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政治教案范文
時間:2024-02-05 17:51: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政治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教學案;編寫;使用;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09-0056-01
本學年我校全面推行“師生共用教學案” 和“三三三高效課堂模式”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規范化自主學習的能力,“三三三”中的第一個“三”是指課堂操作的三個基本流程:自主預習——合作交流——達標測評。“三三三”中的第二個“三”是指學生通過長時間的課堂系列活動,學生學的行為實現“會質疑、會合作、會表述”,“三三三”中的第三個“三”確定為“三到位”,這是教師在課堂上為實現“三會”目標而應采取的教學手段,具體是指“自學指導到位、釋疑點撥到為、目標落實到位”。 此模式旨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以規范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為主,對在學生自學中發現的疑問的研討為輔,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 “教學案”的基本概念
我們所說的“教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也可以有學生參與,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共同編寫完成。 根據這個定義,“教學案”絕不是教學內容的拷貝,也不僅是教師講授要點的簡單羅列,它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將新學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形成聯結,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適當的附著點,另一方面也要對幫助學生對新學的知識進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學生形成更為牢固的知識體系,另外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新知識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二 “教學案”的設計
教師對教學案的設計,應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出發,對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盡量做到教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盡量一課時一個學案,以便控制學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有啟發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的應作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4.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 教學案的使用
1.學生自學教材,完成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它要求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后聯系才能解決等等。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教學案中的有關內容。分組討論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
3.教學案中問題的展示與交流。展示與交流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匯總在一起,由學生進行重點講解,其他同學做輔助與補充。
四 在使用“教學案”的過程中要注意
1.上課前發給學生,學生預習時,教師不要局限于對個別學生的指導上,要巡視全班同學的學習及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為學生的展示環節提供內容。
2.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五讓”:教材讓學生自讀;知識讓學生探索;問題讓學生解決;結論讓學生概括;體系讓學生構建。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3.要求學生要根據“教學案”的內容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上注意總結學習規律及“學后記”的填寫;課后注意“教學案”的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4.教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時應注意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對教學案的要求,使教學案具有更強的適應性;不同學科教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應該有不同的特點。
五 認識和操作層面上存在的誤區
1.以教案定學案。
教師在處理學案和教案的關系上,改變不了傳承多年的觀念——教案中心論。他們往往是在編寫教案的基礎上,再根據教案來預設學案。
2.教學案就是練習題。
學案是學生的學習方案,這一點老師們都能理解。但,就在他們預設學案時或拿到學案后,都會產生這樣一個誤解——學案就是發給學生做的練習題。
3、教學案每個人必須都按時完成。
篇2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就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b)-0231-02
1 案例概述
周同學,動漫專業學生。該同學自上大學以來,刻苦學習,在課余時間參加藝術設計系自律會勤工部,大二的時候成為勤工部部長。同時,他也參加了勤工儉學的工作,成為了輔導員助理。他為人比較老實憨厚,由于是貧困家庭出身,剛上大學的時候缺乏自信心,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不強。在成為輔導員助理和勤工部部長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有所提高。大三上學期期末,部分同學已經開始去外面找工作。有一天,本人遇到了周同學,問他是否開始找工作。他說,目前他還不想去外面找工作,主要有以下理由:(1)專業能力不強,想先通過完成畢業設計,提高自己的技能后,再去找工作,況且畢業設計需要花時間做,找工作會耽誤畢業設計的事情;(2)網上工作招聘信息或者現場招聘信息往往要求有工作經驗,自身沒有工作經驗,不敢去投簡歷;(3)本專業招聘信息比較少,很難找到跟專業一樣的工作。通過與周同學談話,本人發現他存在信心不足,缺乏應屆畢業生求職的意識和技巧,對專業和職業之間關系的認識比較膚淺。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本人經常找周同學談心,結合他師兄師姐求職的案例,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鼓勵他積極地去外面找工作:(1)完成畢業設計不能從根本上大幅度地提高專業技能,專業技能的提高可以通過積累社會工作經驗,不斷地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去增強專業技能,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不一定跟找工作有沖突,因為部分設計類專業的畢業設計只是通過電腦軟件完成的,同學可以白天去上班,晚上抽時間完成畢業設計;(2)網絡招聘信息和現場招聘信息往往都是顯示出理想化狀態,有些工作雖然要求要工作經驗,但是實際上如果企業缺員工或者企業覺得應聘者比較優秀,也會考慮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因此,求職必須要有信心;(3)大學所學專業跟求職崗位不一定完全匹配。按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求職情況,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從事非專業性的工作,因此,找工作的過程中,盡量找與專業相關的,但是,如果沒有機會,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到其他行業里面去發展;(4)對于高校畢業生,由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求職過程中,應該要表現出勤奮謙虛的態度,不要太看重薪酬,要為了盡快找到一份工作來積累經驗。經過本人對周同學的多次教育,該同學鼓起勇氣去盡量找工作,最后,他找到了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影視后期制作,并且在工作中表現良好,受到公司領導的好評。
2 案例分析
2.1 心理原因
由于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于農村或者城市困難家庭,并且自認為學歷比較低,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存在自卑、信心不足、膽怯等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不主動積極地去求職,在求職失敗后不敢繼續求職,或者恐懼地面對復雜的招聘信息而不知所措。同時,部分學生在應聘的過程中,不能自信地表現出自己有利的一面,往往吞吞吐吐地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或者不敢正視地看著面試官,最后導致面試失敗。
2.2 認知原因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可能有一個認知上的偏差,覺得專業技能只是在學校里面培養的,求職一定要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其實,在目前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很多大學生不能從事與專業完全一致的工作,要么與專業相近,要么完全轉到其他工作領域。大學的學習只是為大學生走向社會打下一定的知識基礎,專業技能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才能不斷得到提高。因此,大學生應該有信心地走向社會,在工作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
3 解決方案
3.1 樹立模范,強化信心
通過以往成功就業的學生案例,為缺乏信心的大學生詳細講述他們的經歷,有條件的話可以請優秀的畢業生開設就業專題講座,鼓勵大學生走出校門,勇敢地尋求適合自身的職業。有些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臨近畢業前會有一種更加強烈的自卑感和恐懼感,抱著一種“畢業等于失業”和“沒關系等于沒工作”的心態。因此,對于貧困大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心理輔導,激發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激情和憧憬,強化信心。
3.2 助之以行,強化技能
即便很多高校都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但是部分大學生仍然缺乏求職的技巧。因此,班主任、輔導員或者輔助就業指導的老師有必要在畢業當年個別輔導一些學生如何寫簡歷、如何在網上查找求職網站投電子簡歷以及如何在現場面試當中脫穎而出贏得就業機會,強化求職技能,增加成功就業的機率。
4 經驗啟示
4.1 就業指導深入開展
針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缺乏信心和求職技巧的問題,就業指導工作除了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外,還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入地進行:(1)對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系統的就業指導培訓。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線的人員,學生遇到就業過程中的問題,最有可能就是咨詢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班主任和輔導員比較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此,對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系統的就業指導培訓有助于更好地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就業指導;(2)以班為單位,開展以就業指導為主題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首先要認真聆聽每位學生對求職的看法,然后老師進行點評和以案例的形式告訴學生如何積極主動地找工作、如何克服求職過程中的自卑消極心態、在工作中應該如何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如何處理好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等方面;(3)邀請企業家、優秀校友開展有關職業發展的講座。企業家或者優秀校友通過自身成功的職業發展經歷,能啟發學生不斷探索職業發展之路,也能給學生提供很多寶貴的工作經驗。
