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佳少先隊員范文
時間:2023-03-19 23:01: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國十佳少先隊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許許多多優秀少先隊員令我記憶深刻,季燁劍是其中之一。
季燁劍12歲時被評選為2006年度的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主要是因為她發明了被譽為給盲人帶來革命性春天的“盲文書寫器”,那個書寫器是她與指導老師用兩年時間經過數百次的制作和實驗研究出來的!
那年的金秋十月,我帶她去北京領獎,首次接觸盲童的我非常驚訝于她的聰穎和獨立:一個地方只要帶她去一次,她就能記住路:凡用過的東西,她無一例外能放回原處:衣服自己洗,被子自己疊;歌曲聽兩遍就能唱出來,那幾天我的耳畔縈繞的全都是她天籟般的歌聲。最讓我感動的是,表彰會上有人給季燁劍包了一袋糖果,但她一顆也沒舍得吃。她告訴我,妹妹今年6歲,也雙目失明,跟她在一個學校讀書,住一個宿舍,自己照顧妹妹的起居。因此當她有了這包糖果時,一下子想到了妹妹。后來到她學校,親眼看到她打回的飯菜先給妹妹,剩下才輪到自己,忍不住熱淚盈眶。的確,她的眼前是黑黑的,心里卻是亮亮的;動作雖是笨笨的,心情卻是爽爽的。她的堅強、樂觀、開朗和執著,令許多成人汗顏,也令我感慨不已。
許許多多經典的活動令我心潮澎湃,“建設生態省,我做環保小主人”就是其中之一。這一活動自2006年在江蘇開展以來,全省各地少先隊組織紛紛組建紅領巾環保社團,“有組織、有陣地、有活動、有特色、有成效”成為這些社團共同特點。少先隊員們活動熱情高漲,在社團輔導員的指導下,立足小事,把“身邊的環保”作為日常活動的重要內容,節電、節水、節紙、節糧,認養綠地、綠樹,監測水質、噪聲,推廣購物布袋、禁焚秸稈,開展環保優先小課題研究等等。
篇2
六月一日是一個令兒童少年心潮澎湃的日子,是每個小朋友的盛大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也是每年中國少年先鋒隊大會召開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全國少代會個人感想,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國少代會個人感想一我們常聽老師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智則國智。”說明了少年與祖國的關系密切相連著,也說明了只有少年的我們,博才多學,才能支撐起更好的未來,更好的祖國。這樣祖國媽媽才會變得更加富強、繁榮,作為新時代的少年 ,我們要有一顆報國之心,奮發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奶奶就經常在跟我說起她小時候的事情,家里非常窮,就連吃飯都是一頓飽一頓餓,平日到了冬天,想要有件暖和一點的衣服,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每天上學都要走幾十里路,課室也是很小,不像我們現在這樣,桌子干凈課室又很大,學生也不會被擠到叁四個人共用一個桌子,同坐張椅子,有時候實在是坐不下,只能直接坐在地上聽老師講課了,相比現在的教室,真的好太多了。
如今,我們生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里,在舒服的樓房里,我們要學會珍惜這樣的學習環境,也要樹立自己的志向,將來為建設祖國而做好準備,盡畢生所學,奉獻給祖國媽媽。就好像那句話一樣,“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不然老了就沒力氣建設祖國,也會給自己留下很大遺憾。
所以,我們要珍惜每分每秒,從現在開始積累能量,只為了有朝一日可以拿出本事感恩父親的養育之恩,老師的用苦良心,祖國的對我們的栽培。因為我們是祖國的希望,肩上扛著祖國的未來,同時也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自己建設好,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也要努力督促自身的不足,敢做敢想,勇于實踐,這樣祖國的未來才會向上更近一層樓。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我們應當善于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盡量地完善自己,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做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有雄心壯志,為自己的遠大理想付諸行動,勤奮學習,將來做祖國的棟梁之材,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接班人。
全國少代會個人感想二愛國主義的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自信心的源泉,也是我們當代每個人應有的理念,而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愛國精神已經是我們每個人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了,特別是兒童時期,學習更多愛國精神正是我們首要任務。
正所謂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從小學習愛國精神可以為將來打下堅定的基礎在我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民族團結統一、勤勞勇敢、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幺樣,中國便怎幺樣,你是什幺,中國便是什幺,簡單點來說便是你用什幺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祖國,祖國便會是什幺樣的,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向我們這一階段的大學生詮釋了愛國的真諦。
愛國,是高尚的品德,是名族的靈魂,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就像我國詩人杜甫,他為人民而憂為國家而憂,因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的愛國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模范。愛國,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愛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要成為一個無愧于國家,愛護身邊的老百姓,更加要具有愛國情懷,尊師重教,愛自己的家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人。
以前的時代上落后就要挨打,現在如今的世界是只有強者才能有說話的權利,而我們的祖國回首看往事,不知不覺已經一步步在強大起來,而這份強大的理念來源于擁有一顆愛國的心,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肩膀上那一份報效祖國的責任心已經深深烙印在心目當中,弘揚愛國精神更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作為新時代未來祖國的接班人,我們從小就要培養起一份愛國的精神,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熱愛祖國。時刻想著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的觀念。在學習的同時我們也要適應時展的要求,同時也要認清祖國的歷史和當今的現狀。我們不僅要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還要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全國少代會個人感想三每當我想起小時候,第一次帶上紅領巾時內心的激動和自豪,對老師所說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的愛國精神時,心中都無比感到自豪。伴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愛國精神早已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份信仰。
回憶那時候加入少先隊時,那場面至今還不忘懷,那一年學校舉辦了一場六一兒童節入少先隊儀式。每次入隊儀式前,學校都要邀請全國十佳少先隊輔導員煺休教師顏廷潤為少先隊員們作報告,向孩子們介紹少先隊的發展史,少先隊組織的光榮與神圣。在莊嚴的隊歌聲中,每一位的同學都向場上投放著無比羨慕的眼光,其中也包含我在內,聽著神圣而又莊嚴的歌,看著少先隊員為新隊員佩戴紅領巾,讓他們接受少先隊的洗禮,為組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那一刻我就發誓要加入少先隊,以報效祖國為目標,以愛國精神為主導,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隊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而在那一刻起我深深知道弘揚愛國精神的責任已經悄然落在我的肩膀上了。
