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8 17:3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畜牧業發展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生態畜牧業;西部草原畜牧業
中圖分類號:S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12)01-0118-10
一、生態畜牧業理論和實踐
中國現有264個牧區和半牧區縣(旗),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四川、寧夏、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12個省區,土地面積385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面積的40%,大多處于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生態、生產和社會文化功能極為重要,一直被認為是“草原畜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草原游牧文化的發祥地,維系我國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近十年來,我國“三牧問題”(牧區、牧業、牧民)也比較突出,表現為:草原生態持續退化,牧業成本不斷增加,牧民生活水平明顯下降,牧區貧富差距正在加劇。“三牧”已經引起了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0年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促進牧民增收,從2011年起,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資金134億元,在內蒙古、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云南8個主要草原牧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加上一些人為因素[1],中國西部草原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可供牲畜食用的優良牧草比例減少[2]。草原生態退化直接影響到牧民們賴以生存的畜牧業發展。如何既能保護好草原的生態又能提高西部草原上的牧民們生活條件是很多專家學者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國內的學者們普遍意識到對中國西部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3]。草原良好的生態環境除了有利于牧民們畜牧業的發展,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規模沙塵暴的出現。但現實情況是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并未做到實處。楊德亮指出,一些地方領導,誤把資源優勢當成產業優勢,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招商引資使得牧區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產生了不可低估的負面作用。這些開發不僅沒有實質性的改善當地牧民的生活條件,反而加快了草場資源的退化和沙化。根據楊德亮的報告,青海省祁連縣在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和小煤礦整治政策背景下,2004年西部礦業公司正式收購兼并了祁連縣多隆煤廠。與此同時,大規模的采金活動在20世紀 80年代初恢復, 80年代后期采金達到頂峰,過度采礦致使祁連縣方圓十幾公里散落著一堆堆的石頭,遍布著一個個大坑,濕地迅速惡化為沙石灘,對整個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型破壞[4]。學者達林太和鄭易生指出:“工礦產業采挖和開發是近20年來日益加劇草原破壞因素。草原牧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煤、鐵、稀土、銅、鉛、金、銀等許多礦產儲量都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一些開發商追逐利潤,紛紛到草原開礦產辦公,當地政府為了盡快脫貧致富,‘肥水快流’,大、中、小型項目一起上, 還大搞招商引資,開發和掠奪資源。這些項目有許多是一哄而上,并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或環境經濟評估論證,因而帶來許多生態環境災難。工礦企業開發,首先要占用大量草場土地,其次工礦企業要嚴重污染環境,特別是污染牧區寶貴的水源,對大氣污染也不可忽視,如氟化物污染可使牧草中毒,牲畜得氟牙病死亡,由于廢水,廢氣的污染,土壤的酸堿度發生了變化,也影響了植被的演替,礦山大量剝離物和廢渣推積也污染環境。工礦業開發要破壞草原植被,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等造成嚴重的植被破壞,有些根本無法恢復?!盵5]
除了盡量減少對草原礦產的過度開發,為了避免對草原造成更大的破壞,學者楊德亮倡導實施“生態購買”,通過國家購買生態,把牧民實行地域性轉移,進而減少人類干擾 ,減少放牧,從而實現植被、 地表水、 地下水等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與良性循環。他指出生態移民一方面既保護了自然生態草原的自我平衡,又有利于牧民改變生產模式,實現致富。但是,許多學者反對這種觀點。杜發春以青海三江源為例指出,國家和地方政府實施了退牧還草及生態移民方案,要求牧民搬遷后對草場進行禁牧,使草場休養生息,自然恢復。但由于沒有專門的草場管護人員和足夠維護資金,導使禁牧草場超載無人監管,加之禁牧草場不是連片集中,而是呈鑲嵌式分布,部分以草定畜的留居戶跨區放牧、侵占草場現象也屢有發生, 并沒有真正達到維護草原生態系統的目的。另外移出的牧戶多以老年牧戶、無畜/少畜戶為主 , 分別占移民戶總數48.5%和 68.3%,牲畜多的、中青年牧戶普遍不愿移民,因此通過移民實現草地載畜量明顯減少的目標很難實現。
在對一些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后,國內的一些學者對牧民實行遷徙,控制牲畜的做法持懷疑態度。生態移民的措施是基于“平衡理論”的假設,即生態系統是平衡的,系統的不平衡是由于牧民的牲畜過多和過度放牧引起的。但國外的一些學者比如Ellis和Swift提出了“非平衡理論”,認為草原生態系統并非是平衡的,簡單的控制牲畜和將牧民遷移并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草原的生態平衡。奧巴等總結了平衡與非平衡生態系統最根本的區別。(見表1)。學者王曉毅,張倩和荀麗麗在《非平衡、共有和地方性——草原管理的新思考》一書中指出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的兩個理論“平衡理論”和“非平衡理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平衡理論”依靠一個固定統一的承載力,不適合多變的放牧系統,從而制約了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而“非平衡系統理論”強調放牧影響不是特別重要,對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的指導也有局限性。
國內一些學者根據“平衡理論”提出牧民定居是實現草原畜牧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使牧民定居下來既是牧區實現現代化的基本條件也是維護草原的很好措施[6]。但根據“非平衡理論”,使牧民定居并不能真正達到保護草原的目的,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牧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是游牧,逐水草而居,從人類學意義上講,單方面的要求牧民們放棄自身傳統的文化體系,是對人類文化多元性的一種變相壓迫。因此如何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游牧文化,又能實實在在地提高牧民的生活質量和維護草原的生態是一個新的挑戰。
