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教育計劃范文

時間:2024-03-28 11:43: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道德教育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職業道德教育計劃

篇1

關鍵詞:技校;政治教育;職業道德;芻議

在國家高度重視人才建設以及國民教育培訓體系日趨完善的今天,人才已不再是稀缺的資源,我們真正缺少的是綜合性人才。我國的技校教育,一般被認為是與高中教育并列的國民教育,其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的學生和輟學少年,從心理結構分析,這一群體正處于認知世界和價值觀建構的關鍵時期,而且由于直面社會和職場,失去了高等教育這一緩沖期,倘不加以思想教育尤其是職業道德教育的積極引導,待其進入社會,直面職場,極有可能因為心智的不成熟和認知世界的混亂而遭遇生存困境和心理困惑。在技校政治教學中深化職業道德教育,無疑是直指破解人才空有精湛技術但缺乏良好職業道德難題這一問題的要害。

一、深化職業道德教育的意義

“深化”職業道德教育,暗示著職業道德教育先前一直在進行,同時也從側面指明了在技校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社會就業壓力和行業競爭壓力日趨增大的現實圖景下,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也意味著對綜合性人才的倚重越發明顯。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輸出的機構之一――技校,對自身人才的培養也必須轉向塑造素質更加綜合、人格更加健全、道德品質更趨優良的方向上來。這種轉向,其意義體現在一是促使學生形成與社會相匹配的職業道德觀,這種道德觀體現為自己對職業有正確的評價并為此踐行,契合與職業特點相適應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并內塑于心。換個角度看,這種職業道德觀其實也可以泛化成社會道德,而深化職業道德教育也是在教育學生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二是在政治教育中深化職業道德,可以從心理層面來引導干預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素質尚處關鍵建構期的青少年學生。事實證明,對心智遠未成熟的學生來說,對他們及時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干預,不僅必要,而且效果也是最佳的。深化職業道德教育是為技校學生提供更好的適應職場的環境,以早日提高事業騰飛的“軟技術”。

二、深化職業道德的新思維

當前技校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困境來自于對技校學生的負面評價和教學方法上的陳舊俗套。在許多人看來,技校學生多為學習成績差升學無望的問題學生,這種片面認識的相互作用導致學生自身自暴自棄和老師的灰心喪氣。由于一直以來對技校教育的忽視,使技校的教育理念和實際教學方法遲遲得不到更新。不過,好在國家近幾年越來越重視中等職業教育并不惜投入巨資,技校教育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第二春。對來自于教育理念上的革新與調整,如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在政策春風持續刮來的喜悅面前,我們更需要保持進取意識,避免出現重金砸下卻未見效果的尷尬局面。依我而言,對在技校政治教學中深化職業道德教育的新思維,應體現在一是掃除思想陰霾,樹立建功立業意識。技校學生要明白這個常理,“術業有專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選擇,上大學與學技術是殊途同歸,通過努力,自己同樣可以開創一番事業。此思維是從思想深處解決學生自卑丟掉信心的問題,是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動力源。二是現身說法思維。以職場存在的典型案例現身說法,強調職業道德與工作、生存乃至前途的關聯,突出職業道德缺失帶來的危害等,增強學生感知現實社會的真實感,促使他們意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三是教學方法上,融合一體化教學,即對課程一體化和老師一體化的有效融合。課程一體化就是由不同的教師擔任理論性教學與實踐操作要求高的教學,而教師一體化即為將理論與實際合二為一的教學。二者有效融合可以促進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有效結合,融會貫通,有助于保持教學效果的力度,又能避免因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和教師的疲勞感導致的教學效果打折扣局面。最后,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常理上,因為職業道德教育是個點滴積累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必須表現出足夠的耐心來,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篇2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職業道德培養路徑

所謂的職業道德主要是指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人在其職業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就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而言,其就業方向主要是幼兒園專職教師、學前教育機構管理人員、社區幼兒教育服務人員、各類兒童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學前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準則。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既能防患于未然,也能進一步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如何合理的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也是相關高等院校必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轉變辦學理念,為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供保障

高等院校要成立主抓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管部門,由學校主管領導負責,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和一系列教育措施。學校要為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配備專業的、高素質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對于其他學科教師,學校也要把對他們是否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納入課堂教學考核中,同時高校還要注重對教師自身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外,還要增設與職業道德教育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課程;在教師的考核標準中納入教師對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施情況,并把它作為學校評優及教師晉職、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在學生的考核中,除了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考試合格外,重點把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納人獎學金、榮譽稱號等評先的主要條件,以激勵學生自我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的積極性;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高校要注意為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供健康有益的輿論環境,多開展輿論宣傳,讓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時刻都能感受到良好職業道德的感化,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

二、以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為主導,結合本地區的優勢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拓展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職業道德教育內容

(一)注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

適當引用案例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般人都認為職業道德教育課就是空頭說教,學起來枯燥乏味,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實際情況,結臺教學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曰,如選取當前幼兒園的虐童事件,創設道德兩難境界,讓學生以一名幼兒教師的身份展開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給學生明確的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以此深化學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理解和掌握,這樣不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而且也培養了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選擇能力。

(二)注重職業道德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

有著豐富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辦學經驗的高校,要根據學生專業發展需要,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和在學前教育界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及優秀的幼兒園一線教師開發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校本課程。在校本教材的編寫中,要利用本校的相關優勢資源,尤其是在案例的選擇上多選用本校優秀畢業生的成長故事和突出事跡,在校本教材中強調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為人師表的要求,盡可能把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上,讓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符合他們的從業需要,讓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中發揮實效。

(三)注重其他學科教學的師德滲透

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較多,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所占的比例較少,因此其它各學科教師應該結合本學科的內容滲透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連續性,不斷強調學生的職業熱情感、職業責任感、職業榮譽感等,讓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感受到職業道德教育無處不在,其職業道德素養也會不斷提升。

三、合理安排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實踐課程,引發他們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德教育不是一日之功,高校應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他們量身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全方位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特別要增加見習、專業實訓和頂崗實習的時間,使學生在實習中學會愛崗敬業,在與幼兒園領導和同事的相處中,適應幼兒園的各項管理及規章制度,進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這些良好的職業習慣將內化成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

