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學習心得范文
時間:2023-03-29 14:30: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繼續教育學習心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于“職業倦怠”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煩躁,易怒,機械應付,消極怠工時,我以為是我自己墮落了;當我發現周圍的同事也一樣的精疲力竭,麻木不仁時,我以為是我的學校出了問題;當今天,老師把“教師的職業倦怠”當作一個專題來講解時,我才知道這其實是我們這個群體的流行病。
從對他的定義,到主要的表現形式,以及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源 ,無論是理論上的分析挖掘還是實例中的種種表現,老師都做了深入而切合實質的分析講解,也讓我多年的困惑豁然開朗。
可惜,透徹又如何?豁然開朗又如何?應對解決的辦法依然是那么的無力且無奈。三大因素中,社會因素,我們改變不了;學校因素,我們亦改變不了。能改變的只有自身因素了,改變什么?改變我們的認知和態度,也就是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使自己感到快樂,感到幸福!
能嗎?我們能做到嗎?能吧?盡量吧!
關于“師德”
在這個問題中,我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既是實施者,又是受施者;我既是一位老師,又是一位家長;我既履行著一個師者應遵循的道德,又反感著師者利用孩子獲取的“小利”;我既渴望受到我的學生和家長應該給予的尊重,又貶斥著孩子老師的惡劣行為.......
老師說現在社會不滿意度最高的職業就是老師了,這在我聽來著實有點危言聳聽,這大概是我所處的環境造成的吧:農村學校里,一幫農村出身的老師教著一群農村的孩子,不時的還要接待一些身上明顯寫著“農村”二字的家長,讓我們以怎樣的姿態來向他們要吃要喝呢?不在他們身上貼錢已經是對我們最大的賄賂了。
篇2
王玉鳳
2012年我參加中小學繼續教育培訓,使我認識到課標對教師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指導性。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換代異常迅速,作為教師就必須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鉆研業務。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我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導。因而通過不斷地學習,使我不但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從而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把這幾個月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通過學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觀。學生是獨立的人,有獨立的思維和見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繼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會慢慢成長,才會科學探究,最終才有可能成為可造之才。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二、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新課標,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三、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四、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尊重學生人格,以平等態度對待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它與缺乏尊重的“嚴”是相對立的。因此,有時“嚴”做不到的事情,通過尊重這種教育手段,卻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我班有幾位學生,對學習物理總是入不了門,有時我真想當眾訓斥他們一頓,但我轉而一想,萬事都有原因,只要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像這種“病”是可以醫治的。這種心理上的病卻永難根治。于是,我分別找他們談心,耐心細致地講解如何學習物理,如何聽物理課,并及時給予鼓勵。首先,老師要關愛和尊重所有的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建立自信,使他們體會到老師是一視同仁者;其次課堂內外表現出對問題處理使用一個標準,即處處體現出公平與平等,讓學生感到老師沒有私心;最后,當學生有成績或有缺點時,能用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去鼓勵與批評。當老師做到了這三點,學生就會愿意接受老師的指導與建議。所以我做教師的在發號施令或做出指示或準備介入之前,如果能夠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詢問一下他們的要求,了解一下他們的感受,耐心聽取一下他們的想法,處理起問題來可能就好辦多了,而且能夠適時介入,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圣信仰與追求!
篇3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繼續教育教學;應用
1引言
信息化技術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信息化技術改革勢將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其中,教育領域更是一大關鍵,講信息技術引入到繼續教育教學中就是教育與信息化技術的一大嘗試,而事實表明,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繼續教育教學成效顯著,具有很大的可實施性。
2信息技術在繼續教育教學中的發展現狀
在教育信息化教育這一歷程中,我國相關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理論知識,還在實踐環節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對于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與想法。特別是在20世紀末,在這方面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為教育信息技術化提供了有利環境。另外,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可圈可點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對資源進行開發、結合、應用,實現了資源的共享。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對教育信息化的把關更為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育信息化的質量,同時建立了一套標準系統體系,為信息化技術在繼續教育教學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3信息技術在繼續教育中的應用內容
3.1教學資源信息的整合
在繼續教育教學中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十分看重,為了盡可能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教學資源信息進行整合,一方面意在引起教師對教學質量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提供學習平臺。講各種學科中的優秀教學視頻、音頻、資料等信息進行整合,并建立資源庫,最大程度的進行即時更新,為相關人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3.2將數據庫和動態網頁作為課程教學載體
在傳統的教學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效率低、難度系數高、速度慢、復雜等,這一系列的問題為實際教學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信息化技術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將課程內容信息化,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處理、保存、更新數據等,同時,結合其他的多媒體技術,將數據庫和動態網頁作為課程教學的載體,進一步實現了教學信息化。
4信息技術應用于繼續教育教學的特點
4.1功能豐富
在繼續教育教學中要求其所包含的信息豐富多樣,便于實際教學,將信息化技術引進繼續教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將子系統與模塊聯系在一起,實現了一體化,而且還引入了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為師生管理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實現了系統信息的共享,多樣的功能為繼續教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4.2學習虛擬化
