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衛生安全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4-03-21 18:11: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衛生安全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健康教育;食品安全;食品衛生;監督管理
對于食品的衛生監督管理能夠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進而能夠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食品衛生監督體制的改革完善,相關法規的制定者已經認識到,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加強健康教育。才是保證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核心,故健康教育對于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具有一定的效用。此外,健康教育的受眾人群不僅要包括食品消費者,也要包括相關食品從業人員,其既要保證消費者具備食品安全的意識,也要讓食品從業者在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下從事食品的加工、生產、銷售。進而能夠有效的完善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體系。
1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以及開展方式
1.1加強法治教育在健康教育中,要緊抓法治教育,進而促使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食品從業人員產生威懾力,也能夠讓食品消費者具備一定的維權意識。依照目前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的情況來分析,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相關食品加工、生產從業人員缺乏必備的法律、法規常識,沒有認識到食品衛生安全的重要性。在進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過程中,由于相關食品從業人員的法律素養偏低,經常會受到非法阻撓。而且,對于食品消費者來說,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在受到食品危害時,除食品安全嚴重事故外,人們很少選擇追究對于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對于食品經營者以及食品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是事實食品衛生監督的重要舉措。健康教育工作,應結合實際,注重學習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讓者具備一定的食品健康維權意識。也可以將身邊典型違規事例和違法案例制作成宣傳材料,對食品加工從業人員進行再教育。
1.2以加強道德素養為核心對于食品安全健康法律法規的教育,能夠對食品加工、從業人員形成一定的約束力,但是,并不能真正的提高食品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導致很多食品加工從業人員為躲避食品安全監督,從而建立較為隱蔽的食品加工黑作坊。可見,單一的法律約束不能夠從本質上解決食品健康問題。因而,在健康教育中應該以加強食品加工從業人員的道德素養為核心,使他們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危害性,并且能夠讓他們了解食品安全問題對于人們身體的危害,使他們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道德感化教育為主,提高食品安全從業者的道德素質。促使其在食品加工、生產過程中,能夠遵守相關的操作流程,進而保障食品的安全衛生。
1.3注重社區衛生健康服務,健康教育策略多樣化對于健康教育的開展形式應該本著實用化、多樣化為核心,如可以組織食品安全衛生的學習活動、開展相關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知識競賽等等,教育手段也要體現出現代化,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健康教育的相關課件以及視頻,進而能夠讓教育內容體現出生動性的特點。此外,也要選擇合適的教育環境,可以在人群密度較大的地方開展一系列的健康知識講座。同時,也要依賴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食品健康教育平臺,進而能夠提升健康教育的廣度。作為居民社區管理中心,也要在社區內部利用各種傳媒渠道進行食品健康知識宣傳。
2健康教育對于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的價值性作用
2.1健康教育有力促進了監督環境的形成食品衛生健康教育是保證《食品衛生法》得以落實的基礎,也是提升全民健康意識以及食品衛生素養的根本措施。政府所推出的相關的食品衛生監管措施對食品從業者僅能夠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衛生監督人員的監管能力也是極為有限的,但是真正監督效力的產生應給依靠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的覺醒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對于《食品衛生法》的實施,既要加強相關人員監督執法的能力,也要完善的落實健康教育。進而塑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監督氛圍。隨著近幾年,食品安全教育力度的不斷增強,人們對于食品衛生健康意識有所增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得到了順利的展開,2008年——2012年間,食品衛生安全舉報案件逐年上升,食品安全的舉報內容也趨于全面,其中包括無照經營、偽劣食品的加工生產、食品摻假、食品污染等等。
2.2健康教育能夠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產生一定的約束力相關的健康教育能夠讓食品從業者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一定的了解,進而能夠讓食品生產經營者能夠在從事食品加工、銷售過程中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加工操作規程,通過對食品違規生產、銷售案例的講解,也能夠搞搞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自覺性。總的來說,健康教育能夠激發出相關食品從業人員的積極主動性。
2.3健康教育能夠促進食品衛生質量的提升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保證食品衛生質量的安全性,并且也是對食品質量、衛生教育的重要補充。食品衛生質量的好壞與食品從業人員是否嚴格遵守食品衛生法律、法規,是否掌握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的基本知識有著密切關系。
3總結
綜上,健康教育對于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具有一定的價值作用,在健康教育的內容上,既要包含法治建設,也要包含道德素質建設,而且為了增強健康教育的質量,開展健康教育的手段也要體現出多元化、豐富性的特點,進而才能夠保證健康教育在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生最大的效用。此外,相關部門也應該對食品安全衛生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并且加強監管作用,從而在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韓文霞.試論衛生知識培訓在衛生監督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8,24(2):156-157.
篇2
【關鍵詞】家政學 食品衛生與安全 教改
【基金項目】吉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食品衛生與安全》高效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15xjyb1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04-02
1.家政學專業基本概述
根據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國家第一次把家政學專業作為一種特設的科目列入大學專業目錄中,這是中國的家政學行業正在不斷發展成熟的表現,這一舉措將會極大地促進我國家政業的發展,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基礎和條件。家政學專業主要研究人類家庭生活,并注重于改善家庭生活,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家政學專業引導人們利用科學進行生活的改善,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因此,家政學專業教學中不僅要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滿足社會對高素質的家政學人才的需求。《食品衛生與安全》是家政學專業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門專業課程,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的質量。因此從文科家政學專業角度出發,研究《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改對于提高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2.1 指導思想
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指數,因此食品安全的解決不僅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消費者個人也應該具備食品安全相關的意識,這就需要我們消費者個人樹立科學、安全飲食的觀念,自覺學習食品安全相關的知識,掌握食品衛生與安全的關鍵,把飲食的安全與健康結合起來。而家政學作為一個研究家庭生活的學科,研究食品的安全與健康也是家政學所涉及的范圍。而《食品衛生與安全》這門課程開設的目的就是要對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進行探究,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來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
2.2 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食品的安全,同時也要求食品的營養。而食品安全問題目前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家政學專業所開設的《食品衛生與安全》這門課程也要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改革和創新。進行本科家政學專業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培養一批適應當代社會的家政學人才,提高家政學人員的從業素質,從而滿足社會對家政學人才的需求。通過本課程的開展為家政服務行業提供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用系統、新型的教育培養方式為中國的家政業提供新鮮的血液。
3.《食品衛生與安全》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精煉課堂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在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取知識最主要的,可以說是唯一的途徑就是聽講,教師通常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教學的內容較為繁多,且沒有突出內容的重點,學生難以掌握課程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要對授課內容“有重點”地講述,要提綱挈領,能夠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課堂教學中在講授基礎知識的時候要注意結合自身實際經驗進行講授,結合具體的實際案例,讓學生能夠直接的感受并理解知識內容,讓課堂知識具有時代氣息和很強的實踐作用。
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新課標要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主次內容的順序,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教學實踐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國教學改革后,家政學專業的教學課堂中應該有側重點地進行,比如課堂進行到生物性污染這一節的時候,教師教學中要注重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的結合教學,通過復習已學習的相關課程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從以前學過的課程中汲取營養,進行新內容的學習,這樣學生既能夠快速的掌握重點內容,同時還能夠借助新內容的學習對已經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復習。例如,在進行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中的生物性污染章節內容教學時,學生已經完全熟練掌握的內容,教師可以稍稍帶過,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該部分內容進行重復教學。同時,在生物性污染章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教師可結合個人經驗或者是真實具體的案例進行講述,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就案例進行思考和討論。
