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行業市場范文
時間:2024-01-08 17:46: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型能源行業市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綠色保險;綠色金融;新能源企業融資
綠色保險通常被國內學界和業界視作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被保險人遵照保險合同向保險公司繳納保費,當污染發生時,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和治理責任并對受害人進行理賠(嚴湘桃,2009)。綠色保險也與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并列,被廣大學者納入綠色金融框架(天大研究員課題組,201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2016;周興云、劉金石,2016)。但有學者指出現有的綠色保險定義和范疇過于狹窄,限制了保險公司的潛力和積極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2016)。本文認為此定義下的綠色保險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正如現有研究已經指出的,單純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主要針對突發、重大、人力往往無法控制的環境污染事故(李雪松、孫博文,2014),并不能真正為企業融資提供幫助;其次,傳統綠色保險的定義范疇太過局限,只涉及到環境責任險,其范疇不能涵蓋近年來新興的新能源行業保險工具,不能體現保險公司作為重要金融機構的作用。
結合國內出現的新型保險產品,本文將新型綠色保險定義為以平滑企業收益為目的,通過穩定企業經營業績或現金流來增強投資人信心、協助企業融資的保險產品。與傳統的綠色保險不同,新型綠色保險能夠起到協助企業融資的重要作用,可以真正納入綠色金融框架下來。本文將以我國光伏行業出現的幾種新型綠色保險為例進行介紹,并且結合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建議。
一、 我國新型綠色保險的類型與特點
光伏行業近幾年興起的綠色保險主要是:光伏輻照指數保險、光伏組建效能保證保險和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三個險種。
1. 光伏輻照指數保險。光伏輻照指數保險是一種在太陽輻射不足導致光伏電站發電量減少、電費收入降低后,由保險公司對損失來進行賠償的險種。光伏電站的發電量與太陽輻射量直接相關,在太陽電池組轉換效率一定的情況下,太陽輻照越強發電量越高。然而由于太陽的輻照強度、光譜特性等不確定,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和經營績效也不穩定。光伏輻照指數保險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當保險期間出現太陽輻照不足預定指標時,保險公司來承擔損失。這樣可以避免企業因太陽輻照不足導致的發電收益減少的情況,保障了企業收入的穩定。2014年由瑞士再保險與永誠財產保險公司率先在國內為協鑫新能源公司設計了太陽輻射發電指數保險,之后該險種陸續在我國其他光伏企業中推廣開來。
2. 光伏組件效能保險。光伏組件效能保險是光伏電站運營過程中對產品質量保證的一類險種,當光伏組件在承保年限中沒有達到廠商承諾的輸出功率并且造成發電損失時,保險公司進行賠償。該險種的興起源于兩個原因:第一,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行業生產國,70%以上組件要出口歐美、日本等國家,而這些出口國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很高,國外電站投資人要求國內出口廠商為組件購買效能保證保險,光伏組件效能保險由此推廣開來。第二,我國光伏行業上游組件生產企業曾連續出現倒閉潮,導致下游光伏電站使用的組件損壞需要更換維修時,生產企業已破產,組件更換困難、更換周期長,下游企業正常運營受到影響。因此近年來我國光伏電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過程中,國內電站投資人也開始要求組件廠商投保此類險種。該險種可以為上游生產廠商因自身產品質量問題帶來的賠償風險進行轉嫁,同時也保證了下游企業的運營質量。
3. 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是一種維護電站運營績效的綜合性險種。當固定資產遭到損壞等原因導致無法正常發電、或太陽光照幅度低于往年平均值導致發電量減少時,保險公司對發電企業的損失進行理賠。該產品險種涵蓋面廣,相當于為光伏電站企業同時提供了包括太陽輻射發電指數保險和營業中斷電費收入損失險在內的多個險種。光伏電站綜合運營保險不僅使得電站運營穩定,還可以增強投資人的信心,實現項目融資的順利進行。該險種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國內隨著分布式電站的推廣而得到發展,于2015年由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出。
結合光伏行業的幾個險種,可以看出新型綠色保險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從綠色保險設立的出發點來看,新型綠色保險以平滑收益為目的,更側重于對企業的收益進行保障。傳統的新能源保險以資產為標的,只針對投保的特定資產本身,重點在對非正常事件造成的企業資產的意外損失進行補償;而新型綠色保險屬于風險平滑類產品,通過對企業資產遭到破壞或氣象條件不穩定引起的利潤下降來補償,進而平滑企業收益。
第二,從綠色保險的功能來看,新型綠色保險與企業相融資相匹配,更有利于改善企業融資條件。新能源行業融資人、出資人對項目的訴求是不同的,因而在行業發展中往往面臨著各方訴求無法滿足的情況。新型綠色保險的出現恰恰可以通過保險公司的介入,滿足了融資人與出資人的不同訴求,進而吸引更多社會資金來參與到新能源行業中來。以新能源行業最為常見的信貸融資為例,銀行往往要求企業的收入狀況、經營現金流狀況清晰穩定并且可預測,以便于核定融資額度、期限與規模。對于分布式光伏項目,銀行最關注的便是光伏項目能否安全且有保障地還款。而新型的幾個險種通過保險公司的擔保為項目運營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提供了更多籌碼,對出資人銀行而言,企業經營績效更清晰穩定,不可控因素更少,貸款意愿更強;對企業而言,融資資金的進入可以進一步滿足發展的需要。因此,新型綠色保險通過保險公司發揮風險分攤職能,實現了新能源行業中融資人、出資人對項目不同需求的滿足,為新能源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第三,從行業覆蓋面來看,新型綠色保險深入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各個方面,覆蓋面廣,對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光伏行業為例,綠色保險始于下游光伏電站穩定經營績效的需求,率先引入光伏輻照指數保險;之后將光伏電站的需求逐步細化,依靠產業鏈向上發展,擴大到對電站上游生產企業的生產質量保證上來,進而推出了光伏組件效能險。這樣自下而上地開拓更多新型保險產品,滿足上下游企業的不同需求,實現了下游行業對上游行業的逆向促進,有利于光伏行業的整合。
第四,從發展來看,新型綠色保險的推廣受益于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大力扶持,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增信與政策支持不斷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新能源行業,以實現開發主體的多元化。而保險公司通過提供項目建設、運營風險的分攤,可以將合作方要承擔的風險最小化。隨著新能源行業尤其是分布式發電在國內的進一步推廣,多方合作的風險分攤會越來越離不開保險的配合。
二、 我國新型綠色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內綠色保險產品近年來得到了發展,產品逐漸豐富,然而新型綠色保險的發展依然面臨一些客觀問題,本文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雖然國內光伏行業綠色保險產品已經走在前列,但是其他新能源行業的綠色保險產品相對滯后。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氣象風險已經在風電水電等行業得到了重視,部分相應綠色保險產品已經出現:2012年國內出現了降水發電指數保險產品;2013年出現了風力發電指數保險產品。但是其他新能源行業的新型綠色保險產品仍有空白,種類較少,同時發電企業在收益平滑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缺乏相應的保險產品。因此,新型綠色保險產品應在其他新能源行業進行推廣,以滿足其他企業規避風險的需要。
第二,與國外產品相比,我國新型綠色保險產品依然品種較少,類型簡單。Zona等(2014)對國外綠色保險產品進行了梳理,將產品分為對公、對私兩類。對私產品包括可再生能源財產補償險、低排放工具折扣、綠色財產重建保險、財產減振設施折扣等方面。對公產品則包括可再生能源項目保險、設備損失險,綠色建筑保險、能源節約保險、全球氣候保險、環境污染保險等多個方面。總體來看,首先,國外險種覆蓋了個人消費者、企業消費者以及其他特殊事項,可以滿足多方需求,進而更全面地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與之相反,國內產品目前僅涉及企業客戶。其次,國外產品形式更為多樣,比如對于個人消費者采取了給予折扣的形式來引導綠色出行方式,而國內只有保險產品一種形式。再次,國外綠色保險產品涉及的行業更為細分,比如針對航空行業有綠色民航飛機升級保險、里程折扣,針對碳交易有碳捕獲與存儲保險及政治風險保險,而國內產品僅涉及部分新能源行業,且產品類型僅類似于國外的全球天氣保險與環境污染保險,結構過于單一。
第三,國內大部分保險公司依然尚未開始對新能源綠色保險產品的探索。2012年英大泰和財險聯合中怡保險曾聯合研發了光伏組件效能保險,然而此后的三年時間里國內其他保險公司并沒有大量跟隨,大部分保險公司包括行業龍頭人保財險也都對該險種態度謹慎。平安財險曾于2014年簽下了當時新能源保險業內的第一大單--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的組件效能保證保險業務之后,國內也再未開展過其它同類業務。保險公司的謹慎態度,主要源于對光伏行業本身經營風險的不確定。國內新能源行業競爭激烈,市場格局混亂,低價競爭引起虧損頻發,不穩定的行業格局不利于保險公司的介入。尤其在歐美雙反出口困難而國內又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國內外光伏組件企業頻繁出現破產,銀行和投資人很難有信心進入該行業,保險公司更無法承擔風險。
第四,新能源行業的大數據積累不足阻礙新能源行業綠色保險產品的發展。與國外的保險公司相比,國內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發展依然較為緩慢,導致國內新能源行業大數據積累不足,限制了綠色保險的發展。以光伏行業為例,盡管部分國內保險公司進入光伏行業的時間已超過十年,但是大部分進入時間都在2006年之后。這直接導致了國內保險公司由于缺乏長時間的設備運行數據、報修數據和故障數據,很難確定光伏項目保險的費率等具體細節,因此在開發保險產品時存在困難,阻礙了綠色保險的大規模發展。同時國內的大部分保險產品依然參照國外同類型產品或相似產品在其他行業的經驗數據來設計,并不能完全覆蓋國內新能源企業面臨的風險類型不能切實滿足國內企業的需要。
三、 我國發展新型綠色保險的建議
