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資源管理的特征范文
時間:2024-01-15 17:5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資源管理的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公共信息 資源管理 公共管理 信息政策
隨著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信息化和信息社會化趨勢的推進,公民信息意識的覺醒,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興起。使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成為當前信息管理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要研究公共信息資源管理,首先應當界定“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內容。可以說,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依托于信息資源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秉承了公共管理的精神理念。本文試圖沿著這一方向探討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內容,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1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基本理論研究
1.1公共信息資源概念及其特征研究
“信息”一詞定義繁多。《大英百科全書》中寫道,“信息現象滲透于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信息的多樣性使得迄今為止所有要為信息下一個統一定義的企圖都落空了”。要想給公共信息資源作一個明確而又統一的概念界定,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如美國《公共信息資源改革法案2001)中把公共信息資源等同于政府信息資源。有關人士或從知識產權角度出發.或從社會性角度出發,或從政府角度出發定義公共信息資源,定義的角度不同,側重點不同,概念闡述必然不同,但基本都反映了政府信息或行政信息是公共信息資源的主體這一思想同時。定義的不同也反映了公共信息資源概念的歷史演進過程。筆者認為,公共信息資源的主要構成是指社會組織在公共管理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信息的集合,包括政府法規信息、政府公務信息、教育信息、公共健康信息、文化信息、農業信息、國民經濟宏觀信息、環境信息等。范圍再擴展一點,各種經濟組織產生的與公眾生活相關的信息也屬于公共信息資源,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
作為一種信息資源,公共信息資源具有經濟性、智能性、規律性、整體性、非均衡性等特性;作為一種公共物品,公共信息資源具有公共消費性(共享性)和外部性特征。此外,公共信息資源還具有公益性、基礎性、公開性等特性。
1.2公共信息資源的類型研究
根據分類標準的不同,公共信息資源可以按多種類型劃分。如根據公共信息資源本身特性的不同。公共信息資源可劃分為無排他性又無競爭性公共信息資源、有排他性而無競爭性公共信息資源和有競爭性而無排他性公共信息資源;根據形成方式不同,公共信息資源可分為政府自產性公共信息資源、政府購買性公共信息資源和社會生產性公共信息資源;根據受益者需求范圍不同.公共信息資源可劃分為全國性公共信息資源和地方性公共信息資源等。
1.3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主體研究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主體是指公共信息資源的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主要包括行政機關,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和各種非政府的公共組織,還包括普通公民。對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主體的結構、類型、特點、行為方式等方面進行研究,有利于改進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工作,加速信息流通,提升信息資源利用率。
1.4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及其特征研究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包括:(1)社會公共服務事業部門的信息管理問題,包括社會醫療保險、社會勞動保障、社會保險、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服務等公共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信息管理;(2)社會公共信息資源的管理問題,包括社會公共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如標準信息資源、專利信息資源、文獻檢索系統、信息搜索引擎等應用系統的建立與維護。
有學者認為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對象是社會公共信息資源,它具有普遍的社會性,代表社會公共利益,具有層次性和動態性。層次性表現在根據反映對象的時空角度可將公共信息資源劃分為社區公共信息資源、地方性公共信息資源、區域性公共信息資源以及國家或全球性公共信息資源等層次,不同層次的公共信息資源數量和權重也是不同的。動態性是指不同時期、不同區域內的公共信息資源范圍是不同的,公共信息資源和私人信息資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公共信息資源的復雜特性意味著在管理方法上應根據類型特點有針對性的加以選擇;(2)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主體具有廣泛性和多元化的特點,包括行政機關和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和各種非政府的公共組織;(3)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為宗旨;(4)公共信息資源管理過程具有政府一社會互動性;(5)公共信息資源管理集公共性與管理性的統一。
1.5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組織運行研究
主要研究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計劃、預算、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活動。
1.6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與趨勢的預測研究
準確把握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也是研究的重點。信息技術革命和民主進步推動著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向網絡化和公開化的方向發展。呈現出標準化、個性化的趨勢。
2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應用研究
2.1社會信息化現狀調查研究
公共信息資源的管理是建立在社會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基礎上。因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很大,導致各地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信息化程度、公民民主意識、信息教育水平等社會信息化建設明顯失衡。正確認識現狀有助于根據實情制定信息政策和發展策略,營造和諧的信息環境,采取更公平有效的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方法和技術。社會信息化現狀調查研究屬于社會調研的范疇,有一整套成熟的調研方法可供借鑒。
2.2公共信息資源管理體制研究
公共信息資源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管理主體復雜多樣。建立一套結構完善、運行高效的管理體制是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公共信息資源管理體制包括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機構的性質、縱向的隸屬關系及橫向的協作關系、人員配備、職責劃分等。
2.3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方法研究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屬于信息資源管理的領域,所以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方法也適用于公共信息資源的管理。這些方法有:生命周期管理法、內容管理法、環境掃描法、信息審計法、信息系統設計法、項目管理法、人力資源管理法等。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除了具備信息資源管理一般特征外.還具有自己的獨特特性,所以以上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變通。同時,公共管理中的技術與方法也可以被借鑒用于對公共信息資源的管理。
2.4信息資源管理技術開發研究
廣義的講,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技術有信息采集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分析技術、信息組織存貯與檢索技術、信息傳送與服務技術等。技術開發主要在計算機信息科學領域進行,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在于如何把這些技術更好的應用于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過程當中。
3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外部環境研究
3.1政策的研究
信息政策是國家為管理和發展信息事業而制定的方針、措施和行動準則,是對信息系統運行機制進行調節的一整套政策體系.是國家對信息活動和信息事業進行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政策屬于公共政策范疇。目前,我國在信息政策研究中比較集中探討的問題包括信息政策概念內涵、信息政策的內容及其作用、國家信息政策建設策略、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信息政策研究的內容和方法、信息政策的體系結構、國外信息政策研究、不同國家信息政策的比較研究以及如何從信息政策的內在聯系上構架一種合理的信息政策體系。就信息政策所面對的對象出發,公共信息資源管理需要解決地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公開、行政信息化、信息安全與保密、國際信息流通、信息管理體制、科技情報、圖書館、大眾傳播問題、出版問題、信息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政策問題。
3.2信息法學的研究
信息法學主要研究在信息產生、傳播、收集、處理、存貯、應用、交換等環節中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不同的信息主體之間轉讓信息所形成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目前,信息法學學術研究方面與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有關的幾個熱點研究領域有信息自由與平等、信息共享與產權保護、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信息網絡中的法律沖突、信息法律制度建設等。狹義的講,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有所區別,信息政策作為社會信息活動的指導原則,具有靈活性、動態性、階段性的特性,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而信息法律則具有穩定性、時效長、普遍性的特點,具有法律的強制力。信息政策對信息法律有指導作用,是信息法律的基礎,信息法律則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貫徹和實施的重要法律手段。兩者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有不同的功能優勢。廣義的講,信息法律也屬于信息政策體系。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政策法規意義在于通過國家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保障信息來源的公開透明、信息渠道的規范暢通、信息權利的公平及可實現。
我國的信息政策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主要集中在科技情報、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三個領域。20世紀90年代擴展到信息安全和網絡規范、個人隱私,進入21世紀后電子政府和電子商務立法在信息政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信息政策體系還不健全,國家級立法較少,宏觀規劃多于微觀規劃,定性的目標性的闡述多于定量的具體的措施,但加強信息政策制定、執行的力度已取得共識。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審議中,《圖書館法》的制定也在進行中。
3-3標準的研究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相關標準是從行業角度、技術層面出發,保證信息的公開和共享,規范信息提供者的行為,保障公共信息資源可獲取。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涉及的主要有數據元素標準、信息分類編碼標準、用戶視圖標準、概念數據庫標準和邏輯數據庫標準等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和公共信息機構建設標準、服務標準、從業人員標準等。
4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人才培養與公民信患素質教育
4.1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開展要從加強人才培養入手。美國的信息資源管理產生于政府部門的文書管理領域和工商行業的企業管理領域,追求管理傳統,以管理理論統帥相關學科知識。而我國的信息資源管理產生于圖書情報機構,思維習慣與傳統根植于圖書館學、情報學,眾多高校的信息管理專業也是圖書情報專業改名而來,這使得我國的信息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脫離管理實踐.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加強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人才培養,可以從以下幾點人手:(1)根據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工作實踐確定培養目標.構建適應性強而又相對穩定的有機的課程體系,以提高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2)建立從中專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構成的多層次的教育體系,以適應基層操作、中層管理、高層規劃等不同層次工作的需要;(3)建立繼續教育制度,對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改善其知識結構,以適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