3.2 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注重與時俱進
《食品衛生與安全》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目,理應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不僅要從國內發展現狀來看,更要廣泛聯系國外人民生活和相關理論成果,進而加強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食品的衛生與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因此,食品衛生與安全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有效的將教學內容結合實際,讓學生感受到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實踐性,同時結合實踐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經驗,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舉一反三,有據可循。例如,在長沙“僵尸肉”事件曝光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從食品的安全、食品保質和營養方面來分析;而在“毒生姜”和老酸奶“工業明膠”事件曝光后,我們的教學重心就應該放到食品安全這方面來。
3.3 注重實踐環節,加強能力培養
《食品衛生與安全》作為一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應該更加重視實踐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辨別分析食品安全與否的能力,針對一些不安全因素,提出相應地解決措施,在選購食品及貯藏食品時更為科學。
食品衛生與安全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理解并且掌握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定義,辨別食品安全與否。當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關乎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問題時,能夠用已學的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目的的貫徹,除了進行理論的教學之外,還要注重進行實際操作的教學,每一節課堂內容都應該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教學方式的學習,并且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來獲取相應的知識。
3.4 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學習”變成“會學習”,把“教師督促”變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要把教師的工作經驗引進到課堂教學內容當中,在理論教學的時候更應如此,不僅要讓學生獲取足夠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一直保持學習的動力,教學過程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食品安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新的教學目標要求,課堂教學不僅要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知識分析并且解決問題。而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和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舉不同的例子來鞏固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科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讓本學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
3.5 將素質教育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食品衛生與安全關乎社會中每個人的健康,因此也需要所有社會成員的自覺參與,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參與到食品安全的維護工作中,才能夠使我國的食品市場安全穩定。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強化食品安全知識的傳播影響,擴大食品安全意識的傳播,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養成良好的飲食安全習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我國食品行業上升到更高的安全程度。
參考文獻:
[1]張清安,劉曉靜.《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改革的幾點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19)
篇3
一、創建工作情況及主要做法
(一)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一是按照創建工作總體方案的要求,市衛生局牽頭,成立了市質監局、工商局、愛衛辦參與的協調領導小組,組建了衛生監督、傳染病防治兩個工作組和城區“除四害”監測工作隊。在創建工作中,各相關單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創建工作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改善城鄉面貌,推進城市化進程,營造有益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居環境、開放環境和投資環境的大事,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組織和協調,加大了創建工作力度。二是制定了公共場所、食品、飲用水衛生監管、傳染病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將任務細化,分解到具體部門和單位。衛生監督組負責城區的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的監督檢查和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預防性健康檢查。傳染病防治組負責建成區內的傳染病防治,衛生防疫、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督導檢查,除“四害”監測工作隊負責城區內滅鼠、滅蚊、滅蠅、滅蟑的監測。
(二)明確工作職能,靠實領導責任。市衛生局作為衛生組牽頭單位,高度重視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把創建工作做為今年的重要工作來抓,多次召開黨組會和局直各單位負責人會議,全面安排部署了衛生系統的創建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相關部門和單位職責,靠實了責任,形成了職能小組向創建領導小組負責,健全和完善了責任制。一是在創建工作中實行責任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市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愛衛辦、健康教育所主要領導分別與衛生局簽訂了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目標責任書。二是實行督查制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聽取責任單位工作進度匯報,協調解決“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三是創建措施具體。有關單位都加強了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市疾控中心和市衛生局監督所分別制定了《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實施意見》、《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衛生監督工作實施方案》,細化了任務,劃分了責任區域,明確了工作要求、標準規范和責任追究辦法。四是嚴格獎罰措施,各責任單位將創建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提出凡在工作任務不落實,影響達標的單位,取消一切評優評先資格,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社會公眾衛生法律和疾病防治意識不斷增強 。一是市人大高度重視《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貫徹執行情況,XX、XX年兩次對我市《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貫徹執行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為《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的貫徹落實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二是狠抓了面向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工作,把《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等法規的學習宣傳納入普法規劃,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長抓不懈,使宣傳教育做到了經常化、制度化。 三是利用特定的衛生宣傳日,衛生、質監、工商等部門聯合行動,組織人員上街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編印《衛生法規匯編》、《衛生知識培訓手冊》、《食品衛生知識培訓資料》、《醫院感染與消毒技術培訓教材》、《安全注射實施方案》、《計劃免疫資料管理規范》等4萬多冊,印發各類宣傳資料、傳單20余萬份,舉辦專題講座100余期。通過開展群眾咨詢、播放錄音錄像、懸掛橫幅標語、辦黑板報、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群眾對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和疾病防治中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四是堅持抓好對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衛生法規、標準、衛生知識的培訓,增強法治觀念和衛生意識,促使其合法、守法經營。近年先后舉辦餐飲單位、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班45期,8298人次,對大中型餐飲單位上門培訓30余期,612人次,發放考試試卷4000余份。
(四)嚴格日常監管,進一步規范食品衛生秩序。一是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嚴把準入關。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食品衛生法》、《衛生行政許可管理辦法》及《甘肅省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的規定和要求,重點把好衛生審查關,對生產經營單位的衛生設施、加工環境、設施布局、工藝流程、人員資質、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廢棄物處理等,進行全面的預防性審查,審查合格后方可取得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預防性健康檢查和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取得健康合格證后方可參加工作。二是加大日常監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根據食品行業的不同類型、不同環節,制定了經常性的巡回監督檢查計劃,指派專職衛生監督人員深入生產經營單位,對其衛生設施運行、衛生制度、“三防一消”措施的落實、從業人員健康情況、衛生知識知曉率等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并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技術指導,幫其整改提高,寓監督檢測于服務之中,年監督頻次平均5次以上,監督覆蓋率達到100%,全市食品衛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食品衛生抽查合格率從XX年的86.3%上升到XX年的91.3%。質監部門對食品生產企業加強巡查,使各企業普遍落實了6有,即有質量承諾、有巡查回訪記錄副本、有原材料進貨使用記錄、有生產過程記錄、有添加劑使用記錄、有檢驗記錄或委托檢驗報告。工商部門積極推進制度建設,認真落實國家工商總局規定的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市場巡察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企業信用分類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把以“一照三證三票”為主要內容的食品索證索票制度落到了實處。三是開展了重大活動、重要節日食品衛生監督檢查,以及針對嬰幼兒奶粉、黃花菜、散裝食品、食品添加劑、熟肉制品等的專項檢查。出動衛生執法監督人員8280人次,監督檢查集貿市場376個(次),畜禽產品飲食攤位2546戶次,食品生產加工業420戶次;餐飲業1245戶次,食品經營6336戶次,責令限期改正2142戶次,現場糾正不符合要求217戶次,處罰185戶,對無檢疫合格證的畜禽產品和偽劣變質食品進行了沒收銷毀。特別是在“西交會”、“五武賽”食品衛生安全保障方面,安排科學周密,工作扎實細致,確保了節會期間無一例衛生投訴,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共3頁,當前第1頁1
