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思想政治范文

時間:2023-03-14 07:4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思想政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思想政治

篇1

一、針對大學生認知價值性、理智性,轉變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1.針對大學生認知導向的價值性,堅持整合一元導向。認知心理學認為,構成人類最基本的知識是陳述性知識。我們不妨借鑒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觀,也對道德知識做一個粗略的層次劃分。我們認為,在道德知識體系中,人們關于規則、正義、善惡、良心、榮辱的觀念與認識應是陳述性知識的主要內容。這些“底線”的道德認識是個體日后形成關于具體道德事件分析和評判能力的基礎。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識掌握的最高目標是形成和發展元認知知識,就道德知識而言,這種元認知的知識應該包括個體在綜合了解道德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自主價值選擇的自由境界。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完備的陳述性道德知識和程序性道德知識為基礎。據此,我們是否可以依據認知心理學的知識觀,對大學生的認知活動作出這樣的解釋:個體在道德發展過程中,需要基本的道德知識的積累,這種積累與具有價值傾向性的認知導向密切相關。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網絡資源的高度共享,大學生認知導向的多元價值性更加突出,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應當堅持價值觀教育的一元導向,在堅持主導前提下促進多樣化的發展,保證價值觀呈現生動活潑的局面。所謂一元價值導向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標準,對大學生進行開放性和寬容性的價值引導。為此,一方面,要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兼顧本人、他人、集體、國家的四者利益,當四者利益發生沖突時,以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為重。另一方面,在充分了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的基礎上,運用辯證的方法進行價值評價,在開放與寬容之中加強價值的篩選和濾導,引導學生吸納合理化程度較高的意識觀念,縮短學生在學校中的理念價值與在社會中的經驗價值之間的距離。

2.針對大學生思維發展的理智性,注重啟發道德思考。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強調的是教給學生吸收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如何學習。這就等于在學生的心里培養了一位“老師”,隨時可以告訴自己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什么知識和策略,就可以解決其學習中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認知策略水平越高,其思維的理智性也越強。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在知識獲取中逐步培養了自身的認知方式,具備較強的理性選擇能力。僅靠思想政治工作者灌輸的教育方式難以使學生接受并履行某種道德規范。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形成與強化是一個道德信息接收、理解、加工等知、情、意、行的過程,涉及一種道德知識或規范的理性認同,以及由知識的理解到內化的機制,是由相互交錯的復雜的思維系統的層次結構關系決定的。在這兩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大學生道德認知方式從以往的以外部權威為主轉向了以內部理性為主?!八^道德思維,是指根據道德感知而進行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是對道德現象的本質、特征、內部聯系和發展規律的認識過程?!彼愿咝K枷胝喂ぷ髡邞⒅嘏囵B大學生對道德規范的理性認識和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理”的角度提升大學生價值觀和道德觀,使學生掌握道德思維的藝術,而不是滿足于對規范的表層灌輸,要在充分說理的基礎上建立起信仰,使“知道-理解-信念”三個教育環節緊密相連。

二、針對大學生認知意義性、敏銳性,拓寬思想政治工作途徑

1.針對大學生記憶活動的意義性,積極創設真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大學生的記憶就是一個意義賦予的過程。大學生傾向于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活動,即在新的學習材料與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非任意的聯系,從而使其獲得確定的意義。顯然缺乏個體的理性理解和判斷,道德規范只會是一種他律性和強制性的外在規范。如果大學生對道德的認知只是一種簡單的、不穩定的工具性認識和記憶性認知,那就難以升華為價值性和觀念性認知。怎樣實現信息有意義加工呢?認知心理學依據概念、命題和圖式予以說明,而它們三者的聯系是用組塊和序列來描述的。組塊是由聯結在一起的概念所組成的、序列是指組塊排列的順序。因此在學習某些信息組塊以前先要掌握其他某些信息組塊。當然,如果不按一定順序,通過反復學習,也可以掌握任何信息,可是這種信息不可能與記憶中其他信息相互聯系,因而是孤立的,很難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由此可見使信息的組塊前后有序,其重要性并不是是否習得信息,而是因為它決定了在學習新的組塊時能夠激活的命題的質與量。意義性是根據學生能夠形成的,把新信息與已有信息聯系起來的命題的數量來測定的。因而認知心理學的教學觀念認為要用例子來闡述信息,以增加其意義性。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引導他們融入其中,激發他們對道德信息的意義加工。情境的創設法有很多。可以從生活截取情境,直接就同學中所發生的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生活內容開展情境教育;可以用畫面再現情境,通過看圖畫、投影、錄像等來再現學生生活中的真實表現開展情境教育;可以將故事描繪成情境,通過敘述虛擬的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故事開展情境教育等。

