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體會范文

時間:2023-03-18 04:30: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改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課改體會

篇1

為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提升各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一周的體驗式培訓,培訓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培訓采用“體驗培訓+專題講座+課堂觀摩”的形式。我們參與了“按口令劃分小組、同心桿、你來比劃我來搭、小組建設”等課改體驗式培訓;我們聆聽了蔡洪偉的《有型的教育變革》、高翔的《課改的具體策略與方法》、笪鴻山的《滿懷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蔡小平的《友善用腦的教與學的實踐研究》、陳小峰的《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等全國知名課改專家、知名校長的專題講座;我們觀摩了孔祥勝、張文濤兩位老師的課堂展示;我們還親自體驗了小組建設。

通過體驗式培訓,令我們耳目一新,深受啟發,收獲很大,充分理解了校長應具備的理論素養和能力素質,也充分理解了“教育的發展關鍵看學校,學校的發展看校長”這句話。校長要善于學習,有獨特的辦學理念,學校才有可持續發展的生機和活力。應該說,這次學習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維,明確了使命。這次培訓談讓我深深體會到:

一、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目前教育的種種弊端:讀死書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弊端,既造成資源浪費又抑制了特長孩子的專業發展;學分制雖然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結果終究還是換湯不換藥,使一大批孩子只注重學分而得不到全面的發展;“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謬論使本來屬于孩子有限的那點時間又早早的背負起琴棋書畫、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占據,使孩子的童年的越來越少,書讀的越來越多,可是自己動手能力卻越來越差;“答案唯一性”、“滿堂灌”、“只注重書本教育缺乏素質教育”、“重視分數教育忽略社會教育”。

這樣的教育必然導致“教師累得要死、學生苦不堪言、家長怨聲載道”。要改變這種現狀,教育改革,更準確地說是教育回歸勢在必行。校長更應該成為改革的先行者和領導者。

二、校長心中要有科學的學校發展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辦好一所學校,首先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發展規劃,即學校發展的共同愿景。

學校規劃是學校管理工作的起點和指南。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總是通過規劃、計劃來構成和實現未來的“藍圖”,我們常常是先在想象中做什么事,然后再在現實中做那些事,先在想象中經歷什么事,再在現實生活中經歷那些事??梢?,規劃是現實的開端。今天是昨天規劃的實現,明天的學?,F實將是今天的學校規劃的實現或成果。學校規劃為學校及其成員確定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共同的努力方向,以及實現它們的途徑、方法,學校的全部工作都將圍繞著規劃的內容進行并以此為指南。

學校規劃是實現學??茖W管理的重要手段??茖W管理的實質要求就是合理有效地安排使用學校的各種資源,以求得較高的工作效率和質量,而規劃、計劃正是從學校的整體出發,來全面地、綜合地、優化地對學校的各種資源及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以使學校的工作科學、合理、有效。因而,規劃是學??茖W管理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

規劃為學校各級組織及其成員提供了行動的綱領。根據學校的規劃,學校的各級組織及其人員可以預先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并以此為依據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果沒有了規劃、計劃,學校各級組織及其人員的工作就會導致盲目和無效。所以制定好學校科學的發展規劃至關重要。

三、校長要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師德師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學校的好壞。所以堅持“以人為本,展示潛能,促進發展”的方針,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目標,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重點,以網絡培訓和校本研修為抓手,以促進教師自主發展的“積分制”評價為導向,倡導“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師訓”的工作方式,加強過程管理,重視體驗,提高師德水平、合作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的各種能力,促進教師隊伍和諧發展,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時代特征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作為校長要全力造就一支思想領先、作風務實、善于管理、富有開拓精神的生機勃勃的干部隊伍和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樂于奉獻、愛崗敬業、銳意改革,具有較高學術修養,富有創造力的教師群體。

教師在學生中起著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只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才能帶領著學生穿越知識的海洋。有人這樣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教育就是財富;學習就是生命。”,教師職業具有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p>

有人曾經這樣描述杜郎口:“杜郎口中學的外觀很普通,那里的教師給人一種很鄉土的感覺:外表憨直,待人不太熱情,在某些細節上甚至給人一種諱莫如深的感覺??墒钱斈阏嬲钊胨銜@奇的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磁場,讓你無法不被其吸引?!边@是參觀學習者的第一感受,而這些僅僅是揭開它的面紗,露出其冰山一角。崔其升校長尤為重視教師的成長,為教師鋪就了一條走向成功的路。杜郎口的成功明確道出了“先有名師,才有名校”的道理。

