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作文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2:13: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景作文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寫景作文論文

篇1

一、選題要恰當

1、符合專業要求。最好寫經濟管理與企業管理方面的內容。

2、選題要是自己相對熟悉的。選擇相對熟悉的選題起碼有兩點好處或必要性:一是有利于寫出較高的質量,二是有利于順利答辯。

3、要有新意。要盡可能研究新情況、新問題,跟上時代的脈搏。

4、選題不要太大。選定一個大致研究范圍后,可從一個特定角度、一個特定領域入手,定位到一個較小的具體題目上。例如,江陰市加強企業自主創新研究就可以細化出許多小選題:江陰市企業自主創新的人才支持體系研究;關于江陰市加強企業自主創新提升產業層次的思考等等。

5、研究對象的地域范圍不能太小。研究對象的地域范圍應在縣級以上,一般情況下盡量不要以一個鄉鎮、一個企業作為特定研究對象。

二、確定具體題目要恰當,安排內容的結構要合理

選題范圍明確后,要恰當地確定具體題目,重點注意兩個關鍵點:其一,論文題目只能圍繞一個中心、體現一條主線。其二,論文題目與內容要完全相吻合。特別要重視讓題目能涵蓋內容,避免“大頭戴小帽子”。

論文內容的結構安排要嚴謹、合理,每一部分內容相互之間要有密切的邏輯聯系。

三、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論闡述,從而強化論文的理論支撐

可以有三種做法:

1、集中介紹、評述相關理論。

2、穿插在論述過程中進行理論闡述,用相關理論原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3、建立理論模型。

四、要強化現實針對性

可以采取兩種方法:

1、進行相關的實證分析或案例分析。

2、多用事例、數據來說明問題。

五、重視技術要求:

1、論文各部分內容序號的標注

應該用“一、(一)、1、(1)”而不要用“第一章、第一節”作序號。

2、數據、資料的運用

數據、資料要新,最好是近三年的,重要數據、資料要注明出處。

3、年份的標注

年份的標注要用四位數表示,如1999年、2006年等。

4、論文的字數

每篇論文一般應在20000字左右,不少于18000字。

5、參考文獻

標列的參考文獻不能少于15篇。

6、論文幾部分內容的分布

(1)封面;(2)目錄,一般為三級目錄;(3)正文,正文部分首先是題目,題目下面是內容提要(200-500字),之后是關鍵詞(3-5個),再后是正文的具體內容。(4)參考文獻,要列出論文或著作、作者、出版或發表單位、時間。

7、論文打印字體、字號

篇2

一、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簡述

從寫作理論的內涵上看,傳統的文章寫作理論、過程寫作理論和交際語境寫作理論之間存在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關系。傳統的文章寫作理論主要從文章學的角度闡釋寫作,關注的是在寫作中應該利用語言學、修辭學、語用學等理論知識指導寫作,注重寫作結果是否符合文章學的要求,寫作訓練中講究文章主題、材料、結構、表達、語言、體裁、文風等。過程寫作理論將寫作視為一個加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的過程,注重寫作過程中對信息的把握處理,關注寫作中內容和素材的組織和架構。與傳統的文本寫作理論相比,過程寫作理論超越了文本制作的層面,關注作者的主體意識和能動作用。交際語境寫作理論在此基礎上將文本、作者、讀者綜合起來,構建起融合文本、作者、讀者、世界為一體的寫作理論,明確了話題、角色、對象、目的是交際語境寫作的四要素,該理論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寫作教學的重要指導理論。

榮維東在其博士論文《寫作課程范式研究》中指出:“寫作中的交際語境指的是為完成一個語篇交際目的所涉及交際主體(作者)、交際對象(讀者)、交際目的和交際話題等都構成的一個問題場。”[1]從中可看出語境與寫作教學的密切關系,也揭示了交際語境寫作范式中作者、讀者、語境所構建起的寫作聯系是系統而科學的。

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傳播學等有密切聯系,同時也深受交際教學法的影響。建構主義興起后,教育教學中更加關注和重視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和中心作用,建構主義與寫作理論結合形成了建構主義寫作觀,發現了寫作中交際的意義,進而發展成為交際語境寫作理論。交際語境寫作理論將寫作視為主體在特定的環境中對自己已有的見聞、體驗、感受等進行有語境、有對象、有目的的語言運用表達行為。該理論以交際為中心和目的,將寫作活動視為作者、讀者、文本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適應、協調的活動過程。它對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改革有深刻影響,引導語文教師和學生注重交際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廣泛的作文教學探究實踐中,交際語境寫作范式逐步成熟起來。

二、交際語境寫作范式的優點和不足簡析

與傳統的文章寫作教學范式和過程寫作范式相比,交際語境寫作范式呈現出適應當今教學需求的眾多優點。其優點主要表在以下方面:

(一)基于時代背景揭示了語文寫作的本質和目的

寫作究竟是什么?寫作究竟是為了什么?這是寫作教學必須回答的問題,也關系到寫作教學活動的實施和評價。在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效,教育改革步步推進,語文教育獲得新的發展生機的背景下,語文作為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交際語境寫作理論將寫作的本質和目的指向交際,指出寫作活動超越了文本制作及其過程,寫作過程就是交際的過程,寫作的目的是交際。交際在寫作中的地位突顯出來,以此為指導,寫作教學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施轉向交際,交際語境寫作范式在寫作教學中發展成熟起來。

(二)從語文教學困境反思并關注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

交際語境寫作范式的成長與寫作教學的實際困難相互影響。寫作教學面臨高投入低收效的困境,從寫作教學中師生的困惑與無奈出發,反思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寫作教學新出路,這是發現問題到探尋解決辦法的嘗試。在此過程中,以交際為中心的交際語境寫作范式成為拯救目前寫作教學困境的一種途徑。在文化反哺和信息共享交流的大背景下,這種教學范式有不可低估的能量和功效;交際語境寫作范式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有一定意義,對改善語文寫作教學有借鑒價值。

(三)結合新課程培養和提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在新課程視野下,交際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交際語境寫作與口語交際活動對提高學習者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培養語文綜合素養有促進作用。交際語境寫作著眼于交際的實際效果,關注寫作中作者的積累與表達、交際媒介(文本)的效能、讀者的需求與接收力等因素,平衡其中各個因素,實現交際寫作的最佳效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2]提倡“寫真事”“抒真情”。作為新興的教學范式,交際語境范式對實現該課程目標有不可取代的積極功能,對改變目前語文教學的諸多問題極為有益。在教學實施中,交際語境寫作范式也存在著寫作周期長、收效慢、要求高、挑戰大、實施阻礙多等不足之處,相較而言,交際語境寫作范式對改善寫作教學有不可忽視的促進意義。

