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19:28: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外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家庭;教育;現狀;策略
(一)校外教育的涵義
在我國,校外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學校教育的延續和補充。它與正規教育中的學校擁有共同的教育對象,但二者在辦學方式、招生方式,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及教育對象的穩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對校外教育概念目前存在幾種理解和認識。一種認識可以稱之為是狹義的校外教育,把校外教育看作是由專門的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機構進行的教育,如有的學者認為“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宮、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機構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另外一種認識可以稱之為廣義的校外教育,如有的學者認為“校外教育是指在學校以外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學生通過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政治活動、科學技術活動、公益勞動、社會服務、文化娛樂活動、體育活動,以及個人的課外閱讀、栽培花草樹木、自我服務等等所接受的教育。”上述關于校外教育概念的表述,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發現上述概念有以下共同點。首先,校外教育是在學校教學計劃之外,在各類校外教育機構在課余時間開展的教育活動;其次,校外教育的對象普遍認為主要是青少年,兼顧成人教育;最后,校外教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二)社會教育的涵義
對什么是社會教育,到目前為止對其內涵和外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教育大辭典》的解釋是:“廣義指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響個人身心發展的社會教育活動;狹義指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開展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知識的教育活動。”有研究者從社會教育內容的角度進行界定,提出“社會教育是以社會各界人士為教育對象,以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為內容的多種形式的教育。”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社會教育是指有意識地培養人,并使人身心和諧發展的各種社會活動。
二、校外教育和社會教育實施的主體、對象和內容
(一)校外教育的實施主體、對象和內容
中國的校外教育機構可分為綜合性與專門性兩類。綜合性的校外教育機構目前主要指政府主辦的校外教育機構(如兒童活動中心、少年宮、少年之家、兒童活動站等),這些機構屬于教育廳(教委或教育局)、共青團、婦聯、文化局或者科技局管理,其中以前三者為主。專門性的校外教育機構是專門為開展某項活動而設立的。如兒童圖書館、兒童閱覽室、兒童影劇院、少年科技站、兒童鐵路、少年農科站、少年業余體育學校、少年兒童廣播站等。校外教育實施的主體也即上述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機構。校外教育的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他們平時在學校中接受教育,在課余時間,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專業和活動,在校外教育機構接受各種培訓和指導。1995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文化部,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婦女聯合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的《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校外教育的內容應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學技術普及教育、體育運動、文化藝術教育、游戲娛樂、勞動與社會實踐教育。
(二)社會教育的實施主體、對象和內容
社會教育實施的主體很廣泛,無論它的創辦者是政府、團體或私人,只要它是對社會成員實施了影響的教育活動,就是社會教育的實施者。廣義地理解,一切社會活動和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社會教育的實施主體,狹義的實施主體是指由政府、公共團體或私人所設立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社會教育的對象是對社會全體成員,而不是針對其中的某個特殊群體。社會教育的目的就是施教于全體國民,這決定了只要是對社會全體成員施以影響的各種活動的主體,都可以看作是社會教育實施的主體。社會教育的內容包括了社會生活中一切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與廣義教育無大異。
三、校外教育和社會教育概念間的關系
校外教育可以看作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從教育對象來看,校外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國民,很明顯,校外教育的對象包含在社會教育之中。從教育的內容和范圍來看,校外教育的內容和范圍都可以包括在社會教育之內。從實施的主體看,校外教育的實施主體包含在社會教育所實施主體之內,可以理解為校外教育和社會教育使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社會單位教育開始蓬勃發展,成為校外教育的主要力量。社會教育不一定以某一區域為限,是全社會進行的,具有廣泛的區域和對象。社區教育則側重區域性。社區教育使社會教育在特定的地域和范圍即人們所居住的社區所進行的社會教育。社區教育實際上包括在社會教育之內,但不等于社會教育的全部。
四、問題與建議
(一)校外教育概念有待拓展
一直以來,我國校外教育沿襲的是50年代由蘇聯移植過來的社會主義模式,完全由國家包辦一切,教育部門完全依靠國家投入來開辦校外教育。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進行,這種單一結構、單一渠道的校外教育辦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校外教育發展的需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審視校外教育的發展歷程,反思校外教育界定的歷史局限性,應該給校外教育下一個更加明確的定義。當前校外教育的內涵沒有說清校外教育是什么,也沒有明確校外教育要做什么。
篇2
俄羅斯每年都會在夏季和冬季舉辦“安全校園”活動,在這方面,共和國可謂是經驗豐富。在過去的15年里,他們將活動規模從本地區擴大到了全俄范圍內。該地區的第一場比賽舉辦于1998年,地點是在“曙光”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基地,在此之后,兩支優秀的隊伍就被派去參加了全俄范圍內的比賽,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從此開啟了獲勝的傳統。2009年,在烏德穆爾和國舉行了全俄少年救援人員比賽20周年大賽,來自16個聯邦主體的20支參賽隊伍參加了此次活動。但“安全校園”這一活動只是培養青少年生活安全意識的階段之一,為完成這項工作,烏德穆爾和國制定了“幼兒園—中學—中專—大學”完整的培訓體系。這個問題在三個涉及消防安全的針對性計劃中也有一定程度的體現。基礎階段的安全行為教育主要由一些專業和學校的班組團體構成,其中包括依熱夫斯克市第57中學、烏德穆爾和國沃特金斯克市海上救援隊,以及少年消防隊,少年消防員、少年救援者、少年水上救援人員小組等。通過這些專門設定的課程,孩子們不僅獲得了應對緊急情況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接受了道德教育,隨時愿意去幫助遇險的人們。
每年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都協同俄羅斯烏德穆爾和國緊急情況總局一起舉辦消防主題的兒童創作比賽、夏令營防火工作組織競賽、少年安全人才節。還組織地區和跨地區“少年救援員”野外訓練營,定期舉辦少年消防隊消防應用運動會。經過培訓孩子們不僅獲得了實用的安全生活技能,而且對消防救援工作更加尊重,男女青年都愿意加入志愿消防隊。在以М.Т.卡拉什尼科夫命名的伊熱夫斯克技術大學還建立了名為“烏德穆爾和國教育機構志愿消防隊”的社會機構。很多人在志愿消防員、救援人員、志愿者俱樂部學習。
如今在共和國已經有138個志愿隊了,共計1675人。這些活動的開展卓有成效地離不開正確和良好的方法。為了引進創新工作方法和形式,烏德穆爾和國緊急情況總局和聯邦國有機構“聯邦消防總局烏共和國消防局第1消防大隊”防火宣傳和公共關系中心共同舉辦了研討會。參與其中的還有另外兩個部———教育與科學部和青年事務部,以及共和國兒童繼續教育中心。培訓班中有兩門討論課很受歡迎,一門是《為孩子和父母開展消防安全培訓的方法與形式》,另一門是《第112中隊》,這主要是為志愿消防隊的領導者們開設的。
二、培訓效果顯著
電腦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手段,它的出現對傳統技術進行了一次革新。白俄羅斯已將現代化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生命安全基礎知識的培訓體系中,緊急情況部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共和國的大力支持。俄羅斯2011—2015年國家創新發展計劃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緊急情況的安全創新教育中心》項目。并規劃逐步建立一系列這樣的培訓中心,中小學生在那里可以接受緊急情況下行動技能和急救方法的培訓。培訓方法的基礎是將學員置于最大限度模擬緊急情況的虛擬環境中,并通過感知模擬環境深入研究材料。考慮到學員人數,所有的培訓都是以有趣的游戲形式進行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戲劇性的效果、對形勢和結果的不可預測性都激起了學員的興趣,并促使他們尋找逃離困境的方法。當前專家們正在致力于開發一種綜合的培訓方法,該方法基于以下的場景得以開展:居民住宅火災、自然災害和森林里的行為,從充滿濃煙的房間撤離,在火場中進行呼救,向災害救援人員尋求幫助以及如何進行急救護理(使用模擬練習器械)。