“資源環境經濟理論”對如何發展中國西部草原畜牧業經濟提供了參考性的理論框架。大衛·皮爾和科里·特納在《Economic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一書中探討了“資源環境經濟理論”。根據大衛·皮爾和科里·特納的定義,該理論強調科學地處理產業的發展與自然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要在人類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立足于資源與環境的現狀,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首位,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顏景辰提出在傳統畜牧業粗放、鏈短、低效的情況下,資源環境理論對我國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進而論證了在中國西部草原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可行性。生態畜牧業結合了市場目標,環境目標和社會目標,充分體現了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銜接[7]。生態畜牧業是運用生態系統的生態原理、食物鏈原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共生原理, 采用系統工程方法, 吸收現代科學技術, 以發展畜牧業為主, 農、林、草、牧、副、漁因地制宜, 合理搭配, 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一的牧業產業體系, 是技術畜牧業的高級階段。生態型畜牧業主要包括生態型動物養殖業、生態型畜產品加工業和廢棄物的無污染處理業[8]。學者雷華和穆曉峰提出了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四個類型:(1)資源配置型,進行畜牧業季節性生產。(2)多級利用型,在養殖技術中, 通過食物鏈循環, 實現物質能量多級利用, 以增加物質產品產出量。(3)綜合利用型,利用塑料大棚配套生產技術。(4)系統調控型,依反芻家畜 (牛、羊) 瘤胃微生物酶之功效, 充分利用粗纖維飼料和非蛋白氮之生物學特性, 通過秸稈氨化、青貯、微貯等技術, 利用 3/4 的秸稈、糠、麩、餅、渣及牧草等光合產物, 飼喂反芻家畜[9]。
盡管在中國西部草原發展生態畜牧業面臨很大挑戰,還未形成成熟的系統理論框架和科技支持,但近年來根據中國畜牧業發展趨勢, 發展生態畜牧業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國西部地區的生態畜牧業建設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生態畜牧業建設正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8〕34號),是一個指導青海省藏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從國家層面提出了一整套針對藏區實際的發展方向、重點領域、主要任務、重大項目和支持政策,對于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2008年起青海省開始在三江源區試點以合作社為載體的集約化經營模式。國家政府給予農牧民一定的補助, 支持和鼓勵冬春草場人工飼料基地的建設、 對草原圍欄、建立牲畜暖棚圈、 免疫注射等等,實現標準暖棚舍飼養畜、 人工飼草料種植儲藏、 圍欄草場劃區輪牧、水電路條件配套四位一體的基礎設施建設, 大體實現了人居有住房、草地有圍欄、 牲畜有棚圈、冬春有貯草的目標 [10]。
根據中國科學院2010年9月1號的項目研究報告,從2008年起青海省牧區7個縣逐步實施開展生態畜牧業試點工作,以合作社為平臺,努力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和發展模式。根據不同的生態條件、自然資源狀況和勞動力素質,探索出以門源縣蘇吉灘鄉蘇吉灣村、天峻縣新源鎮梅隴村、河南縣優干寧鎮吉仁村為代表的以牲畜、草場作價入股,實行股份制經營為特點的模式;以共和縣倒淌河鎮哈乙亥村為代表的以分流牧業人口、草場合理流轉、大戶規模經營為特點的模式;以貴南縣塔秀鄉子哈村、治多縣治渠鄉同卡村為代表的以聯戶經營、分工協作、優化畜種畜群結構為特點的模式。
2010年青海省在總結試點村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用3年時間,在牧區30個縣的883個牧業行政村全面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實現全覆蓋。2010年5月青海省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各試點地區根據省政府的部署,開始落實農牧廳下發的《關于開展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11]。2011年7月青海省政府批復同意了《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規劃》,海南州的主要做法是率先探索和推廣可持續發展集成技術,引領生態畜牧業的發展。
總而言之,生態畜牧業對中國西部草原畜牧業經濟的轉型具有參考性,但同時發展生態畜牧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以下是一些學者們對中國西部畜牧業轉型以及實施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可行性提出的觀點。
二、草原游牧文明與畜牧業經濟轉型
中國西部牧區和生活在西部的牧民在一些影視媒體中被刻畫出一幅貧窮落后和無知的印象。國家對西部的整體建設概念是“發展西部”,其中蘊含在背后的哲學理念中不免帶有以人類的不斷進步為前提的單向線性歷史觀,將傳統的游牧文化視為是不適應時展趨勢的。在如今中國大力市場化和經濟化的整體時代背景下,從單純的經濟收入視角看,西部牧民的生活方式是不符合當代中國發展趨勢的。然而,從深層次的哲學意義上講,落后與否不能簡單的從經濟收入來衡量。在思考如何發展中國西部牧區的解讀過程中應警惕“社會達爾文主義”,不能簡單的將西部草原游牧文明安置在整個文化體系的底端。相反,應充分反思草原游牧文明對當地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和重要性。
西方社會科學家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逐步反思西方的社會進化論哲學理念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本土生態知識的價值日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得以體現,并且得到主流學者的充分認可。學者王曉毅,張倩和荀麗麗綜合了西方學者對本土生態知識不同的定義后,總結出:“本土生態知識是一套關于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物種之間的關系及其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實踐與信仰的累積性的體系。它在人類適應性生存的過程中不斷演化,在文化傳播中代代相承。它是關于生物和其他環境現象的一種地方性知識,也是一種當地人的本土實踐,更是一種凝結于人們關于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和人與自然互動關系的觀念中的信仰。本土知識是長期存在于某一地區的知識總體,這種知識關系到傳統的規范和社會價值,也關系到引導、組織和規范他們的生活方式并賦予其生活以意義的精神結構?!盵12]他們進一步指出本土生態知識是一種知識-實踐-信仰的復合體。從實踐經驗知識的層面上看,牧民們對他們祖祖輩輩所生活的草原環境里一系列關于生物、土地、自然景觀等等都有著深刻的認知。這種知識結構的復雜性并不亞于教科書上科學家們所列出的知識結構,是歷代牧民實踐總結的實地知識,具有寶貴的實際科研價值,并不是一套落后的知識體系。當地的牧民們對長期生活的草原干旱氣候,變化不定的雨量有著敏感的認知。并且他們會根據不同季節、養分質量,地形與海拔、方位、生態區域和植物群落、顏色、土壤性質、水質水量、距離營地的遠近等要素對草原加以細致入微的分析。與之相應,牧民對草原植物也依照其生長周期,對牲畜的適口性、出芽早晚等因素有著詳細的分類。對于長期生活在草原的牧民們,草原不是簡單的被植被覆蓋的土地,而是蘊藏著各種寶貴的自然知識,并且載畜量是一個持續變化的變量而不是一個恒定的絕對值。具體豐富的經驗知識經過總結后,可以更好的幫助當地的牧民進行冬夏季草場的遷徙,對牲畜進行管理和適度調整。草原牧民們的生產習慣事實上非常吻合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生態的“不確定性”。
