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時間:2024-04-01 11:31: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

篇1

本醫院近四年共招收心血管疾病內科學碩士研究生42名(臨床規范化培訓),其中應屆本科考入碩士研究生30名,本碩連讀的研究生6名,低年資住院醫生考入的碩士研究生6名。人員分析顯示在碩士研究生中無臨床工作背景的占85.7%。以往畢業的38名心血管內科碩士研究生(傳統的臨床培訓)中應屆本科考入碩士研究生26名,本碩連讀的研究生5名,低年資住院醫生考入的碩士研究生7名。其中碩士研究生中無臨床工作背景的占81.6%。無臨床工作背景的研究生成為研究生的主要群體,該群體雖然是醫學生中的佼佼者,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但大部分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及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經驗。如何通過規范化的臨床培訓,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心血管內科住院醫生至關重要。

2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臨床規范化培訓教學目標及模式

心血管內科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除了第一學期為期半年的研究生課程學習外,其他時間均在臨床參加臨床訓練。心內科碩士研究生要求完成8個月的內科二級學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和內分泌科)基礎培訓,還要完成10個月的心血管內科專科培訓。在專科培訓期間,明確碩士研究生規范化培訓的目標,探討適宜的培訓模式對培養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高素質專科臨床醫生有重要意義。

2.1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專科臨床規范化培訓教學目標

①心血管內科研究生必須熟練掌握心血管內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循環系統解剖,常見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及其發病機制。②心血管內科研究生必須熟練掌握心血管內科基本操作技術,包括心電圖儀、心電監護儀、電除顫儀。熟練掌握體格檢查及心臟聽診、熟練分析心電圖、生化、胸片、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并熟練掌握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的監護手段。③掌握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診斷和治療及心血管疾病危急危重癥的診斷和處理。

2.2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專科臨床規范化培訓的教學模式

2.2.1重視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學習上述本科招收的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雖然醫學基礎知識扎實,但其心血管內科專業理論知識相對缺乏,且大多數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及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經驗。通過臨床培訓,使其具有獨立診斷和處理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及心血管急癥的能力,達到心血管內科醫生高年資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水平。首先從培養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做起,同時注重臨床思維的培養[5]。結合臨床,每周開展一次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的理論教學、心血管內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訓,結合臨床典型病例開展一次教學查房。培養“三基”水平過硬的臨床研究生,使研究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基本臨床技能更熟練。

2.2.2一對一帶教、分階段培養由高年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一對一帶教,采取分階段分步驟的培養方式。第一階段:臨床前培訓,時間為2周,熟悉環境,掌握心血管內科基本操作,包括心電圖儀、心電監護儀、電除顫儀操作,熟練掌握心臟聽診、規范的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第二階段:臨床實習培訓,時間為6周,在帶教老師帶領下,接診心內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診斷、治療及完成醫療文書的書寫,并在老師帶領下一線病房值班。初步掌握輔助檢查,包括心電圖、生化、胸片、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的分析。第三階段:普通病房臨床培訓,時間為3個月,掌握心內科常見病的診斷及治療,熟練心血管內科基本操作。獨立接診心內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診斷及治療,獨立完成心內科普通病房一線值班。第四階段:重癥監護室臨床培訓(心內科重癥監護病房輪轉),時間為3個月,掌握心血管內科危急重癥的處理。第五階段:夯實臨床培訓,時間為2個月,完成前四個階段的專科培訓后,由科室專家組對研究生進行心血管內科“三基”及臨床思維和能力考核,發現問題,查漏補缺,進一步夯實臨床培訓,以培養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過硬,臨床專業基本技能熟練的具有高年資住院醫師專業水平的研究生。

2.2.3教學模式①研究生帶教老師的要求:研究生帶教老師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向研究生講解相關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體征、輔助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并發癥及處理措施,同時研究生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培養臨床思維提高臨床專業水平。②“三級醫師負責制”在研究生教學中應用:依據“三級醫師負責制”原則,科室每日安排主管醫師或主診醫師查房制度,查房過程中由研究生匯報病歷,就臨床診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地分析、講解,培養其臨床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研究生掌握對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③由研究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查房:每周一次科室教學查房,提前2d告知病例,查房前要求研究生對患者的病情、診治經過進行前面分析,并且要求研究生查閱教材、文獻,先自己學習,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參與教學查房。此外,主持教學查房的專家,首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匯報病例,并總結病例特點,分析病例診斷及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案,之后大家討論并提出問題,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針對分析過程專家針對問題進行逐一分析,最后由專家總結并對該疾病領域的新進展、新理念、新技術進行講解,培養其臨床思路同時并對疾病的診治及進展全面了解。

2.2.4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6-7]在臨床培訓階段,使學生主動參與老師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在日常臨床工作中,針對病例,在臨床實踐中由研究生針對患者臨床情況,對其診治過程提出問題或有帶教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利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方法,這一過程中帶教老師作為指導者分析、糾正研究生錯誤,研究生作為解決問題的主導者,不僅加深了對疾病診治過程的全面理解,而且提高了研究生臨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8]。

3體會與思考

篇2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運用PBL教學方式能更好的激發學生思考。但也有教育研究者指出,PBL教學方法因取消了基礎理論講授,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可能欠扎實[1]。有學者提出,未來的醫學教育不應成為單純的自學教育,在醫學教育初期,PBL應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結合[2]。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在傳統授課基礎上融入PBL教學理念,聯合兩種教學法的優勢,可能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本研究以肺心病雙語教學為平臺,探討“強強聯合”的實際教學效果。

1教學方法的實施

1.1成立教師課題組

本次PBL教學與雙語教學由教師課題組成員承擔,均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師組成員包括呼吸內科教授3名(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心血管內科教授1名(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教學管理人員1名(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學管理科)。教師組成立后,首先由教學管理人員提供近3年的雙語教學學生評價,然后進行師資培訓,主要包括雙語授課方法以及關于PBL的教學理念與技巧的培訓。1名呼吸內科教授根據教學大綱承擔授課任務(含PBL教與授課)與病例設計,另有1名呼吸內科教授根據教學大綱承擔出題任務,教師組內其他教授協助資料收集整理校對等工作,教學管理人員協助規范教學流程。

1.2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肺心病的教學目的是: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的基本病情,熟悉其失代償期的臨床特點,肺心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其教學要求是:①掌握肺心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②肺心病代償期和失代償期的臨床特點。③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發病機制。熟悉:①肺心病失代償期的治療;②肺心病緩解期的治療和健康教育。

1.3學生分組

參加本次教學研究的學生來自廣州醫學院臨床醫療系2007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共234名,分為兩大組,臨床一組122人,臨床二組112人。臨床一組122人,分為4個小組,每組30-31名學生。

1.4課程教學設計

臨床一組采用課堂雙語講授并融合PBL教學理念,教師組成員除了學習PBL的教學理念與技巧外,還要針對教學大綱,結合肺心病的教學目的,設計病例,病例設計要求逐層深入。在正式開課前,每個小組選派1名代表提前1周與教師組見面,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細化重點理論問題,同時提供病例,確定好授課流程,根據課時情況確定好各小組討論時間及教師講授時間與點評時間。教師組成員要求臨床一組學生針對以下問題進行準備工作:肺心病的發病機制、病理及病理生理;產生肺動脈高壓的原因;肺心病是心臟病變特點;由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全身多系統病變的特點是什么;肺心病代償期和失代償期的臨床特點;肺心病的診斷方法;長期家庭氧療的適應癥等。并結合病例進行具體分析。學生代表組織各小組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查閱文獻、集體小組病例討論,各組學生代表匯總集體意見,最后在課堂上發言,發言內容涵蓋一定的英語詞匯。臨床二組則進行傳統的課堂雙語講授方式。

1.5課程實施過程

開課后,臨床一組授課過程為:首先由各小組學生代表上臺發言,根據具體病例分析,回答學習主題中的問題,由臺下的學生進行提問及討論,同小組學生予以補充,該階段主要以生生互動及自主性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最后在設定時間內由教師對肺心病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和重點內容講解以及點評,指出學生不足及有待改進的方面。臨床二組則進行傳統的課堂雙語講授方式。兩個大組均在課前及課后進行雙語病例題測試,兩大組的測試題不同,共15道病例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其中英文病例選擇題為3題。測試方向主要分為肺心病病理基礎以及小病例的診斷、治療及處理。