2.針對大學生感覺知覺的敏銳性,大力優化校園環境。認知心理學情境認知理論認為,人的認知與學習具有情境性本質。其對人的文化適應的研究表明,人從出生直到生命的終結,都有意或無意地通過觀察和實踐接收著他所處的各種社會團體的信念、行為標準與價值取向的影響。由于這種文化適應的隱蔽性、復雜性和客觀存在性,人們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人們所熟悉的一切不是外部教學的結果,而是周圍環境文化的產物。因此,就必須關注教育過程中的一切環境,且設法凈化這些環境?,F實中學校為學生提供的環境并非一個完全適宜道德成長的環境。學校行政事務中的不正之風,教師中的一些不良教育觀念所形成的校園文化環境,校風、班風,作為動態呈現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產生現實的影響。真實情境的不道德作為知識形態作用于學生,他們更多的是在對真實情境的感知中學習的,而不是依賴于課本、依賴于教師的說教。因此,優化學生生活其中的自然真實的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高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我們要通過營造一個健康、明朗、樂觀、向上的文化氛圍和教育環境,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活動,使大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滲透。換句話說,就是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寓教于樂。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隱形教育的一種形式,它的突出特點是提升美的感知體驗,是道德教育的審美滲透。馬克思也說過,“人們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社會生活的,而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美的事物、美的情境常常使人賞心悅目,身心愉快,并自覺約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激起大學生美的感知體驗,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開啟智慧。

三、針對大學生認知靈活性、多元性,錘煉思想政治工作藝術

篇2

【關鍵詞】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斷創新。我們要積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充分繼承原有途徑的基礎上,勇于開拓創新,努力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內涵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內容、方式、體制、模式等各個方面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并促進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改革和轉變。

1.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過程來看

創新包含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發展的過程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發展的過程。

2.從創新的模式上看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可分為移植型創新發展模式和自主型創新發展模式兩種類型。移植型創新發展模式主要指繼承我國古代優秀文化成果和文明,在繼承中發展。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內容。自主型創新發展模式,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完整、獨立的內在結構和功能特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源發展。

二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正在發生轉型的、開放的、偉大的、復興的社會變革。社會壞境、家庭環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在追求現實的利益觀和道德觀沖擊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的沖擊尤為顯著。目前在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某種程度上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的現實需求與部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滯后之間的矛盾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現狀,主要表現如下:大學生在校期間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增強。

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出生在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且多數是獨生子女,沒有受過艱難困苦的磨練,從小是長輩的掌上明珠,家庭、學校、社會的過多關心促成了他們想問題、辦事情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只注意自我的感受與效果。

三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舉措

1.以解決問題辦實事為抓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體系

(1)建立和完善能夠保證優秀大學畢業生優先就業和就好業的新型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現行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固然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必然產物,但現行的畢業生就業制度無法杜絕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不正之風、腐敗現象和不公平競爭行為,沒有完全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就業領域的社會公平、公正。

(2)針對現在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歧視現象,有必要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就業者的合法權益。就業過程中的歧視雖說帶有普遍性,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比如性別歧視、經驗歧視等,但對我國現在的情況而言,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還遭遇一些“中國特色”的歧視,如身高相貌歧視、健康歧視、學歷學校歧視、戶籍地域歧視甚至還有姓氏歧視、血型歧視。

(3)完善大學生創業制度,不僅要制定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實政策。一個好的政策,如果在執行中走樣,或有的人執行,有的人不執行,也會使政策成為擺設,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2.實施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理念創新是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從不合適宜的教育觀念中解放出去,隨著不同情況的變化,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在現階段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創新。

(1)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強化“學生發展”意識。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比熱愛學生更加重要,更加直接;其次要加強與學生溝通,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的思想;第三是要有提倡多樣性,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的理念。

(2)要有把學生的成才需要作為自己工作切入點的意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相結合。激起并滿足學生合理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所以,在大學生成才的愿望與迫切性日益強烈的情況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從社會需要和大學生個人成才需要的結合點上找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因勢利導,激發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

參考文獻

[1]童靜菊.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8)

[2]王淑云.教師人格塑造的價值追求[J].教育研究,1997(10)

[3]劉道玉.21 世紀中國教育之展望[J].高教理論與實踐,1998(4)

篇3

【關鍵詞】高校 新生 對策 思想政治教育

1引言

對于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他們能否在這一時期順利地完成學業,全面地發展自我,將對其今后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大學新生過渡期因其中所存在的許多特殊問題倍受思想政治工作者關注。

研究高校新生的困擾,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從而幫助他們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無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依據多年高校新生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結合調查研究,對困擾高校新生的問題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問題,談點淺見。

2大學新生的思想特點2.1易產生心理失衡

對于在學海奮力拼搏的中學生而言,大學是他們所向往的地方,是充滿詩情畫意的“象牙塔”。然而,當他們一旦跨入大學的校門,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學生時,院??赡懿蝗缫?,專業可能不稱心,加之高校嚴格的規章制度、繁重的學習任務、單調的業余生活,簡直與高中三點一線式的學習生活沒什么兩樣,學生不禁產生一時的困惑和迷惘。面對這些問題,一些學生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的認識,主動地適應變化了的這一切,順利地完成由中學到大學的轉變;也有些學生會因種種原因不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出現程度不同的情緒反映,如思想不求上進、學無斗志、行為散漫等,嚴重者會出現厭學心理和心理障礙以及某些疾病。2.2易出現不良情緒