從古至今愛國精神都是一代傳承一代的,只有向祖國輸送新的血液,我們的國家才能越來越強大,在當今的時代上只有強者才有說話權,落后將會被淘汰,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誰都無法改變這法則,落后就要挨打這是鐵打的事實。當今社會擁有許多的愛國人士,但古代里仍然也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例如屈塬,
在戰國七雄之中,秦國最強,而對秦國的軍事壓力和楚國的政治腐敗,屈塬極力主張對外聯齊,對內變法圖強,進而統一中國。屈塬的政治主張雖然遭到奴隸主貴族集團的破壞,未能在楚國實現,公園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軍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后屈塬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自盡,但他的詩篇“離騷”,“天問”等,卻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輝。而這份精神至今為止都保留到現代,可想而知是多幺的偉大,同時也是我們每一代都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愛國的本質有很多,就我們青少年來說,好好學習,爭做社會的貢獻者,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我們要適應時展的要求,要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在增強愛國意識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意識,同時我們也要樹立民族自尊與自信。
全國少代會個人感想四每一次看到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我的心里就會激起一陣陣的驕傲,因為這紅領巾是紅星紅旗的一角,是曾經那無數的先烈們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當然這也是我們少年先鋒隊員的標志。
紅領巾,它激勵著少先隊員們要奮發向上,要勇于助人,要承擔起作為少年先鋒隊的責任。少年先鋒隊員是光榮的,戴上那代表少先隊員的紅領巾是更加讓人光榮的。因此,身為少先隊員的我們,應該要每天戴著紅領巾,好好地愛護這屬于我們少先隊員的紅巾……。在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少年先鋒隊的隊員了,那就要去發揮先鋒作用。在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時時刻刻的提醒著我要做一個善良的孩子,勤奮的孩子,負責任的孩子,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帶來快樂的孩子。
每一次看到紅領巾在胸前飄飛,都在時刻的提醒著我,我是少先隊隊員,要做好少先隊員應盡的責任。清楚的記得有一次,我在操場上邊上走著,微風吹起,腳下帶過了隨風而起的塑料袋,我因為趕時間,想裝作的沒有看見。加快腳步要走的時候,胸前的紅領巾飄起,好象在嘲笑的對我說:“你這是什幺少先隊員,少先隊員就應該做文明事,時刻維護少先隊員的形象。”我放慢了腳步,低下頭看著紅領巾,內心是十分的羞愧,然后順手撿起了那眼前飛過的垃圾扔進垃圾桶,又是一陣風吹起,再次看到紅領巾,紅領巾好像是在對我微笑了。
紅領巾,激勵著我要滿懷信心地前進,每次看到胸前鮮紅的紅領巾,在心內都會泛起驕傲的波瀾。它激勵我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慢慢長大后,紅領巾也更是讓我知道了,如果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就要做好少年先鋒隊員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必須要好好的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我以我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而感到驕傲,我為我能時時的佩戴著紅領巾而感到自豪。
全國少代會個人感想五每一次當我站在那少先隊隊旗下的時候,每一次當我佩戴上紅領巾的時候,在我的內心里就會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我會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紅領巾,我是多幺喜歡的你,它伴隨著我在成長的路上一路前行,它也帶領著我走進了要立志成材的道路上,從而在我的生命中注入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心。
依稀記得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在我們班里的同學們都在爭先恐后的想要加入少先隊組織,那時還我不知道少年先鋒隊員是做什幺,回到家里,我便好奇的問爸爸:“我們班上的同學們為什幺都想要加入少先隊,那紅領巾為什幺又是紅顏色的呢?”爸爸輕輕的摸著我的頭,對我說;“那少年先鋒隊是為了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搖籃,那也是祖國的希望,紅領巾的紅那是曾經那無數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聽完后,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后決定了也要做一名少先隊員。
每一個人都會有心中的夢想,它伴隨著我們成長。夢想是美麗的,它也是內心最美的期望,而夢想成真也就成了我們一直以來的信仰。心中的夢想是陽光的,積極向上的,它能使人的浮躁慢慢的走向踏實,在迷茫的時候指引著我們,要有有個堅定的目標,并走向成功。夢想,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它也是人生在前進道路上的動力之源;高瞻遠矚的夢想可以激發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時候的潛能。我們的上帝并沒有給人類一雙翅膀,但是卻給了我們一顆會飛的心,一個能有夢想的大腦。所以擁有夢想的我們其實都是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我們的人生因夢想而可以高飛,我們的生活因夢想而變得更加美好,我從小就有一個自己的夢想和一個遠大的人生目標:我要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我要為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要讓我的夢想帶著自己在人生遼闊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篇3
大家好!請大家伸出雙手,如果我問你雙手會做什么呢?大家的回答肯定是什么都會做。請再伸出雙腳,雙腳又會做什么呢?走路!大家會異口同聲地說。可是,大家知道嗎?有這樣一位同學,我們雙手雙腳能做的事,她僅憑雙腳全能做到,你們相信嗎?她就是李智華姐姐,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個不平凡的生命,她用雙腳走出了一段美麗的人生。
智華姐姐出生在內蒙古扎魯特旗伊和鄉趙家堡村,今年只有20歲,年幼時一場大火無情地奪去了她的雙手。對于一個人來說,沒有了雙手意味著什么呢?洗臉、吃飯、穿衣服、上廁所這些在我們正常人眼里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她來說都難如登天啊!多少個夜晚眼淚伴著她入眠,多少個白天她在死的邊緣徘徊。不!死,就是向困難低頭,向命運屈服。為了生我養我的媽媽,我不能死!為了精神失常、需要照顧的媽媽,我要活下去!這對于一個像我們這樣大的孩子來說,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你能想象到嗎?智華姐姐第一次用腳握著刀切菜,把另一只腳切得鮮血直流,她咬緊牙關,決不在媽媽面前流淚。雖然鉆心地疼,還擠出笑容對媽媽說:“我一定行!”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智華姐姐終于學會了用腳洗衣服、做飯,當媽媽手捧著她用雙腳煎的藥時,她別提有多高興了。為了圓心中的大學夢,智華姐姐一有時間便用腳練習寫字。數不清她掉了多少次眼淚,記不住她磨了多少個血泡。蒼天不負有心人,她不僅學會了寫字,而且還能熟練地操作電腦。彈琴、繪畫也樣樣精通。當悅耳動聽的琴聲傳來的時候,你能想象到是用雙腳在彈奏嗎?當栩栩如生的國畫展現在你眼前的時候,你能想象到是雙腳在揮毫潑墨嗎?
