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業范文

時間:2023-03-30 02:3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考語文作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考語文作業

篇1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痕跡

約翰·羅斯金

把每一個黎明看作生命的開始

把每一個黃昏看作生命的小結

讓每一個這樣短短的生命

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的腳印和你心靈得到實質的痕跡。

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留下自己的腳印和痕跡,只是這腳印和痕跡有的清晰,歷經歲月而不蝕;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你對此有何看法,有何聯想,有何觸動?請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注意與話題作文“痕跡”的區別,雖然材料的關鍵詞是“痕跡”,但范圍比話題“痕跡”要小。審題時要仔細閱讀材料,準確理解“痕跡”的含義。詩的一二句是告訴人們要“珍愛生命”,三四句是對“珍愛生命”的解說——要認真地生活,充實生命的內含,不虛度年華。

【佳作賞析】:爺爺的腳印

我踏著15歲的腳步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坎坎坷坷。如今站在19歲的尾梢,回望一路走來的腳印,深深淺淺,有我的,也有你的。

高一那年暑假,爺爺走了,用一種近于詭秘的方式離開了我。突如其來的噩耗,我不懂如何應對,只是縮在房間的角落里,一遍一遍地思念。悲傷猛長,而思念無盡綿延。

照片上的老人笑容可掬,滿頭銀發,精神矍鑠,身旁的少女一臉的歡笑,身后是極目的農田。那是幾年前的春播時節。江南的水田泛著魚鱗的色澤。你赤著腳走在泥濘的田埂上,而我跟在你的身后,小腳踩在你的大腳印上,一大一小,一深一淺,一直蔓延到田埂的盡頭。你轉過身,拍拍我的腦袋,提醒東張西望的我說:“活著就是走路,這路可得走平穩了。不然這腳印坑坑洼洼的,可不好看啊。”我望望前方爺爺走過的腳印,平整而踏實,再回頭望向自己的小腳印,坑洼不齊。我對上爺爺慈祥的眉目,吐吐舌頭,調皮的笑了。

印象中的爺爺便是這樣一個樸實的人。愛穿布鞋。你說這才會讓你感受到雙腳踏在土地上的真實,而踏出來的腳印亦平整踏實。

稻谷豐收的季節,你站在田埂上,望著稻田里滿目的金黃,你開心地笑了。眼角刻出的皺紋,深深的,那么真實的存在。我手中拿著飯碗,對爺爺說:“爺爺吃飯吧。”爺爺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又抬頭望望稻田,輕輕說道:“今年的谷子長得真好啊。”我抬頭,望見田埂上淡淡的腳印,沙石被風一串串吹散,只留下一串串印記,那是爺爺的腳印。田埂如此平整,不知被爺爺踩了多少回,又有多少次爺爺站在田頭欣慰地望著這一片稻田。秋風輕吟,訴說著這一季的故事。

如今,一切被風沙掩埋。田間的腳印不知更換了多少代,又在敘述幾家的離愁。只有這一紙泛黃的照片,記錄著歲月的永恒。

篇2

如圖第一幅圖所示,在求學的大山上一個學生疲憊的攀爬著,好不容易快到了山的頂峰,卻不得不吃驚且尷尬的發現還有一座高很多的山他必須去爬,那就是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在另一幅圖中我們看到,在招聘公務員的廣告牌前面站著一堆人,而在招聘服務員的牌子前卻只有一個人。最近報紙上對這樣圖畫的討論有很多。這些圖雖然簡單,但是卻確實表明了一個發人深思的社會現象。

The pictures tell us the issue of hunting jobs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ly and seriously important in current days. What’s more ,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have been attaching due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On one hand, when facing the pressure of finding a job, students are struggling painfully. The burden can cause not only depression but also anxiety and such problems as isolation and solitude. One’s thought , creative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spirit, therefore, have been stifled by pursing measurable high scores and various certificates when confronting this harsh reality. On the other hand , that college students fail to change the conventional view on jobs and to adapt their goals to the reality deepens this problem. Were there no prompt and proper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never would we taste the happiness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圖畫告訴我們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在當今越來越重要了。個人,團體,政府甚至是整個社會都很關注這個問題。一方面,當面對找工作的壓力時,學生們痛苦的掙扎著。這樣的負擔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抑郁和焦慮的問題,還帶來了像孤單,孤僻這樣的問題。這樣一來,面對這樣的殘酷現實,一個人的思考,創造性的思維,開拓的精神很可能因為追求可被量化的分數和證書的而被遏制了。另一方面,大學生沒有能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讓自己的目標更貼近現實也進一步的加重了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和恰當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不可能實現體會到和諧社會的幸福感。

What should be done to reverse this situation? For one thing, instead of just earning their degrees and high exam scores, colleg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cultivate their potentials such as creation, imag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Such qualities, though cannot be measured by their college certificates, really matter in their prospective career. For another thing,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supposed to integrate more practical training in their programs so that more netpetent college graduates can be produced for our society. Above all, the new awareness that all jobs are equal in dignity and that fame and excellence can be reached at any occup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whole society.

