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計劃表范文
時間:2023-03-14 04:22: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習計劃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粗讀
先粗略課文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大致了解相關內容,掌握本書知識的基本框架,同時了解新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細讀
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仔細體會、認真思考,注意知識的發展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標記,以便新學期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課效率更高。通過課前預習能夠使學生知道那些地方容易,哪些地方難,會使今后的聽課變得更有針對性,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提高了聽課的效率。大量的事實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孩子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能力,就好比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取新知識,汲取新的營養。
三、細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單項式的概念(數字和字母積的代數式是單項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單項式”。
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 題聯系起來。
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要做到:
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
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網絡關系,這相當于寫出總結要點;
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歸: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
篇2
馬上就要進入高中學習了,初中的學習生活就徹底結束了,既然初中的學習生活徹底結束了那么在初中的學習生活方式就也要隨之的徹底改變,包括學習、生活習慣等。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學生學習計劃表,供大家參考。
高中學習計劃表1從初中階段進入到高中階段,在學習上要跨上一個較高的臺階。為了順利地跨越這一臺階,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學習方法,學好高中的課程。一個人確立自己的理想并不難,難得是有一個為實現理想而攀登的規劃和決心。為此,制定一個高中三年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寫下了這份高中三年學習計劃書。
(一)高中六個學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標
為實現以下規劃必須做到:樹立信心,滿懷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計劃分步驟的學習,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
1、高一上半學期是一個初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積極適應各科老師的教學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識,同時穩住腳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所以我這個學期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適應、穩定。
2、高一下半學期是一個適應后的尋求及養成期期。
這個時期由于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因此對各學科特點有了一定掌握。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重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循序漸進地、有規律地學習,全面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簡單來說就是:養成、規律。
3、高二上半學期是一個定位起飛期。
此時,高中生活早已適應,學習方法、習慣已經成熟,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有所突破。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進入一本梯隊。
4、高二下半學期是一個穩步發展期。
有了高二上半學期的起飛和突破之后,又要開始穩住腳跟了,這時要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自我和他人,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自我水平,基本確定自己在年級的學習地位。
5、高三上半學期是一個扎實復習期。
經過高二的認知后,自己的學習地位也穩定下來,不再輕易后退。就要完全靜下心來穩扎穩打地復習。此時也要注意調整心態,擺正主觀態度。時刻保持新鮮的自信心、堅韌的性格。不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履行自己的計劃,做到步步為營。
6、高三下半學期是一個加速沖刺期。
可以適當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查缺補漏,掃除殘敵,不留后患。還有此時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時刻擺正心態,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鼓勵和認定。就如愛迪生所說:“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二)我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預習預習最重要的是能發展我們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
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要在測覽教材的總體內容后再細讀,充分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理清哪些內容已經了解,哪些內容有疑問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點、難點)分別標出并記下來。同時適當地一些課前的習題練習,逐步了解知識點。這樣既提高了自學能力,又為聽課“鋪”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師解析的心理定勢;這種需求心理定勢必將調動起我的學習熱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聽課
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是經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我制定的聽課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A) 做好課前準備,即預習。精神上的準備十分重要,保持課內精力旺盛,頭腦清醒,以及對探求知識的極大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
B) 集中注意力。思想開小差會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C)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師的合作者,學習的參與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對老師的講解積極思考。結論由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先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
