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范文

時間:2024-01-08 17:47: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

篇1

[關鍵詞]生活質量;指標體系;因子分析;聚類分析

[作者簡介]劉子真,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統計系教師,湖南 長沙410075;李曉松,供職于北京郵電大學宣傳部,北京100876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10-0026-05

一、引 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國家進入了持續、高速的發展的時期,這種舉世矚目的發展,在物質形態上帶來了經濟財富的迅速增長和社會形態的巨大變化。為了研究和評價居民生活質量,首先需要有一種標準,符合現階段經濟發展背景,建立能評價與研究居民生活質量的指標體系,然后選擇科學的方法在統一尺度下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

二、生活質量的定義及指標體系的結構

生活質量(Qnality Of Life,QOL)最早出現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ogbern,1933),當時作為一個社會學指標使用。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探討生活質量的評價指標和研究方法。生活質量是一個多維的概念,不僅包括生活的物質層面,還包括非物質層面,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活質量研究理論。文章將生活質量定義為:在一定的物質基礎條件上,社會提高國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國民生活需求的滿足程度,包括居民對自身及其社會環境的認同感。

如何確定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對于生活質量的研究非常關鍵,當前,經濟物質因素在我國人民生活質量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物質基礎應該是我國生活質量研究的重點,并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考慮到數據的可取性,最后選取經濟、社會、能源與環境三大類指標作為生活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圖1):

經濟方面主要包括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兩個一級指標。其中居民收入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總收入、平均勞動報酬、人均GDP四個二級指標來進行具體評價。居民收入是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不僅決定著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還制約著人力資本的投資,最終又會影響到收入水平本身的提高。居民消費中包括人均消費性支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水平3個二級指標。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合理化是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在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下,人們的生活需求滿足程度如何,最終就是看他們的消費狀況和消費結構。

社會方面主要包括人民生活、城市建設、教育狀況、衛生狀況和社會服務保障5個指標類。人民生活指標主要包括居民家庭平均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城市建設指標包括各地區建設總規模、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城市燃氣普及率、城市用水普及率、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8個基本指標。教育狀況指標包括特殊教育學校數、小學每十萬人在校生數、初中每十萬人在校生數、高中每十萬人在校生數、高等學校每十萬人在校生數、教育經費6項指標。衛生狀況指標包括衛生機構數、衛生機構工作人員數兩個指標。社會服務保障指標包括失業率、城鎮社區服務設施數、社區服務單位個數、城鎮便民、利民服務網點、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年末參加失業保險人數、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項二級指標。

能源與環境方面主要包括人均水資源量、無害化處理能力、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自然保護區占轄區面積比重5個二級指標,良好的自然資源與環境狀況既是生活質量本身的內容。又為生活質量的改善提供了有效保證,同時也為提高后代人的生活質量創立了條件。

三、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綜合評價

(一)數據準備

文章在實證分析中采用的指標體系數據全部為2007年的統計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8》。

在居民生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所使用的47個指標中,大部分指標為正向指標,即指標值越大反映的情況越好;也有部分指標為逆向指標,即指標值越大反映的情況越差。因此在進行綜合評價前,必須對逆向指標進行反向轉化,以確保全部分析變量的正向性。

(二)綜合評價方法

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一種常見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使用因子分析法進行綜合評價時,可以在保持原始指標所提供的信息基礎上消除其間的重復信息,從而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此外,在加權計算生活質量的綜合得分時,其權重由每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確定,避免了主觀化處理帶來的人為干擾因素。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變量(或樣品)的相關系數矩陣(對樣品是相似系數矩陣)內部結構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變量相關(相似)關系,但在這里,這少數幾個隨機變量是不可觀測的,通常稱為因子,然后根據相關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變量(或樣品)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或樣品)之間的相關性(或相似性)較高,但不同組內的變量相關性(或相似性)較低。

在因子載荷矩陣中各行元素的平方和即共同度,表示每個指標被各個因素所解釋的變異數的總和,而各列元素的平方和則表示每個因子對方差的解釋能力,即方差貢獻率。方差貢獻率大,則說明該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多。對于每個變量都有若干個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對各個因子的得分進行加權(屬客觀賦權),就得到每個變量的綜合得分。

在研究實際問題時,往往希望盡可能多地收集相關變量,以期望對問題有比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認識。多變量、大樣本的數據無疑會為科學研究提供豐富的信息,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數據采集的工作量和問題分析的復雜性,而由于構成文章中居民生活評價指標體系的47個變量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因此可以用較少的綜合指標分別綜合存在于各變量中的各類信息,而綜合指標之間彼此不相關,即各指標代表的信息不重疊,因子分析法可以將多個實測指標轉換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指標,而進行多元統計分析。對生活質量的數據處理采用二階段因子分析,首先進行因子分析,生成各地區因子得分,再以第一階段因子得分為變量進行因子分析,生成各地區的綜合得分Z=0.56163z1+0.23487z2+0.12322z3。其中:

表1就是我國各省市居民生活質量水平的綜合排名。排在前6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排在后6位的分別是黑龍江,貴州,寧夏,甘肅,,海南。我們可以注意到,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去上海北京工作生活,而農民工也比較喜歡選擇廣東浙江這些地方去打工,這

說明我們的排名和實際是相符的。此外,我們可以看到排在前1名的北京得分達到了18點多,而最后一名的海南得分是8點多,其中分差之大也說明了這些省市居民生活質量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協調、能源擁有不協調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2 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據對象間的相關程度進行類別的聚合。在聚類分析中。通常根據分類對象的不同分為Q型聚類分析和R型聚類分析兩大類。Q型聚類分析是對樣本進行分類處理,可以綜合利用多個變量的信息對樣本進行分類,分類結果是直觀的,聚類譜系圖非常清楚地表現其數值分類結果。R型聚類分析是對變量進行分類處理,不但可以了解個別變量之間的關系的親疏程度,而且可以了解各個變量組合之間的親疏程度。本文使用Q型聚類分析方法,利用SPSS軟件對我國31個地區居民生活質量進行聚類分析。為了將樣品(或指標)進行分類,就需要研究樣品之間關系。一個樣品可以看作P維空間的一個點,并在空間定義距離,距離越近的點歸為一類,距離較遠的點歸為不同的類。

應用SPSS軟件的Ward離差平方和法,對全國31個不同地區進行聚類分析,其中樣本之間的距離采用歐氏距離法,得出我國各地區居民生活質量水平聚類譜圖如圖2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可將全國31個地區劃分為六類,第一類為北京和上海,第二類為福建,重慶和天津,第三類為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第四類為江西,陜西,安徽,廣西,湖北,四川,河北,遼寧,湖南。河南,第五類為山西,黑龍江,內蒙古,吉林,貴州,甘肅,海南。寧夏,云南,新疆,青海,第六類為。

