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高文學素養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4-03-19 17:42: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快速提高文學素養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中生;文學閱讀水平;高中語文
1.文學閱讀水平提升的必要性
文學作品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濃縮了前人優秀的思想精髓,因此我們應當擔負起學習文學作品和傳播文學作品的重任,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文學閱讀水平,提高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水平,更加深層次的理解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思想精華,并且在閱讀過程中逐步提升自我的文學修養。再者提高文學閱讀水平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關鍵所在,高中語文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語文水平是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尤其是通過閱讀課來培養自身的語文能力,因此提高自身的文學閱讀水平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提高高中生文學閱讀水平的幾點見解
2.1 培養閱讀興趣為先導
要提高自身的文學閱讀水平,首先要培養自身的閱讀興趣,只有樹立了濃厚的文學閱讀興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文學閱讀中,并真正參與到文學閱讀活動中,從內心認可和喜愛文學作品,才能引導自融入到文學作品意境中,準確把握作者營造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學閱讀效率。因此,我們在文學閱讀之余要培養自我的文學閱讀興趣,認識到文學閱讀的重要性,把學習注意力集中在閱讀活動中,保證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聚精會神,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要體會文學藝術的魅力,文學作品之所以具有特殊的魅力,正是因為其文字藝術性較強,文學畫面感強烈,中心主題把握明確,我們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要發動思維想象力,在品讀文字藝術的同時,將作品中的畫面和場景進行還原,將自我帶入到如詩如畫的境界中,激發自我的閱讀興趣,從而逐步提升閱讀動機。
2.2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正確的閱讀方法至關重要,通常而言,文學閱讀分為精讀、略讀和跳讀,所謂的精讀就是對作品的逐字逐句都進行展開研究,作者的每一個用詞、每一段文字描述都要進行深刻的理解;略讀則是快速閱讀,在準確獲取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上進行粗略的閱讀,不深入推敲文字段落,以獲取文章的整體思想為閱讀宗旨;跳讀則是選擇性閱讀,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章段落進行重點閱讀。我們在文學閱讀過程中,要準確把握三種閱讀方式,對不同的文學作品進行選擇性閱讀,同時要把閱讀和思考結合在一起,實現閱讀和思考的統一,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品的深意,并深入體會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透過文字的表象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深化自我的閱讀水平。
2.3擴展閱讀視野、豐富課外閱讀
高中生文學閱讀不應當局限于教材閱讀,我們應當積極擴展閱讀視野,豐富課外閱讀,打開廣闊的文學世界。因此,我們應當課內和課外共同進行的閱讀原則,在做好教材文學閱讀的基礎上,豐富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閱讀材料。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閱讀材料,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同時也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在大量的閱讀來沉淀學生的文化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了更有效的提升文學閱讀水平,我們可以發動班級同學共同參與到文學閱讀活動中,開展閱讀心得交流活動,把自己在閱讀中的體會、心得、方法等進行交流和共享,實現全班級同學的共同進步。
2.4放飛文學閱讀想象力
想象力是提升文學閱讀水平的關鍵,我們閱讀文學不僅僅是學習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放飛自我的文學想象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因此,在文學閱讀中,我們應當透過文字來看到文本的中心思想,在與作者的情感碰撞中,真正做到和作者的情感對話,從而提高文學閱讀水平。例如在屈原《離騷》的閱讀學習中,我們不但要賞析作品的文字藝術性,體會文章辭藻華麗優美,同時要體會到優美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放飛思維想象力,和作者的家國情懷和懷才不遇的惆悵情感融為一體。
2.5 文學閱讀中的師生互動
老師應當參與我們的文學閱讀活動,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老師要引導性的提出問題,為我們的閱讀提供指引,避免在閱讀中出現漫無目的的閱讀,提高文學閱讀的針對性,提高閱讀效果。再者,教師要引導我們進行提問,尤其是引導我們自主提問,這樣既能讓為我們答疑解惑,同時有助于教師和我們一同參與閱讀思考,活躍我們的文學思維,培養我們的閱讀獨立性。此外,文學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要時刻給予我們鼓勵,讓我們看到自己在閱讀中的進步與成功,享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這樣才能激起學生不斷閱讀的動力。
3.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文學閱讀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因此我們在文學閱讀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培養自我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擴展閱讀材料,突破閱讀視野,放飛閱讀想象力,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提升自我的文學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蕾.關于提高高中生閱讀水平的幾點見解[J].學周刊,2015(09).
篇2
[關鍵詞]詩歌教學;以學定教;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
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能引導人們與之產生強烈的精神共鳴,給人們帶來各種情境的藝術體驗.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詩歌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對文學的鑒賞力,提升鑒賞思維能力.更能使學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高尚的人格和高層次的人生追求.
在現在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則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對詩歌僅僅是為了應試而學習,只注重其語言和知識因素,學生能識記和翻譯就算完成教學任務,缺乏對學生鑒賞思維的引導和培養,不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耙詫W定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尊重和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自,尊重其思維和活動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對知識主動思考,主動探索,而教師則從學生的教導者變為指導者和咨詢者。
一、探究性教學與接受性教學相結合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中讓學生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通過進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2],并對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性教學更為側重學生對知識認知的過程,可以鍛煉及展現學生的自身能力。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廣泛的進行對資料的搜集,再通過課堂進行討論,得出最終的結論。當然,接受性教學在詩歌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對很多知識如名詞術語、概念之類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科的系統的基礎知識等,還是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來進行學習。
二、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相結合
發散思維是指在給定的信息的基礎上,通過進行一系列的聯想、猜想、推想、合理想象等思維活動來開拓思路,從而產生更多的信息的思維過程。輔合思維則是指根據給定思維,通過比較發散思維得到的多種結果,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運用到詩歌教學中,對一句詩句,學生可以通過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對作者想表達的含義和感情可以得出多種結論,再結合作者背景、身份、歷史情境等展開討論,從而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追求的并不是結論是否正確,而是學生獲得知識,得出結論的過程。
三、建立整體教學觀念
在詩歌的教學中,為了應對考試,教師會著重讓學生背誦一些名句,不利于學生對整首詩歌的理解。每首詩歌的思維一般都是環環相扣,前后呼應的。因此,在詩歌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詩歌的完整性,從詩人立意的角度整體對詩歌進行講解,使學生在學習中融合詩歌的“情”“景”,理解詩歌的內涵。
針對以上教學方針,在詩歌的教學上,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實踐:
1.建立學生主動參與,勤于研究的學習方式
由于年齡的限制,學生的知識面、生活面、閱歷都比較窄,因此,學生想要真正能領會詩歌的含義,感受詩歌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感,首先就要了解詩人的生平,詩歌的創作背景等情況。對此,教師可以先簡單對學生介紹詩歌及作者,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閱書籍等方式收集與詩歌、作者相關的資料,并總結歸納詩歌產生的條件、背景,當時作者的情況等。學生通過查閱大量而豐富的資料,能更為深刻的理解詩歌,與詩歌中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勤于探究的習慣。與傳統的單憑教師課上講授相比,學生通過自主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對知識的掌握更為詳細全面,同時,讓學生總結歸納詩歌相關資料,也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音表達能力。
2.展現詩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相對于白話文來說,詩歌的語言更為含蓄、深奧,學生對語言文體不熟悉,就對其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詩歌教學應能夠展現詩歌自身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使學生迅速投入到對詩歌的學習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會花費時間,把詩歌全部翻譯成白話文來講解詩意,既枯燥又缺少美感,不能使學生感悟和欣賞到詩歌的魅力。所以,教師應采取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主動獲取知識:
2.1吸引法
詩歌文辭優美,許多成語、名句、典故出自其中。教師可以從此入手,在教學中導入相關背景、民間故事等,必然能使學生產生追根求源的興趣。
2.2開門破題法
一些詩歌本身就具有設懸手法,能使人遐想萬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直接從題目入手,就此引入詩歌的整體感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求知欲,從而調動思維,主動學習。
2.3情景感染法
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表達,具有豐富的情感因素,想要學生感同身受,就需要教師設計導入相應的感情氛圍。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富有激情的描述性語言、多媒體畫面的展示、相關樂曲的播放等來創造情境,能使學生更直接感悟詩歌中情感,快速有效理解詩歌的內容。
