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踐報告總結范文

時間:2024-03-21 11:23: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實踐報告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實踐報告總結

篇1

一、儲蓄存款實名制的含義

儲蓄存款實名制是指居民在金融機構開戶和辦理儲蓄業務時,必須出示有效身份證明,銀行員工有義務給予記錄,并要求存款人在存單上留下自己姓名的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有效保護個人利益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促進金融體系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進行,保證個人金融資產的真實性、合法性。

我國建國五十年來,儲蓄存款制度一直實行的是記名(虛名)儲蓄制度。其記名可以是真名、假名、代碼亦可以是親友的名字。特別是活期儲蓄,銀行只認存折不認人,只要取款人提供存折出示印鑒或輸對密碼(由取款人開戶時約定)銀行即按折付款。儲蓄存款實名制是發達國家早已實行的一項金融制度,也是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行的金融制度.

二、為什么要實儲蓄存款實名制

我國現行的儲蓄存款記名制可以說從源頭上造成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已經妨礙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1、儲蓄存款加快增長現象下掩蓋了觸目驚心的社會財富轉移。截止1999年6月末,我國商業銀行儲蓄存款總額(本外幣全折人民幣)達6.3萬億元。我國居民儲蓄存款是呈幾何級數增長的,1987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僅3073億元,1992年突破1萬億元,1994年突破2萬億元,t995年突破3萬億元,到1998年末更是達5.3萬億元,而僅僅半年,1999年6月末已達6.3萬億元。1992年以來,我國gdp增長率雖然走上了快速增長的通道,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的14.1%,最低的年份是1998年的7.8%,從92年到98年,算術平均數也僅10.76%,gdp的增長與儲蓄存款增長不同步,這說明兩點,一是國民收入的分配過份向個人傾斜。二是有些個人收入已經不來源于國民收入,而是直接來源于國有資產的流失。

2、稅收征管困難,偷逃稅款嚴重。納稅是公民的義務,但在現實條件下,能偷逃稅賦成了個人的本事,對不少財務管理人員來說,逃稅倒成了其義務,我國個人所得稅規模占人均gdp的比重大約在0.28%左右,遠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2.1%,稅源流失過多,根源在于我國的現行儲蓄存款制度根本無法支持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和監管,而存款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建立公民的信用體系,不能明確個人對國家應盡的義務,無法通過稅收杠桿調節居民收入差距和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使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

3、使我國的相關調整政策無所適從,實施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針對我國內需不旺、消費疲軟的狀況,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如連續下調利率、鼓勵消費信貸、征收儲蓄利息所得稅、增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刺激教育消費等等,但這些政策實施效果很不明顯,為什么?因為儲蓄存款記名制掩蓋了貧富差距,立法和行政機構很難對癥下藥,對少部分暴富階層的人士來說(據非官方資料,這部分僅占存款人數7%的階層控制了約60%以上的儲蓄存款總額),收入只是數字的增加減少,錢對他們來說幾輩子也花不完,該有的都有了,因此他們對刺激消費的政策很麻木。

4、個人信用制度無法建立起來。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一切經濟關系要靠信用來維系,沒有好的信用制度,就會產生“交易冷淡”和“投資鎖定”現象,由于互不信任,交易方式會向現金交易和以貨易貨等原始的刻板的方式滑落,“銀行惜貸、企業惜投、個人惜借”的悲觀情緒彌漫,造成經濟活力日益下降,宏觀調控政策難以發揮作用。個人信用制度建立當然是一個復雜的程序,涉及到金融法律法規建設、金融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等諸多內容,但儲蓄暑期實習報告存款實名制則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三、如何實行儲蓄存款實名制

1、以現有的個人身份證號碼為基礎,建立儲蓄存款實名制。信用是公民活在世上的面子和通行證,個人信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享受貸款、透支和分期付款,還影響到退休保障。在儲蓄存款實名制的記錄和支持下,每個人的每一筆收入、交易、納稅、借款、還款的情況都記錄在案,作為考核信用的基礎。

2、明確一個申報確認期,對現有個人帳戶及個人財產進行申報登記,說明可計算的合法來源,對于到期按兵不動,無人認領的,以及無法說明合法來源的,國家給予凍結調查,違法收入將沒收充公。

篇2

教學內容改革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點與難點。會計教學內容要體現精、新、實用的特點。會計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做到以下幾點。

1.精簡課程內容,理清各課程間的關系,刪除交叉重復與陳舊空洞內容,使課程內容具有自身特性和時代新意。

2.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將抽象的理論與創新性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創造有利的條件。

3.擴充教學信息量,及時引入國內外會計專業發展過程中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成果,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將一個豐富的、開放的、非平衡態的、富有時代感的知識世界展現給學生。

4.革新實踐教學內容,逐步實現“會計核算+稅法+財務管理+審計”的“一體化”實訓模式。

二、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在會計教學中,如果單純采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多種方法相結合,則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獲取知識的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可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注入式、直敘式的教學方法,以引導啟發為主。所謂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邊講邊向同學提問題,以引導啟發的方式向同學傳授知識。通過一問一答,使學生牢記本章的框架。同時,采用這種方式,可以讓同學參與進課堂,活躍課堂氣氛;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討論式教學方法。對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夠鞏固和加深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

3.邊教邊模擬式教學方法。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綜合性實驗,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應該安排一定的學時,讓學生親自動手模擬整個做賬過程。通過學生手工模擬,理論實踐相結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性思維。

4.多種教學方法并舉。教學中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暢導新的教學方法:使用“啟發式”引導學生思考,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效率和效果;“互動性”是改造傳統課堂教學的“龍眼”,師與生、教與學需要互動;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大力提倡;“自助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學生自己或學生之間進行學習的方式,增加學生自行分析、思考、動手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學生學得更靈活更透徹,課堂氣氛更生動活潑。

三、運用科學的創新教育手段

筆者到一線企業學習了解到,會計手工模擬技術要與計算機技術結合。現代高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基本上都設置了《會計電算化》或《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介紹和實踐專業會計軟件的操作技術,把計算機技術運用到了專業教學過程中。在校外企事業單位的現場實習、校內的案例分析、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較為全面掌握專業軟件操作與基本維護、網絡資源共享、研究用數據庫的瀏覽查詢以及實證研究模型的計算機處理等現代技術,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素質。

四、確立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評價標準

篇3

一、引言

對于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來說,其最終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使學生在會計相關崗位中能夠靈活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會計知識。但是,傳統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方法經常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的情況,導致學生對會計知識缺乏興趣,在考試之前不得已死記硬背,甚至采取作弊等不道德行為;即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用語言創建學習情境,學生也難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因此,學生無法將課堂學到的會計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工作中,最終導致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水平的降低。

本文提出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通過真實案例呈現和問題情境設計,使學生實踐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由此,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能夠真正體會和感受到案例的真實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會計知識實踐操作能力。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可以有效促進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的結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就業發展。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不夠重視,會計專業教學仍然采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或者存在案例設計不規范、案例呈現不真實、教師案例教學能力較差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會計知識體系的有序構建,對學生職業能力水平的提高產生不利影響。