2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SPSS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方差齊性檢驗、t檢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各大組課前及課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雙側)為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臨床一組授課前后比較

(表略)

3.2臨床二組授課前后比較

(表略)

3.3臨床一組、臨床二組課前測試分數比較

(表略)

3.4臨床一組、臨床二組課后測試分數比較

(表略)

3.5臨床一組、臨床二組課前課后測試分數差值比較

(表略)

4討論:

《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標準》提到醫學院所訂的課程計劃及教授方法應該確保學生能對自己學習過程負責,并為他們終身自學打下基礎[3]。因此,如何提高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問題備受關注,鑒于“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著良好效果和自身優勢,已被國內外愈來愈多的學校所認同或采納。但也有教育研究者指出,PBL教學方法因取消了基礎理論講授,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可能欠扎實[1]。基于這種理論,本研究以肺心病雙語教學為實踐平臺,探討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兩種教學模式,均可使學生成績有明顯提高,差異呈顯著性(P<0.000),臨床一組授課后測試分數為8.4754±2.11728(滿分15分),臨床二組為9.2679±2.07074(滿分15分),提示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對課程進行講授,而測試題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聽課的學生均可以較好的完成病例選擇測試題;第二,兩組授課前分數比較顯示臨床一組的成績較臨床二組低,差異呈顯著性(P<0.009)。這點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有報道認為,應用PBL教學方式的學生,在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都顯著優于采用其他教學方式的學生[4];而且從本研究的課程設計來說,臨床一組提前1周開始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查閱文獻,集體討論,而臨床二組并未強調進行課前預習。從測試題的方向來看,主要分為肺心病病理基礎以及小病例的診斷、治療及處理,只要理解理論基礎的重點,選擇正確的選項并不難。但測試結果表明,授課前臨床一組成績較臨床二組不但不高,而且低于臨床二組。說明課前1周有指引的自學(預習)并未更好地使臨床一組的學生正確理解肺心病基礎理論要點。換言之,這樣的測試結果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掌握疾病重點知識的能力不足,學生常常喜歡在考試前等教師來劃重點也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點;另一方面,教師實施給予的指引也需要改善,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該方面的研究結果與周瑞等人報道一致,他們認為PBL教學適用于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畢業后工作的醫生,對于學生而言,面對眾多資料,常常存在“該學多少和該學哪些”的困惑,導致課前學習效率并不高[2,5]。另外,本研究還對臨床一組和臨床二組授課后測試分數進行統計,結果提示臨床一組的成績低于臨床二組,差異呈顯著性(P<0.004);同時,臨床一組與臨床二組在授課前后的成績提高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P=0.964),說明融入PBL理念的傳統雙語授課模式并不優于傳統雙語授課。換言之,在課堂上,如果完全是教師講授,時間充裕,理論內容分析更為透徹,更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結合兩組授課前成績比較結果,可以認為,學生面對初學的臨床理論知識時,并不能通過自學很好的掌握疾病理論要點,仍然需要教師進行透徹的理論講解,才有助于學生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提高學習效率。這與文獻報道一致[1-2]。因此,隨著PBL教學的不斷推進,其應用方式也得到不斷完善。例如在英國的一些醫學院校,開始選擇以傳統講授式教學為主,小班式PBL教學為輔的新型教學方式[2]。#p#分頁標題#e#

篇3

    在各科室按照中醫辨證施護病種和中醫護理操作技術項目達到護理部要求的前提下,科室將每月中醫特色護理開展情況上報護理部,經核實統計后上報院部,院部根據科室住院病人床位使用情況,按特色操作的收入予以一定比例獎勵科室護理人員,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中醫特色護理的開展。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護理部制定了護理部臨床護士全員培訓計劃、科內培訓計劃、院內護士針推科輪轉計劃、外出進修學習計劃等,以確保各項培訓制度的落實。制定護理人員培訓目標要求護理人員接受系統中醫知識與技能培訓,非中醫護理專業護士三年內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時間≥100學時,中醫護理培訓人數達到醫院護理人員總數的70%以上。各臨床科室開展中醫單病種≥2項,開展中醫護理特色操作項目≥3項。要求中醫護理操作開展項目盡量和單病種相關聯。全院護士中醫基本理論考核通過率達100%,中醫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績≥90分。院內培訓(1)護理部理論培訓。護理部基本理論和技能培訓做到一線護理人員全員參與,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集中學習后,護理部上網下載專題學習資料下發到科室,課后出思考題,由護士長督促學習、提問,使護理人員鞏固所學知識。2010年上半年,院部訂購本科教科書《中醫護理學》[2],人手一冊,開設中醫護理基礎理論學習班,邀請院內主任中醫師、針推科主任等給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授課。全院臨床護理人員懷著極大的熱情,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聽課,4~6月兩個月的時間共完成了38次、72學時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并進行了四次階段性的理論知識考試、一次綜合性的中醫理論考試。素日里,護理部每月組織1次中醫護理知識專題講座,護理部每半年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中醫知識考試,對不合格人員進行補考,直至考核合格。(2)護理部技能培訓。根據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檢查評估細則,并結合本院實際工作情況選定了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耳穴壓豆、艾條灸等共4項中醫傳統技術操作作為培訓內容。護理部組織護士長、護理骨干外出短期培訓、參觀學習、觀摩,護理部要求外出學習、進修回院的人員寫學習體會,在護理人員中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業務講座,并制定在科室開展工作的計劃。護理部定時督查,以點帶面,帶動其它科室中醫護理操作新項目的開展。

    評價指標理論水平

    以本科教材《中醫護理學》[2]等考試成績為指標,技術水平以《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范》[3]技能考核成績為指標,護理質量檢查成績以每季中醫護理質量檢查得分作為指標。提高了護士學習中醫知識的興趣系統的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全院護理人員對中醫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興趣,促進了護理人員中醫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2009年10月呼吸內科護理單元被評為全國中醫特色護理優秀科室;2010年10婦產科護理單元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屆全國護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至2010年10月全院有66人取得麗水市中醫藥學會和麗水市中醫院聯合舉辦的中醫基礎理論和技能培訓合格證書,有125人3年內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時間≥100學時。2011年10月在浙江省中醫醫院“三級乙等”等級評審中我院的中醫特色護理得到好評。護士的中醫理論、技術操作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中醫基礎理論成績、考核技能成績,活動前后成績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促進了中醫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通過中醫理論的系統培訓和考核,激發和促進了護士參與中醫護理操作的工作積極性。中醫技能護理項目由原來4項增加到12項,中醫技能開展的次數由186次增加到10385次。提高了中醫專科專病的護理質量在中醫醫院醫院管理年活動開展后中醫專科護理質量檢查成績有顯著提高。活動前后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討論

    根據科室的實際情況帶動各護理單元中醫特色護理工作的開展。經過3年的系統培訓,中醫特色操作開展項目從4項增加到12項,開展次數從186人次到10385人次,取得如此大的進步,得益于系統的中醫護理培訓。促進中醫護理操作技能的臨床應用對護理人員進行基礎理論、技能應用的系統培訓,護士的中醫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明顯提高,為臨床護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大大提高了護士工作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工作積極性。加上醫院給予合適的獎勵機制相結合,進一步促進了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中醫護理技能如拔罐、熏洗、敷貼、耳穴壓豆等方面,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簡單、適用范圍廣和見效快的特點[4]。在本院住院的老年病、常見病,及需長期治療患者的治療中有著積極作用,病人樂于接受。由于效果明顯,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滿意度,同時促進了中醫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

篇4

【關鍵詞】臨床教學護生;心內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207-02

臨床教學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必經之路,是護生向護士角色轉換的過渡階段,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時期,是現代社會為滿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所以培養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護理人才,是護理教育的重要任務。我院每年會接受近200名護生來院實習,護理部根據現代護理模式要求,分析護生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加強崗前教育,選拔高素質的帶教老師,規范臨床教學管理,提高護生實習質量。現根據我院心內科臨床帶教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1臨床帶教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11臨床護生因素

