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素質教育范文

時間:2024-03-13 18:0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教師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教師素質教育

篇1

一、教師首先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任何職業道德,都要求其職業人員做到“敬業、樂業”、“忠于職守”。教育活動是教師所從事的基本社會活動,是教師為社會服務的具體形式。教師對待教育事業的態度,直接反映著教師的工作態度,體現著教師的道德水平。所以,人們總是把熱愛教育、獻身教育事業作為對教師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

小學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直接體現在對學生的熱愛上。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是人民教師的天職和美德;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也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可以密切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不必要的疑慮,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更要熱愛學生,它不僅能充分發揮教師自己的教育才能,而且還可以使教師能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從而達到培養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

二、教師要具有創新性的教育觀念

教師肩負著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信息量的急劇增長,對教育工作不斷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小學教師只有徹底的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勤奮學習,不斷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大膽探索,努力實踐,使自己的工作富有創造性,方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光榮使命。教師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做到: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觀察、分析和認識世界的一切事物,處理擺在自己面前的一切問題。經過教育教學實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用正確的人生觀來指導自己的道德認知和教學實踐。

2.勤奮學習,勇于探索。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要出色完成這一重任,小學教師必須具有豐富而堅實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準確地理解課程標準,疏通教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好科學文化知識,進而實行創造性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勤奮學習,勇于探索,做到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具有一條長流不息的小河。

3.嚴謹治學,精益求精。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嚴肅認真,一絲不茍。遵循教育規律,對自己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永不滿足。這樣,教師才會使自己的教育觀念永不陳舊;才會敢于和善于打破常規、推陳出新;才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積累;才會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才會用先進的教育觀念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的人才。

三、教師要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完善的認知結構

(一)具備比較淵博的知識是教師完成自己工作任務的基礎。對于任何一位教師來講,知識當然是越多越好。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認為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熟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和專業。這是每一位教師最起碼應該做到的。如教語文學科的,除了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全面吃透和把握外,還必須對語文課的學科特點和教改趨向做到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發揮自如。

2.具有比較廣泛的基礎文化知識。因為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是全面的,所以教師在通曉一定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必須擁有比較廣泛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

3.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遵循教育規律。創新教育僅僅具有廣博的知識還遠遠不夠,教師還必須善于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因此,不懂教育理論和教育規律,往往是南轅北轍,費力不討好。教師只有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懂得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個性和品德的形成的一般規律,才能準確地運用這些規律和特點去教育學生,實行創造性教學。

(二)教師還要具備完善的認知結構。表現在:

1.教師要啟動學生的認知積極性,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緊緊結合學科特點,創設學習情境,發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饒有興趣、精神飽滿地去感知、思維和運用。

2.教師要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順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如學科教學中的掛圖、錄像、錄音、動漫等,教師應巧妙利用,以求從聲、光、色、覺諸方面有機統一,為學生提供直觀信息,繼而在豐富感性材料形成的基礎上引導其理性思考。

3.遵循從理解到運用的規律,將有序訓練引入課堂。教師要遵循學生從理解到運用的規律,巧設練習,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四、教師還要具備一些特殊的能力素質

篇2

一、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國家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意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同“應試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強調要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而這些恰好就是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的必然選擇,因而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用素質教育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武裝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

(1)有計劃、有步驟、不間斷地學習市教委編寫的《教育理論與教改經驗匯編》、《教海探航》等,要求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際,領悟真諦,學以致用。

(2)編輯《一中教育信息》,采擷素質教育的最新信息。

(3)聘請全國知名的教育教學專家來校講學。

(4)定期組織教師到省重點中學及全國知名的中學參觀學習、開闊眼界。

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質教育的內涵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發展學生特長,使他們自覺、主動地發展。為此,我們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員發展、全面發展、特殊發展,全面啟動學生“內驅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全員發展,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整體素質,是我校艱難爬坡后再上新臺階的必然選擇。為此,我們提出“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實現會考及格率100%,優秀率60%以上”的口號,為使這一目標落到實處,我校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章立制。教師年度考核、評獎評優、晉升職稱,與后進生、邊緣生轉化掛勾。

(2)各年級各學科都要確定明確的轉化、幫助對象并和學校簽訂責任合同,制訂具體計劃,切實促進后進生、邊緣生轉化。

(3)每年冬學段舉行一次后進生、邊緣生轉化征文活動,進行一次經驗交流和業務研討,表彰一批轉化后進生、邊緣生卓有成效的老師。

(4)逐步實行班干部輪換制或競選制,使每一個同學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領導、組織才能,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5)要求教師熱愛、關心、了解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公正、平等對待學生,虛心聽取不同層次學生的意見;不準體罰、變相體罰或諷刺、挖苦學生,不準把學生轟出課堂,不隨意停止學生上課。版權所有

2、全面發展,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全面發展的內涵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發展。為使這一目標落到實處,學校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堅持德育為首的原則,使學生先成人,后成才。加強德育制度建設,實行班級、個人德育量化考評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強化艱苦奮斗教育;開展“講文明、端品行、樹理想、塑形象”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和成才意識教育。

