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范文

時間:2024-04-10 16:36: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

篇1

關鍵詞:《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體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1-0009-04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現代職業教育是在傳統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基礎上生成的?,F代職業教育要求教育的現代化、體系化、社會化、國際化以及受教育者的終身發展。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平臺上,中等職業教育要發揮好基礎作用,首要的一條就是轉型發展,從外延走向內涵,從規模走向質量?!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以下簡稱《決定》),對中等職業教育如何轉型發展,鞏固基礎,提高質量指明了路徑。筆者學習《決定》后深刻認識到,中等職業教育鞏固提高的關鍵在于中等職業教育自身內涵的強化、基礎的鞏固和辦學質量的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在認真學習、把握《決定》精神的基礎上,以內涵為重心,以質量為重點,遵循好一個指導思想,堅守好三項基本原則,落實好九大舉措。

一、遵循一個指導思想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任何發展都是在思想指導下的自覺作為。沒有科學思想作指導,發展可能會出現曲折、反復,或者誤入歧途,甚至夭折?!稕Q定》為現代職業教育的加快發展確定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等職業教育要在現代職業教育平臺上鞏固提高,必須認真學習落實好這一指導思想。

《決定》提出的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中心突出、目標明確,內容具有整體性、舉措具有針對性、發展具有系統性。這一思想以質量為中心,強化內涵,著眼發展。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鞏固提高來說,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重點落實好三個“堅持”,自覺做到三個“適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立德樹人”是新時期一切教育的宗旨,更是中等職業教育的首要職責。現代職業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核心能力和現代職業道德、職業精神、人文素養的培育,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與超越;“服務發展”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理念,中等職業教育只有在滿足國家發展需求、滿足為民生服務要求的過程中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就業”是職業教育的要求,更是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目標所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都必須圍繞就業展開。

“適應技術進步”是職業教育教學內容所決定的,任何技術都存有生命周期,中等職業學校必須依據技術進步及時變革教學內容;適應“生產方式變革”,是職業教育使命所在,現代產業新體系的建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升級換代、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都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與之相適應,自覺實現從傳統教育模式向現代教育模式的轉變;適應“社會公共服務”,是教育公益性原則的體現,更是中等職業教育與時俱進特質的具體表現。

中等職業學校只有落實好三個“堅持”,自覺做到三個“適應”,才能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和著力點;才能真正按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時代要求,深化教育教學的改革;才能走出事實上以招生為中心,通過自上而下的政策促動來改變自身生存的被動狀態,通過內涵的強化、質量的提高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堅守三條原則

《決定》圍繞“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整體架構,從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一般與個別、政府與學校相統一的角度,提出了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五條基本原則。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必須重點堅守好三條原則。

(一)堅守好“服務需求、就業導向”原則

職業教育是將學生導入工作體系的教育。職業教育的特質決定了職業教育是橫跨教育與職業、學校與企業、學習與工作、現代與未來的跨界、跨時空教育。職業教育的屬性要求職業教育無論是學歷教育還是技能培訓,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技術推廣,都必須以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航標,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就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上。《決定》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的全面發展視角出發,提出了五個“對接”的要求,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這五個“對接”是職業教育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轉變使命的體現,彰顯了職業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為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可行路徑,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中等職業教育要實現鞏固提高的目的,必須以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

(二)堅守好“產教融合、特色辦學”原則

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必須堅守好“產教融合”原則。“產教融合”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精心設計的教育教學模式,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理論基礎和路徑選擇。新形勢下產教如何融合,其著力點是什么?《決定》對深化產教融合進行了頂層設計,即“同步規劃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推進人力資源開發與技術進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前兩點是對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最后一點是對職業學校的要求。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來說,鞏固提高自己的發展水平,恪守產教融合原則,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自覺銜接、自覺配套是必由之路。

特色是職業學校保持旺盛、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按職業教育規律辦學,突出職業教育在辦學形式、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與普通教育迥然不同的辦學特色。職業學校辦學的最大特色,就是教育性與職業性的有機融合,實行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校企協同育人。為此,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從職業教育的特質出發,努力激活自己的職業特性、產業屬性,積極吸引行業企業及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教學過程,共同開發教育資源,共同培養培訓人才,在競爭中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推進自身的發展。

(三)堅守好“系統培養、多樣成才”的原則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步建構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多種選擇。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可就業,可升學。作為現代職業教育基礎的中等職業教育,必須改變傳統的辦學理念,確立與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教育舉措。首先,中等職業學校要改變中等職業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有一技之長的傳統理念。技能學習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不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全部。技能學習不僅不能放松,而且要不斷增強,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文化基本知識的學習也不能放松。中等職業學校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從系統建構理念出發,致力于中職學生必備的基礎能力、基礎知識的建構。其次,要從“多樣成才”的理念出發,既要重視學生的就業,也要重視學生的升學;既要讓學生學會動手,也要讓學生學會動腦;既要培養學生崗位工作的能力和精神,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此,必須依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修訂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計劃,完善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強化九大舉措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已進入以建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吸引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特征的發展階段。這表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既是現階段職業教育的顯著特點,也是新時期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新形勢下,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內涵建設是必由之路。特別是辦學條件相對薄弱的中等職業學校,強化其內涵建設,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決定》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從九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建構和完善現代學校制度

現代學校制度是中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平臺。著名經濟學家諾思認為:“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膘柟烫岣咧械嚷殬I教育質量,必須在法人治理結構上探索建構現代學校制度。建構所有權與經營權、產權與治權相分離的管理模式;發揮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教代會、工會等治理機構的作用,在投資者、管理者、執行者、學校教職員工之間進行權力制衡、利益制衡,既保護出資人的利益,又維護教職工的民益;制訂校長任職資格標準,堅持和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負責制;必須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將專業設置與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回歸學校。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要素,也是核心要素。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創新?《決定》立足于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指出了七條實施路徑。第一,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第二,改革教學模式,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第三,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第四,加強實習管理,健全學生實習保險制度;第五,推進“雙證書”制度;第六,校企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第七,開展職業技能競賽。