二、基于案例教學法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一)課前準備

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中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深入理解會計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需要教師和學生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首先,教師在開展案例教學活動之前,要對理論課程進行準備和規劃,精心設計教學案例,保證教學案例的真實性,同時準備好與教學案例相關的支持性材料,包括視頻、音樂、圖片、表格,以及部分文獻資料等。其次,教師要在實施教學活動之前將教學案例的應用計劃通知全體學生,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前準備工作。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將案例相關資料發放給學生,或者以課代表為牽頭者,組織全班學生認真扎實地做好開展案例學習的準備工作。如果教學案例中涉及一些指定資料,例如會計法、相關政策法規等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前收集好資料,根據個人能力提出初步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也可以統一向學生提出與案例相關的若干問題,使學生能夠在課前有針對性地做好預習和準備。

(二)課堂實施

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僅僅作為案例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雖然學生在課前對案例相關內容進行了準備,但不能代表學生已經了解了案例的本質內容。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案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主動擔任引導者的課堂角色,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思想理念。在組織學生開展分組討論時,教師不要隨意打斷學生對案例的想法和見解,也不能直接表達教師本人對問題的看法,做到認真傾聽、引導解決。如果發現有學生不能正確表達問題,或者思考問題的邏輯比較混亂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當學生分組討論的內容已經偏離了案例主題時,教師可以在一旁向學生提出與案例相關的問題,將學生的討論內容引導到問題本質的層面。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活動中,不能忽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扮演收銀員、出納、店長等不同崗位角色,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情境模擬體驗,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情景體驗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果。

(三)分組討論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的分組討論形式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由教師提出統一問題,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二是由教師提出正反兩面的論題,將全班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兩個小組對問題開展討論。小組中的每名學生都要承擔相應問題任務,積極準備與案例相關的各種材料,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內容,整理匯總之后在小組內進行發言,各抒己見,相互交流和探討。分組討論的方式不但能夠充分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使學生基于多個層面上思考問題的本質,在相互討論和辯論中對問題達成統一共識,切實提高了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案例分析報告撰寫

在案例分析報告撰寫部分,學生要按照教師呈現的案例主題和問題重點進行思考,形成對案例的整體回顧,深入分析和總結分組討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而形成案例分析報告。總結提高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對教學案例中涉及的各種問題進行回顧和歸納,梳理極具代表性的問題觀點和意見,分析產生不同意見的本質原因。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完成案例分析報告與其課前準備工作密切相關,如果學生在課前積極準備案例素材,形成初步解決方案,在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過程中會感覺非常順利。

(五)總結提高

在課堂案例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總結,吸取教學活動中出現的錯誤教訓,在以后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時得以提高。教師組織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本身就能真實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客觀的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的客觀評價,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準備資料能力、個人發言能力、文字撰寫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使教師充分掌握學生的個性特征,在后期教學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三、視頻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視頻案例教學法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和互聯網技術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視頻教學案例中包括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巧,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深入理解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視頻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師語言描述案例教學相比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因此,視頻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前景十分寬廣。

(一)教學準備工作

(1)教學內容:出納工作流程

(2)教學對象: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大一學生

(3)教學方式:會計專業視頻案例教學法

(4)教學手段:光盤、教學軟件工具;互聯網

(5)教學設備:多媒體投影儀、計算機

(二)教學活動設計

(1)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范圍比較廣泛,但對于畢業生來說,順利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崗位仍然比較困難。一般情況下,社會用人單位在招聘會計崗位時的要求較高,通常會設定工作年限和工作經驗的限制。為了使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向學生展示“出納工作流程”的教學視頻,使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掌握出納工作流程的業務知識內容,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2)教學視頻播放

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的教學視頻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真實性,激發了學生對會計知識的興趣,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精力集中的態度,進一步促進了會計知識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的結合。

(3)分組討論,總結歸納

當教學視頻播放結束之后,由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視頻中出納工作流程的業務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分組辯論的形式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強化課堂中的教學重點。

(4)課堂反思,總結提高

如果將出納工作流程的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不但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使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內容。因此,采用視頻案例教學法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下活躍了課堂氛圍,充實了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直觀了解出納工作流程的業務知識,切身體會到會計工作的嚴謹性,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篇4

建立審計風險點的意義

建立審計風險點的含義,是在會計報表最容易產生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地方,設置風險點,以此來提醒和警示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引起重視,并且提供識別、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的具體操作意見。

在目前我國所處的市場經濟階段和審計環境中,建立審計風險點十分必要,它的意義可歸納為;

1、通過建立審計風險點,給審計人員以必要的提醒和警示,有利于發現問題,避免遺漏,合理判斷。

2、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和資源對最易發生審計風險的領域和關鍵點,加以重點防范和抵御,這是降低審計風險的有效做法。

3、審計風險是一種潛在的風險。如果我們把整個事務所多年執業總結出來的會計報表錯報漏報的常見形式、會計報表作假的手段和特征以及一個時期內會計、審計的傾向性問題作為風險點,昭然于全體審計人員,審計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4、中注協已經制訂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質量控制基本準則》。我們把建立審計風險點的模式,理解為會計師事務所制定全面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的一個方面,通過培訓、實施、督導、咨詢和監控,合理保證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并使審計項目符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

審計風險點的選擇和設置

審計風險點對審計人員起著導向作用,因此它的選擇和設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高度重視和謹慎,精心設計和制訂。

風險點的選擇和設置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1、根據事務所多年執業的審計實踐來考慮。如果是一人成立多年的老所(指在脫鉤改制前已成立多年),完全可以總結自身積累的審計經驗、曾經發生過的訴訟案或者審計失敗的教訓等等,來選擇和設置審計風險點。同時結合考慮事務所的規模大小、業務范圍、自身能力諸因素。實踐出真知,審計風險點的建立來自于審計實踐。

2、根據媒體(專業書籍、專業報紙和專業雜志等)介紹的案例和信息,經過自己的分析、篩選,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收錄到我們的風險點中去,保護自己,降低風險。

3、根據國際會計公司總結的審計經驗來考慮。借鑒國外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避免再走彎路。

審計風險點的基本內容

審計風險點的基本內容有六個方面組成:名稱;涉及的主要會計科目;表現形式;對會計報表的影響;應實施的審計程序;編制審計報告時的考慮。

第一項風險點的名稱設計要求既簡潔又明確。定位要準確,點題切中要害,讓審計人員一眼看去就明白意思、引起關注。

第二項是風險點主要涉及的會計科目。科目考慮要全面,盡量避免遺漏。本項目的設置有利于審計人員對風險點查找及審計。

第三項反映的是風險點意見的表現形式,即會計報表中錯報、漏報的現象。錯誤的舞弊的形式以及會計作假的手段和特征。提供給審計人員加以識別。

第四項反映的是風險點討會計報表的影響,審計風險集中在審計報告和已審計過的會計報表之中。要建立會計報表審計的風險點,勢必要研究風險點對會計報表的影響,研究風險點對報表使用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和誤導,從而考慮應實施的審計程序和應發表的審計意見。

第五項應實施的審計程序,是指針對該項風險點的特點所采取的審計程序。審計風險點的審計目標具有強烈的針對性,通過確定合理有效的審計程序,采用常規程序和非常規程序、替代程序和補充程序,發現和檢查風險點。本項目的設置目的是為了審計人員的具體操作。

