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歷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04:4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歷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歷史論文

篇1

一、利用大學物理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思想的嘗試與探索,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由此可見,大學物理實驗對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部分,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發散——集合——發散的循環過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是一種基于創新思維框架下的由發散到集合,再由集合到發散的循環過程,通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學生在進行固體密度的測量實驗時,就要考慮到該固體是否規則,在液體中的懸浮狀況,是否溶于液體等,因此,在多種可能的情況下,學生就要探索不同的實驗方法,調動發散思維,從而實現掌握知識,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實驗過程是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過程

物理實驗是圍繞一個既定的問題開展的,學生需要調動自身的多種思維能力,運用各種思維方法,例如:綜合、分析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實驗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了訓練。例如:在進行“偏振現象”研究實驗時,要求學生設計出各種光路,使之產生不同的偏振光,進而觀察不同條件下的實驗現象,并進行相互對比。實驗前,學生要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進行科學的假設,做好實驗設計;實驗過程中,一步步進行驗證。類似的實驗探究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將邏輯思維融入其中,并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提出質疑,進而提升批判思維能力

傳統的“一言堂”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新課改中明確提出,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批判思維的形成,恰恰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理應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并帶著質疑在實驗中加以批判、驗證。例如在進行鈉光燈波長測量時,有些學生發現測量值與理論值不相符,在深入研究后,發現鈉光是由雙黃線構成的,即兩種波長的混合值,并受到實驗環境的影響。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提出質疑,進而提升了批判思維能力。

(四)學生在物理現象分析過程中形成直覺思維能力

很多物理實驗現象需要認真觀察才能捕捉到,因此物理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好時間,具備邏輯推理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分析預見能力。例如伽利略首先直覺地判斷“重物先落地”是錯誤的,然后通過一次次的實驗,得出物體的落地速度不因重量而改變的結論,了亞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說法。

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設備單一,實驗儀器高度集成,學生的動手能力受到制約

物理實驗儀器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實驗儀器高度集成,很多實驗步驟都無需學生動手,這樣會使學生的動手機會越來越少,動手能力提升緩慢。機械的實驗操作,也很難讓學生對各種實驗原理和設計方法有所了解,更別說創新了。

(二)教學內容陳舊,內容較多

目前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多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相對較少,并且在實驗教材中,對實驗的原理、方法甚至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案都一一列出,學生做實驗的任務就是機械操作,并得出已經知道的實驗結果。這樣的實驗,對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有很大幫助,但對分析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卻是意義不大,甚至會使學生養成懶惰、不善于動腦的習慣。

(三)教學模式落后

一直以來,物理實驗的教學模式多是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無微不至”的講解,然后按部就班地順利完成實驗。看似一片“和諧景象”,但是真正的教學目的卻沒有達到。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這種教學模式已經顯得落后。

(四)實驗教學過程限制頗多

由于實驗教科書的指導相當詳細,教師只要監督學生一步步完成實驗即可,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僅起到了“監工”的作用,而教師的引導作用卻無從體現,學生也無法發揮創新能力,甚至還受到教師的諸多束縛,例如:當提出異議時,教師會認為學生不聽話(書中已經寫得清清楚楚,偏要提出不同意見),并認為是故意找茬。另外,由于實驗課時較少,教師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實驗教學工作,也有意壓縮學生探究、驗證質疑的時間,從而導致學生的實驗效果看似顯著,實則問題頗多。

(五)實驗室缺乏創新環境

高校的實驗室往往定時開放,并且很多實驗內容也未能面向全體學生(主要指本科生)。學生的很多創新思想不是因缺少實驗儀器,就是因儀器使用受限而被扼殺在搖籃里。另外,實驗室在師資力量上,也存在嚴重不足,很多教師多年都未獲得過繼續深造的機會,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理念仍停留在多年前。這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便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

(一)改革實驗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能力根據物理實驗自身的研究方法和規律,建立從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在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體系中,重視實驗選修課的設置,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給學生創設創新活動的空間。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分析、歸納、判斷等思維方法,在頭腦中形成直覺和想象,構思實驗方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二)開放物理教學實驗室,提高實驗經費投入

實驗室要面向全體學生開放,時間也不局限于上課期間。從設備的安全及使用效率考慮,可指定專門教師指導和管理,但不能扼殺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學生如需動用貴重儀器,可征得管理教師同意后進行。隨著物理實驗要求的提高,高校應加大物理實驗經費的投入,并做到專款專用,同時還要預留出更新設備的資金。另外,高校還應該注意儀器設備的科學使用,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一些大型儀器設備。

(三)更新理念,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不是一時的憑空捏造,而是要具備創新意識和相關的知識儲備。由于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起著引領作用,因此作為教師,首先應具備創新教育的理念,并應用到教學中去,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創新學習;其次應加強創新知識的學習,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寬泛的綜合知識,掌握社會文化、科技發展的新動向,注重對新理論、新技術和新信息的了解,并將這些知識融入到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去,才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實驗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潛力的發揮

要將科學發展史貫穿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注重科學思想發展史的教育。例如:在電磁感應實驗中,介紹法拉第在仔細分析電流的磁效應基礎上,認為電流既然能產生磁場,反過來磁場也應該能產生電流,因此提出了磁能生電的假說。盡管在實驗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他信念堅定,最終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索的艱辛歷程,把學生融入到科學家的思維情境和發明創造的氛圍中,促使學生將自身的學習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更加積極主動地吸收人類社會的先進思想。同時科學家的創新思維方法又可以從方法論上指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主動地從不同視角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術,開拓創新思維空間

篇2

1.1認知沖突理論基礎

錯誤演示法以認知沖突理論為基礎,認知沖突是指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與所學新知識之間無法包容的矛盾,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既能激起學生激烈的思維振蕩,又會催生出樂于學習的積極情感.錯誤演示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外界的人為因素,利用錯誤演示,來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意在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的認知內驅力,促進學生積極、高效地優化物理實驗的認知結構.