作為校長應鼓勵教師多讀書,努力為教師創造讀書、學習的機會,真正讓教師成為社會中讀書最多的人群。書永遠是成長的階梯,作為教師,至少要讀三類書:前沿性理論書、名著、教育名著。正如培根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

四、“堅持”對于課改至關重要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維敏捷,關愛眾生又為人謙和。許多青年慕名前來向他學習,聽從他的教導,都期望成為像老師那樣有智慧的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天賦極高,天資聰穎者濟濟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脫穎而出,成為蘇格拉底的繼承者。一次蘇格拉底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都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碧K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第二天,蘇格拉底問學生:“誰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請舉手!”幾十名學生的手都嘩嘩地舉了起來,一個不落。蘇格拉底點頭。一周后,蘇格拉底如前所問,有一大半的學生舉手。過了一個月后,蘇格拉底問學生:“哪些學生堅持了?”有九成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一年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偉大哲學家的柏拉圖。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哲學并創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培養出了堪稱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與“每天甩手三百下”一樣,教學改革有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際的意義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做這件事情的過程對人的意志品質的修煉。一如既往地做好簡單的事情,是堅持,是積累,時間長了,便會內化成為人的一種韌性。柏拉圖成為偉大的哲學家決不是每天堅持甩手三百下的結果,而是在于他在無人監督與無人苛責之下,沒有隨波放棄,而是承諾有信,堅持到底。

篇2

2、初到xx,感覺有點像金華,平原地帶,空間很大。xx二中校園也很大,整齊、漂亮。學校班級各項布置都非常統一,包括教室外墻裝飾,內部格局,教學用具,非常簡單,實用,充滿著學習的氛圍。

3、真正的高效課堂:學生先是習題糾錯3分鐘(學生前一天晚上自修一節課,自主預習,自主自測,完成問題探究。)然后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快速進入開始討論階段,可以說非常激烈,全部學生都參與了,先是一對一,然后是集體討論。接下來是展示,完成幻燈片上的教師的指定小組進行展示,參與展示的學生也是很快上講臺書寫或展示內容,沒有推脫,似乎一切都事先安排好的似的。接下來并由指定小組完成點評,點評的學生或解釋的學生水平也很高,思路清晰,講態自然,沒有做做的感覺。這里大約要二三十分鐘,如果學生講解的很好,學生沒什么問題,老師基本不講,或學生分析的不夠仔細或不能解答學生的疑問,老師會參與,但是下面學生的提問或意見不統一,會直接站起來,不管站幾個人起來,說話的的只有一個,其他人會很有禮貌的等待或反駁。最后總結,習題,下課。整個課堂非常緊湊,學生掌握情況也良好,這樣的教學內容我們是不能完成的。

我思考了一下:這主要得益于前一晚的自學,自學期間據說是不能有任何討論的,就靠自己學習,別的學生也不會告訴你什么,這樣也就逼迫學生自己要學,要好好學,這樣也就讓學生大致熟悉教材,發現自己學習難點。這些習慣不是說說就形成的,要堅定的信念和決心,要勇于實踐的勇氣,長期的積累形成的。其實,學生的成績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我們學校目前的狀況是先老師教,然后學生課后再學。他們是先自學再老師教。這個先后順序到底又怎樣的不同,有待于去進一步實踐與觀察。

那么自學的內容就非常關鍵了。我觀察了他們的導學案,發現非常細致、非常嚴格。一、使用說明;二、學習目標;三、自學引導(自學知識引導、基礎知識問題引導);四、預習自測;五、我的疑問;六、我的收獲;七、合作探究;八、規律—收獲—感悟;九、社會—科學—技術。每一份都是按照這個內容布局的,每份有編寫人、審核人、包干領導簽字。其中自學引導可以說最為關鍵,都采用問答的形式,而非填空的形式,這就也鍛煉了學生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我發現學生都非常認真的完成,密密麻麻的寫滿內容,這些其實就是我們生物知識記憶點;后面的探究是對知識點的應用,進行探究,難易程度也是非常合適的。通過這一系列的努力,是可以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