第六項是編制審計報告時的考慮。應該根據獨立審計準則中對審計報告以及對各類問題披露的規定和要求,結合事務所審計實務的具體實踐,依據重要程度,考慮報告類型以及在報告中的披露和如何披露。

審計風險點在實務中的運用

審計風險點應由會計師事務所統一制訂。統一制訂出于這樣的考慮;事務所是法人單位,是審計風險的承擔者,民事賠償責任最終將由事務所承擔,事務所有責任和義務對審計風險進行防范和化解。另外,由事務所統一制訂而不是由事務所下設各部問或注冊會計師個人制訂,是因為事務所可以總結多年執業的經驗教訓,集中事務所的人力、物力資源,集思廣益,聚沙成塔,推出一套適合本所實際情況、行之有效的審計風險點模式。

審計風險點的內容可傳達到全體審計人員。讓助理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序過程中,項目經理(或注冊會計師)在督導助理人員和全面考慮審計項目時,三級復核人員在復核過程中,對照審計風險點,分別不同層次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完成各自的工作。

審計風險點作為事務所全面質量控制的一個方面,在實施和運用之前,可以通過培訓,讓全體審計人員理解和掌握,在執行審計項目中,通過督導、咨詢、監控等手段,讓審計風險點得以有效運用和發揮作用。

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審計風險點揭示的是審計活動中具有代表性的現象,而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審計問題千變萬化、錯綜復雜,所涉及的審計風險各不相同,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千萬不能采取教條的態度看待和運用審計風險點,如果用風險點去生搬硬套審計實務中的各種形象,那就違背了建立審計風險點的宗旨和本意,是不可取的。

篇5

    首先在解釋“何為管理會計報告”之前應該先解釋“何為管理會計”。IMA在2008年底公布的管理會計新定義:管理會計是一種包含了制定管理決策、計劃和績效管理系統,并且在財務報告系列和披露中提供專業意見,輔助組織戰略制定和完善的職業。通過對比IMA在1981年的定義,我們可以發現管理會計的定義已經有所拓展,不再僅僅局限于對信息的收集、歸納、分析,作為一個信息提供者為決策者們提供信息支持,而是已經站上了制定管理決策、計劃和績效管理的高度,并且進一步在戰略制定的過程中發揮著自身的作用。這也意味著國外管理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或者也可以說人們對管理會計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而要求管理會計不斷完善和創新。

    我們也可以通過CIMA2006年給出的對管理會計四個階段的發展分類認識到管理會計概念的演變,管理會計的具體職能在不斷地強化,從最初的成本管理到價值創造階段,很明顯管理會計的工作變得復雜而艱巨。相比較于國外管理會計的研究,中國的管理會計研究明顯滯后,潘飛(2010)總結中國管理會計學者經歷的三個重要的研究歷程:①大量介紹了國外先進管理會計研究成果;②站在中國管理會計實踐的角度剖析西方先進的管理會計工具在中國應用的可能性;③在我國制造業嘗試推進管理會計的案例研究,并向大樣本的實證研究邁進。除此之外,其他學者也提出了我們需要認識到的目前存在的對于管理會計研究方向存在的誤區還有:強調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決策、規劃與控制,而不是探究為進行預測、決策、規劃與控制如何提供會計信息。有學者指出管理會計改革與完善的方向應是將管理會計置于會計學的大框架下進行研究,將圍繞管理會計本質和目標而進行的管理會計的確認、記錄和報告作為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提供管理會計報告應是管理會計目標與方法所決定的,正如同財務會計要提供財務會計報告一樣。

    基于本人的理解,從本質上管理會計并沒有變,它是基于管理的會計。只是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商業模式的不斷成熟,以及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能夠尋找到的突破口越來越少,而在實踐中人們漸漸發現了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體現出的一些成效。一直以來基于計算機技術的落后以及考慮到成本效益,管理會計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而現在這個階段可以說管理會計的內驅動因和誘發動因都具備,當務之急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會計體系。當然鑒于管理會計并不像財務會計一樣經歷了長時間的研究與實踐,擁有一套較為完備且權威的準則體系,并且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往往需要在設計中應用權變理論,所以其研究難度肯定是不可小覷的。

    二、何為管理會計報告

    在閱讀國內管理會計相關文獻之后,本人發現在大部分文獻中管理會計報告等價于內部報告。張先治(2005)在《論企業管理會計報告系統構建》中提出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應該根據每個責任中心圍繞自身的核心責任目標為依據形成資本經營報告、資產經營報告、商品經營報告和生產經營報告四大報告系統。張先治(2006)在《內部報告體系及設計》中也提出內部報告體系應該形成資本經營報告、資產經營報告、商品經營報告和生產經營報告四大報告系統。并且張先治在2008年發表的兩篇文章中先后表示會計報告應包括對外報告(財務會計報告)和對內報告(管理會計報告),明確了將對外報告等同于財務會計報告,將對內報告等同于管理會計報告。而王仲兵(2009)在《企業會計信息結構重構:基于企業與市場的互動視角》一文中也指出,“企業與市場的邊界通常被稱為企業與市場的兩分法,而正是兩分法觀念的存在造成傳統意義的財務報告與管理會計報告間的差異,即簡單地將財務報告視為對外報告而管理會計報告為對內報告。”他也是將管理會計報告和對內報告等同起來。

篇6

關鍵詞:實踐教學 方法 環節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5-126-02

會計實踐教學是本科會計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為完成整個會計教育目標服務。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模擬實務,更要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不是開幾門模擬實踐課程就能實現的,應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形式,將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手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的專業課程安排內容不同、各具特色、富有實效的實踐教學環節,使會計實踐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

一、目前高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總結與分析

1.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低、實驗內容簡單,對學生各種能力鍛煉和培養不足。目前很多相關文獻資料認為我國會計實驗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做會計,此目標較低,相應的實驗內容、體系、方法等通常緊緊圍繞學生操作能力來進行,這樣的會計實驗只能培養學生的賬務處理能力,而對會計分析、預測、決策和納稅籌劃等較少涉及,實驗內容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領會會計工作的真實價值和深遠意義,也不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將固定的觀點和做法灌輸給學生,甚至公布固定答案,學生只是照搬照抄,對于“為什么”卻不深入探究,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鍛煉學生運用職業判斷能力創造性地分析復雜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內容,使實驗變成理論知識的翻版。

2.實踐教學課程、進程安排上缺乏整體考慮。實踐教學是通過多個環節、多個層次的會計實踐活動來完成的。目前,一些院校的會計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缺乏有機聯系,對各實踐環節的目標、內容和要求不明確,沒有形成有機整體。從開設實踐課程上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而涉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等課程的實習項目還非常少。從實踐方式上看,如課內實驗,單獨實訓等諸多實踐方式如何正確安排到學生各個課程和學習階段去,如何做、如何控制、如何銜接、如何單項達到目的,并實現總體的完整和有效,這些都沒有細致規劃和運用。

3.很多實踐課程流于形式,操作失效,效果不明顯。例如一些校外實習基地的生產實習,基本是在授課老師帶領下,到財務部門觀看憑證填制或手工操作,完成課堂講授知識的實踐或觀摩,這只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或實踐,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到畢業實習時,大部分學生自己尋找畢業實習單位,學校對學生的畢業實習失去了控制,從而導致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花費許多的時間尋找就業機會,如聯系工作單位、參加面試,根本無心實習,使許多畢業學生實習流于形式,其實習報告也是想辦法編出來的。