1.2錯誤概念轉變的理論基礎

除上述之外,錯誤演示法還建立在概念轉變的理論基礎上,了解了學生的錯誤概念是實現概念轉變的前提.教師首先應該在態度上關注學生學習科學概念之前存在的錯誤概念,從而了解學生頭腦中存在的錯誤概念.然后提出錯誤概念,對錯誤概念進行轉換,創設“沖突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地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創設“沖突情境”主要針對一些學生容易產生錯誤概念的教學內容展開.概念轉變教學就是一種立足于學生的已有認識,使學生的錯誤概念向科學概念轉變的教學,概念轉變教學過程就是認知沖突的引發及其解決的過程.本文運用錯誤演示法,就是希望利用學生的錯誤概念,創設沖突情境,然后進行概念轉變教學的過程.有別于其他的教學方法,它往往是從反面作為知識點的切入口,對學生有較高的能力要求.所以錯誤的設計往往是只服務于課堂上重點、難點的突破,切勿任意的展開、無限制的延伸.因此,在用錯誤演示法進行教學時,筆者是在實驗教學中較為關鍵、重點的地方設計,而非從頭到尾都是糾正演示,希望能在關鍵知識點教學中提高效果.

1.3問題的提出

在大學物理實驗課,關于實驗步驟與注意事項的講授中,如果按照實驗的操作步驟逐一講授,學生的錯誤概念轉化較少,認知沖突不明顯,如果通過錯誤演示,然后糾正的方法講授,增加了學生的認知沖突.然而這種錯誤演示的方法,相對過去的逐一按步驟講授,能否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明顯?能否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感更強烈?本文期望通過這兩種不同講授方式對比,得出初步的探索.

2研究對象的選定與處理

本文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的大一新生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大一新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是因為大一新生都是第一次上大學物理實驗課,基本排除了因上大學實驗課后,導致的個體差異,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本次實驗研究中,隨機選取了140人作為實驗對象,分為兩個組,每組70人.在進行教學實驗研究前,每組的男女比例、整體教學氛圍、任課教師等基本相同.盡最大的可能控制實驗前的無關變量,提高實驗的內部效度。實驗組在講授實驗步驟和注意問題時,采用錯誤演示的方法教學,對照組還是進行傳統實驗步驟的實驗教學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接受的教學內容都是初次接觸,均為完全不知道的情況,并且在實驗過程中沒有對任何一組的學生進行實驗的強化處理,均為相同的實驗操作情境.教授的內容均為普通實驗的“物體密度的測量”,整體教案一致,只是在其中有關物理天平的使用方面,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實施與應用

筆者選取的課題是大學普通物理實驗“物體密度的測量”.在學生自主實驗前,我們常常需要簡要地介紹實驗的操作規范和操作方法.本實驗所需要用到的主要儀器是天平,首先調節好天平,才能進行液體或固體密度的測量,天平調節的細節體現了學生對實驗操作的規范程度.對于剛入學的大學生而言,中學階段大部分學生較少甚至沒有接觸過較為精密的物理天平,如何正確使用物理天平成為大學新生較為普遍的易錯點.筆者通過兩種教學方法來講解天平的使用,將學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具體教學方法如下.對照組:筆者將物理天平放置在講臺上,按正確步驟為該組學生演示天平使用.首先,調節天平的底腳螺絲,讓水準儀氣泡到中央;其次,調節游碼,使得游碼到零刻度;再次,調節物理天平的平衡螺母,讓天平的指針豎直向下;演示完畢之后,課堂繼續進行,對有關測量密度的原理進行講解.實驗組:同樣,筆者將物理天平放置在講臺上,但演示步驟與對照組學生不同.首先,調節物理天平的平衡螺母,讓天平的指針豎直向下;其次,調節游碼,使得游碼到零刻度;再次,調節天平的底腳螺絲,讓水準儀氣泡到中央;最后,口頭告訴學生該操作步驟有誤,正確步驟應該是反過來的;之后,課堂繼續進行,對有關測量密度的原理進行講解.

4應用SPSS軟件進行實證研究

4.1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知識掌握的自我認同的對比

本文通過命制問題,當堂測試,“關于天平使用的注意方面,您覺得自己得到了收獲嗎?”設置4個不同的選項。利用SPSS軟件,將選項中的“非常同意”、“比較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4種不同程度依次設置為“4”、“3”、“2”、“1”,其中,組別1為對照組,組別2為實驗組,錄入數據如表3.此類情況多采用秩和檢驗,即利用非參數檢驗,這里采用的是兩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繼續對兩個樣本進行Mann-WhitneyU檢驗,即判別兩個獨立樣本所屬的總體均值是否相同。其中,在表4中,組1為對照組,組2為實驗組,對照組的平均秩次為51.65,實驗組的平均秩次為72.74,Z值為-3.789,相伴概率為0.0,明顯小于顯著水平0.05,可以認為應該拒絕零假設,認為兩組之間的均值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錯誤演示法對學生的知識情感的認可程度產生了影響,兩種教學方法之間是有顯著性差異的.綜上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在錯誤演示法講授天平使用時,對比傳統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自我認同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情感.

4.2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知識點掌握的對比

關于學生知識點掌握的情況,為了避免設置無關題目降低對該研究的可靠性,針對性地就天平使用的操作步驟這個最相關的知識點,命制了有關操作步驟的測試題目,探索兩組學生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教學后,對這個知識點的重視情況及掌握的程度,進行了當堂問卷測試,“在天平調節時,應最先調節哪個呢?”同樣,利用SPSS軟件,將本題選項中的正確答案設置為“1”,其他3個錯誤答案均設置為“0”,其中,組別1為對照組,組別2為實驗組,錄入數據如表6.利用非參數檢驗,這里繼續采用的是兩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對兩個樣本進行Mann-WhitneyU檢驗,即判別兩個獨立樣本所屬的總體均值是否相同。同樣的,在表7中,組1為對照組,組2為實驗組,對照組的平均秩次為55.66,實驗組的平均秩次為67.20,Z值為-2.317,相伴概率為0.021,小于顯著水平0.05,可以認為應該拒絕零假設,認為兩組之間的均值存在顯著差異.綜上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在錯誤演示法講授天平使用時,對比傳統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步驟的記憶及對知識點的掌握,能較為有效地突出實驗的重點,并引起學生的注意.

4.3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對實驗整體印象的對比

為了能夠進一步分析學生對實驗整體印象的情況,筆者還設置了一道開放題,“本實驗,您覺得天平調節應該注意哪些方面?”通過統計得到如表9所示結果.從表中可以明顯看出,雖然錯誤演示法的被測人數略小于傳統演示法,但涉及天平水平的答案卻超出傳統演示法,在錯誤演示法中回答天平水平的人數占59.6%,大于傳統演示法的36.9%,也進一步補充驗證了上述研究結果.將難點采用錯誤演示法教學時,學生的印象會深刻,能更好地把重點內容作為重點來記憶.

