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范文

時間:2024-04-10 10:1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外教育培訓監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校外教育培訓監管

篇1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近日,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通知,就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作出進一步部署,嚴防妥處“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校外培訓機構要嚴格執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

 

通知指出,要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落實培訓收費管理政策,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培訓要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嚴格執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預收費全部進入本機構培訓收費專用賬戶。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校外培訓機構提供培訓服務收取培訓費應依法納稅,應如實開具發票。

 

采取銀行托管 風險保證金的方式對預收費進行監管

 

通知強調,要全面實施預收費監管。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應全額納入監管范圍,包括本通知前已收取但未完成培訓服務的預收費資金。各地可結合實際,采取銀行托管、風險保證金的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監管。實行預收費銀行托管的,校外培訓機構要與符合條件的銀行簽訂托管協議并報教育等主管部門備案;開立預收費資金托管專用賬戶,做到全部預收費“應托管、盡托管”。托管銀行不得因提供托管服務而額外收取培訓機構、學員費用。采取風險保證金方式的,校外培訓機構應與符合條件的銀行簽訂協議并報教育等主管部門備案,開立風險保證金專用賬戶,存入規定金額的保證金作為其履行培訓服務承諾和退費的資金保證。

 

將培訓機構的預收費情況納入其誠信建設內容

 

通知明確,教育、發展改革、人民銀行、銀保監、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的協同監管。建立定期共享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有關信息的工作機制,強化風險預警。要將培訓機構的預收費情況納入其誠信建設內容,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組織在信用建設、糾紛處理等方面的作用,引導培訓機構規范運營,積極主動將培訓預收費納入監管。

 

對是否存在“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開展集中排查整改

篇2

[關鍵詞]在職碩士 異地培養 培訓機構 教學質量

一、在職碩士異地培養的優勢

1.使各地教育資源實現共享增值。受地域、經濟、文化等背景的限制,國家高等院校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中地市,二、三線城市由于政策、師資等方面原因,院校分布很少,現有學院力量與各地人才需求之間很難實現有效對接。利用好在職碩士異地培養這一模式,充分盤活現有教育資源,實現跨省域、跨區域共享,是解決各地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各地通過拓寬成教學院或高職院校等在職教育機構職能,與國家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合作,實現與國家高等院校教學資源共享,每年為地方輸送大量高層次人才,起到了推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2.滿足在職人群需求實現互利雙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各地經濟相互交織,經濟區域化、一體化、全球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對人才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在職人群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對自身學歷、能力提升的需求更加旺盛,但在職人群群體特殊,不得不面對崗位、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同時受時間、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參加全日制在校學習顯然不大可能,針對這些矛盾,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與高等院校合作開展異地在職碩士培養,對緩解工學矛盾,降低學習成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通過合作確保各地在職教育機構、國家高等院校生源,形成良性教學體制,實現互利雙贏。

3.夯實人才培養基礎實現服務功能。隨著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低炭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主流,全國各地產業轉型升級壓力不斷增強,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來越大,僅僅依賴高等院校培養很難滿足各地各行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在職碩士異地培養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從某地區統計的數據看,2006年前該地區農業、林業系統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需求增加,衛生系統公共衛生管理人員稀缺,而在該地區辦學點卻沒有一家,從2007年到2010年,通過在職碩士異地培養,有效的實現了人才結構再改善、人才學歷再提升,緩解了高層次人才緊缺的局面,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力的人才支撐,為當地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在職碩士異地培養存在的問題

1.經濟效益掛鉤嚴重,重視效益培訓質量難保證。在職碩士異地培養,培訓機構與高等院校收入按一定比例進行分成基礎上,在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之后,啟動正式的招生、培訓。有些培訓機構以經濟為中心,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求快速修完課程讓學生到時候拿到證書即可。一般來說,教學點負責教學管理、學生組織等后勤工作;高等院校負責教學安排和派出老師。高等院校雖然招得了生源,但由于要派本校老師到異地上課,牽涉到校本部的人員安排和相關費用。為了節省培訓費用,某些高等院校往往會壓縮課程、降低授課級別、減少教員往返次數。一般情況下,本部由教授主講的課程,校外教學點則由副教授或講師主講;培訓課程往往比在本部少得多,本部要三個周末的,基本上校外教學點只上一兩個周末;另外,由于教員行程上占據部分時間,本部周五晚上到周日晚上的六個半天課程,教學點周六才開始上課,周日下午就結束,只有三個半天課程。由于這些原因,無法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修完每門課程,教學質量很難得到保證。而學生之間也存在著著素質差異和學識差異,有真才實學真心想學習知識的,也有只求學歷不求學習的,往往是把想方設法通過考試當成已任。

2.同行業競爭激烈,不良方式造成層次難提升。就讀在職碩士的學員,絕大多數來自機關事業單位,經過多年的培訓之后,有迫切需求的人基本上都考取相應的學校參加培訓,需要培訓的人盡管還有,但多是一些底子較差或是近幾年剛畢業沒達到報考條件的人員,各地教育培訓機構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生源很難得到有效保障。有很多地方多個培訓機構同時招生,“僧多粥少”現象更加嚴重,為了增強競爭力,確保生源,不少培訓機構挖空心思做廣告宣傳,甚至不惜冒險去鉆空子、走“捷徑”,與一些私立中介機構合作,推行所謂“保過”等服務;有的私立培訓機構未經過校本部的授權,純以利益為基礎,替另一個校外點代招考試人員,如果考試上線人員達一定的人數,就想方設法在本地授課,如果達不到人數,就把上線考生轉到委托招生的教學點上課,考生的合法權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不良的競爭方式,造成干部群眾對培訓學歷的質疑,增強了教育培訓機構的壓力,使得在職碩士培訓在低層次徘徊

3.政策調控更加嚴格,招生限制培訓規模難擴大。近幾年來,為保證培養質量,國務院學位辦對各校招生人數控制得越來越嚴,一些自主招生學校從原來的人數不受限制到了限制于300人以內。2009年開始,法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自定招生上限為200人,教育碩士自定招生上限為400人,2006年12月,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做好2007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錄取的通知》中明確規定,除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獸醫碩士、風景園林碩士外,其他類別專業禁止異地辦學,不允許進行跨省院校之間的調劑錄取,這一舉措使一些高校在以后的幾年里不得不撤銷對外教學點,造成培訓機構違背當初與學生達成的在本地上課承諾,加劇學生工學矛盾,這一培訓模式將受到公眾更多地質疑。據某市人才培訓中心統計,在限招200人的自主招生專業中,2009年該市上線最多的專業只有30多,其余專業多在20人左右,最少的高校教師管理與科學工程專業只有3人(該專業應國務院學位辦要求今年已停招),如此少的人數,意味著本部、教學機構都要賠本,高校不得不做出清理校外點的措施,沒有達到辦班規模的,或是人數很少的招生點,就不得不面臨著該專業的停招問題,形成了在職碩士異地培養惡性環境。

三、異地培養在職碩士質量保證對策思考

1.從確保質量提高異地培養社會認同出發,科學設置,實現異地教學點共同監管。針對教學成本居高不下,異地培訓利益化傾向加劇,教學質量無保障等所引發的公眾質疑,必須嚴格生源質量、改進培訓方式、強化多方監管。在確保生源質量方面,各級要嚴把入口關,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推薦,并引入公眾監督機制,通過媒體對報考者報考條件實行公示,考試過程嚴格按要求執行,專業課目考試不打人情分,不搞特殊照顧,提高起點,確保培訓人員質量;在改進培訓方式方面,針對政策調控措施越來越嚴格,生源越來越緊張的局面,科學設置培訓內容,采取滾動上課的方式進行培養,通過兩屆兩個班級合并上課,增加到課人數,在確保教師層次和教學時間的基礎上,減少校本部老師往返次數和課酬支付,提高教學質量;在強化多方監管方面,首先培訓機構和高等院校要加強自身監管,嚴格按教學計劃和有關要求落實課程,其次要強化教育主管部門職能,定期組織學生對培訓機構和主辦院校培訓情況進行民主測評,民主測評結果作為督導教育培訓機構的重要依據,通過多種舉措,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公眾對異地培養社會認同,為在職碩士異地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篇3