在整個中學階段,由于學生都有一個明確的學習、奮斗目標,那就是考上大學。如今這個目標已經達到,學生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緊張的神經和疲憊的身心得以調整和放松,于是就出現了目標的真空。而有些學生想在大學有所發展,有所造詣,就急于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結果因目標不切實際而導致目標的失當。具體表現在:雖經努力,但目標的實現卻遙遙無期。不論是目標的真空,還是目標的失當,學生一時都會表現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2.3易發生心理焦慮

大學的教學方法是開放式的,任課教師課上只介紹內容的梗概,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和查閱資料;而中學的教學方法是封閉式的,任課教師課上所講內容要求全面、具體,并明確規定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內容,使學生處于緊張的應試狀態中。大學的教學方法要求大學生必須改變中學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而應主動地學習。一些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仍然希望用題海戰術來取勝,導致一些新生常常因學習方法不對而趕不上教學的進度,久而久之,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中學時期學習方面的優越感已漸漸喪失,內心深處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這一現實,因此產生心理上的焦慮。3大學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生工作的核心和出發點,其他工作必須服務于這項工作,針對以上新生入學后產生的困擾,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3.1引導學生盡快完成角色轉變,適應大學生活

怎樣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為大學期間的學習成長和今后事業的起步打下良好基礎,是每一個剛剛走進大學校門的大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如何幫助、引導大學一年級新生盡快完成這一轉變,也是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問題。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面對一年級新生,首先要引導他們認識了解與中學不同,大學的學習環境上更加寬松和自主、生活環境上統一與獨立并存,交往上豐富與平等并存,課余活動嚴謹與多彩并存的大學生活的特點,盡快適應新的生活、學習環境。3.2加強紀律教育,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我們要充分利用入學教育的時間及時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打破“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松懈思想,使他們盡快樹立起新的更高的奮斗目標;進行遵紀守法教育和校風教育,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人才培養規格、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弄清校規校紀,如學籍管理實施細則、課堂規則、食堂規則、宿舍規則等,以便學生遵守集體生活的原則;發動學生自己訂計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外在的要求為內在的愿望,使每個新同學明白作為一個新時期的大學生應該按照什么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教育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結合軍訓,提高紀律觀念,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3.3重視新生中非正式群體的培養和引導

一些人在新的環境中因各種原因又產生了新的心理沖突和挫折,他們多從相似人群,所謂“同命相連”的人身上去尋求慰藉。因性格、志向、興趣愛好或故交等原因,形成了一些涉及不相同專業、班級、性別、籍貫的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小群體。這些群體是在學習、生活、交往中作為正式集體的補充、補償而形成發展起來的,每個群體都是一個相互影響的人際網絡,當正式群體的活動內容、途徑不能滿足他們的心理、學習、生活需要時,這些非正式群體會顯得更為活躍,在學生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乃至號召力,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產生不小的影響。但是這些小群體自由度、隨意性較大,帶有明顯的兩重性,其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都能達到一定范圍和程度,如果引導得好,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3.4加強學習目的的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大學的奮斗目標是什么?為了盡快地幫助新生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給他們算算賬,使他們了解培養一個大學生,國家、社會以及家庭為之付出的代價,特別是當前高校實行收費上學,家庭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付出了更大的代價。而且大學生畢業后,不包分配,由政府、學校和勞動就業部門引導,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這對大學生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這些情況向學生講明白,使他們從自我陶醉中清醒過來,開始思考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人生價值。教師要介紹學生所學專業在祖國建設中的作用、前景,使學生了解專業,熱愛所學專業,明確自己具體的奮斗目標,樹立鞏固的專業思想,使每個同學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把握自己,腳踏實地地搞好學習。

4結語

總之,大學一年級新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層面,處于接受系統的大學教育的最初階段,他們一旦進了大學校門,不管其適應性如何,都以一個新的社會角色進入了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要使他們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交往經驗很快豐富起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艱巨。因此,既要抓住主旋律,又要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輕重緩急,有針對性、實效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盡快實現他們角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龍運初.高職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著眼點.中國科技信息,2008,06.

[2]張紅.大學新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1.

篇4

關鍵詞:思想政治;創新教學;教學策略

一、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面臨的問題

1.就業壓力大影響大學生的思想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大學生人數急劇上漲,就業問題儼然成為當代大學生面臨的難題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沖擊。當代大學生是“90后”群體,他們是家中的“小皇帝”,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學校,都存在較強的依賴心,這就導致了他們在踏入社會后,難以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遇到挫折后茫然失措。再加上,就業壓力日益嚴峻,使得他們的思想開始被社會思潮影響,產生較大范圍的波動,有的甚至產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傾向,出現“輟學”、“厭學”等問題,更有甚者心理嚴重被扭曲,身心健康發展受到阻滯。

2.網絡技術發展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互聯網的進步,互聯網已經走進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社會的進步,然而網絡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平臺,它的發展也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

3.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對于大學生來說,屬于一個大的社會集體,他們非常關注國內、國際所出現的大事情。作為教師,應該針對一些時事給予評價、分析。而部分教師對于知識結構的認識是單一、簡單的,在教學中往往是按照書本去講課,不能滿足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一來,思想政治課變成了一門普通的文化課,這種單一的理論解說不僅無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