5結論

篇3

1.1重視自身權利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具有較強的權利意識,并且對于個性張揚和獨立聲音的表達也非常重視。因此,在實際的觀察過程中,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對個人利益的保護也相當重視,他們自身作為教育的消費者,對這個身份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會主動地思考思想教育和消費方面的問題,例如學校的收費是否合理,對于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學生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采用適當的途徑解決。

1.2積極表達權利訴求

當代大學生不僅僅是停留在權利的自我意識階段,他們還希望自身的權利受到關注,比如他們更多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將自己的權利意識更合理地表達出來,通過表達來改變目前的狀況。他們希望管理人員能夠重視他們表達的權利,進而改變學校的制度,從而實現自身權利。

1.3學生對權利意識依然比較模糊

由于當代大學生社會資歷尚淺,知識面在一定程度上還比較狹窄,因此他們對于自身的權利認識依然比較模糊,而且年輕人比較沖動,因此對于權利的夸大屢見不鮮,甚至很多學生只一味抱怨學校的問題,而對學校管理層做出的努力視而不見。對于學校學生權利,我們不僅僅是需要遵守法律,賦予學生相應的權利,還需要防止學生出現過于極端的舉止。

2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內容

2.1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中國的很多學生都在家中嬌生慣養,個人意識較強,而集體觀念和分享意識較差,且容易產生激動等過激情緒,而現階段國家的高考模式難以對學生的受壓能力和受挫能力進行檢驗。雖然高效擴招逐漸普遍化,但重點大學的數量卻沒有明顯變多,因此學生面臨的升學和就業壓力不斷增加,這就給學生在大學里的正常生活帶來了隱患,也給學生的管理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同時,由于目前高等教育學校學生管理暫時沒有相應的理論體系,也缺乏模塊化的管理系統,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往往采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消極處理方式,缺乏系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

2.2高等教育學校學生管理的內容

在高等教育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以中國國情和國際發展趨勢為依據,以科技創新和發展經濟為目標,深入貫徹科學的主旨思想,在具體工作中,以學生為本,以發展的眼光和創新的思維開展工作,不斷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力,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全面建設現代化和系統化的學生管理體系。

3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3.1正確認識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

首先,我國教育和傳統的計劃經濟教育有本質的區別,計劃經濟時代,學生進入了高校意味著拿到了“鐵飯碗”。在這種模式的教育下,學生與高校之間的管制是一種單項的“予”與“取”的關系,是管理和被管理之間的關系。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關系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特別是大學生和市場進行雙向選擇的到來,學生不僅僅需要接受教育,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獲益”,因此,需要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

3.2正確認識和對待高校學生的權利意識

出色和高效的管理對于我國高校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校管理工作而言,應該站在服務角度,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意識,因為高校是否能夠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意識是整個管理成敗的關鍵。同時,制訂相應的制度,通過與學校多交流,掌握學生的動態,學生通過正當的途徑表達自身的權利需求,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使雙方處于互相信任的基礎上。

3.3積極引導學生的權利意識觀念

對于學生的權利意識,校方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在引導學生權利意識時,需要注意引導的方式和合法性。對于高校教育而言,權利意識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一個分支,能夠培養大學生的主題意識,維護大學生的尊嚴,而且對于學生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幫助。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們需要意識到大學生權利意識的變化帶來的積極作用,鼓勵大學生向學校管理人員提供意見。高校教育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從而積極引導學生更多地接受權利意識教育。

4結束語

篇4

①演示實驗和以往的科研類型的實驗和教學類型的實驗都不相同,演示實驗試將前者進行了創新結合,學習和研究兼顧,使得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傳統的科研還有教學實驗項目不在演示實驗的承擔范圍中,只是擔負別具一格的教學任務,即擔負設計、調配、判斷還有改進和評論以及總結等。合理利用演示實驗室的儀器,建立開放實驗項目要求根據實驗儀器進行合理安排實驗,因地制宜進行教學。

②演示實驗儀器最適合做開放性實驗項目。儀器種類多,相較于其他的實驗室,它在管理方上比較靈活,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等等來使用這些儀器。再者,這樣的實驗教學方式十分機動,教學形式較其它方式自由,學生可依照自己的選擇來挑選儀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對創造能力的發揮有推動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將其知識向能力轉變,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范圍經由他們對儀器的組裝而擴大。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穿鑿能力,也為其科研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④發達水平較低的地區更適用于使用這種教學方式。還可用于對文科大學物理的實踐性教學。這種辦學思想見效快,且對儀器的投資較少,適合在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進行推廣。

⑤設計性實驗用于學生選做實驗階段,主要以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主,答辯式、研究式的教學法被這樣的試驗方式所采用。在該階段,經由教師提供實驗的項目,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通過對資料的查閱以及調研,對理論進行推理驗證,以確定實驗的方法,從而自行對實驗的裝備進行選擇,并獨立地完成實驗。并且在結束試驗之后進行相關經驗的總結和進行論文的撰寫。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在教育模式方面的主體是教育者,學生的主題活動形式更加具有了實踐和創造性,教育的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學生和教師從課程教學計劃的實施者向設計者轉變,以前的制度化的課程(經由事先確定)也向學生在一定的框架之下進行自主選擇的持續變化的活動內容發生轉化,學生的個體需求在這樣動態化的課堂當中得到了饜足,學生作為主體的活動也得到了積極調動,很多方面都相對于之前的實驗室有了很大的不同。以自我為主體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學生對活動的積極參與也將自身的能動作用進行了積極調動,學生實現了自主學習,實現了創造的機會,充分展示了他們的獨特之處,他們獨立發現和思考并解決遇到的問題的能力在暢游于儀器的“海洋”中得到了體現,對課堂教學要創新這一要求在“從任務到觀察到行動到問題到反思到解決”的模式中得到了彰顯。所以,這樣的演示實驗室可以滿足創新教育的需求。對這樣的實驗室的合理科學的利用來建設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驗項目有利于特色化創新教育的進展,這也為以后的實驗室建設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空間。

2演示實驗室分層次開放的思路與方法

利用現有的儀器設備,分層次對不同專業學生分層次實施不同的實驗項目,加以輔助材料設計一些物理實驗。分為4個層次的實驗專區。

①物理基礎演示實驗,主要針對文科專業學生進行開放。旨在培養文科大學生的自然科學素養。實驗從物理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其內容簡單,應用廣泛。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這類實驗有:能量穿梭機———主要利用機械能守恒,動能與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有蒸汽機的模型,還有有趣的光學趣味實驗等。

