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行為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4-03-12 18:0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行為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職業行為存在的問題

篇1

【關鍵詞】事業單位; 會計委派制;監督核算;規范; 問題

【 abstract 】 to strengthen institutions of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from the source of corruption prevention occur, accounting accreditation this effect, but also exposed a lot of problems, analyzed carefully stud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ertinently take necessary countermeasures is necessary.

【 keywords 】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accreditation; Supervision and accounting; Standard; question

中圖分類號:E23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成為經濟生活中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規范會計行為、加強會計監督,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事業單位委派會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事業單位委派會計雖然是通過競爭機制優中選優,但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委派會計隊伍現狀不盡人意,事業單位會計由于長期從事業務相對簡單的預算會計,忽視了業務學習,無論從專業技術水平還是學歷結構,都不能滿足事業單位發展的需要,高級會計人才奇缺。委派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委派的會計委派制實施的效果,我國現有會計人員的素質另人擔憂,據統計我國現有會計人員1200萬,具備中專以上學歷人數占47.07%,其中具備大專學歷人數占51.89%,具備大學本科學歷人數占2.32%,具備研究生學歷的僅占0.07%。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會計從業人員從未接受過任何會計專業的資格培訓,還有部分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老化、業務操作不熟練等。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委派會計的一個現狀。此外,長期以來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由于受不良社會風氣和人情世故的影響,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有待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與勝任其工作所需具備的資格條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委派會計不堅持原則,對違法亂紀行為不予制止,更有與之同流合污者,從而制約了事業單位會計的監督和財務管理職能,影響了會計委派制的有效實施。

2、事業單位會計委派制的制度建設尚不規范

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委派制的制度建設尚不規范,主要表現在:(1)在我國事業單位委派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的,不同地區對同一職位的職權范圍規定不一,有的規定委派會計只負責業務的審核或監督,有的規定委派會計直接負責記賬,參與會計工作的日常管理,委派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缺乏統一規定。委派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是委派會計工作的依據,職責不清使委派會計與被委派單位的關系難以協調。(2)委派會計的委派主體和管理主體界限不清即委派會計由誰來管由誰來派的問題尚不明確。對這個問題不加以澄清,不利于事業單位委派會計有效地開展工作。(3)對委派會計人員的后續管理尚不完善。會計委派實施后,對委派會計人員的后期管理就越發重要,但目前針對委派會計人員的制度建設尚不完善例如委派會計人員的任免交流、職稱評聘、工資福利等方面的人事管理制度;會計人員的述職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繼續教育制度、業績考核制度、獎懲制度等尚無明確規定。委派會計人員的后續管理不到位,不利于保證會計人員切實履行規定的職責權限和有效實現“會計委派制”監督約束機制。

3、事業單位委派會計的地位不盡合理,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委派會計的編制及職務升遷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有些委派會計在編制上屬于財政部門,但并不是財政部門的正式干部,其身份成為困惑委派會計人員的一個重要因素。

會計委派制在事業單位試行以來,會計人員被委派到事業單位后,按照有關的規定行使職權,但至今沒有出臺與其利益相關的政策法規,雖然會計委派制實施后,委派會計的身份地位有所改觀,但對其身份地位尚無明確規定,由此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在未實行委派制之前,有些單位的財會人員已成為該單位領導崗位的重點培養對象,由于委派制的實施,委派會計人員的隸屬關系發生了改變,使其從原單位的培養對象變為受派單位的普通會計人員,按現行的干部管理體制,這批人員在委派單位如果得不到提拔,那么在受派單位就更不可能有提升的機會。

在我國大部分的委派會計管理機構一般都定位為事業單位,在實行會計委派制之前,有些會計人員在原單位是公務員,但到了委派單位后變為了事業編制,所以很多會計人員寧愿不做會計也不愿丟掉公務員身份。

4、事業單位委派會計的職能不完善、不規范

委派會計作為委派主體派駐到受派單位的“特派員”不僅擔負著為委派主體監督受派單位經濟活動的使命,而且還肩負著為受派單位的財務管理出謀劃策的重任。委派會計集監督與服務職能于一身,這兩種職能使委派會計具有雙重身份,一重是委派單位的派出代表,行使監督職能;另一重是受派單位的財務人員,行使服務職能。兩個職能難以協調,在我國事業單位委派會計側重于服務職能,這樣就同受派單位的內部會計沒有什么區別,所具有的監督職能也就形同虛設,有的會計甚至同受派單位合謀舞弊,造成更加嚴重的腐敗問題。

5、事業單位委派會計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不規范,委派會計人員的積極性不高,容易引起委派會計和受派單位的合謀問題,產生新型腐敗現象。

因為委派會計與委派單位實質是一種委托關系,根據“經濟人”假設,委派會計人員以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他的目標與委托人即委派單位期望的目標有所差別。委派會計在他人對他的監督概率很小,而效用值很大的情況下,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去追逐更高的經濟或者地位上的利益的行為極有可能發生。委派會計與受派單位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在委派單位的監督力度不夠,或者對出現合謀后的處罰力度不夠的情況下,委派會計與受派單位很容易結成統一戰線,形成合謀。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委派制試點都把委派會計的工資福利待遇統一由委派單位發放,這雖然能夠保持委派會計的獨立性,但是大鍋飯形式的機制不利于對委派會計人員的的激勵作用,委派會計人員的精神和物質在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選擇與受派單位合謀以尋求心里上的平衡和利益上的保證。委派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他們與受派單位的合謀會產生更為嚴重的腐敗,破壞性更大,這都源自于對委派會計人員的約束激勵機制不完善。另外在實際工作中,委派會計人員普遍感到承擔的責任大于所賦予的權利,相應的待遇也沒有得到提高,形成了責任大于權利、權利大于待遇的責權利不對等的格局。這就導致了部分委派會計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某種程度上挫傷了委派會計的積極性 。

6、實施會計委派制很難打破與受派單位的依附關系。

實行會計委派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確行使所有者的權利,規范會計行為、加強會計監督,防止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一是委派會計人員接受的是委派單位和受派單位的雙重領導,這樣使會計人員處于 “兩難”境地,委派會計人員在受派單位從事監督、核算工作如堅持原則的將被孤立,不堅持原則達不到會計委派制的目的,時間一長很容易被受派單位“同化”。二是受派單位領導思想上沒有真正認識起來,把委派的會計人員視為單位外的人,對委派會計人員產生戒備心理,不利于委派會計人員開展工作。三是從福利、待遇方面考慮,委派單位很難滿足委派會計人員的要求,這樣也不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熱情,達不到委派的目的,委派單位唯一能制裁只有人事權,所以施行會計的統管統派,必然造成會計人員的使、管、用脫節,委派會計長期在一個單位工作,其考核意見大多數來自于受派單位,所以委派的會計人員與受派單位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然的難以割舍的依附關系,不利于委派制的有效實施。