4.2公民信息素質教育
對公民進行信息素質教育,要使人們能夠確認針對信息的需求。提出基于信息需求的問題,確認潛在的信息資源,制定成功的信息搜索、獲得、評價、組織策略,并將新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能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公民信息素質教育還應包括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信息倫理觀。信息倫理,又稱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開發、信息傳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倫理要求、倫理準則、倫理規范,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的倫理關系。目前,我國圖書情報學界探討信息素質教育局限于高等院校,高校圖書館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課程和講座,主要講解圖書館各種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同時簡單介紹文獻檢索的基本理論等,手段相對單一,內容陳舊,并且很少涉及到信息倫理教育。與此同時,業界缺乏信息素質教育標準來規范和衡量整個教育過程,評估教育成果。對公眾普及信息教育,也是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工作內容之一。
篇2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策略
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關鍵在于對信息資源的挖掘、整理、總結和應用。當下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這極大擴展了信息資源管理的范圍,信息資源的保存和傳遞也與以前大不相同。這極大節省了使用者享受信息服務的時間,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多的便利。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圖書館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包括不同數據庫檢索方式不一、不同系統對于使用者的身份檢驗有著不同的途徑以及館與館之間的數據庫內容有重復現象,這給用戶在利用資源時帶來不小的麻煩,所以推動信息資源管理改進升級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
從管理的內容來看,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只涉及信息自身的內容;廣義的內容即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和它有著密切聯系的人員、設備、系統和網絡,甚至還能夠延伸到信息資源的設計和調控。
二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特征
信息資源管理這一概念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又馬錢德和霍頓等人提出來的,在隨后的幾十年里這一議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進來。要想實現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管理,必須深入了解信息資源具備什么樣的特征。
(一)稀缺性
當下的社會早已進入信息多樣化的時代,信息資源可謂是數不勝數。然而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由于他們在認識、搜尋和使用這三個層面上都有缺失,所以信息資源其實并不充足。人們對于未知的領域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欲,單靠現存的信息資源還遠遠不夠,時間上的滯后性和不可避免的交易費用導致了提供信息的一方無法供給足夠的信息。再加上供給方在信息的處理上存在缺陷,所以信息資源并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為信息也要經歷以上的三個階段才能生產出來,所以信息資源的稀缺性不僅體現在科研者探索未知領域上,還體現在圖書館等信息資源存儲方的傳輸中和信息咨詢方搜尋、組織和完善信息的過程中。
(二)體驗性消費和準公共物品性
體驗性消費和準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以消費作為探究切入點的。消費者先體驗產品,再判斷它對自己是否具有價值,這就是體驗性消費。因為體驗性消費先天存在的缺陷會使消費者更傾向于消費而不去購買,圖書租借業務和電子資料館就是在人們這種心理的驅使下產生的。處于純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的產品就是準公共物品,消費者在對其消費的過程中又沒有妨礙其他消費者的消費,醫療和教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獻等信息資料在傳遞分享的過程中并沒有發生損耗,所以它不具有競爭性——任何人在使用信息資源都不會影響其他人的使用。
三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策略
(一)管理原則和模式
圖書館內的電子圖書、期刊和數據庫可謂是浩如煙海,而且它們都處于不同的檢索平臺,使用者在對這些資源進行查找時必須在多個平臺之間跳躍,不能在一個平成所有的檢索工作,這就給不了解系統的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給他們的正常學習帶來額麻煩。從本質來說,信息資源的數目和使用者承受的負擔是成正比的,倘若信息資源一直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使用者肯定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這完全不符合“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的服務原則,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由此整合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便成了當務之急。整合后信息資源的開放對象應該是所有的使用者,在管理上要把用戶的體驗放在首要位置,以用戶的需求與圖書館建設為基礎有秩序、有條理的開展工作;要將信息服務整體戰略貫穿于資源整合的始終,不忽視過程中的每個步驟,由此實現總體的價值增值;整理信息時要將實現資源增殖作為突破口,將實現總體利益的最大化作為重中之重。其次,信息資源整合的相關工作者不能帶有私心,要秉持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參與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得到的信息是真實客觀的。當然,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應該面向廣大群眾,多多和讀者進行互動,這就要求信息資源的整合必須提出各種不良信息,將最具含金量的信息呈現在用戶面前。這在整合網絡資源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因為網絡信息在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更新,所以管理人員應該及時大范圍地進行搜索,將含金量更高的信息挑選出來,不間斷地進行跟蹤,推陳出新,讓使用者獲取最有價值的消息。我國當前高等院校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OPAC、資源導航、跨庫檢索和以超級鏈接為依據的信息資源管理。OPAC存在最大的問題是,對于很大一部分的中文數據庫它在開放鏈接標準上存在很大的波動性,鏈接地址的穩定性非常不好,當數據源的數據更新換代或地址稍微變化時該鏈接就無法使用了,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而使用機讀目錄的形式對資源進行整合時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也會產生較高的使用費用。以跨庫檢索為依據的信息資源管理盡管能夠實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庫同時開展工作,然而不同數據庫的搜索引擎卻并不兼容,只有在各個信息系統的“共性模式”的作用下才能順利進行,所以原有的獨特模式便毫無用武之地;以導航作為設計基礎的信息資源管理因為提供的內容較為單一,因此沒能成為信息資源整合的高級階段。
(二)管理技術分析
(1)信息檢索智能化技術多語種自動識別技術、文獻自動標引技術和信息智能導航技術都屬于信息檢索智能化技術。近幾年多語種識別技術發展迅速,這得益于語料庫方法得到了合理的應用,然而中國的詞匯博大精深,含義豐富,設備還不能將某些生僻的含義翻譯出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信息智能導航系統應用了信息資源技術的設計原理,能夠以一種嵌入功能模塊的形式在信息搜尋中發揮導航的作用,能夠對知識和狀態做出科學分析、傳輸知識以及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文獻自動標引技術現在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全文檢索詞檢索可以通過多個渠道作為索引的入口,包括公告日、公告號、申請日、申請號、所屬類別分類號、關鍵詞等等,這大大節省了使用者搜索信息的時間。(2)通用互聯協議OpenURL、Z39.50和ZING協議是當下最為流行的通用互聯協議。現在OpenURL協議已經從靜態演變為動態,這極大提高了它的開放性,盡管它的設計原理是URL,但OpenURL在功能上較URL有了不小的改進。Z39.50作為一種網絡通訊協議是在C/S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由于服務器和客戶端能夠不依附其它原件單獨工作,所以給予用戶的接口使用范圍很廣,它也是聯結多個系統和平臺的一座橋梁。ZING是Z39.50的改良升級版,它對檢索語言、面向對象的實現模型以及簡單的Web查詢進行了重新定義。和Z39.50相比,ZING的應用范圍更廣,而且它也彌補了Z39.50的很多缺陷,對其功能進行了改良和升級,ZING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系統的支持。(3)WEB信息資源管理技術目錄服務技術、擴展標識語言XML技術和資源描述框架PDF都屬于WEB信息資源管理技術。目錄服務表述作為一項存儲結構,它體現出的層次是多樣化的,它能對不同資源間的關系加以整合,同時還能及時更新信息。網絡資源的位置出現變化時,它可以對對應的目錄項進行移動完成位置的變更;當出現新的網絡資源時,可以加入與之對應的數據對象實現資源的更新。除了以上功能,目錄服務還存在一個潛在功能對網絡資源進行監管,即把網絡的真實狀況一一對應于目錄的具體內容,這樣就能實現對資源的有效管理。XML標準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的,它能夠促進多個平臺之間的信息交流,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因此可以將信息完整準確地表述出來。因為它的語法功能在設計上堅持了精準性的原則,所以應用程序的負擔較小,也簡化了智能工具開發繁瑣的程序。PDF應用XML數據不是單一零散的,而是經過整合處理的,所以搜索引擎在數據的處理上可以做到零失誤,大大提高了搜索的精準度。
(三)管理策略分析
從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整體特征和當前的發展狀況的角度分析,對于加強數字信息資源管理的問題,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建立異構數據庫統一檢索平臺。此平臺的檢索模式分為初級和高級,高級檢索可供選擇的條件更多,最多可達三個。能夠充當檢索入口的內容很多,包括署名作者、文章名稱、關鍵字/詞、來源等,而檢索的結果會依照時間順序和相關性依次向下排列。當將需要檢索的內容輸入進去后,所有的數據庫會將反饋結果呈現出來,統一的界面會將查找到的條目個數顯示出來,某些因為服務器忙碌查找不到的資源還能進行二次搜索。統一檢索平臺將多種不同的搜索系統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大大提高了資源查找的效率,也有利于資源的共享。第二是建立信息資源導航系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二次加工數據庫。高等院校的數字圖書館對于綜合性和專業型的數據庫有著不同的處理,前者以學科屬性為依據被列入與之對應的學科目錄,構建了樹形的信息資源結構,使用者在導航系統的幫助下能夠自由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后者并沒有做出具體的細分,只是被直接列入一級學科中。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受到使用者的青睞,最關鍵的是在查閱數據庫資料時不需要驗證自己的身份信息,提高了查閱期刊的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下高校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狀況雖然呈現良好的態勢,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了彌補當前的缺陷,需要大力推動信息資源管理技術的改進和升級,將來源各異、系統各異的數據庫和圖書館管理系統聯結成一個整體,加強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保障信息資源管理的安全,組織外部不法分子的惡意攻擊,同時也要加強內部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卸扣,必要時對其實行徹底隔離;遵循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原則,推動信息資源管理模式的一體化和綜合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金詠梅.試論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管理策略[J].圖書情報知識,2013(6):33-35.
[2]樓靖華.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策略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7,27(5):83-85.
[3]殷翠芬.高校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18(3):74-75.
[4]田國良.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宏觀管理問題[J].情報資料工作,2016(1):77-80.
[5]白淑琴.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2(5):93-95.
[6]胡太元.基于網格的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3):124-125.
