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指導意見范文

時間:2024-01-19 17:5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社區指導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社區指導意見

篇1

一、在加快推進園區建設上求突破。繼續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以協調服務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招商引資為動力,重點推進飲馬峽產業區接315國道二級公路、湖硼資源開發基地進場道路等建設項目,配合實施好格爾木至敦煌鐵路,錫鐵山至北霍布遜支線鐵路建設。進一步完善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加大督促協調力度,著力推動魚卡一井田400萬噸改擴建、二井田300萬噸、三井田300萬噸煤炭開發項目加快建設,確保110萬噸純堿、兩個20萬噸精制硫化堿配套1萬噸聚苯硫醚、100萬噸復合肥配套30萬噸純堿和30萬噸氯化銨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切實用好對口支援政策,編制好對口支援規劃,力爭在資金、技術、人才、項目等各個方面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搞好煤、電、運的綜合協調,健全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

二、在加快統籌城鄉發展上求突破。把加快推進馬海村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爭取項目、推進“企業幫扶”為抓手,以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繼續抓好草場灌溉、人畜飲水、草場改良等基礎設施項目,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規模開發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高效農牧業,整體提升農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水平。緊緊依托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需求,大力開展技能培訓,使廣大農牧民掌握更多的技術技能,進一步拓寬轉移就業渠道,增強農牧民外出務工能力,不斷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完善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適應的基本生活、就業創業、教育培訓等方面保障措施,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力爭使城鄉居民最底生活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讓更多的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在加快推進城鎮建設上求突破。按照“十二五”期間“一年一變樣、三年上臺階、五年再造一個新”的目標,在拉開城鎮骨架的基礎上,加大對沿街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和綜合整治力度,分步推進舊城街景改造工程,全力實施好污水處理廠,城鎮綠化、錫鐵山鎮一期供水、道路改造等城鎮建設等重點項目,著力塑造城鎮的特色。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力爭溫泉游泳館、客運站等項目立項并開工建設。繼續加大城鎮綜合執法力度,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違章建筑活動,強化公共資源的管控和維護,徹底根治臟、亂、差等“頑疾”,實現創建省級衛生城鎮的目標。

四、在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上求突破。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突出教育的基礎作用和民生效應,探索嘗試學前免費教育,啟動農村中小學營養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衛生體制改革,完成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搞好村社衛生服務中心網點布局,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確保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好、更便利的醫療服務。繼續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綜合文化站(室)以及村級體育設施建設等項目,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同時深入挖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柴達木精神發祥地等文化底蘊,加強文藝人才培養,努力創作文藝精品,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動文化事業發展繁榮。

五、在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上求突破。把發展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勞動就業的重要舉措,加快實施雪峰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并以此為契機,構建多層次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全面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在壯大傳統服務業規模和水平的同時,加快信息網絡、社區家政、金融保險、投融資擔保、信息通訊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以全州建設青藏高原旅游勝地為契機,積極向外宣傳推介雅丹地貌、溫泉等區內特色旅游資源,加緊編制《旅游工作總體規劃》,積極爭取旅游項目,助推旅游業發展,著力提高現代服務業的層次和水平。

篇2

關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試點城市以構建健康可持續社區為目標,集成融合社區管理及服務相關數據,建設“以人為本”的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從社會治理、事務管理、便民服務、小區管理、物業管理、居家養老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打造公共平臺,提高社會治理能力。試點城市注重整合已有的市、區級平臺,打造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集約、穩步推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北京市朝陽區實現城市綜合網格化管理服務,并在多年沉淀的城市部件、事件、人口、房屋等數億條數據基礎上,通過大數據挖掘和智能分析,為企業、公眾提供多種智慧化服務。。

加強規劃建設,促進土地集約利用。試點城市在創建過程中,尤其是新區、生態區、示范區,十分注重城市空間的整體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等一體化開發,通過地下空間商業綜合體、地下管廊、新型農村社區等建設,充分挖掘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間資源,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廣州市番禺區和沈陽市渾南新區有效地促進了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注重發展質量,保護生態環境。試點城市充分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以“生態、綠色、低碳”為原則,立足于全局,優化整合各類資源要素。青島中德生態園依托于泛能網架構了區域能源體系,從系統層面解決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相協調的問題,并促進園區整體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

篇3

1.1傳統社區面臨的問題

社區是城市構成的基層單元,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人們社會生活的共同體,其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我國的社區基本具有以下幾個功能:協管功能、民主自治功能、監督功能和文化功能,這些功能都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社區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城市居民生活的環境與品質。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與城鎮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城市的發展不僅帶來了更集中、更大規模、更社會化的生產,也帶來了城市生活對資源的更大需求和更復雜的社會關系。傳統社區建設和管理模式在應對越來越突出的社區安全問題、鄰里關系問題以及社區服務質量問題等方面顯得捉襟見肘。

1.2智慧社區的概念

區別于傳統社區,“智慧社區”是綜合運用無線網絡、物聯網、網絡通信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等科技手段,建立社區公共數據資源中心,綜合開發利用社會各類信息資源,集家庭無線寬帶覆蓋、家居安防、家居智能、家庭娛樂和小區智能化為一體的理想社區[4]。智慧社區具備的基本特征有全面感知、充分融合、協同運作和智能處理。目前,全國各地已陸續開始進行智慧社區建設的探索,截止到2013年3月,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已開展了智慧社區探索試點。上海市目前已有16個街鎮開展了試點,北京市已出臺《“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信息化工作規劃綱要》和《“十二五”期間社區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力爭到“十二五”規劃末期,在北京市建設約1500個智慧社區。

1.3智慧社區面臨的問題

目前,各地的智慧社區正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建設運營和服務各有特色。但是由于缺少最核心的架構平臺,智慧社區仿佛是一個個信息孤島,缺少了互通互聯的氛圍,建立一個標準化、開放的綜合平臺成為智慧社區的“阿喀硫斯之踝”[5]。從上海、北京等地的智慧社區試點中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的智慧社區建設存在如下問題:(1)高花費、低利用。在花費巨資采購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同時,又有很多的計算資源閑置;而資金有限的地區或部門卻無法獲得必要資源。(2)信息孤立。海量數據被孤立于所屬的部門,綜合數據的應用受到限制,缺少相應的共享機制。(3)難應用。由于分布、異構、多樣和動態變化的環境,使得網絡環境下的應用系統復雜程度高、開發時間長,不利于系統的推廣應用。(4)難維護。應用系統的部署、運行和維護費用高,由于計算機和軟件系統的頻繁升級換代,各個部門不得不維持一支專門的技術隊伍,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經費用于系統的升級維護。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開放、成熟的云計算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為客戶實現面向應用的協同共享,運用新技術形成適應整合資源需求的軟件平臺,提供全過程的集成化服務。

2基于云平臺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

2.1云平臺概述

云平臺能管理由多個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組成的資源池,將物理服務器和存儲設備虛擬化成虛擬機和存儲卷,并提供彈性負載均衡、動態規模調整、智能虛擬機恢復和平滑虛擬機遷移等功能,廣泛用于構建智慧社區的核心平臺。