②對大學理科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一些與大學物理相關定性實驗,如:李薩如圖像變換、海市蜃樓的模擬原理、電磁加速器的現象及原理等。

③綜合性及自主設計性的實驗,主要針對物理專業大三、大四的學生,在對物理實驗基礎上開設一些綜合性的實驗。例如:激光調腔實驗的研究、多普勒效應的演示、激光竊聽等。根據學生的理論及實驗基礎的特點,由學生自行設計,在實驗老師的協助指導下完成課題的研究。

④培養師資教學技能。利用一些常用儀器演示實驗,如:靜電屏蔽與高壓尖端放電實驗研究,進而研發多種演示小實驗:靜電噴水現象“、電風”吹滅蠟燭等實驗。為以后開展基礎實驗教學示范基地,培養欠發達地區師資力量做好硬件資源的儲備工作。還可以開設一些與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均有關聯的實驗,構建實驗預備區,為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知識銜接做好準備工作。

3理論價值與應用前景

物理設計性實驗室的開設要建立在學院的實驗能力的基礎之上,需要學員在解決或者實際測量的問題當中將物理的知識還有實驗的技能加以運用。以后的專業課程和科學的訓練還有學術研究的進行要經由學員通過分析和解決問題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轉變為自己對實際的問題的解決來進行訓練。考驗學員的物理實驗基本功的把握程度的有效途徑就是設計性實驗室。設計性實驗室同時也是可以使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個人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學員的學習樂趣將會通過自己對材料的查閱和對方案的比較,自己設計切合原理的實驗操作步驟得以充分體會。該實驗室的開始有利于學員結合自身的相關知識,達到學習和發展能力的有機統一,實驗教師也由此更加便于了解其情況,并為其找到適合的教學方向和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演示實驗室的開放對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有著深遠的影響,及早地開展物理演示實驗室分層次開放實驗并及時實施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及深遠的意義。

①可以激發實驗人員的創新能力,提高技術能力,促進他們之間的技術交流;

②可以節省或暫時緩解資金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該校設備的可利用價值和利用率。

③可建立教師與同學進行互動的平臺,提高物理專業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有利于開展文科大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科學素養的培養,同時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

篇5

1.1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重視歷史知識的邏輯性,而對歷史的形象性有所欠缺,這樣容易使學生只學習了知識,思維方面卻處于休眠狀態,這樣只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無味。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各個方面開發學生的感覺器官,促進大學生在思維能力方面的發展,使學生的整個大腦都可以活躍地運動起來,通過這種思維的促進和感性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狀態將會變得更加積極,很好地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1.2節省教學時間,擴大課堂容量

大學歷史課的課本信息容量非常大,主要提綱也是繁多,如果采用原始的口述教學只會讓師生之間厭倦疲憊,課堂效率較低,而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例如,教師在講述中國近代史不平等條約時,如果是原始的口述教學,那么教師則是按照每個條約在課本上出現的先后順序開始講述,當要拿來比較時,還需要又重新返回查看,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那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列出各個不平等條約,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個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差別,對知識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同時也節省了教師的教學時間。

1.3營造歷史氛圍,提高學生興趣

在歷史課堂上,營造歷史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多媒體可以播放許多形象生動的畫面,感人肺腑的配樂,恰當的解說,鮮艷的色彩,可以直接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引起興奮,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學生要想掌握好知識,就必須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并對知識點產生濃厚的興趣。原始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講述,學生聽課,雖說這種教學模式已有很悠久的歷史了,但是它畢竟也是有弊端的。歷史本身是十分漫長且復雜的,僅靠教師的講述與學生的想象,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通過多媒體這個教學工具,將書本上靜態的知識轉為屏幕上的動態畫面,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4提高記憶效率

多媒體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學習歷史知識,需要對知識記憶進行鞏固,不能學了前面忘了后面,所以鞏固知識和掌握知識非常關鍵。經心理學家分析,多個感覺器官一起工作會提高記憶的效率。在歷史教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播放多姿多彩的歷史視頻畫面,直接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上一些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更是加強了記憶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大學歷史多媒體教學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2.1不利于師生間直接交流

在科技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原始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面對面地跟學生教學,互相交流和溝通知識,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通過教師的闡述,也知道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做些什么,明白自己要如何讓去學習歷史這門課,學生只有知道了學習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才能將其恰當地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大學的歷史教師必須跟學生清楚地解釋這些內容,并給予指導。如果通過多媒體歷史教學方式,讓學生與計算機打交道,缺少溝通,師生間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也少了,師生關系越來越疏遠。

2.2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被削弱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占主導地位的,而在多媒體教學課堂上,網絡已取代了教師的地位,成為了教育界的主角。有部分大學歷史教師,直接就將自己放在次要地位,而將播放多媒體視頻作為整個課堂的核心,這就完全顛倒了主次,畢竟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根本不可能取代教師的工作。歷史教師不僅要交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手段和方法,教學生如何正確地思考和觀察問題,規范學生的價值觀,而多媒體不可能教會學生這些課本以外的知識。

三、完善大學歷史多媒體教學的對策分析

大學歷史教師應該把傳統的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結合在一起,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再結合歷史教師的口頭講述,中間還可以參雜小組討論等教學環節,有利于師生之間溝通交流,提高大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另外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必須精細,內容簡單明了,有針對性,學生一眼就可以看懂,對于不同的歷史知識點,應該采取不一樣的多媒體模式,不能古板不變,應該因課而變,像邏輯不強的知識點可以通過一些講述一句帶過,而對于邏輯性比較強的知識點,就可以加入一些視屏播放,增強記憶。例如,當講到《》這種邏輯不強的,就可以直接將條約內容列出,像《》就可以加入相關視頻,為學生播放視頻,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整個歷史內容,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力,學生的眼界得到了開闊,激發了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篇6

基層廣播電視大學教學管理提升要依附于兩個思路,即管理理念創新思路和服務意識樹立思路,這是其教學管理水平提升的關鍵。

(一)要敢于打破現有局面,滲透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在我國,基層廣播電視大學大多都有較長的辦校歷史,這些基層電大在教學管理模式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既定思維,也已經擁有了一支相對穩定的管理隊伍,管理人員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化的模式,他們依靠固有的模式按部就班的進行電大的教學管理工作。但是新時期,基層廣播電視大學的發展必須要與時俱進,如果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會阻礙廣播電視大學的長遠發展。具體來說,基層廣播電視大學在日常的辦學過程中要注重對管理人員進行新型管理思想的滲透和強化,對學校現有的管理模式進行反復分析,對新型的管理模式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要讓電大的教學管理人員對當前電大的教育環境和面臨的新的教育形勢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激發他們主動轉變管理理念和理念的自覺意識。鼓勵管理人員樹立新理念,轉變自己的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找準自己在新形勢下的位置。鼓勵和引導管理人員在工作中進行創新和嘗試,讓他們逐步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的改造。