(三)綜合評價的結論

從以上對2007國31個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綜合評價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從綜合排名的總體情況來看,經濟增長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物質前提,但卻不是評價居民生活質量的唯一標準。由最終的因子得分排名表可以看出,通過進行最后的二階段因子分析,排名前6位的是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排在后6位的分別是黑龍江,貴州,寧夏,甘肅,海南,。得分最高的幾個地區均為我國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政策優勢使這些地區的經濟在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而得分最低的地區則大多經濟水平相對落后。而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分差達到了28分之多,這說明了我國各個省市居民生活質量水平存在這很大的差距,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協調、能源擁有不協調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2 從聚類分析來看,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總體上表現為東部較好、中部偏差、西部落后,這與人們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根據聚類樹形圖,可以將全國31個地區分為六類,第一類為北京和上海,第二類為福建,重慶和天津,第三類為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第四類為江西,陜西,安徽,廣西。湖北,四川,河北,遼寧,湖南,河南,第五類為山西,黑龍江,內蒙古,吉林,貴州,甘肅,海南,寧夏,云南,新疆,青海,第六類為。其中第一第二第三類為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第四類為中部地區,第五類為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是提高生活質量的主要決定因素,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長遠的關系,經濟增長是人類社會經濟生活得以綿延的基本保障,只有當經濟增長達到一定水平,才能為提高生活質量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具體表現在發達國家的生活質量通常比發展中國家更高,而在同一個國家中則表現為發達地區的生活質量比不發達地區的生活質量高。此外,因為其獨特的高原地形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自成一類。

四、結 語

根據前面的實證分析,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一個地區生活質量的好壞是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環境和制度等因素協調發展的體現。

在經濟方面,通過兩階段因子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經濟增長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良好的經濟環境是良好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我國東西部在經濟發展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直接影響著我國東西部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所以,東部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就可以將居民生活質量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而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大力發展經濟才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在城市建設方面與教育方面,一些經濟發達省市的政府部門對城市建設及教育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重視程度不夠高,導致很多省市城市設施建設及教育體制不夠完善,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這些省市應提高對城市建設的重視程度,為居民提供完善的城市設施并且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在社會保障方面,從兩階段因子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社會服務保障在居民生活質量指標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居民生活質量,所以,我國各省市在社會服務保障方面都應做出進一步調整,建立完善、統一、管理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完善的救濟制度,使社會的每個人不論是否就業、也不論是何種經濟成分的從業人員都能獲得相同的保障和社會救濟。

在環境與能源方面,我們應在發展的同時,推出一系列以“綠色發展”為目標的政策與舉措。我國在步入現代化的進程中,發展與資源的矛盾以及由此派生的其他矛盾始終是一個較為核心的問題。從實證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國很多省市存在著資源與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并且有許多不利條件。人口增長過快,大規模人口遷移與空氣污染都會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馮立天,中國人口生活質量研究[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

[2]風笑天,林南,等,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篇2

【關鍵詞】術后鎮痛;方法;分類;患者自控鎮痛(PCA)

術后急性疼痛是指機體對疾病本身和手術造成的組織損傷的一種復雜的生理反應,它表現為心理和行為上一種不愉快的經歷。為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后鎮痛已在我科廣泛應用與開展。涉及多個臨床科室和各個手術科室。其中一些技術的應用在癌痛及慢性疼痛的治療上也取得滿意的效果,社會反應良好。

1 臨床資料

本科自2000年開展術后鎮痛,共實施約3200余例。患者自控鎮痛(PCA)約3000余例。其中靜脈PCA(PCIA)2500余例,硬膜外PCA(PCEA)500余例,單次硬膜外給藥約200余例。

2 結果

97%以上的患者,鎮痛效果確切,患者感覺舒適。約90余例出現癥狀輕微的不良反應與并發癥,多以皮膚瘙癢,惡心,嘔吐,尿潴留為主,經對癥處理后,多愈后良好。但也有約10余例效果欠佳。

3 討論

3.1 術后鎮痛的意義 ①從倫理及人道主義角度來看,緩解疼痛是基本人權,是物質文化水平及生活質量提高的必然結果;②術后鎮痛不僅旨在減輕患者手術后的痛苦,而且在于提高患者自身防止圍手術期并發癥的能力;③術后鎮痛可以減少術后患者體內的兒茶酚胺和其他應激性激素的釋放;④可通過降低患者的心率,防止術后高血壓,從而減少心肌做功的氧耗量;⑤鎮痛治療可以減少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減少術后患者對抗機械通氣和胸部理療的要求,從而減少術后患者呼吸系統的并發癥;⑥在經過血管手術的患者,術后鎮痛可避免體內高凝狀態的出現,減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以及血栓引起的肢體缺血現象的發生。

3.2 術后鎮痛的原則 ①確定傷害性刺激的來源和強度;②明確傷害性刺激和其他痛苦(如焦慮,生活質量等)之間的內在關系,并進行相應處理;③建立有效的鎮痛藥水平,保證和維持鎮痛效果;④根據患者的個體要求,定時評估和調整鎮痛方案。

3.3 術后鎮痛的方法

3.3.1 根據鎮痛藥物不同的給藥途徑大體分為三類:①口服給藥:如布洛芬,哌替啶,嗎啡等;②椎管內鎮痛:a.蛛網膜下隙鎮痛,如嗎啡等;b.硬膜外腔鎮痛,又分為單次和連續;

③胃腸外給藥:a.肌內注射:如嗎啡,哌替啶等;b.靜脈注射;c.經皮貼劑給藥,如芬太尼等;d.經口腔、鼻黏膜吸收給藥,如鹽酸二氫埃托啡等。

3.3.2 現多采用患者自控鎮痛(PCA)技術,它可以克服以往鎮痛方法的一些缺點:如用藥不靈活,不及時。患者需要時必須依賴醫護人員的處方和給藥,藥物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到有效濃度,并且患者對鎮痛藥物的需要量可相差10倍以上。PCA控制系統(PCA泵,容量一般在100~120 ml)允許患者自行給予一定量的鎮痛藥物,在預先設定的時間內控制系統對患者的第二次給藥要求不會作出反應。因此,可有效的防止藥物過量。利用最低有效鎮痛濃度(MEAC),患者自行調節給藥。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少量、頻繁給藥。PCA減少血藥濃度的波動及不良反應。電子 PCA泵還具有連續背景輸注給藥,它將減少患者的PCA給藥次數,減少鎮痛藥物的血藥濃度波動,因此,可改善鎮痛效果。不同患者對藥物的需求差異很大,而PCA對用藥劑量的限制范圍很寬,如:不同患者使用PCA時,每小時嗎啡用量可以從0~10 mg不等。簡化給藥途徑,提高鎮痛治療的敏感性和效果。

3.3.3 PCA的分類 見表1。

3.3.4 注意事項 使用PCA鎮痛成功的關鍵首先取決于選擇適宜的患者。不適合使用PCA鎮痛者包括:年齡過大或過小、精神異常、 無法控制按鈕以及不愿接受PCA的患者。此外,還應在術前告知患者或其家屬PCA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如PCIA要做到不能讓管道堵塞,PCEA不要讓導管脫出等。如果術后早期的患者由于無法及時的給藥鎮痛而致鎮痛不全,則在術后較晚階段再進行鎮痛的難度加大。

3.4 術后鎮痛的并發癥 常見于皮膚瘙癢、惡心、嘔吐、尿潴留、呼吸抑制、頭痛等,臨床上多以對癥治療為主。

4 結論

隨著術后鎮痛技術的迅速開展,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也將不斷得以改善。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特別是麻醉專業的人員,切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好適合自己醫院的鎮痛方法,與患者做好溝通與交流,讓患者清楚自己在鎮痛治療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包括如實匯報疼痛情況),為廣大患者減輕痛苦,解除后顧之憂,促進他們早日恢復健康。PCA技術還可擴大到分娩鎮痛、癌痛以及慢性疼痛的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鑒.現代麻醉學(下).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573-2589.

[2] 徐啟明,李文碩.臨床麻醉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3-142.