D) 在聽取公式定理的同時充分理解、掌握老師的解題方法,學習思路。
E)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即不能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開頭,往往寥寥數語.但卻是全堂講課的綱。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才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復習提示。同時還要注意老師反復強調的部分。
F)做好課堂筆記。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筆記,一份永恒的?a href='//xuexila.com/fanwen/shiji/' target='_blank'>事跡梢鑰朔?a href='//xuexila.com/naoli/' target='_blank'>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俗語說,好記心不如爛筆頭,因此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我必須記筆記。同時做筆記充分調動耳、眼、手、腦等器官協同工作可幫助學習。有選擇的記筆記,記錄經典例題。
G) 注意和老師的交流,聽課要與老師有目光的交流,提問式交流,都可以促進學習。
3、作業作業是提高思維能力,復習掌握知識,提高解題速度的途徑。
通過審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達到鞏固檢驗自己的目的。完成作業時,一定要做到獨立完成,去形成自己的一個獨立的思維習慣。
4、復習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學過即習,方為及時。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我計劃的復習要求是一下幾點:
A)課后回憶,即在聽課基礎上把所學內容回憶一遍。
B)精讀教材。對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筆記。對課堂筆記及時的完善,勾畫出疑點,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
D)看參考書。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應考能力。
E)單元復習的要求:
a) 本單元(章)的知識網絡;
b)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c)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后將其補上。
(三)總結
高中三年是人生重要的三年,是人生成長重要的三年。在這充滿挑戰的三年間,我將在學習和做人兩大方面做出努力,鍛煉自身的意志品質。雖然這份規劃書似乎有點泛泛而談,但是,在寫這份計劃書的過程中我真的學到了許多,對高中有了一些認識,我產生了一份責任感,這份責任不是對父母負責,而是對自己負責。我相信這責任感將有助于我今后的學習,我個人認為高中的學習正是需要自主,正是需要這份對自己的責任感,才能在拼搏中成長。
高中學習計劃表21、高一上半學期是一個初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積極適應各科老師的教學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識,同時穩住腳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所以我這個學期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適應、穩定。
2、高一下半學期是一個適應后的尋求及養成期期。
這個時期由于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因此對各學科特點有了一定掌握。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重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循序漸進地、有規律地學習,全面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簡單來說就是:養成、規律。
3、高二上半學期是一個定位起飛期。
此時,高中生活早已適應,學習方法、習慣已經成熟,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有所突破。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進入一本梯隊。
4、高二下半學期是一個穩步發展期。
有了高二上半學期的起飛和突破之后,又要開始穩住腳跟了,這時要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自我和他人,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自我水平,基本確定自己在年級的學習地位。
5、高三上半學期是一個扎實復習期。
經過高二的認知后,自己的學習地位也穩定下來,不再輕易后退。就要完全靜下心來穩扎穩打地復習。此時也要注意調整心態,擺正主觀態度。時刻保持新鮮的自信心、堅韌的性格。不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履行自己的計劃,做到步步為營。
6、高三下半學期是一個加速沖刺期。
可以適當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查缺補漏,掃除殘敵,不留后患。還有此時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時刻擺正心態,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鼓勵和認定。就如愛迪生所說:“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高中學習計劃表3高中了,我想應該更加認真地投入學習中。于是就執筆寫這個的計劃,以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
首先,要真正地拋開電腦。電腦,不會是不用,但限制在學習之內。除非是必要,例如學習電腦課,否則不去主動玩電腦,也不去落入游戲的陷阱。
其次,限制讀課外書。這個有點難度,不過我想可以通過修改時間規劃來調整。在學校的時候,所有的時間安排都要以學習為先。只有晚飯后的時間和臨睡前的時間可以不考慮學習的問題,此外,就要好好地在學習方面下功夫了。
睡覺時間定為晚上11點。早上起來要念英語。在學習上,復習、預習、做作業都要認真,竭盡全力。不偷懶。還有最重要地一點,擴展知識的范圍,使自己可以成為有用之才要買多一點關于學習的書,尤其減少在非學習書籍上的投入。
提前學習。對于一些積累性的知識,例如單詞的積累和閱讀,每天都要抽點時間去背,去看。睡前的一個小時,最好用于課外文言的閱讀上。
注意勞逸結合。在學習的時間中抽時間參加體育活動,不能在書桌前坐太久,避免打瞌睡。必要時飲用咖啡。
目標:
向級前一百進發。
如果在高一上期末(學段2)的考試中考到級前一百,希望父母獎勵新的電腦。并放置在書房中。
保持每個月180元的零花錢有結余并存起來。
1.熟悉高中的學習環境,結識同學和老師們。
2.在每一個科目課堂上認真聽講,爭取每一科都達到較好的水平。
3.超前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
5.競選班長或團支部書記,在高一多為班級做一些工作,多鍛煉自己的能力。
6.參加學生會和團委的競選,努力工作,爭取為全校同學服務。
高二年級
1.選科目時選擇物理班,爭取進入“尖尖班”。
2.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數學競賽能在高二出成績。
兼顧一下物理競賽。
3.在學習中多進行自主探究。
4.更熱心于學生會的工作。
高三年級
1.學習更加緊迫,可能會退出學生會和班里的工作,全力以赴學習。
2.數學競賽爭取更大的進步,爭取進入奧林匹克冬令營。
3.如果能爭取到保送名額,會自學一些大學知識,熱心幫助同學。
4.如果爭取不到,會全力以赴準備高考,為一中爭光。
我相信我自己的實力。
數學:上課前一定要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做作業。老師講的例題一定要過關,不能漏一題,此外最重要的是
認真,細心,錯題更正本一定要看,講完一節看一遍,筆記本也是。
語文:上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認真,不懂的記在錯題更正本上,早上找出來讀一讀,做作業一定要認真。多記些名人名言,拼音,詩詞。