篇4
勞動是每個人的需要,也是權力。讓學生學會勞動、學會生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任務之一,更是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性格的塑造,獨立性、自信心、責任感的形成,及磨練堅強的意志品質等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如,中央電視臺的記者采訪陳章良博士,問他如何成才時,它將主要原因是能吃苦、勤奮、有志氣。這與他從小幫父親捕魚是分不開的,他說:“童年的勞動給了我許許多多。”又如,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小時候經常幫助母親料理家務,冬天還撿煤核兒,逆境的磨煉造就了他自強不息,矢志不移的性格。當今,許多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也都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由此可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為其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下面筆者就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要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指尊重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特點。勞動是學生的需要,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會不斷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當他不斷獲得愉快的、積極地體驗時,就會產生自信,因而會更加主動地參加勞動,進而養成勞動的習慣,不尊重學生勞動的需要,事事包辦代替,不注重他自主發展的特點,忽視他“我會”“我能自己做”等自信心的萌芽,學生處處被動,坐享其成,他開始還會反抗,等習慣了就會變得事事依賴別人,為其日后變得消極、懶惰、無能自卑埋下禍根。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注重聽取他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做一些能做、愿做的事情。
二、為學生提供勞動的條件
學生勞動的機會時時處處的都有,關鍵是教師和家長是否意識到。當今不少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全家圍著一個“皇帝”轉,不等孩子張嘴、伸手、吃穿玩用一切具備,使孩子失去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因此,教師應做好家長工作,幫助家長轉變觀念,和學校教育攜手并進,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體驗他要自己去干的、能自己去干的事情。在日常生活諸如吃飯、穿衣,游戲、睡覺等自我服務環節中,家長和教師都應在學生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本著“自己的事親自己做,不會學著做”的原則,只要沒有危險,都應讓他們去實踐。學生在勞動中可能會弄臟手、臉、衣服甚至會碰破皮、撕破衣服、毀壞物品、耽誤時間,但他們得到的遠比失去的多,住校生遠比不住校的自理能力強得多。學生在勞動中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質、獨立生活能力,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是有益的。
三、注意幫助指導
學生愿意參與、學習成人的勞動,但都是由于年齡小、經驗少,對一些有危險、有難度的勞動的內容家長和教師要給與幫助,有些還要阻止,如搬太重的物品,取放帶尖帶刺的物品等。因為讓學生做難度較大的勞動,一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危及他們的生體健康。二是會挫傷他們勞動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在勞動中經常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逐漸失去對勞動的興趣和信心。指導學生勞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依實際情況而靈活進行。當學生在勞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幫一把,或一起干;也可以用語言提示,如學生從高處取物時,可提出“你想想踩什么才能夠得著;”有時也可以為孩子示范,讓他模仿。另外,認真上好勞動課,教給學生一些勞動技巧,對勞動習慣的養成也是有利的。應注意學生勞動量不要過大,時間不要過長。
(一)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要求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說:“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學生在勞動中受到表揚、得到肯定,會產生積極的心態,激發再勞動的興趣。所以,即使學生在勞動中出現偏差,教師和家長應鼓勵積極地一面,然后提出要求。比如學生在值日時把粉筆弄灑了一地,教師應該說:“你值日的速度真快,快把粉分筆拾起來吧!地也要重掃了,下次小心點就更好了。”鼓勵應該以精神鼓勵為主,不要單純以物質來刺激,不應以市場經濟中的等價交換、成人的社會勞動混為一談,否則對孩子良好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
(二)持之以恒,一貫一致
篇5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社會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既為教育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機遇和條件,也為學校教育創新提出了問題和挑戰。
1.學校德育失真。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學校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而當前我區學校德育工作對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關注不夠,學校德育遠離學生的真實生活、脫離我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學校怎樣才能做到趨利避害,使青少年既有獲取信息、求知的能力,又能學會篩選、鑒別和吸收,等等,都是我區學校德育面臨的挑戰。
2.家庭德育失位。首先,在快速城市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道德傳統與西方倫理思想發生了激烈碰撞,很多家長自身的道德價值判斷出現問題。其次,電子傳媒已經成為傳播各種價值觀的重要渠道,社會信息量增多而家庭可控性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再次,我區學生家長整體素質不高,其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跟不上社會發展,家庭教育不能把握時代脈搏。
3.社區德育缺位。社區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具有相同價值取向、人口同質性較強的社會共同體。社區有三個分析尺度,一是物質尺度,即有明確邊界的地理區域;二是社會尺度,即居民的溝通和互動;三是心理尺度,即有共存感、從屬感和認同感。我區主要是以新移民和外來流動人口為主,無論是從社會尺度還是心理尺度來分析,都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社區結構,以共同價值取向為基礎的社區德育功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二、實踐探索
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區采取了德育區域推進的策略。我們所指的德育區域推進是指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通過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將各學校的德育經驗和德育特色創造性地融入到我區學校德育發展的整體規劃、行動策略和運行機制中,以促進德育均衡發展。
(一)整體構建區本德育課程,彰顯地域特色
要破解當前我區學校德育失真的難題,除了必須保證國家開設的直接德育課程的質量、充分借鑒并發揮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外,還必須以地方德育課程作補充,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大環境、區域和學校的小環境,取得實實在在的德育成效。
1.地域資源教材化,把隱性的素材轉化為顯性的教材內容。比如,我區是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辦地,為了弘揚大運精神,在區教育局的主導下,我們編寫了《小學生大運讀本》《中學生大運讀本》,既向中小學學生系統地介紹了大運會的知識,也對提高我區各類學生的文明素質發揮了有效作用。