2.2體系架構

云平臺能為智慧社區搭建統一的服務平臺,并讓社區數據活化,在各應用中充分共享,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孤島”的出現。圖2所示為基于云平臺的智慧社區架構。圖中,云平臺提供了“3+2”底層架構,即3個數據倉庫和兩個基礎平臺。該底層架構充分打通了數據與數據之間的壁壘,讓業務跑在統一的數據云、服務云之上。在此架構之上,提供智慧物業、智慧家居、智慧政務、智慧醫療和智慧商務等五大板塊的應用。由于云平臺提供的底層架構具備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擴展性,更多的應用可以在未來方便地加入到該智慧社區架構中。在最上層,該解決方案提供統一且安全的用戶服務門戶,社區居民、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在通過認證和授權之后,可以通過各種智能終端訪問該服務門戶,享用智慧社區帶來的無窮便利。

2.3云平臺帶來的提升

(1)可擴展硬件資源、減少能源消耗由于云平臺通過虛擬化技術將原來部署在物理服務器上的應用遷移到虛擬機上來,可以大大減少物理服務器的數量,而動態資源池架構可以讓用戶方便地調整計算和存儲資源池大小,應對不斷變化的應用需求。在武漢市某智慧小區的視頻監控項目中,經過烽火云平臺升級,原30臺服務器的應用服務器組縮減到5臺服務器,并且性能較以前略有提升。物理服務器的減少會降低電力的消耗,機房的面積也可以減小,順應了環保低碳和綠色機房的大趨勢。(2)統一平臺快速部署云平臺為智慧社區提供兩個基礎平臺———社會服務平臺、政務管理平臺。兩個平臺都基于云計算和主流JavaEE技術搭建,兩個平臺共享下層3個數據倉庫(社區居民基礎數據、政務管理基礎數據和社區服務數據)提供的數據服務。對上層提供統一的API(應用編程接口)調用。基于這兩個平臺,應用開發者可以方便地獲取各種開發接口,快速開發出智慧社區相關應用,并通過云平臺的虛擬化技術快速部署上線。(3)智能負載云平臺為智慧社區的各種應用提供了基于軟件的負載均衡服務。平臺會動態感知應用的負載量,當負載低時,減少虛擬機,以減少資源消耗;當負載高時,增加虛擬機,并將這些虛擬機加入到負載均衡組中以分擔負載。這樣一來,業務無論是忙還是閑,都能為用戶提供快速的響應。(4)數據共享與互通云平臺通過建設社區內智慧物業、智慧家居、智慧政務和智慧醫療等數據共享交換管理系統(),可以避免重復投資,降低接口的復雜性,有效實現數據中心與業務部門的數據共享與數據交換,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5)可視化管理維護簡便云平臺增強了虛擬機環境可視化功能,通過對系統的可視化管理,如配置管理、能源管理和容量管理等有效地提升了管理員的管理效率,同時還支持對多個虛擬機進行批量創建、參數配置等工作,進一步簡化了操作復雜度。(6)高穩定性、高安全性云平臺可提供對業務系統與硬件系統的聯動。當系統發生掛起、網卡故障時,烽火云平臺的HA(高可用性)功能對軟件系統進行自動遷移,保證服務器運行的連續性,實現用戶業務無中斷。高安全性是通過保證云平臺整體系統安全,來保證云中數據安全,使得用戶只關注業務應用,無需在系統安全上花費精力。

3結束語

篇4

【關鍵詞】“互聯網+”;社區管理信息建設;油田社區;一卡通繳費系統;規范化;網絡化

當前,石油石化企業進入了一個較長階段的“寒冬期”,戰寒冬、創效益成為各單位面臨的巨大挑戰,面對如此嚴峻形勢,油田企業為了更好的生存發展,勢必進行改革轉型發展。作為社區服務企業,需要適應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步伐,尤其是在深化礦區改革發展及分離移交“四供一業”工作,需要社區企業加快“互聯網+”社區信息化建設發展,這也符合油田社區企業創新體系、激發活力、新興發展和創新社會化服務發展方向,對打造石油大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社會產品、公共服務“雙動力”,為實現油田社區企業經濟提質增效,解決發展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的基本內涵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互聯網+”,簡單來說是以互聯網為平臺+各個傳統行業,加的是創新驅動發展方式,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加的是實體經濟的新的創新力和新的生產力,加的是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加的是生產流程和價值鏈重組。就石油石化企業正在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來說,“互聯網+”,加的還是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戰略思維和發展方向,加的是能源結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石油石化行業提質增效升級的具體思路和務實實踐,加的是油田社區企業各類創業人才厚積薄發的萬眾創新生態。

二、“互聯網+”在油田社區管理中的應用

(一)便民服務大廳,促進居民生活便捷化

便民服務大廳,既是信息的采集、分析、處理機構,又是服務管理的指揮調度中心,堪稱智慧社區的神經中樞。油田整合社區服務資源優勢,將水、電、氣、暖和居民事務管理進行優化,建成一門式便民服務大廳,形成一站式信息數據平臺,促進居民生活信息分類統計、細化單元。社區每年為居民提供相關服務電話量萬余人次,為居民提供服務20萬余人次,發送服務、提醒等各類短信10余萬條,促進了居民生活的便捷化。

(二)一卡通繳費系統,促進管理服務規范化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油田信息技術部門研發“一卡通”繳費系統,為居家住戶進行網上繳費、查詢提供快捷服務,也可以為今后住宅門禁、投票選舉、物品領取等提供支撐。深化特殊群體的數據分析服務,如通過分析困難、空巢、獨居老人進出信息,對連續幾天沒有外出的老人,進行主動探視問候,便于及時發現、處理問題。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建立流動人口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管理動態化,服務人性化,從而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使社區管理規范化。

(三)健康服務系統,促進居民醫療保健人性化

油田社區醫院以信息平臺為基礎,為轄區居民建立全套健康檔案、體質動態監測檔案以及健康宣傳服務檔案。通過居民健康檔案系統管理,有針對性開展醫療健康服務,社區醫院根據每年居民體檢動態監測,可通過電話、短信等多種方式,對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養生保健建議,依據居民個人需求,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居民健康服務系統,將集保健知識普及、健康咨詢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方便了居民和社區醫院進行互動,提高自我健康保健意識。

(四)電子防控系統,促進平安建設網絡化

電子防控系統,是智慧社區平安建設的基本手段和典型特征。油田通過信息化技術對現有技防資源進行了有效整合和優化,并使之功能大大提升。在各小區建立了視頻監控交互系統,實現了現場實時監控與遠程控制的有效整合,并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訪問,大大方便了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和處置。對住宅小區電子防設施建立了數據庫,實現了電子化管理。為保安人員配備了對講機等現代通信設備,便于管理人員隨時查詢指揮和調度,快速處理突發事件,有效維護小區的治安穩定。

三、“互聯網+”在油田社區管理中的思考

(一)互聯網+建設智慧型社區,是管理創新的重要途徑

油田通過信息化建設,研究探索了一門式服務、一卡制繳費、醫療服務、平安建設等社會服務管理的新模式,在社區建設上實現“三大躍升”,主要是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躍升,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躍升,分散獨立向集中協同躍升,不僅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還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并形成了智慧型社區建設的初級模型。

(二)互聯網+建設智慧型社區,是時展的客觀要求

油田立足居民需求、整合各類資源、優化服務流程,為智慧型社區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建設服務平臺的過程中,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專項調研等方式,將水、電、氣、暖、醫療、便民服務等信息資源融入現代居民信息化服務體系,在務實實踐中不斷完善技術、豐富內容、優化流程,為油田社區企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三)互聯網+建設智慧型社區,是社區建設的發展方向

油田在社區建設中不斷創新思路、著力實踐探索,形成了社區主導、相關單位協同、信息技術部門支撐、居民群眾參與、各方共同受益的共建共享模式。同時,根據地區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不斷明確工作理念、延伸信息化領域、拓展服務管理范圍,確保了建設工作的持續、有序推進。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社區居民的需求,從簡單的寬帶上網,擴大到智慧家庭、物業管理、社區周邊O2O等各方面。互聯網時代,社區單位不再是簡單地聽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與用戶隨時互動,并讓其參與到需求收集、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云”、“網”、“端”將成為社區企業發展的新基礎設施,也將為油田社區企業改革轉型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和無限的商機。

參考文獻

[1]“互聯網+”激活更多信息能源.光明網 .