(2)每年舉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3)繼續辦好青年黨校,提高黨校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在培養成熟的學生中發展黨員。

(4)開足開齊體音美和勞技課程,切實解決藝術課程在我校開齊而上不齊,教學水平低等問題。積極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的能力。

3、特殊發展,發現學生特長并加以強化,使學生特長能最大限度發揮。

素質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全面加特長”,使學生即能全面發展,又具有一定的特長。學校堅持以下做法:

(1)發現并培養學生的特長學科。要求每個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發現其特長并加以培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培養特長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開設選修課,發展學生特長。隨著國家課程結構的調整,高中開設選修課已成為必然。要求各學科都要研究這個問題,摸索路子,提供經驗,為學校開設選修課做好準備。

(3)強化“第二課堂”對優秀特長學生的培養。要求從高一下期起凡有省級以上競賽任務的學科都要挑選人才,進行培訓。高二、高三尤其要注重這項工作,并拿出具體方案和措施,以保證數理化外生在省級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同時,要努力培養競賽“國手”,培養“金牌選手”。學校對這些學科的優秀輔導員進行獎勵。

(4)培養學生的特別興趣。除了文化課領域要有特長外,每個學生都要培養一項以上的興趣愛好。要求學生能唱好一支歌,欣賞一幅畫,熱心一項體育活動;鼓勵學生在科技、勞技方面的發明創造。全面加強培養學生特別興趣的陣地建設,建立了微機、文學、歌舞、管樂、球類、田徑、攝影、小記者團、“英語角”等課外活動小組,并切實保證、支持這些小組的活動。

4、啟動學生“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素質,本來就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啟動學生“內驅力”,正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內在”本質。

為啟動學生“內驅力”,學校采取以下措施:版權所有

(1)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成才意識。

(2)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學會”。每學期任課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學法指導,學生之間進行一次學法交流。學校將盡力為教師、學生提供有關的資料或先進經驗。

(3)還權于學生,讓學生自主發展。任何教師不得私自占用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自習輔導要體現輔導、答疑的性質,不能講新課,要給學生留給足夠的吸收、消化的時間。

(4)加強高三學生的迎考心理培養,使學生以自信、樂觀的心態參加高考。

三、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了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敬業、愛生、勤學、奉獻”是教師應具備的崇高的思想品德。教師的思想品德在學生德育中具有很強的感化作用。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好的,是一支可以信賴的隊伍,他們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自己的言行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形象,這是主流。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如敬業奉獻精神有些淡化等)。為此,我們將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以高度精神文明塑造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倡導無私奉獻精神。

(1)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教委和全國總工會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規范》的要求規范教師的言行。

(2)制訂《**一中教師文明行為標準》,并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依據之一。

(3)繼續強化艱苦奮斗、艱苦創業教育。

(4)樹立道德標兵,并進行表彰。

(5)加強德育交流,召開德育經驗交流會。

2、扎扎實實繼續推進教師系列達標活動和優質課活動。

(1)大練教學基本功。學校采取加壓和激勵相結合的措施,推廣普通話和規范字。推進辦公自動化、教案優質化,35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學會操作微機。教學手段現代化,不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能評為優質課。

(2)繼續推進“青藍工程”。學校每年舉行一次師帶徒“結對子”儀式,并提出具體要求,督導檢查到位。每年度表彰一次師帶徒中的模范對子。

(3)抓好“四課”:每學期已達標教師上一節“合格課”、高級教師上一節“研究課”、名師上一節“示范課”,每年舉行一次青年教師“匯報課”,使全體教師互相切蹉技藝,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意義上講,是要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為抓好這個核心,學校要求:

(1)強化集體備課。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前提和基礎。學校對集體備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并加強督導檢查。

(2)實施優質教案工程。各備課組在個人研究的基礎上集體備課,形成統一標準的優質教案首頁,并輸入微機,規范打印,資源共享。這有助于提高優質課的覆蓋率,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3)改進教法。教師課堂教學要精講、講活,注意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面向全體學生;講課中要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分析方法,會學、樂學;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4)反對題海戰術,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學校要求各科布置作業一要精心篩選,二要適量,反對大量擠占學生的時間;單元檢測、滾動考試要精選題目,體現能力要求,要適當控制次數;把活動時間、自習、星期天還給學生,讓他們消化吸收、發展自我;嚴格控制資料的征訂和印刷;各科要精選習題,組建題庫,輸入微機,合理使用。各備課組要認真研究和探索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提高作業質量的途徑和形式,作業或試題評析要注意分析方法,分析角度,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篇3

根據《山盆鎮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細則》,鎮素質教育評估組一行6人于2010年10月26日對你校進行了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評估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實地察看、個別訪問等方式,多方采集信息,對打鼓小學的辦學思想、領導班子和辦學特色、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管理、課程改革、德育教育、教育質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評估,確定你校為合格等次,現將督導評估意見反饋如下:

一、主要成績

1、學校領導班子堅持班子學習制度,學習黨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學習“八榮八恥”,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等;對班子成員進行黨風黨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潔奉公教育,從而使班子成員的政治、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愛崗敬業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執教。領導班子分工協作、職責明確,在各項工作中能發揮良好的帶頭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行了“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辦法,較好地發揮了班子的整體效能。學校以始終堅持“德育為首,素質為本,教育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努力把學校辦成“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三特”學校。