四、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評價體系

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情況進行評價,不能僅限于對職業道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如把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對職業道德教育課的態度、學習的主動性等納入評價體系中,注重考察學生的道德行為,因為穩定持久的良好道德行為才能真正體現出一個人職業道德素養的高低,對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的道德行為的考察主要包括: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勤奮學習、從善如流等方面,是否在這些方面達到了一個臺格幼兒教師的標準,在評價過程中堅持學生定期自查自評的方式,在自查自評過程中讓學生逐步養成自我主動監控職業道德行為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李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培養路徑探究[J].ValueEngineering,2012,(6)

[2]肖幸.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J].科教導刊,2012,(5)

[3]黃麗沙.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及培養研究田.時代教育,2013(24)

基金項目:

本文系遼寧省鞍山市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研究》總課題的子項目-《鞍山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職業道德訓練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篇3

一、組建一支隊伍

職業道德是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高度角色化的職業道德的養成只有通過職業道德訓練和實踐才能得以實現。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學生以頂崗實習的形式到企業鍛煉,單靠學校專職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就顯得力量單薄,微不足道。為此,應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道德教育資源的優勢,構建一支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教師隊伍。首先,學校要擴充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隊伍。在校內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專業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導。職業指導課教師充當主力軍,輔導員、就業專干、實驗員、思想政治教師、專業課教師等也要加入到職業道德教育的隊伍中來,整合職業教育的知識性和德育性,專業技能指導和職業道德引導相輔相成。其次,學校要把企業中的優秀帶班師傅和行業標兵吸收到職業道德教育中來,組成一支兼職教師隊伍。在校外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以這支兼職教師為主體力量,專業教師為輔助。在企業中,兼職教師通過對高職學生和優秀員工進行行為示范與技能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保證職業道德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合二為一。

二、實現兩個突破

(一)更新教育內容

隨著市場經濟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完善,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也處于進一步變化和調整中。第一,加強職業情操和態度教育內容。職業道德教育重點內容包括:以職業道德認同程度、付出程度、實踐程度三方面內容為主的職業道德認知教育。以崗位自覺感、責任感、榮譽感和合作感四方面內容為主的職業道德情感教育。以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集體利益優先;熱愛職業,職業成就感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于職守、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甘于奉獻三方面內容為主的職業道德品質教育,等等。第二,突出現代職業道德意識。主要是競爭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信用意識、法律意識等,特別要注重國際化職業道德精華的教育,包括職業禮儀、團隊意識、協作精神、雙贏原則等。第三,把職業道德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在各種教育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第四,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是高職學生明確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一門課程,可作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一部分,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計劃。第五,開發具有本專業特色的職業道德的教學內容。就是把行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準則與企業文化引進就業指導的課本。

(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方法過于簡單,多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程度不高。這種教育方法追求與文化知識教育的吻合,卻忽略了自己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特點。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對職業道德教育的手段提出了變革的要求,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

1.要積極采用“項目教學法”。專業課教師在項目教學中,要求高職學生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可見,項目教學法的各環節不僅培養了高職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足了高職學生團結協作的內心體驗,還鍛煉和提升了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

2.要以“問題解決法”和“案例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方法。職業指導教師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和對案例的分析,讓高職學生能深刻認識并理解職業道德判斷的標準,掌握明辨是非的尺度,從理性的角度體驗他人的職業道德上升到心靈內化并運用自己悟出的職業道德,加強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

3.形成互動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可以深入企業,全面了解與學習企業的制度、管理及文化后,在教學工作中學以致用,充分利用企業德育資源,對高職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而企業可以針對頂崗實習的高職學生開展半軍事化管理,按照企業的管理模式來要求學生,開展職業道德、職業紀律、企業文化教育,還應全面細致記錄實習學生的日常表現,并把評定結果反映到學校,與學校一起共同幫助高職學生端正職業態度,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使學生以“準職業人”身份畢業后能在最短的時間盡快轉換身份,成為企業所需要的正式員工。

4.提供形式多樣的教育方法。學校可舉辦職業道德教育專題報告會。邀請企業高管、行業先進模范人物等來學校,通過權威人士的現身說法,讓高職學生能從心理意識到行業中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并能發揮榜樣力量的教育意義。輔導員還可以邀請從本校畢業的優秀企業員工來學校,通過小型座談會的形式,結合自己的職業實踐,與學弟學妹們交流自己的工作體會與經驗,以及企業對職業道德品質的具體要求。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通過團體輔導的形式,把職業道德素質訓練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實驗員可以在學校實訓室里加強6S管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勞動實踐中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全面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品質。

二、實現三個融合

(一)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

隨著工學結合模式的推進,高職院校要堅持把企業文化融合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可持續性合作,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零對接,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

1.按照企業文化的特點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高職院校可適當在校園文化長廊張貼國內外知名企業家寄語和企業的核心文化標語,突出對先進的企業理念和管理等內容的宣傳。可適當在專業實訓室張貼生產操作規程和勞動安全制度,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從而幫助高職學生端正自己的職業態度,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特點和未來職業特性,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動機。將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有效對接的過程中,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將在情感陶冶中潛移默化地升華。

2.將企業文化融入在學校教育中,實現職業道德教育常態化。職業德育是一項長期性的素質工程,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職業道德教育趨于日常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高職教師以價值觀為核心,有必要針對高職學生做一些有關企業文化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實訓課上,在進行規范的技能操作訓練中,為高職學生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作一些基礎性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對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進行嚴格規范,落實好按時就寢,按時起床整理內務,按時出早操的規章制度,使高職學生在硬性規定和自我要求下,養成嚴謹的紀律意識和學習生活習慣,能盡快適應現代企業對員工的紀律要求。

(二)個性與共性融合

職業道德共性與個性的融合在于把社會從業人員一般的職業道德和行業人員的行業職業道德結合起來。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要突破共性的范圍,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和要求的呈現,是要圍繞職業道德教育的行業特點,結合高職學生專業對應的職業或行業的崗位要求,根據學生品德形成規律,靈活分段實施。

1.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向高職學生傳授一般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一般職業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課內容中的一部分。為此,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課中,挖掘名人高尚的職業道德,讓學生學到普遍又實用的做人道德、誠信與敬業的職業道德品質。

2.結合專業的特點,向高職學生傳授該行業特殊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了解自己所從事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精神很有必要。例如,旅游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服務至上、游客至上、熱情至上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誠信為上、堅決不做假賬的職業道德規范;醫學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道德底線,以患者的生命健康為上,公平公正地維護患者利益的職業道德規范;心理咨詢行業工作者應當遵守保守秘密的職業道德規范。

