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乘法計算題范文
時間:2023-03-20 03:50: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數乘法計算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該如何避免這種簡單的模仿情況,讓學生扎實、有效、靈活地學用兩律呢?
一、依托算理,多樣分合
為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兩律的計算本質,我們在教學中應從兩律的算理入手,從算理中深刻地體會到兩律的“分”“合”思想,從而能對計算題進行多樣分合。那么兩律的算理是什么呢?其實,兩律的算理就是乘法的意義。乘法的意義指出: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運算。如:7×5指的就是7個5相加或5個7相加。下面就用算理來詮釋兩律。
4×9+6×9和(4+6)×9都是指10個9相加,其結果當然也是相等的。
通過對兩律算理分析發現,不管是乘法結合律還是乘法分配律最終都是求幾個幾相加的運算。再進一步對兩律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都是對相同加數的個數進行“分”“合”而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明白兩律算理,而且還要讓學生根據算理任意地對計算題進行分、合。如:23×24可以分成23×2×12、23×3×8等,也可以分成23×(1+23)、23×(25-1)等。其中,用乘法進行分合的就是乘法結合律,用加、減法進行分合的就是乘法分配律。
算理的理解是為學生對計算題進行靈活地分合做鋪墊的,當學生掌握了兩律的算理時應及時跟進一些對計算題的分、合練習,以使學生能通過兩律對計算題進行多樣分合。如在學生剛學習兩律后,我們可以進行以下此類的分、合練習:
75×4=25×( )×4 25×32=25×2×( )
25×32=25×( )×( ) 126×8=( +1)×8
23×16=( - )×16 98×13=( - )×13
算理是兩律成立的依據,當學生在算理的基礎上認識了兩律,就能很好地運用兩律對計算題進行分合,也就為運用兩律進行簡算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培養數感,優化簡算
我們對計算題進行多樣分、合的出發點是為了簡化計算,如果對計算題進行分、合后反而使計算更加復雜,那就失去了分、合的意義。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能對計算題進行多樣分、合外,還要讓學生懂得對最優分、合進行選擇。那么怎樣的分、合才是最優分、合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
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作為一種運算定律,本身不是因為簡便計算而存在的,只是它們的存在和使用可以讓一些計算變得簡便些。那么為什么兩律能簡化計算呢?這得益于一些特殊數的存在,如乘積是整百、整千的數,20和5、25和4、125和8等。又如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101、98、59等。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練習中還要著重培養學生對一些特殊數的敏感度,例如看到25就能想到4及4的倍數,看到125能想到8及8的倍數,看到101能想到101=100+1,看到59能想到59=60-1,看到126能想到126=125+1,等等。只有當學生對數建立起一定的敏感度時,才能使學生主動、靈活、合理地運用兩律來進行簡算。
數感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訓練。當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多位數乘兩位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多進行一些培養學生數感的練習,以加深學生對這些特殊數乘積的印象。如我們在學了兩位數乘一位的乘法時可以經常性地進行25×2、25×4、75×4、25×8、50×8等諸如此類的練習,在學了多位數乘一位數時可以經常性地進行125×4、125×8、125×16等諸如此類的練習。
數感的培養是學生運用兩律進行簡算的前提。只有當學生對一些特殊數建立起了一定的敏感度時才能使學生在運用兩律進行分合時想到分合的最優組合,才能最終實現運用兩律進行簡算的目的。
三、設計變式,靈活運用
當學生掌握了兩律的算理,而且也培養了對一些特殊數的數感,那么讓學生對一些計算題進行簡算就不是一件難事了。然而,我們要讓學生把運算律內化為自身的知識與技能,要讓學生在計算中首先想到能否用兩律的分合進行簡算,則還需進行一些計算題簡算的強化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熟能生巧。但在安排練習時如果只安排一些標準的a×b×c=a×(b×c)、a×c+b×c=(a+b)×c這類計算題型,則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兩律進行簡算的能力。假使我們在安排練習時經常有意地安排一些兩律簡算的變式題,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兩律來進行簡算的能力。下面筆者介紹兩種兩律變式題:
1.隱性式兩律簡算題
所謂隱性式兩律簡算題是指沒有明顯的兩律特征,看到題后不容易馬上辨別能否用兩律進行簡算,有時需對兩個數字都進行一下分合。如:75×16、375×16、126×32等,這些題都不容易馬上看出能用兩律來做,但確實能用兩律來簡算的,方法如下:
75×16=25×3×4×4=(25×4)×(3×4)=1200
375×16=125×3×8×2=(125×8)×(3×2)=6000
126×32=(125+1)×32=125×8×4+1×32=4032
以上此類的隱性式兩律簡算題只要掌握了方法計算并不復雜,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可以以口算的形式加以練習,這樣更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兩律進行簡算的能力。
2.復合式兩律簡算題
這種簡算題往往糅合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此類型的計算題從表面上看有乘法分配律表象,但又沒直接提供乘法分配律所需的數據,需先進行數據變換才能實現簡算。
如:390×9+61×90=39×10×9+61×90=(39+61)×90=9000
45×24+57×24-48=45×24+57×24-24×2=(45+57-2)×24=2400
999×5+111×55=111×9×5+111×11×5=111×(9×5+11×5)=111×[(9+11)×5]=111×(20×5)=111×100=11100
以上此類簡算題看上去比較復雜,但實際上就是依據兩律多進行了幾次分合而已。因為學生已經有了兩律算理的支撐,此類題實際并不難理解,而且有助于打開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兩律的能力。
通過對變式題的練習能幫助學生熟練、靈活地運用兩律進行簡算,能幫助學生把兩律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與技能。
篇2
關鍵詞:興趣;習慣;計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6-122-01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計算教學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感到計算不僅在小學計算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運用也十分廣泛。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注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調入市級示范學?!瓤h一完小后,我和我的同事們把“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作為研究課題,通過四年多的研究和實踐,在學習同行們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一方面,采用多種訓練手段,像口算、筆算和利用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了算得準、算得快的目的。另一方面,計算訓練中,講究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等。通過這些練習,有意識的讓他們比誰的正確率高、比誰的速度快。學生你追我趕,勁頭十足,增強了競賽意識,對計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計算得以正確、迅速進行的有效保證。