(五)實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開展食品衛生專項整治。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總體部署,扎實有效地組織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開展了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
治活動,促進了食品生產經營秩序的進一步好轉。先后開展了學校(托幼機構)食堂食品衛生、建筑工地食堂食品衛生、劣質嬰幼兒奶粉、商場(超市)散裝食品、大中型食品生產企業重點生產環節、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散裝白酒、散裝調味品、黃花菜二氧化硫殘留超標、公共場所、飲用水衛生和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等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衛生部門以餐飲業消費環節為重點,在食品衛生專項整治行動中受理食品違法案件17起,立案12起,結案11起,結案率92%。實施行政處罰179戶(次),其中警告72戶(次),責令改正534戶(次),責令停業37戶(次),取締27戶,罰款67戶(次),罰款總金額2.36萬元,沒收過期食品1.65萬公斤。工商部門認真履行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行為,上半年檢查市場、超市580家,檢查經營戶6700戶,取締無照經營46戶,共查處食品案件149起,標值4.91萬元,其中查扣含“蘇丹紅”食品427瓶。二是對城區28所學校食堂進行了檢查,針對存在問題,會同教育部門下發整改通知,簽訂整改責任書,對存在問題的2所學校食堂責令停業整頓。三是在乳制品專項整治中,共檢查乳制品生產經營單位52戶,抽檢消毒奶、酸牛奶、含乳飲料共21份。
(六)加強部門協調,建立食品衛生安全監管長效機制。XX年以來,衛生部門在全市餐飲業、學校食堂全面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成立了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制定了《平涼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對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XX年平涼賓館、隴東明珠賓館經過市級初審順利通過了省衛生廳終審,成為全省首批食品衛生信譽度A級單位。
工商部門強化措施,加強對市場主辦者和經營者監管和引導。把“六查六看”、“五項制度”作為食品安全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經營者自律,工商部門監管,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真正用制度和機制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和經營秩序,落實“一照三證三票”制度,拒假冒偽劣食品于市場大門之外。
質檢部門充實完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檔案,做到企業數量、質量狀況、人員素質、生產設備、證照情況、產品流向“六清楚”。投資30余萬元,新添置了氣象色譜儀等一批檢測儀器,改造了微生物實驗室,目前,基本上滿足了食品常規項目及部分添加劑的檢測需要,食品檢測手段進一步完善。
(七)健全了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制度,實現了傳染病疫情信息網絡直報。一是進一步健全了疫情監控報告網絡系統,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信息實現了縣級醫療機構-縣級疾控機構-市-省-國家衛生部的零距離報告,為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快速、及時上報和科學規范管理提供了技術保障。二是傳染病報告制度進一步落實,確定了專職疫情報告人員,實行24小時疫情值班及報告工作,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確保發生疫情后能在第一時間緊急調度處置,從而為迅速高效處置疫情提供了保障。三是狠抓了計劃免疫安全接種工作。制定印發了《平涼市預防接種安全注射實施方案》開展了疫苗、診斷試劑生產、經營和使用情況專項檢查。狠抓了以創建計劃免疫安全接種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計免安全接種工作,保證了計劃免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八)加強傳染病執法監督,確保傳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實。一是針對兒童計劃免疫工作滑坡,某些傳染病在局部暴發流行,傳染病報告存在遲報、漏報等現象,組織開展了傳染病執法大檢查,重點從制定方案、人員培訓、安全接種、接種合格率、資料管理、經費落實等方面進行檢查。 二是對重點傳染病開展經常性督查工作,重點檢查城區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腸道門診建設、消毒制度落實、醫院感染控制、傳染病病人規范化管理、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及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和醫用垃圾處理情況等。通過監督檢查,使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管理更加規范健全,傳染病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率均達到80%以上,傳染病病人實行專科或隔離管理,院內感染率穩定控制在較低水平。市醫院按照傳染病管理的要求,先后投資40萬元購置了下排氣式預真空壓力鍋、一次性醫療用品毀形機、自動生成二氧化氯污水處理系統、自動洗衣消毒設備、臭氧發生機等設備,有效地預防了院內感染的發生。
二、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食品、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滿分27分,實得22.8分,扣4.2分。衛生許可證持證率87%,健康證及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持證率92%,五病調離率100%。
飲用水衛生管理:滿分7分,實得6.5分,扣0.5分。衛生許可證、健康證及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持證率、五病調離率100%。 共3頁,當前第2頁2
傳染病管理:滿分6分,實得5.6分,扣0.4分。傳染病報告率達90%;常規免疫四苗接種率分別為:卡介苗95%,脊髓灰質炎糖丸97%,百白破疫苗96%,麻疹95%,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95%;在職醫務人員傳染病相關知識知曉率90%以上。
“四害”監測結果:參照衛生城市“四害”檢測評比標準,居民戶、餐館、食品經營場所平均鼠密度1.57%、蚊類密度0、蠅類密度0.87%,在監測區域內未檢出蟑螂。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飲食市場設施不完善,市場舉辦者、管理者食品衛生管理職責履行不到位。市場的選址、建筑設計未經衛生行政部門衛生審查投入使用,導致食品經營場所不符合衛生要求。二是火車站、東、西汽車站周圍的私人旅店及餐飲業經營單位基礎設施差,一些旅店未掛牌經營,難以發現,難以監管。三是腸道門診不規范。四是傳染病知識知曉率不夠高。五是傳染病報告存在漏報、遲報現象。
四、改進措施
1、加大執法力度,狠抓兩證及三防一消設施及消毒措施的落實,規范經營和操作行為,嚴厲打擊,堅決取締無證非法經營戶,力爭省級衛生城市如期驗收達標。
2、深入開展查漏補種工作,提高接種覆蓋率和合格率,把工作重點放在流動兒童的查漏補種、建卡和建證,消除空白點。積極創造條件,抓好腸道傳染病門診的建設。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洗手、污物處理、消毒設施,健全門診日志和登記報告制度,加強對創建工作中傳染病防治的督查。力爭在10月20日前完成查漏補缺工作。
篇4
近年來,日本食品安全管理體制的一個最大變化是,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實行食品安全一元化領導。
2003年5月16日,日本參議院通過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根據該法規定,日本于同年7月,日本內閣府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評定食品對健康的影響,并督促各個政府部門采取相關對策。從而結束了日本厚生勞動省和農林水產省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了食品安全一元化領導的體制。
食品安全委員會的職責是制定和審議有關食品安全的重要政策,監督食品安全政策的實施,同時在各部門間起到重要的協調作用。該委員會制定政策的依據是食品安全法案的基本理念。它包括以下三個內容:(一)在充分認識保護國民健康重要性的基礎上,確保食品安全;(二)在食品供應的各個環節采取必要措施。如實行農產品身份證制定;(三)采取措施要考慮國際動向和國民意見,要有科學知識為依據。
食品安全委員會是由首相親自任命的7名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威人士組成,檢驗對象包括食品添加劑、轉基因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家禽飼料、肥料和農藥安全標準等,對于多個具體領域,還邀請各行業專家參與研究。
食品安全委員會把風險評定和風險管理明確分開,即科學判斷食品健康的影響同具體檢驗限制所采取的對策分開。食品安全委員會評定食品對健康的影響,據此要求農水省、厚生省等采取相關政策,有關省廳再采取措施使用或限制進口等具體措施。食品安全委員會還要監督有關省廳的措施是否得力。
食品安全委員會對食品安全性與危險性的評估報告提交農水省和厚生省。兩省根據委員會報告,省令和通知,對家禽飼養者和食品制造商進行監督。對于類似暴發瘋牛病等國內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危機場合,食品安全委員會可以作出臨時緊急處理對策。
根據《食品安全基本法》規定,農水省和厚生省對省內有關部局同時進行調整。農水省在2003年7月份設立由300人組成的消費安全局,負責食品安全殘留農藥檢驗監督和食品標簽等工作。消費安全局檢驗結果須提交食品安全委員會。同時設立消費者信息官,綜合受理企業以及消費者對于食品衛生安全的意見。與此同時,厚生省將食品保健部改為食品安全部,在該部內設立進口食品安全對策室,強化對進口食品的檢驗。
二、多次修改《食品衛生法》
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對食品安全的法規進行了多次重要的修改,其結果是對進口食品安全的限制越來越嚴格。
(一)2000年5月第1次修改
根據原來的《食品衛生法》在進口檢驗檢疫時,如發現有違規農產品或食品,日本政府只能對其采取廢棄或退回的措施。2000年5月修改的《食品衛生法》規定,如果發現有關農產品或食品存在安全問題,而且日方認為出口國安全措施又不充分,在厚生勞動大臣認為必要時,則可對出口國或廠家的同類農產品或食品全部采取禁止進口措施。
(二)2002年7月第2次修改
2002年7月31日日本參議院通過《食品衛生法》修正案,并于同年9月開始實施。這項《食品衛生法》的重要修改有以下3個內容:
1.在進口檢驗檢疫中發現超標可能性大并會危及健康的情況下,厚生勞動大臣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對特定國家、地區或者制造者的農產品或食品采取全面的禁止進口和銷售的措施。
2.經考察認定出口方采取了充分的防止措施后,可以解除禁令;
3.強化對違反食品衛生法的處罰措施,即新法實施后如再發生違反食品進口規定的進口商,將被處以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30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三) 2002年11月第3次修改
2002年11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又一次提出修改《食品衛生法》。修正案規定,含有未設殘留標準農藥等進口農產品一律禁止流通,對危險減肥食品采取臨時禁止銷售措施,強化農產品的檢驗檢疫制度等。這意味著,以后向日本出口的農產品即使農殘安全合乎標準也有可能被拒之門外。
(四)2003年11月第4次修改
2003年11月,日本再一次提出修訂《食品衛生法》,并于2004年1月24日通報評議截止后施行。厚生勞動省通報,對《食品衛生法》的強制性規則做出補充,要求對帶疫病畜禽肉類實施禁令,其主要內容是:
1.將《動物傳染性疾病控制法》中所列的疾病補充到《食品衛生法》所防范的疾病中,總共有57種傳染病。它們包括國際獸醫局(OIE)關于牛、羊、豬、馬、禽的B類疫病,而且還包括牛中山病、赤羽病等16種其他新增疫病。
2.禁止攜帶以上疫病的牲畜和家禽肉進口并作為食品銷售。
3.禁止一切以銷售帶病牲畜和家禽肉為目的的買賣、加工、使用、存儲和展覽活動。所謂B類疫病是指那些傳染性相對較弱,對動物健康的影響也相對較小,其中有些傳染病經無害化處理后對人體不構成危害,患有這類傳染病的動物肉經處理后可以供人類食用,或作為動物飼料、工業原料使用。
(五)2004年5月第5次修改