3.結合當前行業的問題,與高職學生探索當前行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不良現象的原因。醫學院學生所面臨的是進行人體實驗的道德問題、秘密限度問題,以及稀有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問題;公共管理學校的學生則會討論政府官員在欺騙公眾、對媒體泄漏機密,以及拒不執行上司命令等方面是否會受到不公正處理的問題,等等。

職業道德教育這樣分層分段,由一般到具體,由大眾化到職(行)業化有序地進行,有利于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崗位后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并且將使高職學生形成集共性與個性道德品質為一身的行業職業精神。

(三)隱性與顯性融合

篇4

關鍵詞:德育教育;會計電算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4-0141-03

會計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會計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珠算發展到現在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發展成為人們生活、科技、經濟和其他領域必須用到的基本技能。面對日益普及的會計環境和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并作為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貫穿于專業教學的始終。那么,對于從事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教師來說,在專業教學中深入貫徹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一、會計職業道德概念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人員與投資者、政府、企業管理者等各種各樣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是會計人員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證券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會計職業所具有的社會性日益突顯,許多信息使用者要在不同程度上根據會計信息做出各種決策,然而每個決策都可能關系到自身或他人甚至整個社會的利益。因此,會計人員與社會多個利益主體之間的責任關系不同于醫生與病人、律師與委托者之間一對一的責任關系,其服務的對象并不僅局限于其雇主,而必須對所有信息使用者及潛在的使用者負責。從促使會計人員提供的會計信息或行為更加真實可信的角度出發,會計職業道德應該包括以下方面:

1.業務素質。美國會計學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于1990 年了題為“會計師教育目標”的報告,報告中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應具備各種基礎知識、組織與商業知識、會計知識等內容,這是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會計人員不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很難根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對交易事項進行準確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不能為決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所以,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是會計人員形成良好職業道德的前提條件。為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各國都對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進行了嚴格規定。我國對從事會計工作人員要求通過資格考試,每年還必須接受一定單位時間的后續教育。

2.能力素質。業務素質只是表明會計人員掌握了多少基本知識,而能否將這些知識有效地用在工作上,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會計人員的能力。能力素質不僅包括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還包括有責任感,敬業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會責任感,集體責任感;自律,能正確評價自己,有自制力;正直、誠實、遵守社會道德行為準則和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

二、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個人的知識和才能能否造福人類,往往取決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會計專業學生是未來會計事業的建設者,是會計法規未來的貫徹執行者,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德才兼備,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手工會計操作的時候,每一筆經濟業務都需要經過多重手續,如業務經辦和授權批準,收付款項和會計記錄分離等,必須通過嚴格的審核復查機制。實行電算化后,許多業務處理程序被大大簡化,大部分處理由計算機完成,會計人員作為計算機的操作者,如果沒有一定的職業道德,那就會出現一些非法操作而引致犯罪。因此,會計電算化作為會計專業中的核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大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既具嫻熟專業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只有這樣,培養的會計人才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經濟的需要。

2.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理念。每年中等職業學校都為社會培養許多的會計人員,會計專業學生已經是會計人員的最主要來源。所以,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必須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使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在學校期間就能夠得到培養和形成,這樣將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升華為會計職業道德品質,最容易獲得實質性的效果,從而使會計專業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遵守職業道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國著名會計大師楊紀琬說:“做人是做會計的根本。”所以,在電算化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使學生具有完善的人格與深厚的道德修養,并以此作為出發點,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和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道德理念,為他們將來進入工作崗位,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奠定良好的基礎。

3.有利于加強會計學生畢業后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國現階段許多企業做假賬,大量的經濟案件都有會計人員牽涉其中,從而使會計成為“高風險”的職業。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是我國會計人員最主要的來源,畢業生到企業后大部分也是運用會計電算化進行相關工作,因而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從學生時期就使他們培養良好職業道德意識,實現自我監督和自律,是會計學生在以后工作中實現自我保護的最佳途徑。電算化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會計工作的重要性,產生熱愛會計事業的責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盡職盡責、忠于職守,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集體與個人的關系。這樣,當經濟利益與道德規范發生沖突時,才能夠抵制住外在物質利益的引誘。總之,會計電算化的學習時期是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最合適的啟蒙教育階段,這一時期最容易使這種職業道德升華為會計職業道德品質,從而使會計專業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面臨職業道德挑戰時,能夠對公眾利益和個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護作用。

三、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滲透的途徑和方法

1.重塑會計電算化教學中職業道德的教學目標。學校教育教學應將職業道德滲透到專業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學校的素質人才更注重培養對象的綜合素質,現階段的培養目標并不是單純地接受理論知識教育,而更應注重人文素質、品德等教育。目前,我校會計專業仍側重于基礎知識教育,而忽視職業道德的培養。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會計職業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涉及會計職業道德的新問題需要解決,加強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在為社會培養會計人才時,應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該課程的教學中。

2.會計電算化教師加強對中職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意識,更新觀念,加強認識。會計電算化教師要樹立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重視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既要教會學生會計電算化技能,也應讓學生適應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興起的新形勢。結合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現代化方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網絡時代經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關鍵是合理應用,會計電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發展,必須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的職業道德。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數據輸入不僅僅涉及財務部門,還可能涉及生產部門、銷售部門,甚至是本企業之外的其他經濟組織,輸入的數據也不應局限于傳統的貨幣性的信息。因此,和傳統的輸入控制相比,范圍更廣,重點也發生了轉移。如果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不深,就很容易犯錯誤。會計電算化教師只有通過平時細微的量的積累,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滲透于課程之中,才能培養出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學生。另外,會計電算化教師需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內在職業素質,在講課時才能使學生真正信服。

3.以職業道德為載體,豐富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內容。

(1)適當開展競賽。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爭取優良成績的有效手段。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勝心理和求成需要會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增強,多數人在競賽情況下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競賽也有消極作用,過多的競賽不僅會失去激勵作用,還會造成緊張氣氛,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有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此,在職業道德教學內容中應特別注意,通過適當的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發揮個性能力,調動非智力因素,更好地滲透職業道德教育,更好地引導學生盡職盡責、忠于職守,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2)正確評價和適當表揚。中職生心理不成熟,精神欲望也十分強烈,更需要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會計電算化教師在德育教育方面更應該注重對學生評價的方式和方法,認真研究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合理地運用評價和表揚方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創新能力,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通過科學、公正的評論,使學生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樹立信心;在會計電算化的操作過程中學會鑒別、分析、認識事物的方法,認真遵守黨和國家的法令政策。