關鍵詞:培訓;教育;增質保量

一、問題的研究背景

北京市石景山社區學院是依托于區域業余大學建立起來的一所綜合性社區高校,集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社區教育于一身。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職工繼續教育基地、就業創業教育基地、老年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基地“四個基地”的辦學格局,為區域各年齡段的求學者提供學習機會和條件。在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等“四個維度”服務區域進行社區教育、終身教育。[1]社會教育培訓處作為社區學院的一個分部門,主要承擔著“四個基地”的教育培訓服務職能。隨著學院發展的不斷深入,社會教育培訓涉及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寬,培訓項目和課程不斷優化。為了主動適應區域各年齡層次學員學習多樣化的特點,契合石景山區經濟轉型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更好發揮社區學院教育服務作用,提出了增質保量的發展目標。

二、教育培訓增質保量的含義

(一)社會教育培訓現狀

目前,石景山社區學院社會教育培訓處年均培訓近40000人次,是石景山區較大的社區培訓學校。學校常年開設少兒舞蹈、體育、書畫、器樂、傳統文化等課程50多門;開設書法、鋼琴、太極等老年大學課程;開設保育員、茶藝師、養老護理員等職業資格取證類課程;并為區屬委辦局、企事業單位提供定制培訓服務;全面覆蓋了學院“四個基地”的教育培訓職能。近年來,隨著參訓社區學員的需求不斷增多,社會教育培訓職能向四個基地均衡發展邁進,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越來越多,就業創業項目不斷開拓,教育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更加貼合了社區教育培訓的辦學定位。

(二)增質保量對社會教育培訓的意義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院如何在繼續保證高質量教育培訓輸出、服務學生的同時,保持培訓體量和規模不降低,起到應有的社會服務職能,提出了增質保量的發展目標。這里的“增質保量”先增的是質,質在量先,是以增質為前提的保量,是以優質質量內涵帶來數量的自然穩固和增長,使學院教育培訓服務工作能惠及更多的社區市民。具體到落實上,就是如何拓寬發展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和如何穩固發展少兒、老年藝術生活類培訓兩個方面。

三、拓寬發展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策略

學院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處于爬升階段,繼續拓寬發展必然面臨新的挑戰,參培單位接洽、培訓類型范圍、培訓服務、培訓課程及任課教師聘請都需仔細再摸索,積累經驗教訓,分析改進策略如下:

(一)建立企事業單位培訓動態課程庫

針對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不斷拓出新領域,涉及的課程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建立企事業單位培訓動態課程庫,解決課程定制的問題。在已經建立的包括黨建時政類、經營管理類、法治安全類等7大模塊,24個子模塊,243門課程的課程體系基礎上,針對不同領域最前沿、最核心、最熱點的事件問題,廣泛征集、定期更新課程。方法就是要有意識地尋找與定期的迭代課程庫,重在“動態”,以適應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專業、實時的特點。還可以針對學院實際,將以往培訓中需求多、反響好通用管理類課程再打磨,形成特色鮮明、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品牌課程群。

(二)建立企事業單位培訓動態師資庫

針對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專業性強、對授課內容和形式要求高的特點,建立企事業單位培訓動態師資庫,解決師資儲備問題。一方面,針對校內資源,重點加大融通,將社區志愿者師資隊伍、各類外聘專家名單整理匯總,形成基礎師資庫。另一方面,根據已有課程內容,通過多種渠道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尋找知名師資。有意識地涉獵多類別行業專家講座,根據講座內容,篩選出適用的師資信息,納入到動態師資庫中。發動身邊人脈,收集更多師資信息,打造集學術領域科研專家、管理領域智慧大師、技術領域高端人才的動態師資庫。師資與課程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學校鼓勵專職教師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研發各類新課程,我們要配合任課教師,基于市場需求,研究受訓單位的參訓目的,做好課程需求與授課內容的轉化匹配工作,為本校教師研發開拓課程提供助力,同時使本校教師成為動態師資庫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三)提升企事業單位培訓管理服務水平

在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中,除了課程本身,更多地還受益于培訓服務的加成與增值,這也是確保培訓質量,提升口碑的重要一環。1.以需求為導向做好方案策劃工作。一般而言,參訓單位對于培訓目的和所想達成的結果都是比較明確的,但是對于培訓的具體課程和要求往往是模糊的,如何能把單位提升“企業績效”的這個目標,轉化為具體像《執行力》《跨部門溝通》等這些可執行可操作的課程,需要我們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管理模式、人員構成、問題痛點等信息,再結合需要調查和以往的培訓經驗,做好這種模糊需求向具體課程的轉化工作,最后,通過梳理課程、安排教師、制定計劃、反復溝通等工作做好方案策劃。一份好的方案是企事業單位定制培訓達到如期效果的保障,也是讓參訓單位認識學校、了解培訓組織能力的敲門磚。2.以流程為基準落實培訓實施中的各項服務。合理的工作流程對于培訓的順利進行,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前工作包括:根據甲方需求敲定課程、任課教師、上課時間和授課地點;課前1~2天進行所有信息確認。課中工作包括:與對方協助管理人員確認各項細節;準備培訓用具,調試各項設備,提前做好教室布置;組織學員簽到;做好課前教師介紹、課程安排提示等;課中監控授課教師、授課內容及學員反饋,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采集培訓影像、做好資料及課程內容的收集整理。課后工作包括:培訓宣傳信息的撰寫與及時;培訓照片及視頻的選用及歸檔;培訓效果課后調查,及下次培訓溝通。流程化的服務更能體現服務水平的專業,也更能贏得參訓單位的認可。3.以細節定成敗增加培訓附加價值。培訓實施過程中,要強調精細化管理,要持續關注課程質量與培訓效果,深入研究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更要有意識地設計環節去增加培訓的附加價值,“非學歷教育培訓服務機構必須及時跟蹤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在變化中動態調整創新教育培訓組織形式。”[2]這樣有利于提升受訓單位的滿意度。包括課前需求調查及課后滿意度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改進提升。組建微信班級管理群,用于通知、學習分享、體會交流,以加強學員的培訓獲得感。為參訓單位制作培訓全程影像資料、制作培訓合影相框等培訓紀念品,撰寫培訓總結信息等。定期回訪參訓單位培訓效果,接收參訓單位新的培訓需求。

四、穩固發展文化生活類培訓策略

青少年和老年文化生活類的穩固更多的要做好內涵管理,從內部思維的角度加以提升和改進。

(一)優化課程內容,打造系列課程、特色課程

對于文化生活培訓來說,核心是課程本身,豐富完備的教學設計是學員選擇課程的依據。嚴格審核課程的教學計劃、課程大綱是優質課程的前提。加強教學研究是保持優質課程的方法。堅持教學檢查、學員滿意度調研,“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質量監督機制”[3],是監控優質課程的保障。細化課程層次劃分,促進課程體系化發展。達到級別層次清晰,銜接順暢,內容難度由淺入深,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自由選擇。如初中高級,銅銀金牌,如精品班、精英班、表演班等。緊密對接市場,增設學員需求大的項目,例如傳統文化課程、實操體驗類課程等。善于研發課程,結合各課程優勢,創設綜合素養課程,例如成語與繪畫的結合,文學與手工的結合,打造校本特色課程。

