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技術標準范文

時間:2024-04-12 17:54: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化技術標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字化技術標準

篇1

關鍵詞:電子書包;數字化技術標準;概念框架;功能建模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學習環境不斷優化,數字化學習終端逐漸完善,電子書技術會在未來兩三年之內發展成熟,對數字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世界已開始了無紙化學習的新時代,出版和教育行業里,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身影逐漸增多。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發展技術支持,而標準就是一個重要保障,目前已有OeBPS“開放電子書出版結構”標準、ePub標準、國內的CEBX標準等,我國的新聞出版總署也成立了相關標準的研究機構,進行電子書的標準研究。

1、數字化學習終端技術標準體系構建視角

對標準體系的構建要考慮生態觀、融合觀以及產業觀這三個視角。無論是電子課本還是電子書包,都涉及了眾多領域,教育、網絡、政府、出版等,包含眾多對象,例如電子課本內容、學習終端、服務平臺等,并與學習者,教授者、服務提供者的利益都息息相關。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都是復雜多變的非良構系統,必須用生態的理論方法進行研究,構建學習終端的生態框架模型,在此前提下進行標準體系的建設。電子課本的出版涉及數字出版領域,電子課本的應用確實在教育領域,因此標準體系的構建需要對數字化學習領域與出版領域的多個標準進行融合,帶有這兩個行業的不同特性,必須對技術和產業以及應用這三個方面來融合。電子課本是一種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教育媒介,這對眾多傳統產業如出版業、培訓、硬件制造商等都產生較大影響,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準體系的構建是為了規范和推動此類產業的發展,并促進教育應用的創新,因此要從產業的視角來構建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準體系。

2、數字化學習終端體系框架

首先是概念框架。電子課本是特殊的專門用于教育的電子書,是科教書數字化后出現的帶有教育屬性的數字化出版物,具有閱讀瀏覽和教學的功能,而電子書包屬于一種個人學習終端,它整合了包括電子課本以及虛擬教具等服務。電子課本標準是一種關于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內容、學習終端、學習服務平臺等的解決方法。

其次是體系框架模型。包括電子課本內容、學習終端、學習服務、學習平臺四部分。電子課本是主要的學習內容,有閱讀性、開放性、交流性等特點,電子課本要吸收現有電子出版物的優點,還要再內部結構表征,網絡展現等方面加入教育特性。電子書包是學習終端,是輔助學習的電子設備的統稱,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子學習終端即具備強大的學習功能,還有支持容量擴充、充當播放器等功能。學習服務包括本機服務與遠程服務兩個方面。學習平臺即虛擬學具,是相對于學生使用的傳統學習工具來定義的,參照教育學的角度,虛擬學具也可以分為教具和學具兩種。

再次是層次結構模型。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內容層次,有物理文件、內容表述和表現方式三個部分。物理文件的格式可以為TXT、GIF、HTML、RMVB等,電子課本及其內容的元數據描述,可以對照DC元數據標準來制定,表現方式包括內容排版、內容編排、內容包裝等。

3、數字化學習終端標準體系以及標準引用組譜

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體系的核心由五種技術標準類別組成,即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總體標準、電子課本的標準、數字化學習終端標準、虛擬教具的標準以及學習服務標準,這是首期應研發的技術標準,此外,還有服務質量與管理、教學應用范本、推廣方式等第二階段應該研究的標準規范。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體系的五個類別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將任何一個類別孤立的看待。

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不僅要研究新標準,還要對現有標準進行引用。在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體系構建中,要對不同領域的標準進行充分融合,電子課本的標準即和學習資源的封裝規范有關,還必須注意像方正研制的CEBX規范里的關于版式和流式的問題,因此,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題體系一定要融合數字化出版和學習資源這兩個相關領域的有關標準。

4、結束語

本文在生態觀、融合觀以及產業觀的視角下,對數字化學習終端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的構建進行研究,從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概念框架、標準系統體系架構、標準系統層次結構、標準功能建模等多方面提供了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框架模型,并給出了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引用組譜。

參考文獻

[1] 吳永和.研制電子書包(課本)國家標準[J].中國教育網,2011(7):62-64.

[2] 肖君.學習技術體系譜系框架的設計和應用[M].上海:上海音像出版社,2005.

[3] 吳永和.“電子課本出版與生態發展的研究―基于教育創新、產業發展與標準研究的視角”項目申請書[R].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項目申書.2011.1.

[4] 徐漢斯.英國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電子教科書的發展戰略與前景(一;二;三;)[J].出版科學,2007,15(4):71-78.

[5] 祝智庭,郁曉華.電子書包系統及其功能建模[J].電化教育研究,2011(4):27-34.

篇2

【關鍵詞】 電子信息技術 標準化 發展現狀 發展策略

電子信息技術是現代科技高速發展下所形成的一種技術,該項技術在人類社會生產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人們社會生產活動的效率和生活質量。對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意義重大。當前,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科技發達國家近些年來通過技術控制方法和手段設置技術貿易壁壘,致使許多的科技欠發達國家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速度遲緩,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困難重重。所以,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電子信息標準化建設力量方面比較薄弱,我們應加強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積極探索發展策略。

一、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特點

當前,基本上所有的國家都重視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然而基于全世界范圍內的電子信息技術使用方式不統一,使得全球經濟活動因信息交流和傳遞出現一些問題導致經濟活動難以有效的開展。所以,我們應加強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統一電子信息技術應用準則,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國內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特點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拓寬技術發展思維,努力同世界先進水平接軌。自從我國加入WTO后,我國同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日益頻繁,電子信息技術在經濟貿易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當前全世界范圍內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趨勢下,我國應加強對技術創新,加快信息技術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積極學習并掌握國際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思路和方向。

2、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貿易聯系日益密切,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大批企業涌進我國市場,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在加大經濟活動開展力度,積極尋求國外經濟市場。但基于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標準化建設方面比較薄弱,使得國內企業在國際貿易戰中處于不利地位。應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現狀

1、技術相對落后,標準化水平不高。。當前,國際上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是由發達國家所制定的。我國基于電子信息技術方面,尤其是核心技術方面比較薄弱,我國在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制定參與度低,通常我國采用的是國際通用電子信息技術標準。雖然我國在結合我國發展實際制定了一些標準,但并不被國際認可,執行難度大。電子信息技術研發體制的不健全是制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能夠推動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應緊跟時展步伐,加強對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只有這樣技術才能夠不斷地提升,才能建立起一套適合我國社會發展并同國際水平接軌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體系。

2、對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重視程度不夠,同先進國家的溝通合作意識欠缺。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作為國際化的科技成果,基于我國在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方面的研究和參與力度不夠,使得我國在國際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會議上沒有過多的發言權利,不能主導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方向。此外,國內的一些電子信息企業對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認識程度不夠,各企業間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聯系及合作關系,往往是獨成一派,各自為政,這無疑加大了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的難度。