篇3

關鍵詞:基層糖尿病;三級預防;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6―0061―0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人口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已居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后列第三位,因此,作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構建基層三級預防體系,對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改善,有著重大的影響。

1基層醫護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基礎

1.1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醫護人員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通過自學、進修及參加培訓班學習,及時掌握醫學新知識、新技術,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具有高尚的醫德,嫻熟的醫療護理知識,高雅的談吐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

1.2加強健康教育知識及技能訓練針對患者及家屬家庭狀況、年齡、個性特征、文化程度等不同,確定健康教育用語,使其對糖尿病的認識逐步提高,有良好的依從性。

2方法

2.1健康教育的內容糖尿病發病原因、流行勢態、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并發癥及危害、三級預防的目的等。

2.2健康教育的形式定期舉辦糖尿病健康講座,利用板報、口頭宣傳、發放宣傳資料、舉辦座談會及定期家訪、電話隨訪等。

2.3健康教育的方法

2.3.1飲食指導原則是平衡飲食,即:食物要多樣,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甜食要少吃,食鹽要限制,飲酒要節制,三餐要合理等,尤其在當地農村,習慣每日進食2餐,每餐之間間隔時間太長,每餐進食量較犬,可能是導致餐后血糖升高,最終導致糖尿病發病率增高的原因,所以,在宣教時盡量讓病人配合改變飲食習慣,做到“二高”:高粗纖維素,高復合碳水化合物;“四低”:低糖,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一平衡”:蛋白質要平衡。

2.3.2運動指導運動可增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有利于糖尿病病人慢性并發癥的控制,減輕體重,增強體質,給病人帶來生活的自信心和樂趣。運動時提倡有氧運動,運動結束后立即數脈搏,使心率保持在170減去年齡上下為宜,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但在多種感染、腎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輕度活動即發生心絞痛、心律紊亂,最近發生的血管栓塞,未控制的高血壓時不主張運動療法。

2.3.3藥物指導當飲食和鍛煉不能控制血糖時,降糖藥物的使用是最基本的治療,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使用要遵循個體化的原則,定期調整劑量,嚴防低血糖及糖尿病酮癥的發生,要教會病人胰島素的注射部位、胰島素筆的使用方法等。

2.3.4監測指導可以指導病人在家中自行進行尿糖的監測,微量血糖的監測并記錄,方便醫生為其調整降糖藥物的劑量,每月定期到醫院進行空腹血糖、尿蛋白、血壓、體重的監測;每三月查1次糖化血紅蛋白;每半年查1次血脂、肝腎功能,定期進行心電圖、胸透、胰島功能等相關檢查。

2.3.5心理指導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需要一個半醫生的治療,一個醫生是內分泌科的醫生,而“半個醫生”是患者自己或家屬,這“半個醫生”是良好控制和鞏固療效的基礎和關鍵,目前雖然不能治愈糖尿病,但可以控制糖尿病,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識,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和憂慮,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康復。

2.3.6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1)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知識;(2)嚴格執行飲食及運動方案;(3)講明糖尿病昏迷的征兆,如惡心、嘔吐、食欲差、嗜睡、呼吸深快及脫水等,做到及時發現,早治療;(4)治療期間,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嚴防低血糖的發生;(5)外出時佩戴急救卡,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服藥劑量、家人聯系電話等;(6)定期檢查眼底、眼壓等,預防視網膜病變等視力損害;(7)監測血壓、血脂、控制高血壓,治療脂代謝紊亂;(8)鞋襪要合腳、衛生、透氣、防止周圍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致足損傷,冬季加強四肢的保暖,嚴防燙傷;(9)預防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肺部、泌尿系統的感染。

2.3.7構建基層糖尿病三級預防體系(1)一級預防:糖尿病的預防:在人民群眾尤其是高危人群中大力宣傳糖尿病知識,保持合理的、科學的生活方式,避免高熱量飲食、戒煙、少飲酒,加強運動,避免過度肥胖等,讓能夠不患糖尿病的人不患糖尿病;(2)二級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即患了糖尿病,要及時發現,積極正確地治療,防止并發癥;(3)三級預防:降低糖尿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也就是患了糖尿病的并發癥,要積極治療這些并發癥,使糖尿病并發癥造成的殘廢和過早死亡的比例降到最低水平。

篇4

【關鍵詞】社區;糖尿病;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95 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5-1296-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絕對缺乏或胰島素的生物效應降低引起的體內代謝失調和高血糖癥狀。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統計我國現有糖尿病病人約3000萬,居世界第二。[1]由于糖尿病的治療是終身性的,其治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病人的主動配合以及對糖尿病的認識,因此,做好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對預防糖尿病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1.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

1.1 宣傳板報:利用社區黑板報及文化宣傳欄,宣傳糖尿病的基礎知識,使病人及家屬充分認識糖尿病綜合治療的重要性。

1.2 專題講座:集中社區內的糖尿病人及家屬由專科醫生及護士有針對性地舉辦系列專題講座,把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治療教會病人。組織病人到社區醫院免費體檢,并建立病人健康檔案。

1.3 個別指導:多數糖尿病人不能接受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表現為焦慮、恐懼,因此,醫護人員要理解、關心病人,采取面對面交談形式,多講一些治療效果好,病人積極配合的例子,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病人的信心,使病人知道雖然不能根治,但通過終身治療及適當的體育鍛煉,也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和長壽。同時醫生、護士、營養師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給予耐心細致的輔導,教會病人分析病情變化的特點而進行自我監測。

1.4 定期隨訪:通過親自上門、電話或門診每月1-2次與病人保持聯系,了解并督促病人行為的改變。

2.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內容

2.1 心理指導:糖尿病是慢性終身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多器官功能受損及各種并發癥,病人易出現焦慮、恐懼、失望的心理,尤其是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復的時候,因此,教育患者戒怒、戒躁、戒憂、戒悲,悲喜有度,知足常樂,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放松,避免緊張超負荷。[2]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要家屬理解病人,從各方面幫助病人,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溫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指導:飲食指導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最關鍵的一步,若飲食控制不好,將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質量。[3]合理、有效的控制飲食,可以減少人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減輕胰島負擔,降低血糖。指導病人掌握飲食治療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注意飲食要均衡,結構要合理,定時、定量進餐,不可隨意增減食物。采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多纖維素飲食。飲食要清淡,烹調宜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多吃大豆、蘑菇等食物,少吃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糙米、青菜、芹菜、菠菜等含高纖維素的天然食品,適當增加牛奶、雞蛋、瘦肉等含蛋白質高的食品。并忌甜食。教會病人根據標準體重、熱量標準來計算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2.3 運動指導:適當的運動能促進糖的有氧氧化,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運動項目和運動量,要根據年齡、身體狀況、病情而定。以不感到疲勞為宜。運動方式采用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爬山、打乒乓球、游泳、跳繩等,不可間斷,要持之以恒。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一些糖果、以防低血糖發生。如果出現頭昏、心悸、多汗等低血糖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服用隨身攜帶的糖果。對于嚴重的1型糖尿病病人、嚴重感染、伴有嚴重的并發癥等病人不宜進行運動。對于輕度或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飲食的同時,采取運動治療可以使70%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4]

2.4 用藥指導:藥物治療是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療,指導病人嚴格按醫囑使用降糖藥物。注意遵守服藥原則,按時、按量、按規定服藥,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用胰島素治療者,教會正確的使用及保存方法。注射部位可選擇上臂、大腿、腹部等皮膚松軟處,腹部注射胰島素吸收最快,吸收均衡,溫度恒定,也不受運動影響,對病人來說腹部更具有可視性,便于病人自作和護理。[5]注意有計劃、按秩序地更換注射部位,以免產生局部脂肪萎縮或肥厚。藥瓶及注射部位皮膚嚴格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胰島素應置于冰箱冷藏,不可日曬、受熱,也不可冷凍。注射前1小時從冰箱內取出。抽吸胰島素時不要劇烈搖晃,以免產生泡沫破壞藥效。普通胰島素于餐前30分鐘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于餐前1小時注射。口服降糖藥物,如磺脲類藥物應在飯前15-20分鐘左右服或飯中服,雙胍類藥物可在飯中或飯后服,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反應。指導病人自測尿糖,每日3-4次,分別在餐前和晚睡前檢測,并做好計錄。用藥后如果出現心慌、出冷汗、饑餓感頭暈、眼花、手足震顫等低血糖癥狀時,立即口服糖水、糖塊、或糖類食品。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為了引導病人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維持最佳健康狀態,需要采取多種途徑,充分發揮社區醫護人員的作用,努力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在社區內持之以恒普及健康教育知識,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7.