(二)加強師資管理,打造留得住、干得專的師資隊伍

1.完善教師制度管理。規范對新教師的選聘工作,嚴格審核各類資格證書,聘用之前加強考核和試聽,嚴格審查專業背景,加強初期課程的監管工作。對于決定聘用的教師,做好證件資格存檔管理,簽訂聘任協議,制定教學計劃,歸納教學總結,加強對外聘教師的培訓,協助教務管理。2.定期開展外聘教師課程研討會,組織示范課觀摩活動。對教學過程中突出問題研討解決方案并與教師溝通,增加學校與老師之間的黏度。對于同學科的教師,可以找到教學水平高、學員反映好的教師展示示范課,學校架好教師間溝通的橋梁,幫助外聘老師加強自身教學能力,不斷成長提升。3.定期開展外聘教師聯誼會,搭建教師與學校溝通的平臺,聽取教師們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提升教務管理工作。

(三)加強學員服務,打造培訓家文化

做好學員的轉化和留存,是保量的重點,根本落腳點在提升服務水平上,讓學員更有歸屬感和認同度,打造培訓家文化。1.和諧校園家文化,換位思考細化服務。教學管理人員是標準窗口服務崗位,應該以誠待人、與人為善,給人傳遞善意的信號。應該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站在學員和家長角度思考問題,避免產生各種誤會。應該做好全方位服務,在培訓之外,準備好應急物品,布置優化休息區,使學員和家長感受到學校的用心服務。2.安全校園重保障,提高重視加強管理。精準制定完備的安全制度和安全預案,并按照制度嚴格執行。對于學員中“一老一小”特殊人群,進行校園安全管理規定告知,定期對任課教師及學員進行安全教育,確保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教務管理老師要經常在樓內各樓層巡視,發現有安全隱患及時排查,及時修繕。建設安全、和諧、整潔的校園,也是留住生源、穩定生源的有力措施。

五、教育培訓增質保量工作任重道遠

社區學院做好教育培訓工作,發揮學習型社會培訓服務功能,需要持續的改進和完善各項工作,以達到增質保量的目的。

(一)緊跟時代步伐,豐富宣傳方法

服務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居民,需要讓大家認識到學校的教育水平和能力,這離不開宣傳工作。在做好常規宣傳的基礎上,應該更注重潤物細無聲的軟性校園布置,例如定期更換學生畫展內容,定期更新校園內官方視頻宣傳片,教學設備的更新換代等。同時,重視學習活動帶來的宣傳效果。大的方面,組織各類匯演、作品展、考級考帶工作,展示學員的學習成果;小的方面,班級內營造學習氛圍,通過節日板報、新年賀卡、優秀作業展示等形式,使學生自覺帶入主動學習。借助自媒體平臺,宣傳學校教育培訓形象。重點打造學校微信公眾號,構建具有學校統一風格的設計模板,布局公眾號常規菜單欄,定期推送各類別文章。做好班級管理微信群成員向公眾號粉絲轉化工作,利用多渠道推廣信息文章,增加可讀性的同時增加粉絲關注度;舉辦基于微信端的各類活動,吸引更多的人群關注;與已有微信公眾號聯動,互相借力推廣。也可以利用抖音、小紅書、今日頭條等知名自媒體軟件,學校的相關信息。渠道的選擇可以多樣化,加大力度做好內容設計,可以是提前錄制好的一節微課,也可以是隨堂錄制教學片段。定期更新,精琢內容,用好不同渠道的粉絲關注度來宣傳學校。

(二)嘗試線上教育,實現跨越發展

社區學院教育培訓立足區域,全部課程采取面授傳統形式,與現在的“互聯網+”教育模式對比,主攻線下。傳統觀念認為,以舞蹈、繪畫為主的藝術生活類培訓,不適合線上課程,但是隨著“互聯網+”逐漸滲透到教育培訓領域的發展趨勢來看,各類線上課已經成熟,鋼琴和繪畫等線上課也嶄露頭角,我們也需要嘗試線上教學,更好地發揮作用。初步嘗試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例如鋼琴課每周面授一次,將回琴和答疑搬到線上,兩方面相結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后期在成熟的基礎上,可以嘗試把一些特色課程完全搬到線上,例如傳統文化等課程,逐步打開線上教育模式。除線上課程外,“增質保量”發展也還有其他途徑,需要深入研究市場,具備開拓思維,跳出固有框架,創新性地研究教育培訓的發展途徑和方法。

(三)提高團隊成員自身素質

從事培訓工作者,要有主動學習精神、涉獵不同的專業領域,通過實踐培養自己的復合型能力。團隊更要迎難而上,努力拼搏、甘于奉獻、立足崗位工作,發揮社區學院教育培訓服務職能。因為,教育培訓增質保量的策略不是暫時的,而是需要持續改進提升的,需要時刻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針對這種不確定性,就要求學校團隊成員不斷地提升各種素養,來適應千變萬化的教育培訓工作。

六、結束語

“社區學院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載體,推動社區學院順應了終身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區各層次、各類型教育的需要。”[4]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區學院作為區域終身教育的主陣地,對接區域全年齡段不同層次學員的學習需求,必將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教育服務功能。全面提升社區學院自身建設,在師資、課程、管理上堅持改進,持續創新,才能充分發揮社區學院的教育培訓職能。社區學院要更多關注“質量”建設,才能在增進質量的基礎上保證量的穩定,提升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發揮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廣.“融合論”視角下區域型社區學院服務終身教育的實踐研究——以天津市河東社區學院創新發展實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3-4,26.

[2]宋宇紅.非學歷教育培訓服務品牌化發展與定位策略[J].科技視界,2021(32):193-194.

[3]田峰.淺談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J].上海商業,2021(11):169-170.

篇4

在很多大中型城市,小學生一般下午三點半就會放學,但家長大多要到五六點才能下班,學生放學后的“一個半小時”怎么安排,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難題。一些家長迫不得已把孩子送到校外托管機構,但不少托管班缺乏資質、亂收費、無監管的現狀也讓家長難以抉擇。

為此,南京市教委出臺規定,全市小學按時離校確有困難的學生全面實行“彈性離校”,由家長提出申請,經學校批準后可以合理調整放學時間,校方安排活動,實行免費托管。

近日,北京市教委規定,學校可以組織興趣班和社團活動,所有活動經費由政府買單,鼓勵學校聘請社會兼職教師進行指導,還可以將“一個半小時”的活動整體承包給社會企業、組織和單位。

北京、南京積極探索“彈性離校”,這種模式是否能解決“一個半小時”的難題,抑制無資質社會托管班泛濫的亂象?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社會托管亂象

在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華清校區,記者發現,該小學對面的社區里,建有許多課外教學機構,主要有興趣班和托管班兩種形式。其中,興趣班包括英語、音樂、繪畫等,也具有部分托管功能,可以幫助家長接送孩子。這些興趣班的收費頗高,每月都在七八千元左右,按小時計費也多在百元以上。