篇2

關鍵詞:縣鄉;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8-0181-02

無論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還是當今事業財務管理,積極推進內控制度都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于當今位處于基層的縣鄉兩級事業單位,承擔著行政機關無法完成的專業技術服務、公共事業管理等職能,在推行事業職能過程中,涉及財務收支來往的環節較多,因此,加強縣鄉兩級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它不僅可以規避縣鄉兩級事業單位按章辦事,推進各項事業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也會防患于未然,行之有效地防止各類不法財務行為的發生。

一、縣鄉(鎮)兩級事業單位內控制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制度不盡完善

對于內控制度,國家財政部門早就制定了相關制度,譬如《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這部財務規章雖然對企業具有很大的針對性,但是從內控理念、內控原則、內控方法等等,對于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具有同樣的約束性。建平縣財政管理部門于2008—2012年五年期間,通過對全縣124個事業單位進行執法檢查中的結果是,65%的縣鄉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內控制度,用簡單的財經規章制度來敷衍內控制度,尤其是對于上級下撥各項專項資金管理流程控制不規范,資金撥付環節增加,沒有按上級的正規財務制度執行。雖然有少部分事業單位建立了內控制度,也是有其名無其實。

(二)基礎性會計工作薄弱

縣鄉兩級基礎性會計工作薄弱的突出表現是;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會計憑證簽字手續完備,但多是批準在事后,事前少控制;資金的支付情況是財政直接支付比例小,授權支付比例大,同時授權付款憑據不完備,簽發資金支付的印章單人管理;會計憑證的裝訂按時間排序,業務分類無從考慮,多項業務混裝在一起,難以進行匯總和核對;會計賬簿重視分類賬,忽視備查賬,金額記載完備,事由記載糊涂。財務會計報告忽視財務情況分析,有財務分析的也是為應付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檢查指標考核而備,利用財務會計信息研究單位財務管理中的問題極少或者說沒有。

(三)內控崗分工輪換制度不健全

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由于人員的專業技術所限,崗位分工和崗位輪換控制不健全。由于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編制固定、從事的工作專業性較強,崗位安排不到位,故而有很多事業單位存在著會計、出納、實物保管員一肩挑的現象,崗位兼職、崗位輪換現象極少。

(四)資產管理和控制制度尚屬空白

縣鄉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的作用是“核算”、“付款”兩大塊,對經濟業務的源來源去,對事業單位重要事項形成的決策、實施過程的有效監督、實施的最終結果均不了解;不經評估擅自處理固定資產,人員變動了固定資產也發生變動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縣鄉(鎮)兩級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問題的剖析

(一)對于事業單內控制度認識不足,知識不夠

縣鄉兩級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內控制度的重要性意識淡薄,對于單位發展較比重視,對于內部管理極其忽視,把內控制度誤讀為牽制制度。認為術業有專攻,內控制度是財務部門的業務,縣級的會計核算中心自然會把關,單位再無必要建立內控制度,內控制度建立了也是有其形無其事,主要是應付有關部門檢查,根本沒有系統化、流程化的內控制度,長此以往,埋伏了了一系列的財務風險。

(二)政府部門制定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不健全

至今為止,對縣鄉兩級事業單位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指導性的規范性文件、細則尚未形成。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時間經驗研究設計科學合理的內控制度體系的縣鄉事業單位寥寥無幾。國家財政部很早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在原則和方法上,對于縣鄉事業單位來講也具有規避功能,但設計的方向主要是企業,對事業單位尤其是對于處于基層的縣鄉兩級的的適用性較差。

(三)縣鄉兩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低

大部分縣鄉兩級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專業技能水平差,人員素質低,是形成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的又一主要原因。由于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專業水平低,崗位之間又缺乏監督牽制,導致單位的財務管理混亂已成必然,對于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資金安全運行已成為一句空話,資金使用效益更無從談起。

(四)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內部自查自檢不到位

對于大部分縣鄉兩級事業單位來講,沒有設立內部檢查監督機構的較多或者占據絕大多數,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情況由內部會計執行部門自行監督檢查,致使監督成為空白,有些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單位也有內部審計機構,但對內部審計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審計,沒有履行其職責和權限。

三、建立健全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主要對策

(一)加強領導重視

按照國家頒布的《會計法》、財政部下發的《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對本單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負主要責任”的規定。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在制定內控制度時,對于負責人在財務內控管理制度中應負的責任予以明確,使單位負責人真正意識到“第一責任主體”,使其積極推進和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制定,從而推動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按其控制的方向不同,劃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內部管理控制兩大類,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是內部控制的基礎性條件;其次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主要是:(1)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要求記賬人、審批人、經辦人、保管人的職責權限明確、彼此分離、相互制約;(2)單位在資金撥付、固資處理、資金調度的決策和執行中要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清晰;(3)明確財產清查的范圍時限、組織程序;(4)明確會計資料的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5)明確單位建立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內部審計制度。

(三)強化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預算控制

縣鄉兩級事業單位要從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年度財力狀況,嚴格按照部門預算核算的標準和定額,制定出縣鄉兩級事業單位自身的基本支出預算,對于專項資金的預算,務必細化到具體項目;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在執行年度的預算時,嚴格防止隨意調整追加預算及超預算、擴大預算范圍等情況的出現;對于實施預算的單位和部門,要嚴格按制度辦事,重點監督好專項資金的使用和財政授權支付資金的管理,防止套取、挪用、虛報、冒領各種專項資金。

(四)提高縣鄉兩級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

強化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要求財會人員的素質有較大的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要高,政策理解要明,職業道德水準要強。積極組織開展會計人員培訓,更新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知識,使其明確掌握內部財務管理控制制度及其相關政策,正確行使會計人員的法定職能。

(五)完備會計基礎工作

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要規范,推進會計業務規范化、標準化處理;建立完善的會計處理程序,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憑證的審核傳遞、會計核算的方法、會計賬簿的設置與記賬要求等,要進行會計核算,首先實施會計控制,從入口做起,使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真實、完整;內部核對制度要完善,對已完成的經濟業務記錄進行復查核對,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是控制記錄使其正確可靠的重要方法,主要在預算、經濟業務的合法性、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和財產物資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

(六)加強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監督

坦而言之,推進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控制,就是對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再控制,縣鄉兩級事業單位也要充分發揮單位內部審核控制的作用,通過對內部會計控制執行情況的不定期和定期檢查,及時、及早發現內部會計控制中的相關漏洞,適時糾正,行之有效的防治財務違法違規的情況發生。

總而言之,縣鄉兩級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強化,是一項功在當今、利在今后的工作,無論是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外部主管部門,還是縣鄉兩級事業單位的內部主管人員,都要嚴肅認真領會、關注會計政策新動態,注重內控制度的強化、建設、管理機制的創新,為促進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黃帆.縣級企業工會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工會財會,2012,(2):45-46.