就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來看,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實施教學活動時,仍舊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知識層面上,以社會道德理論知識為核心教授內容,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以灌輸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成效顯微。在這一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和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二、實現大學思想政治創新教學的途徑

1.轉變教學觀念

開展創新教學需要教師改變舊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創新。在傳統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不利于教學順利進行。所以,隨著創新教育的開展,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此外,還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創新教師團隊,對教學現狀進行討論和分析,使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構建多層次的教學方式

實施分層次教學,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育模式下“滿堂灌、一言堂”所存在的弊端。教師在進行分層次教學時,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滿足學生學習意愿,這不僅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成效,還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采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理論與討論結合以及理論與案例結合等教學形式,來構建一個層次化的教學體系。例如,針對某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熱點問題的輿論特性,進行理論與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結合社會實際大膽發表自己對熱點問題的看法。

3.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關系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按照教育部和的要求,要充分依據現有理論成果,確保教材內容的嚴謹性、科學性和權威性。結合教學實際,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組織編寫相關的輔助教材,形成以理論為基礎,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材體系。

4.在創新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教師應立足學生實際,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調整。在教學方面,應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創新,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活力,把學生吸引到教學活動中,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大國,勤勞勇敢、誠實堅強等優良傳統是寶貴的精神資源和財富,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熏陶作用。倘若教師能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時,將傳統文化融入進去,相信能夠開辟一條具有繼承性、借鑒性和創新性的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新途徑。

總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成為一個民族興衰存亡的關鍵。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擺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課教師面前的頭等大事。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的人數每年以數十萬計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業的大學生以及農民工,使得我國每年的就業人數達上千萬,根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數據,2011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700萬,比2010年的670萬多了將近30萬人,廣大畢業生面對如此局面變的無所適從。除此之外,他們還面臨著考研、學業、戀愛等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大學畢業生由于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而感到非常的苦悶,少數生活目標不明確、思想不開朗的畢業生甚至出現了“意外”,大學畢業生的這一時期稱之為“多事之秋”,因此,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千頭萬緒的窘境,如何做好大學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

2 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擇業前的緊張焦慮

臨近畢業,這些“天之驕子”仿佛一夜間從天上落到了地上,突然一下間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壓力,通過筆者的調查,85%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四第一學期就進入了擇業階段,因此產生了各種不同程度的焦慮心態:綜合素質高、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擔心能否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工作:成績不好的同學擔心找不到要自己的單位:女大學生擔心受到職場歧視:家庭困難的同學擔心求職過程中的各種花費。同時,就業與創業、就業與考研以及就業還是出國深造也成了這些大學畢業生焦慮的源泉。

2.2 擇業過程中的負面情緒

調查顯示,85%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前期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或者是因為大學期間成績的平庸、或者是因為自己的所學專業、或者是因為自身相貌、或者是因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原因,這就使得這些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嚴重的影響著自己的自信心。

2.3 離校前的復雜心理

調查顯示,90%的大學生在離校前都會對自己幾年的大學生活進行相應的回首總結,由于年少輕狂,大部分的學生在回首大學生活時,都會有相應的感慨,有對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的傷感、有對大學生活的眷戀、有因為大學期間的玩樂而產生相應的后悔情緒,因此,在這一階段很多大學畢業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補償心理,對入黨、評優以及社團活動及其熱心,由于得失心較重又極易產生一些新的問題的出現。

3 加強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

3.1 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

人本思想強調人既是管理的出發點又是管理的歸屬點。對大學畢業生進行人本管理。關鍵在于尊重大學畢業生的人格特點以及加強服務意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實際工作中,要確立“人”的中心地位,堅持一切工作都要以人為中心,充分發揮廣大畢業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理解這一特殊時期畢業生的思想行為表現,以幫扶、善意的心態去教育和面對學生,讓畢業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學校政策的制定以及市市中去。

3.2 加強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要求高校管理者用自身的真情去打動學生,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畢業生都基本上是成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都已經基本成型,因此要逐漸弱化管理色彩,強化情感的引導力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3.3 創建高品位的校園畢業文化

校園畢業文化主要是以大學畢業生為對象,要符合大學畢業生的心理要求和群體特點,有助于大學畢業生個性化發展、素質提高以及個性健康成長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化氛圍。要把畢業文化當做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建設校園畢業文化,對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提高校園文化的發展層次、拓展校園文化的建設空間具有重要作用,加強校園畢業文化建設,是對我國大學畢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

3.4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

做好職業可以讓大學畢業生受益匪淺,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小的,但是就是這種看似微小的差距卻能夠讓人在未來的短短幾年拉開巨大的差距,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大學畢業生在上學期間是否探索未來階段的發展規劃并認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4 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如何將國家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加強大學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難題,大學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研究關注點以及視角的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豐富我國大學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我國高校開展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徐大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基礎與方法[M],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07,3

篇6

教育價值取向存在的主要問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問題,正是由于相對穩定使得我們難以用發展的眼光去把握它。當前堅持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忽視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