(三)做好招生工作

做好中等職業教育學歷教育招生工作,落實好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奠實基礎。數量是質量的基礎,質量是數量的升華。就目前社會“重普教、輕職教,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技能”的認知現狀來看,從公眾意識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平衡的差異來看,要鞏固現代職業教育基礎,必須穩定中職學歷教育招生規模。中等職業學校一要在理念上高度重視學歷招生工作,多種措施加強宣傳,穩定學校的發展規模;二要堅持內涵發展,提高辦學質量,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必能成,增強中等職業學校的吸引力;三要強化學校的內部管理,減少在校生的流失,提高在校生的鞏固率;四要從政府和市場兩個層面汲取資源,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辦學環境,為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奠定物質基礎。

(四)“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

課程是職業學校教學的核心載體,課程體系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要素。圍繞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決定》指出,建立一個“機制”,即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推進兩個“銜接”,即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推進中高職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這一體系實現了中職與高職的銜接,學校與行業企業的銜接,技能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銜接,標準開發與標準應用的銜接,是一個內容科學、中心突出、舉措具體、特色鮮明、聯動發展的課程體系。

(五)依據教師資格標準,“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要素。新形勢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整體出發,著眼于“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全過程。《決定》從一般與個別、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高度,提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實行完善教師資格標準、健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加強校長培訓、實行教師全員培訓制度、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等舉措。

(六)“提高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時代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水平是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決定》明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舉措,為我們指明了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方向。一是逐步實現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全覆蓋;二是開發、應用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三是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四是建設信息化平臺,培訓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四項措施,著眼于應用,著眼于發展,覆蓋了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七)加強與優質學校、城市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政策的引領扶持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很快,不僅規模急劇擴大,辦學質量也有了新的提高,部分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已達到了世界水平。但從整體來看,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院校相比,在思想理念和辦學水平上還存有較大差距。中等職業學校要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與城市院校、科研機構在學歷教育、技術推廣、扶貧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對口合作,借船出海,借勢發展,拉長短板,整體提高自己的辦學水平、提升自己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八)夯實學生文化基礎

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質量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能使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來說,就業是辦學的目標和生存基礎,也是職業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源泉。但從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角度來說,僅把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重點放在就業能力的建構和培植上又是不夠的。《決定》從學生可持續發展長遠目標出發,將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相融合,提出在加強技術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強化文化基礎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樣化發展、多樣化成才提供必要的充足的備用能量,在更高層次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更新理念,強化文化課教學。

(九)“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篇2

一、構建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一)教學質量是繼續教育的生命線。一是保障繼續教育質量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繼續教育是我國大批量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因此,繼續教育需要積極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二是保障繼續教育質量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者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勞動者生存發展的基本能力,而繼續教育能夠加強培養勞動者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勞動者技能的更新和提高,進而使勞動者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能力要求;三是高質量教學是繼續教育學習者應享受的權利。繼續教育學者在接受繼續教育的過程中具有受教育權利,理應學習到先進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能力提升;四是保障繼續教育質量是繼續教育學習者全面發展的要求。繼續教育的突出特點是調整并補充學習者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習者的生活品質和精神文化水平。因此,促進繼續教育學習者全面發展是繼續教育的最終目標,只有保障教學質量,才能夠完善繼續教育學習者的知識機構,提高學習者的能力水平,實現學習者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升。(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繼續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一是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繼續教育市場化發展的要求,在市場經濟下,繼續教育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繼續教育領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教育質量不高的繼續教育學校被市場所淘汰。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教育學校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實現自身的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用高質量教學吸引學習者;二是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能夠有效提高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繼續教育學校的發展。因此,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繼續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繼續教育教學質量現狀

(一)辦學思想不端正?,F階段,我國繼續教育機構主要包括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設立的繼續教育學院。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部分高校利用現代通信技術設立了聯合網絡學院,開展遠程教育服務。繼續教育能夠為高校帶來額外的資金收入。但是,部分高校的辦學思想不端正,將繼續教育作為創收的主要路徑,擴大招生數量,重視繼續教育的經濟效益,忽視了繼續教育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部分高校缺乏對繼續教育的重視,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沒有及時解決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沒有為繼續教育配備高水平專業教師和完善的基礎設備,嚴重影響繼續教育的質量。(二)師資水平不高。繼續教育學院的任課教師由本校在職教師和外聘教師以及在讀研究生擔任。其中,在職教師需要承擔全日制教學任務,無法將精力集中在繼續教育上,甚至有些在職教師沒有提前備課,而是根據日常教學經驗開展繼續教育教學,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外聘教師缺乏豐富的教學實踐和先進的教學理念,雖然能夠對學習者的實踐活動進行指導,但是繼續教育教學的專業性不強。另外,在讀研究生不僅需要完成學業,而且很多研究生跟隨導師進行科研工作,用于繼續教育教學的時間和精力較少,而且,在讀研究生缺乏對現實經濟社會的了解,自身的教育經驗較少,教學質量難以保障。(三)教學管理不完善。一是部分繼續教育學校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沒有明確教學管理部門的具體職責,教學管理工作實施力度較小,很多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相互推諉管理責任,管理效率不高;二是部分繼續教育學校缺乏周密的教學計劃,沒有突出成人特色,課程安排與教學任務之間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學活動存在著很多漏洞;三是部分繼續教育學校的教材選擇不合理,缺乏成人教育特色,教學內容趨于普通高校教育。另外,還有部分繼續教育學校教材陳舊,時代特征模式無法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四是部分繼續教育學校的教學評價方法單一,僅僅依靠試卷成績對學習者進行評價,缺乏對學習者素質和能力的綜合評價。