4、這樣感覺學生的學習模式單一,死板。學生沒有自己的時間,全由老師安排自學,你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其他內容:比如今晚自修是語數外,你只能做語數外的各一課時課前預習。除非你已經預習的很充分,因為不充分,第二天就聽不懂,還是要學,不如自學透徹。其實自學指導書是8開紙2頁,完成已經很困難,所以他們沒有時間安排自己額外的學習計劃。由于時間不允許,沒有深入交談他們的學習細節或日常生活,帶著一些遺憾。

篇3

                                

寫在前面的話     伴著振奮與迷惘、求索與飛躍,連山區的小學界淋漓盡致地體會著基礎教育新課改給我們帶來的激動。從“走近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師生們付出了自己的辛勞與汗水,特別是實驗校的領導和教師們更是“衣帶漸寬”“為伊憔悴”。當我們手挽著手走過實驗剛剛開始的第一個學期時,回首來路,我們感慨著、微笑著、憧憬著……為此在學期末,我們把各校的課改總結匯編在一起,結輯為《探索的足跡》,以此作為 我們共同奮斗的履歷。這里面有經驗有體會有思考有收獲有教訓有展望……衷心希望大家能從這里有所思有所悟,最后讓我們共同用哲人的話來共勉,為我們未來的事業注入新的活力,為我們更好地投身于連山區小學教育嶄新的明天蘊蓄力量。   “世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只有經過長時間完成其發展的艱苦工作,并長期埋頭于其中的任務,方可望有所成就?!?  “向著某一天終于要達到的那個終極目標邁步還不夠,還要把每一步驟看做目標,使它作為步驟而起作用?!?  “灰色的理論到處都有,我的朋友,只有生活之樹四季常青,郁郁蔥蔥?!?  “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價---奮斗?!?                                   

連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研訓部                                                     

二00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4

高中生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那么高中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引導學生思考并規劃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觀,具有基本的職業意識和創新意識。比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更關注學生深層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一。其次,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第三,適應時代要求,增設新的課程。除了在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引進與課程目標相匹配的、鮮活的、有時代感的課程內容外,適時增加新的課程領域或門類。第四,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那么每一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信息,選擇學習的課程,確定學習的基本進程,由此形成個人的學習計劃。隨著學習進程的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情景變化,不斷調整所形成的計劃,以盡可能適應自己的需要和特點。第五,實行學生選課指導制度,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計劃。最后,實行學分制管理??傊紡娬{對高中學生公民的責任感,個性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創造力與批判性的思維、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并要求學生具有國際視野。

新課程的實施真實的反映了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體驗。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應營造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一方面,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文化環境。正如專家所說的,去學習、借鑒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采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例如,高中美術新課程在內容上,更貼近現代生活、更富有時代氣息、更適應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學習者人文素養的提高;在方法上,遵循題材、功能、結構和任務的編寫方式,以題材為綱,以運用性為目標;在主題和任務結合,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發現、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務;分散到模塊中的各個部分,體現學習的過程;重視技能、技巧的培養;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注學生的情感等;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篇5

關鍵詞 明確目標 改變方法 培養興趣

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應怎樣迎接這次課改,怎樣把握住這次機會,怎樣推動這次課改。我談一談自己的一點兒看法和體會。

一、明確英語課改目標

我們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我們在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世界的發展日益趨向多元化,國際交往增多,文化的流動與溝通日益明顯,我們也要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增強世界意識。

二、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在我們過去的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F在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咨詢報告將教育定義為:“教育就是學習,教育是主體性的學習,教育是終身性的學習,學習將由維持性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由此看出,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重要作用。而任何系統只有開放,與外界進行豐富的信息交換和交流,才能向高級發展,否則,只能是封閉、落后。那么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促進英語課改呢?我主要是從以下五方面入手的。

(一)給自己定好位,重新塑造新形象

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看作學生的朋友、學習的伙伴。忘記你在教課,你是在和學生交流、共進;忘記這是課堂,這是你與學生共同施展才華的舞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欣賞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