許多小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注重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1、認真看數的習慣。做題時,讓學生認真看清數字,集中精力,養成認真看數的習慣。2、認真書寫的習慣。書寫認真,可減少因書寫不規范而產生的錯覺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3、認真審題的習慣。小學生由于觀察不仔細,感知產生錯覺,表象模糊,會遺漏細節,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不僅應用題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4、仔細計算的習慣。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不高,許多時候不是由于不會計算,而是由于計算不仔細,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訓練學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明確運算順序)、二想(想算特點,可否利用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進行簡便運算)、三算(應用法則計算時要邊算邊檢查),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5、算后演算的習慣。每次計算結束后,讓在學生確定所列算式和運算符號無錯誤的情況下,再對計算結果進行重新演算和驗證,既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又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培養頑強的意志
1、感受興趣。單純的做計算題,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為了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在平日練習中,我們經常進行計算題競賽,有時還穿插一些學生常錯、易混淆的練習題進行聽算和看算訓練。這種緊張有序的訓練,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2、體驗成功。為了讓學生感受計算的快樂,對每次計算題練習、競賽全對的同學,除了口頭表揚外,還給長期不出現錯誤的學生家長發喜報、評選數學小標兵等。多種形式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3、掌握方法。通過對學生進行日積月累,持之一恒的計算訓練,學生不僅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有了顯而易見的提高,而且在計算中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技巧和方法,學會了發現和總結規律。通過長期的堅持訓練,既培養了學生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又培養了學生善于探索和總結的科學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進行規律性訓練
有些計算題具有明顯的數字特征,這些特征便于學生采取簡便的計算。在平日的訓練中,我們要求學生對運算定律熟練掌握。這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廣形式多,有正用與反用兩方面的內容。在有的整數與整數相乘時,學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使計算復雜化。
五、采取綜合性訓練
練習中、考試中和生活中單一的計算形式是比較少見的,所以,訓練中應當進行綜合性訓練。我們常采取的訓練方式有:1、“五大定律”綜合出現的訓練。2、整數、小數、分數綜合出現的訓練。3、四則混合運算中運算順序的綜合訓練。綜合性訓練有利于判斷能力、反應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鞏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耐心細致、不畏困難的優秀品質及踏實求真的科學態度。
篇3
一、培養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學活用,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創設情景“設疑”,利用知識遷移,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等一些方法來活躍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而對學生來說,活躍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外因條件,是積極思維的起點,而要使興趣上升為志趣和志向,關鍵還是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的。學生對學習一旦發生了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因此,在計算題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善于計算,學會口算、筆算和使用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尤為重要。
計算題是比較枯燥的,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童話、游戲、比賽等有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學中注重題目的靈活性、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達到激發小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此外,成立數學興趣小組,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生活,還能發揮小組學生的示范帶動作用,從而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舉辦數學速算、巧算比賽,從而增強計算情趣使學生達到算得準、算得巧的目的。
二、抓好口算訓練,打好計算基礎。
小學階段的計算,分為口算、筆算、珠算、估算四類。口算是筆算、珠算、估算的基礎。口算不借助任何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具有速度快、靈活性強的特點。筆算的正確與熟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口算制約的。新課標提出在教學中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①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應切實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在各個年級,口算的重點也不相同,粗略地說,一到三年級,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減;表內乘法;100以內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萬以內簡單的不退位加減法,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題;較簡單的一位數乘兩位數;較簡單的小數加法等都要求熟練口算。四年級以后,口算的內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鞏固過去的內容,口算同分母加減法和簡單的異分母加減法等,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一些數據,
三、講清算理,為正確計算提供依據
要使學生計算的正確、迅速,又合理、靈活,達到新大綱的要求,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教學的規律。理解算理,是計算能力形成的前提。② 我們知道,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理清算理。
1.領悟法。如:在低年級講授進位加法時,可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學生會對“十進制”這一自然數的進位方法有很好的認識。在計算中應用到滿十進一的理論時才不會疑惑不解。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領悟法”。