(3)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職業道德觀念。對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在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中采用錄像、電影、VCD、多媒體計算機等多種方式,也可采用游戲與模擬等手段,將案例教學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讓學生了解違規會計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內在原因,通過討論分析職業道德沖突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培養職業道德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和提高職業道德水平。

(4)在實踐實習教學中,加大職業道德教育力度。實踐實習是中職教育的重要教學活動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品質的最好機會。因此,結合學生的實踐實習教學,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個體優良行為,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崗敬業的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品質和奮斗精神。

(5)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當前的會計教學中,會計電算化教師長期從事專業理論教育,對實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很多教師都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實踐知識比較欠缺,從而在職業道德教學中顯得說服力不夠。基于這種不足,學校應該聘請法律界、財稅部門、會計師事務所、企業會計主管等學識豐富的人員以講座、班會的方式來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這些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行業名家對會計業界的動態了解得十分清楚,他們以親身經歷、工作實踐或相關的經驗教訓向學生講述會計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方向,宣傳遵守職業道德的模范。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間接了解我國會計道德現狀,認識到加強自己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達到在校期間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使學生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既豐富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使學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職業道德對做好會計工作的重要性,牢固地樹立職業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蒙麗珍.會計道德規范與法律責任[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篇5

【關鍵詞】職業導向 會計電算化 教學方法

職業導向也就是在教學過程當中的簡單意義上的教學目標所要達到的一個程度,是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就確定下來的。具體來說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學生自身的職業導向,也就是在學生報考高等院校專業時期,所確定的自己的職業導向。第二,則是學校在建立某一專業是所確定的一個主要的培養方向。本文旨在根據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當中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方法進行職業導向方面的分析,以便于更好地促進學生以后的發展。

一、根據職業導向確定教學原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都是需要一定的規則進行約束,這個原則主要是學校既定的專業培養方向。而專業的培養方向則是由職業導向所決定的。就拿高等院校的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來說,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一批符合我國現代化發展,適合當今市場競爭的優秀的會計人才。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當中,就一定要從職業的導向出發,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競爭力。以便于更好地促進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發展的過程當中能夠越走越好。

二、職業導向下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

(一)選擇合理的會計電算化軟件

如果想要進行會計電算化教學,就必須要選擇一套合理的會計電算化軟件。軟件的是否合理是會計電算化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所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換代也就越來越快,這就導致了在主要依靠計算機技術進行教學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想選擇一個較為合理的軟件,是比較困難的。具體來說選擇軟件有以下的幾個標準:第一,軟件必須要具備規范性,是經過審核并且符合教學的要求的。也就是符合學校所既定的職業導向的。第二,要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通用性,而不是單一性的。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加充分的學習多方面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第三,因為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所以在最開始選擇的時候就要選擇經典可升級的版本,以便于學生能夠時刻站在新興技術的前沿。

(二)根據職業導向優化整體課程配置

會計電算化課程不是單獨存在的,也不課程脫離其他的課程而單獨存在。其良好的教學過程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而在其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對其他的學科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會計電算化的整體教學過程當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以后的發展,就需要學校合理的優化課程配置。我國在長期的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當中,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課程構制體系。這個體系當中包括會計學、西方會計學、管理會計學等會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還包括計算機技術、管理學等橫向發展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有效學習,就給學生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當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向。使學生真正的了解到了社會的需求,從而使自己向著更適應社會的發展方向前行。

(三)根據職業導向,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在學校學習的一個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在社會上求得生存。所以職業導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為了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就應該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的具體化和戰略化。使學生分得清主次,看得到重點。根據這樣的思維,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作為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制訂一個根據自身能力、知識儲備水平、理解能力等等因素,建立一個符合自身發展的學習計劃,在這個計劃當中,要明確的規劃出自己所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在具體達到目標的過程當中的學習方式和方法。相對來說,會計電算化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別細致且繁瑣的過程,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耐心,以便于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領會教材和老師的觀念,以便于在之后的學習和工作過程當中,更好的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

(四)根據職業導向,增加實踐性課程

從根本上來說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弄夠充分掌握會計電算化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并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進行一定程度的運用。同時,增加實踐也是和職業導向緊密聯系的一種方式。所以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課程當中就需要盡可能的增加實踐性教學,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高等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育已經在多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培養目標就必須要以職業導向為主導,在教學方法和方式的改革過程當中,就需要根據職業導向來確定課程配置、軟件選擇以及學習規劃的制定。以便于學生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能夠博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呂宏. 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基于我院會計電算化教學的調查問卷分析[J]. 會計之友,2010(26).

篇6

關鍵詞:導師制;大學生創業;實踐

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是當前教學改革重要的建設項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能夠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更好地實現我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目標。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訓練教育,為大學生日后的創業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導師不僅能夠對大學生自身的創業進行訓練、規劃、設計以及統籌,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們之間、與導師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在未來的創業過程中能夠更加順利。

一、基于導師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工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指的是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努力完成某項項目或者是創新項目的所有過程,主要包括項目設計、準備、實施以及成果交流等。這種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主導和努力來完成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還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獨立性,使學生在步人社會之后能夠順利實現創業夢想。另外,這種基于導師制的創新創業,還能夠幫助學生申請一定的項目經費,來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項目。但是,在當前的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實踐中,很大一部分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沒有抓住重點,教師沒有從根本上出發,普遍存在意識、認識偏差,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宣傳力度也不夠,所以很多學生對這方面仍然缺少理解,甚至不知道是怎么運作的,導致學生對此沒有興趣。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踐教育中,大部分導師只注重項目的實踐和最終的項目研究成果,而沒有對教育工作足夠重視,沒有充分發揮出“導師”的作用。導致的結果就是在項目訓練和實踐過程中,學生對整個項目的研究和創新比較了解,卻對創業不夠了解,創新創業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鍛煉,與教育部所制定的“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宗旨以及“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相違背,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

第一,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需要長時間的申請,而在申請的大部分階段,學生都不能開始項目的實施,這就導致學生們沒有充足的實踐,容易出現任務無法按時完成的問題。