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很多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情境表演法等,教師在教學中應靈活多變,運用多種方法展現詩歌魅力,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思維,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最佳狀態。
3.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悟”性
“悟”是體會和感悟,詩歌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悟”性思維,使其能體會和感悟詩歌意蘊。因此教師應加以引導,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融入詩歌的意境中,體察詩人創作時的感情,想要表達的主題,并鼓勵學生說出自身的感受,持之以恒,自然可以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除此之外,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感染學生,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詩歌朗誦、詩歌接龍、詩歌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感悟、體味詩歌的美好。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托課堂或課外活動,發動、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詩歌創作,開展原創詩歌比賽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在詩歌教學中,重視教學方法的運用,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性,重視學生的感悟和體驗,不但能完成教學任務,還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中國現當代文學 應用型 實踐創新
自 1999 年開始,高等教育較快速地展開了擴招,同時一批新建本科院校應時而生。截止 2012 年,我國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達 325所、獨立學院 303 所,在校本科生人數達全國本科在校生人數的一半以上(含獨立學院),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有生力量。特殊的發展歷程決定了這些學校的辦學使命是以培養地方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根本宗旨(或主體任務)。因此,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實踐高校職能、辦應用型本科教育上應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鮮明的目標特征指向。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辦出特色,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樹立多樣化人才觀,系統化人才觀,大力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等。就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在培養方向上,明確培養“具有深厚文化素養,有較高文學創作和寫作能力,能從事文學創作、文案策劃與寫作、文秘、編輯、企業文化策劃與管理、語文教學等工作,成為具有較豐厚的文化和文學素養等綜合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p>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一門動態性很強的學科課程,學科知識和學術前沿日新月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思考”比傳遞知識更顯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也指出“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于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該更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看,不斷探索改革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實踐教學,通過豐富的實踐教學內容,實現課程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目標,注重實踐技能培養,突出所學有關知識和能力的實用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文案寫作能力、文學原創能力、文字編輯能力、語文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專業操作技能,在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得到積累和夯實。更為主要的是,在這一實踐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以內在體驗的方式參與教學過程,在過程中悅己納人,理解社會和人生,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啟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構,從而實現人的價值,成為具有高尚的人品和文品,有較豐厚的文化和文學素養等綜合素質的新型應用型本科人才。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業務素質、專業技能的漢語言文學的專業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宏觀上把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脈絡,從微觀上重點賞析重要作家作品,進而提高其文學作品的賞析、批評及創作能力,為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以及從事企事業單位的文秘、宣傳等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我校對于該課程建設十分重視,立志把本課程建設成為立足我校辦學特色,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優秀課程。并且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與其他高校同類課程的交流,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爭取將本課程建設成為具有更高理論性、更強實踐性、更能體現我校語言文化教育特色的校級精品課程。
一、明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
通過對新型應用型本科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創新教育理念,明確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制定培養方案,設置課程體系,推進課程群建設,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倡導自主學習,推動以市場需求、職業需要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踐體系為主體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模式的發展,為廣西新型應用型高校培養出具有深厚文化素養,有較高文學創作和寫作能力,能從事文學創作、文案策劃與寫作、文秘、編輯、企業文化策劃與管理、語文教學等工作,成為具有較豐厚的文化和文學素養等綜合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和借鑒,為廣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廣西外國語學院為了加強教學改革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特別針對學校生源的獨特校情和學情,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設計教改項目,深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圍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來進行教學改革,倡導學生自主教學與研究,強化學生的課程問題意識,真正實現大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的提升。運用“案例分析法”與“問題驅動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深化基本知識的講解,對重要概念以結合案例分析的方式展開教學。運用“討論法”和“情境教學法”來深化課程重難點的學習,對關鍵的知識點通過學生討論來鞏固。同時營造虛擬情境以開展課堂教學,以利于學生角色意識的培養和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文學院打破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培養模式,構建多平臺、多形式、開放性、自主探索為主、知識獲取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1、開設第二課堂實踐教學。
篇4
中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級(初中生)背誦篇目不少于80篇,課外閱讀不少于26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至3部。"由此可見開展課外閱讀的重要和必要。
然而,目前"快餐文化"背景下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又如何呢?據筆者對所教的七年級55名學生進行調查,在"一周內看課外書的時間"調查欄目中,完全不看課外書籍的有32名,占58%;一周看課外書時間超過7個小時間的10名,占18%;偶爾翻看一下的9名,占16%。在"你最喜歡看什么課外書"的調查欄目中發現,83%的學生課外閱讀消遣休閑的漫畫、卡通、袖珍類書籍,看文學類作品的學生只占17%。從上述兩項調查中發現,目前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有兩個明顯的不足:一是閱讀量不夠;二是目的性不強。
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以激發其閱讀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如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應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進行閱讀,既力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要多組織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比如: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聽者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2、古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瑯瑯上口,深受人們喜愛。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從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于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字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因此,在平時,我每周安排每個同學背誦一首詩(詞)。主要以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背誦,去想象,讓學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在進行詩文感悟時,以感受為主,理解為輔。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效果頗佳。
二 、有效的閱讀訓練,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語文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到質不斷積累的過程。就學生個體來說,由于先天智力、后來知識基礎的差異,閱讀能力的形成有快慢高低之分,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以承認差別為前提,采取適當的訓練方法,使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實踐證明,充分發揮那些語文學習興趣較濃、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小先生"作用,對提高學生整體語文能力效果特別顯著。教師要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讀完指定的作品,并寫出筆記和隨筆。比如:寫出文章的作者,寫出閱讀中發現的新奇事,寫出文章中自己人和事,你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談談自己對作品的看法等等。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些答案后,教師積極組織交流,并對有創見的答案要特別鼓勵。