4.2 心理指導點面結合
心理問題是大學生求職難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往往表現在定位不準確、缺乏信心、自卑、抗壓能力低等方面。針對應屆畢業生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或者在工作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需要點面結合地進行指導:(1)從“面”上,應該在教學課程里面全面開展有關職業心理學的課程。職業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們選擇、從事和改變職業上有關的個體差異和特點。它包括職業選擇、職業指導和職業教育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現代社會中大量出現的職業咨詢問題。職業心理學的研究以人的能力概念為基礎,以各種心理測驗工具為方法和手段,幫助人們選擇并確定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職業。因此,通過開設職業心理學課程,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擇業和從業心理;(2)從“點”上,應該開設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比如,心理健康電影活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青春期教育講座等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同時,應該排查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針對貧困生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班主任和輔導員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要時常跟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在做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多鼓勵他們參加群體活動,增強信心,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篇3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國民信息素養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為此,必須從縮小數字化差距、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縮小基礎教育數字鴻溝,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目前信息化時代中學政治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形成了可喜的發展形勢。這些中學政治教學網站針對特定的人群,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教科研主題、學習素材類事物主題,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組織、,或者提供互動學習平臺,對當前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加強資源建設 推進資源呈現方式變革
2004年3月,教育部頒布實施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其中尤其強調信息化資源建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收集網上資源,包括文字資料、多媒體資料、教學課件等”。網絡技術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性,起到了信息傳遞、溝通、共享的作用,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手段。中學政治教學資源建設緊緊抓住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存取的方便性、交互的實時性等特點,已經有更多的包含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類型的具有分類科學、管理方便、實用性強、共建共享等特征的網絡資源庫建設起來,這些網絡資源庫涵蓋了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試題、中高考復習、素材資源、課程改革等可直接使用或二次開發的資源,為當前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中學政治課程整合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平臺和資源平臺。但中學政治專業資源網站在發展過程中也表現出一些不足:(1)建設主體實現多元化,但地區、城鄉、學校之間在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2)課程資源實現多樣化,但低水平重復建設比較嚴重,資源數量雖然眾多,但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和實效性。(3)建設平臺實現動態化,但資源建設標準不一,與《學習對象元數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等建設規范還有一定距離。這些問題也在制約著中學政治專業資源網站的不斷發展和壯大。
例如,思想者園地網站(http://)作為目前最大的中學政治教學資源網站,成立于2003年9月,目前擁有各類教學資源1 300 000余條,注冊用戶超過100 000人,資源點擊更是超過36 000 000人次,網站設置了教學設計、教學試題、教學課件、高考園地、課程改革、教育科研、文本素材、視頻資源、圖片圖表等十多個欄目,極大地方便了資源的直接使用和二次開發。該網站采用技術比較成熟的動易公司的BizIdea商業版程序,在資源的搜集、整理和、注冊用戶的注冊和管理、搜索的簡易快捷等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優勢。再如,思想品德課教學網(http://)依托于思想品德教學研究會的雄厚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擁有功能強大、內容齊全、實力雄厚的網絡資源,以人教版、粵教版、湘教版、陜教版、魯教版、蘇教版、滬教版等版本教材資源為主,全站設計了試卷、教案、課件、中考、視頻、備課室、論壇、博客等多個精品欄目。網站以資料全面完整、信息覆蓋面廣、內容新穎獨特、視野開闊等優勢,深受廣大政治教師喜愛,網站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已擁有超過120 000 的注冊用戶和超過2 000 000 人次的瀏覽量。此外,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網(http://)、政治自助餐(http://)、思想品德教學網(http://)、精品政治教學網(http://)、小憨教學資源網(http://)等網站都是中學政治教學資源網站建設中的佼佼者,為信息技術與中學政治課程整合提供了強大的資源支撐平臺。
二、加強網絡研修 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點已經日益顯示出其優越性。它不僅顛覆了人們獲取資源的方式,更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網絡超越時空限制的優勢更是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絕佳的支撐平臺。
1.推動集體備課方式的變革
集體備課的方式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傳統的集體備課形式往往受到時間、資金、區域等因素的制約,而基于網絡技術的集體備課形式則克服了這些弊端,從而給更為高效、快捷地開展校內、校際甚至地區間的集體備課提供了技術平臺。
2.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變革
順應網絡發展的潮流,各地區、各學校建立了眾多的名師工作室網絡平臺。在這個網絡平臺中,教師可以相互展示和分享教學資源、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等,還可以進行在線同步或異步的課堂診斷,從而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學協作,充分放大了名師效應,為教師群體性專業成長提供了支撐平臺。
3.推動課改培訓方式的變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于教師在課改理念和專業素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課改培訓方式采用專家講座、課例研究等機械式、填鴨式的方式,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教育培訓部門建設的網絡研修平臺除了具備傳統課改培訓的形式外,還增加了諸如視頻授課、在線提問、課例研討、作業提交等新形式,在這種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人研修的培訓模式下,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加課改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了新課改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的實效性。
例如,姚敬華、沈雪春名師工作室(http://.cn)依托吳江市高中政治學科發展中心和蘇州市高中政治學科研究中心,通過課堂教學、考試園地、教學科研、學科交流等網站欄目形成了對蘇州地區的學科輻射,提高了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此外,錢五海(http://)、張文軍(http:///zwj/)、吳友華(http://)、施淑華(http:///ssh/)等名師開辦的工作室網站無一例外地成為了課程資源、發展動態、發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平臺,這不僅促進了名師的再發展,而且為青年教師的階梯式成長提供了網絡平臺。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http://.cn)、新思考網(http://)等專業網站搭建的“國培計劃”網絡研修平臺,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網絡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了政治教師群體的課改通識和學科素養。這些網絡研修網站的建立,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為從教師層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三、加強網絡教研 構建教育科研發展平臺
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教師科研能力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支撐。網絡教研彌補傳統教研模式的不足,真正實現了民主平等基礎上的教研員與教師、專家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了同步與異步相結合的教研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的形式:(1)依托各類出版機構建立的以教材出版信息、動態新聞、課程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教材網站。(2)依托各地教育局、教研中心等教育主管部門建立的區域性教研網站,內容涵蓋了本地課程資源、課改動態、賽課賽教、教研成果等內容。(3)依托地區、學校、個人研究課題建立的以課題立項、研究過程、研究成果和結題信息等為主的課題研究類網站。(4)依托學校政治組設立的以展示學科新聞、學科動態、教學科研、課程資源等為主的學科組網站。