2、學校不斷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規,建立和完善了師資隊伍建設的考評監督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評價細則》、《請假制度》、《教學質量獎勵方案》、《打鼓小學教師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學教師工作量化考核評分細則》等,深入開展“講師德、比奉獻、塑形象”活動,調動全體教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3、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打鼓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實施細則》,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落實教學工作要求。學校嚴格實行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各科課程,加強教師的業務進修與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校本教研、聽課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教師整體素質明顯提高,95%的專任教師能“一專多能”,能適應二門以上學科教學和年段“小循環”教學工作。學校鼓勵并支持中青年教師參加大專及本科的自學考試、電大、函授學習,多層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

4、學校將德育工作擺在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視學生良好的道德與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專題系列活動”為載體,對養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學年,學校開展了"好習慣伴我行"養成教育系列活動,引導學生人人懂文明,人人爭做文明學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隊會活動,建立了“紅領巾心里話信箱”。

4、學校重視校本教研,每學期定期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大型教研活動,經常開展聽課、評課、研課等。

5、學校把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作為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對課外興趣小組的建設,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年段的不同設立了興趣小組,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參加各自喜好的興趣組活動,校園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氣。同時,通過廣泛開展興趣小組活動,一批批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

6、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明整潔,在各樓層的樓梯口辟有宣傳畫、板報,集學校辦學思想、理念、目標、宗旨于一體,為打鼓小學構建了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是打鼓小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存在主要問題

1、缺少學校中遠期實施素質教育規劃,前三年的自評材料及自評過程材料不完整。教師會議、行政會議缺少實施素質教育的詳細記錄。學校各類財產清冊、有關證件不齊。學校辦學成果與經驗歸納不夠。材料收集歸類整理需加強。

2、學校無實施《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細則,無教師培訓登記表,教師培訓計劃沒有針對性,師德教育活動材料、體現師德師風材料、教師培訓工作材料偏少,教師培訓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師工作評價材料不全。

3、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德育網絡,充分挖掘社會德育資源,進一步發揮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強對經常性德育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學生良好表現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體現學校的德育成果。

4、對校本課程開發有待進一步加強。

5、要進一步加強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研討工作。學校缺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為本有關教研活動記錄材料不夠完整。

6、藝術教育原始記錄缺,活動的材料偏少,獲獎作品要收集。

7、學籍缺少。學生變動材料不完整,學生變動數統計有誤。

8、缺少特殊生跟蹤材料、科技活動材料。

根據評估團對各項素質教育指標進行量化積分,打鼓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綜合評價為合格學校。希望學校認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整改。

篇4

【關鍵詞】小學生 素質教育 措施 全面推進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實施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需要小學學校根據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按照素質教育的內容,實現對小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目標,應該主要是對小學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要求,結合小學生實際的發展情況,制定有效的措施,實現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才能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小學的學校為了吸引生源,只重視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鍛煉,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過程中,小學學校應該樹立素質教育意識,明確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例如,一些小學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片面的注重及格率、提升率和優秀率,把這些作為對小學教師進行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小學的教師為了符合這些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行“滿堂灌”的教學策略,在課外組織學生補課,為學生留大量的課外作業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死記硬背,不能完全理解教學內容,不利于小學教學效果的實現,也不符合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

2.教學內容不全面。全面實現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需要小學學校全面的落實小學教學過程中的課程計劃,按照規定的課程實現對小學生的教育。一些小學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會考試的學科,對于不需要進行考試的學科不能完全落實。而且,學校比較重視語文和數學這些基礎學科,對于思想道德和體育等學科不夠重視,師資力量不足,致使這些不被重視的學科,教師整體素質偏低。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全面的發展,不利于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

3.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我國的小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一些小學學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全面的實施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而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對教學知識的傳授,不能實現對小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達不到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例如,小學學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只重視智育,忽略了德育、體育和美育在小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為應試而教育和為應試而學習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實現小學生的素質教育。

二、全面推進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措施

1.明確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原則。在新的課程標準改革下,小學學校應該在應試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在實施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小學學校應該對素質教育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原則進行明確。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缺乏清晰科學的內涵,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一些小學學校錯誤的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實現對小學生的減負,給學生一定的權利;還有一些小學學校只是做“面子工程”,并沒有完全的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在實施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時候,小學學校應該先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原則進行明確,有針對性的實施素質教育。

2.學校明確對小學生的教育目標。根據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和內容,小學學校可以設置有效的小學生素質教育目標。例如,小學學校為了貫徹實行素質教育,確立了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素質教育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學校順應我國的教育潮流,對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從不同的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例如,小學學校一方面根據素質教育的課程設置要求,增加音樂、體育、美術和思想品德等可側很難過,保證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轉變填鴨式的教育模式為啟發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德育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學方法十分重要。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深入的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對素質教育進行全面的了解,明確素質教育的目標。而且,教師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進行完善和改進,大量的應用具有啟發性和鼓勵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德育對小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在全面推進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小學學校應該重視對小學生的德育,培養小學生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國心等。