課堂上讓學生去欣賞,去討論,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師生在課堂上是平等的,讓學生感覺要求學生預習自己也預習了。并把預習后的成果展示給學生。課堂上老師更多是指引者,只有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心。讓學生樂意上你的課。感覺上課是一種享受。

(二) 把學生學習的自還給學生

自知學習的課堂不再是教師滔滔不覺的講,學生默默無聞的聽,也不再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形式。而是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性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現在,在我的課堂上,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通過預習把自己理解的展示給大家,而不會的,不懂的在課堂上通過同學交流或討論,或者我給予點撥大家一起解決。我堅信了這種教學方式沒有錯。通過課堂去思考、去研究、去討論、去合作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

(三)要活化教材,學以致用

所謂活化教材就是動態地處理教材——既動態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從而借助教材這個載體及時地、科學地把新知識、新信息、新方法傳授給學生。把教材的內容知識變成真實的情景去說、講、演、唱等。讓學生在真實的英語語境中學英語,說英語。同時,不要局限教材內容的編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識系統化,進行整體教學。如可以把一個單元有關的內容放在一起教,如:我在上初二課本Unit16時,把Lesson61和Lesson63這兩課有關“問路(Asking the way)”的知識內容放在一起教,結果證明,效果還是不錯的。

(四)優化英語對比教學方法和創新游戲教學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對比法是一種常用的旨在增強印象的方法。英語詞匯中有同類詞、同音詞、同義詞、反義詞以及發音相似和(或)拼法相似的單詞等,學生在運用時常常張冠李戴。這些詞匯在教學中可采用對比的方法一一列舉出來,提高記憶效果和記憶效率。

(五)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

一方面,英語分層次教學必須因材施教。由于英語學科的特點,同班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原因,班級分層教學在英語教學方面顯示其極大的優越性,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自愿學習英語,提高整體水平。另一方面,分層次教學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學生有心理個別差異,而其中的一個方面是能力的個別差異。人們在知覺、記憶、言語和思維等方面都表現為能力的個別差異。

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須要有興趣,學英語更是如此。著名教育學家埃與斯利曾經說過:“凡是能激發學生喜愛英語的方法則是教英語最好的方法?!敝挥斜3謱W習興趣,才能加速掌握為交際目的而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的確,在英語教學中激發興趣,優化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在英語教學中,如何盡快將學生帶進英語之門,并取得較大的收獲,歷來是一道具有挑戰性的“門檻”。經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不可或缺的內在動力。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在心理因素,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學生對他所學的東西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但是興趣的產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教師的培養和激發,教師要想方設法把學生吸引到英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度過,這樣,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會大大提高,參與意識自然增強。心理學家認為,設疑容易引起學生的發散思維。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可將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學習上來,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新課程改革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挑戰與機遇并存,我會盡我所能,牢牢把握和抓住的,為初中英語教學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篇6

1、生物課堂提問應"主動化",學生學習方式探究化

本次課改的一個主要突破口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例如:《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一節進行到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時,一名學生問到(不用舉手,有問題就提):"老師,我認為種子的萌發不需要陽光,因為我見過農民種小麥、玉米、黃豆等種子時,都是把種子埋入土壤里,種子見不到陽光,都能萌發出來我認為種子萌發需要陽光,因為我們家種胡蘿卜種子時,是把種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腳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沒有埋入土壤內,種子照樣萌發。"另一名學生緊接著反駁道。需要探究的問題在學生的疑問中產生了。當進行到植物的莖是由胚的哪一部分發育來時,學生說道:"我認為植物的莖是由胚軸發育來的。""不對,植物的莖和葉是由胚芽發育來的。"另一名學生緊追不舍。經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最后老師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種子解決了有爭議的問題。課改后,在課堂上象上述這種針鋒相對的提問情況經常出現,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點上來了,老師趁機發動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這樣開始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激烈的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搜集實驗材料應"群體化",學生實驗活動落實處

傳統的生物教學中,一個學期下來只安排了少數幾個實驗,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為老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準備實驗。實行課改后,實驗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這樣,老師的手腳一下子就放開了,實驗材料、用具等發動學生自己準備,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分析辨別的過程。如:"植物的開花"一節,學生從田野、路邊、山上采集的各種花朵,匯集在課堂上,極大的豐富了課程資源,各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互相觀察、解剖,做到資源共享。各種花的形態結構、顏色、氣味等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的掌握了,比老師用語言描述學生靜坐聽講效果要好的多,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學生搜集鼠婦、蚯蚓等,不再一一列舉。這種實驗方式,注重了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整個實驗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分工合作,主動參與,學會了觀察分析,老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增強了。