篇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迅速擴大,布局結構日趨合理,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發展也較為協調,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關于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明確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進入 21 世紀,經濟全球化以及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進程的加快,如何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特別是企業的發展需要是高職院校面臨的新的挑戰。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是新時期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

校企合作主要指高校與企業間一對一、一對多的合作教育關系。三十多年以來,高職院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應用型人才,而且還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2006年,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多種模式實踐,合作促雙贏——與寧波海天集團全方位校企合作育人實踐”被入選教育部“中國高校—大型企業合作人才培養十大案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本著“雙向介入,緊密合作, 互惠互利” 的原則,與 160 多家大型企業簽訂了“共建教學實訓實習基地協議書”,建立起遍布深圳各行業的實訓實習基地,匯集了深圳市各行業 600 多名專家參與學院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在我國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中獨樹一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實踐證明,校企合作共同進行高職人才的培養是校企的雙贏之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極大的增強了學校的辦學活力和實力,提高了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為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問題思考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落腳點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校企合作,其價值在于培育高技能型人,提高學校辦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就業率,實現人才供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校企合作,對培養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及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一, 統一思想,牢固樹立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重要意義,主動與政府、社會團體取得聯系,爭取廣泛的支持,采取靈活的政策,讓企業一方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積極接受校企合作的模式。同時,完善校企合作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從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長遠發展;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引導和激勵校企合作;完善高職教育辦學體制,深化政府職教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職業教育保障機制,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

篇4

關鍵詞:文化 企業文化 高職院校 引進融合

高職教育正在開展的校企合作、學結合的改革實踐中,有意識地把企業文化引進高職教育,進而積極影響高職教育文化,服務于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客觀性的建議。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及作用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范、發展目標的總和。按照國際廣泛認可的一種說法,企業文化是個體在某個特定企業環境中的行為方式。企業文化是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服務的,因此企業運作的特征也表現在企業文化上。文化對企業能力的形成、作用和保持、促進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因為文化決定著企業在市場活動中的態度,決定著企業產品屬性的價值取向,決定著企業自身組織規范和行為準則等等,這些都是企業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后續保證。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也表現為企業軟實力。企業文化從內容上看是反映企業現實運作過程的理念,是企業經營管理、戰略選擇在價值理念上的表現;從作用上看它注重于解決企業存在的實現問題,并用來規范企業及其員工的行為。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一旦形成,就會對企業經營管理、團隊凝聚力、員工行為等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實踐證明,優秀的企業文化有利于理順企業內部關系,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有利于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使企業富有生機與活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二、高職院校如何引入融合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和高職教育相融合的內容

校企合作中,企業文化和高職教育文化發生碰撞,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是必然的。融合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體現高職特色的物質文化層面的融合。物質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可分為基礎設施文化、環境布局文化。在宣傳、引進企業文化,展示企業文化元素上,要力求做到實際、可行、有用,避免流于形式,做到潤物細無聲。基礎設施文化元素的融合主要體現在我院新校區建設的“工業中心”。環境布局文化主要體現在利用空間,如教室、走廊、黑板等,將某個企業文化作為專題展示,或將幾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成果進行綜合展示。“走進的是教室,看到是車間”,通過環境營造與企業文化接軌的教育文化氛圍,對學生的企業文化意識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體現高職特色的制度文化層面的融合。制度是學院精神與辦學理念的外在表現,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為中具有重要功能。借鑒企業管理中的規章制度,結合我院特點和實際,建章立制。要求學生無論在實驗、實習、實訓中都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操作與生產,在工作中形成認真、嚴謹、負責的態度,對學生進行職業化教育與管理。

體現高職特色的精神文化層面的融合。精神文化是一種隱性文化,是高職教育文化的深層結構,是企業文化與高職教育相融合的最高境界。在研究工作中,將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文化內容,引入到學院的教育教學中,如通過開設《企業文化概論》課程、組織學生進行企業文化調查、聘請企業管理專業人士開展專題講座等,對學生進行企業價值理念、品牌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等相關內容的教育,使全院師生理解、內化企業文化精神的內涵、實質,實現企業文化與高職教育在精神層面的融合。

2.高職院校引入融合企業文化的具體做法

企業文化和高職教育相融合的內容主要體現在物質文化層面的融合、制度文化層面的融合和精神文化層面的融合,從這三個方面出發,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我們采取以下做法來促進企業文化和高職教育相融合。