篇3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格技術;資源管理
一、引言
信息資源在網絡環境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何更好地開發,管理和使用企業的信息資源,實現企業真正價值,是目前重視問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資源逐漸呈現出海量、異構、分布、動態、自治等特性。信息網格技術通過對異構信息資源的同構訪問、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集成和信息服務的個性化集成,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能性。企業使用網格技術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從而得到高效、快速、正確的服務。
二、信息網格技術的概念及網絡環境特征
信息技術(簡述)是完成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存儲、輸出和應用的技術。信息技術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手段實現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顯示信息等的相關技術。信息網格就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從本質上看信息是對社會、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現象、本質及規律的描述信息網格是利用現有的網格基礎設施、協議規范、Web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智能信息平臺,在該平臺上,信息處理是分布式、協作式和智能化的,用戶可以通過單一入口訪問所有信息。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特征表現為:1、交互性。用戶在接受信息時是終端,同時又是輸出信息的始端;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者。在交互性的網絡環境中,用戶從被動轉變為主動的角色,從消極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參與者。2、開放性。網絡是開放的,這是網絡的內在要求,因為開放是網絡的生命所在。開放性決定了網上信息資源共享,用戶共同享有全部網絡資源信息。3、自主性。用戶可以自主選擇網絡信息內容,自主選擇信息服務手段和方式等。網絡能帶給用戶充分、自由的個性化空間。
三、企業信息網絡資源中的內容和網格管理功能
1.企業信息網絡資源的內容
企業信息是企業中用文字、圖像、聲音等方式表達的一切數據資料的總稱。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拓展了信息資源的范圍。一般來說,企業運行過程中信息資源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和企業外部信息資源。企業內部信息指企業內部產生的各種信息,企業內部信息需求的根本目的是了解企業目前的基本狀況,一方面在經營決策時作為分析企業內部條件的依據;另一方面作為一種主要的診斷工具,監控企業的正常運行. 企業外部信息指企業以外產生但與企業運行環境相關的各種信息。其主要職能是在經營決策時作為分析企業外部條件的依據,特別是確定企業發展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和計劃時更需要充分的外部信息。企業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市場環境信息和用戶信息。
2.企業信息網格資源管理功能
信息資源的集成功能,在信息網格中,信息企業用戶將通過單一入口訪問所有信息,企業信息資源被統一管理和使用,企業用戶可以通過網格門戶透明地使用整個網絡資源。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一體化功能。信息網格對信息資源的管理是分布式、協作式和智能化的, 從信息存儲到企業的瀏覽服務,信息網格縱向地為企業提供集成一體的方案,它不需要程序員進行二次開發,只需要管理員做簡單的配置,就可建立服務平臺,這將從根本上克服互聯網因分散管理所帶來的缺陷。信息服務的個性化功能,網格將互聯網上的所有資源,如計算機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資源、軟件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等實現互聯互通,信息網格將實現異構信息資源的同構訪問和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集成,并重點拓展信息服務功能,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來自整個網絡的個性化服務。 轉
四、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缺陷網格對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影響
信息資源管理是指企業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收集、存儲各種經濟信息并按照不同需求對其進行分析、加工、選擇、整理和傳遞使用的工作過程。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類信息管理需求的進一步提高和經濟形態由信息經濟、知識經濟過渡,信息資源管理的缺陷便日益暴露出來。主要包括: 僅關注顯在知識的管理,忽略了另一種十分重要的知識——隱含知識的存在,從而大大限制了管理范圍,并限制了信息管理效能的發揮。關注人類智力勞動的最終成果——信息資源,無法從企業文化和企業戰略的高度進行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從而大大限制了它在企業內部地位的提高等。網格對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影響 ,可以提高企業信息資源共享的利用信息網格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使用,企業用戶可以通過網格門戶透明地使用整個網上資源,大大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的程度。還可以提高企業信息資源檢索的能力,企業信息網格通過提供一組服務來支持資源和信息發現,通過存儲資源使計算可以在異構的存儲資源上進行,極大地提高信息檢索效率。 更加可以有利于信息資源管理的服務,在企業信息資源的管理方面,由于網格信息系統是采用元數據來描述數據的特征和屬性,這非常有利于信息資源的組織和發現,使信息資源被統一管理和使用。
篇4
1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建設的總體目標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是對公共信息資源進行采集、加工、存儲、傳遞、開發、利用及監控等一系列環節進行有效管理的過程[2]。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建設總體目標是構建具有創新性、包容性、前沿性和發展性的教材體系,提供系統的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知識,滿足社會對公共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符合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同時與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相配套。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托,也是教師授課的內容依據,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社會信息數量的迅猛增加,技術手段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變化之大,技術之多樣,都對教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教材建設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
在信息經濟浪潮中,政府、企業以及非營利性組織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1999年《公共部門信息:歐洲的重要資源———關于信息社會公共部門信息的綠皮書》指出公共部門的信息對國內市場以及商品、服務和人口的自由流動起著重要的作用;最迫切的問題是要將已經向公眾開放的信息變得更加清晰和容易獲取[3]。由此可見,培養專業信息人才的關鍵在于搜集整合有用信息資源。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及過硬的心理素質、熟悉并掌握公共管理專業相關知識,在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及社區從事公共信息資源的搜集、整理、組織、開發、利用以及服務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教材建設要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與社會的需求緊密相關。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涉及管理學、信息科學、法學、行政管理學等多領域的知識,是一門理論交叉強、覆蓋面廣的新興學科,屬于典型的多學科交叉專業。針對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每個公共信息管理人員都應該明確信息資源對于組織發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對公共信息資源進行獲取、組織、利用和服務,提高在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中設計和應用信息系統的能力,以及提高在處理和利用信息過程中遇到的法律、政策性問題的思維處理能力。這些技能和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獲得。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通過專業的學習來不斷增加自身知識儲備,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1.2教材建設要與課程體系設置相適應
課程的設置往往是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設計的,教材則是落實培養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的編寫,要適應課程設置的系統性、完備性特征,同時包含課程的新內容、新知識,才能保證較高的質量。還應在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而這些又都與教材建設密不可分。優秀的教材在專業建設中可以起到引導正確教學方向、提高教學質量、創新教學內容等作用。
關于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可借鑒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的架構方法,可分為信息科學模塊、資源科學模塊、管理科學模塊三種形式;也可依據專業的多學科融合特點,設計為五個模塊:基礎教育模塊、信息科學與技術模塊、管理科學模塊、相關學科知識模塊、專業理論知識模塊。筆者認為,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產生的新的研究領域,建立在公共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技術等知識之上的知識集成。課程體系不管是分為三模塊或者五模塊設置,都需要有基礎理論鋪墊、信息技術支持、具體管理方法的知識積累,因此下文的教材體系構建也將分理論層次、技術層次、方法層次三個模塊進行探討。
2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體系的建設構想
本文探討的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不僅適合于圖書館學專業、檔案學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公共政策學專業等的本科課程知識的延伸補充,同時適用于碩士階段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方向教學的使用,可根據學習者的自身情況自由搭配學習,增強專業素養,提高專業技能。
2.1基于教材內容層面的建設構想
公共信息資源是指社會組織在公共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信息資源的集合,政府公務活動所產生的信息是其主要部分,第三部門等社會組織及個人以公開的方式所的組織信息、個人信息等,也構成了公共信息資源的重要內容[5]。鑒于公共信息資源主體的多樣性,設計從各個主體需要出發的教材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筆者從教材內容出發,將教材體系劃分為三個層面:理論層次、技術層次和方法層次。
理論層次的教材,是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的基礎,具有對其他層次教材的基礎性和指導性作用;技術層次的教材,是對公共信息資源進行管理所必備的技術知識,從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公共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方法層次的教材,包含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程序、管理公共信息資源的各種方法,指導不同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對公共信息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詳見表一。
鑒于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主體的多元性,只有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計算機技術,才能將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應用于具體領域,以滿足不同管理主體的多元性需求。
2.2基于載體層面的教材建設構想
