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研究范文
時間:2023-04-09 08:35: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繼續教育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被稱為“邁向新世紀的充電工程”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是改變我國延續很久的“師傅帶徒弟”模式,實現會計隊伍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轉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解決會計繼續教育問題,是提高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整合人力資源,做好財務工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快速提高其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造就一批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決策層會計工作者,是當前乃至今后我國會計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更應看到,我國重視并開展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畢竟起步較晚,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和制約,此項工作的開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管理體制問題在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上,傳統的人事管理體制,更加不利于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的進行。
首先,事權與管理權脫節。會計人員所在單位管人、管事,導致會計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所在單位的各項要求。財政部門負責會計人員教育,由于沒有實質意義上的人事管理權,對會計人員是否學習,考核約束沒有力度。
其次,會計人員流動頻繁,缺乏應有的監管體制。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單位的成立與解體有其內在的必然性。其中必然伴隨會計人員的就業與離崗,對于離崗的會計人員來說,失去了與會計管理機構的聯系,從而也失去了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
投資不足首先,表現為個人投資不足。當前會計人員收入普遍不高,特別是企業會計人員尤為突出。如果讓會計人員個人負擔資料費、培訓費實不現實,使得有些會計人員有意逃避學習培訓。
其次,企業單位投資不足。現在的企業管理機制,使得大多數企業單位不愿為會計人員學習培訓提供資金。會計方面的各項法規和要求,在企業單位當政者眼中是蒼白無力的,而會計人員更是無能為力。
最后,政府投資不足。作為會計管理監督機關的財政部門,沒有把會計繼續教育的費用納入其專項的預算管理中,因此沒有形成專款予以保證。這樣“無米之炊”的會計繼續教育事業難以形成良性發展。
工學矛盾突出
處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是會計人員自身力不能及的。有些單位會計人員在學習期間遇有企業單位一些財務業務時,必須無條件服從工作需要而放棄學習。
當前會計繼續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現實的。如何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十分重要。
改革會計教育,提高會計人員初始教育水平
會計繼續教育,是對從事會計工作并取得會計證后的會計人員實施的教育工作。當前,我國會計人員所接受的初始教育主要來自于普通學歷教育和成人學歷教育,還有少部分由在崗會計人員以“師傅” 的身份教出來的“徒弟”。會計人員接受初始教育的好壞,直接決定并影響其從事會計工作的質量水平,并對接受繼續教育的效果產生長遠影響。學歷教育,由于歷史原因,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已遠遠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學校用100%或絕大部分的時間來培養會計人員20%的業務素質”的情況非常普遍。改革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內客,使學生不僅學會處理當前會計業務所需的系統專業知識,而且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參與企業管理,并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會計信息支持的能力。同時也必須改革學校“照本宣科”、“釋義教材” 的教學方法,以綜合素質培養和認知能力的提高為核心開展會計教育,并以此逐步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會計初始教育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社會各界選用會計人員時,必須保證其招聘對象具備相應的學歷和專業能力。
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學習內容,采取靈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是搞好會計繼續教育的重要前提。
“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學什么,學以致用”是繼續教育的核心。根據會計人員所受初始教育程度的差別和按受新知識的能力,以及所確立的工作崗位和目標也因人而異,以實現“補其所需,學以致用”的教育效果。
第一,以全國統一編寫的會計繼續教育教材作為各地區組織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基本學習材料。規劃全國統一的中、高級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會計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由各省級財政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編寫初級會計人員培訓用系列學習輔導材料,形成有地區特色的初級會計人員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
第二,在全面完成上述第一個層面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會計工作不同崗位的需要,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力爭培訓內容多樣化,培訓形式靈活化,真正做到“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學什么”。
第三,以高級會計師及具備相當水平的會計人員為培訓對象,以高層次的會計管理和會計工作方面的課題研究為 重點培訓學習內容,使其能夠盡快對企業(公司)運營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解決企業重大疑難問題的能力,能夠縱覽全局,創造性地開展會計工作。并以此帶動和促進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增加必要的投資,保證繼續教育的經費需要
本著“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來解決繼續教育的經費來源,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則要求的。
1、各級政府應部分承擔會計繼續教育所需經費
在現階段會計信息使用范圍最廣、運用最多的當屬各級政府。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生成的操作者,要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就需要增加對會計培訓教育投資,作為會計信息使用“受益”的各級政府,應該承擔這項投資。從當前財政預算安排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具備提供經費保證的條件和能力。
2、各會計單位應承擔會計信息供給的主要成本
與產品成本、經營費用一樣,生成并提供會計信息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是企業獲利和事業發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作為會計信息最直接的“受益人”―企業單位,承擔教育費用應是責無旁貸的。
3、會計人員以會計工作獲取勞動報酬,應部分承擔教育發展支出
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生成供給的工作人員,通過提供此項勞務,獲得相應的勞務報酬,成為此項工作的直接“受益人”,承擔一些培訓教育開支是應該的。
這樣,由各級政府出資負責會計學習培訓的組織管理費用,企業單位負責學費支出,會計人員負擔資料費用,以此
篇2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所調查醫院為南通地區三級中醫院2所,二級中醫院5所,三級綜合性醫院1所。入選標準:取得護理執業資格證書,參加臨床護理工作1年以上(均至少接受過1個學時以上的中醫護理培訓)。共調查護理人員814人,均為女性,年齡22^}52歲,平均34.6歲。護理管理人員167人,臨床護理人員647人。學歷:中專136人,大專348人,本科及以上330人;職稱:護士335人,護師244人,主管護師207人,副主任護師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1一年281人,3一年213人,10一年97人,,15年223人。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由兩部分組成,第1部分為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工齡、學歷、職稱等項口;第2部分為護理人員中醫護理繼續教育現狀(包括培訓意愿、培訓途徑、培訓形式、培訓效果、培訓存在問題及提高培訓效果的措施6個條口)。該問卷通過文獻檢索,結合本次調查研究口的自行設計,在相關專家審閱指正下修改完成,專家評定認為內容效度良好<CVI=0.87)。該問卷信度系數為0.890
1.2.2調查方法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按照各醫院護士總數的2000^'40%的比例抽取樣本。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說明本次調查的口的及相關注意事項,答題采用無記名方式,調查對象單獨完成,規定時問內回收。共發放問卷842份,回收842份。由2人負責問卷回收,回收的問卷經課題組成員逐項核查,有效問卷814份,有效回收率為96.7000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EpiData3.02進行數據錄入,然后導入SPSS12.0軟件進行處理,行統計描述。
2結果
參加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意愿:愿意710人(87.200),無所謂93人(11.400),不愿意11人(1.400)。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效果:很好313人(38.500),較好239人(29.400),一般167人(20.500),不好5人(0.600),未選擇90人(11.100)0
3討論
3.1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現狀表1結果顯示,87.2%護理人員愿意接受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說明護理人員學習中醫護理知識的求知欲較強,與唐秀琴等川的研究結果一致。院內培訓(83.800)是主要途徑,67.9%的護士認為培訓效果較好和很好。業務講座(92.900)、規范化培訓(82.600)、西學中學習班(71.700)是主要培訓形式。普遍認為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師資不足(56.600)、教材缺乏(52.60o)和護士積極性低。
3.2不同醫院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情況表2結果顯示,不同類型和級別醫院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狀況中,中醫院的培訓途徑主要是院內培訓,三級西醫院主要是自學為主。中醫院開展業務講座、規范化培訓、西學中學習班、護理查房、業務技能比武、崗前培訓中醫護理知識的比例均高于三級西醫院;其原因可能是中醫護理是中醫院護理人員培訓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三級中醫院護理查房、業務技能比武比例高于二級中醫院,體現出三級中醫院的中醫理論和技術水平方面的優勢。三級中醫院認為培訓內容單一和內容脫離臨床的比例高于三級西醫院和二級中醫院。提高中醫護理培訓效果的措施,中醫院認為豐富培訓內容和提高積極性的比例高于三級西醫院。
