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學習研討方案范文

時間:2024-02-01 18:09: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動學習研討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行動學習研討方案

篇1

行動導向教學法源于德國職業教育,引入我國后在很多職業技術院校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經驗。該教學法打破了常用的從基本理論開始講授的思路和方法,以賦予一項任務為始,通過完成這一具體任務,將基礎知識掌握和技能訓練貫穿于任務完成全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實時觀察監測學生行為,發現難點和錯誤點,適時進行講解示范,最終由學生為主總結出一般性規律。這樣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模式下由一般理論到具體實踐的教學過程,是實踐與理論一體化的過程,是一種歸納式的和發展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一般理論和必要的技能,同時還能對理論知識有屬于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這種教學方法非常適合專項技能教學,學生通過遷移應用,建立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強調合作與交流。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保證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都保持高度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實體驗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最大程度提升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認可度。對成人教育而言,對于認可度高的知識,成人更容易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掌握和應用。

2民眾安全教育的特點

民眾安全教育的對象以成人為主。成人教育中,他們的學習目的明確,只要是符合學習目的的知識內容,都可以發揮積極主動性去學習。但是,成人學習也面臨著一系列影響學習效果的客觀因素,比如與工作時間和精力的沖突,與家庭事務的時間和精力沖突,與個人學習能力之間的沖突等。所以就要求教育的組織者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方法和時間。對于民眾的安全教育而言,不僅是讓民眾熟悉常見災害的辨識與應對知識,更主要地是保證民眾能夠形成在不同災害背景下,主動運用技能解決各類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此類學習不同于專業基礎學科的學習,并不需要知識內容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系。教學對象一般有一定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有的甚至從事著相關職業,比如消防員、醫生、心理咨詢師等,所以教學對象完全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定難度的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總結出方法和經驗。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民眾安全教育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方法手段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受訓人員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的局面。

3民眾安全教育中行動導向法的教學過程

行動導向教學法運用到民眾安全教育中,可以使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民眾在接受各專題的教育訓練過程中,可以聚焦一個既定任務或目標,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過多的原理性問題可以先不涉及,這樣做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教學時間。一個任務完成就可以標志著一個既定目標的實現。通常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1)選定一個與學習者有關的、顯而易見的問題情境,比如在地震災害背景、火災背景、化工廠有毒有害物質泄漏背景、停水停電背景下如何維持生命,恢復生活生產的問題。(2)精確描述與界定問題,提出總的教學目標,設想出與行動有關的問題、計劃與實驗。比如學習有毒有害空氣中的簡易呼吸道防護措施,教學目標是掌握能夠快速利用身邊材料實施呼吸道防護的技能,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有如何判斷危險源?如何判斷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威脅?如何選擇防護材料?材料需要怎樣處理才能保護呼吸道等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習者去思考和回答問題,并鼓勵提出更多的問題。(3)制定行動計劃,確定一個學習方法,通過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使目標表述得更加精確和具體。通過協作的方式,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給出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就會對學習目標有更深刻的體驗。(4)實驗自己的解決方案。對于經過深思熟慮的問題解決辦法,開展小型的實驗和實踐,檢查這些辦法的可行性,并修訂完善。(5)按照完善好的解決方案實施,并解決所有之前提出的問題,最終實現學習目標。(6)可以根據需要,在模擬場景中檢驗學習效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習過程進行發動、監督、幫助、控制和評估。具體而言主要有提供教學資源,比如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器材等;把學習者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并幫助他們建立協同行動小組;對過程和難點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在學習者制定計劃和作出最后的解決辦法時給予幫助;監督全部學習過程,必要時進行干預;對學習者最后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并反饋給學習者。

4教學示例

以培訓民眾“制定風險應對方案”為例。制定風險應對方案是民眾行動的先決要素。無論是社區負責人組織民眾行動,還是家庭成員的行動,都需要提前制定行動方案,所以方案制定是民眾必備的安全技能。但是,學習如何制定一套科學的風險應對方案時往往感覺枯燥,因為這不同于設備的使用技能訓練可以通過實際的操作鞏固知識,制定方案需要掌握基本的原理和一些編寫程序,對于成人而言,其中的一些較為枯燥的內容不太容易被記住,也缺少實際動手制定方案的機會。往往導致雖然聽完了講解,仍然不會制定一套科學的行動方案。要想提高學習效果,就得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嘗試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設計該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以“制定風險應對方案——核輻射風險應對”為例。核輻射危害及防護作為學科知識,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訓練要求。但是民眾的安全應急教育并不是學科式教育,不必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追求的是及時性和有效性。對于一般民眾的安全教育而言,教育目標是了解核輻射危害因素和防護方法,能夠保護自己和他人減少或避免受到核輻射危害,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輻射防護方法即可。所以,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就應當有所側重。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設計本專題教學活動,首先就要設計一項帶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并設計出若干行動環節,將所有參訓人員都設計到行動中,成為行動主體,在行動中完成學習。

4.1課前階段

可提前通過微信向受訓人員推送需要完成的任務及要求:利用身邊可利用的材料、掩體、人防工程、應急避難設施完成核輻射背景下的人員防護。同時推送相關參考資料和書目,或者網絡資源的鏈接,將核輻射的危害后果,危害途徑等必要的基礎知識推送給受訓人員。

4.2訓練階段

4.2.1明確訓練目標

掌握核輻射危害的個人防護辦法。

4.2.2明確任務內容

距離本小區10公里的核電廠發生事故,疑有放射性物質泄漏,參訓人員的假想身份是某小區內某一單元小組的負責人,請大家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研討可能會出現的所有問題,如防護時機、防護方法、疏散時機、攜帶物品、不同位置人員防護差別等,并研究應對措施,列出問題清單和解決辦法清單。

4.2.3制定出行動方案

通過小組內充分研討,制定出針對該單元人員的輻射防護與行動方案。在本階段,可以根據參訓人員數量確定分組,每組5人左右,利于每個人都發表意見,參與研討。要求每組在給定的時間內形成行動方案,這個時間段可以根據大家能力情況約定為30分鐘左右。明確研討要求,即小組每個成員都要積極思考并參與討論,在訓練結束后還可以在各組中評選最有貢獻的成員,目的是訓練每一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參與團隊活動的意識。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各組中間聆聽與觀察,了解每組的工作思路和討論交鋒點,為后續的點評做好準備。

4.2.4完善與陳述

每組留一人負責向來訪人員講解方案,其余人員隨意到其他各組考察,并給出建議,留守人員負責收集來訪者信息,經過甄選后補充到本組方案中,這個過程的目的是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之后,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陳述本組研討確定的危害分析與應對方案,其他人員可以提出質疑和建議。在陳述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幾個分析要素是否被分析到,主要包括:泄漏源分析、風向影響、擴散影響區域、所在社區的位置、周邊應急資源分布、疏散路線、轄區人員應急能力、個人防護方法等。同時還要關注各組討論到的其他因素,并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豐富到教師的評價內容中。

4.2.5實地檢驗方案

學習者走出教室,到達實地,按照方案里的要求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比如防護材料是否容易獲取?疏散路線是否暢通?行動中會有哪些沒預見到的問題等。