2004年5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出通告,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等的農藥殘留基準進行了修改。新增11種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修改了4種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新修訂的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絕大部分產品從2004年9月1日開始執行,個別產品的殘留基準是從公布之日開始施行。
(六)2005年6月第6次修改
從2003年5月起,日本厚生勞動省根據修改后的《食品衛生法》,準備在3年內逐步引入食品中殘留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肯定列表”制度。以后,日本于2003年10月和2004年8月兩次公布了該制度的草案內容,并公開征求了意見,并通過日本藥事和食品衛生審議會的審議后,于2005年6月公布了《食品衛生法》中《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簡稱《肯定列表》)的最終方案。在征求各貿易伙伴和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后,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實施。
《肯定列表》涉及對所有農業化學品的管理。在該制度下,對所有農業化學品制定了限量標準,包括“暫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和“一律限量標準”。此外,還制定了“豁免物質”清單。《肯定列表》涉及的農業化學品殘留限量包括4個類型:
1.“暫定標準”共涉及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734種,農產品食品264種,暫定限量標準51392條。
2.沿用原限量標準而未重新制定暫定限量標準,共涉及農業及農業化學品63種,農產品食品175種,殘留限量標準2470條。
3.“一律標準”是對未涵蓋在上述標準中的所有其他農業化學品或其他農產品制定的一個統一限量標準,即0.01ppm。
4.豁免物質,共68種,包括殺蟲劑和獸藥13種、食品添加劑50種和其他物質5種。
此外,還有15種農業化學品不得在任何食品中檢出;有8種農業化學品在部分食品中不得檢出,涉及84種食品和166個限量標準。
三、實施《種苗修改法》
日本從2003年7月8日起正式實施《種苗修改法》。該法案修改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擴大了處罰的范圍,即不僅要對繁殖和銷售受保護種苗的團體或個人進行處罰,而且還把購買和栽培受保護種苗、銷售和進出口其收獲物的企業或個人也列為處罰對象。二是加大了對侵權者的處罰力度。修改后的種苗法,對侵權的個人雖然仍維持原來的處罰辦法,可以判處3年以下徒刑或處以300萬日元以下提高到了1億日元以下。
日本實施《種苗修改法》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對海外利用日本優良品種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被出口到日本時進行制裁。目的之二,是通過向出口方收取專利使用費,既保護了日本知識產權,又可以削弱出口方的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保護日本農業。
日本有關法律規定,農業技術人員如果開發出具有“產量高”、“抗病蟲害”、“花卉或果實大”等原有品種不具備的特點的新品種,就可以申請注冊“育成者權”(專利權)。經審查認可后,“育成者”(新品種培育者)就可以享有新品種種苗和收獲物的生產、銷售和進出口等專利權。非權利人如果希望種植這些新品種,必須向權利人支付專利使用費。日本的新優良品種保護期原則上為20年,果樹等樹木的保護期為25年。
四、推行優良農產品認證制度
日本農林水產省決定在2005年之前建立優良農產品認證制,對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能夠正確進行“身份”管理的優良農產品給予認證,并授予認證標志。
起先,日本對大米和牛肉實行身份證制度。為了確保消費者能夠吃上質量可靠的大米,并防止外國大米冒充日本大米,日本農林水產省決定從2003年起在全國推行大米身份證制度:大米生產者要在米袋的條形碼上標明生產者姓名、栽培經過、米的種類、認證號碼和產地等;加工者要標明是否是精米、加工批量及號碼;銷售者要在商店提地信息備查號碼。日本政府在檢討應對瘋牛病問題失誤中吸取教訓,認識到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危機意識和危機管理體制,牛肉從農場到飯桌,整個流通過程缺乏透明度。因此決定要實行“牛肉身份證”制度,對牛肉的生產和流通的全過程進行監督。
繼大米和牛肉之后,日本農林水產省決定將身份證制度原則上推廣到所有農產品。申請“身份”認證的農產品,必須正確地表明該產品的生產者、產地、收獲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農藥和化肥的名稱、數量和日期等。計劃由民間設立專門從事農產品“身份”認證的機構,負責接受農產品生產者和流通企業的認證申請,授予認證標志。如果發現以弄虛作假等手段取得認證證書,或取得證書后沒能完全履行規定的義務,有關企業和人員的名單將被公布,并將處以100萬日元到一億日元的罰款。
五、嚴格食品標簽的管理
日本的食品標簽內容越來越廣,要求越來越嚴。根據日本《食品衛生法》、《日本農林物資規格化和質量表示標準法規》(JAS)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日本市場上銷售的各類蔬菜、水果、肉類和水產品等食品都必須加貼標簽,對產品的名稱、原材料、生產日期、食用期限、保管方法、原產地等內容進行明確的標識。同時,對進口食品也同樣必須按日本的要求加貼標簽。
現行的日本食品標簽內容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應該引起食品出口者的特別注意。
1.食品添加劑標識。根據規定,新鮮食品和加工食品均需標識使用的添加劑。對于有外包裝的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劑無論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均需詳細注明。食品中使用各種添加劑的物質名稱,在原材料欄里按所占原材料比重的大小順序進行標識。
篇5
第一條為加強集貿市場的食品衛生管理,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登記、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活動的集貿市場。
第三條集貿市場的舉辦者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規定,承擔集貿市場的食品衛生管理職責。
市場內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保證所生產、加工或經營食品的衛生安全,其食品生產、加工和經營活動必須符合本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集貿市場的衛生管理要求
第四條集貿市場必須經衛生行政部門衛生審查,審查合格的予以公告。衛生審查的主要內容有:
(一)集貿市場的選址、建筑、衛生設施和設備情況;
(二)攤位布局情況;
(三)集貿市場衛生管理機構和衛生管理員情況;
(四)衛生檢驗設備和人員情況;
(五)衛生管理制度制定情況;
(六)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五條集貿市場的選址和衛生防護距離應符合衛生要求,不得有影響食品衛生的污染源。
第六條集貿市場的建筑和設施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具備與食品衛生要求相適應的給排水設施;
(二)采光和照明設施符合食品生產加工和經營的需要;
(三)有防塵、防蠅、防鼠和垃圾收集設施;
(四)市場的地面應當平整結實、易于沖洗、排水通暢。
第七條為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區域的食品攤位設置要按照生熟分開的原則,合理劃定功能區域,分類設置攤位,并在不同區域作明顯標示。攤位分區和分類的要求如下:
(一)食品經營區域與非食品經營區域分開設置;
(二)經營鮮活畜禽、水產的區域與其他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區域隔開,相互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米;
(三)生食品攤位與熟食品攤位分開;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攤位相互分開;
(四)經營餐飲服務應設置在專門區域,并相對集中;周圍不得有污水或其他污染源,20米范圍內不得經營鮮活畜禽。
第八條集貿市場應指定一名負責人為集貿市場食品衛生責任人,負責本規范的貫徹實施;并配備專職食品衛生管理員,負責按照本規范第三章、第四章的要求,對進入集貿市場的食品和集貿市場內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衛生檢查。食品衛生負責人和食品衛生管理員應當接受衛生知識和業務知識培訓。
食品衛生管理員的數量應當與集貿市場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數量相適應。
第九條集貿市場應制定食品衛生管理和檢查制度。制度的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
(一)對進場經營者的經營資格和經營條件審查制度;
(二)對進場食品的檢查和防止假冒偽劣食品進場管理制度;
(三)日常食品衛生檢查制度;
(四)食品衛生違規處理制度;
(五)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第十條集貿市場應當配備快速檢測設備和檢測人員。配備的快速檢測設備和人員能夠開展對可疑受農藥或其他污染物污染的蔬菜、農副產品、食品原料和食品進行快速抽樣檢測。
第十一條集貿市場內應當配備衛生保潔人員,保證市場內的環境清潔,維護市場內衛生設施與設備正常使用。
第十二條集貿市場應設立食品衛生知識宣傳公示欄,建立食品衛生公示制度,公布食品衛生檢查、檢測情況,對檢查、檢測不合格的食品及進場經營者應在公示欄公告。
第三章市場舉辦者的食品衛生管理職責
第十三條市場舉辦者應當做好市場食品衛生管理工作,維護好市場的設施、設備和環境衛生,對市場所生產、加工和經營的食品進行檢查、指導。
第十四條市場舉辦者應對進場經營者的經營資格、經營條件進行審查,建立進場經營者的衛生管理檔案。
第十五條市場舉辦者應當與進場經營者簽訂食品衛生保證協議書,約定違反本規范的責任,加強對進場經營者的教育、培訓和管理。
第十六條市場舉辦者應對所有進場的食品進行檢查,對可疑受污染的食品進行快速抽樣檢測,禁止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品銷售。
第十七條市場舉辦者及其食品衛生管理員應當每天對進場經營者的食品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進行記錄。檢查和記錄的內容有:
(一)是否按本規范第二十條規定辦理衛生許可證及經營內容與許可范圍是否一致;
(二)經營人員是否按規定接受健康檢查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
(三)是否根據本規范第二十一條規定落實
進出貨臺賬制度;
(四)禽畜肉類是否經過獸醫衛生檢疫,并查驗檢疫證明與肉類數量是否相符;
(五)食品進貨是否按本規范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的規定進行索證;
(六)生產、加工或經營過程是否符合本規范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的衛生要求;
(七)是否有本規范第二十七條規定的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尤其要對食品加工、經營中使用的原料進行檢查,防止使用非食用物質或法律、法規禁止使用的原料;
(八)是否有其他違反市場食品衛生管理制度的行為。
第十八條市場舉辦者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督促進場經營者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對懷疑有本規范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的,應及時向當地衛生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對發現有本規范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的,應立即對該食品采取控制措施,并向有關部門報告。
第十九條市場舉辦者應負責處理涉及食品衛生問題的群眾投訴,主動向衛生行政部門舉報進場經營者違反《食品衛生法》的行為,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調查處理市場內的食品衛生違法案件。
第四章對進場經營者的食品衛生要求
第二十條進場經營者按照規定需要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的,應當在取得衛生許可證后方可開展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其從業人員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并接受食品衛生知識培訓。
第二十一條進場經營者應建立進出貨臺帳制度,臺帳中應注明所銷售食品的來源、數量、保質期,并定期查驗所銷售食品的保質期限。
第二十二條銷售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定型包裝食品及加工半成品的進場經營者均必須持有產品生產者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及產品檢驗合格證或檢驗結果報告單。
顧客需要了解產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限的,銷售者必須保證能夠提供。
第二十三條經營定型包裝食品的,所銷售的食品包裝、標識應當真實,符合食品標簽、標識的衛生要求;經營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須具有衛生部頒發的該產品的《保健食品批準證書》。