草原游牧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并不能用簡單的經濟效益去衡量。根據中國科學院2010年9月1號的項目研究報告內容,有部分學者認為當地草原牧民偏重于宗教觀引導和自然規律性感悟及其傳承,而缺乏理性。該項目研究報告同時指出對待宗教文化應需持尊重的態度。游牧生產方式是孕育藏傳傳統文化的土壤,藏傳佛教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藏族的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是牧業社會的一個文化載體。從抽象層面講,宗教是一種宇宙觀,是當地牧民對本土生態知識體系中較為復雜和抽象的。涂爾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指出宗教是一種本土知識體系。本土族群的文化內核通常體現在宗教儀式上。藏傳佛教的教義認為自然是神圣的,將人與自然視為一個休戚相關的共同體。這種核心理念價值是可以更好地促進當地牧民們積極地參與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和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可以為牧民的畜牧生產和當地的生態系統和諧共存提供一個很好的文化價值體系。
另外,草原牧民群眾有經營畜牧業的豐富經驗,比如青海省的藏族和蒙古族牧民群眾長期生活在環境艱苦的草原牧區 ,世代從事畜牧業生產,積累了一整套經營管理草原畜牧業的豐富經驗 ,這些是中國發展畜牧業經濟的主要實際操作知識。但一般來說牧民們對土地退化理解為不可避免的土地老化過程,或者認為只是暫時的可逆轉的現象。因此牧民們可能缺乏必要的動機來重新認識草原,需要新的知識結構的補充??傮w來說,牧民們缺少相應的文化科普知識,這對發展生態畜牧業不利。因此需當地政府應在結合當地草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基礎上對牧民們進行一些關于生態畜牧業知識結構和理論背景的科普宣傳。政府如何對牧民們進行科普教育需要一個科學、 完整的培訓方案,一些專家學者可以對此進行實證性的探討研究。根據青海省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的報告,青海省科技廳已在貴南草業公司建立起相應的培訓技術服務體系,開展周邊牧民實用技術培訓,共培訓果洛新村、同德縣的2個移民村,貴南縣的2個移民村的牧民480人次,牧民群眾從事生態畜牧業的信心明顯增強。
三、關于人工種草和圍封草場的爭議
青海、內蒙古、新疆三省區的牧區分別占本省區土地總面積的96%、66%和50%。甘肅、寧夏的牧區面積各占本省土地總面積的30%左右。西北牧區基本都地處陸地邊疆,是大量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域。在廣闊的草原上居住著蒙古、藏、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裕固、鄂溫克族等10多個少數民族。總體來說牧區資源雖然豐富,但自然條件較為復雜,干旱缺水,生態環境尤為脆弱。國家在大力發展牧區經濟的過程中制定了一些實際操作的政策,然而一些學者對一些具體的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參考性意見。根據已發表的文獻資料,人工種草和圍封草場的爭議性較大。
1.西部牧區人工種草的可行性
學者周海虹和陳瑋都提出鼓勵農牧民從事高效農業、養殖業、種植業等,進而提出鑒于西部地區的飼料生產能力差的實際情況,人工種草是解決畜草矛盾的根本措施之一,只有通過播種或補種優良牧草的辦法來改良草原,并培養人工或半人工草場, 通過灌溉、施肥以及防止獸害和蟲害等辦法提高草原的生產能力。陳瑋認為人工草場可大致提高產草能力8倍,在其他條件同樣的情況下 ,草場的載畜能力也按同比例提高,每單位牲畜所需草場面積則按比例降低。王功民也指出通過試點建設初步形成的以貴南縣塔秀鄉子哈村為代表的依托退耕還草建植人工草地,發展種草養畜的生態畜牧業建設模式。2009年8月中旬青海省啟動了“青海省種草養畜及有機畜牧業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的項目,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天然草原過度放牧的問題和傳統生產方式落后的問題,進而提高畜牧業生產科技產量。該項目總經費1030萬元,科技資助經費540萬元。其中一個專題就是在適宜的地區建立主要依靠種植人工草地,加工草產品。項目擬在青海省的農牧交錯處(同德、貴南等)和適宜種植人工飼草的地區,種植優質牧草,將牧草就地加工,力求種草。項目初步設計種植15萬畝各類飼草料生產基地,加工牧草12.5萬噸,可為22萬個羊單位提供1年的飼草量,有效減輕項目區及周邊地區300萬畝天然草地放牧壓力。截至2009年12月,共建成5.8萬畝人工草地,相當于116萬畝天然草地產草量,或7.7萬個羊單位1年飼料量。120飼草資源置換模式在三江源地區建植優良人工草地可以為當地的牧民們提供豐富的飼料資源,尤其是在天然牧草極端缺乏的冬春季節為畜群提供飼草。
然而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由于中國西部牧區的土壤條件較為脆弱,不宜過度開墾種植草場。學者劉紅梅質疑了人工種植草場在西部牧區的可行性[13]。西部草原的土層較薄,土壤沙礫含量重,極易引起沙化,因此人工種草需要非常謹慎。在中國西部高原地區比如三江源地區,人工種草會導致土地沙化,種的草也會很快退化,因此絕不能仿照農業區大力發展舍飼畜牧業,這會導致原有的生態平衡遭到進一步的破壞。朱宗元也指出:“目前牧區草原的自然條件不允許大面積種草,也不允許大面積開荒。從長遠來看,舍飼會對常年放牧的羊的羊毛和皮草質量造成影響。人工草場需要灌水,而草原的水資源是有限的??砷_采的地下水中,動儲量不多,因為草場均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較少,河流少,流域面積也小。地下水資源為靜儲量,過度開采會導致水資源枯竭?!?/p>
2.圍封草場的實效性
在國家實行生態移民的過程中,一些草原出于保護的目的,被人為的圍封。但圍封草場需要考慮到草原資源的合理利用。圍封應根據草場的類型和退化的程度及草場的利用方式而異,封育可采用圍欄封育與人工管護封育相結合的辦法,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并不是圍封的越多就越好,也不是所有牧戶把其承包的全部草場都圍起來就能達到保護草場的目的。實施退耕還草和生態移民后,大量草場的管護問題也頗為棘手。由于被圍封的草場缺乏監管,并未真正意義上達到了畜牧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一些自然科學家論證了事實上輕中度放牧對植被有促進作用。首先,在輕牧條件下,放牧吃掉植物的枯枝爛葉,使得植物在生長季節,尤其是后期仍能保持較旺盛的光合能力,維持自身消耗,促進植物在后期的生長[14]。其次,適中的周期性的放牧可以降低群落中優勢種在競爭中的作用,為其他物種的發展創造潛在的生態位,從而增加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樣性。通過連續移走植物活組織和減少死亡物質的積累,牲畜發揮著刺激和保持新物質生產的功能,在輕中度放牧條件下,放牧植被比非放牧植被分配更多的資源給活的生物。相反,圍封禁牧的草地由于沒有有蹄類動物的生態互動,難以實現天然草地生態系統的進展演替。缺乏動物對草原的干預,草原土壤中的氮元素循環很難維系,也可能會進一步造成地方優良畜種的消失。