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根本。
我認為,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教給學生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經過自身不斷地反復實踐, 總結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看云是天氣》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有關天文知識的資料。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語言,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有的文章語言優美,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使學生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篇5
[關鍵詞] 煤礦企業; 文秘工作; 文秘素質; 有效途徑
文秘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文秘工作的實效,只有不斷提升素質,才能夠更好地做好文秘工作,更好地履行職責,更好地發揮作用。筆者立足煤礦企業文秘工作實際,就提高煤礦企業文秘素質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一 煤礦企業文秘工作的主要職責
作為煤礦企業文秘,主要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煤礦企業辦文工作。主要包括文電收發、督辦、文電起草修改、文字材料撰寫、內部信息、外部宣傳等工作。二是做好煤礦企業協調工作。向上搞好匯報,向下做好溝通督查,向外做好銜接溝通,向內做好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督促各項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實。三是做好搞好煤礦企業服務工作。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要參謀在領導想到決策之前,完成在領導要求的時間之前。做好接待、后勤保障、辦會等工作。
二 新時期下煤礦企業對文秘的新要求
(一)良好的職業素養
作為文秘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這樣才能夠勝任文秘工作。一是參謀能力。要充分扮演好參謀的身份,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做到頭腦靈活,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謀意見。二是要擺正位置。既謙虛謹慎又不唯唯諾諾,既敬重又不陽奉陰違,既堅持原則又要靈活處理。既要積極進取,又不居功自傲。謹言慎行,不卑不亢,切實做好保密工作。三是注重工作方法,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切實做好各項工作的處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以點帶面,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四是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文秘工作繁忙而清苦,必須守得住清貧,賴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頭,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夠適應高壓力、快節奏的文秘工作。五是樹立服務意識。必須做好超前服務、創新服務、周到服務和細節服務,確保工作作風的嚴謹性和務實性,不斷提高服務素養。
(二)良好的知識儲備
一是扎實的思想理論知識。要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學會用哲學的觀點思考新情況下的新問題,切實解決好問題。目前最為急需的是,一要盡快學習和掌握WTO的基本規則,熟悉其法律體系;此外,還要廣泛學習與煤礦生產經營有關的政策法規知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熟練的業務知識。文秘必須對煤礦企業的業務十分通曉,及時收集企業發展戰略、生產經營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與煤礦企業發展有關的宏觀政策動態、法規知識、行業標準等。文秘人員必須掌握煤礦企業有關的經營管理、行政、財務等方面的知識。三是廣博的知識。煤礦企業文秘的特殊性決定了文秘人員必須涉獵廣泛的知識,如關系學、文學、科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三 新時期提高煤礦企業秘書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不斷提升職業素養
一是加強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必須嚴格遵循文秘工作的規范和要求,通過學習思想政治書籍,不斷提高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文秘人員必須愛崗敬業,甘于奉獻,謹言慎行,待人禮儀,公道辦事,熱情服務,保守秘密,廉潔自律,且不可借助領導的名義謀取私利。二是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秘書是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領導和企業的形象,因此,必須注重自身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不斷提升業務素質
一是提高表達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口頭表達能力。秘書需要經常與領導、同事、客人、群眾溝通交流,進行上傳下達,因此,必須通過書面學習和實踐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必須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通過多讀、多看、多學、多思和多寫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既要向書本學、向網絡學,主要應向領導學習,多與領導交流,摸清領導的意圖,熟悉領導的風格。此外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從而提高文秘的書面表達能力。二是提高參謀和社交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總結方法,為領導決策提供預選方案。同時,應該掌握履職而越權的原則,切實提升參考協調能力。努力學習接待社交方面的書刊,并在實踐中鍛煉,懂得各種場合的禮儀禮節,掌握待人接物的技巧,特別是要加強與企業客戶的關系處理。三是不斷提高綜合能力。文秘人員要學習、實踐提升專業素養、文化素養。通過實踐活動來提升計算機技術、閱讀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和較強的執行力。煤礦企業秘書應該努力學習生產經營、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組織協調、監督督查、應變和分析能力,使自己達到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履行輔佐煤礦企業領導。
(三)不斷提高新型工作技能
一是提高信息捕捉能力。煤礦企業能否在短時間內快速準確地決策,關鍵在對各種信息的了解。因此,文秘人員應該想方設法地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文秘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信息敏感性,眼觀四方,耳聽六路,聞信而動,緊密圍繞煤礦企業的中心工作,在平時積累中隨時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撐。
二是提高調研能力。深入了解相關情況,摸清基層實情,這樣才能夠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從而給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學會揣摩領導意圖,確定調研課題,從而確保調研的方向正、摸得實、沉得深,抓得牢,搞得準,做到數據準確、真實、清楚。作為煤礦企業文秘,為了達到良好的調查研究效果,在做到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還要靈活采用各種調查方式方法,如采用觀察、文獻、問卷和訪問等方法,暢通職工意愿表達渠道,從而獲得真實、準確的情況,有利于煤礦企業領導更加準確的決策。
三是提高分析及協調能力。要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究,加強對各種問題和信息的初步處理,為領導決策提高有價值的參考方案。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和問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有序地安排解決問題的時間表,做到急事先辦,重點難點工作集中力量辦,特事特辦。學會用統籌兼顧的方式,設計時間最短、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以求達到最佳的效果。
四是提高現代信息應用及創新能力。通過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領導學習、向客戶學習、向同事學習等方式,以提高現代信息應用能力。除了加強計算機方面的學習培訓外,還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文秘人員應該采用新的工作思路,采取新的措施,運用新的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四)不斷創新工作方法
除了上述的一些途徑,作為文秘,應該立足本職,堅持崗位成才,在工作中不僅要有踏實的工作態度,還需要有靈活有效的方法。因此,作為煤礦企業文秘人員,必須在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思考,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一是根據原則靈活處理。在文秘工作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注重協調,以維護好各種關系,確保工作有效地開展。如在進行請示時,只能夠按照對口的原則向自己的直接上司請示,不可越級請示,更不可交叉請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二是全面了解領導。多與領導接觸、交流,全面深入地了解領導的個性、風格,摸準上情。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領導做事、生活等,全面了解領導的生活習性、個人愛好、學習經歷、生活閱歷、工作簡歷和社會背景等,以便于在短時間內了解領導的個人情況,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為領導服好務。
三是關注細節。文秘人員必須注重細節,謹言慎行,慎獨慎微。因為在工作少有差池就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梢哉f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抓住細節,應盡可能地減少失誤。以免使自己及別人陷入尷尬境地,善始善終,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質量。譬如在制定接待方案時,必須弄清來的人數、性別、到達時間、停留時間、住宿、吃飯及主要活動流程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充分地考慮清楚,稍有紕漏,就可能影響整個工作,甚至造成重大損失和不良影響。
四是切實做好維穩工作。在煤礦企業改革的過程中,肯定會觸及到一些人的根本利益。特別是一些歷史性遺留問題,是引發矛盾的源頭。作為煤礦文秘,要改變工作方法,增強服務意識,多深入基層主動走訪,將問題解決在煤礦企業的基層。對于來辦公室反映問題的職工群眾,要熱情接待,給職工
宣傳好相關政策,有效解決好問題,將矛盾糾紛化解到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內的,要全力以赴地解決好,對于職責以外的事情,也要幫助其指引到位,能夠協調的盡量協調。對于超出自己權限的,要給職工做好解釋工作,并向相關領導做好匯報,讓職工感受到文秘人員的熱心、真心和耐心。
五是加強煤礦企業秘書隊伍的建設。一方面,按需引入多元化、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文秘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文秘人員的培訓。科學安排培訓計劃,采用工作與培訓相結合,積極搭建各種促進文秘人才成長的平臺,以不斷提高文秘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為煤礦企業的發展服務。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文秘人員是煤礦企業中的重要工作人員,是聯系領導與職工的橋梁,是企業與外界聯系的形象代言人。隨著時代的發展,煤礦企業的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化,在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下,對文秘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煤礦文秘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職業素質、綜合素質等,以適應新時期背景下煤礦企業工作的需要。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學習的有心人,處處留心,時時留意,從而促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羅子卿.提高綜合文秘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綜合文秘人員工作探討)[A].甘肅省鐵道學會.,2006:2.