上述綠色保險存在的問題單獨依靠保險公司是無法得到全面解決的,需要政府與保險公司、新能源企業多方的共同配合。針對新型綠色保險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光伏行業新型綠色保險的經驗應當在其他新能源行業大力推廣,以幫助企業融資實現新能源行業的共同發展。由于新能源企業運營有多方面相似之處,推廣綠色保險有一定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首先,新能源企業在運營中或多或少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需要保險產品來規避氣象條件引起的損失。與光伏發電受太陽輻照影響相同,風電行業也會受到到風能波動的影響,比如2011年和2014年都是少風之年,導致我國北方許多風電企業無法正常運營;水電企業會受到旱災的影響,嚴重時一些企業甚至因無法發電而虧損倒閉。因此,風電、水電等企業也面臨上游產品質量需要保障、發電站業績需要穩定以吸引投資的問題。其次,新能源企業融資需求現狀相似,都普遍存在融資期限長、資金需求量大并且融資方式單一的特點。一般大中型電站的建設周期很長,在5年~20年不等,而在資金缺口方面,國家發改委預計2005年~2020年之間,我國新能源各行業總投資需求約7萬億元。同時作為優化結構主力的新能源行業,一直面臨著融資方式較為單一,嚴重依賴銀行信貸等問題,存在著資金缺口巨大、企業融資困難的現象(王遙、劉倩,2012;周亞虹等,2015)。因此L遠來看,只有不斷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新能源行業才能滿足資金需求,才能替代信貸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服務。再次,目前國內光伏、風電、水電等分布式電站的發展多采用項目融資形式,在該模式下,投資的回報與項目收益直接掛鉤,項目投資方對電站經營穩定非常重視,往往積極尋求必要的風險分散和控制措施,偏好已投保的光伏項目甚至會主動要求購買保險。因此,分布式電站的推廣為這些綠色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第二,政府與保險行業協會應當充分發揮作用,為綠色保險產品的發展鋪平道路。一方面,為了確保綠色保險大數據的積累、吸引保險公司的長期參與綠色保險,政府與保險行業協會應當起到宣傳、引導與鼓勵的作用。政府應積極向保險機構宣傳新能源企業的保險需求與廣闊市場,并且將現有的光伏行業新型綠色保險在其他新能源行業進行推廣,建立聯合企業與保險公司的信息平臺,實現對新能源行業基礎信息的共享,以吸引更多的保險公司進入新能源行業,完成新型綠色保險大數據的積累。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展開對新能源行業市場的引導,倡導合理有序發展,規避惡性競爭,以確保新能源行業對保險公司的吸引力。具體而言,政府應當通過各項規劃以明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切實保證行業的平穩、持續發展,給市場和投資人建立良好的發展預期,從而加大對保險尤其是綠色保險的引導;同時盡可能建立和完善新能源行業的標準體系,規范行業的發展狀況,使保險公司更為便捷地界定保障責任和范圍,提供種類更多、更優質的保險服務;最后,由政府積極牽頭,聯合多家保險公司建立新能源行業的風險數據庫,進而引導保險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第三,我國保險公司應當發掘新型綠色保險投資功能,積極探索新的綠色保險品種,為新能源企業融資提供更多資金。一方面如今保險產品不再是單純的風險保障產品,已經兼具了理財功能,比如萬能險、分紅險和投資連結險等。理財型保險產品在具備風險分攤功能外,可以由客戶和保險公司共同分享投資收益,在市場利率普遍較低時,其收益率相比于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更有吸引力。然而目前理財型產品主要在壽險領域,而在財產險方面很少涉及,新能源行業的綠色保險涉及更加稀少。安邦保險曾與光伏組件企業合作,以實物融資租賃模式設計出理財投資產品,然而其他保險公司并未更隨,市場同類產品屈指可數。因此,保險的投資理財功能在財產險方面的應用還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另一方面,優質的新能源企業具有投資周期長,現金流較為穩定的特點,具備理財產品的性能;并且隨著分布式電站項目融資模式的推廣,新能源行業綠色保險品種會更加豐富,這些都為新能源企業通過綠色保險工具來進行融資提供可能。
參考文獻:
[1] Zona R.,Roll K.,Law Z.,Sustainable/Green Insurance Products, 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 E-Forum,2014:1-8.
[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發展中國綠色金融的邏輯與框架[J].金融論壇,2016,(2):17-28.
[3] 李雪松,孫博文.生態補償是腳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設計與路徑選擇[J].保險研究,2014,(5),13-20.
[4] 天大研究員課題組.中國綠色金融體系:構建與發展戰略[J].財貿經濟,2011,(10):38-46.
[5] 王遙,劉倩.氣候融資:全球形勢及中國問題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2,(9):34-42.
[6] 嚴湘桃.對構建我國“綠色保險”制度的探討[J].保險研究,2009,(10):51-55.
[7] 周興云,劉金石.我國區域綠色金融發展的舉措、問題與對策――基于省級政策分析的視角[J].農村經濟,2016,(1):103-107.
篇2
【關鍵詞】低碳經濟 發達國家 中國經濟
2009年12月7日,關注世界氣候變暖問題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的低碳經濟成為大會關注的焦點,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初步作出了減排的承諾。中國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耗大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一承諾無疑為我國未來的發展確定了經濟的發展方向――低碳經濟。而如何從中國國情出發發展低碳經濟,很多學者提出了有價值的見解。
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最先由英國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減緩氣候變化。金樂琴認為理解低碳經濟需要把握三個重要特性:第一,綜合性。低碳經濟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或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到經濟、社會、環境系統的綜合性問題;第二,戰略性。低碳經濟要求進行能源消費方式、經濟發展方式和人類生活方式進行全新變革,是人類調整自身活動、適應全球生態系統的長期戰略性選擇;第三,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影響涉及人類共同的未來,超越國家的范圍,低碳發展需要全球合作。
一、發達國家積極倡導低碳經濟的原因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世界主要國家都將刺激經濟的重點放在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通過擴大政府投資和私人投資來實現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具體分析,發達國家積極倡導低碳經濟有以下幾點原因。
1、創造就業機會
低碳經濟可以為歐盟創造綠色就業崗位,緩解失業帶來的困擾及社會問題。低碳經濟是指溫室氣體排放量盡可能低的經濟發展方式,其產業表現在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的技術革新,以及在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的新技術的應用。這些低碳產業的推進可以創造一批新型產業工人。研究表明,歐盟僅再生能源行業的就業人數就可以在2020年達到280萬。盡管隨著再生能源的興起,傳統能源行業的就業將面臨萎縮,但兩項比較,再生能源行業仍可創造近40萬個就業機會。另據統計,英國低碳經濟及相關產業每年能創造超過1000億英鎊的產值,為88萬人創造就業機會。
2、降低對能源的依賴,削弱中東、俄羅斯等產油國的貿易地位
根據歐洲能源發展戰略報告,歐洲自身能源資源貧乏、全球能源需求量猛增、價格暴漲、內外市場失衡、能源基礎設施老化、能源研發進展緩慢、環境壓力增大等種種原因導致歐洲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一是為了更新陳舊老化的能源基礎設施,適應不斷增加的能源需求,增加能源投資迫在眉睫;二是目前歐洲的能源進口占其總量的50%,如不采取措施,任其發展,那么在未來的20―30年,其能源進口將達到占其總量的70%,嚴重威脅歐洲的能源供給安全;三是天然氣供給告急,目前歐洲的天然氣主要依靠從俄羅斯、挪威和阿爾及利亞三國進口,按其發展速度,在未來25年中,歐洲天然氣的進口將占其總量的80%,嚴重影響4.5億人的正常生活;四是世界能源需求量猛增,嚴重制約了歐洲的能源進口。從1994年起,世界石油需求量增加了20%,年增長率達1.6%。與此同時,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斷增加,至2030年將增加60%,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五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暴漲。近兩年,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幾乎增加了兩倍,造成了電價的波動。因而,加強能源研發與創新、提高能效、節省能耗已成為歐洲緊迫的任務。而中東、俄羅斯等地歷來是產油大國,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低碳經濟的推行都會降低對石油類能源的需求,同時也就降低了歐洲對中東和俄羅斯等國的依賴,這兩個地區的貿易地位隨之下降。
3、發展低碳經濟實為解決金融危機之策
全球著名管理技術咨詢機構凱捷曾經在2008年研究報告,預測由于信貸緊縮導致歐洲電站、電力線路和天然氣管道建設投資放慢,歐洲能源供應安全將在全球金融風暴后受到嚴重威脅。而對于歐盟來說,既能解決能源需求又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好方法就是發展低碳經濟,加大對清潔能源生產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例如風能、太陽能的投資,倡導低碳經濟生產模式,創造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這一系列舉措都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經濟走出衰退,與此同時,這些低碳經濟體也會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中國向低碳經濟轉型中的障礙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氣候問題上,中國一直堅持承擔“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也迫切希望能夠解決能源需求與能源供給的矛盾,但是一些現實問題阻礙了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步伐。
1、貿易結構轉型障礙
在發達國家要求推行低碳標準的強硬態度下,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承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但是這一指標仍然與發達國家的國內碳排放標準有差距。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中國發電集團氣候影響排名》,中國十大發電集團2008年的總耗煤量超過5.9億噸,巨大的耗煤量導致了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最大能源顧問公司之一Wood Mackenzie咨詢機構認為2005年到2015年間,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會以每年平均6.4%的速度增長,使得2020年排放量達到2005年的兩倍,而2030年的碳排放量會達到2005年的三倍。
為了更快地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速度,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醞釀開征碳關稅,若有關征收碳關稅的舉措開始實施,那么中國的出口商品將失去其在國際商場上的價格優勢。以中國出口鋼材為例,假設每生產1噸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噸,按照法國的碳關稅標準,中國的鋼材在出口到法國時還要再繳納每噸鋼34歐元的碳關稅,失去了價格競爭優勢的中國鋼材將被法國拒之門外,若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也效仿美法兩國,那么中國的出口將再次面臨艱難局面。
2、資源結構轉型障礙
我國的資源結構呈鮮明的“富煤、貧油、少氣”和“新型能源短缺”特征,在中國能源探明儲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氣占0.6%,這樣的能源資源結構決定了中國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單位能源燃煤釋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氣的近兩倍,因此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會產生更高的碳排放強度。
過去20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促進能源結構的多樣化和均衡化,與1952年相比,2008年,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比重從95%下降到68.7%,石油消費由3.37%提高到18%,天然氣消費由0.2%提高到3.8%,水電、核電和風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則由1.61%提高到9.5%。但是中國仍然面臨不小的能源結構轉型挑戰:一是能源的有限供給與經濟發展日益擴大的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二是能源的大量使用與環境形勢日益加劇之間的矛盾;三是政府的利益驅動與新能源重復建設、盲目上馬的矛盾。
3、體制結構轉型障礙
在能源行業,石油天然氣產業的價格長期由國家行政管制,市場化水平較為滯后,難以調動社會資源促進能源行業“清潔化、低碳化”。雖然煤炭和電力領域經過十多年的漸進式改革,煤炭市場的政府定價至2010年初徹底退出,電力市場價格初步實現了市場化,但是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深度不夠,對市場的調節作用欠缺。