三、目前語文寫作教學的問題解析

語文作文教學的問題包含多個方面,集中體現在教師教學困難、學生畏懼寫作、寫作教學效果低下三個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寫作教學的三方面困境往往共同存在、相互影響。

從教師組織寫作教學的角度講,目前大多寫作教學幾乎都是一項付出大但收獲小的教學活動;寫作教學從設計到實施再到評價總結,其中每個環節都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往往是單向的,即一位教師對全體學生,在應試寫作的影響下,“教師出題——學生依題寫作——教師評改”成為寫作教學的基本模式。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艱巨,單看作文評改,就是寫作教學的一大難題。在此模式下,寫作幾乎是訓練出來的,提高寫作教學的途徑往往限于擴大閱讀量,加強訓練度,而這兩者都與教師的寫作教學密切相關,實施中往往伴隨巨大的能量消耗和精力消耗。寫作可教與不可教的疑問始終困擾著語文教師,而在寫作教學中,大量的訓練成為寫作教學的重頭戲。單調的、程式化的、訓練型的寫作教學使教師組織開展寫作教學面臨重重困難。

學生怕作文是不爭的事實,盡管寫作教學的改革不斷推進,但仍未在整體上改變學生怕寫作文的狀況。學生在寫作學習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題由教師出,文由教師批,加之作文教學中的繁瑣要求,學生很難在寫作上找到樂趣,在應付和應試的壓力下,學生往往借助作文大全、網絡、模板等拼接作文,作文寫作成了機械的訓練和制造。在寫作中學生怕寫作文,往往是由于學生所寫的不是自身所感所想,或是自身實踐體驗所得,而是“偷借”他人的東西,從而心理感到不踏實;而作文寫作高要求的壓力是存在的,所以學生怕寫作文是現實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心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許多困惑,使作文教學受到阻礙,也使語文寫作教學效果深受影響。從寫作的要求關照寫作教學,我們可以發現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寫作基礎目標難以達成。“偽寫作”確實存在,為寫作而寫作的應付真實存在,寫作的應試性和功利性極強;寫作變成了一項極其復雜的表達活動,偏離了寫作的本質要求和正常發展軌道。

反思寫作教學的困境,結合交際語境教學的理論和內涵,不難發現,交際語境寫作教學范式對改變目前的教學困境有著積極意義和可行性。在寫作教學中實施交際語境范式是改善作文教學的一種途徑。

四、交際語境寫作教學的實施建議

交際能力是現代社會必須的重要能力,是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寫作教學中以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為指導,培養學生的實際表達和交際能力,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從交際語境寫作的理論出發,結合語文寫作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交際語境寫作教學可在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一)借助社會生活的真實事件開展交際寫作

教育總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進行,社會不僅為教育提供了活動場所,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環境,有選擇地將真實鮮活的社會事件引入寫作教學中,可避免學生說空話、說假話、說套話的為難之舉。“寫作離不開生活體驗和情感積累,但并不是所有的體驗和積累都能寫出作文,生活體驗只有借助一定的時機,在成熟的語境下才能最終寫出作文,因此,寫作又是在特定的語境中完成的,是一種語境生成形式。”[3]真實語境易讓學生有自己的見解,有想發表自己看法的沖動和意識,在預防偽寫作的同時可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能力和意識,提高語文寫作興趣和能力。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就真實的生活事件進行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不但可以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的困難,也能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就社會生活事件進行交際寫作,學生就不易虛空架構寫作、胡編亂造,也能使學生在寫作中感受生活和社會的氣息。

(二)結合時代背景創設擬真化情景開展交際寫作

交際語境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相對真實的、擬真的,根據現實假設的。交際語境寫作的語境創造尤為關鍵,語境決定著表達的方式和內容,巧設語境同樣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體驗真實,做到我筆寫我心。在語文寫作教學中,依據交際語境寫作理論,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和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設備,通過聲音、圖片、影像等材料,激起學生對某一話題的認識和思考,自主確定寫作的對象,教師指導學生在擬真的情景中進行寫作。例如,可觀看電影《可可西里》,可從藏羚羊、捕殺者、維護者、記者等視角自選閱讀對象,進行寫作,要求寫作符合閱讀者的閱讀水平和需求。

(三)在社會實踐中進行交際寫作

實踐的平臺很寬廣,實踐生活是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語文寫作應該積極利用豐富的實踐資源。在現實中,學生往往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對素材的敏感度和體驗力。交際語境寫作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實踐與寫作過程緊密聯系起來,以學生在其中感受語言表達和身心體驗的差異與統一。例如,可讓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升旗儀式上演講,演講的對象是學生和老師,并將演講稿和演講總結作為寫作成果。采訪、訪談、辯論、朗誦等實踐活動,也都可以與學生的寫作聯系起來,形成能體現學生真實體驗,有益于學生交際能力培養的寫作成果。

(四)采取靈活多元的寫作評價方式

寫作成果考評是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深刻。在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的指導下,學生寫作成果的評價決不可僅限于學生寫、教師評的單一模式。在交際語境寫作的背景下,評價的主體從教師轉向讀者、作者、教師、親友、同學等,而其中讀者的評價占主體。評價的結果能使學生清晰讀者意識,認識寫作目的,合理進行寫作構架、自我表達和表現。例如,信件的寫作評價依據于讀者的評價,甚至回信的反饋;演講稿的寫作評價依據聽眾的反應和評價等等。交際語境下的寫作要求寫作得體、有實效,達成理想的交際效果。

語境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寫作教學中應注重語境對交際寫作的積極作用,合理利用和創造語境促進優質寫作教學。正如榮維東老師指出的:“‘交際寫作’是一種‘讀者導向、交流驅動、語境生成’的寫作。在這種寫作觀支配下,作者因為有了直接或潛在的對象,有了交際語境要素的參與,就可以選擇并創生寫作內容和表達形式。寫作的內容、素材、體裁、結構、語言等,因‘交際語境’不斷孕育生成。這樣的寫作,對作者來說,是真實的、具體的、有動力、有意義的。”[4]

交際語境寫作范式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反思空間和探索途徑,交際語境寫作理論指導下的語文寫作教學應明確寫作的交際性本質。在交際目標的指導下,回到真實的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走出寫作教學的困境。通過對交際語境寫作教學范式的研究,力圖使語文寫作教學走出一條學生喜歡,教師欣賞的新道路。

注釋:

[1]榮維東.寫作課程范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1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

[3]楊邦俊.從寫作的本質看作文教學的改革[J].寫作教學與研究,2006,(6):14.