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實踐中,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問題已經被邊緣化,甚至被忽視掉。隨著高校擴招,社會和經濟發展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與高校畢業生不斷增長的矛盾日漸突出,大學生就業成為了理論界熱議的話題和實踐中著力解決的問題。圍繞著大學生就業,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內容、方法、特征等等問題成為了理論界深入研究的問題。然而,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卻被“雪藏”于理論之中,沒有人進行專門挖掘。在實踐中,由于全社會關注的是大學生就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關注的重點往往也是就業。他們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價值取向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定的約束,但是模糊的價值取向往往被忽視從而始終敵不過現實,往往理論讓位于了現實,就業與否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大學生在擇業時的功利性和狹隘心態,導致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往往成為了一種流于形式的口號。

(二)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滯后

當前,所有高校都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幫助學生就業的同時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健全,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性強、情感豐富、富于理想、易受外界干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能及時、有效地回應時代提出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進而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缺位,從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實效性。比如,有的學生認為大學畢業后的收入很可能不如農民工收入,讀大學的時間還不如自己到外面打工掙錢。面對這樣一種讀書無用論思想,如何從價值取向角度幫助大學生認清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并實現二者統一是需要我們予以回答的。

(三)片面理解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

長期以來,由于對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研究的忽視導致在實踐中對于該價值取向的理解不統一或者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自己的理解開展工作,因此,對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理解存在著極大的片面性。比如,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擇業觀的形成和完善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達到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個人理想和國家統一需要長時間的過程。由于片面的理解,在定位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時,往往只重視擇業的學生,忽視其他在校生。其實,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覆蓋所有在校學生,只是必須根據學生所處的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片面理解也使得我們把學生就業作為判斷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忽視了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二、堅持就業指導中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

價值取向應處理的幾對主要關系糾正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存在的主要問題,辯證地把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需要我們正確處理以下幾對關系。

(一)做好就業指導與突出人文關懷

就應然的角度而言,人文關懷應當內含于就業指導當中。然而,受傳統思維的影響,過去人們通常會簡單地認為就業指導是技術性工作,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學生找工作,從而割裂就業指導與人文關懷的關系,要么忽視人文關懷,要么輕視人文關懷。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貧困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等特殊群體的擇業問題備受關注,人們越來越重視就業指導中的人文關懷問題。盡管如此,由于體制、機制、方法等原因,當前就業指導與人文關懷還存在水乳難融的問題。對此,我們必須擺脫傳統思維,正確處理就業指導與人文關懷的關系,將二者煉成“一塊整鋼”。正確處理二者關系需要我們摒棄以就業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并在做好就業信息收集、,求職技能培訓,學生擇業觀樹立等等就業工作的同時,在擇業學生中建立特殊困難學生排查、幫扶,心理問題學生預警、干預,家校聯動,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培養等等人文關懷機制。

(二)積極引導與學生主體角色定位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圍繞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和客體性問題時,學生往往片面地被理解為教育的客體,成為了被灌輸、被教育的對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忘記其實學生本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他們也是主體,而且內因是根本,只有讓學生成為主體,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即將畢業的學生多數都在校外實習、求職,實習的忙碌、求職的壓力使得他們很少和教師保持有效的溝通??臻g的距離,時間的難以把握,教師也難以對這部分學生實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解決擇業過程中的思想問題自己就是最好、或許是唯一的“老師”。因此,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尤其需要學生實現由客體到主體的轉化。這樣的轉化需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該在就業指導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培養學生獨立精神,提高戰勝挫折的勇氣,掌握克服困難的方法,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定位自我,最終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三)學生個人價值實現與社會價值實現

毫無疑問,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這就像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指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睙o數的事實已經證明,青年只有在滿足國家建設需要中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我們要通過長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克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市場經濟不良思想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擇業觀,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國家需要統一起來,刻苦學習,努力奮斗,修身成才,將青春奉獻給國家建設。這樣,學生的人生價值、人生理想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四)把握多樣性與創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

篇7

關鍵詞: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4-0351-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們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法制觀,以及思想意識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課題,若要成為實現人思想升華的轉化器,除加強學生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外,還要更加注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種軟性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而起到長久的教育作用。

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含義和特點

(一)含義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將教育的意向,目的隱藏到大學生周圍的生活環境和特定的實踐活動中,使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之外的校園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的內容,以實現思想政治的終極目的。

(二)特點

1.教育目的潛隱性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受教育者在無形中受到教育從而更好地參加實踐活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最根本的區別在于教育目的的潛隱性。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育的目的不像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樣直抒胸臆,而是將教育意圖隱藏到人們生活的環境中,以較為潛隱的方式,引導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融于教育者創設的情境中,使其在非目的性,無意識的情況下受到實踐活動的熏陶,從而達到教育的效果。

2.教育方式超時空性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一種超時空的方式進行教育。它突破了傳統的在固定時空進行集中育的封閉式教育模式的限制,利用潛在的資源,比如宿舍、校園生活或是娛樂休閑時刻,使大學生在所在的時空范圍內時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主體自主性

美國學者德里本曾指出:“學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來自他們學校環境中的經驗的東西,與教給他們的東西一樣多?!痹陔[性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使他們感到自己不再是被動的教育客體,而是自愿、自主的主體,受教育者自行決定參與哪種活動,如何參與活動。誠然,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完全是受教育者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的結果。