2.對比明理法。如:三年級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涉及到口算、估算、豎式計算,對于這一知識的教學,我改變計算題以做題為主的慣例,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說一說算理,說一說想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35×11為例,口算的思維過程是:先算100×11=1100 30×11=330 5×11=55 最后算1100+330+55=1485;估算時要說明的是在此類型的估算中,只要將11估成10,然后計算135×10=1350,也就是135×11≈1350即可,關于這一類型的估算說明在教學參考書上有明確文字;豎式計算的思維則是先算135×1=135 135×10=1350 最后算135+1350=1485。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口算、估算、豎式計算的思維方法略有不同,學生通過說想法,說過程進行對比、區別,就會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對比明理法?!?/p>
3.知識轉換法。如:五年級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讓學生充分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后,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于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這種方法就是“知識轉換法”。
四、培養學生堅強的計算意志使其在計算中步步登高
篇4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培養 計算能力
1 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單調乏味的計算練習很容易使學生覺得厭倦心煩,為了使學生能夠精神飽滿的投入練習,老師可以在設計計算練習時多變換花樣。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小組開火車,同桌競賽;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另外,還可以適當穿插一些有趣的數學知識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2 教學中,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計算基礎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2.1 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完全歸于孩子不認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實質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關計算方面綜合能力的欠缺。比如運算法則、運算性質、運算定律、計算公式等基礎知識沒有掌握,或者不能夠合理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所造成。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筑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整數乘法中出現的兩個錯例35乘3等于95,24乘5等于100,很典型的反映了學生在學習算理的過程中,沒有很透徹地理解乘法算理,關于乘法進位的數字該怎么處理學生是比較模糊的。
2.2 要講清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意義。運算順序是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加、減,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小學教材中主要講了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一個性質:“從一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等于從這個數里依次減去兩個加數?!币约俺朔ǖ慕粨Q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幾個定律對于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同時適用,用途是很廣泛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多從整數、小數和分數練習中得以掌握。如:25×17×4、2.5×17×0.4等,通過練習舉一反三,掌握算理。
3 練習要有針對性,更要幫助學生發現計算中的規律
雖然多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數量,只會損傷學生計算的興趣,最后得到的是適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練習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那些易錯、易混的題目進行練習,讓學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計算能力。這里所說的針對性可以是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可以是本班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還可以是一些不同題型的計算題,如直接寫出得數;看誰算的有對又快;在圓圈中填上大于號、小于號或等號;在方塊中填上合適的數……在不同的題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很多計算題都有它的規律可循,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既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提高計算的速度,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出示這樣一些題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讓學生計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這些題目分類嗎?怎樣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類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和思考中,學生可以發現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必得0,一個數與0相加還得這個數,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這些規律。
4 進行合作交流、算法多樣化的訓練
合作學習、鼓勵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從學生發展層面上說,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活動的主要價值不只在于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解決問題是可以有不同的策略的。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每一個人都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
對于二年級43+38的計算,學生就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像以下這些方法都應該受到鼓勵:①用豎式計算;②43+38=43+30+8=73+8=81;③40+30=70,3+8=11,70+11=81;④43+38=43+7+31=50+31=81;⑤43+38=40+38+3=78+3=81。
篇5
一、學生計算出錯的主要原因
1.感知粗略,產生錯誤的視覺遷移
在計算練習中,學生常常把計算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如把152抄成125,把+看成÷,把10.56寫成0.56或105.6等。出現此類錯誤的原因:從主觀上講,是學生在看題、審題以及抄題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不仔細或被外部活動干擾而“分心”;從客觀上講,計算題是由數據和符號組成的,沒有情節,形式簡單枯燥,吸引不了學生的有意注意。
2.受思維定式下的強信息干擾
在定式思維的影響下,某些信息在被人感知時,明顯強于其他信息,并對主體正常感知其他信息產生干擾,導致錯誤。如計算643-125+75時,由于受到125+75可以得出整百的干擾,學生可能會忽略運算順序,得出錯誤的結果643-125+75=643-200=443;解方程x÷3=39時,受39除以3能夠除盡的干擾,學生可能會得出x=39÷3,x=13;計算11.26+0.4時,受“湊十”的影響,學生可能會得出11.26+0.4=11.3等。