[2]王夢禹.從中小型企業文秘人員需求試論教育機構秘書人才培養[D].暨南大學,2013.
篇6
關鍵詞:文學教育;應用型人才;創新精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9-0184-02
近些年來,關于地方性理工類高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似乎已經形成一定的共識,就是以實踐應用為主要目標。至于具體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培養途徑與培養模式,以及對應用型人才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內涵究竟怎么理解,對這些問題則是眾說紛紜。由于理工類院校受到工具理性的強烈影響,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憑借工科能力而行走天下的意識仍然大行其道。在素質教育強勢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文學教育,由于人才培養過多強調專業化而陷入僵化、低效的怪圈。圖像意識與視覺文化的沖擊,使文學的經典地位黯然失落,加之文學教育認知視野的遮蔽,因此理工科文學教育儼然成為一種作秀。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學審美教育與理工科學生成才的關系,通過文學教育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已經成為地方院校文學教育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
一、功利主義人才觀導致文學教育價值失落
在2004年東南大學召開的“中國人文教育高層論壇”上,許多人都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不會電腦、不會上網、不會英語的“現代文盲”越來越少的同時,讀寫能力差、中外文化和人文素質欠缺的“傳統文盲”卻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理工科大學生,普遍存在語文能力、人文素質低,缺乏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集中表現為普通話不規范,表達技巧貧乏,文章不通順,不能簡潔明了地表明自己的觀點[1],等等。
以上情況僅僅反映了文學教育的一個側面,而從應用型理工類院校文學教育整體狀況看,課程目標定位不準,教學流于形式,文學本體教學價值未能得到綜合體現。而從外部環境看,由于對創新性、實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理解不準,所以忽略了對學生審美素養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漠視文學教育的作用,甚至不承認人文素質與理工科學生成才有重要關系,這就必然造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錯位。國外多年教育改革實踐表明,人才培養和知識進步必須跨越森嚴的學科壁壘,人才培養既要重視能力,更要重視素質;既要把握當下,更要著眼長遠;既要教會本領,更要提升人格。“科學教育的核心是事實的表征,社會教育的核心是價值的選擇,而人文教育的核心則是意義的喚醒?!薄霸讵M隘功利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下,許多人似乎并不關注人生的意義問題以及人文作品的閱讀,而是熱衷于學習一些實用的、技術性的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功利目的的知識。學校教育……對于其人文意義開掘得并不夠”[2]。當前文學教育似乎被理工科的工具理性所同化。
由于人文學科的學習需要長期積累,不像理工科,做幾道題就會獲得某種能力;所以,學生往往急功近利,不能潛心閱讀文學經典,感受文學之美帶給人的身心舒放,而一味尋求感官刺激。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到“平時你喜歡讀那一類書籍”的時候,選擇武俠玄異類的有35%,而選擇傳統文學的只有10%不到。許多學生只求立竿見影,例如針對“你選修文學教育課程的目的是什么”的問題,有25%的學生回答是為了鍛煉口才,有40%的學生是想提高普通話能力。當然,理工科學生的“功利心”,也是與社會的急功近利有關的,他們學習緊張,情感上需要快速放松,因此喜歡快餐類、刺激型的放松方式。如在問到“空閑時間一般做什么”時,有近一半的人回答“上網玩游戲”,近四成的人看武俠玄幻小說;文學閱讀也越來越快餐化,這從學生接觸文學作品的途徑就可見一斑,超出一半的學生會選擇報刊雜志等快餐刊物。
從調查情況看,理工科學生對文學教育的目標、性質、作用、意義、途徑等問題的認識非常模糊,其中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理念和人才觀的影響,且后者更為突出。地方性理工類高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個定位并沒有錯。問題是由于社會上實用主義人才需求誤導了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得高校只重視能力培養而忽視素質養成。于是,文學教育也被強行納入能力培養范疇,文學教育的本體價值被嚴重扭曲。
二、文學教育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的養成
對應用型理工類專業而言,文學教育并非可有可無,應當樹立正確的文理融通觀,通過文學教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文學藝術以形象思維為主,科學研究則以抽象思維為主。事實表明,文學藝術不能沒有抽象思維,科學研究也必然伴隨有形象思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并非互不搭界,理工科的學習、實驗、實踐以及創造發明雖然是以抽象的邏輯思維為主,但感性的形象思維也會使人產生頓悟式的靈感,快速推進研究過程。由于近代以來科學主義與技術倫理的盛行,理工類專業重視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而對以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為主的文學審美教育持漠視甚至排斥態度,從而導致學生思維結構出現嚴重缺陷,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人格的發展。哈工大教授關于“文史哲貽害社會”的偏激言論,正反映出工具理性對文學教育與形象思維的盲視和偏見,應當予以批判。
從應用型理工科學生能力結構特點看,形象思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創新思維離不開形象思維。文學以想象、類比、直覺、頓悟等方式促進整體思維能力的提升,它與理工科抽象思維并不矛盾,通過文學的具體可感的形象性內容培養起來的形象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互為補充,其所發揮的協同效應使彼此都得到加強,從而使人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文學教育既有對文本的審美欣賞,也包括對文本的解析和判斷,這都需要調動自我的本質力量和知識經驗去感知和理解,進而形成個性化的感受與見解,因此,文學閱讀實質上就是對文本的超越和創新[3]。在這一過程中,理工科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樣可以得到訓練和開發,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教育對理工科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能夠起到良好的誘導作用。
法國學者列裴伏爾說:“想象是人類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前提,促進人們認識五官感覺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人預見未來,產生解決問題的新辦法”[3]。形象性決定了沒有想象就沒有文學藝術的創造與欣賞,而科學研究與創造發明也離不開想象。正是在這一點上,文學與科學實現交會??茖W研究的過程離不開精確的觀察和實驗,而想象力在其中可以大顯身手,許多天才設想和奇妙發明都是通過大膽而合理的想象來實現的。文學是對現實生活的超越,是對理想生活的想象性展望??茖W想象和創造的目的也是為了追求理想,為了人類的發展進步。因此上說,文學想象的靈活性、豐富性、多樣性、新穎性、獨特性與科學想象的表現形式雖有不同,但作用機制與目標訴求卻是一致的。不過,從實現途徑上看,文學教育在想象力培養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方式所無法替代的。