第二十四條在集貿市場進行食品現場生產、加工的(包括半成品加工和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有固定的地點并具備可封閉的獨立場所。場所的大小應滿足相應食品加工經營所要求的洗滌、冷藏、消毒、加工、存放和銷售所需要的面積;
(二)具備食品加工、經營所要求的給排水設施和洗滌、加工、冷藏和防蠅、防蟲設施;
(三)加工工具及食品容器清潔衛生,食品容器存放應當設置臺架,不得著地放置;
(四)從業人員必須穿戴潔凈的工作衣、帽上崗,保持個人衛生,工作期間不得佩帶首飾、留長指甲和涂指甲油;
(五)使用新鮮和清潔及色、香、味正常的原材料,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和非食品用添加劑;
(六)營業場所和周圍地區的環境衛生,每日清除污水、垃圾和污物;
(七)其他為保證食品衛生所必須的設施和條件。
第二十五條生產、加工直接入口食品除符合上條的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制作肉、奶、蛋、魚類或其它易引起食物中毒的熟食品的,應當燒熟煮透,生熟食品隔離;隔夜熟食品必須徹底加熱后再出售;
(二)散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應當有清潔外罩或覆蓋物,使用的包裝材料應當清潔、無毒,防止食品污染。出售散裝食品必須使用專用工具取貨;
(三)具備食具清洗、消毒條件或使用一次性使用餐具;
(四)餐具和切配、盛裝熟食品的刀、板和容器,在使用前要嚴格進行清洗、消毒。
第二十六條經營鮮活產品應具備能夠保持產品鮮活的設施和條件。
第二十七條集貿市場禁止生產、加工和經營下列食品或當作食品的物品:
(一)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二)過期、變質、包裝破損和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品;
(三)使用了法律、法規禁止使用的高毒農藥或使用農藥后尚未超過安全間隔期采摘的蔬菜、水果;
(四)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質加工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包括野味)以及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六)河豚魚、野蘑菇等有毒動植物及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
(七)死的黃鱔、甲魚、烏龜、河蟹、蟛蜞、鰲蝦及死的貝殼類水產品以及醉制或者腌制的生食水產品;
(八)用污穢不潔或者被農藥、化肥等有毒有害物污染的容器、包裝材料盛裝的食品;
篇6
關鍵詞:高鐵列車;食品安全;安全監督;HACCP
目前高鐵列車飛速發展,因其諸多優點,已成為人們長途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高鐵列車食品被食用的幾率也相應增加,一旦食品衛生狀況不佳發生群體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勢必影響旅客生命安全和高鐵聲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所以高鐵列車食品安全狀況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鐵路部門通過科學研究,結合高鐵供餐實際,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強日常安全管理,依法開展安全監督,增加高鐵食品抽檢頻次,食品安全狀況整體較好。
1主要工作
1.1建立了高鐵列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原鐵道部先后制定下發了《旅客列車動車組衛生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加強動車組旅客列車配餐食品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動車組餐車“四控一規范”的食品衛生管理措施,下發了《動車組列車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及《鐵路動車快餐盒飯食品安全控制要求》。
1.2開展高鐵列車供餐方式及管理方式研究2011年原鐵道部立項開展了“高鐵餐飲安全衛生體系的研究”。檢索國外高鐵供餐方式及特點,由于其運行距離短,高鐵供餐相關文獻報道較少。國外鐵路供餐實行主輔業經營管理分離,列車供餐管理專業化,注重品牌價值提升和推廣[1]。目前,我國高鐵列車配餐供應方式主要有2種[2]:一種是鐵路局建立動車配餐基地,供應局管內動車配餐盒飯;另一種是鐵路局不建動車配餐基地,采取簽約供貨商的方式,簽約的供貨商負責快餐產品進貨及車上銷售供餐。我國高鐵列車列車供餐初步形成了以冷鏈食品供應為主,熱鏈食品供應為輔,常溫食品供應為應急備用補充的供餐模式[3]。
1.3幫助指導供餐企業采用HACCP管理方式進行管理陶明銳等[4,5]通過分析確立了高鐵供餐盒飯控制關鍵環節并提出相關控制措施:從正規渠道采購食品,徹底加熱食品,熟食容器使用前應清潔消毒,分裝及銷售人員健康,分裝或銷售前洗手消毒,使用合格衛生的快餐盒及飲用水,采用具有加熱或保溫的周轉箱泛送快餐盒飯。印惠俊等[6]提出盒飯保質期限、食品中心溫度、食品打冷溫度、包裝車間溫度、分區域管理是關鍵控制點。通過開展車間內外環境治理降低粉塵濃度、盒飯保質期從冷藏10℃以下72h降低為冷藏10℃以下24h、取消操作間涼拌菜的制作、配備速冷設備、降溫設備將包裝車間溫度降至20℃以下、嚴格人員區域化作業、加強包裝車間傳送帶、筐、工用具的清洗消毒,采取及時有效的糾偏措施。石鈞等[7]確定了動車組快餐盒飯運輸環節6個關鍵控制點及關鍵限值分別為:車輛運輸,冷藏運輸車廂內溫度低于10℃;卸貨,冷鏈斷鏈時間<20min;庫房存儲,冷藏溫度低于10℃;轉運到動車上,保溫箱加冰排;食品在動車上儲存,冷藏箱溫度低于10℃;食品售賣,微波加熱食品中心溫度高于70℃,加熱時間>3min/盒。
1.4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目前高鐵餐飲供應食品安全監管由18個鐵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承擔。2008年動車組剛開行時,按鐵道部要求全路實行動車組監督員添乘包保責任制,督促落實“四控一規范”的食品衛生管理措施[8]。經過幾年努力,現已建立以食品安全監督與運輸企業食品安全考核并舉,提高動車組列車食品經營準入條件,預包裝食品集中采購配送,規范快餐熟食品經營,實行食品安全查驗審核制度為主要內容的食品安全監督長效機制,食品安全整體形勢較為平穩[9,10]。
1.5開展高鐵列車餐車廚房設備、衛生設施設備配置研究[11,12]指出我國高鐵列車應針對配餐盒飯加熱設施目前不能滿足提供全列定員的用餐需求,對配餐盒飯的儲存和二次加熱進行設計改進,進一步開展一體化大容量配餐盒飯加熱設施研究,優化配餐盒飯儲存與售賣。以緩解高鐵列車用餐高峰期壓力,縮短配餐盒飯加熱周期,提高配餐盒飯加熱效率,研制出具有我國高鐵特色的動車組餐飲設施品牌。并研究提出了《高鐵餐飲設施衛生設計規范》(建議稿)。
1.6開展動車組快餐盒飯檢測指標及限值研究[13],加強動車組盒飯日常檢測工作[14],及時掌握盒飯衛生質量,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
1.7開展高鐵餐營滿意度的調查與分析高廣寒等[15]指出動車餐營的種類不夠豐富;飯菜的價格過高,將近一半的旅客難以接受;餐營的衛生狀況需進一步提高;飯菜的質量不夠充分等。崔婧美等[12]也提出可以采用航空供餐方式免費為旅客供應一餐,提高就餐滿意度。
1.8開展鐵路站車快餐配送食品的安全管理與發展策略研究王俊[16]提出應制定旅行快餐供應的服務標準、工作規范、操作模式、安全管理、檢查考核制度;編制作業流程、卡控關鍵環節,嚴格控制旅行餐飲的加工條件、標識、溫度、時間和剩余食品,力求通過制度和技術“雙保險”來確保食品安全。周捷[17]建議在鐵路推行具有鐵路獨特優勢的即食盒飯配送業務,應制定鐵路餐車經營和快餐配送食品安全標準、規范,并將推行以即食盒飯等配送作為列車旅客用餐的遠期發展策略。
2存在問題
2.1供餐企業存在問題經營單位分散[1],高鐵列車餐飲經營以鐵路局為單位,分散經營,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性;供餐企業規模標準不等,各鐵路局對供餐企業的要求及驗收標準也不同,快餐產品監督評價標準不一致;餐飲配售與客運系統脫鉤;運輸存貯過程冷鏈中斷;許多企業沒有開展并通過HACCP認證;盒飯合格率不高[18,19]。
2.2監管部門存在問題[17]供餐準入門檻低,致使供餐企業水平不一;監督手段落后,沒有采取更為科學嚴謹的監督措施;缺乏安全標準和規范,鐵道部辦公廳出臺的“鐵路要求”規范性文件,其內容不夠全面也不夠具體,與行業標準相比,法律明顯效力不夠。地方供餐企業歸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管理,高鐵列車食品安全由鐵路衛生監督部門負責,而運輸環節無人管理,不能做到無縫監管。
3建議
3.1為保證食品安全,各高鐵旅客集中地應建立動車組供餐基地。高鐵供餐企業要堅持“更高、更嚴”的工作要求和“零誤差、精確化”的工作標準[9]。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并大力推行餐飲加工生產、儲存、配送、銷售等良好作業規范(GMP)和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全面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環節控制點(HACCP),構建動車組列車餐飲供應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高鐵列車餐飲供應企業必將多元化,向著品牌化、產業化、規模化、自動化、科技化、信息化、營養化方向發展[1,20]。
3.2由于盒飯從生產、運輸、儲存、加熱涉及多個環節、牽涉多個部門,需要開展全過程的監管。借鑒航空食品衛生監督將HACCP管理理念應用到動車組食品安全監督中[21,22],鐵路食品安全監督機構在日常監督中,嚴格控制高鐵食品生產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CCP點),執行分級管理評分制度,特別是要加強運輸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督,結合食品快速檢測及高鐵食品成品送樣檢測等技術手段與方法,有效提高高鐵配餐的安全性,提升高鐵食品安全監督執法的工作效率。
3.3鐵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發揮檢測評價作用,增加檢測頻次,尤其是要加強對規模小、品種多、未開展HACCP認證管理企業的檢測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采取有效措施。
3.4鐵路總公司應統籌安排,匯總近年來高鐵食品安全科研成果和成功經驗,找出存在的不足,借鑒即將出臺的《航空食品安全規范》,繼續開展高鐵列車食品安全管理和技術研究,盡早制定高鐵餐飲供應安全標準、管理規范。研制具有我國高鐵特色的動車組餐飲設施品牌,及早出臺《高鐵餐飲設施衛生設計規范》。
參考文獻
[1]許浩平,楊瑛,孫林.我國動車組列車供餐方式的思考[J].經營管理,2010,94(2):27-31.
[2]韓樹榮.鐵路站車餐飲供應企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鐵路2013.8:1-4.
[3]楊劼,任聰,趙建超,等.高鐵列車供餐模式及食品安全管理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2,19(3):275-279.
{4}陶明銳,李萬軍,鄭秀玲,等.運用HACCP原理提高動車組快餐盒飯衛生安全的研究[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1,5(l):3-4.
[5]許德江,畢文婕,李萬軍.應用HACCP方法提高動車組快餐盒飯衛生管理的研究[J].預防醫學論壇,2009,15(8):678-680.
[6]印惠俊,石鈞,高廣寒,等.某動車配餐基地食品檢測及HACCP體系應用探討[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4):183-186.
[7]石鈞,印惠俊,高廣寒,等.HACCP在動車組快餐盒飯運輸中的應用[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1):31-34.
[8]李峰光.動車組食品衛生安全保障工作分析[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2008,35(2):99-100.
[9]馮振海,曾國勝.武漢地區對建立動車組列車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的探討[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2,19(3):255-258.
[10]霍洪麗,李亞軍.吉長動車組餐(吧)車監督檢查情況[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2,2(2)92-94.
[11]梅敏烽,阮志剛,王東黎,等.動車組餐車設施衛生配置研究[J].中國鐵路,2014,8:63-65.
[12]崔婧美,李瑞淳.新一代高鐵供餐方式與廚房設備設計[J].鐵道機車車輛,2010,30(1):16-19.
[13]王東黎,阮志剛,梅敏烽,等.動車組快餐盒飯檢測指標及限值研究[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3,3(3):151-154.
[14]高廣寒.2013年管內高鐵列車配餐食品衛生狀況調查.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5):228-230.
[15]高廣寒.對高速鐵路動車組餐營滿意度的調查與分析[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2,2(1):35-37.
[16]王俊,查林.適應鐵路快速發展的旅行餐飲供應對策探討[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2,2(1):38-40.
[17]周捷.淺談鐵路站車快餐配送食品的安全管理與發展策略[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3):128-131.
[18]高廣寒.2013年管內高鐵列車配餐食品衛生狀況調查[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5):228-230.