篇5

年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構建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

1.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政府、社會、家庭合理分擔的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市《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年度目標,確保區級財政預算內學前教育經費占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8%的既定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市有關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公辦和公辦性質幼兒園建設、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等有關政策,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其相關的各項管理使用制度,確保各項經費的有效利用。

2.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積極協調開發建設部門及時交付小區和小區兩處配套幼兒園。交付后,將根據市有關規定新開辦為公辦幼兒園;完成機關幼兒園改擴建工程,并進行園舍裝修,更新辦園設備,改善辦園條件,擴大招生名額。

3.落實好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按照市有關要求,從區級財政安排的預算內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中,為我區公辦幼兒園足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保障公辦幼兒園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4.建立公辦幼兒園獎補資金。對新晉升為省、市十佳園、示范園的單位進行資金獎勵;對園所建設投入較大的公辦幼兒園,根據實際投入按比例給予獎補,提高其辦園積極性。

5.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根據市有關要求和《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扶持民辦園發展的具體要求,建立普惠性民辦園獎補資金。通過自愿申請的方式,對收費低,園所類別達到相應級別標準的園所,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獎補。為部分發展良好、規模相對小一點的民辦幼兒班配備部分教學設備、玩具、圖書等,鼓勵其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務。

6.進一步完善特困家庭子女資助制度。依據省、市有關資助政策,除繼續對我區常駐人口特困家庭子女和孤殘兒童入園按每生每月300元標準進行資助或減免托幼費外,還將進一步擴大救助范圍,對家庭確有困難的兒童進行一定數額的資助,確保家庭困難子女也能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

二、注重內涵發展,實施精細化管理,構建“示范園創特色,民辦園上規范”的辦園格局

1.實施精細化管理工程,促進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制定下發《實施精細化管理,打造特色幼兒園指導意見》,實行“漸進式開展,階段化落實,跟進式督查”的管理辦法,利用2-3年的時間,通過研討交流,理清思路;分步實施,總結經驗;鞏固成果,交流推廣等系列活動,加強指導和培育,創建一批管理有亮點、課程有特色、教學有創新、社會評價認可度高的品牌幼兒園。各園所通過精細化管理研究,樹立精細化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的理念。日常管理中注重細節、注重過程、注重基礎、注重質量、注重實效,促進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年內舉行幼兒園精細化管理研討會。

2.實施創建服務品牌工程,積極培育服務名牌。本著“幼兒受益、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服務原則,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以特色爭一流”的辦園理念。公辦園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多形式辦園的新模式,通過舉辦半日班、托管班、延伸入托年齡等擴大招生范圍,增加招生名額。可以通過輸出管理服務,采取承辦制、聯辦制、股份制等形式擴大辦園規模,最大限度的為社會提供優質學前教育服務。六一前夕,將在全區舉行“區學前教育第一屆教育成果展示周”活動,通過開展幼兒園一日活動開放觀摩、“我是小能手”、“健康寶貝”展示活動等,引領各園所全方位向社區居民和家長展示教育成果,宣傳教育理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學前教育的良好氛圍。年內進行幼兒園優質服務品牌評選活動。

3.鞏固示范園帶動工程,加快幼兒園均衡發展步伐。按照“資源共享、教科研同步、管理共進”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園所發展共同體,通過輸出理念、輸出管理、輸出人才等方式,促進園際間的資源共享和良性互動,使示范園的管理經驗、教學研究成果、優秀教育人才等資源向相對薄弱園輻射,促進各類幼兒園辦園水平的均衡發展。

4.實施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整體辦園水平。新學期開始,各園要對照《省學前教育機構基本辦園標準》,認真進行自查自糾,認真梳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自身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高標準解決。對自身解決不了,需要主辦單位解決的問題,要積極向主辦單位領導匯報,爭取主辦單位的全力支持。對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逐一梳理上報,爭取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的幫助和支持。4月份,托幼辦、督導室、安全辦將聯手對各園所的標準化建設情況進行驗收,以迎接省督導室對學前教育的專項督導。

5.加強收費監管,積極倡導普惠。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下發實施細則,細化落實各項措施,堅決杜絕亂收費現象。二是加強對幼兒園收費的監督檢查,將幼兒園收費作為治理教育亂收費和每年開展教育收費專項檢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6.加強招生工作監管。對現有各類幼兒園招生政策進行調研并適時做出調整,下發規范的招生指導意見。各幼兒園要嚴格按照《區幼兒園招生工作指導意見》認真落實各項措施,確保招生工作平穩、有序、公平、公正。

7.加強民辦園科學管理,實施民辦園星級達標活動。結合我區民辦園發展現狀,適時出臺民辦幼兒園規范管理指導意見,從園所管理、辦園行為、辦園條件、師資配備、收費標準等幾方面制定評估標準及細則,實施民辦園星級達標活動,充分調動民辦園的辦園積極性,克服固有的不求發展只求生存的經營理念,確保民辦園健康持續發展。

三、注重能力建設,實施分層培訓,進一步構建開放多樣的梯度人才發展平臺

1.科學規劃。制定《區幼兒園干部教師三年培訓規劃》,將全員培訓工作納入教師繼續教育規劃,年計劃培訓干部、教師200人以上,確保到年完成全員培訓任務。

2.分層培訓。舉行新教師培訓班、骨干教師培訓班、園長(業務園長)培訓班、炊事人員培訓班、安全管理與保健人員培訓班。骨干教師培訓又將細分為公辦園骨干教師培訓和民辦園骨干教師培訓,并建立雙向交流制度。即每一所公辦園選擇1-2名骨干教師與民辦園的骨干教師結為合作伙伴,公辦園的骨干教師要每2周到民辦園送課或活動一次,民辦園的骨干教師每周至少一個半天到公辦園跟蹤半日活動取經。為保證此項活動的有效開展,教體局將把此項活動納入全區幼兒園的年終量化考核范圍之內。

3.多形式培訓。通過委托專業院校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集中進行專業培訓、到優秀園所交流掛職、與全國知名園所締結友好合作園所、專業技能比武、外出考察學習、園本培訓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各類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

4.學用結合,以評促訓。開展豐富多彩的觀摩和評選活動,推動各項培訓落到實處。擬計劃進行的觀摩和評選活動有:幼兒園精細化管理研討會、業務園長指導教研活動觀摩、區首批學前教育名師、名園長評選、新教師的幼教新秀評選、骨干教師的優秀教育案例評選、全體教師的優質課評選、炊事人員的專業技能比武等。