[2] 霍兆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3):143.

[3] 劉文莉,鄧小瓊.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中國醫療前沿,2008,3(21):122.

篇5

【關鍵詞】?老年癡呆,護理干預,干預者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壽命逐漸延長,老年性癡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5%,8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20%[1]。老年性癡呆亦稱阿爾茨海默病(AD),常發生在50歲以后,占65歲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數老年癡呆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護理多由陪護工完成,居家期間的生活護理多由家屬或保姆承擔[3],以上人群缺乏對疾病的相關醫療知識和生活護理干預技能,使大多數老年癡呆患者不能得到專業規范的生活護理干預,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加強老年癡呆患者生活干預者規范化培訓,以促進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緩病情進展有著重要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病房陪護工和敬老院陪護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齡:45.5歲;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學4人;陪護工齡:工齡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內10人。

1.2? 方法?

1.2.1 培訓內容

以老年癡呆專業陪護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工作模式為依據,設置專科知識和護理技能等培訓內容,使陪護人員達到具有老年性癡呆專業陪護的基本能力為目標[4],對19位生

活干預者(陪護工)進行為期3個月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每周二次。由總護士長、病房護士長等護理人員組成的培訓小組執行培訓計劃。

1.2.1.1 理論培訓

①培訓內容:包括老年癡呆概念、臨床表現、進展、預后、護理等方面;與老年人溝通交流和增加親和力技巧等。②培訓方法:a. 對文化程度較高的干預者和家庭陪護人員發放護理培訓資料,鼓勵其自學,護理人員定期指導并檢查實施情況。b.集中授課培訓:由本中心培訓小組承擔對干預者和家庭陪護者的培訓,并聘請相關專家進行疾病的講解和咨詢。

1.2.1.2 操作培訓

①培訓內容:日常生活護理干預操作流程與細則。②培訓方法:采用個別指導與集體授課相結合,由培訓小組承擔干預者的操作技能培訓,每周兩天下午在患者病房進行面對面指導、教授護理技巧,如有需要隨時幫助指導。每周三下午陪護者及老年癡呆患者一起參與集體操作指導培訓。

1.2.2 ?針對病情進行個體化指導?

根據老年癡呆患者實際病情,對干預者和家庭陪護人員進行細化的護理操作講解。尤其是對文化程度較低的干預者,把規范培訓知識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處方樣式進行耐心講解,在護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圖。?

1.2.3 加強心理護理

老年癡呆是一種不可逆病癥,發病機理與環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關。①患者早期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健忘,進行各項干預訓練時多鼓勵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②掌握溝通技巧,采取誠懇、通俗的語言、恰當的肢體語言與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 干預者生活護理各項操作技能訓練細則

1.3.1 對患者自我照顧能力的訓練

干預訓練要循序漸進,盡可能給患者自我照顧的機會,參與自我管理,盡可能延長日常生活能力,延緩智能衰退。

1.3.2 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訓練

選擇患者熟悉且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從簡單到復雜的日常功能進行干預訓練,先協助患者完成訓練,再指導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檢查患者獨立完成情況,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許,鼓勵患者積極參加集體訓練活動。根據干預情況逐漸增加有難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訓練:購物、打電話、能夠叫出醫生、訓練者姓名等。

①進食訓練:使用輕便,易于拿取、安全設計的餐具以減低患者使用的難度。食物溫度適宜,每次入量適合,緩慢進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囑患者反復做幾次空咽運動,以防噎食及嗆咳。成效:能夠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夠獨立進食。

②按時服藥訓練:早期老年癡呆患者常忘記吃藥或服藥過量,采用特質藥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訓練時干預者要嚴格管理藥物以防患者服用過量。鬧鐘鈴聲提醒患者按時服藥。成效:患者按服藥時間獨立自行服藥。

③穿脫衣服和鞋子訓練:按相應季節準備衣服,簡單易穿的開衫,彈性褲帶的褲子,不用系帶的鞋子,干預者要簡單、清晰告知患者穿著的步驟,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 成效:患者能正確穿脫衣褲、穿鞋時間較前縮短視為有效。

④肢體協調性訓練:對早、中期的老年癡呆患者進行協調性技能訓練和手指功能訓練(有資料報道以上訓練對延緩老年癡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揀彩豆、捏橡皮泥和定點投球等娛樂活動。成效:完成動作時間較前縮短,準確率提高均視為有效。

⑤大小便訓練:掌握老人排泄規律,按時提醒入廁。盡量穿彈性褲腰的褲子以便穿脫,對于頑固性便秘的老人,飲食適量增加纖維素,給予潤腸通便藥物。成效:獨立完成大小便,不發生尿床和便溺均視為有效。

1.4 考核時間、內容及方式?

培訓前、培訓結束時各考核一次;內容以老年癡呆專科護理知識,與患者語言溝通技巧和護理干預操作流程;采用筆試、口試和護理操作演練方式進行考核。

2 結果

規范培訓后陪護工理論知識和操作成績比較都有顯著提高(見表1)

討論

3.1 幫助干預者及家庭陪護者及早重視老年癡呆疾病,通過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訓練和護理干預,提高社區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緩病情發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5】。

3.2 陪護工經過規范培訓后理論知識和操作成績明顯提高,系統學習老年癡呆病程演變過程和相關護理知識,鞏固和強化了陪護工的理論知識;通過操作訓練規范了陪護工的護理操作技能;通過集體娛樂活動加深陪護與患者之間情感交流與語言溝通,同時也使陪護工之間相互交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高陪護工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關注干預者和家庭陪護者的心理壓力,這些人群老年癡呆護理知識相對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護理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通過動態的護理技能規范化培訓,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向他們講解老年癡呆的臨床表現、心理特點及與老年人溝通交流技巧,較好緩解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取得積極配合,對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的生命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3.4老年癡呆目前尚無根治的藥物和途徑,護理干預網絡尚未建立【6】。借鑒國外社區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護理經驗,運用科學的護理干預訓練對老年癡呆患者生活干預者(陪護工)進行系統培訓,使他們掌握科學、有效的護理技能和方法,通過患者自我照顧能力的訓練,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賈建平.重視心腦血管疾病與AD關系的研究[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2,10(35):261263.

[2] 王維冶.神經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 盧少萍,符 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癡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導[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03-405.