四、牧區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西北畜牧業歷史悠久,目前西北牧區基本還保留著是游牧半游牧為主的生產方式,單純經營畜產品原料的單一經濟結構,加上草原的嚴重退化,當地牧民的社會經濟狀況較為滯后。學者韓俊指出:“牧區貧困與草原退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互為因果。草原退化是牧區貧困的重要原因,牧區貧困也促使牧民對草原進一步掠奪,更增進了草原退化,最終形成草原退化-牧區貧困-草原進一步退化-牧區進一步貧困的惡性循環?!辈菰竽翗I是牧民們賴以生存的經濟發展基礎,畜產品是牧民們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牧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牧區工作,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對牧區工作作出重要決策和部署,并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但由于自然、地理、歷史等諸多原因,牧區發展仍然面臨不少特殊的困難和問題,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狀況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傳統的畜牧業經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浪潮下顯得比較薄弱。一些學者分析了在中國西部牧區發展生態畜牧業的一些主要問題。
1.牧區畜群結構不合理
我國西部一些牧民以牲畜數量來顯示富裕程度,部分牧民不愿出欄牲畜,把牲畜作為財富直到養死為止,老殘畜比例過大,畜群結構不合理。然而發展畜牧業經濟, 需要抓好畜牧品種的改良, 這既是發展牧區經濟的前提,也是基礎。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牧區的畜種結構和品種結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西部青海的7個試點村共淘汰劣質公羊1000余只、公牛500余頭,引進藏系種羊1916只、大通牦牛種公牛57頭、半細毛種羊70只,使藏羊選育達到4萬只、牦牛復壯達到2000頭、半細毛羊改良數量達到2萬只,從而使畜群畜種結構不斷優化,生產性能進一步提高。根據青海省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的報告內容,為了促進牧區經濟發展,制定了歐拉羊繁育、選育、飼養管理和生產性能測定。在海北州青海湖農場、剛察縣哈爾蓋鎮察拉村和海晏縣三角城西岔村中的76戶示范戶中開展羔羊育肥工作。共選調陶賽特,優質藏系種公羊36只,與當地1150只藏系羊雜交。在河南縣試行了以生產歐拉羊種羊。歐拉型藏羊生產性能得以提高,項目區以歐拉型藏羊為主。然后,一些學者意識到畜群結構的改良存在一些問題,雖然短期內牧民的收入通過畜群結構的調整得以提高,但從長遠地角度看,應盡量避免將牲畜往家畜方向改良。學者劉書潤提出:“家畜改良的方向有很多問題,家養動物多年后自然退化,投入會越來越高,所以牧民養畜時,隔若干代就要讓畜種和野牛、野馬、大頭羊再配種,是往野了改,不是往人工了改,而現在為了高產引進的是完全不適應當地的外來種。完全舍飼,不讓羊掉膘,羊吃得太飽,羊絨會變粗?!?/p>
總體上來說,我國西部牧區還需繼續強化牧區畜種改良和選育工作,國家和當地政府應積極配套資金,加大牦牛、藏羊、半細毛羊等品種種畜引進力度,切實擴大改良范圍,加快畜種結構調整進程。但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畜群改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避免牲畜往家畜方向改良。
2.西部牧區生產方式科技含量低
中國西部大部分牧區的畜牧方式科技含量很低,短期內很難真正實現畜牧業的現代化。用科技提高畜牧業的經濟效益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但增加畜牧業產業化科技含量和提高勞動生產率需要引進大量的科技性畜牧人才,和具備相應的硬件設施條件。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跨學科領域的合作,尤其是和畜牧工程專業的學者進行溝通,單純的人文社科專業的學者很難提出真正的解決辦法。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和資源優勢,而非品牌和科技優勢。
3.畜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市場輻射面太小
由于西部地區較為偏遠,牧區地域遼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流通渠道單一,導致牧區的產品未能很好的商品化和市場化。不少畜產品生產和銷售脫節,市場體系建設滯后,缺少龍頭企業。牧區與畜產品聯系在一起的儲藏、加工 、分級 、包裝等環節很不健全,產品的附加值不高,這些都嚴重地制約了當地牧民收入的增加。因此一些學者提出了把優勢畜牧業資源開發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的想法。牧民的商品意識和效益觀念不強,惜售思想比較嚴重,認為發展畜牧業的目的不是面向市場銷售,因此開拓西部地區畜產品市場的力度不夠,西部牧區的畜產品不能及時的對外銷售,導致商品化的經營無法有效地實現。
4.西部畜牧業信息化建設滯后
滯后的信息系統和市場預測系統不能滿足西部畜牧業生產的需要,不利于生態畜牧業的社會化和商品化生產。學者郭映義和才讓吉指出,目前青海省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統籌協調管理機制,信息共享程度低,在信息分類分級、收集渠道和信息應用環境等方面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發展生態畜牧業需要健全的信息資源網絡??傮w來說,目前中國西部地區的信息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政府部門難以及時分析和甄別信息,不利于生態畜牧業的整體發展。學者達林太和鄭易生指出,從信息提供量看,西部地區的牧民們缺少有針對性、實用性的,貼近實際、可操作的個性化的信息內容。當地牧民們主要是靠流動的商人獲取市場銷售信息。牧區所獲得的大量信息是單向性的,缺乏牧民與商販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因此這種單向方式的信息傳播很難真正解決牧民出售畜產品的實際問題,進而影響了牧民的經濟收入。
盡管當前互聯網技術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有著傳統媒體不可取代的優勢,但短時間內互聯網的使用不可能在牧區普及。大量的牧民經濟能力有限,無法購置個人電腦等高端電子類產品,加上大部分牧民對于操作電腦的知識幾乎為零,因此互聯網信息目前還不能很好的輔助于牧區的經濟建設。總體上說中國西部地區的牧民們獲得的信息時常是滯后于中國其他發達地區的,這影響了畜產品出賣的價格。達林太和鄭易生指出,有關畜產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牧民們基本上是通過口頭得知的。和機械維修、金融信貸、獸醫服務相關的信息基本上來自當地的業務部門,天氣預報主要來自于廣播,牧民們很少從電視和互聯網上獲取信息。雖然做牧區信息溝通工作的部門很多,但無論是內容還是渠道做得都不是很全面。
5.基礎建設滯后