三、總結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按照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根據目前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存在的現狀,制定有效的措施,通過不同的方法,實現對小學生素質的全面推進,才能提高我國小學的教學水平,促進小學教學的發展,為我國的教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管理課堂管理課程管理人文精神

目前,實施素質教育既是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的要求,又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勢,已成為教師們的共識,一改過去那種只要學生在統考中取得好成績就感到無尚光榮和自豪的片面認識,而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改變過去只上語文、數學兩個主科,而忽視學生們德育、美育、體育的狀況,按成績排隊,編座次,踢皮球,加班加點等“拔苗助長”的蠢事再也沒人干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按教育規律和兒童年齡特征及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從小培養學生“會自我學習,會與不同的人一起共事,會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生存發展并作出貢獻”的良好習慣已成為教師正確的指導思想。筆者結合“素質教育”的發展的核心思想,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在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1]: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素質教育中的“素質實質是社會發展對教育、對人才的要求歸根結底又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學內容、方法的運用和革新,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因此,素質教育首先應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工作的成敗,教師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著教師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與品格。小學,孩子學習的是知識,但更多的學習的是老師,只有素質高的老師才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教師不愿或不會做的事,很難讓學生會做;教師不具備的品質,也很難在學生身上培養出來。

大部分小學的條件一般都比較艱苦,這就更需要擁有一支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知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因此,構建素質教育的模式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業務和研究素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提高師德修養

要堅持師德為首的觀念,發揮學校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制定切實有效的計劃,創設一定的時間保障,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教師弘揚奉獻精神,努力使教師積極參與素質教育。

2.提高業務水平

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備“T”字型的知識結構,因此,學校要對教師強化技能訓練,提倡一專多能。學校要采取激勵機制,鼓勵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一是實施“教師學歷提高工程”,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大專和本科自學考試;二是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培訓工程”,通過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學習,或說課、上課、評課,或基本功比武,培養一批學校在各學科的帶頭人;三是啟動“學校名師工程”,選拔優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深造,參與校內外有關的教育研究活動,培養在市級、乃至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名教師。

3.提高研究能力

開展素質教育要改變小學教師教書匠的形象,要提高教師的教學品位,使他們向學者型和科研型轉變。具體做法可以不斷組織理論學習,開展一些學科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從帶著課題進課堂。建立學校科研網絡,積極撰寫理論文章,評比各種教科研先進等。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提高創新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誠心誠意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他們都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需要信任、關心、理解和幫助,他們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都隱藏著極大的創新潛力。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許,為學生營造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各抒己見,一定會有意外收獲,取得最佳效果。

創新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愛因斯坦認為:“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兒童只有想象豐富,才能有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大膽、敢于打破常規、發展學習的想象力。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個復雜的過程,常常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途經,才能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敏銳性、發散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等目的。加強發散和逆向思維的訓練,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教學中,要突出發散和逆向這兩種思維能力的訓練。發散思維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一題多解的發散,一因多果的發散,一題多法的發散等。而逆向思維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對一個事物的反面進行思考,獲得新的認識。

三、加強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小學在加強人文精神時,要做到人文環境和信息一起抓,使學校管理整體化、系統化。

首先,要創建校園文化特色,重視校園資源的開發建設,充分發揮校園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作用。

其次,要創建校園教育科研特色。加強教育科研,提供場所設備條件,營造濃厚的教研氣氛,如開設教師閱覽室、開辦校刊天地,出版教師論文和教案集、舉辦各種教學成果專欄、組織專題講座、經驗交流、開展教學基本功比賽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展示活動,激勵和引導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知識技能[3]。

再次,創建校園文化特色,重視文體活動的組織、開展,促進教師身心健康。如組織教師球隊、樂隊、合唱隊,開設教師之家,開展球賽,舉辦美術書法展,通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使人的情感在良好的環境和有益的活動中得到熏陶、激勵、升華,使人們的工作得到協調,使學校整體素質得到優化,綜合實力得到提高,從而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科學化。學校管理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及個性發揮的培養,使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堅持以德育人,突出以生為本,以愛育人,啟迪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管理,學會自律,學當主人。

四、家庭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貼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這就使家庭教育能比較方便地把握、深入和影響孩子的精神世界,而這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難以辦到的。因此,做父母的必須樹立“家庭素質教育”的觀念,擔負起自己的教育責任,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挫折教育等[4]。同時,家長不僅應對學校施行素質教育的計劃、措施給予支持和配合,而且要積極參與,要與教師要盡可能地經常接觸,互通情報,溝通思想,增進了解,融洽感情,共商措施,形成合力,形成家校齊抓共管素質教育的新局面。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要全面衡量,不能唯分數論,而是要全面觀察和衡量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對孩子參加學校班組或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和取得的成績應予以全面評價,給予孩子表揚或獎勵。

教育部門的教育改革力度是大的,但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實施素質教育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教師的素質要提高,而家長的素質更要提高,家庭教育已到了一個不能不重視的時候了。

總之,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袖手旁觀,而應該腳踏實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水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動員社會力量為素質教育的大廈添磚加瓦,我相信,只要我們上下齊努力,小學的素質教育之花也必將越開越鮮艷。

[參考文獻]

[1]嚴建文.農村小學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學周刊,2011(5):8.