三、推進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平穩發展的策略

1、 積極轉變思想,緊跟時展腳步。推進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平穩快速發展的前提是要緊跟時展腳步,透徹地了解市場發展需求,探索出適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具體分析,有關從事電子信息技術研發的機構應加強對高端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組織他們學習國外先進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手段和方法,并結合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標準化體系。此外,還需透徹地掌握世界市場的發展形勢,從產業發展戰略角度探索并制定科學化、合理化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思路。

2、創建電子信息技術標準鏈。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包括的環節多,涉及的專業多,整個建設工作比較系統、繁瑣。為了能夠保證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的有序順利進行,各個建設環節之間要建立良好的溝通聯系,形成集技術創新、標準化制定、實驗論證、知識產權維護、產業推進以及項目推廣為一體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鏈;其中,對于推進標準化過程別需要注意的是對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推動產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進而加快產業更新換代速率,加快產業經濟發展。

四、結語

總之,就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現狀來看,并不是很樂觀,同國際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水平存在的差距較大,需要我國加大對電子信息技術的研發力度,在提升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體系。

篇3

關鍵詞: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

新時期,電子信息技術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研究開發也漸漸變成判定國家發達程度的核心標準。另外,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工作核心效能也越發明顯。

1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特征與原理

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數據傳輸、全面共享創造了較大的方便,各個地區由于經濟發展建設水平不一致因此應用的技術方法也有區別,會令從事的各項經濟活動遭受影響。因此做好標準化建設發展,為人們創造一致化的信息技術流程變成我們應全面關注的重要問題。伴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電子信息技術行業快速更新轉變,不僅要契合市場經濟環境,還應滿足世貿組織有關協議,即對信息技術提出的標準要求,方能促進國際市場向著全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因而工作人員在標準化建設階段中應變更理念、積極鉆研,加強電子信息技術標準規范建設,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另外,科學技術的全面創新離不開員工在積極管理,規范化建設進程中應樹立戰略思想,由整體層面出發應對處理問題,加強統籌控制,做好積極協商,加強節點管控,通過閉環工作模式以提升實踐工作效率。

2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現狀

針對目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現實狀況可明確,該領域發展水平始終偏低,在一些政策體制的限定之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起步發展較為滯后,同時速度較慢。目前僅能夠在中文代碼以及3G領域研發創立出一些標準,而其他行業則通常借用國際標準或是發達國家技術,該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自主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市場競爭實力產生了制約影響,對行業標準化發展并不利。由制定標準層面上來說,電子信息技術在開發研究階段中沒能從實際出發,因此沒有針對技術應用開發具體要求做進一步分析,導致與研究開發環節相互脫離。究其原因不難看出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體系同相關系統運行并不完善,技術標準不能跟隨時展顯現出科技生成的特點,也無法滿足目前迅猛更新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要求。國際市場電子信息技術在持續的更新發展進程中創建形成了一個專項編訂技術標準的組織機構。相反我國在該機構組織內部參與標準化會議主動交流經驗、發表言論的委員會僅有一個,提出操作性強、執行力高的優秀方案的人員更是十分欠缺,使得我國于國際市場間缺乏良好的交流以及溝通。基于上述原因使得我國不能較好的抓住國際領域動向、把握時代脈搏,更多的內部技術不能得到國際市場的支持,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建設將造成長久的約束影響。

3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對策

3.1全面聯動,積極推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實施標準化建設的工作任務龐大復雜,且具有較高的難度,因此需要在較為復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為此應積極重視各個層面內容,把握關鍵核心。行業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為占領主動地位,我們應積極應對各類矛盾問題,樹立和諧文明發展意識。只有在標準化建設進程中凸顯和諧性,才能全面統一一致確保協調,提升工作效率,完成跨越式提升。信息產業單位漸漸清晰了在制定標準、開設項目與全面推廣、實踐管理階段中應無時無刻都要確保良好有序的聯動性,形成三聯意識。即各個單位、司局部門、省市地區應進行快速全面聯動。在應對一些重要問題、需拿出商討意見的重大事件時應在聯動思想引導之下一同討論。再者,應發揮各個有關單位的多方力量,保證制定部門標準的科學合理性,凸顯一致良好性,通過定期考核評估,真正發揮司局單位核心影響功能。省級單位聯動應推動各個不同區域經濟建設的全面聯合,凸顯不同區域內在優勢,確保各地豐富資源集成共享,進而全面補充缺陷與不足,促進地區經濟建設發展的文明和諧,實現全面提速。再者,應開創涵蓋不同節點的標準鏈條,采用科學化方式技術,進行標準化研究、判定考察,確保各項知識產權應有的價值,促進行業深化推廣,以提升實踐應用的整體范疇。事實上創新技術方式的全面應用要基于相對獨立的工作標準,其實這本身即是進行創新實踐的一種。此后,可通過該標準開創形成體現自身特征的核心技術與優秀成果,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從容應對,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3.2積極進行封閉管理,實現更大的創新。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為扭轉不利局面,應在市場與業界還沒有發展呈規模之時盡早下手制定完備計劃,進而完成更大的產業突破。專業機構、各個管理單位、具體的技術組織單位應承擔標準化管理的重要責任,占領主體地位,并上升到戰略高度的層面,強化研究開發支持與投入,積極探究國內外市場先進科學的技術標準。另外,應加強國際貿易領域非關稅相關技術的研發,把握創新思維,通過辯證的眼光應對各類現實問題。再者,應凸顯原則性,重視系統性,把握適用性,更加自主開放,做到一致、整體、有序、協調,只有這樣才能降低誤差率,更加準確的處理眾多關系標準,在更加良好有序的環境條件之中為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出一份力。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進程中應就不同的崗位員工編訂對應性標準要求,各崗位員工不僅應對所負責的任務加強重視,同時,還應采用封閉管理手段,加強節點管控。各個部門應就組織研究的項目做細化判斷研究,依據各項工程項目標準加強管控,并做好節點標準化驗收核查。以上依照流程的工作環節可大幅提升單位管理經營效率與質量水平,針對電子信息技術科學化、標準化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實踐階段中我們應更加注重上述兩方面的工作任務,進而全面提升單位綜合控制實力,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4結論

就當前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發展現狀不難看出,實踐進程遇到了一定困難,與國際發達市場包含明顯差距。由于起步較晚、參與專家不多、話語權有限還會受國際貿易領域的較多限制。事實上標準化建設管理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們應就現實階段中包含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才能明顯的拉近距離、補充缺陷,創設最大化效益,顯現促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以及真正功能,最終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吳冰 單位:黑龍江盛和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秋華.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工作中積極和健康[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學報,2012(4):124.

[2]張軍華.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程序探討[J].電子產品標準化和質量學報,2011(6):36.