三、總結
篇3
(一)民辦外語教育在基礎英語教育中的地位
目前,我國正處于從“窮國辦大教育”向“大國辦強教育”轉變的大背景下,僅靠政府的教育投入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英語學習多樣化要求的需要,而民辦外語教育的發展可以大大緩解龐大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政府投入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僅依靠國家財政支持的公辦學校難以將英語教育的規模“做寬做大”,也難以將英語教育“做強做精”。從辦學的規模上看,民辦外語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有幾十人家庭作坊式的學校,有幾百人、幾千人中等規模的學校,甚至還有幾萬人規模的學校。民辦外語學校辦學針對性強,往往是面對特定的顧客群體選擇教材,以市場為中心,辦學機制更加的靈活,更適應社會的需求,在基礎英語教育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民辦外語教育對基礎英語教育的作用與影響
1.促進基礎英語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
民辦外語教育的發展促進了基礎英語教育的管理體制改革,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辦學的基礎教育體系初步形成,民辦外語教育已成為基礎英語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我國進行了公辦學校辦學體制的改革,在學校產權不變或部分產權合法轉移的前提下,借鑒民辦學校的優勢,轉制學校的投資體制、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從而改變了基礎教育由政府“包攬式”管理的格局,吸納民營資本,促進了多元化辦學模式的嘗試。由于外語這一學科的交際性和工具性,以及學習群體的不同起點、不同需求,單一的公辦英語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學習的需要,因此公辦學校的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2.滿足當前教育選擇的多樣化需求
長期以來,公辦中小學的招生主要采用就近入學分配的原則,按照學生戶籍所在地分配進入相對就近的公辦初中和小學,以保證每一位學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力。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顯著提高和改善,經濟相對富裕的群體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據調查顯示,義務教育階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成本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0%左右,成為家庭消費支出中增長最快的方面之一。普通公辦的基礎英語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家長和學生選擇教育需求,因此,能夠滿足家長加強對子女外語能力培養、升學以及今后發展等需要的民辦教育迅速地發展起來。
3.促進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民辦教育的辦學以市場為導向,機制比較靈活,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選用、教師聘任等方面有很大自主性。從全國范圍來看,知名度高的民辦外語學校吸納的生源更多,尤其是在一些基礎英語教育薄弱的地區,許多學生都在課余時間進入聲望高的民辦外語學校學習,以補充自己在公辦學校學習的知識。這些學生將民辦學校的教材、教學方法等帶到公辦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公辦學校的教學改革。另外,許多公辦學校教師退休后去民辦學校任教,許多教師在民辦學校工作一段時間進入公辦學校的現象都是存在的,民辦學校教師和公辦學校教師之間的流動和交流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這些因素都促進了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民辦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在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進程中,民辦學校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國家的各項教育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經濟的發展、教育投入的增加,民辦外語教育會在更加公平、公正、合理、規范的土壤中生存發展,這需要民辦外語教育抓住機遇、大膽改革,實現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大力發展特色教育、產業聯盟的辦學模式
近些年來,由于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更主要由于民辦學校自身缺少特色、管理松散、教學質量不高等因素,民辦學校倒閉現象常有發生。而從生存下來的民辦學校看,他們都有自己的特色與聯盟優勢。隨著教育與市場的接軌,為實現特定目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校采取聯合與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擔風險、享受利益,從而形成聯盟。這種聯盟既包括民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的聯盟,也包括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之間的聯盟。具有自身特色的民辦教育產業聯盟可以加強學校和學校之間的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二)充分發揮民辦外語教育的相對優勢
民辦學校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吸納資金投入、降低資本運營、調整結構、發揮自身優勢、按照市場的需要調整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這些就使民辦學校相對公辦學校有了一定的優勢,如結構相對合理,冗員較少,負擔較輕;管理比較科學,效率較高;實行按勞分配,分配制度比較合理,員工工作積極性較高;機制靈活,及時適應市場需求。因此,在民辦外語學校的發展中應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憑借精簡機構、科學管理、靈活機制以及對市場的敏感性和快速適應性,尋求生存和發展。
(三)加強民辦外語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民辦外語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對于民辦外語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民辦外語學校教師隊伍缺少中堅力量、兼職多、流動性大、缺少穩定性等問題普遍存在。要提高民辦外語學校教學質量,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提高民辦學校教師素質,建設一支高水平且穩定的教師隊伍必不可少,且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從內因來看,民辦外語學校自身要注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努力建立一支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源結構合理,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較穩定的師資隊伍。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也要發揮其引導作用,制定相關的工資、醫療、養老等政策和法律法規,給予民辦外語學校教師必要的保障,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才有可能全新投入到民辦外語學校的教學工作中。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可以為雙方教師的交流搭建平臺,為其交流提供機會,這有利于雙方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促進民辦外語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
(四)完善民辦外語學校的管理體制
民辦外語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管理體制之上。一方面,民辦外語學校要加強自身建設,創新理念、加強管理、以人為本,尋求一條符合市場競爭的、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明確對民辦外語學校的管理和監督職責,加強對民辦學校的引導、支持和管理,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引導民辦外語學校走上持續穩定的發展道路。
三、結語
篇4
此項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實施的功效進行研究,為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的實施提供借鑒。本文探討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學生對通識教育的功能認知如何;(2)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如何;(3)學生在通識教育中的參與度如何;(4)通識教育的效果如何。
2研究方法
2.1問卷開發
