來更好地迎接會計工作而努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法。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中去的“實踐活動”。具體操作如下:把手工會計中所用到的會計案例,在電算化模擬實驗室中,利用財務軟件再次重演,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會計實行電算化的必要性以及電算化給會計領域帶來的變革。

    在案例的來源上,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并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設計一套適合自身的教學案例。第二,從有關資料中收集教學案例。如:網上下載、或通過一些會計實訓的教科書等。第三,多與兄弟學校交流,相互探討教學案例,取長補短。

    2、努力提高師資水平

    要提高會計電算化的水平,教師的教學水平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與時俱進,努力更新教學知識,主動學習,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財務理論知識,又要具有熟練的軟件操作技能和計算機系統操作技巧。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要熟悉電算化軟件系統各個模塊的操作,并能夠解答并解決在使用中出現的問題;第二,要掌握會計電算化系統安裝、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并在日常中軟件的維護。為實現此目的,學校可以派教師參加會計電算化培訓班,如用友財務軟件公司、金蝶財務軟件公司等舉辦的電算化軟件應用培訓班,以此來提高學校財會專業教師的電算化教學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實習,以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這樣在處理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3、建立獨立的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

    在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的建設上,應突出仿真性。對中專學生進行課程實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學校應增加對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的投入,做到全方位的模擬現代化的工作流程,保證學生每次的上機質量和數量,這樣學生走出學校面對會計崗位的工作時才能淡定從容。為此,教師可以這樣操作:先利用多媒體介紹本次教學內容的操作步驟,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說明如何操作,然后布置練習,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并給予評分。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從做中學,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篇10

[論文關鍵詞]能力 高職會計 電算化課程 改革

隨著新《會計法》的頒布實施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行業領域劃分的不斷細化,用人單位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工作第一線的會計、出納、會計軟件操作、維護,會計審計分析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由此培養目標可以看出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應具有的三種能力: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會計電算化專業只有在改革中求發展,在改革中求進步,在發展中求進步,不斷地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筆者僅以能力為核心視角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改革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能力為核心視角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方法改革

從教學方法來看,絕大多數職業院校重視知識的傳授,只教給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掌握理論知識,而缺乏怎樣具體地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往往忽視能力的培養。從而培養出的學生則是只會動口,不會動手,只會說不會做,只會講大道理不會將理論變為實踐。“素質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雖然知識的傳授是能力培養的基礎,但是知識傳授不可替代能力培養。wWw.133229.CoM”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培養也是如此。針對這種情況,近幾年一些高職院校在教學方法方面也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一是以教師教為主改變為師生互動,實現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以前職業院校的教育主要以教師教為主,教師只管在課堂上教課,只管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也不管學生是否聽,是否愛聽,是否愿意聽,是否喜歡聽,一概不管不問。教師只管教,對學生是否學,是否聽懂,是否學會知識充耳不聞,教學效果不好。鑒于此,應改變以教師教為主的教學方法為師生互動,變“教為主”為“學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教師教,也可以讓學生預習以后讓學生講課,教師針對學生的講課進行有的放矢的點評和糾正錯誤;也可以進行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動腦動口;也可以讓學生扮演一些會計角色,從角色扮演中去悟“會計”的一些原理,去體驗不同會計角色的行為特征;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自行設計案例,融會貫通……總之,就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徹底解決學生學習的愛學、好學、會學和學好、學會的目的。