相比之下,托管班的收費要低得多,平均每月為600~1200元不等。除按月托管外,還可以臨時托管,以小時或次數計費,一小時30元左右。

目前,北京市場上的托管班有私人家庭式托管和由民辦課外輔導機構開辦的托管班兩種形式,一般設在小區或學校周邊。許多小區內的托管班,為節約成本,衛生狀況、人員健康、食品安全、消防設施等方面都未達標。很多托管班沒有營業執照,沒有消防、衛生許可證,工作人員也沒有相應證件,托管班的教學質量和用餐安全也缺乏保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些私人托管班的教師資質、配套設施、衛生安全等問題令人擔憂。”他說,目前,小區里私人開設的托管班幾乎都沒有資質,收費后也無法出具任何教育機構的收費憑據或發票,一旦出現問題,責任很難界定。

此外,托管班究竟由教育部門管理還是工商部門管理還沒有定論。目前,工商審批項目中并沒有專門針對托管班的業務內容,課后托管實際上是一個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

中國政法大學開放教育管理辦公室主任吳景明說,托管班在監管上存在盲點,原因是性質特殊,和教育、衛生、消防、工商等多個部門交叉,所以發生糾紛之后,沒有明確的處理依據。

他認為,目前可以明確的是,商業性托管機構應該由教育部門認定和管理,但這些機構在注冊時往往打“球”,比如在教育部門以教育培訓機構名義備案,在工商部門則以營利性商業機構進行認定,這樣就可能造成“兩邊漏管”的局面。

學校托管試點

“由于‘時間差’問題,我們無法接孩子,無奈之下才讓孩子進入托管班,可有些托管班的資質難以認證,對方也給我們出示過各種證件,非常齊全,可根本無法辨別真偽。”中關村第二小學四年級學生李佳的母親楊慧告訴記者。

此類尷尬在南京同樣存在。記者從南京瑯琊路小學了解到,存在孩子“接送難”問題的家長并不在少數。該校副校長胡志宏介紹:“每天放學后,都有不少學生要在學校多留一會兒,這些學生的家長基本都是雙職工,家里沒有人可以按時來接。”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處處長戴興海對記者表示,從2013年11月1日南京推行“彈性離校”制以后,上述情況得到了改善,這樣既可以為家長分憂,又能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室和場館資源。目前,瑯琊路小學已有100名學生申請延遲離校,每個年級集中在一個班,每個班由一名老師負責管理。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選擇延遲離校的孩子已近200人。“全市5所試點學校已經有近千名學生家長不再因為沒時間接孩子而煩惱。”戴興海說。

對于南京的“彈性離校”制,家住北京海淀區的王云表示:“這樣確實能有效保障孩子的安全,希望北京的學校也能盡快實行,畢竟孩子在學校里比在外面的托管班更讓家長放心。”采訪中,持這種觀點的家長占多數。

儲朝暉認為,南京的“彈性離校”制和以前各地的相關制度不一樣,不過,目前南京也只是試行,還沒有完全推廣,難免會有很多問題漸漸顯露出來,如輔導老師短缺等。如果這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完全可供其他城市借鑒。

“彈性離校”隱憂

“彈性離校固然能解決家長無法按時接孩子的問題,但也會引發不少其他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袁桂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學校是有限職能的教育機構還是無限職能?另外,學生在放學留校期間一旦發生人身、心理傷害,誰來承擔責任?

令袁桂林擔憂的是,隨著南京市“彈性離校”制的推廣,今后申請延遲離校的學生可能還會增加。“讓老師下班后還待在學校里看管、陪護學生,勢必延長其工作時間。加之,彈性離校擠占老師休息和備課的時間,也難免對教學造成影響。”袁桂林說。

在儲朝暉看來,“時間差”的難題不應該簡單推到學校或老師身上,應該交由社會機構解決。有資質的托管班和請家政是不錯的解決辦法。至于私人托管班存在的一些問題,則應該由政府規范和市場競爭解決,而不能因其存在問題就放棄。

他同時擔心,鼓勵校外機構進駐校園,又如何來保障學生的安全?

應雙管齊下

儲朝暉表示,不能把托管班“一棒子”打死,市場上也有不少口碑好、資質齊全的托管班,學校開辦托管班也會受到一定限制。不過,社會托管班需要得到有效監管,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行業的規范管理,盡快取締那些無資質、不規范的托管班。

篇5

一、總體思路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為手段,以人為本,統籌規劃,多措并舉,打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教文衛事業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綏棱。

二、主要工作任務[本文來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請到文秘站網]

教育工作:一是努力改善辦學條件。采取對上爭取及自籌等多種方法,拓寬投資渠道,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特別是要加大危房改造的力度,20__年計劃投資240萬元,大力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同時,要抓好縣一中擴招和擴建工作。二是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抓好特色教育,實現“一校一品”;以教師進修校和教育科研所為牽動,指導特色教育立項和校本課程研發;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加強校外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三是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在繼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狠抓教育觀念、課堂模式、研培方式和評價導向的轉變。高中教育要擴充數量,擴大規模,高中毛入學率要達到46.6以上。四是加大控輟力度。要建立長效機制,開展好勸學和救助貧困生活動,確保初中輟學率控制在3以內,小學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五是加強職業教育。要在繼續抓好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的同時,積極開展與各大專院校聯合辦學,加快勞動力資源的開發,拓寬初高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衛生工作:一是積極推進衛生事業改革。在堅持衛生事業公益性原則的基礎上,多措并舉,加強衛生事業的改革。特別是要強力推進農村衛生改革和發展進程,做好農村分門診的回收工作,加快村級組織一體化建設步伐,為實行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打下基礎。二是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集資金,加強城鄉醫療機構的建設,大力改善全縣的辦醫條件。重點要加大農村衛生院的危房改造力度,計劃籌資245萬元,改造5個農村衛生院。三是加強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強化醫療救治功能,重點要抓好社區衛生工作,根據社區劃分,合理配置醫療網點,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城鎮居民人口數達70以上。

計生工作:要加快綜合改革步伐,大膽探索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為主要內容的新的管理機制、工作運行機制、利益導向機制和經費投入機制,加強人口宏觀調控,實現低生育水平質量轉型,計劃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要達到90。要在鞏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和“全國計劃生育協會百強縣”兩個成果的基礎上,加強農村計生服務站室基礎設施建設,保證鄉、村兩級人口和計劃生育機構和人員的穩定。要進一步推進關愛女孩行動和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活動的開展,促進群眾生育觀念的轉變;加大對非法施行計劃生育手術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人口性別比的平衡。

文化工作:一是加強公共文體設施建設。要大力改造縣體育館的內部設施,達到標準體育館的要求;加強農村文體活動場所的建設,形成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屯有文化活動戶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繼續推進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滿足農村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加強文化陣地建設。以建設特色文化大縣為目標,全力打造具有綏棱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強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進專群文化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三是積極發展體育產業。鼓勵個人、集體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市場的開發與建設,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量要達到330萬元。四是加大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對網吧等文化娛樂場所進行集中整治,開展掃黃打非活動,凈化文化市場。

廣播電視工作:要繼續抓好農村有線電視光纖化網絡建設,20__年底,縣至鄉鎮主干線光纖網絡建設要達到100,全面停送微波信號,城鄉有線電視新增入戶要達到1500戶;要推進 廣電事業改革,實行事企撥離,建立新的人事和分配管理機制;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集資金改善辦公環境,完善設備,提高服務質量。

篇6

問卷調查 幼兒家長 學前英語教育

一、引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懂外語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日益受到社會的青睞,也因此掀起了中國外語學習的熱潮。在中國,作為外語的英語教學起始年齡越來越小,英語教育低齡化、幼兒化的傾向日益凸顯,受到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目前幼兒外語教育的大眾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幾乎所有的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都開設有幼兒英語課程,然而各個幼兒園的外語教育卻呈現五花八門、各自為政,良莠不分的狀況。近年來,雖然國家加大了對幼兒園等學前機構的重視程度,但重心放在了投資、擴容增量和安全衛生方面,至于對于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尤其是對幼兒英語教育的政策層面指導和有效監管卻十分欠缺。因此,本研究針對當前幼兒英語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擬展開一次較為全面的調查和研究,以期對今后學前幼兒英語教育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理論支撐和科學指導。