3.基礎知識不扎實
(1)口算知識不扎實,如對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的口算不熟練,導致計算出錯。(2)計算法則、性質不清,如對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理解不深刻,得出300÷2×50=300÷(2×50)=300÷100=3或300÷2×50=300÷50×2=6×2=12。
4.受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
如沒有理清計算順序,就匆忙計算;抄題時割裂算式的整體意義;認為計算題是“死題目”,忽視了對計算題的分析;遇到計算步驟較多或數字較大的計算題時,缺乏信心和耐心,產生畏難、厭煩情緒;沒有養成及時檢驗的習慣。
二、減少學生計算錯誤的策略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審題、規范書寫、仔細計算、及時檢驗的習慣。首先,要強化學生的有意注意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傳話游戲、限時學動作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意注意的訓練,提高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感知的精細化。其次,教師要向學生明確地提出計算要求:做題時,要看清楚題目中的每個數字和運算符號,還要思考運算順序和運算方法;抄寫時,不要看一部分抄一部分,要在整體感知、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抄寫;計算時,不要交頭接耳,不要想無關的事情,要集中精神;計算后,要及時檢驗,發現錯誤馬上糾正。第三,要提高學生計算遇阻時的心理素質,要求學生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等有一定計算難度的題目,不產生畏難情緒,冷靜思考,耐心計算。第四,教師要減少對學生計算的干擾。如學生計算時,不打斷學生,減少在學生身邊走動的次數。
2.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減弱定式思維對學生的消極影響
首先,組織學生對典型錯例進行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對癥下藥。其次,針對學生中的典型錯誤,設計對比性練習題,讓學生克服思維定式的消極影響。如通過以下兩組對比練習,提高學生比較和鑒別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克服思維定式下的強信息干擾,減少計算錯誤。
A組: 11.26+0.4=
125×8=
643-(125+75)=
x÷39=3939=
B組: 11.26+0.04=
125+8=
643-125+75=
39x=3939
3.重視計算法則、性質等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
提高計算教學的實效,要從基礎入手,重視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的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并靈活運用這些基礎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學生只有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計算時才會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會在計算時敏感地捕捉數字信息,靈活處理。
篇6
計算題看似很簡單,但往往出錯率較高。出錯主要表現在不理解算理,書寫潦草,字跡不清,計算時粗心、馬虎,把數字抄錯,加減時忽略了進位或退位,乘法口訣出錯等等。要切實提高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理解算理
只有在學生深入理解、掌握了算理、計算法則后,才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主動的投入到推導計算法則的過程中去,增強計算的自覺性。如:在教學“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時,只用書上的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刹扇∽寣W生動手折線、圖一圖、畫一畫等方法來讓學生直觀理解算理,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一邊動手,一邊思考,不但知道了兩個分數相乘后的結果,而且對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也很清楚。又如:在教學“兩、三位除以一位數”時,先引導學生估計商是幾位數,在借助圈一圈、畫一畫幫助學生理解每一步計算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除法豎式計算,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算理,也更好地掌握了計算方法。
2、記憶常用算式結果
對于一些常用的計算及其結果,可以讓學生利于課余時間做計算對答游戲,也可在每節課前準備時,集體背誦一些此段時間常用的算式及結果,例如:二年級學習的乘法口訣,六年級學習《圓》時常用到的算式:3.14×(1-10),3.14×(1-10)平方等,教師也可利用課前1到2分鐘抽查或搶答,學生會情緒高漲,并且有些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會自覺對自己提高要求,如時間、準確率或是計算數量。在學生熟練記憶和背誦的情況下,計算時不僅提高了正確率而且縮短了計算時間,計算時也容易判斷結果的范圍和準確性。
3、多做練習,持之以恒
每天讓學生做10―15分鐘的計算題,前一、兩個月教師可根據近期所學計算內容或據學生的易錯點出題,并交流反饋,發現普遍問題集體糾錯,個別問題個別指導。后期可將學生分為4―6人一組,組長根據學習內容和本組同學的計算情況出題檢測、批閱糾錯。最后,學生養成習慣后可把學生優差搭配,同桌互出互閱,探討糾錯。教師可限定計算類型,根據所學內容可每月或每周調整題型。如此堅持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會不斷的提高。
4、鼓勵多用簡便方法
簡便方法可縮短計算時間,提高正確率。在學生學習了一些運算律后,鼓勵學以致用,讓學生觀察、發現簡便方法的運用就是一種計算“偷懶”,提到偷懶,學生們興致很高,一些數字較大或小數、分數及百分數的計算時可利用運算律使計算更加簡單,使看起來很繁瑣的計算變得簡單,學生在一次次嘗到甜頭后,都特別喜歡簡便運算。因此在計算時引導學生先不要著急下筆計算,先觀察算式中的數字和運算,看看是否可以用簡便方法,然后再進行計算。
5、指名板演、講解
適時讓學生板演并講解計算的過程,講解是檢測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表達。指名板演時,其他同學獨立計算后認真觀察并檢查板演,發現問題可上前訂正并講解錯誤原由,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學生都愛當老師,都喜歡“找茬”,因此在別人板演時,個個都專心致志、目不轉睛,細致到書寫格式,等號是否對齊、小數點、分數線的書寫等等都要求“完美”。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計算的能力也規范了學生們的書寫及格式,真可謂“一箭多雕”。
6、養成打草稿和驗算的好習慣
每次計算在認真審題后,不能只依賴口算,要先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即使是打草稿也要注意書寫格式:數位要對齊,字跡要清楚,進退位都要表示明確等等,不斷促進學生養成打草稿的良好計算習慣。
篇7
一、枚舉法
枚舉法是一種基本且又重要的解題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解題根據問題所給的條件,把部分或全部可能的答案列舉出來,通過這些例證逐個進行觀察、分析,從中歸納出所求的規律性知識。小學數學中解決一些探求規律性的數學問題(例如一些計算法則、運算定律、運算性質的學習等等)時常常用到這個策略。
二、從整體看問題
這種策略是從全局去把握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從整體去綜合思考,擺脫題目細節中一時難以理清的數量關系的糾纏,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滿水,又喝了1/3,再倒滿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滿,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還水多?