3.3提高中醫護理教育培訓效果的對策
3.3.1加強中醫護理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人員不足是影響中醫護理教育培訓效能的重要問題,與沈勤等困研究結果一致。加強中醫護理師資隊伍建設,是中醫護理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川。建立中醫護理師資準入制度,從教學能力、業務能力、個人修養三方面選拔中醫護理老師川。醫院應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機制,構建中醫護理師資隊伍的準入、選拔、培訓、考核、監督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指標體系叫。
3.3.2提供高質量培訓教材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中醫護理教育培訓的系統性、規范性、實效性,是實施有效培訓的關鍵mo。口前,多家醫院培訓藍本是2006年出版的《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護m,應該及時更新。編寫規范、統一的中醫護理培訓教材,要體現中醫護理的特色,適用于不同等級和類別的醫院。
3.3.3針對不同對象豐富培訓形式和內容臨床護士不分層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形式單一,嚴重影響了培訓的積極性和培訓效果yz}。各家醫院應根據分層培訓原則,建立階梯式培訓體系,注重內容的層次性。初級以“應知應會”為重點,重在培訓中醫護理基本思維、基本理論和技能;中級以“能力提升”為重點,以掌握專科專病、辨證施護、中醫養生康復等內容為主,以“會用、善用”為原則;高級以“拓展研究”為重點,重在培養中醫護理研究、教學、實踐拓展等方面的專家型護理人才。
篇3
關鍵詞: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高水平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是科技創新的主要場所,實驗室的數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學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標志[1]。一個有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人才,靠自學和實驗操作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易走彎路,達不到預期效果,高校實驗技術人員是高教教師的組成部分,是高校科研和教學工作不可缺少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對實驗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1現階段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面臨的問題
1.1功利性思想影響學習效果
在高校實驗室培訓對象主要針對是青年實驗技術人員,由于沒有對其職稱評審、崗位聘任、薪金分配等與繼續教育相結合獎懲措施,所以實驗技術人員缺乏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實驗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僅是完成學校規定的培訓任務,結果往往只流于形式,而無實際效果。這種缺乏受訓者積極主動參與的培訓活動,出現學習中不認真,為應付考試而對其內容了解片面膚淺,很難使培訓產生實質性的效果。一旦評上職稱,就不愿進一步學習,此類繼續教育無法在實驗技術人員中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從而形成長期的激勵作用。
1.2非學歷教育含金量低
目前繼續教育形式有培訓班、進修班、研修班、學術講座等多種方式組織實施,每年都會培養出大量的人員,為高校實驗室提供充沛的人才基礎,然而繼續教育學歷和實踐應用水平與正規的全日制學歷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繼續教育學歷含金量低,社會大眾價值觀念里繼續教育僅是輔助教育,認可度低,因而呈現部門和學員都不重視的現象,并且高校對實驗技術人員學歷認定為統招全日制為主,這無疑反映出繼續教育難以適應實驗技術人員的實際需求的特點。
1.3繼續教育教學方式與時代相左
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的實踐能力是大學的科研水平的具體體現,然而在繼續教育期間的實踐教學是很難落實的,其所依托硬件設備與軟實力在根本上是無法適應當前繼續教育的實踐教學需求,所以實踐教學是影響繼續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繼續教育教學管理形式絕大多數是屬于粗放式,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的教學監控體系,甚至有些培訓僅虛置教學監督部門,無工作人員和辦公地點,使整個教學監控工作流于形式。在沒有正規有效的教學監督情況下,學習效果的實時反饋是不準確的,因此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改進與提升。
2實驗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高校日益重視對實驗技術人員在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加大了經費投入,加快實驗室建設步伐,引進了大量的大型設備和精密儀器,組建高水平的實驗室。新體系下的實驗室勢必對實驗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必須更新觀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需要掌握多學科的理論,基礎儀器維護知識,復雜的設備操作技能,以適應當前教育發展趨勢[2]。另外,高校實驗室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高校將實驗崗位視為教學輔助崗,由于高校實驗工作不被重視,實驗技術崗升職難,高學歷人員更愿意從事教學工作,而不愿到實驗室工作,導致目前實驗室隊伍專業水平低、實踐能力差、結構不合理的局面,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實驗儀器設備結構日趨復雜,實驗技術人員要不斷關注現代實驗技術、相關檢測分析方法的發展動態,尤其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實驗室后,加快了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對實驗技術人員來說就提出了新挑戰,實驗技術人員必需通過繼續教育,不斷充實、更新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勝任現代實驗室教學工作,因此,提高實驗技術人員專業水平和科研實踐能力,繼續教育己成為當務之急,也是當前教育形勢的需要。否則,必將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
3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
3.1加強道德修養
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才會把從事的工作視為畢生事業,才能對本專業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才會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作為新時代的專業人才,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專業技能的掌握上,作為大學教師一份子,高校實驗技術人還應在德性、智能、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情操上都有全面發展,并且符合時代需求的現代人。加強道德修養不能僅靠自律,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其道德行為的制約是相當必要的。除此之后,道德修養還要通過他律的形式即道德培育、教化和監督來完善。在實驗室隊伍建設中,高校應從一貫追求“科研成果”的評價體系中,減少或消除功利思想,注重德育建設,營造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良性競爭環境,同時制定相關的獎懲措施,鼓勵以道德行為準則為基礎開展科研工作,監督和制止敗壞學風、有損學術聲譽的現象和行為,使高校實驗技術人員能夠在追求知識、崇尚科學、信仰真理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和生活。
3.2提高綜合素質
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綜合專業素質包括科學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三方面。科學素質是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現代社會是知識大爆發的時代,高校實驗室工作有時涉及多專業多領域知識,這就要求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具備必要的多學科知識,即具有完善的知識體系,包括現代科學與人文基礎知識、教育管理的專業基礎知識、現代信息知識、外語知識等。并具有把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高校實驗技術人員還應具備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一個合格的實驗技術人員應對實驗室日常的管理工作熟悉,又掌握本崗位或本專業的知識。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精力充沛才能承擔繁重持久的科學研究工作,沒有健康的身體要提高工作質量,按時完成科研任務就成為空談。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寬廣的胸懷,誠懇待人態度,樂觀向上性格,虛心好學品質,還有在工作和生活遇到挫折的高抗壓性。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人產生對事業成就感,能從工作和學習中得到樂趣,進而激發創造力。實驗人員工作中會面對各類人員,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由于實驗人員自身也有生活家庭瑣事,實驗室的工作壓力大時,容易產生焦慮心理,從而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易使同事間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實驗人員努力克服困難去完成工作。
3.3完善實驗技術
3.3.1實驗室基本操作規范培訓
實驗室儀器設備操作規范標準關系到實驗人員自身的安全問題,實驗室儀器設備設計制造時,已經考慮到安全問題,如沒有操作規程做指導,安全意識不強,是極易發生強腐蝕藥品和有害病毒外泄,造成人身傷害。沒有規范的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容易造成儀器設備的損害,縮短其使用壽命,增加實驗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維護和維修成本,這必然極大地增加實驗實訓室的管理難度[3]。鑒于以上情況及弊端,高校實驗室基本操作規范培訓是必然趨勢,高校應建立長效機制,對常用儀器設備的原理、使用注意事項、保養與維護;常用實驗藥品的性質及配置方法等進行培訓,避免在工作中出現常識性錯誤。
3.3.2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培訓
科學在飛速進步中把前人的假設變成現實,新技術,新課題層出不窮,為現代高校提供了新的契機,為了提高科研水平,近年來高校不斷引進大型精密儀器設備,要管理和使用好這些設備,就要加強實驗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使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教學、科學和社會服務。但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同時也是教師的一部分,必將承擔科研和教學雙重任務,實驗技術人員不但要掌握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應具備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高比理論知識的獲得要難得多,它需要經過反復的實踐和刻苦訓練。因此,高校應多開展實踐操作方面的培訓,確保實驗教學和科研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馮英忠,盧澤楷.高校實驗室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8):171-173.