二是以教理論為主改變為理論實踐并重,實現學生從“會說”到“會做”的轉變。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專門型實用人才,也就是說學生要學到實際工作的能力,一畢業就應該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就能從事一線的實際工作。因此應改變以往只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要理論與實踐并重,以理論指導實踐,經實踐檢驗理論。也就是說,要在理論的教學中融入實踐技能,在實際能力的培養中解釋理論知識。在教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教給學生實際工作的技能,在教學生實踐技能時,以理論知識作為指導。就是在教理論中有實踐技能的培養,在教實踐技能中有理論知識的傳授,徹底改變以往只教理論,不教實踐,或者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教學模式,變為理論和實踐并重,從而使學生實現只會“動口”不會“動手”到“口”“腦”“手”并用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高職院校要加強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建造一流的、現代化的實訓基地,為學生加強實踐學習提供條件,為學生動手提供場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是以教師講評為主改變為師生互評,實現學生從“學會”到“記牢”的轉變。在以往的教學中,每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后,教師都要對這一階段知識進行講評,對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進行概括歸納。這種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收效不大,效果不太好。因此,要改變以往教師講評的教學方式,要讓師生互評,形成師生互動,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說,就是讓學生來作階段講評,可以講評前一階段所學的知識,可以對前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進行概括歸納,可以講評前一階段重點、難點;可以講評教師前一階段所講授知識的得失,可以講評教師教學方法是否適當;可以在理論講解中講評,也可以在實際操作中講評;學生可以對學生講評進行講評,教師也可以對學生講評進行點評,學生也可以對教師講評進行評論……總之,就是形成師生互評,在互評中學到知識,在互評中學會知識,在互評中記牢知識,在互評中學到具體的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實現從“學會”到“記牢”、會操作的轉變。

二、以能力為核心視角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改革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的改革,必然涉及師資隊伍的改革。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隨著erp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在不斷完善及電子商務新領域與財務軟件的逐步整合,原有的師資隊伍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如果師資隊伍不改革,勢必會嚴重影響到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發展,影響到高素質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會計電算化師資隊伍的培養。

人是生產力的創造者,是社會最活躍的因素。自從有了人類,人便自覺與不自覺地被納入了管理與被管理的形態中。因此“管好教師、用好教師”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學好知識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就是要開展“五幫五學”活動:一是從隊伍建設上進行幫與學。主要從教師隊伍的政治素質與業務素質兩個方面進行幫學,如進行互派骨干,開展業務培訓或領導掛職鍛煉等方法,學院要盡其所能為教師提高素質提供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條件,真正從幫與學中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二是從工作業績上進行幫與學。主要從幫與學中解決因觀念制約學院發展的問題。要在幫與學中進一步端正觀念,使工作目標更明確,開展各項工作的措施更有力。三是從管理機制上進行幫與學。主要從教學改革、管理制度、監督機制等方面開展幫與學。通過開展幫與學,提高教師隊伍管理水平。四是從艱苦創業上進行幫與學。主要從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的精神方面開展幫與學。通過幫與學,使艱苦奮斗、勇于探索的精神進一步得到發揚。五是從科技強院上進行幫與學。主要從辦公自動化、網絡化等方面開展幫與學。各自要發揮自身的科技優勢,在科技強院、教學科研等方面相互學習與幫助。

曾任哈佛大學校長達20年之久的美國教育家科南特曾說過:“一個學校要想站住腳,教師一定要有特色。”那么,如何培養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教師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改革:

一是以崗定人,選好教師。變“因人設崗”為“以崗選人”,使有能力的教師、適應崗位工作的教師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真正創造一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氛圍。據調查,目前高職院校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師許多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從教,本身缺乏會計工作的實踐經驗,再加上繁重的授課任務,使他們既無暇更新會計理論知識,更無法親身體驗企業的會計實踐工作,在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使畢業生適應不了就業的需要。因此,應培養“雙師制”復合型的教師人才,在教理論的同時又教給學生技能,在教給學生實踐技能時又傳授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專業型實用型人才。

二是明確規范,制約教師。要通過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實施規范化建議,讓教師明確該為或不該為的具體事項,注重發揮制度的監督、制約功能,靠執行制度、遵守制度維護正常的辦公、教學秩序,促進教學質量、能力的提高。