4.2.6修訂方案并組織實踐檢驗

按照修訂好的方案,由參訓人員充當民眾,組織實踐。

4.2.7講評總結

這個階段是學習效果提升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各小組要對整個行動方案制定過程進行梳理,總結自己認為最需要認真策劃的行動環節、最容易疏漏的環節、大家不同意見最集中的環節等等,教師在各小組工作總結的基礎上,明確制定一個方案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必須要明確的內容等。通過反思與凝練,將方案制定的方法和思路形成內化的能力。點評后,各小組明確本組確定的方案的優缺點,并完善,評選出最優方案。最后,各組總結歸納,取長補短,共同形成本社區應對風險的行動方案。

4.2.8課后實踐

按照最優方案,組織實踐操作訓練和疏散演練。

5教師隊伍的培育

要想組織好民眾安全教育,教師隊伍培養是重要一環。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人民防空主管部門、應急單位等主體都有民眾安全教育的職責,大多都由本部門人員擔任教學任務。對于大量需要安全教育的民眾而言,專業教師的數量太少,不能滿足民眾安全教育常態化的需求,迫切需要建設民眾安全教育的專業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建設:一是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門和應急部門在各個社區培養一批培訓師,或者是在受訓人員中挑選出優秀的人員,讓他們承擔各社區的教學骨干培養工作,由教學骨干再分組培訓社區民眾,這樣分裂式的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就可以將訓練工作深入,由這些人對民眾進行基本培訓。二是由專業訓練機構培養專業技術骨干,主要訓練各項專業技能,如通訊、水處理、電力恢復等。三是由專業學院對社區骨干人員進行指揮培訓。開展分層次針對性教育培養師資,可以有效提升師資隊伍質量,保證高效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篇2

1. 開宗明義 向全體小組成員說明所面臨的困難、所要執行的任務。 一個專門小組通常能夠處理一項或多項任務。

2. 成立小組 學習小組成員包括志愿者或指派人員,他們既可以致力于同一個組織問題,也可以協同解決各自部門所獨有的難題。 應召人員要有互補的專業技能和經驗知識。 學習小組可以聚會一次或多次,這取決于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時間限度。

3. 分析問題 分析小組所面臨的各項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行動計劃。

4. 說明問題 問題提供者向小組其他成員介紹他的問題。 問題提供者可以作為小組成員留在組內工作,或者退出,或者等待小組給出具體建議。

5. 問題重組 在對各項難題條分縷析之后,并經由行動學習法督導員的指導,學習小組將就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核心問題達成共識。 學習小組還要找出困難、問題的癥結所在,這一發現很有可能不同于起初的判斷和認定。

6. 確立目標 關鍵問題被找到之后,學習小組要確立目標,并就此達成共識。 這一目標就是要立足長遠、從個人、團隊及組織的三方立場出發,積極穩妥地解決經由小組重新認定的問題。

7. 制定戰略 學習小組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將要用在問題辨析、方案測試上。 同樣,行動戰略的制訂和產生也要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交流和深思熟慮。

8. 采取行動 在學習小組聚會前后的時間里,小組成員合作或者獨立工作,收集相關信息,搜尋支持要素,執行經由小組議定的行動戰略。

9. 工作循環 小組成員反復聚會、研討、學習、行動,直到認定的困難、問題被解決,或者又有新的指導方案被提出為止。

10. 見縫插針 在小組舉行研討會期間,行動學習法督導員被允許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打斷小組會議, 向小組成員提出問題,借以幫助他們: 澄清問題。

尋找更佳的途徑,使得團隊行動表現得更好。

思考是否能夠將個人的學習收獲應用到個人成長、團隊和組織發展上去。

每隔一段時間,要重新召集會議,討論進展情況、吸取經驗教訓、審議下一步工作。

每次會議都要做好會議記錄,以備未來查詢參考,要重點記錄每一學習階段所汲取的經驗教訓。 行動學習法實戰要素與作用 實戰要素:

使用目前真正的問題或事件作為學習工具(而不是使用過時的案例分析);

使用團隊學習方法(老師們在一起工作,互相支持并提出不同觀點) 承認沒有絕對專家的說法 從發起組織或管理層獲得承諾支持

善于提出問題而非提供答案 作用

減少了由學習到應用的時間 將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結果和過程

著眼于現在與未來

可對團隊成員的表現進行及時反饋

篇3

    在行動學習理論的指引下,德國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行動導向教育教學理論,它是以學生活動和能力培養為中心,由師生共同確定任務來引導和組織教學。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教師遵循“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學生通過自覺、主動和全面地學習,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二、財務會計課程的行動學習教學設計

    (一)可行性分析

    我們認為,本科教學中運用行動教學法應滿足一些基本條件:問題容易確定,通過學習討論,學生能夠獲得解決方案;課程可以分解為多個需要獨立解決的問題,且這些問題的集合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前,我們對其是否適用于行動學習法進行了可行性分析。一方面,財務會計理論體系來源于企業的實踐。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有大量的會計問題需要解決,并且案例資料比較容易獲得,這就為行動學習所要求的“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以會計準則為主要內容,一般一章學習一個準則,問題相對比較獨立,且重點問題類似,均以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為主。除少數章節,如負債、財務報告等需要劃分為多個問題外,其余每一章即可劃分為一個問題,所有問題的集合構成完整的理論知識結構。因此,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使用行動學習法具有可行性。

    (二)行動學習教學設計

    行動學習一般以小組形式進行。在課程開始前我們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負責協調小組的行動。在每一問題的實施過程中,結合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我們的實施步驟是:知識介紹并提出問題小組協商討論解決問題并匯報測試總結。

    1.知識介紹并提出問題

    考慮到學生尚無相關基礎知識,本部分由老師主導,負責講解基礎知識并提出具體的問題。講解課時控制在總學時的五分之一內。

    2.分小組協商討論

    上一次課結束前要求學生預習相關內容。當老師完成基礎知識講解后,分小組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對于可能存在的多種解決方案,應分析其優劣或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后續影響。

    3.解決問題并匯報

    每一小組派成員匯報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有必要,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匯報。為防止小組成員可能存在的“搭便車”行為,匯報成員通過抽簽確定。

    4.測試

    為檢驗學習效果,每一小組在討論過程中,需要設計一個測試題交給老師,由老師分配給其他小組解答,完成后返回出題小組批改并點評。

    5.總結

    隨機抽取兩位同學對本章內容進行總結,老師補充。上述教學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總結匯報、案例分析、設計與批改測試題等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行動”。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僅起著引導或輔導的作用。

    (三)運用的主要教學法

    行動學習法體現的是一種教與學的理念,為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需要輔以具體的教學方法。在課程實施前,我們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和大量的實踐調查,對課程部分內容進行整合,建立學習模塊。針對不同的模塊采用不同的行動教學方法,其中運用較多的是案例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由教師與學生共同來完成,并以學生為主。根據行動學習的要求,學員小組根據本模塊的理論知識,從公開的財務信息和資料中篩選合適的案例,并對案例的業務背景、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財務核算經濟后果等財務知識進行匯報。其他小組學員則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參與。案例教學的優點在于學生在案例準備和與他人的討論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所有案例來源于企業實際,縮短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差距。在投資、企業合并、會計調整、借款費用或有事項等模塊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