英語:課前預習,上課快記,快聽,細心,不管是什么,只要老師講出口的我沒聽過的就記。課后一定要復習,此外,數學,語文也要復習。練習冊一定要跟上去,時間緊,抽一抽就出來了。
歷史:背一定要細心,耐心,系統化。借高二下學期的書,早上6:30以前讀。
政治:上課認真聽,課本要重中有重地讀。早上還有10分鐘讀。
地理:上課前一定要預習,上課要細心,多記,在早讀讀完后讀10分鐘或少點。
傍晚歷史,政治,地理,自己調整。每一科都要預習和復習。理科也要多看,多做,上面的都只是一些學科方面。生活
上早上跑一圈步,傍晚隔兩天去洗澡,中午做作業,課間背英語單詞,和名人名言詩歌。成語詞典也要在晚上下課后或有空的時候爭取快些看完。吃完飯后看讀5分鐘生物。
高中學習計劃表4高一是個關鍵階段,每一場考試都十分重要。高一上學期的期中考試臨近了,我們一定要制定期中考試復習計劃,根據復習計劃有條理的進行復習,小編祝每一位同學們都考得好成績。
一、多看課本,課后及時復習。
期中考試考核的內容都是圍繞課本的,把課本吃透,把該熟記的知識點、該掌握的公式都必須拿下。每天在課后用半小時來復習,效果要比做兩個小時的課后作業好得多,因為復習是為了檢查自己是否已經牢固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如果缺少了復習,不但會影響新知識的消化吸收,還會在寫作業時感到很盲目。不僅如此,課后復習還能夠有效地幫助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講授后,花費2-5分鐘采用“過電影”式回憶法,趁熱打鐵,及時消化新學知識點。因為在這個時候,同學們剛剛獲取到新的知識,還未能夠真正做到全面掌握,所以就需要依靠及時地回顧復習來讓自己充分理解并且加深記憶。
二、查漏補缺,互相提問
每天課間、晚上復習時,通過與書本對照、與同學互相提問,將學習內容與存儲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對比,找出偏差和失誤,將知識點深深地記在腦子里。
三、“回爐”復習
給自己把學習計劃制定好,規定每一步的復習進程。大約在兩周左右的時間將所有內容復習完,然后再“回爐”復習,便可保持已學知識點固若金湯,活學活用。
四、考試時,多審題,多檢查。
要養成好習慣,在做題時一定要把題看清楚,不要貿然下筆;不提前交卷,多檢查幾遍,組織答案需細心,關鍵字眼、中心思想要抓準,運算過程、書寫過程要謹慎,盡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而帶來的不必要的失分。
雖然復習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是大同小異,但是考試前后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中考的影響很大,不可小覷,初三生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好習慣,家長和老師也應該主動幫助初三生們改掉不好的習慣,在中考時,往往是一些壞習慣導致丟分,讓考生和家長都痛心不已。
此外,中考復習時非常重要的一項工具就是糾錯本,我們可以從這里就開始做起,每一場考試,甚至是平時的測驗題,都認真記錄錯題,備注好知識點,以便沖刺時翻閱溫習。
高中學習計劃表5時間匆匆如白駒過隙,自中考結束后,兩個多月的假期在我不知不覺間過去了,我也迎來了新的學期。回想過去的假期,似乎都是在虛度光陰中過去的,我不由得感到慚愧,只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好好把握時間,努力學習。
說起來還真丟臉,作為一班的學生,卻在這次中考中得到一個不能令人滿意的成績。反省起來,這都怪我中考前不夠用功,并且平時也不下工夫,很多內容都是臨考前才隨便看看的。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必須該店了,因此,我對接下來的新學期,作了一個學習計劃。
首先,自然是上課認真聽,作業認真做了。想起以前,由于自視過高,以為光看課本就能理解,因此沒怎么認真聽課。哪知有很多知識都是課本沒有的,而我錯過了,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全級排名由剛開始的幾十名到后來的幾百名,成績一直不穩定,后來想追上都已經鞭長莫及了。至于作業更別提了,一向是老師收去檢查就做,不檢查的就懶得理了。老師常說我學習不夠主動又懶惰是沒錯的了,因此在新學期里我要吸取教訓,一改懶惰的毛病才行。老師也說了,高中不同于初中,平時不認真學,考試前再學是沒用的。所以以后上課一定要認認真真,不放過老師的每一個字眼,多做課外書。即使放學回到家了,也不能肆意地看電視玩電腦,要學會控制自己。
接著,我想我還要注意勞逸結合,積極鍛煉身體。死讀書,讀死書,只懂得一味地學習是沒有效率很愚蠢的做法。除了學習外,還要有適當的放松,如聽聽音樂,看看課外書等,適當地放松心情,在專心投入學習,效果不是更好嗎?。我比較喜歡看課外書,不是有一句話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我的作文水平不是很好,大概是因為沒有“破萬卷”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學習了。除此之外,鍛煉好身體也是很重要的。上一周體育老師也就說過了,好的身體素質也是高考取得好成績的關鍵。這一點就說到我的痛處上了,我的體質一向不是很好,又不喜歡運動,導致中考體育差點拿個鴨蛋,這可是我的一大恥辱。所以,在新學期里我一定要認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
最后,我還要增強自立能力和管理能力。我從小就嬌生慣養,什么都要別人做,并且有膽小,從來不敢表現自己。這在將來必定是個致命傷的。
篇3
二:七點洗漱,七點一十開始吃早餐,七點一xx從家出發到學校.
三:到校早讀(要求認真),課間讀課外書,中午十二點一xx之前到家吃飯,飯后適當午休。
四:下午放學五點之前必須到家,到家后:
1:完成布置作業 2:鞏固所學內容
3:做習題(語數) 4:聽英語磁帶
5:默寫單詞五個 6:預習課文,知識
7:背數學公式 8:洗漱睡覺
時間:1完成時間6:55 2完成時間7:15 3完成時間8:15 4完成時間8:35
5完成時間8:45 6完成時間9:05 7完成時間9:10 8完成時間9:20
篇4
首先就是要把我們暑假剛開始的各種暑期安排的想法落實到紙面上,自己制定一個暑期生活安排計劃表。這樣,就能把我們頭腦中一閃而過的好想法記錄下來,而且也利于我們對暑假活動安排的條理性和次序性。
我們可以把自己這個暑假大概想做的幾個主題活動寫出來。比如,幫助家里多做些家務勞動;安排兩個星期的外出旅游;看完兩本偉人自傳。我們可以把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活動每天多分配一些時間。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每天的各項活動的內容和時間要合理搭配,因為我們都知道長時間做一個活動,容易身心疲勞。比如,你可以讓自己每天練鋼琴1.5個小時,然后安排30分鐘的觀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接下來安排兩小時的家務勞動或一些簡單的體育健身活動。
你可以做每天的活動時間安排,你也可以做暑期活動的計劃表,最后你可以在開學前對整個假期的生活做一個回顧和總結,這都由你自己來安排,但是建議你能把你的生活安排計劃或你的假期生活感想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我們才能對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感受得更真切一些。
二、安排好暑期的學習活動
暑假期間,學校會要求我們完成暑期作業,有的學科老師是要求按章節復習課本知識,有的學科老師是要求預習新教材,也有的要求暑假期間完成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我們暑假里必須要完成的,我們要在活動計劃時首先考慮進去,比如我們可以每天用一個小時完成老師要求的學習內容,保證完成這些學習活動所需的時間。有的學生把學校留的作業用一個星期不分白天黑夜的做完,期盼著暑假剩下的時間可以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瘋玩。這是一種不科學的安排。學習是個持續的活動,剛開始幾天的過度學習,知識來不及消化和理解,囫圇吞棗,我們學得一知半解,不夠扎實。幾天學完之后,就瘋玩再不復習了,這樣記憶的效果不好。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遺忘有先快后慢的規律特點,剛學過的新知識,遺忘最快,所以新知識需要及時復習,我們最好每天都留有一段學習的時間。
三、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個同學都有一些自己的個人愛好和興趣,也有很多同學想利用暑假時間學習一些新技能,比如學繪畫、學游泳、學打球、學舞蹈等。所以,我們可以每天把學習這些內容的時間安排進去,這樣就能保證每天能按照學習進度學習,保證學習的效果。當然還有一些同學想在暑假期間養些小動物,比如養小兔子或者龍蝦等。暑假應該是輕松愉快的,我們可以把平時學習的時候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做的事情放到暑假里做,完成自己心中的愿望。