傳統教學中的學習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控制,時間與空間是主要因素,但是信息技術的引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處于一個虛擬的學習空間,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日常學習。常見的形式是網絡課程、虛擬實驗室、網絡學習小組等,讓學生在虛擬的網絡中學習,不僅為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還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1]。
4.3管理自動化
教學管理在實際教學中十分重要,并且由于信息量巨大,在操作上難免會有所困難,將信息技術引進到繼續教育中又為教學管理提供了方便。通過計算機網絡將學生學籍、檔案、成績等進行整合,實現了信息的統一化,而且,借助信息技術又將這些復雜的、多樣的信息轉化為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為教育管理者降低了工作難度。每位用戶都可以進入系統,了解相關信息,比如:學籍管理、教學管理、考試管理、信息等,而管理者只需要通過一些信息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4.4教學人文關懷更勝
傳統教學模式在“人文關懷”這一教育理念中嚴重缺失,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與主觀性。但是信息技術的引用,很明顯克服了這一點,通過信息技術處理,對學生認知水平作出評價,并針對學生學習水平設計了一系列的相關教學資源,最大化的實現了“因材施教”。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與興趣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時間、內容等。
5信息化技術應用于繼續教育教學的意義分析
5.1保證受教育者學習效率,為其提供便利
信息化技術講教學內容轉變為靈活的信息,實現了教學虛擬化,只要是想要接受此種教育社會人士只要利用網絡、手機等信息化技術與實體都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而不需要特地的抽出一些時間學習。另外,通過信息技術在很多大程度上實現了資源共享,同時也能夠依照自己的行業、興趣等結交更多有志之士,相互學習互補,對于教育接受者而言,存在很大的利益。
5.2擴大了學習途徑、形式
信息化技術下,繼續教育教學的呈現形式更豐富,擴大了學習途徑與形式。常見教學資源一般有文字教材、輔導教材、音頻、視頻、直播課堂、微課、學習論壇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學習形式與路徑,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種可選擇的空間,為繼續教育教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學員之間的學習、互動也為情景探究自主學習模式提供了條件。
6繼續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策略
繼續教育信息化是時代需求,也是發展需求,其發展離不開詩意的棲居戰略支持,優秀的團隊合作,創新的思想、嚴格的管理等,基于此,對繼續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實際發展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幾點策略。
6.1加強隊伍建設
無論是在那個行業優秀的操作隊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繼續教育教學信息化的過程中首要的一點就是加強隊伍建設,對信息化流程、細節、內容、重點都有很好地把握,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信息化技術的作用,提高繼續教學教學的質量。在此過程中要求相關人員能夠獨立、熟練的使用互聯網、計算機等信息化技術及其實體,另外,還要能夠對系統的構建、完善等有所了解與貢獻,除了一些硬件技術要求,還有軟件技術方面的要求。另外,除了技術水平的提高意以外,還有相關人員專業素養的提高,作為一名合格的員工,必須能夠嚴格要求自我,遵守公司相關規定,自覺做好本職工作。
6.2建立優秀教師資源庫
在繼續教育教學中優秀的教師資源關系到受教育者的實際學習效率,所以,在其信息化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優秀的教師資源庫,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學習資源。優秀的教師是實際教學的骨干,也是繼續教育教學的中心力量,建立優秀的教師資源庫不僅有利于學習團體、培訓組織等的構建,還有利于教育資源質量的提升、受教育者學習效率的提高,在繼續教育教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
6.3加強管理體系的構建
繼續教育教學信息化是一項復雜、長期的發展過程,嚴密的管理體系是其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此的管理主要是指對于相關人員的管理,建立一套完整、嚴密的管理體系一是需要對管理理念進行更新與完善,以信息化技術為準,有組織、有科學性的對管理理念進行適當更新與完善,保證信息化技在繼續教育教學中的良好發展;二是需要將理論付諸于實踐,依據實際事實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發展的實施準則,嚴格按照此管理體系進行。
6.4對信息化技術內容進行創新、完善、推廣
為了更大化的促進繼續教育教學的發展,奠定其堅實地位,就必須能夠依據時展的需求對信息技術內容進行創新、完善與推廣。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繼續教育教學內容已經在逐步趨向技術標準,但是在學習資源、教學資源等方面還稍有欠缺,另外,在實際的推廣應用中,也缺乏一定的實際培訓、技術標準等,尚未得到理想的推廣效果,所以,除了理論的完善與創新,還要對實踐提出高標準要求。
7結語
在我國教育發展中,繼續教育是一項具有重要發展意義的教育活動,對于教育普及率、教育水平、社會財富積累等都起到了促進作用。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繼續教育教學中是繼續教育發展的一大進步,也是社會生產的一大進步。
【參考文獻】
[1]涂鄭禹,柳琦,李磊,李文彬.信息技術在繼續教育化工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天津電大學報,2014,(04):35-39.
篇4
一、熟悉并運用一體機教學設備
使用一體機教學設備的運用因涉及技術操作問題,使用不熟練或運用不當都會影響使用效果。針對一這情況,學校采取加強對一體機教學設備的操作培訓,讓不會的教師逐漸掌握各項設備的操作技巧,讓學校的教師逐漸接受并能熟練運用。一體機的形象化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溝通了語言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那么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教學內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直接看到,或平時經常看到但觀察得不夠細致,例如在《動物微生物》的教學中細菌的特點、分類和形態特征的教學借助使用一體機教學將一些典型的微生物做成幻燈片或三維動畫形式,描述其形態與生化過程,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態為動態地向學生展示細菌的特點、分類和形態特征,并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加上教師的適時解說和適當板書,可極大地調動課堂氣氛,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記憶深刻。幫助學生主動探索畜牧獸醫的奧秘,切實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二、運用一體機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一體機制作課件可以呈現事物現象的本質屬性,美妙的自然風光,奇特的自然現象,事物的本質特征,事件過程的演繹……還可以運用各種技巧,如對比、疊合、拖移、夸張,以及將事物變大為小,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慢為快等等,使學生對事物的本質,事件的發展有直觀的感受,清晰的邏輯,深刻的印象。
一體機教學以獨特的優勢在這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記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時空限定的特點,學生獲取有關信息并進行在線協作學習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功能,具有實時傳輸視頻、音頻、文本等多媒體信息功能,能實現網上多媒體信息傳遞和信息資源向流通、星型散射、點對點、異步、同步傳輸功能,有利于師生的分層導學、交流合作、協作學習,優化學習資源,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向預定教學目標前進,為教師組織多種教學形式提供了方便。如筆者在《畜禽生產》中講授仔豬的接生這部分的內容時,利用課件為學生創設出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如,犢牛的飼養管理,除了教師介紹相關的飼養管理要點外,還可以通過播放犢牛的飼養管理的相關錄像給學生看,使學生對犢牛的飼養管理的相關工作了解更深入了,以后在牛場工作時操作起來就架輕就熟了。
