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環境建設范文
時間:2024-02-26 17:48: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作環境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模擬工作環境;理實一體化;教材建設;五個對接;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23-0026-04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與“模擬工作環境”的關系
理實一體化教學源自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1]。“雙元制”教學模式,就是學校教學與企業培養緊密銜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2]。我國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并以該模式為主線,形成了與其相適應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開發方式[3]。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強調在“模擬工作環境”中根據未來工作崗位所需技能的培養要求,采用配套教材,讓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主動參與其中,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操作技能,在操作技能學習中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一體[4]。
從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看出,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從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教學資源、多媒體等方面來構建“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室,讓學生在這種“模擬工作環境”中學知識、練技能,并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從理論角度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理念;從實踐角度看,將課堂所學與技能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就業角度看,畢業即可上崗,對企業和行業已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與行業所需零對接,突出職業教育注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關鍵環節
首先,“雙師型”教師隊伍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而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具備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其次,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也是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重要環節。此外,建設并完善“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室也是保障理實一體化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條件。
(一)將教師操作技能培訓納入日常教學計劃,激勵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
專業理論課教師必須達到本科以上學歷、高級工以上技能水平,學校應將專業理論課教師參加技能培訓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制度,將專業理論課教師參加技能培訓作為考核教師的一項指標,并要求他們按期取得“雙證”,即學歷證書和專業技能證書。
(二)鼓勵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借助教師“工程背景”帶動教學相長
學校招收的教師基本上是應屆畢業生,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比較系統,但是缺少實踐教學經驗。學校應安排專業理論課教師到企業進行中長期頂崗實習,使其熟悉企業最新需求及企業運行規范,加強教師的“工程背景”,從而使“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更加真實具體。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聘請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邀請企業專家走進學校,有針對性地講解行業前沿技術。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是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重要環節。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課程特點,要求學生針對課程大綱需求自制教學課件,內容自選。通過此項教學設計,不但能鍛煉學生做行業報告的能力,同時能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如以某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共計62人)針對《汽車電子控制技術與維修》這門課所選課件的內容為例,從學生創新作業熱門題目分布來看,學生對汽車安全性(如電控變速器(ECT)、安全氣囊系統(SRS)、制動防抱死系統(ABS))等方面較為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就學生關注的主題重點講解。
(四)加強“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室建設,保障理實一體化教學順利實施
“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有別于傳統教學,其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基于“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室不僅要滿足學生動手操作的要求,更要求設備設施、場地布置、工作流程等模擬企業生產實際,讓學生的實訓過程貼近生產一線。
在“互聯網+”時代,各行業技術的更新換代非常快,企業中的最新儀器、最新產品更新換代也特別快,因此學校還應對理實一體化教室配套的設備、零部件及總成等,根據行業企業的最新動態不斷更新。
三、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材建設
“模擬工作環境”是理實一體化教材建設的落腳點,由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高職教師、企業資深工程師、行業專家共同完成教材的開發,教材應以真實的工作任務和真實的一線產品作為載體,讓學生了解國家最新標準及企業生產實際,掌握崗位基本技能,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一)執行新標準
“五個對接”要求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即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將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5]。在此背景下新的專業教學標準應運而生,新教學標準按照“核心課+專業技能方向課”的課程結構搭建專業課教材體系。“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材建設應根據新的教學標準,分別對接中職和高職的職業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并充分考慮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課程銜接,滿足行業科技進步、勞動組織優化、經營管理方式轉變和產業文化對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并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性,滿足“雙證書”要求,同時融入安全性、環境保護、規范操作等現念,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二)引導新模式
“模擬工作環境”下的理實一體化教材內容的選取和形式的編排應適應“做中教,做中學”的課程新模式,將知識的講授融于技能形成的過程之中。主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從應用的角度講述傳統的學科性、原理性內容,弱化理論分析,簡化推導過程。教材以“必需夠用”的原則來選擇理論教學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載體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教師的演示、傳授、指導、考核與學生的觀察、模仿、練習、提高有機結合起來。
二是從任務實施的角度設計教材結構,用“模擬工作環境”的新模式教材引導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改變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以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適時地將教學活動安排在實驗室、實習實訓場所等“模擬工作環境”下進行,做到“做中教,做中學”,實現“所學即所用”。
(三)考慮新起點
職業教育的起點是中等職業教育,就我國現狀來看,中等職業教育生源差異性大,理論知識起點普遍較低,但動手能力普遍較強,因此教材內容的選取和形式的編排應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生源的多樣性與低起點,開發易教、好學,寓教于動手操作,符合中職學生認知規律的教材,并為學生創造生動、直觀、形象的“模擬工作環境”。一是教材內容緊密聯系企業實際,面向就業實際需求。二是依據生產一線工作項目設計教學項目,崗位技能針對性強。三是設計過程性評價指標,檢驗并鞏固教學效果。
(四)構建新體系
教材建設是搭建中高職銜接與貫通的“立交橋”,在構建職業教育新體系的背景下,搭建中高職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有機銜接和貫通的教材體系是當務之急。在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能、技術型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根據中高職學生就業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及能力要求,統籌設計中高職教材內容[6],設計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基礎模塊和提高模塊。基礎模塊對應中職教學要求,讓學生在“模擬工作環境”中完成學習與工作任務,學生修完后可直接就業;提高模塊對應高職教學要求,是“3+2”聯辦學校學生后兩年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習內容,中職對口升高職學生可免修基礎模塊。
(五)推動新資源
利用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手段,以主教材為中心,開發數字化、立體化教學資源,包括MOOC、網絡課程 、資源庫、實驗與實訓(模擬仿真光盤)、學習指導與練習(助學光盤)、教學參考書(助教光盤)。數字化資源是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理實一體化教學和教材建設的有力支撐。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做到“模擬工作環境”,不僅要有充足的建設資金,還要有能夠把握生產過程及指導現場操作的“雙師型”教師或從事企業一線工作的兼職人員,就我國目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來說,并不是每所學校都能夠達到這樣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模擬仿真光盤、MOOC、網絡課程等數字化資源可以帶領學生猶如親臨生產一線,切實感受產生過程,對技能的掌握具有極大的幫助。
新教學資源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立體性――直觀形象、易于接受。二是資源性――擴展內容、豐富知識。三是網絡性――體現時效、更新及時。四是仿真性――現場感強、邊學邊做。
四、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
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注重的是教學效果,因此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應該更加注重對教學過程的評價考核、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評價考核及用人單位的評價[7]。
(一)對教學過程的評價考核
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并不是僅靠傳統課程考核成績指標來評定的,其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習過程考核應占較大比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出勤率、工作態度及任務完成質量均應得到充分體現。評價考核=終結性考核30%+過程性考核70%(出勤率10%+工作態度20%+任務完成質量40%)。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考核,可以很好地掌握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了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團隊的合作狀態,如在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工作任務的認知、對分工合作的配合情況,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此外,通過教學過程評價考核,可以進一步掌握學生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感的情況。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伴隨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根據反饋情況隨時調整指導的內容與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步掌握技能[8]。
(二)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評價考核
通過理實一體化現場教學觀察進行評價,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活學活用的學習效果。在課程結業時,以某一個或幾個工作任務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將其計入課程成績;或者開展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比賽,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9]。
(三)用人單位評價
從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對用人單位而言,應該是成品而不是半成品,應能直接為用人單位服務,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是學校教學效果、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等最直接、有效的評價手段,也是對職業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終評價。因此,應加強學生在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及其就業后的不定期跟蹤調查,以掌握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反饋信息及對技術人才的最新需求,以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更好地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五、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效果
教師對畢業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隊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技術技能掌握等方面進行了跟蹤調查,分別統計出進行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前、后的情況。
從調查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參加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團隊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技術技能掌握等方面“優秀”與“良好”的比例有非常明顯的提高,“合格”與“不合格”的比例明顯下降,這說明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對學生的持續跟蹤調查發現,結合配套教材建設,經過基于“模擬工作環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的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就業學生在工作中表現出學習能力強、進步快、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等優良品質,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參 考 文 獻
[1]蔡躍.探索德國職業教育辦學體系─以柏林市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09(12):71-75.