發展生態畜牧業經濟需要一定的基礎性設施,但目前西部邊疆地區的基礎設施還有待改善。國家應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基礎性建施投資,這是保證西部地區畜牧業的快速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一些地區進行了試點,比如青海7個試點村已建成了相對規模的牲畜暖棚和貯草棚,修建了牲畜免疫注射欄50處,打水井25眼,鋪設人畜飲水管道27公里,建成牛羊集中育肥點2處,購置了壓縮式青貯機1臺、青貯袋 3000條。這些都極大地調動了牧民投入生態畜牧業建設的積極性,使試點村生產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防災抗災能力得到了增強,建設養畜水平得到了提高。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青海三江源地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了一批事關地區經濟發展全局和廣大農牧民福祉的交通、電力、通訊、農牧、水利、生態、市政等基礎設施項目。這對促進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個積極作用,是生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建設保障。根據中國科學院的項目研究報告,2008年,三江源地區公路通車里程達12544公里,寧果公路、214國道,109國道等主干公路。此外,以‘五配套’(即包括每戶80平方米定居房,120平方米牲畜暖棚,5-20畝飼草料基地,20平方米貯草棚以及草場圍欄建設)為重點的草原基本建設和以水利為中心的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但三江源地域遼闊,目前仍有123個行政村不通公路,部分行政村雖有簡易通村公路,但路面條件非常差,只能實現季節性通車。在通訊設施方面,三江源的廣大農村牧區,除主干公路沿線外,大部分尚沒有通訊設施。在電力基礎設施方面,三江源地區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國家電網覆蓋,部分縣城都只能依靠地方小水電實現季節性供電,廣大牧區則主要依靠家用太陽能電池板部分滿足照明和家用電器的用電需求。總之,基礎設施條件差已成為當前制約三江源地區生態經濟發展和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的重要因素。
五、畜牧業經濟發展趨勢和出路
1.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下的有機產業
總體上講,中國西部地區的畜牧業生產大部分仍然處于傳統畜牧階段,生產效率低下,市場發育水平不高。在大力發展畜牧業經濟的同時,政府不能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而應進行可持續生態發展。發展生態畜牧業因按照生產力發展水平、區域特點,發展不同的生產模式,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發展模式。根據中國科學院2010年9月1號的項目研究報告,(1)草原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模式應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2)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應以資源循環利用為目標;(3)生態畜牧業發展應秉持現代綠色有機生態養畜經營方式,避免刺激性激素飼料,做到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的低耗,高校轉化和循環利用;(4) 生態畜牧業應大力發展無公害飼料基地建設及持續利用技術,充分利用畜牧業資源,氣候資源、光能資源、綠色飼草料生產等資源,形成以飼草料基地建設、草產品加工、牲畜的舍飼育肥、糞便廢水無公害及歸田處理,太陽能利用、畜產品加工及銷售的完整循環生產體系和產業鏈。
一些學者進一步提出了在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前提下建設有機產業區的想法。學者陳月輝指出,西部畜牧業生產的最大優勢是沒有嚴重的工業污染, 這有利于生態有機畜牧業的發展,對有機無污染動物食品進行產業化。這樣既能達到保護草地生態環境的目的,又能較大幅度增加牧民的收入。有機產業要求草畜平衡生產、不使用人工合成產品、保持牲畜合理飼養、不破壞生態環境。依照當前世界有機食品的價格,與普通食品相比, 提高幅度在30%以上,在西部牧區發展有機畜牧業生產理論上可以使牧民達到小康收入水平。學者蘆清水和趙志平提出一些可行的辦法,比如收購三江源區牧民每天生產的鮮奶,利用奶制品加工企業,生產加工成高檔嬰兒奶粉或其他奶制品。同時還可以利用當地的優質牛羊毛和牲畜,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企業。青海省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的報告認為,以生產歐拉羊種羊和有機畜產品為核心的河南縣初步組建了有機畜產品生產,加工與出售,并且開展了有機肥生產研究,寄生蟲和幼畜疾病控制技術研究。2009年出售的牛羊肉平均價格每公斤高于市場價格,使從事有機畜產品生產的牧戶增收3.7萬元,提高了牧民畜產品的附加值。
然而,在中國西部地區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機產業的想法固然很好,但事實是生態畜牧業有機生產的基礎性投資巨大,生產成本很高,國內有機食品的市場規模不大,雖然有機食品的銷售價格很高,但考慮到高成本的投資和目前小規模的市場需求,牧民是否能在短期內實現收入增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比如青海省興??h河卡鎮在青海省民委的支持下完成了有機畜牧業生產批發基地的國家級認證,但由于認證范圍小, 年產出規模小, 沒有龍頭企業進行肉、奶初級產品加工生產, 并未能實現給牧民帶來增收的目標。
另外,在發展有機畜牧食品生產的企業時,應注意到牧民和企業之間并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契約關系。在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空間縮小或供過于求時,公司為了自身利益,往往通過隨意降低收購價格或者提高收購標準等方式將利益損失直接轉嫁給牧民。學者朱海從企業制度層面提出了組織‘牧民協會’的建議?!撩駞f會’是牧民自發組織的經濟合作組織, 既代表牧民的利益與有關有機生產單位發生聯系, 又可按照有機產業生產流程去組織有機產業生產。同時朱海還提出了在企業集團現有架構基礎上建立有機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設立董事會和經理部, 作為對外聯系業務、對內安排工作的管理機構,另外公司下屬層面包括有機產品加工機構、牧民協會、研發部門、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牧民協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低牧民的生產風險,避免企業過度壓榨牧民,從而改善牧民的整體經濟收入狀況。
盡管中國西部牧區構建生態畜牧業下的有機產業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同時這項工程的確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機會。畢于運認為,根據環境潔凈程度,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6個縣、玉樹藏族自治州的6個縣、海南藏族自治州的3個縣和黃南藏族自治州的2個縣, 都具備發展有機產業的良好條件,都可以組織有機產業生產。就目前青海各地區的條件,可選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縣和澤庫縣, 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瑪沁、達日、班瑪利甘德縣, 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興海、貴南和同德縣, 共計10個縣內予以發展生態畜牧業基礎下的有機產業。李雙元以梅隴個案為例, 對青海省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 認為青海草地生態畜牧業還處于組織化轉型、產業化起步、生態化雛形的發展階段??傮w來說我國生態畜牧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尚處于起步階段,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操作上都亟需拓展和深化。
