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4-04-28 18:11: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法學專業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技工學校 化工工藝 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62-01
化工工藝專業作為我校主干專業和阿克蘇地區重點示范專業,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在化工企業生產一線從事生產操作、管理等方面的優秀人才。我們正著力抓好課程改革、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和完善實訓設施、場地等方面的建設。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總結出:學習這個專業首先要把握好化工生產特點。任何一個化工過程都由三大塊組成,即原料的預處理、核心反應和凈制為成品這三部分組成。學生想要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看待各種工藝流程更簡單,一定好學會這三步工藝過程。另外,化工單元操作技能訓練是化藝專業的基本功訓練。化工生產過程講究次序、細致。因為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步驟繁多,但許多步驟有著共同的基本原理和通用的典型設備,因此,必須熟悉掌握生產流程和操作技術,以嫻熟的技術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因此,如果把每個單元操作及其相關知識都分為一個個具體的模塊來學習即采用模塊化教學,再配有直觀的實物或多媒體課件的話,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有極大的提高。
對于化工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講畢業后大多都是工作在一線崗位,所以必須有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否則就會在當前人才濟濟的社會中失去了競爭能力。培養現代化工人才,不僅要有好的實踐操作能力,也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在以后的實踐工作中學會動腦,熟練掌握各種生產工藝。基礎理論教學需要結合實際,以實際應用為教學目標,加強對專業課程的實用性,適當增加學習的信息量。將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能夠及時的反映出來。將實驗教學的演示、操作等盡量減少,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等綜合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建設基本技能、專業技能、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相結合,能夠形成教學、生產、管理培訓相結合的實習、實訓基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新精神,將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除在理論教學中充分采用直觀教學、電化教學等手段將設備的原理講解透徹外,還應該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加強學生操作與維護設備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手段上應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使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于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平臺上。
要把安全教育貫穿于技能訓練的全過程。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化工廠的具體案例給學生系統講授《化工安全生產知識》課程及化工生產的基本常識,給學生加深安全意識。在下廠實習時,由學校、廠、車間、班組分別進行安全教育。請生產-線的安全檢查員上安全檢查課、通過觀看安全錄像、安全知識競賽強化安全意識促進了學生學習安全知識的積極性。
另外化工生產常用設備的操作及常見故障的排除能力成為化工工藝專業畢業生的基本技能。為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使用化工單元操作訓練裝置,并且和在有關裝置上同步完成儀表的調節訓練及操作技能訓練。采用化工單元操作仿真訓練是在化工單元操作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后者的強化與校外實習具有互補性。新技術、新知識能夠及時得到體現,縮短學生走向實際生產操作的距離。但與現代化大生產的實際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通過組織學生到化工廠,進行頂崗生產實習。在生產實踐中,操作技能、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知識、良好的生產習慣等都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強調的是,生產中,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動力。在技術方面,可以請車間專業技術人員和實習指導教師進修現場示范和理論授課,使學生不論是理論知識或者是技能實際操作水平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課程設置中,特別注意的是每門課程要和能力培養相符合,相對應,就是說,完成課程的同時也達到了能力培養的要求,即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精心編排,調研自編教材在當地的各個化工企業的使用情況,總結企業和專家的反饋信息。多種渠道大量的收集畢業生的就業信息,確定化工工業崗位的知識需求。區域經濟發展和學生就業以最終的就業導向。在教材的內容中,可將企業文化、工藝技術等等內容的發展及其過程適量的加入其中,為學生提供就業面試信息的同時,兼顧學生職業道德和人文素質的培養。
另外還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化工工藝專業可以采用“一體化”教學及“功學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精心選取素材等教學方法,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2)在技校化工教學中,應當采用啟發誘導式、講座式、提問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通過不斷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來提高學校化工教學水平。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利用網上實驗視頻強化學生對實踐操作的認知。
(4)與職業技能鑒定接軌,教學時設計了與職業技能鑒定相融合的教學計劃及大綱,項目涉及的內容與技能鑒定的職業標準相吻合,課程目標為學生完成課程的訓練項目后,可直接參加相應工種的高級工技能鑒定,達到高級工水平。
(5)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法”和“分組法”設計課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相應鍛煉了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今天,學生必須全面提升自身技能及素養,以適應現代企業及市場越來越大的競爭力。因此,在生產中,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同時,注意教育、引導學生遵循生產、運用規律,形成良好的工作規律。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不斷總結、研發新的培訓方案,以便讓新的化工工藝技能訓練能更貼近實際生產,從而更好的源源不斷的為化工生產一線提供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潘傳九.化工設備機械基礎[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1.
篇2
關鍵詞:《分析化學》;環境工程;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108-02
一、引言
《分析化學》是一門理論性高、應用性廣、實踐性強的課程,是高校環境類、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環境工程專業是20世紀7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它是一門運用環境科學、工程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控制和防治環境污染,以改善環境質量,使人們得以健康和舒適的生存的學科,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而化學學科就是其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相關學科,《分析化學》課程也是目前所有開設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基礎課程,它不僅為后繼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理論準備,而且為今后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一直以來,很多教師和同學都對該課程有種難教、難學的感覺,認為該課程中公式多還難記,概念模糊不易理解,內容也多而雜。如何提高環境工程專業《分析化學》教學效果一直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作者就如何提高《分析化學》教學效果談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二、講好第一節緒論部分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學生在面對一門新課程時,往往感到迷惘,不知道該課程有多大用途,該怎樣學習。緒論既是一門學科內容學習的開始,也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的開始。每門課程最好講的是緒論部分,最難講的也是緒論部分。緒論作為全書概括性的提要,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然而,部分老師在上課時把緒論當作一個開場白,一帶而過;也有些教師認為緒論至少要講兩節課,甚至三節課,這同樣也是沒有必要的。緒論除了要達到多方面的教學目標外,還因為師生第一次接觸,是共同學習的開始,要營造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也要適當展示教師自身良好的教育素質,因此必須精心準備和設計。在上環境工程專業《分析化學》課的緒論時,我們可以以歷史上發生的重大環境污染案例的分析和調查為例,向學生介紹20世紀50年生在日本的公害病——水俁病的病因發現過程。水俁病是最早出現的因工業廢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環境分析化學工作者利用光譜定量分析和元素追蹤等分析化學手段,歷經11年之久,揭示了由于汞污染造成的嚴重危害。通過這種對典型污染物案例甄別的講述使學生了解《分析化學》在環境樣品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學生學習《分析化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最后,關于《分析化學》的內容及研究方法要概述性的講,列出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即可,一方面教材后面部分會具體闡述,另一方面由于學時所限也不能將所有知識重復講解。筆者相信,只要緒論講好了,對于講好《分析化學》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現代科技發展的特點使得學科間交叉與滲透,近代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的迅速發展給《分析化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限的教學時數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內容都講到,只能以點帶面地去講,并且結合專業領域的實際應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目前的環境工程專業《分析化學》教材的內容和體系基本上是以經典的化學分析為主,主要是四大滴定分析,即酸堿滴定、氧化還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分析,如果只是簡單地闡述這些滴定的原理及其方法會有些枯燥,缺乏和專業的聯系。例如,在講授酸堿滴定時,我們可以把這個知識點和環境污水處理過程聯系起來,污水處理中對各種不同酸堿性水處理的實質上就是酸堿相互滴定問題,讓學生了解酸堿滴定這部分內容與所學專業是緊密聯系的,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又如,在講授沉淀滴定時,可以結合水體中污染物可能發生的沉淀溶解反應,通過計算分析溶解度及其可能影響因素,就可以利用沉淀溶解平衡關系預測污染物溶解或沉淀作用的大小。通過這種與專業應用結合的方法講解,可以避免原有教材內容簡單、枯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理解《分析化學》基礎課的重要地位,重視今后的學習。
四、注重知識體系的銜接
眾所周知,《分析化學》公式多,概念更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整個課程體系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許多公式只是一些基本公式的繁衍或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授課時,只要幫助學生理清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銜接關系,把握住它們之間相互連接的線索,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就會顯得游刃有余。因此,做好《分析化學》各知識體系的銜接工作對于講好《分析化學》尤為重要。此外根據課程內容,《分析化學》所用的方法可分為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二者各有優缺點,相輔相成。教師在授課時,除了要講好講透化學分析原理之外,一定要注意合理結合實驗教學以及儀器分析技術,并且應適當調整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在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從整體上系統地把握全書的內容,時時刻刻突出主線,應用主線。
五、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
在大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通常是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以此來評價教學效果。這樣的方法能綜合考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但是,傳統的平時成績一般僅僅包括平時作業、課堂考勤和課堂提問。這樣的形式太單調,不能突出那些對《分析化學》比較有學習熱情及學習興趣的同學。因此,我們可以把平時成績的內容擴大化,例如鼓勵學生對其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課外閱讀,通過課下查資料來寫一些相關小論文;同時積極開展與《分析化學》相關的課外活動,俗話說“得法于課內,收效于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有關《分析化學》問題的辯論會、有關化學污染的調查等活動。這樣既鞏固了課內所學知識,發展了運用能力,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向社會生活的延伸。這樣,平時成績不僅包括作業、課堂考勤、課堂討論、小論文,而且也包括學生平時在《分析化學》課外活動的參與情況。另外,期末考試,我們對考試內容及形式也可進行變通,改變傳統的整篇死記硬背題目的做法,我們加一些考察學生創新思維的題目。這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六、結語
《分析化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我國化學界前輩徐壽先生曾形容《分析化學》是“考質求數之學,乃格物之大端,而為化學之極致也”。關于如何提高《分析化學》教學效果已有許多前輩和同行教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成果。本文主要就講好第一節緒論部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注重知識體系的銜接和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等教學方法和手段拋磚引玉,作者希望通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不斷總結經驗、與時俱進,作者堅信環境工程專業《分析化學》的教學手段將更加豐富、教學效果將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華東理工大學化學系,四川大學化工學院.分析化學[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方明建.分析化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5,84(2):94-96.