[2]許麗梅.“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3(11):96-99.
[3]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2013.
[4]馮晉友,郭瑞蓮,等.“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汽車專業課教學中實踐探索[J].新課程,2012(3):49.
[5][8]張建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及保障機制――以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2013(1):56-59.
篇2
近年來,XXXXX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軟環境辦公室的正確指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軟環境建設擺到重要位置,正確處理執法與服務、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不斷完善內部管理,規范執法行為,提高服務水平,為縣域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強組織,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到位
為更好的開展軟環境建設工作,促進軟環境建設工作常態化,我局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局全體股級干部為成員的的軟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軟環境建設組織和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軟環境相關會議,廣泛動員,自查自糾軟環境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問題成因,制定整改措施。2011年,共計召開“軟環境建設整改專題會議”5次,自查存在問題12個,制定并實施整改措施23條,取得良好成效,軟環境整改工作全面完成。
為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我局將軟環境建設工作納入全年工作目標,從隊伍建設、服務基層、服務“企業”角度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到各科室,黨委書記、局長負總責,副局長負責監管分管科室的軟環境建設工作,科股長是所在科室軟環境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形成了層層抓管理,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同時,還把軟環境建設工作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對各科室在軟環境建設中出現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
二、出實招,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為切實加強軟環境建設,我局出實招、下真功夫,不斷強化服務措施,增強企業抵制各類風險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是靈活行使“環保第一審批權”。暢通環保“綠色通道”,對滿足環境準入要求的建設項目,實行主動服務、快捷審批,對一些好項目采取邊報邊審邊批方式,對無權審批的項目安排專人與上級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跟蹤服務,直至審批終結。2011年,我縣億元項目“大德生物有機肥開發有限公司”,從準備立項開始,我局就提早介入、落實專人、全力協調,促進項目提前審批、順利開工,截止到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今年可正式投產。為進一步提高審批工作“透明度”,環保局實施成立項目審批領導小組,堅持集體把關,實施民主決策,減少由于權力過于集中產生的腐敗空間,公開環評公司名錄,供建設單位自主選擇,杜絕指定環評公司現象。2011年共計審批建設項目93個,全部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二是正確處理執法與服務關系。堅持“處罰不是目的,重點在整改”的原則,對在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一般環境違法行為,首先給予批評教育,其次幫助其進行整改,最終達到遵法守法的目的。2011年8月,我局執法人員在檢查工作中發現天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有超標排放現象,在下達停產通知的同時,局長親自召集相關業務人員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研究廢水超標的原因,經確認是由于企業新上治污設備操作不當造成的,停產一天將給企業造成數萬元的經濟損失,技術人員一時又找不到解決問題辦法。得知此情況后,環保局污控科工作人員主動請教上級業務部門,聯系設備廠家,走進車間與工人一起動手,連夜搶修,幫助企業將問題徹底解決。
三是認真開展大走訪活動。多年來,環保局堅持開展大走訪活動。局長親自帶隊,全局上下參與,深入企業與企業的經營者面對面座談,聽取企業對環保部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和解決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僅2011年開展走訪活動4次,填寫“走訪登記表”500余份。2011年9月,在走訪縣污水處理場時了解到,企業檢修后設備調試期間,污泥活性大幅降低,污水不能得到正常處理,由于企業投產時間不長,技術和經驗不足,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決。縣污水處理場是我縣減排的重點工程,承擔著全縣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處理工作,一旦處于癱瘓狀況,影響極大。針對此問題,環保局及時及時召開研論會,決定從監察大隊抽調4名業務人員24小時駐場,隨時觀察設備運轉情況,監測站對企業進行高密度監測,掌握水質變化,并由局領導協調從其他企業廠借用一名技術人員,現場幫助解決問題。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四是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堅持每周召開一次執法人員學習會,主要以業務知識和廉潔自律相關要求為主,結合警示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使環保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權力觀。制定乾安環保執法人員“八杜絕”,要求執法人員舉止文明、語言禮貌、亮證執法、程序合法,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認真開展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規范權力運行工作,通過自查、互查活動,共梳理廉政風險點69個,制定對應的防控措施74條,促進廣大干部職工對“廉政風險”的認識,有效提高了環保系統預防腐敗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三、重管理,推進服務型機關建設
為了杜絕執法不嚴、辦事不公、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以及“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風,環保局不斷規范內部管理體制,取得一定實效。
一是明確執法主體。為進一步規范執法權力,局機關明確僅委托兩個科室(即:環境監察大隊、固廢科)行使環境執法權力,其他科室不得擅自行使環境執法權力或參與環境執法檢查,一經發現給予科室負責人調離原崗位處理。
二是合并職能重疊機構。經過認真梳理局內各機構職能,我局原油田管理科和監察大隊部門職能有重疊現象,經局黨委會研究決定,撤銷原油田管理科,并將其職能全部劃入監察大隊,從根源上杜絕“多頭執法”現象發生。
三是實行“查處分離”。為進一步規范環境處罰工作,環保局實行“查處分離”制度,局內具有環境執法權力的部門負責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和取證,將調查和取證資料轉交局法制科,由法制科審核后報法制委員會,根據環境違法行為的情節及違反環保法律、法規情況進行定罪量刑,有效的維護了環境處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四是推進制度創新。在堅持首辦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制度的同時,制定并實施《涉企檢查報告制度》,局內各部門凡是涉及到企業檢查的,必須填寫報告單,內容包括去企業檢查的具體內容和時間等,報局長批準后,辦公室統一派車,嚴格限制到企業檢查次數,未經批準擅自到企業檢查工作的,一經發現一律就地免職。
四、促公開,推進工作陽光運行
為進一步促進政務公開,方便群眾辦事和監督,減少權力運行中腐敗問題發生,2011年共計投資10萬余元,購置LED電子顯示屏、公開欄等設施,將環保各部門工作職責、行政審批項目、辦事程序、辦理時限、特別是階段性工作成果、“三重一大”事項等向社會公開。推行“問需公開”,通過填寫調查表格、座談會等形式,深入了解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進一步拉近了同群眾間的距離,確保公開的內容便于企業和群眾辦事,公開的方式便于企業和群眾知曉。
篇3
一、充分認識鋁工業循環經濟園建設的重要意義
我市鋁土礦資源豐富,尤以靈石為最,其境內鋁土礦面積達276平方公里,資源儲量約為3.344億噸,且資源賦存淺、易開采。建設鋁工業循環經濟園有利于加快鋁土礦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鋁加工工業的發展,符合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同時,鋁工業與煤焦產業互為關聯,鋁工業產業鏈與煤化工產業鏈互補有無、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資源化、循環化和再利用。東方希望集團(靈石)鋁工業循環經濟園規劃實施系列循環項目11個,總投資300億元。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稅收25億元,將成為同行業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資源節約、競爭力強的大型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對于全市經濟總量擴張和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認真做好鋁工業循環經濟園建設規劃
“十二五”期間,市政府將全力支持東方希望集團(靈石)鋁工業循環經濟園建設。市直有關單位及靈石縣政府要認真做好鋁工業循環經濟園建設的規劃,將東方希望集團(靈石)鋁工業循環經濟園的11個項目分年度作出投資計劃、實施內容、進度安排、推進措施等,并嚴格按照規劃,精心組織實施。
三、全力搞好鋁工業循環經濟園的資源配置