第二,在對經費進行使用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困惑,無法發揮經費的最大效用。

第三,在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創新項目可以與學生的專業課程進行有效結合,而創業項目,卻會對學生的學業造成影響,因此,在當前各高校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教育實踐中,幾乎不存在創業項目,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四,在教育實踐中,很多高校教師對教育工作不夠重視,在整個創新創業訓練中,只注重研究的進程和最終的研究成果;在整個項目的進行中,教師不會話太多的精力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成長造成影響。

(三)在管理上存在問題

無論是對導師而言,還是對學生而言,若想確保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實踐有效開展,就需要對其進行高效管理,而在當前的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計劃的實踐教育中,卻存在較為明顯的管理問題,影響其教育實踐的順利進行。一方面,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管理方式大多數還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上,對信息存儲沒有進行分類、系統性的保存,е麓罅啃畔⒉荒艿玫接行Ю用,降低了信息、數據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沒有對項目導師進行有效管理,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導師是重要導向,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最終實施結果,創新創業教育本身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都很強的學科,理論作為基礎支撐力量,而實踐則作為導向,所以針對這一現象,校方還應該加強對導師的管理,確保在教育實踐中導師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和指導作用;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學校都沒有對導師進行管理,任由其自由發揮和引導,這也就導致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導致只注重最終結果,而注重引導和教育,無法確保最終的教育實踐效果。

二、提高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實踐效果的有效對策

(一)將教育與實踐進行統一

在導師制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教育實踐,要注重教學與實踐的統一,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導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和教育作用,而不能只注重最終的研究成果,要與實踐進行相對應的結合,才能充分發揮訓練計劃的意義。“項目參與式”教學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首先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主要項目目標,其次加入相對應的理論課程,并且根據這些課程將一些真實的項目、案例融合進去,將項目任務與基礎學習有效結合,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個性化需求而發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激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在整個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其以后真正的創業打下良好基礎。這種教學模式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而且能夠讓學生自主對項目進行設計、定位、實施、完善等一系列的工作,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讓大學生在訓練計劃中充分體驗創業,在掌握理論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能夠掌握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日后自己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校方應該加大支持力度

第一,校方應該鼓勵教師和相關人員積極創立創新創業項目,并全程對其負責,充分發揮基于導師制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實踐中的指導和教育作用。校方應該鼓勵所有45歲以下,擁有創立項目資質和水平的導師以及相關人員創立項目,并每年對所有項目進行綜合評比,對優秀者進行獎勵,以此來激發導師們的積極性。

第二,加大對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當導師或者其他相關教育人員設立專項實驗項目之后,學校應該先對其性質、形式以及內容進行研究和估測,如果認為其有研究價值和具有代表性之后,可以申請省級的創新創業項目。除此之外,為了加強對導師項目的支持,校方應該將所有導師的項目公布在學校網站上,由學生自行選導師和選題目。

第三,校方應該鼓勵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到項目的申報以及創立上,并將其與學科成績和獎學金掛鉤,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原則上項目的申報和參與應該以二年級以上的學生為主,一個項目由2~5個學生組成,并且要求每個學生只能同時申報和參與一個項目;但是為了鼓勵和推動創新創業項目的進行,對其訓練計劃的教育實踐工作進行有效落實,校方和導師應該酌情考慮,在學生能力和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根據具體要求合理選擇。

第四,除了鼓勵導師設立實驗項目之外,校方更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立題,以學生為主開展項目訓練,并由導師對其項目的可行性和創新性進行評估,對學生訓練項目的開展進行針對性指導和教育。同時,為了提高創新創業項目的含金量,校方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跨專業、跨年級和跨學科合作。

(三)與學科競賽相結合,做好實踐工作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提出,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同時,更好地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我國大力宣傳創新創業計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基于導師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的開展,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需要獲取高校的大力支持,與學科競賽相結合,做好訓練計劃教育的實踐工作。當前,經過對以往學科競賽的舉行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就能夠看出,舉行科學競賽對提高學生的學業學習效果以及推動學生的成長和成長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而當前,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導師沒有對教育工作引起足夠重視,忽視了教育的重要性,而與學科競賽進行有效結合,就能夠很好地解決該問題。在基于導師制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與學科競賽進行有效結合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成果的展示,并對其進行總結分析,在提升參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也對其他學生形成榜樣和借鑒作用,以此來帶動所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教育實踐工作開展并取得一定教育成果之后,高校應該將其和學科競賽結合在一起,組織學生對所有研究成果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首先要由學生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介紹,并對自身的優勢進行總結;其次由其他學生對研究成果進行評比打分,并由代表發表對所有研究成果的看法以及評分原則;最后,則由導師對所有研究成果進行評分和排比,并對所有成果的優缺點進行總結,針對性指導學生進行提升b]。通過這種方法,就能夠將創新創業訓練教育和實踐進行有效結合,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德為人先、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為準則,以提高擴大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為目的,強化師德教育,履行師德規范,為推進學校改革發展作出新貢獻。

二、加強領導,強化師德建設觀念

提高認識,把師德建設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工程來抓。根據新時期要求,把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會議,統一思想認識。學校黨支部、工會、教導處、團組織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強化學習,重視引導,落實到位,督查從嚴,通過一系列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活動的實施,全面提升教職工師德水準。

組長:

成員:

三、掀起《規范教師職業行為,提升教師師德修養》的熱潮

1、張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2、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深刻理解重要意義。積極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規范》,解讀《規范》,幫助廣大教師了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入領會其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把學習《規范》與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相結合,與學習貫徹我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相結合。與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有關要求相結合。力爭通過學習《規范》深化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領會,通過學習法律法規促進對《規范》的貫徹執行。通過集中組織學習、教師個人自學等形式認真學習,領會精神,提升教師師德修養。

3、教師熟記《規范》內容,并組織教師書面考試。

4、觀看有關師德典型的影像資料。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學習心得體會文章。

四、豐富活動內容,立高尚師德,樹良好形象

1、把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校本培訓相結合本年度,學校將學習貫徹《規范》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計劃之中,把教師貫徹落實《規范》的情況列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檢查。

2、把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加大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輔導工作。教導處定期不定期對主要學科進行抽測,力求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