例如,南京教學研究室的中學政治頻道(http:///zxzz)強化教研優勢,設置了教研動態、教學研究、考試評價、項目課程、教學資源、時政述評、隊伍建設等精品欄目,全方位展示了南京在中學政治研究領域中的最新動態信息和最新教學資源,對南京乃至全省政治教研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影響作用。此外,無錫政治教研網(http://)、武漢政治教研網(http://)、富陽市中學政治教研網(http://)等教研網站以其鮮明的教研特色,對促進地區、學校整體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嘉興市高級中學政治教研組積極打造嘉興市高中政治學科基地(http://60.190.139.43),以學科基地建設推動學科組建設,設置了考試園地、課件教案、基地建設、時事政治、圖片視頻、二次文獻、沈老師在線等精品欄目,既展示了學科組發展成就,也充分展現了學科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為中學政治學科組網站建設提供了重要參照。桐鄉高級中學(http:///tgzzz/)、廣東實驗中學(http:///)、上海市東方中學(http:///zz/)等打造出了具有地區和學校特色的學科組網站。當然,在所有的教育科研部門和學科組建設過程中都圍繞著教材而展開,教材出版單位也相繼推出了網絡平臺,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高中思想政治(http://.cn/sxzz/)和初中思想品德(http://.cn/sxpd/)、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http://.cn)初中思品欄目等為建立基于中學政治教材的資源網站和教研網站提供了借鑒。
四、加強個人研修 搭建教師幸福成長平臺
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對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通過學習和應用網絡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1)創新應用教材。通過網絡不斷獲取教學所需的文本、圖片、視頻等素材資源,通過資源呈現方式的變革,不斷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信息化情境中學會歸納知識、積累知識和應用知識,并且及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充實,提高課程教學的時代性。(2)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通過創設一定的近乎真實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提供情境支持。這樣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習得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信息素養不斷展示和提高的過程。(3)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通過課前的教學預設反思、課中的知識生成反思、課后的目標達成反思等過程,不斷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從而在不斷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學業務水平。中學政治教師圍繞著資源呈現、專業成長、教學反思等主題而設立的專業網站則成為了教師展示自我、反思自我和發展自我的重要平臺。
例如,重慶市字水中學劉旺老師創辦的“劉老師政治學園”(http://)既重視課程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又關注方法技巧、教學點滴和心路歷程,既重視教學實踐活動,又重視班級管理活動,對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展示個體專業成長歷程樹立了典范。再如,由筆者創辦的“思想者工作室”(http://)重視政治教學和日常生活積累,對基礎教育、網站建設、教育科研、教材處理、課程改革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并系統性地展開了教育感言系列、時事思考系列、童真童趣系列、哲言哲語系列的專業寫作,目前已經撰寫系列文章800多篇,計100多萬字。這些個人專業網站的發展,以其巨大的號召力,正逐漸成為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思維互動平臺,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和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加快了教師的專業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通過網絡平臺來展示和提高自我,將會有更多的愛思考、會思考、勤思考的優秀教師不斷涌現出來。
篇4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 人性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b)-0142-01
中國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教育人性化、人本化。人性化教育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生活在信任和愛的氛圍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真正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也不例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提倡“人性化”育人理念,就是把人性的要求滲透到思想政治教學的實踐中去;就是堅持以人為中心,依據人性發展的需要,以人性的和諧與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就是要體現對人性的尊重、關懷,創造一個溫馨和諧舒適的環境,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全面發展。但現在政治課教學常常成為“枯燥與無力的說教”的代名詞,原因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學中人性化教育的缺失,教育者將社會的主流觀念、高調的意識形態、成人的道德觀念作為學生必須接受的“真理”進行強制的灌輸,忽視了教學主體―― 學生是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獨立個性的生命個體。致使學生在課堂上冷漠呆滯、昏昏欲睡;對課程學習的態度越來越消極;對課程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弱。因此需要運用人性化的教學策略來煥發政治課教學的生機與活力,提高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那么,人性化的教學策略在實際教學中有哪些具體體現呢?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 以生為本,情境設置要貼近實際
教學要以“教”服務于“學”的生本理念為指導,教學設計的著力點要轉向學生,情境設計要拆除教學與生活的樊籬,要關心當前社會熱點話題,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內心需要出發,尋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引起共鳴。例如,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教學中,由于它的理論性較強,十分抽象,如果僅僅從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內容等方面進行說教,學生聽起來會非常枯燥乏味,感覺假、大、空,幾乎使學生無法接受。如果通過視頻和材料引入學生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感動中國人物以及現階段的道德滑坡現象等,往往會引起學生共鳴,收到事半功倍的積極效果。
2 學會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學生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主體與主體的交往。課堂本身就是交往的過程,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是師生、生生交往的過程。而師生間的和諧交往離不開傾聽這一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不管回答的內容有多么不符合老師的意圖,甚至是不符合實際,教師都不應該隨意打斷學生,阻止學生繼續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進行批評教育,一定要耐心的聽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否則不僅會打擊他的積極性,而且會不經意間湮滅智慧的火花。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不僅要表現出肯定鼓勵的態度,而且還要做出一些肢體語言讓學生更加自信,如一個肯定的手勢、微笑的點頭、若有所思等,這樣的態度能夠在第一時間反饋到學生那里,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在認真聽他的發言,并且覺得得到了教師的重視,認為自己的發言是有價值。這樣能夠讓學生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培養了健全的人格。
3 開展“群言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創設民主、自由、開放、安全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產生問題意識的氣候與土壤。沒有心理安全與民主自由的氛圍,學生就不敢多想,不會多想,不好意思發言,有了想法后也不敢主動發言。長期如此,學生不會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導致學生缺乏思想政治可的學科素養,缺乏創新思維,阻礙學生個性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開展“群言堂”。研究表明,學生最不希望老師上課“一言堂”,最希望的是老師搞“群言堂”,在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熱點話題,讓大家各抒己見,自由討論,發表各自的觀點,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獲得知識,避免學生出現學習的懈怠情緒。所以,教師應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課前進行有效的備課,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針對教學內容認真撰寫教案,明確教學目標、思考詳細的教學步驟。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選準重點、熱點,設計好討論題。討論可采用辯論式,也可以通過點名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必要時作些點撥,最后做出總結,切不可輕易指責學生,不要吝惜鼓勵和贊賞。
4 面批作業,以情促智
面批作業是師生之間的直接語言、情感的交流,面批時師生親密接觸,真心交流,教師深層了解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情況,學生自然而然地與老師親近,師生關系融洽,感情深厚,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教師真誠的贊賞和鼓勵能使他們擁有自信心,激起求知欲,以及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這些非智力因素能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甚至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建議教師從學期一開始第一次作業,特別是新接手的班級,一定要辛苦第一次,與每一位學生進行一次面對面的批改,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賞識、關心和指導。
5 結語
總之,運用人性化教學策略可以讓政治課教學變得倍感親切,讓教學過程充滿活力,洋溢激情;教師變成可親可敬的長者,平等相處的朋友,真正成為引導學生追求美好明天的人;學生變成人格完善、開朗樂觀的人。只有人性化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人性化的學生,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繆云.讓你的心聲叫醒我的耳朵[J].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10).