[2]韓更生.對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7):89.
篇4
關鍵詞:會計 繼續教育 培訓 模式 研究
會計繼續教育,主要的教育對象有兩類:一是正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二是已取得或有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主要的教育目標是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從而使會計從業人員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再培訓、再教育。會計繼續教育作為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會計行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會計工作也逐漸走向國際。因此,要不斷加強會計繼續教育的力度,從而使會計人員不斷適應新形勢的變化。
一、會計繼續教育培訓現狀
1.相關管理部門認識不足,培訓機構有待進一步規范。在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中,雖然我國的財政部了相關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但是具體的會計管理部門并沒有重視培訓工作。根據相關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相關的單位支持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比例非常低,同時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的意識也比較淡薄。同時,培訓機構的設置極不合理,主要為會計事務所以及相關的社會辦學機構,在會計管理機構所設立的培訓點中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尤其對于財務的管理,因此在整體上需要進一步規范。
2.培訓模式以及內容單一,導致培訓成本加大。由于受傳統培訓模式的束縛,在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中,主要的培訓模式是通過教師講授的形式來進行學習,同時由于在培訓教材的設置上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在培訓內容上主要強調統一性,沒有結合實際的發展需求,因此培訓的效率沒有得到提高,不利于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這種培訓模式以及培訓內容的束縛下,同時由于培訓對象自身條件的約束,從而導致培訓經費的不斷增加,但是由于培訓效率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突破,因此導致大量資金的流失,不利于整個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研究
1.創造了良好的培訓環境。各個相關部門在做好網上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從而為培訓對象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培訓模式的設置中,要盡可能地多樣化、靈活化,從而使培訓對象不受時間和空間以及教材的束縛,能夠自由地選擇學習的內容以及時間。同時,在網上進行會計培訓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不斷進行知識的革新,從而使會計學習者能夠不斷拓寬學習視野,對知識能夠形成系統的認識以及把握。
2.提高了培訓對象的自主學習能力。網上會計繼續教育培訓還能夠提高培訓對象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在網上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培訓對象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積極尋找適合自身學習的學習資源以及學習模式,在這種靈活的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培訓對象的自主探索能力,從而把傳統的被動學習模式轉化為了自主學習模式,在整體上有利于提高培訓對象的綜合素質,同時有助于促進培訓對象的全面發展。
3.豐富了教學內容。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中,由于教材資料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對培訓的質量和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傳統的培訓工作中,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要注意適用性,這是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但是,在網絡培訓教育中,由于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從而完全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有利于促進培訓對象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4.降低了培訓成本。由于開展網上繼續教育培訓工作,財政部門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在會計制度以及會計實務技能上做了系統的安排,從而形成了統一的會計繼續教育網絡化市場,從而大大降低了培訓的成本。
5.創新了教學手段。由于會計網絡培訓擺脫了傳統的時空限制,培訓對象可以根據自身的要求自由選擇培訓的時間、地點以及培訓內容,靈活性極強。在這種網絡培訓的平臺中,培訓對象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水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從而使培訓對象的學習更加方便。
6.完善了考核制度。在網絡培訓教學中,培訓人員主要通過點播互聯網會計課件,從而進行自主學習。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網絡系統會有相應的記錄功能,在培訓對象學習過程中起到了一個監督的作用,從而能夠提高培訓對象學習的自覺性,進而提高培訓對象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只有適應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從而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展要求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志峰.關于開展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探索[J].繼續教育,2011(12)
[2]鄭秀英.論我國會計培訓模式的創新[J].會計師,2009(12)
篇5
關鍵詞:繼續教育;模式;發展模式
收稿日期:2007―04―04
作者簡介:劉慧(1982―),女,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華中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學管理。
一、繼續教育基本概念的研究
概念是反映思維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它旨在抓住同類事物的共性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關于繼續教育的概念,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74年在其組織出版的《職業技術教育術語》中對繼續教育的概念作了界定:一是繼續教育的對象,指已脫離正規教育的、已參加工作的、能負起社會責任的成人所受的各種各樣的教育;二是繼續教育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某些人(或某個人)在某階段接受的正規教育(如攻讀學位);在某個新領域進行知識的更新、知識的補充和知識的探究;在某方面或特殊領域對知識、技能的探究、創新和學習:“為了適應職業的轉換和提高能力而學習”。(關世雄,1991)這個界定規定了繼續教育的對象、內容和目的。該定義在世界范圍內雖具有共性,但它的含義很少得到一致贊同,因為“繼續教育”是一個應用廣泛的術語。因此,不同國家,對繼續教育內涵的理解、說法也有一定的差異性。
在英國,繼續教育泛指成人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種形式,是在停頓一段時間后再接著繼續開始的職業的或綜合的教育。在美國,繼續教育強調的是知識為更新,即對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的學習,是在正規教育以后進行的一種范圍很廣泛的教育,使成人不斷獲得有關自己職業的新知識、新技能,同時增長對別的職業的了解。在德國,把繼續教育置于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專業教育之后,理解為人的第四階段的教育。在俄羅斯,視繼續教育為完善人的知識結構的過程,作為連續教育制度的個組成部分。在法國,繼續教育就是職業技術教育,教育人適應不斷轉換的能力和適應新職業的要求。(吳智泉,2006)在日本,把繼續教育叫做研修,即研究、進修,“主要形式有三種:在職培訓、業余培訓、自學和自我發展,自學可以與業余培訓的課程結合起來,由政府舉辦內大學或大公司進行證書考試。”我國《教育大辭典》給出的定義是“繼續教育是學歷教育和延伸和發展,使受教育者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創新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產物,是對已獲得一定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進行的教育活動。”諸如此類對繼續教育的定義,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各國對繼續教育內涵的理解和側重點的把握,體現了一國的國情。雖然目前在理論界還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定義,但在我國的正式法規(如《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見》(1987),《關于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見》(1992)等)卻比較一致地認定“繼續教育”是指“對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再教育,其實質是對已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術的人員所進行的延續性教育。
二、對繼續教育發展模式的理論研究
1.發展模式的概念及基本內涵