二、研究對象、目的和擬解決問題1、研究對象 該研究選擇西安市城區由教育行政部門主辦、集體主辦、大專院校和企事業單位所屬、民辦幼兒園等不同性質的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以這些幼兒園及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在園幼兒家長作為調查對象,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參與該項研究問卷調查、訪談和個案研究的幼兒家長共120名,發出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93份。為了最大程度保證研究結果的信度,參與調查的對象盡可能多樣化,代表不同群體的觀點和意見。2、研究目的和擬解決問題 該項調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西安市學前英語教育的現狀,具體包括:1)目前幼兒英語教育的目標、定位以及幼兒英語教育的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設施設備。2)幼兒英語教育內容、教學學時、教學時間、教學進度、教學效果等。3)幼兒英語教育選用的教材、完成情況、教材適合度等。4)對孩子所在幼兒園教師的評價。5)學前英語教育和后期英語發展水平以及學生認知、情感、能力發展的相關性及相關度調查研究,包括:學前英語教育對英語知識、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發展的影響;學前英語教育對聽、說、讀、寫、譯不同技能的影響;學前英語教育對語音、詞匯、語義、語法、語用方面學習和能力發展的影響(及相關度差異性);學前英語教育對孩子早期智力開發、情感和人文素養方面的影響。6)調查和訪談幼兒家長,了解他們對幼兒英語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對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材、教學環境的意見和建議。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其中西安市學前英語教育現狀調查問卷(家長卷)由幼兒和家長基本信息、家長對幼兒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和家長對英語教學的意見建議四部分組成。訪談和座談提綱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幼兒英語教育的基本情況,包括教材選用、教學目標定位、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教學特色、教學心得感悟等,第二部分為幼兒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第三部分為對學前英語教育的評價及建議。

三、結果分析和討論1、基本信息本次回收幼兒園家長有效問卷共計93份,其中有托班幼兒家長27名,小班家長18名,中班家長24名,大班家長24名。調查中,較高水平者指全面系統學習過英語,具備日常生活英語會話基本技能,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的幼兒家長。一般水平指掌握一些基本英語詞匯、句型和語法,和較為簡單的英語會話能力的幼兒家長。較低水平指英語剛剛入門的幼兒家長。零水平指不懂英語或幾乎不懂英語的家長。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家長英語水平為一般,占受訪家長的48.4%,參見表1。對于幼兒園所選用的幼兒英語教材,69名(74.2%)家長反映教材適中,適合幼兒學習;24名(25.8%)家長反映幼兒園英語教材較易。無家長認為目前幼兒園英語教材難度大。家長們對教材的意見和建議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幼兒園英語教材應該淺顯易懂,活潑有趣,圖文并茂,貼近幼兒生活。作為幼兒園英語教材,教材必須正規、權威,語言盡可能簡單化、口語化和生活化;教材中應該加入動畫、卡通元素,每種教材中要有配套的音頻、視頻光盤,做到幼兒英語教材視聽說結合。部分家長反映幼兒英語教材不夠靈活,不適合幼兒年齡特征,不適合英語初學者。在對幼兒園英語教師的評價中,24人(25.8%)認為孩子所在幼兒園的英語教師優秀,45人(48.4%)認為孩子所在幼兒園英語教師水平一般,還有24人(25.8%)評價孩子所在幼兒園英語教師較差。他們認為幼兒園英語老師應該多一些耐心和愛心,授課方式要具有親和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幼兒園英語教師語音語調要標準地道,口語流利,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英語老師要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技巧開展幼兒英語教學,盡可能采用游戲、兒歌、舞蹈、兒童劇的形式讓孩子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教學中要注重和孩子的互動交流,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功感。大多數家長反映幼兒園英語教師的口語不夠規范,語音語調不夠標準,亟需提高幼兒英語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在對幼兒園開設英語的必要性調查中,90.3%(84人)的家長認為幼兒園有必要開設英語課程,還有9.7%(9人)的家長表示不知道幼兒園是否應該開設英語課。有9人(9.7%)認為孩子從一出生就應開始相應的英語教學;60人(64.5%)認為在孩子的母語口語基本掌握后再開始英語教學;15人(16.1%)認為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英語教學;3人(3.2%)認為從小學三年級始進行英語教學;6人(6.5%)表示自己不清楚什么時候應該開始對孩子進行英語教學。對于幼兒園雙語教學的調查中,66人贊成在幼兒園實施雙語教學,占被調查者的71%;15人對幼兒園搞雙語教學表示無所謂的態度,占16.1%;12人表示自己沒有考慮過幼兒園雙語教學這個問題,占12.9%。絕大部分家長(66人)認為幼兒園英語教學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占到受訪家長的71%;36人(38.7%)認為幼兒園進行英語教學是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還有9名家長(9.7%)認為幼兒園英語教學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有6名家長(6.5%)認為幼兒園英語教學純粹是幼兒園創收的需要。2、教學信息關于幼兒園英語教學的目標,21名(22.6%)家長認為幼兒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標準地道的語音語調;42名(45.2%)家長認為是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6名(6.5%)家長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旨在引導孩子掌握少量的單詞、句子及基本語法;45名家長認為幼兒園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孩子英語學習的興趣,占到被調查人數的48.4%%。56%的家長認為幼兒英語教育的目標是多項的,而不是單一的。本次調查中,38.7%(36人)的家長認為幼兒園英語教學效果應該由教育主管部門評價,38.7%(36人)的家長則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效果應該由教師來評價,還有32.3%(30人)的家長認為應該由幼兒家長評價,只有6.5%(6人)的家長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效果由幼兒園園長來評價。絕大多數家長(66人)認為幼兒英語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幼兒是否對英語感興趣’,占被調查人數的71%;只有3.2%(3人)的家長認為孩子會寫多少英語單詞是幼兒英語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詳見表2。關于幼兒學習英語的原因調查結果參見表3,其中認為孩子英語學習越早效果越好的人數最多(42人),占被調查對象的45.2%。對于家長是否輔導自己的孩子學習英語,64.5%(60人)的家長表示‘是’,22.6%(21人)的家長表示‘否’,還有12.9%(12人)的家長表示自己會請家教來輔導自己的孩子學習英語。有42名家長表示自己輔導孩子學習英語不存在什么困難,占被調查家長的45.2%;有51名家長表示自己輔導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占54.8%。這些困難具體表現在:家長發音不標準,口語交流能力差,語言表達不地道,無法和孩子用英語交流等。當然有部分家長因為自己英語水平不高,缺乏基本的語法知識和詞匯知識,輔導孩子存在諸多困難。受訪家長中,18人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校內參加英語培訓’,占被調查人數的19.4%;33人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校外參加英語培訓’,占35.5%。家長們表示孩子參加課外英語培訓的平均時間為2.8小時/周;還有24人(25.8%)表示他們‘目前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英語課外培訓,但準備參加’;18人(19.4%)表示他們‘目前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課外英語培訓班,而且今后也不打算參加’。參加了課外英語培訓的家長中,有36人認為自己孩子‘參加課外英語培訓有一定收獲,但沒有達到預期水平’,占被調查家長的38.7%;27名(29.0%)家長表示自己‘說不清孩子參加課外英語培訓是否有收獲’;只有24人表示孩子‘參加課外英語培訓收獲很大’,占25.8%;另外還有6名(6.5%)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參加課外英語培訓基本沒有什么收獲’。受訪家長中,贊成由純外教教學的家長占到被調查家長的29.0%(27人),只有6.5%(6人)的家長認為應該由中國老師進行幼兒園英語教學,絕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園英語教學應該采取外教教學和中國老師教學二者結合的方式為最佳,占到被調查家長的64.5%(60人次)。對于幼兒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定位,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應該定位于‘提高孩子興趣’和‘培養孩子雙語能力’的家長所占比例最高,均為61.3%(57人次),參見表4。受訪家長中,90.3%(84人次)的家長認為幼兒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其次為‘聽說最簡單句型’,占48.4%(45人次),其余各項參見表5。對于幼兒英語教學的內容,60人(64.5%)認為以語音語調為主,48人(51.6%)認為以詞匯為主,其余依次為句子(41.9%)、字母(35.5%)和其他(6.5%),參見表6。在對幼兒英語教學技能培養的調查中,大部分家長傾向于幼兒園英語教學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分別為75人(80.6%)和84人(90.3%),這和當前我國英語教學的側重點是一致的,詳見表7。受訪家長中,85%的家長贊成幼兒園英語教學的學時為1學時/天,3-5學時/周。對于教學進度安排,35.5%(33人)的家長認為以1L(Lesson)/天為宜,22.6%(21人)家長認為以1L/周為宜,25.8%(24人)認為以2L/周為宜,另有15人(16.1%)選擇英語教學進度為‘其他’。有77.4%(72人)的家長贊成幼兒園英語教學安排在上午;22.6%(21人)的家長贊成安排在下午;還有9.7%(9人)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應該安排在其他時段。下表分別為關于幼兒園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調查。從表8可以看出家長們對于幼兒英語教學的不同理念,認為幼兒英語教學以興趣娛樂為主的家長有75人,占80.6%,認為以技能為主的家長有19人,占20.4%。表9顯示,64.5%(60人)的家長贊同幼兒英語教學的游戲模式,51.6%(48人)的家長傾向于目前西安市流行的浸入式幼兒英語教學模式,主張通過語言實踐學習英語的家長占到9.7%(9人),贊成講授的家長只有6.5%(6人)。在諸多英語教學方法中,家長們最為青睞‘情景法’,占到受訪家長的80.6%(75人),其次為‘直觀法’,即采用實物教具進行英語教學的方法,占到45.2%(42人),其他教學方法以此為‘聽說法’(29.0%)、‘全身反應法’(29.0%)、‘讀寫法’(6.5%),參見表10。受訪家長對于目前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效果評價總體較好,認為幼兒園英語教學效果良好的占到51.6%(48人),認為效果一般的占到41.9%(39人),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效果較差的占9.7%(9人)。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英語學習較好地促進了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占64.5%(60人),認為幼兒英語學習對孩子情感發展有所促進的占51.6%(48人),認為幼兒英語學習對孩子其他能力有所發展的占48.4%(45人)。關于幼兒階段英語學習的后效調查,認為效果很大的有63人,占67.7%,沒有效果的12人,占12.9%,對于幼兒英語學習后效不清楚的18人,占19.4%。3、意見和建議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參與調查家長對于當前西安市幼兒英語教學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1)幼兒園英語教學應該采用浸入式、聽說教學模式,根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多采用情境法、游戲法、觀察法等組織開展教學,讓孩子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幼兒英語教學要符合幼兒特點,避免機械教條化的教學方法。了解每個孩子的興趣特點,側重聽說教學,讓孩子會說、會聽。(2)幼兒園英語教學應該以培養孩子語言興趣為主。讓孩子多聽、多看,通過動畫片、歌謠、講故事、兒童話劇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積累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多舉辦諸如‘英語匯報演出’之類新穎趣味的英語活動,像《狐貍舞》、《白雪公主》、《龜兔賽跑》、《拔蘿卜》、《窗外垃圾》等英語劇,《雪絨花》、《哆來咪》、《小星星》、《生日歌》等英文歌曲和舞蹈,《動物秀》等舞臺表演都是形式和效果俱佳的幼兒英語教學活動。(3)幼兒總是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感,抓住他們的好奇感與活潑天真的天性,讓孩子愛上英語課堂,體驗外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功。英語老師盡可能多和孩子交流互動,盡量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讓孩子記住所學單詞或字母,也可采用孩子互相交流的方式進行。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習慣,鼓勵孩子從小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形成良好的雙語轉換能力。(4)幼兒英語教師口語要標準地道,語法正確,上課有條理,講求藝術,因材施教,以游戲為主。幼兒英語教學不宜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應該遵循語言學習和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推進。(5)希望主管部門和幼兒園(所)重視幼兒英語教育,增強幼兒英語教學的規范性和體系化。加強對幼兒英語教師的培訓,完善英語教師和幼兒園英語教學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張建國,李穎科.西安教育發展研究報告