美國和歐洲的生態畜牧業下的有機產品生產系統相對較為成熟。比如美國農業發展局(USDA)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詳細的畜牧業有機產品生產規則。對于有機牲畜有著嚴格的要求,根據美國農業發展局(USDA)的報告,有機牲畜必須在放牧季節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飼料必須是純有機的,不含任何激素和抗生素,另外反芻類動物比如牛羊等,在正常畜牧期必須保證30%的干物質攝取(dry matter intake)是來自草原。歐美對于如何計算干物質攝取量有一套嚴格的科學計算系統,但這些中國目前的有機畜牧食品生產中并未給出具體的操作規定。相對于美國的有機畜牧產品的生產條件,中國西部條件較差。中國的有機食品生產系統可以參考北歐冰島的研究。北歐學者Dyrmundsson指出冰島的氣候惡劣,天然草場由于氣候的影響,并不能保證草原的牲畜有足夠的天然有機食物攝取,市場上的有機飼料相對較少,成本太高,對冰島的有機畜牧產業帶來負面的影響。如何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保證牲畜有足夠的有機食物攝取是一個值得跨領域專家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瑞典學者Lund提供了一個北歐有機畜牧業生產模式圖(見表2),該模式圖指出,除了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外,生態畜牧業有機生產過程應是一個和諧的整體。畜牧產品的生產者應和消費者達成和諧的互動,并且在生產過程中,牧民能夠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中國目前西部有機畜牧業的發展進程中,更多的是考慮市場化帶來的直接經濟價值和如何提高產量,而忽視了在整個生產流程中對牧民自身幸福指數的關注。許多經驗表明,能否讓牧民主動地而不是被動的參與社會發展進程,能否在這個過程中尊重牧民的自主性,自愿性,多樣性,創造性,關系到政策及其項目的實際效果。在發展目標上,生態畜牧業建設下的有機產業鏈是一個長期發展與不斷完善的過程,需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確定不同的階段性目標。
2.發展生態旅游業
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同時,一些學者提出了“增值型”的生態觀光旅游型畜牧業,在國家的支持下,地方牧區應大力建設觀光型、生態型與市場型相結合的牧業生產基地,探索旅游型和觀光型的畜牧業項目,從而提高參與項目的農牧民的收入。與此同時,政府需要警惕過度開發旅游業可能會給脆弱的西部生態造成破壞。
在生態環境允許的范圍之內適度開發西部牧區的生態旅游資源。比如青海三江源區具有強大市場吸引力,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僅能帶動當地建筑、金融、通信、娛樂飲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還可以給牧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三江源農牧民的生活水平。2009年來玉樹、果洛兩州的游客人數達到19.93萬次,旅游總收入9898.75萬元,同比增長40%以上。旅游產業的帶動作用開始凸顯,不少牧民群眾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但鑒于極度脆弱的生態系統和難以再生的生態資源,三江源區核心區以及可可西里腹地仍為限制開放區。盡管三江源區生態旅游業發展勢頭較好,但仍處于起步階段,2010年項目研究報告指出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面臨諸多問題:(1) 基礎設施薄弱。三江源區地理環境復雜,交通線路密度低,公路等級低,路況差,通信落后,加之旅游資源分布相對稀疏,旅游路線長,空間跨度大,可進入性差,存在著“一流資源,二流知名度,三流開發,四流交通,五流經營”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2)環境制約性明顯。受高原高海拔的自然環境氣候影響,不僅旅游日期短,而且對游客的身體狀況也有一定限制,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3)缺乏與旅游業配套的相關產業的發展,產業鏈條不完整,難以形成產業優勢。(4)市場化推進步伐緩慢,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旅游管理性人才短缺。
3.草原保護條例
草原畜牧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對草原的保護,草原是牧民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2011年11月了新修訂的《基本草原保護條例》。按照《草原法》的規定,維護基本草原是內蒙古草原的核心部分,是內蒙古草原保護的紅線。1983年內蒙古就頒布了《草原管理條例(試行)》。1984年成為正式條例,2004年進行了修訂。針對草原亂開濫墾問題,1998年還頒布了《基本草牧場保護條例》。而《基本草原保護條例》則是為了更進一步強化基本草原的保護與管理,其保護力度較以往的條例要大得多。新修訂的《基本草原保護條例》主要明確了基本草原的劃定范圍并加大了對草原的保護力度,更好地維護了農牧民利益。該條例的頒布實施為其他西部牧區的草原維護和畜牧業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性意見。
綜上所述,盡管在中國西部草原發展生態畜牧業面臨很大挑戰,還未形成成熟的系統理論框架和科技支持,但近年來根據中國畜牧業發展趨勢, 發展生態畜牧業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生態畜牧業對中國西部草原畜牧業經濟的轉型具有參考性,但同時發展生態畜牧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參考文獻:
[1]蘆清水,趙志平.應對草地退化的生態移民政策及牧戶響應分析—基于黃河源區瑪多縣的牧戶調查[J].地理研究,2009(1).
[2]陳 瑋.青海畜牧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青海民族研究,1993(1).
[3]青山虎,馬賓祥.制約西部邊疆地區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1(15).
[4]楊德亮.牧區經濟發展中的文化不適及社會環境問題——青海祁連畜牧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調研報告[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5]達林太,鄭易生.牧區與市場:牧民經濟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481-482.
[6]李燕瓊,謝 華,范高林.促進西部草原畜牧業發展的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1(9).
[7]顏景辰.中國生態畜牧業發展戰略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7.
[8]劉學劍.關于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思考[J].農業環境與發展, 2001(1):15 -16.
[9]雷 華,穆曉峰.傳統畜牧業向生態畜牧業轉變是中國西部畜牧業發展的必然選擇[J].世界農業,2006(8).
[10]嚴寶興.關于發展青海生態畜牧業的思考[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9(3).
[11]王功民.青海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新路子[J].中國牧業通訊,2011(7).
[12]王曉毅,張 倩,荀麗麗.非平衡性、共有和地方性-草原管理的新思考[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75-276.
[13]劉紅梅.三江源地區畜牧業發展方式抉擇探究[J].柴達木開發研究,2010(6).