[3]唐建設,項麗.環境分析化學教學體會[J].經濟研究導刊,2009,22(60),245.
篇3
【關鍵詞】機電專業 信息化 教學方法 整合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必將推動教育教學領域的變革和飛躍。而要想實現這一切,我覺得眼前首要解決的問題是不斷更新和提高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層次,學習、探索、掌握現代多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技能,讓自身及早成為一個多能型或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改變職業學校機電專業教育教學的窘境,進入良好及有效的教學循環。根據自己參加機電專業“兩課”評比及信息化大賽的經驗和體會,通過知識結構和領域的不斷更新和拓寬,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和演變,筆者也摸索和總結了一些切實可行、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
一、實物模型教學法
對機電專業某些課程許多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有很強的抽象思維,而這對職業學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講,卻是最大的思維障礙之一,曾出現教師鏗鏘有詞,學生云里霧里的尷尬氣氛,收效自然可想而至。要擺脫這種教學的窘境,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我覺得對這些知識點的介紹,首先要從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入手,從中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和形成必要的抽象思維,并最終過渡到抽象思維的不斷鞏固和完善。比如機電專業中對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講解,許多知識點都有必要從形象直觀的實物模型教學出發,如課程中“基本幾何體的投影”一節,若能配合必要的實物模型演示,讓學生從有形、實在的東西逐步想象出無形虛幻的結構,不斷從中挖掘、培養和建立學生自身的空間想象即抽象思維能力,必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這是講解中比較得法的手段之一。
二、實踐操作教學法
機電專業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就是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這也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立足生產第一線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尤其對職業學校的學生更為突出和重要。而對教師來說更應時時根據各課程的特點和需要,不斷引導、培養、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并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如本專業的車工工藝學課程,不但要求學生有較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更需要學生達到熟練的操作技能水平,而教師為此應在三學年的教學計劃中分階段合理確定目標,而不是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突擊訓練,考證了事。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三、計算機仿真教學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仿真教學也在各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發揮著不可低估的功能和作用。當然,在機電專業各課程的教學中,能合理適時開展計算機仿真教學,同樣會在教學中產生強烈的視覺感觀效果,并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雖沒有如實習、實驗那樣的真實性和可信度(特別是從實踐操作過程、演示結果和結論方面來講),但也十分直觀、形象、靈活、生動,甚至有時更易描述和體現細微復雜過程的變化。通過觀察和演示,可以讓人的理解更全面、記憶更深刻。如機械構件的拆卸過程、數控機床的加工過程和機器設備的工作原理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仿真教學這個有效手段,來更新和豐富我們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有聲有色、有形有影、有動有靜、有實有虛中領悟到知識的內涵和樂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現場觀摩教學法
當今科技發展神速有目共睹,教學領域中專業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內容的滯后常常導致與現實生產實踐的脫節。同時,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設施落后、不全,也直接導致學生對實踐缺乏感官認識,這必然會使學生對知識的實用性、可靠性、先進性產生一定的疑慮。為此,我們更有必要引入現場觀摩教學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步入生產的第一線,去感覺、體會實際的操作現場,去接觸最新的技術領域。總之,通過此教學方法的合理靈活使用,不但能使學生真正感覺到自身所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及其重要性,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專業發展的無限前景,并最終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實驗分析教學法
實驗分析教學法因其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感官認識,同時能分析驗證一些概念、原理、論斷的合理性、可信度等而在教育教學領域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而在當今的實驗分析教學中,我們所要解決的是兩大難題:一是根據目前機電專業發展的技術特點和趨勢,實驗分析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實驗室的合理化、現代化建設;二是教師所必須掌握的現代實驗分析教學理論和先進的實驗設施操作技能,而這對教師來說必將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和考驗。
以上是本人對職業學校機電專業現代教育教學方法的一些初探,當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實用性、合理性、靈活性、科學性,注意應用過程中的資源整合。總之,現代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是時代所向、發展所趨,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開拓創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加合理有效。
篇4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體驗式教學足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 規律 ,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 發展 能、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它所關心的不儀足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和擴展。
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沒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通過教學中的交往、對話、理解而達成的“我一你”父系,而不是單純的“授——受”關系,不會強行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學生的思想,用自己行為代膂學生的行為。體驗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覺地認識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學生通過自豐學習更好地獲得知識和能力,還要讓學牛存探索鵬界、探索自我的過程中增強自主性。
傳統的教學過于注重師生之間“授——受”關系,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和擁有者,他的主要作用于講授和傳遞書本知識,而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受體,主要任務是收下教師的傳過來的知識,這種師牛關系只是一種知識傳遞關系。“授一受”關系中,難以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授受”關系中,常有的是屆高臨的說教,把自的觀點、思想強行灌輸給學生。
二、體驗式教學在專業課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專業知識對于學生而高,比較抽象,學習難度較大,不容易理解。如何讓學乍能夠通俗易懂、有興趣的捧這門專業課呢?我認為教師在專業課教學中應幫助學生以合適的方式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接受實踐的經驗。同時幫助學生通過學)發展自身的觀點,拓寬白身的體驗。教師只有以受敦育者自身的體驗為核心引導他們接受同他們的體驗相‘致的知識,同時,鼓勵學生以自身的體驗為核心來形成自身的觀點,表達自身的觀點。從而使教育起到一種引發學生習的興趣并激發其解決問題的動機,首先在最初的學習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學生將來會經歷的、義與所學課程相關的情景,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中發生。例如我們在講 會計 報表的每一個項目時,完全采用真實會計實例為載體,即會計理論知識融于一個個報表項目中講解,理論與實踐一一體化,敦、學、做栩結臺,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一方面,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真實的情境,還原知識產生的背景,使學生更真實地融人到情境中去親“心”體驗其過程提高其學習興趣,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真實的問題情境能激勵學生自主探索。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已經刨設的問題情境中,幫助他們運用原有的知識與教學內容進行對話和交流,學生在徹底融入問題情景后,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被充分激發出來,這種激發的情感將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為教學活動的繼續展開并取得成效打下基礎。與情境融合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問題所在,問題的發現激起他們去尋求解決問題的動機和欲單。
三、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作為教帥不能只把教科書中的內容灌到學生頭腦中,目前的教學知識教師講授,學生記。這樣不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探究能力。
我認為在專業課教學中應充分貫徹體驗式教學的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當然這對教師也應該是個挑戰。教師除了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外。還必須以體驗式教學為切入點,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從思想觀念、工作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提高白己。使自已有能力調動學牛的積極件,使學生在強烈的興趣和動機的推動下,對問題進行思考,通過討論、交流加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主動搜集并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這時就需要教師組織有用的學習資源,如:在校園網上建相應的 文獻 庫:能讓學生迅速查到最新的會計準則、審計準則、有關的貝型案例等相關資料。設置出如巾國會計網、
篇5
關鍵詞: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數值計算方法;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郭壯志(1983-),男,河南周口人,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講師;吳杰康(1965-),男,廣西隆安人,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廣東 廣州 510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電氣與控制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子項目實驗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3-0069-02