[2] 王 珊.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應引起重視的問題[J].科技信息,2006,(11):33.

[3] 張亞民.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農經信息網,2007,(7).

篇3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現階段,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對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維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許多企業開始按照內部控制準則的要求設計和執行相關的內部控制。這是因為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能夠預防和防止內部人員舞弊行為的發生、使得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符合合規性和合法性、對企業內部有限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以及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相比之下,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企業,內部控制在單位內部起的作用很微小。基于此,我國財政部在2012年11月份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并要求相關行政事業單位于2014年1月起開始實施。自相關的試行規范實施以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問題依舊存在,需要進一步探討。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關于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變現主要呈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在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對內部控制的重視不足,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對于單位的重要性,因此也就沒有設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僅限于單位內部制度的條文當中,并沒有作為單獨的內部控制準則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去遵守和執行。其次,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雖然認識到了內部控制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意義,但是他們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并不如企業那么的充分,也相應在單位內部建立了相關的內部控制行為制度。但是,由于受到認識不足的影響,該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僅涉及一些關鍵的事項和操作流程,因此沒有覆蓋到單位的各個崗位和業務上去。由此可見,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依舊沒有做到健全和完善。最后,有些單位內部的相關領導已經意識到內部控制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也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這和單位內部員工對內部控制認知的缺乏存在一定的關系,從而使得內部控制不能在單位內部順利實施。上述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到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人員在這些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與一般的企業組織相比,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依舊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它們的內部控制依舊存在著不健全的情況。在對內部控制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更不知從何而談。由于內外部的監督對單位內部控制執行起到一定程度的督促作用,如果內部監督體系缺乏,單位內部就會失去一種強勁的鞭策力。而財政部新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當中,也并未對如何加強內部控制監督做出詳細的規定。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來講,由于它們的生產經營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日常所需生產資料由政府部門供給,這會使得他們缺乏相應的動力和競爭意識,因此就會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工作怠慢。而內部控制監督體系的缺乏會嚴重影響到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效果以及其作用的發揮。

(三)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目前,絕大多數的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對相關風險的管理和認識。它們普遍認為,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性質不一樣,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并不參與市場上的競爭,因而不存在相關的風險經營管理風險。但是,現實中單位的風險是存在的,比如說社會風險以及政治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都會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生產經營的失敗。由于對這些風險在認識上存在著不足,單位內部對相關風險的評估機制也存在缺失的狀況。這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在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等環節存在這極大的隱患。由于單位內部對相關風險認識以及風險評估和識別機制的缺乏,不能夠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不會意識到內部控制在防范風險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

(一)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成文的內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條件,否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行為會一盤散沙沒有規律可循。由于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是制定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主體,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去認真學習和了解在《行政事業單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相關要求。另外,還應當對單位內部的實際情況進行把握,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時候,應當將二者結合起來,這樣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關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方面,應當能夠涉及到單位內部各個職能部門以及主要的工作流程,使其覆蓋到單位內部的方方面面。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并不能說明單位對內部控制的執行力較強,這是因為有些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會像一紙空文那樣擺在單位的相關制度之中,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基于此,應當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培訓,強化他們對內部控制的認識等措施。例如,我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對內部控制的認識較為充分,它在醫院建立之初便開始對相關的內部控制進行設計和研究。時至今日,北京同仁醫院的內部控制已經相當的完善,并為其業績和競爭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構建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能夠影響到內部控制執行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單位應當加強對內部監督體系的建立,賦予其對內部控制的監督職能。如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已經存在一定的監督體系,此時應當將對內部控制的監督納入到該監督部門工作當中,并對原有的工作內容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加工。如果單位內部原本就不存在相應的監督體系,應當針對內部控制的具體工作內容加快對內部監督體系的建立工作。而相關的內部監督部門應當獨立于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這樣能夠保證監督部門的獨立性,有利于它們在不受管理層威脅的情況下執行工作。關于內部監督部門的設立以及相關工作的確認,如果內部管理人員不能夠高質量完成,也可以聘請外部相關的專家對單位內部的監督體系進行設置,這樣能夠充分利用專家的工作,提高內部監督的效率和效果。

(三)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充分借鑒現代企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樹立相關的風險管理意識,建立相關的內部控制體系,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向企業組織那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風險并不是一般企業組織面臨的,行政事業單位如果不能夠發揮其作用為社會公眾服務,同樣會受到來自人民群眾和政府的壓力,導致其瓦解。基于此,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應當具備風險管理的意識,并在單位內部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對于風險的管理和應對是內部控制中的一個方面,如果單位內部控制機制較好,那么相應的風險管理也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提供保障。

三、總結

隨著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日益重視,相關的內部控制工作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是依舊存在著問題和不足。在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方面,需要協調外部實施組織之間關系,相關的組織部門齊抓共管。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在自身的帶領下,充分發動全體員工的熱情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切實提升內部控制建設以及辦事效率和效果,從而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01).

篇4

一、新形勢下的企業治安保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保衛人員工作環境枯燥,性質危險,工資待遇偏低。保衛人員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而且保衛人員的工作比較辛苦,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很多保衛人員晚上基本都沒有睡過安穩的覺,節假日其他人都回家了,保衛人員依然兢兢業業,值守在崗位上,為企業的安全而奮斗。然而很多保衛人員的付出并沒有得到正比的回報,很多企業沒有充分意識到保衛人員的重要意義,因此沒給予保安人員很好的福利待遇,這就導致了保衛人員內心的失衡,很多保衛人員因此跳槽,導致企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穩定性比較低。

(二)企業內外不安定因素增多。現在很多企業都存在擴增的情況,隨著而來的就是企業用地問題和員工增加問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很可能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使得企業不安定因素增加,給保衛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使得保衛人員工作壓力增加。人員的增多意味著企業內部人員結構會變得復雜,由于每個人的性格和習慣不同,時常在員工宿舍內部出現一些打架斗毆事件,影響著內部的和諧。而且在企業招聘的過程中,很可能為企業招來一些道德素質敗壞的人員,導致企業失竊和徇私舞弊等腐敗行為變得猖獗,企業難以實現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模式的不斷調整,在某種程度上引發諸多內部矛盾,諸如勞資矛盾、人員調配矛盾等等,增加了企業的不安定因素。

(三)對于治安保衛工作重視度不夠。很多企業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的提高,卻忽視了一項重要問題就是企業的穩定性,因此對于治安保衛工作重視度不夠,即使是發現了一些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提高警惕性,使得企業管理漏洞逐漸增大。由于企業對于治安保衛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使得企業內部出現的問題較多,例如:由于治安保衛人員不足,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私自擅闖企業內部盜取企業的貴重設施或者資金,使得企業經濟利益受到嚴重的威脅,由于資金的盜取企業的經營活動也不法順利開展,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企業破產,因此企業要對此提高警惕。

