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方法

時間:2022-10-13 09:10:59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方法

摘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課程思政”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創新改革,是當前以及今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現象,比如部分高等院校和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從根本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質的飛躍。鑒于此,本文對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總結,進而對“課程思政”模式帶來的改革啟發進行歸納和探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改革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高等教育;課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

一、前言

在“課程思政”創新模式的背景之下,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已經逐步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完美地融入到常規的高等教育體系之中,逐步將其滲透和轉化到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學活動與教學實踐當中,并基于這種教育理念和思想構造了大思政背景和"思政課程"教育體系共同影響下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創新教學模式。〔1〕“課程思政”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重視并加強教學活動的改革創新,推進書本理論教學環節和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將書本中歸納的理論知識轉化付諸實踐活動當中,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和促進青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性,提升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現狀探討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創新教育改革的嶄新理念和模式,其在高等院校實施之后,得到了一定的反饋和修正。當前,部分高校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理解不到位,只片面地強調加強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忽視了對思政課程的重視和建設,導致了思政課程無法在“課程思政”的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因此,客觀剖析當前我國思政課程建設面臨的困難,有利于快速尋找和采取有效的對策,將“課程思政”理念落到實處。首先,我們對當前一部分高等院校的思政課程在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理念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分析:

(一)思政課程的地位被忽視,教學內容和考核形式單一

當前,思政課程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課程地位不明確,思政課程被很多高校教育體系所忽略,未被予以充分的重視。雖然各個高校均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但是有相當一部分院校沒有充分重視這門課程的重要價值,學校層面的忽視導致部分學生將思想政治課程這門“必修課”視為“選修課”。〔2〕具體表現為:學校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以公共課形式集中學習,考核的側重點僅僅體現在“出勤率”和按照“劃重點”的范圍進行簡單考核,對教學內容和考核形式缺少必要的創新,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思政課程的德育作用,因此也導致思政課程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夠對學生教育起到必要的良好的指導作用。學生方面,除非所學專業與思想政治課程有著緊密聯系,否則大多數學生對待思政課程的態度也只是追求學分,其學習過程缺少必要的積淀。

(二)思政課程拘泥于課堂灌輸,缺乏必要的實踐環節

思政課程教學基本上都是課堂理論學習,以教師按照教材理論進行宣講和說教為主,未考慮到學生對課程的認知能力和程度。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既沒有設置課堂實踐環節對大學生思政教育進行必要的創新改革,也沒有配備專門的實踐活動,缺乏對課程實踐性的深入挖掘,令思想政治理論課仍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實現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而大學生群體涉世不深,其處世經驗和人生閱歷十分有限,迫切需要相關知識來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近年來,大學生群體中頻頻發生的校園貸、暴力事件,也從側面反映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尚未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導向作用。

三、“課程思政”模式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的要求

“課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門孤立的學科,而是必須要與其他各類學科課程形成協同效應,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聯程度,構建具有高度覆蓋面的一種全方位的課程思政大格局育人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當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必須清晰"思政課程"模式提出的要求并根據要求做出改進。

(一)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

“課程思政”強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堅定不移地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等院校建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的核心課程,因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并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3〕學校層面要進一步提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程度,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重點建設學科,從師資隊伍的建設到排課時間的優化,再到學生的課堂安排都應當充分考量,改變原有的錯誤認識;圍繞“課程思政”提出的要求,學校應積極組織各類活動,在開展的活動中向學生傳達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從內心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學校應打破單一的開卷筆試方式,創設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全校統一進行,引導師生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促進全校范圍內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在“課程思政”全過程育人的理念下,必須改變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唯理論性。高等院校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過于強調其理論性,但思政理論過于抽象的特性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必須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特征,轉變學生觀念。不能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理論宣講,需要增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逐漸從"理論課堂"過渡到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理論-實踐課堂"。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必要的實踐環節,讓學生切身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體系的充分理解,同時達到用實踐檢驗理論知識正確性的目的。

(三)擴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素材來源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強調思政教育素材的全面化,不再拘泥于思政課程的教材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直以來圍繞單一的課本教材,但教材有較強的滯后性,教師單純講授教材內容無法引發學生共鳴,更無法幫助學生提高政治素養。因此,“課程思政”模式下教師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體系的教學研究,必須與時俱進,對知識體系不斷進行更新和完善,并結合學生在自身成長成材的現實需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豐富現有的講授內容,升華課程內涵。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關心時事政治,樹立科學高尚的理想信念,進而實現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壯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隊伍