三、科學實施文學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文學教育主張人文與科學的統一,主張人的全面發展。人文氣質、人文修養和人文精神的具備和提升,只能通過受教育者的理解、領悟、認同、接納來實現,并最終將“人文性”內化為自己的素質和修養。在理工科院校進行文學教育,體現了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統一,它使理工科學生具備深厚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在科學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學會學會做人、做事和處世,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有了明確的教育目標,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就是文學教育的關鍵所在。對文學教育而言,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是最主要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理工科院校應當從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和根本宗旨出發,順應科學與人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大趨勢,設計完整、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規模化、體系化的課程,專題講座和各類活動,是實現人文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和有力保障。因此,應當不斷優化課程結構,提高文學教育的吸引力。例如,培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課程模塊、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課程模塊、培養藝術修養和審美情操的課程模塊等,這些類型的課程不但具有實用性,而且也充分體現了文學教育的特色。
對理工科學生來說,現有的課程并不能滿足文學教育的需要,因此應當改革優化現有的課程結構,多開實用性、開放性與趣味性、欣賞性兼具的課程。應當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文學教育成為理工科學生的自覺行為。還要改進考核與評價方式,使學生樂于接受文學教育的理念,促進教學相長,最終實現文學教育的目標。
基于文學教育的目標、功能以及教育現狀,在教學改革中應重點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第一,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創新發展的需要,對文學教育課程進行準確定位,擬定符合其特點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通過調查研究,充分吸取學生對文學教育課程的建議,并參考國內外各高等院校的成功經驗,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第二,根據理工科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的迫切需要,圍繞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應用寫作水平、演講技巧、普通話水平等目標,設置四個方面的課程模塊,即文學鑒賞類課程、科技寫作類課程、演講能力類課程、語言規范化和普通話類課程。
第三,選擇針對性強的文學教育課程內容,便于自學,突出引導性、示范性。充分發揮文學教育應有的育人功能,把文學教育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改變過去內容陳舊、偏重文學知識教育等做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教學內容對理工科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培養具有切實意義,倘能扎實推進,必將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四,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探索課堂教學多元化路徑,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增強教學效果。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把演講、討論、辯論等互動式教學引入課堂。改變過去以考查知識性內容為主的考試形式,采用包括過程性考核在內的、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謝稚.優化教學過程增強大學語文課程的魅力[J].語文學刊,2006,(1).
[2]石中英.自殺問題的教育哲學省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篇7
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應該突破只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擺脫“技能至上”的誤區,全面推進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將來能夠快速適應崗位需求,適應旅游產業競爭需要。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思想(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四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優良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溝通能力、服務效果,敬業精神,對行業的熱愛等。筆者在“中華茶藝”的第一二課堂的各項教學等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基礎上學習茶禮,提升茶藝操作能力,陶冶“和、清、敬、融”的性情,涵育審美情趣,培養道德觀念和團隊合作精神,養成自信、耐心、寬容、注重細節的品質,達到內外兼修的目的,為將來從事服務工作打下堅實的職業素養基礎。
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的欠缺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旅游業突飛猛進式的發展,盡管中國旅游業沒有放棄全面整頓旅游秩序的努力,但頻頻發生的旅游亂像,使得社會對旅游業、對導游的印象不容樂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旅游專業的第一志愿率比較低,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也不支持學旅游專業,導致有些學生身在旅游專業,心在游蕩徘徊,因此,談不上對旅游業的熱愛和對旅游知識技能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為游客提供主動積極旅游服務的意識。2014年新《旅游法》開始實施,這種現象有望得到逐步解決。
(二)文化素養和人文知識欠缺
旅游業是應用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行業,它既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又是一項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事業。因此,旅游從業人才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外,更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與良好的藝術修養,為游客提供更高層次的服務內容。而目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通常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對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時,面對巨大就業壓力,以及社會上功利性價值取向,許多學生更注重專業技術、技能的學習,而對于理論、人文科學等課程及相關活動不感興趣。
(三)功利性強,缺乏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職學生在道德觀、價值觀取向上也更趨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職學生多為“90后”,絕大多數是家中獨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而較少考慮他人、集體的需要,有強烈的反叛意識,喜歡通過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計較,重索取輕奉獻,想問題做事情過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學習或做一些不能帶來實際經濟利益的事情。
(四)禮儀禮貌修養的缺失
禮儀禮貌主要表現在儀容儀表、儀態和禮貌等方面。旅游服務要求服務者具有干凈整潔清爽的外表和容貌,在日常工作中的舉止、姿態得體大方,禮貌待人,和氣恭謙。微笑和敬語是旅游從業人員與賓客之間心靈溝通的金鑰匙,在服務中,客人可以原諒服務員的操作失誤,但絕不能容忍服務人員的無禮、冷漠。
二、“中華茶藝”對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分析
(一)取道茶藝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強化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