為加快推進鋁工業循環經濟園建設,市政府擬將靈石縣范圍內未取得礦權的鋁土礦資源依法配置,擇優供給,以保證重點鋁工業循環經濟園的配套資源。其他縣域內的鋁土礦資源同樣采取優勝劣汰,依法配置,確保資源配置順應市場經濟規律,有利全市鋁工業產業的規模發展、園區集聚。各縣(區、市)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依法辦事,遵循經濟規律,堅持全市鋁工業發展原則,嚴格限制鋁土礦資源勘測、開采項目的立項審批以及探礦權、采礦權設置和礦山建設用地審批。其他如用水、用電、環境容量等各項資源配置也要向鋁工業循環經濟園傾斜,全力以赴保障項目建設。
篇4
一、目標任務
(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爭創“軟環境和效能建設十佳單位”;
(二)食品流通處、藥品流通處爭創“企業滿意處室”;
(三)園區分局稽查執法大隊爭創“群眾滿意執法大隊”;
(四)由市局軟建辦牽頭,組織業務處室爭創“101%服務十佳服務品牌”。
二、工作內容
(一)深化“兩為”整治活動。根據《市委辦市、政府辦關于深化“兩為”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結合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實際,決定今年在全局開展深化“兩為”整治活動,重點整治不作為、慢作為,著力解決能力不足不會為、精神懈怠不愿為、缺乏擔當不敢為,努力實現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的工作作風有新突破,銳意進取、奮發圖強的精神狀態有新提升,狠抓落實、干事創業的能力水平有新提高,“三強四有”食藥監核心價值觀踐行有新成效。市局制定《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深化“兩為”整治活動方案》,并依照活動方案組織實施。
(二)開展效能督查活動。今年圍繞重點工作和重點任務開展效能督查,一是對市局年初工作會議提出的“工作任務”,二是對市政府召開的全市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和食品安全共治體系建設推進會精神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明確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工作目標和獎懲措施,確保優質高效完成。駐局紀檢組監察室按月督查、按季通報。對沒有按照季度序時進度完成任務的進行約談,黨組書記約談責任領導,紀檢組長約談責任處室負責人;連續兩個季度沒有完成任務的進行問責。
(三)參與服務競賽活動。積極參與“101%服務流動紅旗”優質服務競賽活動,嚴格按照月度公示實績、季度評選授旗、典型宣傳引導、全程督查推進、年度運用結果的競賽機制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相關責任處室要經常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把“101%服務流動紅旗”優質服務競賽活動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四)踐行“三強四有”活動。“三強四有”食藥監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全系統工作人員的鮮明特質,已經成為食藥監管局一張名片,已經成為提升部門軟實力的有效舉措。今年繼續在全系統開展“三強四有”食藥監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提升黨員干部的能力、水平、素質,進一步塑造干部隊伍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五)抓好作風建設活動。要以“永遠在路上”的思想自覺深化作風建設,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持續用力、精準發力,切實解決作風建設突出問題。要堅持從小事小節抓起,看住一個個節點,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要繼續加大正風肅紀力度,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厲的措施,治理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形成有力震懾。各縣區局要圍繞與市局黨組簽訂的《2016年行風建設責任書》,抓好落實,著力打造“法治型、服務型、透明型”三型機關;各處室、園區局和市各直屬事業單位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鐵的紀律整治各種頂風違紀行為,堅決杜絕“”問題,推動全系統行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六)加大督查問責力度。結合《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實施,嚴格執行《市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問責辦法(試行)》,切實加大對“兩為”懲治力度,真正讓黨員干部敬畏權力、敬畏法紀。加強監督檢查。圍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工作任務,綜合運用專項督查、跟蹤暗訪等多種方式,及時查處執行不力、工作拖拉、陽奉陰違、敷衍塞責等行為,確保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富有成效。嚴肅問責追究。對違紀違規堅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追究一起。嚴格實行“一案雙查”,不僅追究具體責任人的責任,還要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處室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強化結果運用。堅持“四個一律”:處理決定書一律存入本人檔案,處理結果一律公開,被處理人當年度一律不得評先評優,被處理人在影響期內一律不得提拔重用。
三、具體要求
(一)高度重視。2015年市局獲得的軟環境和效能建設工作取得“十佳單位”稱號。2016年各地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再創“軟環境和效能建設十佳單位”目標,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細化方案,嚴格落實。各職能處室要根據本意見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工作計劃,時間倒排、責任倒逼軟環境和效能建設目標。
篇5
一、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
從2012年開始,用一到三年時間,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動員各方力量,系統性地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把全縣三分之二以上的鎮建設成為“金融生態環境模范鎮”,把縣打造成為省金融生態環境好、融資成本低的模范縣,形成經濟發達、金融興旺、銀企和諧的新局面,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改革原則。通過深化改革,健全金融主體,規范金融行為,培育金融市場,優化金融環境。
2、法治原則。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司法、執法效率,維護公平交易,依法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推動金融誠信建設。
3、市場原則。轉變政府職能,健全市場規則,完善市場功能,豐富市場體系,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市場競爭,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工作重點
(一)強化服務意識,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各鎮、各部門要科學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培植壯大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好項目、好企業,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為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創造良好的產業支撐。司法部門要加大對涉及金融犯罪的打擊力度,維護正常的社會信用秩序。工商部門要充分運用工商登記、年檢等手段,協助金融部門防止企業惡意逃廢金融債務,支持配合金融監管部門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民間融資的監測和管理,引導民間融資規范運行,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二)完善金融信用體系,推進信用文化建設。一是建設“誠信社會”,有序管理社會信用。人行縣支行要建立健全個人和企業的信貸信用系統,實現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與國家網聯網運行。各相關單位要及時提供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配合人民銀行做好非銀行信息采集工作,豐富全縣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內容,為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提供信息支撐和制度支持。二是繼續推進和深化“誠信縣”建設,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等手段,營造重信用、講信用和守信用的社會風氣。三是廣泛開展金融生態模范鎮、信用社區和信用企業考核評比活動,把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與貸款利率浮動、信貸授信、貸款抵押比例等方面聯系起來,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的激勵懲戒機制,使守信者從中獲益,使失信者受到懲處。
(三)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提高中介服務水平。嚴格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重視會計、審計、律師等各類事務所和動產、不動產評估等中介機構的發展,提高其資質和服務水平,并積極引入國內資信等級高的中介服務組織,健全中介市場服務體系,提高全縣中介機構的總體服務水平。引導、促進中介服務行業協會建設,增強行業發展的自律性和協調性,規范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防止出現低值高估或高值低估現象,同時規范相關費用收取工作。加強對中介市場的監管,大力整治虛假中介行為,提高中介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市場公信力。