本研究采取問卷法進行調查,共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其中,問卷開發涉及前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進行問卷維度的開發、問題的編纂與整理。最終確定的問卷初稿主要包括以下維度:(1)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組成的合理性;(2)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課程教授的合理性;(3)外語類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效果。第二階段進行問卷的反復商討和修正。問卷的核心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學生對通識教育的功能認知;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學生參與通識教育的效果。這四個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且都有詳細的答題要求說明,主要采取六級和五級量表。
2.2研究對象以及抽樣方法
第三階段為正式調查階段。外語類高校參考國內外知名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情況,發揮區域與國外研究的優勢,結合該校的學科特點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將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分為三大階段(通識基礎、通識核心和通識進階)和五大模塊(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傳承、東西方文明碰撞與交流、自然科學與技術、人文與社會、自我與人生)。基于所有學院的學生都必須選修通識教育課程,本次調查在全校范圍內隨機抽取三個學院,即英語教育學院、日本文化經濟學院和東語學院。每個學院抽取2~4個班級。
3數據結果分析及討論
3.1問卷回收與學生的背景
本次調查共發放250份問卷,全部回收,有效問卷為248份。參與本次調查的學生包括英語教育學院的英語教育專業4個班,共111人;日本文化經濟學院的日語復語專業3個班,共84人;東語學院的印地語專業2個班,共53人。
3.2學生對通識教育功能的認知程度
通過調查數據分析發現,超過52.4%的學生對學校通識教育的總體宣傳表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或不太滿意,尤其是對學校通識教育宣傳方式的不滿意程度超過了56.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外語類高校的通識教育還處于探索和不斷構建的階段,譬如網站建設等正在逐步完善。超過78.2%的學生對通識教育的四個預期目標表示比較同意、同意或完全同意。其中,對“拓寬視野”這一目標的同意度高達95.6%,“健全人格”也達到75.8%。由此可見,從學生個人對通識教育的認知來看,通識教育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很大助益。
3.3學生對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教學的滿意度
通過調查數據分析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對選課數量、資源支持、課程質量和對實現的學習目標不太滿意、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特別是對選課方式不太滿意的學生占所有回復問卷學生的84.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外語類高校的通識教育課程的選課方式過于單一,目前僅是網上選課這一方式,而且選課時間較緊,學生無法及時選到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此外,有36.4%的被調查學生對于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總體不太滿意、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主要體現在教學情感投入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兩方面。這是因為學校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時間過短,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各種體系,教師也沒有完全把握通識教育的實質,仍然使用專業課的教授方式,主要聚焦于理論教授,而忽視與實踐相結合。
3.4學生通識教育課的學習參與程度
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學生的總體參與度還不是很高,偶爾、經常或者總是參與到通識教育課堂中來的學生共占51.8%,而另一半學生很少或者從不參與。學生的主要參與方式是在課堂上與同學合作完成課程任務、課堂討論和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其比例均超過60%;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和建議及在課堂匯報和展示這兩方面的參與度也達到了一半以上。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通過點名、提問、加入小組討論等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或者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等。學生為了拿到學分或者其他原因都必須參與到課堂中來。因此,教師應該著眼于嘗試運用其他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3.5學生對通識教育課常用評估方法的評價
通識教育課程的主要評估方法是課程學期論文、期末考試和出勤率,使用頻率均高達80%以上。從調查結果來看,出勤是教師用來評估學生通識教育課程學習效果的一種主要的方式,使用頻率高達94%,這實際上是不合適的。采用出勤來考察評估學生的學習只是考量學生對于這門課的學習態度,而并沒有真正達到評估學習的效果和目的。此外,課外實踐和小組項目評估的方式很少或者從來不用,尤其是課外實踐,45.2%的學生認為教師從來沒有使用過。由此可見,目前外語類高校評估通識教育的方法還是比較傳統和單一的。
3.6學生對通識教育效果的評價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被調查學生對學校通識教育的總體評價比較滿意、滿意或者非常滿意。但是有51.6%的學生對通識教育課程所達到預期效果的評價不太滿意、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其原因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評估方式有一定關系。總體來說,通識教育對學生的各方面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較突出的兩方面是:擴大知識面及了解更多領域知識,提高人文素養和陶冶人文精神。在這兩方面,學生的滿意度高達80%以上。在提高跨學科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更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豐富社會認知和幫助日后就業這三方面,學生的滿意度全部超過50%。由此可見,學生對于通識教育基本上是滿意的,認為其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
4總結與建議
篇5
一中心招生工作的職責及考核辦法
遠程招生工作職責主要包括:招生宣傳、招生計劃上報、網上報名、組織入學考試、錄取注冊及通知新生報到。中心依據招生職責任務采取扣分制度考核評價與責任追究。第一,招生宣傳。每年春季(1月份)、秋季(7月份),擬定招生宣傳實施方案。聯系各校內畢業班班主任及校外合作企事業單位,通報最新招生政策。發放招生宣傳資料,并要求有意向就讀的學生在遠程新生登記表上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及報考專業。收集新生登記表,并按登記表上的信息造冊存檔。招生宣傳實施方案具體可行,計6分,內容空洞、措施不可行,扣2分;招生宣傳政策指導到位,計2分,因政策指導不到位,造成重大糾紛的,每出現一起,扣1分;招生宣傳資料發放及時,計6分,出現因宣傳資料準備不及時影響招生全局的,扣3分,導致個人無法開展招生工作的每出現一起,扣2分;報名信息及資料收集齊全,整理妥當并存檔,計6分,如有差錯或遺漏,每出現一起,扣2分。第二,招生計劃上報。每年春季(1月份)、秋季(7月份)聯系主辦院校招生規劃辦公室,確定招生計劃上報相關要求及文件。收集原始招生意向信息,按專業分類統計,并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追加相關專業。擬定招生計劃表,并呈報學院審批。根據主辦院校的招生計劃上報要求及時上報本季招生計劃。經主辦院校審核通過后,在中心網站公布本季招生計劃。招生計劃編制及時,計5分,因工作人員因素導致招生計劃延誤,扣2分;招生計劃上報內容全面、數據準確,無明顯錯誤,計5分,出現重大錯誤,扣5分,內容不全面,扣1分,格式不正確,扣1分;招生計劃上報的原始資料應備案全面,計10分,未及時或未按要求備案,扣5分。第三,網上報名與入學考試。每年春季(2月份)、秋季(8月份)收集遠程報名資料,包括考生身份證、高中/中專/大專畢業證復印件和掃描件,專科文憑學歷認證結果。進行報名考生資格審查及考生個人基本信息核對。報名截止日期前,登錄主辦院校的遠程報名平臺進行網上報名。登錄主辦院校的網絡管理平臺,下載、整理網上報名數據。打印并發放準考證,通知考生參加入學考試。按主辦院校指定的時間,組織考生登錄考試系統,進行入學考試。報名資料收集齊全、規范,計10分,報名資料出現重大遺漏,扣5分;報名信息錄入準確無誤,數據整理規范,計10分,信息錄入及數據整理出現嚴重錯誤,扣5分;入學考試通知到位,入學考試正常進行,計10分,因通知不到位耽誤考試,每出現一起,扣1分。第四,新生錄取注冊。入學考試結束后及時登錄主辦院校管理平臺查詢錄取結果。注冊前將考生本人簽字確認的《考生登記表》等材料按專業、層次順序整理,對考生入學資格進行初審并簽署意見且加蓋中心公章。制作需修改的信息匯總表,注冊前上報主辦院校招生規劃辦公室。打印并發放錄取通知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站點注冊管理工作。及時查詢考試成績,確定錄取結果,計10分,如因工作人員疏忽,導致錄取延誤,出現一次,扣1分;報名、錄取資料整理規范,計5分,資料未及時整理,扣5分,出現重大錯誤的,每一起,扣1分;注冊工作完成及時,計5分,注冊不及時導致耽誤學生正常學習,每出現一起,扣1分。第五,遠程新生報到。每年春季(3月底)、秋季(9月底)下發遠程報到通知至各班主任。入學編班,整理新生花名冊,并移交至學籍辦工作人員。再次核對新生個人基本信息,并于教育部注冊前將錯誤信息上報主辦院校。及時通知新生報到交費,計2分,如因通知不到位、延誤學生報到入學,每起,扣1分;整理制作新生花名冊,計4分,以交費考生為準,出現遺漏,每起,扣1分;及時、準確上報注冊信息,計4分,出現錯誤每起,扣1分,扣完為止。