3、廣泛開展抗震教師英雄事跡宣傳活動,把震區教師英雄事跡作為師德教育的生動教材,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和板報、墻報、校園廣播等載體,廣泛宣傳和學習抗震救災中人民教師的英雄事跡,從而促進全體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學習貫徹《規范》與師德評價相結合。建立健全師德師風考核制度,把師德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做到靠嚴明的制度約束教師的職業行為,靠濃厚的教風影響教師的言行舉止,堅決杜絕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發生,進一步掀起師德建設的。

五、回顧總結,落實制度、措施

1、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對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活動進行討論、總結,并形成書面總結材料上交支部。

篇8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認識不足。許多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參加各類業務培訓班經常缺課、少課,認為培訓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是形式主義的“花架子”。有些單位至今仍沒有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列入議事日程和本系統本單位整體的人才資源開發規劃。有的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予準假。

2.對會計繼續教育定位有偏差。現在的會計繼續教育被簡單地定位于崗位定向培訓,實際操作中主要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會計法規制度、會計準則的培訓上。

3.會計人員的格局和機制不夠完善。我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主要以財政部門為主導,財政主持教育計劃、教學組織、考核等項工作。但社會辦學機構參與度、用人單位參與度、會計人員參培率存在不足。同時,會計人員分布在社會各行各業,大多數單位領導不重視會計部門的整體素質,在智力投資上,領導只重視對業務部門人員的專業水平的投入,而對財會人員的知識更新和素質的提高重視甚少。

4.會計繼續教育缺乏針對性。我們的會計繼續教育幾乎都是中、初級會計人員的大集會,同時也是企業會計人員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大集會;同樣的學習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大有“公平教育”之勢。但是這樣根本不可能使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初級會計人員認為學習困難,而中級會計人員則認為內容簡單,不能使繼續教育真正收到實效。

二、今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策

1.提高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要認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傳力度是關鍵。宣傳對象不僅包括廣大會計從業人員,還要包括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只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在時間和資金上予以支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才能有實現保證。對于廣大會計人員來說,應深入領會知識經濟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樹立繼續教育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將繼續教育內化為自己的職業需求,要有意識地通過繼續教育培養會計人員的終生學習習慣。

2.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目前,一些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淡薄、誠信喪失,違背準則、弄虛作假之事時有發生。不能堅持原則,為違法亂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編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這些問題都表明,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重塑會計誠信,已是當務之急。

3.建立“財會網”,積極推行網絡繼續教育模式。目前缺少一個專門為財會人員服務的會計網站,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個專業性強的權威網站,利用網絡的靈活性,充分發揮會計行業管理職能,及時會計管理有關法規、政策,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會計管理工作的空間。而且,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已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教學形式。通過網絡平臺學習教學課件,進行網上專業考試,取得繼續教育合格成績,實現會計人員年度繼續教育計劃。

篇9

[關鍵詞]職業道德;訴求;問題與原因;進路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12 ― 0161 ― 02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歷史使命,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核心是職業道德,關鍵是職業技能。職業道德教育關系著高職院校能否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合格人才及能否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問題,意義重大。職業道德是“人們在從事社會職業, 履行職責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準則, 包括職業道德認識、職業情感、職業責任感、職業價值取向、職業意志、職業理想以及職業行為與習慣等。”〔1〕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專業分工越來越細,這不僅對高職院校技術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對職業道德的更高要求。因為職業技術教育是支撐,職業道德教育是靈魂。職業道德教育有著現實發展訴求。

一、高職院校對職業道德教育的強勢訴求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我國正經歷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市場經濟的既孕育著誠信、平等,同時也是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發展的溫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人們過分對于經濟利益的強調,人們開始追逐以市場利益為取向的價值理念,在市場競爭領域逐漸成為一種現實的主導價值理念,功利主義慢慢地彌散到整個社會,功利意識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意識;同時個人主義意識也在追逐利益中膨脹,最終導致了傳統道德的式微,即“老的標準被打破了,新標準又不能建立。只要這種失控的社會動力沒有達到新的平衡,這段時間各種價值觀都無一定,規則標準也無從說起。可能與不可能之間的界線模糊不清,人們很難區分什么是公正的,什么是不公正的,什么是合情合理的,什么是非分之想。”〔2〕新的良好的道德又沒有建立,現實是“中國正在進行一場缺乏倫理規范的市場游戲,經濟倫理觀念也正陷入一種嚴重混亂脫序的狀態。”〔3〕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不能不打上市場經濟的烙印,包括它的積極因素及消極影響,它對于職業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

(二)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的需要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強調:“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因此高職教育不僅要教授大學生專業知識、培訓大學生的技術技能,更重要培育他們的職業道德修養,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因此“只有專業知識教育人是很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們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4〕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他們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價值,明確自己的社會角色,感受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潛心學習,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務社會、奉獻祖國。

(三)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既包括知識、技能,也包括道德修養,二者比較而言,道德修養更為重要。司馬光曾言及“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5〕這充分說明道德在一個人的素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職業道德修養是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當代,“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6〕職業道德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處世觀,形成良好的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素養,堅定信仰、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熱愛事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二、高職院校現行職業道德教育弱化緣由縷析

(一)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當前,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 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結構重組、新的社會秩序重新建立,沒有一個權威的道德價值觀念,這前所未有地沖擊著我國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同時誘發了拜金主義的盛行。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新的倫理制約,整個社會樹立新的社會理想價值的信念倫理,培養個人的責任倫理,特別是職業倫理精神,即職業道德的培養。現實中確實一些大學生產生了唯利是圖、金錢至上、見利忘義、損人利己、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的思想。

(二)高職院校重視不足

現在一些高職院校片面重視學生的技能培訓,輕視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培養,造成了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下降。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職業道德教育的“被邊緣化”。 職業道德教育的“被邊緣化”體現在職業道德課程比例較小且內容單一。教學內容涉及職業道德偏少,雖然一些院校設置部分職業課程,但大多是政治課與人文課。尤其一些學校領導為了所謂的“實績”,往往重智育、輕德育,更使職業道德教育雪上加霜。第二,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系統性。職業道德教育基于部門來說,它需要學校、家庭、企業和社會通力合作、互相配合、齊抓共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從學校的教育而言,它則學需要學校職業道德課程、專業課程、就業指導課程以及班級活動和課外活動等的有機統一,這不僅是廣度的互補,更是深度的統一,但現實是職業道德課較少且容易被壓縮、就業指導課程中職業道德的篇幅偏少且內容偏淺、班級活動和課外活動中職業道德教育時有時無,這很是令人遺憾的。