四、讀讀課外書
在暑假里讀一兩本好書確實是個不錯的想法。選好你要看的書,精讀,體會。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們在讀書中可以增長知識,開拓眼界,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思考,激昂斗志。另外,我們正是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時期,讀好書可以促進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多讀書,讀好書的作用不可估量。
篇5
在這個新的學期,我有這新的目標和新的計劃,我為了能在這個新的學期里取的更好的成績,我特地制定了一些新的學習目標和新的學習計劃。
在上小學的時候,我期末語文成績是在班里的前十名,也有不少人比我差,所以弄的既有些驕傲。可是不然,在經歷過幾次考試之后,我級漸漸明白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了解到班上,級里比我強的人還有很多。在新的學期里,我的語文成績目標是:語文一定要考90分以上。
反正總的來說,其實我的學習成績也還算可以的,可是我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太懶惰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想著投機取巧,任何事情能做一遍絕不做兩遍,就連做題時也要想著怎么做簡單、最方便,如果是簡單的題往往會題還未讀完,不經思考,便揮筆往卷上寫。導致我考試是,常常特別難的大題全答對了,可簡單的小題卻錯的稀里糊涂,為此我要改掉懶惰這個壞毛病。
篇6
樹立信心,努力堅持,別放棄,更不可半途而廢。
1、早晨合理安排30分鐘讀一讀英語
2、利用上午2節課的時間分別獨立完成2科寒假作業
3、中午適當午休
4、和上午一樣,利用下午的時間做些寒假作業,但不可一下子貪多。要均衡、科學安排。
5、自由時間可以干一些喜歡的事情,但要控制在半小時的時間里
6、晚飯之前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看電視等,但要看看新聞。
7、讀一些好的小文章,寫日記或是讀后感,或是精彩的摘抄
8、每天學習時間最少保持在7-8小時(上課時間包括在內) 10、既不要睡懶覺,也不要開夜車。
11、制定學習計劃,主要是以保證每科的學習時間為主。若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作業,應趕快根據計劃更換到其他的學習科目。千萬不要總出現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局面。
12、晚上學習的最后一個小時為機動,目的是把白天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沒有完成的任務再找補一下。
13、每天至少進行三科的復習,文理分開,擅長/喜歡和厭惡的科目交叉進行。不要前趕或后補作業。完成作業不是目的,根據作業查缺補漏,或翻書再復習一下薄弱環節才是根本。
14、若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千萬不要死摳或置之不理,可以打電話請教一下老師或同學。
每日 【具體】
7:00 起床
7:20 洗漱完畢
7:20----7:50:鍛煉【跑步,爬山等】
8:00吃早飯
8:20---9:05 做作業【第一節課】
9:15—10:00做作業【第二節課】(可以利用第一、二節課時間上家教課)
10:10---10:55 復習【第一科】
11:05--- 11:50閱讀 【包括語文課外必讀篇目,優美散文,作文范文等】
12:00吃午飯
12:30---13:30午休 【午睡,實在睡不著的話休息會】 14:35---15:20復習【第二科】
---------半小時自由時間【閱讀,體育活動,或娛樂】---------------------------
15:50---16:35做題【做數學題,物理,化學題】(單周)【英語訓練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等】(雙周)
16:45---吃晚飯 自由時間【看報紙,電視新聞、科普類等】(此段時間不固定)
吃完飯后---21.:30進行一天的總結,檢查背誦、默寫等簽字類作業,并聽錄音,背單詞或古詩古文等
篇7
【關鍵詞】學習資源共享;元數據標準;元數據收割協議;認證Web服務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6―0066―05
一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概念和基礎
1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學習資源指支持學習的任何事物,包括物質形式的和非物質形式的。非物質形式的學習資源包括教育制度、人際關系、學習氛圍等等。物質形式的學習資源又可以分為人力資源和非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包括老師、同學、朋友、專家等等。非人力資源從大到小包括教學設施(例如圖書館和教室)、教學設備(例如投影儀和各種實驗儀器)、學習工具(例如計算器和各種文具)和學習材料(例如教材和各種多媒體音像資料)。狹義的學習資源僅僅指學習材料,也是通常意義上的學習資源。
學習材料是學習者要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等學習內容的載體。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這些學習內容載體的形式出現了數字的和非數字兩種。非數字的學習材料包括傳統的印刷教材、各種掛圖、模型和標本等等。根據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CELTS-41的定義,數字形式的學習材料分為媒體素材(包括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案例、文獻資料、資源目錄索引、常見問題解答、試題、試卷、課件、網絡課程九類,這些都可以稱為數字化的學習資源。
在國外的數字化學習研究中,也將數字化學習資源稱為學習對象,是指“提供給教育者、學生和自學者使用和重用,以支持學習或學習支持活動的任何可再生和可尋址的數字資源”。通常學習對象是結構化的學習資源,即使用IMS內容包裝規范打包好的學習資源。
由于我們國家早期建設的很多資源庫的資源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不造成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費,在考慮資源共享的問題時,必須能夠重用這些資源。因此本文中的數字化學習資源采用CELTS-41中的定義,但也不排除經過了教學設計,并進行了結構化表示和包裝的學習對象。
2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基礎
無論是原始的素材資源,還是經過了教學設計的課件和網絡課程,以及打包好的學習對象,學習資源共享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資源是自包含的;2)資源是可尋址的。
資源的自包含性是指資源是獨立的,即資源不依賴其他資源可以單獨存在。同時自包含性還意味著資源可以作為單一文件進行傳遞,而不是包含多個文件需要傳遞多次。
資源的可尋址性是指學習資源能夠通過網絡地址進行唯一標識,即一個資源必須有一個網絡地址,并能夠通過這個地址訪問到該資源。當然一個資源可以有多個網絡地址,反之則不然,即一個網絡地址不能標識多個資源,而只能標識一個資源,否則會造成資源的無法識別,進而造成無法訪問和傳遞。
二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層次和機制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問題的產生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分散存儲;二是各個數字化學習資源庫系統之間由于認證、技術體系和技術路線不同造成的互操作障礙。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共享就是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包括以下層次[1]。
1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集成與發現