(四)加強協調配合,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注重運用經濟手段調控經濟發展,增強行政行為的透明度,推進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服務效能。要合理界定行政性收費標準,規范資產評估、登記、公證、抵押等收費行為,降低企業經營、融資成本。執法部門要公平、公證執法,切實維護金融部門的合法權益。各企業要進一步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健全財務制度,真實反映經營狀況,依法披露信息,為增加信貸投放和爭取發行企業短期融資券構筑良好的微觀基礎,真正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權利制衡和創新機制。各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政策,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銀企雙方要進一步加強合作,通過項目推介、銀企洽談等市場化運作方式,暢通融資渠道。
(五)創新金融工作,提高服務水平。各鎮要將金融工作納入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樹立多元化的融資理念,拓寬融資思路,不斷優化融資結構,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合理比例關系。農業銀行要適應業務轉型的需要,將信貸支持重點由傳統農產品收購轉向服務和支持新農村建設,重點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按照國家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相關政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不良貸款清收力度,增強農村信用社市場經營能力,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各保險公司要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大力開拓農村保險市場,完善全縣金融組織體系。積極引進異地銀行、保險機構來我縣設立分支機構,加強銀行、保險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實現信息共享。
(六)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提高金融生態的穩定性。鞏固和完善金融穩定協調機制,加快建立地方金融穩定的長效協調機制,形成維護金融穩定的合力。建立完善覆蓋金融機構的有效金融風險監控指標體系、預警和處置機制,強化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防范。各金融機構在規范完善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的基礎上,要強化金融行業自律意識,防止惡性競爭。加強對民間融資活動的規范和引導,嚴厲打擊制販假幣、洗錢等金融違法犯罪活動。
三、完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人行縣支行組織牽頭,金融部門重點參與,有關部門強力協作,齊抓共管,務求實效的推進協調機制。縣上成立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人行縣支行,具體負責金融生態環境模范縣建設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協調工作。各鎮、各部門也要積極參與到金融生態模范鎮創建當中,成立相應的機構,落實人員,明確職責和創建任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把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各項工作推向深入。
(二)完善工作機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每半年召開一次例會和按季度召開相關部門聯絡員會議,通過聯席會議、信息披露、數據交換等形式,加強日常溝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建立重點事項研究機制,廣泛開展聯合調研,對經濟規劃、產業布局、金融運行、風險處置等重大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建立緊急磋商機制,對可能發生的事關經濟金融運行全局的重大問題或緊急事項,提前制定處置預案,一旦事件發生,及時采取措施解決,確保全縣經濟金融安全運行。
篇6
關鍵詞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室;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22-0148-03
理工科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特別注重課程實驗教學和生產性的實習鍛煉,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學手段。因而建立課程實驗室和生產實習基地,是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可靠保證。學科專業實訓室是培養符合現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重要途徑。
1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室建設的必要性
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室建設是職業、技能教育的需要 理工科高校專業教育認為課程理論學習與課程實驗是本科生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有效教學手段,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本科生四年的學習時間,其實是一個職業教育與技能教育的過程。既然是職業教育,需要專業素養、個人謀略、社會責任等知識儲備和個人道德修行。同時是技能教育,需要與社會用人單位接軌,具備職業技能熟練操作的專業技術知識與實踐應用能力支撐。根據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分析本專業崗位對人才知識結構、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建立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進而制定適合現代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教學體系,是大學本科生的職業技術教育需要。
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室建設是設計學科發展的需要 以設計工程項目應用為主導,建立應用技術為支撐的學科發展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方面,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核心,實現課程體系對專業知識和實訓能力的支撐。在這一思想的主導下,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所涉及實際設計工程項目內容,精準定位是室內、室外景觀設計范疇,圍繞以建筑空間規劃為母體的系統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崗位群為重點,以培養既掌握建筑工程設計施工又懂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精準定位人才培養規格和職業技能崗位培養,探討學科知識架構、技能寬泛,保持專業知識寬度、深度,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明確課程間的主次關系、層次關系及內在聯系,構建比較合理的課程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科教育的教學質量。
構建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構建與課程體系相對應的“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以設計工作室制式為牽引,建立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工作室,即室內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建筑空間為核心的三個實驗工作室,建立基礎實驗中心、專業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材料與施工實訓中心、畢業設計及科技創新活動等平臺,分別對應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實驗技能、工程意識、實踐技能、工程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逐步形成完整系統的無縫隙實踐教學體系。
環境藝術實訓室建設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焦點仍放在課程理論創新研究,如何與市場需求聯系。聆聽市場客戶需求進行學科課程建設和課程理論教學創新,找到自身辦學特色和創新教育理念,正是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第一要務。教育改革的關鍵是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改革由原來的單一“專業教育”轉向多元化“素質教育”。而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使得設計教育教學注重創新觀念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室建設是對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必將達到預期改革目標:
1)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的業務能力,推動教師自身教學理念創新、知識結構更新、實踐技能熟練,確保課程教學、學科建設與社會實踐同步或超前;
2)有利于實現課程教學、課程授課前后銜接,同時有利于課程內容與實驗室實踐環節銜接,提高實驗室使用率,促進學生設計創意成果轉化,優化教學資源;
3)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動腦、動手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2 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室運轉架構
實驗設置與實驗需要及現狀
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性質。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涉及設計工程項目,被公認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既需要扎實掌握學科理論知識,也要求有很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很多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都需要大量的實驗設備和實驗空間。設計工程項目總是在已知的一系列限定條件下加以驗證構想(設計)和實施(建造)的。具體說來就是將設計構想轉化為生產實物的過程。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室實驗教學中,就是幫助學生將設計構想、設計創意一步一步演變為直觀的“實物”過程,解決設計過程中各種出現的問題。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工作室有助于學生去認識材料與空間造型設計、建筑與環境構成空間藝術、燈光與照明、節能與環保等之間的關系,通過空間建造實驗,并且需要去按1:1的實物建實驗室,或按1:10的比例制作相應的建筑與環境模型。通過相應的實驗來理解空間設計中涉及的概念性設計,受到材料、結構、技術等條件限定,以實施空間設計過程去體驗人在空間中的活動規律需要,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對工具的使用及對材料認識、運用及加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實驗項目覆蓋現有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達80%,使用人數分布本科教學三個年級六個學期。完成相應的實驗教學內容則需要激光雕刻機、平面雕刻機、建材施工工具等大型設備及相應的手工制作工具。