(三)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在職業道德教育中,教師無疑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成為道德的楷模,使學生感受到職業道德的魅力、價值所效仿;職業道德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為學生認同、感悟職業道德;教學方法靈活,深受學生喜愛,學生自覺養成良好職業道德。現實情況是:首先一些學校缺乏專門職業道德教師或者雖然專業職業道德教師,但這些教師不具備德育工作的專業知識, 教學中以灌輸職業道德規范為主,更有甚者一些教師雖然具備具備德育工作的專業知識,但缺乏工作責任心,工作熱情淡薄,他們的諸多不健康的職業道德在言傳身教中對大學生產生了巨大的負面效應。其次,職業道德內容陳舊,沒有與時俱進。它們一是沒能體現社會主義信念、團隊精神、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時代精神,二是不能以時代人物、事跡展現職業道德內容,三是缺乏實踐環節,學生不能參與實踐,感受不到職業道德的魅力、價值。再次,職業道德教育方法單一,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教師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單一講述性的教學方式,注重職業道德知識的灌輸,這種教育方法較為死板,缺少創新,很難達到職業道德教育目的。

三、高職院校完善職業道德教育的路徑探究

(一)改變校園文化建設、良好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的養成是職業道德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因此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于職業道德的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包括積極向上的職業精神、規范的制度文化、各種社團、班級的組織文化、積極的輿論環境等。積極向上的職業精神可以引導學生的愛崗敬業、、服務群眾、奉獻社會職業道德精神體驗職業道德情感;規范的職業道德體系規范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確立職業道德認知;各種社團、班級的組織文化活動中學生能感受職業道德品質,建立職業道德意志;積極的輿論環境使學生獲得職業道德情感,通過以上各種校園文化建設讓具備職業道德品質,養成職業道德行為。

(二)優化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強化職業道德理論學習。

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一個知、情、意、行相統一的過程,學習科學理論與道德知識是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起點,科學理論和道德知識的學習前提條件之一是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所以首先優化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的優化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既要適應道德教育的要求,還要考慮到職業性的特點;既要考慮到道德知識,還要考慮到其他人文知識;既要突出專業重點,又要融合道德教育,把職業道德教育與其他專業教育、人文教育水融在,才能達到職業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感悟職業道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呈現多元化傾向,特別是青年大學生思想觀念開放,傳統的抽象敘述說教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道德培養收效不大,一味灌輸已難以達到奇效。教師必須采用適合青年學生的個性明顯、價值多元的教學方式與學生溝通,而不能采取強制、壓迫的方法。如案例分析、課堂討論以理服人,認同職業道德;社會調查、模擬上崗體悟職業道德;成功人士、模范人物激勵學生、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基地實踐、情境創設養成職業道德。

(四)完善職業道德教育評價體系,促進職業道德發展

職業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識的教育,因為職業道德教育不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一種行為的教育,因此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體系應打破傳統以試卷考試為主單一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評價方式,引入不同于一般知識學科教學評價方式。因為一個立體與時代向適應的科學的職業道德教育評價體系,在現實才能促進職業道德發展,反之則會阻礙職業道德的發展。在評價中,從教學的目標與教學效果而言,既要考察職業道德教學目標,更要注重教學效果;從評價的主體來說,我們要把社會評價、企業評價、學校評價幾者結合起來考核評價機制;基于評價的過程而言,要把靜態共時表現與動態的歷時變化結合起來評價。

(五)工學結合、加強實踐,錘煉職業道德

工學結合為青年大學生建立了一個職業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是個性的實踐者、主動的反思者,他在復雜的現實矛盾中形成價值觀念與價值選擇,獲得道德體驗;通過企業工作、企業頂崗、參與企業創新課題、項目攻關等活動,學生提升職業道德能力。工學結合優化學生對企業、對社會的認知結構,增強對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職業素質等的理解,在職業實踐中領悟、體會和感受職業道德,增強職業道德選擇能力,形成職業道德行為。

〔參 考 文 獻〕

〔1〕應金萍.工學結合與學生職業道德養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05):22.

〔2〕愛米爾?杜爾凱姆(埃米爾?涂爾干) . 自殺論〔M〕.鐘旭輝,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12.

〔3〕何清蓮.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168-169.

〔4〕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00.

篇10

關鍵詞:課程 職業能力 崗位 實訓

會計職業基礎課程是財務會計類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是會計專業針對會計崗位職業能力培養設置的理實一體化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入門課。作為專業后續課程的“奠基石”,是“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一門必考課程,在會計專業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學生會計職業理想的樹立、會計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的考取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一)課程設計理念。以會計崗位職業標準為依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項目教學為主導,以校企合作為路徑,融“教學做”及“課崗證”為一體的工學結合課程建設模式,形成以下設計理念:

1.德能并進的理念。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會計法規教育貫穿始終,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會計專業技能、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并融入到會計職業活動中,引導學生進一步加強自我修養、提高會計專業崗位適應能力。

2.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崗證一體的設計理念。以會計崗位對人才素質、能力要求為培養主線,從會計認知開始,以會計整個工作過程應具備的各專項能力的培養展開,以完成會計整個工作過程應具備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而告終。同時,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引入本課程,形成了崗位需要與上崗資格并重、以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導向的課程開發設計理念。

3.從任務入手,建構學生會計能力的理念。以學習情境中的一個個任務為前提,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積累,制定完成工作的方案,通過實施工作方案,建構會計知識、技能、經驗,并內化為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

(二)課程設計思路。

1.以行動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按照職業崗位能力的任職要求和職業能力分析,以行動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緊緊圍繞完成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需要,來選擇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情境。

2.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實施教學,實現三個“一體化”。設置仿真工作場景,將會計工作項目移植到課堂上,按照會計日常工作任務分情境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把相關的知識點分解到相應的操作過程中。采用邊講邊做實務,實現三個“一體化”,即教學做評一體化、學習與工作一體化、教室與實訓室一體化。

3.突出實踐性教學,實現實踐教學“三結合”。即階段性理論學習與離散手工模擬實訓、離散電算化模擬實訓相結合,手工綜合實訓與電算化綜合實訓相結合,校內仿真實訓與企業頂崗實習相結合。