(1)開展適合高職教育的企業文化教學活動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是我國高職教育辦學方針與基本政策。為適應企業對各類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教改等諸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與創新,基本上完成了在知識和技能上與企業“零距離”對接,但高職教育與企業文化的“零距離”對接卻遠遠滯后,這對校企全面、深層次合作十分不利。事實上,很多員工被企業淘汰,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勝任職業崗位的知識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適應企業管理,無法在企業的環境里找準自己的位置,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才干。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利用企業的教育資源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讓學生逐漸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并形成相應的職業素質,完成從"校園人"到"企業人"的平穩轉變和快速過渡,對學生進行一定企業文化的教育成為校企合作研究中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因此,在高職教育教學的課程設計中要體現企業文化的內容,我們編寫了《企業文化概論》教材。教材對企業文化的內涵、本質特征、結構、企業文化基本功能、企業管理思想演變的最新成果是企業文化等問題進行闡述說明。在編寫教材的基礎之上,又編寫了企業文化講義,制作了企業文化課件,并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春季在2009級和2010級學生中開課。通過《企業文化概論》課程的教學,學生了解掌握了一定的有關企業文化的理論知識,認識到怎樣盡快從"校園人"到"企業人"的平穩轉變。

(2)結合專業實習實踐環節進行企業文化調查,開展企業文化教育。將企業文化教育與專業實習實踐相結合,是高職院校開展企業文化教育的途徑之一。學生深入到企業及其生產實踐中,親身感受、認識并感受實習企業的文化和精神,增強對企業文化的感性認識,這樣的學習比學校里間接的書面材料和理論更生動更形象。2011年我們組織2009級物流專業的學生到遼寧寶華集團進行企業文化調查,學生通過企業文化調查,了解到與專業相關的企業文化特點,了解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感受企業文化的精髓。讓學生在實習實踐中早一步接觸感受企業文化,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更主動地面向企業,以企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提高個人專業技能水平,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正確的職業道德。這有利于增強高職學生對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幫助學生迅速融入社會,深入企業,汲取企業文化的養分。高職院校可以與合作的知名企業共建學習實踐基地,增強專業知識和企業文化學習的針對性。

(3)營造校內實訓基地的企業文化氛圍

學院實訓基地的建筑和布局應以現代先進技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相結合為原則,緊跟時代步伐,并增添企業元素與色彩。實訓室在建筑、布局和標語牌方面應呈現出明顯的企業文化色彩。學院宣傳櫥窗定期展示企業文化的相關知識或優秀企業文化的案例;學院資料室要增加企業和企業文化的相關書籍。通過環境的感染與熏陶,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文化,自覺將企業要求內化為自身的素質。以電子商務實訓室為例我們具體做法有:1)實訓室的企業仿真環境的建立,在物流仿真實訓室懸掛企業文化理念標識如5s:即整頓、整理、清潔、清掃、修養。2)實訓室環境布置:遵循企業工作流程及體現企業崗位設置,每個崗位都掛牌標識,實訓中學生模擬企業工作崗位進行業務操作。3)建立了學生物流與電子商務綜合實訓室即學生超市:超市管理體現店長負責制,設立了店長助理、人事部長、宣傳部長、店員等多個崗位,建立了與企業一致的管理細則、管理制度、促銷方案、考核細則。4)“廠中校“的建立。與丹東樂購生活購物有限公司深層次合作,學生在企業輪崗實習,主要實習崗位有理貨員、倉管員、收銀員、客戶管理員,學生在企業真實體驗企業文化與管理制度,參加企業的專項PK賽,參與企業競聘,六名學生獲選了儲備干部。與北京友誼賓館深層次合作,學生到企業鍛煉,培養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精神。5)在校內開展技能競賽,同時積極參加國家、省市技能競賽。大賽是對職業教育貼近市場進行的教學改革和“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思想的有益探索嘗試和實踐,是課堂教學和技能教學的延伸與提高。它激發了同學們學習技能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現有能體現技能大賽要求的實訓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以賽促教,鍛煉學生專業技能、身體素質、精神素養等多種能力。

(4)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塑造良好的校園企業文化氛圍

高職學生不僅需要課堂上提高專業知識技能和思想文化素質,還需要在校園文化所形成的環境中接受熏陶感染。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將結合,潛移默化地開展企業文化教育,是開展高職院校學校特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可以圍繞企業文化這一內容核心,開展各類主題文化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架起企業與校園之間的橋梁紐帶,促進優秀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融互動。為此我們搭建了校園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實現校園網和行業網、企業網頁(站)雙向友情鏈接;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企業專家講座、優秀企業員工座談、社會調查、主題征文、演講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幫助高職學生正確定位,樹立自信心,培養正確的人才觀和職業觀,讓學生在企業文化的氛圍中成熟成長。