5.用閱讀提升教育智慧。啟動“讀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師”活動,為全區幼兒園干部教師從“2011年影響教師的100本圖書”的入選書目中選配推薦部分書籍,廣泛開展“好書誦讀”、“讀書沙龍”“園長、教師書友會”等活動,讓讀書成為干部教師的生活習慣,讓學習成為干部教師的工作方式,通過讀書提升干部教師的精神世界、師德水準、人生品味和教育智慧。

四、注重幼兒發展,關注教育細節和薄弱環節,實現教育質量再提升

1.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一是深入貫徹落實《市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指導意見》,不斷探索科學有效地教學管理機制,學期末將開展“科學管理,綻放精彩”教學管理經驗交流活動;二是發揮區片聯動作用,全面提升各類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水平。

2.進一步加強幼兒一日活動質量研究。一是依據《市幼兒園班級幼兒一日活動質量評價指導意見》,注重幼兒學習品質、健康情緒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挖掘總結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師的教育實踐智慧。二是突出我區研究特色,深入挖掘游戲材料的多重價值,優化活動區活動研究。三是進一步加強幼兒戶外陽光體育活動研究。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各園要根據幼兒的動作發展特點,有效開發與利用小型、簡便、易行、有趣、安全的各種戶外活動器械,廣泛開展幼兒陽光體育活動。努力做到活動內容科學、形式多樣、密度合理,進一步增強幼兒體質。五月份將進行幼兒戶外陽光體育活動展示評選。

3.進一步加強新教材的使用研究。以《綱要》為指導,強化對市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示范園要進一步完善、豐富課程內容,創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民辦園要通過對新教材的培訓,準確把握新教材。今年將通過開展“區幼兒園優質課評選”、“研讀幼兒、研習教材、有效教學”研討、優秀教育活動案例征集等活動,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4.進一步加強家園合作研究。各園要創新幼兒園家長工作機制,建立日常性家園合作、指導性家園合作和參與性家園合作制度,促使家長能夠真正參與到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加大幼兒園開放力度,通過組織“開放日”、“開放周”、“教育成果展示”、“親子運動會”、“節日慶祝活動”、“家長導師”、“家長志愿者”等活動,實行園所全面開放,邀請家長、社會各界代表走進幼兒園,了解、關注、支持學前教育。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座談會、建立家園網絡交流平臺等形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促使家園形成教育合力。

5.進一步加強科研引領工作研究。今年我區有十三處幼兒園承擔了全國、省、市、區十二五課題的研究工作,托幼辦將聯手教科室加大對相關園所的指導力度,指導做好課題的開題、研究和總結工作,實現科研與重點難點工作同步,成果與改革實踐經驗同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推進的有效性。承擔研究任務的幼兒園要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協同攻關、協作研究,加強過程管理。學期末做好課題的總結工作,不斷擴大研究成果。

五、注重幼兒身心健康,強化完善制度建設,進一步構建安全、衛生、健康的幼兒發展保障體系

1.強化幼兒園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有序的幼兒成長環境是幼兒園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各園要高度重視,認真對照有關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十項制度,嚴格責任,強化措施,建立適宜本園的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切實做到人防到位、物防堅固、技防可靠,筑牢安全屏障。建立完善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師幼應對能力。有校車的單位,要嚴格遵守有關要求,保證車輛和司乘人員有合法的營運資質,并定期檢測,自覺接受教育行政部門和交警部門的檢查監督。要建立健全嚴格、周密的管理和交接班制度,確保萬無一失。

2.強化幼兒膳食管理。各園要認真對照有關要求,進一步建立完善崗位責任明確、常規制度科學、考核機制嚴格的衛生保健管理模式。特別要認真做好幼兒的膳食管理,從幼兒膳食的行政管理、賬務管理、營養管理、衛生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食品索證制度,嚴格控制進貨渠道,建立規范食品臺帳,并主動接受管理部門的指導,確保幼兒飲食安全。區教體局將協同有關部門進行不定期檢查指導,并適時對安全和保健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切實提高安全衛生保健意識。

篇6

近年來,智慧社區建設在全國遍地開花,在湖南已漸漸興起。作為新生事物,智慧社區的建設生氣勃勃,但不可否認的是,湖南乃至全國的智慧社區建設尚處在探索階段,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智慧社區的第一階段是把物業服務搬上手機,打造網上物業服務中心;第二階段是實現小區設備智能化改造,讓居民享受到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第三階段是鏈接到足不出小區的服務,居民在家就可以辦理社保、看病掛號等。”作為湖南省首家智慧社區平臺運營商創始人,樂住網絡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樂住網絡”)CEO曹志遠對智慧社區做了如此闡述。

自2014年10月起,“樂住智慧小區”在長沙雨花區試點,成為湖南省首個智慧社區試點項目,并首次搭建政務信息公布與辦事功能。通過下載“樂住”App(下稱“樂住”),居民可享受到杳看通知告示、報事報修、房屋租賃、生活繳費等物業服務,以及寄收快遞、干洗、家政、保姆等便民服務,同時,還能在線辦理生育證、暫住證等社區事務或參與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動。

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政府試點的智慧社區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樂住”覆蓋了長沙500多個中高檔樓盤,并成功進駐岳陽。與此同時,綠城、萬科等物業公司也開發了各自的App,作為智慧城市的基本單位,智慧社區在湖南漸漸興起。

新生事物的朝氣蓬勃不可小覷,然而,覆蓋其上的厚厚泥土也難以沖破。打造智慧社區,缺口在哪兒?

功能多卻欠實用

“本周去植物園看大黃鴨可領名品哦!” “小主們快點來拿包裹,包裹房要爆倉啦!” “明天停水,請提前做好儲水準備”……通過業主App“住這兒”,家住長沙萬科金色家園的王女士第一時間知道了物業工作人員發出的通知。以前,她要通過新聞、物業通知、小區公告才能了解的信息,如今只需點開App就能實時獲取。不僅如此,如果想要預交物業費、投訴報修、進行二手貨品交易等,直接通過App對應功能,就能輕松搞定。

App方便了業主,也方便了物業員工。“我處理完一件事情后,看手機就知道下個任務地點在哪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長沙萬科金域藍灣目前有近1000名業主,物業管家“佛光草”使用“住這兒”App后,工作方式發生改變,“系統使用了類似‘滴滴打車’的搶單模式,搶單數量越多,業主給出的評分越高,我的經驗值就越高,薪水也會有所提高。”

然而,看上去方便實用的App,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王女士卻卸載了。究其原因,她表示:“大部分功能并不常用,點開App反倒耗費很多流量。我添加工作人員的微信號后,信息、報修、物業費繳納通過微信也能完成。”和她一樣,家住長沙華悅城的劉先生自從下載綠城物業的App“幸福綠城”后,也很少點開,“雖然這個App的功能很多,可以叫外賣、找維修工,還可聯系周邊商家,但是做得都不夠專業,優惠力度也很小,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我會使用更有針對性的App。”

為改善用戶體驗,提高使用度,樂住網絡下足了功夫。“物業公司開發的手機應用只能做內循環,我們在此基礎上還與外界取得聯系,與中國銀聯、蘇寧易購、環保局、城管局等開展合作,是一個內外循環的大系統。”曹志遠認為,這是“樂住”最大的競爭優勢。