“數值計算方法”是研究使用計算機求解各種數學問題近似解的一個數學分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其已成為研究分析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問題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可模擬真實條件和理想條件下狀態等顯著優點,在電力系統故障分析、電力系統穩定性分析、電力系統短路計算、電力系統過電壓計算、電力系統潮流計算、發電機運行特性分析、電磁場計算等領域都有應用。電力系統分析與計算軟件如POWERWORLD、PSCAD、PSASP等都要以數值計算方法為理論基礎,因此廣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將其設置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與其他數學課程相比,該課程具有知識面廣、理論復雜、公式冗長、難于記憶等特點,對于本專業還需強調基礎理論與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理論的緊密結合。
筆者目前從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在借鑒該課程先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特點,在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現狀
“數值計算方法”是分析和研究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問題的必要技術手段,定位為我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2學分,共32學時,全部為理論課時。考慮到該課程教學要以“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知識為基礎,目前安排在大二下學期講授,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目標是通過各種數值算法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理論的完整性和嚴謹性。采用期末測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綜合考評的方式,期末測試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
二、“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選用針對性不強
教材作為承載并傳遞課程教學內容的載體媒介,[1,2]對課程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數值計算方法”隸屬應用數學范疇,是理論分析和工程應用結合的橋梁。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中,教材選用不僅要考慮知識的完整性、理論的嚴謹性,同時要突出課程與本專業的關聯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長期以來由數學專業的教師承擔本專業的“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所選用的教材理論性較強,沒有充分考慮到與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的結合,學生難于做到所學即所用。
2.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不甚合理
目前,我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課時共32學時,安排在大二下學期講授,全部為理論教學,無實驗和實踐環節。此時,學生雖具備學習該課程必需的“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等數學知識,但缺乏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高電壓技術等專業知識,不具備講授“數值計算方法”在電力系統應用的知識前提。學生僅僅把該課程當作一門數學課來學習,學完后對其應用價值知之甚少,與專業教師期望的教學目標有較大差距。
3.課程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目前,我校大多數課程已經實現了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根據各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很多課程已引入了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立體式教學等先進教學方法。然而由于“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涉及知識面廣、內容抽象、教學課時少,因此長期以來本專業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以“注入法”為主,偏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因為是數學專業的教師授課,他們對電力系統知識了解不多,大部分時間花在了算法的理論推導和證明,忽略了本專業學生的數學基礎弱、對理論推導與證明興趣不高的特點,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教學效果不理想。
4.課程教學目標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數值計算方法”課程的教學目標強調理論的嚴謹性,偏向培養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而弱化了實驗實踐教學,不符合該課程理論與應用結合的特點和本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實際。
5.考核方式不盡合理
考核是教學評價的核心,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系統功能的整體優化。[3]目前,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該課程考核指標相對單薄,由期末測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組成,而期末考試成績在綜合考核指標中占主導地位,平時成績評定指標中作業處于核心地位,作業仍然主要以理論推導型和算法設計型題目為主,過分強調“分數”、理論分析與算法推理的重要性。對于理論與實驗實踐并舉的“數值計算方法”課程,該評價方法簡單、功能狹窄,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學習、課程學習目標游離、理論與實驗實踐脫節,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專業領域應用能力等高階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三、“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主要改革措施
根據“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課程與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特點,以教材改革為基本點,以整合優化教學內容為核心,以改進教學方法為手段,以完善考評方式為保證,以提高學生興趣、獲取理論知識、訓練思維、培養創造能力和本專業應用能力為目標,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
1.加強教材建設
目前,該課程教材主要有兩類:[4]偏重理論推導和算法分析,主要解決“為什么這樣計算”的問題;強調算法設計和數據處理,淡化理論分析與證明,主要解決“如何利用計算機求解數學問題”的問題。至今,還沒有一種與本專業結合緊密的有關數值計算方法的教材,難于滿足專業教學需求。由于編寫新的教材周期長,筆者認為教材建設應采用漸進式,首先針對工程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選擇知識結構完整、邏輯結構清晰、強調計算機算法實現和淡化理論分析證明的教材;其次組織本專業教師編寫滿足學生需求并緊密結合電力系統理論分析和工程應用背景的教材。
2.合理調整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
根據本專業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整合與優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淡化理論證明,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增加數值算法計算機程序教學內容,體現課程理論與應用融合的特點;增加上機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理論與應用結合的能力;增加電力系統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背景與數值計算方法有機結合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數值計算在本專業的哪些領域被應用和如何應用。
我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大三上學期開始學習“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專業課程,為促進數值計算方法與電力系統知識的融合,擬將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從大二下學期調整到大三下學期,在課程講授時不僅可將專業應用背景融入到教學中,也讓學生知道該課程學有所用和如何被應用;擬增加實驗實踐教學內容,將課程總課時調整為40學時,理論教學課時32學時不變,增加實驗實踐教學課8學時,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改革課程教學方法
借鑒其他課程先進經驗,結合本專業特點,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措施主要有:
(1)應用理論總結替代算法理論推導過程來淡化分析與證明,做到理論深入淺出,降低課程學習難度,提高學生興趣。例如:當講到簡單迭代法收斂性定理時首先告訴學生該定理的本質就是迭代函數,導數的絕對值小于1,然后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導數知識進行闡釋,使其輕松掌握該類型算法收斂性判定的簡單直觀方法,降低理論難度。
(2)利用直觀教學講授算法原理,淺顯易懂。例如:當講到對分區間法、Newton法等算法原理時,利用算法迭代進化直觀圖可便捷高效地讓學生掌握算法的原理。
(3)引入本專業應用背景,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感覺學有所用。例如:在講到Newton法求解非線性方程時,將電力系統潮流問題引入,并探討其求解原理與方法。
(4)實驗教學課堂案例化。在課堂上針對具體問題講授利用MATLAB如何實現算法,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學生實驗實踐作范例。
4.修正課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結合課程特設、專業特點,做到反映實際、與時俱進。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培養目標要從重理論轉向強調應用,注重和電力系統理論研究及工程應用的結合。
5.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自身特點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促使當前該課程考核方式需要革新,圍繞著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理論、實驗和實踐有機融合的目標,考核方式的主要改革措施有:降低期末測評比重,由原來80%降到70%,增加實驗實踐教學考核指標,實現考核指標多元化;重視實驗實踐評估,將平時學生實驗實踐的過程、結果、積極性等都作為實驗成績評定的指標;作業成績評定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驗實踐,“雙管齊下”促進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在布置作業時,不僅要寫出理論依據,算法的設計步驟,還要附上利用MATLAB進行程序實現的代碼和結果,以實現學而會用,避免“光說不練”、“紙上談兵”;與專業應用結合的能力作為期末考評的一個量化指標。學生針對本專業自選與計算方法應用有關的案例,利用MATLAB實現數值計算方法程序,并采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去實現,針對不同的方法分析其應用效果和優缺點,如果有可能提出改進方法。
四、結束語
本文針對我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數值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教材建設、教材計劃制訂、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目標修正、考核指標變革五個方面探究課程的改革和實踐措施,以便促進該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其中一些措施如文中所提教學方法已應用到教學中,被學生認可和接受。目前雖然還沒有與本專業緊密結合的教材,但已不再選用偏重理論的教材而選用理論適度、偏重應用的相關教材,[5]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該課程的改革還處于初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繼續借鑒先進教學方案,總結已有的改革教學經驗,逐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繼和.“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
34(2):47-50.