4.實踐教學方法和硬件配備運用不到位。根據有關調查結果證明,目前大多數院校都配置了“手工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并且很多院校配備了“沙盤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已經對實踐教學非常重視。但從實際情況上看,很多學生畢業后仍不能很好的勝任一個普通工作,說明實踐教學雖引起重視,但實施情況和效果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好。這和實驗室的利用情況、利用效率有直接關系。所以,好的硬件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善加利用,不僅實驗室配備完善合理,對于實驗室的管理、利用相關規定都應詳細制定并有效實施,才能使硬件設施不流于形式,發揮應有的作用。

5.實踐各環節控制不到位。實踐過程控制不嚴,沒有按照進度完成;實踐參與者參與積極性不高,遲到、早退、缺勤、抄襲現象嚴重;實踐用教材及憑證賬簿資料與實際存在差異,實用性不夠強;實踐結束對結果沒有講評,沒有總結經驗教訓;實踐計劃安排不當,組織混亂,時間安排不合理等。

6.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由于長期以來對實踐教學的不夠重視,使教師們也普遍重視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對實踐技能掌握不牢,電算化軟件操作不熟練,對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做出確切的答復;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現實情況,也使教師無暇顧及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也少有機會到企事業單位真正的進行實踐鍛煉,從而使實踐教學沒有本質的質量保證。

二、對策建議

(一)實踐課程和形式應合理安排

1.實踐課程安排應重點突出、合理完善。對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要重點安排課內實訓和單獨實訓,使學生牢固掌握最基本的會計工作能力,而對于其他課程應根據教學計劃和學生情況合理安排實訓內容,以提高學生綜合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如財務管理、審計、會計分析、納稅籌劃等。

2.應運用多種實踐形式互補配合。實踐教學應采取多種形式,每種實踐的方式不同,適用課程和情況也不同,實踐目的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只要安排得當合理,實施過程中嚴格、有效,注意各種方式的結合,會是非常完善的體系,起到非常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1)課內實訓:理論教學中必須穿插課堂模擬實訓,否則,初學者往往感到抽象和茫然,難以理解和接受理論知識。如結合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中的章節設計單元實習項目,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單項操作技能,使學生及時驗證和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課程教學結束后,可再進行課程綜合實習,安排課外單獨實訓,這樣既扎扎實實突破每門課程的每個知識點,又有助于學生對課程體系的理解,從而建立起該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及科學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2)會計仿真實訓是為了訓練學生在未來的會計崗位上處理各種情況,因此,除了課堂模擬實驗、階段模擬實驗以外,還必須安排綜合的仿真實訓,以鍛煉學生的綜合技能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生產實習: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有專門的實習教師帶隊到企業去親自體驗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相關部門實習過程中,同學們也有機會從最基礎的事務做起,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接觸的具體實務有機地融合。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工廠的各個崗位上體驗真實工作的情形,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清楚地看到企業生產組織的各個環節,讓學生積累最基本的實踐經驗,為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ERP實訓: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會計的含義也逐漸被接受為是一個會計信息系統,ERP的廣泛應用也使得會計的ERP應用成為必然,因此,可以引入ERP綜合實訓項目,建立高質量的ERP綜合實驗室,從供應鏈、生產鏈、財務鏈等幾大模塊全面了解、分別模擬,并合理安排、高效應用,使學生受到綜合、系統、全面的操作訓練,將會對學生會計核算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的掌握和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

(5)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是畢業生必須經過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全面考察和總結,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保證實習質量,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對畢業實習進行監控。指導教師應對實習生布置各階段的任務,并檢查其完成情況。實習結束,實習生應完成實習報告及上交實習鑒定表,并檢查所收集的論文資料。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數量、質量及實習報告論文資料的完成情況,作為學生實習成績評價的標準,學校根據指導教師與學生的書信往來評價指導教師的指導質量。畢業設計應從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研寫作水平方面加以要求,作為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綜合評價的重要環節。

(二)應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控制和把握

實踐教學的進行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性環節: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實踐教學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而根本原因在于各個環節的不規范。

準備階段: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會計實踐教學資源配備,專業人員配備。首先,應制定合理完備的實踐教學計劃,使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有統一標準,能準確把握進程和實踐內容,這在前面已詳細論述;另外,應給學生配備全面的實訓工具,包括憑證、賬頁、報表、裝訂器等等;再有,要保證實踐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給予學生正確和規范的指導。

實施階段:嚴格執行實踐計劃,這是最重要的,它直接決定實踐教學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為保證實施階段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加強。首先,對于作為會計實踐主要參與者的學生存在的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不高、態度不夠端正、不嚴格執行實踐紀律等問題,在實施前,有必要給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動員,讓他們明白實踐目的和計劃、在整個專業學習環節中占的重要作用、要完成的任務和實踐過程中要遵守的相關規定、考核方式,以增強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意識和積極主動性;其次,老師組織學生對賬務處理流程和實踐資料進行回憶、熟悉和了解,包括相關賬冊、有關原始資料、基本操作規定、基本處理方法等,使學生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都不僅能明白怎么做,還能明白為什么這么做,從而達到真正獨立操作的目的;最后,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時刻監督,一方面指導老師要履行職責,工作到位,嚴格按計劃和規范要求對學生給予充分的指導,但不是直接告訴怎么做,而是讓學生每一步即動腦又動手,另一方面監督學生是否按實踐進程安排、實踐質量和紀律進行。總之,實施過程要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階段:按計劃回收實踐資料,組織指導教師對學生實踐成績進行評定。教師應該按量化指標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包括出勤率、手工操作技能、電算操作技能、實驗報告撰寫等方面。對整個實踐過程及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總體分析和評價,發現整個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吸取經驗教訓提出解決方案,為下次實踐教學提供依據。

(三)建立教師實踐基地和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般高校通常只注意建立學生實習基地,殊不知教師實踐基地的建設也相當重要。而實際上,建立教師實踐基地,讓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是非常可行的,一方面教師實踐基地的數量、規模不大,比較容易找;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可以向實踐單位提供會計服務,實踐單位樂于接受。所以,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調查,對于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從而提高會計實踐教學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建立實驗室管理和運用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的運用有計劃中的高效運用,也有計劃外的對外開放,讓學生們自主實踐。

參考文獻:

1.梁麗萍.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現實問題與改革構想[J].南平師專學報,2006(4)

2.劉紅娟.針對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J].商業經濟,2007(12)

3.洪葒,易風華.論基于ERP的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3)

4.秦少卿,黃蘭,覃創建.高校會計實踐教學規范研究[J].會計之友,2006(4)

5.黃芙萍.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財經縱橫,2006(1)

篇7

―、財務會計系列課程的內在邏輯

按照信息系統論的觀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分別是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兩個子系統,其中,財務會計亦稱“對外報告會計”,它以主體已發生或已完成的交易與事項中的財務數據作為輸人,按照公認會計原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的規范要求,運用若干普遍接受的會計慣例,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序進行加工,最終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將有助于決策和反映受托責任的信息輸出給主體外部的使用者。由于財務會計以財務報表作為對外報告信息的主要載體,因此,筆者認為,財務會計系列課程設計應立足于財務報表,按照會計核算程序的不同環節,“基礎會計”課程主要解決從憑證到報表的記錄這一環節的問題,而“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則應解決財務報表項目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三個環節的問題。