[4]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我國寫作教學的發展方向[J].語文教學通訊,2013,(4).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榮維東.寫作課程范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魏小娜.語文科真實寫作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單亞萍.交際理論的實踐與思考[J].陜西工學院學報,2001,(3).

[5]楊振宇.從表達性與交際性看寫作本質[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2).

[6]姜艷琰.創設交際語境 突破寫作瓶頸[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12).

[7]李細平.二語寫作教學交際語境的整體建構——以商務英語文書為例[J].外國語文,2011,(6).

篇3

關鍵詞:人文精神;道德精神;人性精神;生態精神

和諧社會的構建既需要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有力支撐,更需要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深切關懷。因為,和諧社會追尋的民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等價值目標及其涉及的深層次問題的合理解決,都內涵于人文精神之中并最終都要依賴于人文精神的作用。

所謂道德精神,就是人們在道德領域的精神,即滲透在一切道德原則、道德規范、道德活動和道德行為中包含著特定意向的意識。道德精神決定著道德信仰、道德觀念、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和諧社會的。"因而,作為道德建設的核心的道德精神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起著精神支柱的作用。

首先,作為道德精神重要內容的道德信仰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上的原動力。道德信仰可以作為巨大的凝聚力或內聚力,把群體和社會成員團結在為共同理想的奮斗中。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道德信仰為人們提供一個關于人生行為善惡的最高標準,是建立道德價值體系的依據和支撐,為道德價值體系提供方向。

社會主義社會道德的根本價值日標是指導人們的社會活動和社會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凝聚社會力量,促進社會發展,增加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總量,最大限度地增進每個人的幸福或者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其次,由道德精神所決定的道德規范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調節機制。日前,我國正處于現代化進程最迅速、最激烈的階段,也是各種社會矛盾和危機的高發期。可見,妥善處理好社會各方面關系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至關重要。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由道德精神所決定的道德規范在調節社會矛盾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和法律不同,從調整方式看,法律調節依靠的是外在強制性,是一種他律性的方式;而道德雖然也有一定強制性,但主要是軟約束,它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起作用,最重要的是在人們內心認同的基礎上起作用,是一種自律性的方式。再次,由道德精神所決定道德素質和道德活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一個社會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素質。道德活動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種最重要的實踐精神方式,它從現實出發,注重于實踐,卻又指向理想。因此,道德精神以價值為實踐指向,為人們的相互關系的調節和行為表現提供一種價值的支撐和價值導向。構建和諧社會中,道德活動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正向性的道德激勵活動,也就是通過各種道德宣傳、道德教育、道德教化活動,以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聚集起全體的意志、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二是反向性的道德調解活動,也就是通過調節各種社會利益關系,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種社會矛屑,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無論是正向性的道德激勵活動,還是反向性的道德調解活動,都離不開道德精神的支撐和指引。因而,只有按照道德精神去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系,才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真正化解各種社會利益矛盾,不斷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

人文精神從起源、孕育、興起到發展,都有一個思想內核,并且延綿不斷。這就是揭示人的生存意義、體現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發展的精神,我們把它稱之為人性精神。不論是在哪個發展階段,這個內核始終不變,只是根據特定時代的現實,圍繞著人文精神的內核展開這一理論體系,或者為了維護這個內核而發展人文精神的理論。

人性精神首先是人的一種自我意識,表征的是人對自身存在和發展的目的與意義、道德與情感、善與美等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追問,它是脫離了自然狀態的人的一種自覺生存狀態的體現,是對人高出于物的部分的肯定和弘揚,凸現的是人對于自然界和人的自然性的超越意向,以及人對于一切非人東西的拒斥傾向。"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目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這說明人的活動具有普遍性、超越性、自由性,而人性精神就是人的自由追求、創造能力和超越意識的集中體現。作為人的一種主觀精神構架,當人類在征服自然和無限度地濫用科技中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和戰爭威脅從而導致人的生存困境的時候,當人類的社會結構高度技術化、組織化、科層化導致人的異化的時候,當功利主義拋棄人的倫理情感而走向享樂主義最終使人道德淪喪和精神萎縮的時候??????一句話,當社會的發展擠壓乃至消彌了"人的自我存在"從而使社會發展失去本體精神動力的時候,人性精神就會出場,它呼喚人的感性生命和個體獨立,它要復活人的自我存在意識和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世界。人性精神于物質中張揚意義、于當下中追尋永恒、于本能中激活精神,豐富了人類對自已的目的性、可能性和潛在力的認識,使社會發展獲得持久的精神動力。

作為一種終極關懷,人性精神為和諧社會發展創設了一種高遠的理想境界。它根源于人類對于真善美生活的價值追求,又超越于實用理性和當前功利之上,反映了人類本性中形而上追求的一面。這種超越既是一種超越客體世界的"外在超越",更是一種超越本體世界的"內在超越"。人性精神對人的關懷不是浮光掠影和暫時應酬,而更多的是本質的和形而上的,是人的生存發展的"意義域"層面的問題,因而它屬于對人的終極關懷,顯示人的終極價值和終極狀態。人性精神內蘊著內在超越、不竭創造的人生理念,它使人確信,社會發展的前途和命運能夠而且應該掌握在人自已的手中,社會發展能夠而且應該體現于人的全面發展之中。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這種歷更的轉型必然使人生的價值取向、價值標準和價值實現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出現價值真空、價值多元、價值錯位、價值懸置和價值虛無現象。而人性精神的弘揚和發展則能喚起人們對生命存在和人的尊嚴、價值、意義的全新理解和把握,是人們走出精神生活困境的牽引線。事實上,精神是人生活的支柱,千不何文明化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有對理想人格的追求,這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而且人類的現實生活也不能只是允滿喧嘩和騷動,還必須有意義和價值感。正是在這個角度上,人性精神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狄特富爾特.等.人與自然[M].上海.三聯書店,1993.