二、新形勢下做好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對策

(一)適時提高保衛人員待遇,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保衛隊伍。企業要嚴把招聘關,也就是說對保衛人員進行招聘時,要對其進行全面和綜合的考察,盡可能的提高錄用標準,從根本上提高企業保衛人員的管理水平,保證進入企業內部的保衛人員個個都能夠兢兢業業,甘心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為了吸引和留住業務能力強的保衛人員還要提高這方面的薪資待遇,調動保衛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為企業的安定和發展提供保障。

(二)認真開展預案演練。認真開展預案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為保護企業員工及周邊群眾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使企業面對突發事件時,快速反應,有效控制和妥善應對,保證應急工作科學有序,針對本單位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必須制定《遭受恐怖襲擊專項應急預案》、《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防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等多項應急預案,明確職責、應急措施及應急期間意外情況的處置。

(三)更新觀念,加強治安保衛工作重要的認識。企業領導需要高度認識到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關鍵性,對管理方式積極創新和改進,根據企業的特點,對內部治安保衛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并對其實施細化,確保治安制度的落實和執行,提高制度的規范性和操作性,引導保衛人員積極的、主動的做好企業內部安保工作,進而適應新時代對治安保衛工作提出的要求。

(四)緊密圍繞生產建設,嚴密治安防范工作。其一,開展治安防范大檢查。在重大節假日或重要的時間段開展治安防范大檢查,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預防和減少各類治安問題和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其二,建立起“三位一體”的治安防范網絡。企業需要因時利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在防范上進行創新。要把單純的人防豐富起來,構建起立體的防范網絡。其三,建立監控應急中心,嚴格執行監控應急中心24h值班制度,嚴格執行安保值班制度,從源頭上抓起安全防范工作。

篇5

一、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領導部門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視

當前許多的事業單位的領導部門對于思想政治工作并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他們認為在當前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里,做好經濟建設的工作才是事業單位的工作重點。許多的領導部門認為事業單位的員工們擁有著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他們不會遭受思想的沖擊,他們的價值觀念始終是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要求的[1]。除此之外,許多的事業單位雖然認識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并沒有投入精力,形式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大行其道,這個工作方式并不能幫助事業單位的員工們擁有契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思想觀念。

(二)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

當前許多的事業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難以取得成效是因為缺乏一個合理的激勵制度,合理的激勵制度是能夠充分的激發起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創新性的。然而當前事業單位的在進行員工評價的時候所采用的評價方式是比較落后的論資排輩的形式。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員工們的工作成果,將會造成員工們工作積極性的下降,從而影響到事業單位的工作職能的體現。因此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激勵機制是相當的有必要的。

二、造成當前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

我國千年以來的文化思想觀念就是以“長者為尊”,這種思想觀念在事業單位就會轉化為對于工作資歷的重視。當前事業單位中對于工作資歷的重視極為的嚴重,新進員工們不得不服從老員工們的指導和教育,這就會導致事業單位缺乏民主觀念,導致員工們競爭觀念的缺失。這種思想方式是封建性的思想方式,事業單位的領導部門應當引起重視要注重建立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事業單位的員工們能夠擁有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二)社會變革階段的思想震蕩

當前的社會是變革的社會,在這個社會環境下人民的思想觀念必將會受到各種思想的沖擊。許多的事業單位的員工們的思想觀念都在悄然的變化著,他們的價值觀念也正在被一些腐朽的價值觀所沖擊[2]。當前許多的事業單位的員工們逐漸產生了享樂主義的思想,他們的競爭意識被逐漸的瓦解,他們的個人主義思想極其的濃厚,許多的事業單位的員工們甚至走向了違法亂紀道路。

(三)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

當前我國的事業單位在日常的工作中一直缺乏完善的監督制度,事業單位的員工們的行為是依靠樸素的是非觀念、傳統的習俗和社會輿論約束的。這種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的事業單位工作方式已經不能契合當前快速發展的時代了。許多的事業單位的員工們由于沒有監督機制的存在走向了違法亂紀的道路,許多的事業單位的員工們由于沒有監督機制的存在面對不公平的分配現象走向了極端,產生了非理性的行為,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督機制是大有必要的。

三、解決當前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事業單位的領導部門應當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對于事業單位來說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事業單位工作方向正確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是保證事業單位員工們思想純潔性的重要工作內容。因此事業單位的領導部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將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實處,杜絕形式化的工作方式,要充分的發揮事業單位宣傳部門的力量,充分的和所有的事業單位的部門相互的配合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二)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

完善的保障機制的建立是為了提高政府事業單位的政工人員的工作水平和政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在建立保障機制的工作過程中,事業單位的領導部門必須投入大量的經費,從而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3]。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機智的建立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改進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教學方式,加強對于政工隊伍的教育,要做好政工隊伍的梯隊建設。其次要重視這個政工工作的設備建設,充分的使用現代化的工作設備。

(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

建立完善的激勵制機制和監督機制是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完善的基礎。合理的監督機制應當是公平公正的,要改變傳統的以樸素的道德觀念為基礎的管理理念,要充分的認識到當前的社會變革對于員工的影響[4]。完善的激勵制度要改變傳統的以工作資歷為基礎的激勵方式,要充分的考慮到員工們的工作效果和在工作過程中所展現的能力。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要相互的配合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事業單位員工們的工作能力。

篇6

關鍵詞:業單位 報銷審批 優化方案

財務報銷是財務核算的基礎,也是財務管理的起點,它決定著財務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合理性、合規性,財務報銷審批制度是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控制點,合理的財務報銷審批程序可以大大減輕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監控預算資金的執行和使用情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

目前全額事業單位的授權審批制度的設計似乎都是很嚴謹且都很細化,財務報賬的模式一般為:(報賬人)收集、整理相關的票據――填寫報賬單――持原始憑單找相關負責人審批――到財務進行會計憑證處理―(財務人員)審核單據――進行會計憑證處理――打印記賬憑證――稽核――付款。一筆賬務的報銷至少經過三人以上的相關人員或領導們的逐級審批方可支付。這種審批制度的設計,使得日常報銷工作中流程環節多,手續繁瑣。而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又過于依附這種制度,所以過多注重了審批環節的簽字而忽視了對費用支付實際意義的核查,這種制度在操作過程中貌似嚴謹,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控制開支,也不能完全杜絕不合理的開支。

從2012年12月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實施以來,財政部加大了對預算單位的審計力度,并對財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財務報銷的傳統模式,進一步優化報銷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是當前財務管理工作需要探討的課題之一。在沒有設置內審部門的預算單位,財務報銷審批程序的設置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傳統的財務報銷審批程序已不適用于當前形勢。