    2.角色扮演法

    在行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體驗探索學習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通過角色獲取新知識,加深學生對技能和知識的領悟與掌握。比如在講解所得稅的時候,老師扮演稅務稽查員,學生扮演企業的財務人員,要求學生解答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講解外幣業務的時候,不同組的學生扮演不同國家的企業進行交易,并對交易結果進行會計核算。學生通過角度扮演法,不僅理解掌握了專業知識,而且溝通、協調等通用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在所得稅、外幣業務、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模塊采用了該方法。

    三、幾點體會

    雖然行動學習法有著獨特的優勢,但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要想成功地發揮作用,也需要認識其局限和不足,并在教學實施中加以克服。

    (一)合理地設計學習模塊是成功的基礎

    找準問題所在,是行動學習獲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礎。行動學習法解決的問題是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問題的選擇和設計需要滿足一些要求:問題的范圍要適度,能覆蓋本模塊的大部分知識點,同時問題還必須是學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當,要與學生原有基礎相吻合,與教學目標要求相一致。

    (二)學生的配合與參與是成功的關鍵

    在行動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聽眾,而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的協作者和合作伙伴。每一個學員都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果在行動學習法中,學生不具備一定的分析、反思等能力,不能很好地傾聽、回應、配合老師和其他學生,這種學習方法便難以成功。

篇4

關鍵詞:中小學教學聯盟;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472.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2-0089-03

教學研究聯盟是指打破校際界限,組成以教學研究為主要指向,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利互補、合作共贏為主要目標的合作伙伴。它有準入條件、共同目標、工作計劃和總結評價等,是一個去行政化的教師研修組織。那么,如何讓各校聯合起來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呢?這就需要一個契合點。這個契合點就是大家都關注并充滿參與熱情的研究課題。一般來說,直面教學與課堂的研究課題是學校與教師都愿意參與的。于是,我們提出了“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建設研究”這一課題,希望從教師進修學校的層面,就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建設問題作一些探索性研究,提出一些能提升校本研修效能、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教學聯盟建設措施與策略。

一、教學聯盟組建的策略

1.直面課堂,選擇課題

要形成一個長期有效、囊括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教學研究聯盟,確立一個大家愿意共同探索研究的課題是核心。這個核心課題確立得恰當,聯盟的人員就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聯盟就具有凝聚力、競爭力,聯盟和身處聯盟之中的教師就能在其中獲得持久的成長力和支持力。為此,我們在廣泛征求意見和深入探討的基礎上,以“共同關心、直擊課堂、抓手明晰、指導有力”為原則,廣泛征集、遴選課題,并確立了“中小學各學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為本聯盟的核心課題。該課題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基礎、需要和可能出發進行學科學習設計及實施,直接干預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等各個教學環節。它為教學聯盟指明了研修方向。

2.源于實際,形成課題群

“中小學各學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是個大課題,涉及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環節。想要在聯盟中體現個性、凸顯風格,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必須圍繞核心課題再作一次選擇,確認符合實際、滿足需求、針對問題的子課題。例如,“以學定教,提高初中課堂教學效率行動研究”、“學習任務單在小班課堂中有效運用的實踐研究”、“‘學習單’在作文教學中的設計和運用的研究”、“‘數學廣角’教學中,學習支架設計的案例研究”、“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與實踐研究”,等等。在“中小學各學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課題下,聯盟中有3項課題在浙江省立項,有8項課題在嘉興市立項,有41個課題在海寧市(縣級)立項。形成了在同一平臺上,既指向集中又各具特色的課題群,為聯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基礎。

3.自主加入,健全系統

在宣傳發動、自主申報、嚴格遴選之后,一個為共同探索“學習設計”的操作策略,以實現課堂教學模式轉型即變“課堂”為“學堂”為目的,以補充、改進、完善校本研修質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校的辦學品位,促使學生優質、自主發展為己任的教學研究團隊誕生了。聯盟主要由三個系統構成,即組織系統、保障系統和維持系統。在組織系統中,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與學習設計總課題組主要承擔支持與理論指導;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主要負責協調、研訓、指導等工作;海寧市的九所基層學校主要開展互助與實踐研究。在保障系統中,人員與場所是基本固定的,而經費則依據協議由三方共同分擔。聯盟的主持單位即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主要承擔外聘專家、資料整理匯編等費用,聯盟成員單位中的基層學校主要承擔課題管理、專家下校指導、教師外出培訓以及承辦活動的相關費用,聯盟支持單位即學習設計總課題組主要承擔部分活動組織、指導、培訓的費用。相比之下,聯盟的維持比建立更艱巨。我們從規劃、研討、培訓、展示、評比等活動入手,特別加入了“文化建設”,力爭營造一種獨特的聯盟文化,并期望在這種積極向上、不斷尋求教育規律與真諦的聯盟文化的浸潤與熏陶下,保證“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能正常運作、健康發展,進而獲得不因時間、地點、人員、環境等變化而改變的持久發展力。

二、教學聯盟激活的策略

1.開題論證

確立了共同的研究課題,聯盟啟動就從課題論證開始。教學研究聯盟的開題論證主要發揮兩個作用:一是統一思想、解決認識問題;二是領取任務、解決分工協作問題。由于是聯盟的啟動,開題論證會直接影響著聯盟是否能順利開展各項活動、是否能真正形成教學研究共同體、是否能實現預定目標等問題。開題論證如果能激活各方參與研究的熱情與力量,研究的道路就會寬廣而順暢。開題論證會除了要求聯盟成員單位的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外,還要邀請總課題組專家、進修學校、教研室和教科所等部門的領導、教科研專家參加。在“中小學各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聯盟”開題論證會上,通過介紹“學習設計”作為聯盟核心課題的背景、“學習設計”的基本理念、操作模式、實踐抓手等,進一步明確了聯盟共同的研究方向與愿景,并將“學習設計”這一總課題分解為學情分析、目標設定、任務分解、導學設計、評價反饋等系列子課題項目,由各聯盟成員單位依據學校的實際、教師的興趣等自主選定主攻項目,做到在一致的目標下,有分有合,以期激發大家的內在需求,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研究成果。在自由討論環節,我們將話語權交給了各位聯盟成員,讓聯盟的參與者充分發表意見或見解,提出疑問或擔憂,使他們有機會與專家零距離地交流和探討,形成了較為堅實的認識基礎,真正激活了他們的研究動力。

2.組團下校

開題論證激活的是聯盟的領導層、核心層和骨干層的研究動力。然而想要觸動聯盟內所有成員單位的教師,激發全體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聯盟還必須有新的舉措。比較有規模與聲勢的活動是“組團下校”。組團本身是聯盟的優勢所在。將總課題組、進修學校、各聯盟學校的專家學者、名師組團,形成一個既有高層次專注于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專家,又有基層中以課堂教學見長的實踐行家,還有能在兩者之間架起橋梁的教師進修學校的師訓員、教研員和科研員的專家團隊。聯盟建設之初,這一團隊應經常奔赴各聯盟學校,與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一起開展課堂教學診斷、面對面探討、子課題方案論證等活動。在活動中,聯盟學校要敞開胸懷迎接專家團隊,在組織、宣傳等方面做足文章。組團下校對于聯盟、學校和教師的觸動及影響都比較大,是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宣傳發動活動,能夠有效地調動各聯盟學校和教師參與研究的熱情。