按常規方法分析,數量關系錯縱復雜,直接解答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從整體角度去思考,撇開每次喝掉部分又加滿的細節,只抓住先后倒進的水一共有多少,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為3次加進的水都喝掉的,一杯牛奶也同時喝光了。
“從整體看問題”的策略不僅在解答應用題時可用,在解有些計算題時,如能運用得當,可避免進行繁雜的計算,簡捷地求出正確得數。
三、模式識別
模式識別是小學生解數學習題時廣泛且常用的一種解題策略。他們在例題學習時掌握了一些經驗知識(解題模式),在實際解題時,首先要將題目的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發生聯系,從題目的情境中識別出某種熟悉的東西,辨別出題目屬于哪一類,喚起相關知識,然后確定解題的方法。解計算題時,就得識別題目的類型,喚起相關的計算法則、公式、運算定律等知識;解答應用題時,就需要辨別出題目屬于哪一類應用題,喚起相關的數量關系知識,從而確定解題的方法。
例如,兩個打字員合打一份2800字的文稿,甲每分鐘打40字,乙每分鐘打30字,要幾分鐘才能完成?
學生審題后,若能識別出是“工作量問題”,就會想起數量關系“總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并很快列式解答,否則就不能很快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模式辨認主要表現為識別應用題的類型,被試者能否識別類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能否迅速、準確地解答課題?!?/p>
四、化歸
化歸是把生疏的新問題轉化為熟悉的舊問題、把復雜的問題轉化為較簡單的問題的一種解題策略。它是小學數學中常用且非常重要的一種策略思想,不僅在解答一些數學題時要用到這種策略,而且在引導學生探究某些新數學知識時也要用到它。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法則”(實際上是解決“如何計算小數乘法”這個問題)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化歸的策略,先把“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來計算,然后還原乘積?;瘹w的方法,可以變換條件,也可以變換所要求的問題,從而實現化新為舊、化繁為簡的目的。
五、以退求進
華羅庚說:“先足夠地退到我們所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認透了,鉆深了,然后再上去?!边@就是以退求進的策略思想。在小學數學里,運用以退求進的策略,可使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變得比較具體、簡單明了。例如,教學“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時,就是要運用以退求進的策略,退到最基本的“份”的概念上來,從份的角度來推算的:100×3/4就是把10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00÷4或100/4,取其中的3份就是100/4×3,從而得到100乘以3/4=100乘以3除以4。
運用這一策略,在解答一些較難的分數應用題、比和比例應用題,退到從“份”的角度來分析,不僅可以得到簡捷的解法,還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用這一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一些典型應用題(如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歸一問題)也有很大的作用。
篇8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教學所占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但當前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卻不容樂觀,據平時檢測的數據分析,學生每次測試的計算平均失分為6~10 分,這無疑是學生數學學習發展的巨大障礙。然而,當提到產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時,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及家長竟認為這不過是“粗心、馬虎” 而已。其實并非如此,學生計算失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 粗心” 的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原因呢?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學生計算粗心的原因
將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屬于粗心的錯誤搜集起來,按照計算中涉及的認知過程中的知覺、記憶、思維以及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粗心的根源主要有五類。
(一)口算不過關
學生口算不過關,是計算失誤的重要原因。
(二)審題不完整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發展不完善。他們在觀察試題時,對抽象的數字、運算符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把握整體。比如:在讀取0.25×37+2.5×6.3這個算式時,學生往往是看一個數寫一個數,沒有找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因此,容易將相近的數字或符號混淆。
(三)記憶錯漏
一道計算題包括多步計算,對中間得數需要短時記憶。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因貪玩而作業急躁,以致計算中常常丟三落四。如計算:“345×120=( )”這一題,學生經常漏寫“120”中的“0”,造成計算錯誤。
(四)思維定勢
《教育心理學》指出:定勢是由于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它會使人按照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在數學計算中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概念、法則理解不清。計算法則是學生計算的依據,在小學數學中,許多計算法則和定律具有關聯性。整數、小數、分數的計算共性是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但整數加減法是 “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末位對齊。而小數則是“小數點對齊”因而學生在學習了整數加法法則后,往往會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也將末位對齊;而在計算小數乘法時,往往又會將小數點對齊。這就是學生的計算法則定勢對同類知識學習所形成的干擾。