二結束語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為中心的招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穩定的人員保障和充裕的經費保障。經過全中心上下群策群力,在前進中不斷摸索,走出了一條特色的招生管理之路,也使中心整體遠程教育工作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
作者:耿丹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篇6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師生是面對面的,師生之間可以及時溝通,相互提醒,不管干擾來自師生哪個方面,都可以作出及時處理,以使干擾降低到最低水平。但在遠程教學中,干擾來源復雜,強度較大,加之缺乏必要和及時的反饋,這些干擾不僅直接影響學習者的積極性,而且會影響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遠程學習中干擾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來自教材和網絡資源的因素
遠程教學是開放式的,由于教與學之間,特別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直接見面,因此,教材和網絡資源就成為傳遞知識的重要渠道,成為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教材和網絡資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在遠程教學中,無論是文字教材還是網上視頻,都對遠程學習產生一定的干擾,其主要表現為:
(1)教材不適合成人學習。目前使用的教材多數是沿用在校生所用的教材,適合網上學習的專用教材很少,有利于學員自主學習的教材更是寥寥無幾。這給學員的學習尤其是通過網上學習后的鞏固和消化帶來了許多困難。
(2)缺乏配套的學習指導書。特別是理科課程的學習,教師網上授課后,學員需要做練習鞏固學習的內容,需要有關自學指導書、習題集等。
(3)缺乏必要的網上資源。課程學習結束后,遠程學員希望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必要的網上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但目前我們使用的大部分課程的網上資源,基本上是文本教材的電子化,智能化程度不高。
(4)部分課程制作質量不高。由于目前遠程教育試點單位對課程的進度要求比較緊,部分課程制作質量不高,畫面不夠清晰,解說聲音前后不一致。
2.來自教學管理上的因素
遠程學習不能夠簡單的理解為學員的獨立學習,應該是教學管理與自主學習的有機統一。學員學習的同時依靠整個遠程教育組織,并從這個組織中獲得智力、方法和精神上的支持。因此,教學管理對遠程學習產生一定的干擾,其主要表現為:
(1)學員集中學習中的相互干擾。遠程學習,由于其開放性,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學習,其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由于設備和條件的限制,各校外學習中心基本上是根據遠程教學計劃的安排,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組織學員集中學習。但由于部分學員工學矛盾突出,集中學習的時間不能夠保障,造成他們學習的課程與全程聽課學員課程的脫節,形成學員集中學習中的相互干擾,為遠程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2)部分校外學習中心執行有關規章制度不力造成的干擾。我們知道,遠程教育是通過校外學習中心認真落實教學的全過程,來保證培養人才的規格的。在遠程學習中,校外學習中心組織的集中學習、自學和完成作業是遠程學習中的最基本環節。但由于部分校外學習中心出于對經濟效益等方面原因的考慮,對學員的考勤、作業督查不力,要求不嚴,造成有關規定落實流于形式,對遠程學習造成了干擾。
3.來自教師的因素
總書記在《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遠程教學的教師不僅肩負著教書的職責,還肩負著培養遠程學員的自學能力與指導學員學習方法的育人職責。因此,遠程學習中,教師的因素是最為關鍵的因素,教師行為也對遠程學習的干擾很大,主要表現為:
(1)部分主講教師的教學缺乏吸引力。由于講課的教師是處在攝像機前講課,眼前沒有學生,部分教師的形象以及談吐舉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有的教師口音南腔北調,照本宣科所產生的單調乏味,有形或無形造成了一些干擾。
(2)兼職輔導教師指導質量不高。在遠程教學中,開展遠程教育的院校對主講教師的選擇和安排一般都比較重視,而校外學習中心安排的輔導教師大部分為兼職教師,很多輔導教師都是利用其教學空閑時間參加遠程教學輔導工作,時間和精力都不具備,輔導教師的教學質量不高,會造成一些干擾。
4.來自教學環境的因素
(1)視頻節目播出的效果不好。由于各校外學習中心的教學設備不同,播放的部分課程效果不好,存在圖象模糊、聲音不清晰等現象,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干擾。
(2)學習環境不夠理想。有的校外學習中心自己條件不夠具備,采取租用中小學的教室和設備的方式開展教學,形成對遠程學習的干擾。
(3)部分校外學習中心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一些校外學習中心管理人員,不積極學習和掌握遠程教育所必須的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對教學過程中的設備故障和計算機軟件故障、網絡故障處理不及時,會造成對遠程學習的干擾。
5.來自學員自身的因素
(1)缺乏明確的學習動力。遠程教育的學員大多是成人,學習的功利性強。但遠程學習既要靠自覺,又要靠頑強的毅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然而,現在有不少學員學習動力不足,畏難情緒嚴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形成對遠程學習的干擾。
(2)缺乏計算機等設備。很多學員,非常想通過遠程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單位和個人沒有計算機等設備,加之單位地處邊遠鄉鎮,上網受到當地經濟發展的限制,不能夠經常在單位或家庭學習有關課程。
(3)工學矛盾和經濟負擔重。遠程教育的學員,很多既是單位的骨干,也是家庭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經濟負擔較重。加之目前各地學校沒有切實實施"素質教育",部分單位節假日和寒暑假補課現象嚴重,造成學員的工學矛盾異常突出。
二、校外學習中心的基本對策
干擾是客觀存在的,是多方面的。但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是開展現代遠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是傳遞教學內容,實現遠程教學過程的重要保證;是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提高管理效率,加強對學生支持服務的重要手段,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流,營造教書育人的環境的重要渠道。校外學習中心有義務和責任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干擾,確保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培養人才的規格和要求,以保證現代遠程教育的健康發展。
分析以上遠程學習中的干擾,我們會發現,校外學習中心的作用在遠程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提升學員學習動機層次,加強校外學習中心的建設,提高管理和輔導人員素質,克服干擾,提高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從內、外二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提升遠程學員學習的動機層次,另一方面激發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習是主動的吸收和積極的反應,而不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成人學習者,如果缺乏學習的動機,不但效果差,而且時間不會長久。
一般而言,參加遠程學習的學員多數是為了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彌補工作中的知識不足、為了追求自身價值來學習的,這種動機是內在的,受內在動力的驅使,是高層次的。但也有少數人是為了獲取文憑或證書,為了得到提升或晉級,顯然這種動機是外在的,淺層次的。校外學習中心要利用各種時機,通過外部刺激,引發遠程學習者不斷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把遠程學習與完善自我、提高素質作為學習的主動力,把自我需要和社會需要統一起來,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通過教育提升遠程學員的學習動機層次,增強學員學習的抗干擾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另外我們還要加強管理,盡量減少外在的干擾因素。嚴格執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制度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校外學習中心的管理,減少外在的干擾因素,是提高遠程學習質量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校外學習中心應該做到的以下幾點:
(1)加強入學教育關。利用新學員入學的機會,對他們進行入學教育,組織學習有關遠程教育學籍管理等規章制度,逐步提高他們對遠程教育的認識,努力使學員自覺按照有關規定規范自己的行為。