[14]李永宏,陳佐忠,汪詩平,等.草原放牧系統持續管理試驗研究[J].草地學報,1999(3):173-182.
Eco-husbandry: Trends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in West China Prairies
DU Fa-chun1, CAO Qian2
(1.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2. University of Helsinki, Finland)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a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prairi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the study is to conclude that although great challenges exist in grassland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in West China and no mature systematic theory or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fiel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will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area according to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recent years.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could serve as a model to prairi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transition in West China, though its development has a long way to go.
篇2
農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
可 行 性 研 究 報 告
**旗***蘇木
XX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章 總 論
一、項目提要
(一)項目名稱:**旗***蘇木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建設性質:擴建
(三)項目建設單位:**旗***蘇木;負責人:千哈斯。
(四)項目申報單位:**旗***蘇木人民政府,法人代表:林霞
(五)項目建設地點、內容、規模及期限:
1、項目建設地點:***蘇木下轄的8個嘎查(阿日來嘎查、伊克烏素嘎查、明蓋嘎查、烏蘭浩舒嘎查、沙日浩舒嘎查、庫倫、巴音什里嘎查、巴音烏珠嘎查)
2.建設內容:本項目設計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家庭草庫倫內實施,灌溉水源均為地下水,因此,建設內容主要包括:①水源工程建設②節水灌溉系統工程建設③農業技術配套④防護林體系建設
3.建設規模:本示范項目總控制面積為XX畝,可使40戶農牧民受益。其中,打配機電井40眼,壓防滲節水管道18000米,防護林帶4.496萬延長米,建設期一年。
(六)投資規模及構成:項目總投資107.34萬元,節水灌溉直接工程費82.1萬元(低壓管道10.8萬元,畝投資335元;噴灌4.3萬元, 畝投資335元;);水源工程費48萬元,防護林工程費6.64萬元,動力工程費15.72萬元,其它費用7.08萬元。
(七)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59.54萬元,其中申請上級財政資金40萬元,政府配套40萬元,農牧農自籌79.54萬元。
(八)國民經濟評價價指標顯示: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17%>12%;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1.68>1;投資回收年限pt=4.XX年;經濟凈現值enpv=145.28萬元。各項指標符合要求,經濟效益較好,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切實可行。
(九)項目輻射范圍及帶動能力:項目建成后,可輻射帶動***蘇木肉、奶牛養殖業的縱深發展,為確立的“四個一千”示范工程及我旗奶產業發展提供依據,為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并可帶動全蘇木飼料種植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種養殖業同步發展。同時可使以水為中心的農田草牧場建設深入發展。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一)農業部《西部地區農業開發建設規劃》
(二)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及參數》
(三)**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
三、綜合評價
(一)本項目建設對***蘇木乃至**旗農牧區節水灌溉及飼草產業化經營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對農牧業產業化有促進作用,推動畜牧業向規?;⒖茖W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對于探索在生態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優質高效畜牧業,從而展現經濟、社會、生態三者效益的和諧統一,減輕草牧場壓力,走可持續發展的種草養畜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草業生產,沒有草業的大建設,就不可能實現畜牧業的大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傳統的靠天養畜已走到盡頭。因此,按照“為養而種,為賣而養”的要求,將優良牧草種植和舍飼育肥有機結合起來,走以農促牧、以牧補農、農牧結合的路子,才能增草、增畜、增收。
三、通過項目的實施,建立一套科學管理體系,提高科技含量,對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實現集約化經營,輻射帶動全蘇木農牧民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項目建設的背景
由于長期的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和草場不合理利用,***蘇木草牧場沙化、退化嚴重制約著畜牧業的發展和生態植被建設,農牧民經濟增長趨緩。1998年以來,旗委、政府按照實現“綠色產業大旗,畜牧業經濟強旗”的宏偉目標,大力發展水利事業,種植優良牧草,為建設畜牧業經濟強旗奠定了堅強的后盾。新時期,黨和國家把經濟工作重點西移,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大力改善生態植被建設,改善基礎條件,提高農牧民收入。***蘇木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農牧結合區,實施節水灌溉,種植飼草料,特別是優良牧草的種植,具有生態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它是畜牧業經濟的助推器,是經濟建設的主導力量,在這樣的背景和意義下,面對今后農牧業的發展趨向,我們提出建設***蘇木飼草料種植基地節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項目區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項目實施區***蘇木,是一個以牧業為主,農業為輔的蘇木。目前,全蘇木現有水澆地2.4萬畝,牲畜25萬頭(只),發展模式化養殖戶486戶,年出欄牲畜5.5萬頭(只),發展養殖小區14個,養殖戶110戶,養殖奶牛1000頭,今年計劃新增奶牛1000頭,肉牛3000頭,小尾寒羊3000只。在畜牧業養殖規模日漸壯大的情況下,面對發展與市場,飼草節水基地建設迫在眉睫。
三、***水資源持續利用承載能力分析
牧區水利工程建設是以保護和恢復草原區生態環境為前提,以水資源和草原的可持續利用為準則,以解決人蓄飲水和發展人工飼草料基地灌溉為內容,遵循“水-草-畜”系統平衡協調原理,確定科學合理的區域性可持續載畜量,實現提高草原區農牧民生活水平的系統工程。根據***農牧區水資源條件和草地資源狀況分為三個類型,因地制宜實施農牧區水利工程建設。
1、淺層水富集區(巴拉爾區)
該區地下水開采條件較好,灌溉成本低,以實施“水、草、林、料、機、多”六配套的家庭草庫倫建設為主要內容,以牧區水利為中心的家庭草庫倫建設使飼草料產量大幅度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畜牧業生產已由過去的靠天養畜發展到舍飼和半舍飼的家庭畜牧業,減輕了對天然草場的壓力,草原生態環境已向良性化方向發展,走上了以草定畜的生態型畜牧業經營之路。
2、承壓水富集區