2)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工作室設置、教學需要。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重點建設四個研究方向實訓工作室:景觀設計工作室、建筑與環境工作室、室內設計工作室、展示空間工作室。各個實訓工作室教學目標取向如下。
①景觀設計工作室:園林景觀工程設計方向,如小尺度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城市綠地規劃設計、廣場設計、步行街區設計等,大尺度的旅游景區規劃設計、城市城鎮規劃設計等。
②建筑與環境設計工作室:中小型單體公共建筑設計、建筑形象造型設計、居住建筑設計(戶型設計)、構筑物設計、園林建筑設計等。
③室內設計工作室:室內裝飾裝修設計、軟裝飾設計,分家裝與工裝等。
④展示空間設計工作室:各類展覽展示空間環境設計與安裝等,與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動畫設計專業工作室聯合建設。
筆者所在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工業設計三個專業方向四個年級在校人數1000余人,每年畢業生約250人(其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160人),四個專業方向都有大量相應的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需求。但目前四個專業實訓工作室中現有的實驗設備有限,簡單落后,不夠完善,并且教學場地缺乏,能與本校其他專業共用共享的實驗設備很少,嚴重制約實訓工作室正常教學活動。隨著筆者所在藝術學院各專業的發展壯大,人才培養規格提高,對大量補充實驗設備、擴大教學空間場地的需求日益迫切,以滿足學生實驗和教學需要。
實驗室建設規劃與大實驗平臺建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工作室建設能滿足日常的專業課程教學,并能夠滿足不斷增加的專業學生對實驗室及設備的需求,在實驗場地與實驗設備的購置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根據目前的條件,首先需要購置能滿足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工業設計專業250人左右的純手工與手工及機械輔助模型制作設備的需求;其次,滿足目前每年畢業生畢業設計模型制作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購置計算機輔助自動化綜合制作設備,較好地解決學生的畢業設計模型制作問題;最后,根據學生人數的增加和專業的發展,擴容與更新相應的實驗設備及產地,最終使實驗設備和場地能滿足辦好、辦強幾個專業,同時也能夠滿足其他學院,如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旅游學院、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等相關專業的課程教學與實驗需求,形成一個既能重點服務幾個專業,又能較好服務整個學校的實驗平臺。
合理配置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工作室教學團隊 每一個實訓工作室有一名學科帶頭人領銜負責,配置相應實訓室專職技術人員,建立一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優秀教學團隊,分別負責該工作室的課程教學、課程實驗以及社會實踐項目設計科研。課程教學大綱、課程內容、課程實驗由該團隊協商制訂,課程授課時數、課程教學計劃與進度按學期周數確定。各實訓工作室教學團隊由一個主管領導統籌兼顧,監督、檢查、協調。通過校企合作,學科骨干教師、實訓室專職技術人員定期到企業、設計公司進行相關專業的師資培訓鍛煉,掌握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新材料施工技術等,形成穩定的師資培訓機制。構建優秀的教學團隊,形成良好的教學科研與實踐活動機制,以增強教學手段,提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設計技術領域教學和師資水平。
3 環境藝術設計實訓工作室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增加經費投入 目前筆者所在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實驗室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劃撥的教育經費、學校辦學投入實驗室的建設經費、學院自籌經費、部分實驗工作室創收經費等,但始終是杯水車薪,仍然存在經費不足的現象。設計專業領域廣,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更新周期快,購置實驗要求的設備、儀器、材料技術參差不齊,增加實驗室建設周期的難度。因此,應統籌兼顧,合理分配,安排必要的實驗經費投入。實驗教學過程中發生教學耗材,教學資料采集,作品展演,教師短期培訓或外出參觀考察,聘請專家、設計從業人員開展學術講座或專業,設備維護、修補等,需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經費投入,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實訓工作室教學管理 學科帶頭人與實訓工作室專職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對實訓室規范化管理,制定規章制度,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規范,安全有效,減少資源浪費。
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增加實驗時間。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增加實驗課程內容,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全面而系統地修訂實驗實訓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實驗內容、實驗指導書和實驗技能評價體系,盡可能增加設計創意性的實驗內容,開設綜合性跨學科課程實驗,增設設計創意到施工技術實驗,延長實驗教學時間。這樣一來,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探索精神。
總的來講,在實踐環節教學中,突出一個“做”字,讓學生在實訓中去體會、去深化感性認識,在“做”中得到提高。在教學實踐中,基礎實驗室讓學生在工程制圖中手繪、計算機3D、CAD、PS、建筑動畫課程學習中緊貼建筑工程項目設計,到專業實驗室驗證設計的材料技術施工、工程管理等。學生從設計實際出發,體驗設計構想到實施建造全過程,從中體驗設計綜合能力,享受設計帶來的快樂。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進行綜合設計和設計創意,得到社會認可,更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質量評估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工作室建設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設計人才。實訓工作室教學產、學、研等效益需要量化,確立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實驗室教學團隊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成果展示、學生就業創業率、學術委員會評價與用人單位評價等多方考評,考核評價以年度或應屆畢業生畢業為基準,客觀、科學地考評各個實訓工作室的業績及教學質量,使實訓工作室建設達到預期成果:
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
2)建立一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優秀教學團隊;
3)力爭在近三年內將本專業建設成為自治區級特色專業;
4)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
5)鞏固或增加校外實習基地,不斷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6)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4 結語
當今社會是高素質人才、創新型人才的社會,要求高校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設計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又是熱門的專業,建設和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實驗室,合理配置實驗設備,科學高效管理,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與實驗教學質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要加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工作室平臺建設,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與學平臺環境,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形成學科發展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杰.實驗教學與藝術教育:四川美術學院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1-4.
[2]陳燕,江彪.論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在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中的現狀及對策[J].實驗與探索,2011(8):
266.
[3]黃華明,吳傲冰,王萍.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難點和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5):
12-15.
[4]陳衛汝.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與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科學,2006(6):35-37.