篇4

關鍵詞: 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層面素質特點

一、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各個層面

(一)知識、信息――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發展的基礎。

知識、信息本身并不是能力,也不是智力,但卻為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提供前提和基礎。寫作者掌握了寫作的基礎知識,各種經濟應用文體的性質特點,各種文體的規范要求等,這些知識就成為寫作主體智力和能力發展的依托。知識的儲備越豐富,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發展的基礎就越深厚。知識、信息愈多愈廣,寫作主體的智力活動就愈見成效。

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中的知識、信息因素具有相對的規定性和一定的專業性。經濟應用文的文體基礎知識、文體格式、文體程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既定的,要求寫作者要嚴格地遵守。這些知識掌握得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寫作的成效。專業性是由經濟應用文的實用性所決定的,經濟應用文的實用性特點決定了其文體在應用中的定向、定域的特點。相關的知識、信息必須與一定的專業知識相聯系,寫作者只有具備了相應的專業知識、信息,才能有效地進行經濟應用文寫作。

(二)寫作智力――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發展的關鍵。

文章的形成需要人類特定的活動――寫作,而寫作活動又是客觀事物、作者、文章和讀者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其中寫作主體即寫作者非常重要。從微觀的角度看,文章寫作表現為作者特定的思維活動、語言活動、心理活動、實踐活動等。如果說經濟應用文寫作活動是在寫作主體反映寫作客體基礎上所實現的主客體的統一,那么,其寫作能力即表現為外在的、可視的寫作技術、技巧,同時還伴隨著內在的、隱性的寫作智力活動。

智力是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因素構成的完整的、獨特的綜合心理結構,是寫作能力發展的關鍵,特別對寫作活動的認識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缺乏基本的智力因素,采集、構思、表達、修改等應用寫作的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進行。所以,智力因素是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發展的中間環節。

1.注意力和觀察力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把有關的線索區分開來,跟蹤一個與己有意義的信息線索。經濟應用文寫作者要從紛繁的經濟現象和書面材料中選擇、跟蹤有意義的信息線索,剝離與寫作目的無關的信息材料,目光集中到與寫作的文章有關的事實上,圍繞一個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地到實際中去調查、收集、整理寫作材料。觀察力是通過感覺器官,主要是視覺和聽覺,較系統細致地認識事物的知覺活動。經濟應用文寫作活動中,為了研究某一個經濟問題,通過視覺觸及經濟客觀事物獲得感知,就是觀察。經濟應用文寫作的目的性很強,善于觀察,是經濟應用文寫作者應該具備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注意力和觀察力主要在于積累各種感性材料,是認識過程的基礎。經濟應用文寫作活動中,注意力和觀察力還具有選擇性、針對性和計劃性。選擇性指只選擇與主旨有關的事物、事件、活動去觀察。從選擇的事實觀察中尋求事物的本質特點、尋找與觀點的相互聯系、驗證觀點的正確性等。這種觀察是從具體生活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規律,因此在觀察事物上具有明顯的選擇性。針對性指有明確的性質與任務,或解決工作中實際經濟問題,或了解市場行情,或了解消費者心理,或解答某個經濟問題等,帶著明確的目的和任務進行觀察。計劃性,即有預先準備的、系統周密的計劃作為依據,其觀察按事先安排的方法步驟、時間進行。

2.記憶力和想象力

記憶力是對經驗的識記、保持與隨后的再現,寫作文章須調動記憶中眾多或全部的知識信息構思醞釀。如經濟合同的結構格式、常用的習慣用語、合同的主要條款等都是寫作經濟合同不可缺少的。大部分的知識信息需從頭腦的記憶中提取,即使臨時查閱的資料,也只是為了保證經濟合同的正確性、完整性、規范性。而作者必須有記憶線索,才可能進行查詢。記憶才能保持學過的知識、信息,使寫作者在以前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才能使文章更加全面深入。

心理學認為想象力是人腦對原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建立新的形象的過程。加工改造必須在大量記憶材料基礎上進行,它是作者進行文章定型構思中創造嶄新內容的一個重要的思維活動形式。廣告、企業策劃書等寫作,其創意上創造性的想象是寫作成功與否的關鍵。作者占有了大量材料構思時,想象常表現出自由無拘束的特點,將材料根據需要“任意”進行“組裝”。作者謀篇布局時,滿意的文章結構并非一次構想成功的,往往要經過假象的階段。先按主旨需要把材料排列在一起,構想出文章結構的雛形,再衡量這篇結構的效果,若不滿意就重新構想,經過多次構想直到滿意為止。這個反復構想的過程,須靠想象來完成。想象力在取材、立意、構思整個過程中亦不可缺,尤其是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多向性,從而獲得豐富材料,想象力不僅重要,而且非常可貴。

3.思維力

經濟應用文寫作大致為三個階段:首先為思維問題的思考階段,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其次是構思階段,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最后是表達階段,解決“怎么寫”的問題。思維貫穿于寫作的自始至終。作者掌握了一定的材料,面對眾多的感性材料信息,運用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思維方法,得出必然的、內在的、本質的東西。接著進入運思階段,運用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對材料加以確認、復審、剪裁。最后,寫作進入表達階段,運用抽象與概括、具體化和系統化的思維方法。抽象是區分出事物的本質特征,舍棄其他特征;概括則是將抽象出來的本質特征推廣到同類的事物上去。具體化和系統化是在寫作過程中,依據文體形式和事物的聯系,將內容安排得次序井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濟應用文寫作思維的方式多種多樣,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模式思維與創造思維、單向思維和多向思維等無所不包。因為邏輯思維以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內在本質和一般規律為根本任務,在寫作中占主導地位,作者將理論知識同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就是邏輯思維在寫作中的表現。寫作每個階段都要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和系統化,每個環節都需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形式來進行和表達。思維的方式也不完全排斥形象思維,特別在表達上有時還需有一定的形象性,以增強表達效果。因此經濟應用文寫作中,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形象思維促進邏輯思維去開拓新的領域,邏輯思維常常借助形象思維取得發現和突破,并借助形象思維來表達邏輯思維的內容,使之更廣泛地傳播和被人接受。

模式思維又稱為再現性思維,或者對事物作出直觀的再現與判斷,或者對信息進行直接的反饋與反映,或者對經驗加以模仿與借鑒。經濟應用文寫作中主要表現為直觀、求同與定向。直觀是指對客觀事物進行直接的觀察、認知和再現。如企業設計出新產品批量投入試銷后進行市場調查,調查者寫調查報告的思維有明顯的直觀因素:他需要直接觀察了解產品的銷售情況,用戶的反映,以及競爭對手占領市場形勢;然后對反饋的信息直接加以認知和再現,歸納成效。求同指寫作中強調意志的統一、思路的同一。許多經濟應用文體并不反映個人意圖,如公文、合同、決策、計劃等寫作過程,思維活動在于寫作者如何運用國家的法令政策,正確體現領導者的意志等,而各類文種又有著各自相近的思路。寫作意圖及文章思路的求同,使經濟應用文寫作更趨規范化和實用性。定向指一些文種寫作只選擇一個特定的角度,展開思考并傳達思維的結果。如商品說明書介紹商品概況、性能、用途、用法等內容時,思維活動多為定向的,直奔目標。