111專業知識不足,知識輸出不適應護生從學校直接走向醫院,環境生疏與緊張恐懼心理,使角色不能很好地適應,不能把所學的知識貫通靈活應用到臨床護理中。由于我國護理人員學歷普遍較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存在不足,加上在校時不重視專科理論學習,一些臨床常見的疾病只是了解,沒有能完全掌握。

112主動性差現在護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沒有責任感,怕吃苦,不愿意從事基礎護理工作。其動手能力及協作精神欠佳。

113操作技術不熟練

1131雖然目前學校已針對臨床護理加大了實踐教學課程,而且很多學校能夠應用仿真情景教學對學生進行強化培訓。但護理學科注重實踐的特點決定了實踐的重要性,從熟練掌握知識到真正應用到臨床工作中,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及積累經驗。

1132患者的維權意識增強,以自己的權益為中心。帶教老師在臨床帶教中很容易受到患者及家屬的質疑和干涉,導致護生在實踐操作中出現緊張,動作不協調等心理障礙。

114缺乏溝通應變能力護生從封閉式學校到醫院開始接觸社會,職業道德還停留在書本上,思想還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和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巧,不能把所學的知識很快應用到臨床中。

12帶教老師的因素

121部分帶教老師學歷低,知識面窄,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對護生提出的問題不能耐心地解答,敷衍了事,影響了護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22帶教老師責任心不強,態度不端正,缺乏主動服務意識;且心內科工作高度緊張,難度大,部分帶教老師防止護理差錯的發生,一般只給護生做一些基礎性護理工作,影響了教學質量。

13臨床教學中的法律問題在我國與護理有關的法律課程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師生雙方法律意識淡薄,缺乏溝通技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對策

21加強崗前培訓及入科宣教護生入科前挑選優秀護師或各科室護士長進行系統的崗前培訓,做好護生的心理疏導和教育,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盡快適應角色的轉換,以良好的心態進入臨床。入科時由帶教老師或護士長詳細介紹科室環境,講解本科室病重特點,物品放置等。

22加強專科知識培訓入科后一對一進行帶教,制定帶教計劃,加強基本理論及專科理論講課;各種專科試驗時間及時提醒,專科儀器的使用,醫療垃圾的分類和處理;藥物的使用方法:如氯化鉀不能直接推注,胰島素只能用1ml注射器抽吸;嚴格控制輸注速度的藥物應使用提醒牌和使用輸液泵,各種危機值要報告等等。

221心內科操作技能演示及指導每批新入科護生第1-2周輪流挑選科內操作技能好、溝通能力強的護師對心內科常見操作技術進行演示講解。包括:氧氣吸入、心電監護儀的使用(著重異常心電圖的辨認)、徒手心肺復蘇法、簡易呼吸器的使用法、心電圖機的使用、除顫儀的使用等。再讓護生反復練習直到掌握為止,出科前一周抽考1-2項,考核合格方能出科。

222心內科理論知識的強化每周講課一次,講課內容:常見病、多發急危重癥的評估,常見護理問題,護理措施,出院指導,常用藥物及心內科特殊藥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項等等,每個護生出科前完成一份心內科常見病的護理計劃。由帶教老師負責指導并結合臨床病例分析,了解護生對心內科理論知識掌握情況。

23注重帶教老師的選拔我院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競聘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工作責任心強、語言表達能力好、大專以上學歷、中級職稱人員為帶教老師,明確職責,通過帶教促進臨床護理水平的提高。

24探索新的帶教方式

241制定帶教目標、選擇帶教方法、突出帶教重點培養護生對危重病情的觀察,鼓勵護生參與分管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治療護理過程,讓護生主動與患者溝通,熟悉病情,想患者所想,加深對整體護理的認識,使護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242以護生為主體的教學查房,由護生負責備課主講,結合臨床具體病例,提出護理問題、采取護理措施,及效果評價是否有效、哪些需要繼續改進等;發揮護生主動性,培養護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現代教學模式。

25采用雙向評價法護生出科前發放自制評價表按“優、良、中、差”由護生對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對護生進行教與學的評價,有利于調動師生雙方主觀能動性

26加強法制安全教育在臨床帶教中,從護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對護生加強安全教育,并根據心內科病情危重發展變化快等特點易引起失誤的要點進行重點講解。結合實際案例向護生講解有關法律知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我院的各項規章制度,使護生在臨床實習時,注意以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行為,培養依法做事的行為習慣。

3小結

我科在多年的帶教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帶教體系,既培養了合格的護士又提高了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促進了科內護理質量,同時適應了現代社會形式,強化法律意識,從多渠道防止護患糾紛的發生,確保患者的安全,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帶教方法。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教學方法;臨床實習

【中圖分類號】R62;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532-01

臨床實習是基礎醫學教學的延伸,是醫學生將前期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工作中,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必經之路[1]。如何在2周的臨床實習教學中讓實習醫師較為全面的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以及一些常用的診療操作,為其日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及實踐技能,是我們臨床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現將臨床實習帶教體會總結如下。

1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強化帶教意識

臨床教師是醫學生進入專業領域后的首位導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持久而巨大的。因此教師不僅要精心傳授學生臨床技能,更要以高尚的品質和人格魅力直接對學生產生持久的影響。除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外,更要靠自己的思想品德、人格力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本科室專設教學秘書,詳細制定臨床實習教學計劃,相對固定帶教老師,強化帶教意識,寓教于科室每一步工作中。帶教老師定期參加臨床教學部組織的各種教學技巧的培訓。每周科內由帶教老師輪流舉行一次面向實習生的專題小講座。每年評選優秀帶教老師以資鼓勵。通過這些規章制度的完善,形成一股人人重視教學、人人抓教學的良好氛圍。

2 重視實踐教學

醫學生實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未來醫師隊伍的素質,確保實習質量是醫學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職責和義務,也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方面[2]。對同學實踐技能的培養是臨床教學部帶教工作的核心,也是檢驗帶教工作成功與否的風向標。培養內容包括完整的病史書寫和系統規范肺部體格檢查,盡量讓實習醫師在患者身上做體格檢查,檢查完畢后讓實習生匯報體檢結果,分析陽性體征意義。在操作方面,先讓實習生先觀摩或者做助手,待其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后,方可在患者身上進行實踐操作, 在操作中教師堅持做到“放手不放眼”,操作完畢要及時點評。另外,在實踐教學中, 要特別注重培養實習醫師醫患溝通的能力。良好的醫患溝通使患者依從性增醫師高,信任感增強,醫患矛盾減少,醫患糾紛就會避免。醫學生剛剛接觸臨床,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無所適從,在與患者的溝通實踐中,常常表現為對醫患關系認識不深、法律意識不強、溝通技巧缺乏、面對病人缺乏自信。在臨床實踐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參與和患者家屬的談話,并且將溝通內容以恰當的方式記錄到病程錄中去。

3 重視臨床查房在培養學生三基能力中的作用

在實習帶教期間,采用每天重點講一個病的方法,圍繞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的放矢地提問,啟發同學思考答案,及時進行點評。而在每周一次的教學查房中,精心挑選常見病、多發病且體征較為典型的病例進行查房。要求實習醫生在查房前先了解病情,復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查房時老師就同學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過程先進行點評,然后結合本病例系統討論此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巧妙設疑,精心發問,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實習醫生臨床思維的發揮。

4 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

為了改進帶教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用PBL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PBL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目前正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過國內外多所醫學院校的教育實踐,已顯現出良好的效果[3]。該教學法可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習者主動思維,通過問題的自學、討論到總結,以利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掌握思維方法增加感性知識。帶教老師在查房和病例討論時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和回答。對有些問題帶教老師可不必馬上給出答案,而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和最新文獻,培養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實習同學臨床思維的培養大有裨益。