篇4

1.1堅持同國際接軌,拓寬發展思維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質逐步確立并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漸頻繁,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已經成為時展的必然性要求,同樣這也是為適應國家間信息技術協議的要求,使我國能夠與世界接軌。因此,在進行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既要鉆研技術,加速我國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又要在思維方向上糾正保守落后的觀念,積極學習國際市場的通行標準,從技術和思想兩方面同時發展。

1.2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發展問題分析高瑞強河北遠東通信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石家莊050200市場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外國企業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同時國內企業也積極拓展國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在國際經濟活動中,中國企業屢屢受到國際貿易戰的打擊,究其原因,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對國際貿易活動慣例缺少了解。在信息交流上缺少必要的協調溝通。所以,對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信息技術人員在進行技術更新過程中應堅持從整體出發、站在長遠角度,提高信息技術交流的控制力。

2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發展狀況

2.1標準化水平低,技術相對落后

目前國際電子信息技術標準主要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掌控的,由于技術缺乏,我國在這項技術上的參與度比較低,所以在標準的制定上很少有發言權,通常是采用國際較為通用的標準。我國也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標準,但是執行起來卻很困難,也不被國際所認可。落后的管理和研發體質成為制約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且缺少創新精神,與時代的發展步伐相背離。這些因素導致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長期滯后,缺少市場競爭能力。

2.2不懂得向先進國家學習

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是一項國際化科技成果,但是由于自身技術能力差,在這方面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的會議上幾乎沒有發言權,對于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很不能起到掌控作用,這就限制了我們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另外國內很多企業對于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重視程度不足,缺少必要的了解。各個企業間缺乏溝通合作意識,往往各自為政。造成標準化建設困難重重。

3促進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3.1順應時展趨勢,轉變思想方式

進行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應該做到順應時展的趨勢,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適應產業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在技術上和管理上實現創新。從事標準化建設的管理部門、技術組織人員,一方面應該加強技術研發的投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此外應該根據世界市場發展的形式,打破國家間的技術貿易壁壘,站在國際地位威化和產業發展的角度,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思路,對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好規劃。既要保證標準化、系統化同時也要確保思路的可行性、自主性,全面考慮各方面的發展需求,將各種利益關系協調好,促進標準化向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3.2堅持“三聯”思想的指導

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影響面大,這就要求電子信息技術應該朝著標準化的方向邁進,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標準化建設中應該堅持統一思想,共同發展,摒棄矛盾,同心協力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在進行電子信息的產業立項、標準制定、標準驗證以及行業發展等環節的規劃發展中,應該堅持“三聯”思想,即部門聯合;司局聯合;部省聯合三相要求。對于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應通過協商辦法來解決,將各自的優勢展現出來,促進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各個部門間應充分協調各自的工作,做好標準化的立項、制定與審核工作。另外還應積極發揚各企業、各地區的優勢項目和技術,加速經濟發展的步伐。

3.3創建電子信息技術的標準鏈

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各個環節都應做到緊密結合,在技術創新、標準的制定、實驗論證、知識產權維護、產業推進和項目推廣工作中應形成一條標準鏈,積極推進技術創新,提升技術研發的標準,鼓勵自主創新,保護自有知識產權和合法地位,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的綜合國際競爭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運用市場化的試驗平臺檢驗標準化的合理性。在推進準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促進生產力的提升,加快產業更新換代。從整體看,標準化建設應當充分整合各項資源,保障技術、資金、政策的協調統一,推動標準化建設的前進步伐。

4總結

篇5

【關鍵詞】高職 組態軟件控制技術 課程標準 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C-0074-03

隨著當前工業自動化集成度越來越高,管控一體化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也在不斷擴大,從而推動了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在高職自動化類專業中的開設,并將其作為專業骨干課程,但各高職院校在開設課程過程中對課程目標、內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別。筆者根據多年來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經驗,設計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類專業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標準,在此與大家進行探討,共同推動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該課程標準展示如下。

一、課程性質與定位

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是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其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在電氣工程師崗位上從事電氣設備和自動化系統集成開發等方面的職業能力,達到本專業獲取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考證的基本要求,也是技術技能型人才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課程設置上,前導課程有電工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PLC控制系統安裝與編程、變頻調速系統安裝調試與運行維護等,后續課程有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等。

二、課程設計思路

引入自動化儀表與裝置行業標準,以工程項目和企業自動化技術員職業成長過程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內容,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課程,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過程性評價方法,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第一,組建以學院專任教師和企業專家的課程開發和實施團隊,分析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專業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序,對完成任務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做出較為詳細的描述,形成團隊成員認可、線索清晰、層次分明的工作任務分析表。

第二,根據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召開有教學專家、課程建設團隊人員參與的課程標準建設會議,形成課程標準。

第三,引入自動化儀表與裝置行業標準,校企共同進行課程整體設計、單元設計、教學組織設計、教學情景設計。

第四,以相關企業自動化控制系統操作、維護維修等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為導向,從初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設計反應車間監控中心控制系統設計、開關量組態工程設計、模擬量組態工程設計、鋁加工組態控制系統綜合設計四個學習項目,包含簡單工程的建立與運行、南南鋁業模擬鋁擠壓組態控制系統綜合設計等16個情境。

第五,根據教學規律及認知過程,構建教學計劃、考核評價辦法、課程考核標準及題庫、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反饋等步驟組織教學。

三、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學習,學生掌握組態軟件控制技術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并具備工業自控系統組態、控制軟件編程、參數設置調整能力,為從事電氣工程師等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并注重職業素養和誠信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具體目標

1.知識目標。(1)掌握課程中組態控制技術中常用的基本術語、定義、概念和規律,在今后工作中應能較熟練地應用這些概念和術語;(2)掌握組態控制技術組態方法,通過工程實例,學會制作組態相關工程;(3)對組態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有所了解。

2.能力目標。(1)具備組態軟件編程的基本能力;(2)具備組態軟件與開關量設備、模擬量等設備的聯機調試能力;(3)具有較強的典型自控系統設計能力;(4)能完成組態控制系統綜合設計。

3.素質目標。(1)具備自我管理、團隊精神、交往能力;(2)誠實守信,具有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具備創新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責任心,勇于承擔責任,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四、課程內容與要求

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的項目、學習情境、要求以及對應的學時數,如表1所示。

五、課程實施的建議

(一)教學方法

針對不同的學習情境,選用不同特點的教學方法,主要教學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學評價

課程考核與評價采取筆試、口試、實操、作業展示、項目總結等多種方式,學生自評、小組評分、教師評分相結合,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注重能力和過程考核,過程考核占總成績60%,結果考核占總成績40%,如表3所示。

(三)師資條件

組成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專兼比例合理的課程教學“雙師”結構師資隊伍。主講教師由校內專任教師擔任,應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能綜合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能較好掌握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新知識新技能,并具有相關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動手能力強;輔助教師由企業兼職教師擔任,應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技能,具有較豐富的企業一線工作經驗,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證書。