2.特殊算式的干擾。在小學數學計算題中,特別是要求“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的題目”中,學生在感知試題時,往往因“容易計算部分”、“反復出現部分”等強刺激的作用,以至于按照習慣思維,把不能簡便計算的題目也進行簡便計算,從而造成了計算錯誤。如:“2.4×4÷2.4×4=1”和“15.6-3.7+6.3=5.6”這兩題中,學生由于思維定勢,只注意到數據中的容易計算部分,而忽略了算式本身的運算順序。
3.習慣性思維影響。學生在數學演算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定勢現象。比如,連續做幾道面積單位換算的題目后,中間穿插一至兩道的長度單位換算的題目,他們也往往會把這一題看作面積單位換算題;再如連做幾道簡算題,他們也會誤把不能簡便計算的題進行“簡便”計算。
(五)非智力因素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的起點, 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但計算粗心學生往往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
1.書寫習慣差。學生作業時字跡潦草,以致0、6難分,1、7 難辨。書寫時不會把握數與數之間的空隙,特別是在分數遞等式計算時,上下排之間間距太小,致使分子、分母不清,再加書寫時亂涂亂改,因此,誤看、誤寫的錯誤比較嚴重。
2.草稿不規范。小學生生性比較懶散,不喜歡草稿,偶爾打一下草稿,不是打在桌面上、教科書上,就是在手心上、手背上。每次練習后,沒有幾個學生有一張完整的草稿。思想上的不重視,必然導致計算中的經常失誤。
3.不喜歡驗算。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對作業“完成不喜歡驗算。在家里,往往依賴于家長代為檢驗;在學校里,就依賴于教師批改后,有錯再訂正。到考試時,往往是急匆匆做完就爭先交卷。由于上述這些不正確的心態,許多學生就養成了計算后不檢驗的壞習慣。
二、提高學生計算水平的應對措施
為了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長期地、系統地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端正學習態度,固本清源
雖然小學生的計算錯誤及其出錯原因很多,但學習習慣不好是造成計算錯誤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教學中務必加強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1.認真審題。審題要求切實做好看、畫、想、算、查五步驟?!翱础本褪强辞孱}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畫”就是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計算等;“算”就是認真動筆計算;“查”就是認真檢查,可以先查算式有否抄錯,橫式上有否漏寫,再用估算進行判斷,最后再仔細檢查計算過程是否正確。
2. 規范書寫。書寫潦草、格式混亂是造成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 就要養成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1)教師以身作則。教師首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對學生嚴格要求。對學生不僅要求作業格式規范,字跡清楚,更要強調不能隨意涂改,如果作業不符合要求,不僅要降低分數,還要重做。
3. 學會打草稿。在計算時特別要強調合理把握口算與筆算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口算必須在已學的范圍內進行。開始學習四則運算時,要求學生把豎式打在作業本的遞等式下面,以便了解學生哪些計算打了豎式,哪里算錯了,從而進行有效指導。還應規定作業本的桌面擺放要求:作業本在左,草稿本在右,日期、書頁、題號一一對應。教師還要定期檢查草稿,并進行成績評定。
4.認真驗算。檢驗是提高計算正確性的重要一環。在計算中,要讓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驗算方法,如重算法、估算法、逆算法、尾數檢驗法、代入法等。
5.統計計算失分。學生喜歡用粗心為理由來原諒自己計算錯誤。為了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要求每次測驗后學生完成三件事:(1) 統計計算錯誤的次數;(2)找出計算錯誤原因;(3)統計粗心失分,如果把粗心分加上去,你能得幾分,讓學生體驗失誤的后果。同時讓同學傳閱那些計算正確率較高的學生的作業本、試卷,甚至草稿本,讓這些學生介紹學習經驗,使一些計算正確率低的學生思想上有所震動,促使他們改變認為粗心是出錯主要原因的誤解。
(二) 加強口算練習,固本求源
口算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是訓練思維敏捷性的有效手段。
1.口算。每年級學生都準備一個口算本,大多數老師都是讓學生課后完成。而我在每節課的新課前安排三分鐘口算,一方面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視算。小學生年齡小,在審題時往往不夠全面。為此,利用早自修的時間訓練學生的記憶力。如:教師出示卡片25×3.2÷4= 讓學生快速把題目記下來計算。開始出示的時間要長些,經過一段練習后應縮短卡片出示的時間,到一定階段,可以只出示一下,讓學生看清題目后,就放下,這樣訓練,學生對題目的整體把握能力會迅速提升。
3.估算。估算在小學數學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學生不會檢查,經常出現非常明顯的錯誤。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估算方法,多位數乘法,掌握看積的位數及尾數的方法;小數四則運算,掌握看小數點定位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4.撲克算。撲克牌對于小學數學,特別是訓練學生的口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校,從一年級開始,就引導學生用撲克連加、連減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到了中段,則引導學生用撲克算“ 二十四點”培養學生的計算靈活性。
5.巧記。小學生學習計算離不開記憶,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熟記計算中的一些常用數據,則可以大大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如:25×4,125×8,24×5,37×101,65×65,20以內的平方數,有關圓周率的一些常用計算結果。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三)加強算理教學,根深本固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
1.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在計算教學領域中,許多知識是相關聯的,如“整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在知識的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相同的計數單位才能相加減”。整數的一些運算定律、法則對于小數、分數加減法仍然適用。因此,在學習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運算意義的基礎上,加強對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的認識,使學生學得輕松。