篇5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 學生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1001-4128(2011) 09-0113-02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這無疑對教師的教學思維和能力產生了挑戰,其中,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的主體性就是挑戰之一。那么,作為高中思政教師,又該如何面對這一挑戰呢?
1 新課改的實施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強調一切工作都應該致力于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從而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完整的教學觀念。為全面理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思政教師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調整自己的認識:
1.1 對學生再定位
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體制將學生視為被動接受知識的物體,沒有考慮學生的主體特征。這次新課改正是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這一弊端而重新對學生進行定位,以幫助廣大教師走出認知誤區。1認識高中生個性特征。高中階段正是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會性趨于成熟的時候,雖然每個高中生的個性不同,但他們仍然表現出一些比較統一、穩定的個性特征,比如強烈的獨立意識;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兩個部分;十分關心自己的優缺點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等。這就提醒廣大思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征,學會給學生表達自我的權利。2、認識高中生情感的復雜性。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友誼和愛情充滿了向往和幻想,但是由于他們的思想還并未成熟,因此使他們的情感更具負責性,具體表現為:對待師生關系若即若離,往往以表面上的冷眼相對來掩飾其內心深處的敬重,有時還給老師“出難題”來吸引老師注意;注重同伴的選擇,不少高中時期的好朋友往往能延續到成人,甚至一生;開始異往,高中生男女關系已由“疏遠”逐漸發展到了“喜歡接近”,有的發展成了我們稱之為“早戀”的現象。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注意把握高中生情感的復雜性和敏感性,引導他們對感情的正確認識。3、認識高中生學習的主動性。“以人為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之下,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理應成為培養健全人格的“人”的主陣地。“以人為本”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實施中培養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1.2 準確把握學生的發展
由于封建的科舉考試以及現代社會盛行的應試考試,都不同程度地臆斷了“發展”的內涵,僅僅視人的發展為通過各種考試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而忽視了人本身對于發展的差異性需要。此次課程改革通過設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目標來作為課程標準,通過明確的規范來使教育工作者打破原有狹隘的發展觀,倡導各教師將“全面發展”貫徹到實際教學中去。
1.3 重塑“知識”的形象
在工業經濟時代,由于人們賦予了“知識”以絕對神圣的地位,故而在教材中的知識都是客觀、絕對、工具性的。在這種知識觀的指導下,學生就成了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載體。顯然,這種對于“知識”的機械認知不僅會妨礙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更加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此,此次新課程改革綜合借鑒了當代哲學、心理學、教育學、復雜學科等多種學科對于知識的研究成果,將人的積極參與作為掌握現有知識、探索新知識的必然途徑。比如,在高中一年級上冊經濟生活這部分知識的講解中,思政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經濟問題進行觀察與研究,讓他們通過親自參與來加深對經濟常識的理解,這就能一改過去那種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局面,并且有助于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提供幫助。
1.4 剖析改革后的課程
《綱要》第二部分對于高中課程的主要結構做了明確的闡述:“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為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個性的發展,課程應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開設必修課的同時,設置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開設技術類課程”。課程的修定對于高中思政教師而言,既是解脫又是挑戰。由于設置了必修課和選修課,考試大綱中的知識范圍也會相應縮小,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壓力,使他們能夠有時間和精力來探索各種創新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他們的知識面。但是,如何把握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平衡對任課老師來說卻無疑是一項挑戰,既不能因為是選修課而不加重視,也不能用同一種教學方式來對待選修課和必修課。故而,高中思政教師在教學之前,一定要深刻理解《綱要》中對于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各項具體規定,并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靈活設置教學環節,使必修課的規范性同選修課的延展性相得益彰。
2 關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幾點建議
完整的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環節。教學前的構思與準備,教學中的技能與技巧及教學后的評價與總結,這幾塊缺一不可,因為它們是決定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也是教師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主要途徑。
2.1 精心備課
“備課”即準備上課。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老師對“備課”這一環節態度不一,一些初為人師的年輕教師往往為了使上課不至于“凌亂”而將“備課”變“背課”,而另一些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對自己把握課堂環節的能力過于自信從而忽視了備課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兩種關于備課的態度都是不科學的,前一種情況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保證課堂任務的完成,但容易出現課堂呆滯、僵硬的局面,這也是同新課改強調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理念是相違背的。而后一種情況雖然使課堂教學不拘泥于形式,可以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導作用,但是由于教師的主觀經驗所占比例較大,而主觀經驗是相對的,這比較不利于學生掌握客觀、系統的知識。那么,高中思政教師應在備課階段做好哪些工作呢?