(二)要關注服務對象,樹立高度服務意識

基層廣播電視大學是為社會和學生服務的,但是很多電大教學管理工作中都缺乏服務意識,不能夠把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新時期,基層電大必須要關注服務對象,樹立高度的服務意識。要認真做好社會調研,搞清學生的需求,建立能夠服務學生和社會的教學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匹配的教學服務。

二、基層廣播電視大學教學管理水平提升的具體策略

(一)實現教學管理理念的創新化,引入ISO900體系管理理念

ISO900體系是在總結前人管理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管理理念,它凝聚了成功的管理實踐和經驗,將這種管理理念應用到基層廣播電視大學的管理中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提高基層電大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在基層電大的管理中引入該體系,著重要體現兩個理念的樹立和創新:1.樹立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理念。依據ISO900標準的闡釋,顧客是服務的焦點,對基層電大來說,學生就是其顧客。基層電大在教學管理中必須要關注學生,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管理理念。學校要本著服務學生學習的原則來組織教學。在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學生自主學習不是讓學生自己茫無目的的瞎學,相反,電大作為服務載體,應該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務,確保學生能夠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電大要積極了解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的材料、指導方法等,由電大教學管理人員進行積極的研究,督促電大教師為學生提供需要的自學服務,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2.樹立全員參與管理的理念。ISO900標準提出了全員參與管理的理念,而事實上,電大的教學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電大作為一個整體要想實現管理的高水平化,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管理理念,而全員參與管理強調的是發揮集體的智慧,實現協同管理。基層電大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要樹立這個全員理念,要明確教學管理不是一個部門的事,也不是幾個管理人員的事,而應該是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共同的任務和事業。只有全員共同努力,積極參與,才能推進教學管理改革的實施,才能促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確保教學管理制度的規范化、科學化,引入規范化流程管理

教學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是一項需要標準制度來作支撐的工作。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制定規范化的制度,這樣才能實現科學化的管理。例如,要建立教學管理限時完成工作制度,對教學管理中各項工作的完成時間進行合理控制,確保教學管理進度;建立教學管理工作差錯處理制度,對教學管理工作中出現問題的環節要責任到人,根據制度規定進行相應處理,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準確率;建立教學管理審批制度,對教學管理工作中具體事宜的操作進行審批,確保每項教學管理工作都是按步驟執行的;建立教學管理質量監測制度,對教學管理的效果進行監督,確保教學管理措施的落實;建立學籍管理制度,為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提供有效依據,確保學籍管理的規范化;建立考務制度,為教師和學生的考核提供依據,確保教學管理工作有據可依。同時,要引入規范化的管理流程,明確學生報考工作流程、明確考場工作流程、明確成績登錄工作流程、明確課程注冊流程、明確畢業審核流程、明確學籍建立流程等。將流程管理引入到教學管理工作中,確保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提高基層電大的管理水平。

(三)教學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提高管理效率

新時期,電大教學管理手段應該更先進,更具時代特色,基層廣播電視大學要依托現有的局域網,建立多媒體教室,教學管理人員要具備進行遠程管理和維護的技能,要對課堂教學、廣播教學和專業課程錄制等進行全程監管。要具備建立在線教學管理系統的能力,給學生提供在線學習支持,給教師提供在線資源下載服務等。要建立針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系統,建立在線考試系統,充分挖掘網絡資源,實現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教學管理內容的細節化,確保管理無死角

基層廣播電視大學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夠顧此失彼,而應該樹立全面統籌的管理理念,確保各個教學管理細節都被重視。要加強教師管理,對教師的教學資格要進行認真嚴格的審查,加強對教師業績考核的管理,加強對教師評價的管理,確保教師隊伍的素質。要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這個管理是從學生入學一直持續到學生畢業的,是一種全程管理,對學生入學考試、在校教育情況、教學計劃制定和實施情況、學生所學課程設置情況、面授輔導情況、教師網上教學情況、學生網上學習情況、學生日常考核情況、學生實踐教學情況等,都要進行有效管理;要加強學生管理,包括學生注冊管理,學生檔案管理、學生學籍管理、學生評價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學生畢業證辦理管理、學生退學管理、學生考核管理等;要加強對教學資源的管理,包括對教學資源建設和使用情況的管理,對教學資源更新情況的管理等。

三、結語

篇7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實驗室建設應用型課程

1完善規章制度,強化實驗室建設

規章制度是大學物理實驗中心運行的基本保障。為保證實驗室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運行[3],大學物理實驗室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大學物理實驗室應對突發安全事件處置預案》《大學物理實驗室設備的監測、檢測和維護制度》等一系列實驗室制度,并利用教研會、班會、上課等時間對教師、學生進行全面培訓,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規章制度,比如在《實驗室儀器借還制度》中,為突出強調實驗室在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等方面的作用,制度中說明了借還儀器的相關規定、程序及歸還日期;在《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中細化了在實驗室管理上的一些具體操作流程及細則,包括實驗教師、實驗室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職責。為充分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熱情,營造一種積極的、和諧的、良性競爭的工作環境,更好地利用實驗室資源,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特別推出了《實驗室環境衛生管理辦法》,該辦法的出臺,使各實驗室的使用人認真負責,各間實驗室的面貌煥然一新。為了充分發揮實驗室的資源共享優勢,增設了開放實驗室,同時出臺了《大學物理實驗室開放方案》和《實驗室學生守則》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實驗,使學生自主選擇時間和實驗項目來做感興趣的實驗。