教材的編制是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優秀的教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增長專業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其發展成為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國高校教學中多使用傳統紙質教材,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筆者依據立體化教材的有關理論,提出建設不同載體層面的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體系,將傳統紙質教材、習題集、多媒體教學資源和網絡學習平臺有機結合。電子教案不僅是紙質教材的電子化產物,而且突破了紙質教材的局限,加入音頻、圖片、Flas等新的內容,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也可作為學生自學的依據。例如信息資源管理中信息資源的定義較為抽象不易理解,就可以采用Flas等形式,舉例闡述。
習題集知識覆蓋面廣,類型多樣化,可以利用進階引導方式,一步步地將學生帶入更高層次問題的研究與探索,充分體現趣味性和啟發性。數據庫管理技術的學習中,輔以數據庫習題集來練習數據如何挖掘、如何建庫、如何維護等內容。信息資源在檢索時可以有多種檢索途徑,通過不同檢索點、檢索式的組合練習,提高學生檢索信息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資源包括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的相關前沿學術會議視頻、音頻文件、會議資料以及案例資源。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概論教材是概述性質的教材,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專業含義,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相關學術會議視頻、案例等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材的內容,生動地展示所學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網絡學習平臺建設,包括網絡課程和教學互動平臺兩方面。網絡課程的設計包含專業學習的背景知識、學術動態、視頻課程、案例分析等;教學互動平臺在其中加入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知名學者的博客鏈接、常用資源鏈接、分享學習心得等內容,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了解國內外最新的課程資源和實踐動態,并利用“專題討論板”的方式進行學術討論,還可以形成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某一專題的PPT匯報大綱。
2.3教材體系的內在聯系
不同內容層面的教材體系和不同載體層次的教材體系,雖然劃分依據不同,其目的都在于構建趨于完善成熟的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教材,發揮其更廣泛的作用。一門學科擁有專業教材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該領域的研究廣度,專業教材的層次結構,則體現出研究的深度和發展趨勢。
教材體系的內在聯系如圖一所示,課堂教材、習題集、電子教案、案例庫、多媒體庫這五方面內容都依托于網絡學習平臺之中,構成立體教材載體平臺;而教材體系中三個模塊的內容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構成第二層公共信息資源內容知識平臺。內容知識平臺嵌套在教材載體平臺之中,可利用不同教材形式促進知識內容的講述,采用多種途徑加深學生的專業素養,有助于知識的理解掌握。
3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教材建設的原則
3.1科學系統性原則
教材建設要有科學性、系統性,這就要求教材體系科學的反映本專業主要的知識點和方法論,較好地體現本專業的內在邏輯,恰當反映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外在聯系。知識經過驗證是正確的才能寫進教材,所以成熟的、科學的知識經過系統的組織成為教材的主要內容。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教材要保證本專業核心知識比如公共信息資源的概念、類型,信息資源采集、傳播、檢索、利用的方法等知識系統的闡述,全方位地向學生展現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全貌。同時,科學系統性還體現在理論性和技術性并重。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對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等要求較高,要從社會需求出發,將政府信息部門、公共信息機構實際應用密切相關的技術引入教材中,避免簡單重復計算機專業課程,保持理論性教材與技術性的合理比例。
3.2針對適用性原則
由于學校層次不同,其專業設置、培養目標也有所差異,教材編寫也應針對這些差異,在國家組織各專家編示范教材的同時,鼓勵教師根據各自學校特點和學術專長,編寫適用的教材。教材既要滿足需求,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明確的學習者層次定位和要求;又要有所針對,體現各個學校的特色,符合未來專業和學科發展的趨勢。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專業是為了培養具備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公共信息資源進行組織、分析和開發利用的應用型復合型信息管理專門人才。為了體現該專業的公共管理、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特色,教材的建設也應圍繞培養目標準確定位,既包括公共信息資源的理論知識教材,又包括信息資源管理利用技術方面的實用型教材;既有適合初學者的基礎理論知識概述,又有提升專業人才技能的技術指導手冊。
3.3前沿發展性原則
教材體系應不斷更新內容,吸收新的發展成果,保證教材具有時代氣息,反映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據調查,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國外的優秀教材往往每隔1-2年就更新一個版本,在新的更新版本中把信息技術的新方法和趨勢整合到各章節中,同時繼續保持教材整體結構的相對穩定性。
篇5
Abstract: It introduced the content, 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ed problem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reciprocity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was built up. The evaluatio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is index system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elphi Method, Fuzzy Evaluation and the Balanced Score Car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關鍵詞:信息資源管理;指標體系;評價方法;比較分析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ology; comparativ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5-0060-03
1企業信息資源管理
自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以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等為標志),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大規模工廠化生產開始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現代公司制企業獲得急劇發展。從三次產業革命的歷程來看,每一次的技術進步都帶來了企業管理方面的革新。企業管理方法與思想的演進也經歷了產品管理(銷售管理)一人本管理(營銷管理)一信息資源管理(面向客戶管理)的變化過程。信息資源管理(IRM)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出現的一個專用名詞,其影響現今已成為一個專門的發展領域,受到信息界、管理界、經濟界與政府部門的關注與接受。對于信息資源管理的定義,Horton認為“信息資源管理是一個集成概念,它融不同的信息技術和領域為一體,這些技術和領域包括管理信息系統、記錄管理、自動數據處理和電子通信網絡等。這些領域和職業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是相互隔離和分散的,但它們必定會重新聚合在一起。”[1]
企業信息資源管理重在信息資源的需要開發和管理,目標是的用有限的信息資源實現企業整體綜合效益最大化。因此,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目標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一致,歸納起來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2]:一是對企業的信息資源進行戰略管理與總體規劃;二是使信息資源的組織與相關信息系統處于高效可用狀態;三是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維護(具有較好的信息標準、數據庫與管制制度等);四是綜合利用信息資源輔助企業的高層決策,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今天,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世界自由貿易與全球一體化進一步發展,信息、物質、能源成為構成現代社會的三大戰略資源,對于企業來講,對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也成為企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以信息資源為基礎的企業信息資源管理成為企業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2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必要性與原則
隨著企業信息化進程加速,企業對信息資源系統的投入不斷加大,信息資源系統運行的效果和效率、系統穩定與維護的投入產出、系統提供服務所產生的各種效益、用戶獲取和利用資源的滿意度等信息資源系統績效評估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1 信息資源管理在發展與存在的問題從20實際80年代起,我國企業已逐漸認識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重要意義,企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企業信息化建設在全國正呈普遍展開并迅速增長的勢頭。從社會到企業都意識到信息資源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調查[3],在過去兩次管理信息化熱潮期間(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的中,企業紛紛構建MRP與ERP系統等信息系統),在信息系統投資80億左右規模上企業中,應用成功率只有不到10%,達到預期目標的更寥寥無幾。此外,還有一大批企業組織開發適用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幾乎無一成功,開發者稱之為MIS“泥潭”或者“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 據統計[4],我國現有大約16000家大中型企業中,只有10%左右初步建成了信息化網絡框架,1000萬家中小企業中,約有5%的企業有一定的現代信息處理手段。歸結起來,我國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總體效果與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缺乏正確有效的信息資源理論與管理方法指導,無法與企業戰略保持一致。信息資源建設重硬件,輕軟件現象嚴重。第二,企業缺乏專業的信息管理人才,缺乏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的實踐經驗,信息資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浪費。沒有形成完備信息存儲、編譯等信息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勵與改善方法。第三,信息資源管理不規范、控制不合理,建設周期過長。企業信息資源系統(如ERP)項目需要強有力的項目控制能力和科學方法,從立項、確定目標,到軟件選型、實施、上線。許多企業存在哲管理不善,控制不嚴,項目實施周期過長等不利因素影響,在實施完成后,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流程己經發生了變化,這都會制約和影響信息資源管理的效果。
2.2 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必要性
2.2.1 便于企業確定信息資源投入與產出的綜合平衡,尋找信息活動最佳經濟效益點通過績效評估,企業可以準確掌握信息資存在的問題源與帶來的效益,從而增加對信息資源系統建設的投入,同時也會使投資決策更具有科學性。企業信息資源無論是在投入建設階段還是在正常運作管城中,都需要對各種投入與產出(信息、服務等)做出比較,即對信息資源的采集、加工、存儲、傳遞和應用過程中消耗的全部勞動同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對比析。通過信息資源評價可以獲取信息系統運行的真實情況,通過標桿企業間的橫向比較或企業自身不同階段的縱向對比、實際績效與目標水平的差異就能反映出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績效的真實情況。通過評價作出效益差異原因分析與總結,可為將來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各種投入與資源配備提供依據,實現信息資源的最佳經濟效益。