2.德育活動課程基地化,加強區域性德育載體建設。全區已建成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東江縱隊博物館、客家民俗博物館等二十多個社會實踐基地。我們依托這些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從而增強德育的實效。
3.隱性德育課程項目化、生活化,讓道德觀念滲透在活動中。一是隱性德育內容項目化,如開展 “陽光好少年”“書香校園”等項目,通過這些項目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精神品格。二是德育情境生活化,通過真實的生活情境、真實的身邊人物促進學生品德的內化,如,開展向“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張嘉琳同學學習活動。
(二)課題引領,提升理念,創新方法
課題研究過程既是對我區各學校已有經驗提煉與升華的過程,也是破解德育難題,尋找德育發展新的生長點的過程。我區由省級重點課題“深圳市龍崗區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德育模式變革研究”為統領,由52個小課題組成課題群,研究內容涵蓋了當前我區德育面臨的各種熱點和難點問題,形成了主動發現問題、追蹤研究問題、具體解決問題的德育新風。
1.在課題研究中逐步提升并樹立起教育新理念。通過課題研究,我區已牢固樹立起如下的德育新理念。一是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是自己發展的主人,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二是聚焦德育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強調學科教學與德育融合,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三是注重政府、社區、家庭與學校幾方面的相互配合,整體推進,共同促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
2.以課題研究為依托,創新德育方法。在研究過程中,我區德育工作者通過移植借鑒、自主創新,探索了一些實效性強的德育新方法。一是從理論說教到關注活動、交往和體驗。二是從關注結果的時效性到關注過程的合理性。三是把握學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規律,使外在灌輸變為積極引領。四是建立學校與家庭、社區相互聯動機制。
(三)分層推進,打造區域德育品牌
德育區域推進,旨在全體動員,平行發展,總結經驗,發現典型,重在科學引領,以避免各學校德育工作低層次、盲目地重復。我們建立了三個層面的區域推進模式。一是“基礎德育”,重在落實《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二是學校特色德育,在實現基礎德育的基礎上,各校建立自己的德育特色和風格,突出重點。三是區域德育品牌,在各校形成德育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推廣,形成具有整體效應的區域德育品牌。
(四)多元融合,促進德育均衡發展
篇6
校長研修心得體會范文:
轉眼間,小學校長研修班研修活動即將結束,我的心頭涌上深深的留戀之情,留戀專家們精彩的講座,留戀老師們悉心的教導,留戀學員們深厚的友情,留戀課后大家釋懷的歡笑……“提升理念、啟迪思維、開闊視野、交流碰撞、激情理性、合作共進”是我們共同的收獲。
一、通過學習充實了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管理理論
在四個板塊,360學時中,有120學時的教育理論學習,教育學院為我們聘請了國內一流的教育專家和學者,就“教學思想與教學領導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教學思想”“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的教學領導力診斷”、“新課程改革與教學領導力”、“校長的價值領導力與教學改革”、“學校品牌建設”、“校長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的評價”、“校長教學領導力的改進”、“性別差異與課堂教學的改進”、“教學制度的創新”、“校長的生態型領導力”“國外教學的新進展”等理論問題組織了專題報告,使我們對教育改革的宏觀背景以及教育改革中,尤其是校長教學領導力提升的具體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領悟,提升了學員的教育理論修養。在理論專題講座中,還適度地加強了學員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了理論講座的針對性。
二、理論與實踐結合。
有選擇性地邀請了多位校長作了專題講座,如崇文區光明小學劉永勝校長、北京小學李明新校長、北京實驗二小李烈校長、廣渠門中學吳生校長、昌平區昌盛園小學吳寶文校長分別就“校長管理藝術”、
“用科研引領學校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教學制度創新”“校長的教學思想”、“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有效性”、 “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做了深入的剖析,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和教育考察,增強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有機結合。
三、通過參與式研討和有主題的自主研討等多種研討活動,促進了我們的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
先后圍繞“學校文化建設”、“教師校本研修”、“教學管理工作診斷”、“教師團隊建設”等問題組織了有專家參與的研討活動,邀請了北京教育學院季萍教授引領討論,提升了研討的質量;另外,精選學員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自主研討活動,通過定主題、明目標、有任務、重交流,共分享,保證研討了質量。在學校辦學實踐反思和經驗分享中,引入了專家和學員有針對性的點評活動,激發了學員積極參與熱情和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很多校長一致認為在分組研討交流中,既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經驗,也對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幫助我們反思了自身的工作方法,明確工作方向,提高了校長教學管理的能力。
四、外出考察重實效,提升教學領導力。
本次培訓先后參觀考察了深圳的華富小學、西鄉街道中心小學,海南海口市英才小學、十一小學四所學校,深入學校課堂,通過聽課、評課,與校長交流對話,在考察中,學員們就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模式、教育管理體制、教師隊伍建設、校本課程的開發等問題進行了暢談,在分析深圳、海南與北京文化背景和教學條件差異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到南方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感受到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促進了學員對自身辦學實踐經驗的提升和對學校未來改革的思索。
五、在和諧的班級文化中實現了共同的發展。
盡管28位學員來自北京市各個區縣、不同工作經歷,也盡管學員的年齡差異非常大,年齡最大的比最小的要大20多歲;然而,所有這些都沒有阻礙學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因為學校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家有許多共同關注的話題,那就是“怎樣通過教學的有效管理和領導實現學校的內涵發展”,“如何通過校長領導力的提升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怎樣落實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相互的碰撞,加深了各位校長對教育的理解。另外,學員之間年齡和工作背景的巨大差異使業余生活增加了許多話題,豐富了相互學習與交流的內容。特別是通過外出考察、拓展訓練、參觀學校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促使我們增進了相互的認識和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誼。
關于校長研修心得體會:
20xx年3月21日-3月 3日本人參加了區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在華東師范大學的集中學習,以及在上海和蘇州對幾個知名學校的考察。學習考察期間雖然時間緊,學習任務重,旅途上舟車勞頓,飲食上水土不服,氣候方面陰雨連綿。以致最后身患感冒。但從思想上來說卻收獲頗豐。
華東師大馮大鳴教授在“學校文化建設問題的診斷與分析”中談到:一個單位不管建與不建都有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一個社會群體為了位育處境所生成的一套生活方式。在這個群體中的個體在面對同一件事情時,態度行為具有一致性。文化是人與處境互動的產物,它一旦形成,本身又成為人的生存處境。一個學校離不例外,都有它自己的環境和工作氛圍,在日常的教職工相處的過程中,又都會以自己的言行或多或少的對學校的環境產生著影響,特別是學校領導的有意識引導與極力的促進,對學校主際文化的形成與改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個校長都要面對而且不可回避這個問題。