[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2.

[2]徐東海.對學前英語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

[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 64-66

[3]李貴希.遵義市幼兒園第二語言教育現狀調查

[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9. 74-76

[4]倪敏.江蘇省幼兒園英語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篇7

關鍵詞:職業教育;新西蘭;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1-0028-05

中國與新西蘭、廣東省與新西蘭有著悠久的友好交往歷史,2012年6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帶領包括廣東省教育廳領導在內的代表團到訪新西蘭,與新西蘭總理約翰?基、經濟發展部及高教部部長喬伊斯就推動廣東與新西蘭務實合作達成了廣泛共識。同年,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訪問新西蘭,教育部長袁貴仁和新西蘭教育部帕拉塔部長簽署了兩國《關于教育與培訓的安排》,更進一步推動了雙方在教育領域的合作。廣東省教育廳本著“先行先試”的精神,經國家外專局、省外辦審核批準,于2013年11月6日至11月26日舉辦了廣東省中等職業職業學校校長新西蘭培訓班,培訓考察團由廣東省對外經貿學校等15所國家示范性中職學校的校級領導及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師資培訓中心領導共16人組成。

赴新期間,培訓考察團先后到新西蘭的懷卡托理工學院、基督城理工學院、坎特伯雷學院、艾芬茂高等學院、林肯高中、帕帕努伊高中、尤比設計學院等院校及新西蘭教育部國際司、惠靈頓商會、基督城教育委員會、中國駐奧克蘭總領館教育處等單位進行了學習培訓和考察。新西蘭的教育體制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制之一,新西蘭人很小就開始接受教育并且可以在一生中不停地學習。大學教育、理工學院與中學教育之間的“立交橋”,使各類證書、文憑、學位之間暢通銜接。而新西蘭的職業院校(理工學院與中學)不僅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花園式的校園及人性化的管理,更在于他們科學的辦學思想,準確的辦學定位,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國際化的視野。

一、基本情況

(一)領導重視,內容豐富,培訓工作圓滿順利

此次培訓,省教育廳領導及相關部門多次協調,精心策劃,為培訓班出境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了詳細培訓計劃和課程安排。出行前,省教育廳高中與中職教育處吳艷玲調研員、對外交流合作處周國平處長親臨開班儀式,勉勵學員“多聽、多看、多想,學有所獲”。