經濟應用文寫作邏輯地探求事物本質,特征上其寫作內容相對固定,體式規范或大體規范,即經濟應用文寫作多用較為固定的格式、概括式的語言,表現較為固定的內容。這就決定了在內容處理、結構安排、行文格式及語言用語等方面較為固定的模式,掌握這些模式,寫作者就掌握了寫作的各個部分、環節、文體的共性。

創造性思維指創造出新穎、獨特、有價值思維成果的思維形式,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寫作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心理品質。經濟應用文寫作中體現為獨特、求異及多向。獨特指寫作過程中思維活動新穎而富有個性,求異指寫作中對現有材料或對成定論的觀點提出質疑或挑戰,多向指思維進行著正向與逆向、縱向與橫向以及輻射型的運動,通過多向拓展來尋求最佳的角度。

(三)寫作技能――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發展的顯現。

技能是完成一定任務的活動方式。經濟應用文寫作技能通過模仿、借鑒、練習,在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下獲得的自動化的寫作活動方式,體現在經濟應用文寫作活動的外在形式中,表現為立意、結構、表達、修改等技能。人的技能不斷提高,便逐漸地形成技巧。寫作者只有熟練地掌握了寫作技能,才能有效地完成經濟應用文的寫作。而寫作能力中其他層面的因素,潛隱在技能背后,直接或間接作用于技能的形成和運用。技能在應用寫作能力結構中具有規范性和協調性,并要求技能之間準確、靈活、協調地配合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寫作技能的全面形成并達到一定水平,也就意味著寫作能力的形成,前者發展水平越高,后者水平越強。

二、經濟應用寫作者的應有素質

(一)具備一定的政策和理論水平。

經濟應用文的大多數文體寫作要以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令為依據,不了解相關政策和有關法律,很難從事此類文章的寫作。寫作者應經常學習政策、法律,分析、掌握其實質,并以此指導經濟應用文寫作,否則,文章難免出現差錯。經濟應用文寫作的實用性決定了要講求實效,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寫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掌握的基本理論和科學的方法,并將其作為分析研究與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理論指導。具備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是經濟應用文寫作能力構成中的重要的、突出的特點。

(二)熟悉掌握業務和專業知識。

大多數經濟應用文的反映對象都是實際工作活動和實踐,總結其經驗和規律。缺乏經濟專業知識,不熟悉業務就失去了揭示事物本質規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自由,就是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只能人云亦云地發些無關痛癢的議論。如撰寫“市場調查報告”,完全不懂“市場”,怎么寫?制定合同,若不懂建筑,就不能制定“建設工程合同”。寫商品廣告,寫作者不僅要懂得廣告的基本理論,而且要有市場學的知識,懂得商品在市場周期中的定位,以及消費心理學知識,等等。可以說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業務水平是經濟應用寫作的基礎,為寫作者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空間。

(三)具有較強的信息靈敏度。

篇5

顯然,畢業論文作為本科生獲取學士學位的重要憑證,以及它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與培養服務社會意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短期內是不會被輕易取消的。教育主管部門的態度則十分明朗,多次出臺文件就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質量保障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畢業論文寫作中的不良之風猶如一場瘟疫在整個本科教育中蔓延,作為培養人民音樂教師搖籃的高師音樂院系同樣未能幸免。在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音樂專業的學生入大學時對于文化課的要求就要明顯低出很多,這先天的營養不良進一步降低了他們抵御不良之風的免疫力。

每每想到這些即將以美育樹人為己任、以為人師表為準則的準音樂教師,竟與抄襲、造假等掛起鉤來,就覺得汗顏、痛心。痛定思痛,是什么造成了論文寫作的不良之風盛行?為什么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除了浮躁的學界風氣的侵襲以外,還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1 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與論文寫作技能

畢業論文是一種特定的文體,是學生在近四年的專業學習中對于某個學術問題有所研究,然后通過特定的形式與規范把研究成果記錄下來的一種書面表達樣式。由此,畢業論文也就具有了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的屬性,前者是研究成果,后者是記錄成果的方式。這就要求學生一方面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與必需的科研能力,在學習與研究中的確有所發現、用心研究,取得了貨真價實的學術成果;另一方面還要具有把成果通過論文這種特定文體準確表述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必需的論文寫作知識與技能。如此來說,要想讓學生勝任論文寫作的任務,其前提只可能是:其一,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技巧,讓他們逐步獲得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論文寫作知識與技巧,掌握如何搜集資料、布局、論證、行文、注釋、修改、潤色等技巧。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高師音樂院系開設論文寫作課的依然是鳳毛麟角,有的至今都沒有開設。究其原因,有院系的不重視等主觀原因,也的確存在缺少師資、缺少符合專業特點的教材、缺少課程評價標準等客觀原因。以教材為例,在2004年以前,全國甚至找不到一本系統的、專門講解音樂畢業論文寫作的教材。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論文寫作課在高師的長期缺位。在缺少課程平臺的情況下,很多院系只能臨時抱佛腳,僅在論文寫作前由學院臨時指派一名寫作能力較強的教師或由學生本人的指導教師零散地向學生介紹一些論文寫作方面的知識,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繼而,抄襲、拼湊、造假對于學生們來講也只能是無奈之舉了!所以,就此來看,論文抄襲之風確有高師院系理應分攤的責任!

論文寫作課的長期缺失所引發的不良后果恐怕還不限于此,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一個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不具備基本研究能力的學生是不符合人才培養規格的,不是高師音樂教師工廠的合格產品.教育部2004年下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中,對音樂教師的培養目標作了明確定位--具有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所以,在本科教育階段讓學生獲得必要的科研能力,理應是高師音樂院系的責任與義務,是音樂教師教育培養中的題中應有之義。尤其在當下中小學正大力施行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音樂教師的科研、教研能力被寄予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本科階段連科研、論文寫作的一般技能都不能掌握,恐怕不能稱之為合格的音樂教師吧?這不能不說是高師音樂學專業辦學的一大失誤,值得深思!

