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負債結構風險的影響研究

時間:2022-12-14 11:01:26

導語:商業銀行負債結構風險的影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負債結構風險的影響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我國51家上市銀行2005-2019年面板數據,研究了銀行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非存款負債占比的增長會顯著增大銀行風險,這一關系在地方性銀行中表現得更為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水平的上升均會增強非存款負債占比增長對銀行風險的正向影響。本文研究結論為銀行完善負債管理制度提供了經驗證據。

關鍵詞:負債結構;利率市場化;銀行競爭;銀行風險

一、引言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我國金融業發展面臨的長期任務。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受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以及金融開放等多種因素影響,銀行業長期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經營模式正在發生改變。近年來,銀行存款市場競爭加劇,綜合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凈息差水平呈現收窄趨勢,銀行賴以生存的存貸款業務盈利能力受到明顯沖擊。存款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銀行更加依賴逐步成熟的同業市場進行融資,導致非存款型負債占比逐步上升,銀行負債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結合發達國家銀行業負債結構發展歷程來看,為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銀行業非存款型負債占比將會進一步上升。負債結構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銀行經營行為,同時會對銀行風險產生深刻影響。金融危機后國外學者對銀行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的關系展開了研究(López-Espinosaetal.,2012)。因此本文基于銀行負債結構對銀行風險影響的文獻進行梳理,運用2005-2019年我國51家上市銀行數據對我國銀行業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并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拓展性研究,這將有利于完善我國銀行業資產負債管理制度框架,對于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回顧

在深化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銀行業所處經營環境與運營模式已發生深刻變化。銀行業融資模式正從傳統存款型融資逐步轉變為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模式,這將對銀行風險產生直接影響。從存款負債視角分析,存款是銀行持續穩健經營的基礎。Altunbasetal.(2011)研究發現,存款占比高的銀行可以有效降低銀行風險,增強銀行在危機中的抗風險能力,并在多樣化經營模式中增強銀行的穩定性。但從非存款型負債視角分析,在存款市場競爭加劇和存款分流的同時,銀行利用同業市場進行資金調節愈加頻繁,表現出對非存款型負債的依賴。Brunettietal.(2011)研究指出,當銀行同業負債占比上升且更加依賴于同業融資時,銀行將更容易遭受流動性風險,從而增大銀行危機。非存款負債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額短期,銀行通過借短貸長,加大期限錯配,雖然會在短期內滿足業務發展需求,增加銀行收益水平,但當金融系統出現危機時,銀行容易遭受大額資金迅速撤離的風險,引發資金緊張,增大銀行風險(Huang&Ratnovski,2011)。此外,鄭曉亞等(2018)指出,短期批發型融資不被存款保險覆蓋,資金安全并不存在顯性保障,利用短期批發資金支撐資產業務發展模式存在內生脆弱性。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完成,銀行吸收存款型負債的難度加大,存貸利差收窄,銀行盈利水平面臨普遍下降,銀行逐利動機促使銀行為追求更高收益進而承擔更高風險,增大了銀行風險。此外,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存款競爭程度不斷上升,增強了銀行間的關聯度和對同業市場的依賴,對銀行負債結構產生顯著影響。項后軍和閆玉(2017)實證研究指出,利率市場化會通過競爭對銀行風險產生正向影響。銀行業競爭一方面降低銀行特許權價值,使銀行冒險行為動機變大,增大銀行風險;另一方面,競爭侵蝕了銀行的利潤,使銀行為獲取更高利潤而主動承擔更高風險(Cubillas&González,2014)。Craig&Dinger(2013)以美國589家銀行為研究樣本,將批發型融資整合到存款市場競爭與銀行風險關系的分析中,認為競爭會增加銀行負債成本,進而加劇銀行風險。目前關于銀行負債結構對銀行風險影響的國內研究文獻比較有限。本文將探討我國銀行業負債結構對銀行風險的影響,并從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角度進一步分析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的關系。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說明。1.銀行風險變量。本文選取衡量銀行破產風險的Z值(Z-score)作為銀行風險變量。Z值定義如下:Z-scorei,t=ROAi,t+EAi,tSDROAi,t式中,ROA表示資產收益率,EA表示權益資產比率,SDROA為資產收益率ROA的標準差,采用3年移動平均的方式計算得到。Z值與銀行破產風險呈反向關系,Z值越大表示銀行償付能力越強,破產風險越小,銀行總體穩定性也越高。本文對計算得到的Z值取對數為lnZ-score。2.負債結構變量。在度量銀行負債結構(BLS)時,本文選用同業負債與應付債券的和比存款負債作為變量,同業負債包括近年來規模擴張迅速且具有代表性的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拆入資金以及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3.利率市場化指標。從銀行微觀視角分析,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是導致存款利率上升,銀行凈利差收窄,本文選取銀行凈利差的倒數作為微觀層面利率市場化的變量(IRL)。4.銀行競爭。采用行業集中度CRn(最大規模的n家銀行的資產總額占所有銀行總資產的比例)作為銀行競爭的變量。本文選用前5家國有銀行的資產總額比銀行業總資產進行計算。CR5取值在0到1之間,越接近0表示行業集中度越小,銀行競爭越強;越接近1表示行業集中度越高,壟斷程度越高。5.控制變量指標。本文參考既有文獻控制了一系列銀行特征變量和宏觀經濟變量。首先,從銀行資產規模的角度看,資產規模較大的銀行存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抵御風險能力較強,本文對銀行資產規模取自然對數(lnTA)作為相應指標。其次,資本充足率(CAR)為巴塞爾系列協議中銀行風險監管指標之一,是監測銀行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保證銀行正常運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此外,銀行存貸比(LDR)和不良貸款率(NPL)也會對銀行風險產生較大影響。考慮到銀行盈利能力可能會影響到銀行的經營行為,本文引入凈息差(NIM)。由于銀行當期風險與銀行微觀特征變量相互影響,為避免內生性,本文對上述指標取滯后一期值。宏觀方面,貨幣政策會通過風險承擔渠道對銀行風險產生影響,選取廣義貨幣增長率(RM2)衡量貨幣政策的松緊程度。最后,選用實際GDP增長率(RGDP)作為宏觀經濟發展水平控制變量。(二)樣本選擇。本文使用的數據為我國51家上市銀行2005-2019年非平衡面板數據,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和各銀行年報。表1顯示了本文所選取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表1中可以看出,51家上市銀行破產風險指數介于2.202和7.481之間,表明各銀行間的風險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從負債結構上來看,同業負債與應付債券之和占存款比重分布在0.261%與81.91%之間,平均值為30.056%,表明我國各銀行間的負債結構存在顯著差異。(三)模型設定。為檢驗負債結構對銀行風險的影響,本文建立如下計量模型:lnZ-scorei,t=β0+β1BLSi,t+∑Mm=1γmControlmi,t+εi,t式中lnZ-scorei,t表示i銀行第t期的風險水平,BLSi,t表示i銀行第t期的負債結構。Controlmi,t是一組控制變量,εi,t為隨機誤差項。