“大家都在說智慧小區,感覺挺虛的,但用過后就找到了感覺。”華雅花園業主劉先生笑言,前不久他去物業領了三張新的“一卡通”,家人人手一張,可以刷門禁、繳費、買東西;通過參與App上的活動,他還領到了滴滴快車50元紅包。家住錦雅苑的周先生對周邊制造油煙、噪聲的餐廳煩惱已久,在App上投訴后,第一時間得到了有關部門快速執法整治的回復。

但五花八門的手機應用并非適合所有業主。曹志遠表示:“‘互聯網+’實現的是傳統物業的優化而非替換。手機應用的操作對老人和小孩來說并不簡單,他們的需求只能通過找物業、打電話等傳統方式來實現。”App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但老人和小孩作為家庭的特殊成員,他們更需要貼心、便利的服務,然而,智慧社區的關注者卻忽視了這個問題。

意識落后于趨勢

要實現智慧社區,物業的作用不可替代。萬科、綠地等大型物業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選擇開發獨有的App,中小型物業公司就成了樂住網絡的合作對象。可是,和物業打交道并不容易。

樂住網絡長沙副總經理段貴陽曾在廈門負責“智慧城市”項目,2015年5月來到長沙后,他最明顯的感受是,“大部分物業只注重管理,缺少服務意識,更別提運營。”在談業務的過程中,一位物業經理的話讓他印象深刻,“我又不住在這個小區,弄這么好干嘛?”中小物業市場意識偏差,要么不愿配合,要么配合不好,以致工作開展不順。樂住網絡社會資源部的工作人員談業務時,經常會遇到一件事:花了幾個月時間和物業公司各級工作人員都達成了共識,到最后雙方簽訂合同時,對方管理層發生變動,一切又得從頭再來。一般來說,與物業公司談合作,從見到物業前臺的那天到最后簽訂合同,至少需要2個月。

物業公司的服務意識不夠,也鮮有創新意識。打開手機藍牙解除門禁對某些物業負責人而言已是高科技,對于直接用手機刷門禁,甚至遠程開鎖等功能,則像是不可能實現的“花架子”。段貴陽總結了一條經驗,“外地的物業公司,或是管理者有大公司的工作經歷,他們對新事物的認可度高,溝通會比較順利。但某些本地的中小物業公司就很難達成合作。”他曾與長沙一家物業公司交流多次,不僅免費提供物業管理系統,甚至以App的下載人數為標準返利,但對方仍不為所動。

信息化系統的使用,打破了物業原有的工作習慣。以前發通知只需張貼在小區告示牌上,現在還需線上實時。業主的投訴是否得到處理,結果如何,以前物業對這方面的管控較為缺失,而通過信息化系統,業主的評價都會在線上實時顯示,對物業的運營能力也提出較高要求,因此,物業公司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智慧社區拒之千里。實際上,社區服務屬微利行業,需要靠有效管理和高效運營才能獲利,在互聯網的沖擊下,中小物業的觀念亟待更新。

智慧社區的主要參與者除了物業,還有業主、商家,但后者的表現也不積極。今年8月,樂住網絡與惠生國際達成合作,將鮮肉囤放在業主家中,以銷售額的13%~15%返利,業主不需要任何投資,在家就可以開設“宅超市”。但兩個月后,合作中止。“家庭中上了年紀的人做飯次數多,但用智能手機的少,習慣去超市買菜。每天的手機訂單量只有幾單到十幾單,供貨商吃虧,樂住的初衷也沒有實現。”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居住在生活藝術城的戚女士認為,這種模式看起來很好,但現階段操作性不強,“等我們這代人老了,應該就能做起來了。”

華雅花園作為樂住智慧小區的示范性樓盤,其App上開設的華雅超市有清晰的商品類目、價格,可通過手機直接下單。但其他小區的住戶就沒這么幸運。目前,“樂住”平臺上的商家大部分是從百度抓取,還不能直接看到商品或是實現網上購物。“技術已經成熟,但商家不愿意接入。”段貴陽很無奈,“我提供一個平臺,讓你開網店賺錢,可你還不愿意干。”對此,不同的商家各有考慮。芙蓉興盛、錦和屬于小型連鎖超市,有加盟商表示:“平時就一個人打理店鋪,沒時間送貨上門。”規模較大的鮮果零食店雖不缺人手,但有商家表示:店內有上千種商品,每天要更新庫存,已經忙得團團轉,如果還要時刻盯著手機處理訂單,麻煩得很。而已經在“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平臺上嘗到甜頭的商家則持觀望態度。

App難做“無米之炊”

沒有智能化的設備,就談不上智能化的社區,對定位高端的新樓盤而言,幾百萬元的投入成本并不高,難題就出在老舊社區的改造上。特別是10年前建成的樓房,小區內采用的道閘、門禁、攝像頭等設備多為模擬信號,與現在的數字系統不匹配。這些基礎設備要升級,花費需要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業主不愿買單,物業不可能承擔,國家補貼也不現實。

部分沿海地區打造的智慧社區內,不僅是門禁、道閘,連廣播、監控等都派上了用場。“一個老人在小區內散步,身上沒有攜帶通信設備,當家人要聯系他時,就可以打開App查看小區內的監控視頻,發現目標后,選擇距離最近的廣播進行呼叫。”段貴陽說,這樣的場景對老舊社區而言是可望而不可求,年代久遠的監控系統無法將信息輸出到手機,難得一用的廣播系統也早就失去了使用價值。

“樂住”覆蓋的500多個小區,大部分是近5年內建成的中高檔樓盤,基礎設備的升級改造并不難,但智能路燈、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設備并不多見。“現在的路燈一般都是定時開關,智能化改造后就可以分時間、分路段,實現點對點控制,如在人流量少的路段間隔照明,晴天推遲照明,這些都是節能環保措施。而引進充電樁后,物業可以按充電時長等方式對車主收取費用。”曹志遠認為,充電樁、智能路燈既能極大地提升小區形象,也是一種生財之道,但很少有物業能看到這點。目前,安裝了充電樁設備的小區多為商家投資并負責運營管理,這種模式只在30多個小區試點,還沒有得到普及。

智慧社區的建設雖然都盡量涉及到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環保、智慧政務等多方面,但在每一個體系下,具體可提供的服務仍乏善可陳,無法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需求,尤其是社會事務的辦理很不通暢。家住長沙鑫遠尚璽的李女士抱怨道:“我的戶口不在本地,報考駕照時需要暫住證,為了這事我往社區辦事處跑了三次,前后花了近10天。”生育證、就業(失業)登記證等的辦理更加費時費力。雖然雨花區試點的百余個智慧小區在App上相繼開通了社會辦事功能,居民可在手機上提交部分材料、簡化辦理程序,但長沙市的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仍處于建設階段,大部分居民無法享受到網上辦理的便利,智慧政務的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多方嘗試促發展

曹志遠記得,“2014年和物業公司談合作時,大家都像在聽故事,但現在大部分人對智慧社區的概念有所耳聞,不再那么難以接受。”據市場調查,長沙500戶以上的中高檔小區還有400多個,曹志遠有信心在2016年將它們全部納入“樂住”平臺,在扎實做好網上物業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將智慧社區推向第二、三階段。