另外,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快速發展階段,人口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對能源的需求和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長,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參考情景下,中國在2006―2030年間需要在能源部門累計投資3.7萬億美元,能源基礎設施所采用的技術、設備一旦投入使用,將對溫室氣體排放產生長期影響。
三、中國的低碳之路
1、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認為,美國等發達國家視低碳經濟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征收碳關稅的可能性極大,碳關稅的征收很可能導致新一輪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興起,因此,積極調整國內產業結構、發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產業成為我國的當務之急。比如,互聯網作為一個人類虛擬空間不斷擴大的載體,不僅以大容量、高速度的方式提供了功能強大的信息交互平臺,而且是一種低能耗、零污染的低碳產業。還有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都是中國未來的產業政策方向。
2、優化能源利用
在煤、石油、天然氣三種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屬于無碳能源,在我國未來能源開發中,應實現基礎能源體系多元化,優化能源利用率。工業是中國能源消費的重點領域,因此,應重點加強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節能降耗,進一步完善工業行業能效標準和規范,強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產業,完善能效市場準入制度。目前,我國也正在實施節約石油、替代石油、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建筑節能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廣泛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加快淘汰老舊汽車、船舶,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限制高耗油汽車,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加快燃煤工業鍋(窯)改造等。實施綠色照明工程,推進高效能電器的應用。推廣農村省柴節煤爐灶、節能房屋技術,淘汰高耗能老舊農機、漁船,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
3、建立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制度
目前我國低碳技術項目的投資主要依靠政府臨時撥款和政府貸款,以及國際機構的捐款和貸款,金融機構對低碳技術項目的支持非常有限,銀行的信貸放款規模不能滿足低碳技術發展的資金需求。面對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盡快構建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碳金融制度,建立由銀行貸款、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組合而成的碳金融體系。
【參考文獻】
[1] 金樂琴、劉瑞: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經濟問題探索,2009(1).
[2] 王仕軍:低碳經濟研究綜述[J].開放導報,2009(5).
[3] 王文軍: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經濟范式與路徑思考[J].云南社會科學,2009(4).
[4] 李友華、王虹: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9(6).
篇3
【關鍵詞】:新能源;發展;現狀;趨勢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e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new energy industry.
Key words: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rend
中圖分類號:TU241.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系統地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聚變能、水能和海洋能等。中國風電資源主要是在東北、西北和內蒙古等地區,煤電資源主要在黑龍江、山西、內蒙古和甘肅西北等地。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川渝云貴以及兩湖兩廣地區。但是電力消費的中心卻是在沿海地區,所以說我國能源的產生地區和電力消費中心是不匹配的,這對電網搭設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驗。
一、中國經濟整體概況
1.中國經濟現狀
目前世界經濟危機并沒有改變中國高速經濟增長的趨勢。中國未來經濟依然表現為高儲蓄、高投資、高資本與高速度,如表1所示。對于中國經濟的分析,主要從出口、房地產、內需三個部分剖析,這三個部分被稱為中國的三駕馬車,同時日益和國外接軌是中國經濟的主流趨勢。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平滑增長的過程,它和消費能力、需求能力緊密相關。產業彌補式的增長特性使得在對待一個產業時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過分的打壓。但是中國經濟增長軌跡的變化將被緩慢啟動,調整的模式具有明顯的需求先導型、產業內部深化等特點。此外,中國經濟將步入一個較長時期的“次高速經濟增長時期”,人們原來所想象的各種增長模式大轉變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表1:2009年~2013年我國GDP的增長情況
2.重點關注的新興戰略產業領域
1)新能源領域: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和新能源汽車等。此外,核電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和煤層氣開發、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也頗受關注。
2)新材料領域: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領域: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傳感網、物聯網,集成電路、平板顯示、軟件和信息服務,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和成套工藝等專項。
4)生命科學領域:關注的對象包括轉基因育種、干細胞研究,生物醫藥、生物育種,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新藥創新、重大傳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類與特征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新能源定義為:在新技術基礎上,系統地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具體來說,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聚變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說新能源的兩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新技術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類可以分為三類:傳統生物質能,大中型水電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體包括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潮汐能)。據ICTresearch研究分析表明,未來的新能源有:波能、可燃冰、煤層氣、微生物、第四代核能源等能源。
三、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年~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IEA的研究認為,在未來30年內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的發電都要增長得快,年增長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間其總發電量將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將提供世界總電力的4.4%。ICTresearch認為,IEA的研究過于保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至少應占世界總電力的10%以上,要翻10~15倍。
1.中國新能源市場特征
中國風電資源主要是在東北、西北和內蒙古等地區,煤電資源主要在黑龍江、山西、內蒙古和甘肅西北等地。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川渝云貴以及兩湖兩廣地區。但是電力消費的中心卻是在沿海地區,所以說我國能源的產生地區和電力消費中心是不匹配的,這對電網搭設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驗。
2.中國新能源市場現狀
1)光伏:市場短期的陰霾不掩長期燦爛,光伏輔料的國產化機會備受關注。光伏行業正在經歷因產能擴張增速遠大于需求增速而導致的供給過剩,全產業鏈面臨價格下跌、利潤水平下降的壓力。ICTresearch認為短期內,從組件、電池片、硅片到多晶硅均面臨利潤被壓縮的壓力;但長期看終端價格的下降有利于更早實現光伏平價上網,ICTresearch維持行業長期高景氣的判斷。
2)風電:行業整合加劇,行業龍頭優勢將愈加凸顯,關注風機材料國產化的藍海市場。短期供給過剩導致的全行業價格下行壓力仍將持續。政策面對于風電制造業門檻的抬高和行業規范化治理的重視,將有利于風電行業走出無序競爭,提升行業集中度,未來行業將呈現強者恒強態勢。
3)核電:安全風險巨大,等待政策明朗。由于日本核電事故造成的深遠影響,各國相繼出臺政策計劃逐步退役核電站;國內政策并未改變目前的核電建設規劃,但建設進度可能放緩,未來審批標準將愈見嚴格。
4)新型電池: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的量產啟動可期,關注電池材料商的業績釋放。政策方面目前以示范運營先行,ICTresearch認為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已經為新能源汽車運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充電/換電模式并行,為新能源汽車運營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設施。
四、細分產品詳細分析
1.世界光伏市場發展歷程
在能源緊缺、節能減排的格局下,太陽能的安全、無污染和資源無限等優良屬性注定了太陽能必將成為人類的終極能源。光伏行業在政策扶持、成本下降、能源優勢三大因素的引導下將長期高速發展。如圖1所示。
全球光伏裝機容量
2.中國與世界光伏市場規模現狀
如圖2、圖3所示,中國2015年光伏裝機量要達到10GW,這是因為中國政府對日本地震十分重視,重新檢討了能源結構,把新能源(PV)看做了重點。除了ICTresearch傳統意義上要求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以便在有限的財政補貼內最大限度的推動光伏發展外,另外一個因素是電網建設。這主要是要解決長距離輸送的問題,就是電網的建設(電網的覆蓋范圍要包含新疆、內蒙等)和輸電成本的下降(主要包含超高壓輸電和直流輸電等技術的突破)。隨著今后國家輸電網絡的完善,給西北地區大規模光伏電站建設打下基礎。但是,2011年多晶硅、硅片附加值、電池片附加值、組件附加值等各光伏產業鏈走勢低位盤整。
篇4
關鍵詞:金融危機;能源發展;應對策略
能源安全是一國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一國經濟獨立自主、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能源的金融化使得能源價格的波動更加激烈,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全球能源產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樣的環境下,理性分析金融危機對全球能源行業的影響,準確判斷能源發展的新趨勢,如何通過改革創新,趨利避害,對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金融危機對能源行業發展的影響分析