當然,有些學院在課程開設上做得比較到位,由專門老師向學生系統地講解相關的知識與技巧,開課時長常為八周或一學期。論文寫作課為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讓學生有法可依.但同時還須意識到,課程講授還無力承擔起畢業論文寫作的全部內容,不能保證學過此課就能讓學生遠離抄襲,寫出符合質量要求的畢業論文。畢竟,學生科研能力的獲得遠非一朝一夕之功,任何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它依賴于整個教學系統的集體發力。一方面,要有相當資質的老師挑起論文寫作課的重任,開足時數,保證質量。另一方面,或者說是更為重要的方面,就是功夫在詩外,要在日常的學習中注重平時的積累,養成獨立思考、勤于思考、樂于思考的習慣。這就要求在高師的教學體系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少灌輸、多討論、多啟發,多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問題意識,培養與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在各門課程的考核方式上,教師完全可以在學生們的能力范圍內布置一些實踐性較強的作業,鍛煉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在兩方面的合力之下,學生完全可以在撰寫畢業論文前具備必需的科研能力。

2 缺乏嚴格有效的論文監管制度

上述兩點其實都可以看作是導致畢業論文亂象叢生的內因,那么,作為外因的管理制度又是如何呢?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保障著論文的原創性與高質量?

本科畢業論文也叫學士論文,在整個學位教育中,學士屬于最底端,也可能是由于這個原因,學士論文(畢業論文)的監管制度絲毫不能與碩、博士論文同日而語。后者的寫作與答辯通常有著嚴格的工作程序與監督機制。論文從選題、開題,到審查、預答辯、答辯等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為提高對論文質量的監管所實行的論文盲審制度、抽檢制度等早已成為眾多培養單位的通行做法。學生論文如果不能通過審查則會被推遲答辯、重新開題、甚至取消學位授予資格,導師則擔負相應的指導責任,也會受到一些相應的處罰。有的省(市)在學生畢業后,還要再次對論文進行匿名評議,如發現有抄襲造假、質量低下的還要追回已經頒發給個人的畢業證與學位證。所以,在這樣嚴格的制度約束之下,學生自然會有一個嚴肅的態度來對待論文寫作,畢竟,抄襲的風險系數太大,不會輕易鋌而走險,以身試法.而指導教師也會因承擔連帶責任等原因自然不敢放松,會認真地去對待自己學生論文寫作與答辯中的每一個環節。事實早已證明,嚴格的制度監控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碩、博士論文的寫作質量。雖然也不時有媒體曝光抄襲事件,但與本科畢業論文的抄襲成風相比,肯定是小巫見大巫了。

相比之下,學士論文的監管力度則愈發顯得力不從心.論文從選題到答辯、從指導到鑒定大多是院系自己做主,這種教練員與裁判員角色的合二為一,導致難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論文質量監管制度。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導師還是學生,極易有意無意地放松對論文質量的要求。尤其對于學生而言,本來對論文的重要性就缺乏認識,如果在論文審查與答辯方面又沒有嚴格的制度約束,再加上老師們礙于師生情面而不能完全做到秉公執法,只會讓學生變得對論文寫作更加缺乏應有的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審查與答辯環節心存僥幸,在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誘惑之下,抄襲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所以,有好的制度作保障,才能在外部環境上對論文的質量給予一定的保障,才能對學生的抄襲、造假行為構成有效的約束力。

當然,由于本科教育的大眾化根本有別于精英化的研究生教育,所以,完全照搬研究生論文的管理模式也不見得合適與現實。本科畢業論文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來制定辦法,并適當的借鑒一些碩、博士論文工作制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從而形成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與質量監控體系。其實,有的省(市)早就開始對本科畢業論文進行抽檢,并把抽檢與評優相結合取得了初步成效。以江蘇省為例,在2006年江蘇省教育廳就出臺了《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設計(論文)評優與抽檢工作辦法》,每年對全省本科畢業論文進行抽檢,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論文質量優秀的可被評為優秀論文,另外還設有優秀畢業設計團隊獎,旨在鼓勵學生們進行團隊分工協作的研究,以形成研究合力。

篇6

摘 要: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是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情景教學主要是某種富有感彩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氛圍,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中情景教學的運用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與應用方式。這也是提高初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情景教學就是某種富有感彩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氛圍,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具體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應用十分重要。隨著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基層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不斷創新。初中學生思維跳躍的個性十分多見,同時由于對社會沒有系統的認識導致學生的寫作邏輯性差。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也增加了寫作教學的難度。

1情景教學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1教學觀念傳統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影響

在現行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部分教職人員的思想觀念相比較為落后,對于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較少。寫作教學主要由教師進行主要講解,分析學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識點。這里面主要的講解人是教師本身,學生只是在被動的接受。講解人對于寫作課中具體的講解受到講解人的理解與感受限制,沒有體現出學生的理解與感受。所以在寫作時學生無從入手。對于整篇文章的構思、主要方向上的掌握沒有體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就無法保證寫作質量,達不到教學主要目的。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失去對于寫作的,更無從談起學生寫作時的構思與設計、人物心理描寫等重要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學觀念傳統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一個弊端。

1.2寫作與閱讀的銜接的重要性

寫作是一個人的寫作技巧與生活知識以及思想的一個綜合體現。寫作能力的掌握主要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這種綜合素質是通過常年的閱讀積累達到。就是我們所說的寫作與閱讀的銜接性。在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們在很多情況下對于閱讀積累的重要性沒有得到一定的重視。往往忽略了閱讀與寫作的真實關系。初中開始學生的學習任務就會增加到一個繁重的程度,往往學生的閱讀量很少,詞匯的掌握程度也低,寫作時常會出現讓教師們啼笑皆非的錯誤。寫作與閱讀的銜接十分的重要,閱讀是寫作的前提與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與凝練。

2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2.1情境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創造力來源于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學生思維活動的表現,只有想象,人類才有所創造。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人類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在寫作中,必須借助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更加完美而富有感染力。初中A段是學生想象力最活躍的時期,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把想象力轉換為寫作的意象。通過情境把學生的想象具體到各個文學符號上,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圖像和聲音,都可以讓想象力找到落腳點,而這種落腳點就是寫作。情境教學通過多渠道的感官刺激,促使學生產生更為豐富的想象和心理體驗。通過寫作,再讓學生把這種想象轉換為文字,然后創造出內容更豐富的文章。

2.2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

發展教育學家認為初中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的飛躍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加速,使學生產生不適應,出現不平衡的感受及種種矛盾和困惑。面對這些矛盾和困惑,促使學生關注自我的發展和變化,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雖然可以提高對自身的認識,但是過度的關注就會失去換位思考的能力。情境教學法特別是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別人的想法和判斷。初中階段,學生的認識水平尚處在發展階段,對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容難以接受,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如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衣》,學生很容易理解揭穿皇帝的新衣謊言的小孩,但是不容易理解為什么皇帝和身邊的大臣會很輕易相信騙子的話,從而簡單的把寓言的癥結歸根于皇帝的昏庸以及大臣們的虛偽。通過情境的營造,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自己所扮演的,特別是皇帝和大臣們這些角色,便會深入理解這些角色的真實的內心想法,從而理解其實是虛榮心導致了皇帝和大臣們的愚笨。當學生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的時候,具體到寫作中去,便能夠對事物產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避免產生過于片面的觀點和內容。