(2)做好集中教學的組織和考勤。由于目前絕大多數學員不具備個體學習的條件,根據校外學習中心的職責規定,積極承擔試點高校下達的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工作,科學的制定集中學習安排,切實落實試點高校的教學計劃,保證教學課時的完成。管理人員要做好集中學習期間的考勤工作,提高學員的出勤率。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遠程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在組織集中學習的同時,要努力加強校外學習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按照開展遠程教育的設備標準,建設好遠程學習的機房和多媒體教室,為廣大學員提供良好的網上學習的環境。要開放網絡教室,安排專業輔導人員,為學員提供答疑、習題課等,彌補網上教學的不足。在學員比較集中并且有條件上網的單位或學校,通過校外學習中心與單位領導聯系,為學員提供學習的服務支持。
(4)強化學員作業管理。嚴格執行遠程教育關于作業管理的有關規定,做好學員作業的收交與登記、反饋工作。對遲交作業的要進行催交。通過強化作業管理,提高遠程學員學習的信心。
(5)建立一只相對穩定的輔導教師隊伍。對于輔導教師,要聘任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高,學員滿意的教師擔任。要積極爭取校外學習中心所在單位的支持,將遠程教學輔導教師的工作量列入該教師總工作量中,從而使輔導教師工作得到肯定,使其能安心教學。
(6)嚴格考試紀律,端正考風。遠程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學習讓學員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遠程教育學院在教學實踐中,除常規考試形式外,還開展了網上考試、課程考查、論文考查等,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考試既是全面檢查教學質量的一種方式,(下轉第26頁)(上接第30頁)也是保證培養人才規格的有效手段。因此只有嚴格考試紀律,端正考風,才能切實杜絕遠程學習中的各種干擾,提高學習質量。
(7)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牢固樹立為學員服務的思想。校外學習中心的管理人員應該勤于學習,與時俱進,掌握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現代教育基礎知識,并自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能力運用于遠程教學管理之中,切實為遠程學員服務,全力為學員創造一個嚴格、溫馨的學習環境。
"隨著遠程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終身教育思想的逐步確立,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將日趨重要。遠程教育的學習質量將成為遠程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只要各方面通力配合,把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做具體,做細致,遠程學習中的干擾因素就會越來越少,遠程教育將大有作為。
篇7
“素質”從字義上講就是“本來的性質”,特指人就是本性。這種本性的形成過程除了天生具有遺傳因素和性格因素外,主要來自特定環境的潛移默化和自身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外界影響的一個復雜而緩慢的心理和生理完善過程。
人的素質高低與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關系,教育的學科越豐富,范圍越大,高素質的人才就越多,美術教育是一門形象思維的學科,“美術”從字義上講就是造型藝術,并指繪畫。“美”指美麗、好看,“術”指技藝、技術、方法。總的說來,“美術”涵蓋了審美;形象思維;創造力;精神活動;行為表達方式和繪畫技巧。有些人把美術單純解釋為畫畫,我個人認為不太準確,美術的特性與美術教育的促進作用有直接關系,因為它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快性。正是因為這種情感效應,才能實現寓教于樂。只有把素質教育寓美術教育過程中,又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體現素質教育,才能形成素質化的美術效應。
由此可見,我認為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方向就是:
1. 通過多種最自然的美術實踐活動來喚起學生身上潛在的美術本能,激發自身的美術需求,自由自在地表露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以此來培養學生感覺美,鑒賞美,創造美的審美的觀念,陶冶情操。
2. 通過多方面教育手段,讓他通過參觀、欣賞、體驗、繪畫、創作等途徑,啟發,認識,產生靈感,鍛煉他們的耐力,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通過多種環節,以知、情、意、技的結合為基點,由深化認識上升到理性思維,從中感悟生活的樂趣,提高全面素質。
二、 明確素質教育的目的,確立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培養目標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集中在人格的培養上,注重智力為知的素質,氣質為情的素質,性格為意的素質,能力為技的素質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校外美術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技能與技巧,單純地掌握一些畫法與作法,在他們當中培養多少職業畫家。它的目標應體現在使每一個受教育個體自然流露的強烈的審美感受,提高新時期學生的整體藝術素養,培養二十一世紀具有健全的人格,獨立生活的能力,勇于創造,對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貢獻的人。要完成這一培養目標首先是要把校外美術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被社會所理解,所認同,所支持,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重要的是參予各種無意識的藝術熏陶和有意識的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感知、理解、判斷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在教學中有序地利用社會大環境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手段讓學生走向社會,使他們看到廣闊的外界環境是如此精彩。1990—1998少年宮美術組分別為世界婦女大會、國際海洋年、祖國、亞太地區計劃生育委員會做大型主題長卷繪制,組織學生參加國際國內少兒美術大賽,在國際交往中,與丹麥學生一起畫畫,與香港同學一起上課,與法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的兒童進行繪畫交流展等。并注意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 豐富教育手段,立足能力鍛煉
校外美術教育的靈活性給我的教學領域以極大的空間。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心理及生理的特點,首先從兒童興趣出發,對他們那天真幼稚的想象和隨心所欲的表達方式,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開啟兒童智慧的心扉,把幼小的心靈引向繽紛的藝術世界。
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立足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在課程設置上增加了感覺能力訓練、鑒賞能力訓練、創造能力訓練、群體意識訓練等各種能力訓練。通過觀察記憶、深入淺出來傳達自己主觀上的情感。
2. 著眼要更新觀念,塑造美好心靈
美術這種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孩子們了解外部世界的語言,同時又是可以用這種語言、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等內心情感。但是這種稚拙的藝術追求既不會自發地升華,也不會持久地保持下去,需要能及時得到正確引導和保護,使稚拙的追求變成前進的動力。經過努力上升到新的階段。而這階段又是十分短暫的。校外美術教學活動必須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因人而異,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接受能力、行為能力設置輔導綱目、教學計劃、教學方案,編寫教材、教法,調整教態。在此基礎上使孩子們體驗到美術課中的愉悅和情趣。使之勤于學、善于學、樂于學,喚起了孩子們樂此不疲,學而不厭的學習之樂,塑造了美好心靈。在師生和諧的情景之中,進而創造出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教學結構體系,實現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培養目標。
三、 體現素質教育整體性要素的特點,形成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方法的多樣化
素質教育的特點就是要重視教育過程,即滲透教育。美術教育的過程就是素質教育在某過程中的滲透,在潛移默化中的推動。重視素質教育過程是通向素質教育目標的必然的要求,同時也是在重視教育結果。
要在這個教育過程有所作為,并非易事。因為美術不同于其它學科,有美感才有激情,引導美感這就要求構成美術教育的各個環節都要基于這個基礎,要在教學中做到形象直觀,因此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形式和內容的多元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學生素質潛在性的挖掘
青少年正處在生命最可貴的生長期,盡管他們思想單純幼稚,但是他們所具有的天性是極其寶貴的。(天性是指年齡段),尤其是在美術創作中所表現出的靈動,大膽,無拘無束,天真爛熳,絕非成年人能夠臆造的。并且這些寶貴的思維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將轉瞬即逝,如不及時捕捉,將遺恨終生。能否準確地尋覓,捕捉到這些生命亮點,挖掘潛在的素質,無疑實踐活動給素質以外化的橋梁,并與美術創造結合于一體貫穿美術教育始終。
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生理特點,開設多類別課程:黑白畫(線和形的裝飾與構成)讓學生通過觀察與表現來進行具體與抽象結合,裝飾與構成結合,線與形的排列組合,對學生進行美的感性訓練。我用兒童的視覺語言啟發和培養兒童運用繪畫語言的能力。
透過記憶與聯想激活動兒童對周圍事物的描述和表現,從而使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印象經過思考以后成為創造性表現。