三、教學聯盟維持的策略

教學研究聯盟最艱巨的任務是維持長久活力和吸引力。作為包括多層次、多學科的聯盟,要想形成合力、保持熱度、維系活力,進而實現聯盟目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不是啟動而是維持。為此,聯盟在發展過程中采取了五大行動策略,即規劃在前、培訓相隨、研討同步、適時展評、建設文化。

1.規劃在前

要使一個由不同層級單位參與的聯盟做到研究有目標、行動有方向,必須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精心制訂好三種規劃,即聯盟行動綱領、學期工作計劃、具體活動方案。聯盟行動綱領闡述了團隊總的奮斗目標和行動步驟,具有宏觀的指導作用。學期工作計劃則包括兩類,一類是聯盟的學期工作安排,一類是聯盟成員單位的學期研究計劃。學期工作計劃相對比較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聯盟組織的學校承辦的各項活動都要先拿出方案,在協調各方力量和資源的基礎上,做到統籌安排,確保人員和經費及時到位,進而保證活動的優質高效。

2.培訓相隨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教師的需求,要及時開展多種多樣的培訓活動。培訓相隨是保證聯盟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的保障機制。1)理念的更新要培訓。我們認為觀念是第一位的,沒有理念支撐的實踐將是盲目低效的實踐。所以我們十分重視理論培訓工作。由于有上海愉快教育研究所專家的支持,聯盟成員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高水平理論培訓。2)技術的改進要培訓。“課堂”如何變“學堂”,學情分析怎么做,學習任務單怎么設計等一系列技術上的問題和一些在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都需要通過培訓來解決。對于改進實踐的培訓,聯盟成員都十分歡迎,做到了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學習、一起研究、一起做。3)培訓與聯盟建設如影隨形,貫穿始終。如在“推進學習設計,提升學業效能”項目負責人培訓班和“學習設計”高級研修班中,培訓者除了專家學者外,更多的是基層學校的普通教師。經驗豐富者談各種“學習設計備課方案”、“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與使用”等操作措施與策略;實踐見長者上各種“學習設計備課”和“學習任務單設計與使用”的觀摩課;而聯盟的成員們則學學、做做、想想、講講、寫寫。讓教師告訴教師“學習設計為什么要這么做,可以怎么做”是很有說服力的。

3.研討同步

作為肩負著聯盟建設使命的課題研究,定期將聯盟成員召聚在一起,就共同關注的話題、研究中遇到的困難或教學中碰到的問題等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做更全面而深入的探討是很有必要的。研討主題的確立始于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依據不同的話題,推選對此話題有思考和想法的不同層級、不同學科的教師參加(人數一般為12人左右)。文理科教師相互聽取對方的想法,中小學教師介紹各自的做法,專家學者或給點建議、或將討論引向深入、或提供更新的視角。這樣小范圍的研討可以保證每人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可使大家對主題的探討更加深入且更有成效。一般來講,研討既出于一線教師的需求,又源自課題研究本身的需要。研討常常以課例為基點展開,即聯盟先確定研討主題,各成員單位圍繞主題研究“學習設計備課方案”并組織本單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然后再借助這些課例進行研討。為了彌補研討會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還可以借助網絡進行研討,如充分利用QQ群,可使研討在更大范圍內得以延續。像這樣成系列、有主題、有例子的研討,氣氛總是熱熱烈烈的,總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聯盟的價值也能在研討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4.適時展評

當研究進行了一段時間后,情況要了解、研究要推進、經驗要總結、成果要展示,這就需要進行一些以聯盟為平臺的評比展示活動。通過評比展示,聯盟內可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使聯盟學校與聯盟成員能始終保持一種積極進取、充滿熱情的狀態,也保證了聯盟的生機與活力。聯盟還可以組織案例評比和論文評比活動,實現以評促研、以評促思。“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的一大特色是要培養善思考、會研究、擅上課的學者型教師。寫作是聯盟成員的重要任務。通過寫作,一方面可促使教師理性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他們及時地梳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評比出來的優秀論文、案例很多都予以公開發表。聯盟還可組織面向全地區中小學的展示活動。展示活動由聯盟主辦,聯盟成員學校依據自己研究的情況自主申報,經批準后具體承辦。展示活動有觀摩課和課題研究匯報,能夠全方位地展示一個學校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為了保證展示的高水準,每次活動都舉全聯盟之力使聯盟內的各種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

5.建設文化

想要保持聯盟持久的活力,除了上面四個任務驅動式的策略外,文化建設是一項更符合教師群體特征,且更容易滿足教師內在需求的維持策略。

(1)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能讓人獲得團隊的歸屬感和情感的依附感。人文關懷主要表現為寬容、理解與支持。1)寬容。任務完成時間有提前量、任務布置有彈性和可選性。盡可能地不額外加重教師與學校的不必要負擔,使之與上級、學校的工作有機整合。2)理解。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注重傾聽,讓教師有抒感的地方。在組織活動的時候,盡量在時間、地點上作出合理安排。如每年一次的聯盟大活動都安排在假期,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地方召開,除了參加研討會外,還安排教師適當地進行休息。3)支持。在情感上,教師可以獲得聯盟的支持;在技術上,比如在論文寫作、課題研究、公開課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得到聯盟成員的傾力幫助。教學研究聯盟的建立,使教師的資源和信息量都得到了擴充,視野都得到了拓寬。當聯盟成員感受到支持感、有力感、歸屬感時,表明聯盟具有較高的凝聚力,聯盟建設從根本上也就得到了保障,活力也就由內而外地產生了。

(2)打造聯盟文化

作為一個聚攏在課題下、沒有行政強制性因素存在、組織比較松散的聯盟,必須營造一種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在“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中,我們著力建設的是自主、做學研結合、相互支持的文化。1)自主。在聯盟中,加盟是自主的,子課題申報是自主的,承辦活動是自主的,參加課堂教學比武也是自主的。2)做學研結合。因為基于課題,所以要加入“科技含量”,以改善教師的工作方式。要將學習、思考、研究非常清晰地融入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并認真地去“做”。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習、研究,并通過學習、研究改進課堂教學。3)相互支持。這種文化是聯盟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當研究力量、學科水平感到不足的時候,基層學校和教師就會主動尋求聯盟的支持。由于聯盟構建了交互的平臺,成員的構成是多元的,也就逐漸形成了開放、大度的心態。所以,很多問題可以得到大家熱情、無私的幫助。我們營造的不保守、不狹隘、相互認同的文化,從一個新的角度保障了聯盟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建設研究”是一項“有抓手,接地氣”的實踐研究。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改變了學校孤軍奮戰、勢單力薄的校本研修現狀,以豐富的資源、群體的力量,滿足了學校與教師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同時,也激活并提升了教研部門的多重功能,使學校、課堂發生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它順應了未來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必將成為教師培訓機構一種新的、重要的工作方式。

參考文獻:

[1]徐承博,等. 愉快學習,有效課堂[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9).