2.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寫作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明確寫作的目的和寫作的主題,并搜集相關的視頻、圖片、音樂、動畫等材料,然后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來,促使學生主動融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意境中去體會。

如在以《老照片的故事》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筆者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以老照片為主題的情境。先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讓他們想一想自己家中有哪些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背后隱藏著什么故事,它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拍攝的。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關于老照片的故事、視頻、動畫、圖片等。這樣的方式使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的要求之中,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4巧用情境,融入學生的生活

在寫作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把寫作教學融入到生活中,體現出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素材,給予學生足夠的寫作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寫作之中。此外,教師還要注重訓練學生的寫作基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3結束語

情境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拓寬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7

一、小說閱讀引導學生記敘類文章寫作

記敘文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寫作文體,很多學生寫作的記敘文寫人不生動,敘事不具體,故事沒有波瀾,讀起來沒有興趣或者深入閱讀下去的欲望。閱讀完作文以后,沒有多少情感的觸動,也不能夠從中得到一般或者突出的生活感受或者感悟。引導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尤其是一些小說,讓學生能夠學會借鑒方法和技巧,能夠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寫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能夠得到一定的情感陶冶和思想啟迪。

例如,閱讀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時,在把握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感知作品“永不言棄、永不服輸、永不言敗”的主題,然后,從寫作的角度,讓學生借鑒人物描寫的方法,以具體描寫來表現人物,將人物形象在具體描寫中塑造出來,讓讀者能夠通過具體的描寫感知生動鮮活而又飽滿的人物。在以后的寫人類記敘文中,從語言、肖像、動作、心理等方面寫人,這樣的人物就會鮮活起來,就會具體起來,就會豐滿起來。又如,引導學生閱讀魯迅的小說集《彷徨》其中很多的小說不僅人物鮮活,而且故事情節設置也值得借鑒。比如,閱讀其中的小說《祝福》,魯迅先生在情節安排上先讓祥林嫂在熱鬧、祈福的祝福節日中死去了,然后再從祥林嫂初次到魯鎮、離開魯鎮、再次回到魯鎮、再次離開魯鎮來安排故事情節。這種倒敘的手法,是小說設置的一個懸念,學生可以借鑒這樣的寫作方法,通過倒敘的手法,讓敘事類作文更吸引人,引發人的思考。

二、現代散文閱讀幫助學生學習散文寫作

小說和散文占據文學作品的主體地位,現代散文是文學作品中的一支奇葩,以其敘事、寫景、抒情更為具體細膩,更能夠表現人的心境,為人所喜愛。高中學生比較喜歡閱讀一些大家的散文集,感知文人細膩的心理,從中更好地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高中散文名著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在閱文、閱情、閱人生的基礎上,借鑒一些散文的寫作方法,以此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也能寫出文筆雋永、情理兼備的散文。學習寫景散文的景物描寫與情感抒發,學習敘事散文中生活事件的選取、敘事和心理情感的表現,如何將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繪中,如何在敘事過程中展現個人的情感和感悟,以此寫出優秀的散文。

朱自清是現代散文大家,在中國散文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他的很多散文作品入選中學語文課本,他的散文集列入高中語文新課標推薦名著閱讀書目。比如,《荷塘月色》是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在讓學生能夠學會通過景物描寫,表達自己的感受,運用比喻修辭描摹景物,描繪畫面,把人帶進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此更好地感受景物,理解心情。郁達夫在我國現代散文中占據重要地位,他們的散文也是值得學生閱讀的名篇,讓學生在閱讀他的散文時學會寫作,又如,《故都的秋》是最為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感知作者對北國秋的喜愛和向往之情,學會散文的寫作,如何將寫景和抒情這兩種表達方式都能夠在文中更好地應用,以景物表現表現其特質,以直接抒情表達情感。這篇散文開頭兩段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對古都的秋的強烈向往之情,將北國之秋與南國之秋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北國之秋的特別的清、靜、悲涼;結尾一段又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對秋的喜愛和留戀,構成一唱三嘆、回環往復之美。學生在寫作散文時完全可以依照這種模式,來開頭和結尾,表達情感;中間部分借鑒《古都的秋》或者《荷塘月色》,景物描寫和畫面描繪,很好的寫景抒情類散文。

三、于名著閱讀中歷練議論文論說能力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作文訓練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能夠生動準確而又鮮明突出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安排合理的作文結構,如何寫得有理有據,讓人認可,叫人信服,成為教學的重要突破點。很多學生寫作沒有素材,說理不夠透徹,選材較為淺薄。在名著閱讀中讓學生積累素材,學會建構文章,做到說理充分有力,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篇8

【關鍵詞】散文;外象;道理;情感;趣味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構思與撰寫的總綱。其中,象是散文“散”的“形”,而體驗則是散文不散之“神”,而作者體驗又包括情緒、感悟和趣味等。所以,散文構撰要以作者體驗為本,賦予讀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或以趣動人的和諧“美”。筆者認為,其關鍵是情象交映、情理生發或情趣協作的寫作生成。

一、情象交映

散文描述的“象”主要有事象、景象和物象之分,所以情象交映又有情景交映、情事交映和情物交映等幾種表現形態,下面試對情景交映的方法手段進行簡要闡述。(1)優選景物。郁達夫《故都的秋》追求清靜悲涼的情調,所以既不寫“故都”暖色撩人的香山紅葉,也不寫游人如織的名勝古跡,而是讓通過自己在那破舊租屋里靜對叢叢冷色調牽牛花的方式演繹故都之秋。可見,散文寫作首要的是選取與作者情感趨向一致的景象。(2)組構畫境。與單一景象不同,畫面重在凸現空間境界之美,所以散文畫面要選取傾向相映的景物入畫。黃河浪《故鄉的榕樹》以大榕樹作為自己熱愛與懷想故鄉的載體,所以將故鄉風光描述聚焦在榕樹之下,以小溪、少女、水鴨和石橋等景物組成生活畫面,表現了故鄉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情意。(3)設定背景。即,有機配置景物背景。其實,茅盾《風景談》中描述的六幅風景畫都寓含了作者的贊頌之情。其中,“桃林即景”以花果均無的桃林為背景,意在讓茶社聚會青年的崇高精神填補桃林的貧乏和虛白。“石洞雨景”,以沉悶雨中的荒山石洞作為背景,而在革命青年的活動則使它不再“荒蕪”與“空洞”。(4)比照襯托。即,借助襯托或比對來表現景象特有的情韻。如,為體現作者對襯托對象的喜愛或熱愛之情:朱自清《綠》以北京什剎海拂地綠楊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綠壁的太濃、西湖水波的太明、秦淮河水的太暗等來映襯梅雨潭之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這便是襯托的功效。(5)聯想想象。聯想或想象可以有機地將生動圖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妙詞佳句等化入散文行文之中,并達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散文藝術境界。如散文關于神話傳說的聯想、想象及融入,劉白羽《長江三峽》中的巫山神女、魚馱屈原等神話。