2.抓住方法之間的聯系。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交流中產生的信息以及知識、方法本身的聯系加以引導,做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比如在學習簡便計算時,“15.6-(5.6+3.2)”和“15.6+(8.7-5.6)”這兩題主要是進行去括號方法的訓練。通過比較,讓學生抓住兩題方法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正確、熟練計算的程度。
(四) 精心設計練習,強化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成功的練習能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能訓練學生的技能和技巧,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1)比較練習。學習新規則后,學生經常會出現各種錯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易錯點、易混點來設計練習。如學習小數乘法分配律和結合律后,針對學生對括號內是“+”和“×”這個易錯點,設計一些辨析練習。如:“(125 × 25)× 0.8”和“(125 +25)× 0.8”;“2.25 × 4.8+7.75 × 4.8”和“2.25 × 0.48 + 77.5 × 0.48”等。
(2)改錯練習。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的: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采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案腻e”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錯誤原因,改正錯誤,而且要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2.4×4÷2.4×4=1”和“42÷2.5×4=4.2”等。
(五)優化批改方法,根牢蒂固
批改時先看作業是否全部正確,如全部正確,打上分數;如發現有錯,則暫不批改,發還給學生自己檢查,找出錯誤,訂正后再交教師批改。如訂正后全部正確,教師依然做出全部正確的評定。這不僅能促使學生養成自己檢查,找出錯誤的習慣,而且還能訓練能力,引以為戒,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六)改革評價制度,深根固本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計算習慣, 還必須不斷地激勵學生的成就動機,使他們對計算保持持久。
(1)對計算正確者進行獎勵。每天堅持5道計算題的練習,如果前面兩天全計算正確,可以免做其余3天的計算題,還可獲得一顆星的獎勵。從而大大改善了學生計算的態度。
(2)利用家長的認同進行激勵。每逢周末,要求學生把作業、草稿等帶回家,讓父母進行評價,讓父母參與孩子學習情況的評價。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篇9
一、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
口算是估算、筆算、簡算的基礎,是一種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法,口算的對與快直接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
1.基礎口算要過關。任何一道復雜的計算題都是由若干道簡單的口算題組成的,無論是兩位數乘除兩位數還是四則混合運算,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的基礎都是“2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法口訣。實踐證明,筆算的準確率直接受口算的準確和熟練的影響。而2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法口訣,這是一切計算的基礎,要想計算對又快,學生必須熟練掌握。
2.訓練形式要多樣化??谒愕挠柧毿问?,以激發學生口算興趣為主,可以采取游戲、競賽、開火車、搶答等形式,使學生逐步掌握口算技巧,增強口算意識,養成口算習慣。在教學中,我力爭做到每節課課前3分鐘左右安排口算練習,內容可以是和本節課教學相關的、本班學生計算中易錯的、有特征的數組成的算式、有規律的題等等,練習形式多樣,中高年級可適當采用聽算,從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反應能力,同時熟練鞏固口算方法,并逐步轉化為一種能力。
二、理解算理,正確計算
計算的算理簡單說就是為什么這樣計算,它是由數學概念、法則、定律等內容構成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算理是算法的依據。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 時,先出現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題,即21×3、21×30、43×2、43×20,口算并說算理,為下一步新知識算理的理解打好伏筆。在我們的教學中,計算教學課常見形式是:創設情境、出現算法、學生自主探索、明確算理、鞏固算法。算理是比較抽象的,是滲透在算法中的,不必讓學生表達出來,我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索等多種方法,體驗算理的演變過程,理解明確算理,辨析鞏固算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三、注重計算策略的教學
計算教學中,不僅僅要讓學生會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序,正確計算,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算策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首先要加強簡算訓練,提高計算效率。簡算要求學生運用已學過的運算定律、公式、性質,合理改變運算數據及運算順序,使計算簡便,提高計算效率。教學時要讓學生辨析,什么情況下運用性質、定律可以簡便,明白有些題能用和不能用的道理。還可以讓學生熟記常用數據,如:和、積為整百、整千的特殊數據(88+12=100、25×4=100、125×8=1000、625×16=10000等);常見的分數、小數、百分數的互化(1/2=0.5=50%、1/4=0.25=25%等);有關圓周率的計算;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等等。此外也可進行算法多樣化的訓練,如25×64,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不同解法:用乘法結合律的25×64=25×4×16、25×64=(5×8)×(5×8);用乘法分配律的25×64=25×(60+4);用積的變化規律25×64=(25×4)×(64÷4)之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理清算理,形成良好認知結構。