[2]陳宇卿,等. 為了學習者的學而教[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

篇5

教研活動是教師和課堂教學聯系的重要紐帶。在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所謂的教研活動簡單來說就是一項教師的集體研討活動,在教研活動中學科教師可以把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供大家共同研討。進而通過別人的發言和看法或者說是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可以說教研活動的開展對于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作為一名英語學科的教研員,多年來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運用多種方法提供英語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效。那么,究竟如何運用多種方法提高英語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行動式教研活動

所謂的行動式教研活動就是一種基于教學實踐或者說是基于教學行動的教研活動方式。行動式教研活動的主要特點是:以具體的教學行動為檢驗標準,以具體的教學行動為研究對策。

我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曾經多次組織過行動式教研活動,行動式教研活動給大家呈現的活動場景主要有:集體學習、相互觀課、相互評論、分享經驗、行為跟進,最終獲得各自不同的長進。我在組織英語教研組開展行動式教研活動采取的基本操作程序是:首先,組織英語教研組的所有成員對新課程理念的某一個點進行學習,通過對新課程理念某一個點的學習讓大家對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策略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結合某一具體的英語教學內容,根據先前研討過的教學新方法在教研組充分研討的基礎之上形成一個全新的教學設計;最后,讓英語教研組的某一個成員進行具體的上課實踐,其它教研組的成員從旁聽課,驗證原有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效果的差距。假如發現其中存在的差距過大,教研組就需要從新研討,繼續修訂教學設計,然后再上課。通過這樣的反復驗證直到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為止。

可以說行動式教研活動就是一種從教育教學理念到具體教學行為的轉移。在轉移的過程中我們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也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的感受到:行動式教研活動對于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一個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慢慢成長的動態過程。諸多優秀教師的成長無不經歷過這一過程。

二、問題式教研活動

問題式教研活動就是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中心進而在教研組內開展的一種教研活動方式。問題式教研活動的一般操作程序是:發現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教學實踐中解決問題。在這三個基本的操作程序當中發現問題是關鍵也是前提,如果沒有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那么也就不會有接下來的問題式教研活動。這里需要明確的是:發現的問題中所指的問題主要是來自于教學中的困惑或疑難,來自于新課程改革標準與實際教學的差距。除此之外,這個問題還要具有該學科的普遍研究意義。即該問題是教學過程中所普遍存在的,而不是個例。只有普遍存在的問題才具有真正的研究意義,才有必要動用教研組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就會經常組織英語教研組進行一個“問題會診”活動。這個活動開展的具體方式就是要求英語教研組所有教師先將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定期在“問題會診”活動中提出來。提出問題之后,再引導英語教研組的全體成員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并最終確立有針對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做完這一切之后,再在具體的英語課堂中進行具體的實踐,直到真正解決問題為止。

三、案例式教研活動

案例式教研活動也是我們常用的教研活動組織方式。案例式教研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內驅性。案例式教研活動研究的對象可以是某一類學生的發展,比如學困生的發展;可以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合作學習法的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實施等;可以是一節具體的英語課,比如某一節英語課的具體設計與實施等等。在具體的工作實踐當中,我發現英語教研組的教師最感興趣的就是案例式教研活動的研討。在案例式教研活動當中,英語教師的發言要比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動積極很多。

可以說,案例式教研活動就是一個理論思考與教學實踐交錯促進,相互影響的一個過程。記得一次在對學困生問題進行研討的過程中,很多英語教師都顯示出對該問題的關切。并相繼舉出了很多關于學困生的案例。對于英語教師所提出的關于學困生的案例,生動且讓人憂慮。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教研組成員通過互聯網查閱了很多解決策略,并對每一個策略進行認真的分析和討論。最后,再對這些有效的解決策略進行歸納和整理,并打印成冊發放給每一位教研組成員。案例式教研活動有利于我們的英語教師深切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最終形成思想上的共鳴。除此之外,這樣的教研活動比較容易使教師進行角色,激發他們自由發言。所以說,案例式教研活動對于教研組成員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四、結語

篇6

關鍵詞: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瓶頸對策

學習領域課程是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改革誕生的一種新的課程模式。在我國沒有形成類似于“雙元制”教育的大環境,把學習領域課程移植到國內,水土不服是自然的事情。本文主要談談課程開發中遇到的瓶頸和采取的對策。

一、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瓶頸

在我國現有職教環境下,制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因素是眾多的,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瓶頸因素。

1.整體構思把不準

學習領域課程開發過程可以概括為“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學習情境”。通過企業調研來分析職業行動領域,在分析和評價后歸納出適合教學的典型工作任務,然后把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學習領域,最后按照學習領域中的目標表述和學習內容,將學習領域細化為學習情境。整個過程必須在一個整體構思指導下進行,即課程標準,圍繞標準從宏觀到微觀,保證課程開發的有效進行。在德國學習領域課程標準是國家層面(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負責開發頒布,各學校在“國家課程標準”的大框架下進行“校本課程”微觀開發。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權威開發部門,不具備德國的國情。一是現行的課程方案不能指導新課程開發,大多表現為過于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忽視了職業技能的培養,與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要求相去甚遠。二是多數教師沒有對某一個專業進行課程宏觀架構的能力,對課程理解不深,甚至認為課程就是教學,更談不上對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理解。三是課程方案的整體構思沒有課程專家、企業專家、行會實質性的共同參與。因此,國內大多職業學校開發過程與德國正好相反,課程開發不是由線到點,而是在點上做文章,將某一個工作任務進行微觀開發轉換,是否科學可行,值得懷疑。

2.企業調研不到位

企業調研是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前提和基礎,主要任務是分析相應企業的行動領域,歸納相應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調研內容包括公司概況、組織機構、業務范圍、作業流程、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然后以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歸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進一步崗位職業能力分析作準備。當前職業院校開發的學習領域課程與工作世界脫節,與企業中的行動領域缺乏協調,問題很大程度就出在此環節上,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企業沒興趣。從實際調研情況來看,目前企業對調研興趣不濃,表面應付、答非所問現象普遍。一方面是許多企業員工對學校課程實施并不清楚,對教學比較模糊,很難產生興趣。另外,對于企業來說,沒有明確具體的典型工作任務,產品經常變化,尤其是產業發展迅速,技術不斷更新,一成不變的產品基本沒有。如模具、數控、電子等產品更新迅速,很難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筆者曾經在多家企業做過調研,發了300多份問卷,但真正有效問卷不足80份。

第二,方法不正確。學校層面設計的調查問卷只是停留在泛泛地填寫一些問題上,如希望得到哪方面的知識、技能培訓等。問卷設計粗糙或過于書本化,沒有充分考慮調查對象的特點,回答自然模糊不清。即使表面上能夠獲得較多的信息,也只是零散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指導意義不大。另外,需求分析還停留在數據收集階段,尚未深入,簡單的問卷調研和歸納統計只能獲得一些寬泛的結論,無法獲取真實的需求信息,不能有力指導學習領域課程目標體系和課程本體的制定和開發。