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還在不斷地加劇,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能源形勢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特別是石油的價格,從2008年最高時候的147美元每桶,下跌到35美元,雖然2011年10月有止跌回升趨勢,但是受供需影響,石油價格短期內不可能再恢復到高位。石油需求與工業生產關聯度高,工業部門對原油的消費需求占原油消費需求總量的65%以上,在當前制造業不景氣的背景下,能源價格受到很大的影響,石油價格的暴漲暴跌雖然與金融資本炒作有關系,而更為根本的是受供需的影響。同時,由于需求不足,全球能源行業將出現新的一輪整合浪潮,一些重大項目因為資金問題而推遲,而且那些債務比較重、油品品質較差的公司以及一些獨立的小型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遇到資金問題,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縮水,有些企業面臨部分資產剝離或者整體出售的風險,這將引發世界能源行業的劇烈整合。肯尼亞能源部長基拉伊圖?穆倫吉在2011年3月17日的一次記者采訪中就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東非地區的石油開采活動正受到資金短缺制約。同時,全球節能和可再生能源開發遭遇空前打擊。過去,新能源一直是風險投資的“寵兒”,相關企業也時常受到巨額資金的眷顧。但2008年下半年國際油價的快速下跌、金融危機肆意侵襲后,信貸緊縮令新能源企業的融資瓶頸盡顯無遺,新能源一瞬間又成為受創最重的行業,因此,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可能延緩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
二、金融危機下全球能源發展呈現的新特征
受金融危機影響,能源行業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趨勢。一是能源安全受到各大國前所未有的重視。歐盟提出能源安全外交,解決能源危機的出路在于從伊朗進口天然氣,以減輕對俄羅斯的依賴。同時,各國將啟動以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優勢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戰略。奧巴馬認為美國過分依賴進口石油,無論是對經濟還是國家安全都構成威脅,基于這種考慮,奧巴馬提出了“新能源計劃”,其核心是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二是以美元計價的石油交易體系受到沖擊,石油交易貨幣或將呈現多元化趨勢。在當前金融全球化及國際貨幣體系不斷變化整合的進程中,一些產油國政府已要求買家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與其結算,國際石油定價和交易貨幣多元化趨勢開始形成,尤其是受經濟危機影響,美國經濟作為始發甬者,代價慘重,奧巴馬上臺后出臺的一系列“救市”政策,尤其是開動“印鈔機”,加速了美元的貶值,為了避免油價波動中的美元現象,勢必要求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三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對中東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同時,奧巴馬政府將更加重視多邊合作,倚重外交談判以及同大國之間的關系建設,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參與中東石油開發加劇了中東石油的競爭程度,中東地區在整體上將呈現美國控制下的多方制衡格局,我國在中東地區也將能發揮更大作用,影響力將會上升。四是科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目前已經形成這樣一個基本共識:以化石燃料利用為基礎的全球生產和消費模式的不可持續,必然帶來石油危機;以美元-石油計價機制為基礎的美元體系不可持續,必然帶來金融危機。因此,發展使用清潔煤、新一代核能利用包括可控核聚變等技術、各類可再生能源,都要依靠高科技的支持。可以說,新能源科技將是未來能源的源泉。五是追求核能的國家將增多。雖然核能發電將大幅度增加,能源危機有所緩解,但是也將帶來負面影響,即全球核擴散危機加劇,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將會增多,將對大國關系造成強烈沖擊。同時,建設核電站還面臨著核廢料處理不完善而導致的環境問題,消耗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矛盾將進一步激化。六是石油峰值推動各國加快囤油備荒。雖然目前國際油價還處于較低價位,但美國能源部預測,隨著全球經濟見底與復蘇,國際原油價格2030年將重回130美元。因此,從長遠來講,經濟實力雄厚的能源消費大國將進一步擴大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石油的爭奪仍將異常劇烈。
三、金融危機下我國能源發展的應對策略
(一)以節能減排為中心,推動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
嚴峻的形勢將推動世界經濟逐步轉向低碳經濟直到氫經濟。環境成本成為任何一種新能源研發、定價時不得不考慮的一環,也是推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力量。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后公開宣布,美國將積極參與氣候談判,并提出了具體的節能減排計劃。我國應吸取以往世界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教訓,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能源政策,大力促進節能、降耗和提高能源效率,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要處理好速度與效益,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從片面追求生產總量的增長、突出產值增長速度,轉變到以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主要目的上來。在要從“要素驅動型”和“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以自主創新能力來提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進而提高對經濟的貢獻度,保障能源安全。
(二)重視新能源開發,增加投資,并給予政策支持
發展新能源需要依靠新能源領域技術的突破,而目前的新能源技術在效率、容量、價格、可靠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奧巴馬在其新能源計劃中提出,未來10年將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的研究,包括乙醇燃料、混合燃料動力汽車研發等。歐盟國家也提出扶持新能源發展的相應政策。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存在不平衡性和盲目性,這次經濟危機有利于我國新能源產業冷靜思考、客觀評價和合理定位。我國政府應當抓住當前擴大內需的機遇,通過加大新能源技術開發,增加投資,建立國家級新能源基地,確實把新能源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近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意見,加快太陽能光電技術在城鄉建筑領域的應用,應嚴格執行,并不斷擴大政策扶持的覆蓋面和靈活性,使政策對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制度保障具有前瞻性、綜合性和戰略性。我國目前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可再生能源法》等綱領性法律文件。但要使這些戰略和法規得以有效實施,必須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和節能產業管理體系的建立。
(三)完善能源產業的投融資體系,引導金融資本廣泛參與
如何完善能源產業的投融資體系,探索創新有利于能源產業發展的新型融資方式,促進能源投資的多元化,是利用能源金融保障我國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我國的資本市場規模還不大,產品和結構單一,特別是面向高新技術產業和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還不夠完善,從而制約了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引導和擴大國內風險投資的規模,加速風險資本市場的建設,為科技型企業的成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中國對能源產業技術的發展需求,呼吁中國金融資本全面廣泛的參與,同時也為金融資本提供一個無限廣闊的市場空間。在當前國際金融格局動蕩不定的形勢下,中國的能源技術及其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國內外金融資本發揮應有使命的寶貴機遇。
(四)制定能源儲備立法,建立能源儲備機制
國外經驗表明,戰略石油儲備是石油安全戰略的核心內容,建立必要的戰略石油儲備,不僅可以防止石油供應中斷對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還可以在油價暴漲的情況下,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目前,國家在戰略能源儲備上對儲備規模、地域分布、資金保障收投規則、日常管理等方面都沒有任何規定,建立能源儲備迫在眉睫。能源儲備相關法律應該著重考慮建立國家資源戰略儲備制度的功能定位、主體與機構、資金來源、種類與規模、儲備方式等問題。國家應有計劃地將某些勘探好或開發好的油田或天然氣田封存或減量開采,作為戰略儲備資源和儲備庫。還要根據國際石油價格的變化,抓住時機以低價購進更多的石油,充實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庫。同時,應鼓勵企業實行能源商業儲備,采取多元化的進口政策,降低對中東地區石油進口的過度依賴。
(五)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世界新能源體系的重建
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公平、合理、妥善地解決能源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能源供需和能源安全相互依存。為保障全球能源和金融安全,國際社會應該樹立和落實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的能源和金融安全觀。當前背景下,我國政府除了做好自身工作外,還應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能源新秩序和金融新秩序。由于美元結算的天然缺陷,結算貨幣多元化具有優越性,因此我國政府要與相關國家共同呼吁改善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呼吁美國政府發行美元要有貨幣紀律的約束;要尋求石油交易中的貨幣多元化,與交易國開展貨幣的雙邊互換合作,并抓緊研究對象國對中國的進口貿易如何進行人民幣結算,對人民幣境外的儲備、人民幣境外的增值如何保證等問題進行研究與協商。針對當前討論的“建立全球性能源組織”,由于它會帶著重要的政府間觀點來解決依靠市場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新能源技術的開發、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以及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創新解決方案。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大國,應給予支持,并爭取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加強國際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協調,加強能源勘探和使用、能源技術研發和轉讓,提升能源科技創新水平,共同探討能源領域里的重大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和方法,維護國際能源安全與穩定。
除了以上策略,應對金融危機后能源發展的新變化,我國還應當改革現有的能源定價制度,由國家定價逐步轉變為市場定價,要逐步培養中國企業運用石油期貨交易保值和投機的能力,還應逐漸建立起一套能源相互轉換的機制,以適應動蕩變化的能源價格。總之,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我國應深化改革,擴大國際合作,推動能源金融的改革創新,為我國能源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增添強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書平,歐陽智華.高油價時代下發達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分析[J].特區經濟,2008(11).