[2]吳秋君.談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0(3):72~73.

[3]曹龍啟,李秀永.注重農村初級小學的管理[J].中國農業

教育,2010(5):48.

篇6

關鍵詞: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形成原因 應對策略

        我國政府很重視教育問題,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并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概念。素質教育是更科學的合理先進的教育,經過許多年的努力,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取得了較大成效,全民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應試教育阻礙實現素質教育的原因

        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素質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素質教育的實踐模式正處在積極探索和建設之中。但素質教育是一個“老問題、大問題、難問題”,我國長久以來的傳統教育、社會環境、應試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其中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難以推進的深層次原因。一些地方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一些學校對待素質教育態度積極,行動遲緩,認為可以說說不可真做,就是真做也不在主課中做。一些家長競爭目標不斷提高,競爭重心不斷偏移,不僅想讓孩子上大學,而且想上好大學,從幼兒園階段就讓孩子上各種校外輔導班。素質教育難登教育之門,傳統觀念為其存在之源,社會意識為其盛行之由。

        二、小學素質教育應對應試教育問題的策略

        要提高和完善小學素質教育,應該從社會、家庭、學校三個方面入手,為小學素質教育提供完備的外部環境、前提條件和實施場所。

        1.社會應當引導方向,推廣素質教育

        對于素質教育,社會應給出一個較清晰的概念,明確素質教育的內涵、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要改變對學校和人才的評價觀念,不再給學校必須應對應試教育的壓力,同時不能放任一切權利,不致于有些學校把素質教育等同于給學生減負、減課業、給學生權利。社會要從法律上確認學校與家長在安全方面的義務和責任,解開學校、教師的手腳。提高民族素質,實施小學素質教育,關鍵是要社會轉變教育觀念。

        2.家庭內注重素質教育,家長改變思想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以育人為本。基礎教育應對兒童實施全方位的素質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要求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要求家庭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質,為小學生在家里的素質培養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家長更要改變思想,在為兒童選擇學校時不只是一味地看學校成績、升學率等,要注重該學校的教師素質、文化底蘊等。家庭的改變亦是應對應試教育持續的關鍵之一。

      3.小學校園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場所,是應對應試教育的關鍵

        小學校園應貫徹實行素質教育,把培養“自強、自立”的學生作為目標。學校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學校應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要求,改革教學思路和模式,切實推行素質教育。

        (1)學校自身,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增加音樂、美術、體育、課外勞動等課程,讓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教學方法上,要改填鴨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標準上,要改變過去單純的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把體育、音樂、美術、課外實踐活動等納入考核,全面衡量一個學生;再者,要改革小學的辦學體制,形成基礎教育多樣化的辦學格局。

        (2)現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巨大,老師要以身作則,有終身教育的意識、責任意識。教師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為讓學生創新,老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的能力、絕處逢生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

        (3)學校要構筑高效率的課堂,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人的創造思維發展的重要過程。教育要在內容上、方法上和各個環節上由單一走向多樣。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確定科學的教育目標,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組織教育,例如多媒體、網絡等,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啟發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提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全面發展,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和發展性,提高課上的實際利用率。

        小學素質教育已開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應試教育依然嚴重,實現素質教育有一定差距。相信經過種種措施一定會完成在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小學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點滴進步和全面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不僅美觀、有特色,而且富有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

參考文獻

[1]袁征 等《小學素質教育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馮克誠等 《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華語教學出版社,19997年版。

篇7

[關鍵詞] 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 教學質量

我們談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時,強調最多的還是教師的英語專業水平,卻忽視了其心理素質的作用。事實上,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教學有很大的影響,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戰勝各種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一名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敢于對外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大膽地探索,才能具有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信心,不斷開拓進取,在教學上取得顯著的成就。

一、為什么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實際上,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作為人才培養者,教師不僅要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影響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它不僅表現為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成敗。而且作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這一角色特征要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并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注意自己的心理因素對學生所起的影響作用。學生一開始學習英語,就走進了一個完全陌生的語言世界。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學生在學習中采取何種態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這種語言的喜惡程度。因此,在小學階段設置英語課,通過老師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產生對英語學習的愛好,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是以后學習英語的主要基礎。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入門、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所學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所以良好的教師心理素質是對學生實施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揮人的天賦條件,提高人的各種素質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要使學生達到素質教育的總目標,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必須具備優良個性與健全人格。教師優良的人格特征不僅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催化劑”,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奠基石。

二、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是指表現在教師身上那些經常的、穩定的、本質的心理特征。然而,作為小學英語教師一是要有豐富的情感;二是要有堅強的意志:三是要有開朗的性格。