如何構建和形成學校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
對于一所新建學校說。校長就應該緊緊抓住教職員工新來乍到。都努力想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現出來的特點,從各方面創造條件,讓大家表現,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有意識地讓大家感受到這種良好的氛圍,長此以往,持之以恒,良好的校風就會形成。我們蓮池學校在這方面就有切身的體會。曾有一段時間,在部分教師中出現一種消極倦怠,特別是部分青年教師以苦叫累。不論安排什么工作總是要喊一陳。似乎全世界的活都讓他們干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學校領導班子沒有急于去找這些教師,而 是分頭深入教師當中調查研究,摸查情況。經過調研,其實并非象他們說得那樣忙和累,而是在他們當中有幾個人與在機關工作的幾位同學或親戚經常接觸,無所事事,輕松自在的機關工作與對時間質量要求嚴格的學校教學工作相比,自然學校做都是苦和累的。鑒于此,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了教師職業道德討論,請優秀教師作報告,特別是請本校的優秀教師和中年教師談對工作的認識和自己的做法,逐漸在教師中形成了一種關愛學生、樂于奉獻、鉆研業務、團結向上的氛圍。
當然文化建設不同于制度管理,不可能依靠由上而下的垂直貫徹,而主要是靠事同間日常共處中的橫向彌浸。在這方面,我們在過去的文化建設中,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帶動作用,師徒結對,師德交流討論,優秀教研組、優秀年級組的評選等等。都有效的發揮了作用,而這些都是在非認識到文化建設的情況下做的,屬于不自覺的文化建設。
通過馮教授的講座,使我對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解有了一個較為明晰的概念,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
對照馮教授的論述,聯系蓮池學校的實際,我認為蓮池學校的文化建設可以整體上作一這樣的設計:
蓮池學校建校已20xx年,在過去的20xx年中,不論是否有系統的理論作指導與否,學校的辦學理念已基本形成,文化建設上還是應該圍繞辦學理念去開展工作,中心就是“中國道德、科學頭腦、世界眼光”,而且在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美德的學習與繼承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
在傳統的文化建設措施上:
1、校景的建設。雖有歲寒三友、桃李園等已建成的東西,但還不夠系統。還要形成系列,象再建設經典園、文化名人園以及春華園、秋實園等。
2、校服。現在只是全區統一的樣式,沒有本校特色,下一步對師生的校服都要設計制作上學校的標識,同時又有現代流行的新元素。
3、校徽。請專業人員或發動師生家長等共同參加設計,使之更符合蓮池學校實際。
4、校歌。雖已有,但唱的不多,以后設立合唱節時將校歌作為必唱歌曲目之一。
5、校訓。不僅要有,更重要的是要使每一個師生融匯于心,理解共含義,并能自覺地落實在行動上。
6、校史。20xx年校慶已對校史作了系統的整理。但如何發揮校史的作用做的不夠。今后要做三項工作:①撰寫校史展室的解說詞,使之通俗易懂。②把校史作為青年教師及學生接受學校傳統教育的教材,作為他們來到蓮池學校后必須接受教育的第一課。③總結整理蓮池學校建校以來的教育故事,編輯成冊,以此作為教育師生的教材。
對學校已有的東西也要不斷更新。在文化的帶新上,我贊同馮教授的觀點。即在制度文化上,既要尊重教職工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民主,又要根據學校實際果斷出臺一些帶有剛性的規章。只要是在法律臺評的框架內,對學校的文化建設有極大幫助就推出,不要回答那么多的為什么。其次,要使師生明白,展示自己的個性是有框架的,特別是教師是職業教育者,說話、做事是職業行為,不可隨心所欲,可以講真話,但不一定非要講真心話,個性是可以有的,但不能不受框架約束。從事教師這個行業,就要遵守這一行的行規,世界上沒有一個真正的完全自由者,自由是必須受法律約束的,教師不能挑戰教育最基本的東西,否則就是無知。使教師充分認識這一點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教師自律與他律的一個標尺。
文化改革的抓手還可以有如下幾種:
1、一兩份榮耀,蓮池學校20xx年獲全國十佳標兵紅旗大隊稱號,是學校師生樹立現代環保理念,積極參與環保教育活動的結果,環保活動已是蓮池學校的特色。建校以來先后有三名學生獲省十佳少先隊員、市十佳少年。三名教師獲市十佳師德標兵稱號。這些都是有待開發的文化建設資源。
2、一兩件實物。建校初期的照片,師生建設校園植樹綠化的情景,教師備課本、教師用的辦公用品以及學生的作業(特別優秀的)都應認真保存,是學校辦學的質量又是教育師生的材料。
3、一兩個故事。學校已將編輯整理《蓮池學校的故事》列入計劃。包括教師的故事、學生的故事、師生之間的故事、學校建設之中的故事等。
4、一兩個標識。對學校現有的校旗、校樹、校花、校色進行規定,并做出科學的闡釋,使學校的這些標識深入人心。
5、一兩種儀式。抓好蓮池學校校訓及各班班訓的呼號儀式,使之形成常規。另一方面做好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五年級學生的畢業典禮儀式,使之成為教育師生的重要形式。
6、一兩條共識。全力在師生中形成這樣的共識:①學生是會犯錯誤的,學校和教師應允許學生出錯,但不能因為學生出錯就放棄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學校應是學生內心的自覺得到喚醒的地方。
②教師要使與學生相處的短短幾年,變成今后友誼長存的良好開端。
7、一兩門課程。繼續做好學校口語訓練課的開發與開設,堅持學生每天的10分鐘演講,做好學生特長的達標考級,使學生主動發展,自主發展。
強化學校文化的認同這是學校領導主要任務之一。
如前所述。學校文化雖然不是校長口頭任命的,也不是別人強加的,但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卻也不是對此無所行為的。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制度的規范以及日常滲透進行影響和改變。在這個過程中追求文化的認同。
校長研修心得精選范文:
今年4月19日至29日,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師范大學舉辦的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學習,為期11天的學習時間里,受到很大的啟發。也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校長應具備的理論素養和能力素質,提升了校長的領導力、管理力、執行力,實現學校快速發展。應該說,這次學習不僅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維,更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雖然時間很短,但受益匪淺。
此次培訓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前沿理論學習、掛職學習名校管理經驗和考察參觀。教育部原副總督學郭振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梅玲、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嚴寅賢、北京第十四中學校長王建宗、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校長徐向東、北京光明小學原校長劉永勝、北京五中原校長吳昌順、北京八中原校長龔正行、北京建華實驗學校校長李金初、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等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就校長的領導和力和執行力、生態課堂的構建、學校常規與特色的有機融合、辦學育人的核心素質修煉、學校辦學思想特色形成與實施策略、學校特色建設與文化建設的思考、校長的角色職責和使命、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學校教師們的教育智慧和敬業愛崗精神的樂于奉獻、讓基礎教育回歸本真等為參培校長作了理念超前、發人深思、有借鑒作用的講座,在培訓中專家們還與我們參培校長進行了互動交流。
本次學習,不僅使得我們有機會和專家們進行面對面,零距離的交流。中國基礎教育科研信息網研修培訓中心組織我們參培校長參觀考察了北京一零一中學、第十四中學等名校。北京一零一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市屬重點中學,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歷經坎坷,堅持改革和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形成了“全面育人”的辦學特色。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重點對外開放單位。該校老師師德高尚、嚴謹篤學,嚴格的師徒掛鉤制度、學期評優制度、聽課制度、師生共同評課制度和鼓勵教師教書育人、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管理機制都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可以說,這些名校有一個共同特點,注重品牌建設、辦學特色突出,使學校各項工作獲得長足進步,并獲得很高的社會認同。