[5]蔡彩理,康長河.藝術實驗室教學中心建設探索[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50-55.
篇7
【關鍵詞】城市建設 環境保護 措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的環境壓力越來大,城市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棄物等各種污染威脅著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對城市的發展和未來的規劃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響。環境保護問題對于城市規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必須解決城市的環境保護問題。本文就城市建設中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一.城市建設中的環境問題
① 城市大氣污染嚴重
在中國,大氣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在城市。城市空氣的污染,建筑施工中揚塵,排放煙塵等使城市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大氣的污染必將帶來環境的惡化,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隨雨水降落到地面上,會腐蝕城市的建筑,給城市建設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
②水體污染嚴重
水體污染主要來自城市污水、家庭生活用水、農業肥料排入河流,對地表水合地下水造成污染。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導致生活廢水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造成了水環境污染嚴重。也有很多建設項目過度開采城市水資源,直接導致城市供水緊張,水資源時常被污染,對于排污方面也過于忽視,致使一些城市排污系統被破壞,特別是遇到下雨天,污水橫流。
③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
在我國目前,很多城市受固體廢棄物困擾較大,來自城市生活的垃圾,工業垃圾,以及醫療垃圾等,數量龐大,堆積嚴重,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導致其腐化,對城市的環境造成影響。隨意堆放建筑垃圾,不能有效的處理建筑垃圾,使得我們在建設了一塊地方的同時又污染了另一塊地方。
④城市噪音污染嚴重
噪聲污染嚴重,城市建設中產生的噪聲,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高強度的噪音會對人的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我國城市化和現代化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城市噪音污染問題已成為環境污染問題中的重要問題。
二.城市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
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是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城市建設,是對自然資源和建設的空間環境進行建設,在有限的環境資源的基礎之上,進行城市建設。城市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只有良好的城市建設,才能為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產,生活環境。我們必須了解城市建設中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結合城市建設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制定相應措施。
①城市規劃布局要合理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理論指導。城市規劃要有長遠的眼光,站在多方角度,充分考慮環保問題,緊密結合城市具體的環境狀況,制定良好的協調各方的城市規劃。
(1)城市規劃應該充分考慮環境,人口,城市性質,城市規模,城鄉協調布局;
(2)城市規劃也應對污染源進行同步綜合治理
(3)進行具體的城市規劃應該與具體的區域環境作為參考,對城市環境進行系統分析
②,城市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1)生態城市建設必須符合四項原則。系統,自然,經濟和生態的原則。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是交換物質,能量,信息和城市以外的其他生態系統的總稱。生態城市建設系統從區域的角度和區域生態系統考慮城市生態環境環境問題的看法,市規模與結功受自然條件影響。城市生態環境,必須充分考慮自然特征和環境承載能力。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先決條件,但經濟發展必須保護環境,實現和諧的原則。維持城市人工生態系統的平衡,我們一定要對能源,材料和信息進行傳遞和轉化。
(2)加強城市綠化,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城市綠地建設應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應著眼于建設大型生態綠地,綠林,大片綠地和居住區綠地交通。強調城市綠地,郊區綠化,景觀和生態相結合的連通性共融。但從城市建設的角度出發,作為拓展城市綠化空間的手段,這意味著我們在城市生態建設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外來物種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態系統退化或不利的現象發生,所以在引進時,應該仔細認真。
③依托科技力量,進行良好的城市環境規劃
環境保護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需要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城市環境進行規劃。加強城市環境保護,一方面,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城市環境研究單位。通過城市環境的分析和統計,作出合理的保護,防止城市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必須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加大對環保事業的投入,以促進有效的進行環保工作,促進當地環保事業的發展。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功能定位,制定的理性環境規劃,指導城市環保工作的順利進行。積極的研究和開發與節約能源,減少污染。運用高科技技術,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力度,減小污染。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創造條件,積極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
④加強政府監督,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
只有通過減少污染物,才能從根本上的減少總排放量,實施一系列的有效的環保措施。對污染物的控制可以從加大政府對企業和社區環保制度的實行情況進行監督。政府環保部門應該切實負起責任,使得空氣質量和水的質量達到綜合環境質量指標,嚴格控制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然后,通過研究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嚴格監督。在建筑項目正在運行的過程中,要對技術和經濟消費進行核算,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結語: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污染,如:固體廢物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所以,在建設過程中,不能忽視對環境的保護。我們要不斷美化城市環境,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使我們的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人類提供一個美麗,和諧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家華.環境史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 霍爾姆斯 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DD大自然的價值以及人對大自然的義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篇8
關鍵詞:環境工程;可持續發展;生態城市;節能減排
1生態城市建設的意義
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今全球范圍都存在著環境的治理問題,城市污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堆積、森林被嚴重砍伐、沙塵霧霾四起等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略的環境難題,人們迫切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改善目前惡劣的環境。而構建生態城市將成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突破點,生態城市,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生態學的原理和相關的知識體系,來實現城市生態系統中人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綜合運用環境工程、系統工程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理論和研究方法來協調和解決由于城市發展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生態系統的修復和調節能力,構建一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橋梁,充分保護僅存的自然資源和能源,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2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是研究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技術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科,主要體現在對固體廢棄物、工業和生活廢水、廢氣、噪聲、光污染、電磁波、以及如廢棄電池等具有放射性的物質的防治技術方面;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將環境工程的定義擴大到除研究污染防治技術方面問題之外,還應當包括環境系統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經濟和環境監測技術。
3生態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張,城市化進程已經貫穿我國廣闊的疆域,隨著城市化的逐步展開,生態系統的破壞程度被急速惡化,從前極少出現的霧霾狀況、飲用水污情況、地下水枯竭等情況已經不可避免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人們的恐慌和焦慮的背后,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城市化發展所帶來的積極的一面背后,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建立生態城市已經成為眾望所歸。