和樂住網絡一樣,在第一階段發力的還有大型物業公司。2015年11月,萬科物業“一鍵直呼管家”以低調的方式出現在了“住這兒”上,App首頁界面的變化僅是原先的拍照功能被替換成了一個象征網絡化服務管家的小領結。“住這兒”產品總監郭鑫說:“雖然業主撥打管家電話或給管家微信留言更簡單,但不穩定,功能也很單薄,新功能可以讓業主和管家的溝通更順暢,而且積累下來的數據可以驅動今后長期的用戶體驗改善。”雖是小小的一步,但體現了這家物業公司做好智慧社區的堅定決心。

篇7

千方科技深耕智能交通、智慧出行領域,依托全國最為全面“大交通”數據布局toG,toB,toC端服務,打造一體化的共享經濟生態圈。2015年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頒獎上,千方科技董秘周洲接受了《證券市場周刊》的專訪,暢談對共享經濟的理解、解讀千方科技在共享經濟領域的布局。

周洲表示,共享經濟是有這么一個平臺,供方和需方一些信息,信息和交易要有一個很便捷的體系,能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并有征信記錄和很便捷的服務在里面,這樣方便下次使用時作為參考,此外還應對接支付、互聯網金融等手段。

過去大半年,千方科技打造了公交、地鐵、長途客運及民航等交通信息平臺,有各自獨立的APP,未來要把單一的APP整合要一個整體APP,實現不跳轉的信息共享,以時間為節點的信息,這有別于攜程、去哪里等是以票務為信息的模式,而是以便于出行為目的的信息平臺。實現一站式駁運的平臺,同時能給租車、拼車、停車等服務提供一個共享交易的平臺。

按照國務院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企業將服務性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對于千方科技而言,意味著井式結構向生態型螺旋狀的市場空間拓展。

周洲表示,井狀向螺旋狀轉變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在井式狀態下,政府有多少預算,就決定了有多少市場空間。而螺旋狀下,還要把人群考慮進來,怎么面向C端來賺人群出行的錢,或者說提供好服務的時候能有更高的分成收入。

從上市公司來看,這不僅僅是幾百億元的市值,而是龐大的消費人群,作為一個平臺,下沉到生活社區,公司也在積極布局這些社區。比如說公交車站牌,把靜態的數據動態化,這會有一個APP,這就有交互式媒體的形態產生,能根據不同的APP用戶進行精準的推送,這將大大提升平臺的價值。另以城際交通信息平臺為例,可以延伸至車輛維修、定損和輪胎更換等汽車后服務市場,更可以延伸至汽車保險、互聯網金融服務等領域,市場空間將大大拓寬。

通過提供動態信息,借助這個平臺千方科技有自己的票務銷售、保險服務、廣告投放等內容。

井狀與螺旋狀,最關鍵的是交通工具要實現一站式服務,如何讓出行更便捷,讓駁運的信息能共享,否則也無法實現國外的一站式服務。最終的交通大平臺,含城市內的一些交通形態,含一些輔助交通形態,比如停車管理等,此外還覆蓋長途客車、長途貨車等,含軌道交通、含民航。

而在交通出行的APP方面,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有涉足,千方科技如何應對競爭呢?

篇8

綠色建筑是智慧城市的基礎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初級階段,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1500萬以上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全國城鄉到處大量新建房屋,新建建筑規模超過了歐美發達國家之和。并繼續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規劃和建筑設計不合理,浪費嚴重,單位建筑能耗比西歐發達國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對空氣污染高出國際標準2~5倍。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和附屬設施。我國已經達“城市人口的臨界點”,大約有6.75億人生活在城市,占到總人口的51%。到2030年這一數字有望增加到10億。城市成為戰略減排的重點,它消耗了近2/3的能源和60%的水資源,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到70%。這與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國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經濟、低碳產業、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有尖銳的矛盾。所以,推廣綠色建筑、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已迫在眉睫。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相關人士介紹,綠色建筑目前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2014年建筑節能方面投入將超過40億元,到2015年,全國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我國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從2012年的2%提升至50%。綠色建筑的推廣,將促進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發展。

智慧城市的建設,首先需要應對城市化和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正在積極探索提升基礎設施效率的有效途徑。借助適當的技術,城市可以變得更環保,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同時還能降低成本。所以,綠色建筑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

綠色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

當前我國智慧城市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顯露了很多問題,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系統設計――構建目標、技術、政策、示范體系。今年4月我國出臺了《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定位目標和重點,并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模式之一,以期待全面推動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同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和城市治理現代化也為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型城鎮化戰略被譽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抓手。而綠色建筑是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的最好抓手。作為新型城鎮化模式之一的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鎮化的未來也必然會走向集約、綠色、低碳的新型化道路,這些也正是符合綠色建筑的特點和要求,他們之間的有機結合讓智慧城市更富生機。

長期來看,新型城鎮化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提供了新契機。預計未來,城鎮人口增速放緩,城鎮化放緩等將導致房地產市場規模增長放緩。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剛性需求也將放緩,隨著現代年輕人群學歷的提高、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環境的要求等會對建筑、環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綠色建筑正符合這類人群的要求,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的綠色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的有機結合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核心抓手。

從綠色建筑走向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的必然結果,而綠色建筑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最好抓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源將進一步短缺。從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出發,綠色生態建筑愈來愈受到世人的青睞,它勢必成為21世紀建筑的弄潮兒,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各種綠色建材的出現,科技、信息業的發展一定會帶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住宅,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資料之一,也是城市建設的基礎。綠色生態健康住宅是指遵循和諧發展原則,以生態學和社會學為基礎,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為核心,在住宅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科學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高新技術成果,使建筑物對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建筑物、環境、社會等因子之間和諧共處,為人類營造自然、舒適、環保、健康、優美、便捷的生活空間。

綠色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藝術品得以生長的主要載體。綠色文化是為改善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條件而進行的設計、創造并使之產生積極成果的一種文化,其基本觀點是把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的和諧作為人類應有的追求。按照和諧發展的理念,充分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在城市建設中應充分保護綠化、水體、濕地,處理好城市建設與環境建設的關系,營造大范圍的、城市與鄉村交融的城市生態格局。

篇9

城市智能門戶順應了互聯網+的趨勢

迎合移動互聯網用戶特點引導建設方向

日益增長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有著“社交、本地、移動、個性化”等鮮明特點。城市智能門戶必須基于可信可控的實名認證體系,建立可靠的線上“社交”社區,匯聚整合智慧城市各個重點行業的智慧應用開展“本地化”一站式政務、商務、事務服務,通過與各部門信息資源的實時交換,使市民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享受優質的信息服務,成為不可或缺的掌上生活助手。同時必須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智能的“個性化”服務推送,使市民在享受政府信息惠民服務的同時獲取更好的用戶體驗。

契合“互聯網+城市服務”的戰略機遇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提出,要“加快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促進公共服務創新供給和服務資源整合,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城市智能門戶的建設和發展必須很好地契合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戰略機遇。