企業文化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高職院校在大力實施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文化交融已經成為校企合作縱深推進的動力,文化吸納已經成為校企合作的一種相互追求。也唯有校企之間進行深層次地交流與滲透,并最終達成文化層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戀,才能夠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只有在高職教育中全方位的融入企業文化,從職業崗位的需求出發培養學生,才能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快速地適應現代企業,適應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等.學校文化新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2

[2]余興國企業文化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09(07)

[3]言意文.高職德育引入企業倫理文化的“三段式”教育模式構想[J].科技信息,2009(13)

[4]肖劍。姚奕.淺談“訂單式” 培養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和企業文化相結合[J].政工研究,2009.02

作者簡介:張利穎 (1962—),遼寧丹東人, 學士,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教師,教授,研究方向: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張悅(1981—),遼寧丹東人,碩士,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教師,講師,

篇5

關鍵詞:新課標;高考復習;思考分析

高三語文復習是一項巨大工程,涉及范圍比較廣,面積大,數量比較多,另外由于重理科輕視文科的思想也會給學生語文的復習帶來影響。導致語文在復習過程中的方法比較欠缺。與此同時,高考語文在復習安排上,不具備良好的指導思想,導致語文實際復習效果不佳。

一、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

高三學習的任務比較繁重,總共有六門學科都會面臨復習,在步入高三前,任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制定全面并且長期的學習計劃,例如:語文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要夯實基礎,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實際狀況,制定如何有效夯實基礎的學習計劃。語文基礎知識幾乎都會涉及到字音、字形以及詞語、病句等,應該培養學生養成不同時間段復習不同內容和功課,應該復習多少等一系列學習計劃。需要注意的一點要保證計劃的周全性,科學合理,不能出現任何空洞,要實際。

二、對教學計劃認真落實

教學計劃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教學計劃;二是學生學習計劃。所以要認真落實教學計劃,首先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對教學計劃有效落實,對語文基礎知識夯實。在學生高考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應該對教學計劃不斷優化,要求學生要緊跟教師節拍,上課做到認真聽講,積極配合教師落實教學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學到語文知識,夯實語文基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準備顏色不同的三支筆,一種是藍色的筆,用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是會做的題目;另外一種是黑色的筆,用來標注不會做的,但結合工具書或者參考資料的幫助下能做出的題目;最后一支是紅色,用來做通過教師的引導所能做出的題目。另外學生還應該買本錯題集,把不會做的題型以及靠猜出來的題目要時刻記錄在筆記上,這樣做的目的能保證第二輪和第三輪復習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對復習難度大大降低。其次要對學習計劃有效落實,對語文基礎定期鞏固。學生應該根據自身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率的學習計劃,例如:每天要拖岸嗌僮忠簟⒆中位蛘哂Ω酶聰凹父霾【洹⒈臣甘資等,都要將其有效落實,即使在學習過程中任務較為繁重,但也要堅持完成,如果所有學生都能按照計劃完成,會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績。

三、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

高三復習屬于一項比較系統的工程,所以要求學生對語文學習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語文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就會大大降低語文學習成績。所以高三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培養學生興趣,不斷加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參與性,這是目前高三語文教學重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新課改背景下要對傳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教學模式。語文是一門學科,同時也屬于一名藝術。語文是多姿多彩的,因此高三語文課要想在教學中取得優異的教學水平,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保證語言的風趣性,設立的疑問要巧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高三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傳授學生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科學的學習方式以及良好的應試技巧,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同時還能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好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終身受益,好的應試技巧能對題海戰術進行擺脫,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現象,所以高三在復習的過程中,應該將有效的方法貫穿始終。例如:教師在教學生病句的過程中,應該總結一些病句類型,給學生一些診斷方式;詩歌在鑒賞過程中應該告訴學生從意向入手,對詩句妙處分析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知道該詩句運用什么修辭方式,主要表達作者什么情感等,充分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五、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語文便是生活,因此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貫穿于生活,生活中也處處有語文,在新課程標準下,要改變傳統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主動學習的習慣,為學生創設出主動學習的情景。對語文解題時需要語感,而語感從哪里來。需要日常多讀書。部分學生來說,詩歌鑒賞以及現代化閱讀比較難,但有語了語感也許就不一樣,在培養語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朗讀一些較為優美的詩歌,在課后培養學生閱讀名著以及看報紙等,甚至引導學生深入到生活,創造出一股濃厚的語文學習氛圍。

六、回歸教材

在高三語文復習中,一方面需要對學生強化,可以采取題海戰術,通過多做練習題,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進而總結出教學規律。另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課本,回歸到教材中,通過事實證明回歸到教材才是提高分值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復習時的主要策略。另外要緊跟時展腳步,雖然資料是千萬種,即使是通過精心挑選的資料,但和材料相比,其廣度和深度都及不上教材,如果學生對教材不熟悉,盲目的復習其他教材,實行題海戰術不是明智的選擇。現代語文閱讀時,要強調學生掌握“從文中來到文中去”的原則,因此在復習中要掌握這個原則。目前高考命題主要根據教材作為依據,因此學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在高三復習中不能離開教材內容。

七、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后得出,語文學習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三語文復習是一門藝術,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主要在夯實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語文素質,另外教師還要制定執行有效的高考語文復習方案,積極鼓勵學生配合教師制定的計劃,加強學生語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 試論新課標下上海高考語文試題對語文課程性質的體現[D].華東師范大學,2015.12(08)134-138.