4.教育評價形成性

一般說來,教育評價是對參與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的價值評價。由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實踐過程中滲透的,因此評價也要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雖然過程紛繁復雜,但是消除了終極評價一卷定終身的局面。

二、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彌補了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我們要不斷探索研究,高度重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各種途徑和方法,提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升華受教育者思想方面的長久的作用。

(一)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的客觀要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彪[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上層建筑,應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不斷進步,加之由于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意識形態受到改革開放的影響而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不斷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及時對自身進行調整才可以存在下去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二)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觀念創新挑戰的現實需要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高校大學生。大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使他們思想觀念接收方式呈現出獨有的特點。他們已不再滿足于機械的接受傳統的觀點和理論,試圖通過批判傳統觀點和親身體驗找到屬于自己對世界、人生、價值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他們不再習慣于在抽象的理性王國里漫游,喜歡質疑,敢于向傳統挑戰,常常帶著批判和審視的思維進行逆向思考。他們面對魚目混雜的信息可以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加以選擇和吸收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后通過實踐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給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激發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三)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先進經驗的科學借鑒

當前高校引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的教育實踐活動,西方國家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獲得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方法體系。比如美國,高校雖沒有設置思想政治的課程,但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無不隱含在社會科和公民科中,并且大學里的所有課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任何一門專業課程的學習都要回答三個問題:“這個領域的歷史和傳統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是什么?要面對哪些倫理和道德問題?”美國的這種潛隱方式把教育的目的滲透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人們不僅參加了實踐活動,而且身心也得到愉悅,當再次進行實踐活動時人們就不會生疏躲閃而是積極主動,達到的教育目的可想而知。

三、我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中,我們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深思并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

首先,領導重視不夠,大部分人還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課堂教育和講座這些單一的形式等教育完成的。其次,教師認識不到位,只是注重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把理論和實踐分離。再者,學生認識不夠,如果是參加了實踐活動,他們只是單純地進行活動,思想意識進行升華,沒有和實際情況相結合。

(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和手段不妥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過于注重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單一、缺少實踐環節。當代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網絡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方便、快捷、信息量大這些特點使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和范圍不斷擴大。但是我們很多學校很多課堂都還采用老式的教育方式,沒有做到與時俱進,老師講課落入俗套,學生無精打采。

(三)高校隱性思想教育的評價體系不到位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樣直觀,對于如何去評價一次活動所產生的教育效果還無計可施或是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就拿高校現有考評機制來說,教師授課過程中,往往利用課堂點名的形式促使學生被牽著鼻子上課而非學生積極主動,上課點名的形式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

四、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作為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機構,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其實效性。

(一)加強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我們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時,應注意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成果,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我們應從整體上把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研究。此外,還要完善隱性思想政治課程的結構。例如,自然科學中就隱含著深厚的道德和倫理方面的思想,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和忠心報國的愛國情感等,這些隱蔽的教育因素對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將發揮出難以估量的作用。這一情況,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我國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探究方興未艾,因此,我國高校必須拓寬“非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的“隱性思想政治課程”的利用范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發揮這些隱性課程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無限功效。

(二)加強對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

校園文化環境包括校園文化硬實力環境和校園文化軟實力環境。校園文化硬實力環境是指校園建筑構成、文化設施、花草樹木等物質形態。在某種程度上是,校園文化硬實力環境的構建是一所大學辦學理念的物化,傳遞出的是學校的學習氛圍。校園文化軟實力環境涵蓋大學里制定的規章制度、宣揚的思想觀念、秉持的價值體系、遵守的道德準則。不管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環境,無不蘊藏著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我們可以從學術、科技、體育、藝術等領域出發,開展眾多喜聞樂見、積極向上、意義非凡的校園活動從而加強隱性教育。

(三)充分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是點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顆火星。”可見,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人格的塑造是至關重要的。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一個高素質的教育者,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具有深遠的影響,要想達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者提高自身素養責無旁貸。

(四)充分發揮大學生教育主體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教育中擁有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可以采取自我教育的方式。比如,在課堂上采取自由討論的形式,積極主動的探究和學習科學知識,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所謂見多識廣,就是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覺悟,讓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自我教育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綜上所述,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制約,也相互影響,相互轉化。我們不能只偏其一,應當將兩者相結合,并根據我國國情和教育對象的特點,尋求我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凝練自身的科學教育方法體系,努力提高我國隱性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瑞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陳立思.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白同平.高校校園文化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4]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6]劉曉芳.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6,(4).

[7]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隱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8]蘇霍姆林斯基.關于教育倫理學的一封信[J].教育研究,1983,(8).