首先,注重在平時收集資料。政治老師尤其要加強政治敏感性,每天多關注國際國內重大時事,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下載、整理重要文件、圖片、視頻等資料,建立一個資料檔案,以備不時之需。
其次,接到教材后要認真對教材進行分析,領悟編者的主旨,把握教材編寫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理清教學思路,分清所講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思考一下采取什么導入方法及借助于哪些教學手段來達到教學目的。
最后,就是教案的編寫階段了。隨著先進科技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教案也更多地以課件形式體現出來。雖然多媒體資源豐富了教學工具,但教師也要對課件整理有一個把握,即不能為了湊課件而使課件內容雜亂無章、五彩繽紛,從而顛倒了知識與形式的位置。
2.2 用心上課
2.2.1 組建生活化課堂
新課改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內容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通終身學習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對于高中思政教師而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和了解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政治現象及人文現象,讓他們帶著探索和求知的心情走近生活;同時,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對于生活問題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去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后,在學生感悟和相互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對學生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誤解的內容進行點播和分析,指引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將生活案例轉化為政治課知識。
2.2.2 創設體驗型課堂
所謂體驗型課堂指教師通過各種工具(如課件、案例資料、音樂、游戲或者活動等)積極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親身體驗的過程之中,通過感受和感悟各種教學情境中的人物和事件,從而汲取知識、提高能力、升華情感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作為高中思政教師,可通過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通過讓學生閱讀相關資料使其產生一定的情感的閱讀體驗型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閱讀經過教師精心收集和挑選的相關資料從而產生內心的共振,深切體會材料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這樣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同時能夠加深他們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比如,在論辯型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可選擇那些針對性強、有一定思辨價值的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辯論,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適時地對論辯活動進行指導,避免學生思維偏激或由于言語過激而產生情緒波動,及時把握正確的思維方向;另外,角色體驗型教學方式也是可供選擇的方式之一,通過讓學生扮演案例或故事中的一些角色,讓他們在扮演過程中學會自我反思,從而加深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和了解。對于政治課教師而言,為了充分發揮此種教學模式的作用,就必須對各位學生的個性和特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方可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角色,避免“牽強附會”、“張冠李戴”的局面。
2.2.3 充分利用課堂“對話”
這里所謂的“對話”不僅是在平等、和諧的基礎上,老師、學生之間進行對話,同時也包括學生之間的討論與情感交流。概括而言,就是以“對話”為平臺,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民主、平等地言語交流,從而加深雙方對某一問題的認識,促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情感和信息溝通。比如:在學習高中政治一年級上冊《經濟生活》中“消費者行為”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設置一個消費者在商場中購物的情境,通過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售貨員、商場經理、售后服務員等角色,讓他們以對話的方式表達各自角色所代表的意見和觀點,使各位學生對“消費者購買行為”這一知識點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
但是,作為高中政治課教師,在運用各種類型的對話方式時,要注意把握科學性和公正性原則。所謂科學性原則是指教師在選擇對話類型時要進行科學安排,既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實際,又要兼顧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而公正性原則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時,要保證大部分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對話,決不能使對話變成個別同學的“獨角戲”。只有堅持科學性和公正性原則,才能真正發揮對話這種教學方式應有的積極作用。
2.3 精心反思
“反思”,顧名思義,即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進行回憶、思考,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從而查漏補缺,不斷進步。“反思”之所以要受到各教師的重視,它的意義就在于:首先,它是提高教師分析和處理教材的重要途徑,雖然,在備課階段,也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結構及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把握,但是,由于教師在備課時的分析大多是建立在經驗和理論之上的,那么,他們對于教材的理解就有可能與實際相脫節,所以,只有在經過上課環節的親身實踐后再對教材進行剖析和揣摩,各位教師才能基于理論和實踐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科學的認識和把握,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其次,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改進教學方法,形成教學藝術。對于政治這門相對沉悶的課程而言,為了使政治課變得生動起來,也為了發揮廣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政教師不僅要在課前、課中下足功夫,收集資料,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更應該在課后進行及時反思,回顧課堂中較為生硬的環節和學生的反應,通過分析不足之處從而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為接下來章節的展開以及調動學生積極性做好準備,避免周而復始地犯同一個錯誤。再次,“反思”環節也是特高教師整體素質的一種方式。由于在實際工作中,各校政治課教師人員配備相對較少,那么,相比于學生數目和需求而言,各政治教師所承擔的教學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各政治課教師除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及考試之后,已沒有余力進行互動與交流,這非常不利于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各校應注重加強教師之間進行課后反思,進行相互交流和評價教學經驗和感受,找出各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相互取長補短,促進集體教學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而且,課后反思還能加強教師團隊合作能力,有利于一門課程的專業化,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利。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筆者相信,只要各位高中政治教師能腳踏實地,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嘗試、反思和總結,就不僅能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完善自己的教學生涯,同時,更加有利于在新課改這面大旗之下,科學地把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M].朱光明主編,2005.1.
[2] 王有鵬.巧妙運用對話式教學方式[]].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9.8.
[3] 蔣國民,鄭友民.構建生活化課堂,彰顯新課程理念[]].中學政治教學 參考,2009.10.
篇6
把教育當生命
*老師出生在一個老干部家庭,父親是一位有30多年黨齡的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軍人。父親家教嚴格,為人正直樸實,這些都深深影響著他。*年他高中畢業時,父親鄭重和他談話,希望他選擇教育事業。父親和他談朝鮮戰場,談科技的落后。父親說,民族振興靠教育,希望兒子敢于擔負起民族振興的重任。在那個教師地位和待遇還很低的年代,父親的遠見卓識深深地震撼了他年輕的心靈。他毅然在自己高考志愿填上了*大學。
四年的大學生活增長了他的知識,也更堅定了他投身教育事業的決心。*年,作為優秀大學畢業生,不少行政機關希望他加入,但他還是選擇了*市*中。
初為人師,他發現學生并不像自己當年那樣喜愛政治課。在學生心目中,政治成了枯燥、道德說教的代名詞。當他在一本專業雜志上看到政治課居然排在最不受學生歡迎的課的首位,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情感,道德就會成為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偽君子。”要把教育當著自己的生命,要把政治教育當著自己的生命,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中去。用熱情點燃熱情,用生命喚醒生命,*老師在心中暗下決心,要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同志們都知道,20年來,*老師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星期天。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酷暑盛夏,一桌一椅一小燈是他最忠實的伙伴,見證著他為自己心愛的事業奮斗的過程。為了上好一節課,他翻閱幾乎所有能接觸到的資料。為了讓課堂充滿激情,他認真琢磨每一句課堂語言。為了弄清楚當前的熱點問題,他跑*師范大學,不惜花費高額長話費向北京專家求教。
由于長期勞累,*犯有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痛苦折磨著他,但為了他心愛的事業,他依然堅持著。*年,他由于高血壓暈到在地上,妻子把他送到醫院,輸完液他連家都沒回就直奔教室。妻子生氣地說,你真的是不要命了。他笑著對妻子說,教育就是我的生命,沒有教學,沒有學生,我的生命也將完結。
父親理解他,*年,父親患心肌梗塞住進了醫院,讓大家瞞著他,直到他回老家后才知道父親還在醫院。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望著父親虛弱的身體,*老師的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為了教育,為了父親,為了學生,他還有什么放不下的!