2.管清友,劉德偉.金融危機與全球能源新秩序[J].國際石油經濟,2008(12).
篇5
一、互聯網金融與綠色金融的有機結合
1.互聯網金融與綠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指互聯網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綠色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決策中,把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引導資金流向資源節約的綠色產業,解決綠色產業的融資問題。
2.互聯網金融與綠色金融有機結合的新趨勢
自2015年,我國開始逐步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整頓,因此實現自身規范化、專業化、個性化發展是互聯網金融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已進入綠色發展和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實現節能減排、發展綠色金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當前我國綠色金融體系仍以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為主,產品體系單一化嚴重。所以,豐富綠色金融體系、助力經濟結構向綠色轉型是當前要務。
因此,作為傳統金融業的補充,互聯網金融模式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時綠色金融這一國內外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也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因此,本文將以綠色金融的主要領域新能源行業為例,詳細闡述互聯網金融平?_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二、新能源互聯網金融
1.新能源的定義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
2.新能源產業的融資難題
目前,新能源行業進行融資的兩個主要渠道,政府支持和金融融資方面都存在一定難題。一方面,雖然涉及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的產業政策非常多,但政府機制的不完善,導致政策執行并不到位。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尚處在新興發展階段,投資、回報期限長和風險較高等特點,使其難以獲得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風險資本的重視。而企業上市的高門檻,使發展較好的中小型新能源企業也被拒之門外。
3.新能源互聯網金融平臺
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較完善的金融體系予以資金支持,因此在傳統融資方式受困時,金融業應積極探索適合新能源行業的多渠道融資模式。融資租賃、眾籌和供應鏈金融三種新方式逐漸被大眾認可,它們與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性使得在“互聯網+”形勢下, “互聯網+新能源”成為新能源行業融資的新渠道。下面分別闡述三種融資方式。
“互聯網+融資租賃”:通過互聯網平臺,投資者向新能源企業(項目方)購買其經營所需物品并租給項目方使用,項目方向投資者支付租金并發展售后回租業務。
“互聯網+眾籌”:新能源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來評估分析項目的風險和收益,并收集用戶的使用數據,從而對目標群體進行項目投放進行新能源融資。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以應收賬款融資為主。處于新能源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可將未到期的對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進行債權轉讓。
下面以“國鑫所”和“航金所”為例,詳細闡述新能源互聯網平臺的運行模式。
三、國鑫所
1.國鑫所簡介
國鑫所是我國首個“能源+互聯網+金融”的新能源互聯網金融平臺,至2016年末交易額超過25億元。其母公司協鑫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已有多年的經驗積累。協鑫集團堅持“還原金融以反哺產業發展”的目的,以其優質的資產、對新能源的擴展能力、積聚的人才及能源大數據為基礎,從供應鏈金融出發,建立了一個“綠色生態、安全高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2.“鑫安盈”產品
“鑫安盈”產品定位于新能源供應鏈金融模式,依托央企、國企和優質的上市公司等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及其與產業上下游供應、經銷商之間真實的交易背景,通過將供應商提供的對核心企業應收賬款的債權進行轉讓,幫助中小供應、經銷商進行經營資金的融通。
3.風控體系
國鑫所利用協鑫集團在光伏等新能源領域的行業積累,從供應商和核心企業兩方面,形成了雙額度管控體系。一方面,搜集供應商的百項運營指標,根據需要融資企業的運營和生產情況,隨時對其進行評級,以調控授信額度。另一方面,選取的核心企業均為新能源行業中的大型企業,同樣對其進行評估并給予授信額度。此外,國鑫所也從資金獨立托管、平臺安全建設等方面,保障了投資人資金和信息的安全。
四、航金所
1.“航金所”簡介
“航金所”是一個以“互聯網+新能源+金融”為經營模式的綠色互聯網金融平臺。它依托于中航工業的實業背景,充分利用母公司與合作伙伴的優良資產和資源,專注新能源產業。2016年9月,“航金所”推出“互聯網+眾籌+租賃”模式的“太陽能眾投”產品。2017年3月,“航金所”宣布將轉向光伏項目的售后回租和眾籌業務,構建一個“綠色規范、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互聯網金融平臺。
2.“新能寶”產品
“新能寶”,采用“互聯網+眾籌”和“互聯網+租賃”的創新融資模式,投資人對“航金所”平臺的新能源項目予以認可,便可通過平臺向新能源企業購買、出租太陽能光伏電池,獲取持久穩定的租金收益。租賃期間,“新能寶”提供兩種靈活的贖回方式。租賃期滿,新能源企業向投資人贖回太陽能電池,并返還其投資本金。光伏電板的出租和出售資金均由第三方富友平臺全程托管。
3.風險控制
“航金所”平臺的主要業務都集中在其最了解的新能源行業,項目對象也多為中航工業內部或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軍工央企等,保證了穩定的現金流,在項目源頭上把控了風險。同時,平臺建立了嚴密的風控體系,對每個項目進行現場調查及貸前、貸后全程跟蹤。此外,平臺還采用第三方支付機構全程托管資金,并進行專款質保服務。
五、互聯網金融與綠色金融相結合的優點
1.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方向,并實現了產融結合
其一,受國家產業經濟政策大力扶持、有著巨大的市場和融資需求的綠色金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素材。且綠色行業眾籌、融資租賃等融資方式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又有著天然的契合點。因此綠色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藍海。其二,互聯網金融在綠色金融方面的應用,使產融結合落到了實處。依托大型央企、民企的新能源等綠色互聯網金融平臺,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和母公司對綠色行業的了解,服務于綠色產業整個供應鏈的融資,真正實現了產融結合。
2.為新能源等綠色產業的融資提供新渠道
互聯網金融給新能源等綠色行業的融資賦予了新活力。“互聯網+融資租賃”和“互聯網+眾籌”的融資方式,從資金和設備上降低了新能源等綠色企業的融資成本。此外,新能源等綠色產業供應鏈中,中小企業占比80%以上。因此,“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融通了整個產業鏈。特別地,互聯網金融較強的數據與模型分析能力,使供應鏈金融的運轉更加高效,提升了融?Y效率。
3.豐富綠色金融體系,促進綠色金融發展
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金融不受時空限制、運營成本低等特點,使其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中更具靈活性。互聯網金融創造的優質、多樣的綠色金融產品,極大地豐富了我國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為主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同時,互聯網金融移動化、社交化、契合投資者消費和投資習慣的特點,使綠色金融被更多人所認知,綠色投資的群體不斷擴大,綠色資金的大量增加也將助力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
六、互聯網金融與綠色金融相結合的不足與發展趨勢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融資規模普遍較小,不能完全滿足大型項目的資金需求。又因其發展時間較短、對金融業內部的運行和發展規律不夠明確,導致專業性較差。因此,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平臺要積極與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協作,依靠傳統金融機構較大的資金量,并學習其較強的專業性。同時,充分利用自身大數據的儲備優勢,促進傳統金融機構增大對新能源等綠色行業的支持,從而不斷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與綠色金融的結合可能存在較大的金融風險。這種金融風險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互聯網金融自身風險管理存在不足;其二,綠色金融重點支持的新興產業技術含量較高、較密集的特點也將產生風險。因此,互聯網金融平臺應從利用專業技術手段、分析客戶的信用狀況等方面進行風險管理。同時,隨時關注政府對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確保業務發展符合政府的宏觀政策,以規避行業風險。
篇6
關鍵詞: 能源;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24;F426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民經濟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長。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也都保持了較高水平。能源生產總量由1978年的62770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0年的296916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長4.98%。但是,能源生產的增長水平并不均衡,2000年之前保持了一個比較平穩而緩慢的增長,年均增長僅有3.54%,大大低于同期GDP的增速。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能源工業快速發展,能源生產總量年均增長8.20%,短短十年時間增長了1.2倍。這一時期中國能源工業的生產率水平如何?哪些因素影響了能源工業的生產率水平?這些問題值得研究。