第三,研討會流于形式。在企業調研后,要召開專家研討會進行工作任務系統分析,提煉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分析是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或職業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目的在于掌握某專業的具體工作內容,以及完成該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目前,我國許多地區行會發育不良,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學校課程開發熱情不高、動力不足,專家研討會形式比較傳統單一,過程比較粗糙,所以研討會質量不高,流于形式。

3.載體選擇不恰當

如何選擇合適的工作任務作為學習情境的載體,既體現工作任務的職業性,又兼顧課程實施的可操作性,在工作化和學習化之間找到平衡點,目前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課程理論來解決。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工作性太強。片面強調“工作化”,其優點是能夠真實體現崗位工作任務,完整性好,但情境的覆蓋面相對較窄,對硬件的要求較高,教學組織比較困難,可行性差,同時課程開發的難度也較大。二是學習性太強。“學習型”的特點是能夠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培養設計,任務的覆蓋面寬,對硬件的要求相對較低,教學組織比較容易,可操作性強,但與真實的崗位工作任務有一定的差距,導致學生職業能力的缺失。

4.課程容量難掌握

一般每個專業有10-15個學習領域組成,如何既保證每個領域知識的覆蓋面,又防止知識點的重復與交叉,是開發中的難點。一是容量太大。學習領域課程以“典型工作任務”來引領的,其結構形式以理論知識為背景,過分強調“工作任務”的復雜性和完整性,必然導致課程容量過大,包容的理論知識太多,容易回到學科性課程的老路上去。二是容量太小。選擇的工作任務太小,缺乏典型性,導致課程容量太小,覆蓋面不夠,不能很好解決任務的典型性和學生崗位遷移能力之間的關系,造成職業能力的缺失。三是內容交叉。每個學習領域都指向不同的職業行動能力,有不同的側重點。但不同的教師在所分配的學習領域開發中安排的內容存在重復交叉現象,比如車削、手動加工等學習領域中都會涉及制圖、計算、材料等知識點。不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就會出現同樣的內容多次重復出現或遺漏的現象。

5.開發團隊未形成

學習領域課程打破了學科體系模式,傳統的單科教師很難勝任開發工作,即使在職業教育高度發達的德國,學習領域課程的開發也是依靠工作團隊。這就要求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教師組成開發團隊,形成資源共享、互幫互學、團結協作的工作方式和環境氛圍,共同探討和制定學習領域課程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共同開發課程內容、學習資料。目前,一些職業院校課程開發團隊沒有形成。一是學校組織不力,對學習領域課程理論理解不深,低估了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難度,高估了教師的能力。二是目前教師的團結合作意識普遍不強,長期的分科教學割裂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三是目前中職學校專業教師普遍緊缺,工作任務繁重,很難抽出更多的時間一起討論課程開發,組織者通常又是管理者,時間和精力更是捉襟見肘,分身乏術。

6.教師能力跟不上

學習領域課程的開發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傳統的單學科型師資很難應對跨學科的學習領域課程的開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程理念缺失。首先,學習領域課程在我國推廣時間不長,許多教師對相關的理論不太清楚,只是零星看點書、聽點報告,沒有形成完整系統的課程理論。其次,學習領域課程與以往的任何類型課程都有本質區別,課程理論本身難度比較大,老師難以消化吸收。此外,學習領域誕生在“雙元制”基礎之上,與“雙元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不具備一定的“雙元制”理論基礎,就很難理解學習領域課程理念。

第二,知識面狹窄。學習領域課程涉及各個領域的知識,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還要了解相鄰學科、相關學科及跨學科的知識。長期的學科體系和分科教學造成了教師的知識面狹窄,又沒有形成真正的開發團隊,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所難免。

第三,職業能力缺乏。學習領域課程開發基于職業,決定了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外,更要有豐富的職業經驗、嫻熟的職業技能。實際上大部分教師都來自于高校,他們除了缺乏過硬的實踐能力,更缺乏企業工作經驗。

二、針對瓶頸采取的對策

針對制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眾多因素,要有效地開發學習領域課程,需采取以下對策。

1.精建開發團隊

首先,要選拔本校專業理論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并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骨干等組建一個校本團隊,對學習領域課程進行理論學習和研究,在個別班級實施成熟的學習領域課程,然后嘗試開發簡單的學習情境,逐步成為學習領域開發的“高手”。

其次,在有了初步課程經驗的基礎上,確立水平較好的教師作為專業帶頭人,并聘請經驗豐富的課程專家、企業專家、行業代表共建開發團隊。帶頭人負責整體規劃與協調,明確責任分工,對有限的人力資源優化利用。課程專家、企業專家、行業代表全程參與工作崗位選擇、行動領域及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教學活動及教學效果的評估。

最后,以核心教師為主體在校內組建若干開發團隊,每個團隊之間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交換或改變團隊的開發任務,使團隊的整體開發能力再次提高。這樣,經過幾輪的開發與教學實踐后,每個開發團隊和每名教師都提升了對課程整體認識和把握。同時,組建開發團隊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效率和水平,更可以使教師互相了解相鄰學科、相關學科及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從而優化課程開發效果。

2.規范市場調研。

一要做好前期調研。在深入調查之前,先對企業生產過程、典型任務、經營過程有個初步了解,然后通過閱覽工作標準、分析已有課程、訪談等獲得行動領域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初始網絡。二要設計好問卷。在初期調研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問卷的實用性。要保持和企業高度的結合與合作,深入企業實際考察,與企業領導、員工廣泛交流,保證問卷本身的職業性、可行性。三要深入調研分析。選擇多家相同或相近的企業進行調研,對收集的問卷深入分析,在對企業中進行產品加工的實際工作過程細化分析的基礎上,尋找共性和個性特征,以工作流程的分支點為依據,歸并整合出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整工作過程、工作領域的實際工作過程、員工的職業成長過程等。四要開好專家研討會。為了增強專家研討會的可操作性和效率,在會前要根據《學習領域開發手冊》上的要求進行充分準備,研討會上也要根據規定的步驟進行,對收集的問卷進行提煉歸納總結,修正初始的知識網絡圖,最終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務。

3.創設課程標準

首先借鑒。在沒有現成課程方案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拿來主義”,借鑒德國職業教育及兄弟院校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方面的成果。組織團隊學習學習領域課程理論,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校的實踐情況初步構建出一個專業的課程標準。其次實施與評價。根據課程標準選擇部分學習情境在個別班級實施,對實施過程進行詳細記錄,重點是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課程實施后及時進行分析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情境實施的效果,教學內容是否充分與適宜,實施效果是否支持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等等,從而獲得課程設計和編制的根據。最后創設。根據課程實施和評價所獲得的資料,以課程理論為指導,結合企業調研報告,經專家研討會討論審核,最終確立專業課程標準。