三、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一)機構保障。一是政府作為我國的管理部門應積極參與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授權第三方機構對繼續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測評,并向社會公布測評結果,要求沒有通過教學質量測評的學校限期調整,加強對繼續教育教學的監督。另外,政府應加強對繼續教育教學的指導,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規定繼續教育教學質量標準,為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二是社會評估機構應積極介入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加強對繼續教育教學質量的認同。為此,社會評估機構應積極對繼續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并及時向政府部門和繼續教育學校反饋信息,加強對繼續教育教學的引導。三是高校與用人單位應加強對繼續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督。一方面,高校應積極監督本校的繼續教育教學質量,及時發現并改進繼續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應加強對繼續教育教學的監督,對繼續教育機構進行定期訪問與考察,查看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對繼續教育教學進行動態監控。(二)人力保障。一是繼續教育學校應不斷提高師資水平,積極為繼續教育教學引進高水平專業教師,提高繼續教育水平。并且,繼續教育學校應定期組織繼續教育教師參加教學培訓,引導繼續教育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提高繼續教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二是繼續教育學校應不斷提高教學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為此,繼續教育學校應組織教學管理人員研究繼續教育的規律和教學科學的規律,把握繼續教育的規律與特點,加快管理創新,研發科學的繼續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且,繼續教育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積極落實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規范繼續教育教學行為,避免繼續教育教學人員的違規操作。另外,繼續教育學校教學管理人員應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制定合適的繼續教育教學計劃,做好學生注冊與建檔工作,加強對教學環節的信息收集和處理,強化對教學管理過程的監督,規范教學過程。三是學習者作為學習主體應端正學習態度,正確認識繼續教育對自身工作與發展的重要性,在繼續教學課堂上認真聽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學習者應提高學習自主性,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和能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自律能力、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等綜合能力。另外,學習者應積極運用校內學習資源和校外學習資源,將知識學習與自身工作相結合,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與現實生活中,學會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作者:黃富平 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譚海鷗,紀秋穎.應用型本科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中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成人教育,2012,9

篇3

報告強調,發展更加關注實踐和應用性學習的技術和職業教育路徑,更有利于適應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為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提供更靈活的教育選擇。因此,報告基于英國本國的教訓和國外的經驗,提出了發展高質量、更強大技術和職業教育路徑的改革建議,建議主要涉及四個方面:

一是在技術和職業教育的供給方面,目前英國雇主參與的技術和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內都是不協調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機構都能有效提供這一類型的教育。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是:確保提供高質量的、適應勞動力市場和雇主需求的技術和職業教育,并使雇主參與到所有技術和職業教育機構課程的開發中;未達到最低質量標準的機構不能作為技術和職業教育的提供者;建立有效的學生咨詢和指導機制,確保學生能夠客觀地把技術和職業教育作為有價值、可行的教育選擇;為未滿16歲的學生保留一些核心學科共通的課程,使其能夠根據愛好作出靈活選擇;對于那些選擇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學生,相關機構應為其提供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教育,同時注意滿足雇主的需求。

二是在技術和職業教育學生的升學方面,目前針對16歲以上學生的升學政策,特別注重傳統的學術成績,不利于學生進入繼續教育學院或學徒制培訓體系學習。具體建議是:學徒制是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確保使其成為一個理想的升學目標,應該激勵雇主提供此種類型的培訓,并對學徒制進行重新定義,把其作為一個精深的三年制培訓項目,而且要提出明確的教育和工作場所學習要求;重新引進根據結果付費的政策,確保所有的培訓提供者都能幫助學習者作出正確選擇,并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

三是在競爭方面,引進新的績效評估信息系統,激勵合適的TVET機構提供綜合性的技術和職業教育;取消對一些特定機構不公平的優勢待遇;加強對學校和繼續教育評估的協調性,并及時公開相關信息,使學習者作出恰當選擇。

篇4

1.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肩負著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兩大功能,根據高等學校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服務社會經濟有不同的定位。“985”高校更多關注科技創新前沿,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211”高校把精力放在技術集成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形成新的學科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群。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數處于地方,則應關注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地方經濟服務是繼續教育培養人才的特殊使命。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憑借高校對周圍經濟的輻射拉動相應的服務業發展,揚“地利、人緣”之優,避“名校、品牌”之短,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調整學科專業,利用高校的理論、技術、人才優勢開展技術研發與服務,制定適合服務地方的培養目標,集人、財、物、信息等資源,培養多形式、多層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化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高自己的社會效益和服務水平。2.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服務是一項實踐活動,繼續教育在服務地方經濟實踐中緊密聯系地方,以具有區域特色和變化的市場為導向,針對地方人才市場的需求,以服務業為宗旨,帶著前瞻性的思路,加強溝通,理順關系,彼此信任,緊貼地方經濟發展實際,體現地方區域特色,共同研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與趨勢,進行宏觀規劃,吸取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辦學理念不僅得到升華,辦學知名度得到提升,辦學質量得到提高,還彰顯了辦學特色,鍛煉和提高了辦學能力,增強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培養了一批以未來就業市場為導向的專業技術人才,滿足了地方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潛在需求。3.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繼續教育立足于本土資源,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尋求定位,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樹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專業,開拓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空間,發揮多方面、多層次的重要作用。加大職前職后一體化力度,提高服務社會的參與力、滲透力和影響力。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在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實踐中,推動學校培養人才模式改革,同時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與社會力量合作辦學,合理利用和吸收社會辦學資源,加強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建設,促進繼續教育辦學特色的形成,擴大繼續教育的影響力。從地方經濟需求出發,解決影響地方發展的關鍵問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培養創新人才,把科學實踐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校繼續教育的資源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儲備和智力保障。