5 重視多媒體技術在臨床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4],影像學資料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既彌補病例不足的缺陷,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模擬病房及網絡多媒體胸部檢查等教學軟件真實地再現各類疾患的臨床表現及診治情況、儀器使用和診療技術的操作常規,使臨床示教和學習不受次數、時間、地點和患者的限制,大大增加醫學生感性認識臨床的機會,彌補了臨床教學重復性差、限制因素多等不足,也解決了既往臨床上少見病的示教困難。

6 重視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在實習中和每一輪結束時,科主任和教學秘書都會利用問卷和定期座談的形式誠懇地征求實習醫生對教學的意見,不斷提高帶教水平,真正實現教與學的互動。

總之,臨床實習教學為醫學生搭建了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只有在臨床帶教工作中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特別重視臨床實踐技能和醫患溝通能力的全方位培養,加上完善的考核機制做保障,我們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全面、合格的優秀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

[2] 李雁,賀大林,和水祥.建立質量評價體系保證臨床實習質量[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4):117-119

篇6

icu是集中現代化的監護和急救設備,對各種急危重癥病人集中加強監護、治療和護理的病房單元。由于icu的工作特點,要求護士必須掌握跨專業、跨學科的知識,熟練的急救技能,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強烈的責任感和慎獨精神[1]。由于護士人力資源有限,且icu專科護士資格認證的培訓尚未普遍開展,icu護士配置通常是從臨床各科室抽調及新畢業護士補充,這些護士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勝任icu護理工作,這對icu護士長是個嚴峻的考驗。本科2004年成立綜合icu以來,采用分層次、分階段對進入icu的護士進行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icu護士綜合能力的培養措施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2004年—2008年進入icu護士23名(包括輪轉護士在內),年齡20歲~31歲;均為女性;本科3名,大專15名,中專5名;8名為學校分配后直接進入icu,15名為從其他科室抽調的護理骨干,工作時間最長者為10年。

2  培養方案

2.1  培訓目標 

2.1.1  新畢業和低年資護士培訓目標 

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礎護理技能、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常見病種護理常規及護理要點等;同時重視新護士職業情感的培養,使她們樹立良好的護理職業理念,熱愛護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護士培訓目標 

除具備以上能力,還必須熟悉各專科護理理論、護理要點及護理技術;掌握各專科疾病的病情觀察要點、主要治療藥品的給藥方法、常用劑量及毒性反應;掌握化驗的留取方法及化驗正常值;掌握科內常見操作的配合及搶救配合;加強此階段護士的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護士培訓目標 

具有熟練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基礎護理操作技能,能勝任各項護理工作;熟悉專科護理理論知識。

2.1.4  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培訓目標 

可結合工作需要與個人特長,使之發揮教學、科研或管理才干,達到護師及主管護師的任職水平。

2.2  培訓內容 

配備專科教材,如《icu護士必讀》,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為培訓教材,將計劃中的培訓題目分配給護士長及帶教能力強的護士,按培訓時間講授,必要時單獨講解。具體內容如下:①icu的發展、現狀,建立icu基本條件、布局及設施;②icu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各班次的工作內容;③icu常用儀器操作及專科技能培訓,如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微量泵、除顫儀的使用;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中心靜脈置管術及動脈穿刺置管術等術后的維護與護理等;④各專科疾病的護理知識;⑤護理應急預案及風險管理,如呼吸機停電的應急預案、非計劃拔管的預防等;⑥icu病人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內感染的監控等[2]。

2.3  培訓方法  

2.3.1  低年資護士及新入icu的護士培訓方法 

要求3個月~4個月基本完成培訓內容。第1周~第2周以見習為主,熟悉icu環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線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確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種規章制度等,護士長為培訓老師,通過言傳身教,使其盡快融入icu護士角色中,引導她們樹立良好的護理職業理念,熱愛本職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訓icu病人基礎護理要求及方法,有專門帶教老師帶領進行晨、晚間護理,講解危重病人的生活護理特點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體征的觀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法等。第2個月培訓內容為icu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及護理文書書寫等。第3個月~第4個月培訓內容為危重病人的氣道管理、有創血壓和中心靜脈壓的監測方法、各種特殊藥物的配制、專用急救技能,如除顫、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術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護士培訓方法 

除熟練掌握上述培訓內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關專科知識集中業務學習,遇特殊病例可臨時安排,由護士長或教學能力強的護士講課,同時要求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

2.3.3  工作3年~5年的護士培訓方法 

到相關科室參加短期輪轉學習,如心電圖室、麻醉科、大內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種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能,提高各專科護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培訓方法 

到上級醫院icu進修學習及參加各種類型的重癥監護培訓學習班,學習先進的護理管理經驗、護理技術及操作方法,盡快普及新技術、新知識,使之發揮教學、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護理查房及護理會診 

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護理查房,遇特殊疑難或涉及多科室的護理病例,邀請護理部及相關專科護士長及護理骨干進行護理會診,全科護士參加,會診擬定的特殊護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嚴格執行。

2.3.5.2  參加術前討論、死亡病例討論

積極參加新開展手術的術前討論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討論,從病情、治療、手術和護理方面進行分析,鞏固護理專科理論知識,積蓄護理經驗,提高對危重病人的護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間交班提問,提高icu護士的專業能力 

護士長利用晨間交班時間就icu護理基本理論、專科相關知識以及病人的具體護理問題對全科護士進行提問。通過實踐證明,該方法的實施提高了icu護士的臨床工作能力,培養了icu護士的預見性思維能力,促進了icu護士勤學好問、嚴謹求實的良好作風的養成。

2.4  考核 

科室根據學習計劃進行分層次、分階段考核,理論包括疾病護理常規、專科綜合理論知識、各項核心制度、應急預案、護理風險防范知識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護理操作、各項儀器的使用、icu專科技術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時結合護士長、高年資護士跟班帶教中觀察的情況、科室醫生的評價等從勞動紀律、團結協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責任心、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能力的評價,分優、良、差3個等級,考核優或良為合格,根據考核情況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3  結果

經過培訓,在23名護士中,逐步挑選出綜合能力較強的12名護士從事icu護理工作并逐漸成為本科骨干,其余護士進入各臨床科室并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促進了我院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篇7

1.內科藥物治療學

涉及面廣,整體性強,是內科醫生防治疾病的基本手段,更是臨床藥學重要的專業基礎,對于將來從事綜合性工作的臨床藥師來說,是貫通臨床醫學和藥學的橋梁課程。藥物治療學主要研究藥物的藥理作用能否轉化為治療效應,最大限度地減低藥物不良反應,以及在臨床醫療活動中合理使用藥物的具體問題。近年來,隨著醫學基礎學科,特別是藥理學和藥劑學等學科的飛速發展,以及以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為基礎的醫學模式的轉變,使內科藥物治療學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5]。面對迅速增長的大量藥物,如何選擇和應用,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是臨床藥學專業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內科藥物治療學的教學目的,是使臨床藥學學生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表現,檢查方法和診治原則等方面有一系統全面的了解,熟悉內科各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和治療常規,重點掌握治療原則和用藥方法。通過講授內科藥物治療學,為今后學習其它臨床學科、進行畢業實習以及從事臨床藥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該課程教學包括系統學習和臨床實習兩個階段。通過系統學習,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才能指導今后的臨床實踐。在臨床實習階段,要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各種疾病相結合,正確地運用到藥物治療的實踐中去。

2.外科藥物治療學

臨床藥學專業培養目標是會“用藥”的臨床藥師,而不是會“做手術”的外科大夫。所以外科及藥物治療學的教材內容及重點應以外科學總論部分為主,如無菌術和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術、體液失調和酸堿平衡、輸血、外科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麻醉、重癥監測治療與復蘇、疼痛治療、圍手術期處理、外科感染及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以及其他術前術后與藥物處理密切相關的一些外科疾病,實驗和見習課時亦安排在與上述講課內容有關的科室或手術前后輔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手段的病種。目的是熟悉外科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和用藥原則,配合手術制定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能夠承擔外科臨床藥師的職責。