近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對生產率的研究已經從對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等的單純測算發展到了對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綜合考量(劉建國等,2011)。全要素生產率是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的比值,是用來衡量單位總投入的總產量的生產率指標。對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始于Solow(1957),在這之后,Denison(1962)和Jorgenson(1967)對全要素生產率理論做了更進一步的研究。此后,國內外諸多學者在不同的層面、從不同的角度對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實證研究。關于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的影響因素,國內外諸多學者也都或直接或間接地做了相關的研究。
關于市場競爭和產權結構,鄭世林和張昕竹研究了中國1994-2007年間經濟體制改革與電信行業增長的關系,發現去壟斷改革(企業數量增加)所形成的市場競爭對電信行業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同時海外上市產權改革(部分民營化國有產權,國有股權比例下降)顯著地提高了電信行業全要素生產率。另外,劉偉和李紹榮(2001)雖沒有直接分析全要素生產率,但他們的研究也表明了非國有制比重的提高提升了全社會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
關于要素配置效率,張軍(2002)研究認為,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在以“增量改革”或者以新興工業化來推動產出增長的初始階段,增長將會更多地表現為資本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并認為這是配置效率或經濟結構改善的結果。同時,他還研究發現,1978-1994年間,中國經濟的資本-產出比率平均增長率為-0.89%,這意味著全要素生產率顯著的增長,這個增長可以用轉軌初期的配置效率的改善過程來解釋。這表明,改革促進了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并進而促進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袁堂軍(2009)認為,如果市場機能是完善的,那么生產要素會自然地選擇流向邊際生產率高的企業,而這樣的資源重新配置可以提高行業整體的TFP水平。朱喜等人(2011)運用2003-2007年全國農村固定跟蹤觀察農戶數據,實證分析了中國東、中、西部以及東北地區農戶家庭生產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與總量TFP的關系后認為,要素市場扭曲會導致農戶個體對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配置扭曲,最終降低農業的總量全要素生產率。
關于資本形成,朱鐘棣和李小平(2005)研究了1986-2002年間中國工業行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發現工業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經歷了緩慢增長、下降、快速增長三個階段;工業行業資本形成的變動和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資本形成特征可以作為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的一種解釋。
關于人力資本,Benhabib和Spiegel(1994)從理論和實證角度驗證了人力資本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岳書敬和劉朝明(2006)研究發現,在引入人力資本要素后,1996-2003年我國區域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得益于技術進步,如果不考慮人力資本存量,則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間的技術進步指數。除了上面幾個影響因素外,還有其他一些影響因素。可見,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是多樣的。
1998年之后,改革成為了能源工業的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征。1998年開始,中國推行大規模國有企業改革,通過改革、改組、改造等在企業中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體制改革也開始穩步推進。1998年,實現了石油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新型石油工業管理體制;2002年,按照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工業市場化改革后,2005年又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化改革和發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7)。這一時期的改革,對于能源工業整體而言,促進了市場競爭,加速了民營化進程,改善了資本配置效率。
鑒于此,本文主要關注與改革相關的市場競爭、民營化進程和資本配置效率這三大影響因素,利用1998-2010年的能源行業五大部門的面板數據,應用生產函數和計量模型,估計能源工業全要素生產率,并進一步分析三大影響因素對能源工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效應。
篇7
【關鍵詞】低碳經濟;新能源;循環經濟
低碳經濟概念是在全球氣溫日益變暖,氣候變化日益無常的背景下由英國政府在其2003年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率先提出的,它是指經濟發展要著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逐步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以減少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一、山東發展低碳經濟的難點
(一)化石能源消費量過高
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減少環境破壞,目前導致溫室效應的主因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其它類型污染物數量相對較少。我國二氧化碳數據準確性有待考察,另外二氧化碳只是污染環境的一個因素,不具有全面性,故而本文利用數據相對精確且與污染環境密切相關的化石燃料消費量作參考來模擬山東省GDP與化石能源消費量之間的關系。
根據1990年到2009年山東省GDP與化石能源消費量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Y=5043.74+0.93*X,R2=0.97。
由結果可以看出,山東省GDP與化石能源消費量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山東化石能源消費量將持續攀升,這對建設低碳經濟是一項基礎,在維持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實現節能減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二)能源結構以煤炭、石化能源為主,新能源開發嚴重不足
近年,山東省一次能源消費中原煤占比基本穩定在80%左右,原油基本穩定在20%左右,終端能源消費中一多半是來自煤炭和石化產。2009年山東終端能源消費來源中33.38%來自原煤,21.68%來自油品,15.42%來自電力,由此看出,山東新能源建設投入嚴重不足,不能提供較多能源產出。2006年到2008年山東新能源產出在35―55萬噸標準煤之間,直到2009年突然達到240.9萬噸標準煤,反映出山東能源結構還是以傳統的化石能源為主,新能源利用沒有達到較高的水平,而且山東新能源建設特別依靠大項目的帶動,沒有形成穩定發展的態勢。
(三)產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
山東省萬元GDP能耗多高于沿海發達省份,同全國水平基本持平,2005年萬元GDP能耗山東是1.28噸標準煤/萬元GDP,廣東是0.79噸標準煤/萬元GDP,江蘇是0.92噸標準煤/萬元GDP,全國水平是1.22噸標準煤/萬元GDP,也就是說山東萬元GDP能耗不僅遠高于一些發達省份,而且比全國水平還高。這一趨勢到了2009年依然沒有太多改變,山東萬元GDP能耗依然比后兩者高,僅比全國水平低0.013噸標準煤/萬元GDP。能耗的高水映的是山東產業發展方式的粗放,2009年山東省產值規模前10位的產業中高耗能行業占了一半左右。山東產業發展更多依靠上規模,擴數量的外生增長方式來維持經濟增長,而不是依靠掌握核心技術,提高附加值的內生增長方式推動經濟發展。
二、山東新能源利用與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新能源是指以風能、核能、水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各種清潔能源為主的新型能源,它們大多可再生,清潔無污染,是人類未來能源消費的主要后備源泉。目前山東省新能源發展既有成績也有不足。成績主要集中在太陽能產業,2008年山東省太陽能產品產量占全國的30%左右,且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總產值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發展迅速。全省共有太陽能企業387家,太陽能熱水器年產能達到1000萬平方米以上,位居全國首位。不足體現在其它幾類新型能源建設相對落后。據統計,山東風能資源蘊含量達6700萬千瓦,可供建設的風電場有38座,但山東目前已裝風機總裝機容量為43.6萬千瓦,已批準建設風電場共9座,分別占理論總量的0.65%和23.68%;山東每年僅農作物秸稈會產生7000萬噸,能源產量相當于180萬噸標準煤,如果每年有5000萬噸秸稈用來發電,則可以產生326億度電,但目前山東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0萬千瓦,遠遠沒有充分利用豐富的生物質原材料。
山東境內河流較少,能夠建設水電站的流域更少,這一點山東同北方很多省份一樣,水資源比較貧乏,特別是膠東半島,所以山東水能開發幾乎空白。而核能受制于國家政策規劃,目前山東已憑借其出色的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贏得了海陽和乳山核電站的建設,這是山東核電的突破,此舉將為半島地區提供大量清潔能源,替代一定數量的煤電。但是鑒于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核電的開發與發展要在嚴格安全的前提下審慎開展。