具體而言,“基礎會計”實質為初級財務會計,是“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的基礎,其重點在會計記錄這一環節,以掌握簿記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核心,兼顧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級財務會計”以法人企業(非金融企業)的常規業務為依托,其重點是財務報表項目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以掌握通用性的確認標準、計量規則及報表編制方法為核心;“高級財務會計”實質為特殊財務會計,以非法人企業或者法人企業的非常規業務為背景,主要由特殊主體會計(如集團合并報表會計、總分支機構會計等)、特殊業務會計(如衍生工具會計、重整和清算會計等)和特殊呈報會計(如分部報告、中期報告等)等三項內容組成,其核心是特殊情形下財務報表項目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問題。

二、財務會計系列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財務會計教學的目標導向

高等會計教育的目標由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所決定,具體地說是由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決定。在我國,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的規定,會計教育的目標是知識傳輸和能力培養的雙主導型。財務會計教學目標是會計教育目標中的一個子目標,是會計教育目標的具體化。筆者認為,給學生講授最新的會計知識是“與時俱進”思維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反映,“理論導向型”或“實務導向型”的教學模式對于本科階段的財務會計教學并不恰當,其目標定位應是“準則導向”。

事實上,“理論導向型”和“實務導向型”教學模式本質上都是將會計準則視為純粹的技術規范:前者就會計論會計,試圖從理論上演繹出最優會計準則;后者側重于如何具體應用會計準則;而“準則導向”的目標定位不僅將會計準則視為技術規范,更重要的是考慮準則的經濟后果及準則制定權的爭奪,只有正確把握會計準則的這一內涵特征,才能真正實現會計教育的知識傳輸和能力培養的雙主導型目標。

(二)財務會計系列課程的教學目標

1. “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學、財務學和審計學等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通過“學科人門指導”課程的學習,能夠使本科生知道大學四年應該學習哪些課程、這些課程之間的關系以及應該如何拓展知識結構等問題,幫助他們及早樹立專業意識,形成專業思維(劉海生,2006)。因此,“基礎會計”課程應作為財務會計系列課程的人門課程而非專業人門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要讓學生掌握財務會計核算程序的記錄環節,即從原始憑證開始到財務報表結束這一過程,為進一步學習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后續課程的奠定基礎。

2.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學、財務學和審計學等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可概括為:學生應在學習“基礎會計”的基礎上,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標準及計量規則以及財務報表的列報和編制;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和處理法人企業的通用類財務會計問題的能力(包括會計政策的選擇能力以及對財務報表的理解能力),以便較好地適應日后從事企業日常財務舍計工作的需要,同時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繼基礎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后開設的又一門會計類專業課程,是會計學本科專業的必修課程和財務管理、審計學專業的選修課程。其中的“髙級”二字表明了這門課程的層次和難度,也說明了這門課程所涵蓋的教學內容,課程主要涉及會計領域的一些“難”(會計難題)、“特”(特殊業務)、“新”(前沿領域專題)內容,是對中級財務會計一般性會計業務和財務報告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特殊主體、特殊業務及特殊呈報情形下財務報表項目的確認、計量及報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其應對復雜財務會計問題的適應能力。'

三、財務會計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

財務會計本質上是以財務報表作為信息主要載體的對外報告會計,其知識體系的核心是財務報表各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其中基礎會計”課程主要針對財務報表要素的記錄;“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則分別針對通用性和非通用性的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計量與報告。按照所涉及的知識領域和知識單元的不同,財務會計系列課程教學內容的分工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四、財務會計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師資隊伍建設

財務會計是一門融理論性、方法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獨立學科,以準則為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自身對會計準則性質的認識,這就要求授課教師既要有豐厚扎實的會計理論功底,又要有豐富的會計實踐經驗。在教學實踐中,該課程的教學師資大多數是走出校門后直接進入課堂,缺乏與會計實務界的聯系與溝通。這樣的師資來源有兩點不足:一是所學的理論知識由于缺乏實踐應用而略顯生澀,在教學過程中容易照本宣科;二是沒有會計實踐經驗,對準則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技術層面,缺乏對其經濟后果的認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要改變這一現狀,應當從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強與職業界的合作。高校應與會計職業界建立聯系和交流機制。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鼓勵會計教師每年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兼職一段時間,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了解會計實務,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務能力;邀請會計職業界的資深人士來學校講學;組織有會計職業界與教育界參加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二是會計教師應積極主動進行社會調查。在社會調查中,會計教師可以接觸到實際的會計案例并將其加以總結,只有經過自己實際體會與總結的會計案例,在課堂上講授起來才會是豐富多彩的。三是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合作。不同教師的知識結構、理論和實踐水平各不相同,加強橫向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無疑將有助于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二)教材建設

財務會計教學改革需要有配套的教材予以支持,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從目前情況看,一方面,《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教材仍沿襲著“理論闡述+規范(準則、制度)解釋+會計處理舉例”的套路來編寫,形式刻板,體裁單一;另一方面,缺乏對教材提及的會計學關聯知識的闡述和解釋,內容過于集中、單薄。會計學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學科門類,必然與其他學科如經濟學、管理學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Dewey)認為,“學校中的求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認同這一教育理念,就會統一財務會計教材的指導思想,使教材內容朝著穩定性方向發展,更多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精髓,教學內容也將會更加豐富多彩。

(三)以提高職業判斷力為核心,推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革新

新會計準則在其會計理念、體系結構以及具體內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同時也使得會計自由裁量權加大,從而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謂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面臨不確定的情況下,根據會計準則和會計慣例等會計標準并運用自身知識和經驗,充分考慮企業現實與未來的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對經濟交易和事項進行分析、判斷、選擇和決策,其目的在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使會計信息有利于企業相關利益主體的決策。

篇8

管理會計是會計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它將財務和業務進行有機地結合,在企業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目的是為強化企業的內部管理、預測企業經營前景,參與企業經營決策,從而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相對較為薄弱,對于管理會計的實踐方面主要限于理論界和個別大中型企業的探索。管理會計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成本會計系統、標準成本核算、責任會計、全面預算等方面,多數企業尚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會計核算以及報告系統。作為管理會計信息載體的管理會計報告,其涵蓋的內容應該包含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信息,強調對價值創造的指標和過程進行分解,是對企業經營過程和效果的實時反應,致力于為報告使用者提供內部管理所需要的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等各方面的信息。企業內部人員根據管理會計報告所反映的問題來完善各項職能管理活動,制定和執行各項經營決策,并最終有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戰略選擇和企業資源優勢之間的競爭,而更加強調自身管理水平對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不僅是當前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企業發展向自身管理要效益的必然體現。