“模式”在學術界的使用頻率極高,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它是由模型轉化而來,屬于外來詞。英語表達為“model”。其本意為尺度、樣式和標準。我國學者在具體的研究中,結合我國文化傳統和時代特征,已賦予“模式”新的內涵。如《現代漢語辭典》將“模式”定義為:指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研究認為模式的本質:一是用簡化的方式,抓住研究對象的本質,對復雜的研究對象進行清晰而簡略的解釋;二是來源于實踐,是經驗的升華,通過一定的條件又反饋到實踐中,用以指導實踐;三是規范的系統結構,是不同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四是標準范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和可效仿性;五是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可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是動態平衡模型。
繼續教育發展模式一詞,在國內不少研究論文提到,且有部分文章還以繼續教育發展模式為題。由于各專家學者對發展模式的內涵理解不一致,因而在論文中闡述的角度不同,對繼續教育發展模式的研究成果就有很大的差異。有的是以辦學體制為主線索,如劉長平的《我國繼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中所提出的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有的是以辦學形式為切入點,如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學者王愛義在《探索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新模式》一文中談到以培訓項目為核心作為繼續教育的發展模式及王華峰在《繼續教育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指出:開放教育、遠程教育、崗位培訓是繼續教育發展模式的三大組成部分;有的則是從組織發展和教學管理等方面來探討繼續教育的發展模式,如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楊永星與張素江《中國大學發展繼續教育的模式及未來趨勢》。此類文章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什么是繼續教育的發展模式沒有明確統一的界定,對繼續教育發展模式構成因素缺乏深入綜合的研究。結合學術界的現有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發展模式是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結構體系和標準樣式,發展模式是由發展的理念和原則,目標和戰略、途徑和機制等方面的統一體。繼續教育發展模式是以繼續教育的未來為基點,在學校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分析的基礎上,為尋求持久競爭優勢,實現主要發展目標而主動地、系統地的謀劃發展方向、實施路徑、工作策略以及步驟方法等。發展模式應是實現繼續教育發展的路徑,這種目標不僅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引導資源的配置,而且有助于協調不同部門。
2.構成要素
繼續教育發展模式是一個系統的概念,主要由戰略定位、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等要素構成。發展模式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各個要素優化組合的過程。
(1)戰略定位:是指繼續教育長遠的或一個階段內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等。
(2)管理體制:是有關管理組織機構設置、隸屬關系和權限劃分等管理組織制度的總稱。任何一個管理組織都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才能有效地實現管理。即:一是有合理的管理機構設置;二是管理權限要明確、有權威;三是要有信息、能量和物質的交換與流通;四是要有高昂的士氣、氛圍和工作滿足感。管理體制對管理效能狀況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合理的管理體制是管理效能正常發揮的保證。繼續教育的管理體制應是適應繼續教育客觀規律,并為繼續教育運行機制服務的一系列的管理機構及相互關系所構成的管理系統.
(3)運行機制:是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方式,即事物賴以運轉的一切方法、手段的總和。運行機制必須合乎繼續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
(4)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教育質量評估與監控是繼續教育質量得到保證的重要環節。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包括辦學狀況的評估、辦學條件評估、辦學機構工作評估、辦學質量評估、辦學機構效益評估五個方面。
三、國外實施繼續教育的相關研究
本世紀60年代,由于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加快,美國、歐洲的一些國家開始重視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問題。綜觀世界著名大學辦學成功的經驗,都強調了教學、科研與應用科技服務的辦學目標,這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繼續教育內容。
在美國,高等院校一般都附設“繼續教育學院”,有的增設“繼續教育系”,有的設置一個中心,為本區提供學分課程和各種進修機會。據統計,美國有320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三分之二設立繼續教育部、繼續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中心。它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終身化的教育思想。終身教育已經成為美國流行的教育思潮,對美國繼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起到了思想先導的作用。美國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每個人。在美國,參加繼續教育是不分階層、性別、種族、教育水平、區域和職業。任何人只要想學習或有條件和可能學習,都可以找到適合自身現有水平、滿足個人發展需要的學習場所和繼續學習計劃;二是靈活多樣的繼續教育形式。在入學形式上,學生入學不用參加各州統一組織的入學考試,只需經過學校必要的測試后就可進入學校學習;在時間上有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在內容上既有職業方面的知識技能,也有生活、娛樂方面的知識;在類型上有研討型、進修型、座談型、專題型等;教學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借助于計算機、錄音、錄像帶或衛星;三是實用的教育目標。美國人深受實用思想的影響,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學是為了用,學的東西必須有用,否則就不學。因此,繼續教育的目標往往是針對其工作部門所需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學習,通過繼續教育來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優化自己的專業結構,并要把它們立即應用于生產。從政府辦學的角度來說,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市場發展的狀況要求怎樣,就設立什么樣的繼續教育機構,設置什么樣的專業、課程;四是豐富的教學手段。網絡技術在繼續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不少大學利用現代化手段幫助企業對員工進行繼續教育。英國素有世界繼續教育之鄉之稱,其成人教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也比較發達完善。英國繼續教育學院歷來由地方教育當局舉辦和管理,按英國政府教育白皮書,從1993年起,繼續教育學院不再屬于地方教育當局而成為自主辦學、獨立經營的實體。作為法人代表,學院只有以下權力,向16歲以上的人提供教育和培訓、聘用學院員工、自主與其他單位簽訂協議、管理學院財產和經費、擴展教育培訓范圍、開展技術咨詢服務與當地政府聯合辦企業等。繼續學院辦學管理實行董事會制。董事會的成員一般10~20人,由企業界代表、地方企業與培訓理事會代表、教師代表、地方社團代表和院長組成。學院董事會確定學院的辦學方針并監督其實行,確保學院的辦學質量。
在英國繼續教育發展史上,政府主要通過研究和分析問題、制訂法律和政策、財政資助、鼓勵和引導組織及個人參加繼續教育活動、領導和組織實施繼續教育的各種行動計劃和活動等各種手段來發揮積極作用。在繼續教育體系上,英國1944年和1963年法案,確定了繼續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和1992年《繼續和高等教育法案》頒布改變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教育當局“伙伴關系”的管理體制,中央收回管理權利,削弱了地方當局的權利,建立了由教育部、就業部、繼續教育基金委員會、地方咨詢委員會、地方教育當局、培訓和企業委員會共同決策管理的完整的繼續教育體系。英國于70年代后開始繼續教育的課程改革。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和1992年《繼續和高等教育法案》頒布之后,英國繼續教育的課程設計取決于主要的考試和審核結構,繼續教育學院提供學術和非職業課程,課程包括學術課程(開設普通國家教育證書A水平和LessCommonAS考試)、特定課程(提供在工作中學習的課程)和一般職業和娛樂課程(開設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課程)三部分。(李斌,2003)
英國政府在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的同時,總是注意調動各種行業組織和社會團體關心和參與繼續教育,強調繼續教育要以市場為導向。所以例如在20世紀80―90年代建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該制度使全英分散的部門或地方自行的職業教育(崗位)證書統一起來。該框架共包括三類證書:一類證書是普通教育范疇的中等教育普通證書和教育普通證書;另一類證書是完全針對就業崗位需要的國家級職業證書;還有一類是介于前兩者之間,兼有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特點的、為適合16歲以上學生的升學或就業需要的國家級普通職業證書。并且,國家職業資格理事會制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職業資格體系,該體系共分11個類別、五個資格等級,五個資格等級分別對應于熟練工人、技術工人、技術員、高級技術員及專業人員。(陳禮,1999)與此同時,英國通過撥款、國家考試和宏觀規劃等多種手段,形成綜合的調節效應,并成立“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以維護統一的學術標準,保證繼續教育的質量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靜.論發達國家的繼續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6,6108-109.
〔2〕廖偉群.英國繼續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教育導刊,2004,8(上半月)34-37.