四、實證結果分析

本文首先考察銀行負債結構對銀行風險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2,由列(1)可知,銀行負債結構系數顯著為負,表明我國51家上市銀行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將會顯著增大銀行風險。當前我國銀行業非存款負債占比不斷上升,增加了銀行綜合經營成本,銀行為獲取更高收益彌補成本損失,便會加大自身風險偏好,加劇了銀行風險。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還會加大銀行貸款供給的波動性,長期發展會使銀行更加依賴同業市場補充資金,加大銀行期限錯配,會進一步增大銀行脆弱性。列(2)和列(3)分別為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銀行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的回歸結果,國有及股份制銀行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并不會對銀行風險產生顯著影響,但地方性銀行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則會顯著加劇銀行風險。國有及股份制銀行規模較大,具有先天競爭優勢,存款型負債比重相對穩健,非存款負債占比上升并不會對負債結構產生明顯影響,其綜合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也相對較小。此外,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對于銀行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受到的監管也更為嚴格,這使得銀行內部風險管理水平相對較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強。所以,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并不會對其風險產生顯著影響。我國地方性銀行,由于存款業務開展相對受限,更加依賴非存款型負債進行業務拓展,加之地方性銀行議價能力弱,在非存款型融資市場上面臨的金融摩擦往往大于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導致地方性銀行綜合經營成本較高,這些因素促使地方性銀行一方面更加依賴同業市場融資以滿足業務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可能會使銀行加大風險偏好以提升收益水平。從風險管控視角分析,我國地方性銀行本身風險管控機制尚有不完善之處,當非存款負債水平占比上升時同樣會使銀行面臨更大風險。為分析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視角下的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關系,本文在模型中分別加入負債結構與利率市場化以及負債結構與銀行競爭的交互項進行實證檢驗,回歸結果見表3。列(1)顯示,銀行負債結構與利率市場化的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表明利率市場化水平的提高,使得非存款型負債占比的上升進一步加劇了銀行風險。列(3)交互項回歸結果表明,地方性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水平提高時,同樣會顯著增大非存款負債對銀行風險的正向影響,利率市場化將使地方性銀行更具風險偏好。列(4)顯示,銀行負債結構與銀行競爭的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在銀行業競爭水平提高時,將會增大非存款負債對銀行風險的正向影響。列(6)交互項回歸結果表明,地方性銀行在銀行業競爭水平提高時,同樣會顯著增大非存款負債對銀行風險的正向影響。首先,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使銀行獲取存款型融資變難,進而導致銀行對非存款型負債的依賴,尤其是地方性銀行本身在存款市場融資相對受限的情況下,其非存款負債比重的上升將會進一步加劇銀行風險。其次,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使銀行盈利水平下降,銀行為獲取高收益而主動承擔高風險進行激進的金融創新或業務拓展,當存款型負債不能滿足貸款需求時,銀行便會利用同業市場進行資金調整,進而加劇銀行風險。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中國51家上市銀行2005-2019年非平衡面板數據,對銀行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銀行業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將增大銀行風險,但在不同類型銀行中表現并不一致。在國有及股份制銀行中,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對銀行風險并不具有顯著影響,但對于地方性銀行而言,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將顯著增大銀行風險。此外,在利率市場化程度和銀行競爭水平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非存款負債占比的上升將進一步加劇銀行風險。基于以上結論,并結合中國銀行業發展實際,本文給出如下相關啟示:第一,我國銀行業非存款型負債對銀行風險的影響已經顯現,銀行業要進一步突出存款型負債在業務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控制穩定性差、成本高的非存款型負債的快速增長;第二,利率市場化改革與銀行競爭加劇是我國銀行業發展面臨的長期趨勢,銀行要準確識別利率市場化和銀行競爭對負債結構與銀行風險關系產生的影響,防止因追逐收益而過度承擔風險;第三,監管部門應綜合考慮銀行異質性特征,對地方性銀行非存款負債規模予以監控,加強監管與銀行業務開展的有效配合,使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進行業務拓展。

參考文獻:

[1]鄭曉亞,陳華.存款市場競爭、負債結構調整與商業銀行持續經營能力———美國銀行業的經驗與啟示[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5)﹕79-85.

[2]項后軍,閆玉.理財產品發展、利率市場化與銀行風險承擔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17(10)﹕99-114.

作者:孫九倫 戴偉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