2.2.2 有助于企業提升效率,激勵員工的積極性目前,國內企業信息化建設已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大中型企業主要運營系統建設已經接近尾聲。但隨著基礎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完成,企業高層急切想知道:企業在花了大把金錢投資IT后,對企業績效的提高有多大支持?同樣處于企業信息資源管理各流程中的成員,都會十分關注其完成任務與作出的貢獻能否取得預期的收益,是否降低了信息資源建設的成本,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本機構的信息資源,為本部門帶來了多少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等。通過績效評估可以為企業(決策層和各級員工)獲得這些問題的科學、量化的數據,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幫助決策層有效激勵員工。
2.3 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原則
2.3.1 戰略原則可評價企業信息資源管理戰略成功與否。從全局上考慮,既要注意到當前所產生的效益,又要注意到長遠發展,要給信息機構或信息系統今后發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但又不能放棄當前效益的取得。
2.3.2 經濟性原則經濟性原則主要關注的是資源投入和使用過程中成本節約的水平和程度及資源使用的合理性。企業進行各項活動主要目的是為牟利,企業進行信息資源的各項安排與投入必須遵循經濟型原則。這就要求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獲得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信息產品和相關服務及其他成果時所耗費的資源最少。
2.3.3 系統優化原則評價包括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全過程以及各個方面。既要統籌企業戰略與整體又要重視具體執行與部門銜接。從綜合績效評估出發制定評估的內容,優化各層指標體系;比較各評估方法的優缺點,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
2.3.4 實踐性與開放性原則綜合指標體系設計要簡明扼要、定義明確,充分考慮企業現有信息條件與信息資料的可獲取性。信息系統效益的評估內容,包括現實效益和潛在效益,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要定期地進行追蹤評估。
3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指標體系
構建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是互為補充,即涵蓋全局,又重點突出;能夠充分反映企業在信息資源規劃與長遠發展的指標群體。在這個指標群體中,設置哪些指標,如何設置,既關系到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實用性,更關系到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的調整。影響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系統的因素很多、結構復雜,只有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構建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系統,才能較為準確反映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效能與水平高低。為此,參照國家信息產業部的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結合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的特征與相關評價的文獻研究[5] [6] [7] [8],設計出如表1所示的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體系。其中,評價目標是信息資源管理評價;一級指標分別是財務評價指標、客戶評價指標、內部流程評價指標、學習與成長評價指標;以及相關的30個二級指標見表1。
4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評價方法比較分析
4.1 層次分析法(AHP)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對一些復雜、模糊的問題作出決策的簡易方法,它特別適用于那些難于完全定量分析的問題,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它最早由美國運籌學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種簡便、實用的權重決策分析方法。
運用層次分析法建模,基本步驟為: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具體而言為最高層、中間層與最底層;②構造對比判斷矩陣;③計算權向量及一致性檢驗;④計算組合權向量及組合一致性檢驗。
該方法進行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注意事項:①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性指標可分為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對于定性指標進行層層分解時,一定把握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的關系,主要因素要突出,不漏不多。②在企業信息指標(通常含有第二級、第三級等)注意相比較等級之間的強度關系,不能相差太大,否則不能在同一層次比較;同時需要關注不同的指標間構造的判斷矩陣(有時可能會得到不同結果)。
4.2 德爾菲法20世紀40年代由Helmer和Gordon首創,1946年,美國蘭德公司首次用這種方法用來進行定性預測,后來逐漸被應用于軍事預測、人口預測、經營和需求預測等領域的評價、決策、管理溝通和規劃工作。
具體實施步驟:①組成專家小組。②向所有專家提出所要預測的問題及有由專家做書面答復。③專家作出預測意見,并給出解釋原因。④將各位專家第一次判斷意見匯總,進行對比,再分發給各位專家,做出修改和判斷。以便他們參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見。⑤將所有修改意見匯總,再次分發給各位專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收集意見和信息反饋一般要經過三、四輪。這一過程重復進行,直到每一個專家不再改變自己的意見為止。⑥對專家的意見進行綜合處理。
該方法進行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注意事項:①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指標評價涉及眾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在挑選專家時既要考慮評價成本和時間等因素的約束;又要考慮專家間存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別以及是否存在相關利益沖突等其他社會原因,同時,還需要防止專家因不愿批評或否定其他人的觀點而放棄自己的合理主張。因此,必須避免專家們面對面的集體討論,而是由專家單獨提出意見。②對評選專家的挑選,必須要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成員對企業內外部情況比較了解程度。專家的成員具有多樣化,可以是第一線的管理人員,也可以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外請專家。如,在估計未來企業對信息資源設備需求時,企業可以挑選人事、計劃、市場、生產及銷售部門的經理作為專家。
4.3 模糊綜合評價法L.A. Zadeh首次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并由此發展成模糊數學,為模糊不確定性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數學工具。經過四十年的發展,目前己在綜合評估與決策、模糊規劃、模糊可靠性分析、模糊控制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就是借助模糊變換原理和最大隸屬原則,考慮與被評判事物相關的各個因素的影響,按確定的標準,對某個對象中的某個因素進行評價,稱為單一評價,從眾多的單一評價中獲得對某個對象的整體評價,稱為總的評價。模糊綜合評判由各因素被評為各等級的隸屬度構成評判矩陣,并對評判矩陣與確定各因素重要程度的權重因子進行模糊矩陣合成運算,最終得到對評價對象的評價結果。
具體實施步驟:
①建立因素集,因素集為U={U1,U2,U3,…Ui}
②確定權重向量:
(i)=(a1(i),a2(i),…,ah(i)),ak(i) 0,ak(i)=1;
③數據的標準化處理(無量綱處理),得規范化矩陣。
X(i)=(i),(i),…,(i)
=x(i)x(i)…x(i)x(i)x(i)…x(i)…………x(i)x(i)…x(i)=x(i)
即得評價矩陣:
(i)=1(i),2(i),…,m(i)=r(i)
④建立模糊評價模型:
(i)=(i) (i)=(b1(i),b2(i),…,bm(i))
該方法進行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注意事項[9]:①企業信息資源評價的諸多指標中,通過模糊數學法可以將不完全信息、不確定的評價指標轉化為模糊概念,通過標準化處理(無量綱處理)以及規范化矩陣的使用;使定性問題定量化,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可信性。②只考慮了主要因素的作用,忽視了次要因素,使評價結果不夠全面。
4.4 平衡計分卡(BSC)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簡稱BSC)由學者羅伯特教授和戴維教授于1992年提出,是一個將長期的策略戰略和短期的具體措施聯系起來的綜合度量系統。既重視財務指標為主的業績評價指標,又注重強調非財務指標的重要性,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性四個維度來衡量企業的業績,強調的是目標之間的平衡與一致性,便于戰略的實施與戰略目標的實現。平衡計分卡是一種通用的組織績效管理與測評工具,對于不同的運用對象(適用于企業、政府或非盈利組織等),平衡計分卡的角度、結構也指標是作出可以適量增減。平衡計分卡被《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過去數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之一,據調查,全球排名1000大企業中有60%已經使用或正打算使用BSC,世界最大的300家銀行中約有60%正在使用BSC。
該方法進行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注意事項:①該方法只能對定量的指標進行評價;因此對于定性的指標必須要考慮選用其他的方法加以量化。②運用該方法的前提一定是企業已經具有自己的發展戰略與信息資源發展規劃(即一致認同的戰略);對于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達成要考核企業多方面的指標,不僅是財務要素,還應包括客戶、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在信息資源評價體系中,平衡計分卡方法能對企業信息化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及關注企業長遠發展,許多企業嘗試引入平衡計分卡作為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工具。
5結語
毫無疑問,信息資源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然導致到企業為未來戰略的成功與否。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必須遵守規范化的評估程序。基于實踐中企業日益高漲的需求與理論研究的現狀,如何使得評價結果更科學、更客觀?本文分析了進行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必要性與相關原則,嘗試從財務評價指標、客戶評價指標、內部流程評價指標、學習與成長評價指標等四方面構建了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指標體系;給出了進行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層次分析法、德爾非法、模糊評價法與平衡計分卡法4種方法,并分別對其評價注意事項做出了分析。總的來說,目前對于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評價采用定性評價方法多,定量評價方法偏少,但正成為研究熱點;而且評價指標越來越細化。但是,對企業信息資源管理評價的定量評估模型中,大多集中于某種或某幾種具體評估指標的測度,還缺乏從企業戰略總體上考慮所有企業信息資源管理指標體系的綜合、通用評價模型與方法。因此,在評價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實踐過程中,整合企業現有所有資源來進行評價必將成為必然;在選擇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上,綜合幾種方法的優點,對信息資源進行多層次的、多角度、智能化的綜合評價將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Forest W•Horton,Jr.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M].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1985.
[2]張洪烈.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策略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4,(7):62.
[3]邵宏宇.基于信息化能力的企業全面信息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論文,第3頁.
[4]于嘉.企業信息資源管理探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5).
[5]李佳洋,郭東強.信息資源效用的綜合評價方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6]查先進,陳明紅.信息資源質量評估研究[J].中國圖書館情報,2010,3.
[7]龍茜.企業信息資源有效配置評價指標體系與模糊綜合評價[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篇6
【關鍵詞】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醫院信息資源管理
引言