在新形勢下,傳統的財務報賬模式使得財務人員的日常核算不僅越來越多,而且難度也越來越大,盡管財務人員一直超負荷工作,仍然不能解決報賬難問題。由于財務報銷相關的規章制度、程序以及票據的填制方法等宣傳不及時或是不細致,直接導致報賬人員因為票據不正確、手續不全等問題多次往返于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財務人員既要對問題做出解釋又重復檢查票據,這樣不但影響了報賬的速度也經常會給報賬人和財務工作人員之間造成矛盾。

(一)財務人員工作量逐年加大,工作流程無法突破,報賬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改善

財務人員面對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態度必然得不到有效提高,報賬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傳統的報賬模式,程序繁瑣,報賬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單位制定的報賬審批手續進行逐級審批,會計信息化手段沒有運用到位,使得報賬流程耗時又低效,報賬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在整個報銷流程中,影響報銷效率的主要是兩個環節:相關負責人審批和財務人員審核單據。審批程序需要至少三到五個相關負責人簽字,由于相關負責人存在開會、出差、休假等因素并非時時在崗,審批環節因缺少相關負責人簽字導致無法報賬;在財務人員審核單據的環節,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認真審核票據的合法性、會計事項的合理性,同時還要核查票據的準確性、是否預算經費,占用了大量的時間。

(二)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過高,會計人員任務過重、責任過大

對所有的財務支出,業務部門負責人只需證明其真實性,分管領導或單位負責人批準入賬,而票據是否真實、完整,會計事項是否合理、合規以及這一事項在各階段是否符合邏輯,有沒有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是否達到合同的約定,這一系列的專業性判斷都要由會計人員來完成。近年來,預算單位的“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六項經費均被列為嚴控項目,預算單位一般會由相關的部門牽頭制定相應專項規定,如果這些部門只是制定制度而不直接控制和監督支出,全靠會計人員來把關這些政策和制度的執行,那效果必然很差。按照《會計法》第十四條的要求,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在以上審批程序下會計人員的審核范圍遠遠超出《會計法》的要求,一般會計人員用其專業知識很難對各項財務支出的各個環節進行準確的判斷和有效的監督,這種模式下會計人員的責任實在太大了。

三、新形勢下,優化預算單位財務報銷程序的相應措施

必要的審批流程,能及時有效地抑制不良財務現象的發生,使財務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的信息對稱,有效執行政策,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經費的使用效果。

(一)與時俱進,重置適用的報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全額事業單位的財務支出報銷審批程序應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我們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觀點對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在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集思廣益、開拓思維設置適應社會發展和適用于本單位的報銷流程,充分有效地利用現代化信息等手段對整個財務報銷流程進行審視和思考,使財務人員在處理日常業務中既能保證工作結果的準確性又能實現工作的高效率。

(二)整合崗位資源,加強財務隊伍力量的建設,提高財務部門負責人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

由于人員編制和單位機構的設置問題,全額事業單位財會部門配備的財務人員相對較少,一人多崗的情形較為普遍。這樣的情形下就要求預算單位賬務人員對業務知識非常熟練,工作方法能夠不斷跟進、推陳出新,能夠有效地解決疑難問題,能提供準確度較高的財務報表等等。財務工作質量的高低對預算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有著重大影響,各預算單位應重視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包括研習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業務操作流程、財務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訓,鼓勵財務人員走出去到外單位學習先進的工作方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斷提升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財務人員要能夠及時轉變財務工作理念,轉變固化的思維模式,用全新的思維模式處理業務。

(三)敢于創新,構建多種模式相結合的財務報賬方式,有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上級財政部門對預算單位的財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財務工作日漸規范,業務量明顯增大,財務工作的重心已轉向財務管理上,針對本單位實際的工作情況,實行報賬審核員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傳統的報賬模式下,報賬人直接將相關票據交給財務人員,財務人員要對報賬人提供的原始票據進行整理、歸集、粘貼、查驗、審核,同時要對不合規定的相關票據進行解釋。為了解決報賬人所提供原始票據規范性的問題,預算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一到兩位固定的報賬審核員,經過財務部門系統培訓后,負責一些財務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最新出臺的財務制度及相關規定的宣傳,并對報賬人提供的原始票據進行整理和初步審核,這樣不但加強職工對財務政策的認識,也大大減少了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四)根據單位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報銷單打印模板,采用機打模式

根據以往模式一直使用手寫的費用報銷單,這樣不但容易寫錯也容易涂改,為了減少差錯和避免違規違法行為,有條件的單位應采用機打費用報銷單據的模式。

(五)針對預算內開支實行限額授權報銷模式

近兩年我市全額事業單位年初預算編制已細化到經濟科目,各經濟科目原則上不可相互調劑使用,這項措施對預算的執行有很強的約束力,預算單位可根據新的政策相應地簡化預算內支出的報銷審批程序,根據支出數額的大小及單位的具體情況適當授權,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內部控制。

(六)開發計算機程序, 使用網絡報銷模式,有效提高審批速度和預算監控效果

網絡技術日漸發達,有條件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預算單位已開始運用網絡報銷手段,通過網絡可以提高報賬人填單效率、相關人員審批效率以及費用會計憑證生成效率。網絡系統會自動對支出中超預算、超金額、超標準的項目做出提示,從而實現預算管理的實時監控,縮短了審批的時間,減輕財務審核負擔,減少了報賬人員和財務之間的矛盾,真正實現 “事前預算控制,事中動態監控,事后評價分析”。網絡報銷的運用還為有效實現“三公”經費支出透明提供了基礎,為有效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提供了監督手段,為財務管理工作創建了良好的平臺。

(七)提高財務人員待遇,增強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預算單位會計的工作任務日益繁重,財務人員的工作已不再是月初發工資,月底出報表這么簡單。除了日常的賬務處理外還要非常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最新出臺的政策,并根據中央和地方的新規范制定新的工作流程;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各類軟件的應用,財務人員要熟練地掌握各類軟件的操作;中央加大對財務工作的審計檢查,財務人員要定時不定時地填報各類報表,接受部門的檢查。然而在一般預算單位,大多數財務人員的工資待遇低于單位職工的平均工資。為此,要提高財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預算單位可相應地提高財務人員的工資待遇。

四、結束語

財務支出報銷審批程序不是固化的模式而是一個動態優化的過程,作為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管理者要有敏銳的思維去判斷未來財務工作的重點和發展趨勢,能對未來的工作做出規劃。預算經費多、核算過程復雜、憑證業務量大、財務報賬人員資源不足等問題已不是個別問題而是事業單位的共性問題,傳統的報賬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財務管理的要求,預算單位應結合本單位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開拓思路,整合財務資源,創新賬務報賬體系,優化財務報賬模式,提高財務工作管理水平,適應新形勢下財務管理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儲長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支出報銷審批程度的優化[J].財會月刊,2011