篇6
關鍵詞:網絡環境;媒體編輯;繼續教育
隨著媒體編輯工作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與全面的升級換代,對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人員的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繼續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和知識傳播方式,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有的國家還通過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證。我國在這方面與之相比雖有不小差距,但近幾年國家也相繼出臺了許多重要的規定和要求,如國家教委等六部委的《關于開展大學后繼續教育的暫行規定》等文件,對我國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的學歷作了硬性規定,而廣播電視行業協會對電視編輯人員的繼續教育也有一些新的規定與要求。“人不可以不學,猶魚之不可以無水。”社會不斷發展,學習永無比境。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是時代對每一個人的要求,更是對媒體編輯人員的要求。根據編輯工作的特點,在進行編輯人員的繼續教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結合工作實際
編輯工作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且具備高操作性的一門職業,強化對編輯工作人員繼續教育是保障其時代視野與工作技能的重要方式,應當堅持“以人為本”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基于分析其現狀的前提下,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其綜合素質。[1]
(二)抓住時展的脈搏
媒體是社會變遷、時展、時事動態、新鮮事物等的記錄者,亦是社會大眾乃至世界人民了解我們的窗口,擔負著資訊傳播、對外宣傳、對內教育等重擔。因此,作為媒體的編輯人員,除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外,一定要具備迅速捕捉社會前沿熱點信息問題的能力。為此,媒體編輯人員的繼續教育要緊握時展的脈搏,盡可能多地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及其在學科、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進而從中總結出具備社會影響力或學術研究性的選題,以提升整個作品的價值。
(三)緊跟信息技術發展前沿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新事物每時每刻盡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呈現,我們唯有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才能不斷提升自我,緊跟時代的步伐。因此,在對媒體編輯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時,一定要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和方向,瞄準社會上的一些新信息、新觀念、新技術,爭取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術手段,做到“雜”中求精。
媒體編輯人員覆蓋層面較廣,不僅有一線采編人員,還有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因層級的差異決定在培訓管理內容與方向必然存在差異,需要做到有針對性。例如,對于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的內容與方向在于視野的拓展、知識機構的延伸、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對于業務骨干,其培訓和學習的重點應是學科專業知識和編輯業務的協調發展;[2]對于一般編輯人員,其繼續教育的重點應是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培訓。目前,編輯人員繼續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完成:
(一)在職學歷教育
一方面,國家對于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有硬性規定,尤其是學歷不達標或技能不足者,媒體單位必須充分掌握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相關培訓計劃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培訓要兼顧編輯人員的實際情況,采用“不脫產”的形式以保證編輯人員的家庭生活不會受到較大影響,可使之在原崗位上以實踐和學習相結合的形式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達到崗位需求。
(二)脫產學習
脫產學習方式由來已久,在事業單位以及公務員隊伍管理之中運用相對較廣,主要是針對學歷層次不足或欲繼續提升者而設置的。因為要脫離生產,該模式不太適合普遍企業而且員工亦不愿意接受。一方面是由于各個單位都是“一個蘿一個坑”,一旦員工離崗,要再回到原來的崗位就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大多數參加培訓的人員都已成家,要脫產學習存在許多實際困難。但是從提高編輯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來說,這是最根本也是最徹底的一條路。
(三)專題技能培訓
一般而言,當今職場人士大都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經過大學期間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但步入職場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與職業對其要求越來越高。為此,結合編輯人員的特性以及網絡環境的新要求,制定短期培訓或專題培訓或行業精英經驗分享會等形式的培訓,更利于編輯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以盡快跟上時代步伐。
(四)對比實踐學習
因新聞媒體內容涉及面較廣而且社會影響較大,通常情況下,節目或新聞均需通過相關專家或領導的審核之后方可對外。為此,編輯人員即可結合不同專家或領導給出的意見再次審視自己的作品,以對比分析專家或領導的關注點以及給出意見的方向等,進而基于自己的分析以強化自我學習,不斷拓展視野、提升綜合素質。
三、結語
信息化時代與網絡的高普及率提升了信息的傳播效率,拓寬了傳播的渠道,對于編輯人員而言亦是巨大的挑戰。傳統的編輯模式已不適應時展的速度與需求,傳統的編輯人員若不積極順應時展的趨勢,從在職教育、脫產學習、專題培訓、對比實踐學習等方式以不斷更新自我知識儲備并提升工作技能,必然會被社會淘汰,也即強化自我學習以提升綜合素質是應對時展的唯一良策。
參考文獻:
[1]李崎鋼.對編輯繼續教育的幾點想法[J].出版參考,2011(22):1.
篇7
關鍵詞:紡貿企業;外貿談判人員;繼續教育
中國紡織行業越來越具備國際性特征,如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的紡貿企業幾乎都在走外貿路線,于是紡貿行業的外貿談判人員的從業素質、職業能力也便成為紡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素來談判類人才的職業能力養成單純依賴于談判實戰的鍛煉,對繼續教育的需求似乎顯得并不急迫。隨著中國市場的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上海自貿區的建立,以及中國與多國之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推進,以上海自貿區為中心的江浙滬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紡織產業將會直接面對與外商的“零距離”接觸,外貿人才需求將大量激增,由此外貿談判人才的從業素質也會隨之水漲船高。紹興紡貿產業的新常態,必然對外貿談判人員的繼續教育提出更高且更為迫切的要求。
1外貿談判人員培養何以成為紡貿企業的當務之急