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是現代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和影響,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化信息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時期,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巨大影響下,醫院也進入了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時期。醫院信息管理的過程已經經歷了傳統管理時期,技術管理時期,信息資源管理時期,現在正逐漸向“網絡信息資源管理”階段演進。這種演進和發展對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務模式造成巨大的變化和影響。在醫院管理中,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管理促進了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改變醫院獲取知識、信息的速度。因此說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將成為醫院建設與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 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含義
關于我們對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理解,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狹義的理解,認為醫院計算機信息資源就是指醫院文獻資源或者醫院數據資源,或者醫院各種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醫院各種文字,聲像,印刷品,電子信息,人力資源信息,醫療器械,人員管理,數據庫等等。而廣義的理解是,認為醫院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這既包含惡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關的人員、設備、技術和資金等各種資源。隨著互聯網發展進程的加快,信息資源網絡化成為一大潮流,與傳統的計算機網絡資源相比,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傳播的范圍,載體形態,內涵傳遞手段,等方面都顯示出新的特點。這些特點賦予了醫院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的新內涵。
2 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
2.1 存儲數字化醫院傳統信息資源由紙張上的文字變為磁性介質上的電磁信號或者光介質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儲和傳遞,查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儲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無損耗地被重復使用。
2.2 表現形式多樣化醫院傳統信息資源主要是以文字和數字形式表現出來的信息。而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則可以是文本,圖像,音頻,視頻,軟件,數據庫等多種形式存在的,涉及領域和行業廣泛。
2.3 以網絡為傳播媒介醫院傳統的信息資源存儲載體為紙張,磁帶,磁盤,而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存在是以網絡為載體,以虛擬化的狀態展示的,人們得到的是網絡上的信息,體現了醫院計算機網絡資源的社會性和共享性。
2.4 數量巨大 CNNIC一年兩次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
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是對傳統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合理運用。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它同醫療器械設備和人力資源技術等一樣推動醫院向前發展。各種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利用將有效的改變醫院面貌,為醫院的正常運作注入了新鮮血液,為醫院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醫院的發展,除了醫療技術、醫療設備,優質的服務質量和合理醫療價格等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它將是醫學信息的競爭。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圖書情報、病案統計等統計資料尤為重要。醫院決策部門需要先進的信息服務系統,以獲取最新的信息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占領醫療市場。醫療及科研人員可以通過最新的信息服務來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更好的為患者服好務,為醫院贏得良好的聲譽。
3 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核心是數據庫建設
在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中,數據庫建設及數據庫技術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切信息和數據的基礎和源泉,數據庫技術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它是實現資源共享,節省開支,提供系統的反映能力,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術保證。醫院的數據庫不僅反映醫院當前的盈利能力,而且反映醫院未來的盈利能力。醫院的工作即使是重點放在客戶服務和管理上,但仍要以客戶數據庫為基礎,以提高顧客忠誠度為核心、正確運用各種市場營銷組合,優化客戶組合,提升服務利潤鏈,提高醫院競爭力。現在的醫院在醫療技術、價格嚴重同質化的情況下,針對醫院的特色,優點,特性及患者群體的分類對客戶服務予以細分,具體到每一個環節,第一個步驟,就能堵住各種可能造成的就醫后遺留問題,后期客戶服務擴展為其提供增值服務,從服務層面上提高醫院的品牌形象,用醫院的文化和理念在整個醫療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4 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利用
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不僅是一個瀏覽新聞、娛樂的場所,也是絕佳的學習窗口和平臺,同時它也是科研信息的重要源泉,新的信息技術不斷的滲透到醫院信息管理的過程之中,計算機的普遍應用成為提高醫療管理水平和醫療診斷、治療、康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其巨大的存儲能力把醫院內部及相關醫院、社區及醫療服務等所有的信息完整、有序的存儲起來,并可以上網提供遠程醫療服務,醫院從上至下各級管理人員包括患者都可及時、迅速的獲取各自所需的醫療信息、統計信息等等。利用E―mail和FTP文件傳輸可以把這些信息迅速快捷的傳遞給所需方。這種遠程醫療信息傳遞功能可以將醫院的醫療信息傳遞到醫院分支機構或者遠程上網的合作醫療單位的工作站上,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環節。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作為一個大系統以完成醫療、教學、科研的協作及資源的共享,在網上各個環節的信息迅速流動,醫院可以利用網絡和網絡信息完成多項工作。計算機網絡信息已經成為了醫院經濟管理的基礎。通過網絡,醫院之間能夠開展更多的遠程醫療會診,可以更經濟更方便更快捷的進行醫院內部、外部的信息交流和傳播,讓醫院在大范圍內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 結語
雖然現在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管理在醫院管理中越來越得到人們的理解和重視,但是目前這一領域仍有許多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研究解決。現在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在社會發展中正日益占據主導地位,只有對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將網絡信息環境變為有序的信息空間,實現信息資源效用最大化,發揮它的最大潛能。總之,我們要注重醫院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與利用,密切關注國內外醫院信息服務趨勢,密切跟蹤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的最新動向,對新的技術進行及時的應用和開發,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
篇7
(一)公共性。信息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公共產品的屬性,而對于公共產品來講,兩個主要的辨別標準,即非抗爭性與非排他性。對于前者來講,指的是給定的必定數量的信息資源以后,再額外增添1個人的消費其實不會使信息的出產以及使用本錢增添,從經濟學的角度講,信息資源的出產以及消費邊際本錢均為零;對于后者而言,非排他性指的是,當任何主體可使用信息資源時,都不能阻撓其他主體使用該資源。對于信息資源消費而言,非抗爭性是其天然屬性,是沒法扭轉的。對于非排他性來講,由于信息載體的低本錢履行,使患上信息資源的復制本錢極低,在分散方面擁有顯明優勢。也正由于如斯,信息資源與其他類型資源構成了必定的差別,需要借助市場機制以及其他輔助機制才能到達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稀缺性。從經濟學的角度講,任何1種物品只有同時具備了價值以及使用價值,人們才會去出產它、使用它[二]。而在人類社會的出產領域,任何1種物品的出產進程都應以該物品的稀缺性為條件,也就是說要全面體現物品的使用價值以及價值,使之能夠反應出物品自身對于人們需要的知足程度。對于信息資源來講,其價值主要表現在它的稀缺性方面,只有這樣,信息的價值才能表現出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知足人們的需要。即使在現今的信息時期,信息資源的范圍極其巨大,然而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夠成為資源,只有那些稀缺性的資源才能為現代的出產糊口提供匡助以及支持。
(三)體驗性。信息擁有消費性,信息資源也就擁有了體驗的屬性。因而,從消費的角度講,信息資源可以在對于其進行體驗的進程中,發生“公共產品特性”。在這兩個特性的作用下,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會延續增長,這也是為何信息資源不僅患上到利用、其價值不斷上升的緣由。實際上,對于信息資源的體驗性消費,指的是消費者對于面對于信息產品時,需要對于該資源的價值進行判斷,并在此基礎上加以使用,而只有顧客消費了信息產品,才能對于其進行評價。如斯1來,信息資源的體驗性也就表現出來了。
二網絡經濟視閾下信息資源的配置與效力晉升途徑
二.一借助市場手腕配置信息資源
在網絡經濟視閾下,政府對于信息資源的調理作用畢竟是10分有限的,需要借助市場手腕對于該資源進行全面的配置。比如通過稅收以及補貼,使信息的出產者以及經營者能夠在相干流動中發生的正外部性,用以填補出產者的收益損失,或者者借助信貸等措施,使信息出產企業能夠實現吞并或者者聯合,在范圍經濟的推進下,晉升信息的配置效力。
二.二借助法律手腕配置信息資源
因為信息資源擁有特殊屬性,因而,為了實現網絡經濟視閾下的配置與效力的晉升,需要借助法律手腕完成:(一)通過完美以及加強知識產權維護法律,擴展知識產權維護法律的維護規模至信息資源領域,通過明確信息產品的產權,使信息產品所有人的權好處在可以節制的規模以內,并以此保證各方利益,并使信息產品市場內的交易能夠有效運行;(二)通過政策上的引導,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到信息資源領域,特別是擁有準公共物品性質的信息產品以及網絡經營環節,這樣能夠通過外來資本的沖擊,使這1領域更為競爭性,能夠在更高的層面以及更廣闊的規模內知足社會對于信息的需求;(三)制訂、施行與網絡經濟與信息市場相干的反壟斷法律以及法規,按照網絡經濟下信息產業的發展特征,對于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與完美,特別要對于信息產業中存在的壟斷行動加以束縛,最大限度的保障、增進信息市場的公祥和公正,使競爭更為有序[三]。二.三借助行政手腕配置信息資源因為信息資源擁有公共產品的屬性,因而,需要在下列幾個方面同時做出行政努力,促使信息資源完成優化配置:(一)通過國家層面的信息產業計劃的制訂,對于信息以及網絡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晉升政府對于信息的維護以及鼓勵效果,使社會對于信息的訴求患上到全面的知足;(二)在信息市場樹立準入軌制,通過對于從事信息經營的主體的資歷審查,規范該領域的經營秩序,同時,經由嚴格的資質審查,也可以避免不具備規定資質能力的企業或者者社會組織進入到這1市場,以此保證該領域的健康發展;(三)通過行政手腕,管制信息的內容與情勢,對于有害、有礙于社會發展的信息要制止其在該領域內傳布與流通,特別要對于那些背法流動與交易行動進行嚴厲的打擊,全面解除信息產品的負的外部性,構建優良的網絡經濟秩序。
三網絡經濟視閾下信息資源的整合途徑
三.一糾正信息資源管理的過錯偏向,完美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外部環境
在信息資源的整合方面,首先需要轉變現有觀念,全面建立其為社會服務的、主體多元化的思想觀念,糾正信息資源管理的過錯偏向,完美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外部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明確能夠提供何種服務、能夠為哪1類人員服務的問題。在具體施行進程中,需要在下列方面做出努力:(一)借助多種方式,對于信息管理進程進行綜合性節制,以此保證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并實現最大效益;(二)強化信息資源管理法律法規的制訂,特別要強化信息資源的安全與隱私維護,實現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化以及社會化;(三)在社會組織內部構建均衡對于稱的信息流,以此保證相干的決策方案患上以順利的施行。
篇8
關鍵詞:檔案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管理;數據挖掘