[2]劉櫻,顧群音.“電力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15):90-91.
[3]王光霞,唐慧林.教育轉型形勢下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1,23(10):26-29.
篇6
關鍵詞:教學資源;匱乏;項目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4-0026-02
一、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為國家培養符合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它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另外一種教育模式,其培養重點是在技能上,因此,教育部的相關文件一再強調高職教育必須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起自己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它按照完成具體工作過程的步驟來安排教學,實現了工學結合的培養方式,是高等院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如雨后春筍般的快速發展,隨著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工作的推進,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廣,可以說全國范圍內的高職院校都在探索并實行著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但是由于這一教學模式在我國還是起步階段,改革和實施中由于缺乏相關配套的教學資源,使得我國的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現在正處于一個瓶頸時期,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其研究并加以解決,將會嚴重影響該項改革的后續發展和進一步完善。
二、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中教學資源的匱乏
項目化教學模式和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資源沒有特定的要求,項目化教學模式由于具體專業的不同、工作任務的不同,就需要在教學進程中具備符合完成工作任務的資源,具體分析高職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實施中存在以下幾個較為主要的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急需解決。
1.教材的編著缺乏統一規范。我國高職教育項目化課程改革推進時間較短,教材的編著缺乏統一規范性,很多高職院校在實施項目化課程改革中都是學校的專業教師自行編著使用,由于缺乏有價值的參考借鑒資源和有效的溝通,使得各高職院校自行編著的很多項目化教材百花齊放,教材的不規范是項目化課程改革中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且同一本教材的編著,編著的老師對自己所編著的部分和整本教材的思想都很難做到統一,使得教材的實用性大大降低。
2.實訓場所。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思路是以工作任務為目標,模擬工作任務的各個情景來進行教學,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需要有一定的實訓場所來完成項目化教學,實施項目化課程改革的同時必然要求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模擬工作任務的仿真實訓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項目化課程改革的實施落到實處,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項目化課程改革中很多學校都沒有重視這一環節,只是要求教師按課程改革要求改革教學模式,這樣的改革只會使項目化課程改革成為空中樓閣,沒有實訓場所的項目化課程改革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仍然只能按傳統的模式來教學。
3.教師教學能力欠缺。項目化課程設計的基礎是工作任務的模塊,在教學過程當中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實踐經驗來帶領學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務,這一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有完備的專業背景知識,更要求教師具備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實際能力,但是高職學院的很多教師恰恰缺乏實踐的經驗,以前的教學也是按照傳統的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的。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職學院的招聘程序中存在的問題,高職學院在招聘專業教師的時候還是主要以學歷為主要的招聘標準,這樣招聘到的教師很多都是從剛從學校畢業就進入高職學院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這樣就使得教師先天就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第二方面是很多高職學院本身也不重視教師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沒有有計劃的、有序的安排專業教師到相應的行業企業當中去進行實際專業工作的體驗和學習,這就使得高職學院的很多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時感覺力不從心,不能有效達到項目化課程教學的目標。
三、大力投資完善與項目化教學改革配套的教學資源
1.規范教材編著。教材是教學過程的書面體現,它包含了學生學習相關課程的主要內容,也是教師組織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因此教材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教與學過程的重要載體與溝通紐帶,如果教材不規范,教師就不能很好地根據其來安排教學內容,就會使得教師所教內容不能得到全面的體現,甚至出現教師所教內容與教材內容嚴重脫節的情況,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難度,自然也就達不到教學效果。要編著好項目化課程教材,第一是高職學院要破除現在各自為政的模式,要積極和有同類專業課程的高職院校進行溝通聯系,互相配合編著統一規范的教材。第二是高職學院在督促教師編著教材的同時應該積極和相關的行業企業聯系,引入行業企業工作能手參與到教材的編著中來,這樣能使編著的教材和實際的工作任務達到更高的契合性,真正使學生學習和完成的教材中的工作任務內容和現實中的工作任務內容達到高度統一性,培養出真正的高端技能人才。
2.建立滿足項目化課程所需的實訓場所。高職院校要大力投入建設與工作任務相匹配的實訓場所,使學生能在學校里獲得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的能力,校內實訓場所的建立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高職院校除了可以自己投入一部分資金以外還可以和相關的行業企業聯系,通過和行業企業的合作既能吸收到一定的投入資金,又可以使得自己的實訓基地成為行業企業的另外一個實驗或生產的場所,使得行業企業也能從中獲益。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深化和企業的合作關系,通過為企業培養所需專門人才的方式與企業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這樣,既能按照企業的要求來改進培養的內容與方式,又可以在培養的過程中讓學生順利地到企業里去進行相關工作過程的學習,真正使得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就是我們的行業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消除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人才供給與需要的隔閡。
3.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項目化課程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解決實際工作任務的能力,一方面,高職院校對專業課程教師的選聘標準不僅要重視學歷,同時也要重視招聘教師的實際工作經驗,尤其是對于一些緊缺專業的教師招聘,可以適當降低對學歷的要求,提高對實際工作經驗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招聘方式能使高職院校招聘到的一部分專業教師從進校門開始就具備一定的工作技能和經驗,減少后期的培養成本。另一方面,高職學院可以根據專業課教師的具體情況,建立一套有計劃的分批次的培養計劃,和行業企業進行協作,定時定量輸送專業課教師到相關的行業企業中去,在相應的的輔助崗位體會、學習,取得完成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培養出學院自己的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最后,要真正培養起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還需要高職院校完善相關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根據具體的專業職業技能要求,分析出專業教師應具備的工作職業技能標準,對其進行定期的考核,并與相關的績效和職稱評聘掛鉤,讓教師體會到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不斷學習和具備從事相關專業工作能力對其教學職業生涯的重要性。
四、總結
總之,改革是一項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學改革尤其如此,從傳統的教學模式過渡到項目化教學模式必然需要一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主要是破除以前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建立起具備完善配套教學資源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這就需要各高職院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出實施項目化教學所欠缺的具體教學資源,并大力投入精力、財力和物力加以解決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施好項目化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張祥蘭,許放.項目化課程改革中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勝任力研究[J].高教探索,2009,(11).
[2]趙華.對高職項目化課程改革中教材建設的淺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2).
[3]金彥平.工學結合項目化課程教學的資源配置與開發[J].機械職業教育,2012,(7).
[4]賈麗飛,李鷹.《高職教育“項目化”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11).