二、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對策和措施

四川文理學院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繼續教育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弘揚“博文大理,厚德篤行”的校風,緊緊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和達州市建設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的需要,主動融入川東經濟文化主戰場,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的現實,依托學校資源和社會辦學資源,面向川東地區經濟和社會的需要、面向學習型社會建設和終身學習的需要,推進繼續教育在“規模、結構、質量、效益”方面協調健康發明。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調整專業結構,探索“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實踐育人”的新路子,注重學生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形成了明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提出“立足川東,服務全川,輻射周邊省市”的服務面向定位,秉承“質量興校、科研強校、人才立校、特色名校”的辦學理念,努力創新“平臺+模塊”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規模適度、結構優化、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的發展思路,貼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構建了“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始終把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根本任務,把教學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把提高質量作為提高繼續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規范教學管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4]緊密結合達州實際,堅持科研立足地方、服務地方,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校地合作空間,加強對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特色植物研究開發實驗室、基礎教學外語示范中心、高教研究所、巴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建設,發揮其聚集資源的有利條件,增強協同創新能力,多出成果,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繼續教育功能定位社會化。四川文理學院是一所以教學為主的高校,優質的教學與達州市經濟和服務實踐相結合。繼續教育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合適突破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拓創新,樹立教育服務本位的觀念,轉變服務并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路,抓住達州市場,制定校內與各二級學院合作、校外與其他高校和企業合作的運行機制,進行規范運作,有序運作,安全運作,念好地方經。科學調整自己的辦學理念,轉變重心,從學歷教育逐漸向非學歷教育轉變,適當增減成人學歷教育規模,加強與中職學校、高職高專的銜接。及時進行社會功能定位,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市場需求辦學、面向社會需求辦學,完全按照市場的需求運行,調整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層次及類型結構,改造現有的傳統學科和專業,緊緊圍繞加快達州市經濟發展服務,拓展服務面向,大力發展各類技能培訓,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高水平高層次的培訓,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高級專門人才,讓自己的“產品”“適銷對路”。以正確處理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關系為基點,以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為要旨,科學謀劃繼續教育新思路,日益加快繼續教育社會化進程,貼近達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求,促進校企、校地有機互動,使其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公民廣泛參與、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的事業,推動達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邁向新臺階。

2.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特色化。隨著繼續教育市場化的進程日益加快,與之配套的特色化專業、系統化課程尤顯重要。構建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課程體系,開設適應社會要求的特色專業,培養有實用技能的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人才,必將成為新建本科院繼續教育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石。四川文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動適應地方市場需求,積極開拓新的辦學領域,準備申報“酒店管理和土木工程”兩個緊俏專業。緊緊圍繞“內涵發展,提高質量,辦出特色”這一目標,進一步整合資源,進行專業重構與學科調整,把“影視藝術與技術、影視多媒體技術”兩個專業從教育學院轉入文化與傳媒學院。強化規范管理狠抓質量,繼續實施人文社會科學提升計劃,遴選建設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力爭在特色專業上有較大的突破。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區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創新專業設置,發掘特色學科,充分考慮人才市場的需求,根據地方建筑背景、經濟特點,學生就業的現實性,并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設置專業,及時調整專業結構,新建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辦出“工程造價”的專業特色。創新課程內容,服務地方經濟。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編排課程內容,根據成人特點,追求知識的新穎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課程內容涵蓋從業人員需要的新知識、新技能和創新能力,以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5]

3.繼續教育服務方式多樣化。新建本科院校繼續教育要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向其他知名高校學習先進經驗,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與思想交流。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既要通過高校自身人才智力優勢,為當地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更要通過和當地有影響的企業進行校企協作,直接走進工廠,用知識為企業分憂解難。同樣,也可請企業組織更多更優的員工到繼續教育學院參加培訓,開展講座,既提高他們自身的理論修養,又提高其學員的實用技能。積極開拓繼續教育領域,面向地方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開辦各類短期培訓,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為此,繼續教育學院為四川省至誠監獄開設提升監獄民警綜合素質培訓專題講座,與成都嘉善商務服務管理有限公司簽定共同致力于老年服務與管理協議,對四川宏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物業管理專業技能培訓。并選派優秀教師到普光氣田對石油工人進行專業英語培訓,到達州市鋼鐵集團進行機械技能培訓。同時指定一部分教師帶薪到其他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給予鍛煉的機會,為培養雙師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把企業具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請到繼續教育學院為專業師生授課,進行特色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為繼續教育服務方式多樣化搭建平臺。

篇5

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不是理論上的口號,它需要全民參與,全民學習,共同構建。而且不僅是使人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有條件學習,更高的要求是全民能夠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要求,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要求學習者養成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習慣。終身教育思想下的成人繼續教育,也正是表明人的發展終其一生,獲得一定學歷層次的教育,并不代表可以跟上時代的發展。繼續教育不但是一種教育形式,更是一種思想指導:教育是廣泛的,學習也是隨時隨地的。只有形成一種主動學習的目標要求,才能真正實現至2020年,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

二、繼續教育的廣泛性和多樣性要求建立繼續教育體制機制

(一)加快繼續教育法制建設

繼續教育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和所有社會成員,其對象的廣泛性和辦學形式的多樣性使得繼續教育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組織系統。繼續教育,迫切需要加強政府對繼續教育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具體表現為法律的規范和引導。但成人教育發展至今,還沒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一部法律來規范繼續教育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快繼續教育的法制建設,從法律上確立繼續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中地位,明確繼續教育各部門的責任和義務,保障受教育者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形成繼續教育的法律監管和評估體系,最終促使繼續教育的協調發展。

(二)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

激勵機制,是開展管理的一種良好方式,也是社會成員在滿足其不同層次需要過程中的助推器;約束機制,是在有法律保障的大前提下,各組織部門規范運作的一種制度表現。不少發達國家在行業準入、崗位聘任、人員晉升等方面都明確要求各級各類人才接受繼續教育,并同時建立了繼續教育的有效激勵機制,從而提高了廣大從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以保障各個行業和部門的管理和技術水平。為了保證成人繼續教育的質量,一些發達國家相應地建立了認可與認證制度。歐洲建立了學習等級制度,韓國和日本也都在探討建立終身學習積分銀行。這就要求我國在繼續教育體制改革中,要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一方面要加強激勵機制建設,滿足社會成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根本需求;另一方面要健全約束機制,保障社會成員接受繼續教育質量的提高。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健全勞動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切實推進勞動者持證上崗制度;在知識和技術更新快的職業領域,特別是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行業和部門,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定期更新制度,并與從業售貨員的繼續教育密切結合起來。要從我國實際出發,并借鑒國外經驗,制定從業人員特別是種類專門人才參加繼續教育的規定。各個行業和部門要把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成果作為其職業資格證書更新、崗位聘任、職務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行業和部門要為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建立以解決從業人員工學矛盾為目的的“帶薪繼續教育假”制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也對繼續教育加以關注,提出要促進教育在不同層次和類別中要橫縱溝通和銜接,進一步能滿足個人的多樣化學習需要,要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的制度,進而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我國成人繼續教育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更應在充分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符合終身教育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并積極探索建立成人繼續教育的學分積累、論證和轉換制度。