二、管理會計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的比較

財務會計報告是公司財務管理的結果在財務上的反應,主要面向外部投資人和債權人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報告受限于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規定,涵蓋的信息有一定局限性。而結合企業實踐構建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彌補財務會計報告的不足。管理會計報告不僅反映了財務發展成果,還反映了非財務的經營成果和經營過程,它側重于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控制和評價,與各項管理會計報表相結合,面向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提供有用的信息。它以各公司管理會計的指標為基礎內容,一切服務于以會計創造價值為宗旨,沒有固定的格式,應該涵蓋對于價值創造來說重要的信息,是公司進行各項管理決策的依據,它比財務會計報告的信息更全面,并依據企業的特殊情況而有所不同。管理會計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相比,更突出的特點是:及時性、有效性、系統性和相關性。管理會計報告由于要對管理當局的決策起信息支持作用,使用對象主要是企業內部的董事會、管理層、員工等,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會計期間約定,可以對管理過程進行迅速反應,報告出具具有及時性的特點;管理會計報告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會計準則的固定報告模式要求,其涵蓋的內容具有更強的獨立性,準確程度更高,可靠性更強,要有助于管理層決策,它為決策支持提供各項重要數據信息,具有有效性;管理會計報告所涵蓋的信息由一套管理支持相關的信息指標構成,涵蓋了企業生產運營的各個關鍵環節,因此具有系統性和相關性。

三、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成

如果將企業戰略分為公司整體層面的戰略、經營層面的戰略以及職能層面的戰略三個層次,企業實現這三個層次戰略目標的過程,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目標的分解并最終滲透到各個職能部門中去,企業的各項日常活動,最終都通過職能部門的活動而最終體現,各個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共同實現了企業價值的創造,因此各職能部門是企業價值的最終創造者。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體現在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因此本文試圖以職能部門為出發點構建企業的管理會計指標體系,為了分析方便,這里僅區分采購、生產、銷售以及管理部門四個職能部門并進行分析,尚未考慮各企業之間部門設置的差異。企業通過對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將企業的目標具體化到各崗位、各部門的具體目標,并對這一具體目標的執行結果進行考核,這是管理會計報告所需要涵蓋的主要內容。采購部門的管理會計報告主要涵蓋采購規格、數量、價格、品質、成本控制以及供應商信息等方面。要重點關注采購的成本,比如根據一段期間的采購成本的統計來分析和預測采購價格的變化趨勢,考慮建立適當的庫存規模,有效控制采購成本。生產部門的管理會計報告主要涵蓋產品生產成本分解、成本控制、損益平衡控制、生產資源配置、產品質量管理、生產安全和生產技術管理等內容。生產部門需要在企業統一的戰略布局下安排生產,關注采購和銷售部門的信息反饋,節約成本消耗。關注生產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建立一套生產車間的單位產品預算、消耗和評價的指標體系。銷售部門是最接近市場的,它對市場信息的把握更加及時和準確,因此除了負責產品的銷售以外,銷售部門主要負責銷的銜接,確保企業價值創造鏈條的流暢。銷售部門的管理會計報告需要關注市場供求情況、產品的市場定位、產品售價、銷量、市場占有率、競爭對手、顧客需求、顧客滿意度、新顧客開發等方面。管理部門的活動包括籌融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投資活動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和維護、資金的購置和維護、以及公司對外關系的維護等。僅以對外投資部門為例,投資部門的活動主要側重于投資項目的風險管理和項目回報。項目的回報可能不單純反映在項目的現金收益回報以及預測上,也反映在投資項目對整個企業經營的有利影響,比如聲譽、供應鏈整合、業務協同等各方面。因此,不同的投資目的決定了管理會計報告中所要涵蓋的評價指標和內容將有所差別。上述各職能部門的各項管理會計報告內容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不僅包括定量指標,也包括定性指標。除了上述部門分工所決定的管理會計報告內容差別外,管理會計報告還需要包括指標變動趨勢分析、指標異常分析、指標預測分析等方面,以使報告內容不僅是對前期經營結果的總結,還對未來企業戰略指標以及經營策略的調整具有指引作用。它構建了從結果到原因的全過程,是公司內部信息溝通的主渠道,指標的選取要抓住影響價值創造結果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標,杜絕過于零散和全面。

四、搭建管理會計報告體系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以信息化平臺為整合工具

財務信息的結果通常是由非財務活動導致的,因此要對各項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進行高度集中和整合,從而推動管理會計功能的有效發揮。這一整合的工具就是搭建管理會計的信息化系統,將各職能部門的管理會計報告內容納入到信息化平臺上去。不同層級的管理會計報告,通過信息化平臺自動生成,從而形成一套有助于決策的實時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不再受限于財務會計報告的會計期間限制,可以實現多維度、多層次的管理會計信息展示。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一方面更容易被人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將管理會計指標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反應,增強報告對事前、事中決策的重要意義。企業可以采取從市場上外購管理會計軟件,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再開發的方式,設計出企業個性化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這套信息化體系的建設,可以由集團層面上進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一方面可以節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對于企業集團范圍內各單位之間的信息溝通,有助于集團管理層的戰略決策更有價值。

(二)以全面預算和績效考評為牽引力

在我國目前的企業管理實踐中,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一項重要的過程控制工具,融入了企業經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環節,這與管理會計對管理活動的控制和決策目標相一致。績效考評體系的目的是為了評價各級管理層及員工的經營業績,通過對責任指標完成情況的考核,對責任指標的設定和評價進行管理,這與管理會計的評價作用相一致。建立在企業發展戰略基礎上的管理會計報告,需要結合公司的全面預算和績效考評,這樣才能使得管理會計報告發揮的作用更大,更加有的放矢。管理會計報告、全面預算和績效考評被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要求全面預算的編制指標更加精細,其反映的關鍵數據結果要體現在管理會計報告中,而管理會計報告的關鍵信息則成為全員績效考評的依據。

(三)管理會計報告的執行主體

公司的管理層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參與報告的審批工作,并做好管理會計報告基礎框架搭建的組織領導。管理會計報告的執行主要是以財務部門牽頭,全體員工參與。作為管理會計報告的主要執行主體,財會部負責對公司各項關鍵信息的收集和匯總工作,是企業內部管理數據的集成中心,負責搭建結合財務和非財務的指標的整體報告框架,并進行定期的數據更新。全體員工參與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要結合員工自身的崗位職責和各項管理目標的達成,全公司形成一種各級管理人員高度重視、各職能部門之間互相協調的立體數據信息網絡,從而更加有利于公司各項管理目標的實現。管理會計體系的各組成部分之間不是孤立的,作為企業經營決策層,需要特別關注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權責劃分和效益評價,避免出現監管的真空區間。

(四)管理會計報告內容的維護

只有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會計報告,才是最有意義的報告,而且隨著企業的發展不同的階段、戰略的調整,管理會計報告所涵蓋的內容也要有所不同。另外,企業的管理會計報告內容,還需要結合全面預算及績效考評的結果,進行不斷調整和總結,以使管理會計報告的內容對企業發展有更加實際的推進作用。

五、小結

篇9

【關鍵詞】管理會計基本指引 內容分析 評價

2016年6月,財政部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簡稱《基本指引》,這標志著我國在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尤其是在指引體系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本文主要對《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內容進行闡述及評價。

一、《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主要內容分析

《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由總則、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報告以及附則組成。第1章是總則,包括制定依據、應用范圍、目標、原則、要素等內容;第2章至第5章分別對管理會計要素: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與報告進行展開闡述;第6章是附則,包含《基本指引》的解釋權限和施行日期。