三、利用一體機豐富教學內容,培養思考和創新能力
在運用一體機進行教學時,要正確認識其教學輔助作用,教學中更應突出教師與學生的主導和主體地位,多媒體的文字、圖片、動畫及影像,只是配合教師的知識傳遞和學生的知識吸取、理解、記憶、運用,只有教師生動的講解詮釋和適宜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理解、聯系產生互動,通過師生的共同探討,遷移運用,才能促成課本知識教育與一體機教學的有效結合。深入理解、想象,并將課本知識與現實聯系起來加以靈活運用,促成創新意識,從而鍛煉和提高了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根據教學的需要,充分發揮一體機教學的優勢,在教學中做到合時宜,使其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于探究、自主獲取知識及借古喻今、關聯運用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畜牧獸醫的教學當中畜禽場的環境設計這部分內容,筆者在上課前到學校的養殖場現場拍攝提取圖片影音資料,還把市場上最新的設備和工藝方法等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現于課堂上,使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夠很好地了解、掌握實際情況或者畜牧行業的最新動向,這樣也就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在講授《動物營養與飼料》中“畜禽日糧配合”一節時,首先把事先制作好的課件利用一體機向學生展示典型的飼料配方,并引導學生在分析配方中各營養物質的含量與營養價值,然后講解飼料配方的原則、要求與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配出科學合理的畜禽日糧,并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不同種類、不同生產目的的畜禽日糧配方,分組討論,然后在進行評比,看誰的配方更科學、更合理、更實用。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利用一體機,達到體現重點、突出難點的作用
一體機的多媒體技術通過鮮明的表象,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探求事物本質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習者的理解和記憶。課堂上教師應從基礎著手,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強化重點、分散難點,用一體機輔助教學,對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十分有效。例如,在講解“體溫計的使用”內容時,人體的溫度變化是細微的,課堂上很難做到每人一支體溫計,操作起來又極不統一,使用一體機教學就方便多了,可將畫有溫度計及其刻度利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可使全班學生均能看見,效果顯著。
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運用一體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練習,讓學生在練中玩,玩中練,增加了練習密度,減少了無效時間,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提高了課堂效率。在評改作業時,用一體機可以把作業或練習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好的解題思路等通過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啟發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
篇5
2017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一】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于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啟發自覺,在于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圣信仰與追求!
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教師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著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后,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復翻閱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教師應有一種苦讀, 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中考題體會其中蘊涵著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
2017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二】 教師專業是動態發展的、終身持續的過程,現代教學應是建立在教師學習基礎上的。必須在加強和發展教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以適應學習化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需要。由此通過對教師專業觀發展歷程的回顧,通過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時代內涵以及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原則的論證和闡述,探討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創新的機制,明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的發展性是一種不斷演進、不斷超越的創造發展歷程。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于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啟發自覺,在于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圣信仰與追求!
2017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三】 遠程網絡繼續教育為我們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遠程網絡資源,我學習了職業理解與認識等九門課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把遠程教育研修作為提升自身素養,促進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學習方式。我驚喜的發現,給我們指導的專家老師們,無疑都是我們每位學員治學的楷模。在研修培訓中,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加貼近了課堂;專家們精辟獨到的分析又使我們知道了教學中應該注意什么,哪些細節需要揚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經過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在這次研修過程中,我堅持每天進行網上學習,認真觀看各個專家的視頻錄象,通過學習,解決了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怎樣處理教材的重難點,備學生,這是我備課的困難點,但通過這次培訓,我了解了哪些是語文備課的重點與難點以及如何備學生。
篇6
關鍵詞:繼續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4 文獻標識碼:A
軍隊繼續教育,是指對官兵進行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再教育。發展軍隊繼續教育,是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實現科技強軍的一項戰略性舉措。探討信息化條件下軍隊繼續教育模式,對培養能打贏未來戰爭的信息化人才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軍隊繼續教育的特點
正確認識和把握軍隊繼續教育的本質特征,是搞好繼續教育的起點,對于發展軍隊繼續教育十分重要。軍隊繼續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一)全員性