(四)教學條件

1.教學場地條件。教學做一體化教室:要求配備有電腦、組態王軟件、PLC、板卡、智能儀表等設備,并且配備多媒體教學軟件、投影儀和白板,方便開展一體化教學。

2.實訓設施、儀器配備要求。學生每人一臺電腦,4人為一個小組,需要配備PLC、板卡、智能儀表等設備;組態王6.55網絡版軟件(50用戶)一套。

(五)其他說明

1.由于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對實踐經驗及操作技能要求較高,應由專業技能熟練的骨干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按照“教、學、做”一體的方式組織實施。

2.同時組態軟件控制技術應用性強,應重視現場教學,通過認識企業生產流程,掌握組態軟件控制在工業生產上的應用,提高教學效果。

六、小結

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標準在自動化類專業中經過多年檢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普遍反映良好。當然,該課程標準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軟件的更新換代和功能提升,教學方式多元化發展,需要不斷修改課程標準來適應需求,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將來課程標準會得到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王佐芳.高職院校課程標準建設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32)

[2]王雨華.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標準建設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11(5)

[3]鐘建珍,李桂霞.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轉變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2(3)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課題(2014JGZ159)

篇6

關鍵詞:電子裝備;標準化系數;計算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4) 04-0000-01

標準化系數是度量產品構成件標準化程度的指標,是衡量產品標準化、通用化程度的參數,它以定量的形式表達定性的概念。該系數既能反應標準化管理要求,又能促進產品、生產設備、零部件的通用化、系列化和組合化,所以能給生產帶來直接效益,同時,該系數也被列入標準化審查報告的內容之一。雖然在電子裝備研制中標準化系數的計算已有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各個單位的標準化人員對其引用不盡相同,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電子裝備標準化系數的計算方法進行明確統一,并解決公式本身的一些缺陷。

一、標準化件數系數計算

(一)航天標準化系數計算方法

表中未列出元器件的數量,其標準化系數已達到83%,由表可見,該裝備專用件的數量占自制件的絕大多數,設計師利用大量的外購緊固件將整個設備的標準化系數提高到80%以上,標準化人員通過統計發現外購緊固件的數量足以使該裝備滿足產品標準化大綱指標的要求,計入元器件的數量反而會導致標準化系數過大,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于是在統計過程中刻意將元器件的統計數量排除在外。這樣的計算方式雖然滿足了總體單位的標準化要求或者順利通過鑒定,但對于裝備研制單位,這樣的計算并沒有帶來任何實際的意義,它并不能如實反映出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設計師也不會花心思去采用通用件來提高裝備的標準化程度,導致電子裝備的標準化系數計算偏于形式化。

三、解決方法探討

電子裝備中的自制件包含了設計、制造、檢驗、裝配、使用、維修等過程,且很多自制件的結構比較復雜,外購件則不需要進行設計制造。因此,自制件成為影響產品研制周期長短及經費節約的主要因子,也應當在標準化程度的評價中作為相對更重要的因素。電子裝備中的外購緊固件和元器件一般都占有數量上的明顯優勢,根據公式(1)的計算方法,外購件在標準化系數的計算中勢必會成為影響計算結果的關鍵因子,這與其對標準化程度的實際影響不成比例。

為了減少外購件引起的標準化系數的偏差,應當對公式中的因子增加權重分配,即采用加權系數對公式進行修正,對自制件和外購件按其對標準化程度的影響重要度分別賦予一定的加權系數,將修正后的數量重新代入公式進行計算。使用加權系數對實際的零部件數量進行修正,得到更具有可比性的零部件數量,裝備中較大及較為重要的零部件數量相對提高,次要零部件數量相對下降,提高了件數比較的合理性。

四、關于計算公式的注意事項

(一)系數的確定:加權系數α、β應綜合考慮自制件和外購件的各零、部、整(組)件在電子裝備中的重要程度及耗費成本等因素,可采用專家打分法或其他方法來確定具體的數值分配。

(二)零部件的統計:以產品明細表為依據,對于不編制明細表的簡單產品,以圖樣中的明細欄為依據。

五、結束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電子裝備標準化系數的一般計算方法的合理性,針對電子裝備特點對已有的公式進行分析并解決其存在的缺陷,提出采用加權系數α、β的方法來修正單純的件數統計所造成的標準化系數失真。本文通過采用更加合理的標準化系數計算方法,能夠突出對重要零部件的要求,使設計師更加注重產品的通用化設計,使標準化系數的計算更具有科學性。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職業標準;維修電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71

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的開發,已成為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的實質,在于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追求的不是學科架構的系統化,而是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必須打破傳統學科系統化的束縛,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將“工作過程的學習”和“課堂上的學習”整合為一個整體,將職業資格研究(包括職業分析、工作分析、企業生產過程分析)、個人發展目標分析與教學分析和教學設計結合在一起。

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中維修電工的考證及學習是重要項目之一,該專業的核心能力對應的職業是維修電工。因此,以“維修電工”國家職業資格為標準、以高職人才培養為目標,將維修電工職業標準有機地融合到專業學習領域課程開發中,以項目為導向、工作任務為載體,重建專業方向課程體系,以解決專業教學與“維修電工”考證相互脫節的問題。

一、確立專業及其面向的職業崗位分析

根據企業調研,維修電工在不同工業部門如機械與設備制造、汽車與配件工業、電子工業,從事自動化生產。除操作自動化生產設備以外,這些設備的維護成為其專業工作的重點。此外,維修電工參加生產設備的建造和改造,進行電子維修,在車間維修并制造電子、自動化和信息技術的組件和儀器。符合專業要求的工具、測量儀器和測試材料、旨在有效完成任務的工作和工作崗位設計以及與同事進行符合專業要求的交流,都屬于維修電工的任務要求。同時,還要考慮經濟、社會和生態的不同要求以及由此引起的對職業行動的要求。維修電工能對任務進行整體性觀察并在完整性的工作過程背景下對其進行組織,也就是說,借助其企業關聯知識關注過程的銜接并與其他部門(機械保養、物流、制造計劃等)合作。

二、提取、劃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難度范圍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中以電氣設備的運行、安裝、調試與維護及營銷服務等職業崗位為導向,重點突出技能培養,根據職業能力要求提煉難度1-4級的典型工作任務。

(一)職業定向的工作任務(學習難度范圍1)

工廠車間照明設備的安裝與維修、普通機床電氣設備的安裝與維修、電機的安裝與維修、小型電子設備的調整與改裝、工廠供電系統的計劃與實施、做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計劃與實施、印刷電路板的設計與制作、現場總線與工業以太網的構建與維護。

(二)系統的工作任務(學習難度范圍2)

交直流調速系統的安裝與調試、設備運行的檢測與控制、電氣設備控制的安裝于調試、生產過程的組織與實施。

(三)蘊含問題的特殊工作任務(學習難度范圍3)