由于國際經濟增速放緩,各國都在通過諸多經濟刺激政策希冀力挽狂瀾,然世界經濟下行趨勢仍不可阻遏;國內經濟也被迫從原來的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而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及其產能過剩的困局,國內經濟發達地區也正在經歷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以往當出口經濟受挫,則轉而刺激內需保持經濟的穩定態勢;如今國內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外貿型經濟仍然需打開出口經濟的缺口來求生存。從當前的情形來看,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國內對高污染地方傳統產業的整頓治理,紹興紡織外貿企業正遭受著巨大的沖擊。而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以及近期我國與多國陸續簽署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使得紡貿企業迎來了最好的國際化環境,然而這當然對于當前紹興紡貿企業的發展帶來的挑戰也是不容忽視的。外貿業務員是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力軍,甚至成為外貿企業打開國際大門的“黃金鑰匙”。從外貿企業的調研情況來看,一些紡織外貿企業對外貿業務員這些知識型群體的管理還存在種種問題:如談判人員與外貿人員的分立現象,即一般外貿人員所承擔的只是單一的外貿跟單職能,并不參與貿易雙方的核心交易環節;其中的談判功能多由外貿企業老板直接承擔。這種分立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讓外貿環節變得更為煩瑣,及其貿易過程中的失真現象,因為外企老板的談判是一竿子買賣,談完即止;而外貿人員只掌控流程,卻不享有定價權和談判權。又如只看重外貿業務員對紡織行業知識的熟悉程度,忽略外貿談判各個環節中業務員應具備的特殊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養。外貿人員作為訂單的直接關聯方,不懂如何運用談判技能去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張揚產品的特征,從而享有外貿價格的影響力,僅僅充當機械的傳聲筒作用,這無異于自折羽翼。在自貿時代,紹興的紡貿企業如何通過充分激發每一份人力資源的潛力來適應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勢,是擺在紹興紡貿企業面前的一道大題。重新更換一批人馬,動骨換血之途豈是紹興紡貿企業堪能承受之重?于是,走紡貿談判人員的繼續教育之路勢在必行。當前,有關紡貿行業內的外貿談判人員這一群體的繼續教育僅僅被當作紡織行業內部職工一個可有可無的培訓要點出現,[2]究其原因,在于這一類別的員工在各個企業中相對分散,且對談判實務的重視遮蔽了外貿談判人員知識更新的需要。但是對于作為紹興經濟支柱的紹興紡貿行業來說,特別是在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接上海自貿區等紹興外貿轉型發展的新背景、新常態下,這一群體的繼續教育問題卻顯得尤為凸顯。在這一過程中,在紹高職院校需要發揮其社會服務的功能,在教育中起到主體性作用,主動承擔起參與紹興紡貿行業外貿談判人員繼續教育的重任。
2高職院校介入紡貿企業外貿談判人員繼續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紹興紡織企業的外貿業務正在迅速崛起,對外貿從業人員的需求不斷上升,紹興眾高職院校紛紛設立商務英語、國際貿易實務等相關專業,但由于專業培養模式趨同等原因導致畢業生專業素質不高及職業能力不強。不過,無論從在紹高職院校參與還是從紹興紡織企業的需求與承受方面來權衡,高職院校介入紡貿企業外貿談判人員的繼續教育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需求維度,在當前市場經濟緊縮、國際競爭與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對歐元貶值、人民幣增值等不利市場因素的重壓下,出口受挫,昔日供不應求之勢已不復存在,紹興紡貿企業不得不面對買方市場的現實。紡貿企業受形勢所迫,也在積極尋求破解之法,而開啟“全員貿易”模式自是其選擇之一。[3]作為其核心業務的外貿談判人才隊伍建設也將出現新的需求,即改變原來的外貿人員與談判人員的分立狀況,讓權給外貿人員使其成為全能型選手,讓其擁有外貿談判能力,以應對每一個可能的商機。紡貿企業的這一異動鑒于企業自身人力資源的慣性,新需求的滿足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途徑依然是繼續教育的方式。[4]在供給維度,在紹高職院校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特色與需求,基本都開設了面向紹興紡織業和商貿類的專業和院系,甚至有較為成熟的合作平臺,如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的“紹興輕紡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學校已與中國輕紡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已經成功地開展了多角度、大密度的深度校企合作。如此,當紡貿行業有新的外貿人才培養需求出現時,高職院校自然應主動承接這一重任。高職院校在為企業提供繼續教育服務的同時,國際貿易專業與商務英語等專業可借機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如增加外貿專業學生的談判課程開設和談判能力的培養,為培養出更稱職、更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鋪平道路;亦可在畢業生專業素養與業務能力培訓成熟的情況下直接向相關企業輸送適應外貿工作需求的優質人才,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縮短應屆畢業生的職業適應期與短期內返校接受業務相關繼續教育的“返學”幾率,降低企業對人才的培養成本。
3高職院校參與紹興紡貿企業外貿談判人員繼續教育的途徑
高職院校服務紡貿企業,通過為紡貿企業提供外貿談判相關培訓和輸出優質畢業生等為途徑的參與方式,借機構建出一種新型的雙向校企合作機制,為紹興紡織企業對外貿易談判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和服務,以提升紡貿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同時為在紹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尤其是商務英語專業與國際貿易實務等相關專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高職院校有效參與紹興紡貿企業外貿談判人員的繼續教育,可采取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城校合作”途徑。這里的“城”指中國輕紡城,“校”指開設相關的專業的在紹高職院校。以往的繼續教育,多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即高職院校和相應企業的一一對接。但紡貿企業的外貿談判人員都比較少,采取一一對接方式成本極高。因此,“城校合作”途徑即在紹高職院校直接與中國輕紡城等更高層次的平臺建立同盟關系,在輕紡城內開設“雙元制”校企合作班,將分散于各個紡貿企業的外貿談判人員聚集起來進行集中培訓,如此既可節約成本、又解決了散點培訓所不能的困境。第二,“培訓超市”途徑。即由高職院校析出外貿談判主要相關模塊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開發具備一定規模的培訓包,供企業按照自身需求進行選擇。在具體操作上,可以采取將原來系統的培訓內容切塊,在繼續教育過程中由企業在職人員自由選擇,以適應外貿人員繼續教育時間的零散性;還可以借助微課、慕課等當前的新型在線網絡課程開發模式,將培訓內容分發給企業在職員工,由其付費學習。總之,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軟硬件相關教育資源為繼續教育提供知識與場地支持,簽訂長期或定期培訓協議或提供應急培訓的預約服務。第三,“先行介入”途徑。即由高職院校相關專業開辟介入產業價值鏈的途徑,如商務英語專業、國際貿易實務等相關專業優化課程結構,開設紡貿類相關課程,在使畢業生打好語言基礎與素質基礎的同時涉獵更多的紡織類知識,掃除對紡織行業的一無所知,為企業輸出更容易上手和更具競爭力的紡貿企業外貿談判業務相關人才。這也是當前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培養真正切合行業企業發展需求人才的一條關鍵途徑,需要高職院校那些緊密結合地方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的專業,特別是主要面向中小企業輸出人才的專業,重新設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培養出懂行業、精專業的綜合型人才。在“先行介入”培養途徑中,尤要重視其中的實訓環節,例如可以引入“RolePlay”(角色扮演)教學法,一是由專業培訓講師對參與實訓的學生進行專業的商務談判技能培訓;二是由實訓學生相互之間針對具體的商務談判案例進行討論,并進行實地的角色扮演操練。[5]這一過程其實也可以由參加繼續教育的在職紡貿企業的外貿談判人員直接參與學生的實訓,從而實現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與未來人才的校企合作性實訓的融合。第四,“緊急回爐”途徑。即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外貿專業人才在從業后定期返校參與繼續教育,由校企雙方共同出資做持續性“回爐”再教育。職業教育的本質在于其“職業性”,而職業屬性本身是持續變動的,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會隨著產業形勢的變化而不斷更新,所以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即系統性職業教育與帶有終身學習特征的繼續教育的捆綁性教育,當前的職業教育發展應對這一趨勢提前做出回應。具體在紡貿企業外貿談判人員的培養上,地方高職院校應與紹興紡貿企業建立較為穩定的長期的外貿談判相關人員繼續教育機制,以持續服務紹興特色紡貿地方產業的發展。
作者:朱葉丹 高亞紅 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唐長亮.加強紡織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提升紡織企業競爭力[J].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學報,2006(5):630-632.
[2]李百樺.按需開展多功能繼續教育為紡織企業服務[J].現代遠距離教育,1991(S1):38-40.
[3]程潔.紡織特色繼續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東華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安徽華茂校外學習中心為例[J].繼續教育,2011(5):23-26.