伴隨智慧城市建設在公眾信息服務領域落地

城市信息化經歷了數字網、網絡化、智能化的階段以后已逐步邁進智慧城市的高級階段,自2009年以來,國內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大刀闊斧地推進,以南京等地為代表的智慧城市已逐步完成了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深度整合、資源共享、協同運作等任務,具備了構架新型服務模式的成熟條件,城市智能門戶基于城市級的信息資源的匯聚,搭建出開放的、標準的公共服務基礎支撐平臺,為人們提供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務。至此,城市智能門戶架起了智慧城市各行業應用系統向公眾提供系統的、全方位的公共信息服務的橋梁,智慧城市建設也由此在公眾信息服務領域真正落地。城市智能門戶的發展將進一步順應公眾需求,聚焦民生與服務,即“服務融合、信息惠民”的發展方向。

打造用戶導向的公眾信息服務平臺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智慧城市發展都是政府主導的。以往,政府既是信息化建設的主體,也是信息化使用的主體,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不斷進入新的階段,信息化使用的主體已逐漸出現多元化,社會公眾越來越多地在享受交通、醫療、教育、旅游,金融、政務辦事等各個領域的信息服務,同時社會公眾也從信息“消費者”完成了到信息“生產者”的轉變,政府正致力于挖掘海量網民產生的大數據價值,提高網上響應能力,改進信息服務,使政府網上公共服務供給更加準確、便捷、更加貼近公眾需求,使得政府的管理決策更可視化、集中化,網絡善治作用更明顯。

“大數據+”創新能力激活精準智能的城市服務

各地政府正逐漸引領建立大數據開放生態,積極推動各行各業依托海量數據進行決策、重構、快速發展,并有序引導社交媒體、電子商務、金融支付等互聯網大數據逐漸融入統一的信息資源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強化大數據分析,豐富數據挖掘模型,來創新開發城市智能服務,基于數據分析來高效推動城市智能服務和大眾需求的對接,激勵“共享經濟”,實現精準化、智能化城市服務,全面提升市民日常生活服務體驗。

理清思路,讓城市智能門戶2.0更加惠民

基于城市智能門戶面臨形勢和發展方向分析,結合當前城市智能門戶的建設現狀,智能門戶2.0的建設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門戶的功能建設,增強其交互性、實用性、便捷性和智能性,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務內容。要注重融合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應用,進一步做好資源共享、平臺共用、服務互補,增強公共信息服務能力。要進一步注重大數據分析和大數據價值的挖掘,基于用戶體驗和系統數據的分析,提高公共信息服務水平。要進一步構建可信可靠的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性能穩定運行安全。

進一步增強城市智能門戶的功能建設

一是增強交互性。即要增強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與和用戶之間信息傳遞的雙向性。平臺一方面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一方面用戶也也可以為平臺提供信息,并對平臺的信息進行分享和傳播。比如平臺可以對接市長熱線等行業應用拓寬網絡問政和民主監督渠道,形成良好的政民互動局面。

二是增強實用性。即要打通從“信息推送”到“信息消費”的渠道,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除了提供交通違章、停車、水電氣、手機消費等明細信息以外,需要進一步對接第三方支付平臺,實現費用實施繳納功能。同時,平臺應該盡快實現掌上政務服務功能,推動平臺引進政務服務O2O模式,即基于實名認證基礎,市民線上提交材料,政府部門線上開展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最終市民到政務服務大廳領取辦結文件實物。

三是增強便捷性。即要增強平臺對用戶帶來的時間和地域方面的便捷。比如通過APP交管在線功能實現輕微事故在線處理,市民卡游園功能在線開通、農產品在線訂購等,讓用戶隨時隨地通過平臺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享受優質的政務、商務、事務服務。

四是增強智能性。即要讓平臺緊密結合每位用戶的個性化信息,為其推動個性化服務。比如記錄用戶運動能量消耗、個人低碳出行里程(結合公共自行車使用)、個人關注信息和辦事指南等,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為用戶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

高度融合智慧城市交互服務平臺

城市智能門戶集中承載了智慧城市建設各行業的重點智慧應用,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旅游、智慧政務、智慧信用等是城市智能門戶重點為公眾展現的信息惠民服務,此外,智慧城市智能門戶還必須打通與政府網站群、網上政務辦事大廳、12345市長熱線等其他交互服務系統,在雙向融合原則的基礎上,進行資源共享、平臺共用,達到服務互補的目的。

基于用戶數據分析完善平臺建設

一是注重用戶體驗分析,完善和改進界面設計和應用功能。城市智能門戶的移動APP軟件從其本質上說,是政府牽頭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的一款軟件產品,隨著城市智能門戶內容建設日趨豐富,該產品已經集聚了一定的用戶,為使該產品更好地服務用戶,并通過分析這個平臺的用戶精準地了解公眾對政府信息服務的需求,城市智能門戶需要全面詳盡地統計和分析用戶信息(包括客戶使用數量、人群年齡、所屬區域、使用比例、熱點主題關注度等特性),為界面設計和信息服務改進和營銷推廣提供判斷條件和科學依據。

二是注重業務數據分析,開展決策支持和信息反補。城市智能門戶依托的是全市信息資源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整合,包含了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系統,在資源共享、平臺共用的過程中,具有天然的信息資源的全局化視野,通過對業務數據通盤分析,能為部門的科學決策和業務改善提供可視化數據支持,推進從分散決策向集中決策轉變。同時,城市智能門戶平臺通過對用戶數據的歸集,可以填補原系統數據的空白,比如南京市實有人口的社保信息在“我的南京”進行實名推送,通過業務數據比對分析,我們發現在目前“我的南京”的實名用戶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員未進行社保信息登記,為社保部門的社保信息登記工作有效發揮了信息反補作用。

篇10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其作用和意義已經達到廣泛的認同。智慧城市建設由于涉及面廣、需求眾多、時間周期長等原因,是信息領域的巨型系統工程。在當前智慧城市技術架構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如何合理確定目標、有序開展各項工程建設、將智慧成果惠及城市方方面面就成為智慧城市進一步建設的難題。本文從時序和均衡的角度,探討了智慧城市的建設階段和建設目標,并對項目的總體建設原則進行了研究,從而對智慧城市建設策略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智慧城市 建設策略 建設思路

1 概述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以城市化推動社會經濟變革的傳統增長方式出現“天花板”效應,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社會治安、交通擁堵、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進一步凸顯。在此背景下,從2009年開始,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RFID、數據采集、精密傳感器、4G、SOA、云計算、下一代互聯網、GIS、大數據等的興起,國內外城市信息化發展理念出現了所謂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高度信息化、網絡化的城市,能夠對城市內的人員、機器、環境、城市基礎設施狀態等實施精確的監控、管理和控制,從而可以有效提高各類資源利用率和社會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關系。智慧城市不僅僅是“城市信息化”和“數字城市”等概念的延伸和擴展,還反映出社會對建設更智能、更綠色、更協調未來城市的美好愿望,是我國推動兩化融合、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和城市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

目前,國內超過200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2013年8月14日,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支持公用設備設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快實施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水務、智慧國土、智慧物流等工程”。2014年8月29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上述文件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已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具有先導性、全局帶動性、規模性的重大產業和戰略突破口。

2 智慧城市建設難點

目前,智慧城市的總體功能架構趨于統一和穩定(一般包括傳感器層、網絡層、數據層、應用層和展現層,同時安全保障和制度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但智慧城市在具體建設中涉及主體眾多,用戶需求模糊不清,各類數據形式多樣,信息相互關系錯綜復雜,分析模型個性化,建設項目數量眾多,建設周期長達3-5年等,導致智慧城市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偏離預定目標,建設效果差強人意。如何科學合理地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緊迫難題。