[4] 程雙云,楊蘇萍.對照顧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員的培訓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9:11(9)58-59

篇6

[關鍵詞]房地產;發展;現狀;趨勢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4)13-0006-01

近年來我國形成的房地產熱吸引了眾多投資商的眼球,各類房地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生存變得日益困難。房地產企業要在這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及時了解行業信息、把握行業發展方向。因此,研究近年來我國房地產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就目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還是對房地產行業發展情況的大概分析,缺乏相對準確的數據說明,本文作者通過對官方數據的收集分析,指出了我國房地產目前的發展情況,并預測了未來幾年內可能的發展趨勢。

1.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可帶動其他許多行業的發展,是拉動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行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三方面帶動,這三方面分別是: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由于這三方面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被稱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我國于1998年進行了住房改革,房地產行業市場化。自此以后,房地產行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從1998~2013年,房地產行業的平均年投資增長率高達27.16%,早已從原來的千億元突破萬億元,房地產行業的平均年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速度。而且房地產行業的覆蓋面廣、關聯度高,因此,它對國民經濟貢獻率不僅僅來自于本產業的發展,而且也來自于它所關聯和覆蓋到的其他行業。1998年~2013年間,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總投資額占GDP比重的4.08%~5.76%,在我國經濟增長中占有較大比例,圖1是自1998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增長變動圖:

由上圖可以清楚的看出近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對于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增加,這不僅有利于房地產企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

1.2改善人民居住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建設和諧社會、美麗中國,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好人民的住房問題。人民的居住條件直接決定了人民的幸福指數,關系到人民生活環境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增加城市保障房和農村居民舊房改造建設,滿足人民的居住需求,是保證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大事。好的住房條件可以為人民提供一個更為舒適的居住環境、使人們的心情更為愉悅和舒暢。近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使全國住宅面積不斷增加,房地產行業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作用日益凸顯。

2.我國房地產近年來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房地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最近幾年來,房地產業的發展現狀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盡如人意的一面,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的投資額不斷增加,尤其是在“購房熱”浪潮的推動下,許多企業轉而進入了房地產行業。房地產的投資額在社會總投資額中的比重不斷加大,我國房地產面積逐年增加,據筆者調查研究發現,直到2013年我國的房地產投資完成率高達90%多,與2012年相比,房地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0.25%。2014年1月份以來,我國房地產的投資額仍然呈穩步增長的趨勢。

2.2區域間發展存在不平衡性

房地產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成正比例關系,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區域間存在不平衡性,因此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發展區域間也存在不平衡性。總體說來,我國東部地區房地產業發展比較迅速,而中西部地區房地產行業發展相對來說比較緩慢。尤其是一些比較偏遠的西部地區,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直接受地區經濟水平的限制,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

2.3房地產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間存在矛盾

由于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房地產的建設量不斷增加,這就造成我國的房地產開發時期較短,住房像電子產品一樣更新換代快,許多房屋建設不久后又被拆掉,那么這些新房的建設不僅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而且拆除的舊建筑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嚴重污染環境。因此,就目前房地產的發展情況來看,房地產的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間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

3.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投入房地產開發的企業不斷增加。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占領未來的房地產市場,許多房地產企業紛紛采用了先進的建設技術和銷售策略,以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那么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呢?經筆者調查發現,我國房地產的發展在未來將仍然呈上升趨勢,發展潛力巨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房地產開發經費增加

近年來,房價增長成了人們的熱議話題,這不僅指人們的購買價,也指房地產企業的開發價。要建設更為新穎、舒適、環保的居室,樓盤建設的預投入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樓盤開發資金投入越多,其建設成果也就越多,房地產行業發展速度也就越快,反之發展速度就越慢。我國房價的持續攀升和房地產企業開發經費的增長正說明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

3.2房地產開發企業增加

由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高檔舒適住房環境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這種情況促使人們的住房購買量出現驟增現象,許多居民不僅擁有一套住房,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多套住房,這雖然一方面反映了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不健康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使許多企業紛紛加入房地產行業。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斷增加的局勢仍將繼續。

3.3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多

近年來,我國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的技術人員不斷增加。這一行業的上級專業土木工程已成為許多高校里面的熱門專業和畢業生就業的熱門專業,這一方面是因為其較高的薪資,另一方面與其較為光明的發展前景也有一定的關系。

4.結語

房地產行業是“城鎮化”發展的產物,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指標和人們幸福指數不斷上升的關鍵。因此及時把握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確保其健康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相關部門和房地產企業應高度重視,做到認真對待、嚴密控制。以確保我國房地產行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參考文獻

[1]向為民.中國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的量化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8.

篇7

關鍵詞 接種疫苗 結核性腦膜炎 預防 小兒

結核性腦膜炎是神經系統結核病最常見的類型,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蛛網膜下腔,引起軟腦膜,蛛網膜進而累及腦血管甚至腦實質所引起的病變[1]。結核性腦膜炎在我國發病特點為由于兒童免疫功能不完善,抵抗力較低,防御功能薄弱,其發病率高于成人;農村衛生條件差,營養狀況低,農村發病率高于城市;北方冬季長陽光不足,氣候寒冷,居室很少通風換氣,結核菌易生存[2]。結核性腦膜炎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治療時間長,預后可癲癇,偏癱等后遺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病歷資料

患者,男,1.8歲,生于偏遠農村,自幼有奶奶撫養,經濟條件差,居住環境差。患兒1.5歲時行疫苗接種后次日右側頸部出現皮下結節,家屬疑為“腮腺炎”,自購“拔毒膏”外用,結節漸縮小,為求進一步診治,至村診所就診,診斷“微量元素缺乏”,給予補充微量元素治療,3天后患兒哭鬧不止,納差,腹部觸摸有緊繃感,再次至村診所就診,給予藥物口服治療腹脹效差,患兒出現發熱,體溫不詳。為求進一步診治,至當地鎮醫院就診,查血常規示血象高(數值具體不詳),給予輸液治療,當晚患兒全身皮膚冰冷,未測體溫。為求進一步診治,至某醫院就診,疑為“腦炎”,給予藥物治療,夜間體溫降至35.0℃,次日體溫上升。后又轉院治療,行腦CT,胸CT及腰穿檢查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給予“異煙肼、利福平、毗嗪酰胺、甘露醇、氫化可的松及維生素C”等藥物,患兒體溫降至正常,住院1周后發現患兒右眼眼裂縮小,雙眼右側斜視,頭右偏,口角右偏,右嘴角流涎,右下肢短縮,雙下肢不能站立,失語。經2個月康復治療,患兒雙下肢可站立,語言表達可。1.5個月前患兒出現陣發性四肢抽搐,雙手指,雙足指攣縮內收,夜間為甚,行腦電圖檢查提示“癲癇”,給予丙戊酸鈉口服液應用,發作次數略有減少。患者神志清,精神及飲食尚可,反應可,無明顯咳嗽、咳痰,無異常哭鬧,大小便無異常。無抽搐。查體右眼眼裂縮小,雙眼右側斜視,頭右偏,口角右偏,右嘴角流涎,右下肢短縮。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2.5mm。口唇無紫紺,咽部無充血,胸部觸診語顫正常,雙肺叩診呈清音,聽診呈清音,未聞及干濕性音。心臟聽診無異常,腹部查體無異常,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四肢活動自如,攙扶行走時右下肢破行。激素減量后予患兒行腰椎穿刺術,腦脊液檢查示白細胞88×106/L,較前反復,前來我院就診。行胸CT檢查排除肺結核,經重新調整激素用量2周后復查腦脊液腦脊液常規示無色清晰,潘氏試驗陽性,細胞總數0.01×109/L,墨汁染色未發現隱球菌。腦脊液涂片未發現抗酸桿菌,腦脊液結明三項均陰性。腦脊液生化示ADA 36.00U/L,升高,LDH 17.00IU/L,蛋白0.71g/L,糖2.84mmo/L,氯122mmo/L。

討 論

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死亡率,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嚴重降低人類生活質量。結核性腦膜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減少后遺癥發生。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在于減少腦膜的滲出和腦水腫,減輕免疫反應,抑制結締組織增生,減少粘連和瘢痕形成,但目前大多學者對結核性腦膜炎糖皮質激素應用適應證的選擇,應用劑型、劑量、使用方法療程及減量時間尚無統一認識,還停留在經驗性用藥,易致病情反復,降低預后質量[3]。我國結核性腦膜炎的年發病率各地均較高,尤其是農村地區,受經濟和衛生條件影響很大,結核分枝桿菌侵入蛛網膜下腔后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發病,機體抵抗力強可不發病或呈潛伏狀態。小兒接種疫苗時若消毒不徹底可至結核分枝桿菌沿局部淋巴管擴散,在區域淋巴結附近侵入血流,運行至蛛網膜下腔。因此改善基層衛生條件,加強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業務素質培養對預防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朱莉貞,潘毓萱.結核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54-262.