總之,要形成情象交映,一般經由了象的選定、象的狀摹和托象言情三個階段步驟。即,首先是準確地把握不同象的表征和內涵,從中選定能夠負載作者情感的象作為寫作對象;然后是通過聯想和想象拓展思路,選取角度并借助靈活多變的表現手法描摹象;最后才是傾注作者的情意,營造情象交映統一的意境。情景交映是這樣,情事交映和情物交映也是如此。

二、情理生發

賈平凹在《淺談兒童文學中散文的創造》一文,對散文審美的特質作了如下闡述:“它不靠故事來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緒的感染和思想的啟迪。”①由此可見,情感和思想是散文內涵的“雙璧”。縱觀古今散文名篇,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周敦頤的《愛蓮說》、蘇軾的《赤壁賦》、文天祥的《指南錄后序》、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魯迅的《藤野先生》等,那憂國憂民的赤子丹心、真醇高潔的志士情懷和顛撲不破的人間真理等,無不給人以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啟導。散文中的自然哲理、人生情理無不是作者對“象”特殊意義的發現或個性情感的聚集,集中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感知和情志等內涵,是作者感覺、知覺、思維和情感的綜合釋放。體驗在表達方式方面通常呈現為抒情或議論,在內涵上更多的是作者真切情意之間的相互溝通,可能其中既有作者對某種自然現象、人生經歷情感蘊含的個性化鑒賞,也可能有在特定情境下作者對生命、生活之理的某種妙思頓悟。

大而化之,優秀散文中情理生發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形態:(1)情理映照。由于散文作者感悟自然及生活的過程常有情感的融入、參與及滋長,因此優秀散文的字里行間一般都融注了感情,特別是其中的議論都帶有作者的個性情感傾向。這樣,散文中的思想便是經過情感潤色后富有情致的思想,理和情在其中是一種互相映照的關系及狀態。如,朱自清的散文,多從身邊瑣事下筆以小見大,情懷因理性而內斂,于淺唱低吟中將敘事、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說理中含情或在抒情中寓理,使作品情中見理或理中寓情,于情理和諧中彰顯與成就其情理照人,成為我國現代散文情理兼美的楷模。(2)情理相衡。以理衡情便是散文本身的一種有機的內在制衡機制,在抒情散文中“理”的這種制衡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它對于作者感情的泛濫或放縱都有一定的制約和規避作用。20世紀80、90年代我國出現的“文化散文”,便在創作中奉行“理性干預”情感的策略,所以大多作品既充滿了理性思考的智性,又有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和個人即時感受,在美學風范上往往表現為理性的凝重與詩意的激情渾然一體的氣度。“文化散文”代表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其詩性抒懷更是感情充實和氣勢磅砣,又充滿了文化、歷史和現實的思辨,所以其文化散文代表作品集《文化苦旅》成為當代深受讀者喜愛的情理相衡的散文經典。

三、情趣協作

散文的“感悟”,有時表現為人生或自然之情理,有時則表現為人生或自然之情趣。辯證地看散文中情與理的關系,除了上述情理和諧的相互生發關系以外,還有就是情理失衡的困局。它要么以理性壓制感情,儼然是一副“衛道士”的面孔,致使情感成為散文說理的“奴從”;它要么就是縱容了情感,讓情感過于放縱或張揚,以至于情感泛濫或過于煸情。情理失衡困局的化解,也主要有兩條思路:從說理的角度著手,可以將一般性說理提升為智慧人生的觀照,使個人意向上升為人生哲理;從情的角度入手,則要引入美學范疇的“趣”與文中的情相勾連,讓情趣、淡化和調劑情理失衡的狀況。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寫清華園內荷塘的水流“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其情趣全系于“脈脈”一詞的含而不露上。散文的情趣雖以“趣”為外在呈現,但離不開內在“情”的滋養和外流,它是二者的有機投合。散文里的情趣又是有效連接作者和讀者的粘合劑,從而使散文欣賞成為一個作者和讀者共同追求真、善和美的協作過程。[1]

清劉大魁在《論文偶記》中說:“文貴遠,遠必含蓄。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說出者少,不說出者多,乃可謂之遠。”②作文時需要產生“互芳齒頰”的豐富情韻,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換言之達成言近旨遠的含蓄蘊藉。歐陽修《醉翁亭記》的結尾便富有情趣:“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③這種其樂融融的情趣,令人胸襟為之豁然開朗,情懷也因之陶然悠然。俗話說得好,理兒不歪笑話不來。散文若有意地讓說理詼諧開去,這樣形成的情趣便是幽默了。幽默是散文情趣中的高境界,梁實秋、林語堂、王蒙等乃我國作家中的幽默大家,他們制造幽默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種是真話妙說,其妙處在于保持童真童心,讀來莞爾一笑,如梁實秋的《不亦快哉》。一種是暗含諷刺,其筆力主要用在對諷刺對象窮形盡相的描寫和故作正經的分析上,如林語堂的《冬至之晨殺人記》。一種是強詞奪理,在語言邏輯上下功夫,應用荒誕、訴情、強推、預期等方法,如王蒙的《雄辯癥》。一種是運用象征,以人性化和人文化為旨歸,生活瑣事寄寓哲理,如梁實秋的《雅舍小品》等。散文情趣的呈現,最忌牽強附會或畫蛇添足,筆者建議構撰時要落實以下“三不”。一是“不夸飾”,即情節構撰不能過于夸飾;二是“不失真”,即散文內容要經得起邏輯推敲;三是“不矯情”,即情感流露要自然貼切。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體驗的文體,而作者體驗的演繹往往是散文的內在線索。鑒此,散文寫人、記事、寫景和狀物都只是其表現手段,它要表現的中心內涵是作者的真實體驗,而散文最終能帶給讀者獨特審美效應的則應是情、象、理、趣的和諧統一。[2]

注釋:

①賈平凹.平凹文論集[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89.

②劉大魁.論文偶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65.

③韓愈等.唐宋家散文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240.

參考文獻:

[1]馮驥才.趣說散文[J].中華活頁文選(初二版),2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