《基本指引》總體思路是:將管理會計要素等作為基本指引的核心內容,將管理會計目標、應用管理會計的基本原則、管理會計主體、管理會計應用要素納入總則;同時以管理會計要素為中心線,以應用要素為主題,構成了涵蓋目標、原則、要素等在內的基本指引框架。

(一)總則內容分析

1.《基本指引》的地位。

指導單位管理會計實踐的是管理會計指引體系,主要包括基本指引、應用指引和案例庫,三者的關系是基本指引為統領,應用指引為具體指導,案例示范為補充。

《基本指引》在管理會計指引體系中起統馭作用,是制定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和建設管理會計案例庫的基礎,并指導著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具體實踐活動。

2.管理會計的目標。

管理會計目標是制定管理會計實施方案,評價管理會計應用效果的基本標準。《基本指引》指出:管理會計的目標是通過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參與單位規劃、決策、控制、評價活動并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動單位實現戰略規劃。

管理會計目標立足于有效提供信息這一管理會計基本特點,涵蓋了計劃、決策、控制、評價等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通過提供有用的管理會計信息,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分析過去、控制現在和規劃未來的功能,支撐相關的管理決策,增強管理控制,提高業務協同,從而實現單位的發展戰略。

3.管理會計原則。

《基本指引》提出了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基本原則:第一,戰略導向原則。管理會計應用應以戰略規劃為導向,以持續創造價值為核心,促進單位可持續發展。第二,融合性原則。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第三,適應性原則。管理會計應用應與單位應用環境和自身特征相適應。單位自身特征包括單位性質、規模、發展階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等。第四,成本效益原則。管理會計應用應權衡實施成本和預期效益,合理、有效地推進管理會計應用。

戰略導向原則,要求管理會計實踐必須以戰略為引導,以不斷創造價值為使命,推動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融合性原則,要求管理會計實踐應滲透進單位經營的核心領域、關鍵層次及環節,以業務流程信息為基礎,借助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把業務和財務信息融合。適應性原則,要求管理會計實踐必須與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外環境和性質、行業、大小、不同發展階段等特征適應,而且要隨內外環境和自身變化進行調整。成本效益原則,要求管理會計提供信息必須對信息可能產生的成本和效益進行權衡。

4.管理會計主體。

管理會計應用的范圍應隨著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決策主體而調整,可以是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整體,也可以是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責任中心。

5.管理會計要素。

《基本指引》從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管理會計的四大應用要素,主要包括管理會計的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管理會計信息報告四大要素。管理會計四大要素是《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靈魂,管理會計應用是以“四大要素”為準繩,建立管理會計應用基礎,并解決如何應用管理會計的基本問題。

總則在明確《基本指引》地位的基礎上,對管理會計應用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規定,包括管理會計目標、管理會計原則、管理會計主體、管理會計要素。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之間的關系是:以管理會計目標為導向,在管理會計主體內,遵照管理會計原則,構建管理會計要素,圍繞“要素”中心發揮管理會計對經營管理的促進作用。

(二)管理會計要素內容分析

1.應用環境要素。

管理會計應用環境,是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基礎,包括內外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指與管理會計建設及實施有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價值創造模式,單位應準確分析和把握價值創造模式,推動財務活動與各業務環節的有機融合;(2)組織架構,單位應根據組織架構特點,建立健全能夠滿足管理會計活動所需的財務、業務等相關各類人員的管理會計組織體系,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專門設置管理會計部門,負責管理會計工作;(3)管理模式,單位應根據管理模式確定責任主體,明確各層級以及各層級內的部門、崗位之間的管理會計責任權限,制定管理會計實施方案,以落實管理會計責任;(4)資源保障,單位應從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注重管理會計理念、知識培訓,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加強資源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效果,確保管理會計工作順利開展;(5)信息系統,單位應將管理會計信息化需求納入信息系統規劃,通過信息系統整合、改造或新建等途徑,及時、高效地提供和管理相關信息,推進管理會計實施。

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國內外經濟、市場、法律、行業等因素,單位應充分了解和分析外部環境,結合內部環境,確定管理會計應用重點。

內外部環境關系可以解釋為:任何單位管理會計的應用必須先建立內部環境,遵照與業務相融合原則,優化組織架構、管理體系、信息系統,配備好資源,通過盡力分析構建適合本單位的價值創造模式,應用環境是應用管理會計的基礎和前提。

2.管理會計活動要素。

管理會計活動要素主要闡明了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時,主要通過使用管理工具方法獲取相關信息,并用來支持單位戰略的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的四大主要活動。第一,規劃活動:單位運用管理會計,要搞好相關信息支持工作,參加規劃制定,從支撐戰略定位、戰略目標制定、戰略選擇方面,為單位戰略規劃提供支持。第二,決策活動: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應融合財務和業務等活動,及時充分提供和利用相關信息,支持單位各層級根據戰略規劃作出決策。第三,控制活動:單位運用管理會計,應制定定量與定性標準,強化溝通、協調、反饋,引導單位高效率地把戰略落到實處。第四,評價活動:單位運用管理會計,應設計合理的評價系統,與管理會計報告等相結合,對單位戰略實施情況進行評價,并借此進行考評,對激勵機制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對管理會計活動作出評價和改進,使單位持續改善管理會計實踐。

3.工具方法要素。

這一部分包括工具方法的內涵、工具方法在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應用領域、工具方法應用的指導性原則等問題。

第一,工具方法的內涵。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是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的具體手段,是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時所采用的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具有開放性,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完善。

第二,工具方法應用領域。(1)戰略管理領域,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戰略地圖、價值鏈管理等;(2)預算管理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全面預算管理、滾動預算管理、作業預算管理、零基預算管理、彈性預算管理等;(3)成本管理領域,包括但不限于目標成本管理、標準成本管理、變動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4)營運管理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邊際分析、標桿管理等;(5)投融資管理領域,包括但不限于貼現現金流法、項目管理、資本成本分析等;(6)績效管理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關鍵指標法、經濟增加值、平衡計分卡等;(7)風險管理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單位風險管理框架、風險矩陣模型等。

第三,工具方法應用的原則。單位運用管理會計,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根據管理特征和實際需要采取適當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并盡力使管理會計工具系統化和集成化;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是動態性的,隨實踐不斷完善。

4.信息與報告要素。

信息報告要素主要闡明了管理會計信息的分類及質量特征、如何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和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會計信息的收集、管理會計信息的報告期間及種類等。第一,管理會計信息分類及質量特征:管理會計信息分為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兩類,管理會計信息應具備相關、可靠、及時、可理解的質量特征。第二,管理會計信息收集:單位運用管理會計,要以業務信息為起點,充分利用內外部通道,運用采集、轉換等方式,取得符合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基礎信息;單位要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基礎信息進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分析及傳遞,以適應管理會計應用的需要。第三,管理會計信息報告:管理會計報告是管理會計活動成果的最終表現,主要是為管理者提供符合管理需要的信息。單位可以根據需要和活動性質設定報告期間。通常以日歷期間進行報告,也可以根據特定需要設定報告期間。管理會計報告從期間的角度可以分為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也可按從內容的角度分為綜合報告和專項報告。