2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

2.1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開放性實驗

對于無專業依托公共基礎課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而言,開設的項目如果以基礎類的驗證性實驗為主.不但學生覺得枯燥無趣,而且也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因為這類實驗雖然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簡單地測量就能獲得實驗結果,學生認為實驗課老套死板,同時也缺乏挑戰性。為了使學生積極踴躍地進行動手實踐,筆者學校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實行開放式的管理模式,通過在教學內容上增加一些常用儀器的操作實驗,學生可以在實驗室與實踐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網上預約開放實驗項目,通過實驗過程管理,學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相關儀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逐漸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放期間學生積極主動申請去實驗室進行實驗,同時根據學生的層次、特點、實驗基礎、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實驗內容,學生主動通過教材、網絡教學平臺、網上查閱資料等參考資源來進行實驗的預習,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采用開放式教學,實現了實驗項目、實驗時間、實驗教師、實驗資源等方面的開放,真正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專業特點的教學模式。全面開放式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從實驗內容和實驗時間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自主選擇實驗項目、預約實驗時間,并按照所選擇時間去做實驗,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2注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更注重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的開展與研究,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我設計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實驗儀器、選擇實驗方法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學生根據所選實驗項目進行自我選材設計實驗,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改進完善實驗,最終完成大學物理實驗的設計與研究。學生通過實驗知識的掌握進一步鞏固大學物理理論知識,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此同時,理論知識的理解也進一步提升了實驗技能,形成理論實驗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2.3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考核

傳統的考核方式較單一,我們的做法是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改革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授課組織形式和成績考核辦法,整個過程更加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以學生的整個實驗過程作為考核的原則,制定了以平時的各個教學環節為基礎,以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實際表現為第一手材料的實驗成績評定辦法。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出勤、課堂操作表現、實驗報告、實踐活動等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科學全面地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改革期末實驗考試模式,實行操作考試,考查學生操作能力的同時,也考查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平時成績中實踐活動這一項目的設計,體現在每個實踐活動評分標準的設計都體現結合專業的特點,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每一次實踐活動。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體現了服務學生成長的需要,也融入了服務學生專業學習的要素。操作考試的特點體現在:第一,時間的開放。學生可以在操作考試周的規定時間內預約進行考試,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備考,并在規定的時間來參加考試。第二,內容的開放。將該學期所學習的所有實驗項目設置為考試的內容,學生考試前10min抽簽來決定所考的實驗項目,這樣的設計使學生考前認真復習每一個實驗項目。第三,評分上的開放。根據學生的操作表現及數據處理過程,實驗老師現場給出分值,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自已的學習情況,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篇8

1、班委

班委在整個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們這一群人既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直接感受著,也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傳達者和實施者。他們應該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是班主任與所有同學充分溝通和交流的中介渠道。如果這個渠道不暢通,參與式管理就形同虛設。所以,作為班主任來說,在制定一些框架性制度的同時,可以放手讓班委去進行具體的管理,班主任只需要把握整體方向和原則即可。這就需要班主任在遴選班委的時候,高度重視對班委成員的挑選,其次就是注重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重視對班委能力特別是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作為班委,也應當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溝通和管理能力,其次就是要把班級同學的意見及時反饋班主任,把班主任的想法,及時向同學傳達,保證班主任與同學之間溝通交流的順暢。

2、其他班級成員

作為班級管理最主要的參與者,要注意主動的培養參與意識和管理意識。需要班級同學養成積極主動的意識。在班主任和班委的組織下,有意識地、主動地和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共同參與制定班紀班規,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嚴格來講,班級同學才是班級管理真正的主體。因此,對于班級管理,要有主人翁的精神。

二、參與式管理方法嘗試

在對班級參與式管理的角色厘定清楚以后,如何切實可行地把參與式管理的模式貫穿于整個班級管理,將是要討論的重點。班級管理,獨具特色和創造力的方式方法十分關鍵。其中,主題班會、特殊班級活動以及學生學業規劃是重中之重。

1、主題班會

各個班級在遵照學校要求召開例行班會的同時,可以對班會的實質內容進行有意識地設置。在時間上,可以定期(比如每一個月或者每兩個星期)召開內容豐富和極具特色的主題班會;在內容上,可以發動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制定主題,也可以結合每個月的特色節假日,比如地球日、法制日等,圍繞這些內容,進行主題班會,還可以針對某一時段社會熱點問題,時事政治等內容,有序開展活動;在形式上,可以采取班級大討論的方式,鼓勵所有人參與,也可以采取主題演講等方式,對同學們的思想進行引導,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地點的選擇上,可以考慮在教室,也可以在宿舍,甚至可以在校園進行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的召開,引導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獨具特色的班級活動

在班級日常的管理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特色班級活動,也是凝聚班級合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充分聽取班級同學的意見和建議,選擇一些適合本班全體同學參與和開展的活動,例如,在本班全班男女同學混合參加的各類球類比賽,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比賽,豐富學生的生活。甚至可以考慮邀請其他班級的同學,進行類似的體育比賽,加強與其他同學的交流。此外,可以設置溫馨的生日晚會,定期給班上過生日的同學舉辦生日晚會,把班集體打造成一個團結溫馨的大家庭。還可以組織本班同學一起參與社會實踐,從事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等。

3、學業規劃

篇9

1.課程安排分立。

幾乎所有高校的物理實驗課程安排都是按著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實驗等順序進行。這種安排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突出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連貫性,卻忽視了他們之間的相互融合與聯系,學生往往會覺得只是做了一些相互沒有關系的實驗,缺乏對實驗課程體系的整體感知,不能有效的建立起科學的物理思想。

2.驗證實驗過多。

課程內容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些實驗規定了實驗內容、實驗儀器和實驗方法,甚至連實驗結論都限制死了。學生在實驗中只能被動接受,并容易養成“對數據”的壞習慣,不能有效培養其正確的實驗態度和科學的實驗精神。

3.教學手段形而上。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大多停留在播放PPT課件的形式上,學生不能做有效的記錄,缺乏深入思考,只是被動接受,更別談主動探索,大大抑制了學生的實驗熱情,降低了實驗積極性。

4.教學課時不足。

迫于課時壓力,課堂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嚴重不足,教師代替學生進行思考,完全變成了“填鴨式”教學。同時,學生也只關心在規定時間內能否完成實驗,測量結果是否正確,只重視“量”,而忽視“質”,完全失去了實驗本身的意義,容易養成學生的思維惰性。

二、應采取的方法

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科學研究和實驗動手能力,對現有的物理實驗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改革,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合理安排課時和教學進度,完善學習成績考核體系,使學生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圓滿完成實驗。采取如下方法:

(一)編寫特點鮮明的實驗教材

充分調研國內各高校物理實驗開展現狀和教材使用情況,結合本校實際和專業特點,改進實驗內容,編寫實驗講義,同時要考慮各專業后續課程的開設,迎合學生發展的需要,滿足分層次教學的要求。

1.突出物理思想和實驗思路。

例如在“十一線電位差計測電動勢”的實驗中,要從可變電源和滑線變阻器的關系上,說明設計“電位補償法”的本質屬性,并可依據該基本原理和思想實現多種電路的電與非電量的測量。