篇8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4月15日

一、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輔導員等高校學生工作人員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學生的思想實際,以宿舍、黨團組織、班級和學生社團為載體,從學習、生活細微處入手,對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養成教育進行潛移默化影響的一種教育手段。

(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兩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這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另一個是學生工作人員進行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高校時時刻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

1、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重要推動力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個方面。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程證明,單純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忽視學生個體差異,非常容易導致突發事件的產生和學生工作的失誤,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所以,我們不但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力度,更應該重視加強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視輔導員等學生工作人員和學生、主要學生骨干與普通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靠潛移默化、細致入微的說服教育,引導大學生,讓大學生體會到學生工作對其自身的關心和愛護,自覺地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自覺地按照教育目標去發展和完善自身。

2、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須要做到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解決。大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對學校的意見、對教學的不滿以及心理問題,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個學生的個體問題,這些是需要我們學生工作者和學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的。如果我們對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學生問題長期無法得到解決,那么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就會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學校的發展產生質疑甚至不信任,一些問題就會向惡性方向發展,給我們的教育事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思想實際,正視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并積極進行解決,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才能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顧名思義,是一種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普遍的、隨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但是由于它是基于一定目的,有規律的教育活動,所以又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教育引導為主,行政管理為輔。為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運行,學校都會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都要求學生要遵守并且執行?!安灰砸幘夭怀煞綀A”,也只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學生按照當代大學生的規范和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言行。那么,怎么樣才能使學生自覺地執行這些規章制度,把規章制度自覺地內化為自身的行為和習慣呢?只有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些規章制度是為自己著想,是為自己服務的,這樣才能夠從思想上接受、內化為自己的行為。那么,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要加以引導,要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來進行引導,寓教于管理之中。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以教育引導為主,行政管理為輔,只有用思想政治教育曉之以理,行政管理引導其行,二者互相結合,互相促進,才能達到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的目的。比如,我們管理高年級的輔導員,如果其所帶學生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很有可能會對自己放松要求,出現逃課情況。那么我們就要對學生加強管理,重申紀律要求,并結合就業形勢以及個人理想目標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就是典型的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二)隱性教育為主,顯性教育為輔。當代大學生是出生于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時代青年,具有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的特點。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思想工作,必須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避免傳統的灌輸教育、“填鴨式”教育,而要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有目的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溝通,注意要平等的對待學生,平等的與學生交換意見、看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開創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握住學生的脈搏,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比如,我們在每次進行考試紀律教育的時候,如果照本宣科的宣讀考試紀律,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但是我們有的輔導員采用的是開展辯論的形式,將學生分為正方、反方,以“作弊利大于弊”和“作弊弊大于利”為辯題,在學生中開展辯論,學生們積極參與,爭論激烈,在辯論的過程中,對于考試作弊慢慢形成了正確的認識。這也是隱性教育的典型例子。

(三)自我教育為主,外部教育為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客體。但是,我們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的發揮學生教育主體的作用,要使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自我教育的組織上,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會、班委會以及黨團組織的功能,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適時引導下,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制定管理條例,評比措施。學校要積極支持學生自治,積極為學生開創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渠道,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參與意識,讓學生來參與學生事務的決策和執行。這樣,是從教育形式來完善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比如,我們現在很多高校都實行的“學生黨員宿舍”,學生黨員“責任區”,都是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進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意識和功能,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實現。

(四)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都是教育的手段,表彰和處分都是教育的措施,都能夠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當代大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特點決定我們對大學生進行正面教育的效果要更加有利于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教育有利于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比如,某高校有一個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無法自拔。學業成績一落千丈,一學期出現了5門不及格的情況,按照學校規定處于退學的境地。輔導員經常找他談心、做工作,幫助該生分析原因,尋找差距,但是收效甚微。甚至發展到后來,該生見到輔導員和同學都不再打招呼,甚至回避見面。輔導員通過與其家長溝通了解到該生自尊心甚強,好勝心甚強。輔導員于是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從該生的長處入手。該生沉迷于網絡,對于計算機專業知識比較熟練,輔導員請他幫助制作并管理班級主頁,為班級同學傳授網頁制作的相關知識。而且輔導員還經常在公開場合表揚該生網頁管理的效果,在學期結束授予他“對班級貢獻卓越先進個人”。這些正面的教育慢慢的顯現了教育的效果,該生由此開始在各個方面顯得比較積極主動,慢慢轉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成績慢慢提升。輔導員對于該生的轉變更是適時的給予表彰和鼓勵。一個學期結束,該生成績大幅度提升,沒有出現不及格的情況。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正面教育的例子。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的教育方式,較好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貫穿于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常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性手段。我們學生管理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斷鉆研業務知識,堅持教育原則,更好地完成我們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佳狀態。

篇9

(一)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目前教育界普遍認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是從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對象、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情景等六個方面來分析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所以由此可以看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存在不足的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素質較低,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不能及時把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還有教師自己本身存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嚴重缺失,甚至會在課堂上宣揚不道德的思想觀念。這樣素質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會給學生帶去嚴重的負面影響。其次是思想政治課教師不能勝任滿足教學需求,在學校發展較好的教師常常會擔任專業課的教師,而擔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往往是學校的干部或者是輔導員,他們的工作任務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工作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另外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能力也比較缺失,對學生沒有實質上的思想方面的幫助。再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專職隊伍職業化水平不能適應該崗位的職責要求,思想教育工作崗位地位較低,待遇自然也不高,思想教育工作人員很少會專心的工作,很多人并沒有真正的把它當成一項事業來做。