[2]秦大頂.新高校會計制度視角下的財務報賬優化模式探討[J].工作研究,2014

篇7

關鍵詞: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問題;對策引言

就金融業而言,會計從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時有發生存在,并多表現于財務核算、財務成果失真,應付利息儲備和呆賬準備不足等。此類問題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會計信息披露渠道有序運行,擾亂了經濟決策視聽,對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不良影響。由此可見,研究金融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問題與應對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金融職業道德概述

金融職業道德指的是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在從業活動期間務必要遵循的、凸顯金融職業特點的、調節金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的規范、準則,其可促進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對社會責任、誠信原則進行遵循。金融職業道德能夠很好的通過金融職業行為活動呈現社會職業道德原則,是用于對金融會計工業人員工作行為評價的道德標準。金融職業道德貫穿金融行業工業全面領域、環節,其以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為基石,以金融職業道德的評價及社會活動為著力點,是金融行業職業責任、職業意識以及職業道德修養等行為規范的有效詮釋。

二、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存在的相關問題

2.1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觀念意識薄弱

現階段,存在很大一部分金融會計從業人員未能夠嚴于律己,缺乏充足的責任心,對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不進行主動關注學習,使得在工作期間不能夠依法辦事,甚至還存在一些會計從業人員對金融行業基本職業道德概念未有明確的思想認識,由此表明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在工作實踐中職業道德觀念極為匱乏。此外,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在工作時常會遭遇背離職業道德的局面,此些時候的選擇可能直接關乎他們的職業生涯,如此也不難理解為何部分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在關鍵時期會選取自身利益而忘卻金融職業道德。

2.2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足

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足,現階段而言多表現于下述幾點內容:會計從業人員任用問題,時常會發生無證上崗、相互獨立崗位不分離等情況;管理局限問題,管理知識儲備缺乏全面性,缺乏按規定開展管理工作的意識,對一些會計業務進行處理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更新問題,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更新不及時,無法跟上現如今會計業務發展腳步。

三、強化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有效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某種意義上而言是會計從業人員無法做到遵守職業道德、遵循會計原則來有效地對一系列虛假行為進行防范、抵制,亦或無法凸顯會計監督作用來有效地對一系列虛假行為進行找出、杜絕。全面金融行業在時展新形勢下,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改革創新,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不斷強化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如何進一步強化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可以從以下相關對策著手:

3.1構建完善金融會計法律法規體系

在會計信息失真方面,對金融會計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予以健全極為重要,對應責任人員應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并將責任明確到個人身上。在給予罰款、吊銷從業資格證等相關行政處罰外,還可給予相應的刑事處罰。為了強化法律法規權威性,應當適度提升處罰力度,有效將金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與職業風險、職業道德與相應處罰緊密聯系在一起。

3.2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構建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全面凸顯金融會計監管作用。構建健全監管機制是為了為各金融機構間進行互動交流提供便利,從而獲取最大限度的共贏合作。此外,構建健全監管機制還能夠使金融機構監管人員對金融會計情況做出迅速反應,不僅提升工作效率還能夠規避金融風險。一方面金融會計從業人員應當自檢、金融機構規范規章制度開展監督,一方面審計部門應當全面發揮外部監督作用,做到透明、公平、公正。

3.3強化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后續教育

強化金融會計從業人員后續教育,即一定程度上對金融會計從業人員開展強制性后續教育,對他們提出必須要求,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后續教育,獲取有關證明,不然對他們予以降低會計資格處理。金融會計主管部門應當定期不定期對會計從業人員開展培訓教育。金融機構可借助先進信息技術,利用起會計從業人員業務時間對他們進行遠程授課、網上輔導,經由各式各樣形式強化當下會計工業人員素質。

篇8

關鍵詞:會計 職業道德 只要問題 主要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的道德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現階段已經出現了一些嚴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這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嚴重的制約性。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已經不能簡單的依靠個人的道德修養,必須與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起來,即將法治與德治有效的結合,從本質上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運行與發展。

一、我國現階段會計職業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原因探究

首先,我國現階段會計職業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諸多原因的影響,我國現階段的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相對以前下降嚴重,出現了很多的缺乏或者違反職業道德的問題:在工作中缺乏原則性與責任心。有不少的會計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為了一己私利,不顧相關財經法律、法規的規范,工作不按章行事,甚至進行違法操作,,,制造很多虛假信息,造成他人財產損失,很多經濟案件都是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有直接關系;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事業心不強,沒有不斷的進行充電,職業技能低下不適應時展的需要。有不少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抱有得過且過的心態,對待工作馬馬虎虎,這在要求十分嚴謹的會計工作中十分嚴重的失職行為,有可能造成工作出現差錯;而且會計學與社會聯系緊密,發展十分迅速,如果不進行隨時的充電,職業技能就會下降,不適應時代的需求,在工作中原地踏步,影響正常的會計工作;與會計工作相關的監督機制與法規不夠健全,而且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職業道德規范,給一些思想觀念不正確的會計人員以可乘之機,出現種種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

其次,造成以上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述為一下幾點:一是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夠高,因為會計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很多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并不高,存在知識貧乏老化的現象,受其影響勢必會在工作中出現一些問題。二是會計人員的思想觀念不正確,會計工作本身就是和財務打交道,有一些工作人員對個人私欲把持不住,受利益的驅動,就會在工作中出現誠信的缺失,不顧職業道德操守而出現違法犯罪行為。三是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以及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健全。很多不顧職業操守而進行違法行為的會計人員都是存在“鉆法律空子”的僥幸心理,才鋌而走險的。我國在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上還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沒有比較具體的懲戒措施,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力不夠強;而且缺乏有力的監督舉措,沒有形成一個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會計人員在違法追求利益的時候,風險不夠高,讓他們有機可乘。

二、加強我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的主要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也更高,而且,為了有效的改善與解決現階段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所出現的諸多問題,必須不斷的加強我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與穩定。

首先,針對會計人員進行深入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由于會計相關工作的特定,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不僅要求高水平的專業技能素質,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而對會計人員進行深入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并不能知識單純的依靠會計人員自我道德的修煉,還需要對其進行專業化的職業道德教育,形成有一定“強制引導性”的社會化教育。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落實社會化、專業化的職業道德教育:第一就是對會計人員進行專業的法制教育,定期組織他們進行專業的會計法律法規知識的普及與再教育,讓他們清晰的認識到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和應遵循的義務,樹立一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能夠自覺遵循法律法規,從法治上來維護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第二就是重視會計人員的自覺自律性,通過一定的行為活動來引導會計人員對自己在工作中的言行舉止進行自覺的反思,讓他們具備較強的自律性,將職業道德教育完成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其次,切實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的控制制度。會計職業道德出現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職責不清、分工不明,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相互制約與相互監督的有效機制。所以,在企業內部應該切實完善內部管理控制機制,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內部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工作流程,還要健全一套完善的內部制約監督制度,有效約束內部人員的行為規范,避免財務會計工作中出現“一人多職”、“領導干涉”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為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讓會計人員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效避免不良因素與意識的影響和干擾。