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是成績。以教育為生命,教育生涯也必然洋溢著生命的激情,課堂也必然充滿活力。*老師的政治教學開始活起來,學生熱情開始高起來。從愛國主義詩歌朗誦比賽到人生價值演講,從哲學辯論會到經濟小調查,學生發現原來政治和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他的政治課燃燒著青春的激情,充滿了探索精神。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思維開闊了,成績也突飛猛進。*年,他帶班主任,首屆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吳涵波、常海分別獲得總分和政治單科第一名。*年,他的第二屆學生上本科線19人,創我校普通班最高。從*年開始,*老師的研究成果也陸續出版,受到全國讀者的歡迎。他主編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導學系列叢書》共11本印數已經達到30多萬冊。錄制他主講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導學》磁帶和VCD也深受全國中學生的喜愛。*老師的努力也贏得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尊重,從*年開始,他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年,*老師又被評為*省學科帶頭人。
將愛心獻學生
18年前《新鄉晚報》登載了一位教師的感人事跡。一位教師在路上看到一個十
二、三歲的少年因肚子劇疼在痛哭,二話沒說背起這位素不相識的孩子來到醫院,并墊付了醫療費。家長多方打聽,才找到這位教師,并投書《新鄉晚報》。這位教師就是*老師。
*老師認為,愛孩子應該是教師的職業品德。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只有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一個好的班主任心中永遠不能有“壞學生”這個概念。只有從內心愛學生,以誠待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體諒并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難處,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他深信付出一分愛,就會有一份回報。
有一個女生因受社會青年糾纏,又與家長爭吵,賭氣出走。家長生氣地自己回家,宣稱不要這個女兒。*老師沒有放棄,找了一個通宵,終于在一個學生家里找到孩子。他首先找到那社會青年,要求他不要再來糾纏,又找這位女生談話,和他談社會,談人生,女孩子泣不成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年,該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家長專請書法家馮志福為靳老師寫了一幅對聯:“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91級學生郭志勇,父母離異,將他判給父親。父親下崗后,家中的生活更加困難,因此該生非常自卑。靳老師找到他,說,你是我的學生,也是我親人,你只管好好學習,你的學習費用我來負擔。在靳老師的幫助下,*年郭志勇順利考上大學。在給老師的信中,他深情地說,“老師,沒有你,我可能和我父親一樣正在馬路上擺地攤,沒有你,我的生活還是一片灰暗。……我真的想喊你一聲父親……”
教育家朱永新說過,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靳全中教育的愛換來了他事業的成功。對學生的愛也換來學生的尊敬。在學校評教中,他年年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視同志為親人
*市*中的政治教學新鄉享有一定的聲譽,離不開*老師。*老師認為,教育離不開競爭。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征。一個不善于合作的教師,他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我們的教育對象,我們的學生,處在非常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時時刻刻接受著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教師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功,取決于教師在多大的層面上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對學生施加影響。對于一個會做工作的教師,他會調動千軍萬馬來實現自己的教育抱負。
作為*中政治組組長,*省學科帶頭人,全國知名的高考研究專家,他是全組教師的年齡最大的,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哥。在組里,他是有求必應。*老師做公開課,他親自做示范。*老師剛從初中部上來,他主動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資料送給他,為他改教案,說課。
篇7
【關鍵詞】職業技能 師范生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047-02
一、引言
教師職業技能,是指教師依據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通過教學實踐而獲得的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必需的、比較穩定而系統的專業技能,是師范生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看家本領,具體包括:一是書寫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能力等基本能力:二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能力等實踐能力;三是教育研究能力、教育評價能力、自我更新能力的發展能力。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使教師職業技能顯得日趨重要。
二、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現狀及問題分析
結合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現狀看,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與課改前相比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在校師范生專業知識學習任務重、缺乏教師職業體驗、認識不足、精力分散,使得教師職業能力訓練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教學設計不盡如人意。教學步驟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和相互支撐,語言錯誤較多。其次,課堂教學技能較差。不少師范生在臺上試講仍然是照本宣科或者是背教案,缺少新課標提倡的新型教學理念和方法。第三,課堂教學基本功較差。大部分師范生的課堂用語單一、板書不規范,欠缺整體安排。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主要歸結于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1.課程設置不合理,課時安排不恰當
由于課程結構沒有根本改變,課程理念沒有完全更新。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結合師范生開設的必修課:心理學、教育學、教材教法,俗稱"老三門",理論性強,另外還開設其他必修、選修課,內容陳舊,實用性小,沒有與現代社會需求掛鉤,與新課改精神不相適應。加之大學、中學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不同,師范生對中學教學內容不熟,感到自己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與中學內容有些脫節,在課堂教學中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致使在課堂教學相關環節的設計方面欠缺合理性;更直接的原因還有教師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僅占總課時的10%,且開設不全或開設的時間不當,這樣的課程設置導致學生對該類課程不夠重視,同時也使他們對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理念和方法涉獵不多,掌握不透。
2.培養手段和教學方法陳舊,缺少實踐性
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相關課程的實踐性在大學階段長期被忽視,課堂教學缺少對教學現場的模擬和體驗,課外的教學觀摩和教學實習更是流于形式,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的書本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效聯系,在師范生參加招聘會試講時,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師范生把握不住試講課程的重、難點,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和知識的整合能力較差,比起那些有經驗的、已經受過新課改培訓的教師來講,師范生沒有任何優勢,即使走入課堂,也很難很快地吃透課本,進入新課改中的教師角色,無法較快融入正常的教學工作,往往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去調整和適應。
三、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對策與建議
1.結合專業的特色,調整教育觀念和培養目標
把原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單位從事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調整為"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在中學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單位從事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由原來的"高級專門人才"調整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突出專業的師范性,強調應用性,同時把專業就業方向由原來的"中等以上學校"準確定位于"中學",主要滿足地方基礎教育需要,培養合格的中學政治課教師。
2.改革教學內容,更新培養模式
依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以服務基礎教育為導向,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強化師范生職業理想教育和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為培養優秀教師和教育行政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礎。第一,設置教育理論基礎、學科教育基礎和教師職業技能三個模塊,還結合思政專業專門開設職業規劃的相關課程,利用地方優勢資源,把中學的政治課名師請到課堂上,開展"名師進課堂"活動;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師范技能的比賽活動,舉辦"未來教學明星"大獎賽,做好職業準備。第二,課堂教學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實踐教學應占專業課程總課時的1/3以上。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論課程為例,教師的理論講授部分占2/3左右的課時,其余的課時可安排學生在課堂上結合所學理論進行備課和微格教學以及課例分析點評。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是職前教師(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的一種有效的基本方法。微格教學使學生對課程標準和教材比較熟悉,不但培養了學生使用現代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使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精神。第三,課外見習與課內知識結合。見習是培養學生對英語教師職業崗位的感性認識的重要手段。高校應定期安排師范生到英語教學一線去實地觀摩課堂教學并對所觀摩的優秀課例進行分析和點評。通過大量的教學觀摩,學生在課堂內所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能得到有效的鞏固和驗證。通過這一系列課堂內外的教學實踐活動,英語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從課堂內拓展在課堂外,保證他們在校期間就能掌握扎實的英語教師職業技能。
篇8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思政課 教學實效性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近些年得到了較快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政課現狀的分析、教學方法及課堂內容設計的探討,找到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現狀分析
(一)教師方面。
1.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
按照教育部要求,本專科思政課專任教師按不低于師生1:350-400的比例配備,但實際上在高職院校從事思政課教學的專任教師人數配比遠遠不夠,由許多非專業兼職教師從事思政課教學,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這些兼職教師大多數是學校的行政工作人員或在讀的研究生,所學也非思政專業,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同時高職院校對思政課專任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力度不夠,專任教師外出開展社會實踐和學習考察的機會相對較少,很難通過交流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2.教學方式單一、陳舊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主要因為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在課堂上,老師標配是一本教案、一本教材、一個PPT課件,灌輸式教學,只顧自說自話,不顧學生反應,學生被動地聽甚至完全不聽,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這種課堂影響了大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易達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學生方面。
1.高職學生生源多樣化
按照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劃,高職院校的生源由之前的普高生為主轉變為中職生和普高生并重的局面,未來中職生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
鬧柿可纖擔全國“統考統招”高考錄取的普高生,大部分學生思想活躍,靈活好動,經過高考前的系統學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學習方法,但自控能力較差,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目標意識不清等問題;通過“技能高考”錄取的中職生在中職階段有一定的技能基礎,動手能力較強,但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存在著學習方法不當、自覺性較差等問題。
2.一些學生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傾向居上