我利用想象與表達對記憶中的事物進行補充和重新組合加工,創造出新的形象,豐富審美經驗和積累。
色彩畫(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讓學生通過色彩的涂抹表達他們的意欲,根據直觀反應再過渡到思維反應,啟發兒童自身潛在的色彩感覺指導他們如何組合好色彩使其產生美感,培養根據描述運用色彩創造形象的能力。
同樣的事物,由于不同年齡特點都會在畫面上顯現出不同的文化層次的審美素質水平。就是在同一題材的要求下,同齡人由于不同水平的審美素質和動手操作思維創作方式等多方面的素質水平差異也同樣會產生不同形式的畫面效果。因此在微觀與宏觀精細刻畫中最能充分地挖掘出學生潛在的素質。
2. 學生素質群體性的培養
人的個性素質與群體素質相互影響,一個人的發展取向決定于他直接或間接環境作用的影響。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教育至關重要。如果從小注意對兒童進行藝術熏陶,環境的改變可以極大地影響發育的速度。因此,美術教育的基點應該放在面向全體學生上,透過繪畫觀察兒童的知覺發展。適當適度地增加知識點,擴展知識面,保護他們在繪畫這個形象思維過程中對形、色、空間等,能根據人的不同感受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
我依據年齡不同,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初級班采用分解組合教法、聽故事編內容教法;中級班采用范畫與實物對照教法、情景添加教法、速寫與創作結合教法;提高班采用表現內容與創作形式相結合教法、寫生與比賽結合教法。以多鼓勵少批評,多趣味少單調,多實踐少說教,來造就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和活躍課堂,由此使學生的整體性素質得到提高。
3. 學生素質社會性的作用
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水平與整個民族素質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未來人才的素質應具有積極進取和創新精神,具有在極劇變化的社會中有較強的適應力,樂于樹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質和對人類的責任感;具有與他人協作;對科學和真理執著的追求;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適應科學領域綜合化,具有多種多樣的特征和特長;具有掌握交往工作,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
蘊育具有跨時代高素質的人才,不可忽視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今的時代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媒體的宣傳作用對學生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利用的好會使他們受益匪淺,否則會適得其反,認識到這一點后樹立素質教育為已任的主人翁意識,我把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從單純的技法傳授,模式先行的框框中解脫出來,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有利的各種條件(大型社會活動、各種競賽、夏令營、國際交流、畫展、采風等)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培養,事半而功倍。
使他們從社會的方方面面的反應中得到了深刻的社會教育,為將來怎樣成才,報效祖國,服務于社會產生莫大的激勵作用。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形成正確而健康的人生觀,確立健康的人生價值取向產生了強大的促進作用。有許多學生或許對他們似水流年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留下的影響是淡淡的,而對在少年宮時某一次參賽、畫展、采風、交流留下的記憶是終生難忘的。
所以說,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要著眼全面多層次在優化教育環境,通過多種手段,實現科學美育、社會美育、環境美育、家庭美育。
四、 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原則,提高校外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最可塑時期,素質教育的任務無疑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美好的、向善的、崇高的和勤奮的精神力量感招下和鞭策下,更加完善。這種精神財富積淀的越豐富,越厚重,將來迸發的能力和創造力量是無法估量的。
篇8
【關鍵詞】課內外二合一;高校瑜伽教學
教育目的要適應人和社會兩個方面的變化,使教育更好地為人和社會的發展服務。奈勒認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須是靈活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的目的和手段應當易于接受經常的修正。教育的目的和手段應當根據所有有關的事實和價值觀用科學的方法來決定,而不是僅僅根據理性用思辨的方法來決定。”這一觀點得到教育界的肯定。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我國高校在以往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日益顯現:學生被動參與體育,個性發展受到抑制,課外體育形同虛設,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嚴重短缺,體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這就需要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為宗旨,構建符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具有時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更科學、更有效的體育教學模式,為高校瑜伽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高校瑜伽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1.體現人本主義思想的需要
人本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是重視人的“主體性”,人本主義認為,教學的基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各種潛能的充分發展,滿足人的多層次的心理需要,從而造就一代人格更為健全、發展更為均衡的人。同時,人本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知識的簡單積累,而是在一定心理空間內個體行為的改變過程,是一種意義學習,這里所謂的心理空間就是指個人的經驗世界。意義學習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視個體的經驗。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順應了發展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都是對人本主義思想的體現。
2.貫徹終身體育思想的需要
目前,中國學校體育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設法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使之養成持之以恒的健身習慣。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課內外二合一體育教學模式強調使學生受到系統的體育、健康、娛樂和生活的教育,并讓其掌握會健身、會休息、會玩樂的技能,培養和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意識,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作好準備。
3.優化課程結構的需要
我國教育大辭典認為“課程是為實現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包括學校所教的各學科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課程不僅是正規的課堂教學的內容,還應包括學生課外學習的內容,應當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內容有機統一起來。上述課程的闡釋為高校瑜伽課內外二合一的構建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高校瑜伽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的構建
1.高校瑜伽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的概述
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創設一種環境,學生在這個環境里通過相互影響,學會如何學習。在概念體系理論中,亨特強調了環境和發展的關系,即環境允許人們在各個階段有效地活動,以便于取得下一階段的成長。亨特還明確地闡明了不適是成長的先兆,為了刺激發展,我們應該有意的使學習者和環境不相適應。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就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為其提供“課內教學—課外訓練—校外實踐”三種教學環境。即通過課外高校瑜伽訓練強化課內高校瑜伽教學,通過校外實踐對課外高校瑜伽訓練的效果進行檢驗,然后把在校外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到課堂里。讓學生在不適中快速成長。具體見下圖。
(1)課內教學模式
①教學目標
課內教學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和技術,另外,要了解并能熟練的處理一些常見的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在技能方面,學生在課內需掌握高校瑜伽動作要領。在進行專項技術練習時要達到60%以上的成功率,動作的準確率要達到85%以上。
②實施過程