篇8
關鍵詞 移動信息教育 繼續教育 應用
中圖分類號:P315.69 文獻標識碼:A
為了解決和實現教育領域教學活動的“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一個基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解決方案破土而出,我們稱之為移動信息教育或移動學習(M-learning)。
自上世紀末,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網絡遠程教育相繼被適用于成人教育中,成為課堂教學以外的重要教育手段。近年來,隨著無線移動技術、藍牙技術、WAP技術、3G、4G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國內外的移動信息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依托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移動信息教育,也成為傳統教育中一種新的教育手段。
移動信息教育的出現,本質上是教育需求與移動技術發展的交互影響,它們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它的出現不僅帶來了人們對學習觀念的轉變,還會促使人類學習環境的徹底改變。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心存疑問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非常適合于在非正式學習環境中進行自我學習。以上這些都非常符合接受繼續教育的成人的特點,所以移動信息教育方式是成人學習者接收繼續教育的最佳途徑之一,是繼續教育發展的新方式,必將為繼續教育帶來新的契機。
1 目前移動信息教育的主流形式
1.1 基于短信SMS的應用
手機短信是目前普遍的通訊途徑,技術也相對比較成熟,費用較低,用戶數量也最多。通過短信系統,學校可以及時提供各種服務信息,但短信內容只能是文字,而且字數有限,所以應用范圍限于通知的發送、簡短信息的查詢。
1.2 基于移動即時通信軟件的在線交互學習
近年來,各移動通信公司及各大門戶網站推出了手機即時通信軟件,如飛信、微信、QQ等。師生可通過智能手機交互,實時收發信息、文件、圖片、音頻、視頻等,功能強大,而且價格低廉,一經推出,迅速普及,應用范圍甚廣。
1.3 基于PDA和智能手機的在線網頁信息瀏覽
PDA和智能手機可以看作“掌上電腦”,更新換代速度快,具有操作系統的程序擴展性,可以支持第三方軟件安裝、應用。現在已經可以通過近年強勢發展的PDA和智能手機來瀏覽網頁、下載、辦公、購物、游戲等。學生可以及時瀏覽校內資訊、教程、課件等。
2 移動信息教育的背景及應用于繼續教育的定位
國外利用手持式設備(如手機、掌上電腦、PDA等)開展的教育應用探索與研究開始的比較早,主要是由歐洲和北美等部分經濟發達國家所進行的移動教育研究,研究范圍和研究內容也較深入。國內對移動信息教育的研究始于2001年后,從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學校相繼展開。
參加繼續教育的學生多為成人學習者,由于在學校的時間少,找到一個學習同伴和所需的學習資料,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他們卻同樣需要老師或專家的指導及與學習同伴進行交流。對于成人學習者所面臨的這個核心問題,移動學習是有力的解決手段。運用互聯網,獲取課程學習的相關支持,參與學習同伴的相互討論,能加深學習者對知識的吸收。移動信息教育自身特點決定其更容易應用于繼續教育。它能為促進成人教育發展帶來可能,但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方式用于系統的課程學習,一定要與課堂學習、網絡學習等其它學習方式進行結合,融于傳統教育和遠程教育之中。移動信息教育是網絡遠程教育的補充和優化,也將是網絡遠程教育的延續。
3 移動信息教育應用于繼續教育的方向
移動信息教育操作應以簡單為主,使成人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分散的小塊時間自主學習。適用于知識點、提綱、音頻、課件等的輔助學習。移動信息教育可以輔助成人繼續教育,以個人的自主學習為基礎,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及環境等因素實施個性化教學。通過發展整合社會各類教育資源,形成成人繼續教育的社會化、網絡化,從而更好地整合社會各種教育資源,完善社會輔助教育的體系,給廣大的學習者提供更多學習渠道,由此打造一個國家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社會學習平臺。
4 結束語
移動信息教育方式雖好,但是還是要注重學習對象、學習方法與學習內容等問題。隨著無線技術越來越普遍化,大有取代現有的固定通信技術之勢,似乎預示著移動信息教育的春天即將來臨。雖然移動學習研究已經有一些成果.但還遠不能與網絡遠程教育相提并論,移動信息教育真正進入成人繼續教育還需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和人們學習觀念的轉變。移動信息教育作為網絡遠程教育在移動通信時代的延伸,在不遠的將來,必將擠身主流教育形式,并且移動信息教育自身特點也已經決定了應用于成人繼續教育必會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安寧.移動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教育信息化,2006(1):43-45.
[2] 蔣立兵,于凌云.基于3G技術的移動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1):65-68.
篇9
關鍵詞:醫學 繼續教育問題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01
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我國的醫學繼續教育經過多年發展,日益制度化、規范化[1]。但在醫學繼續教育的教學管理中,還存在著課程設置陳舊,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為提高醫學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我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1 目前醫學繼續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認識不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日益更新,醫學技術也在迅猛更新,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醫學繼續教育在當今社會顯得更為迫切。但由于內因和外因的影響,大部分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醫學繼續教育的目的是為晉升職稱或執業注冊掛鉤而不得不參加[2]。結果造成這些學員交費上學只是為了獲得一個學歷證書或學分證明,而不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為了輕松地獲得學歷證書或“掙”夠學分,他們樂于追求只用交費而不用參加學習的“學歷班”,而很少考慮工作的實際需要。
另外,有一些開辦繼續教育的醫學院校培養目標不正確,把繼續教育當作是學校的一個經濟創收點,只考慮經濟效益而不重視社會責任。濫設點、濫招生,在管理上片面強調成人的工作、家庭等外在因素,對參加繼續教育的學員放任自流,導致教學無法正常進行,更談不上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
以上這些因素造成了目前的醫學繼續教育是學校賣文憑,學員買文憑,教與學雙方都把繼續教育當作一種經濟,而不是一種知識的傳遞與提高。這種錯誤的認識只可能使醫學繼續教育名存實亡。
1.2 教學模式滯后
目前我國醫學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從取得學分的意義上講,課堂授課無疑是重要的途徑,而對其效果則不應輕易下結論[3]。傳統的、灌輸式的醫學繼續教育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提高學員的“卷面成績”,卻不能提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水平。教學模式滯后,嚴重影響了衛生技術人員參加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的積極性。
1.3 教學內容陳舊單一
不同的醫學繼續教育對象,由于基礎和需求不同,他們對醫學繼續教育內容的選擇是不相同的。職稱較高、學歷較高的學員對新成果、新進展及醫學人文知識的內容項目感興趣;職稱較低、學歷較低的人員則希望通過繼續教育提高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我國醫學繼續教育在內容設置上基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復制,仍然以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主,學員的繼續教育學習只是對以前所學知識復習。學員自身渴望獲知的內容較少,沒有考慮不同學員工作和學習基礎的差異性,學員對這樣的繼續教育沒有興趣和積極性,也是影響繼續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1.4 工學矛盾
參加繼續教育的學員都是單位的工作人員,工作繁忙,另外,作為成年人,他們又是家庭的主要勞動者,工作和家務使他們缺少相應的時間來參加醫學繼續教育,工學矛盾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各級衛生技術人員參加醫學繼續教育的一個主要因素。因為工學矛盾,學員更希望通過網絡平臺的形式來參加醫學繼續教育,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參加面授或實訓,達到學習工作兩不誤。
1.5 師資需求方面
在繼續醫學教育師資方面,衛生技術人員最希望參加本專業的高水平專家的指導與學習,切實提高自己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繼續教育師資存在如下問題:第一,學校的教授與醫療崗位脫節,不少中老年教師常年得不到進修學習,原來掌握的知識已經過時陳舊,對成人教育的需求、成人學員的心理特點不能夠完全掌握,完全按照普通學生對待,所授課程不能引起學員的學習興趣;第二,部分青年教師雖然學歷較高,但剛開始從教,沒有深入過醫療崗位,教學經驗不豐富,實踐能力甚至不如學員,結果造成學員厭學;第三,大部分學員希望向醫院的知名專家學習,取得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很多專家實踐能力較強,但長期不從事教學,無法系統講授自身的經驗,使學員學習如在霧里。
1.6 教材不適合繼續教育的實際要求
目前,大部分成人教育教材為普通高等教學的教材翻版,內容相似,缺少成人教育所需的技能型和前沿性,沒有考慮成人學員的學習基礎、學習特點和需求,無法得到學員認可,學員對購買教材具有抵觸情緒,嚴重影響了學員參加學習的積極性。
2 對醫學繼續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2.1 提高管理人員、教學組織者和衛生技術人員的重視程度
為保證醫學繼續教育真正達到其提高人員素質的作用,需要有關單位認真落實衛生技術人員醫學繼續教育完成情況與其年度考核、職稱聘任、職務晉升和執業資格注冊等密切結合的有關規定,引導衛生技術人員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參加繼續教育活動,加強對衛生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考核,提高衛生技術人員對醫學繼續教育的認識,逐步使衛生技術人員樹立“只有終生教育,才能終生執業”的觀念,真正把衛生技術人員參加醫學繼續教育轉變成自覺的行動[4]。組織醫學繼續教育的院校應將繼續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對待,納入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樹立培養人才的繼續教育觀,不斷探索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學規律,而不是經濟創收的繼續教育觀[5],使醫學繼續教育真正達到學以致用、注重實效的目的。