篇7
關鍵詞:全日制碩士;知識結構;課程教學;自信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035-03
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模式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模式轉變,2009年教育部決定增加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5萬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學碩士培養可以追索到1953年建立的石油地質與勘探學科,當年在前蘇聯專家指導下就開始招收研究生。我國學位制度建立后,1981年建立石油地質與勘探和應用地球物理碩士學科點,同年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1998年開始招收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主要針對企業在職人員招生。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且招生規模在逐年增加。本文以《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課程教學為例,分析了如何提高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做法。
一、學生的組成及其知識結構分析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質工程領域是綜合利用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和工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工程評價和工程設計的學科領域。為了體現培養特色,我校地質工程領域主要側重油氣田地質勘探工程和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中科技攻關、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與施工及工程規劃與管理。本領域與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地球化學等學科相關。我校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從2009年開始獨立教學,僅地質工程專業當年學生數位33名,2010年為68名,2011年將達到98名,涵蓋了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地球化學和油藏工程等多個培養方向。從表1可知,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其學術背景非常復雜,本科非本專業的學生超過30%,如果按照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消化不了”的局面,必須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組成情況,仔細分析學生們的來源、本科所學的基礎知識,因勢利導地開展課程教學。
表1 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2009~2010年級學生數和培養方向組成情況表
二、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并編寫試用教材
我校全日制工程碩士采用“三段式”培養,即課程學習+企業實習+學位論文。在校學習是學生們在研究生攻讀學位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階段,是彌補知識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關鍵階段。經過調查分析,與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相關的課程和專著教材種類繁多,不下幾十種,但有的只適合于學術型研究生的教學,有的卻只適合于職業或中等專科的教學,介于兩者之間的教材還沒有,為了保證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明確學位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層次關系和知識銜接,確定《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課程主要內容及教學目標,避免課程間知識的跨越和重復,準確定位課程內容,強調其中知識的工程背景及應用,編寫適合于地質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的專門教材《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是為地質工程專業專門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學習先修課的前提下,了解油藏描述技術的發展歷程和國內外研究現狀,掌握油氣藏評價階段油藏描述、不同開發階段油藏描述、油氣藏開發地質的工程問題和研究方法以及現代油藏管理的基本知識。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很快地適應現場理論知識和技術的需求。主要內容包括(1)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概況;(2)研究進展及其研究方法綜述;(3)油氣藏開發地質特征研究;(4)評價階段油藏描述技術研究與應用;(5)不同開發階段油藏描述技術研究與應用;(6)油氣藏開發地質的工程問題研究;(7)現代油氣藏管理的基本知識分析。
三、通過案例分析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
實踐環節教學對于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尤為重要,否則就會陷入“學術型研究生缺乏足夠的基礎理論,應用型研究生得不到應有的實踐訓練”的尷尬局面。全日制專業學位是相對于學術性學位而言的,是面向特定社會職業的人才需求,為培養社會高端專業人才而設立的學位類型,具有職業性與學術性相統一、特定的職業指向性和教育的實踐依賴性等特征。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筆者在《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自身多年的科研工作,在對科研成果進行重新整理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了五個案例,包括(1)評價階段油藏描述研究;(2)關鍵井及測井解釋模型研究;(3)油藏三維地質建模研究;(4)油藏剩余油形成機理及其分布模式研究;(5)成熟油田現代油藏管理理論與實踐。分別與教學的各個章節對應,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解決實際科學問題的能力,便于學生一到生產企業就可以很快適應現場的工作需要,通過與回校的學生們的反饋來看,效果頗佳。
四、加強自信心教育
從2009年的研究生招生報名到面試階段,不斷地可以聽到學生們關于“學術型研究生”與“專業型研究生”的區別在哪?學制有沒有區別?培養方案是不是一樣?將來就業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等等問題,雖然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也是我國研究生隊伍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一定意義上講又是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或者說,學生們自身有這樣或那樣的“感覺”,因為他們知道,面試的時候老師們要他們承諾,考試的分數不是太高,將來做論文不能跟著導師要去企業工作站等等。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較普遍存在著自信心缺失的嚴重問題。筆者在第一堂課上課之前也曾做過類似的調查,有的學生感到困惑,有的學生感到不太適應,也有的學生感到前途不定,因而缺少信心,應該說這些現象基本反映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全日制碩士專業研究生對自己學習和發展,以及未來人生較普遍存在著自信心不足的嚴重問題。高校的重要職責在于育人,教師的責任是培養合格的學生,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也不允許歧視他們,那么,從教書育人的角度來講,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自身存在著“先天不足”并不可怕,關鍵是教育者要有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以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發展為本,對他們施以人文關懷和智慧啟迪,在積極肯定和不斷激勵中喚起他們人生的希望和發展的自信。“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人生豪邁。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說:“任何教師都可幫助所有的學生學得優秀、迅速,并充滿自信。”這是作為教育家的自信,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理想。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雖然自己心里或多或少有種認為他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群體”的感覺,但并沒有認為他們不可造就。而是要求學生們積極面對現實,承認自己的知識結構的不完善,繼而要求學生努力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教師要樹立一種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消除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偏見,堅信天生他才必有用,把教育者的信心轉化為學生的人生自信,以嶄新的人才視角喚起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發展的自信,啟迪他們以實際行動發現自己的潛質,挖掘自己的潛能,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奮發向上,不懈追求。一個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會是一個層次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也無論高等教育發展到什么程度,即便一個社會的人都是博士畢業,也不可能大家都在一個層次上,都做一樣的工作。而且特別強調,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要強化自己獨特的發展機遇意識,走另一條成才之路,唯有自強不息,充滿自信和毅力,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一味地與“學術型研究生”去比較,相信他們只要努力,就一定也能夠做出更大的成績。
另外,樹立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自信心,還必須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做好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目前,我校有企業工作站40余家,每年企業都會到學校來,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設定研究方向,學生們自愿選擇。學校也制定了有關的管理辦法和激勵措施。因此,在教育培養過程中,著力從每個學生的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出發,根據學生個人的素質特點和職業傾向,為他們做好職業規化和就業指導,以鼓勵為主,積極指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轉變學習、就業觀念,去社會這個大舞臺發揮自己的才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2009]1號.
[2]教育部.關于對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征求意見的函[Z].[2009]2號.
[3]常寶英.對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
[4]宋丹,王國紅,鄒積巖.專業學位教育若干問題探討[J].航海教育研究,2008,(4).
[5]熊玲,扶雄,李忠,謝明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1).
[6]別教榮,趙映川,閆建璋.專業學位概念釋義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7]熊玲,李忠.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8).
[8]薛天祥.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
[9]朱濤,馬恒,劉強.專業技術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1).
[10]周位彬.以人為本視野下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教育與培養[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6,(6).
[11]何振雄.整合不同類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滿足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0).
[12]劉廷章,鄭祺.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團隊探究方法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
[13]胡玲琳.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性比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4).
篇8
【關鍵詞】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結構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方面。1999年在教育部的組織領導下,在全國電大系統開展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這對電大發展是一個新的里程,也給電大發展帶來一個機遇。電大開放教育學生免試入學,學生基礎不一樣,學習目的多樣化,特別是開放教育強調學生自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必須搞好支持服務。自成都電大開放教育法學專業開設后,基于我們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的研究,新的理想的教學模式的確立,現已經基本確立以學生“自主化學習”為主、教師“導學”為主的較為完備的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為了進一步深化開放教育法學教學模式改革,完善法學教學支持服務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擬對成都電大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定位與特色進行探討.