總而言之,我國現階段會計職業道德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如何有效的改善這些問題,依賴于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大致可以從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的打擊力度三個方面來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的規范,當然,還需要結合社會大環境中的公民道德建設,只有這樣內外兼治,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促進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培訓 人力資本投資 風險

狹義上的培訓是指課堂講授、案例研討、游戲分享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動。廣義上的培訓則是實現績效提升的一個過程,不僅包括課堂講授、案例研討、游戲分享和角色扮演這一系列的活動,還包括活動后的行為改善和績效提升過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培訓是企業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企業積累人力資本、贏得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投資行為概述

1、狹義上的投資行為

狹義上的投資是從純粹的經濟學角度考慮,認為投資是社會資本的形成過程,只有那些能夠增加社會總資本并通過建造或購置建筑物、設備、工具以及動力、原材料,真正形成生產能力、可以向社會提品和服務的活動才能稱為投資。

2、廣義上的投資行為

廣義上的投資是投資主體為獲取預期效益而投入各種經濟要素,從而形成資產的有意識的經濟活動。培訓正是一種廣義上的投資行為。

人力資本投資是通過對人的投資增強人的生產與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動。人力資本投資的對象是人,可以將消費活動轉換為投資行為,因此人力資本投資也是一種經濟行為。一切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質與能力的活動,有利于提高人的知識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行為都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

二、我國企業培訓投資行為存在的問題

我國加入WTO后,面對國內外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勞動者素質問題愈加突出,因此培訓具有戰略意義。但我國許多企業由于規模小、步入市場經濟時間短,企業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一些較低的管理層面上。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在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知識管理等高層次管理方面涉及較少,還未能將員工培訓作為人資源管理的一個核心手段。

1、企業領導方面的問題

(1)不重視培訓。企業領導不重視培訓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如:有的企業領導者認為現在的員工想法多、流動性大,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培養了人才卻留不住人才得不償失,所以不培訓,這種情況在民營企業更為普遍。有些企業領導認為當前企業效益好,員工的素質還可以滿足企業需要,暫不培訓。有些企業領導有急功近利心態,希望員工培訓立竿見影。

(2)“培訓萬能論”。一些企業領導在重視員工培訓的同時又進入一個誤區:過分強調培訓。員工技能不足了,培訓;銷售業績下滑了,培訓;服務態度不好了,培訓……只要有危機就會想到培訓,把培訓當成解決管理問題的靈丹妙藥。殊不知,人是最難培養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員工成才需要一個過程,僅靠幾次培訓就想解決企業問題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領導對培訓的認識直接關系到培訓的價值和實際作用,這一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2、管理機構存在的問題

管理機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企業的上級部門未意識到職業培訓的積極作用,過多考慮費用問題;企業內部管理機構之間對職業培訓存在認識上的差異,缺少主動的配合;企業培訓部門缺少主動性;管理機構松散,職責不清;企業的上級部門時常等待下級企業的申請或等社會的呼吁,不主動開展職業培訓。

企業得不到上級部門的批準不敢貿然進行培訓,擔心費用問題。企業內部管理機構之間對培訓持不同的態度,而大多最后采取隨大流的態度,這對企業的培訓起著不良影響。企業培訓部門缺少主動性,特別是對企業存在的客觀問題的提出、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建議等更是小心翼翼,這必然影響培訓所具有的前瞻性原則的發揮。不少企業并沒有設置企業培訓部職能部門,或是由人事部代勞,或是由工會負責組織,這對職業培訓的質量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3、企業職業培訓的經費問題

這是許多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一般企業在培訓方面的投入費用很低,而盲目的培訓浪費了企業有限的資金。很多企業并不重視員工再教育(培訓)的積極一面,只看到培訓需要投入資金。還有些企業卻為了追求時尚、顯示實力而開展職業培訓,由于這些培訓缺乏需求預測,沒有實際的目標,培訓與企業發展之間并沒有多大關系,浪費了大量資金。更有一些小型企業因為聘請職業培訓人員的費用高昂而放棄培訓,只想從別的企業挖墻角。這些問題都在影響著企業培訓的正常發展。

4、培訓難以有效實施

一些企業的確重視培訓,卻不懂如何科學地實施培訓,如許多企業的培訓項目設置就不科學。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企業培訓市場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在培訓講師、課程設置還是培訓方法上都存在不足。許多企業培訓開始后就很少有人過問,直到培訓結束時才進行簡單的考試;學員都是被動地學習而沒有主動地參加到培訓中,在培訓中缺乏溝通。同樣的培訓課程,有的學員獲益匪淺,而有的學員卻所學甚少,就是因為缺乏溝通,在學習中沒有對存在的問題與培訓講師或其他學員進行討論。培訓過程中監督手段、溝通渠道的缺少都造成培訓項目事倍功半。

5、培訓成果缺乏轉化環境

有關研究表明,培訓一般僅產生10%~20%的轉化率,即80%~90%的培訓資源被浪費了,這是任何一個高績效企業都無法容忍的浪費。培訓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學以致用,切實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因此員工培訓后返回崗位需要一個能夠促進培訓成果轉化的環境,企業要激勵員工學以致用。但現實卻是工作環境中存在著諸多阻礙員工進行培訓成果轉化的因素,如部門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時間緊迫、資金短缺和設備匱乏等。培訓成果轉化環境的缺乏造成“培訓沒有太大實際用處”的觀點產生,對培訓投資行為又是一大阻礙。

三、解決企業培訓投資行為問題的相關對策

我國各類大中小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企業培訓工作開展還相當不夠,企業培訓的作用還遠遠沒有到位。因此,我國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必須轉變原有的觀念。

1、使企業潛在的高投資回報率成為現實

(1)調節勞動力市場,消除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讓教育的高回報真正體現出來,讓企業愿意投資培訓。應發展培訓融資市場,使有培訓要求但缺乏培訓資金的企業不至于放棄對員工的培訓計劃,也使得企業員工不至于由于流動性約束而失去受培訓教育的機會。

(2)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為人力資本市場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一是用更為平衡的投資組合政策來提高經濟增長率,并降低不同企業間培訓投資回報率不平等的惡性循環狀況。二是開放和改革勞動力市場,發展人力資本和培訓的借貸市場,減少勞動力流動的阻礙,使企業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培育員工。同時,企業絕不是培訓資源的惟一途徑,私人培訓部門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2、降低企業培訓投資的風險性

將培訓成果與工資待遇掛鉤,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職工接受培訓以及承擔成本的積極性。明確人力資本產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使企業與職工之間形成穩定的契約關系,降低企業進行在職培訓投資的風險,從而激勵企業增加在職培訓的供給。加強勞動經濟行為法制化,盡快完善勞動經濟合同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經濟行為法制化的程度,進一步使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契約關系法制化、規范化,并降低企業進行在職培訓投資的風險。加速人力資本價格市場化的程度,通過規范市場行為縮小人力資本在不同企業間的價格差異,從而降低企業在職培訓投資風險。