2.2 課程設置的優化
課程設置是繼續教育的基礎,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不同專業的衛生技術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開設的課程有不同的要求,能夠參加適合自身崗位需要的繼續醫學教育是每位學員的最基本要求。對學員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在課程設置上,參加繼續教育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更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知識的擴充。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就應體現對學員能力的強化和提高。基礎課可由學員通過多媒體教材或網絡平臺自學,以“必須,夠用”為標準,專業課應多開設與能力相適應的專業選修課,如“專科技能培訓”、“新儀器新設備使用與結果分析”等。
2.3 實現醫學繼續教育教學模式的現代化
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將網絡教學與面授有機結合。采用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利用成人教育的網絡辦學平臺,開展網絡課程教學,由學員自行安排考核時間。網絡課程的開通可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手段,有利于學員無法到校上課時在家自主學習,縮短在校學習的時間,緩解學生的工學矛盾。傳統成人教育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相當匱乏,往往局限于教材,較少有適合成人特點的含有導學、輔導、自測、應用等內容的教學資源,所以教學資源建設仍需不斷加強和完善,這需要繼續教育的開辦院校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授課教師與課件制作人員相互配合,不斷研發適合成人自主學習特點的課件。
2.4 選擇合適教材
教材是繼續教育教學的依據,也是學員們自學的根本。因此在教材的編寫和選擇上,要更關注成人學員的學習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需要知識的重復,需要的是知識的更新和深入。所以在教材的選擇上,內容上要能夠體現出最新的信息,在教材的結構上要圖文并茂比較清晰,方便學員自學。一本高水平的繼續醫學教育教材的價值決不僅僅局限于學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之時的“即時效應”,更重要的是在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學習后,貫穿于學員整個專業技術行為全過程而發揮的指導作用。因此,學校在選擇教材時應多參考學生的意見,由學生集體選擇合適的教材,也可由學校組織有經驗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編寫適合繼續教育的教材。
2.5 提高教師素質
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合適的教學模式,但教學模式的發揮程度取決于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教師素質的提高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應將師德作為首要內容,只有教師將教學作為一種責任而不是撈取報酬的手段,才能保證在教師教學中去主動思考如何提高質量,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第二,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應通過輪崗的形式讓他們在醫療崗位和教學崗位上雙重鍛煉,使他們理論和實踐的能力同步提高;第三,注重老教師的培訓,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科的交叉、融合,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不斷產生,對于畢業多年的老教師而言,學校需要提供機會使他們的知識能夠與時代同步發展;第四,醫院的兼職教師臨床經驗豐富,技術水平較高,但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需要學校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了解成人學員的心理和學習特點,做到教學具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學科組第十三次工作會議紀要[J].繼續醫學教育,2007,21(36):64-65.
[2]岳嶺.醫務人員開展全方位繼續教育工作的思考[J].實用全科醫學,2005,3(1):47-48.
[3]嚴慧萍.對我國繼續醫學教育改革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7,(20):24-25.
[4]尹照玲,宋玉玲,李愛民.加強管理促進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發展[J].中國醫院,2006,10(9):52-53.
篇10
繼續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自身學習或參加有組織的培訓,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知識、拓展創造能力和補充專業技術水平。對中小學教師來說,繼續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學歷層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時更新陳舊的知識和理念,從而擴大視野和完善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功利性明顯,態度不積極。
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從實質上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參加繼續教育,即使自愿參加,其目的都很明確:要么為了拿文憑,要么為了評職稱加分。而沒有認識到繼續教育是自身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實際能力。因此,即便是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個別教師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實效不盡人意。
2.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教學方式、課程設置單一、培訓師資不強。
目培訓種類繁多但不系統,內容陳舊不能反映時展的要求。在培訓方式上,基本上是單一的講授式,枯燥無味的照本宣科,學員只能在下邊被動接受,根本談不上參與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學院組織的培訓,教學效果相對來說會好的多,因為其自身具備較強的師資隊伍。而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往往沒有專職教師,臨時找一些領導或者幾個有名氣的教師講課,講的內容往往是大而全的東西,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滿足教師對自己學科新的教育理論接受和現代教育技術掌握。
3.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大,時間難以保障。
中小學教師很難抽出專門時間來學習,工學矛盾突出。很多學校無法安排教師外出參加繼續教育,一旦教師出去學習沒有相應的教師代課。而很多繼續教育的時間都安排在工作時間,很多教師只能調課,回來后加班加點,甚至擠占星期天給學生補課。如此,繼續教育不僅不能實現初衷,反而給教師增添了負擔。即便是有些培訓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師會因為占用了其休息時間而不愿意參加。
4.培訓經費由教師本人承擔,增加了教師的經濟負擔。
如今大多數中小學校無力承擔繼續教育經費,中小學教師外出學習與培訓的費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擔。尤其是偏遠、薄弱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工資本來就很低,培訓費用完全由個人承擔無疑增加了教師的經濟負擔。還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訓層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訓的費用較高,如果所需費用絕大部分由自己承擔,就大大影響了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
三、對繼續教育的思考與建議
1.為教師繼續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國家對教師在職進修都有專門的法律規定,然而在我國,教師繼續教育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沒有關于培訓時間和經費保障的規定。不過很多專家學者已經明確建議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師在職進修制度,國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迫在眉睫。
2.適當放開教育專業碩士的招生。
可以說,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條提高中小學教師學歷與素質的重要途徑。教育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不同,其培養過程以課程為主,并且較之學術型碩士,其更側重于實踐。同時,教師到大學學習,不僅可以學習到最前沿的理論和最新的教育理念,還可以親身體驗大學校園濃厚的學習與學術氛圍,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名師大家,這種耳濡目染的學習,必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參加教育專業碩士的學習,教師的素質和科研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時,學歷層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及社會地位,從而間接積極地影響到其教學的心態,提升教學水平。然而,遺憾的是,從目前的規定來看,教育專業碩士僅在在職中學教師中招生,小學教師尚未成為其招生對象,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適當放開教育專業碩士的招生,使中小學教師均具備參加學習的資格。
3.教育行政部門提升服務意識,帶頭轉變觀念。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意識,根據當地教育發展的情況和教師的實際要求,開辦高水平高質量的繼續教育培訓,客觀考慮培訓的場地和時間,選擇距離較近的培訓場所,避免占用教師上課的時間,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減輕教師的負擔。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對教育理論學習的認識,把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當做一項重要任務常抓不懈,并積極為教師提供教育培訓的機會和條件,這樣才能把繼續教育切實辦成為廣大教師服務的途徑。
4.開展校本培訓,提升教師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