解決資源分散式存儲的方法是為資源建立統一的目錄索引,稱為資源的“集成(Gather)與發現(Discovery)”。資源的集成與發現的基礎是區分數字化學習資源庫中的兩類信息實體:資源(Assets)和元數據(Metadata)。資源指的是數字化學習資源本身,元數據指的是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描述信息。資源的集成與發現都與元數據有關。資源集成與發現的前提條件是各個資源庫必須為資源提供元數據。
為資源建立統一目錄索引的第一步是資源的集成(Gather),就是將各個分散的資源庫中的元數據進行收集,并集中存儲在同一個地點,稱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收集元數據的方式有兩種:推(push)和拉(pull)。推是由各個資源庫主動向信息中心提供元數據,拉是由信息中心主動向各個資源庫索取元數據。
由于元數據提供了資源的詳細描述信息,所以信息中心可以向最終的資源用戶提供資源的檢索服務,稱為資源的發現(Discovery)。用戶檢索的條件信息與元數據進行匹配,同時檢索的結果信息也是元數據信息。信息中心可以利用元數據信息提供靈活多樣的資源檢索服務。資源集成與發現的原理見圖1。
2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傳遞與交換
資源的集成與發現是在元數據層次上進行的,可以實現學習資源的統一查詢和檢索,但沒有涉及到學習資源的統一傳遞和交換。即學習者或學習支持者在公共資源目錄上可以查詢到某個資源,只是返回了元數據,而不是資源本身。實現資源傳遞與交換的條件是資源庫之間必須具有統一的認證以及數據傳遞協議。
通常用戶在信息中心檢索資源,在信息中心返回的匹配資源的元數據中包含資源的網絡地址。用戶選擇某個資源要求進行傳遞時,信息中心根據元數據中的資源地址向相應的資源庫發送傳遞資源的請求。資源庫首先會要求認證,用戶提供認證信息,資源庫認證后再將資源傳遞給用戶。這一過程稱為資源的傳遞(delivery)。如果資源的傳遞發生在資源庫之間則稱為資源的交換(exchange)。此外如果一個資源庫主動向另外一個資源庫傳遞資源也屬于資源的交換。前者稱為請求(request),后者稱為提交(submit)。資源傳遞和交換的過程見圖2。圖中虛線屬于資源的集成與發現。
三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分析
根據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層次與機制,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需要元數據、元數據收割和認證服務三方面技術標準的支持。
1 學習資源的元數據標準
資源集成的基礎是資源庫必須為資源提供元數據,目前國際上的元數據方案有很多,在教育領域應用的主要是Dublin Core和IEEE LOM。Dublin Core起源于圖書館領域,用于數字資源的描述和交換,由于其廣泛的影響力在教育方面也有所應用。IEEE LOM是針對學習資源開發的,是目前最有影響的學習資源元數據標準。IMS Metadata、SCORM中的元數據都與它一致。我們國家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中有CELTS-3、CELTS-41和CELTS-42三個元數據方案。其中CELTS-3是IEEE LOM的本地化,兩者完全一致。CELTS-41為九類學習資源擴展了相應分類元數據元素,主要應用在高等教育領域。CELTS-42是針對基礎教育開發的,是Dublin Core、IEEE LOM和CELTS41的選擇與組合。不同的元數據方案定義的元數據元素有所不同,但可以相互映射和轉換。當然映射和轉換時可能出現信息丟失。表1是IEEE LOM和Dublin Core之間的簡要對比。
目前主要使用IEEE LOM(CELTS-3),在某些需要簡化的場合使用Dublin Core,如果需要為某類資源提供額外信息則使用CELTS-41。
2 數字化資源的元數據收割標準
資源集成的方法是將各個資源庫的元數據收集起來存儲在一個地點。元數據的收集又稱為元數據收割,可以參考的標準主要是OAI-PMH(OAI元數據收割協議: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2]。
OAI-PMH的原理如圖3所示。OAI協議定義了兩個角色:數據提供方和服務提供方。數據提供方相當于各個資源庫,它存儲學習資源及其元數據。服務提供方相當于信息中心,它收集元數據并向用戶提供檢索服務。數據提供方和服務提供方通過OAI請求和OAI響應來實現信息的傳遞。一個服務提供方可從多個數據提供方處獲取元數據,而一個數據提供方可向多個服務提供方提供元數據,兩者之間是多對多的關系。
OAI定義的請求包括GetRecord、Identify、ListIdentifiers、ListMetadataFormats、ListRecords、ListSets共六個。OAI請求以HTTP請求表示,每個請求至少有一個以key=value形式出現的參數,多個參數用符號&隔開。例如要列出資源庫an.省略/OAI-script中標識符為oai::hep-th/9901001,元數據格式為Dublin Core的記錄,相應的OAI請求為:
an.省略/OAI-script?verb=GetRecord&identifier= oai::hep-th/9901001&metadataPrefix=oai_dc
OAI-PMH響應必須是形式良好的XML實例文檔,并且XML數據必須是有效的XML方案。下面是對上面的OAI請求的響應:
metadataPrefix="oai_dc">an.省略/OAI-script
...
OAI-PMH協議支持多種元數據方案,例如本文中列出的IEEE LOM(CELTS-3)、Dublin Core、CELTS-41等等,前提是資源庫必須提供元數據,可以通過List Metadata Formats得到數據提供方支持的元數據方案。
3 認證服務標準
用戶根據元數據提供的網絡地址向資源庫發送傳遞請求以后,資源庫需要進行用戶的認證,目前在數字化學習領域涉及到認證服務方面的標準中可以參考的是IMS CC中的Authorization Web Service[3]。
IMS CC認證服務的原理如圖4所示。IMS CC的認證服務是學習者在學習管理系統中運行通用彈夾學習包中的某個需要認證的資源時,學習管理系統和認證服務系統之間進行的認證通信。
IMS CC認證服務的認證消息是使用Web服務SOAP協議進行傳遞的。首先(1)學習管理系統向認證服務提供學習包的標識符及學習管理系統的地址,(2)認證服務要求提供密鑰,(3)學習管理系統向認證服務提供密鑰,(4)認證服務根據密鑰返回認證結果。整個消息傳遞過程如下面的代碼所示。其中LMS代表學習管理系統,WS代表認證服務。
LMS:
Cartridge ID
The LMS’s URL
WS:
License Agreement
Please enter key:
Key
Text
LMS:
Cartridge ID
The LMS’s URL
A Key
認證通過:
WS:
The Key passed by LMS
Expiration Date
認證未通過:
WS:
< auth:Invalid>
The Key
A Message
當認證服務應用于資源庫的學習資源傳遞時,學習管理系統相當于資源庫,認證服務由各個資源庫提供。認證消息的傳遞發生在用戶使用的軟件(可能是信息中心,或者是專門的資源搜索工具)和資源庫之間。用戶向資源庫請求傳遞資源時,資源庫會通過認證服務進行認證,再根據認證結果決定是否向用戶傳遞資源。資源傳遞可以使用HTTP或FTP協議。
四 小結
本文探討了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基礎、層次與機制,并簡要分析了可以參考的技術標準。由于學習資源共享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因此應該分步驟地實施。首先各個資源庫應該為自己的資源提供完整的元數據描述;其次某個地區,或者某個領域,例如教師教育、圖書館等等可以進行元數據的收集,建成資源信息中心。最后再嘗試開發統一的資源庫互操作接口。
在技術標準方面,除了前面介紹的幾個,IMS早期還開發了一個資源庫互操作標準,稱為IMS DRI[4]。IMS DRI為不同技術體系下的資源庫互操作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框架。重點描述了提交/保存(submit/store),搜索/提供(Search/expose)、聚集/提供(Gather/expose)和請求/傳遞(request/deliver)四種互操作接口,如圖5所示。在此基礎上定義了進行互操作的消息格式,其中也包含了認證信息。消息的傳遞使用SOAP協議,資源的傳遞使用FTP和HTTP協議。此外該框架還考慮了訪問控制、資費管理、目錄服務和注冊服務等問題,但計劃在將來開發。DRI提供了實現資源庫互操作的基本思路。此外目前IMS正在積極開發一個名為學習對象發現與交換(LODE:Learning Object Discovery and Exchange)的標準,也值得關注和跟蹤。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我國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的現狀及其對策[J].電化教育研究,2009,(10):5-9.