其次在教學中也要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讓學生用估算猜想結果、檢驗解題思路及結果,潛移默化中強化估算意識,逐步形成學習估算、運用估算、養成估算習慣、進一步學習估算的良性循環,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運用估算盡可能解決一些與生活聯系密切的問題,根據生活實際情況進行估算。如:買東西問題(帶多少錢,買多少東西夠嗎?)通過這樣的估算,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實際應用價值,增強估算意識。
四、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學生是因為不會審題、沒有運用有關法則、定律進行運算,粗心大意書寫不認真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
1.認真審題的習慣。為了使計算方法更正確、更合理,提高計算速度,在計算時要養成看到題目先審題的習慣。特別是解決問題、混合運算時能簡算的一定要簡算,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沒有相關法則定律,有沒有簡便的運算方法,然后再動筆算,力求先準再快。
2.良好的書寫習慣。指導學生認真書寫十分重要,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很好地表達運算的思路和計算步驟,因此作業、練習的書寫要工整、格式要規范。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等書寫時要避免出現1和7及小數點、3和5、6和0不分的現象;做題時要做到抄好的題與原題核對;豎式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 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學生計算正確。
篇10
一、親歷數學過程,擴大思維空間
波得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學習數學也是這樣的道理,只有親歷數學,真正“觸摸數學”,所學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1. 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在計算教學中,學生若形成了有關的基本概念,并且逐步深化知識,就能悟出算理,導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使學生不僅具有計算能力,而且思路清晰,具有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教學小學數學第十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引導學生從整數、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基本原理(相同數位相加減)出發,從而推導出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是相同分數單位的迭加,算法是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并且融會貫通,懂得不論整數、小數或分數,求和總是把幾個數合并在一起,算出它們的計算單位的和,這樣就將分數加、減法的知識納入到整數、小數加減法中,豐富了原有的認知結構。
2. 結合計算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計算教學與其他教學一樣,要把知識教學和思想方法的訓練,有機地揉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理解算理、推導法則的過程中,學一些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的推導“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時,我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
(1)■×■(先結合分數以及分數乘法的意義讓學生說出■×■表示求■公頃的■是多少?)而■公頃是表示把1公頃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它的■是再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把1公頃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結果是■×1=■=■(公頃)。
(2)■×■,同樣是求■公頃的■是多少,然后讓學生自己推算出:■×■=■×3=■=■(公頃)。
然后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抽象概括出“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睂W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了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邏輯方法,邏輯思維能力受到了同步的訓練。持之以恒,學習能力必然會不斷提高。
二、精心設計練習,激發學習興趣
對學習有需求,是最好的學習動力。而激起學生學習計算的需求感,則有賴于興趣。
1. 為學生創設施展計算才華的學習天地
課堂40分鐘既是可供學生學習的時間,更應是每個學生實際學習的時間,應盡量讓每個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40分鐘的教學活動過程,并且創設條件及時反饋,促使每個學生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積極參與,不斷得到評價信息,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生的興趣、能力、個性等方面,除共性外更有其獨特性和差異性。我在教學時,既注意幫助“學困生”趕上班級其他同學,又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在計算練習中,不搞“一刀切”,做到不同對象不同對待,補“差”同時也要培“優”。我常在基本計算題外安排*題(*題指基本作業題外的附加題)。*題有的是計算速度上的要求,有的是思維容量上的要求。
有時,我還讓學生利用完成基本題后余下時間自編計算題(所編題要求基本環繞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再解答,然后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展示。學生在編題過程中,訓練了獨立汲取知識、融會貫通并加以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練習材料來自學生,對全班學生來說,更親切、更有趣。
2. 把握計算練習題的適度與跨度
學生從掌握計算法則到轉化為能力,練習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在設計計算練習時,應把握適度與跨度。
在基本題練習后,可以設計具有一定思維價值、提高心智技能的計算練習題。在教學完分數加減法后,為了訓練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能力,我設計了這樣的一道題:已知1-■=■,■-■=■,■-■=■,■-■=■。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嗎?
- 上一篇:新婚祝語
- 下一篇:好習慣伴我成長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