通過培訓,學員們了解和學習了新西蘭教育體制,新西蘭職業教育和學歷評估體系,理工學院學生成績測試與評價,新西蘭教育經費的撥款,教學策略和實踐,教學方法論,學生就業支持,在教學中的創新,教學質量控制體系,學生實踐項目案例,中新職教合作案例分析,理工學院教師聘用、管理及能力提升,學問工廠公司,開發和應用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新西蘭教育的國際化,惠靈頓商會在行業與教育緊密對接中的作用,基督城教育委員會的職能,基督城震后學校的重建與教學的改變,理工學院與中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并實地考察了多個理工學院內各專業的教學和實訓實習環境、高中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和行業商會等;調研和觀摩了新西蘭的多元文化。培訓學習中,培訓班學員們也探討了新西蘭經濟社會和教育的協調發展問題,對新西蘭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認識。

省教育廳高中與中職教育處邵子鈾處長專程參加了培訓班結業典禮,在聽完劉從兵團長關于培訓學習的總體情況匯報后,充分肯定了培訓收獲及培訓取得的豐碩成果,并與馬克院長一起為學員們頒發了結業證書。

(二)學員認真,成果豐碩

對于此次培訓,學員們都十分珍惜,自覺遵守紀律,克服了生活和語言上的不適應,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學習培訓任務。在課堂上專心聽課、認真筆記、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在參觀時用心聽講、細致觀察、忙于拍攝、不時提問;在討論時,人人爭相發言,或交流心得,或談反思,或分析引證,或存疑求解;以至于經常出現到了下課時間,學員們還在爭相向教師提問不愿下課的場景,學員們還利用中間休息和用餐時間抓緊與老師交流。

通過聽課討論、交流互動、訪問考察、討論總結等多種形式讓我們全面和深入了解了新西蘭的職業教育,學習了新西蘭現代職業教育先進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也引發了我們對國內職業教育發展尤其是學員各自所在學校今后發展的進一步思考。學習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學員們均學有所獲,學習培訓的成果是豐碩的。同時在培訓交流過程中,培訓班不僅達到了向新西蘭學習的目的,也起到了宣傳中國、宣傳廣東、宣傳各自學校的作用,為促進新西蘭與廣東省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主要收獲

(一)完善和獨具特色的新西蘭教育體制

1.新西蘭教育體制概況

新西蘭擁有完善的教育體制和一流的教育質量。其承襲英國教育體制,被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制之一。新西蘭人很小就開始接受教育,并且終身持續學習。絕大部分孩子5歲開始上學,法定12年義務教育,5~12歲是初級教育階段,然后從13歲至18歲接受中學教育。從中學到大學新西蘭開設世界一流,全球認可的學歷課程,有嚴格的教育質量保證。小學學制為6年,中學學制為7年,大專文憑證書1~2年,學士學位3-4年,碩士學位2~3年,博士學位3~5年。

新西蘭制定了國家10級學術學位水平評價等級,從中學后三年開始對學生考核評價,1級為短期培訓,2~4級高中水平,5、6級為理工學院大專學生水平,7、8級為大學或理工學院本科學生水平,9級為碩士研究生水平,10級為博士研究生水平。

新西蘭的大學,理工學院,教育學院,毛利傳統教育學院,私立培訓機構,教育基金,行業培訓組織和成人及社區教育機構為社會提供義務教育之后的各項教育服務。

新西蘭政府確定本國的教育方針是:“獲得最高水準的成就,使每個學生作為個人和社會成員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新西蘭政府對其中小學教育所提出的宏觀目標是“使學生在基本的學習領域和基本技能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績”。強調“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理念在新西蘭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2.新西蘭教育體制的創新與特色

獨特的新西蘭教育體制尤其是中學后教育體制極具創新性。與很多國家相比,新西蘭中學后教育體制覆蓋面廣,受教育者水平跨度大,不僅涵蓋了通過證書、學歷、學位(學士、碩士、博士)的教育,還包括行業培訓、崗前培訓和成人及社區教育,共有 10個水平層次。這一廣義的教育使中學后教育體制成為各種教育機構的集合,形成了頂層設計優化的生態教育系統。該體系建立在國際化水準的基礎上,既繼承了歐美教育體系的優點,又有新西蘭根據其國家自身實際的改革創新,是國際化與本土化結合的成功典范,其特色在于:一是與國際接軌的對外開放性和保持自身特色的內部活躍性的完美結合;二是在有限的資源環境范圍內提供了國家需要、市場需要和學生需要的系統教育,使新西蘭教育發展與國家經濟社會環境發展協調一致;三是該體系是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因其考慮到了各種水平、各種年齡人群的終生教育,構建了學習型和創新型社會,促進了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四是該體系使精英大學教育體系擴展到中學后大眾教育體系,與國際大眾教育體系有效接軌。該系統是教育改革適應經濟改革的創新之舉和產物。新西蘭今天的企業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出口型和服務型企業,服務業中旅游成為主要產業,目前新興的產業主要是生物技術、信息和通訊技術、動漫設計及制作,這四個領域成為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其教育改革與其宏觀經濟改革緊密聯系,教育的發展引領和適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建立在終身學習理念基礎上的新西蘭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

100多年以前新西蘭人就已經意識到與諸多大學所提供的學術理論教育相比,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更為重要。尤其是近十多年來,新西蘭政府更是十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目前,除了有400多所承擔了一定職業教育職能的高中學校外,還擁有20所公立的理工學院(即國內的職業院校),以及一千多個行業及私立培訓機構,職業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與發展,為新西蘭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與各種層次教育的有效融通和相互銜接

新西蘭的理工學院,行業技術學院,私營的培訓機構以及實習基地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提供者。此外有些課程也在中學教授。新西蘭沒有專門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職學校的職能由所有高中學校承擔,高中學校為13-18歲學生提供內容廣泛的NCEA高中文憑課程,其中就包涵能與理工學院對接的職業類選修課程,因此,學生在高中1-3年級就可進行逐步分流,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和NCEA文憑證書選擇就讀職業類理工學院或進入綜合性大學學習。據了解,大學主要側重于科研和研究型學科,而理工學院主要側重于應用型教學。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在新西蘭一般提供證書和專科文憑兩種課程:崗前培訓(就業前培訓)1級到2級,證書文憑3級到4級,專科文憑 5級到6級。在新西蘭國家教育體制中,新西蘭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實現了與各種層次教育的有效融通和相互銜接。

2.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的終身教育與培訓理念

新西蘭職業教育和培訓是建立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基礎之上,辦學重點是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形成了學習-工作-再學習-現工作的良好機制。以理工學院為主的職業教育提供的教育和培訓,既要為受教育者提供高等學歷證書教育,又要提供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教學完全按照行業規范來進行,貼近實際,并且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辦學方向和課程設置,緊跟經濟發展步伐。在提高全民素質、實現終身教育、幫助政府解決部分失業問題、緩解和調節就業壓力等方面成績巨大,對新西蘭經濟和社會發展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西蘭,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參加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人數在逐年穩步上升。在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人員中,既有五六十歲的老人,也有懷揣大學畢業證的中年人,還有已工作多年的職員,他們或是為了重新就業、或是為了轉換崗位、或是為了進一步升職,在理工學院都能獲自己所需要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沒有空間和時間限制,培訓可以在工作崗位、相似的工作環境和教室中進行,培訓班有業余班、晚班、周末班;沒有年齡和區域的限制,從15~65歲人人都可以參加培訓,在城市和鄉村都找到培訓點;沒有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限制,理工學院開設的課程從受訓者的需求出發,學習的方式可以隨著受訓者的接受能力和時間進行調節。這種開放、靈活的學習模式形式,造就了新西蘭獨特的終身教育體系。