[2] OAI.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S].
篇8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一直受凱洛夫的“講解——接受”教學模式的影響,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學生學習被動且負擔過重,主體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獨創精神欠缺。因此,在與西方學生的比較中,我國學生的創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爾﹒波斯特曼所批評的:“孩子們入學時像個‘問號’,畢業時卻像個‘句號’,這只能是學校教育的失敗。”
高中化學新課標的實施,是以素質教育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是科學的、前瞻的教育,體現了現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動性、民主性、創造性的時代特征。這就要求21世紀的化學教師必須站在化學發展的“昨天”與“明天”的新舊契合點上尋求自己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了時代的主潮流,化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高中化學新課標對化學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創設學習的情景,激發探究欲望,有計劃地、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養成科學態度。本文結合我實施新課標一年多來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體會。
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
學生自主學習是創造學習的基礎,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至關重要。人本主義教學觀認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呢?
1、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還要強幾千倍。”因此,教師要以人為本,相信學生的潛能,相信學生能夠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斷變化發展與進步的個體。“搬運工與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馬克思)。”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做到尖子生吃飽,中差生吃好,使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激勵競爭,形成一個“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學生共同提高的統一整體。如我在每一節教學時,都預先準備一份學案,學案中所涉及的問題有深有淺,首先讓學生預習教材,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學案中的題目。這樣一來使好、中、差的學生都各有所得。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的基礎。新世紀呼喚著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于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導演”,把學生推向化學教學的舞臺。
3、善于運用言行表情,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善于運用言行表情,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贊許的話語,一番精彩的開場白,都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獲得終身受用的化學基礎能力和創造才能。如在講授《化學選修1》“合金”時,我便臉帶疑惑,很謙虛地向學生討教:“剛剛老師碰到了一個問題,怎么解釋都覺得不夠全面,想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幫老師一起解釋。”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卻為什么有一定的熔點,這下學生們可就熱鬧了,有的說,合金是幾種金屬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物質;有的說,合金的形成不是簡單的將兩種金屬進行混合,他們之間是要斷裂金屬鍵的,金屬陽離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說,合金從物質分類上看,有的屬于機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屬于互化物合金,無論那一種類型,只要組成一定時,熔點就一定。最后學生在共同討論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義。這樣不但讓學生學到了化學知識,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另外,在平時的課堂中,筆者還時常用贊許的話語鼓勵學生,如“老師也有同樣的想法”、“老師覺得你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雖然說得不是特別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使每位學生時刻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中的主人。
篇9
基于“三重表征”和“深度學習”理論,以魯科版高中化學《化學2(必修)》“甲烷”教學為案例,探索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運用“三重表征”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進行高中有機化學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
三重表征;深度學習;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比較抽象,反應機理與反應呈現方式和無機化學不同,學生入門較難。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是學習有機物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通過對甲烷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有機物的一般性質;從甲烷的結構特點可以拓展到乙烷、丙烷、丁烷及其同分異構現象以及碳原子的成鍵方式的多樣性,從結構的多樣性初步認識種類繁多的有機物;從甲烷的取代反應認識有機反應的機理與特點。“甲烷”的學習過程及方法將對以后學習其他有機物起到“樣板”的作用,相關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將在以后的學習中得到遷移。本文以魯科版高中化學《化學2(必修)》“甲烷”教學為例,探索運用“三重表征”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進行高中有機化學的深度學習。
一、理論基礎
(一)三重表征
表征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知識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腦中呈現和記載的方式”[1]。化學在宏觀層面上研究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同時也要深入微觀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為了方便交流與研究,就有必要設計一套獨特的、系統的符號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過程等。因此,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就形成了對物質及其變化的三種表征形式:宏觀表征、微觀表征和符號表征。
宏觀表征主要是指物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可觀察到的現象等在大腦中記載和呈現。微觀表征主要是指構成物質的相關微粒的結構、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微粒的運動、變化等微觀知識在大腦中記載和呈現。符號表征主要是指一系列具有特定含義英文或拉丁文字母組成的符號或圖形在大腦中記載和呈現。
化學學習就是從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水平上認識、理解、記憶并應用化學知識,同時建立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形成化學學習的獨特思維模式。
(二)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當代學習科學理論提出的新概念。學習科學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新的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是研究教與學的跨學科領域(包括認知科學、教育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社會學、神經科學和其他領域)。
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理解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將它融入原有的認知系統中,與認知系統中的其他知識進行聯系,并將獲得的知識遷移應用到新的情境中,決策解決相關問題[2]。深度學習倡導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探索,強調理解與批判地學習,注重對知識的整合與建構,并在學習、生活中實踐、遷移應用與反思。
二、基于“三重表征”的高中有機化學教學案例剖析
(一)教學內容
此教學案例選取魯科版高中化學《化學2(必修)》中第3章第1節“認識有機化合物”第一課時“有機化合物的性質”為教學內容,以“甲烷”為例學習有機化合物的性質。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錄: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質;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學性質;認識甲烷的空間結構,初步具有空間想象能力;了解取代反應的概念及反應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推理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和查閱資料等各種手段獲取信息;通過各種模型認識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通過動畫演示,理解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的機理;通過“三重表征”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運用“宏觀―微觀―符號”的聯系解決問題的化學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甲烷的性質認識有機物的性質,培養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規律;通過實驗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有機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升學習興趣;體會有機物與生活、生產、社會環境及其他科技領域的廣泛聯系和相互作用,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過程主要板塊
教學板塊1:創設情境――宏觀表征
教師活動:展示一套“西氣東輸工程竣工”的紀念郵票。郵票分別為“氣源開發”和“管道建設”,兩枚組合在一起,并用一條鮮明的紅線標示4000多千米的管道走向,是當代中國的“能源動脈”。請問“西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你對該氣體有哪些了解?