4.加強教師培訓

首先,加強理論學習。學習領域的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構建或參與構建工作世界的能力,這與傳統的職業教育以培養學生適應工作世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有很大不同。這就需要教師認識學習領域課程在其設計理念和課程思想上的重大變革,通過課程理論的學習和訓練,在思想上與學習領域課程的設計思想保持一致,并在實踐中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分析與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積累經驗。學校必須重視引導教師加強學習,將集體學習和個人自修結合起來,可以邀請課改專家、學者為教師做專題講座,開展教師之間的學習體驗交流與研討,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使教師對學習領域課程改革的目標、措施、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

其次,加強實踐鍛煉。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的實踐進修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以及了解企業的工作過程等真實工作世界的有效途徑,這樣才能從整體聯系的視角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職業工作任務作為學習領域開發的載體,也才能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發現具有教學意義的學習任務。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學校可以脫產或半脫產的形式安排教師到專業對口企業的生產建設一線,通過掛職頂崗、合作研發專業實踐等多種形式,創造一些接觸生產實際、了解企業經營運行方式、提高自身實際操作能力的平臺,使他們既能強化自身的理論知識,又能積累豐富的實際經驗。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30

篇7

3月17日旅游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召開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動員大會,會議由曹陽書記主持,曹陽書記和張河清院長在會上強調了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意義,公布了活動的整套方案,并宣布成立學習活動領導小組。

一、2009年3月27日,我院設計了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方案。方案分三個階段:

(一)學習調研階級。時間從2009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安排45天左右。這一階段是整個學習實踐活動的基礎,主要任務是根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組織開展“三學三落實”活動。(1)學理論。(2)學綱要。(3)學典型。

(二)分析檢查階段。時間從2009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安排45天左右。這一階段是學習實踐活動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找準突出問題、完善發展思路,著力做到“四查找四明確”。(1)查找在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發展規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2)查找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反映出來的突出問題,明確防范風險、提高抵御能力的主要舉措。(3)查找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推動科學發展的措施規定。(4)查找黨員干部在黨性黨風黨紀、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轉變黨員干部作風、維護學院和諧穩定的改進措施。

(三)整改落實階段。時間從2009年6月中旬至8月上旬,安排55天左右。這一階段是學習實踐活動出成果的重要階段,主要任務是按照重在創新體制機制、重在取得實效的要求,廣泛開展“共克時艱黨旗紅”主題實踐活動,努力推進“四個爭先行動”,即:“三促進一保持”爭先行動、解決突出問題爭先行動、轉變作風爭先行動、推動工作落實爭先行動。

在此計劃的指導下,我院召開了旅游學院學科與專業建設研討會;開展了我院本部和三水校區學生的一系列交流活動。

二、3月25日我院06級黨支部設計了學習科學發展觀參觀科學中心活動計劃,活動目的主要是深入貫徹學習黨的*精神,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弘揚中華文化,推進文化創新。貫徹教育部門把學習黨的*精神作為大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融入到學校黨團組織各種活動中的要求;加強黨支部內部的交流,提高支部凝聚力,提高黨員積極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熱情,拓展黨支部成員的視野。4月1日旅游學院第二學生黨支部全體黨員(共26人)以及蘭建軍老師和曹陽書記去廣東科學中心參觀學習。

三、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心得

(一)提高認識,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深刻掌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說,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堅持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著眼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所謂協調發展,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我們只有深刻的掌握好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當中堅持科學發展,指導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篇8

2016年學校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一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皖教秘基〔2016〕XX號)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安徽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及省、市、縣近期頒布的學前教育文件為主要宣傳內容,以學習幼兒園相關評估政策、突出規范辦園、科學保教,促進辦園質量為宣傳重點,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的法規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我縣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營造全社會高度關心、重視和理解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學前教育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我校學前教育整體水平。

二、組織領導

成立學習宣傳學前教育活動實施方案領導小組 ,成員如下:

組 長:錢 凱

副組長:徐剛勤 張抱虎

成 員:張雪祥 張雪萍 葛友邦 徐友忠 徐丹 張建麗

三、活動時間

2016年4月25日至6月8日

第一階段:4月25日至5月2日為宣傳發動階段,召開動員會,成立宣傳領導小組,制定宣傳工作方案。

第二階段:5月3日至6月2日為宣傳實施階段,根據宣傳計劃和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抓好活動的落實。

第三階段:6月3日至6月8日為活動總結階段。在本次活動結束后,將活動開展情況及時寫出書面總結,上報到中心校。

四、宣傳內容和宣傳重點

(一)、加強學前教育發展政策宣傳,總結推廣經驗。重點宣傳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國家相關部門政策文件;《安徽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關于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意見》、《關于鼓勵城市多渠道多形式辦園和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園的意見》、《關于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的意見》等有關政策;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及相關規劃、計劃和工程實施情況。各地各校要發現各類規劃、計劃和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先進典型(資金投入、教師補充、配套政策出臺等),加以宣傳;及時總結在實施各類規劃、計劃和工程建設中積累的經驗,加以推廣。

(二)、突出規范辦園、科學保教宣傳,促進辦園質量提高。重點宣傳原國家教委《幼兒園工作規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嚴禁幼兒園使用幼兒教材等問題的緊急通知》,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幼兒園收費管理的通知》,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教育廳《關于核定全省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最高和最低收費標準的通知》,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教育廳《關于規范幼兒園辦班收費等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以及省、市、縣近期將出臺的規范辦園、科學保教等相關規定。

(三)、強化幼兒園評估相關政策宣傳,促進規范化管理。重點宣傳《安徽省一類幼兒園評估指標體系》、《安徽省民辦幼兒園評估指標體系(試行)》(以下簡稱《評估體系》),宣傳規范管理的先進典型,總結推廣管理經驗。各地各校可以通過現場觀摩、集中培訓、園本教研等方式,認真解讀《評估體系》。通過宣傳《評估體系》,讓學前教育管理人員、園長、教師深刻理解我省規范辦園、科學保教,以及幼兒園辦園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增強規范辦園的意識。

五、宣傳方式

多渠道向社會宣傳。廣泛宣傳學前教育政策方針,并在醒目位置懸掛宣傳標語,通過印發宣傳冊、宣傳單。開展園內宣傳。南舟兒園在宣傳月期間要組織全園教師集中學習學前教育相關政策,尤其要組織教師逐條學習《樅陽縣學前教育實施方案》;要利用園本教研等形式,通過撰寫學習筆記、集體交流、專家解讀等方式,解讀國家和省里學前教育政策,重點解讀《評估體系》。

2016年學校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二

一、活動目的

為宣傳貫徹《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x市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進一步規范辦園行為,全面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營造全社會高度關心、重視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形成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促進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二、活動主題

學習《指南》,了解孩子。

三、活動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5月20日6月10日)

部署幼兒園舉辦宣傳月活動,廣泛發動各級各類幼兒園結合各自實際,制訂宣傳實施方案,落實具體工作措施。

第二階段:集中宣傳、學習階段(6月11日6月20日)

(一)集中宣傳要求

通過多種途徑向社會廣泛宣傳學前教育相關政策、文件以及我市學前教育發展情況。重點宣傳以下內容:

1.近兩年各市(區)學前教育發展成果

重點對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市(區)學前教育項目推進、教師配備及培訓、資金投入、政策制定、民辦園管理及獎補資金落實等情況進行宣傳。