2.迎合不同層次教學的需求。

增加實驗教材中“趣味實驗”的內容,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加“基礎性預備實驗”內容,讓物理水平相對較低、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能及時補缺,不致對課程失去學習的動力;著重編寫“基礎性必做實驗”內容,以滿足絕大多數同學學習的需要;對“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只提出相應的實驗要求,提供一定的實驗儀器范圍,和簡單的實驗提示或參考方法等,給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的空間,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創新意識。

3.公式推導可做取舍。

教材中如涉及到已在大學物理課程中學習過的實驗理論依據或公式的推導,一般不作安排或少安排篇幅,只作為結論直接引用。但是,如果是測量公式中的假設或近似等條件等要給予分析,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實驗過程。

4.儀器介紹詳略得當。

對教材中涉及通用類或相似性的實驗儀器,在緒論或相關特定章節作共性介紹;對非通用或某領域專用儀器作特別詳細介紹,例如,對調節步驟較多、難度較大的“分光計”實驗則安排一定篇幅的介紹和分。

(二)建立分層次實驗教學模式

分層次教學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踐因材施教的必然舉措。實驗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打破傳統、加強融合、有效整合,把大學物理實驗內容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各層次的實驗要求不同。結合物理實驗的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1.趣味性實驗:

該層次內容多為高中物理知識的延伸,以趣味性為主,如“魚洗”和“靜電感應”等實驗。這類實驗不需要記錄實驗數據,通過學生的自我摸索,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2.基礎性實驗:

該層次內容主要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測量,熟悉基本儀器的使用,掌握數據記錄和處理方法,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為進行下一層次的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3.綜合性實驗:

在上一層次的基礎上,著重要求學生加強對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注重培養學生建立科學的物理思想和科學畫面,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4.設計性實驗:

該層次為物理實驗課程的最高層次,學生根據實驗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選取所需的實驗儀器。通過查閱資料、設計方案、動手實踐并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較好的實驗效果。根據專業特點,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可分為A、B兩個層次進行。A層次是較高層次,適用于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等專業,宜多開設綜合性,設計性試驗內容;B層次是較低層次,適用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宜多開設基礎性試驗內容。兩個層次的實驗學時是相同的,實驗個數可以不同,把學生可獲得的學分做相應調整,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三)形成實驗開放教學體系

實驗開放教學體系包括實行實驗室開放制度和科研平臺開放模式兩部分。實驗室開放是實驗儀器時間與空間的開放,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實驗時間、實驗內容進行主動的選擇,不再受制于課時的限制。只要學生勇于探索、積極創新,就給學生創造相應的實驗條件,實驗內容不只限于課本和教材。實驗室開放的目的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環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增加學生使用實驗儀器的時間,提高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實驗儀器的使用率。當然,實行實驗室開放教學絕不是放任學生,而是需要特定的老師認真組織、全程參與引導,建立健全實驗室開放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實驗室儀器和學生實驗進行嚴格管理。實驗開放教學還包括科研平臺開放模式,通過該平臺的開放,建立科學研究開放教學體系。每個有科研項目和科研條件的老師,可以申請成為本科生的科研導師,吸納優秀學生進入研究團隊。在科研導師的指導下,學生結合物理實驗的相關內容,進行一定數量的科研探索。在此基礎上,借助各級各類學科創新競賽平臺,學生可以申請學校及省部級創新項目。

(四)整合現代化教學手段

1.建立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網站。

首先,網站可進行實驗教學通知的及時,讓學生能在第一時間獲知實驗室的相關教學動態;其次,實現網絡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把課程教案、習題解答、實驗指導、教學課件和授課錄像等進行網絡,學生可免費訪問,使其能進行有效的獨立自主學習;最后,可增加教師在線及時互動系統,學生可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在線提問,網絡值班教師應在第一時間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高效便捷。

2.建立大學物理實驗仿真實驗室。

通過計算機軟件,動態模擬實驗儀器及操作。學生可通過電腦進行虛擬的實驗操作,測量數據的實時顯示,為學生調整實驗方法做出參考。同時,學生也可根據測量結果進行有效分析,實現更加靈活的操作和更加逼真的實驗體驗。

3.引進實驗課程選課系統。

開課前在教學網站公布本學期可選的實驗內容,實驗的開設時間和所能容納的學生人數等信息,實驗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個人時間安排,選出適合自己的必做實驗和選做實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個性充分發展。

(五)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篇10

論文摘要:在諸如大學生住宿安排方式等管理決策上,大學管理者應結合管理對象的屬性認定、管理目標的價值認同、管理抉擇的依據選判、管理決策的現實考量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針對大學組織結合的特性,大學管理者應突出會共決策過程中對公共性維度的把握。

隨著中國社會整體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高校對大學生的管理活動不斷出現新變化,產生新問題。以大學生的住宿方式為例,“校方如何安排和管理才合適”就是一個極有爭議的問題。目前校方提供給學生的住宿方式主要有兩種:要么按同一班級人住,而不考慮學生及其家庭之間的經濟差異;要么打破院系和班級編制,按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而選擇不同收費檔次的公寓或宿舍。這類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如馬斯諾所謂的“最低層次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會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如果推而廣之,實際上關涉大學管理者如何理性決策,而其關鍵在于大學管理者如何把握公共決策中的公共性維度問題。

就大學生的住宿方式問題來說,管理決策至少涉及如下幾個方面的判斷:

一、管理對象的屬性認定

為什么會產生大學生到底按班級住宿還是按經濟能力安排的紛爭,這里首先涉及大學生的身份認定問題,即管理對象的屬性問題。問題的實質在于: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強制性義務教育性質不同,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而是既帶有教育性質,又帶有服務行業商品化的性質。高等教育實行收費制度就是這種商品化服務、經濟性質的體現。我們通常在探討教育的基本屬性時,會說教育的政治屬性、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但它的本質屬性還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基于此,大學生相應地就具有雙重身份屬性—既是大學的客戶,又是高等教育的對象和產品,是教育的對象和未來國家社會的公民。對于大學生的這種雙重身份,視角和側重點不同,相應的價值觀和采取行動的抉擇也不同。

二、管理目標的價值認同

對于大學生身份屬性的不同認定,由此也引導出兩種不同的高等教育的價值觀—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的矛盾對立。