[19]張貴生.高鐵站車太原局鐵路動車快餐盒飯食品安全狀況調查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6):644-646.
[20]王東黎,阮志剛,梅敏烽,等.旅客列車餐車經營現狀及發展方向探討[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6):282-284.
[21]牛強,李力軍,劉國武.HACCP體系在航空食品衛生監督中的實踐與分析[J].口岸衛生控制,2012,17(6):20-23.
篇7
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每年制定進口食品監控檢查指導計劃,強化對進口食品安全的監管。如美國制定了《進口食品保護計劃》,歐盟則根據新的食品衛生法加強對進口食品的監控。日本每年都制定進口食品年度監控指導計劃,作為年度進口食品監控的指導意見,明確告知日本要如何監控進口食品,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其官方網址上公布該計劃。毋庸置疑,其目的是重點、行之有效地推進監控指導計劃,進一步確保進口食品的安全。
日本對進口食品的管理未雨綢繆,先從出口前的監控入手,目的在于防止違反食品衛生法的食品進入日本。
針對進口食品的事前指導事項
首先,進口食品時,日本首先要求進口商去相關檢疫所了解進口食品的基本知識,包括進口商必須知道的進口食品的報關以及檢驗檢疫程序、日本的檢驗檢疫制度、進口食品的衛生要求、標準、提供衛生證明書等以及日本食品衛生法對進口食品的相關規定以及進口商應履行的義務等。
其次,日本政府通過舉辦講習會和說明會等,向進口相關業者講解日本進口食品的程序、標準體系和衛生要求。要求進口業者必須了解和掌握進口食品的基本程序和衛生要求等。
第三,日本要求進口商必須掌握生產商的有關信息,將指導進口商確認進口食品的安全性,確認食品中是否含有禁用農藥等。尤其要確認第一次向日本出口食品的生產商生產的食品,如先前有同樣的食品發生了違反事例等,需要和檢疫所進行商量。
指導進口商實施自主檢查
首先,日本按照食品衛生法的要求,要求進口商進口食品時,需要按照日本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和進口食品自主檢查的基本要求事項,必須掌握生產商及其產品的準確信息,按照《藥事法》的規定,對進口食品的成分規格、添加劑等的使用定期進行確認,防止進口食品違反食品成分和添加劑標準。
其次,日本要求并指導進口商在進口前對產品實施自主檢查,該檢查結果將被檢疫所視為確認檢查結果的參考依據。根據進口商進口前對相關食品的安全性進行確認的結果,如發現違法現象,為遵守法律,將指導進口商采取整改對策,在未取得改進前要求暫停進口。
第三,日本要求進口商對要求的檢查項目,如成分規格,對添加劑的使用狀況進行定期的自主檢查。
此外,日本還要掌握進口食品的出口國產品名稱等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必要指導;確認出口國不得違法生產對日出口的食品,對原材料的使用、添加劑的使用、生產方法、檢測數據是否符合食品衛生法的要求等情況必須進行確認;要求進口商填寫正確無誤的進口申請信息,這些信息來自生產商的最新信息;要求進口商保存進口食品的相關記錄;對于進口商、通關業者、保稅以及倉庫業者,為提高其食品衛生法的知識,日本政府將舉辦說明會,將要求相關團體和業者積極派遣負責人員參加等。
嚴格的檢驗檢疫及處罰制度
據日本厚生省公布數據顯示,日本平均每年進口食品的申報件數為176萬件,進口重量為3,155萬噸。日本本國食品供給率只占其進口食品總量的4成。換言之,其6成的食品供應需要進口。隨著進口數量的增多,日本政府通過增加監控人員,增加檢測設備,擴大檢測項目等手段,應對繁重的監控任務。
日本對在出口國或日本發生健康損害或者擔心可能發生健康損害的來自同一個出口國或者同一個生產商或加工者的同一個進口食品,會立即將其列為命令檢查對象產品。
日本對來自同一出口國或同一個生產商或加工者的同一個產品,經監控檢查發生多次違規,并結合考察該國的法規和衛生管理體制以及遵守法律的履歷等的情況,將其全部或部分列為命令檢查對象。
為了促進出口國家推進適當的衛生對策,對于個別問題日本通過與出口國家進行磋商或進行調查以及考察出口國家實施的衛生對策等加以解決。如發生BSE問題,日本就會赴當地調查。
解除處罰措施的條件
通常實施強化監控檢查的那一天開始算起,一年內60件以上沒有發生同樣的違反事例可以回到通常的監控檢查程序。
日本要求解除命令檢查的條件是出口國家要查明違規原因,采取新的管理措施、規定以及農藥監控措施,經兩國雙邊磋商、赴當地考察、通過進口檢查確認其有效性時可解除命令檢查,返回通常的監控檢查程序。
解除的應該是農藥殘留命令檢查對象食品,在2年內沒有違反事例,或1年內沒有違反事例,且實施檢查件數在300件以上。(解除條件比2009年適當緩解,因2009年沒有1年以內這個條件)。可臨時解除命令檢查,但日本進口食品年度監控檢查計劃中說根據統計學原理,仍然設定又一個臨時解除期,(日本并未交待臨時解除的期限是多長時間)。在這一臨時解除命令檢查期間,日本仍對該臨時解除命令檢查的產品執行強化監控檢查(30%),如發現違規立即又被啟動命令檢查。這就意味著臨時解除并不意味著完全解除,在臨時解除期間一不小心就又被啟動命令檢查程序。
篇8
一、強化內部管理,以“兩項活動”,促行政效能全面提高。
通過開展學習科學發展觀教育宣傳活動和提升行政效能建設活動,提高履責意識和行政效能。一是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盡可能地簡化辦事程序,便利于民。在原先公開了衛生行政許可程序、監督檢查工作程序、衛生行政處罰程序和社會服務承諾等工作程序的基礎上,配合縣政府法制辦進一步明確和公開了6個衛生許可審批程序及其收費標準。二是堅持“兩項活動”與自身工作實際相結合,做到有訴必應、有應必回,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提高了行政執行力。今年上半年以來,受理各類投訴5起,其中食品2起,非法行醫2起,職業病1起,辦結率達100%,保證了消費安全和社會穩定。三是加強單位制度和工作規范的督導落實,積極開展衛生監督稽查活動。上半年來已開展6次衛生監督稽查活動,有效地規范和促進了衛生監督執法和機關效能建設。
二、加強衛生監督員培訓,提高衛生監督人員業務水平。近半年以來,先后集中開展了有關查處違法添加食品添加劑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業務培訓2次,全縣各鄉鎮衛生監督檢查員及縣衛生監督局衛生監督員逾60人次參訓,并參加了考試測評;單位還組織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和《新醫改方案》等5次集中學習培訓,參加業務培訓的人員近百人次;安排監督員參加省、市舉辦的專業(會議)培訓3次,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學習,有效提高了衛生監督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三、大力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宣傳活動
為了讓群眾更多地了解衛生法律法規,我們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宣傳車、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開展了《食品安全法》、《職業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專項整治行動”等專項宣傳活動。上半年以來,結合我縣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衛生監督工作的要求,重點開展了對小學、幼兒園和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安全法》及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的宣傳,做到了以宣傳帶執法,以執法促宣傳。共開辦相關衛生知識宣傳專欄6期,發放各類宣傳單冊近千份,出動宣傳車26臺次。根據省衛生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省安監局、省總工會《關于開展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的通知》(衛函[]230號)精神,4月29日,我們會同縣安監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總工會在中百倉儲門前廣場開展了以“保護農民工健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主題,以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職業病防治知識和現場義診為主要內容《職業病防治法》宣傳活動。共接待咨詢群眾30余人次,發放《職業病防治法》單行本、宣傳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資料100余冊(份)。相關單位、縣鄉鎮衛生單位張貼和懸掛標語橫幅50余(張)幅。
為配合各項衛生監督執法活動,先后相關《衛生監督工作信息》3期,科學發展觀專題信息3期,利用電視臺新聞宣傳6次。通過大力宣傳,提高了生產經營單位守法意識,增強了消費者衛生安全和維權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積極開展省級衛生縣城創建工作。
按照縣委、政府提出今年必須實現的創衛工作目標,通過向外學習借鑒,強化組織領導,挑選精干人員組成工作專班,積極開展了省級衛生縣城創建工作。一是按照縣創衛辦的統一部署和責任劃分,主要領導親自上陣,分管領導親自抓,挑選精兵強將,組成工作專班,保證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細化標準,狠抓落實,確保創建工作取得實效。我們采取對照《湖北省衛生縣城創建標準》抓落實的有效方法,將人員劃分為餐飲、公共場所和生活飲用水水質等3個組,對城區餐飲單位、公共場所和制供水企業等重點行業和重點場所共400余家,實施創建責任劃片到組的工作機制,跟蹤檢查、反復督導,檢查督促落實相關措施,共出動衛生監督員500余人次,車輛150臺次,保證了創建效果。在縣創衛辦舉行的模擬驗收和省組織的滅鼠、滅蟑兩個單項達標考核驗收工作中,實現了重點行業和單位一次通過的預期工作目標。三是組織專班及時開展創衛資料收集整理,使單位創建和縣城創建同步進行,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對單位和衛生監督創建工作資料的收集和歸檔工作。四是大力開展行之有效的創衛宣傳工作,使創衛工作深入人心,從而保證了創衛效果。共印發食品、公共場所等宣傳資料2300多份、開展現場宣講和技術指導580多次、開辦宣傳專欄2期、懸掛標語橫幅10余幅。同時單位還積極開展了愛衛清潔大掃除、滅鼠滅蟑和控煙活動,形成了人人參與創衛的良好局面。
五、業務工作
(一)衛生行政許可及行政處罰
結合我縣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依法開展衛生行政許可,嚴格準入條件,嚴把準入關,使生產經營場所衛生狀況、衛生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審發衛生許可證件1321件(其中食品衛生許可1096件,公共場所衛生許可68件,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8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149件)。
上半年共處罰食品、醫療機構、公共場所等違法案件9起,罰款人民幣3800元(其中一般程序2家,罰款2000元;簡易程序7家,罰款1800元)。其中食品4起,罰款1900元;醫療機構1起,罰款1000元;公共場所4起,罰款900元。
(二)傳染病防治監督管理
1、積極開展手足口病防控。今年上半年,根據省市縣防控手足口病文件精神,繼續加大對全縣醫療機構手足口病的督導檢查。一是從3月底開始,歷時1個多月,對城區所有醫療機構和各鄉鎮衛生院開展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檢查,共檢查醫療機構61家,發放宣傳資料450余份,下發衛生監督意見書61份,現場指出各醫療機構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執法文書的形式把手足口病的防控要求告知各醫療衛生單位。二是積極開展手小學、托幼機構、公共娛樂場所足口病衛生監督檢查,有效防范疫情的發生。根據湖北省衛生廳辦公室關于《省衛生廳辦公室關于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衛辦發[]13號)和市縣有關文件精神,5月份以來,我局與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等機構聯合組成三個工作專班,開展了以小學、托幼機構、公共娛樂場所為重點,以《傳染病防治法》和《食品衛生法》為主要內容的手足口病防控衛生執法活動。共檢查小學、幼兒園42家,公共娛樂場所8家,巡回監督檢查達291家次,發放宣傳資料450余份。針對各醫療機構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個別幼兒園食堂條件不完善;各小學、幼兒園對學生、幼兒晨檢記錄不規范;多數幼兒園對幼兒的玩具及其他公共用品,物體表面消毒不落實;部分幼兒園餐廳、加工間防蠅、防鼠、防塵設施不到位等情況,我局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135份,責令限期改進。