職業道德是與特定職業相適應的職業行為規范總和。任何個人在職業道德活動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行為規范,這是職業道德準則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茶藝師的職業道德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遵紀守法,文明經營;禮貌待客,熱情服務;誠信無欺,真實公道;專研業務,精益求精。熱愛本職工作,是一切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對茶藝從業人員的培養,必須從一開始就培養其對茶藝、茶文化的熱愛,摒棄輕描淡寫的“泡泡茶而已”的思想,摒棄“茶藝只關乎美女”的看法。
茶藝事業的道德價值表現為:人們在品茶過程中得到了茶藝從業人員所提供的各種服務,不僅品嘗了香茗,而且增長了茶藝知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更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茶文化。對于茶藝從業人員來說,只有真正了解和體會到這些,才能從內心激起熱愛茶藝事業的道德情感。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主要是旅游服務工作,服務業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們取道茶藝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強化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強化服務意識,踐行“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旅游企業核心價值觀。
(二)普及茶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的起源、發展、經歷了幾千年,其間產生的茶文化知識博大精深。普及茶文化知識,讓學生了解茶的起源、發展、傳播的過程,了解茶葉的種類和特點、掌握如何使茶葉、茶具、用水完美結合沏出可口的茶湯,如何將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掛畫、服裝、音樂、表演神態等融入到茶藝表演中,帶觀眾進入審美的意念,讓學生在學習茶藝過程中彌補他們的最為缺少的史學、文學、藝術知識。可見茶學是一門學科,茶藝是一門人文的文學。所以,它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強,通過學習茶藝,讓一顆躁動的不安的心,茶的境界是安靜下來。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對他們每個人來說起點是一樣的,這就等于給了很多放縱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來的機會,讓每一個自信心不足的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樹立信心,并把這份自信心帶到生活中,在不知不學中提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實踐證明,茶藝教學以其獨特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信心。
(三)同臺茶藝表演,培養高職學生團隊精神
在日常中華茶藝教學中,安排2-3人一組一臺茶席學習茶藝,教學做合一。小組成員可以輪流操作,互相討論和交流,從沏泡知識技能、動作要領到沏泡流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茶藝表演過程中,一位同學表演,一位同學根據現場表演進行臺詞解說,特別是創新茶藝環節,一臺茶藝表演四名同學不同分工,或彈奏古箏,或茶藝表演,或現場講解,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掛畫,服裝,音樂,表演神態等融于一體,把觀眾引入詩情畫意般審美的意境,帶給客人精神上的盛宴享受。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中,勇于表現,樂于交流,融于合作,養成了與人為善、和諧樂觀的品質和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不斷修正和強化茶藝禮儀,培養恭謙、自信、從容、典雅氣質
對于茶藝師而言,不僅要懂得茶藝表演,還須掌握接待的禮儀。茶藝師的禮儀有服飾禮儀,對人的儀表起修飾作用;形體容貌,要求大方、恬靜、素雅;裝飾與化妝,側重自然與純粹美。茶藝師的儀態禮儀是日常教學的一個重點,從站姿、坐姿、行姿到表情、眼神、手勢、手法,一個個動作反復操練,不斷修正和強化,培養學生恭謙、自信、從容、典雅的氣質。
內在的氣質還須內養。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廉、美、和、敬,這是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把時代精神用恰當的形式、完整的形態體現出來,使茶道成為體現時代精神的一種載體。宣揚中國茶藝精神,不僅有助于發揚茶道的“和諧”精神,使人與人之間增進團結,使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而且有助于弘揚茶道的“審美”情趣,為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潔”意境,提高人的風度與品位。總之,以清、靜、雅、和的中國茶文化精神陶冶學生,對培養他們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無法比擬的作用。
三、“中華茶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對策分析
綜合國際旅游市場和杭州市旅游市場產業發展狀況,無論是國際權威組織,還是國內業界聲音,一致認為“旅游是個大產業、大市場、大消費”,“旅游發展的黃金期沒有變”。當前,旅游目的地越來越開放,旅游者品味也將越來越高,旅游企業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這就意味著旅游企業對旅游從業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旅游從業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提到了新的日程上來。作為一門新興課程――“中華茶藝”,順應時展,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作如下對策。
(一)加強與茶館茶樓酒店等企業的合作,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以中國茶葉博物館、益壺金沙茶藝館和青藤茶樓等作為學生的實踐實習基地,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加強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的緊密聯系。定期安排教師和學生實地參觀、實習,了解和掌握企業最先進的經營理念、行業動態和職業素養要求,從而及時根據企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確定職業素養培養目標。
(二)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和評價模式
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融教學做于一體,并且把學習者視為主動的工作者的教學模式,即情境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爸腥A茶藝”課程的教學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情境模擬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情趣,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吸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茶藝表演者與茶客的角色互換情景再現,又如以公司的采購員的角色如何挑選合適的茶品等。除了要創建“仿真”的教學環境,而且要求所有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模擬茶樓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員工,如著裝要規范整齊、用語要使用服務業中的慣用稱謂“您”以及禮貌服務的肢體語言等,這對旅游專業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評價模式上,也改變以往考勤加職業技能模塊測試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礎上增加茶文化知識理論測試和學生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評分,更加全面評價學生。
(三)加強對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
篇8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墒窃S多小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覺得閱讀是一件苦差事,毫無情趣,使閱讀一直成為學校的軟肋,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適時施教,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機遇。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誘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步。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快樂地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2.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請保留出處。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