循環經濟強調創新管理方式,提高生產技術,將物質盡可能地循環、高效利用,以達到經濟效用最大化以及保護環境的目的。目前,山東資源綜合利用成效顯著,2010年全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共利用工業固體廢物5290.1萬噸,利用廢氣203.9億立方米,利用廢水1286.1萬噸,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實現產品產值365.1億元,平均每天1億元,成果是顯著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管理方式落后,不具備循環經濟意識;中小企業技術水平較低,資源利用率不高,存在巨大浪費,而循環經濟大多要求企業進行重大投資升級技術、更換設備,這就抬高了步入循環經濟的門檻,導致很多企業迫于成本壓力不愿按循環經濟模式生產;政府或企業內部對循環經濟建設實施的機制體系不健全,導致各部門不能協調配合。循環經濟是涉及眾多生產部門的新型生產模式,保障機制不健全將嚴重阻礙循環經濟的順利實行,建設現代循環經濟山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以新能源與循環經濟為基礎發展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建設宜居環境的必經途徑,也是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山東省應該以新能源與循環經濟為基礎,緊緊抓住低碳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盡快步入低碳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根據自身優勢,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
山東風能蘊藏量巨大,約相當于三個半三峽發電的潛力。山東風電場大多位于沿海地區,而這些地區與山東中西部比較,普遍缺少煤炭,大力發展風電將為山東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提供不竭清潔能源。山東還是農業大省,每年農作物以及牲畜都會產生數量巨大的生物質能原料,充分利用這些原料,積極發展沼氣發電、沼氣燃燒以及生物質能發電等是對物質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最經濟的方式,同時還應加大科研投入,降低沼氣運行的經濟成本,在更多地區推廣。山東已經具有核電設施,結合山東制造和科研優勢,圍繞核電建設發展相關產業應是下一階段著力的方向。
(二)以市場為基礎,增強循環經濟發展后勁
循環經濟具有多方受益的特點,居民不再是某些產業發展的受害者;很多原本不具有經濟效益的行業變得有利可圖,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愿意按照循環經濟方式生產的首要原因是追逐更多利潤;政府不僅擴大了稅收來源,還減少了治理環境的支出。循環經濟有其自身運行規律,它本身的優點能夠吸引大量社會資源投身其中,不需要政府強行干預。因此,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政府就要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行事,支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管理方式創新。
(三)提供金融與法律、政策支持
金融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對于新能源行業以及循環經濟項目提供綠色信貸支持,能源相關產業項目大多投資數額較大,風險較高,單一企業籌集資金困難或擔心高風險而猶豫投資,所以,政府、中介組織、應該為企業積極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政府還應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給予新能源行業和循環經濟項目支持,法律、政策的實施為新能源行業和循環經濟行業提供法制基礎,會促進它們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四)參與國際交流合作
國際交流合作是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改革自身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徑。建設低碳經濟社會,要向低碳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學習取經,例如挪威電力99%來自水電,挪威水電技術比較先進特別是地下水電技術;日本在氫能利用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已經逐漸開始了產業化;法國在核能應用領域技術先進、成熟,體系完善,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示范作用;德國在1994年就頒布了《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循環經濟發展成果豐碩,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擴大交流范圍,通過高校、科研機構、政府機構、中介協會等各種組織機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發現新的發展觀點、新的管理方式應用于我們相關領域;采取技術合作,聯合開發新技術為我所用;利用資本合作,共同投資新技術、研究新的管理方式等,將有力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社會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陳秀村.山東成立全國最專業的太陽能行業協會[EB/OL].(2009-04-27)..
[3]山東資源綜合利用成效顯著:日均創產值一億元[EB/OL].(2011-03-08).省略/showcyc.asp?id=7395&cid=12&key=.
篇8
“非常嚴峻”4個字,是瑞智石油建井服務(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智石油”)CFO葉軍對當前企業面臨經濟形勢作出的判斷,而創新,則是危中尋機的關鍵。
葉軍所處能源行業正是這種經濟形勢的縮影:一方面,北美的天然氣價格已降至歷史低點,油氣開發成本卻變得日益昂貴,這些因素對石油服務公司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瑞智石油采購的設備、物資相當一部分來自歐洲和北美市場,怎樣應對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以及歐債危機下的貨幣風險、歐元貶值等問題,也成為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此外,正是由于能源的稀缺性,開采非常規能源需要科技不斷發展、技術手段不斷提升,這對企業的創新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連PM2.5“爆表”、禽流感爆發等經濟環境之外的不確定因素,都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如此嚴峻及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通過創新來應對風險。”葉軍說。
三大阻礙因素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哈爾·格萊格森(Hal Gregersen)曾經說過:“對于CEO提出的創新構想,CFO往往會這樣響應,‘我們現有設備的邊際成本所產生的效益比這項新投資的總成本便宜得多,所以用我的邊際成本邏輯告訴你:CEO,不要做這項投資,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公司會因此錯失本可以賺錢的一個拳頭產品。”這段話凸顯了當前CFO們在企業創新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大難題:如何平衡創新與其所帶來的風險?
葉軍指出,盡管企業創新所帶來的益處很多,也很少有人會直接反對創新,但財務人員在面對創新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算清楚一筆賬,權衡投入與回報的關系,以及創新所帶來的風險可不可控。“CFO們首先要考慮創新帶來的收益值不值得冒險。目前對此并沒有很好的衡量標準,這正是CFO們在創新上面臨的最大困惑。”也正因如此,在經濟低迷時期,CFO們更不愿意去創新。“因為都怕承擔責任。”葉軍坦言。
企業在創新過程中還會遇到其他阻礙因素,葉軍將其歸納為3點:其一來自股東理念,即股東有沒有承擔風險的意愿;其二來自管理層態度,管理層要有勇于創新的責任與意識;其三是創新與員工利益的掛鉤,即怎樣通過創新增加員工收益、讓員工接受新的績效考核體系等。葉軍強調,“這3個矛盾沒有解決,就無法創新。”
這些“潛伏”在企業中的阻礙因素讓CFO們感到為難。以瑞智石油為例,該企業由中石油與殼牌共同出資成立,雙方股權均為50%,東西方文化差異以及國有企業與外資企業經營理念上的不同在企業中非常明顯。葉軍說:“我在工作中面臨著對上對下兩方面的難處:一方面,國企講求‘鐵人精神’,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而外企講究管控風險,有投入就要有回報,所以,我們提出的一些創新想法,在‘向下推’的時候,在執行方面就會遇到阻力,因此,我們需要盡快培養自己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中石油和殼牌這兩個股東對風險、回報及創新的具體想法、期望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說服雙方股東接受我們的想法、將創新‘往上推’的時候,也會遇到阻礙。”
精益管理挖潛
面對外部日益嚴峻的經濟環境以及不同企業的行業特點與管理需求,瑞智石油首先在定制鉆機及業務模式上進行了創新。
常規的油氣田開發每一區塊并不需要大量的油氣井,但非常規的油氣田(頁巖氣、致密氣、煤層氣等)的特性決定每一區塊的開發需要成百上千口的油氣井。由于目前市場上的標準鉆機比較昂貴并且品種單一,往往不能充分滿足某一具體區塊的開發要求,結果要么造成資源浪費,要么作業效率低下。為了解決目前能源行業面臨的這一挑戰,瑞智石油決定開始研究定制鉆機,這種定制鉆機充分考慮其所服務的油氣田區塊的特殊地理、地質性質以及具體的開發方案,既提高作業效率又節省鉆機費用,達到“量體裁衣”的目的。
不過,葉軍稱,“量體裁衣”聽起來很簡單,操作起來卻有很多風險。一是技術風險,即新型的定制鉆機并沒有被市場證明,客戶是否愿意接受不確定;二是制造商的能力不確定,它們需要保質、保量,并將費用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三是安全性問題,即如何滿足各個國家的不同安全生產標準;四是新技術在新團隊和新環境里的運營結果和設想的不一定一致;五是商業風險,即怎樣通過合理的業務結構規避風險;六是人才緊缺的風險。
瑞智石油的應對方法首先體現在技術設計上,公司會和客戶進行商務談判,一般要求簽訂保護性條款,即客戶先認可技術方案,再開始具體設計與制造,如果將來技術方案發生改變,客戶就要補償;或者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客戶要求退貨,也要把本金和利息退還。二是設備制造,充分發揮“中國制造”與“中國采購”的優勢,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有效控制項目執行周期。三是運營,瑞智石油與客戶達成“學習曲線”,每一年都有明確的運營指標,而且考核的結果和經濟效益是緊密掛鉤的。四是商務談判,合同規定了定期對材料價格、人工價格等進行合理調整的機制。五是人才招聘,根據不同地區人才的特點及當地規定進行提前招聘及培訓。