篇8

1健康教育方法

1.1針對患者的年齡,病情特點,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等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運用書面宣傳,口頭宣傳,定期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定期隨訪等形式。

2.2為患者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是他們能夠相互交流治療心得,提高對糖尿病的認識,了解嚴格控制血糖的意義。

2.3對老年人活動不便,記憶力差等情況,采用通俗易懂語言及圖片等形式進行講解,并多重復以便記憶。

2健康教育的內容

2.1個人教育:首先糖尿病人自己從思想上重視,并且要認識到疾病的長期性,反復性,摒棄糖尿病暫時不治也沒事的想法,只有在思想上足夠重視,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

2.2家庭教育:為患者建立糖尿病檔案,到患者家中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為患者遵醫囑治療提供家庭幫助。

2.3專業教育:包括基礎知識教育,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發生機理,治療方法等情況。

飲食教育,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病情,指導患者制定糖尿病食譜,按照標準體重,勞動強度,年齡,性別,血糖值,及食物中各種營養元素的含量,合理控制飲食的種類及食物的總量。運動教育,讓患者充分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注意運動的量及時間。藥物指導。了解各種藥物的機理,適應癥,禁忌癥,胰島素的使用注意事項。自我監測,正確使用血糖儀進行自我血糖監測。

3具體措施

主要進行一對一宣傳教育,發放宣傳資料,回答患者所提的問題,督促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情況。

3.1糖尿病基本知識:宣傳2型糖尿病是由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缺陷共同形成的以高血糖為主的代謝異常綜合征,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如年齡、肥胖、吸煙、活動量減少等生活習慣及其他因素有關。2型糖尿病的危害,即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的發生、預后等。

3.2糖尿病治療的選擇:2型糖尿病的治療不僅僅是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減少糖尿病視網膜病的發生率、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要以綜合治療為主,除血糖的治療以外,還包括血壓、血脂、控制體重以及戒煙等治療,全面控制各種危險因素。

3.3以飲食、運動、藥物、監測、教育即“五駕馬車”為核心的宣傳:飲食治療 按患者的理想體重計算熱量,按三大營養物質的比例提供飲食,發放各種食品熱量等量交換表,及舉例飲食等,督促患者進行飲食治療,按時、按點、按量規律飲食。

運動方案 鼓勵患者飯后散步運動,養成運動的習慣。

藥物治療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盡量使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告知患者胰島素治療的益處。

血糖監測 住院患者每天4~7次的手指血糖監測,血糖控制平穩后,每周1天的血糖跟蹤。通過血糖監測來調整患者的藥物的用量,用事實來教育患者,使其自覺地配合治療。

學習及教育 鼓勵患者學習糖尿病知識,主要是飲食及運動等,并通過患者教育其家屬。

3.4低血糖基本知識:教會患者低血糖是怎么回事,認識低血糖,發現有低血糖反應的時候急救措施,并發放低血糖卡片。

3.5胰島素筆的使用: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筆。

4常見的問題

(1)患者有經常尋求好藥的心理,聽人說那種好就去買來試,或是看廣告吃藥,或是相信郵購藥品,或經常問醫生哪種藥能治療糖尿病。(2)總想比較一下看哪個醫生說得對,結果一個醫生一個說法,自己無所適從,對每一個醫生講的都將信將疑,按自己的想像去治療糖尿病。(3)自己讀有關糖尿病書籍,以為自己已成為專家,結果往往是斷章取義,曲解了本意。(4)糖尿病太麻煩,不想檢查,害怕知道事實,或是不愿承認事實,持一種放縱的態度。或是只吃藥不愿監測。(5)不愿服西藥,認為西藥副作用太多又太貴,認為中藥無副作用,又便宜。用中藥治療糖尿病。(6)認為注射胰島素就像吸毒一樣,易成癮,一用就離不了,一種抵觸心理。(7)大部分患者只知道糖尿病是血糖高了,不知道還會發生低血糖。(8)認為糖尿病就是糖類食物吃多了,改吃肉食、雞蛋,或是聽人說蕎麥不會產生高血糖,就多吃蕎麥,不控制量。(9)糖尿病就是吃多了,什么都不敢吃或者吃得很少,營養缺乏。(10)糖尿病就是把糖都尿出去了,就應該多吃些。(11)工作性質、自身信仰、經濟狀況、社會因素等不能堅持治療。(12)降糖藥物就是降血糖,如果再飲食控制血糖就降得太低,放棄飲食控制。(13)糖尿病飲食在具體操作中難以掌握,不愿執行。

2型糖尿病不僅僅是單純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的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才是最終目的,全面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如體重超重、吸煙、活動量少、高血壓、高血脂等。人群當中各種文化水平均有,社會各階層均有。再加上專業醫務人員不足,醫患關系緊張,使得健康教育更具有艱巨性和難度性。而糖尿病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沒有不通過控制飲食糖尿病就能得到控制的。但飲食治療也是最難有效實施的一部分,主要病因:(1)醫務人員的認識不一,專業隊伍太少。(2)飲食習慣糾正的本身的困難性。(3)目前,飲食不僅僅是提供能量代謝,與傳統文化、社會關系、家庭成員等不能截然分開,導致飲食不僅僅是單純的飲食。(4)患者將信將疑的心理難消除。

因此,應成立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隊伍,統一認識,育內容,首先教育醫務人員是非常必要的。在向患者及家屬宣傳糖尿病相關知識。可組織糖尿病患者協會,注重患者的心理教育,使其正確認識糖尿,提高自信心,自覺得配合醫生防治糖尿病。教育患者不需要學成一名醫生,學會怎樣飲食、運動、監測及藥物的使用即可。

具體操作中要解決貫徹執行飲食治療,要給患者計算熱量,分配熱量,具體到每餐吃什么,吃多少,發放飲食熱量等價交換表格。每天檢查督促,并監測血糖,用事實來教育患者飲食治療的重要性。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對糖尿病患者有即時和長期改善代謝的作用,表現為改善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的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降低血壓、改善癥狀等。

目前糖尿病治療達標率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醫生缺乏對糖尿病全面控制和達標的觀念,缺乏對新的藥物的認識,未針對基本病因及發病機制進行治療,治療方法落后;基層保健系統不完善;患者缺乏規范的糖尿病的管理,不合理的飲食及運動,恐懼不良反應,恐懼低血糖,治療依從性差。所以,糖尿病教育還任重道遠,仍需要更多的素質較高的專業隊伍,深入基層宣傳,需要糖尿病教育的多樣性、統一性。