3課堂教學應"實際化",解決問題應現實化

傳統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獲得,而對于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知識后的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于實踐。這也是本次課改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如:在播種種子之前為什么要澆地、翻地?為什么每個品種都有它固定的播種季節?為什么在小麥的"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會減產?為什么在小麥即將成熟時下一場雨也會造成減產?貯藏糧食時,為什么要曬干?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篇7

一、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后進生,我盡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如果他們回答正確,我就說:“Very good.”如果他們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這樣他們就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對學優生,我則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與學生溝通,能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學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讓學生厭惡學習英語。因此,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英語學習。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這能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并在無形中發展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使他們養成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三、運用多樣性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可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板書、掛圖、音像、多媒體)呈現教學內容,給不同的教學內容以不同的教學重點(如準確性、流利性、語法、語音、詞匯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討論、表演、演講、采訪),使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中不斷地變換角色(如陳述者、評論者、接收者、指導者、組織者等),從而保持課堂氣氛活躍,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各種語言技能(聽、說、讀、寫)的教學目的。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充分利用易解性促進互動

易解性指教學內容必須在學生的理解能力范圍之內,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克拉申提出的i+1的輸入理論。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而交際則是語言學習的必由之路,交際的核心是互動。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是指圍繞著在一定的教學內容、以一定的教學目標為指向的情境下進行的教學活動,輸入遠高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生難以理解,易產生挫敗感,而不愿參與教學互動;太簡單的內容,即輸入量為i+0,對學生無任何挑戰,相當于浪費時間,所以學生不愿參與。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活動場景,讓學生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以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正如《新課標》所指出的:“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互動過程,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目標,學習活動的要求,學習過程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p>

五、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廣泛的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發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愿望,有益于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課堂技能,促進教師專業氣質的形成。以高標準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專業判斷力,從而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

自我發展的終身化要求知識必須不斷更新,那么英語教師的備課就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學生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陳出新,這在無形中就培養了教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識。英語教師要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一個教學過程多么好,都可以改進或改革,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六、養成終身自我評估的習慣

分析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教后感,有規律地反思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還要經常分析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成自我評估的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把專業的成長與發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

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展中的領域,這就要求英語教師經常研究教學實踐,精通專業人文知識,同時還要了解英語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展,通過創新,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領域,自覺養成終身研究的習慣。

七、不斷學習,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行為原理

篇8

文章標題:思考著成長著快樂著(課改體會)

思考著成長著快樂著

有幸搭上課改的列快車已兩年了,身為第一線的科任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教學的思考促進我的專業成長,專業成長讓我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教學的思考促進我的專業成長。

1、課改讓我感到學不夠用。有一位教育者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墒钱斍暗恼n改的觀點卻是:“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不能再只有一桶水了,而要是一泓流淌不止的泉水”。對此,我深有體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有時因為某種原因而忘了備課,第二天只要粗略的看看課本,就可以在課堂上盡情表演;可是這種方法卻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記得有一次在講解練習冊前我也只是翻看練習冊的有關內容,并沒有動手去做,但在講到在一個正三角形外可以找到幾個點使它與各頂點組成等腰三角形時,我只是把我想到的四個點告訴學生,講完后,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還可以找出五個點”,我驚訝地讓這個同學到黑板上進行講解,他講得頭頭是道,我為有這樣的學生自豪,同時也為自己的做法而內疚。經過這次教訓后,我就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每堂課,決不讓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2、課改讓我重視學困生。新課程改革要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班級里的學困生,總認為他們無可救藥了,不用管他們。但這種想法得到了報應,他們在期中考的成績都低于20分,把平均分拉下一大截。就象一位同學在給我的紙條中說道:“老師,你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但你如果能更關心我們這些差生,那么你將會得到全班的擁護,那么我們班的成績也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這對我的觸動很大,相信經過這次教訓之后,我會盡力地去為學困生們加油打氣,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輔導,讓他們能重樹信心,與我一起共同努力,打一場轟轟烈烈的“翻身仗”。