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的特點,一些學生相對重實踐、輕理論,對專業課學習、實踐操作比較感興趣,認為這對他們未來就業能起到決定作用;而思政課,他們認為盡是理論的東西,這對未來發展就業起不到多少作用。
另外,高職院校學生主體來自農村和小城鎮,父母職業以務農、外出務工居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庭負擔較重,經濟狀況不理想,甚至需要靠借貸和勤工助學解決部分學費問題。對他們來說,解決生存、就業問題是他們關心的重點,因而對偏重理論的思政課不感興趣。
(三)課程方面。
1.課程內容的重復性、滯后性
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復性與滯后性弱化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重復性的表現為大學思想政治課與中學政治課有近1/4的課程內容簡單重復。滯后性表現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疏離學生的思想與生活實際。
2.課程設置“偷工減料”
在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的實習實踐是極重要的教學環節,一些學院都會優先安排和滿足自己的專業課和教學實踐課,從而減少思政課課時總量,嚴重者課時量減少三分之一;或者把思政課都安排在晚上教學而不是正常的白天教學時段;或者不按要求在規定的學期安排課程,比如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安排到第三甚至第四學期上,這均與課程內容設置不相符。
從老師到學生再到課程本身,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要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須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改革。
二、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探索
(一)改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性。
教師要主動改變傳統的、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把模擬教學、主題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前是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精心設計課堂內容,以90分鐘的兩學時課程為例,總體思想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幾大塊:前10分鐘,學生自主交流平臺分享所見所聞所感;中間60分鐘,主要是知識講授時間,以案例分析、主題討論、模擬教學等方式展開;最后20分鐘,觀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或紀錄片,對課程內容進行回顧與總結。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是教學的中心,這樣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自然會主動參與課程的學習,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會不斷提高。
(二)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
實踐教學一直是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軟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雖然安排一定的學時進行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但其教學內容基本由任課教師自主安排,學校層面沒有統一制定教學文件,實踐教學任務模糊,沒有被很好地執行落實。
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三種方式。課堂實踐是以課堂為主陣地開展實踐活動,如模擬表演、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校內實踐是以校園作為實踐的主陣地開展實踐活動,如文明就餐“光盤行動”、五四青年節主題活動等。校外實踐是以校外為實踐的主陣地開展實踐活動,如“三下鄉”、實踐活動、社會調查等。
課堂實踐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精心設計與專業結合的課堂實踐教學。任課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盡量選用貼近學生所學專業的教學素材和喜歡的形式進行實踐教學。以播音主持專業為例,根據學生的表達與表演能力特點,設置演講比賽或朗誦經典比賽等。
校內實踐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依托社團活動或主題黨團日活動開展。任課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青年節、建黨節、國慶節等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主旋律。
校外實踐與社會服務活動相結合,利用寒暑假、節假日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開展社會服務活動。例如志愿服務進社區、義務支教活動、關愛留守兒童等。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并形成知識體系,在實踐中形成正確信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質。
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改善和提升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堅定的馬列主義信仰,要認真鉆研馬列主義的相關知識,強化自己的理論功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深入淺出地開展教學。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探討并采用更貼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其次,學校要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的培育培訓,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3-2017年)》要求,通過全員培訓、骨干研修、在職攻讀學位、國內考察、國外研修等方式,思政課教師得到培養與提升。
通過思政課教師自己主動學習和校內外系統的培育培訓,整個師資隊伍增強了,課程的實效性也會隨之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考核方式多是隨堂考查,成績評定由30%平時成績(出勤率)+70%期末考試成績(開卷考試成績或結業論文成績)。
為發揮考核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應該建立一套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除了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外,還要考查實踐活動成績,并且加大平時成績和實踐活動成績的比重,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踐活動成績(30%)主要體現在考核學生是否積極參與了實踐教學活動,在其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從中學到了什么東西;平時成績(30%)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與活動效益,包括課堂討論、作業、出勤等;期末考試成績(40%)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避免死記硬背,提倡學以致用,能夠應用基本理論解釋、說明問題。通過綜合考核,促進學生做到知行統一。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改革,有效地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增長才干,“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勇于創新,銳意進取,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周山東.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創新[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2]李麗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多樣性研究[J].科教文匯,2015(9).
[3]王梅平,姜彥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1).
[4]鄭蘭蘭.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改理論,2016(7).
篇9
關鍵詞:微信;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適當使用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促使初中思想品德課能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微信則由于其具有實效性和互動性而受到了很多教師的歡迎。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果能夠合理使用微信,將促使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的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一、微信點子,激發靈感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得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缺乏興趣,而教師也可能因為缺乏教學的個性化而使得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如果想要激發個性化教學的靈感,教師可以借助微信中的點子。教師可以查詢微信中的相關內容,找到和課文內容有切合點的部分,圍繞微信內容來設計教案,這樣能讓教學內容的引入更具有個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授《責任與角色同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要讓學生理解責任的兩層含義,并體會到責任的來源。然而,要讓初中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內容卻有一定難度。此時在微信點子中看到了關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點子,教師頓時激發了靈感,仿造文中的方法,讓學生嘗試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更好地感知角色和責任。如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分別扮演父親和孩子,當孩子毀壞了店中的物品后,這個孩子是否應該賠錢給店主,父親是否應該替孩子支付賠款。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角色和責任的內容激發了學習興趣,他們十分積極地參與角色扮演,并探討其中的人物應該怎樣做,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借用微信中的點子等于集結了眾人的智慧,往往能夠激發師生的靈感,如果能將相關點子融入教學之中的話,將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微信熱點,討論生成
微信內容豐富,其中包含了海量的熱點新聞,讓學生閱讀這些熱點內容能夠促使學生擴展視野,然而不得忽視的是,在微信中也存在大量不良的信息,如有些內容反映的是錯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如果要避免學生受到這些輿論的影響,教師可以采用促使學生討論熱點問題的方式,通過討論可以讓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學習《防范侵害,保護自己》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要用更為形象的方式,將初中生自我防范的內容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正好發現了微信上的熱點新聞,一名女大學生從大學出發回家,路上搭乘了黑車,結果被黑車司機殺死。教師可以利用這則新聞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熱點主要圍繞:這名女學生究竟做錯了什么,最后導致她的不幸身亡;作為學生要采用什么方式保護自己;萬一如同女大學生一樣,不小心上了黑車,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來保護自己。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漸漸地意識到了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此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交友情況來進行分析,讓學生討論在出行、網上聊天等過程中,要如何保護自己,面對網絡上過于開放的交友現象,要如何正確面對等。
通過討論微信的熱點新聞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他們的公民意識也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到穩步提高。
三、微信功能,升華情感
微信作為現代人社交的重要工具,它本身就具有很多的功能,例如可以建立朋友圈,自己的生活動態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和班級學生一起建立朋友圈,在節假日等時候可以利用微信相互祝福。在交流的過程中,師生的關系能夠變得更加和諧融洽,同時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學會如何和他人相處,如何維持朋友間的友誼。
在學習《做情緒的主人》這一課的時候,發現班級中有幾名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在了解情況后發現他們的學習成績退步,因此心中感到十分沮喪。此時教師便結合了課文的內容,用微信的形式發送了校園里美麗的花草照片,并標注上:“任何人都有鬧脾氣的時候,但是人要做情緒的主人,而不要被情緒控制。在你失望痛苦的時候,不要忘記窗外還有一片為你而綠的青草。”這則微信內容頓時在班級學生中引起了激烈的反響,大家紛紛點贊,并且發送了自己春游的圖片。那些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沮喪的學生也因此而變得更為樂觀、愉快。此時教師可以聯系《做情緒的主人》中的教學內容,在微信中鼓勵學生保持積極情緒,避免消極情緒,學會如何在艱難困苦之中表現出樂觀的情緒。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出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相關知識,更要促進學生優化情感,教師如果能夠合理運用微信的各種功能,必將促使學生提高情商。
微信是現代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時也可以成為教學的有效工具,教師要合理運用微信,用微信點子為教學增添樂趣,用微信熱點促使學生討論,提高思想認識,也可以利用微信的互動功能來促使學生升華情感。
參考文獻:
1.劉錫邦.巧借微信促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中旬,2015(7).