電氣設備的調整與改裝、數控設備的維護。

(四)無法預測的工作任務(學習難度范圍4)

生產設備的調整及生產質量保障。

三、構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維修電工方向教學計劃

根據典型的工作任務,提煉支撐課程,形成了12門理實一體化的學習領域課程。

學習領域課程編號 學習領域課程 基準學時

小計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1 電工基本技能 2周 2周

2 電氣設備安裝與維護 4周 4周

3 電子技術應用實訓 4周 4周

4 電氣繪圖技術實訓 8周 8周

5 PLC應用技術 5周 5周

6 組態控制技術 2周 2周

7 傳感器技術及應用 4周 4周

8 交直流調速系統與應用 3周 3周

9 集散控制與現場總線 3周 3周

10 單片機應用技術 4周 4周

11 自動化課程綜合實訓 5周 5周

12 自動化課程設計 2周 2周

合計學時 1196 468 286 442

四、建立學習領域課程教學計劃(舉例)

以《自動化課程綜合實訓》學習領域課程為例,建立講授單元和行動單元學習任務和內容。講授單元主要對PLC的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PLC的編程軟件及編號范圍;基本邏輯指令表示方法及其應用方法;掌握梯形圖的繪制原則及PLC設計原則、步驟和方法;對典型生產線工業控制對象進行系統的意見設計、系統的軟件設計、安裝調試設計,共計150課時。

行動單元中建立五個子學習領域課程:

1、控制方案的初步設計(學時:12),學生根據項目設計要求對現有自動化生產線及需改造的生產線進行調查,并據此形成初步控制方案,討論并完善,最后提交具體可操作性的控制方案。

2、交流電機的PLC變頻控制(學時:48),根據項目設計要求對交流電機的控制所需器件進行選型,了解并掌握器件使用完成交流電機的PLC變頻控制子系統,并進行系統測試調試,最后提交相關技術文檔。

3、物料分控系統的PLC控制(學時:24),根據控制方案要求對物料分控所需器件進行選型,了解并掌握器件的使用方法,完成物料分控子系統,并進行系統測試調試,最后提交相關技術文檔。

4、機械手的PLC控制(學時:30),根據控制方案要求,了解并掌握機械手的使用方法,完成機械手控制子系統,并進行測試與調試,最后提交相關技術文檔。

5、系統綜合計劃與調試(學時:36),根據控制方案要求,對全系統進行聯合調試,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問題,完成全系統了,并提交相關技術文檔。

將維修電工職業標準融合到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學習領域進行課程開發中,解構原有的基于知識儲備的學科體系架構課程,重構基于知識應用的行動體系架構課程,凝練工作過程要素,在現實的職業資格基礎上,培養學生普適的職業資格,為未來的職業資格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通過學習領域課程的開發研究,可有效的優化學校課程資源,在有限的課時內發揮課程最大的作用;可優化課程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色;為相關專業的課程結構的改革提供思路,使之更加適應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平均,王偉,韓寶如.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研究――以高職維修電工實訓課程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3(5):49-51.

[2]劉勇,段保才.高職教育課程模式的選擇――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領域課程模式.中國高教研究,2011(6):85-89.

篇8

關鍵詞:大數據;數字資源;資源整合;標準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5)08-0008-03

作者簡介:劉 亮(1981―),鄭州大學圖書館館員。

大數據是指超出傳統數據管理工具處理能力的大規模、復雜的數據集合。以IBM公司為代表的業界認為大數據具有3V特點,即種類(Variety)多、速度(Velocity)快、容量(Volume)大。2013年3月,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簡稱IDC)了名為《大數據,更大的數字身影,最大增長在遠東》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隨著手機和電腦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數字宇宙的規模在過去兩年間增加了一倍,達到了驚人的2.8ZB。該報告還預計,從現在起,數字宇宙將以兩年增加一倍的速度飛速增加,[1]到2020年,數字宇宙規模將超出預期,達到40ZB,相當于地球上人均5,247GB的數據。隨著云計算在大數據的管理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全球范圍內服務器的數量將增長10倍,而由企業數據中心直接管理的信息量將擴大14倍。[2]大量數字資源、高速的互聯網絡、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廣泛發展預示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1 數字資源的概念與特點

通俗地講,數字資源是指通過互聯網等手段、處理、傳播、收集的信息資源總和,它主要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常見類型。[3]相對于傳統載體的文獻資源,大數據時代的數字資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①多樣性。數字資源的種類很多,既有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網絡OA資源,又有大數據產生的各種統計圖表以及各種自建數據庫等,其中包含了文字、聲音、圖表、視頻等動態多媒體信息。正因為數字資源的類型多樣性,使得數字資源整合成為一種迫切需要。②時效性。數字資源是數字化的產物,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的生產和周期大大縮短,信息創造、交流與獲取的方式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可通過數字技術對其進行內容或形式的修改,如數字資源對象存儲位置的移動、格式的轉換等,可隨時復制、編輯、修改、更新,及時將信息給用戶,可對不同的資源對象進行鏈接,實現異構資源的互操作等。[4]③易復制性。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生產手段而形成的數字化的信息,可以快速地實現大量無差異的復制,并且復制出來的資源對信息源沒有任何損害且成本低廉,在質量和功能上無任何缺陷。[5]數字化的信息能被計算機識別,從而使得數字信息突破了時空限制,在全球復制共享成為可能。

2 大數據時代數字資源整合與技術標準

數字資源整合就是指在符合一定條件、要求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技術和標準將相對獨立的分散無序的各種數字資源通過融合、重組或聚合等方式形成一個較大的、有序的、可讀的、高效的整體,供人們方便快捷地利用。因此,數字資源組織的技術標準是有效開展資源整合工作的基礎。

2.1 現代標準化工作的研究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移動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標準化組織以及標準化進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信息技術推進了標準化進程,標準反過來在信息社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術的特點是標準數量龐大、更新速度快,因此,相應標準的制定和推廣速度也必須加快。為了適應這種需要,崛起了一批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相關的標準化組織,他們承擔了制定相關標準、推動信息技術進步的責任。著名的有ISO、W3C、IETF等。由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成立新的標準化組織,這些標準化組織又致力于新技術的開發與發展,從而使得標準日益豐富,在各領域的影響和重要性也越來越大。

2.1.1 數字資源整合技術標準的研究意義。標準化是指通過定制一系列的可重復的、共同的規則,對已實際存在的及潛在的問題進行規范和約束,最終在一定的范圍內得到理想秩序的過程。標準化包括制定、及實施標準的過程,其具體的體系方式就是標準。數字資源整合技術標準是指數字資源組織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如資源數字化加工、描述、標引、互操作及資源服務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各種技術標準。這些技術標準的采用,能夠有效保證資源編碼、著錄格式、數據格式的標準化和信息系統的互操作性,從而為資源的利用和共享打下基礎。數字資源整合標準應該依托已有的信息組織的理論和技術而建立,其目的是為了增強數字資源組織的可用性、通用性和互操作性,最終促進整體的最佳社會效益。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資源整合過程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應用領域也十分廣泛,無論是政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各類資源服務機構等都面臨著持續增加的海量信息處理問題。只有在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嚴格按照一定的技術標準,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種資源組織的需要,實現最大限度的數字資源標準化建設,盡可能地減少混亂無序的信息,消除“信息孤島”現象。因此,制定、選擇、使用適當數字資源整合相關的技術標準,對數字資源整合具有深遠的意義。