3、課改讓我相信學生。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一點,我發現我并未做到。上課時總是擔心學生不能理解,還是以我講為主,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偏少,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還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樣,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調動,致使一些中等生慢慢地對數學失去興趣,學困生就根本不想聽、上課也就不規紀了。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作文中有一位同學寫道:“初一年上學期,我們的數學老師上的課深受同學們的好評,而這學期,他總是怕我們不懂,什么問題他都自己講,小組討論和上課提問少了,我開始有點不喜歡他了”。這可以說是對我的一次預警,可我卻給忽視了,我好后悔。在下半學期里,我會多找時間聽課,學習其他的老師的成功經驗;多在備課上多花心思,盡量把時間還一些給學生,在上課真正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自己能擺脫舊思想的束縛,力求成為課改理念下合格教師。

4、課改需要社會的支持。課改在我市已開展近兩年了,雖然國家、學校大力宣傳,但是課改理念卻還不能深入廣大家長的內心。兩次受到不同待遇的家訪讓我刻骨銘心:有一次我對我班的一位成績比較好的同學進行家訪,在她家,家長能與我共同探討子女的升學大計,與我分析子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并對學校的建設提出有價值的意見,他們的表現讓我這個班主任深受感動;另一次我步行3公里到一位頭腦聰明,但表現較差的學生家家訪,到他家時,他誠懇地座在旁邊,想聽聽家長與我的意見,但他的家長卻告訴我:‘他能讀多少我并不再乎,以后作生意比讀書可賺更多的錢’,我當時沒再說什么就告辭了,心中卻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同是家訪,卻有著不同的待遇。我想,當前在廣大家長的心里,成績的好壞還是最重要的,但如何改變家長的這種想法,還值得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大力探討。

二、在成長中享受快樂。

1、課改使我變得敢說。記得在一次校運會時,作為鉛球組的裁判員,我要通知運動員到場地集中,當我拿起話筒時,雖然旁邊人并不多,但我卻心跳加快,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經過近一年的課改,現在的我已經可以自信從容地在片區教研時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觀點,可以在教師會上自在地發言了。同時,我也嘗到的成功的喜悅:片區的老師們認為我的每次發言都能從實際出發,是一位表現較好的備課組長;在片區數學說課比賽中,我獲得了二等獎。

2、課改使我變得愿寫。本來以來自己胸無點墨,根本寫不出什么好文章,而學校好像并不重視文章的質量,所以自己的作品少得可憐,每次的任務都是隨便應付。課改以來,接二連三的任務壓下來,我知道,這些不能再隨便了,它將在全體教師面前展示,它將代表我的專業水平。不輕易服輸的我,放棄了休閑娛樂的時間,強迫自己多學習課改的有關文章、多與老師們交流、多到網上查詢相關資料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挑燈夜讀,我發現我進步了,終于順利的完成的自己的任務,先后 撰寫了《與數學交朋友》的說課稿、《抓住機遇,促進教學》周六教研總結、《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做一名普通教師-----我無悔的選擇》師德演講稿、《失敗后的覺醒》階段性反思等。

篇9

一、語文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必須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形勢下的教師,應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他不僅“能”教,而且“會”教;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不僅要鉆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還要善于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體會,并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正如馬卡連柯所言:“離開教育理論我是不能工作的?!边@一精辟見解,啟示我們要認清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應從根本上實現由機器型的教書匠到藝術型的教育家的轉變。

2.教學模式的轉變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學生生活在多元經濟并存、多元文化碰撞的現代化社會,他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價值觀,他的興趣、愛好、追求,他的行為舉止無不滲透著時代的氣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要解放人”的著名教育理論,仍然是我們今天課改要堅持的教育思想,知識對于學習的人來說,其本質意義應是為了完善人、提升人,使知識不斷地推動人由自在走向自為。反思課改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師生的思想感情得不到很好的溝通與交流,要深入落實課改精神,語文教師要拋開以往舊的教學模式,花力氣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發展變化。以新的觀念構建課堂,使教學工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按照規律辦事,眼中心中有學生。