篇10
【關鍵詞】思想品德;有效課堂;體會
“有效課堂 ”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發展,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要實現上述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認知因素,以及學生興趣、學習方式、情感體驗、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使學生易接受知識與內化知識。從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應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使學生有興趣去讀、去學。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1營造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可以說,人們在心理上往往趨向于輕松愉快而躲避緊張壓力。只有在和諧融洽、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會有安全感和愉悅感,才敢于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個性,自由地深入思考問題,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因此,老師要改變思想觀念,轉換角色,從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一切為了學生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援助者,放下架子,要學會熱愛、尊重學生,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以營造一種寬松的、愉快的教育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
1.2視頻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頭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它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在每堂課教學之前,要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學法,創設各種教學情景,渲染氣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欲,使學生想聽下去,急于聽下去,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奮狀態。比如:我在上七年級思想政治課上冊“意志品質”的內容時,在課堂教學伊始,首先播放了一段孟佩杰“帶著癱瘓母親上大學”的先進事跡視頻,接著設問:從孟佩杰身上體現了哪些優秀品質?學生自由發言后引入新知。當然,引入新課的方法還很多如:案例引入、故事引入、名言導入、小品表演。
2讓學生明確課堂的學習目標
這里的學習目標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特點和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的。學習目標應該全面、明確、具體,同時,目標之間的聯系應該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層深入的。
3培養問題意識,引導思考,提高能力
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問題有助于鍛煉學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創造能力;有助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雙方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開啟學生心智的大門,使之從有疑到無疑再產生新疑。與教學的這一過程相一致,問題意識的培養也在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豐富學生的知識。
3.1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課堂。我在布置學生預習的時候,總是鼓勵學生將經過思考之后仍存在疑惑的問題匯總,上交,重視學生的疑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倡導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一應該成為我們課堂的主流。
3.2注意做示范,引導、滲透、實現對問題意識的培養。例如:我在教學“直面挫折”的知識時,播放了曾當選“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美洗腳妹”。——劉麗的先進事跡及有關圖片材料,引導學生思考發現提出問題。學生發言非常活躍,問題百出。有的問:什么是挫折?有的問:挫折有什么作用?有的問:面對挫折應有何態度?有的問:我們如何戰勝挫折?等等問題。另外,在教學中,我注意做示范,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矛盾,理論與現實的矛盾。同時也要求學生遵循其方法,自己找出矛盾,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七年級下冊“自尊自信”要達到的能力目標主要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關系,懂得做人必須有羞恥心,能夠識別什么是卑下的行為,學會節制自己,拒絕卑下,維護自尊。自尊對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義:自尊心是人進步的動力。自尊能夠推動青少年蓬勃向上、力爭上游、不甘落后。自尊也會阻止人去做損害自尊的卑下的事情。自尊對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義需要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即自尊使人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人格是健康人格,什么樣的人格是不健康的,健康人格為什么必須通過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形成。這樣示范引導,久而久之,就能使學生從中學到提出問題的一點方法。總之,讓學生有“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政治課,也要“思維”。沒有思維,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從而導致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抑或死記硬背、“消化不良”。記住:教學過程一定意義說是提出、分析、解決問題之過程。
4引導討論,感悟道理
討論是思維碰撞出火花的基石,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討論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合作研討意識,在學習中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在初中政治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討論,可以促進學生思考,促進體驗,加深學生明辨是非曲直,獲得道德認知,形成道德素質。比如,七年級上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節要讓學生認識“如何做到換位思考,相互支持?”懂得“換位思考,相互支持,與人為善”的道理,主動體諒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教師設置了兩個情境,然后再組織其他各組的同學一起來討論。情境一:開學發書,小王同學拿到新書發現有一頁破損很想給后面的同學,但他想后面的同學不會要的,于是,他自己要了。問:小王的做法對嗎?假如是你,你會怎樣想?怎樣做?情境二:一位老師在上課,而有幾個男同學有的在教室后面溜達,有的扔粉筆頭,有的講小話。問:假如你是這位老師,你有何感受?這幾個男同學的行為給你什么啟示?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思維層面、思維的方式得以相互補充,從深層次上體現了教學的互動。學生就從實質意義上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諧的、寬松的、開放的、張揚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會變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機。
5讓學生從實例或事實中概括歸納結論
思想品德課有其自己的學科特點。要學好其需有一定方法、能力,其中,概括歸納結論是學生應備能力之一。因此,注意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很重要。教授“法律的特殊性”時,指導學生閱讀原自治區主席因貪污受賄,數額巨大受法律嚴懲的案例,并引導學生觀看其被法院現場受審的圖片。學生善于抓關鍵詞并體會,仔細觀察圖片中人、物、表情等,學生很快概括歸納結論: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來實施的;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的課堂效率。
總之,在政治課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材特點,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相關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材內容,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 教育部出版
[2]《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陜西師大出版社
- 上一篇:片區教學研討活動方案
- 下一篇:殘聯宣傳思想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