3.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制度

新西蘭開發了上下貫通的職業技能資格標準,突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為導向。在資格證書體系下,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之間實現銜接。十分重視實際操作技能,不斷強化職業培訓機構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職業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和技能鑒定嚴格按照統一的行業技能標準和國家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進行,行業職業技能標準有全面、詳實的內容。另外行業也參與職業培訓和監督,對職業培訓很認同,從而增強了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

注重能力培養,并以此為審核評估職業教育質量的方式被認為是培養能成功適應全球經濟競爭的勞動力大軍的可行之路。

4.靈活實用的階梯課程

理工學院獨特的階梯課程靈活實用,學生學習的學分可以連貫累積,可根據需要選擇后續的教育課程。學生只要修完規定的學分,可以獲得相應的學位和文憑。以懷卡托理工學院為例,可以授予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可發研究生、本科、專科文憑。

理工學院學生的學習形式也呈多樣化,可選擇全日制或兼職課程,也可函授或網上學習。有利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學習,使就業前的學習和就業后的學習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逐步分段學習,更為在職人員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和提高職業崗位技能創造了條件。大大提升了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為社會提供人才的效率和效益。

5.嚴格而有效的質量保障

新西蘭所有院校提供的學歷文憑必須是在NZQA(新西蘭學歷評估委員會)設立的10個學歷質量認可等級中注冊的。職業教育在新西蘭一般提供證書和專科文憑兩種課程,崗前培訓(就業前培訓)1級到2級,證書文憑 3級到4級,專科文憑 5級到6級。

新西蘭職業技術教育基于一個國家級的學歷證書的框架,注冊者將主要受ITO’s (國家行業培訓委員會)的嚴格控制, ITO’s 代表了行業對特殊勞動力的需求,他們在標準單位課程的基礎上制定了國家級證書和國家級文憑,這種標準單位課程運用了以能力為基礎的評估方法。該證書的頒發包括了在職和脫產的學習經驗,并且該證書受國家級機構NZQA新西蘭國家學歷評估委員會認可。每三年一次,NZQA(新西蘭學歷評估委員會)將對所有提供學歷和證書課程的院校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以保證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

6.多元辦學的各類職業教育與培訓

(1)辦學主體多元。新西蘭有多種多樣、相互補充的職教機構。主要包括:理工學院、行業技術學院、成人與社會培訓機構、私營培訓機構、企業培訓機構等,辦學主體呈現多元化特點。

(2)投資主體多元。新西蘭建立了政府、行業、企業和個人多元化的職教投資體制。

(3)辦學形式多樣。新西蘭職業教育采取了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一校多制是其辦學特色。一所學校有職前教育,也有職后教育;有正規的學歷教育,也有非正規的短期培訓;既開辦短學制的基礎性職業教育,也開辦學制較長的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準文憑教育)。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既可連續進行一次完成,也可分階段實施分步完成;既可實行全日制,也可實行半日制或利用業余時間,在較長時間里運用靈活的方式逐步完成學業,拿到相應的證書或文憑。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既體現了新西蘭職教特色,也大大增加了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

7.行業商會、企業積極參與職業院校教學和管理

新西蘭相關行業協會組織(如我們參訪的惠靈頓商會)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協助政府提供最新的崗位要求及近期就業信息,以指導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并幫助學習者選擇專業方向。職業院校的課程以行業組織制定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國家統一的證書制度為依據,每一類證書、文憑需要開設哪些課程等問題均由各相關行業培訓理事會及其顧問組織根據就業市場信息、相關崗位技能要求和能力標準而定。其次,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經費的管理與投入,幫助職業院校建設實訓基地或通過接待學生實習參與學校的管理與實踐教學。

8.國際化程度和水平不斷提升,充分利用海外教育資源發展自己

新西蘭政府認為,教育的國際化是新西蘭未來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所以,新西蘭理工學院(如我們參訪的懷卡托理工學院、基督城理工學院等)均設有國際部,理工學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相當活躍。其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與周邊國家開展合作辦學,如為中國、印度、泰國等國提供專業教師培訓或語言教師培訓。二是大量吸收海外學生到理工學院或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學習和進修,吸收海外學生,成為理工學院重要的辦學形式,同時使學院獲得了高額收益。

三、啟示

(一)政府重視對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投入

新西蘭政府每年對教育投入均超過GDP 的6%以上,在高中后教育上的投入占GDP的1.9%以上,僅次于公共衛生,教育的發展不受資金瓶頸的制約。以理工學院為主體的職業教育除接受政府撥款外,還通過收取學費、各類機構或社會團體及個人的捐助等籌集辦學經費,其中對國際學生收費較高,約為本國學生的4倍。多渠道的資金來源解決了職業院校辦學經費的問題。相比之下,我國職業教育資金投入尚存在不足、不均衡、單一來源等問題,制約著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各教育管理機構各司其責,相互獨立,有效監管學校辦學質量

依據新西蘭1989年修訂的教育法,政府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發展戰略、撥款、和學歷審查等。在國家層面的機構主要有教育部(MoE)、高等教育委員會(TEC)、新西蘭學歷評估委員會(NZQA)、教育檢查辦公室(ERO)及質量保障的各種團體組織。教育部(MoE)負責國家教育戰略規劃和政策的制定及教育系統績效的評估;高等教育委員會(TEC)負責政府教育資金的分配,評估教育提供者的績效;新西蘭學歷評估委員會(NZQA)負責獨立判斷新西蘭公立大學以外的教育機構的教育教學質量;教育檢查辦公室(ERO)負責教育督導全國除高等學校之外的其它學校和早期幼兒教育服務中心。以上機構分別隸屬于政府及國會部門,相互獨立,各司其責。由此可見,新西蘭的各類院校雖然自治程度很高,但是國家及行業監管機構對其教學質量的控制是很嚴格的,避免了教學的隨意性,確保了教學質量。

(三)(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程度高

新西蘭國際化教育程度高,不僅表現國際化的教育理念,而且表現出師資來源、學生生源及學生就業的國際化。

在教育理念方面,他們具有全球化的教育觀念、國際承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國際水準的高效服務意識和管理體系。

在師資方面,許多高校面向全球招聘高素質人才,包括教學人才、科研人才及高層管理人才,為他們提供優越的工作條件及福利待遇。以懷卡托理工學院為例,為我們上課和參與輔導的15位教授講師就分別自7個國家。一流的師資,保證了一流的教學水平,從而也保證了新西蘭在全球教育中的靠前地位。

在學生方面,大部分理工學院(高校)都招收國際學生,并且國際學生比例逐年增加,這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學校收入,也可提高國際化水平,促進文化多元。去年,僅中國留學生就為新西蘭帶來高達26億新西蘭元的收入。

(四)進一步加強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

職業院校的辦學和教學要與行業、企業生產需求、與就業市場需求和勞動者提高技能的需求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嚴格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逐步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要從主要滿足學歷教育需求,逐步形成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并重,以提高學員從業能力為主的局面。

(五)建構各類教育融通銜接的“立交橋”

新西蘭的高中學階段(第13年)學生就可根據自己的愿意及NCEA證書等級選擇畢業后升學或就業,如選擇就讀理工學院,則學生在高中階段選修的對應專業的課程可獲得理工學院承認相應的學分;而學生在理工學院畢業后也可選擇就業或升學,如選擇繼續升學,則學生在理工學院學習的課程學分又可以在大學獲得承認相應的學分。各學歷層次的國民如果工作一段時間后想再到高等院校深造,也可憑原來學習的課程學分獲得相關課程的免修,嚴格而不失靈活,各類教育融通銜接。我們應積極借鑒這種做法,盡快構建我國中職與高職教育、高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間更加靈活的溝通和銜接,以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多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