一、構建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的原則
我校法學專業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充分認識到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的成熟和進步,對開放教育的重要影響,它不僅推動了開放教育理論的發展,更促進了開放教育技術的前進,同時也促使構建完善的開放教育系統工程,其中教學支持服務系統是遠程開放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
建立和維持一個高效能、全方位的教學支持服務系統,是有效地開發、管理和執行各項開放教育項目的重要保證,也是確保開放教育質量的基礎,是開放教育生存和發展的核心之一。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是開放教育過程中一切輔教學活動的總和[1]。由于開放教育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自主化學習”為主、教師“導學”為主的核心思想展開,所以與之相適應的開放教育教學支持服務體系主體完成兩方面的任務——支持與服務[2]。支持的特征表現為:一是教學管理體制必須支持遠程教育以學生自主化學習為主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二是通過一切必要的手段(硬件、軟件)支持教師盡快轉變角色,適應和主動承擔起遠程教育環境下的“導學”任務。服務的特征表現為:為學生自主化學習服務,為學生服務。
開放教育是以“以學習者為中心,使每一位學習者都得到充分發展”為其本質特征的,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自主學習。開放教育和傳統教育一樣始終存在著“教與學”這對矛盾,但開放教育中“學”轉變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不受限制自主地選擇合適自己的教學媒體模式和學習方式,即不受時空限制地自主學習。但學習者的
圖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結構[3]
注:為了體系的完整性,將面授輔導體現在該體系之中。
這種學習不可能憑空孤立地進行的,學習所需的資源、動力和方法等仍需依賴于“教”,但“教”是必須圍繞著為學生學習服務的這一核心,“教”更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導航,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真正提高遠程教育的質量。根據美國遠程教育專家穆爾的交互理論,要處理好遠程教育自主學習和質量保證的矛盾,就是在建立完善的教學支持服務系統的同時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教學支持服務系統是遠程學習者與教學機構的聯系樞紐,那么在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形式服務的同時適當融入控制因素,既保證了教育培養目標,又利于學習者自主的發揮,促成學習者個體完善的發展。因此,對教學支持服務系統的構建有較高的要求,基于上述認識我們構建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的三大原則:完善的服務性,及時的反饋性,靈活的開放性。
二、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結構
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結構集中體現了體系中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任務承擔者和各項任務之間的關系。體系結構中每個功能模塊都有具體的服務質量指標或具體措施。從上表可知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包括教師導學的教學支持與為學生提供自主化學習的服務兩大體系,體現在專業實施細則,課程教學實施方案,課程形成性考核,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復習迎考服務,畢業服務等項目層面。為保障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作用的發揮,本專業按照中央電大的規定建立起具有重要作用的實施網上教學支持服務的三大制度,包括:(1)校外專家制度(2)專業責任教師制度 (3)課程責任教師制度。
(一)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模塊
1、教師主導模塊
開放教育教師與學生處于準分離狀態,但教師仍然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主導性作用表現在:導向(引導學生學習方向);導能;導學;導修;導評[4]。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同樣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建立在充分運用信息資源的基礎之上。信息時代,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向人們展示了其多媒體化、人工智能和全球網絡化的發展特性,這種特性便于創設一種全新的教育環境,創造出實現個別化教學、讓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的情境;創造靈活交互的情境,實現人際之間的廣泛交流和協作,支持人際之間的智能互;創造虛擬化的學習環境,提供給學習者更多的創造空間和實踐的自由。因此,網上教學支持活動在教學支持服務活動中具有主要意義。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教師主導模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教學實施細則。人才培養模式作為對學習者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實現之方式,在不同的條件、要求和環境下,通常并不一樣。在開放教育試點中,尤其在信息社會的網絡環境中面對著教育觀念、教育對象、教育資源以及教育過程的開放,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利用開放教育的資源,對所涉及的專業不知道如何有效展開學習。為此法學專業制定了相應的專業教學實施細則,并通過網絡媒體予以再現,學生通過網絡對專業教學實施細則的了解,知道該本專業教學組織形式;學習及考核方式;教學支持服務的方式;教學組織機構等。因此此模塊專業教學實施細則的基本內容包括:1、專業培養目標及特點;2、辦學基本條件;3、入學資格及入學測試;4、課程補修計劃;5、教學媒體與教學組織形式; 6、有關教學環節的規定;7、教師的配備與培訓;8、課程的考核與評價;9、畢業要求;10、專業責任教師的聯系方式。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對學員需要了解本專業的重要部分部分予以體現,包括入學資格及入學測試;課程補修計劃;教學媒體與教學組織形式;有關教學環節的規定;教師的配備與培訓;課程的考核與評價;畢業要求;專業責任教師的聯系方式。
2)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而規定的課程內容、體系、范圍和教學要求的基本綱要。它是實施教育思想和教學計劃的基本保證,是進行多種媒體教學、教材建設和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依據,也是指導學生學習,制定考核說明和評分標準的指導性文件。統設必修課、限選課和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大綱(或教學要示)由中央電大統一制定在電大在線公布;選修課的教學大綱既可選用中央電大的,也可由電大文法部教師自行制定;自開課程的教學大綱由文法部教師自行制定。教學大綱對平時作業、實驗、實習、社會調查和平時成績等都具體規定和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對學習的建議,學生了解這些內容,對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會有所幫助。所有這些學習者輔助材料可以通過網上選課得以實現。
3)課程教學實施細則。課程教學實施細則是是實施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計劃、規范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保證,是開放教育環境下講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性文件。包含1、課程性質、任務及基本要求;2、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情況,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和各種教學輔導手段(如網絡、VBI、電話答疑等)的特點及綜合應用;3、對各教學環節特別是面授輔導環節的安排,應當盡量具體(包括上課的時間、地點、輔導教師、面授的內容、每一次輔導課具體教學的安排),教學過程的安排、建議和提示;4、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建議;5、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要求和檢查、監督的措施;6、對教學進程中多種教學活動,如教師培訓和教研、指導學習小組、直播課堂、網上教學輔導、答疑活動等的安排和建議;7、課程實踐性環節的具體要求;8、責任教師、輔導教師的聯系方式。法學專業各課程的實施細則都在網上查詢。
4)開篇道學。教師除介紹課程的簡介、重點和難點外,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怎樣學好該門課程、重點掌握哪些知識,對學員的學習進行建議,對基礎差的提出補救方法,幫助學員制訂合適的個人學習計劃。
5)網上教學輔導。網上教學輔導不僅可以指導學生如何理解教材的重難點,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發揮學生創造性。現目前我校已經就各專業各課程按章節上載輔導資料,極大的方便了同學們學習。
6)直播課堂。“直播課堂”主要用于教學輔導,特別是開放教育本科試點專業課程的教學輔導,講授難點、重點,答疑解惑,為學生提供所學專業和課程的各種教學信息。“直播課堂”還設有專題講座和特別節目等板塊。對大學生豐富知識、提高素質很有好處。
7)提供多種網上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我校網上教學資源類別有包括:A. IP課件B.VBI信息C. CAI課件D. BBS討論E. VOD視頻點播 。IP課件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流媒體和超文本構成的教學課件,它圖、文、聲并茂,同時有老師講課圖像和聲音播放。學員可登錄到學校網站點播所需的課件。VBI數據廣播是利用衛星電視技術傳送信息的現代化遠程教學手段,主要用于教學文件、重點難點指導、輔助教材、測試題目以及其他教學信息的傳遞。VBI數據信息容量大,覆蓋面廣,尤其適合基層和邊遠地區傳遞教學信息。CAI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縮寫。CAI課件是用計算機開發的教學輔助軟件,CAI課件常分為個別輔導型、操練與練習型和模擬型三種。CAI課件具有使用方便,內容直觀,交互性強等優點,是遠程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
7)復習迎考服務。課程輔導教師要及時提供比較成功的課程復習方法;教學管理人員要及時提供有關考試說明和考試管理方面的信息,及時解答學生有關考試方面的問題。特別要注意的是;應將對學生的考風考紀的教育列在為學生提供服務的范疇。
2、學生自主化學習模塊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所要建立的以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學生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因此,加強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過程監控顯得十分重要。法學專業網上教學為學生自主化學習提供了以下服務:
(1)教學信息服務。包括專業設置、專業簡介、課程設置、課程簡介、任課教師、課程教材教參、推薦書目、專業期刊、專業論文等欄目。
(2)素質教育活動服務。電視大學的培養目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講清必須的基本理論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何才能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呢?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素質教育模式。所謂“走出去”,即由任課教師在校內講完書本理論后,帶領學生走向社會的相應單位,使學生親身感受實際工作環境,并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謂“請進來”,即針對社會改革和發展的熱點問題和學生學習、生活中需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聘請社會知名專家和校內學有專長的教師,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并將相關活動借助網絡媒體加以再現。