2.1.2 數字資源整合技術標準的特點。數字化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的普及,無時無處不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同樣也滲透到標準化工作中。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帶來了現代標準化組織和現代標準的一系列新變化,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宏觀背景下,標準呈現出新的特點。首先,各國都在致力于采用國際標準,以便使其產品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標準呈現出國際性。其次,標準具有公開性,有利于信息渠道的暢通,企業、團體、個人都可以參與到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提供充分的意見,推動標準化進程,同時也可對標準化組織起到監督作用;科技產品頻繁的更新換代,高新技術的層出不窮,市場風云的變幻多端,使標準的制定一直處于動態發展之中,因此標準也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而呈現出動態發展性;在復雜系統條件下,標準以系統形式存在,并以系統方式發生作用,呈現出標準的系統性。分布式的海量資源庫必須有標準支持實現無縫連接和資源整合,檢索技術要實現跨平臺、跨庫的檢索也必須有標準支持,數字資源整合也必須依托各種標準化、規范化的數字信息資源及所涉及的硬件、軟件以及互聯網技術都需以標準規范為基礎,進行系統性的整合。

2.2 國際標準化組織及相關標準

信息技術標準化是圍繞信息技術開發、信息產品的研制和信息系統建設、運行與管理而開展的一系列標準化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術語、信息表示、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標準化。在大數據時代下,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標準制定者的組織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最大的變化是標準制定機構組織形式的開放性。

2.2.1 ISO。ISO的全稱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這個組織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標準化領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ISO的成員來自世界上的160多個國家,它設有超過800個技術委員會,委員會秘書處與位于日內瓦的ISO中央秘書處直接聯系,其中,中央秘書工作組有30名成員團體。此外還有28個國際標準組織,他們在聯合國的約束下,制定某一領域的國際標準。其中,ISO/IEC制定了大多數的國際標準,約占85%左右,而余下的15%的國際標準由其他28個國際標準組織共同制定。[6]

2.2.2 W3C。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是專門致力于創建互聯網相關技術標準并促進互聯網向更深、更廣發展的國際組織,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個國家的數百家組織加入了該聯盟,同時,該聯盟在各個地區建立了十多家辦事機構,主要包括: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銷售商、內容提供商、團體用戶、研究實驗室、標準機構、政府部門等。普通民眾(非成員單位的雇員)可以進入W3C的郵件小組討論問題,參加W3C的相關會議及其他活動。[7]眾所周知,成立于1994年的W3C是主要的Web標準的制定者,截至目前,該組織已經了超過二百項的Web技術標準和實施指南,如廣泛使用的可擴展標記語言(XML)和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Web技術的互相兼容得益于這些標準,它對互聯網的發展影響深遠,甚至可以說起到了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

2.2.3 IETF。IETF的全稱是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這個組織同樣是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它通過互聯網技術,匯集了與之業務相關的網絡設計師、運營商、服務供應商和研究人員,并向所有感興趣的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注冊為IETF會員,該組織由為Internet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自愿參與管理。[8]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制定與互聯網發展相關的技術規范,制定了大部分的現有的互聯網標準,同時其標準也得到了ISO認可。IETF開發或改進了除TCP/IP協議以外的幾乎所有互聯網的基本技術。例如,由IETF創建的路由、管理、傳輸標準是互聯網的生存基礎。IETF定義的互聯網安全的安全標準,已經成為下一代Internet協議的自身標準,并為Internet提供更安全穩定的服務,甚至連標準制定過程也被作為一個IETF最佳當前實踐(Best Current Practice)標準來執行。

2.3 中國國家標準化組織及相關標準

2.3.1 中國國家標準化組織。中國的統一全國標準化管理工作的主管機構為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它是由國務院授權的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家質檢總局管理的事業單位。其中涉及信息組織領域的技術委員會主要有:①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983年,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信息產業部共同領導下,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了,它主要負責同ISO/IEC JTCL相應的ISO標準化工作的技術領域,包括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信息組織、數據管理交流等多個領域標準的設計和制定。[9]委員會目前有27個分技術委員會和特別工作組,也是中國現有的最大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力地推動了中國信息技術標準的規劃、設計和研究,尤其是對中文信息處理的標準化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②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于1979年,由國家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秘書處工作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承擔,它主要負責同ISO/TC46相應的ISO標準化工作的技術領域。[10]技術委員會目前有6個分技術委員會,其中SC1負責文件和報告管理,SC2負責文字音譯,SC4負責技術互操作,SC7負責出版物格式,SC8負責統計和質量評估,SC9負責識別和描述。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了近50項國家標準,主要涉及信息與文獻領域術語、文獻格式、著錄檢索、信息標引等。這些標準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中國信息情報、圖書檔案、出版行業的標準化工作,也標志著我國信息情報工作逐漸向標準化、正規化過渡。

2.3.2 相關標準介紹。①GB/T21364―2008信息技術學習、教育和培訓基于規則的XML綁定技術。該標準描述了用于數據模型的、基于規則的XML編碼綁定技術。它首先給出了基于規則的XML綁定技術的一些基本術語及其定義,對部分術語還給出了必要的示例和解釋。其次詳細規定了XML編碼綁定的各種模板,包括生成和產生XML的規則基本原理、消費和解釋XML的規則基本原理、各種基本數據類型(字符、整數、實數、日期等)的表示方法、字符的編碼、異常和擴展處理時的各種行為。該標準的措辭可以被包含到相關標準中,用于支持XML綁定。措辭描述的基本規則方法,可用于描述相關標準中的詞匯。②GB/T21365―2008信息技術學習、教育和培訓學習對象元數據。該標準規定了學習對象的數據元素以及用于定義學習對象的元數據實例結構的概念數據模式。該標準中的學習對象被定義為可以用于學習、教育和培訓的數字或非數字的任何實體。學習對象的元數據實例描述了適用于學習對象的有關特征,這些特征包括通用、生存期、元―元數據、技術、教育、權利、關系、評注、分類等9個類別。

3 結語

我國在數字資源整合領域制定的標準相對較少,并且相關標準的制定多參照國際標準化組織及歐美的數字資源整合標準,與目前信息領域的發展速度相比相對滯后,有關數字化信息的著錄標準和規范尚不完善。當前發展速度較快的要數美國國家信息標準協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未來數字資源整合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中國應該積極參與該領域的標準制定,爭取在國際舞臺上的主動權和發言權,從而更快地提高我國數字信息組織的水平和質量,推動信息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伏琰.云計算環境下數字資源整合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11):126-129.