2.1 略讀法。這種方法就是根據學生學習或寫作上需要,有選擇性地閱讀相關篇章或相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2 精讀法。精讀法就是對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對語言雋永,情節生動的文章,教師可以這些文章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3 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文章不發音地快速地讀。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默讀法能用最少的時間獲取較多的信息。
2.4 背誦法。這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背誦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讀寫能力和發展記憶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的長短可以采用整體背誦(如詩歌、短文)和分步背誦(長的課文),調動學生背書的積極性。課后,教師還可以開展背誦、詩歌朗誦會、讀報等比賽,看哪個學生的課外知識最豐富、了解得最多,并對了解最多的學生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2.5 寫讀書筆記。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學生的讀、寫、聽、說緊密結合,閱讀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3.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閱讀場所,是改進閱讀教學的最好途徑。具體做法是:
3.1 充分利用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好場所。
3.2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篇9
[關鍵詞] 影視藝術教育 藝術修養 教學方法
影視藝術作為視聽語言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它最具有大眾化和生活化,它廣泛而直接地影響著當代青年尤其是高校的大學生的思想情操和藝術素質。因而筆者認為,在普通高校應普及影視藝術教育。
一、普通高校普及影視藝術教育的意義
影視藝術教育的普及,是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的捷徑。影視藝術的門檻之低、受眾之廣、傳播手段之豐富、持續影響力之強,是其它任何藝術所無法比擬的。所以,任何一種藝術的影響力和導向性,都遠不能與影視藝術相提并論。但是廣大大學生的影視鑒賞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同學只是膚淺片面地對劇情進行理解的深層次的主題表達理解不到位,使優秀文化不能準確傳播和吸收,而一些糟粕文化卻乘虛而入。影視藝術集成了繪畫、音樂、三維技術、化裝、表演文學、攝影、燈光、編輯等眾多藝術門類的,要整個高校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就定要普及影視藝術教育。也只有普及了影視藝術教育,才能幫助當代大學生真正準確地吸收影視藝術中的優秀文化,拋棄垃圾文化,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
影視藝術教育的普及,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中外影視名著的欣賞和評價,使學生在學習了解影視藝術的特征和藝術規律的同時,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凈化心靈、指導人生。情感是影視欣賞教育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也是影視教育感受的動力和中介。比如電影《可可西里》一開始影像語言描繪出的是美麗的雪山、遼闊的青藏高原,她峻美、寬廣、蒼芎、荒涼、寒冷……,它是藏羚羊的天堂,是地球生命的自然寫照。接下來的影像展現的是懷羔的藏羚羊大面積遭盜獵者屠殺,無奈的、可憐的、鮮血的故事背后只是為了那500元一張的藏羚羊皮。為保護藏羚羊,巡山隊隊長日泰慘死在盜獵者的槍口下。影片以記實的手法描述,以真實的、靜默的、直觀的方式呈現,使學生的情感沸騰。他們憤怒了,他們悲傷了。在憤怒的情感驅使下,他們找到了罪惡;在悲傷的情感下,他們找到了無辜;在情感的畫面前,他們善良了。
二、如何上好影視藝術教育課
首先,教師應該不斷豐富的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文化素養。教師是站在文化的前鋒,這個前鋒的方向決定著學生的文化朝向。因此教師應大量欣賞影視藝術作品,系統地了解影視發展的歷史和不同時期的影視背景,搜集大量的影視文獻資料,深入細致地了解影視評論,廣泛的了解影視的類型,提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真正把握影視發展的主旋律。
其次。影視藝術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有審美活動的欣賞教育,也要有藝術批判的欣賞教育。欣賞影視作品是對影視作品的再創造。積極自覺的欣賞活動,常常會賦予影視作品新意。一部影視作品,通常從表面上理解是一種含義,而從更深層上去理解則會發現它的另一種含義。例如卓別林的影《摩登時代》表面是一部詼諧、幽默的無聲喜劇。但是我們只要略加思考,就會發現這部看似滑稽可笑的喜劇影片中卻蘊含著深刻的悲劇色彩,即人在資本主義工業社會中所面臨的異化狀態和那種永遠也擺脫不了的不幸陰影。它構成了這部影片的深刻思想內涵。影視欣賞活動不是機械地復現作品的原意,而是能動地、積極地參與作品意義的再生產。把自己的情感、理想、意志投射到作品中去,使影視欣賞成為一種有個性化色彩的創造活動。一部《紅樓夢》,才子看見“色”,道學看見“”,革命者看見“叛逆”,循世者看見“空”。這種仁智互見現象,說明了影視再創造既是受制于審美對象(作品),又是受制于主體(觀眾)。作為教師應當自覺形成良好的觀賞習慣,對影視作品的理解要多視角分析,逐漸形成囤積式的、獨特的理解方式。對藝術的認識既要符合藝術的普遍審美規律,又要有自己的個性風格,獨到見解,才能達到創造意義上的影視欣賞活動的最佳狀態。
再次,根據影視藝術教育課的特點,創新多媒體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以多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多媒體可以形成聲、光、形、色、動等直接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共同作用的情景,具有良好的強化效果和整體效應。多媒體教學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分為板塊法、重組法、實踐法。板塊法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的需要,斷章取義、集取所需。把欣賞內容分為多個板塊,對于中心重組、故事梗概、人物講解、分析定位有著講解方便、調度快捷的好處。尤其是對欣賞大型影視作品更為明顯。如在欣賞大型史詩片《埃及艷后》時,影片時間較長,歷史內涵深刻,人物角色較多,故事內容復雜,運用板塊法快速、明了地講解,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整部電影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欣賞的側重點。重組法是根據教學的需要,重新組合欣賞對象的結構、背景、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重新組合影視作品,可以縮短內容、因果倒置、開拓思維。在欣賞芭蕾舞劇《天鵝湖》時,重組不同的故事情節和結尾,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實踐法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互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從被動的接受中成為主動參與的一分子,從而達到我有藝術,藝術有我的境地。在欣賞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時,不僅使學生懂得了善、惡、美,欣賞到動人的音樂。在“孤獨的牧羊人”那段美妙的木偶音樂伴奏下,學生扮起了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忘乎所以地“瘋狂”了一回,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最后,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地教育學生遠離恐怖片、和黑幫片這類影視片。學生的年齡處于鑒賞朦朧時期,教師應盡弘揚真、善、美的責任。
篇10