3.教學思維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決定了教材編寫的思想和呈現方式。新教材與傳統教材有明顯的差異,教師要適應這個變化,最主要的是解放思想,大局在胸,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質與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逐步建立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話語系統和新的行為策略。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地機械復制,而是積極地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視為加工對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授之以漁,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知識。語文教學無非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這幾種能力的提高,無一不是靠學生自己的反復實踐活動。

二、語文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必須實現兩個優化

1.優化教學實施及反饋體系。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一般包括教學實施和反饋兩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它們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針對這兩個過程的不同特征,我們應分別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層次教學原則。應堅決摒棄“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氣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學全過程。

2.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在應試教育中,對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升學率的高低,學校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就是分數。于是考試成了老師的指揮棒,分數成了學生的存在價值。這樣,人為地加大了師生的雙方心理負擔,嚴重違背教育發展規律。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應徹底摒棄惟分論、惟升學率論,由看誰的課講得好,到看誰對學生指導得好;由看誰對問題分析上得透,到看誰的學生學習效率高。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到最優化的過程。

三、語文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必須讓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語文的動態特征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干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

四、語文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必須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和教師評價的合理性

課改的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綜合性,隨著課改的深入,語文教師的疑慮和困惑也越來越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于形式,有的課堂,大部分時間被學生淺層次的議論占去,教學質量下降,一節課在老師的幾個“好”的評價聲中結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根據教學的不同階段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在學生創造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不是學生單方面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段知識、思維和情感探究的過程,是互動互學的過程,教師必須把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真實性、動態性、創造性,切切實實走進學生,用心體會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感受,如在某個環節中要實現怎樣的教學目標,重點在哪兒,難點在何處;哪些課文要重點敲打,讓學生牢記不忘;哪些內容讓學生實踐,自主發揮。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整體規劃,流程清楚,成竹在胸,自主、合作、探究才能運用合理恰當。

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成果,教師要恰到好處的給予評價。教師的課堂評價應遵循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民主平等。在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加,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師生都是教育活動的主人;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有情感。

篇10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293-01

自從進人課改實驗教學以來。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要求教師參與課改中,轉變與更新教育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行為,運用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相互關系,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通過幾個學期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不斷地提高了教師自身教學經驗,努力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新、舊知識結合.形成了新的知識體系。經過幾個學期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實踐。自己對新課程有了更深的體會,帶給自己許多新的啟示。 結合目前教學工作實際,特提出以下幾點體會: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或者說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合作者。因此,新一輪的課改就更明確有更力地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就要放棄以前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手段,用新的觀念和新的思維對新課改和新教材進行分析和研究。用最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我們的教學。使學生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項交流和探究行為方向轉變。

2.重視學科間聯系,增強跨學科的內容

加強化學與物理學、生物學和地理學的聯系。有目的、有計劃的設計一些學習主題,使學生在已有各學科的知識的基礎上得到盡可能全面的認識。此外.還應注意化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聯系.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學習主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決策能力以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具有積極的意義。

3.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

重視學習情景的創設,如演示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事實、實物、圖片、模型等。這些情景的創設,能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地提高。

4.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實驗,加強動手操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興趣往往是最好的導航燈,缺乏興趣將意味著困難重重,看不到光明和希望。而要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其中重視化學實驗是個不容忽略的環節。因為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對化學世界中的變幻莫測充滿獵奇之心。化學實驗中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分組實驗都要充分安排,使學生親臨其境,聞到、聽到、看到、感覺到豐富的變化現象,這樣他們的興趣會大大增加。盡量避免空洞的說教過程,抓好實驗教學這一環節,也就自然打開了興趣之門。

5.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提煉出概念中的“要點”

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為學生指明在運用這個概念時有幾個必需的選項要點。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中心詞"純凈物"。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在初中教材第十單元中,酸的概念是:"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這個概念的關鍵了。也就是電離時陽離子有且只有氫離子的。就此可提煉出兩個關于酸的選項要點:一是化合物,二是電離時陽離子有且只有氫離子。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氫離子的產生,又有另一種陽離子鈉離子的產生,NaHSO4電離時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氫離子,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時,均要突出概念中的選項要點。如在講"溶液"與"濁液"的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中心詞"混合物"。因為"溶液"與"濁液"首先必須是混合物,然后再根據溶液的特征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來判斷。

6.化學與生活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