(三)完善高教自考制度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對自學者進行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此形式掃除了入學考試的障礙,從而創造了一種彈性化的學習制度。近3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存在著城鄉、區域、專業的發展不平衡,文理專業設置不合理,重考輕學,學歷歧視等方面的問題。新的歷史時期,更需要進一步完善自考相關法律,重新定位自考目標,科學合理的調整專業,加強自考的管理等。政府應繼續深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學改革,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途徑,為培養廣大的高素質勞動者服務,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服務。

未來自學考試制度的具體目標為:加快結構改革與調整,實現與其他教育形式相互銜接與溝通;科學把握標準,保障命題質量,逐步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強化自學考試制度的教育功能,建立社會化的學習服務體系;實現自學考試制度考務考籍管理手段現代化。自學考試通過調整結構、完善制度,拓展功能,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努力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與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力量,促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開放性教育平臺和高等教育立交橋。

三、科技信息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改革繼續教育培養方式

(一)整合教育資源,積極興辦開放大學

成人高等教育在新世紀擔負繼續教育職能的同時,應當打破傳統單純追求學歷目標和經濟效益為主的觀念,要充分發揮成人教育開放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實行開放辦學。具體表現為:在專業設置上,要淡化學歷教育,設置適應成人需求的專業,真正為有學習愿望和能力的各年齡階段的人提供學習資源和機會;在辦學體制上,要融合學歷和非學歷教育、職前和職后教育、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同時重點發展大學后教育、社區教育,使繼續教育真正涉及到廣泛的社會群體。

(二)加強學校與企業行業等之間的合作

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繼續教育的主體日益多元化。這就要求在有效發揮各級政府作用的同時,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要不斷加強繼續教育社會化、開放化、市場化,依托社會,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與聯系,在廣泛的合作中推動繼續教育的發展,積極調動和發揮各部門、行業、企業、社會團體等力量,加強學校與企業行業之間的合作,整合多重資源,達到資源配置最大化。其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踐行:一是鼓勵普通高等院校興辦繼續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已經成為普通高等院校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實際運作中,有些院校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利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相關科研院所中所具備的資源,大力開發合作項目,在合作中推動繼續教育的發展。二是動員公司和企業部門重視員工的繼續教育。大型企業和公司不但會對行業的發展作出長遠計劃,同時也要求其員工能夠有條件接受繼續教育以便提高。因此會定期的組織開辦與專業有相關的培訓課程,對員工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這就需要公司和企業部門與當地的對應專業的高校形成合作關系,定期安排員工接受教育,不但強化了學校提高實際培訓課程的質量,長遠來看,企業行業也能獲得較大的利潤。三是支持私人辦學。要吸收社會上有利的資源,鼓勵私人辦學。私人辦學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時代性,能一定程度上彌補繼續教育辦學中的不足,也能及時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作出調整。

(三)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

篇6

21世紀全球化經濟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面臨挑戰,新興學科的不斷涌現,傳統知識的迅速更新,對醫學期刊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期刊編輯如何更新觀念、順應潮流,筆者覺得只有及時補充、更新、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技能、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適應不斷發展的形勢,通過各種不同的繼續教育形式,盡快完成向高素質、綜合型的編輯轉變。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醫學期刊帶來很大的影響和挑戰,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將成為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方式,編輯繼續教育對培養一支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的編輯人才隊伍是非常重要的,編輯素質是影響期刊質量的決定因素。

1.1 思想素質:當前,知識創新的加快,要求醫學期刊編輯的知識更新也要更快,而且這種加快已經不僅是應用的更快更新,更重要的是要求基礎知識的更新更快[1.2]。作為醫學科技編輯決定了他們應有不斷促進和發現新科技、新理論、新課題的思想素質。

1.2 業務素質:不言而喻編輯的素質與辦刊質量是成正比的,醫學期刊編輯不但應有較高的編輯水平,也要了解醫學科技的前沿動態。一個醫學期刊編輯部應當由不同學歷層次、不同職稱層次的編輯人員組成,他們既有指導關系、又有不同分工,還要相互協同。另外,編輯首先應是專職的,這樣才能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編輯工作中。

2.1 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自身情況,彌補基本學歷不足,參加一些半脫產、業余學歷提高班:??谱x本科,也可以讀雙學歷:如果已有醫學學歷,可再讀文學學歷。達到知識更新的目的。

2.2 作為編輯,應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必須精深同時,可安排醫學編輯人員進修中文,彌補語言文字及寫作知識的欠缺;或者進修外文或專業知識等。[3]。這樣根據自身學歷等知識結構情況,對自身所欠缺的知識給予補充,而進行有針對的繼續教育。達到編輯技能更新的目的。

2.3 可參加全國性編輯培訓班,帶著工作中的問題,與在會的編輯們進行交流、探討。了解編輯出版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學習討論編輯出版的政策、規范及標準,交流、探討編輯工作中的遇到的問題及經驗。從而達到編輯業務更新與提高。

2.4 繼續醫學教育專業培訓:可參加醫學行業權威部門、知名專家舉辦的有關新業務、新技術學習班與講座。及時了解醫學各學科發展進度。

2.5 參加計算機操作培訓,以及時了解先進的醫學科技信息、最新醫學發展方向與發展動態。完善知識提高Internet網上獲知醫學前沿速度與廣度。從中激發編輯選題策劃靈感,尋找選題策劃的線索。達到編輯觀念更新的目的。