首先,小學英語教師的情感主要表現為熱愛英語教學,對教學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職責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學習和仿效的榜樣。因此,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要以滲透情感來感召學生,尤其在教學中要運用情感,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融情感于知識傳授中,使情感性信息交流和知識性信息交流融為一體。才能換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實現整體優化,從而獲得英語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其次,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有堅強的意志。教育家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教師要在意志活動中不斷地去克服各種困難。只有具備勤奮刻苦的教學態度,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不辭辛苦的忘我精神,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再者,小學教師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小學英語教師的性格應該是比較外向,活潑熱情,風趣幽默,同時又冷靜、沉著。這樣才能消除小學生膽小、羞怯、參與意識差、情緒不穩、意志脆弱、心境多變、語言環境差等的不良因素,只有克服這些不利的心理特征因素,才能把課堂教學組織得井然有序,生動活潑,也只有學生心境好,心情愉快,課堂氣氛活躍,才能營造出寬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輕松說英語,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小學英語教師的心理狀況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內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要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首先擁有健康的心態,因為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會源源不斷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

首先,教師的職業特點易于引發心理問題。從教師的工作性質來看,工作相對封閉,其職業特點造成人際交往范圍狹窄。面對年幼的孩子,常處于教導的身份,教師容易形成好為人師的性格――總愛教育別人。如果長期如此,易形成過度計較的性格特點。教師若不善于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進行自我調解,與成人交往時,會因不適應新環境,產生許多難題、障礙和沖突,出現心理問題。

其次,來自個方面的壓力也容易影響老師的心理健康。包括工作壓力、人際關系、子女成長和個人婚姻等各種問題。身為教師,其自身的承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心理素質

首先,小學英語教師正確認識并調整自我心理狀態。愉快接受教師身份。教師只有在思想上承認自己的職業身份,按教師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才能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才能約束自己,不參與有失教師身份的不良活動,自覺抵制外界對教師工作的不良刺激。

其次,改善自身心理環境。一個教師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就會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教育學生有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為歡樂,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教育心理環境的好壞會隨著社會大環境、時間、個人閱歷、觀念的變化而變化,可以在自己的主觀努力下得到改善。

篇8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素質教育 問題 對策

素質教育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素質教育也越來越深入人心。但也有許多的問題暴露在我們的面前,特別是邊遠的山區。

一、素質教育認識上存在著模糊

“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然而在教育規模的限制,我國受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上存在著普遍地競爭,特別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城鄉之間人們觀念認識上有著很大的地區差異性。尤其是有九億多人口的農村當面對素質教育時,有很大的不理解性,想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就得首先切實做好幾個“必須”工作。

(一)教師必須加強理論、政策、法規的學習,提高教育理論修養,更新教育觀念,以新的標準、科學的方法去評價學生

一定要拋棄過去的那種因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優劣,以一好來代替百好的錯誤做法。

教育者著眼于全盤,用辯證的、動態的觀點對待學生的學習,注意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誘導他們的創造性才能;同時,要注意理論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去。

(二)教育者必須加強師德修養,以身作教,以德育德,教書育人

在我們現如今的社會中,高尚的師德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映射作用。農村的大多數教師遠離都市,教育觀念更新較慢,再加上周邊眾多的農民群體的同化作用,特別是我國那種傳統的 “求學為官”、“光宗耀祖”、“苦讀詩書數十載,一朝成名天下知”思想等,導致教師難容學生有一個獨立的思維的空間,這樣很難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感染作用。

教師的職能是教書育人,育人要靠言傳身教,教師的健康的心理品德,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一個教師自身要始終體現出樂教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進取精神,學生才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時再談素質教育就不會是空談了。

(三)教師必須要具有進取、創業的精神

改革開放二十幾年里,我國的教育有了巨大的發展,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許許多多的教師為了職稱、為了工資而流連忘返于各種各樣的“短、平、快”的進修。

學而不用,等于不學。教育要創新,教師必須進取;要造就人才,教師自己必須是有才。農村中小學教師應該在繁鎖的進修過程中,還應當關心教育方面新知識更新,要能有激勵學生強烈求知欲的能力,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展個性,發揮特長,讓學生主動地學習。

二、考試制度是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實施關鍵

我國的整個教育體制還是“應試教育”為主的格局。這樣,在農村推廣素質教育就必然有很大的人為的阻力。上級主管部門呢?缺乏理解力度,一味表現于學生的減負、減少“考試”上,好像這樣就可以擺脫分數的壓迫,殊不知,這種“或左”、“或右”極端的標準所產生的巨大的危害。各地都在“素質”一詞中探索,邊教邊學邊改革,既誤導了學生,又耽誤了教師的時間。像這樣的盲人摸象的“教”與“學”的根源就是沒有一個新的、統一的標準!