課堂教學部分共有五個階段的活動組成:導向、講解、組織練習、指導練習和獨立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出課程目標,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然后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對新概念或技能進行講解,并做示范。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強化正確動作,并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練習時間,對所學技能進行進一步的強化鞏固。教師在學生完成練習之后,對學生練習結果的精確度是否保持穩定進行評估,為需要的同學提供反饋。確保學生的進步。
③實施條件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現有一個室內瑜伽場地,硬件設施完備。圖書館內有關高校瑜伽技能學習、高校瑜伽欣賞、高校瑜伽運動的發展史等圖書和雜志有三十余種,可供學生業余時間翻閱學習。另外瑜伽課的老師為副教授,擁有豐富的教學和比賽經驗。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④教學評價
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素質的差異,為了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保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評價過程中我們會運用到激勵性評價。對后進生,中等生做自身縱向比較,設立后潛能生進步表,中等生提高表,優秀生榮譽表,使每一個同學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這一部分的分數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和進步程度直接打分,占總分數的5%。另外,我們會根據學生學習過程的努力程度、學生的出勤情況,結合絕對評價的部分內容,進行綜合評價。
(2)課外教學模式
①教學目標
通過團體活動,幫助學生逐漸掌握用科學的方法去改善與人交往和與社會交往的能力。另外,在技能掌握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技能的準確程度達到90%以上,更種動作技能的發球成功率要達到80%以上,準確掌握作為高校瑜伽裁判的基本能力。為進行校外實踐做好充足的準備。
②實施過程
在課外教學階段,我們通過學生建立的高校瑜伽協會這個小型社會團體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在進入院瑜伽社團以后,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在小組內安排一幫一互助學習隊,然后給各小組設定目標。為了使小組獲得好的成績,學生必須盡快的適應并且進行合作學習,如:有些同學反手技術較好;有些同學擅長高壓;有些同學理論知識掌握全面,但實踐不行。小組要通過對各人的長處進行研究并融合,以取得進步。在這一教學階段,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技能指導,并起到一定的組織管理作用。
③實施條件
學生通過申請成立了院瑜伽社團,社團的招收對象是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全體學生,學生自愿參加。協會里設有會長、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職務。瑜伽課的老師會利用課外時間輪流義務對學生的技術進行指導。
④教學評價
在課外社團體育教學評價中,教師除了定期進行系統的測試,還要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并記錄學生認知發展的情況。日常觀察,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總結性評價,還是進行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收集必需信息的一種手段。在課外訓練中,體育教師只有認真地做好日常觀察工作,才能比較真實的把握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學生的認知變化情況,為真正地做好相對評價提供前提條件。
(3)校外教學模式
①教學目標
在校外實踐階段,我們要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來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更加積極地融入社會,使學生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另外,學生通過校外實踐能夠更好的進行自我整合,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校外實踐環節幫助學生認清自身的需求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自己學會有效地做出與自己有關的教育決定,逐漸培養起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實施過程
校外實踐階段,我們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安排學生在健身場所做健身指導、教練員或者陪練員。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如果碰到技能或情感方面的問題需及時的和教師老師進行溝通,尋求幫助。這一階段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什么時候做一個紀律嚴明的老師,什么時候是指導員,什么時候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這對于教師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③實施條件
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溫州市區,具有高校瑜伽場地的溫州大學,以及醫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貿學院等共7個高校瑜伽健身區,另外瑜伽館有21個。安排學生在課外、雙休日或節假日長期做健身指導或瑜伽陪練和教練。另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在健身場所競聘自己喜歡的或擅長的工作,發展自己的特長,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④教學評價
在校外實踐階段運用外部評價和學生自評相結合的原則。外部評價包括學生所在實習單位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評。因此,我們通過要求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檔案、書寫個人學習小結等方式,來發展學生的獨立性及自我教育等這些現代社會要求學生具備的重要品質。
2.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的運行及評價
(1)課內外二合一模式的運行
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的提出給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學習環境,促使每個學生都能進入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狀態。
首先,二合一教學模式的教學周期設為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安排學生進行課內學習和每周兩次的課外訓練。技術是根本,學生必須在準確牢固的掌握了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有效地發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保證學生完成課堂任務的前提下,安排其進行校外實習。實習階段遇到的技能問題可以回歸課堂,重新進行學習。具體的課程安排流程:一學期——(課內學習和課外訓練)——一學期——一學期——(校外實踐、課內學習、課外訓練)。
其次,就是教學環境的變化,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了有利于學生進步和能力提升的一切有利條件,使學校的高校瑜伽場地設施及溫州市含有瑜伽場地的健身區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課內二合一教學模式的評價
課內化二合一教學模式的評價應充分體現考評制度對學生參與運動的引導作用。具體體現在,考試方式上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考試內容上就是期末技術考試+平時表現+業余鍛煉+實習單位評價+體育知識相結合;考核的方法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另外,提出以下設想:只要學生參加課內教學的出勤率達到90%,業余鍛煉的出勤率達到規定次數,就可以獲得60分基礎分。
三、小結
課內外二合一教學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的技術、身心、交往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這不僅能為社會培養專業的高校瑜伽健身指導,而且還能培養出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專門人才,為我國大眾體育、養生健身、休閑娛樂等相關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高校瑜伽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目前在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每一個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高校瑜伽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也不例外,各高校在實施過程中還需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林小平.28天瑜伽養生計劃.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28-31
[2]曲影.7日速效瘦身瑜伽.2009,86-92