3、制定有效的培訓計劃

不少企業對員工培訓足夠重視,但卻頗具盲目性,缺乏連貫性、系統性、計劃性,這樣就會導致各種問題。因而,要提高培訓工作的效率,需要制定一個有效的培訓計劃,具體內容包括:確立具體實用的培訓主題,比如質量管理培訓、項目管理培訓和銷售培訓等,每個培訓都有具體的要求和適應范圍;鼓勵員工廣泛參與,認清員工的需求與方向,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采用適當的主題、深度及培訓形式。培訓要及時反饋與總結,使培訓成為企業內部積蓄與分享力量的源泉,為以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提供參考。針對每次培訓的員工,要形成一個基本的培訓效果評估,對培訓內容本身的可實踐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程度要有全面的評價,使培訓具有更好的效果。

4、讓培訓真正發揮作用

讓全體員工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非常關鍵。有些員工認為培訓的重要意義在于獲得證書而忽略了培訓的實質,這些員工一旦獲得所需要的證書,自我提高、應用從培訓中所獲技能的積極性就消失了。為此,有必要精心設計一系列軟技能培訓方案,以保證能有效改變員工的態度,這一過程西方稱之為“變革管理”。同時,應制定一套明確的績效評估方法和激勵計劃,將培訓納入考核中,保證受訓者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工作環境中,使培訓真正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相對于加入世貿組織后全面提升我國人力資源質量的要求來看,我國人力資本的培訓投資嚴重不足,企業在追求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技術設備升級的同時忽視了對員工的職業培訓。企業的領導者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增加對員工的培訓投資是一項能提高投資回報率、最有利企業長期發展的明智之舉。我國企業在當今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和國際市場經濟殘酷的競爭面前,如何通過增強企業培訓投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是政府、企業以及社會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 王存禮:中國目前的培訓投資現狀[J].中國經濟學報,2003(1).

[2] 王復興:企業培訓投資的困境分析[J].專家園,2003(2).

[3] 張誠之:國內外企業培訓投資的比較調查[J].發展快訊,2004(1,2).

篇10

【關鍵詞】施工項目經理;職業信用;措施

一、引言

在建設工程項目中,施工項目經理不僅肩負著按質按量完成建筑工程的重大責任,還承擔著項目團隊自身的建設任務;對外代表公司與業主及分包單位進行溝通處理合同有關的事項,對內全面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是工程項目的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因此,作為建設工程的核心人物,項目經理對項目管理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影響。當前我國建筑行業信用體系不完善,特別是在項目經理職業信用存在嚴重危機。因此,加強施工項目經理的職業信用管理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職業信用是指受信人從事某一職業時,在遵循職業規范要求的基礎上,在履行職業行為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關于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各個方面素質的綜合記錄和評估,重點體現在個人對工作所負責任的承諾和遵守[1]。項目經理的職責是成功的管理好建設項目,其職業信用可以從職業資質和個人信用兩個方面考慮。

二、施工項目經理職業信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本文選取了重慶市若干個在建工程的施工項目經理作為研究對象,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鑒于監理處于獨立、公正的第三方地位,以監理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從監理的角度來看施工單位項目經理能力與項目成功間的關系。

(一)職業資質方面

關于職業資質,施工項目經理的技術能力,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是項目成功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實際調查分析中發現,施工項目經理一般都具有較扎實的技術能力,而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相對較弱,其中部分項目經理與監理單位、業主、設計方溝通合作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向下屬員工適當授權,影響施工進度,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能夠有效激勵下屬員工,抑制了員工的積極性;在存在工程分包的情況下,與施工現場的其他單位協調溝通能力一般。這些都是影響項目經理職業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加以改善會影響到職業信用的評級。

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職業資格的考察方法單一,目前我國缺乏有效而權威的職業資格評判標準;

(2)職業資格的管理過多依靠政府,沒有形成行業權威;

(3)缺乏繼續教育的鼓勵和監督機制[2]。

(二)個人信用方面

關于個人信用,在實際調查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在市場行為方面,經常存在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擅自開工的情況;工程質量方面,未按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施工或擅自修改工程設計或偷工減料;安全生產方面,對建筑安全事故隱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無專項施工方案或方案審批程序不符合規定或不按專項方案實施;文明施工管理方面,建筑材料及施工機具未堆放整齊,建筑垃圾清運不及時,堆積嚴重;此外,還有部分項目經理存在行賄受賄等違紀情況。這些違法違規行為都嚴重影響了項目管理的成功。

施工項目經理信用體系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1)施工項目經理普遍存在信用意識不足,自律精神缺乏的特點。

(2)缺乏全國統一的建設項目經理的信用信息平臺,沒有建立信用監督與管理體系。

(3)關于項目經理信用的信息收集、標準制定、評價結果、不良行為記錄和失信懲戒缺乏統一,建設的信用體系很不完善。

三、措施及建議

(一)建立基于業績認證的項目經理職業資格認證體系

世界許多國家正逐步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改進從業人員素質,提升行業競爭力。結合國內實際,可借鑒英國成功經驗,建立施工項目經理職業資格認證體系,該認證體系通過對申請者收集的證據資料冊(來源于所承擔的工程)進行評估以判斷其是否達到職業資格標準,同時在評估過程中能力得以提升,評估過程采用目標控制理論中的“三階段理論”和PDCA 方法[3]。

(二)加快推進施工項目經理信用體系建設

建立施工項目經理信用檔案數據庫。該數據庫是反映施工項目經理在工程建設中信用行為的綜合記錄。主體信用信息系統由個人身份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統計及評估信息構成。其中,個人身份信息包括項目經理自身的基本狀況;良好信用信息包括項目經理獲得的各類榮譽稱號等;不良信用信息包括違反工程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勞動用工等行為及行賄、受賄等違法行為;統計及評估信息包括對項目經理信用做出的評價信息[4]。

四、結語

本文從職業資質和個人信用兩方面出發,找出了目前項目經理職業信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借鑒外國成熟的管理經驗,建立基于業績認證的項目經理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各有關監管部門要及時整理對不良失信行為的處罰記錄,并及時上網記錄,為誠信評價提供信息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婷.建設項目經理的職業信用評價研究現狀分析[J].企業導報,2011,(13):97.

[2]劉艷,李萍建設領域執業資格人員信用體系建設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1.

[3]廖奇云,陳安明.建筑勞務認證體系的研究[J].建筑經濟,2008,(12):30-34.

[4]沈蕾,駱建艷.浙江省建設工程咨詢業信用評價系統研究[J].區域經濟,2010,(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