2.國家、省、市及地區學前教育政策

重點宣傳《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x省學前教育條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重點工作分解方案的通知》、《x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主要指標》、《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通知》。

3.規范辦園、科學保教相關文件

重點宣傳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x省學前教育機構登記注冊辦法》、《x省幼兒園教育技術裝備標準》、《x省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試行)》、《x市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實施細則(試行)》。

(二)集中學習安排

以《指南》學習為重點,開展多層次、全覆蓋的學習活動,提高幼兒園教師及家長的科學保教水平。

1.組織園長培訓。幫助園長深入領會《指南》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學前教育政策文件,進一步提高園長綜合素質。

2.組織骨干幼師培訓。組織全市骨干幼兒教師參加2013年省名師團送培活動,提高骨干教師的政策水平,提升教師用好《指南》的能力。

3.組織教師全員培訓。各幼兒園要在宣傳月期間組織全園教師集中學習學前教育相關政策,采用系統授課、專題研討等形式引導教師深入理解、正確把握《指南》。

4.組織家長培訓。各市(區)要及時下發教育部編印的《指南》掛圖、家長宣傳冊和海報等。宣傳月期間,各幼兒園至少召開1次全園家長會(也可以班級為單位召開),覆蓋所有在園幼兒的家長,重點宣傳、介紹《指南》,對主要內容可進行適當解讀,幫助家長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涵、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特點,引導家長學會認真觀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確鼓勵支持孩子。

四、總結反饋階段(6月21日6月25日)

對宣傳月活動效果及存在問題進行反饋總結,整理歸檔相關材料、圖片。6月25日前,各市(區)將活動總結報送市教育局基教處。

五、宣傳鞏固階段(6月26日12月30日)

1.組織暑期培訓活動。通過專家講座、研討交流、現場觀摩等形式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深入學習、理解《指南》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2.開展新教師、新家長培訓。2013秋學期開學前后,各幼兒園要分別組織新教師、新家長學《指南》活動,指導他們學習、理解《指南》,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與發展觀。

2. 開展游戲研討活動。組織全市幼兒園戶外游戲創編比賽及觀摩研討活動,開展游戲研究論文和優秀教育資源評比活動,進一步促進幼兒園戶外活動有效開展,提升教師開展游戲活動的水平。

篇9

全市“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以來,市環保局堅持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貫穿于環保工作始終,精心組織,強力推進,在全系統形成了學習和踐行“三嚴三實”的良好氛圍。

一是堅持以學為先,筑牢理想信念。采取個人自學、集中學習、專題講座、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組織黨員干部系統學習“三嚴三實”的豐富內涵、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共開展集中學習4次,專題輔導講座2次,專題黨課2次,專題研討2次,人人撰寫了心得體會。結合建黨94周年,舉辦了“踐行三嚴三實,爭當環保先鋒”演講比賽、交心談心、重溫入黨誓詞等系列活動,筑牢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引導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

二是堅持嚴字強基,提升服務能力。把“三嚴三實”作為一面鏡子、一把標尺,堅持問題導向,嚴格管理,要求黨員干部常照以正自身、常量以明不足,全面查找“不嚴不實”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開門納諫,向服務對象發放了征求意見表300多份,共征求意見16條,并一對一制定了整改方案,實行銷號式整改。結合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百日整治活動,召開了座談會,“挑刺”后緊盯問題“拔刺”,共走訪重點企業30余家,面對面為企業服務,共解決排污收費、環評手續辦理、企業污染治理等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26個。

三是堅持實干為本,大興務實之風。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環保工作有機結合,擬定了專題調研方案,列出了36個課題,要求全系統黨員干部深入一線,摸清實情報告,寫出高質量的調研報告,促推環保事業發展。目前,領導班子成員已撰寫完成了生態文明建設、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調研文章5篇。圍繞“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開展半年工作總結和回頭看,嚴格考核檢查,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促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環境問題,進一步深入開展城鎮生活污水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業污染防治、農村清潔家園、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河流水污染治理等六大行動,以實際行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篇10

自2011年5月至今,我區各中學陸續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驗。“高效課堂”倡導運用導學案,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突出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讓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二、調查目的

一年來,筆者作為中學英語專職教研員,深入各實驗學校進行課堂觀察、師生訪談、聽課評課、主題教研、專題講座、大型研討會等教研形式,發現了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建設中出現的很多問題,了解到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為此,想通過進一步調查分析現存問題及其需要關注的方面,以便于探討解決問題的良方,幫助教師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切實減輕實師生負擔,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以了解“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內容在全區部分課改實驗教師中進行。在前期課堂觀察、師生訪談的基礎上,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幾個選擇題和一個開放性問題讓32位實驗教師作答。1、選擇題涉及內容: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學生自主預習、教師對知識目標的理解、教師課堂講解時間長短、小組合作學生的參與面、課堂教學效率的變化。2、開放性問題:寫下您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兩個問題。

四、調查結果:筆者將調查結果按提出問題人數的多少列出:

1.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列前5位的問題):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的完成率差,能完成的只占50%。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未被調動起來。目前的評價制度和措施跟不上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中后進生的“沉默”和“冷場”現象難以解決。老師總覺得上課時間不夠用。

2.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建設中較普遍的問題. (排在6至12位的問題):如何做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如何編寫好導學案?編寫導學案的工作量太大。如何用好導學案?拓展練習的配套資料太少。學生的英語基礎太差。如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3.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建設中能發人思考的問題(只有個別人提出的問題):好學生不愿意幫差生。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掌握新學知識。小組討論占了太多時間。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大班額下如何高效?學生的展示能力有待于提升。教師關于“高效課堂”的理念還不到位。展示拓展是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還是講解知識的能力?

五、分析與對策:

1.以行動研究為引領,著力突破制約“高效課堂”建設的瓶頸問題。行動研究是把“行動”和“研究”二者相結合(Nunan,1990),即在實踐中探討新觀點和新方法。鑒于行動研究便于教師進行獨立或合作研究的特點,全區教師人人都開展行動研究課題來研究高效課堂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A. 自主預習問題。自主預習是高效課堂建設的關鍵(柏成剛,2012),合理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習慣是突破點。B.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高效課堂建設的核心,想方設法組織好小組活動是落腳點。C. 評價問題。評價是高效課堂建設的手段和推動力,結合實際摸索出一套符合英語學科特點的評價方法是引導點和反撥點。D. 導學案。導學案是高效課堂建設的載體,編好用好導學案是高效課堂建設的著力點。此外,專職教研員參與行動研究可以引導青年教師更好地進行研究,便于共同解決此類制約高效課堂建設的瓶頸問題。

2.以主題教研活動為契機,定期探討影響“高效課堂”建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自2011年起,我區倡導學科教研員下學校定期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筆者認為教研員可以此為契機,將此次問卷調查發現的問題與平時開展的主題教研活動結合起來。具體做法可以是:一次確定一個主題(即問題),可采用聽課評課、教學反思、說課說教材、專題研討會、專題講座、專題培訓等方式,有目的地定期解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如,筆者曾組織全區部分英語教師通過“同課異構”上研討課及評課活動,比較研究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效果,同時探討了教學時間的分配等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教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