這次培訓,我獲得了幾點深切感受:
一、對校長在學校建設發展中的角色地位理解更深刻。從教育部原副總督學郭振有的《校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到王建宗、徐向東等名校校長的《通過突出“特色”,提高辦學效益》、《學校辦學思想特色形成與實踐研究》等專題報告,演繹了這些名校怎樣一步步打造學校特色。精辟的論述,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導著我,促使我反思而奮力前行。
二、認清形勢,明確了我今后工作的目標,心底踏實了。培訓讓我更加理解了學校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讓我們更明白了獨特的辦學視角和管理思想決定了學校今后的發展。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校長負責制的內涵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校長自主權首先體現在辦學思想、辦學特色及課程設置等方面。校長,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校之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一校之長,應該擔當好改革發展、全局工作等重要角色。
三、找到差距,增添措施。通過此次培訓學習,深感我們的教育與北京等發達地區的教育不僅是教育投入的不足與教育觀念的落后,還有管理意識的粗放隨意。作為我們這個教育相對滯后的地區,首先要規范辦學行為,通過制度規范辦學,也要根據教育發展的多元化或特色發展的需要,在辦學評估與學校管理等方面給予一定的選擇性,這樣才能促進大邑教育的快速發展。
幾點思考:
1.怎樣做好學校課程改革及學校發展的設計師
學校的改革發展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在學校各項規劃和計劃的制訂過程中,校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這些規劃和計劃其實就是校長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所謂校長的教育思想,就是校長對教育的本質和育人功能的理性認識,對教育發展趨勢的總體把握,對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關系的深刻理解。然而,校長決不可以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或一廂情愿去制訂、設計學校規劃,而需要充分依靠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的力量,群策群力去完成。校長不能把自己的既定想法有意無意地強加給老師,而是以和諧、民主、尊重的姿態去感召和激發教師的智慧,以自己先進的思想、開闊的視野、豐厚的積淀去引領教師的智慧,使他們積極地、自覺自愿地參加到學校規劃的制訂和設計中來,以集體智慧構建學校的發展藍圖。只有這樣,學校的規劃和計劃才能被大多數教師所主動接受,才能成為激勵大家奮發進取、努力工作的行動指南。
2.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師能力素質,在改革創新上做教師的引路人。沒有改革就難以發展,缺乏創新發展就會滯后。作為管理者,我們究竟可不可以通過一種有效手段,讓教師反思自己的能力素質是否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教學崗位,自己是否還應該繼續學習,不斷完善自己。能否制定一套激勵機制使我們的教師樂意的、主動地接受培訓,將“要我培訓”轉化為“我要培訓”。如何構建一種新型的學校文化,為教育管理者與教師搭建了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為教師形成終身教育思想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對學校教師而言,校本培訓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發展為目的,培養教師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對學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訓強調一切“以學校為中心”,學校管理有了更廣泛的自主權,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內控式”管理轉變。使教師培訓不再是一種外在的負擔,而是一種使學校更快更好發展的內在激勵機制,是學校變革、教師發展、素質提升的興奮點,讓學校能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是我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思考較多的問題。
篇7
在生活環境越來越優越的今天,如何讓孩子具有“身在苦中不知苦,面對困難不覺難”的素質,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父母要學會讓孩子在年幼時,敢于面對挫折,接受困難,孩子成長之后,一定會感激父母贈予的這份人生財富。
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
“是知心姐姐嗎?我女兒報考北京大學,只差幾分沒被錄取,就吃安眠藥自殺,現在正在搶救……”那是高校錄取通知書下發的日子,一位母親打我的手機。
“我的女兒成績很好,一心要報考北大。可是只差幾分落榜了,被北京另一所大學錄取了。”
“這所大學也不錯呀!”
“可女兒一言不發,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在網上和別人聊天。一天傍晚,她說,出去一會兒就回來,可她沒有回來……
“后來我才知道,那天傍晚,她坐在公園的長凳上,吃下了早準備好的安眠藥。幸好被巡邏的人發現,送到醫院。”
“看來你女兒是有準備的。她自殺的念頭是不是很久了?”
“是的。出事后,我從女兒的書包中發現了許多診斷書,是不同醫院開的,但癥狀相同,那些安眠藥是一點一點攢的……我怎么這么糊涂?她爸爸總是說她,女兒煩,不和他講話……”
幾天后,女孩的父母來到我的辦公室,哭著告訴我:“女兒醒過來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們干嘛要救我?’女兒是我們的全部,可女兒的全部是北大……”
我一下明白了問題所在,說:“你們和孩子這兩個‘全部’都是錯的。你們怎么只把女兒作為惟一?而女兒的全部就是‘北大’,這是不是太絕對了?只認一條道,不是逼自己走絕路嗎?”
我告訴他們,我兒子上大學時,曾請教過全國著名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兒子應該報考哪所大學?
她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會失望。為了進軍清華、北大……犧牲了多少孩子?我想告訴那些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心理素質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點大學。”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愿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的煩惱糾纏、難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進入重點大學的學生都要面臨同樣的考驗,從高考狀元到成績平平,從備受關注到默默無聞,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
每當接到求助電話時,我的心情都特別沉重。我真想對孩子的父母說:你們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數,還是要孩子?是要成績,還是要成長?你們的心中只有“大學”,孩子考上了,你們滿意了,可你們知道嗎?你們給孩子童年帶來的傷害,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你們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日夜操勞掙錢供孩子上學,究竟為什么?
成長比分數更重要
這是一個六年級孩子寫給媽媽的“知心家信”:
那天,我的數學只考了58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膽怯地靠在門旁邊,眼睛盯著腳尖:“媽媽,我得了58分。”
“啪!”一記耳光落在我的臉上,媽媽的眼睛瞪得像銅鈴,額上的皺紋形成了一個倒立的“八”字。她左手叉腰,右手抓起蒼蠅拍照我的屁股上就是一下:“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學,你才考了個58分,我看你瘋了―――”
“不爭氣的,還不去洗腕!”“不爭氣的,還不去掃地!”“不爭氣的,還不去洗衣服!”
今天,我從老師手里接過語文考卷,啊!100分!我哼著小曲像小燕子似的“飛”進家門:“媽媽,你看,100分!”
“叭!”一個響亮的吻印在我的臉上。媽媽那大大的眼眼瞇成一條縫,額上的皺紋變得溫柔了,雙手緊抱著我,笑得合不攏嘴:“哈哈哈……我的女兒真好、真乖!”