(二)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是客體,但是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現出來的熱情并不像對專業課或者是體育課一樣,他們往往缺乏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另外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存在一定偏差,對思想教育認識不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強調了社會的功能,忽視和否定個人存在的價值,強調的是教育的主體性而并非以人為本。在思想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中,關注更多的是社會需求和教育質量的需求,并沒有真正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沒有去研究和發現思想政治教育給學生的作用。另外很多學生甚至教師也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本偏向政治,在思想方面沒有可取的內容,而恰恰有人對政治方面的內容會選擇無視,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不足

(一)缺乏理論學科的整體性意識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過程中,研究的視野并不開闊,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跟理論相結合,沒有將理論作為研究的指導,在研究的成果中,更多的是對大學生教育的分析和就事論事。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不僅是為了發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更多的是研究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體措施,但是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最為缺乏的是深厚的理論底蘊的支撐,并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論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另外在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時,體現的是某一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研究,所以在評價有效性的同時常常會顧此失彼。在現有的理論研究中,常常采用的是方法套用,并沒有建立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所以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方法不適用,也無法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

(二)對有效性內涵認識不足

對于研究者而言,對“有效性”三個字的理解只會停留在結果上,并且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停留在教育的成果上,這是一種直接探討的方式,但是這樣的方式是針對某些特定的問題開展的,對于這樣的研究方式得出的結果就會讓我們產生疑問,難道大學生情緒上的發泄就是思想教育方面出現了問題嗎?這在無形中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 相關學者認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舉措之一,當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教授給學生正確的思想知識,另外教師還要掌握多種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中,要把師資隊伍的建設作為提高教育有效性的一項重點投資。

(二)激發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

在現代教育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接受的基礎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樣如此,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激起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要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能夠自覺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展望

目前國內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總體有三個大的趨勢,首先是問題領域的創新趨勢,也就是說要整體考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問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開展。其次是方法上的改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上作出了改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來研究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雖然國外相關方面的研究方法要更加的先進,但是在研究內容上還是缺乏整體性,在方法上也就無法滿足我們整體性研究的要求,所以我們要創建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體系,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另外一個趨勢是研究向職業化靠近,當代大學生畢業面臨的就是社會和生存的壓力,所以在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過程中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職業發展的作用,將其跟學生最關心的內容掛鉤,就會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著很大的幫助。

五、總結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近年來,新課程標準改革在持續深化,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也逐漸開始在教育領域根深蒂固。在高校教學中,思想政治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其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與政治覺悟意義重大。當下在我國高校中,大學生多數為出生于九十年代的青年,盡管其思想意識正面陽光,而且創新水平高,然而,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導致其獨立能力差、不能正確的對待挫折。因此,高校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展,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采取可行性舉措使學生的思想素養與政治覺悟同步提高,從而使大學生得以健康地全面發展。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脫節

當前的社會發展勢頭迅猛,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在日復一日的進步,在此形勢下,大學生在獲取信息方面更加便捷,并且其對社會上的一些嶄新潮流興味盎然,其知識含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擴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該理論聯系實際,與現下的時展相結合。然而,現階段大多數高校教師沒有對此點加以重視,導致思想政治課堂死板、僵化、氣氛沉悶,學生對于課堂內容也十分的不感興趣。在思想政治課本中,也存在弊端,其理論知識過于冗長,而相關的實例分析卻很少,即便出現了實例分析,其實例也是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舊事,無法使學生產生新鮮感。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脫節的狀況一直在持續,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就產生了厭倦心理,進而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的不良狀況[1]。

(二)師資力量有待增強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發展,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施行了擴招措施,從而導致大學生在數量上急劇增長。然而,高校在教學設施以及教師的師資力量上卻沒有與之同步發展,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當前,盡管一些高校對教師進行擴大規模的招聘,然而其聘請教師多為一些剛走出學校的大學畢業生,或者被聘任教師所學專業與執教專業并不符合,導致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學效率不高的狀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因而,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經驗有限,所以難以對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起到良好的啟迪作用,也無法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更正[2]。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模式探析

(一)使政治教學內容與時代接軌

在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中,常常包含著其教學目的與教學任務。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會進行某種程度的思想互動。因而,高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有針對性的使政治教學內容與時代接軌,與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相銜接,在課堂中就一些學生在生活中以及學習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理解、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3]。同時,時事內容的新鮮、靈活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學習熱情得到激發,從而使課堂效果更加理想,學生思想素質得到全面培養提高。

(二)強化師資力量

教師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啟蒙、指引作用,因而要求高校在師資建設方面一定要足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需要心理素質良好,同時必須本身的政治修養足夠優秀、道德素質較高,唯有如此才能以身作則,在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起到典范作用。鑒于此,高校應該對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能力考核工作加以重視,對其教學能力以及實際教學成果進行考評,使考評結果與教師的評優、評獎工作直接掛鉤。與此同r,高校還應該對教師展開專業培訓工作,使其能夠專業水平增強,并能夠與時俱進,對學生的思想素養以及政治覺悟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幫助其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未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其思想素養與政治覺悟水平高低對其健康地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因而,高校應該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重視,結合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及大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素養與政治覺悟,使其能全面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寧.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舉措――“互聯網+”模式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6,11(0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