為患者建立慢性病檔案,指導患者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監測站進行監測,出現并發癥及時就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定期進行隨訪,健康體檢,了解病情變化,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

我國目前醫療體制決定了基層醫院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多種形式健康教育,使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及錯誤的做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消除思想顧慮,提高了生活質量和存活率,避免了許多并發癥的發生。搭建患者相互交流的平臺,促進相戶鼓勵,相互比較,增強了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增強了初級衛生工作人員的有關知識,增強了責任感。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問題;對策;管理養護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城市園林綠化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礎設施,是美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城市基礎建設。近幾年,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城市綠化建設投入多,規模大,城市綠量有了突破性增加,彰顯了城市特色在加快城市園林化進程的同時,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充分表現出來,以下就城市綠化而臨的問題及對策做初步探討。

1城市園林綠化的意義及內涵

城市園林綠化主要研究園林綠化在城市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各類綠地的功能與有關定額指標及分布原則、園林綠化和園林事業的管理理論等。

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狀況關系養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體現養社會的文明程度。因此,必須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與質量,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孔城市園林綠化是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重要的基礎,是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公益事業,不僅是城市生態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體現了城市的品位和個性。

實踐證明了城市園林綠化對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有養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種背景下,加大政府對城市園林綠化的投入與管理,推動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朝養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方向發展,將是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城市競爭力不斷增強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研究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問題,無疑有養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城市園林綠化所具有的特點

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生態建設的重點項目,城市園林綠化的功能非常的多樣化,這也是它的主要特點。園林綠化不僅具有凈化空氣和改善環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城市居民也越來越注重自身的健康,城市園林綠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居民提供了鍛煉身體的好場所,是完全符合現代城市居民想要親近大自然的要求的。藝術化的人工植物成就了城市園林綠化,也滿足了人們文化心理以及審美的要求。城市園林綠化依靠先進的生態技術、重建技術以及恢復技術等,使其更接近大自然的景觀,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保護了地區生物的多樣性,并且維護了城市的生態平衡。

3 現階段城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

3.1園林綠化建設與城市總體建設以及規劃、布局都不協調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綠地預留的面積比例是非常少的,相對而言建筑用地的面積是很大的,周圍基本沒有一些綠化帶;與街道綠化帶一些地方無法相對應,占地面積也是十分稀少的;大面積、高投資的綠化景觀少之又少。在眾多城市規劃中,其綠化與相對應的環境并不協調,因此在許多城市規劃中,由于對綠化與對應環境的考慮不是很周全,所以就出現了園林植物不能使用自己生長環境的情況,給園林植物帶來很大的損害。

3.2僅僅強調綠化的景觀作用

某些園林綠化單位在進行施工時,把大量資金都投入到奇花異草以及名目樹種中,只是一味的追求其外表上的美感,完全忽視了其實際的生態作用,綠化的成本資金大大提高,而實際的生態效益又大大降低,又增大了城市財政的壓力。在現階段,城市綠地在進行規劃之前,都是把植物造景當做主要目的,也就是只是注重方案的構思以及創新性,對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生理周期都不夠重視,甚至完全忽略,這樣長期下來,其生態環境的功能必然會受到損害,城市綠投資的浪費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嚴重。

3.3 工作團隊施工和管理不規范以及養護管理人員素質較低

主要表現在建設團隊缺乏嚴格的管理,工程招投標階段的管理不規范,進入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建設單位內精通城市園林綠化的技術人員欠缺,甚至有些施工為了壓縮成本,提高利潤,而不去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和監管部門的監控下保質保量的完成,直接導致工程質量差,單調重復的建設問題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城市園林綠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養護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缺乏系統科學養護管理方法,重建輕管問題依然存在。

4 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對策

4.1園林綠化與城市建設相協調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效應

城市園林綠化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保護城市居民生存環境的重要方法。很多地方急于求成,單調盲目、互相攀比,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經濟建設,卻忽視了城市綠化建設,這樣的行為并沒有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城市建設不能局限于建設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應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該對園林綠地多一些重視。

要解決城市園林綠化規劃、布局不協調,應該要實現生態學原理的合理運用,就是把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水文地質以及原生動物植物群落等特點相結合,再構建新的具有地域性群落要有一定的協調性,創造出形象、自然、功能俱全的植物群落空間,實現綠化和美化一體的目標。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根據其地理位置、溫度、降水等因素來選擇最佳的植物品種,先選擇適用性較強、抗逆性較高的樹種進行種植,然后在種植其他的外來植物,這樣一來既節約了植物的成本費用,又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要考慮周全,其外形、色彩、香味以及生態功能都要全部考慮進去。

4.2合理布局及地域特色的體現

在進行綠化設計中,要把城市的特色文化和藝術感結合起來,使園林綠化不僅外觀具有美感,其內涵也是很重要的,要具有一定的特色。綠化表現的形式不能只有一種模式,要多種多樣,這樣所表達出來的綠化形象才會更加的深入人心。在此之后,在進行綠化設計時還需要掌握各種植物的景觀特色,然后根據不同的景觀特色進行組合配置工作,讓綠化變得更加立體化。實踐證明,合理的布局對城市園林綠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園林綠化的合理布局,其精華就是把城市的經濟與環境有機結合起來,讓綠地在城市中實現生態多樣化、環境舒適化的可持續利用的全能功效,建立和諧的綠地生態系統。

4.3對古樹名木資源的養護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

之所以要高度重視古樹名木,是因為其古樹名木是城市園林綠化的標志性景觀,其歷史厚度以及景觀價值都是不能輕易衡量的。在對古樹名木進行管理時,管理人員需要設立柵欄對其保護起來,定期進行松土、換土、施肥、澆水、吊枝頂枝以及病蟲害防治等養護措施,要保證其有良好的生產狀態。對城市園林綠化的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視城市園林綠化要想實現生態效益和審美特色雙重保障,其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工作時,要高度重視綠地的土壤情況、病蟲情況、施肥情況、整修樹枝情況等各個問題,要做好相應的防御措施。

綜上所述,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現代化的城市園林綠化需要現代化的手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斷增加,城市園林綠化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在現階段,我國的城市園林綠化雖然在不斷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作用的,因此解決城市園林綠化中所存在的問題是迫在眉睫的。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我國城市園林綠化所面臨的問題,讓園林綠化發揮其真正的作用,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雙欠,于伸.紙漿模塑板在景觀環境中的應用與開發研究[J].森

林工程,2012,01

篇10

[關鍵詞]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化;生態環境;耦合

[作者簡介]張 維(1982―),女,東華理工大學地質資源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講師;朱 青(1974―),男,東華理工大學地質資源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講師;張 帆(1980―),男,東華理工大學地質資源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講師。(江西南昌 330013)

一、城市化的內涵

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區集中和農村地區逐漸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是一個涉及人口、經濟、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等多方面的轉變過程[1]。通過城市化進程,可以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并由此獲得巨大發展的空間。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城市化的主要表現有四個方面:一是人口向城市遷移,二是城市數量的增多,三是城市規模的擴大,四是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處于城市化進程中的區域也必然會出現一些共同的現象:大批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集中,城市數量和城鎮人口數量的增加并逐漸形成以一個或幾個城市為中心輻射發展起來的城市群,用地數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大量土地利用類型的改變和資源的利用體現出多樣化形式;農村受到城市文化的滲透和影響,文明程度和群眾素質逐步提升;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革,產業結構實現了升級,非農產業發展的經濟要素快速向城市集聚,傳統低效的第一產業向現代高效的第二、三產業轉換;生產制造企業將消耗更多資源和能源。