[2]常瀅,喬宏偉. 優化課堂結構 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改背景下高考語文復習三點六步法教學模式初探[J]. 科技資訊,2014,09(21)134-139.

[3]侯紅強.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高三語文復習效率[J]. 學周刊,2012,(10):201.

篇6

《2012年浙江高考語文考試說明》規定詩歌鑒賞考察的內容是: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內容的評價。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審美情趣和表達能力。從往年高考該題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詩歌鑒賞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比較難的一個考點。我所任教的學校是溫州市“三類”普通高中。學生底子薄,多數學生讀不懂詩歌或僅限于對詩歌的一知半解。學習主動性差,不愿意去深入探究題目,答題沒有思路,盲目作答。針對上述情況,如何進行卓有成效的復習訓練,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解題能力,成為擺在我們這一類學校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課堂實踐

我任教兩個班級,在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這一課題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一的基本教學步驟:

1.課前準備。給學生印發有關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的一些常識。

2.考題回顧。出示幻燈回顧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考點的題目。2011浙江卷第22題: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2010浙江卷第22題: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3分)2009浙江卷第23題: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4分)我總結該考點的基本情況,點明基本的提問方式。

3.真題回放。出示幻燈展示2010年浙江卷詩歌鑒賞題王安石的《定林》及第22題的題目,首先以我自己對詩歌的解讀去引領課堂,然后幻燈出示第22題的參考答應,進而由對答案的分析為學生總結出回答詩歌表達技巧類的題目的答題基本思路——明技巧、說內容、表效果。

4.真題演練。以2009年浙江高考卷王旭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第23題和2011年瑞安中學期末卷葉燮《客發笤溪》第21題為課堂教學效果反饋題,讓學生在課堂作答。學生作答完畢后,我出示答案,讓學生校對答案。布置作業,課堂結束。

教學方式二的基本教學步驟:

1.2與方式一相差無幾。

3.真題回放。出示幻燈展示2010年浙江卷詩歌鑒賞題王安石的《定林》及第22題的題目,給學生一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自行答題,同時讓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現場展示其答案。接著讓學生給黑板上的答案打分并說出賦分的理由。然后幻燈出示第22題的參考答應以及賦分情況,讓學生結合賦分情況試著去總結答題的基本思路。最后我稍加引導,由學生自行去提煉回答詩歌表達技巧類的題目的答題基本思路——明技巧、說內容、表效果。

4.真題演練。與教學方式一不同之處在于,學生答完題目后,我增加了一個同桌相互評分的環節,并選擇兩份答題相對規范賦分相對客觀的答案當堂進行宣讀和點評。布置作業,結束課堂。

三、課堂總結

1.相同之處:(1)教學目標相同。都把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作為本課唯一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明確,切入點小,課堂針對性強。(2)教學重點相同。都把回答表達技巧類試題的答題模式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課堂的分析明確了詩歌表達技巧類的題目的答題基本思路——明技巧、說內容、表效果。(3)教學難點相同。懂得詩歌表達技巧鑒賞試題的賦分方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若能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就不僅僅是停留在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4)教學環節相同。兩種教學方式都圍繞著“課前準備、考題回顧、真題回放、真題演練”這一教學流程進行,教學的思路清晰。

2.不同之處:(1)課堂的主體不同。教學方式一重在老師的講解,作為老師的我是課堂的絕對主體,我的任務是不斷地給予,學生的任務是充分地接受。與教學方式一相比較而言,答題的基本思路是讓學生通過試題的參考答案自行去概括,而身為老師的我只是略加點撥,規范表述而已。(2)教學效果迥異。教學方式一的教學,對學生真正能理解多少,學生解答這類題目的難點在哪里,我知之甚少。而教學方式二由于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并且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他的解題答案,同時通過對其他學生的課堂巡視,我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學的針對性就比較強,知道了學生答題的誤區主要在哪些方面。

四、教學反思

1.從學情出發,以學生為本,是有詩歌鑒賞復習有效性教學的前提。教師要關注學情,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遵循教學基本規律,幫助學生在詩歌鑒賞的實踐中掌握解題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就要以學情為基礎,要分析班級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答題能力是教學的起點,只有通過了解學生已有的能力去確定復習的目標,才能使高三的復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省時高效。