3.婦產科藥物治療學

教材內容及重點應以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和藥物處理為主要治療手段的疾病為重點,如婦產科常用診療技術和治療方法,各種常見生殖系統炎癥及惡性腫瘤的藥物治療學,月經失調、絕經期、不孕癥與性激素的補充治療,產科、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處理及圍生期的合理用藥等。目的是熟悉性激素類、避孕藥、抗生素、抗腫瘤等婦產科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用藥原則和治療方案,能夠擔負婦產科臨床藥師的職責。

4.兒科藥物治療學

教材內容及重點應以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和藥物處理為主要治療手段的疾病為重點,使學生熟悉小兒的生理和病理學特點,掌握小兒科用藥方法、藥物劑量計算方法及用藥原則,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能夠擔負兒科臨床藥師的職責。

5.神經病藥物治療學

教材內容及重點應以神經病科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注意加強藥物治療學內容,使學生熟悉神經病學檢查和診斷要點、常用治療藥物,掌握神經病科用藥特點、用藥方法及用藥原則,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能夠擔負神經病科臨床藥師的職責。

6.精神病藥物治療學

教材內容及重點應以精神病科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使學生熟悉精神病學臨床表現和診斷要點,掌握精神病科常用治療藥物的特點、用藥方法及主要不良反應,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能夠擔負精神病科臨床藥師的職責。

7.傳染病藥物治療學

教材內容及重點應以傳染病科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使學生熟悉傳染病學流行病學特點,掌握傳染病科常用防治藥物的用藥方法及用藥原則,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能夠擔負傳染病科臨床藥師的職責。

8.皮膚性病藥物治療學

教材內容及重點應以皮膚性病科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使學生熟悉皮膚性病學臨床表現和診斷要點,掌握皮膚性病科常用治療藥物的劑型、用藥方法及治療原則,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能夠擔負皮膚性病科臨床藥師的職責。

二、關于臨床藥學課程

1.臨床藥理學

臨床藥理學是一門以人體和藥物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即研究藥物與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是藥理學的一個分支。它將藥理學和臨床醫學緊密的結合,吸收和利用相關學科的進展,使基礎理論與方法直接用于臨床,為研制開發新藥或提高治療水平服務,推動醫學和藥學的發展。傳統的臨床藥理學包括藥物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藥物流行病學、藥物經濟學、臨床藥物評價、甚至藥事管理學的部分內容,并與藥理學和藥物治療學頗多交叉和重復。鑒于對臨床藥學專業開設臨床藥學課程的統一考慮,將上述有關內容分出,單獨設課,為避免學科之間概念的混亂,減少不必要的內容重復,界定和規范教材內容及范圍,適當調整學時和學分非常必要。臨床藥理學作為臨床藥學一門獨立的重要專業課,教材編寫的內容和重點應放在總論部分,如新藥的臨床研究與設計、治療藥物監測與給藥方案、藥物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藥、時間藥理學、遺傳藥理學、老年人用藥、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藥等,為制訂臨床治療方案,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以及進行新藥的臨床評價提供理論基礎。

2.藥物流行病學

藥物流行病學是臨床進行藥物療效、不良反應和藥物經濟學評價的一種方法學,教材的編寫重點是與藥物臨床應用有關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設計原則、基本類型、因果聯系以及Meta分析、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等統計學方法,目的是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藥物流行病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與基本內容,具備開展循證藥學(evidence-basedpharmacy)研究的能力。

3.臨床藥物評價

相當于臨床藥理學的各論內容,按系統或治療的重要疾病評價臨床常用藥物,比較其療效和不良反應特點,以及發展和應用趨勢。如抗微生物藥物合理應用與細菌耐藥變遷的關系、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的臨床評價、循環系統藥物的臨床評價、呼吸系統藥物的臨床評價、消化系統藥物的臨床評價、血液系統藥物的臨床評價、激素類藥物的臨床評價、抗腫瘤藥物的臨床評價等。目的是使學生初步具有臨床常用藥物的基本知識和分析評價藥物應用的能力,了解臨床應用藥物的最新進展,為將來從事臨床藥學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4.藥物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

按系統或器官綜合介紹引起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的臨床常用藥物(包括中成藥),使學生掌握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監測及藥源性疾病的相關概念、發生機理、診斷與防治的基本原則,具備分析、處理藥源性疾病的基本能力。教材內容包括藥源性肝臟疾病、源性腎臟疾病、藥源性心血管疾病、藥源性血液系統疾病、藥源性呼吸系統疾病、藥源性消化系統疾病、藥源性神經系統疾病、藥源性內分泌系統疾病、藥源性皮膚病、藥物所致變態反應、藥物依賴性等。

5.藥物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藥學學科,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藥物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健康效果改善,可以培養臨床藥學專業人員在藥學實踐中的綜合分析能力。重點介紹藥物經濟學研究的設計、評價方法與指標、成本收益的識別與計量、預測與不確定性分析等。使學生懂得藥物經濟學能夠協助社會有關部門制定合理的藥品政策,幫助醫院和臨床醫護人員優化治療方案,給消費者(患者)提供全面的藥品治療信息,指導醫藥公司的新藥開發以及市場營銷。

6.藥事管理學

篇8

2017&2016西醫臨綜【生理】科目考點對比一覽表

2017西醫臨綜大綱已于2016年8月15日公布,新大綱涵蓋了2017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試卷構成、考試方向、考點,小編通過2017考研西醫臨綜大綱生理科目與2016考研大綱之間的變化進行詳細分析,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更快的掌握到17考研的復習重點,及時地規劃出自己的復習思路和方法,高效地進行復習,最終取得理想的成績。

2017西醫臨綜【生理】科目考試大綱與2016考綱對比考點一覽表

大綱科目

2016大綱要求

2017大綱要求變化

Ⅰ.考試性質

西醫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醫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有備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所需要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有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醫學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是為醫學高等院校招收臨床醫學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有備繼續攻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所需要的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基本技能。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擇優選拔,確保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西醫綜合考試范圍為基礎醫學中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和病理學,臨床醫學中的內科學(包括診斷學)和外科學。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醫學學科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考試范圍包括臨床醫學人文精神,基礎醫學中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和病理學,以及臨床醫學中的內科學(包括診斷學)、外科學。臨床醫學人文精神重點考查醫學職業責任意識、醫患溝通能力、醫學倫理及法律法規等基本職業素養;醫學基礎理論部分重點考查基本醫學理論知識,以及運用醫學概念和原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臨床綜合能力部分重點考查臨床思維、診斷與鑒別診斷、制定和執行診療計劃、臨床操作、急診處理等臨床綜合能力。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二、答題方式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三、試卷內容結構基礎醫學約50%,其中生理學約20%,生物化學約15%,病理學約15%;臨床醫學約50%,其中內科學約30%,外科學約20%四、試卷題型結構A型題 第1~90小題,每小題1.5分,共135分,第91~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B型題 第121~15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X型題 第151~18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三、試卷內容結構生理學約14%,生物化學約12%,病理學約12%,內科學(含診斷學)約33%,外科學(含骨科學)約23%,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約6%

四、試卷題型結構

A型題 第1-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第41-115題,每小題2分,共150分B型題 第116-135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X型題 第136-165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一、 生理學

(一)緒論

1. 體液、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機體的內環境和穩態。 2. 生理功能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 3. 體內的反饋控制系統。

1.體液及其組成,體液的分隔和相互溝通;機體的內環境和穩態。

2.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內容同16年第2條)

3.體內的控制系統:負反饋、正反饋和前饋。

 

(二)細胞的基本功能

1.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單純擴散、經載體和經通道易化擴散、原發性和繼發性主動轉運、出胞和入胞。 2.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由G蛋白耦聯受體、離子通道受體和酶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3.神經和骨骼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及其簡要的產生機制。 4.刺激和閾刺激,可興奮細胞(或組織),組織的興奮,興奮性及興奮后興奮性的變化。電緊張電位和局部電位。 5.動作電位(或興奮)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 6.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7.橫紋肌的收縮機制、興奮-收縮偶聯和影響收縮效能的因素。

1.跨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單純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和膜泡運輸。