三是狠抓獎懲,激勵教師。要通過對各項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考核,兌現獎懲、兌現政策,使教師明確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基本道理,努力創造一個爭先創優的良好工作氛圍。而現有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且知識更新慢,課程教學與教師科研結合較少,缺乏對新環境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與企業和各大財務軟件公司的接觸不多,很少專門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很少專門做橫向課題。能夠幫助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系統和咨詢服務的專業教師極少。師資隊伍不健全,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和管理素養不高,缺乏復合型、通才型知識結構的教師,不能適應以能力為核心的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對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大對教師科研、教學等方面的獎懲,該獎的要獎,該重獎的要重獎,該罰的要罰,充分發揮制度的作用,從而達到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高的目的。

四是以人為本,培養教師。要通過制定育人、樹人等管理辦法,狠抓教師職業責任、職業紀律、敬業精神等方面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到愛崗敬業,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成為適應工作需要、崗位需要、形勢需要的全能型、專家型、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抓培養,高職院校通過輸送優秀骨干教師外出培訓、進修、深造、訪問等形式,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進行知識的更新和補充,能夠真正做出一批引導學科發展前沿的優秀成果;要抓提高,選送優秀主講教師進行社會實踐,使他們有機會走出學校,了解相關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社會需求,能夠給學生帶來課本以外的信息。要抓引進,積極吸收社會上的企業骨干、專家、能手作為學校的特聘教師,為教師隊伍注入鮮活的力量。要抓“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一大批“雙師型”教師,使“雙師型”教師在任課教師中達到80%以上,從而真正解決“雙師型”教師人才貧乏的問題,解決影響制約職業院校發展的瓶頸問題。

三、以能力為核心視角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考核評價體系改革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到底學沒學到知識,用什么來衡量、來檢驗呢?傳統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依然沿用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為主要手段的考評方法,其特點是“重理論、輕實務”“重期末、輕平時”“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技能”,這種方法是一種“學校主導型”的考評體系,考評過分強調全面發展,并且考評目標與用人單位目標沒關聯,對成績的考查僅限于必修的分數。因此,傳統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考評結果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無法公正衡量學生的全面素質。特別是對于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質量評價標準,由于缺乏科學、規范的標準,使得實踐教學的水平難以評價,實踐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對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的考核,也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試卷中,編制幾個會計分錄或是填制幾個報表數據;而對于獨立開設的實訓課程的考核,通常也是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且存在較強的滯后性,因此無法形成實踐教學的及時反饋和互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目前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應試式的,缺少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從而使學生在校期間對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認識,只要考試能通過就萬事大吉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改革:

一是以等級制考核來評價。等級制考核評價方式應圍繞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的教學目標,根據會計電算化職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不僅僅局限于期末考試卷面成績,而是采用“平時成績20%,期中成績30%,期末成績30%,能力成績(會計電算化的實際操作能力)20%”的方法確定學生的考試成績。其次,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的地點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可以是手工實訓室,如在手工實訓室通過做一整套會計賬簿來體現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是實習單位,通過對學生所在實習單位的走訪、查看,聽取實習單位領導的評價,綜合以上情況對學生在實習單位的情況進行考核。

二是以學生學到的技能來衡量。高職電算化專業就是培養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工作第一線的會計、出納、會計軟件操作、維護、會計審計分析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生的質量高不高,教學水平怎么樣,其檢驗標準之一就是看是否培養出了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出了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出的人才是否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只要具備上述的條件和能力,就是培養出了合格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不具備上述的條件和能力,就是職業院校培養出了不合格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

三是以就業率的高低來檢驗。現在社會上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也就是說一到工作崗位,就能干,就會干。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如果一畢業就就業,就業率很高,就說明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質量高,培養出的學生能力強,培養出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合格的人才,培養出了社會急需的人才;反之,則相反。現在有的高職院校同社會掛鉤,以需而培,與企事業單位簽訂用工合同,企事業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學生一畢業,這些企事業單位就把全部學生招錄,成為該企事業單位的一名員工,這也不失為人才培養的一種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