篇7

作業是語文教育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作業過程是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也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這中間,作業應該對實現語文教育的各項功能起促進的作用。可從教學現實來看,語文是美的,作業是丑的,這兩者之間有條很深的鴻溝。

在現今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仍是固守其本,拘泥于教材、教參的內容,不想越雷池一步,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片面追求知識的消化和鞏固,嚴重脫離學生生活、科技發展和社會實際,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片面追求作業評價的甄別和選擇功能,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而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上,高中劣于初中與小學,這與高考帶來的壓力是不無關系的。

高中語文作業的改革勢在必行,必須還語文作業以活力,使之以嶄新的面貌,走進學生的生活,走入學生的心,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語文教師要架起彩虹橋,大膽實施個性化作業,使作業的美和語文的美完美對接,實現語文教育的功能。

根據多年的調查了解及教學實踐,對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業現狀研究總結如下:

一、高中語文傳統作業仍占主流,個性化作業缺乏

借助學科交流機會,課題組教師對本省市不同學校的語文作業布置和落實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包括省級示范性高中在內的不少高中學校,仍沒能體現語文作業的個性化。他們更多的是在高考指揮棒下,注重語文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所有的學生面對的是完全相同的作業。語文作業形式單調,內容陳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的消極抵抗,比如,抄襲作業,百度搜索,胡拼亂湊,不加思考,等等。

二、課改意識強的教師已逐步重視語文作業的個性化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已有部分語文教師強化了課改意識,已經開始用心設計個性化作業,努力發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運用情景表演型、趣味辯論型、融洽親情型、讀寫結合型、積累探究型、自主菜單型、系列提升型等形式,有效地設計語文作業,能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或需要,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比如,預習《雨巷》的作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作課文配樂朗誦,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學生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其他新詩作配樂朗誦,感受新詩的韻律之美、情感之美;學生還可結合有關詩句、有關知識,談自己對全詩主旨的認識;學生還可搜集資料,讓大家更好地走進詩歌創作的時代,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等等。只要是能圍繞課文體現自己積極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的,都被認可,被贊許。

三、個性化作業已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實現自己的課堂價值

個性化作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最大限度地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比如,課題研究組的教師,注重采取較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來培養鍛煉學生。如,課前三到五分鐘的演講,教師只要求學生充分準備,體現演講的特點,內容不限,形式不拘。于是,膽怯的學生也勇敢地站到了演講臺上,在根據自己的喜好已做準備的基礎上,努力發揮自己的演講水平,演講之后無一不感覺自己受益匪淺。那些膽大能力強的學生,更是把它變成了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大好機會,將自己喜愛的演講內容拿來與大家共享,將自己的才藝發揮到極致,并從中收獲了更大的自信與滿足。

四、個性化作業應成為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必然

近年來,語文教學生活化正在從理論走向實踐,“走進生活”成了語文教育的新呼喚。個性化作業能將作業與生活融合,更新傳統的作業理念,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靈感。因此,精心設計既符合學生興趣又將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貫串其中的語文個性化作業,能使學生真正走向全面發展。因此,個性化作業是符合教育發展需要的,它應成為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必然。

篇8

關鍵詞: 高三學生 語文復習 方法技巧

高考命題之本是教材,高考試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有些題目看似與教材內容無關,但仔細推敲并非如此。比如高考語文科目中的文學常識問題,經常要用到相互聯系的方法,其實這些方法已經在平時復習過程中體現出來,一些重要的語文思想都隱含在教材中,下面筆者談談做法。

一、讓學生正確把握知識與能力目標與人文素質目標

讓學生掌握語文所要識記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學習朗讀方法,注意語氣的停頓、轉折,感情的轉化,為培養學生的語感打下基礎。了解寫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閱讀大量課外讀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對文本理解的深度,體會其情感。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邊讀邊圈點、敢于提問、敢于發言的習慣。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能夠較完整地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重點。把課本上學習到的東西活用于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二、只有切實抓好基礎知識,才能真正提高語文復習效率

在復習后期,備考應結合《考試大綱》的知識點對照教材,逐個掌握,把缺漏的知識補上,重建并鞏固基本的語文模型,梳理基礎知識。然而,在高考總復習中,不少老師和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輕教材、重復習資料的傾向。其實,教材才是高考復習的根本,復習資料只是高考復習的輔助。因此,在語文復習中時應充分利用課本,透徹理解概念,真正理解語文的本質,特別是在臨近高考的日子,應注重通性通法,不能一味鉆研難題、偏題。萬變不離其宗,教材永遠是考試的依據,在每一個細節上下工夫。

三、學生應跟上教師的思路復習

教師思路要是全方位的,如果你認為高三學習是第一位的,而忽視了對自己的日常行為的要求,那你就錯了,學校和老師在高三一年中不會因為學習任務的加重,而放松對紀律的要求,反而會強調紀律,保證學習的正常進行。學習上更要聽從老師的建議,高三老師都是經歷了幾次或十幾次的高考,非常有經驗,復習的進度、復習的內容和復習的順序都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的,高考的變化及新的要求都會在復習中滲透。不聽老師的,自認為有一套很好的復習方法的學生,每年都有最后碰得頭破血流的。