2.細胞的信號轉導:離子通道型受體、G蛋白耦聯受體、酶聯型受體和核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3.細胞的電活動:靜息電位,動作電位,興奮性及其變化,局部點位。

4.肌細胞的收縮:骨骼肌神經-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橫紋肌興奮-收縮偶聯及其收縮機制,影響橫紋肌收縮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與體內抗凝系統、纖維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統及其臨床意義。輸血原則。

1. 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2.各類血細胞的數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3.生理性止血:基本過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纖維蛋白溶解。

4.紅細胞血型:ABO和Rh血型,血量和輸血原則。

 

(四)血液循環

1. 心肌細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竇房結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簡要的形成機制。 2. 心肌的電生理特性: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和收縮性。 3. 心臟的泵血功能:心動周期,心臟泵血的過程和機制,心音,心臟泵血功能的評定,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 4. 動脈血壓的正常值,動脈血壓的形成和影響因素。 5. 靜脈血壓,中心靜脈壓及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 6. 微循環,組織液和淋巴液的生成與回流。 7. 心交感神經、心迷走神經和交感縮血管神經及其功能。 8. 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學感受性反射。 9.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血管升壓素、血管內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質。 10. 局部血流調節(自身調節)。 11. 動脈血壓的短期調節和長期調節。 12. 冠脈循環和腦循環的特點和調節。

1.心臟的泵血功能:心動周期,心臟泵血的過程和機制,心音,心輸出量和心臟做功,心泵功能儲備,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評價。

2.各類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和收縮性。

4.動脈血壓:形成、測量、正常值和影響因素。

5. 靜脈血壓:中心靜脈壓,靜脈回心血量及其影響因素。

6.微循環: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調節。

7.組織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響因素。8.心血管活動的調節:神經調節、體液調節、自身調節和血壓的長期調節。

9.冠狀動脈循環的特點和調節。

 

(五)呼吸

1. 肺通氣的動力和阻力,胸膜腔內壓,肺表面活性物質。 2. 肺容積和肺容量,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 3. 肺換氣的基本原理、過程和影響因素。氣體擴散速率,通氣/血流比值及其意義。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運輸,氧解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 5. 外周和中樞化學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對呼吸的調節。肺牽張反射。

1.肺通氣原理:動力和阻力,肺內壓和胸膜腔內壓,肺表面活性物質。

2.肺通氣功能的評價:肺容積和肺容量,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同16年的第2條)

3.肺換氣的基本原理、過程和影響因素。

4.O2和CO2在血液中的運輸:存在和運輸形式,氧解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同16年的第4條)

5.化學感受性呼吸反射對呼吸運動的調節。

 

(六)消化和吸收

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電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經支配和胃腸激素。 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調節。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的概念。 3. 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調節,胃的容受性舒張和蠕動。胃的排空及其調節。 4. 胰液和膽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調節。小腸的分節運動 5. 大腸液的分泌和大腸內細菌的活動。排便反射。 6. 主要物質(糖類、蛋白質、脂類、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在小腸內的吸收部位及機制。

3.胃液的性質、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機制,胃運動和胃排空及其調節。

4.胰液和膽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調節。小腸運動及其調節。

6.小腸內的物質吸收及其機制。

 

(七)能量代謝和體溫

1. 食物的能量轉化。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和呼吸商。能量代謝的測定原理和臨床的簡化測定法。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基礎代謝和基礎代謝率及其意義。 2. 體溫及其正常變動。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體溫調節。

1.能量代謝: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利用,能量平衡,能量代謝的測定,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基礎代謝及其測定。

2.體溫及其調節:體溫及其正常變動。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體溫調節。(同16年第2條)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 腎的功能解剖特點,腎血流量及其調節。 2.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3. 各段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CL-、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對H+、NH3/NH4+、K+的分泌。腎糖閾的概念和意義。 4. 尿液的濃縮與稀釋機制。 5. 滲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腎交感神經、血管升壓素、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心房鈉尿肽對尿生成的調節。 6. 腎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測定的意義。 7. 排尿反射。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質轉運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4.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及其影響因素。5.尿生成的調節: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尿生成調節的生理意義。

6.腎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義。

 

(九)感覺器官

1. 感受器的定義和分類,感受器和傳入通路的一般生理特征。 2. 眼的視覺功能:眼內光的折射與簡化眼,眼的調節。視網膜的兩種感光換能系統及其依據,視紫紅質的光化學反應及視桿細胞的感光換能作用,視錐細胞和色覺的關系。視力(或視敏度)、暗適應和視野。 3. 耳的聽覺功能:人耳的聽閾和聽域,外耳和中耳的傳音作用,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人耳對聲音頻率的分析。 4. 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和平衡感覺功能。前庭反應。

刪除

 

(十)神經系統

1. 神經元的一般結構和功能,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神經纖維的軸漿運輸,神經的營養性作用。 2. 神經膠質細胞的特征和功能。 3. 經典突觸傳遞的過程和影響因素,興奮性和抑制性突觸后電位,突觸后神經元動作電位的產生。 4. 非定向突觸傳遞(或非突觸性化學傳遞)和電突觸傳遞。 5.神經遞質的鑒定,神經調質的概念和調制作用,遞質共存及其意義。受體的概念、分類和調節,突觸前受體。周圍神經系統中的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及其相應的受體。 6.反射的分類和中樞控制,中樞神經元的聯系方式,中樞興奮傳播的特征,中樞抑制和中樞易化。 7.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感覺的特異和非特異投射系統及其在感覺形成中的作用。大腦皮質的感覺(軀體感覺和特殊感覺)代表區。體表痛、內臟痛和牽涉痛。 8.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軀體運動的調節:運動傳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運動單位,牽張反射(腱反射和肌緊張)及其機制,各級中樞對肌緊張的調節。隨意運動的產生和協調。大腦皮質運動區,運動傳出通路及其損傷后的表現。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的運動調節功能。 9. 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腦干和下丘腦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10. 本能行為和情緒的神經調節,情緒生理反應。 11. 自發腦電活動和腦電圖,皮層誘發電位。覺醒和睡眠。 12. 學習和記憶的形式,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學習和記憶的機制。大腦皮質功能的一側優勢和優勢半球的語言功能。

(九)神經系統的功能

1. 神經元的一般結構和功能,神經纖維及其功能,神經的營養性作用。

3.突觸傳遞:化學性突觸傳遞的過程及影響因素,興奮性和抑制性突觸后電位,動作電位在突觸后神經元的產生。4.神經遞質和受體:遞質和調質和概念,遞質共存現象;受體的概念、亞型和調節;乙酰膽堿及其受體,去甲腎上腺素及其受體。

5.同16年的第6條。

6.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覺通路中的信息編碼和處理。

7.軀體和內臟感覺:感覺傳入通路和皮層代表區,痛覺。

8.視覺:眼的折光系統及其調節,眼的折光異常,房水和眼內壓;眼的感光換能功能,色覺及其產生機制;視敏度、暗適應、明適應、視野、視覺融合現象和雙眼視覺。

9.同16年(九)感覺器官第3條。

10.同16年(九)感覺器官第4條。11.脊髓、腦干、大腦皮層、基底神經節和小腦對運動和姿勢的調控。

12.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及其特征,脊髓、腦干和下丘腦對內臟活動的調節。13.本能行為和情緒的神經基礎,情緒生理反應。

14.自發腦電活動和腦電圖,皮層誘發電位,覺醒和睡眠。

15.腦的高級功能:學習和記憶,語言和其他認知功能。

 

(十一)內分泌

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學本質與分類,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機制,激素分泌的調節。 2.下丘腦與腺垂體的功能聯系,下丘腦調節肽和腺垂體激素,生長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 3. 下丘腦與神經垂體的功能聯系和神經垂體激素。 4.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代謝,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 5.調節鈣、磷代謝的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和1,25-二羥維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它們的分泌或生成的調節。 6.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和髓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 7.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

(十)內分泌

1.內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化學分類、作用機制和分泌調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下丘腦-腺垂體的功能聯系,下丘腦調節肽和腺垂體激素及其功能,生長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下丘腦-神經垂體的功能聯系,血管升壓素和縮宮素的生理作用。