2、認真開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一是成立了縣衛生監督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二是開展城區基層醫療機構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培訓。6月5日下午在縣疾控中心五樓會議室舉辦了城區基層醫療機構管理甲型H1N1流感培訓班。三是開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監督檢查。5月25日至31日,對全縣11家醫療機構,從檢分診臺的設立、發熱門診的啟用和運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培訓、醫療廢棄物處理四個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嚴格的現場督導檢查。對各醫療單位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指導方案,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由縣衛生監督局督辦到位。
(三)食品衛生監督管理
1、基本情況:截止6月底,共審發衛生許可證1096個。其中食品加工業80個、食品批發零售業656個、飲食服務業360個(集體食堂24個)。落實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量化分級管理,對餐飲業、食品加工、學校食堂許可量化監督覆蓋率達100%,上半年已體檢培訓2399人;辦理健康合格證2392個。調離患“五病”從業人員7人。采樣檢測各類定型包裝和散裝食品109件,合格106件,合格率97.25%;餐具消毒效果檢測正在進行中。
2、開展集中體檢辦證,便利于民。3月份,分別在河口、洋坪、荷花三個鄉鎮分設臨時體檢站,進行集中體檢辦證,共體檢552人,實施衛生許可363家單位。
3、為保障我縣的食品衛生安全,積極開展各類衛生安全專項整治和保障工作。
(1)開展節前檢查,保證節日食品安全。我局組成工作專班,進行了元旦、春節、“五·一”節前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檢查。元旦、春節、“五·一”節前夕,組織專班進行節前檢查,共出動衛生監督員和衛生檢查員105人(次),檢查餐飲業298家。對存在問題的31家單位戶下達了監督意見書。共查處、銷毀過期、變質食品共計54.4公斤。
(2)開展違法添加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活動。年上半年開展餐飲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及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共檢查餐飲、學校食堂等673戶(次)其中檢查餐飲單位602戶次,學校食堂41戶次,食品加工銷售30戶次。共出動執法人員600余人次。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152份。餐飲業食品添加劑抽檢樣品共72份(其中縣衛生監督局抽檢52份,合格52份,合格率100%,送省衛生監督局檢測20份),未發現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組織全縣大中型餐飲業主要負責人參加了餐飲業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知識培訓和考試。
(3)開展餐飲業散裝白酒專項檢查。共檢查餐飲單位537家,現場查封散裝白酒496.5公斤,經出示相關證明后予以解封;對無法出具相關證明又不能說明來源的散裝白酒420公斤予以銷毀。通過縣電視臺綜合播發2期相關食品衛生安全檢查專題新聞。
(4)重大活動安全保障情況。重點開展了春節團拜會、縣人大、縣政協、三級干部會議等四次重大活動衛生保障工作。共出動衛生監督員36人次,在為期9天的會議過程中,衛生監督員全程監督,共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4份,保障了大會的食品衛生安全。6月3日至8日,對高考考點食堂進行監督檢查,高考期間各考點派專職衛生監督員進駐學校食堂,全程督導、檢查,確保了高考食品安全。
今年上半年我縣未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四)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
全縣上半年共審發衛生許可證68個,其中旅店7家、理發美容55家、文化娛樂場所3家、公共浴室3家。體檢培訓辦證342人,其中旅店業159人、美容理發138人、文化娛樂場所28人、公共浴室17人。未查出“五病”人員。經常性衛生監督戶次達267戶,衛生監督覆蓋率達100%。
(五)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
1、全縣共有制供水企業9家,上半年已審發8家衛生許可證,其中1家正在整改之中;制供水從業人員體檢辦證25人,未檢出“五病”從業人員。
2、今年上半年加大了對生活飲用水(包括水源水、管網末梢水和出廠水)的全面監控,上半年監測生活飲用水水樣62份。其中管網末梢水40份,合格40份,合格率100%;出廠水18份,合格18份,合格率100%;水源水4份,合格4份,合格率100%。
3、會同縣水電部門開展農村改水水質監測工作,對全縣4個監測點,分別進行了水源水、管網末梢水和出廠水檢測,共檢測水樣12份,目前正在檢測檢驗中。
(六)學校衛生監督管理
全縣共有學校、幼兒園食堂52家,其中學校27家;幼兒園25家。上半年已換發衛生許可證11家,現持有效衛生許可證52家,持證率100%。已體檢357人,調離患“五病”從業人員2人,共辦理健康證355人,健康證持證率100%。
(七)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監督管理
全縣現有各類職業病危害企事業單位93家,職工總數6146人,直接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工人5386人。
1、督促開展職業病健康監護工作。一是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各鄉鎮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考核,提高各級領導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認識;二是爭取縣安監局部門配合,把接害職工體檢作為有職業危害企業開工、復工的必備條件,有效促進了我縣職業病防治工作。今年上半年,對78家有職業危害企業4337名作業工人進行了職業健康檢查,其中:接塵工人體檢4238人,經初篩疑似塵肺病人279例,塵肺觀察對象654例;檢查接毒工人99人,未診斷出職業中毒患者。
2、全縣有放射裝置的單位12家,有放射裝置17臺,放射工作人員27人。今年上半年,向市級申報新改擴單位1家,尚未驗收。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放射劑量監測27人。
(八)醫療衛生監督工作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16家,其中包括縣級醫療機構2家,鄉鎮衛生院7家,縣級預防保健機構2家,民營醫院1家,村級衛生室130家(含村衛生室分室30家),居委會衛生站8家,個體醫療機構50家(含1個門診部),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16家。上半年重點開展了全縣醫療機構整頓和機構換驗證工作。對達到醫療機構設置基本標準的進行審驗換證。換發村衛生室《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130個,鄉鎮衛生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6個,審驗其它醫療機構15家,合格13家,還有2家正在整改之中。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加強管理及人員培訓,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改善服務質量,樹立文明執法形象。
(二)加大各項衛生法律法規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衛生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篇9
2006年,××縣衛生監督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衛生方針政策,圍繞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衛生監督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這一目標開展工作,進一步規范管理,調整服務功能,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高執法水平,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依照《縣衛生監督局規章制度》,加大衛生行政管理執法力度,確保完成上級行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主要指標
(一)食衛、公衛衛生許可證辦證率95%;
(二)健康證辦證率95%以上;
(三)食品衛生抽檢合格率90%以上,餐具消毒合格率85%以上;
(四)醫療機構消毒監督覆蓋率95%以上,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回收率85%以上;
(五)衛生監督信息上報及時完整率100%;
(六)行政投訴、處罰案件結案率100%;
(七)放射衛生許可證審、換、發證率100%,健康證辦證率100%;
三、工作重點
(一)綜合衛生監督工作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1、加大宣傳力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時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全年設立宣傳咨詢點,出動宣傳車巡回宣講宣傳活動不少于4場次。及時收集全縣衛生監督信息,全年發表信息、新聞稿件20篇以上,并及時上報各種報表,完整、及時率100%。對違反《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通過電視新聞公開曝光,對好的典型大張旗鼓地宣傳。
2、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做好衛生許可證申請受理及證件發放工作,加強預防性衛生監督的設計審查和現場審核工作。嚴把審核換發證關,嚴格按許可程序發放衛生許可證,做到“誰發證、誰負責”。
3、加強衛生監督員業務培訓工作,建立嚴格的培訓制度。業務學習由各職能股(室)負責,要有學習筆記備查。
4、規范衛生執法監督與稽查工作,提高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建立嚴格稽查制度,每月稽查一次,將稽查情況收集反饋各業務科室落實,提高辦證率、衛生學審查率、監督監測頻率,每月將工作進度及各種監督監測數據書面報辦公室。
5、受理各種衛生投訴案件,及時辦理行政處罰案件,督導各職能科室調查處理。為較大數額罰款、吊銷許可證、責令停產停業的行政處罰案件的聽證、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的應訴與行政賠償提供相應法律法規依據,建檔率100%,結案率100%。
(一)、食品衛生監督
1、加大監督力度,提高辦證率。加強對餐飲、食品生產經營、公共場所監督力度,辦證率要在2005年基礎上有所提高。加強體檢工作,對檢查出的傳染病從業人員堅決調離。
2、嚴把衛生許可審查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凡是不具備基本衛生條件的一律不辦,對進行整改后仍達不到衛生要求的堅決取締。實行發證責任追究制,誰簽字誰負責,徹底改變重許可輕監督的工作作風。
3、加大日常監督力度。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行分地段、分鄉鎮,劃片包干到人,責任人定期到責任區進行監督檢查,監督覆蓋率95%以上。
4、加大抽檢力度。古夫鎮每季度,其他鄉鎮每半年進行一次餐具消毒效果監測,奶制品、鹵制品、調味品、糕點、油料、豆制品每年監測1-2次,純凈水每季度進行一次監測。監測結果在電視上進行公告,并對生產經營不合格產品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5、加強食品從業人員知識培訓工作。食品從業人員在健康證發放之前,進行一次培訓,對大型賓館、超市各學校食堂半年進行一次培訓工作,并與大型食品單位簽定安全責任書。
6、將食品衛生量化分級工作納入日常監督工作。根據《關于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評審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加大食品量化分級工作力度,將量化分級納入日常工作中。
7、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加大食品專項整治力度。開展奶制品、豆制品、集貿市場、學校食品、生活飲用水等專項整治活動。
8、及時處理各種舉報、投訴案件。對群眾舉報的投訴案件,及時進行處理,做好案件記錄。