(3)提供在線測試,提高學員綜合能力。法學專業各課程通過提供在線測試,這既方便學生自主化學習,又對學生自主化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監控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4)利用電子信箱(E-Mail)。電子信箱是因特網的重要應用之一,電子信箱具有傳播速度快,費用相對低廉,雙向交流方便,可傳送多媒體信息等特點。可以利用電子信箱服務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傳送、輔導答疑、討論和測試等項工作。此外,利用電子信箱,不僅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將學生的地址組成一組,讓學生之間分享同一個信息;也可以組織學生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利用電子信箱,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聯系,加強了學生在學習上和思想上的交流與幫助。
(5)實時答疑服務與非實時答疑服務。實時答疑與非實時答疑服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系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可以通過改系統得到教師的指導。此外我校為開放教育學員提供學習迎考服務服務與、專題討論服務。
(二)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模塊的制度保證
1、專家制度。法學專業聘請西南財大的章群教授按照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對法學的要求,對法學專業教學環節進行把關,包括網上教學支持服務。
2、專業責任教師制度。為保證網上教學支持服務的落實,我們實行了專業責任教師制度,規定了專業責任教師教學支持服務的職責:包括按照中央電大關于教學、教務管理的有關規定及專業教學實施方案的要求,主持設計所管專業教學一體化方案(專業實施意見),并負責實施推廣;根據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負責本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和修改;審定本專業自開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實施方案等,并在網上公布。
3、課程責任教師制度。在實施專家制度與專業責任教師制度的同時,我們實施了課程責任教師制度。其職責是:接受專業責任教師的指導與管理;按照中央電大教學大綱與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多媒體資源的狀況,負責設計所管統設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熟練掌握和運用電大在線教師版,熟悉多媒體資料的內容,按時定期提供所管課程的網上教學資源,并組織參與BBS的答疑。協助專業責任教師制定學生選課指導意見等保證網上教學支持服務的實現。
三、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執行情況分析
為了進一步搞好遠程開放教育,法學專業對網上教學資源加大了力度,在線平臺開放本專科課的大綱、細則、實施方案,學習指導基本齊全,有些主干課IP課件和多媒體課件也在網上實現,學生可以根據需要擇課,也隨意在網上討論、答疑、查詢有關資料。這些資料利用的有效率怎樣?是否完全適應現在開放學員的自主學習化呢?筆者在直屬部、雙流電大、青羊電大2003秋及其2004春兩屆學生2500學員對法學網上教學支持服務調查資料的分析,發現法學專業網上支持服務執行情況基本良好。
法學專業網上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執行情況分析的目的是:通過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尋找進一步改進措施,通過整改使得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更加符合遠程教育規律,滿足學生自主化學習的需求,保障教學質量和合格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評價可以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的執行情況分析包括三個層面進行評價。第一個層面是對遠程教育教學工作支持的成效性評價,即現行宗教學管理體制對學生自主化學習環境、教師“導學”支持效果評價;第二個層面是對遠程教育學生自主化學習服務的到位性評價;第三個層面是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對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作用評價。
(一)法學專業教師“導學”支持效果評價
1關于網上導學與面授導學的效果比較分析
對網上導學與面授導學的效果比較分析,我們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分析,第一是教師導學方式接受程度進行比較;即在兩種導學方式中,學員更愿意接受哪一種;第二對教師教師導學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即在接受兩種導學方式的同時,學員對哪一種更滿意?圖表所示學員對教師網上導學并不是十分滿意。能更好的實現雙方的交互。同時也表明學習者舊的學習觀念和模式沒有轉變過來,認為這種方式快捷,同時也給教師的導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調查中還看出對面授導學的滿意率高于網上導學滿意率,說明必須加強網上導學。
2、對網上導學效果的評價
(1)網上導學重要性比較分析(見圖5)
我們對學員進行了專業實施細則、教學大綱、課程實施方案、教學輔導、開篇導學、在線測試、補充練習等網上教學手段重要性的調查,發現教學輔導在整個網上輔導的重要性最高占50%,其次是在線測試、補充練習占10%,而其他占10%。上述數據分析表明,我校網上教學導學手段基本健全(占90%)但還不完善;同時表明學員對專業實施細則、教學大綱、課程實施方案、開篇導學重要性認識不足,需要加以引導。
(2) 網上導學滿意度比較分析(見圖6)
從上述圖標表可知學員對在線測試、補充練習、開篇導學,滿意度較低;對專業實施細則、教學大綱、課程實施方案、教學輔網上教學手段滿意度較高,因此我們要注意對線測試、補充練習、開篇導學質量的提高。
(二)對學生自主化學習服務的到位性評價
(1)據以研究的數據
圖8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求助方式
圖9現有法學專業多媒體利用情況
2數據分析
篇9
湖北民族學院校級一般教研項目“民族地區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2013JY026)。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經濟法對賦予社會經濟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社會對既懂經濟又懂法律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為此,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堅持以市場經濟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經濟型、復合型會計人才為教學目標。然而,我國當前會計學專業經濟法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教學內容缺乏、考試方法缺乏合理性、教師專業知識的缺失等等。然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會計學專業教學目標的實現、人才的培養都有極大的阻礙作用。因此,為了不斷優化會計學學生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深化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夯實基礎知識,以滿足學生在日后考證、就業和職稱提升的需要。
一、會計學專業“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
經濟法課程本身是一門實用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然而,當前很多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讓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存在很多誤區。首先,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老師是教學的中心和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在這種應試教育的體制下,老師忽略了給予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獨立意思表示的機會,忽視了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容易讓學生把經濟法看成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在法律法規的介紹中引入的很多案例比較陳舊,要么是與最新修改的法律法規不符,缺乏針對性,要么是與當前的經濟形勢不符,缺乏時效性。最后,老師在教學工具的應用上缺乏創新性。很多教師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有效地把教授、板書、多媒體、以及互聯網有機的結合,教學方式單一。
(二)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會計學是一門實用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而經濟法是會計學專業必修基礎課程。當前,經濟法教學內容普片缺乏針對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章節缺乏針對性。目前,經濟法還沒有集中于一部法典型的規范性文件中,而是散見于大量經濟法規之中。經濟法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民法和商法中,民法主要包括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合同法,商法主要包括合伙企業法、公司法、證券法、企業破產法和票據法,除此之外,還有經濟法相關法律制度。所以,從教學內容上看,經濟法包含的內容太多、太廣。然而,在有限的課時下,老師不可能把所有章節都面面俱到,需要選擇性地講解,因此,老師在章節的選擇上可能參差不齊,隨意性較大,特別是對會計學專業缺乏針對性。第二,章節里的內容缺乏針對性。經濟法每一章的內容都有一個特點,即內容多、雜、細。學生在初學時很難全面的掌握所有知識點,更難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系。結果很多學生對章節的內容的認識什么都想學,但就是不知道學什么;什么都學了,但什么都沒有學到。經濟法教學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對學生現在的學習、以后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第三,學生在學習經濟法時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體現出不足,尤其是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上,無法把經濟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現實結合起來,無法活學活用。
(三)考試方法缺乏合理性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學生期末考試評定成績的方式是期末考試卷面成績(70%)和平時成績(30%)組成,經濟法也不例外。這套成績評定方法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都會產生很多弊端。由于很多學生對經濟法的學習方法都存在著誤區,認為經濟法只是一些法律條文,只要把它記住就可以了。然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比達到了70%,導致很多學生為了考及格,就在考前臨時抱佛腳,通過死記硬背記住相關的法律條文,而對其內含根本沒有理解到,更別談運用法律條文來分析現實經濟主體的法律糾紛。雖然平時成績占比30%,但很多老師是僅依據學生的出勤情況來決定平時成績,而忽略了學生課堂上的積極參與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果導致很多學生是為了上課而上課,只要老師點名到了,平時成績就有了,至于在課堂上能不能學到知識,很多學生并不在乎。所以,在當前這套成績評定體系下,對學生學習經濟法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傷害。