任何區域的城市化都離不開自然生態環境的依托,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化作為一種重要的形式,正在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現實的或潛在的威脅。早在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世界正面臨著自然資源的嚴重惡化和生活在城市環境中人們生活質量的加速下降這兩大問題。這兩大問題是相互聯系的。城市化對威脅未來生存的全球環境變化有著重要影響,而生物圈的變化也越來越影響到城市健康和社會狀況[2]。”

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城市化現狀

2009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志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納入國家戰略。根據規劃方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目前規劃涉及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國土面積5.1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30%的國土面積,人口占全省的近50%,而創造的經濟總量占到60%以上,是江西綜合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對江西原有區域發展戰略的繼承、提升和突破,秉承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業走廊、九江沿江開發、環鄱陽湖城市群等一系列戰略方針。經濟的快速發展,意味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域將會進入上升的城市化通道。

2005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人均GDP為1380美元,按照錢納里的發展模型看,其城市化應在65.8%以上,然而實際只有30.54%。即便到2007年城市化也不過31.9%。可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城市化大大落后于其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后期快速的城市化進程。

對江西這樣一個農業大省來說,如此多的市縣步入快速城市化的通道,很容易造成產業結構、空間布局、配套基礎設施、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混亂,難免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區域內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整個區域的持續發展。所以,要想保障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就必須認真考察城市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耦合作用。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作用

在城市化進程中,以經濟發展為基礎,隨之而來的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和地域面積的擴張,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發展的最終目標。其中,人口的遷移和地域的擴張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一般來看,影響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對水、氣、生物、土地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條件造成影響;二是對能源、資源等支撐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造成影響。與此相對應,在這一過程中,生態環境也會影響人類的城市化進程和人民生活。二者之間可謂是相互耦合。可以預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城市化進程也會伴隨這種與生態環境的耦合作用。

(一)城市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從現實的生產生活過程來看,在城市化進程中,由于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地域擴展,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都會大幅度增加,給生態環境帶來壓力。更多情況下,還會對生態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對于江西省來說,農業大省的身份在一定意義上也表彰了其良好的生態環境。特別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覆蓋了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和九江、南昌等眾多的風景歷史文化名城。如果因經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導致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長遠看來,必然會得不償失,難以維系子孫后代的生存發展。但是,與城市化相伴隨的還有經濟的增長。經濟增長之后的城市化能帶來更多的環保投資,對前期的環境破壞進行挽救、做出補償。同時,經濟增長之后,還可以通過行政政策干預和清潔環保技術的推廣,有選擇地調控增長方式,放棄粗放式高排放的經濟實體,對污染排放總量加以控制,以通過提高人為凈化的能力來緩解生態環境壓力。

此外,經濟發展后的外來人口大量涌入,必然會推高中心區域的房價地價,增加區域內企業經營的機會成本,致使原有的企業遷至郊外,空置出來的土地則轉做他用。如果大批企業遷出市區,空置下來的土地將由工業用地轉作商業用地或者居民住宅用地,而郊區的農業用地可能也隨之變為工業用地,這將會加速城市內部土地功能置換,從而改變原有的土地使用格局。而大量移至郊外的企業,必然會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二)生態環境對城市化的影響

城市化的進展不能脫離生態環境的支持,自然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域內的光電生產、新能源生產、生物制藥、銅冶煉、鋼材加工等支柱產業發展所需的各種生產資料和能源基本都來源于自然環境。而且,即便取得了優良的成果,脫離適于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的成果人類也難以享受。

如果區域城市化發展速度過快,超出生態環境可以消化與承載的能力,區域生態環境就會出現惡化,城市化進程最終將被遏制。作為涵蓋廬山、長江、鄱陽湖等名山名水名湖于一體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如果城市化發展破壞了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使得居住環境的舒適度降低,居民紛紛到外地尋求適宜生活的環境。這個過程中,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可將具有良好經濟實力和文化素質的居民“擠出”中心城區,并使技術和資金也隨之流失,經濟增長也會隨之喪失動力,最終造成城市的衰退,從而阻礙甚至逆轉了城市化的進程。即便是生態環境破壞之后再來進行保護,可能也會占用發展經濟的有限資金,使得經濟增速下滑,從而放慢城市化的步伐。

如果生態環境建設投資速度過快,難免破壞資金利用的最優經濟原則,擾亂健康的投資市場。這必然會降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投資環境的競爭力,使得優秀的企業和資本離開這一區域,進而減緩城市化,從而抑制城市發展。城市化的正常發展速度將因資金的缺乏而不能跟上,生態環境也將最終失去建設的依托,經濟增長則無從談起。

因此,對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域來說,尤其要重視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城市化的耦合作用,關注生態和經濟的和諧發展。

四、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建議措施

城市化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經過程。為了避免資源高消耗之后的環境質量下降和生態環境破壞,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也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使之協調發展。

(一)增強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城市化而帶來的城市人口增加也伴隨著生活資料增加,由此產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噪聲也將會明顯增加。生態環境對城市化的影響最終都會作用于城市中生活的個人。因此,應該從個人出發,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結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優良的生態環境和人口眾多的實情,應該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讓公眾了解國家的環保政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環境現狀和環境被破壞后可能帶來的各種惡劣后果,增強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奠定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人文基礎。

(二)規劃合理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化進程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從時間上來看,不能單純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最大化。這種短視的追求會耗盡生態環境支撐經濟增長的能量,使得經濟增長后續乏力甚至出現經濟衰退。單個企業可能難以把握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政府應該對企業,特別是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的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以避免各種污染事故的發生。從空間上來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域的城市化發展,不能僅僅局限于該區域或者江西省范圍,應該從長江流域甚至全國范圍來評估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后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讓規劃者充分了解城市化進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合理規劃該區域的城市化進程。

考慮到城市化和生態環境之間的耦合作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應從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方面出發,根據區域內各城市的自身特點和原有條件,統籌兼顧區域內城市的經濟利益,為了區域經濟利益最大化,合理規劃區域城市化與生態協調發展的進程,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全面發展的城市群。在考慮經濟增長的時候,不能超越脫離區域生態環境最大容量的限制,避免新的生態環境問題再次出現。充分考慮區域內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對水、空氣、土地等資源的影響,結合各城市的規劃要求,保障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防范破壞性生態災難的發生。

(三)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體系

經濟發展的直接成果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隨消費產品的增加,即是消耗的增加。為了實現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協調,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必須設法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體系。對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域的城市化發展來說,應該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特色和優勢,將目前“資源一產品一廢物排放”的資源使用形式轉化為“資源一產品一再資源化”為主體的循環經濟[3],以此減少資源的消耗。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徹到平時的經濟生活,實現產業的集群化、生態化發展,積極發展以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為主的農業經濟,大力推行集約化、精細化、環保化的工業生產[4],并依托區域力量輻射整個江西省范圍,在保障鄱陽湖“一湖清水”的同時拉動全省經濟發展。

(四)鼓勵生態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化發展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工業固體廢棄物,它們都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們都是伴隨經濟增長而出現的。除了在政府監管之下讓企業減少排放外,為了保障經濟增長,更關鍵是在后期加強對污染物的綜合防治。而這種防治,要靠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來實現。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加強環保監控體系建設,應用生態學原理創造生態技術等等。為了將生態技術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就必須從政策支持、資金撥付、稅費減免等方面鼓勵各種生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來緩解城市化進程中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壓力。

[參考文獻]

[1]黃金川,方創琳.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機制與規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8,(2).

[2]王如松,周啟星.城市生態調控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