四、高三學生必須注重正確處理語文復習的關鍵點

1.關于上課。高考是個人行為,也是集體行為。要求學生上課時緊跟老師,仔細聽講,積極思考,傾聽別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果高三任課教師發生變化,大家就應該盡快適應。而不應該因為不適應這個老師的教學方法,就不喜歡這個老師,甚至是不喜歡這門課程,這樣受損的只有自己。

2.關于復習計劃。復習每天都要進行,即使今天沒有語文課,也要對知識加以復習,這就要求有一個計劃,首先對時間加以計劃,每天都要花時間復習語文,四十分鐘左右,周末應有兩節課的時間。其次對學科加以計劃,哪個時間段看哪門學科要做到心中有數,計劃有了,貴在堅持。

3.關于語文作業。作業是檢驗聽講和復習效果的手段,不應將其看做負擔,作業要認真對待,把每一次作業看成一次考試,不能敷衍了事,不會做的題目可以與同學研討,但不要直接抄寫,也可以不寫,提供給老師一個信息,老師會單獨或全體講解,每次作業都是練習的機會,不要錯過。

4.關于語文考試。考試是對知識、方法、能力、經驗的檢驗,每次考試,大家應該充分運用。首先,考試要獨立完成,不要看別人的,否則會掩蓋你的漏洞,失去老師對你的關注,也會失去老師對你的正確估價。一兩次考試成績的好壞,說明不了什么,考好了并不證明你就沒有問題,考不好也不是不行了。考試成績不真實,會在高考中體現出來,吃虧的還是自己。其次,考試要注重基礎題的解答,要明確考試是靠做對會做的題得分,而不是做不會做的題得分,取得好成績是依靠做對多少,而不是做了多少,大家要學會放棄,不要因為一個題目而影響整個試卷的成績。

5.關于交流。學習中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這里包括同學之間的交流,同學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尤其應該做好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可以讓老師了解你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幫助你解決問題。不會的題目要注重隨時解決,不要積攢。這種交流不只是學習上的,復習是很枯燥的,若心理上出現靜不下心、成績不穩定、時間分配不好的情況,求助于老師是正確選擇,你的這些情況以往的學生中都出現過,老師知道如何解決。

6.關于改錯本。改錯本在學習中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學生的一致肯定。改錯本就是收集錯題的本子,也要一科準備一個,本子要準備厚一些的,以便多積累錯題。錯題本忌諱成為難題本,有些學生錯誤地理解了錯題本的含義,把自己不會做的一些難題寫在上面,這就失去了錯題本的意義。錯題本應該積累自己在平時做練習和考試中“會做”而做錯了的題目,積累的目的是在以后的考試中,特別是高考中避免出現類似錯誤。錯題本應經常翻看,對一些已經掌握了的不再錯的題目要刪除,考試前復習時只要看看錯題本就可以了。

7.關于身體鍛煉。高三長時間緊張的復習會消耗大量體力,而體能需要通過堅持不懈地鍛煉來積蓄。高三學習時間緊,鍛煉時間較少,大家要充分利用好體育課、課間操這兩個時間段的鍛煉機會。課間操在上完兩節課后,起到調節作用,使疲勞的大腦得到放松,以利于后面的學習。高三的每一節復習課的容量都很大,如果沒有很好地利用課間操時間,就會影響后面的學習。

篇9

首先,新課標大綱中詳解了高中語文課程的性質,新課標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本質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學會母語,學會靈活運用母語從事社會工作,創造和享受美好生活。新課標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教師能夠把教學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實現從教師的教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角色的轉換,突出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改變,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新課標的核心目的。

其次,新課標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教育部把新課標下發以后,廣大語文教師要放下思想包袱,運用各種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尤其在部分適宜運用多媒體的課上,教師通過多種途徑來弘揚語文的人文性,增大了教學的文化意義。通過音樂、圖像、視頻、課本劇等形式,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覺得耳目一新。正是借助了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夠把以往僅靠用語言講明的意境通過多媒體等各種新形式展示出來,收到了“教師動一鍵,學生懂一片”的良好效果,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了思想修養,培養了審美情趣。

通過進一步研究高考語文卷,全面掌握高中語文復習的規律。高中語文教學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整個新課程教學任務已經完成,剩下的時間就是搞好高考復習。在正式進行復習之前,教師要明確認識高考的新形勢,認真學習語文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尤其是關注全國5個已經進行新課改地區的高考試卷,認真分析并深刻領會,領悟新課改地區試卷結構和考試內容之間的聯系,找出改革前后的變化。在形式上,新課標語文試卷分為必考題與選考題兩部分,考試內容增加了探究能力試題和選考試題,語言表達部分的考查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等,可以說考綱規定的考點更細實,要求更全面,內蘊更深廣。