學生活動:回顧初中學習甲烷的相關物理性質及用途。
設計意圖:以“西氣東輸”為素材創設情境,學生對甲烷可作為重要能源這一宏觀表征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并回顧了甲烷的相關物理性質。
教學板塊2:甲烷分子結構的探究――宏觀表征微觀表征符號表征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設計實驗證明甲烷含有C、H兩種元素。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并匯報實驗方案:驗純后點燃甲烷氣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若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證明含有H元素;再往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證明含有C元素。
教師活動:邀請一位學生共同完成實驗。
學生活動: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甲烷含有C、H兩種元素。
教師活動:通過實驗測出了甲烷分子中含C元素75%,含H元素25%。求甲烷的分子式。
學生活動:計算甲烷分子中n(C)∶n(H)=1∶4,甲烷的分子式為CH4。
教師活動:甲烷分子中一個碳原子與四個氫原子如何形成化學鍵?碳原子最外層有四個電子,氫原子最外層有一個電子,二者均不易得或失電子,一個碳原子最外層的四個電子。
以分別與四個氫原子形成四對共用電子對,即四個共價鍵。可表示為:
那么,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是怎樣的?學生們用水果(橡皮泥)、牙簽制作甲烷分子可能的空間構型。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甲烷分子可能的模型。
教師活動: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以上空間構型中正四面體型最穩定。我們把四個相同大小的氣球綁在一起,發現四個氣球分別指向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在外力的作用下四個氣球間的夾角發生改變,但是取消外力作用后又恢復正四面體構型。
小結:
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點燃]CO2+2H2O
甲烷分子的電子式和結構式是在二維平面上書寫的,四個碳氫共價鍵分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它們對應于三維空間上正四面體結構,注意“二維”平面與“三維”空間的轉換,做到寫在平面,想在空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設計并觀察宏觀實驗現象,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通過計算分析甲烷的分子式,并探究甲烷分子中C、H原子的成鍵方式以及分子的空間構型,并用結構簡式、電子式、結構式表示,實現了“宏觀表征”“微觀表征”“符號表征”的轉換,形成“三重表征”的有機結合。
教學板塊3:甲烷的化學性質――宏觀表征微觀表征符號表征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將甲烷氣體分別通入盛有加入紫色石蕊試液的鹽酸、加入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三支試管中。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現象:三支試管中的溶液均不褪色。
教師活動:通常情況下,甲烷的性質比較穩定,一般不與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發生反應,但是甲烷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也會發生某些反應。
演示實驗:取一個100mL量筒,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體積比約為1∶4的甲烷和氯氣,放在光亮的地方。一段時間后觀察發生的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到的實驗現象:①生成油狀物;②試管內氣體顏色變淺;③倒立于水槽的量筒內液面上升。
教師活動:在光照過程中,甲烷與氯氣發生了反應生成油狀液體,氣體總量減小,且反應后生成的物質極易溶于水,量筒內壓強減小,置于水槽中,液面上升。
教師活動:電腦動畫模擬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的過程。
球棍模型演示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的過程,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
甲烷在光照的條件下能與氯氣發生反應,生成多種含氯有機物和氯化氫,其反應方程式為:
在上述反應中,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逐步被氯原子代替。有機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代替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3]。
設計意圖:通過對宏觀實驗現象的分析,進而深入研究反應的微觀機理,最后用化學符號表示出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引導學生從“宏觀表征”入手,用多種“微觀表征”手段逐步深入理解,最后用“符號表征”來表達化學反應,使學生將“三重表征”相互聯系起來,并在頭腦中形成對該反應的“三重表征”的相互轉化。
教學板塊4:知識歸納總結――“三重表征”總結及概念建構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本節知識,建構“三重表征”教學圖,如圖5所示。
圖5 甲烷的“三重表征”教學圖
設計意圖:通過“三重表征”對知識進行歸納,并建立起三者之間的聯系與轉化,能夠在一定程度生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夠促進學生在頭腦中更加有序合理地對知識進行組織和建構。
三、基于“三重表征”促進高中有機化學深度學習的思考
(一)豐富呈現方式促進深度學習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個體的智能存在差異,每個人都有其特有的智能結構,因此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傾向是不同。教師要使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智能強項以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在運用“三重表征”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由于“符號表征”有固定的形式與特定的含義,不能隨意變更,但是“宏觀表征”與“微觀表征”可以選擇不同的素材、呈現不同的方式以適應、發展不同學生的智能。
例如,在創設情境中對甲烷的用途進行“宏觀表征”時,可以選擇“西氣東輸”“可燃冰”“沼氣”等素材為切入點,呈現時可以用圖表、插圖、視頻等形式。再如,在對“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進行“微觀表征”時,可以讓學生觀看甲烷發生取代反應機理的動畫模擬視頻,形成感性認識,接著教師提供球棍模型模擬反應過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用球棍模型或水果(橡皮泥)模型來模擬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的過程,體會反應中舊鍵的斷裂與新鍵形成的過程,舊鍵斷裂的位置等。
(二)強化微觀表征促進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對物質的性質、變化、用途等宏觀表征進行系統地學習,并深入微觀層面理解、分析、思考其內在原理,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與化學思維方法,在相似的問題情境中能“舉一反三”,并把微觀表征抽象為化學符號。微觀表征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難度,微觀表征的缺失將嚴重影響學生對化學反應微觀本質的認識,不是建立在微觀表征基礎上的符號表征便只是一些僵化生硬的符號,無法實現“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有機融合。
例如,在模擬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的動畫視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混合體系中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兩種分子的空間構型不同,直線型的代表氯氣分子,正四面體型的代表甲烷分子;兩種分子在無規則運動中發生碰撞,有些碰撞促使甲烷分子中的一個碳氫鍵以及氯氣分子中的氯氯鍵發生斷裂,其中一個氯原子取代了甲烷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生成一氯甲烷,被取代的氫原子與剩下的一個氯原子結合形成氯化氫分子;同樣的機理,生成的一氯甲烷可以與氯氣繼續反應,逐步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以及氯化氫分子。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教師進行引導與講解,讓學生對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的歷程有了全面整體的認識,并把畫面保存在記憶中。對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的機理的深度理解,為以后學習其他有機反應的反應歷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學生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遷移應用。
(三)運用多重聯系促進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關注知識的建構,強調知識的整合、遷移與應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紛繁復雜的宏觀現象獲取有用的信息,深入微觀層面深刻理解,并用固定的化學符號進行表征,方便交流。多重聯系策略是指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某一化學知識的宏觀表征、微觀表征具體化、形象化、可視化,并把二者精煉濃縮成抽象圖形或化學符號,這些符號表征就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而不是將它當作孤立的符號去機械記憶,從而實現宏觀表征、微觀表征、符號表征的多重聯系[4]。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某些知識的三重表征聯系起來,并且形成對這一化學知識的不同表征間的相互轉化,以促進對這一化學知識結構的自主建構,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例如: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