[2] 何非,何克清.大數據及其科學問題與方法的探討[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4(1):1-12.

[3] 王愛麗.數字資源整合技術與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6(3):60-62,73.

[4] 馬文峰,杜小勇.數字資源整合的發展趨勢[J].圖書情報工作,2007(7):66-70.

[5] 楊萌.基于Taxonomy-folkonomy混合模型的社會化標注系統資源聚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6] 何小菁.論元數據與開發利用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的關系[J].情報雜志,2003(11):98-99,101.

[7] 劉超然.“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的科學家精神[D].重慶:重慶大學,2014.

[8] 李峰.移動IPv6路由優化中的綁定更新注冊驗證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6.

[9] [JP4]沈玉蘭,張愛霞.信息與文獻標準體系研究及其框架構建[J].圖書情報工作,2008(12):28-30,62.

篇9

【關鍵詞】測控技術;構建標準體系;科學現代

自古以來測控技術就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最早出現的測控儀器日晷,一個測量時間的原始時鐘,各種長度、質量測量儀器使人們對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測控技術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市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產品的質量差無法和其他工業強國競爭,所以著重發展測控技術,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達到與世界接軌,提高產品競爭力。

1、測控技術的基本概念

測控技術一般以光、機、電、計算機一體化為特色,應用于計算機應用、電子信息、智能儀器、虛擬儀器、測量與控制等多領域的產品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企業管理等多領域。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廣泛的發展空間。

2、測控技術的特點

2.1測控技術的智能化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嵌入式處理器技術不斷完善,該技術被應用在工業自動化、農業自動化、建筑自動化等多個領域。人工智能在1956年被提出后,被不斷地研究和拓展,如今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們完成部分繁重的工作。人工智能的應用使得測控技術變得更快、更準確。

2.2測控技術的網絡化

網絡技術的出現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各種網絡聊天工具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使信息交流變得更加方便,網絡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網絡技術與測控技術結合起來,組成系統的網絡測控系統被應用于各個行業,在這些行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3測控技術的數字化

當今的社會是信息化時代,信息的數字化也越來越被研究人員重視,數字信號具有穩定性好、可靠性高的優點。測控系統中的數字化控制、信號處理利用數字化技術,使得信息傳輸變得更穩定、更清晰。

2.4測控技術的分布式化

測控系統利用分布式系統實現測量、控制和管理的自動化,減少了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3、測控技術的現狀及發展

3.1測控技術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測控技術已經被應用于很多領域。經過研究人員的不斷探索,測控技術被不斷的完善、提高。但是我國的測控技術水平相對于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還是比較落后。因此,我國應該在測控技術的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學習和引鑒工業發達國家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測控設備的技術水平,減少與先進技術間的差距,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實現工業強國的愿望。

3.2測控技術的發展趨勢

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普及使得現代測控技術逐步趨向世界化、網絡化。隨著各個國家和地區間的聯系不斷密切,現代測控技術將發展的更加智能化、網絡化。研究人員會根據世界市場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將現代測控技術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適用于社會的需要,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將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部分腦力勞動以及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而且能擴展人的器官功能,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個完善的測控系統能夠帶動社會各種行業的迅猛發展,所以在如今網絡覆蓋全球的時代下,標準完善的現代測控系統將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測控技術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

3.3測控技術的發展意義

現代測控技術是現代工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測控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世界工業技術的進步,在社會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階段各種科學研究大部分離不開現代測控技術,它被應用于計量、測試、控制工程、智能儀器儀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等高新技術領域的設計、制造、開發和應用等領域,解放了人們的雙手,增強生產效率,推動社會的發展。所以發展現代測控技術對社會的進步有著重大的意義。

4、構建測控技術標準體系幾點建議

(1)了解目前測控技術標準,向有經驗的工作人員請教,經大量數據的測試后建立符合測控系統需求的現代測控系統標準體系。

(2)構建測控技術標準體系時不應一成不變,深入了解現階段的測控系統,完善其中不盡人意的地方。科學先進的思想使測控系統的內容更加豐富,適用范圍更加廣闊,效果更加明顯。

(3)二十一世紀以來,微電子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結合這些高新技術,使測控裝置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加強系統的可靠性,增加新功能,擴大應用領域,為用戶解決復雜困難的問題。

(4)測控裝置的微型化網絡化,可以減小裝置的體積,降低功耗,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功能更加強大,覆蓋面積更廣,應用于生產和生活的每一部分,增強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將生產執行部分和信息處理部分緊密的結合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信息化工廠。

(5)測控系統體系應能同時執行多個任務,增強工作效率;強化網絡能力,便于信息的交流,使處理信息高速化;發展集成化軟件,使用開放性的標準接口,將測控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增強安全技術,例如冗余技術、容錯技術、熱插拔技術、數據信息加密技術等,來保證信息的安全。

(6)測控技術作為共性技術,被應用于各個領域,構建測控技術標準體系應具有完善、科學、獨立、現代化的特點,使其應用范圍更廣,包涵內容更多,專業性更強。

5、測控技術標準體系的組成

測控技術標準體系的結構分為三層。第一層次為測控技術標準體系,代號為BV。測控技術標準體系的第二層次分為六個分層次(1.共用標準體系,代號BVA;2.信息獲取標準體系,代號BVB;3.信息傳輸標準體系,代號BVC;4.信息處理標準體系,代號BVD;5.運行管理標準體系,代號BVE;其他相關標準體系,代號BVF。)第二層次的每一個分層次包含十個支體系,這六十個支體系構成測控標準體系的第三層次,支體系名稱和內容的確定一般按照專業和按照使用載體這兩種方法分類。其中按照專業分類是比較常用的分類方法。以信息獲取標準體系(BVB)為例,共分為00~09十個支體系:共用標準體系(00);光測標準體系(01);遙測標準體系(02);遙控標準體系(03);脈沖雷達標準體系(04);連續波雷達標準體系(05);微波統一系統標準體系(06);機載專用標準體系(07);船(艦)專用標準體系(08);其他相關標準體系(09)。

6、結束語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構建測控技術標準體系的意義巨大,為時代的發展帶來的不可估量的好處。本文通過了解現代測控技術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一些建議為相關專業人員參考,希望能夠完善測控技術標準體系,使我國測控技術能夠與世界接軌,實現工業強國的愿望。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高校 檔案數字化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1-0060-02

檔案數字化建設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掃描技術、數據庫技術、存儲技術等高新技術把各種紙質、聲像等傳統介質的檔案轉換為數字化檔案,利用網絡將其連接,通過計算機加以管理,最終形成一個檔案信息庫,實現檔案的共享與快速利用。[1]