1 現代檔案開發利用發展的基礎條件
檔案是作為國家機關的產物而產生的。檔案最初的開發利用形式是一種輔助政治活動的檔案管理過程,檔案的開發利用在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檔案利用觀念保守的社會背景下處于一種有限利用的狀態,檔案的階級性和特權性突出,只有特定的階級群體可以查閱檔案,檔案的開發利用是國家統治者的專有權力,檔案的影響力和價值作用被禁錮在社會最高層的團體范圍內。社會的變革、發展和進步需要檔案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沖破舊有的牢籠而走進社會大眾的視線。“法國大革命”過后,于1794年頒布的“穡月七日法”確立了檔案開放原則,至此檔案向公眾開放真正得到了統治階級的認同,檔案開放在法理上得到承認是檔案開發利用能夠發展的必要前提。隨著人們對于自身權利認識的不斷深化對檔案的利用也更加深入和迫切,人們的現實需求是檔案開發利用能夠長足發展的最基本動力。現代社會中更多將檔案視為一種信息資源,檔案的諸多潛在價值有待人們去擴展、挖掘和利用,這也是未來檔案開發利用的重點和意義所在。
2 現代檔案開發利用發展的理論影響因素
2.1 檔案編纂學。檔案編纂實踐活動是檔案開發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理論思想對于檔案開發利用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我國探索檔案開發利用過程最初理論及實踐發展起點是從檔案編纂學開始。
我國檔案編纂實踐活動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檔案編纂實踐活動在整個古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其間經過歷朝歷代的歷史學家、文獻學家的記錄、整理出現了大批檔案編纂物。進入到近現代社會,隨著現代檔案管理和檔案學理論的發展,檔案學的研究對象以及學科體系建設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完善,檔案編纂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是從無到有。檔案編纂學作為檔案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在我國的出現最初是借鑒于蘇聯學者在我國講授的《蘇聯文獻公布學》課程,之后在大量檔案
學者不斷總結我國傳統歷史文獻編纂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我國現代檔案編纂學理論。
檔案編纂的基礎是從檔案館的歷史資料中進行,編纂形式包括檢索工具、檔案史料匯編以及史志資料等。傳統的檔案編纂學更多是從歷史文獻的角度來看待檔案開發利用,這種現象隨著檔案類型的豐富和實際需求的擴大,檔案開發的范圍和對象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檔案開發和檔案編纂呈現出一般性和特殊性,抽象和具體的關系,檔案開發的研究對象和實踐對象要比檔案編纂寬泛,而檔案編纂學又是檔案開發利用的重要理論組成成分以及實施開發活動的具體化實踐形式之一。
2.2 信息資源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理論的興起得益于20世紀中期信息論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美國作為信息資源管理的先行者,在“二戰”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為了滿足政府內因文件激增而產生的文件存放、快速檢索、查找和利用的需要率先提出了在政府內部實行信息資源管理。逐漸地,政府和企業由于對信息的高效管理帶來的行政效率提高以及經濟增長使信息資源成為物質、能量之后當代社會的第三大支柱性資源。
信息資源管理理論得到空前發展對于檔案學的影響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力。檔案界對于檔案、檔案管理的認識逐漸從檔案實體轉移到檔案信息資源的角度上來。從檔案學的學科建設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逐漸都將檔案學從歷史學科的門類下搬離至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領域,這種學科屬性的轉變自然地將信息資源管理的諸多理論、方法和技術運用到檔案管理中。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也逐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檔案開發內容從較為單一的歷史文獻加工研究擴充到涵蓋多種檔案信息類型的開發,在理論研究過程中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檔案信息資源開發都將其作為檔案信息管理的必要過程,信息資源管理更加突出了檔案開發利用的普遍性、公眾性和效益性。從檔案信息資源角度對檔案信息進行整理、組織、加工、利用,加強了檔案作為重要信息資源的價值屬性,而檔案自身的原始性、憑證性特征又使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得到提升,檔案資源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隨著凝結在檔案開發過程中的智力勞動和利用結果得到了體現。
2.3 知識管理。社會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追求“精益求精”的信息資源形式來滿足信息社會的需要。21世紀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在不斷追逐更多效益、利益和競爭優勢的狀態下催生了知識管理的誕生。知識管理產生的目的是為了透過對于信息的進一步提煉,將隱性、顯性知識有效地整合和配置起來,增加企業的智力資本,為支持機構內部進一步良好運轉而服務。
拋開實際應用來看,知識管理與檔案信息資源管理都是對信息進行深層次加工的過程,知識管理可以使檔案開發利用的歸宿得到進一步明確——挖掘檔案信息中的知識。檔案管理從實體管理、信息管理進一步延伸到對于知識的組織、挖掘和獲取,檔案開發的任務、目的發生了轉變。“檔案作為知識管理中知識資產的組成部分,在歷經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的過程中,檔案自形成起,其所固有的價值始終處于不變的地位,但是其使用價值不斷調整以適應知識管理。在理論升華與實踐改革過程中,檔案價值呈現出新的特征。”[1]檔案自身的知識屬性可以很好地契合知識管理的理念,知識管理重視價值增值過程,而檔案的深層次加工同樣是為了提高檔案資源的多元價值,將信息進一步凝結為知識以獲得更高的價值回報。回歸到現實應用中,檔案開發的結果從普遍利用擴展到企業、政府內部的信息獲取,為支持預測、決策等利用服務。檔案開發利用結果在或多或少地實踐著知識管理的過程,知識管理理論將檔案開發利用的價值增值過程放大,促使檔案開發利用的理論研究有所豐富。
3 現代檔案開發利用發展的趨勢
3.1 檔案開發利用主體和對象的變化。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產生的便捷性、多樣性與日俱增,同時信息的數量、速度也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信息的來源覆蓋著任何有人參與的信息網絡。檔案信息的管理趨勢從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了傳統意義上檔案館的管理范圍,檔案管理已經從社會團體延伸到個人管理階段,各種信息存儲設備、通訊軟件和各種網絡社區交流平臺的使用使人們時刻都在創造著屬于自己的檔案信息,這一部分信息的管理和開發利用是個人信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社會組成的最小單位到有組織的社會團體、專門行業,每天都在產生著檔案性質的信息,這一部分信息的管理、開發和利用多數情況下是由組織內部自身消化、利用和吸收。隨著社會的發展,檔案來源的廣泛性不斷擴大,專門性突出。對于豐富的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可能統一集中到公共檔案館內或由專門人員負責,更多是要靠個人、自身團體對于檔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認識到檔案的價值,為自身和團體的成長而有意識地分析和開發利用檔案。檔案開發利用主體的個體性會越來越突出,檔案開發利用主體的整理結構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平面化特征的趨勢。
3.2 檔案利用需求的多樣性
3.2.1 知識性。知識經濟社會人們對檔案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檔案整理材料和顯性知識,而是想了解更多檔案信息之間的關聯,甚至希望得出支持決策的結論,尤其對于一個機構、行業以及領域來說,這種利用需求越來越明顯,這就將導致對檔案開發結果的知識性、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
3.2.2 公益性。檔案作為公共信息資源的一部分,檔案的開發利用需要體現出更多的社會關注和社會責任。目前,在國外這種公益性的檔案開發成果的利用趨勢較為明顯,例如,英國檔案館在2012年倫敦奧運年期間在國家檔案館網站上展出了有關奧運專題的專門檔案展覽,重溫了對于奧運會歷史的記憶,同時很好地宣傳了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滿足了人們對于奧運會的參與熱情,很好地回應了社會的關注熱點。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未來對于公益性質的精神關懷會越來越突出。
3.2.3 娛樂性。隨著一部分歷史檔案的公開以及人們檔案觀的變化,在一些影視作品、書籍刊物等文化產品中隨處可見檔案的影子,一些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記憶的重述被放置于一種較為輕松的氛圍內,還原歷史事實,將教育與娛樂融為一體。檔案的神秘感和真實度足以引起人們對于某一并不了解來龍去脈而又備受關注的歷史事件或人物檔案的極大興趣。一些眾所周知事件的檔案被解密后通過大眾媒體的傳播更容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成為人們娛樂休閑的一部分。因此,今后大眾對于檔案開發利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抱有的娛樂精神會更加凸顯。
3.3 檔案開發手段的變化趨勢。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檔案管理脫離了手工管理的模式,數字檔案資源的二次開發過程依然沿用傳統的檔案資料查閱方式挖掘出有價值的檔案信息,對于一部分凡例式的檔案匯編可能適用。但是,面對海量數據一味地依靠人工方式分析檔案內容找出具有價值的信息則非常困難。未來對于大量檔案數據的開發形式將會越來越依賴數據庫技術的更新,朝著數據挖掘的方向發展。
數字檔案數量增長的客觀狀況是利用機器代替人工開發檔案資源的前提。面對大規模數字檔案的產生,“如何真正盤活檔案信息,從大量歷史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為現實服務,……為決策者提供參考服務,這將是日后包括檔案信息在內的信息資源管理手段的努力方向”。[2]從國內外檔案開發發展現狀來看,檔案的開發模式已經從一般信息邁向數據庫以至于更大規模數據存儲量的數字檔案館,最近提出的大數據管理概念對于未來檔案數據的存儲、分析和利用提出了更多的挑戰。現實中,無紙化辦公環境的普及以及電子文件法律地位的確立,越來越多檔案形式的呈現都將是數字式的,再加上電子設備和通訊網絡便捷性的不斷提升,數字檔案、檔案數據庫的容量將會形成幾何級增長的趨勢。利用智能化的軟件代替人工挖掘有價值的檔案資源是未來檔案開發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數據挖掘技術在電信、金融、科學研究、市場營銷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工商企業中的信息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在利用數據挖掘相關軟件做類似檔案開發的數據分析工作。
人們對于檔案數據的需要逐漸擴展為獲得輔助決策和預測性的直接情報信息。檔案開發的結果不是再拘泥于一定的數量而是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回報。特別是在一些機構內部產生的檔案,對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結果的知識性和專業性要求越來越強,對檔案中提取的信息含量的凝練度要求越來越高,注重在技術工具的指引下探尋批量檔案數據的整體價值。傳統的人工檔案開發成果最主要的形式是檔案文獻信息產品,開發主題的主觀選擇性強,歷史總結性痕跡明顯,以二次信息居多,開發成果反饋的時效性不顯著;而利用機器開發的檔案信息,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會更注重檔案開發的實時性和對一些突發事件的響應性,在海量數據集中存儲的邏輯環境下利用計算機的各種分類、聚類以及關聯算法找出數據之間的相關性以得出關聯性的結果。檔案開發的意義所反映的不再只是對于某一個具體事件、活動和人物的歷史描述,更多體現的是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以作為科學研究,支持決策的結果。
3.4 檔案開發提供利用方式的轉變。時代在變,但是檔案開發提供利用的服務宗旨沒有變,以最大限度實現信息共享是信息服務領域的共同追求。從目前公共檔案事業的檔案開發提供利用服務方式的建設來看,我國檔案開發提供利用服務的方式相對落后。檔案開發成果的途徑還只是局限于文獻類信息產品的實物展覽,利用新型媒體、網絡平臺的傳播和宣傳方式還遠遠不夠,各地綜合檔案館檔案開發成果的數字產品資源匱乏,檔案開發成果更新不及時,這對于未來檔案開發成果傳播具有一定的限制。當下網絡平臺的普及以及通訊軟件、社交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使人們的信息獲取渠道和信息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檔案信息的獲得在社會信息流通中一直處于較為邊緣化和被動的狀態,在公眾越來越多借助新型媒體獲取信息的今天,檔案提供利用的服務方式需要和社會發展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步。檔案信息在信息內容上的限制不代表在提供利用形式上的限制,更何況對于經過加工處理的檔案開發產品來說,借助新型信息媒介方式,配合社會熱點和重要歷史事件的檔案開發主題,向智能化的主動服務方式轉變將會是未來檔案開發成果走進大眾視線,承擔起文化傳播作用,獲得良好社會服務收益的必然選擇。
﹡本文系2012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高校檔案中教育信息資源開發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YCSW2012057)
參考文獻:
[1]任越,曹玉,喬爾.知識管理中檔案價值的重新發現[J].檔案學通訊,2012(3):38~41.