我真想問一句:“媽媽,您到底愛什么?是我?還是我的分數?”
是啊,我們所有的父母都該認真想一想,您到底愛什么?是孩子,還是分數?
很多孩子考試時特別緊張,因為怕考砸了回去挨父母打罵!一個孩子沒考好,老師讓他把卷子拿回家請家長簽字。第二天,這孩子沮喪地說:“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男女混合雙打’。”
瓦倫達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走鋼絲的演員,一輩子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卻從鋼絲上掉下摔死了。原因在于,他以前走鋼絲,從不思前想后,只專注于腳下的每一步。而最后一次,他總在想:這是最后一次,千萬不能失敗,結果反而丟掉了性命。后人認為瓦倫達的失敗,其實是敗給了自己。生活往往是這樣,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終什么都得不到。因為,引領孩子成長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態。
父母應該懂得:要以人為本,不要以分為本,成長永遠比分數重要。
讓孩子學會承受
在孩子成長的世界里,父愛是天空,母愛是大地。
孩子跌倒了,母親說:“摔疼了吧,以后要小心!”父親說:“孩子,沒什么,自己爬起來,這就是生活!”
孩子在跑步,母親說:“跑累了,就歇歇,餓了吃點東西。”父親說:“孩子,飛起來,爸爸在天上等你!”
孩子需要堅強。因為未來等待他的世界不光有陽光雨露,還有風霜雨雪。父親要用他的感受告訴孩子,人要學會承受。
著名作家鄧剛先生有一個獨女。當女兒出生時,他非常難過,他覺得,作為一個父親,他無論用多大的努力,都保護不了她。他隱隱地覺得,女兒那亮亮的眼睛,有時就像動物園里鹿的眼睛,清澈中暗含憂傷。所以,他對女兒格外地疼愛、關注。
一天晚上,上小學的女兒回來了,進門就喊:“爸,我們學校1000多人,選幾個打鼓的,我被選上了!”
她母親聽了,高興地說:“咱們女兒太厲害了!”
鄧剛忽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他明白,學校最終只選12個,在初選的22個或32個中,最后肯定要淘汰一批。他估計自己女兒99%要被淘汰,為什么呢?因為女兒個子非常高,和孩子在一起打鼓的話,就像羊圈里跳出個駱駝來。
女兒每天打鼓特別用心,她對鄧剛念著拍子:“三三四四。”鄧剛說:“好,好,三三四四。”眼看女兒打鼓入了迷,鄧剛心里更加著急。
不久,鄧剛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一天下午4點,門鈴響了。他開門一看,發現女兒一臉沮喪。
“你回來了。”鄧剛輕松地對女兒說,“放學早是最大的幸福,爸爸小時候常提前放學,上五節課我第四節就來回家,在家多自由呀!”
鄧剛的家在大連海邊。他領著女兒來到海邊,對她說:“你知道爸爸為什么領你到海邊來?因為你被淘汰了!爸爸知道你現在心里痛苦,但我們要老老實實地接受痛苦。女兒,你放聲大哭吧!”
女兒面對奔涌的海水大哭起來。
父親接著說:“女兒,你為什么被淘汰呢?我覺得是因為你的個子高,你一排隊就不和諧。這本不是什么錯誤,但你要記住,將來走到社會上會遇到很多痛苦,你一定要學會哭出來。醫生叔叔說,哭出來的淚水,經過化驗后發現里面有毒。遇到痛苦,你就放聲大哭。哭出來,你也解放了。”在鄧剛的鼓勵下,女兒變得十分堅強。
在中央電視臺做《交流》節目時,鄧剛十分幽默地說:“要讓孩子承受痛苦,就要預先準備好作‘二皮臉’。人沒自尊心不行,自尊心太強也不行,度要把握好。既然今后的生活中女人遇到的挫折比男人多,那就要讓她先有面對挫折的準備,讓她知道這世界是坎坷不平的,順利是相對的,不順利是絕對的。”
跌倒了,不哭
6年前,河北雄縣一個11歲男孩王猛,因為一場意外的大火,造成全身75%的三度燒傷,生命垂危。6年后,他不僅從死亡線上堅強地站立起來,而且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初中。
王猛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治療時,我的小學同學臧小平正巧去這家醫院辦事,見到了王猛。她馬上給我打電話,說有一個重度燒傷的男孩特別堅強,從不落淚,還經常幫助別人做好事,可他需要幫助。
我非常感動,立刻以《王猛不哭》為題在《中國少年報》上報道了這件事。全國許多小朋友看了都很感動,不僅把零花錢捐出來,而且紛紛來信。王猛感動地說:“小伙伴的支持,給了我巨大的力量。我不能靠爸媽一輩子,我一定要戰勝自己!記得我剛下地的時候在醫院的走廊里走,后來醫院清潔工在地上發現了一條血印,問那是不是我的血,我說是。媽媽知道后特別心疼,但我繼續走。”
王猛終于出院了,然而他被燒得面目全非。接踵而來的是他如何面對日常生活,如何面對老師和同學。
王猛的父親心情沉重,為了給兒子治病,欠下了一身債,他覺得日子很艱難,有些灰心。
“六一”前,我帶了兩位北京小記者組成小小慰問團,驅車去河北雄縣農村看望王猛。
我們走進王猛家,兩個北京來的孩子見到王猛的樣子,嚇壞了。我走到王猛身邊,他把頭扭開,不想讓我看到他。我看見他流淚了。
“很疼,是嗎?”我輕輕地問。王猛抽泣著說:“我想上學,可我這個樣子,同學們都會害怕。”
我對他說:“沒有誰能擊敗你,除非你自己!別人怎么看是別人的事情,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生活就像鏡子,你對它笑它就笑,你對它哭它就哭,你要永遠對它微笑!”
2002年夏天,王猛來京植皮整容,我再次去醫院看望他。王猛看見我,臉上依然掛著動人的微笑。
當我祝賀他考取全縣第一,并問他原因的時候,他說:“因為我是王猛!”