開展繼續教育不僅注重學問的深造,更應重視能力的提高,打破舊的思維定勢,培養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的新型醫學編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質量是醫學期刊的生命,要想醫學期刊的高質量、高水平,編輯的素質提高是根基,編輯是一門滲透力特別強的專業,各種學科,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應有所觸及,只有不斷地自我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以求具備廣博的知識與技能。只有不斷的對編輯人員進行繼續醫學教育培養,才能適應高科技時代出版業發展的需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精神產品,為廣大的醫務工作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楊曉明.論編輯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J].編輯學報,2000, 12(14):191-192

[2] 張建.科技發展的變化及其對科技期刊編輯工作的影響[J].科技與出版,2000(1):22-25

篇7

一、主要工作

(一)會同市教育學院切實制定好《市中小學校(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2010-2013年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規劃》。

明確工作目標、優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在基地學校建設、名優教師隊伍建設、精品課建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工作質量。

(二)創造性地開展好全市在職教師“每人一絕”大練教學基本功活動。

加強校本培訓、著力崗位練兵,為全市廣大教師創建揚長的舞臺、提供揚名的機會,籍此培樹一大批有魅力的名優教師,全面提高各校課堂教學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全市教育教學的質量水平。

(三)加強縣區進修學?!坝矊嵙Α苯ㄔO和“軟實力”發展,提升全市進修學校的整體水平。

1、協調有關部門及縣區政府,優化進修學校的校舍建設和設施配備,力爭在國家和省廳“縣區示范性進修學?!钡脑u選中,我市達標的數量和質量名列全省之首。

2、繼續開好“全市縣區進修學校第一次系列現場會議”。通過系列現場會議,讓每位主管局長、進修校長走進每一所進修學校,了解情況、研討工作、溝通感情、取長補短、促進工作、加快發展。全面發揮各進修學校在各自區域的教學指導和質量提高的核心價值和重要作用。(具體日程安排,詳見附表一)

3、全力開好“全市縣區進修學校第二次主題工作系列現場會議”。圍繞各學校自選的工作主題,在理論研究和科學實踐中,各進修學校要縝密分析、科學論證、深入探討、全力工作。要做到,不僅在科學研究上有建樹,而且在工作實踐上有突破。使各縣區的主題工作現場會議,各縣區有所長、有所為、有所學。(具體工作主題,詳見附表二)

(四)依法做好普通話推廣和測試工作,建立健全科學的測試機制和測試設施。

會同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創建“市標準化普通話測試語音室”。視時機成熟,取代原來的人工測試,實施現代化的計算機測試普通話的科學機制。

遵循“以測促訓、以訓保測”的原則,規范普通話培訓、優化普通話測試、完善普通話培訓和測試的檔案管理,使常規工作進一步優質化、高效化。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組織好第十三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五)依法把好教師隊伍的“入口關”,認真做好教師資格認定工作。

嚴格審查教師資格認定所需的各種要件(如:戶口簿、身份證、畢業證、及必需的各種合格證書等)。

組成“市教師資格評審專家委員會”,嚴格做好申報者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測試和認定工作。

同時,熱情接待申報人員、耐心解答申報咨詢、認真做好相關的服務工作,讓服務對象滿意。

(六)高質量地做好校長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在職校長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啟動“市名優校長專業化培訓工程”,把名優校長的培訓工作,納入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舉辦“市名優校長高級培訓班”,著力提高校長的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專家型的優秀校長隊伍。

開展名優校長送培下鄉活動,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校級管理人員的辦學水平和管理能力。

(七)高質量地做好教師培訓工作,依法建立健全全市師資培訓和繼續教育的規章制度,形成科學高效的教師培訓和繼續教育的工作機制和工作系統。

制定和頒行《市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管理辦法》,對全市教師的全員培訓實施科學管理,提高全員教師網聯培訓和文本培訓的實效性,依法保障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制定和頒行《市名優教師隊伍建設實施綱要》和《市名優教師(骨干班主任)管理辦法》,實行名優教師的動態管理、消除“名優教師終身制”的弊端,確保名優教師的整體質量和名優教師的作用發揮。

制定和頒行《市中小學校(職業學校)班主任培訓工作方案》和《市中小學校(職業學校)班主任任職資格標準》,實施市中小學校(職業學校)班主任任職資格證書制度,著力提高班主任的師德水平,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科學施教和科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八)著重做好農村中小學教師和全市新任教師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農村教師和新任教師的執教能力,促進全市教育均衡、和諧、高質量、可持續地整體發展。

制定和頒行《市農村中小學校教師培訓方案》和《市中小學校(職業學校)新任教師培訓方案》,有重點、分批次地做好農村教師的“實用性、實效性”教育能力和教學業務培訓工作。及時做好新任教師的全員培訓,使新上崗的教師盡快適應教育工作、盡快勝任教學工作。

同時,要把特崗教師的特殊培訓工作列入各縣區教師培訓的工作日程,各縣區的“每人一絕”要有特崗教師的適當比例。

實施“訂單式送教下鄉”和“城鄉教師結對互助”活動,充分利用城市的優勢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名優教師的輻射帶動作本用,加快全市的義務教育由“年限教育”向“質量教育”的轉軌進程。

二、保障措施

(一)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強處室自身建設。

進一步完善全面工作和專項工作管理者和負責人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

自覺樹立和遵循“為基層排憂解難”、“為百姓傾心服務”的工作理念和行為準則。

(二)依法建章建制,依法行政處事。

嚴格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密切結合我市相關工作的實情和實際,科學遵循相關工作的發展規律,選聘相關工作的專家和權威性人士,在既定期限內,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方案。

嚴格執行業已頒行的各項管理規章,建立相關工作的長效機制和運行法則。

(三)加大管理力度,加強過程性督導。

對上述“主要工作”,要實行明確標準、過程督導、階段調度、結果評估、全市通報、褒優曝劣。

篇8

【關鍵詞】衛生系統;繼續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R1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6-0398-02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醫學繼續教育的對象是高等醫學院校畢業后,通過規范或非規范的專業培訓或非高等醫學院校畢業,正在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所有衛生技術人員。