要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進一步明確兩個問題:做什么和什么時候做。做什么是解決建設內容,其要點是需要根據城市的特點和需求,均衡地確定需要建設哪些項目和建設規模,梳理清楚這些項目之間的匹配關系和接口,并確保這些項目整合之后能夠達到預期的總體目標。什么時候做是解決建設步驟,其要點是根據每個階段的目標,確定項目完成的次序,從而確保沒有超前建設的項目和滯后建設的項目。

如前所述,智慧城市建設及其復雜,如果能夠尋找到一個參照系,將能夠使我們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抓住其中的關鍵所在。這個參照系本身應該為我們所熟悉,同時能夠相對簡單,從而便于我們分析。本文作者認為人本身就是一個理想的參照系,人擁有大量的感官系統和神經末梢,能夠對人體的各項狀態進行感知;通過遍布全身的神經系統可以將信息在器官之間,器官和大腦之間進行相互傳遞;人的大腦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高效的處理,并及時作出各種反應,并能夠總結經 驗,從而在今后更好地做出反應,而這些方面和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不謀而合。因此,本文作者提出通過仿生學原理,將人體和智慧城市進行類比,從而找出智慧城市系統化、合理化建設策略。

3 均衡的智慧城市建設

對于人體而言,全身的均衡發展才能完成各項工作和日常生活。通過下表我們將人體和智慧城市的功能組件進行對比,并分析不均衡發展導致的問題。如表1所示。

為了達到高度智慧化,一方面城市需要不斷建設和完善物聯網、網絡、行業應用、運行指揮中心等組成部分;另一方面,需要實現上述幾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協調發展,優化結構。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中往往比較忽視這方面,比如某些城市建設了大量高清視頻攝像頭設備,但相關后臺視頻數據分析功能沒有跟上 ,數據不能轉變為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導致用戶無法感知到智慧城市的智慧所在。

因此,我們需要建設均衡的智慧城市,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智慧城市基礎層、應用層和管理決策層。

3.1 基礎層

基礎層包含政府及經濟社會信息化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該層面建設導向為集約建設、資源共享。其中,網絡服務包括光纖網絡和無線寬帶網絡,具體分為公網、政務內網、政務專網、政務外網、政務無線寬帶專網、政務傳感網等;數據服務包含數據資源融合、數據云存儲、數據交換,并通過云計算支撐數據資源的挖掘、整合、開放、共享等;載體服務是指云計算、云存儲、市民卡、智能車輛卡、共享軟件等服務和相關介質。

3.2 智慧城市應用層

應用層專注于各部門和領域自身的核心業務,包含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人文三大領域,該層面的建設導是聚焦業務、豐富功能。其中,智慧政務主要是政府、企業、個人之間交互關聯,具體包括政府各業務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各業務系統等;智慧產業的主體包括政府機關、企業、個人等,主要是日常事務的處理或感知,具體包括公用事業信息化應用系統、信用應用系統、社交媒體、企業ERP/CRM/SCM、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及相關智能化產品等。此外,行業應用層除滿足部門、行業、企業及民生需求外,還為基礎設施層集聚信息資源,并為集成應用層提供支撐。

3.3 智慧城市管理決策層

管理決策層基于基礎層和應用層,圍繞政府、市民、企業三大主體的需求,開展數據挖掘和智能應用,推動智慧產業發展,形成協同應用和交互服務兩個層面,該層面的建設導向是統籌規劃、融合服務。協同應用包含市級層面的各業務應用,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區、智慧旅游等;交互服務包含服務于政府、企業和市民的城市綜合運行管理平臺、智能門戶等。

4 有序的智慧城市建設

從時間維度來看,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和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同人的成長一樣,分為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相應的目標和重點任務。不同城市應該根據信息化現狀、城市總體發展目標合理制定發展階段和階段目標。根據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的分析,并類比人的成長階段,本文作者將智慧城市建設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4.1 嬰兒期

在此階段應制定智慧城市的長遠發展目標,編制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出臺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的保障和配套制度,統一和明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為下一階段的快速發展做好思想、智力、財力和物力的準備。

4.2 少年期

在此階段城市應在智慧城市頂層規劃指引下,重點開展基礎性、公共性、框架性的項目建設,搭建智慧城市的總體架構,同時圍繞城市重點發展需求,開展典型、示范性智慧應用的建設工作。基礎性項目主要包括:基礎通信網絡建設,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城市基礎數據庫、大數據/云計算平臺、一卡通等。智慧應用項目可以圍繞民生、政務、經濟、環境等方面開展建設。

4.3 青年期

在此階段城市應重點發展能夠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智慧應用,如智慧環保確保城市環境友好,智慧交通確保城市人流物流的順暢,智慧教育確保城市人力資源的高效培養,智慧產業確保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等。同時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此階段要進一步強化信息的分析挖掘利用,始得信息化不僅僅是城市管理和運行的輔助工具,同時能夠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繼人力、財力和物力之外重要的城市資源。

4.4 壯年期

在此階段,智慧城市的各項重要系統基本建設完備,智慧城市建設重點主要集中在如何讓信息在城市各個需求主體間順暢流動,城市的管理、運行和民生均能通過信息分析和挖掘達到最佳狀態,并能夠對城市未來的發展提供科學預測。

我國當前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主要處于少年期,同時也有部分沿海發達省會城市處于青年期,部分中西部城市處于嬰兒期。通過分析各個城市智慧城市發展階段可以確定合理的建設目標,從而避免無序建設及其導致的建設誤區。

5 建設思路

當明確了建設目標和時序之后,我們還需要遵循如下建設思路,從而保證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5.1 政府統籌、市場運作

繼續強化政府在規劃引領、統籌協調、優化環境、政策扶持、應用示范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建立強大的統籌領導體系,統一頂層設計,形成信息化工程間的協同運行。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與導向性作用,構建政府、企業、市民等社會多方參與、充滿活力的發展格局。

5.2 整合資源,共享協同

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突破區劃、部門、行業界限和體制,充分整合信息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信息資源,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化協同,提高城市整體運行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全社會信息資源利用水平。

5.3 立足民生、推動產業

面向公眾生產、生活、學習的多元化需求,提供隨時、隨地、隨需、低成本的信息與應用服務,使社會和市民享受到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帶來的便利和實惠。以智慧城市建設拉動智慧產業的需求,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形成和發展。

5.4 循序漸進、重點突破

充分認識智慧城市建設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從政府組織管理體系、城市信息化系統頂層設計、城市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成熟應用示范工程等多維度切入,循序漸進,切實推動城市智慧化協同發展。結合實際,突出應用,講求實效,找準產業升級、民生需求的突破口先行先試。

智慧城市建設任重道遠,需要城市的方方面面均參與其中,貢獻其智慧,方能建設成功。智慧城市建設策略能夠將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整合起來發揮最大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彎路和誤區,本文作者根據長期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對智慧城市建設策略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關觀點,并在多個項目規劃建設中進行了貫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

徐嘯峰(1974-)男, 江蘇省南通市人。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現為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江蘇省6大高峰人才。主要工作領域包括:智慧城市類的規劃、設計和項目實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