人內在的精神需要在磨難之中才能真正顯現出來。當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與失敗時,正是煥發這種精神的極好時機。作為父母,用不著沮喪,用不著埋怨,只要對孩子說聲“跌倒了,爬起來!”你就贏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勝利”了。你的孩子就會從苦難中奮起直追。
用愛的意志磨練孩子
光說不練,不會成功;父母一切替孩子代勞,孩子不會長大。成功人士的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深知“實踐出真知”的魔力。
“我能行”的孩子,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而是在行動中成長的。有些父母,嘴上說讓孩子鍛煉,可事事都替孩子做。孩子漸漸產生了依賴性,不愿意面對困難和挫折。
我的朋友王晶女士在福建師大外國語學院工作,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她的女兒黃思路上小學時曾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上中學時就出過兩本書。現在,她就讀于北京大學,每年的寒暑假還去美國學習鋼琴。在我眼中,黃思路是一個“棒”孩子,不僅僅是因為學習優秀,更因為她是一個通情達理、心態良好、善于與人交往的孩子。
原來,王晶一直非常重視女兒素質的培養。她說,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比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我們首先關心的是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長,能不能適應各種環境,會不會與人相處,有沒有一種樂觀的心態。黃思路是獨生子女,我們擔心嬌慣孩子,怕她變得脆弱、低能。因此,在黃思路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把每個困難都看作一次鍛煉孩子的機會。“獨立必須自主”,是王晶教女的重要“寶貝”之一。
黃思路3歲開始學鋼琴,而第一堂課,媽媽就讓她單獨去對面樓上的老師家。思路個頭小,坐在琴凳上夠不著鍵盤,媽媽就為她準備了一個大枕頭。媽媽把枕頭綁在思路背上,像送大學生一樣,站在大門口,目送她走出家門,到老師家上課。
在媽媽的耐心培養下,黃思路從小就養成了有條理的良好習慣。上小學的第一天,她就把每一本書包好并放進書包;上小學五年級的一天,她生病了,放學后獨自跑到醫院看病。當外公得知消息趕到醫院時,她已經把藥都取好了。
黃思路12歲那年要去北京參加少代會,王晶把她帶到機場售票處,讓她查詢航班的時間和價錢,自己只站在遠處看著女兒。
在王晶的家里,永遠聽不到有人說:“孩子還小。”遇到難事時,王晶總是退一步,擺出一副不聞不問的樣子,說:“娘勤女兒懶。機會來了,就開發你的潛能吧!”
這么一“逼”,黃思路居然帶給媽媽一個又一個驚喜:鞋匠不肯修的鞋扣,她想法修好;淋浴龍頭壞了,王晶全身濕透沒有修好,思路往里面夾塊海綿就搞定;上大學后,宿舍電話不通,她也動手去修。
拍拍胸脯說:這是我的責任!
我曾問過很多孩子:“你們愛自己的親友和我們生存的地球嗎?”孩子們回答:“當然愛!”
“那你們是怎么愛的呢?”孩子們的回答各式各樣,最令我感動的是“手拉手地球村”一位11歲男孩的回答。他說:“管住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的腳,不踐踏花草。”
簡簡單單的“三管住”,看出這個男孩很懂得愛。按他的理解,愛就是約束、管住自己,保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
愛是一份責任。在“手拉手地球村”學校里,有固定的回收棚和分類回收桶。小村民在每周回收日里,都要把可回收的廢品送到回收站,所得收入用來為農村貧困地區的小伙伴建學校、建書屋。小村民的口號是:“手拉手撿回一個希望,創造一個奇跡,用小行動保護大地球!”他們在實踐自己的誓言:“保護環境,我們有責;節約回收,我們有責;幫助伙伴,我們有責。”
愛是一種習慣。一位電視臺編導對我說,她和一個有碩士學位的記者出差,走在路上,這位先生“叭”一口痰吐在地上,他不好意思地說:“從小在農村長大,吐慣了。”
一次,我陪一位美國老人在北京街頭散步。她說:“我很愛中國,就是看不慣中國人隨地吐痰、亂扔東西。”她的話音剛落,一個人從我們身邊走過,“叭!”一口痰吐在馬路上。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
日本人從小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公民意識。一個學生在操場上撿到一張廢紙,校長從他身邊走過,如果他說:“不是我扔的,是某某同學扔的”,那么他會受到嚴厲批評,正確的回答是:“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
“這是我的責任!”僅僅六個字,卻極大地提高一個民族的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
如果你真愛孩子,就從小培養他的公民意識。愛,從講衛生做起。
親子溝通,共同分享愛
當你和孩子分開很久以后,你是否發現孩子已經不愿意接納你了?或者你發現孩子大了之后,就不愿把心里話告訴你了?每當此時,你很苦惱,卻找不到辦法。不管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都不妨來看看怎樣和孩子一起分享愛。
在遙遠的云南元江,有一位我從未見過面的好朋友彭躍波。她從小在外地的奶奶家長大,上初中才回到父母身邊。
我認識她,是通過因為不能與她溝通而陷入深深痛苦之中的媽媽。說到女兒的冷漠,媽媽一直傷心地抽泣:“知心姐姐,您能親自和我女兒通個電話嗎?”
第二天,一個云南長途打到我的手機上。“知心姐姐,您好!我是彭躍波!”那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和她的名字一樣美妙!聽得出來,這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
一周后,我收到她寫來的一封長信,她稱自己“是一個極富‘多愁善感’之情而又酷愛幻想的小女生”。她說:“我很喜歡享受生活,我渴望自己能在早晨聆聽到天氣的異常,坐在海風四拂的陽臺上,欣賞一曲浪漫鋼琴曲,手上再輕舉一份晨報或一本好書……”然而,在這美麗的渴望深處,卻埋藏著深深的痛苦,這苦楚正來自她的媽媽。
她在信中寫道:
“在與您第一次電話交談后,我飄泊已久的心緒才找到了彼岸。雖說在那之前,我已帶著一顆感激的心回到我父母身邊,但我對他們早已失去了那份信任感。盡管他們在我身旁燃起了一團熊熊的烈火,但仍然無法融化我這顆積雪已久的心……值得慶幸的是,我同意媽媽給您去電話,沒想到拉緊的心弦就輕柔地解開了!一種奇妙的直覺使我忘記了那顆孤寂已久的冰心,開始與您大聊特聊,聊完才發覺和您聊天原來是那么自然與貼心……許久沒見我如此的媽媽頓時驚喜雀躍,當我注意到她那份神情時,我說了聲‘謝謝’!我突然發覺自己的心已經復燃了!期盼已久地發現,就在……就在一個平常的電話聊天中開始了。知心姐姐,我將永遠記住重新喚起我激情的電話!!!”
信讀到這里,我的眼睛已經模糊了。
為什么她給我打電話很快樂?
因為我分享了她的快樂!媽媽也分享了她的快樂!所以她才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以后,她常常給我打電話,我也很愛聽她說話。有一天我在人家招待我的午宴期間接聽她的電話,由于我太投入,竟在餐廳外面接了40分鐘,主人還以為我出了什么意外呢!
這就是分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