教育平等和民主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我們所理解的高等教育平等的含義,有兩個基本點:第一,教育平等與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等有密切關系,在不同歷史時期,教育平等的內涵也有所不同,教育平等的概念只有放在特定的范圍內才能確定出它的準確含義;第二,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種理想和現實的復合體,作為一種理想,任何人都不受限制地享受高等教育的各種權力和資源,任何人為的障礙(個人的經濟收人和社會地位的差異)都是不合理的,人們甚至還試圖借助高等教育平等達到消除社會差異的目的。“高等教育平等”作為一種理想,包括三個方面:(一)進人高等學校的機會均等;(二)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平等;(三)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結果平等。

由此可見,高等教育平等作為一種理想所追求的是絕對平等。然而,現實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對的,不平等則是絕對的。目前,任何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都未能實現理想的平等,高等教育存在著各種不平等的事實:城鄉之間的不平等、貧富家庭之間的不平等,等等。從理論上講,“高等教育平等”的實現程度可以不斷提升,但永遠不可能完全達到絕對的平等。隨著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斷增長,使得高等教育平等問題也日益凸現出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教育平等主張每個人不受外部條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權利(包括人學機會、各種教育資源等),而教育效率又涉及到投人和回報的比例關系,教育效率它追求資源的合理配置,追求投人與回報的利益最大化。顯然這兩種價值取向總是處在相互矛盾之中。把大學生當作客戶,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效率;把大學生當作受教育的對象和未來國家社會的公民,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平等。是高平等低效率,還是低平等高效率?面對這種矛盾,到底是更注重其一還是兼顧兩者,如此,抉擇就需要依據。

三、管理抉擇的依據選判

上述大學生的住宿方式問題,就管理對象的公眾性、管理目標的社會性特征,無疑使對其管理成為一個公共決策的過程。英國政治哲學家戴維·米勒在《社會正義原則》一書中談到了公共決策的合理性和正義性問題。他按組織、社區、群體和共同體的結合緊密程度,劃分如下三種“公共性維度”:第一種是團結型社區(家庭、宗教團體、職業協會等緊密結合的小團體),其正義原則是按需分配;第二種是工具性聯合體,如公司、社區等經濟性關系,其正義的標準和原則是“應得”—所得與貢獻相等;第三種是公民身份的聯合體,如國家、民族等,其正義原則是“平等”,特別是“法律上的平等”,對應的主體是“公民的主體。”

戴維·米勒的理論核心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公共性維度”是進行“公共決策”首先要考慮的前提條件。根據這個“公共決策”的原理來看大學,大學是第二種和第三種公共性維度的復合體,也就是說既有“工具性聯合體”的特征,又具有“公民身份的聯合體”的特征。相應地,大學在對學生的住宿安排和收費方式等問題上,是更注重“應得”地效率原則還是教育平等原則,取決于該大學的“公共性維度”或公益性程度如何。

我們知道,國有大學和私立民辦大學在“公共性維度”或公益性程度方面就有很大的差異。兩者的差異主要由大學的資源配置方式決定并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國有大學的存在和發展主要依賴于國家、社會的投人,更多地反映為社會公眾的共有性,而私立民辦大學在創立之初主要依靠私人資本的注人,并依賴于辦學維系其滾動發展,社會公眾性較低;其二,盡管兩者的培養對象都是未來國家社會的公民,具有“工具性聯合體”的一致性,但國有大學的工具目地更加注重社會效益,因此其“工具性聯合體”的特征實際很大程度上具有公眾性,而私立民辦大學因其生存、發展的需要,比較偏重于辦學的工具性效益。而當大學的工具性特征比重偏高時,其“公共性維度”或公益性程度就會相應降低。

由此可見,大學的公共性維度不同,進行公共管理的抉擇和采取的行為方式也就應該區別對待。對于國有大學來說,應注重高等教育平等的考量,特別是精英大學,它的“公共性維度”的矚目性及其自身作為優質資源的稀缺性,更加強化了高等教育平等的要求,一則是社會公共資源的傾斜要求公正、平等地分享國有精英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會;二則是作為社會教化的重鎮,也理應將公正、平等的理念落實于平常的管理活動中,熏陶現在的學子,未來的公民。而不能按家庭出生背景、經濟條件等將尖子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于私立民辦大學,它更加注重對高等教育效率的追求來獲得緊缺的辦學資源,這也無可厚非。

四、管理決策的現實考最

然而,理性的決策離不開對現實的考量。決策的過程關鍵是達到一種合理與現實折中的平衡。對兩種相互矛盾的高等教育價值取向進行抉擇時,是“效率優先兼顧平等”,還是“平等優先兼顧效率”,要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高等教育辦學實力等具體國情而定:其一,我國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都還相當落后,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而國際競爭又相當激烈,這些都必須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從而實現社會與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其二,要正視高等教育過程中各種不平等的現實,兼顧“平等與效率”,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最大可能的平等: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因而對于不平等的地方,則只能用現實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在高等教育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而高校收費制度(住宿費只是其中一項)可以保證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有利。因此,現實選擇與總的趨勢是“效率優先,兼顧平等”。這也是大學作為一種復合體在當前的現實條件下,其“工具性聯合體”的效用要求偏重于其公民身份聯合體平等訴求的妥協與調整。

從另一個角度看,突出人的主體精神(如心學)、道德人格(如理學)是中華文化的傳統,只不過相同的主題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思想變奏;而中外哲人對人的道德和主體精神的探究,無疑對現實的高等教育的實踐活動有重大指導意義,是大學管理者進行理性決策的又一個思想基礎。熊十力的“新唯識論”在“心與物的關系上”,就突出了“作用于物的心”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強調主體改造客體、心對物的改造,包含一種立足于現實、發揮每個個體的主體精神作用和自覺創造性的意蘊,體現出“進去向上”的人生觀和新的人文精神。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對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為自己立法”的道德律進行了論述,人能夠自己立法自己遵守就是意志自律,就是“自由”。人比自然界更高就在于人有自己的自由意志產!所以,從道德層面來講,即使把大學生當作了大學的客戶,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人不完全是環境的產物,還應有人格意志和精神力量,要發揚“顏回精神”。當年西南聯大師生住的是茅草房,頭頂上還有日本的飛機和炸彈,依然能夠培養出杰出的一流人才。這些事例集中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逆境和貧窮首先給人帶來的是困難,但是一旦當你克服它之后就變成了人生的巨大的財富。住宿方面的貧富差距的不平等并不是成才的實質和關鍵,能夠在“窮國辦大教育”的機遇中得到“有教無類”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已是在目前社會的現實條件下可以獲得的最大的“教育平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