軍官經過院校的“一次性教育”后走上工作崗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崗位的變換,往往難以勝任工作,需要通過繼續教育來補充和提高。戰士大都是中學畢業后應征入伍的,不能完全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同時,如果在部隊服役期間,其知識、素質和能力得不到相應提高,退伍回到地方也難以適應再就業和個人發展進步的需要。所以,軍隊作為一個“大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對廣大官兵的再教育,軍官和士兵要全員參與,而不能厚此薄彼。
(二)差異性
軍隊繼續教育對象人數多、年齡跨度大,在身心發展特征、經驗經歷、知識基礎、接受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即使同為某一層次的軍官或士兵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這種差異。
(三)終身性
在高新技術領域里,現有的知識以每年20%的速度衰減,因而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再生。人的良好素質的形成和提高,也不是“一次性”的學歷教育所能完成的,而是長期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一次性”的學歷教育只能是打基礎的階段性教育,繼續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繼續和延伸,將伴隨每個人的一生。
(四)創新性
繼續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把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創新能力的開發,必須借助于以實踐為基礎的繼續教育。繼續教育雖然包括知識的傳授,但它并不是對已有知識的簡單重復和再現,啟迪人們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運用創新性思維,使大腦中的各方面知識建立起各種新的聯系,引發創新的靈感,從而使已有的知識產生新的價值,進而變成新的知識。
(五)新穎性
新軍事革命的浪潮極大地推動著現代軍事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新訓法、新戰法不斷涌現。繼續教育必須及時充實這些新知識。
二、信息化對軍隊繼續教育的影響
(一)信息化教育的內涵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個基本要素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并以此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其內涵是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個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架起開放的平臺,所有的教育資源在這個平臺上得到溝通和交流,新的教育規律和教學模式在這個平臺上產生并得以運行。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不僅是信息技術的引入過程,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
(二)信息化對軍隊繼續教育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時空的界限,使教育向所有愿意和需要學習的人開放,使廣大官兵的全員參與成為可能。信息化環境中知識間的連接是網狀的、板塊的、發散性的,有多種組合和檢索方式,可以實現因人施教,使官兵能夠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按需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加快,獲取信息更加快捷,便于官兵及時了解前沿、掌握最新知識。
在信息時代,擺在每個官兵面前的是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因此,教育必須改變以記憶程度為指標的評價原則,充分培養官兵的想像、思維、判斷等認知能力,這與繼續教育創新性的要求也是一致的。信息技術利用文字、聲音、圖像等各種途徑充分刺激學員的不同感官,改善了人腦獲取信息的功能。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發展,使某些抽象、復雜的技術過程變得簡單明了,有利于學員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思考與探討。信息化平臺能實現人與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和人與人之間的遠距離交互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些都有利于官兵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好地適應軍隊繼續教育的需求,給軍隊繼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三、信息化條件下軍隊繼續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軍隊繼續教育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觀念、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過程直至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的操作樣式,這種操作樣式是加以理論化的。不同的教學模式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側重過程,有的側重組織形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在教育改革中起到龍頭作用,地位非常重要。構建繼續教育教學模式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 注重整體效應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的不同,教學的過程和運用的方法就會不同,形成的教學模式也就不同,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構建也絕不是簡單的選擇,因為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普遍適用的,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要求。要注意整體效應,堅持系統的觀點,對眾多模式進行合理搭配和優化組合,使其有機配合,發揮整體效能,并在教學實踐中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地加以運用。
2 教、學、做的有機結合
教學模式的構建表面上側重在“教”,但是在構建過程中還要注意到“學”和“做”,因為“教的法子依據于學的法子、學的法子依據于做的法子”。要考慮學員的認知規律和接受能力,多從學員角度出發思考問題,體現學員的主體地位。多分析信息化戰爭本身的客觀規律,把握信息化戰爭的本質和特點,仗是怎么打的,裝備是怎么使用的,就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
3 著眼于信息化戰爭的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數字化建設的發展,武器裝備的結構進一步優化、效能進一步提高,作戰方式呈現多樣化,作戰指揮有了新突破。對官兵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備更高的作戰素養,更強的指揮能力、應急能力、協同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必須能夠適應這種變化。
(二)信息化條件下軍隊繼續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
計算機模擬技術、數學建模與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網格技術、分布式交互技術、信息管理技術等的應用,可以使繼續教育實現教學情景化、目標個體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為教學模式的構建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基于此,提出了幾種適用于信息化條件下軍隊繼續教育的教學新模式:
1 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即為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對知識的理解只能由個體學習者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這取決于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知識依賴于具體情境,脫離具體情境的抽象的、枯燥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但是讓學生總是在具體情境中去學有時又是不現實的,如在一些危險的或價格昂貴的情境,所以需要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要求構建與教學內容高度相關的學習情境,在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教學,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和技能,借以擴大和加深理性認識,提高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情境創設越逼真,即教學越貼近實戰條件,教學效果越好。信息化戰場是“無形”戰場,情境創設難度較大、要求更高。例如:在復雜電磁環境中進行通信對抗訓練,要運用計算機仿真技術、網絡技術、激光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等手段模擬戰場環境和作戰對手,按照復雜電磁環境的構成要素來設置訓練環境,綜合考慮輻射源部署情況、輻射源發射情況、戰術運用情況、周邊民用電磁輻射情況和自然電磁輻射環境,建立相應的三維戰場環境圖形圖像庫。在進行艦艇戰術訓練時也可采用此種訓練模式,依據不同想定利用模擬技術產生相應的場景,組織多形式、多課題、多情況的系列作業,引導學員運用所學理論,按照部隊的作戰程序進行推演,引導學員在“演”和“練”中進行“抗”與“研”,培養學員的實戰能力和應變能力。