二、課程內容選取

(一)課程內容選取的總體思路。

1.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以會計工作過程為主線選取、序化教學內容。通過深入調研,召開課程建設研討會,充分了解會計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及要求,對會計職業能力需求進行分析,明確了完成實際會計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必備的專業知識,選取九個學習情境作為教學內容,涵蓋了會計工作各崗位及全過程最基本的核算能力,并將教學內容按照會計工作的實際工作步驟進行了重新組織序化,充分體現了職業化的特點。

2.課程內容選取著眼于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會計崗位與專業資格考試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在獲得畢業證的同時必須獲得職業資格證書。作為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重要課程的會計職業基礎,在選取課程內容時實現職業資格考試與教學內容無縫對接,為學生未來步入職場創造條件。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在選取課程內容時以一個企業的全部會計工作為任務,將各會計崗位的工作融會貫通,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也為后續財務會計實務課程的分崗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內容組織。

1.內容整合。按照職業崗位要求將教學內容整合、序化為走進會計、認識會計核算基礎、核算會計基本業務、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組織和開展財產清查、編制和報送會計報表、選擇和應用賬務處理程序和保管會計檔案等9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分為若干子學習情境,共分為33個子學習情境;每個子學習情境下又有若干個學習內容。

2.學習情境設計。以職業崗位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驅動設計學習情境。學習情境設計內容包括學習情境名稱、學r、職業能力目標、相關知識、教學過程與方法、相關實踐、考核建議等內容。

3.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每項子學習情境為對象,包括子學習情境名稱、學習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時數、教學組織與實施步驟、職業拓展能力訓練等內容。教學活動以行動為導向,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化教學,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每個教學過程分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價6個步驟。

三、課程教學過程

按職業成長和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序化為“單項情境教學――校內模擬單項實訓――校內模擬綜合實訓――校外實訓基地綜合實訓”四個階段。

(一)單項情境教學。按照工作過程,根據工作任務,分角色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組織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校內模擬單項實訓。校內模擬單項實訓是在完成每個情境教學后,利用實訓手冊、教學資源庫資料以及“網中網”軟件完成單項實訓,強化學生賬務處理能力。

(三)校內模擬綜合實訓。校內模擬綜合實訓是以某公司的賬務資料為背景,發放真實的賬證表單資料,要求學生按實際會計工作的步驟,依次完成從填制與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建賬、登賬與結賬、財產清查、編制財務報告的一個完整會計期間的全部會計工作,把會計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等知識與會計循環有機地嵌在一起,教師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導,引入必須、夠用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掌握會計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做的過程中產生對知識的需求。

(四)校外實訓基地綜合實訓。采用頂崗實習的方式達到理論與實踐完全融合,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企業認知實習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四個階段的學習,實現了職業教育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四、課程教學模式

該課程采用“一體三結合”的教學模式,即階段性理論學習與離散手工模擬實訓、離散電算化模擬實訓相結合;手工綜合實訓與電算化綜合實訓相結合;校內仿真實訓與企業頂崗實習相結合。

(一)階段性理論學習與單項仿真實訓相結合。經過咨詢行業專家、市場調研等方式,根據實際工作崗位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圍繞專業核心能力,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基于會計工作過程安排實踐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體現職業活動,各環節教學做與離散型實訓同步進行,交互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訓練,實踐訓練鞏固理論知識。

(二)集中性綜合仿真實訓與電算化上機實訓相結合。在全課程教學結束后,集中安排2周的課程綜合實訓,手工仿真賬務處理與電算化上機處理交互進行,實現手工賬與電算化賬的銜接。在仿真工作情境(手工實訓室、多功能實訓室)中,利用全真賬證表和仿真情景案例進行手工實訓。手工實訓完成后,在仿真工作情境(電算化實訓室)中,根據手工實訓的過程材料和結果數據,使用會計軟件組織學生進行上機實訓。該項綜合實訓與上機實訓相結合,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熟練使用和掌握現代財務軟件,提高職業勝任能力。

(三)仿真實訓與會計咨詢服務中心真賬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相結合。為了實現零距離就業,除了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外,以課程組教師為核心,在校內建立工廠化的實訓基地――會計咨詢服務中心。真實賬務流程,真實票據、親自參與報稅,全真的資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讓學生按手工賬、電腦賬、納稅申報等對會計工作進行一系列的崗位技能操作。

五、課程教學方法

該課程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六步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

(一)六步教學法。將教學組織分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以學生為主體完成相關工作任務所需知識、技能、準備等信息搜集,制定課程教學方案,并準備各項教學資料。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著重指導學生按照規范化的要求和會計工作流程實施模擬工作過程,并以“過程+結果”的方式進行課程考核。

(二)角色扮演法。劃分學習小組,每小組指定不同人員分別扮演出納、會計、業務辦理人員、會計主管、企業負責人等角色,模擬有關經濟業務辦理過程,使學生體驗不同角色的崗位任務和崗位職責。分崗進行模擬實訓時采用角色扮演法,使學生真切體驗會計工作過程。

(三)案例教學法。以實際案例辦理為例講解有關業務辦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業務辦理流程,增強教學的真實感和指導性,其操作流程為“以例激趣――以例說理――以例導行”。會計特殊業務處理、會計崗位職業道德與風險防范等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

(四)名嘴課件指導教學法。推薦給學生一些參考書目及會計學習網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六、課程設計特色

(一)在實踐教學方面,實現“項目化、遞進式、成長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實踐教學過程按照會計職業崗位的劃分,結合教學進度內容,按照工作項目,安排了“認知實踐”“基本技能實踐”“同步單元模擬實踐”“綜合模擬實踐”“社會頂崗實踐”等數個循序漸進的環節,從而實現學生技能成長的“操作型、核算型、復合型”三個遞進層次。

(二)以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省級特色專業為支撐,彰顯“課崗證融合,課賽貫通,以賽促訓”,實現畢業與上崗零過渡。該課程在熱萆杓粕希一方面以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實現了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一致,另一方面積極追蹤和研究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按照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將職業資格考試的要素引入教學過程,構建了一套基于工作過程“課崗證融合”的課程體系。對本專業實行雙證書三年規劃:會計從業資格作為必考證書,與畢業證掛鉤,納入到課程評價體系中,同時將助理會計師證書、涉外會計從業資格證、審計師證等作為備考證書,提供相應的教學保障或培訓服務,實現了課程教學內容與技能考試要素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