篇9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十會議精神和各級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將科技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予以全面推進。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及《青浦區科普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對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相關要求。創新機制,深化課程改革,利用地域優勢,整合各類資源,整體提高科技教育工作品質。著力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
二、工作措施
堅持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普及教育與特色項目建設相結合的原則,以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為工作目標,以學校科技類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以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科技教育課程體系為重點,以加強科技特色項目建設為著力點,以制度機制建設為保障,提升學校科技教育工作品質,整體推進學校科技教育工作全面發展。
三、主要工作
1、依據《青浦區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教育課程》,加強學校科技教育建設,形成學校科技教育課程系列。在基礎型課程實施中滲透科學方法;在研究型、拓展型課程中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空間。
2、構建科學、完善、合理的學校科技教育工作管理體系,形成校領導、分管領導、科技總輔導員、學科教師等通力合作的科技教育工作團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結合學校全局工作,合理謀劃學校科技教育工作發展。關注較強科技總輔導員的培養,關注總輔導員的成長。
3、充分運用社會科普資源,加強校際聯動。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評選”為契機,引導組織教師、學生走進科普基地、場館,積極將社會資源與課程改革相結合,構建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科技類課程,提高學生科技素養。
4、積極參加市科技節各項活動,圍繞市科技節主題,做好宣傳發動工作。針對活動項目店面結合,精心輔導,讓學生參與市級比賽,拓展視野,得到學習和鍛煉。
5、積極參加區舉辦的第八屆學生科技節。做強學校優勢特色項目,不斷提高學校科技項目活動品質。結合學校實際,根據科技節活動主題和項目,舉辦蒸淀小學“潛能杯”科技藝術節活動節,發動學生積極參加,力爭班班有作品,人人都參與,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6、學校進一步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把有專業特長、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放到科技教育的崗位上培養,優化學校科技教師隊伍。
篇10
關鍵詞:校園網 教學資源 資源庫 信息化
校園網是教職員工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一個平臺,是現在網絡環境下不可或缺一個構成一般包含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流資源。硬件資源包括計算機機房、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和電子閱覽室等,軟件資源和信息流資源方面,校園網系統可以由網絡辦公管理系統、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信息查詢系統等組成,使校內的教學、科研、辦公和管理都有了網絡環境,實現資源的高度共享。
一、硬件資源
我校校園網目前有網絡服務器五臺,分別是三臺HP高檔服務器、一臺鏡像服務器和一臺磁盤陣列。分別為:聯網用服務器,提供DNS服務;網站WWW服務器,提供學校網頁、各教研組和師生網頁;數據服務器,提供FTP文件傳輸服務、視頻服務和在線播放等服務。
校園網主干采用光纖連接,實現百兆桌面的快速以太網架構,辦公樓、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等都接入寬帶網。網絡拓撲結構如下:
二、軟件資源
校園網的教育資源主要來自:校園網上的資源庫、因特網上的各類資源庫和分布在因特網眾多網站上的資源。
1、校園網資源庫
2、網上教學資源
3、教育資源的分類
教育資源分為:資源素材層、資源管理層和資源應用層。
(1)資源素材層分為音視頻、動畫、圖文等CAI素材,電子教案、教學案例錄像、實驗操作錄像,各類習題、試卷電子文檔,教育論文等。
(2)資源管理層分為資源系統與權限管理,資源分布式自建管理,資源建立與、等
(3)資源應用層分為基于資源的網絡課程制作,資源分布建設與應用評價,資源應用分析與個性化服務等
4、教育資源的使用
教師使用的素材庫包括:學科素材庫(mpg視頻、avi動畫、jpg學科圖片、wav配音)、同步教學(高中各學科各章節知識點同步的教學、知識要點、教學輔導、教案、練習測試等)、教研論文庫(教育基礎理論、課程與教學理論、教育教學實驗、素質教育等)。
學生使用的素材庫包括:學科知識博覽(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美術、計算機等學科相關的知識資料)、課外百科(軍事、科技、天文、書法、醫藥保健、汽車、生活常識、娛樂游戲、日常禮儀、紀念日節日、國家與國旗、文學、藝術等豐富的課外教育資源)、通用音效庫(midi庫、人類、動物、按鈕、開關聲、工具聲、公共場所、交通工具、警報、軍事、卡通、樂器、日常生活、音樂、游戲等)。
三、教育資源的建設
具有了上述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教育的功能,將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有機結合,成為現代教育中一大亮點。
1、購買國內教育資源庫
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教育資源的產品越來越多,我校購習了多套計算機輔助教育軟件、清華廣信資源庫等。目前我國的教育資源庫很多,現列舉以下幾例,供有關學校參考。如:K12教育資源庫、K12智囊教育資源庫、K12學科資源庫、K12建庫王、K12分布式建庫王、K12網絡課程制作平臺、K12信息技g教育資源庫、中國基礎教育資源庫、CNKI基礎教育知識倉庫、真源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臺、清華同方多媒體教育教學素材庫和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資源庫等。
2、建立有關網站
依照學校的業務,利用校園網滿足學校的管理、備課、教學、學習、Internet遠程教育的需求。我校專門建立有關子網站,供校園內師生共享資源。分“備課子網、教學子網、學習子網和管理子網”等。
①、備課子網。在備課子網主要滿足教師的備課需求。教師用來進行教學研究、教學資料查詢、多媒體資源匯集、教案編寫、課件制作等工作。借助于備課子網,還可以共享并借鑒共享網上教案;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手段,豐富、完善和充實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
②、教學子網。教師利用計算機信息設備手段,進行計算機課堂教學,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形式豐富課堂內容;通過網絡,教師實時抽調網上課件資源。利用信息教學手段,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擴大信息來源范圍和信息量,傳遞給學生大量的知識、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③、管理子網。使學校管理人員有效收集校內校外信息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分析,有效掌握學校的各個方面的狀況,并為管理人員進行工作決策提供極大的幫助。借助于相應的管理軟件,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隨機干擾,提高管理的科學性,促進學校工作的全面發展。
3、自建教育資源庫
對我校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制作、收集的教研論文、學科教案、說課教案、備課參考、課堂教學心得、試題庫、教學用多媒體和網絡課件、課外知識和競賽輔導等有關素材收集起來,加以整理、分析和刪除部分重復資源,以網頁形式供師生調用。
在校園網上建立論壇和聊天室,開設心理輔導站、學習交流園地、教師網上答疑等欄目,開設校長信箱和家長信箱。
四、資源庫建設中的幾點說明
1、各軟件公司各做各的,造成許多資源的浪費和不對口。
軟件公司在開發各種教育軟件時,聘請了許多教育專家和計算機專家,但可能是第一線的教師比較少的緣故,生產出來的教育資源,很大程度上出現類同和與教材不相符的現象。往往看上去還可以,到實際用時卻用到的東西很少。
2、軟件公司的開發周期長。
目前教育資源庫的內容大多以教學用素材為多,而提供基于校園網的教育資源卻很少。教材的更新也給軟件開發商帶來了不便,開發周期長,帶來很多負面現象,由于跟不上教材,甚至有的教師不愿意用。
3、資源開發要做好總體規劃,要抓好資源的審批與工作。
我校在進行網上教育資源的建設,以“整體設計,分工建設,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為指導,避免重復建設,保障教育資源的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建立資源庫內容的嚴格審批制度,使得教育資源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教育》,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2008。
2.《計算機輔助教育》,何克抗,高等教育出版社。
3.《基于網絡技術平臺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計算機研究中心。
4.《中國電化教育》,中國電化教育雜志社,2000。
5.《信息技術與教育相整合的進程》,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育技術通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