2 個體差異
“個體差異”即注重學員個體差異的教學模式。官兵在身心發展特征、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客觀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這種差異,而不能教學對象一把抓,教學內容一鍋煮。注重學員個體差異的教學模式實質是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學,其核心是在承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員的特長、個性、基礎、需要等進行訓練,即部隊建設需要什么、學員目前缺少什么、我們就學什么。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不可能對每個學員都量身定做一種教學方法,可以根據情況對學員進行分組,分組的方法也不拘一格,可以按學員經歷經驗分組、按學員能力分組、按不同部隊的需求進行分組等。對不同的分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員應充分利用視頻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監控學員的學習過程,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和解決。對于學習效果較差的學員可以單獨輔導,增加學習時間和訓練次數,不使學習困難的學員掉隊。
3 角色扮演
戰場就是一個舞臺,軍人就是表演者。角色扮演就好似在演出,在教學上的角色扮演,就是提供一個戰場問題情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分布式交互模擬技術等讓學員擔任情景中的角色并投入表演,其余的學員充當觀眾,注視與教學目標有關的具體行為,學習者通過自己扮演的角色去感知客觀世界和獲取有關技能。表演結束,角色扮演者及充當觀眾的學員和教員共同討論表演的行為是否恰當,并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員合作精神的培養,有利于教員和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角色扮演者是否能像他們所扮演的角色那樣思考、行動,學員往往由于心理緊張、信心不足等原因,不能把自己很好地融入所扮演的角色,總是在被動等待教員的指令,這嚴重制約了學員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觀眾”學員也可以把自己融入問題情景中,假想自己就是角色的扮演者,與正在扮演的學員所采取的措施進行比較、互相印證、取長補短,再結合教員的講評,從而獲得內心的感悟。
4 反饋調節
反饋調節的教學模式抓住了及時反饋的原理,將行為控制原理用于教學,使教學確實能夠做到循序漸進,能使大多數學員掌握所要求的技能,具備所要求的能力,在教學中應普遍采用。這種模式要求教員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如計算機測試與評分、學習問題診斷等不斷對學員的的學習過程進行采樣分析,對其進行指導,使學習過程實時精確可控。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應及時與教員進行溝通,也可在教學階段結束時通過集中討論的方式來交流,總之學員與教員之間信息交換得越頻繁,學員的學習就越容易成功。采用此種模式時,“及時”非常重要,要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初始階段,而不能等問題積累,造成學習脫節。
通過分析信息化條件下軍隊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將其歸納為“十六個字”模式,即“情境創設、個體差異、角色扮演、反饋調節”。這幾種模式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整體,例如:注重“個體差異”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頻繁的“反饋調節”至關重要;“情境創設”與“角色扮演”也是密不可分的。選擇的時候不是只能用一種,可以選用多種模式交替配合使用。
篇7
【關鍵詞】導師制;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模塊設計;實踐
繼續醫學教育是一種連續性、全員性和終身性的基本醫學教育制度,是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補充專業知識、拓寬領域視野的重要渠道,是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舉措[1]。醫務人員是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石,其業務水平是醫療衛生機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命脈。根據國家繼續教育信息化行動戰略的部署,分析我院繼續醫學教育活動開展以來的問題與不足,深度剖析原因,以需求和任務為導向,以導師制為基礎,初步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框架并組織實施,不斷推動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快速發展。
1我院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1缺乏正確導向,思想認識不足
根據目前國家對醫務人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學分要求,多數醫務人員參與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動機是為獲取繼續教育學分,忽略了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是更新專業知識、獲得新技能和提升業務水平的有效手段[2-3]。在國家政策性的剛性要求下,缺乏參與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正確導向,終身學習的意識不強有待加強。
1.2臨床業務繁忙,工學矛盾突出
由于臨床工作的緊迫性及高壓態勢,醫務人員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有限。在醫院集中組織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學習時,部分員工無法做到脫崗學習或因臨床工作突發狀況被迫終止學習,嚴重影響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1.3缺乏系統培訓,內容形式單一
缺乏科學系統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培訓方案,部分培訓項目之間內容重復,針對性不強,脫離臨床工作的實際需求,打擊學員學習的積極性[4];傳統的授課培訓形式、培訓方法與手段單一,缺乏創新,未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手段。
1.4缺乏效果評估,監管力度不夠
各臨床科室舉辦的理論講座、技能培訓等流于形式,活動開展不規范、考核不嚴謹。培訓結束后,培訓內容、培訓學時、培訓考核成績等信息記錄不全,缺乏有效的全過程監管機制[5]。培訓結果不易評價、考核記錄不夠詳實,無法獲取數據進行原因分析,不易實施效果評價,無法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6]。
2導師制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模型的構建
2.1以需求為導向,設計管理平臺模塊
以本院數字圖書館平臺為建設基礎進行拓展延伸,借鑒文獻經驗、歷經專家討論、聽取技術公司建議,經院周會上集中討論,初步擬定以導師制為基礎的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模塊(試運行)。管理平臺分三個模塊:導師管理、培訓項目管理和培訓課程管理。醫院為每位職工設定個人賬戶,采取電腦端和手機客戶端通用的靈活方式登錄管理系統,瓦解工學矛盾與時空壁壘。
2.2以任務為導向,界定管理平臺角色
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以任務為導向,界定了醫院教育科、導師、職工三個角色。教育科管理部門負責平臺日常導師申報、培訓項目與課程的審批。對導師履職情況和培訓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和過程管理,對年度實施的培訓項目和培訓課程進行數據分析,從而進行醫院繼續教育工作的持續改進。導師通過平臺,可以網上申報培訓項目及培訓課程。培訓項目按層級分為院級、部門級、科室級,按性質分為資質類、權限類、業務類。導師根據培訓內容選擇相應分類,填寫培訓項目的詳細信息并進行申報,由教育科審核通過后在培訓周期內完成培訓。職工通過平臺,一是可以結合自身專業需求選擇正在進行的培訓項目和培訓課程報名,通過參與培訓、學習、考核和申請學分的過程,成為導師制的學生參與繼續教育活動;二是滿足副高以上職稱的職工可申報導師資格,成為導師制的導師。