針對上述狀況,我們的教育部門完全可以自上而下地做地兩點工作。

第一、要建立新的評價標準和評估制度。

對學生要改變單純的分數評價,要從多方面綜合考察。以長遠的眼光,以國家的大教育、大環境來教育好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學會做人,做一名對國家有益的人;再分階段培養他們技術技能,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從小要培養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個純潔的靈魂。

至于評價制度的制定,也應該著眼于大教育,結合當地的資金、場地、人力等因素,把素質教育分解成若干個步驟去進行,制定一些可有效執行的評估制度,切莫為了趕超先進,而弄虛作假,謊報業績。

第二、要處理好師生的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過去的那種課堂上的“一堂言”、“填鴨式”、“棍棒式”方法給學生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老師呢?也感到十分地累。

作為現代的農村教師要有勇氣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要準確地把握所教學科的特點和訓練途徑,一切為學生的現在與未來著想。要讓學生敢于直言,敢于動手、動腦、動口。

總之,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要求老師有一顆敬業愛崗的心,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兩者緊密結合,互相依存,這樣,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三、社會和家庭的配合是農村素質教育的策動力

我們這些身處農村的教育工作者在長期教育、教學中,深深地感到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我們周圍是一些農民兄弟們,他們的思想還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要求,目前所推廣的素質教育在他們眼中或許是一種誤人子弟的教育。

學校是全民事業性單位,主要靠上邊撥款和社會上的教育專款來辦學的,如果一個農村中學當年的中考或高考不什么出色的話,那么它甭想再有什么添磚加瓦、增加器材的奢望了。反過來,一旦某校“考績”頗佳時,則是一俊蓋百丑,多于牛毛的獎金會送上門來,這時的社會、家庭根本不會問你實施中運用了哪種手段了。所以講農村要想實施素質教育,還應該加大社會和家庭的宣傳力度,切不可以一紙公文,一項命令完事。

篇9

一、熱愛學生的高度責任心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張對學生施以“仁愛”,做到“誨人不倦”。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可以說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前提。我們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關心學生,更要在生活中關懷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溫暖。這就要求我們應把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生身上,善于觀察他們的心理,了解他們的需要,尊重他們,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這樣學生和我們就會產生一種親近感,才會樂于敞開心扉,樂意聽從我們的教誨,從而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轉變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以前有好多教師認為教學就是給學生傳授一些科學文化知識。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形勢的變化,素質教育的沖激,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教育不單單指對學生知識的傳播,更主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小學語文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教學《鳥兒的偵察報告》時,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一)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課前我讓學生搜集有關鳥兒的知識,課堂中組織學生互相交流。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教會了他們查閱資料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還為上課奠定了基礎,可謂一舉多得。(二)本文是以童話故事的形式來寫的,童話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因此,教學中師生精心準備,把這篇文章編排成課本劇進行表演,使學生真正理解了文章的主題。(三)本文是以鳥兒的身份發回的偵察報告,非常適合分角色朗讀。教學中我抓住了鳥兒對話的語氣,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從而增強環保意識。(四)注重合作探究。教學中我讓學生分析討論:從四份偵察報告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為什么鳥兒會遭到迫害?你有什么感想?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真正了解到了環保的重要性。

三、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

幾千年的教育被素質教育的春風一吹,把站在教育第一線的人們吹醒了,他們明白了教育需要創新,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于是,人們意識到過去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應改為啟發誘導式教學,更要求我們應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弊端,努力做到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僅如此,素質教育還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教法學法。如《黃河象》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因此,本課教學中我并沒有讓學生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弄清科學假想,而是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大膽實踐,共同討論黃河象化石的形成過程,并編成故事。之后,學生把自己創編的故事再與科學家的假想相比較,從而感受到了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嚴謹性。

四、博覽群書,拓展知識結構

小學語文教師擔負著全面地塑造兒童心靈的任務,他的工作具有多面性和復雜性。這就決定了小學教師在文化素質方面的特殊要求,不僅具有多方面的綜合性的知識和才能,還要掌握必備的語文知識。還應掌握一些數學、科學、地理、歷史、音樂、美術、體育等知識,知道一些人生哲理,清楚了解國家重大的方針、政策,了解現代科技新發展,總之,教育要求我們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做到博覽群書,以提供給學生源源不斷的活水,

五、有效、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篇10

【關鍵詞】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 存在問題 發展策略

【課題來源】山東省棗莊市二O一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計劃軟科學項目《素質教育基地創建實踐與研究》(編號:2012RKGA0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06-02

創建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現代教育發展趨勢、創新教育培養人才模式的客觀需要,對促進中小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具有其它教育資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面向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有利于促進教育觀念更新,實現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在社會實踐中相互滲透,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我市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于2009年在市第一職業高中辦學基礎上進行功能性改造而成,擁有教學樓、實訓樓、拓展訓練場等活動場所,開設有素質拓展、電子制作、物理探究、生活化學、數學好玩、禮儀訓練、音樂體驗、沖浪e世界、生物與環保、家政實踐、布藝、剪紙、攝影、計算機拆裝、篆刻、航模、中國書法、家用電工、避險與救護、折紙、手工編織、泥塑、傳統體育等23個活動課程,并與當地村民合作開辟學生農業實踐區,日接待近500名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是一所集勞動教育、藝術教育、科普教育、軍事拓展、生命教育于一體的綜合實踐教育基地。

這種教育方式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從實踐角度看,都是新生事物,況且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尚未被完全扭轉,因此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及教育管理模式方面還面臨不少問題。經過幾年的建設與運行,我們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也摸索出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同時我們對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創建發展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作為一項課題,我們申報了山東省2010年教學研究課題,目前已順利結題。