(三)管理會計要素關系分析

第一,應用環境要素:是管理會計應用的基礎,應用管理會計時,應先分析環境,包括內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主要包括價值創造模式、組織架構、管理模式、資源、信息系統等;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國內外經濟、法律等環境。第二,管理會計活動要素:是管理會計應用的具體開展,在識別環境基礎上,把管理會計融入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等環節,構成管理會計活動循環。第三,工具方法要素:是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所采用的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借助于這些工具方法的靈活運用,去實現管理會計的目標,工具及方法是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的手段。第四,信息與報告要素:信息是應用管理會計時所使用的財務及非財務等信息,是管理會計內部報告的基石;報告是應用管理會計時所形成成果的重要形式,主要是提供管理所需要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是管理會計具體活動成果的具體表現。

《基本指引》歸納了環境、活動、方法、報告四大要素,建立了管理會計應用體系;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基本思路是:以環境分析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采用適當的工具方法,有效進行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等活動,提煉有價值信息形成內部報告,從而推動戰略規劃的執行。

(四)《基本指引》效力及權威分析

《基本指引》在管理會計中的地位相當于企業財務會計中的“企業會計基本準則”,一方面,由于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是企業內部事務,《基本指引》主要是推動、引導企業更有效地應用,通過管理會計應用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提升企業價值;另一方面,企業所處的行業、規模、成長階段不同,管理會計應用也不同,須因地制宜實施,《基本指引》只是對應用基本規律的總結,對企業起指導作用,而不是限制單位靈活應用管理會計。鑒于上述原因,《基本指引》雖然地位類似于“管理會計的概念框架”,但由于管理會計服務主體及目標的特殊性,《基本指引》不具有強制力,其目的主要在于指導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高效應用,并不要求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強制執行。

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主要貢獻分析《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是繼CIMA、AICPA于2014年《全球管理會計原則》后的管理會計理論及應用研究的新突破。不僅總結了近年來我國及世界管理會計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在管理會計目標、管理會計原則、管理會計應用工具、管理會計應用領域、管理會計活動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理念,為我國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學術界進行管理會計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提出了戰略導向的管理會計新目標

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者提出的管理會計目標主要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企業創造價值”“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等,《基本指引》從擴大應用主體出發,提出了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目標。《基本指引》中的管理會計目標立足于有效提供信息這一管理會計基本特點,涵蓋了決策支持、管理控制、業務協同等管理會計主要工作和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等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并提升到“支持實現單位戰略實現”的高度。

(二)實現了“管理會計主體”的突破

我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引進管理會計以來,管理會計實踐的應用如本量利分析、成本控制、經營決策、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業績考核等,主要局限于企業主體。《基本指引》擴大了管理會計的應用主體,不僅企業可以應用管理會計工具,而且行政事業單位也可以使用,企業主體應用主要包括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經營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等;行政事業單位主體應用主要包括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我國財務會計準則以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兩類主體為準,分別制定了企業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的應用指導,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將兩者合二為一,統一制定應用指導,實現了會計主體的突破,節省了指引的制定及應用成本。

(三)提煉出了管理會計的原則

CIMA、AICPA于2014年《全球管理會計原則》,首次提出了管理會計4項原則:相關性原則、影響力原則、價值量原則、信任度原則。財政部在制定《基本指引》時,參考但不局限于《全球管理會計原則》,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我國管理會計的“戰略導向”“融合性”“適應性”“成本效益”四大原則,突破了傳統的“財務會計原則”,從新的高度建立起了我國管理會計應用原則,任何單位在應用管理會計時,只有以這四大原則作指導,才能更好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

(四)擴大了傳統管理會計的應用領域

《基本指引》本著重在服務于實務的原則,沒有糾結于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邊界的劃分,而是從實務的角度,經多次征求實務界意見,列舉了管理會計應用常見的領域,包括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運營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并且因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重點不同而予以分別列示。其中“戰略管理”“運營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突破了我國企業傳統上的管理會計應用領域。

(五)建立了管理會計應用新體系

《基本指引》提煉出了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報告四大要素,“四大要素”是管理會計的核心應用內容的總結,指明了管理會計應用的基本思路。

本文認為《基本指引》中,基于“四大要素”的管理會計應用思路為:第一,單位要從組織架構、管理體系、資源、信息系統以及外部相關環境著手,分析單位的價值創造模式,建立并維護好管理會計“應用環境”;第二,培養單位內部通曉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人員;第三,管理會計人員通過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收集信息,及時傳遞管理會計“信息報告”;第四,結合單位的“應用環境”,通過向管理層儲蓄傳遞“信息報告”的形式,來支持企業規劃、決策、控制、評價四個方面的“管理會計活動”,持續改進優化單位的價值創造模式,促進單位戰略目標的漸進實施。管理會計應用就是在“戰略導向”“融合性”“適應性”“成本效益”四大原則的基礎上,不斷重復以上四個步驟,從而實現管理會計的目標。

四、結論

《基本指引》是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首先,有助于加快加強我國管理會計的指引體系建設。2014年《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基本指引》是指引體系建設的基礎內容,統馭著應用指引及案例,應用指引、案例庫等都要以《基本指引》為基礎,一步步展開。與“會計基本準則”不同,《基本指引》只是高度概括了管理會計的普遍規律及認識,沒有對應用指引中未做出闡述的新問題提供處理的指導或依據。

其次,有助于提高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應用水平。《基本指引》是在管理會計實踐應用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指導性原則,規定了管理會計目標、原則及要素,為企業進行管理會計實踐提供了基本框架,指明了基本方向。

篇10

建筑公司的會計部并沒有太多人,設有一個財務部長,一個出納,兩個會計員,而教導我的是老會計艷姐。剛到會計部艷姐就叫我先看她們以往所制的會計憑證。總以為憑著記憶加上大學里學的理論對于區區原始憑證可以熟練掌握,也正是這種浮躁的態度讓我忽視了會計循環的基石——會計分錄,以至于后來艷姐讓我嘗試制單的良苦用心。于是實習時只能晚上回家補課了,把公司日常較多使用的會計業務認真讀透。畢竟會計分錄在書本上可以學習,可一些銀行賬單、匯票、發票聯等就要靠實習時才能真正接觸,從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別以為光是認識就行了,還要把所有的單據按月按日分門別類,并把每筆業務的單據整理好,用圖釘裝訂好,才能為記賬做好準備。

制好憑證就進入記賬程序了。雖說記賬看上去有點象小學生都會做的事,可重復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定的耐心和細心是很難勝任的。因為一出錯并不是隨便用筆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個步驟會計制度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例如寫錯數字就要用紅筆劃橫線,再蓋上責任人的章,才能作廢。對于數字的書寫也有嚴格要求,字跡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寫,不能東倒西歪的。

并且記賬時要清楚每一明細分錄及總賬名稱,不能亂寫,否則總長的借貸的就不能結平了。如此繁瑣的程序讓我不敢有丁點馬虎,這并不是做作業時或考試時出錯了就扣分而已,這是關乎一個企業的賬務,是一個企業以后制定發展計劃的依據。

從制單到記賬的整個過程基本上了解了個大概后,就要認真結合書本的知識總結一下手工做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艷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講解每一種銀行賬單的樣式和填寫方式以及什么時候才使用這種賬單,有了基本認識以后學習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