3.1資源與環境的維護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聚集的人員越來越多,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與資源的消耗往往呈現不可替代的關聯性。而我們所熟悉的大部分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資源的數量有限,一旦消耗用盡,人類就將會面臨資源枯竭的局面。伴隨著城市快速推進的城市化步伐,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壓力與日俱增,即便是撥付高昂的治理費用卻依舊收效甚微,只能起到緩解作用,根本達不到根治環境污染的最終目的。而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不間斷的資源消耗成為城市合理化建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而實現資源的節約與循環利用則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3.2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問題已經是擺在全球人民面前的主要問題,人類在向資源索取物質,維持生活的同時,不應當以犧牲人類生存環境作為代價,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是一項高瞻遠矚的舉措,杜絕資源浪費現象,細致入微的分析可能存在的潛在資源和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從科技創新等高端科學技術領域實現資源的二次、甚至是多次循環利用,進一步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關系到我國能否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性問題,我們有必要對此問題予以重視,為開創一條通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不懈努力。
3.3城市化發展推動區域經濟
城市化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在建設城鎮化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也隨之加強,但是對于區域的建設中,生態環境的合理規劃問題往往被設計人員所忽略,缺少區域性質的系統的、整體的規劃,在生態環境的建設及其恢復方面也缺少相應的安排,最終在規劃領域形成空白,使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遭到破壞,單一追求城鎮化發展的速度,而忽視城市形象和建筑功能上的節能設計模塊,不僅不能充分地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而且會擾亂正常的生態循環。環境的保護與城市文明的構建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滿足經濟持續、環境優良、生態和諧等先決條件,才能建造一個具有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新型城市。
4環境工程在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應用
環境工程在生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充當著一項重要的應用環節,已經成為目前國際上最為推崇的技術之一,在生態城市的建設中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幫助,文章通過分析當前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結合環境工程技術和理論的指導,總結出機電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并提出了一下幾項措施。
4.1污水回收利用
城市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水污染和隨處排放現象始終是城市管理者面臨的難題,而在生態城市建設中針對這一情況主要采用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兩種形式相結合的處理模式,形成區域內的水循環利用,將城市污水的利用率進行有效提高,將污水進行分級別處理,將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區別處理,既有針對性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又能夠合理的利用水資源,實現循環利用。對于污染不是很嚴重的污水,經過簡單處理達到基本用水標準后,可以用于城市綠化的澆灌以及保潔衛生等環節,同時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扶持力度,要嚴格把關工業廢水的處理步驟和合格標準,杜絕二次污染情況。
4.2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
城鎮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是一項龐大的污染來源,針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主要采用循環利用的方式來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針對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生活垃圾、工業廢物堆積現象應該建立垃圾處置系統,同時還需要政府和相應的主管部門能夠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對環保建設的宣傳教育力度,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推行垃圾分類收集,為后期的垃圾處理提供便利,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通過廢物回收的方式,使一些有二次使用價值的固體垃圾經過處理后再次被人們所使用,以此來降低資源的浪費現象。
4.3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資源的耗費程度是非常巨大的,在生態城市的構建中充當著難以替代的角色,企業的發展應當以節約低耗為前提,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柱,對提高資源利用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應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不斷優化企業結構,控制能源的消耗程度,逐步完善產業結構的政策調整,積極的推行能源的結構調整,運用高科技產品,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為生態城市的建設做出貢獻。
5結束語
環境工程建設是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原動力,只有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夠保障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效的提升生態環境的質量,對構建和諧的城市生活、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姜景陽 單位: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參考文獻:
[1]黃鑫宗,莫曉晴,胡源順,等.環境工程建設的難點及應對措施探討[J].綠色科技,2012(07):185-186.
篇9
肥城市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討 論 稿) 我市的產業結構以資源開發型為主,造紙、化工、建材、火力發電和煤炭開采等產業比重較大;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工業粉塵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大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結構性污染十分突出。此外,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污染和浪費并存;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過量,畜禽養殖污染嚴重;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帶來環境污染和土地、生態破壞;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包括醫療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加,對環境造成潛在威脅等環境問題依然無法根本解決。若繼續沿用“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模式,必然對現有的資文秘部落原創源和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浪費和破壞。因此,走循環經濟之路已成為我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所謂循環經濟,是指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的經濟活動并以3R生產方式,即:廢物減量化(Reduce)、資源的再利用(Reuse)和再循環利用(Recycle),為社會經濟活動行為準則的經濟模式。它是通過使資源以最低的投入達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環利用,強調廢物的正確處理和資源回收,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促進廢物減量化、無害化以及資源化。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循環經濟被譽為是一場以市場驅動為主導的產品工業向以生態規律為準則的綠色工業轉變的工業革命。它使經濟活動由過去的“資源產品廢物”的物質單向流動轉向“資源產品循環再生資源”的物質閉路循環過程,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于一體的系統,需要政府、企業、科學界、公眾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推動。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均普遍推行這一經濟發展新模式。 實施循環經濟應從以下幾個大方面入手: 一、成立領導機構 市政府成立循環經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高新區、環保局、經貿局、建設局、計劃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首先申報循環經濟試點市,批準后,再請有關科研單位制定全市循環經濟建設工作規劃,并邀請專家評審,最后,依照規劃指導全市循環經濟的開展。 二、轉變經濟意識 1、從資源經濟轉變為生態經濟。循環利用不能理解為循環回到原點的閉合循環,而是一種循環發展上升的模型,是上一環節廢物成為下一個產品原料的結合。它的物質流、能量流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循環發展,體現了其生態特征。 2、從非生態效益型經濟轉變為生態效益型經濟。自然、經濟、社會三個規律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力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3、從非環境優化型經濟轉變為環境優化型經濟。要逐步優化環境,推行環境優化型經濟模式,努力發展循環經濟。 三、營造宣傳氛圍 宣傳工作在循環經濟起步階段尤為重要。宣傳要圍繞著循環經濟、生態市建設全面展開,充分運用電臺、電視臺、報刊、宣傳冊等各種形式、各種手段大力宣傳。要以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廢物循環利用、改善生活生產條件等內容為主。