3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過程管理
3.1培訓項目的導師制管理
導師身份確認后結合學科專業,由導師掌控醫院或科室層級的培訓項目進程,起到“以點帶面”,傳幫帶的作用。在平臺導師通過疑難病例討論交流、技能操作多媒體視頻資料上傳等多渠道方式增強職工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7-8];在教學活動中,導師根據職工具體情況,給予個性化指導,提高職工業務水平,了解本專業前沿理論和技能發展的新方向
3.2培訓內容的小班制管理
師生按1:10比例組合,實行“小班制”管理。即每名導師最多帶10名“學生”。職工根據個人業務需求自由選擇導師進行報名,超過10名職工報名的培訓項目系統將自動終止其導師招生資格。“小班式”的教學管理模式有利于師生間充分地討論和交流,師生協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集體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3培訓課程的彈性化管理
導師的培訓項目一個周期內只允許申請一個,但每一個培訓項目下可申請多次培訓課程,培訓次數不能少于12次。職工報名成功后,線下可根據培訓課程公布的時間、地點靈活地參與同一培訓專題下不同的培訓課程,確保每個培訓專題深入培訓,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使職工真正學以致用。
3.4培訓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培訓項目及課程全部實行線上申報、審批,簡化工作流程。培訓過程中,各導師申請的培訓課程會自動生成動態二維碼,職工通過二維碼簽到、在線電子考試、電子評價等形式參與課程,教育科監督各導師培訓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培訓結束后,教育科通過平臺導出全院所有導師和職工的培訓數據,包括導師開展的課程、完成學時、考試成績及評估結果、培訓職工名單等信息進行分析反饋[9-10]。
3.5培訓結果的質控化管理
培訓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平臺即時通報完成情況。導師掌握本科室的培訓進程和培訓質量。對培訓學時不足、培訓項目未及時完成、培訓課程未按時開展、培訓質量差的科室扣除本項績效考核分值,同時每季度進行網上通報,以督促各科室達到繼續教育完成率和覆蓋率的指標。對考核不合格的職工認定學時無效,需重新選擇導師的培訓課程進行學習,直到成績合格為止。醫院定期組織專家綜合評價導師培訓項目,頒發繼續教育學分。對滿30學時以上的導師培訓項目,專家從職工的思維理念、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工作提升、管理能力、考核成績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賦分,確定評價等次,按照一般、合格、優秀等次分別給予導師和學員登記學時學分。頒發學分對激發導師的教學熱情、推進繼續醫學教育改革、改進教學模式、提高職工參與度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1-12]。
4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優勢與不足
4.1集約培訓資源,實現過程管理
集約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培訓資源,實現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優化繼續教育活動流程,導師申報、項目申報、課程批準、課程開展和培訓效果評估有序進行;在過程管理中,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考核成績等信息全程記錄;在效果評估中,考核結果、數據匯總、繼教完成率、覆蓋率等一鍵導出。通過優化流程、過程管理、效果評估的信息化管理,對平臺數據進行分析管控,從而達到持續質量改進的效果[13-15]。
4.2破解時空壁壘,緩解工學矛盾
導師在平臺定期公布培訓課程,包含培訓內容、時間、地點并提前上傳課件和考題,對于因故不能按時參加培訓的職工可通過平臺上傳的培訓課件自主學習,達到規定學習時間考題會自動彈出進行考核。職工通過平臺在線學習,學習時間相對靈活,緩解了工學矛盾,破解了時空壁壘,固定場所學習變成了移動場所學習,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參與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4.3培訓分層管理,信息有效整合
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啟用,將院級、部門級、科室級舉辦的培訓項目、課程、學員名單、學習效果等信息進行有機整合,平臺中詳細記錄個人、科室、醫院三個層面繼續醫學教育的軌跡,避免出現混亂的管理狀態。平臺的啟用對員工培訓制度的完善、醫院職工培訓信息的檔案管理工作都起到助推作用。
4.4平臺試運行階段存在的問題
平臺在試運行過程中尚不穩定,尚需業務公司提供技術支持。職工總是出現“綁定用戶信息錯誤”、無法登陸,登陸后課件無法查閱、無法在線答題等問題,延誤培訓進程;平臺的運行框架和邏輯使用順序尚需優化。綜上所述,目前我本院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運行已在醫院管理中初顯成效,豐富了我院繼續醫學教育的管理手段、優化了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流程、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參與度。醫院未來將結合醫院工作需要,持續改進管理平臺,不斷優化使用模塊,提升繼續醫學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推動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雄.現代教育技術與繼續醫學教育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5):1-3.
[2]張春玲,王旖旎,呂競,等.探析如何有效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8):97.
[3]王勇軍,陳明雄,夏瓊瓊,等.淺析基層醫務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現狀與對策[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3):4-6.
[4]王誼雯,季學磊,朱峰嶺,等.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開展情況及新模式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22):3571-3572.
[5]楊,高明月,梁陶媛,等.三甲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8,46(6):754-756.
[6]王雄.現代教育技術與繼續醫學教育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5):1-3.
[7]孫文民.“互聯網+”背景下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5(43):186-187.
[8]王金月,于婷婷,盧菲,等.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9,15(14):116-118.
[9]傅曉明.醫院圖書館服務繼續醫學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3-5.
[10]梁艷.網絡時代綜合性醫院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基本現狀及改進措施[J].科教文匯,2018,(12):79-81.
[11]賈璟軼,王慧卿,張聰,等.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管理現狀與發展前景[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24):3849-3851.
[12]邢冉,王亞軍,馬新明.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院,2016,20(8):63-64.
[13]金春榮,王磊.在三級綜合醫院做好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體會[J].醫學教育管理,2016,2(2):446-448.
篇8
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往往因為技術原因,而忽視了美育教育。或者是在演示文稿的設計或者word文稿的排版教學中,強調一下美觀大方,認為這樣就是美育教育了。豈不知美育除了外在的形式方面,還有另一方向的存在。即以科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對象所感受到的美。
一、創設情境,感受程序之美
創設情境,也可稱情境引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可以是一段師生對話、一幅畫、一段影片等。比如:在《logo萬花筒》這一課時,我這樣設定情境:
師:大家都玩過萬花筒嗎?
生:玩過!
師:那里面的圖案美嗎?
生:美!
師:老師手里有一個萬花筒,誰能告訴我看后的感受?
生:很美,是對稱的。
師:在logo程序中也很容易做出這種萬花筒的圖案,你們想不想學會?
生:“當然想!”