3.同16年第4條。

4.甲狀旁腺激素和降鈣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鈣三醇的生理作用和生成調節。

5.同16年第7條。

6.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

 

(十二)生殖

1.的生精作用和內分泌功能,睪酮的生理作用,功能的調節。 2.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內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宮周期(或月經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調節,月經周期中下丘腦-腺垂體-卵巢-子宮內膜變化間的關系。胎盤的內分泌功能。

(十一)生殖

1.男性生殖:的生精作用和內分泌功能,功能的調節。

篇9

論文關鍵詞:診斷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模式

 

診斷學是臨床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臨床實習是基礎醫學教學向臨床醫學的延伸,是醫學生將前期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工作中,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必經之路[1]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教學效果評價一直采用理論考試的方式,輕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只記住了本學期學的理論知識,不能將大學期間學到的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很好的聯系起來,缺乏臨床實踐工作能力。沈陽醫學院內科教研室為了培養學生臨床實踐的能力,將診斷學實習課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要求學生在理論部分將理論知識復習,授課老師將臨床病例帶到學校為學生講解。在實踐教學部分學生來到附屬醫院到病房親自與患者接觸復習診斷學內容。然而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由于理論部分老師空洞的講解既不能吸引學生,在實踐部分學生因為不會與患者迅速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加上有時患者的不配合,學習效果很差。這種課間實習教學模式既浪費時間,又沒有真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010年,沈陽醫學院沈洲醫院內科教研室參照基于問題的學習( p roblem2based learning,PBL)模式,對診斷學課間實習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性的改革,取得較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1. 教學對象

沈陽醫學院2008 級本科7~12 班180名學生。

2. 方法

將診斷學中的癥狀學、體格檢查及臨床病例內容結合在一起,以PBL 教學模式為基礎,對原有診斷學課間實習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1)帶教老師培訓 內科教研室所有副教授以上職稱老師共同學習PBL教學模式,探討課堂授課藝術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技巧。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傳統理論授課教師為同1 人;實驗組自學討論指導教師共6 人。

(2)備課 問題是PBL整個教學環節的焦點所在[ 2 ] 。帶教老師將臨床各個系統常見疾病相關知識設計在問題之中,研究實施細節,針對細節認真備課。選擇可以將診斷學知識點貫穿起來的10 個病例。病例1 為大葉性肺炎;病例2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3為冠心病教育學論文,病例4為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例5為高血壓,病例6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例7為消化道潰瘍,上消化道出血;病例8為肝硬化失代償期;病例9為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例10為糖尿病。在指導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使所提問題的重點應圍繞診斷學癥狀及體格檢查陽性體征的基礎理論以及相關的內容。

(3)分組及任務布置

①實驗組 沈陽醫學院2008 級本科7~9 班90 名學生;

②對照組 沈陽醫學院2008 級本科10~12 班90名學生。

實驗組和對照組課間實習時間均為36 學時(于2010 年9月8 日到12 月25 日完成)。對照組全程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組進行PBL 教學模式授課,其中10個臨床病例討論,分別為4 學時,自學討論總結1學時,學生問卷調查0.5 學時,考試2.5學時。

實驗組在課間實習前1周對學生動員培訓,以了解實習方式,克服畏難情緒。為形成較好的團隊關系,將6~7個學生組成1組,小組成員要保持穩定,并設立組長1名。教師和組長共同抽簽,確定每組選題。教師根據每組選題,引導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動角色,使其獨立分析問題、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組長負責分配工作,組內每個成員分別負責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獨立查閱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組長監督組員的資料收集,并將資料匯總。最后,小組合作將資料制作成幻燈片,準備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和答辯。

(4)課堂報告及答辯 課間實習課程開始,由各組組長依次上臺對選題進行20min的報告。之后開始答辯,全組成員上臺接受提問。帶教老師和其它組成員根據報告內容進行提問,答辯小組的每名成員均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答。

(5)隨堂評價并打分 每組答辯結束后,由老師和其它組成員對答辯組準備情況、查閱文獻資料、幻燈片制作、演講情況及答辯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并打分,小組得分為組員的課間實習個人分數,記入每名學生口腔預防醫學期末考試總分(滿分100分,其中理論考核80分、課間實習20分) 。

結果

小組內的分工合作、小組間的競爭及榮譽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沒有了依賴和觀望情緒,相互合作,對老師準備的臨床病例進行全面的查閱文獻的準備,做出的幻燈片形象、生動、有個性。比如我們在肺炎的臨床病例中,從患者的高熱癥狀,到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等都進行了詳細的鑒別分析。由于答辯中會涉及到一些內科學的相關知識,學生還主動學習了尚未開始學習的與診斷學有關的內科學、重癥醫學、以及以往學過的病理生理學等學科知識,為今后其它學科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討論

PBL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 roblem based learning) ,目前正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過國內外多所醫學院校的教育實踐,已顯現出良好的效果[2]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可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習者主動思維,通過問題的自學、討論到總結,以利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掌握思維方法增加感性知識[ 3]。PBL教學的實施包括3個階段: ①提出問題或假設; ②針對問題或假設進行觀察或實驗; ③給出描述或解釋,接受或拒絕假設,獲得問題的答案[4] 。PBL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全方位的學習能力教育學論文,PBL授課提倡的是一種能夠促成終身學習的學習方式[5],給予學生的應該是終生學習的本領,其潛在價值和對其最終的評價都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并在學生一生的學習中得到體現。所以我們將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培養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的關鍵。臨床思維就是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對具體病例進行有邏輯的、清晰的綜合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能力。這就需要帶教老師在帶教中應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臨床資料,根據病例的特點,分析疾病的現象和本質,從而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本研究中,學生們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分工合作,或根據臨床癥狀進行鑒別分析,或查閱異常體征的資料,通過查閱診斷學或內科學,集思廣益,通過探討理清思路,調動了自主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對課本上抽象理論知識的掌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師的培養是PBL教學模式是否成功的前提因素,尤其在引入PBL的準備階段及初期,教師所起的作用非常關鍵[6 ] 。在對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的比較中,我們發現參與PBL教學的學生對問題的定義和表征方面要優于傳統教學的學生。PBL教學的學生對問題具有清晰的認識,明確知道自己面對哪一方面的問題,需要搜集什么樣的相關知識來幫助問題解決。

帶教老師不僅要收集和整理臨床病例的相關知識問題,編寫教案,而且對學生的指導需要更深刻寬廣的知識體系和更為充分的課前準備。這對習慣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加強對教師素質的培訓不容忽視。按照醫學院校常規,課間見習帶教老師多為年輕教師,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較快,但也存在缺乏教學經驗、不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缺點。因此,我們教研室要求在我們進行PBL教學改革的初期,PBL的授課教師均為高年資的主治醫師。授課前進行集體備課,探討課堂授課藝術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技巧,這對增強帶教老師的自信心,科學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由于我們的學生們長期以來已經適應了傳統講授式的教學,缺乏主動的自我學習習慣和對知識的整合提煉能力。因此在課間實習前我們對學生講解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而且我們將臨床病例提前1周給學生,以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查閱資料,分工合作。這樣既克服了學生的依賴情緒,也調動了自主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PBL教學模式中,隨堂評價在每一組討論結束后都要進行,以口頭的形式,包括自我評價和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指導教師的評價[7] 。以往,我校的診斷學考試成績中其中有20分是檢體的考試成績。在PBL實驗組現在改為每組答辯結束后留出10 min,由老師和其它組的組員對答辯組準備情況、科普文章的寫作、幻燈片制作、演講情況及答辯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并打分,將成績記入到診斷學考試總分中,在一定程度上貼近了PBL對教學的要求,也體現了課程改革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

在本次教學改革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首先,由于PBL教學方法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除了要求應有多學科的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的備課外,還應掌握答辯時氣氛的調動、引導等技巧。在這次探索中,帶教老師由于缺乏經驗,沒有發揮到其應有的引導作用,對需解決的問題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今后, 教研室應多組織教師開展PBL教學模式的學習和觀摩,提高對帶教老師的要求,鼓勵授課教師多聽課、多學習、放開思想,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教學。