最后,新課標語文教學要求最大程度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注重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培養語文學習的氛圍,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平時的語文教學要是讓學生有成就感,適當降低語文練習的難度,并且想方設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最終才能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新課改語文教學更加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語文是最接近人的心靈的一門藝術”作為展開教學的出發點,牢記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是學習人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培養內容。之所以說語文教學是塑造學生的心靈藝術,是指的語文教學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文化,也是一種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培養的活動。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力求做到既關注人文精神,也要讓自己成為教學中自覺的實踐者,認識到教語文就是在教會學生如何生活,教語文就是在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語文教學還應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改變以往傳統教學單一的灌輸的模式,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互動交流,讓語文教學真正變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溝通合作的平臺,探究創新的新天地。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導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真正主宰學習,積極參與、探究、接受知識。

語文教學中要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當做中心任務,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能力,要理所當然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不管什么樣的課,都要讓學生成為活動主角,讓學生自己全新地面對每一個文本閱讀,讓他們能夠說出自己閱讀的真實感受,寫出他們對閱讀的內心認識和親身體驗,只有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才能寫自己對事物的真實看法,才能讓語文課轉變為學生開發自我、鍛煉自我、提高自我的平臺。

語文教學要全面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完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樂趣、培養能力,養成敢于刨根究底的科學精神,讓“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徹底落實。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固定的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活躍、更加主動、更加積極,讓學生學生的學習輕更加輕松愉快,學習效率更加高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目標,才真正符合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篇10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教學品質 教學途徑

引言

本文從教學品質和效率出發,分析了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探討了語文教學品質的基本內涵,并且對于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品質的途徑進行研究淺談。高中語文教育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對于學生的高考成績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努力探究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高中語文學習現狀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里去。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僥幸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教師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要有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視起來,并且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提升語文教學品質。

二、高中語文教學品質的基本內涵

語文就是一門以語言為基礎的工具性學科。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就是聽、說、讀、寫。高中的文章要求的是一個人文情懷,重要的是立意要高,要有思想和內涵,閱讀方面不僅僅是翻譯和理解能力的測試,更多的是從文章中提煉出來的情緒情感。語文學科是最能凸顯學生主體性的基礎學科。談尊重學生的個性,首先要弄明白“個性”的概念。學生的個性既有一般年齡特征的共性,又有個別的差異性。它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個性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動機、興趣、志向、信念和世界觀等,它制約著人所有的心理活動,是產生積極性的心理動力。個性心理特征指每個人在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所表現的特點,它在個性中是比較穩定的成分,在心理過程中形成,又反過來影響心理過程得進行。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強調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并正確的引導。高中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在提高學生高考語文成績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認清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從根本上重視語文的學習,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才能有實際的效果。高中語文教材匯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從各個方面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言應用能力。近些年的語文高考試題越來越靈活,考驗學生創新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題越來越多,語文教師要搞創新教育,要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和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品質的途徑,才能提升教學質量。

三、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品質的途徑

首先,教師本身要吃透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之后,才能得出授課安排。確定教學目標可以指引教師教學工作的展開。制定教學計劃是教師進行授課的前提要求,教師可以做出高中階段的整體教學規劃,也可以是當前學期的教學目標。明確目標后就可以將繁重的高中語文教學分解成連貫的體系,分層次的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對教材的連貫性掌握。語文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人文性與工具性進行有機統一。高中語文教學更要注意語文的人文性,改變過去只把語文教學禁錮在工具性程度的觀念。這樣就要求語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將語文課堂轉變為朝氣蓬勃的歡樂場。教師應留意并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態度、情感及思想的變化。教學過程要摒棄過去分段分層、破壞文章框架的方式,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參去給學生正確答案,要真正的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分析理解整篇文章所體現出來的意境和人文精神,爭取使學生能從思想的高度同作者產生共鳴。教師可以采取諸如講故事、猜腦筋急轉彎等方法來活躍學生思維,通過點撥、糾錯、回憶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在現代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聲像導學也會起到非常好的課程導入功能。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比較多的文章,進行個人詩朗誦等讓學生體會到語文閱讀的快樂。板書過程使用彩色粉筆也可以讓學生對重點知識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利用課余時間可以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教師不定期的發放試卷、模擬題給學生完成,能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四、結語

提升高中語文的教學品質,不僅需要教師研究各種途徑,而且要學生積極的進行配合,教師要深刻的領會新課改的教學大綱,而且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適當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求真正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語文語言積累。

參考文獻:

[1]段樹銘.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途徑.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

[2]莊暉.創新教育教學理念_有效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