教師趁機演示幾幅logo中程序對稱圖形的畫面。在學生唏噓感嘆中引出課題:logo萬花筒。
在上述情境的設計中,抓住了學生的審美心理,從他們已知的事物中,提煉出美的信息。去感受事物的美,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任務驅動,創造作品之美
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美、創造美的潛能,而這種潛能有時需要一定的“催化劑”,我們可以把“催化劑”設置成一個個的任務,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如logo萬花筒一課時,先演示幾個精美的logo程序,簡單分析其特點、圖形的組成和旋轉,技術的體現等,然后設置任務: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設計出有個性的作品。
令我吃驚的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按照我繪制的形狀進行了繪制,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學生,卻繪制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我當即表揚這些有創意的同學,并在全班展示了他們的作品。從而激發了其他學生創造力。
三、教學評價,提高審視之美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學生的可塑性強,但是年齡尚輕,社會經驗不足,體力和意志還不太強,易于沖動,缺乏克制能力,興趣廣泛而不穩定,好動而容易犯規,對于生活中的善惡美丑還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這些身心特點,說明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美育,在此階段的任務,是培養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其鑒賞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并輔之以初步的創造美的技能訓練,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完成一定的低層次的美麗創造任務,以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教學評價,在信息技術學科中既重要又難把握,每一節課,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方法都可能不一樣,有時還要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如采用學生間互評,教師總評的方法。學生認真完成的作品,一旦互相公開,就會有贊揚聲、也會有批評聲,這既提高了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又鍛煉了創造美的能力,教師的總評在尊重學生評價的基礎上,充分肯定作品中美的因素,同時,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審美素養。
在logo的教學中,讓學生欣賞優秀的logo作品,優秀的作品展示的圖形特點、程序代碼的簡潔等方面都讓人賞心悅目,引導學生觀察美的東西,并如何去欣賞美的物體。觀察線條構劃即能反映圖形的特點,觀察色彩組合反映物體生動性。觀察動畫的設置反映運動的效果,這些美的引導都在程序設計的美育中起到了絕定性的作用。
四、課后總結,體驗過程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不少人只追求結局而不講究過程的。就像在學習上,有些同學只看重成績,而根本不去體味在取得好成績所付出的汗水的過程,或是希望不勞而獲,或是一味沉浸在快樂之中,結果最后大多以失敗告終。所以,結局并不是最美的,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過程才是最美的。
篇9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心理阻力;成因;對策
教師的業務素質、學術水平及教學工作適應能力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中小學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素質、提供優良師資的關鍵所在。但很多教師還不能正確認識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繼續教育在心理上存在一些抵觸心理。本文就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心理特點、影響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成因以及如何消除中小學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抵觸心理等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心理特點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筆者總結出當前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心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狀態:
1. 功利心理
一些中小學教師把參加培訓和獲取某種“利益”聯系起來。根據“您愿意參加繼續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的數據調查,希望得到提高的占到30.4%,為了晉升職稱需要的占到54.5%,為了學分的占到9%,為完任務的占到1.3%,其他占4.8%。從數據調查情況看,參訓教師對繼續教育的作用基本上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他們把繼續教育培訓作為自己在專業上發展的有效途徑及知識更新的主要窗口,他們既有發展性的需求,也有功利性的需求。但為了晉級需要而來參加培訓的占了大半部分,顯示出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功利心理比較突出。
2. 應付心理
根據“您是否愿意參加繼續教育?”的數據調查,愿意的僅占10.1%,不愿意的占了81.5%,無所謂的占了8.4%。“每次參加繼續教育,您的心理狀態一般是”的數據調查反映,“無可奈何”的占了53%。從數據調查情況來看,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并非發自內心,大部分是迫于無奈,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繼續教育培訓表現出學習的被動性和強迫性,這種應付心理勢必會影響培訓的效果。
3. 休閑心理
根據“在繼續教育培訓過程中,您的心理狀態一般是?”的數據調查,“想抓緊時間學點東西”的占了21.5%,而“趁機好好休息一下”的占了53%,“得過且過”的占了18.8%,“煩躁不安”的占了5.1%,其他占1.6%。從數據上來看,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抱著休閑的心理,借學習的機會趁機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暫時放松放松。有些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既沒有求知以提高自己的內在需求,也不是迫于外界的壓力,他們參加培訓抱著休閑的態度,出來學習一段時間可以放松一下身心,達到休息的功效,上課姑妄聽之,對培訓學習不投入熱情。
二、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心理阻力的成因分析
1. 工作壓力大,培訓時間長
教師工作強度大,負擔重,擔心培訓會耽誤自己的工作,故而對參加培訓有心無力。調查顯示有57.8%的教師認為培訓時間過長,有40.6%的教師認為培訓耽誤了日常教學工作。被調查的中小學教師中有43.9%的教師周工作量在20節課以上,個別教師甚至超過30節。沉重的工作壓力使他們無法安心參加培訓學習。目前,學校人事制度在逐步深化,實行崗位聘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度。崗位責任制意味著教師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如果他們完不成崗位任務,就不得不面對“低聘”的殘酷現實。教師之間無法彼此分擔任務,全員培訓的教師培訓顯然無法實現。
2. 繼續教育實效性不大
應該說,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效果還是有的,但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培訓低效是教師對參加繼續教育產生心理阻力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35.9%的教師認為繼續教育沒有效果,僅僅8.9%的教師認為有明顯的效果。培訓機構的培訓計劃、方法不夠科學。短期的、集中的、統一的、被動的、報告式的“滿堂灌”不符合教育規律,也不適合教師培訓,難以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常常使教師感到落不到實處,依然無法解決自己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加上教師多是利用節假日培訓,時間短,難有實效,教師普遍感到失望甚至反感。少數培訓教師或是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動態信息貧乏;或是所教非所學,教學內容不切合中小學實際,不能適應培訓工作的需求。這也是造成中小學教師對參加繼續教育缺乏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原因。
3. 培訓機構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針對性不強
“您認為目前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的調查數據顯示,40.2%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理論性太強,24.1%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繁雜、抽象。受訓教師反映,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單一,培訓實效性較差。在當前的新課程培訓中,主要培訓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標準、教學策略、學科課程教學方法等,而較少涉及課程開發。繼續教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師實際需求不符,使教師覺得學習的理論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而且浪費時間和精力。
三、克服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心理阻力的對策與建議
1. 改變傳統的培訓模式,切實減輕受訓教師工作強度
首先,培訓課程要緊貼中小學教學的實際。中小學教師都是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只有結合他們所任教的課程,才能在他們身上找到“共鳴點”。其次,教學方式要以研討為主,體現中小學教師的自主意識。最后,創新繼續教育形式。對于偏遠地區的農村教師和山村教師而言,長期外出脫產培訓,會使日常教學工作與參加培訓學習發生沖突,精力牽制太大。有鑒于此,各級培訓機構應該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比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送教上門。或者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遠程教育。
2. 增強課程內容設置的針對性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能否全面推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繼續教育自身的效用的高低。調查發現,每一批次的受訓教師,他們的教師素養、業務能力、教學基本功、學歷層次和年齡結構,甚至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就要求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盡量適合每一批次的受訓教師,突出針對性和層次性。此外,還可以考慮增強課程內容設置的靈活性和彈性,讓同一批次的不同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完成一些共同的、面向全體學員的必修課的同時,選修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或自己感興趣的科目,為將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3. 構建繼續教育考核評價的制度保障,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篇10
Build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Needs Analysis
ZENG Guanggen, ZHANG Jingquan, LI Bing, LI Wei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Thia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full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each grade professional courses on the basis of interes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student-centered, active learning establishe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Nature of the model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through exploration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onversion,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e task to establish a high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whil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argeted research platform into which teachers play its maximum autonomy and creativity, design issues by addressing teachers, students' good study habits.