(四)教師專業知識的缺失
經濟法是經濟學和法學兩大學科的交叉學科。由于會計學專業經濟法教學與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故在教學中就很難兩全其美。從事法學研究的老師因會計學專業知識的欠缺,很難把法融入到實際的經濟問題中去分析;而從事會計學研究的老師因為法學知識的欠缺,在經濟法的講授中可能會出現法理知識不足、法學知識深度不夠等問題,讓學生對經濟法的認識缺乏深度。兩個方面的問題都是因為教師專業知識的欠缺而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二、會計學經濟法教學的改革思路
(一)采用多種形式的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又稱為個案研究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具體案例,掌握分析問題的原理,進行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真實的情景,讓其針對案例進行認知、思考、分析和發表自己的看法,將原本抽象的理論、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且提高學生綜合運用、邏輯思維和口頭表達等素質。[1]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第一,選擇的案例要貼切。老師在選擇案例時需要結合某個章節,或者某一個知識點的含義需要來選擇,案例要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和啟發性,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第二,選擇的案例要新穎。老師可以從分利用互聯網、電視等途徑,選擇當前的熱點、重點、經典案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當前熱點問題,又能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第三,案例分析要注重討論和總結。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做出意思表示、相互辯討。同時,讓學生明白,在課堂上討論結果不是最主要的、討論過程才是最寶貴的,不要怕出錯,錯了通過討論明白自己錯在什么地方,然后予以糾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和主導地位。老師要要求學生圍繞討論的主題,不能偏離主題;當學生發現分歧或討論結束,老師需要對上述討論進行梳理和總結,并根據相關法律得出正確結論,以實現預期的案例討論教學效果。
(二)經濟法教學與資格證書考試相融合
在新常態下,社會更需要既懂經濟、又懂法律的復合型人才。在現有實踐教學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對于會計專業而言,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就需要老師在經濟法教學中中,既要夯實基礎知識,又要注重資格證書考試(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中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等)。經濟法教學與資格證書考試融合并不意味著經濟法教學是以通過資格證書考試為目的,而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滿足社會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為目標,以資格證書考試為風向標,注重拓展學生的經濟法律知識面,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資格證書考試從某個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對會計學專業人才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學生參加各類資格證書考試既能檢驗自己的實際水平,以便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同時也為將來職業的發展和職稱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三)加強考試改革,實現多元化的考評模式
改變過去重考試,輕平時訓練的現狀。很多學校學生的期評成績來源于平時成績(30%)和期末考試(70%),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仍占絕大部分,很多學生忽視平時的訓練,僅通過期末考前的復習也能通過考試,為此,應積極加強考試改革,實現多元化的考評模式。首先加強考試改革。通過應經計算機考試系統,實現考試無紙化和試卷差異化,改變過去期末考試學生同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局面,降低考試作弊的概率。其次,實現多元化的考評模式。降低期末考試在期評考試中的比例,提高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出勤率所占的比例,比如采用期評成績=期末考試(50%)+上課表現(30%)+出勤(20%)。把平時學生上課的表現成績引入到期末考試成績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再次,試卷題目設計改革。降低單純記憶性的試題比例,增加案例分析的試題比例;減低客觀題的比例,增加主觀題的比例。把期末考試試題與相關資格證書考試試題看齊,經濟法把期末考試辦成為檢驗學生實際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試。
(四)提高教師專業知識
篇10
法學專業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是要使學生擁有法律思維邏輯,能夠運用法學知識和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一般來說,《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規定了國際法的淵源,其中司法判例是國際法規范的表現形式之一。雖然司法判例不是國際法的主要淵源,但它是重要的補充資料。許多重要的國際法原則源于司法判例,國際法院的判決對于認證、確定和解釋法律原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習典型國際成案對于培養學生法律思維能力十分重要。
(一)緊密結合課程內容,選取典型國際成案
譬如,在學習“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問題時,筆者選取了西伊福希訴加利福尼亞州案和巴西聯邦債券案,在簡要介紹案情后,梳理了法院的觀點,通過案例讓學生理解兩者的關系。同時,若有相關國內案例也盡可能提供給學生學習,譬如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將“陸紅訴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之間的航空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上海靜安區法院,2001年11月)”案[2]介紹給學生。聯系身邊的案例,學生更能夠感同身受,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課堂介紹和分析案例時,語言表述上應盡量簡單化,不糾纏于無關問題
課堂時間有限、人的注意力集中有規律,介紹案情時要簡明扼要,第一時間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盡快歸納案件關鍵問題,分析問題要抽絲剝繭、層層遞進。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把握法官的思維邏輯,了解法律適用過程,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三)更新案例庫,時刻關注國際法院的案件審理
目前,國際法的案例教材版本眾多,其中不乏精品教材,收集的案例典型、分析透徹并能跟進國際法院的新近案例,可以為學生指定一到兩本案例書作為輔助教材。
(四)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高案例教學要求,選取和布置案例進行輔導
國際法院官網將案件所有法律文書公開,這是學習國際成案的重要資源。筆者曾指導學生跟蹤“烏拉圭和紙漿廠案”的審理,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完整地了解國際法院的訴訟程序和制度,也使學生對國際環境法領域的規則原則有了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這對于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效果顯著。在法院裁決之前,閱讀分析案件事實基礎上試圖利用所學知識推理,并在法院作出裁決時,檢驗自己的推理過程,從而培養和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二、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分析國際時事
國際法的研究對象是國際關系,是一門理論性強、實踐豐富的課程,所以學習國際法要對當代國際事件及時跟蹤掌握,對國際形勢,特別是國際政治形勢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興趣和知識面,筆者在講解討論經典案件之余,通過對近年發生的國際時事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和思考,教學手段上除了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外,還增加了課堂專題辯論、模擬聯合國大會、模擬法庭和小論文寫作等多種方式,將抽象理論和直觀現實有效結合,一方面培養學生對國際法基本理論的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對學生的愛國情緒進行理性的疏導,深刻理解我國和平外交政策。上述各種教學手段對師生的知識儲備要求甚高,需要花費大量的課余時間做準備工作,同一屆學生中一般選擇其中1~2種方式對時事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同時,針對不同的教學手段在選題等指導工作上有不同的要求。辯論的議題必須具有可辯性[3]。
三、利用視頻資料、豐富教學內容
如今的學生生活在多媒體發達的社會,從小習慣于從視頻獲取訊息。的確,在相同的條件下,人們通過視覺獲得的信息量更大,體驗感更強,印象也更為深刻。1990年代中后期以來,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歐美大學的國際法教學中開始大量利用網絡視頻資料,不僅用來進行案例教學,也利用各領域專家的專題視頻進行體系化的理論講授“影視教學法”已在國際法教學中隱然成型[4]。本課程中,我們準備了有關國際法的電影、紀錄片、時事新聞評論和國際法學者的專題理論演講等數十個視頻材料供學生觀賞學習。充分利用視頻資料,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利用視頻資料過程中應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收集和篩選國際法影視資料時要保證其學術性和權威性,譬如中央臺制作的紀錄片、時政評論和國內外著名國際法學者的專題理論演講,避免一些所謂“專家“、名人非專業評述混淆學生對國際法的理解。部分學生欠缺世界歷史、國際關系史方面知識,將有關重大國際事件或外交實踐的歷史資料視頻,如中央臺發行的《世界歷史》等推薦給學生進行補缺。其次,有針對性地精選優秀影片,推薦給學生課余欣賞,課堂討論。譬如我們曾就好萊塢影片《盧旺達大飯店》討論了時際國際法中宗主國的概念、人道主義干涉與國家原則、聯合國維和行動等國際法問題。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參與度很高,效果很好。而電影《東京大審判》和紀錄片《東京大審判》在學習戰爭法中也發揮了同樣作用。最后,堅持短片課堂、長片課后原則。由于課程課堂僅有51學時,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堂上使用的視頻需事先精選剪接,播放時間一般不超過五分鐘。為達到教學效果,對于較長的視頻資料,主要是針對資料提出問題,由學生課后帶著問題觀看視頻,這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暢通師生互動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