1.2 方法 集中培訓。近幾年我們培訓的內容有:公共課程《WTO基礎知識》、《專業技術權益保護》、《創新創業在武漢》等。醫學專業課程:妊娠高血壓防治新知識、基本藥物進社區知識解讀、傳染病的防治方法、腦卒中的康復與治療、城市社區健康教育、社區孕產婦系統管理、心肺復蘇及四大救護技術實操演練等等多個部分,醫學公共課和專業課程分別由各家醫院的專家、教授主講。我們還進行了十多門網絡課程的學習。學習完畢,進行考試,考試合格發放成績單。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和質量,我們不斷創新思路,把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作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措施,強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的認識和重視。今年,我區衛生系統共培訓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96人,其中培訓高級職稱人員10人、中級職稱人員86人、初級職稱人員200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使衛生系統的繼續教育工作保持了良好的態勢,取得了新的成效。

2 醫學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現代要求

2.1 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醫療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探討的核心課題之一是生命質量問題。生命質量的特征是指人類在其所處的社會關系中產生的自我意識。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強調生命質量,其意義重大,因為對生命質量考慮無疑會影響是否采取某種治療方法,而治療的目的也并不僅僅在于延長病人的壽命,因而提高生命質量是其一項重要的原則。

2.2 努力開展醫學教育[2],使醫務工作者跟上醫學發展,在醫學教育的前提下,以問題為基礎、為中心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一方面醫學發展趨勢使醫學知識、技術呈指數增長,醫務工作者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識或掌握已得到發展的技術。這意味著必須對需要學習的知識、理論或掌握的技術、方法精選;同時知識更新速度飛快,迫使醫務工作者在職業生涯中必須接受醫學繼續教育。另一方面,醫務工作者日益感受到知識、理論、技術和方法更新的需要,必然造成醫學繼續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并使之制度化。

2.3 社會的進步、社會病種的變化、人們衛生觀念的轉變和醫療消費供求矛盾的突出化以及醫學倫理關系的演化,促進了醫學發展,使醫學模式適時調整與完善。目前,需要進一步充實和擴展醫學繼續教育。當前,醫學繼續教育需要強化醫療技術的選擇性和高質量的心理服務兩個方面的教育;同時,培養繼續教育可塑性人才也是衛生系統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3 繼續醫學教育是時代命題[3]

3.1 醫學繼續教育需要與變化的社會醫學有必然的統一關系,實際上就是生命與健康的關系?,F階段醫學目的的調整、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社會醫學需要使醫學繼續教育成為醫學的時代命題。我國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現有的管理水平和醫務人員素質不高是不爭的事實,這同醫學目的的客觀需求很不適應。因此,初級衛生保健急需醫學繼續教育,進而使眾多的基層醫務工作者自覺自愿地接受醫學繼續教育,加快造就一大批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新型醫務工作者已刻不容緩。

3.2 作為一種終身性醫學教育,醫學繼續教育的基本觀點就是以問題為中心、為基礎進行醫學教育,培養和發展全科及??漆t務工作者的醫學服務能力。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來裝備正從事醫療實踐的醫務工作者,全面抓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4]。醫學學科的高度專業化、整體化和理論化是現代醫學的根本趨勢,醫學繼續教育與之對應是必然的。

3.3 醫學繼續教育活動實行學分制,擬采取短期培訓、長期進修、專題討論會、講習班、學術交流和專修科及自學等形式在全科及??茖哟未罅﹂_展和運作。聘請知名專家、教授進行業務知識的講座,加強本系統衛生技術人員的學習,充分利用知名專家知識優勢來增強自己的實力,促進自己的工作從制度上保證繼續教育的深入開展,全面實施繼續教育工程,促進衛生系統專業人員更新知識、提高水平。

醫學繼續教育的有效原則可歸納為:使對象樂于接受醫學繼續教育并對之感興趣,明確醫學發展、醫學目的與醫學繼續教育的關系;審查對象的知識、技術、態度及服務輸出能力,幫助其辯證客觀地自我評價,找出不足,對發展前途心中有數,產生緊迫感和參與意識;做好各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申報、認可,醫學繼續教育計劃需與對象合作實現,同時聽取患者的意見;以問題為基礎竭力使對象獲取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并有效地轉變其工作狀態;制定醫學繼續教育檔案;發揮潛力促使醫學繼續教育的社區定向規模不斷擴大。醫學全才和專才通過醫學繼續教育應該輸出更多的優質服務,使自己的潛力和個性有突破性開發,以實現自我改造、自我更新和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詠堂,張晉.醫療糾紛導引.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6-22

[2] 袁琪,周興才.廣州醫學院學報;1994年03期

[3] 陳九龍.高技術條件下醫學科技人員的繼續醫學教育.醫學與哲學,2000;21(7):60-61

篇9

【關鍵詞】繼續教育;發展路徑;制度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產業鏈的高端化和知識更新周期的縮短,人們從學校教育中學習的知識僅僅是職業生涯所需的知識的小部分,大部分專業知識以及各種能力都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獲得。在大力發展終身教育和知識經濟興起的新形勢下,高校繼續教育將成為提高從業者素質和造就各類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我國有7億多從業者,每年有數以千萬計需要再就業和新增的勞動者,需要逐年轉移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農村富余勞動者有2億左右,還有1億多老齡人口。這就使得高校繼續教育的任務尤為艱巨和復雜,不僅要提供職業導向的繼續教育,還要提供非職業導向的繼續教育,即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教育內容。因此高校必須拓展繼續教育發展路徑,創新繼續教育發展制度,以此來應對經濟、文化、信息技術、產業調整、從業者職業變遷等帶來的機遇和多元化需求。

二、高校繼續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

目前高校繼續教育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和復雜多變的情況,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繼續教育的一元化與成人學生的多樣化

高校繼續教育的生源多樣化趨勢明顯,學生的教育經歷、職業背景、文化背景、興趣特長、職業追求、專業知識等日趨多樣化,但是高校提供給成人學生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培養模式、教學方式等卻大同小異,顯然與成人學生想要提升職業能力或專業水平等的多樣需求相去甚遠。

2.高校繼續教育的普教化傾向

多數高校繼續教育的學生培養模式基本與普遍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學生培養模式相同,使用相同的教學用書、教學計劃、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缺少成人教育的特性,帶有普教化色彩。普教化培養模式不重視成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職業技能提升,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與實踐操作和相關行業、產業的變遷脫離。

