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二卷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03:50: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國二卷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Dear Henry,
I have known that a Chinese paper-cutting exhibition whose subject is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will be held in our city.
Knowing that you have a great interes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 am writing the e-mail to invite you to visit the exhibition together with me. The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in the museum from 9a.m. to 7pm. on June 15th, which will last for only one day. On that day, the works of paper-cutting artists from all over China will be exhibited in the museum. Just as I have told you, it is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refore, in the exhibition, not only can the skills of these paper-cutting artists be enjoyed, but also you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customs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from these beautiful works.
Time permitting, please contact m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visiting the exhibition together with you.
Yours,
Li Hua
1. 覆蓋了全部要點,使用了較多語法結構和詞匯;
2. 沒有明顯語法錯誤;
篇2
一、變廢為寶“巧”手做,培養學生節約意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規定: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行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可見,節約是國情之需、國民之本,被上升到法律意志層面,成為每個公民應盡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為此。我校把節約視為科技教育的主流方式和主要手段,滲透到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材體選擇上,我們不以出錢購買科普套材為唯一科技教育材料讓學生拼裝,而是變廢為寶巧手做,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走向自然。用身邊的材料,做身邊的科學研究。巧——構思奇巧,制作精巧,巧在技術,巧在節約。教育學生廢棄物也是資源,是可再開發利用的資源,不能隨意支配、濫用,避免造成二次浪費。例如,我校學生潘泉芳收集了他爸爸丟下的85個“555”牌香煙盒。搭成了一個商住小區建模場景,受到參觀者的贊賞。
對學生變廢為寶的科技實踐,我校把節約作為評價其內容、過程、方式、手段、途徑、成果優劣的重要依據和標準,在動手實踐中指導學生珍視、愛惜廢棄物,不揮霍浪費廢棄物,在變廢為寶巧手做中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二、循環創意“秀”科模,培養學生降耗意識
實踐低碳,首先要降耗,即循環利用材料(包括循環利用廢棄材料)是降耗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科技教育實踐中,我校嘗試在學生的科技創意中對同一材料或同一廢棄材料重復多次利用,以獲得科技教育載體建設的低耗高效。
在日常生活中,像可樂類的飲料瓶是學生接觸頻率較高的廢棄物品之一。它們屬于象形設計類別,有多種造型。其富有變化的形狀,蘊含著一些特殊的“語碼”,可與學生進行無聲交流,因此,具備了循環創意的潛在條件。有些飲料瓶體的某部件可以同時成為學生多個模型創意作品中的“已經加工”的零部件。一物多用,成為學生設計制作科技模型時對廢棄物的巧妙預處理,產生重復利用和反復利用的創意思路。形成循環系列,使降耗落到實處??萍寄P蛣撘庵械慕岛?。主要是通過智能化手段,以創新技法,重組結構,實現廢棄物的“72變”。在教師指導下,我校學生用一個或幾個廢棄飲料瓶做材料,就可創意出多種或多個模型。經過科學“推磨”,合理循環,共形成以廢棄可樂瓶為材料的13大科技創意系列。這些科技創意系列在材料上具有共享性、瞻前顧后性和共棲性,即將前一個創意作品拆卸下來的“零部件”可作為后一個創意作品的“零部件”或“半成品”,我棄你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生在制作時連切割下來的“邊角料”,也不隨意丟棄,而是盡量成為下一個創意作品的原材料。
三、減排防污出“點子”,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低碳以低污染、低排放為基本特征,防污減排是最直接的低碳行為。以防污減排為載體實踐科技教育,是培養學生低碳意識的又一條途徑。太湖藍藻的泛濫,使我校每個學生親歷了太湖人“水質性缺水”的現實。這一現象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太湖藍藻是怎么形成的?我們為什么會遇上太湖“水質性缺水”?在學生思考的眾多問題中蘊藏著大量的科研題材。由此,根據我校所處的區域條件,就學生思考的問題。因勢利導,以科技實踐活動為切入點,把《太湖支流吳溇河水污染問題探究》作為科技實踐活動的選題。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制定了此次科研課題的實施及成果推廣方案:實地收集信息、科學測試取樣實驗、部門訪談居民問卷、專家聽證采納建議、公眾反響領導行動。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探究,學生共發現吳漤河水體10個方面的污染。并分析了原因,同時還有針對性地提出10個“減量排碳”金點子。學生們開展的探究活動,不但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還獲得了沿河居民的廣泛認同和贊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可喜的是。七都鎮鎮政府采納了學生的金點子,在沿河兩岸隔30米處放一只垃圾箱。一天清倒兩次:沿河兩岸所有毛廁、草木灰堆等全部拆除或搬遷,等等。學生們親眼看到這些變化,都欣喜若狂。
學生的親水實踐,既順應時代需求,加入“低碳一族”,又知曉科研的艱辛,還感受到科研成果轉化的力量。歷時一年,吸引了1558位學生參加的實踐探究活動,學生們寫出了科技小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470篇,觀察日記和科普作文580篇,攝影照片500多張。學生們的多篇科研報告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
四、“植綠護綠”蘊新意,培養學生碳匯意識
“綠色固碳”和“植物碳匯”是低碳發展的有效措施?!疤疾蹲健薄疤挤獯妗薄疤枷狻笔俏倚=陙砜破战逃谐霈F頻率較高的教育用語,也是我校成功創建江蘇省、蘇州市綠色學校的關鍵詞,在草根性的綠色實踐中已成為學生的口頭禪。我校地處太湖南灘的“黃金岸線”溇港地區,自古“遍地城廊蠶桑地,萬頃煙波魚米鄉”,大力發展種植業、林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方面的條件。其中桑樹、茶樹、銀杏、香樟等樹種的種植歷史悠久,對“固碳”“捕碳”“消碳”獨具“開源”作用,有著長遠的治本意義。我校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利用科普教育載體,向學生普及“碳匯”知識,從中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