在工作中要提高透明度,鼓勵公眾參與,廣泛采納群眾意見,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循環經濟發展的氛圍,倡導循環企業、循環工業園區、循環社會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 四、建立支撐體系 1、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制度體系。在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基礎上,還應陸續制定我們本區域需要的政府規章、規劃、標準等。 2、建立綠色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核算國內生產總值時應減去產品資本折舊、自然資源損耗、環境資源損耗(環境污染損失)之值,即變傳統國內生產總值(GDP)為綠色國內生產總值(EDP)。不計環境成本,在長期的經濟總帳上是要吃虧的。 3、建立健全“綠色技術”支撐體系。推行循環經濟,必須有綠色技術支撐,這體現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性,是我們推行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市的必需。綠色技術包括環境技術、資源化技術、減少廢物排放以及資源消耗技術等。 4、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的經濟政策體系。要認真研究一系列相關政策如政府獎勵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原材料、廢棄物的稅收和收費政策、政府優先采購政策、價格政策和其他政策等,從政策引導上,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五、加強合作交流 積極交流、學習、借鑒循環經濟和生態建設的成功經驗,引進消化外來的先進技術,把外來資金與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外來資金投向高新技術、污染防治、節約能源和原材料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進一步推動我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和生態市建設。 六、推行方法與模式 1、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企業層次的循環,是循環經濟中的小循環,是指企業自身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上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推行清潔生產,堅決淘汰落后工藝、技術、設備和污染嚴重的企業,嚴格環境準入制度,禁止建設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的項目,將會取得長期、明顯的環境經濟效益。目前,我市有七家企業已經開展這項工作。其中,肥城精制鹽廠已通過了省里組織的清潔生產審核,肥城銀寶食品有限公司已投入20萬元資金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2、積極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0是國際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為適應經濟全球化需要,我們必須不斷提高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通過推行ISO14000認證,獲取國際貿易通行證,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加快循環經濟理念在管理領域的成長與推進。 3、建設生態園區。建設生態園區是區域層次的中循環,是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推進循環經濟的具體實踐。它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建立工業或農業群落的物質集成、信息集成以及區域內個體間副產品或廢棄物的相互交換關系,形成生態產業鏈。可使有限資源在區域內得以最大限度的循環利用,減少產品和服務能源的使用量。建設生態園區,應尋求企業間的關聯度,進行產業鏈接,搭好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平臺,建立起相關工業企業的生態平衡關系;培育出一批典型和亮點工程,通過以點帶面,逐步構筑起我市循環生態產業體系,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我市建設生態園區應以現有工業企業為框架,有選擇的引進新上項目,合理搭配,尋求系統之間通過中間產品和廢棄物的相互交換和銜接,逐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和閉合的生態工業網絡,使園區內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市高新區要申報循環經濟示范區試點,肥城阿斯德化有限公司要申報循環經濟示范企業試點等工作。 我市現有熱電聯產系統、水泥生產系統、化工生產系統、造紙生產系統、釀酒生產系統、食品加工系統、養殖生產系統等,各生產系統均有廢棄物、污染物產生,若相互間構成橫向聯合關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網狀結構,將取得巨大效益。 第一條循環經濟鏈為:磷銨、硫酸、水泥行業聯產。磷礦石經粉磨,與硫酸進行萃取反應,過濾后得到磷酸,排出廢渣磷石膏;磷酸與氨進行中和反應,經濃縮、噴漿造粒干燥,得到磷銨產品。廢磷石膏與焦炭、粘土等輔助材料經烘干,配制成生料,送入水泥機窯內進行分解、煅燒生成的熟料與石膏、鍋爐爐渣粉磨為水泥產品;生成的含二氧化硫的窯氣經凈化、干燥,轉化為三氧化硫,與水化合吸收后制得硫酸;硫酸再循環利用作為生產磷銨的原料。該循環是利用一種主要原料磷礦石,在生產磷銨的同時,得到用于生產水泥的磷石膏廢渣和生產硫酸的硫鐵礦渣,這樣既消除了兩種污染物,又避免了這兩種礦產的開采。 第二條循環經濟鏈為:熱電、甲酸、化肥、釀酒、水泥行業聯產。熱電廠以劣質煤和煤矸石為原料,采用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生成電和蒸汽用于甲酸、化肥、造紙、釀酒生產,排放的爐渣可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甲酸生產產生的N2、H2等氣體用于化肥廠合成銨系統,廢渣用于復合肥料生產;釀酒產生的廢酒精用于化肥生產,酒糟廢渣用于養殖或作為熱電廠的添加燃料;生產化肥作產生的廢渣可用于水泥生產等等。該循環是通過中間產品的廢棄物的相互交換,將多行業的主副產品充分加以利用,使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污染降到較低水平。 第三條循環經濟鏈為:農業、養殖業的聯產。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等垃圾與生活垃圾經處理后堆肥還田,用于有機蔬菜種植或漁業養殖,大大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多余部分可進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于生活,減少了使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產生的污染;生活污水經處理后用于農田灌溉和漁業養殖;秸稈回收后青貯,用于畜禽養殖等等。該循環通過下一層將上一層所產生的廢棄物消化,并相互銜接,形成鏈狀循環,適合于大規模聯產。 4、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示范建設試點工作。鼓勵、引導肥城礦業集團、石橫發電廠、石橫特鋼有限公司、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單位和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業申報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依托大型企業在資源(包括廢棄物)、技術、設施上的優勢,探索實現經濟循環的有效途徑,樹立樣板工程,以點帶面,逐步帶動起我市經濟發展的大循環,以取得長足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由之路,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我們要用循環經濟的理念、道路和模式,建立起完備的生態產業體系,努力實現生態市建設的目標,為實現肥城長久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00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篇10
為貫徹落實市、區兩級政府關于加強首都城鄉環境建設工作的意見,促進我區城鄉環境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切實改善老百姓身邊環境,提高群眾滿意度。根據《2014年首都環境建設考核評價實施細則》的工作要求,我單位將清理非法“一日游”廣告、規范整頓旅游市場秩序及規范旅游景區周邊環境工作作為2014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并按照“打疏結合、擠占結合、查治結合”的工作要求,堅持一手抓整治打擊“非法”,一手抓規范促進“合法”的方針,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保持對非法“一日游”嚴打態勢,加強對旅游市場的專項整治,促進旅游市場健康持續發展。我單位依據***區旅游環境特點制訂了《2014年旅游市場環境整治方案》,并根據檢查情況建立工作臺賬。現就上半年旅游市場環境建設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 非法“一日游”廣告治理情況
非法“一日游”廣告對城市環境秩序和首都形象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危害到游客的切身利益。截至6月15日,***區旅游委出動執法力量30余人次,依法查處、清理區內非法“一日游”廣告牌89塊。同時,我委把打擊、清理、整頓非法“一日游”工作作為工作常態,做到每月一次集中整治、每周一次隨機查處、工作外出時隨時查看路上非法“一日游”假站牌,做到有條件的即時清理,無條件的及時移交給相關部門,加強整治,重點查處,切實維護游客利益,保障旅游市場秩序持續穩定。
二、規范旅游市場經營行為
根據我委《2014年旅游市場環境整治方案》的工作計劃以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對旅行社經營方面提出的相關要求,我委把規范旅游市場從業人員的經營行為作為2014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截止6月15日,我委出動執法人員22人次,檢查旅行社法人社、分社、門市共33家。檢查期間對門頭證照不符、未備案登記、明碼標價不符合要求以及不符合創城工作要求的現象進行了集中整治,并對問題單位提出了整改要求。為進一步掌握旅行社及服務網點規范經營狀況,我委對旅行社建立工作臺賬,將集中反映出的問題匯總研究,并在例會中提出要求,避免經營不規范的現象出現。
三、加大景區周邊環境治理力度
為貫徹落實北京市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會議精神,依照***區內景區及周邊環境特點,解決景區周邊環境、交通、設施、秩序、導覽等方面的問題,強化旅游景區及周邊環境管理,不斷滿足廣大游客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我委制定了《***區景區及周邊環境秩序規范管理方案》,要求景區內環境衛生、導覽牌、購物環境、食品衛生有專人負責,提高游客游覽舒適度,給游客一個衛生、安全、祥和的旅游環境。根據方案內容,我委還聯合區公安、城管、工商、交通等部門保障景區周邊環境,確保給游客一個安定祥和的旅游環境。
我委將清理非法“一日游”廣告、規范旅行社市場秩序和規范景區環境作為工作常態,根據我區特點建立工作臺賬,并定期安排執法人員清理非法“一日游”廣告牌、檢查旅行規范社經營情況以及定期檢查景區環境,確保給游客一個舒適的旅游環境。
- 上一篇:口腔醫學實習單位意見
- 下一篇:超市市場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