空乘人員語言怎樣才叫“有魅力”?在行業內與行業外對此的看法不盡相同。行業內要求空乘人員必須使用規范的普通話,不使用方言;能夠清楚表達服務旨意,咬字發音不能含混不清;能夠妥善并及時地處理突發問題,與乘客達到良好與有效的溝通;語言表述恰當,聲音溫柔且具備親和力。這種語言的魅力成為有著靚麗外形的空乘人員的第二張臉,緩解了乘客在舟車勞頓中產生的煩躁感,也圓滿了中國人傳統觀念里旅途中“一路平安”的思想??粘巳藛T語言魅力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這種必要性也是受其內外因素影響和制約的。
空乘人員語言魅力塑造的內外因素分析
空乘人員語言的使用決定了其職業的規范性也直接影響了行業的收益,無論從職業的規范性還是行業的經濟效益角度考慮,空乘人員的語言魅力塑造具備一定的必要性。
1.外在客觀環境分析
隨著民用航空在全球領域迎來產業的突破期和挑戰期以及“十二五”規劃政策對我國民用航空發展的促進,我國急需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空乘人員來填補市場上的空缺??粘藣徫婚_始進行大規模的招聘,空乘專業也被眾多大專院校以及職業技術類學校設置。其中課程的設置門類繁多,知識覆蓋面廣,體現了其行業綜合性的要求。但眾多課程無外乎圍繞“文化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學習與深化。
2.內在主觀因素分析
20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開始起步,經濟快速發展造就了民航業的高端服務性質。蓬勃發展的航空業也將一代空姐形象定格為青春靚麗且具備高端服務技能的人才。時至今日這種印象仍然深入人心。因此形象是否優秀仍是主流空乘市場的選擇標準。不過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之間的競爭,航空公司更開始著重將視角放在個人素質以及能力上,以求達到空乘人員“內外兼修”的標準,更好地面對來自市場的挑戰。深入人心的觀念以及行業內競爭所產生的需求都成為塑造空乘語言魅力的內在主觀因素。
塑造空乘人員語言魅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將空乘人員的語言訓練納入常規課程之中即是對空乘人員的語言魅力塑造與提升過程。在此過程中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同時也要不斷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適度調整,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在這里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并對其根源進行分析。
1.普通話發音不規范
(1)存在地方性口音。在普通話規范訓練的課堂上,很多沒有接受過正確發音發聲訓練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地方口音明顯。這種地方口音被俗稱為“東北口音”,主要表現為平卷舌音混淆,發聲位置靠前。在語言訓練課堂上很多學生也存在說話“懶于張嘴”的問題,以為訓練的過程與日常生活中的說話方式無異,認識不到訓練咬字與發聲訓練對于規范普通話練習的重要性。
(2)存在不良發音習慣。造成學生普通話不規范的另一原因就是學生一直存在不良發音習慣。東北方言中很多地域都存在不良發音習慣,以聲母“q”為例,讀音為“qī”,按發音位置屬于舌面音,也就是發聲氣流在舌面受阻所產生的音。然而部分同學發“qī”音前總是先發短暫的“ch”,對于無韻母音節如“七”“奇”等字不存在發音問題,而對帶韻母音節如“千”“確”等字就很難改掉發音問題。另外對于同樣的舌面音“x”,讀音為“xī”,也有學生將之混淆讀為“sī”。當傳授其正確發音位置的方法之后,學生還是未能改變發音習慣,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長期的錯誤發音習慣導致,如沒有長期的階段性訓練,很難根除錯誤的發音習慣。
(3)存在性別魅力語態缺失。男生集中出現的問題就是說話時口腔共鳴不明顯,語言表達含混不清。這在工作中是服務表達不規范的體現??罩心行猿藙杖藛T本身需要傳達的就是“安全”的精神,同時也是作為“保護”的符號存在普通人的頭腦意識中。男空乘人員在服務過程中表述不清楚,說話沒有感染力,傳遞出的安全性也大打折扣。女生集中體現的問題表現為說話沒有力度。很多女學生對于說話力度的理解都僅僅停留在聲音大小上,就算聲音故意放大仍使旁人感覺沒有底氣。聲音的力度是要從丹田出發,這樣聲音聽起來才自信踏實。女性空乘人員的語言并非需要強制使用播音方式,但一定要踏實有力,有溫柔親和的語氣,這樣才能展現女空乘人員的獨特魅力。
2.文化素養缺乏
(1)文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縱觀眾多設置航空專業的高校,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業類院校,另一類是職業類院校。專業類院校指面對航空航天領域培養專業性人才的指向性和專業性極強的專業院校,職業類院校則是以技能培訓為主以適應市場需求的院校。專業類院校航空專業的招考成績普遍高于高考平均成績,以適應較強的專業性研究。而職業類院校航空專業的招考成績則普遍低于高考平均成績,以適應職業教育的普遍性。從分數角度上可以看出,職業類院校空乘專業學生的文化課知識水平較中等考生水平略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面對標榜為高素質服務的空乘行業時,對于價值觀、職業觀、如何處理日常工作中的問題以及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的看法都需要更多的領悟與理解。
(2)文學素養亟待提高。談及空乘人員的形象,不免與氣質掛鉤。提升氣質不是背熟幾句服務用語和訓練好的優雅站姿就能解決的。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強大的文學素養沉淀,是難以養成優雅的氣質的。也有很多學生認為提高文學素養是語文學科的范疇,與語言類課程無關。通過文學鑒賞類課程的輔助教學,配合語言類規范性課程的學習,有助于空乘人員的語言魅力提升。
(3)社會科學知識需要豐富??粘斯ぷ鲬撌羌諉T、播音員、導游、安全員、廚師、民航形象代言人等多種職能于一體的特殊職業。這就需要空乘人員具備多種知識以及常識來應對未來工作中的挑戰與突發問題。在授課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認為只要服務好顧客、沒有念錯廣播詞,做好這些工作就可以了。在更深入地了解空乘專業、了解行業內優秀人員的日常工作,了解到當下行業內的新聞資訊后,學生們更加了解到空乘服務的“服務”精神并非表面上“端茶遞水、噓寒問暖”,而是切實站在旅客角度替其“排憂解難”。
3.職業歸屬感難認同
(1)在心理上難以實現“自我意識”與“職業意識”的融合。很多學生對于空乘職業都停留在初級認知的階段,認為職業的外在十分光鮮,職業的內容也很簡單。所以在模擬實境訓練的過程中,對于職業的淺顯了解以及職業歸屬感的疏離全部顯露出來。在訓練中提及一些日常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例如:“有乘客嫌鄰座的孩子哭鬧,要求調換座位,你該怎么做?”一旦加大難度,把問題升級為“乘客拒絕等待,一定要馬上換座位,并且與此同時你已征求幾位乘客未果,此時你該怎么做?”學生們開始回避問題并認為問題升級的情況并不現實也沒有可行性,更有人直接把問題拋給了乘務長。其實這種問題解決方案沒有標準答案,它更考察了學生們的耐心以及處理問題的角度,而產生這些想法的原因即是學生們此時并未按空乘人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未將自己置身其中去考慮問題,在心理上沒有實現自我與職業的融合。
(2)盡快實現“乘客心理”與“服務心理”轉換。盡快實現“乘客心理”與“服務心理”轉換,有助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職業代入感增強,更好地發掘自身的問題以及提高學習意識,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上這些問題的產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應針對其產生的根源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以更好地達到語言訓練的效果。
1.采用科學訓練方法,堅持階段性訓練
對于發音以及發聲的規范性訓練課程,不能局限于教過即可的情況。很多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在階段性的理解和消化過程中尚需時間,繼續下一目標內容的學習往往造成知識上的斷裂,最終形成學期過半時,初期學過的知識完全被遺忘的結果。聲音規范課程要遵循科學的發音方法,配套的訓練同樣也要遵循科學的方法。這種方法應按照階段性的聲母-韻母-聲調-語流音變的相關練習;配合周期性的知識復習,重新回顧聲母-韻母-聲調-語流音變的相關定義知識;不斷強化學生按照發聲部位,提高對科學發音的感受性;強化前后知識的聯系性和整體性,最終形成知識的良好學習效果。
2.形成職業歸屬感,深化服務意識
職業歸屬感的形成,不是簡單穿上制服或是強化禮儀服務訓練就能達到的。要使學生從內心出發真正意識到自己作為高端服務人才的重要性與對工作的崇敬感。這種崇敬感也不僅僅只是在書本與課堂上練成的,它需要學生廣泛地了解航空專業的各類知識;對于我國民航事業的起步、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與背景有所了解;能夠知曉行業內的精英人才以及他們的優秀案例與事跡;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定位以及職場規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想法。
3.增強自身素質,提升職業修養
- 上一篇:規章制度建設情況總結
- 下一篇:應急預案及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