3.學生的學力差距過大

“學力”也被稱為“學習力”,指學生具備的讀、寫、算等基本技能(也包括學習積極性),例如,撰寫報告的能力、檢索信息的能力、課題調查的能力等等。近年來雖然成人學生的入學年齡呈正態分布,但是入學成績卻相差幾百分之多,說明有越來越多的“學力低下”的學生進入大學,這就導致了學力多樣化、學力差距過大。

4.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面窄且應用率低

雖然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高校繼續教育的管理、教學等方面卻很少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大部分高校的繼續教育僅僅在成績管理、學籍管理、信息等幾個方面使用信息技術,但網絡教育資源以及更加智能的管理、教學、學生服務功能等卻沒有開發和應用。

三、高校繼續教育發展路徑

在我國經濟、社會、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大力推進終身教育體系的背景下,當前高校繼續教育在面對發展機遇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時,應采取以下新的發展路徑:

1.推進“產學工”相結合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

高校繼續教育要建立以提升成人學生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體現以應用技術能力為主的教學特色。在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上,僅靠高校課堂教學是不可能實現的,還要大量依靠企業來共同培養?!爱a學工”相結合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是高校與對應產業中的企業密切結合的一種特殊有效教育模式,是培養高質量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產學工”相結合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高校與企業結合,培養出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獲得應有的經濟利益。同時企業則從高校獲得所需技術和人才,從而能夠健康發展。成人學生則通過高校繼續教育提升職業能力,使自身的知識和技能貼近產業優化升級,同時也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種“工學”并行方式是最有效的學習形式。

2.建立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銜接的教育形式

學歷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形式,是以提升成人學生職業能力為導向,根據產業或行業的要求設置整合型課程計劃和課程內容。這種教育形式,可以依據成人學生的學力、知識結構、文化基礎、職業不同而設計學歷教育課程與技能培訓課程相輔相成的教育形式,實現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多證制教育。

在構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銜接的教育形式時,應始終保證教育質量規格與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產業和行業特色相結合,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相結合,應用性與前沿性相結合的原則,最后形成“基礎教育模塊+專業教育模塊+職業技能模塊”相結合的課程模式。

3.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根據高校繼續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加強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考核和培訓,同時引進相關行業優秀人才為兼職教師,從而保證高校繼續教育目標的實現。為了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鼓勵教師繼續學習前沿科學技術知識,結合產業變遷和科研成果對成人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從相關行業企業中聘用優秀兼職人才作為外聘教師,由于他們的知識更貼近實際工作且專業基礎扎實,所以更能促進成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4.推進多元化發展模式和高校繼續教育社區化

高校繼續教育應堅持多元化發展道路,依據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社會成員的繼續教育。高校繼續教育多元化發展模式主要體現在學生類別的多元化和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學生既可以是接受學歷教育三年制或五年制的學員,也可以是短期幾個月的培訓制學員。教育方式既可以是以提高某行業從業者職業技能和素質為目的的非學歷教育,也可以是以提高學員學歷層次的高等學歷教育。

篇10

一.繼續教育幫助語文教師奔向目標

對語文教師而言,繼續教育的核心是提升語文專業素養,促進語文專業成長,通過外在的教育,關鍵是要內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中去,自我研修,自我提升,自我發展,要遵循4個關鍵詞。

品德道行:語文歷來注重“文道結合”,教師首先要德行高尚才能教育好學生,所以繼續教育把修養師德作為首要目標。語文教師要把教師當作一份事業來經營,不斷修德修行,提升精神境界,無怨無悔“白加黑”“五加二”,真正關愛學生,讓學生接受優質教育,讓學生考好分,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

知識技能:在“大語文”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能與豐厚的人文素養。不僅要夯實專業知識,還要了解其它學科知識,積累人文知識素養。博覽群書,閱讀切合語文教學、做學問的書;同時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學方法技能,如導入、點撥、提問,溝通、組織、管理等,做到知、能、行三者合一。同時不斷充電學習,自我思考和反復實踐。

心理信息:語文教師要懂點心理學知識,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心理調適能力,不知不覺走近學生,打開學生心靈大門,做學生知識豐富和思想良好的引路人。在信息時代和網絡社會,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不僅要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和網絡多媒體教學能力,而且要學會有效整合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提高從網上收集、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實現師生的互動雙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合作教研:語文教師要有團隊合作意識,積極參與國家、地方和本校培訓,自行研修,可以學習名師的成功經驗,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請進來。通過互相聽課、教學沙龍、網絡研討、研究性學習等多種形式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合作教學科研,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教學文章。而由普通教師、骨干教師、帶頭人向名師發展,促進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可持續發展,必須牢記這樣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學習。

二.繼續教育亟需解決的重點

《綱要》指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要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根本在于高效課堂,進行科學有效教學。繼續教育要轉變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真正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師強化高效課堂理念,積極進行高效課堂教學,就要掌握高效課堂的教學范式,如15/20/10課堂教學模式、導學案教學模式,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等,通過分析案例、學習經驗、集體研討、網絡學習等形式,取長補短,優化內化,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靈活運用,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真正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三.繼續教育值得關注的問題

如果出現了以下的問題:形式大于內容;理論與實踐脫節;為評聘晉升,功利色彩太濃;任務主義,動力不足,興趣不夠。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和語文教師深思,加以改進。繼續教育有效進行,就要創新形式,重在實用,做到自覺和考核雙重增壓。如語文教師培訓,培訓的內容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有專家學者理念的啟迪,也要有一線名師的經驗介紹,更要有優秀教師的實踐示范,關注課堂教學這個中心點,如何提高教學力和學養,通過講座、觀摩、研討、自修和提升,提高語文教師的有效教學水平。決不能出現為完成學校指派任務,人到心不到,浪費教育資源的現象。再如提升學歷,要真正本著提高自己的宗旨學習;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要善于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并反思,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杜絕東拼西湊抄襲造假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