9、做好食物中毒預防工作。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及時進行檢查、指導、培訓,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加大食品抽檢,節假日專項整治力度,實施食品安全預警制度和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制度。
(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
1、依照《全國衛生監督工作規范》認真開展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建立公共場所本底資料。
2、對照《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條例》及《實施細則》,進一步對我縣公共場所行業的“硬件設施、衛生管理、公共用具消毒”等加強管理,嚴格衛生許可條件,把好公共場所發證關,提高核、發證質量。
3、加大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執法和公共場所用具的監測力度,對公共場所公共用具的消毒情況進行抽樣監測,定期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全年監測收入達到2萬元。
4、加大公共場所從業人員的管理力度,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經營者的衛生法律意識和管理水平。
5、加強公共場所化妝品使用的衛生執法檢查工作,杜絕假冒偽劣化妝品,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6、積極完成上級下達的專項衛生監督監測工作計劃。
(三)、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對全縣集中式供水單位及涉水產品生產銷售單位進行衛生監督。
1、建立健全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督檔案。
2、加強供水單位新、改、擴建項目的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
3、嚴把供水單位的衛生許可關,負責對核、換衛生許可證的單位進行現場衛生監督審核。
4、依法對供水單位開展經常性衛生監督和抽檢工作,對縣自來水公司全年監測18次以上,對各鄉鎮及其他水廠全年監測2次以上,并將抽檢結果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對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5、加強對從業人員的體檢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法律意識和管理水平。
(四)、職業病防治
1、加大宣傳力度。利用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進行職業病防治宣傳;在安全咨詢月期間在街上進行一次咨詢活動,并深入廠礦企業發放宣傳單,對企業領導進行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
2、做好職業危害企業衛生學審查工作。加強對新、改、擴建建設項目的衛生監管力度,做好職業危害預評價工作。未經職業危害預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進行建設,對已經生產而產生職業危害項目的,要加強整改。
3、加強與各部門配合。通過與安全局、建設局合作與協調,切實加大監管力度,明確各自職責,加強溝通,形成強有力的監管鏈,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職業危害的發生。
4、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開展職業病防治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治理專項整治工作,舉辦一期企業負責人培訓班。
5、做好從業人員健康監護工作。對全縣電站、煤礦、石材企業工人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對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全年監測收入達到2萬元。
(五)、學校衛生監督
1、進行春秋兩季開學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學校食堂與食品經營店的周邊環境、內部環境、”四防”設施、消毒情況、食堂采購與貯藏、學校衛生管理制度、從業人員衛生狀況、衛生許可證辦理情況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傳染病防治情況。
2、做好學生健康體檢工作。認真督促各學校完成本校學生的健康體檢,做好資料的統計、匯總、分析工作。
3、做好兩考期間食品衛生安全保障工作。在中、高考期間,嚴格按照重大活動食品保障預案要求,加強監督檢查力度,派駐衛生監督員到現場進行監督,保證兩考期間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4、做好學校衛生培訓工作。舉辦兩期學校負責人培訓班,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學校傳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等。
5、與學校負責人簽定責任書。在春秋兩季開學時,與全縣以各學校有關負責人簽定學校食品安全責任書。
6、推行食品衛生量化分級。在縣直職學校及鄉鎮中心中小學實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
(六)醫療衛生監督
1、認真宣傳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母嬰保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消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
2、加強對醫療機構執業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指導,規范執業活動:
(1)、每半年對縣醫療中心、婦幼保健機構、采供血機構、疾病控制機構、縣計劃生育服務站、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執業活動進行一次檢查;
(2)、每季度對全縣個體醫療服務機構進行一次監督檢查;
(3)、每年對全縣各村衛生室的醫療衛生服務、傳染病防治、疫情報告等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監督檢查;
(4)、每次檢查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書面總結、整理上報工作;
(5)、對醫療機構在執業活動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案件及時進行調查取證,并對調查屬實的案件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意見或者處罰意見。
3、加大非法行醫打擊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的通知》([2005]21號)及《宜昌市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精神,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非法行醫,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秩序,并認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努力凈化醫療服務市場。
4、加強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工作:
建立相應規章制度,加大對醫療廢棄物的監管力度,特別是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的監管力度,結合實際做好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回收處理工作。
5、加強對全縣醫療機構、保健機構、采供血機構、托幼機構的消毒監測工作:
(1)、元月至六月份對縣醫療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縣計劃生育服務站、各鄉鎮衛生院進行一次醫院消毒監測;
(2)、六至九月份對全縣部分村衛生室進行一次消毒監測;
(3)、十至十二月對縣醫療中心、疾控中心、縣計劃生育服務站、全縣個體診所、托幼機構進行一次消毒監測;
(4)、消毒監測結果將在××新聞媒體上和××衛生期刊上進行公示,并在衛生系統內進行通報;
(5)、對監測不合格的單位將加大監管力度及時進行指導整改,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衛生行政處罰;
(6)、熱情接待、及時處理群眾對醫療機構的來信來訪、投訴案件;
(7)、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
篇10
一、衛生法制工作目標
(一)積極推行依法行政。
1、全面完成《xx市衛生監督檢查驗收標準》中規定的各項任務指標。
2、組織半年和年終行政執法目標責任制考核。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3、做好人大、政協對全市衛生執法的評議、視察工作。
(二)法制建設工作
1、完善全市衛生執法監督體系,配齊全市專兼職法制工作人員,建立法制工作信息反饋系統。
2、完善衛生行政復議、聽證、錯案追究、重大處罰備案等制度,并組織實施。
3、推行新版衛生執法文書使用,確保2004年在全市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中全面使用新版衛生執法文書。
4、完成全市衛生監督員證件換發工作。
(三)法制宣教工作
1、開展《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職業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宣教活動。
2、認真做好“四?五”普法工作。
3、擬在適當時機,舉辦全市衛生系統“四?五”普法培訓班。
4、文明單位和十佳監督員創建工作。評選文明執法單位標兵2個;建立監督員考核擋案,對全市衛生執法人員進行德、能、勤、績綜合考核評比,評選十佳監督員20名。
5、在適當時機舉辦全市衛生行政執法知識大賽。
6、開展全市執法文書書寫評比活動。
7、按照《xx市衛生監督檢查驗收標準》進行半年、年終考核。
二、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工作
(一)擬在今年4月份前完成市級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
(二)擬在年底前完成縣(市、區)級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
三、衛生監督工作
(一)醫療市場監督工作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1、《依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護士管理辦法》加強對醫療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
2、依法進行醫療市場監督管理,對超出診療許可范圍,出租、出借執業許可證、執業證書,非法行醫等現象進行專項治理。
3、依法對醫療機構進行監督管理。
(二)食品衛生工作
1、積極推行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
2、開展衛生許可證、健康證專項整治活動。
3、協調有關部門加強食品、保健品廣告的審批工作。
4、開展集貿市嘗小食品批發、超市的專項整治工作。
5、開展肉及肉灌制品、飲料、糕點等食品加工企業,特別是小型加工企業專項整治。
6、開展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使用專項整治。
7、開展桶裝水的專項整治。
(三)職業衛生工作
1、進一步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
2、開展對放射衛生工作專項整治。
(1)對放射工作人員持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建立放射工作人員管理檔案。
(2)加強對放射工作人員防護知識培訓,舉辦放射工作人員防護學習班。
3、開展有毒、有害及危害化學用品的專項整治
(1)對全市范圍內的有毒有害企業重新進行驗證、審核,建立職業危害企業檔案。
(2)對有毒有害企業法人及經營使用危險化學用品的有關單位進行整頓。
(四)環境衛生工作
1、按照《xx市歌舞廳管理暫行辦法》對歌吧、舞廳等進行重新審核發證。
2、開展化妝品專項整治。
3、開展對游泳館、洗寓美容美發、大型賓館的環境衛生綜合治理。
4、開展大型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綜合治理。
5、開展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專項整治工作。
(五)學校衛生工作
1、開展學生食堂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