“課程思政”模式要求全員參與思政教育工作,即所有部門、所有專業的教師都要加入到思政教育體系的師資隊伍中來,共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課程思政”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僅靠思政專業教師來實施的傳統觀念,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授課教師范圍擴大為包括思政理論課、專業課以及學生輔導員在內的所有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幫助其他專業課的教師對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充分發掘,尋找切入點有機融入適當的思政教育內容到專業課中,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當代大學生。

四、基于“課程思政”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改革的思考

“課程思政”模式對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綜上所述,我們圍繞“課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這四個角度,對“課程思政”引發的思考進行探討。

(一)對“課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的探究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這也符合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則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一門關鍵課程。增強思想政治課程的思想性也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第一步,該課程凝聚了我們黨和國家對于人才培養的根本立場和價值走向,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而思政課程的開設就是要引領學生樹立科學高尚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立志成材,為社會主義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增強思政課程的思想性要求思政課教師將我國的國情、中華民族悠久的燦爛文化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教育引導學生客觀正確地認識國情和世情,明確使命和擔當,確立正確的行動指南和奮斗方向。

(二)對“課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性的解讀

理論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屬性,這是由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決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當代大學生學習和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教育的必修課,全面系統地宣講和詮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課程思-40-政的理論課要求教師必須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深耕教材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將理論講明白、說透徹,及時解答學生的困惑,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理論知識。

(三)對“課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思考

我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內在的親和力,即教學雙方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對理論課的講授,對學生產生濃厚的吸引力、說服力以及感染力等重要的內在影響。該過程既包括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綜合能力與素質,還包含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以及思政理論課的設計內容、傳授方法和途徑等諸多因素。“課程思政”背景下,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增強思政課親和力在高等院校的影響力,具體思路為:普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偉大力量感召學生,將“親和力”的作用最大化;創新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著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研習的主動性;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向實踐教學的有機轉化,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并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知識,增強學生的認同感。

(四)對“課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探索

針對性就是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設計,要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設計教學內容。增強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具體思路包括:強化師資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優化教學模式,圍繞學生成長和發展需求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置,達到教學目標的與時俱進;敢于直面實際問題,強化對實際問題的釋疑解惑,敢于對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進行辯論和歸納,通過小組辯論或論文答辯等形式,幫助大學生甄別和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五、“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方法策略

(一)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小班教學

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多仍然采用大班教學形式,大班式教學暴露出很多弊端,比如:學生太多,教師與每位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大大減少,而教師往往要投入大量精力來維持課堂紀律,影響了教學效果;將不同專業的學生臨時混編在同一個課堂上進行教學,這等于將各種各樣的不同類型的學生放入同一個教學模式下進行教學,“一刀切”的培養目標顯然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的需要。〔4〕大班教學模式下的教師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自然也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思政課程"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解決這兩個普遍存在的弊端,采用小班教學模式。小班式教學形式下,教師可以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個體需要,實現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5〕同時,分班的過程中,小班式分班會根據專業類別進行科學的設置,教學內容上也可以有所差異地進行補充,做到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的專業課知識有機結合和完美融合,這樣既能夠促進思想政治人才的培養,又能夠加強學生專業課知識的學習。

(二)探究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分專題教學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式的改革,既要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革,也要關注課程內容的設計創新。在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時,可以分專題,將傳統思想政治理論教材劃分若干專題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相似或相近的部分進行適度融合,將其放在同一個專題內進行教學研究。這種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能夠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將全部知識點進行相互串聯或關聯,構建完整的理論體系框架,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當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精髓。分專題授課也更加容易引起大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鳴,無論對思政教育還是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嘗試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生活化教學

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具有較高的政治高度,因此很多學生認為這門學科距離我們生活非常遙遠,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片面認知,應予以及時糾正和正確引導。理論源于實踐,同時作用于實踐環節,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做好實踐,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當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實踐元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應該嘗試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逐步生活化,廣泛取材、收集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學生能夠從生活的小事中學習和領悟到大道理。探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活化教學,還需要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焦點、熱點新聞,激發學生主動關注國家大事、社會熱點以及身邊的時事,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思考和學習,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的基礎知識,培養具備愛國主義情懷的高素養大學生。

六、結束語

總之,“課程思政”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創新改革的過程需要不斷探索和總結,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立足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思政課程發揮其重要作用,實現“課程思政”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謝敏.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學刊,2020,(18):167,170.

〔2〕杜銣.新時期“一流學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思考———評《思政課多元立體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19,(03):146.

〔3〕陳會方,秦桂秀.“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9,(09):53-55.

作者:陳赟 單位:南通大學杏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