Key words needs analysis; students; PBL; engineering teaching
0 前言
A.H.Maslow在系統地分析人類價值體系存在的不同需要時發現,人的需求總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不斷變化發展的,總體上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作為在校的高年級工科生,五種需求是重疊交叉而且并存的,就學習而言,學生的需求應該是高層次的需要,其主要是獲得尊重與未來的自我實現和現實的自我實現的結合。如何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一直是教育界討論的熱點話題。
結合PBL的各要素,筆者認識到,在教學實踐的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貫穿始終,教師應該是指導學習,引導學生學習習慣和技巧的教練,而學生應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參與人,是教學實踐的主力軍。
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在充分調查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引入基于問題的教學活動,從而探索適合工科學生學習的新模式。
1 需求調查分析
本文以大三材料類專業學生為分析樣本,分別對其進行獨立的調查,涉及專業一(材料物理(40人))與專業二(材料化學(40人))專業,調查題目的設計,既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需要,也包括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認識。
1.1 結果及模式的建立
題目一:您了解PLB(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方法嗎?
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對PBL的了解程度
圖2 知識需求調查
圖1 顯示,幾乎沒有學生非常清楚PBL教學模式,有一部分學生甚至沒有聽過,分別為22.5%和27.5%。鑒于這種情況,筆者首先對PBL教學模式進行了解釋,同時也對一些PBL成功應用案例給學生做了分析,并結合專業特點,對即將實施的PBL教學模式進行了舉例說明。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對于在一些專業課中實施PBL教學方式充滿了興趣與期待。
題目二:以下哪些知識是你們需要的?本文給出了6種選擇,其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看出,兩個專業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有些差異。排在前三位的需求基本一致,分別為能與以前的知識結合起來(分別占21%和26%,下同)、考試能用(28%和27%)、工作能用(29%和23%)。通過調查,筆者在課程教學計劃與進度上進行了修訂。以《電子封裝材料》為例,在其中涉及用人單位需要的技術知識和相關的專業要求上,教師加大學生課外調查的力度,設計出幾個有針對性的題目,讓學生通過紙質資料和網絡資料收集相關知識,對一些優秀半導體企業的產品、技術等進行調研。另外課堂中有些知識點,是學生在大一、大二所學的延伸,對于這種情況,筆者通常會先回顧基礎知識,然后結合課程的特點,讓學生去尋找這些知識和封裝材料的結合。
題目三:對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求情況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對教師所設計的問題的需求
圖4 結果匯報需求分析
這個題目的設定是為了PBL實施而做的調查,從圖上可以看出,經過教師對PBL方法的講解,學生雖然在教師的說明下,對于課程教學采用的PBL教學模式已經比較認同,但是在對教師設計的問題認識層面還有一些分歧,有40%和51%的學生傾向于教師提供信息少,但是能反應問題的方式;另外有23%和32%的學生希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能夠給出盡量多的信息;有30%和17%的學生則希望教師預先和他們進行溝通,形成共同的認識,從而使問題的解決事半功倍。鑒于調查的結果,筆者及時調整思路,在學生解決問題進行匯報時,大量的增加了反思環節,通過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找尋的答案,梳理調查的過程,使其明白PBL的核心環節是學生的自助學習和對學習的高度責任心。
題目四:結果匯報形式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從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65%和85%)都希望能夠以傳統的提交作業本的方式匯報成果,只有少部分學生傾向于小組討論(27%和10%)或用PPT(7.5%和5%)進行匯報。由此可見,學生長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即使進入高年級的工科學習,其學習思維模式仍然沒有發生根本的轉變。對于這個情況,筆者采用循序漸進的策略進行實施,比如在《薄膜物理與技術》課程上,筆者首先會將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點設計成問題請學生進行解決,通過提交作業本的形式完成;然后再設計一些緊扣應用且和筆者科研有交叉的問題,比如真空鍍膜法制備材料,通過學生報名,教師篩選,有組織地安排幾個小組的學生到實驗室參觀了解,然后通過這幾個小組的學生結合參觀學習情況和書本知識,分小組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抽取一兩個小組進行PPT課堂匯報。進行匯報的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參觀實踐有機地進行結合,匯報內容圖文并茂,再加上教師的點評和學生自己的領悟,現場氣氛可以做到很活躍,由此帶動更多的小組加入,從而將大多數小組的問題解決方案以PPT進行匯報,達到了PBL設計的要求。
2 總結
- 上一篇:支部書記述職述廉述報告
- 下一篇:論文中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