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高校現代化管理的開展而出現的。[2]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通過在高校檔案管理工作中充分運用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達到數字化管理相關檔案并提供利用的目標。[3]

一、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目標及現狀

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目標是使檔案庫房原有的檔案全部實現數字化,建立相關檔案的目錄數據庫、現行檔案的全文數據庫和照片、音頻、視頻等聲像檔案的多媒體數據庫,采用完備先進的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對高校檔案進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4]

我國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起步較晚,大部分高校檔案管理還主要以紙質檔案管理為主,有些高校雖然使用在線檔案管理系統,但也未充分挖掘系統的各項功能,因此,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

二、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檔案數字化思想意識薄弱

隨著高校檔案事業的不斷發展,檔案工作已逐漸為高校師生所了解,并逐漸為高校領導所重視,但關于檔案數字化工作,高校才剛剛起步,還停留在對紙質檔案的保管與利用上。

(二)高校檔案數字化相關制度不夠完善

高校檔案數字化工作必須依據統一的標準規范進行,使高校檔案數字化工作能夠有章可循。但就目前來看,高校檔案數字化相關的技術標準、規范并不完善,需要制定相關制度,以此作為高校檔案數字化工作的依據。

(三)高校檔案數字化的理論研究不足

目前,檔案數字化本身還處于不斷探索論證的初級階段,距離其全面實施還需要很長時間,從總體來講,我國以檔案數字化為主題的研究僅僅在最近幾年才逐漸活躍,因此高校檔案數字化理論研究相對不足,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探索。[5]

(四)缺乏檔案數字化方面專業人才

檔案數字化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要求檔案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求其具備檔案專業理論,還要熟悉計算機掃描、音視頻處理等較高的計算機技能,而高校檔案部門的檔案管理人員相對較少,更談不上具備計算機技能的檔案管理人才,因此,從總體來講,高校檔案部門缺乏全面掌握數字化知識的檔案管理人才。[6]

(五)高校檔案數字化硬件技術缺乏

目前,雖然大部分高校檔案部門已經建立了本部門的局域網,已建立了初具規模的信息化體系,但實際上現有高校檔案的管理模式,還主要是手工管理模式,很少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檔案進行管理;雖然有些高校檔案管理部門配備了一些先進的計算機設備,但仍然存在部分設備老舊過時的情況;有些檔案管理系統軟件也存在過時的情況,導致相關檔案數據無法讀取;并且缺乏一個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的檔案管理系統。

(六)高校檔案數字化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要以高新技術為支撐,而高新技術的投入則需要巨額資金,如購入大量的數字化設備及軟件;維持現有設備的正常使用,更新過時的設備和軟件;更換過時的硬件或升級相關軟件,設備過時時還需要遷移轉錄數字檔案信息等,因此,資金短缺也就成為了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的主要障礙。

(七)數字化檔案信息安全存在問題

將檔案數字化后,因為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檔案信息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隱患:檔案數字化載體的壽命一般不長,這時候如果沒有產生新型載體,數字化的檔案信息將面臨無法讀取的危險;檔案管理系統的軟件和硬件更新換代速度相對較快,導致換代后系統中的數字化檔案也可能無法讀取;檔案管理系統本身也存在許多威脅檔案信息安全的問題,比如: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犯罪等。[7]這些問題若是沒有解決,數字化的檔案信息將面臨巨大威脅,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此外,有些紙質檔案上有單位的蓋章、領導簽字或蓋章等,這是有法律效力的,因此這些紙質檔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憑證作用。但是,由于存在計算機技術條件的限制及立法相關的問題,這些數字化了的檔案屬性遭到廣泛的質疑,法律部門對其也不予認可,因此,利用這種數字化檔案無法實現檔案的原始憑證價值。[8]

三、高校檔案部門如何應對檔案數字化的挑戰

(一)加強高校人員的檔案意識

高校檔案部門應加大對檔案數字化工作的宣傳力度,每學期定期召開由各部門兼職檔案員參加的檔案培訓,由學校檔案管理人員對兼職檔案員的歸檔工作進行指導,宣傳檔案相關制度,講解檔案管理系統的使用方法等。同時在校園里也應適時開展檔案知識和對檔案數字化的宣傳活動,使學生和教工廣泛了解檔案數字化的便利性,提高對數字化檔案的利用意識,最終有效提高高校人員的檔案意識。

(二)建立和完善檔案數字化建設相關制度

建立和完善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相關制度有利于全面開展高校檔案的數字化工作,有效進行高校檔案數字化工作,確保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的質量和進度。高校檔案部門在檔案數字化工作開展前,首先應遵循國家的統一標準,既要按照國家已有的與檔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已經明確的國家信息化體系來制定,同時也要充分了解本校的實際情況,使高校檔案數字化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三)加大投入,并提供技術保障

高校檔案要想實現數字化并確保數字化的檔案能夠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要以計算機技術作為保證,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則是以高投入為代價才能進行的,這就需要高校加大對檔案數字化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檔案部門進行檔案數字化還需要相關技術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高校檔案部門應遵循國家制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并制定自己學校的檔案數字化技術標準和規范;高校檔案部門應配備必要的硬件設施,還應對系統和設備定期進行升級并加以完善,組織自己開發或購置先進的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挑選數字化檔案存儲介質和相關設備時,盡量選擇以主流、成熟的技術為基礎的存儲設備;還應更新、檢測存儲設備,當技術發生升級、載體過于老化時,還應及時將數據遷移到新載體上。

(四)加強檔案數字化人才的培養

高校檔案部門應大力培養檔案管理型、復合型人才。高校引進與培養檔案管理人員時應做到與時俱進,要求檔案管理人員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結構、良好的職業道德。高校檔案數字化工作是一項專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這就對高校檔案部門檔案管理人員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不僅檔案專業素質過硬,還要重視計算機專業知識的獲取及提高。而高校則要重視檔案管理人才的引進,定期對現有檔案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使其能適應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發展。

(五)重點館藏檔案數字化

數字檔案館的出現已成為檔案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并引起檔案界的普遍關注。檔案數字化建設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起點。

高校檔案館主要是為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廣大師生服務的,但短時間內將全部館藏檔案實現數字化是不可能,因此檔案工作者要對重點、有特色、利用率高的檔案資料先進行數字化以保證服務利用。

總之,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我國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才剛剛起步,還需要不斷探索完善,本文僅從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方面給予理論探索,但問題可能并未全面完備,需要進一步完善,為我國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提供更好的理論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晉川.對大型醫院檔案信息數字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9(12):28-31.

[2]張春.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思考[J].北京檔案,2009(12):18-19.

[3]王建萍.淺談高校檔案數字化建設[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3):72-75.

[4]羅敏.淺析企業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90-192.

[5]譚遠宏,趙家文,劉健華.我國檔案數字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9):174-176.

[6]杜敬民,陳文.基層檔案室檔案數字化建設研究[J].河南科技,2009(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