篇9
對于眾多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的投資者來說,2008年無疑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變革。伴隨著金融危機的擴散,2008年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市場的募資和退出活動也在發生著變化。這段時間投資活動相對2008年同期仍保持增長,但投資行為已經由過度狂熱回歸成熟與理性,在這樣復雜多變的市場格局下,各投資機構及企業都在紛紛調整自己的投資活動,以適應市場的跌宕起伏。
面對這樣的經濟低潮,對于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來說無疑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而如何操作,則直接決定著機遇是否多過挑戰。“紅籌之父”、現任全球十大私募基金之一的CVC高級顧問梁伯韜表示,2009年、2010年對于私募股權行業而言,是很好的播種時期。
根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1月投資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1月,外資在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自去年11月以來,中資在投資案例數量與投資金額比例上都保持了連續增長。
同時,1月IPO市場最大看點為,在整個光伏太陽能行業前景堪憂的情況下,興業太陽能以接近招股價下限的定價逆勢IPO,市盈率僅為4.2倍(以截至2008年12月的預計每股收益計算),最終獲得了市場近70倍的超額認購。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8年6月起政府背景的基金占整個中國募資市場的比重顯著增加。據ChinaVenture統計,2008年下半年宣布開始募集的9支產業基金和引導基金占整個募資市場開始募集規模的63.7%,而2008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僅為32.0%。1月唯一一支開始募集的基金――南華創業投資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海南省政府直屬的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該基金將重點投資于海南省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機構退出亦難 并購市場活躍度持續下降
2009年1月,中國并購市場交易案例數量持續下降,共發生并購案例數量6起,環比下降33.3%(見并購圖)。其中,已披露金額并購案例4起,涉及金額3.72億美元。從行業角度分析,制造業、醫療健康行業并購活動相對活躍,兩個行業共發生并購案例3起,涉及金額3.60億美元,占披露總金額96.8%(同見并購表1-1)。本月沒有VC/PE背景并購發生,并購退出依然艱難。
藥房融資擴張
本月中國企業境內并購案例僅為2起,涉及金額1497萬美元(見并購表2-1)。其中,湖南老百姓大藥房出資約2000萬元成功收購湘潭海誠大藥房的32家藥店。據ChinaVenture投資數據庫資料顯示,湖南老百姓大藥房曾在2008年10月獲得殷拓8200萬美元的投資,為其提供了資金的保障。
水泥跨境并購
本月中國跨境并購市場并購案例數量4起,已披露并購金額為3.57億美元(見并購表3-1)。其中,愛爾蘭CRH以3.12億美元收購亞泰集團26%股權。此次并購將幫助亞泰集團引入相應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在現有水泥產業平臺上發展深加工產品,進一步延伸水泥產業鏈,壯大水泥產業規模,進而實現水泥業務的快速發展。
PIPE成亮點夾層資本助企業度冬
2009年1月,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活躍程度進一步下降,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都處于歷史低位。本月,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共披露投資案例3起,總投資金額為9946.63萬美元,環比下降47.8%;平均單筆投資金額3315.54萬美元,環比下降30.4%。(私募圖)
本月PE投資案例中PIPE類型投資成為亮點:IBM中國投資基金注資四川長虹1.08億元,江蘇瑞華等投資某輸配電設備制造商2.99億元。二級市場低迷、銀行貸款縮減等原因導致上市公司資金鏈趨緊,通過PIPE獲得資金支持成為新趨勢;同時,A股低迷的股價也對投資機構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上市公司相對較小的投資風險也能夠起到優化投資組合的作用。相信PIPE類型投資在2009年上半年將繼續占據較大的比例。
同時,上市擱淺企業通過私募融資獲得資金支持也成為度過寒冬的重要手段:本月AsiaMezzanineCapitalGroup等共同向鑄、鍛件生產商安徽應流集團提供了4000萬美元夾層資本;而應流集團早在2008年4月已經通過了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聆訊,并聘任摩根士丹利任其保薦人,但之后卻因為港股狀況不佳推遲上市計劃。這跟恒大地產的上市推遲獲得德意志銀行、美林等投資有諸多相似之處。在整體經濟的低谷之中,這種操作方式為企業提供了思路變換的范本。
投資步伐放緩能源細分領域受追捧
中國創投市場投資案例數量明顯下降,整體投資步伐亦明顯放緩。2009年1月,共披露投資案例數量8起,投資金額為6626萬美元(見創投圖)。投資案例數量環比下降61.9%,同比下降68.0%;投資金額環比下降47.0%,同比下降71.8%。其中,外資機構投資規模明顯下降,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環比下降幅度分別為66.7%和55.3%。平均單筆投資金額方面,本月為828萬美元,環比增長39.2%,同比下降11.7%。
中資投資增長
自2008年10月以來,中國創投市場逐漸步入一個低潮期,投資規模以及案例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機及經濟下行對于中國市場的沖擊,導致投資機構投資愈加謹慎。其次,受創業投資市場投資周期影響,機構投資活動強度有所下降。
2009年1月,外資在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見創投表1-1),但自去年11月以來,中資在投資案例數量與投資金額比例上都保持了連續增長。
能源行業受寵
能源行業本月投資案例數量3起,投資金額為3370萬美元(見創投表2-1)。其中,新興能源行業本月受到投資機構關注,共發生投資案例2起,投資金額2370萬美元(見創投表2-2)。江蘇高投、名力等機構均參與對該行業的投資。
其中,江蘇高投等投資的愛康太陽能是一家專注于太陽能電池配件的企業。在新興能源中,太陽能電池行業一直是投資熱點,但是受到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以及經濟危機的影響,太陽能電池行業遭到一定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太陽能電池配件企業獲得投資,原因是這類企業通常在太陽能電池細分領域中有領先優勢,因此雖然整個行業的投資風險較大,但預期太陽能電池配件生產企業的成長性依然較好。
IPO重啟無期興業太陽能逆市而上
2009年1月,國外資本市場持續低迷,IPO幾近枯竭,全球最主要的兩大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通過IPO募集金額為零。而國內資本市場自去年10月起證監會就停止新股發行審批,在市場的持續壓力下,2009年IPO重啟仍然遙遙無期。
本月僅有一家中國企業――興業太陽能在香港主板實現IPO(見IPO表),融資金額812.21萬美元(見IPO圖1-1),IPO數量環比下降50.0%,融資金額環比下降49.0%。本月IPO市場最大看點為,在整個光伏太陽能行業前景堪憂的情況下,興業太陽能以接近招股價下限的定價逆勢IPO,市盈率僅為4.2倍(以截至2008年12月的預計每股收益計算),最終獲得了市場近70倍的超額認購。
IPO融資金額持續走低
2009年1月上市的興業太陽能是自2008年11月以來唯一一家實現IPO的VC/PE背景企業(見IPO圖2-1),VC/PE背景企業IPO平均融資金額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歷史新低,同比下降93.7%。在全球股市大幅下挫、流動性緊縮的背景下,一方面新股發行面臨巨大的申購壓力,另一方面二級市場估值大幅縮水令機構無利可圖,不少VC/PE背景企業因此暫時擱置上市計劃。
興業太陽能逆勢上市
根據ChinaVenture統計,興業太陽能涉及的5家機構IPO平均投資回報率(此處的回報率是指賬面回報率,IPO投資回報率=(投資機構上市前持有股票數量*IPO發行價-總投資金額)/總投資金額為0.45倍,而2008年全年的IPO平均投資回報率達到了2.59倍,回報率大幅下挫(見IPO圖3-1)。
篇10
國內領先的技術、研發水平
摩恩電氣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將技術研發作為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公司擁有一支包括國內行業專家、高級工程師和專業技術人員在內的資深研究團隊;公司還建立了信息工程、客戶信息和產品技術三位一體的綜合信息網絡,準確把握國內外市場技術發展趨勢。針對石化、冶金等行業不斷涌現的新型需求,公司相繼研發出耐油、耐腐、耐高溫、防火、耐化學藥品、變頻等十幾個系列的產品,很好地解決了行業難題,其產品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通過對特種電纜技術的持續研發和創新,摩恩電氣在特種電纜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產品技術秉承節能降耗、環保安全等優勢,其主導產品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專業化定位 客戶基礎穩固
摩恩電氣根據電纜行業競爭狀況和行業發展趨勢,結合自身優勢,確定了差異化和目標集聚的競爭戰略,明確定位于為石化、冶金等目標行業提供專業化、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能夠替代進口產品的特種電纜產品,報告期內,石化和冶金兩個行業的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平均為86.52%。另外,相對于普通電纜產品,公司的特種電纜產品毛利率水平較高,近年來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摩恩電氣的專業化定位和服務意識已獲得眾多客戶的認可,并在業內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目前公司已與石化和冶金行業內多家大型企業集團,包括中國石化集團、中國石油集團、中冶集團、鞍鋼集團等及其下屬企業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特種電纜領域市場需求旺盛
- 上一篇:養殖業存在的問題
- 下一篇:工匠精神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