篇9
【關鍵詞】數字時代;信息管理中心;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N948.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7-0140-02
進入21世紀之后,經過10年的數字化校園探索與建設,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對于校園行政管理之影響已初見端倪。信息管理中心的普及應用,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整體管理效率,同時也改進和優化了管理流程。以此為基礎,對學校整體的教學、科研諸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推動校園改革與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
1 信息管理中心在教育方面的發展趨勢
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不斷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為基本技術特點的教育信息化逐漸成為國內各高校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如何將IT廣泛地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已成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新時期信息管理中心建設也大致呈現出,3個方面的主要發展趨勢。
1.1 突出自主學習、強調個性化定置
由于教學模式的改變,教育信息化的服務對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而,新時期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設,無論從硬件系統、從軟件系統、還是從教育資源方面來看,都要從重視教,重視管理轉到重視學生學。將原有支持老師管理和教學的軟件逐步改成有利于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定置的系統。
1.2 信息管理中心建設以硬件建設為主轉向以應用服務建設為主
校園信息化工作主要包括網絡工程和信息系統工程的建設。過去國內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中心多側重于“鋪路”(搭建校園網),卻忽略了信息化建設的本質是應用。沒有應用的信息化建設,猶如沒有汽車在跑的高速公路。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這必然會導致投資的嚴重浪費。所以,與教學應用和教學服務有機整合的信息管理中心建設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1.3 教育信息系統從信息管理轉向知識管理,教育軟件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
由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簡單的信息管理系統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教育資源智能管理的需求,所以,知識管理應運而生。知識管理首先要將各種信息轉化為知識,以便于知識的產生、獲取和重新利用。在教育領域,知識管理就是將各種教學資源轉化為顯性或隱性的相互之間網狀聯系的知識集合,并對這些知識提供開放式管理,以實現知識的生產、傳遞、利用和共享。
2 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設思想和發展趨勢
2.1 統一規劃
信息管理中心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與網絡工程、軟件工程、項目管理等多個方面,具有投資高、建設難、周期長、涉及部門人員多等特點,因此建設之前必須從整體效果和目的出發,做好項目分析和規劃設計工作,整體考慮、統一規劃,確保統一的信息標準、統一的技術路線、統一的基礎架構和統一的組織管理。
2.2 分步實施
信息管理中心建設是一個建設周期比較長的項目,涉及到需求調研、方案論證、系統選型、部署與集成、人員培訓、推廣應用、運行反饋、修改完善等多個過程,因此整個建設過程必須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確保項目進度的質量、降低項目失敗的風險。
2.3 加強應用
信息管理中心建設的核心目的就是應用,使各個職能部門實現管理信息化,實現上下級部門之間更簡便快捷的溝通,實現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交換,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減員增效,形成充滿活力的新型管理機制;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綜合信息服務。因此,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設必須堅持以應用為主導、優先確保應用系統建設,加強應用,以應用起來為主要目的。
2.4 整合資源
信息管理中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許多單位經過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設,購置、開發了不少應用系統,積累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平臺建設必須考慮保護原有的投資、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因此,信息管理中心建設必須不斷整合已有的信息資源、開發新的資源,建設集中的信息資源管理機制。
2.5 共享數據
大部分單位原有的多個應用系統不能互聯互通、不能共享資源,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導致重復建設、重復工作,嚴重影響了信息化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信息管理中心建設必須確保各個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與實時交換。
3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與實現
3.1 管理人員的角度
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是由信息資源管理人員控制和操作的過程。如何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的整體結構、素質和能力。一個信息資源管理人員最好既了解信息資源及其交流過程,又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并掌握各種適用的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管理人員是信息資源管理的主體,一個具體的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必須靈活的運用管理理論、心理學理論、社會學理論與其他相關理論及經驗知識,才能為信息用戶提供更高的信息服務。
3.2 信息資源角度
在現代信息環境中,信息技術的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將不再是從事具體的信息資源的采集、組織、存儲、檢索、開發和傳播工作,而將主要從事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并設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信息技術,然后由這些信息技術組成的自動化系統代替人來完成上述這些具體工作。在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中,數據庫技術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它是實現資源共享,節省開支,提供系統的反映能力,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術保證。
3.3 構建系統的角度
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立涉及的技術問題不僅僅是單純的信息技術問題,還是一個包括人和管理手段在內的管理系統問題。建立一般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管理信息化指導思想的確立;另一個是信息化系統的總體模塊設計。按照支持管理的信息技術和系統特征與功能,一般可將其劃分為以下幾個模塊:信息通信支持模塊;協調支持模塊;過濾支持模塊;決策支持模塊;監控和保障支持模塊;智能信息處理模塊。將這些基本模塊與單位管理的指導思想相結合,配以相應的技術支持,使信息管理系統管理創新發揮出更大的效能。
3.4 系統安全的角度
網絡和信息的安全是自動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首先必須采取先進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避免網絡遭到破壞和病毒感染;其次加強保密措施,通過權限設置、身份認證、網上行為管理、數據備份與恢復等技術確保信息的安全;再次開展安全保密的宣傳教育,提高辦公人員的保密意識。
結束語
信息管理中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雖然在各界的努力下,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設已初具規模,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觀念、機制等方面仍存在著許多問題。相比國外先進國家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應不斷思考不斷創新,完善信息管理中心的信息建設,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新華,梁正和,張國寶,卞海紅.基于中心數據庫的數字校園應用框架的研究與設計[J].微型電腦應用,2007(01)
[2] 張凡,陳思平.信息化建設與數字校園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07(01)
[3] 蔣東興,郭大勇,羅念龍,劉啟新.清華大學新一代數字校園建設規劃與實踐[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2)
[4] 初漢增.數字校園公共服務系統的建設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08(05)
篇10
信息資源管理試題
課程代碼:02378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或多涂均無分。
1、信息按照一定邏輯從低向高運動就構成了
A、信息過程
B、信息傳播
C、信息檢索
D、信息服務
2、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的劃分依據是
A、言息記錄方式
B、信息存儲介質
C、信息加工處理深度
D、信息應用領域
3、信息資源規劃是對組織管理或經營活動所需信息,從產生、獲取到處理、傳輸及利用進行全面規劃,不涉及
A、業務分析
B、數據架構分析
C、建立數據標準
D、系統設計與開發
4、下列對應于技術實現層面的信息化規劃是
A、企業資源規劃
B、信息資源規劃
C、信息化項目規劃
D、信息化戰略規劃
5、A公司信息化存在的問題是公司分散的、獨立運行的事務處理系統較多,應用系統之間缺乏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即所謂
A.IT黑洞
B、信息孤島
C.IT項目泥潭
D、信息污染
6、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對人員管理的重點在于人員組織機構建設、培訓和
A、各種文化建設
B、各種制度建設
C、各種文檔建設
D、各種標準建設
7、系統集成實現的關鍵在于解決系統之間的互聯性和
A、方便性
B、快捷性
C、能動性
D、互操作性
8、為了減少意外事件引起的對信息系統的損害,首先要制定應付突發事件的
A、規章制度
B、審查措施
C、跟蹤計劃
D、應急計劃
9、信息用戶的人類個體或群體的三方面特征分別是擁有信息需求、具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
A、具有接受信息服務的行動
B、具有實現信息需求的思想
C、具有接受信息服務的思路
D、具有實現信息需求的方法
10、信息著錄和標引的主要依據是
A、數據
B、元數據
C、數據庫
D、數據結構
11、對與某一研究對象相關的各種來源、各種內容的信息,按特定的目的進行歸納匯集而形成完整的、系統的信息集合的信息分析方法是
A、綜合法
B、對比法
C、相關法
D、因果法
12、制定信息資源管理標準的對象的內涵是
A、實踐經驗
B、重復性事物
C、統一性
D、秩序
13、系統標準化對象的整體及其相關要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制定和貫徹一個標準系統的標準化方法稱為
A、組合
B、綜合
C、程序化
D、簡化
14、1SO按專業性質設立技術委員會(TC)和若干分技術委員會(SC),TC和SC的成員分別為P成員和O成員。則下面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P成員可以參加TC和SC的工作
B、O成員不參與技術工作
C、P成員是觀察成員
D、O成員可以了解工作情況及獲取有關信息資料
15、明文被計算形成密文的過程稱為
A、加密
B、解密
C、散列
D、密鑰管理
16、信息可用性保證合法用戶對信息的使用不會
A、被不正當地拒絕
B、被拒絕
C、被不正當地使用
D、被使用
17、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不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
A、高投入、高產出且低風險的過程
B、低投入、高產出且低風險的過程
C、高投入、高產出且高風險的過程
D、低投入、高產出且高風險的過程
18、按照信息運行狀態,政府信息可以劃分為連續性信息、間隔性信息、常規性信息和
A、破壞性信息
B、突發性信息
C、人口信息
D、地理信息
19、企業信息資源管理都以營利為目的,而政府作為公共部門,目標則不像企業那樣單一。下列關于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目標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宣傳企業,擴大征稅范圍
B、樹立政府形象,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C、實現政府行政保密
D、為企業決策當好主持人
20、進行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手段通常是
A、行政手段和倫理道德
B、倫理道德和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D、文化素質和法律手段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1、促進信息資源管理產生的主要因素有
A、科技進步
B、“信息爆炸”
C、數據庫管理等應用學科的發展
D、數據壓縮技術的發展
E、信息資源地位的提高
22、信息化組織機構的主要職能有
A、信息化戰略制定及管理工作的組織
B、信息系統研發與管理
C、信息系統維護
D、信息系統運行與管理
E、信息資源管理與服務
23、數據、系統和環境的異構是影響信息共享的主要技術問題之一。產生異構問題的原因有
A、計算機操作系統類型的差異
B、網絡協議標準的差異
C、數據格式和標準的差異
D、系統安全標準的差異
E、語言文化的差異
24、信息法的特點有
A、具有法律的規定性
B、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
C、具有動態靈活性
D、具有執行的強制性
E、具有穩定性
25、下列需要采取高等級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的單位有
A、銀行
B、小學校園
C、電信部門
D、石油公司
E、政府機關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26、信息化組織
27、標準化
28.CA(Certificate Authority)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9、信息化戰略規劃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30、基于PKI的第三方認證服務體系有哪些實體?
31、從時效性看,企業信息的分類有哪些?
32、信息系統項目開發管理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33、什么是全文信息檢索?全文檢索系統標引方式有哪些?
五、綜合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2分,共36分)
34、試以“烽火臺”通信系統為例,解釋Hartley信息量測度公式。
35、結合實際闡述信息系統項目質量控制標準的主要內容。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