一、存在的問題

1.經費投入問題。

創建校外學生綜合性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需要較大的經費投入,無論選擇何種類型的實踐基地,如果以縣區為單位的獨立建制的實踐基地少則需投入幾百萬,多則上千萬。利用原有教育資源改造或利用社會資源整合而成的實踐基地雖投入少,見效快,但至少也需要上百萬元的投入。按照目前的教育經費投入方式,創建校外學生綜合性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沒有專項經費,同時,在收費方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制約了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發展。因此,創建校外學生綜合性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需要當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政策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2.師資配備問題。

創建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必須要建立一支本領過硬、結構合理、業務精良的專職教師隊伍,這是做好此項工作的可靠保障。但由于這是一項新生的教育項目,與學校校內教育教學有著較大的區別,能適應這一教育的教師很少。我市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是由職業高中轉型創建而來的,原有師資多為普通文化課教師、職業技能教師,不適應素質教育實踐教育教學的要求,實踐基地教師須達到的要求比學校教師更高,他們既要具備教師資格,又要掌握其它專業技術。同時,實踐基地的工作性質和環境決定了教師工作量大且比較艱苦,再加上基地是為學生提供無償服務的,沒有創收項目,而會造成福利待遇差,會導致基地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職稱評聘也還要走普通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帶來了一些問題。

3.基地特色問題。

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功能之一是為培養人才、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服務,那么實踐基地建設應體現我們滕州地域特色。可是我們所開設課程模塊過多依賴現實條件,科學性、合理性、時代性、趣味性不足,同一門類重疊,部分領域課程缺失。

4.目標責任問題。

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相比,目前我市的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造成了滯后和被動局面。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實踐基地建設發展規劃不夠明確;二是由于基地建設剛剛起步,教育行政部門對基地的目標責任制考核還在探索階段;三是基地的實踐教學目標定位還不夠清晰。

二、改進和加強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主管部門要把對基地工作的管理和對基地課程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幫助基地領導和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能力。各基地要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如成立專門的課程領導小組、建立課程評價制度等,加強對課程開發、實施和評價的全過程管理,努力打造規范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2.制訂明確的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發展的規劃。

依托現有資源,充分利用本地、本土的社會資源,合理布點,因地制宜,科學定位,著力做好現有資源的整合優化工作。各地在規劃時,要統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盤活存量,充分利用流量,要把各種教育資源優化整合起來,發揮綜合效益,逐步建立起特色鮮明,互為補充的素質教育實踐基地。

3.多渠道籌措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資金。

努力形成以教育部門為主、社會多方籌資共建實踐基地的局面。堅持政府投入、資源統籌整合、勤工儉學收入、服務性收費、市場運作投資、吸收社會資源等多種途徑,籌集實踐基地的建設資金。重視創建投入的同時,對于基地運營經費更是不容忽視,實踐基地對學生開放實踐之日起,就需要承擔各種正常耗損及其意外損壞,還有許多實驗材料是不可重復使用,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所以對于資金投入一定要預算周密、科學、合理。

4.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批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師資管理隊伍是實踐基地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做好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實踐基地指導教師的專業技術和指導水平。加強理論研究,特別是教育科研工作,根據需要不斷進行活動項目創新,優化、完善活動內容與形式,積極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基地業務部門要堅持節查、日評、周反饋等形式強化課堂教學監督外,定時開展“聽、評、糾、思、創”相結合的模塊大教研,使課程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更貼近學生生活。開展校級示范課、組內公開課等系列聽、評課活動。充分利用休訓時間,組織教師開展階段反思,擺查思想、心理、行為上存在的問題,組織研討會。

5.精心開展課程研究。

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劃,以提升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開發系列化、體驗性實踐活動課程。

充分利用校內課程資源,大力開發校外課程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積極與社區、公園、綠化站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多方開辟活動場所,如風景區、博物館、敬老院、污水處理廠、氣象臺、科技館、德育基地、社區等,并與這些單位簽訂活動協議,保證學生實踐活動能順利開展。因地制宜地、靈活多樣地開展各種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的實踐活動。

6.創新機制,完善制度建設。

一是立足校外素質教育基地的特點,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對管理過程中的每個細節,明確人員,落實責任,確保培訓效果及培訓安全。

二是完善教學、考核體系,逐步形成一套全面、規范的教學、考核體系,從而為學校發展不斷注入活力和生機。

7.實行校際聯動。

基地和參訓學校協調配合,明確管理職責,重抓細節落實,確保培訓過程平穩有序。主動聯系,提前籌劃。每次培訓提前1-2周與參訓學校聯系,將學生所帶物品清單、基本注意事項、作息時間表等材料提供給參訓學校,并就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關鍵環節進行詳細交流,做到有的放矢。根據初中學校的具體情況安排好車輛,排定課表,調整好宿舍和行政教室。基地挑選的有責任心、有愛心、有激情、有能力的骨干教師,為各班配備了協助管理員,實行全過程跟蹤服務,消除學生管理上的時空盲區。基地政教處嚴格按照工作規程認真操作,天天檢查天天量化、統計匯總公正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