宏觀表征: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的實驗現象。
微觀表征:通過動畫演示、球棍模型或水果(橡皮泥)模型模擬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的機理。
符號表征: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化學方程式。
從宏觀現象入手,透過一個特殊的“顯微鏡”――“微觀表征”,放大甲烷分子與氯氣分子,可以“看到”微觀的反應過程。再把微觀的反應過程通過符號抽象出來,形成了能表達反應過程,具有特殊意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應用多重聯系策略,可以將化學知識統一于結構化、模式化的框架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與遷移,深入理解知識的內涵,掌握化學研究的基本思維模式。
(四)深入交流體驗促進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深度的交流與體驗的學習,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把學生看成“接受知識的容器”,缺乏對知識的建構、反思等思維過程。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習個體,為了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走進課堂,教師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獨特的學習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通過與教師、同伴、文本及自我的平等對話交流碰撞思維、批判反思,對所學的知識充分理解內化,提升學習品質,促進深度學習。
例如,在“探究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甲烷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1∶4,一個碳原子可以與四個氫原子形成四個共價鍵,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預測甲烷分子可能的空間構型,并與學習小組的其他成員充分交流。在深入交流后,學習小組成員一起動手體驗制作模型。學生經過頭腦風暴后制作出的模型有三大類:平面正方型、正四面體型、不規則四面體型,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制作氣球模型,體驗正四面體型的空間構型最穩定。如果沒有經過以上的交流體驗,而是教師直接把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告訴學生,那么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既容易忘記也不利于后續的學習。例如,在討論甲烷的二氯代物有幾種結構時,很多學生根據二氯甲烷的結構式有兩種形式,而認為二氯甲烷有兩種同分異構體。如果學生對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型的空間構型理解透徹,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理解誤區。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應用“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策略,培養學生“宏觀-微觀-符號”三結合學習化學的科學學習觀,有利于建構科學的知識體系,掌握化學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參 考 文 獻]
[1]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王玨.杜威的教育思想與深度學習[J].教育技術導刊,2005(9).
篇10
一、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興趣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是利于學生化學成績上的提高,也能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影響.在化學的學習中,化學實驗應該是化學學習的基礎,加強化學實驗的情境性是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的.化學實驗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團結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創設形象活潑的實驗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以及技能的,并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起學生對于科學的崇尚感,對于自然的熱愛感.就像在氫氧化鋁與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實驗中,可以帶領學生去車間進行參觀一下,針對所學知識讓學生自己先思考企業一道工序中為什么要這樣或那樣進行工作,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學生之間就會形成討論,就會提出很多各式各樣的問題.老師再找出要教授的問題,然后就可以做相應的演示的實驗并且讓學生也動手,讓學生把自己假設成工作人員,參與到實驗當中去.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記下觀察實驗現象的同時,感受到氫氧化鋁的兩性,這樣他們在以后遇到相關的檢測實驗的時候就會能夠自己掌握檢測實驗的過程,不僅僅知道了怎樣去進行實驗工作,也會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白了這樣做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創立生活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欲望,其實化學是一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它對于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是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的世界環境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對于環境的保護方面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用環境惡化的問題作為背景,調動學們的積極性.先讓學生自己找環境問題,找出自己所關心的,但是不明白的問題,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問題.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前提就是要有問題,并且這些問題最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的,但是實際的教學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學生提不出那么多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以日常的生活為背景提出化學問題,并且問題與之前學生自己的認識相沖突.就可以一下子激起學生的興趣.其實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上,知識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大的,所以加強學生知識之間的聯系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學中就可以用舊知識導出新問題,例如在學習《鹽類的水解》這一節時,就可以問:我們都知道酸的溶液是酸性的,相對應的堿的溶液是呈堿性,那么同學們你們說鹽溶液的是呈什么性呢?再接著,舉出相應的例子作為引導,學生可能有的會說:“顯中性”,別的學生說“有的是酸性,也有的是堿性,比如Na2CO3溶液”.學生的答案就一個接著一個就來了,隨之學生的問題也就出來了.學生之間你一言,我一語,形成了非常活躍的高中化學實驗課堂,與此同時學生會變得非常的興奮,因為與較為死板的教學相比,學生更喜歡活躍的課堂.這種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濃硫酸和蔗糖脫水實驗中,讓學生對可能產生的產物進行猜測,并且說出自己猜想的依據.然后再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在實驗的操作中讓一部分學生自己動手,另一部分學生在一旁觀察操作者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確.最后得出結論,并且分析整堂課中出現的問題,老師再予以解決.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又可以使學生樂在探究中.
三、小組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題目進行多方面引申,一個化學習題可以展現給學生各種不同的特征,教師在通過對化學問題的不同引申,可以設計出一個討論環節,然后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將一個題目中已知條件和設問角度以及求解目標進行不同的改變,就可以形成一組豐富的討論專題.由于題目的改變,學生自身審題視角也會隨之改變,而且思維方式同樣會變.這就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相互督促和監督,使不同問題小組中的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滿足自身的好勝心理,從而提高研究問題的積極度.
例如,在常溫情況下:將pH=2與pH=4條件的HC1進行等體積地混合,并求pH的值, 可進行引申,并通過圖表的方式表達出來:
實驗序列號 化學物 pH值 化學物體積 混合后的pH值 討論結果
對表中數據進行分組,如將(1)與(2)設為A組,將(3)與(5)設為B組,將(5)(6)設為C組,將(7)與(8)設為D組,將(9)與(10)設為E組,然后對班內學生進行分組,分別對應這各個組,并進行實驗和討論.通過上述的問題變換,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自身求知欲望和爭強好勝的心理,這就使學生在合作與競賽的過程中提
高了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