其次在對PBL教學的學生進行調查中發現,大部分PBL學生反映對知識點的掌

零散,沒有整體的知識結構。這樣十分不利于知識的存儲和提取。所以在PBL教

學中,教師應該注意教學重點之間的關系,將一系列的知識點完整的教給學生教育學論文,

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存儲和問題解決。

最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初次接受PBL教學的學生會反映自己對教學案例描述的每一句話都存在疑惑,例如對病例癥狀的描述如發燒,腹痛等,都會查資料了解相關情況,這就造成學生盲目提問,盲目學習甚至有時未能完成教師要求的學習任務。但經過一段時間的PBL教學磨合,和教師的指導,學生理解了每門學科的重點教學目的,會有的放矢的提出問題,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其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會作為學習的第二要點。所以在PBL教學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對不同學科和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教學案例的編寫一定要具有針對性,發揮PBL教師對初學者的指導作用教育學論文,使PBL教學案例涉及的范圍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中,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的低級同化現象和盲目提問,對學生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問題確定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

目前,世界上許多醫學院校都采用了PBL教學模式,并且PBL已成為醫學教育的主流教學模式之一。當前我國正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展旨在培養學生創新性和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PBL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促進這一改革的發展和目標的實現〔8。PBL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單一大課系統講授的不足,但PBL教學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難度,要全面推進這一方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如,一方面要轉變教育觀念,開展早期PBL教學,提供足夠的經費;另一方面要建立PBL科學評價體系。我們相信教育學論文,只要勇于克服困難和阻力,有目的、有計劃地在醫學院校開展PBL教學,我國的醫學教育事業必將蓬勃發展,不斷邁向新臺階。

[1]余榮杰,吳雄飛,劉 剛,等. 實習醫師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 西北醫學教育, 2006, 14 (6) : 754 - 5.

[2]慕景強. PBL教學法在我國可行性的研究[ J ].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03, (6) : 37 - 41.

[3] 李 昊,張洪福.《病理學》多媒體教學的探索和思考[ J ]. 安徽

醫藥, 2007, 11 (9) : 861 - 2.

[4] 沈建新. 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

2001,22 (2) : 36238.

[5]陳幼華,黃淑華.PBL教學法在護理程序教學中的運用[J].護理學雜

志,2000,15(8):501一502.

[6] Hitchcock MA, Mylona ZH.Teaching faculty to conduct p roblem2

basedlearning. Teach LearnMed, 2000, 12 (1) : 52257.

[7] 臺保軍,王革,黃翠,等. PBL 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 口腔醫學研

究, 2007, 23 (1) : 1122113.

[8]陳曉林.問題定向教學法在中等衛校臨床課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

育,1989,(6):32.

篇10

我校從2001年秋季開始招收尼泊爾學生,近年來招收留學生的數量和范圍不斷擴大,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留學生的管理,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問題。急診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對任何一個即將步入臨床的醫學生而言,急診醫學都是他們必備的基本技能。我校已將急診醫學作為考試課安排到留學生課程中,如何改善急診醫學見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就此談談體會。

1 知彼知己,因材施教

1.1 見習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紀律問題: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又沒有經過入學考試的篩選,每個人的政治背景、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個人愛好都不相同,成長中受西方文化影響頗深,與中國學生相比,他們紀律性較差、自由散漫,上課出勤率不高,課堂上隨便說話等不良習慣,特別是見習課,更為突出。

對此,教師應發揚敬業愛崗,關心、尊重學生,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不但要授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合格的醫學畢業生。同時也要加強紀律的管理,充分發揮班干部的監督、管理作用。每次見習學生到醫院后都先在班干部的帶領下集中起來,由帶教教師查看出勤情況,對無故缺席的學生記錄備案,達到一定數量則予以補見習、補考或取消考試資格等處罰,由此加強學生的紀律。

1.2 帶教教師的積極性問題:由于商品社會的發展,帶教醫院需要完成多項經濟指標,相應的醫院又給帶教教師下達經濟指標,帶教報酬也不具備太多的吸引力,且參加見習的留學生對許多臨床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熟練度不高,語言溝通方面也存在障礙,使得帶教教師深感壓力,時有抱怨,帶教積極性也不高,甚至放任不管或馬虎了事,這都直接影響了留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果。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院有專職人員管理留學生的教學問題,負責同院方及帶教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同時在選擇帶教教師時,就要求臨床科室不安排其值班或管理病人,并且注重帶教教師的個人素質。

1.3 教學語言的使用問題:我校接受的留學生主要為尼泊爾及印度或巴基斯坦等國,英語雖作為其官方語言,但由于英語畢竟不是他們的母語,他們的發音與“美式英語”或“英式英語”之間存在差距,不僅如此,就是來自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留學生發音都有很大的不同,這給教師的交流能力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有研究提示[1],72%的留學生上課完全用英語做筆記,20%的留學生為漢英各一半,僅有2%的留學生能完全用漢語做筆記,所以我們帶教教師要堅持用英語授課。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帶教老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努力掌握外語和留學生發音特殊的地方。我科參與的帶教老師都是由出國留學人員或數次參與英語提高班學習的醫生組成,能熟練地應用英語進行專業和生活交流。另外,帶教教師還要熟悉留學生的發音習慣,如尼泊爾留學生經常不分清濁音,如t, d不分。這些都需要帶教教師知曉的,以便在與留學生溝通時更為順利。

2 教學方法的實施

2.1 充分的準備:急診醫學的見習課內容按教材分為了幾大部分,如其中的昏迷部分,就涉及到昏迷的病因分析、診斷和處理等。我們在見習課開始之前,帶教教師在醫院教務處協調下,首先要熟悉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創傷科和重癥監護室提供的昏迷病人,與家屬充分溝通,取得配合,同時將病人病史特點用英語打印出來。目前國內留學生尚無統一的教材,故編寫見習課提綱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在見習課上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有研究認為課前發放授課提綱,課后發給相關的醫學資料的方式較好,如果在課堂上發給學生,學生的注意力會轉移到材料上而忽略了上課內容[2]。我們在課前發放見習課提綱,課后發給相關資料,如心肺復蘇部分,課后發給學生最新的國際心肺復蘇指南,既讓學生復習了課堂上的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2.2 積極的參與:見習課應當有別于教室里的授課,是理論知識的應用,要讓學生投入到其中,激發學習的熱情。比如在見習心肺復蘇部分,我們就模擬了真實的現場環境,將模擬人置于一定的地方,讓學生從發現病人,判斷意識、呼吸和心跳到呼救,徒手心肺復蘇,再讓學生行氣管插管以開放氣道、建立靜脈通道行進一步生命支持,通過這些環節,學生們象做游戲似的投入其中后,能更好地掌握授課內容。

2.3 激烈的討論:采取小組的形式進行病史采集,每一小組的同學以6~8人為宜。詢問病史方面,由于留學生已在我國呆2~3年才進入見習課學習,對基本交流用漢語已掌握,可以讓學生自行詢問,帶教教師作必要的翻譯,這樣對學生掌握病史很有幫助。采集病史完成后,每一小組推選代表完成病史匯報,班級病史討論中每個同學均可陳述自己的意見,如同臨床上真實的病例討論,必要時帶教教師可做適當的提示。常常由于留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比較活躍,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比較大膽,讓見習課氣氛熱烈空前,于教于學將是獲益非淺的。這樣,盡管是同一大類疾病,但學生可通過不同病人該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獲得更真實的印象,進一步鞏固了理論知識。有研究認為[3],病例討論式見習課教學方法能加深學生對理論課教授內容的理解,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其合作及團隊精神。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定會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有著莫大的幫助。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來華留學生日漸增多,留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抓好留學生教育,對維護學校聲譽和留學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具爾提?哈地爾,張曉燕,安 曉.對比分析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教學中語種的選擇[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4(4):33.

[2] 郭永紅,王俊紅.留學生傳染病學臨床課程教學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7,6(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