該區以實施人蓄飲水及抗旱水源工程為主,輔之與集雨窖工程建設,選擇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地區,科學合理規劃,以水資源和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準則,集中墨守成規片開發灌溉飼草料。為節約寶貴的水資源,增加灌溉面積,節水灌溉技術措施要與開發同步進行實施。由于該地區地下水埋深一般50-100米,井深一般為100-300米,成井及配套費用一般為2-4萬元,大部分地區沒有電網,主要依靠柴油發電提水,所以提水成本較高,必須配套實施節水技術,適當發展飼草料灌溉面積。
3、水資源匱乏區
選擇有開發條件的地區,組織牧民異地集中開發,***蘇木已經實施了這項工程。這些地區的部分農牧戶有了飼草料基地,為穩定發展畜牧業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保留異地開發牧戶的草場承包權,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倡導這些農牧戶有計劃地對承包草場進行休牧,使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逐步恢復。
四、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歷史上的***蘇木,以“水草豐美、土地宜牧、沃野千里、牛羊成群”而著稱。近年來,由于長期的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和草場不合理利用,***蘇木草牧場沙化、退化嚴重制約著畜牧業的發展和生態植被建設,農牧民經濟增長趨緩。***蘇木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農牧結合區,實施節水灌溉,種植飼草料,具有生態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它是畜牧業經濟的助推器,是經濟建設的主導力量,在這樣的背景和意義下,面對今后農牧業的發展趨向,我們提出建設***蘇木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草業生產,沒有草業的大建設,就不可能實現畜牧業的大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傳統的靠天養畜已走到盡頭。因此,按照“為養而種,為賣而養”的要求,將優良牧草種植和舍飼育肥有機結合起來,走以農促牧、以牧補農、農牧結合的路子,才能增草、增畜、增收。
3、通過項目的實施,建立一套科學管理體系,提高科技含量,對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實現集約化經營,輻射帶動全蘇木農牧民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章 建設條件
一、項目區概況
1、地理位置:***蘇木位于**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處,東鄰昂素鎮,南與敖勒召其鎮相連,西毗布拉格蘇木,北依鄂托克旗。總土地面積29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190萬畝,主要由毛烏素沙地和鄂爾多斯梁地兩大地貌構成,地形為起伏梁地和沙丘交錯地帶,地理坐標為東徑107°21′— 107°53,北緯38°14′— 38°47′之間。
2、自然資源:地處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干旱少雨、風大沙多,光照時間長,年均7.1℃,最高36℃,年均日照2800小時,年均降雨340mm,蒸發量2505mm,屬鄂爾多斯閉流區,靜水位5—10m,成井深40—200米,單井日涌水量40—60噸,土壤類型為棕鈣土、草甸土和固定風沙土,土質肥沃,養份含量高。
3、社會經濟狀況:***蘇木下轄8個行政嘎查,34個牧業社,現有人口3399人,XX年地方財政收入8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31元。路、電、訊、郵等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完善,各項服務體系健全。
4、項目關聯產業發展現狀
***蘇木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區,XX年度水澆地面積達2.4萬畝,各類灌溉井達600多眼,牲畜飼養量達到25萬頭(只),建立模式化養殖大戶486戶,年出欄牲畜5.5萬頭(只),今年計劃新增奶牛養殖1000頭,肉牛養殖3000頭,養牛規模達到5000頭;計劃新增以小尾寒羊為主的肉羊養殖3000只,年用草量30240噸,為飼草料的生產、銷售提供了基礎和市場。
5、項目建設地點選擇
根據項目區現有的牲畜及相關基地,為切實起到帶到示范作用、減少投資,發揮更大的效益,項目建設地選擇***蘇木下轄的8個嘎查(阿日來嘎查、伊克烏素嘎查、明蓋嘎查、烏蘭浩舒嘎查、沙日浩舒嘎查、庫倫、巴音什里嘎查、巴音烏珠嘎查)的40個戶子,使該項目在為部分農牧民增加收入的同時,以點帶面,為***蘇木率先實現畜牧業強蘇木打下良好基礎。
二、項目實施的有利條件
1、政策環境: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對生態建設投資和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加大,**旗地方政府把以水為中心農田草牧場和種草養畜作為政府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出臺、實施了“百萬畝優良牧草工程”、“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牛羊舍飼圈養模式化育肥工程”、“奶牛飼養工程”及農牧區節水示范項目等重點項目。以及配套的各項政策措施,為發展以水為中心的飼草料基地建設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
(二)資源優勢:***蘇木總土地面積293萬畝,有水澆地2.4萬畝,牲畜25萬頭(只),而且模式化養殖戶和以水為中心的飼草料基地的建設呈現快速穩定增長勢頭。
(三)科技開發能力:***蘇木現有農林牧科技人員30多名,掌握著不同種植優良牧草及飼料作物的栽培管理技術,近年來,經過種草養畜,生態建設等項目實施,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懂經營、會管理、經驗豐富的農牧民“土專家”,為項目的實施、開發、建設提供了保障。
(四)基礎條件:***蘇木位居旗政府所在地近郊,路、電、訊、郵等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配套完善,網絡健全,風雨無阻、四通八達。
三、主要障礙因素及解決方案
項目實施的主要制約因素是資金問題,通過爭取上級投資項目資金,地方產業政策扶持,政府配套,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第四章 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
一、市場分析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農牧民收入的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膳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綠色產業、產品更趨于“熱頭”,奶、肉、蛋需求量猛增,導致飼草料緊俏,供不應求,尤以優良牧草為最,僅敖鎮飼草料的需求缺口就達1000萬公斤。全旗的飼草料的需求量6000萬公斤。***蘇木擴建的XX畝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僅能解決***所在地部分地區的奶、肉牛、肉羊養殖小區牲畜飼草料困難問題。因此,飼草料消費市場廣闊,不愁消費問題。
二、產品銷售方案
項目建設地發展低耗能、高效益的節水灌溉,以優質飼用玉米、青貯玉米、紫花苜蓿、高能飼料等優質飼草料為主,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管理,力爭提高品質和單位面積的單產。本產品以滿足供應***蘇木奶肉牛、肉羊養殖小區為主,適當調劑向外出售,因此暫不考慮其他市場供求關系與銷售。
第五章 項目建設方案
一、建設任務和規模
擴建XX畝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打配機電井40眼,壓防滲節水管道18000米,購置噴灌10套(具體情況見附表)。
二、項目規模和布局
項目規模和布局:擴建XX畝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帶動本地區養殖戶走現代畜牧業之路,并以此為輻射源,推動周邊地區以節水為中心的種草養畜業發展,走集約化經營之路,為在全旗率先實現畜牧業強蘇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生產技術方案
項目當年建成,第二年受益,同時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基地,現場指導,并對種植基地工作人員就飼料玉米、青貯玉米、優良牧草種植栽培技術進行培訓。
四、項目建設標準和具體建設內容
***蘇木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建設,打配機電井40眼,壓防滲節水管道18000米,購置移動式噴灌10套,種植防護林8.992延長米,建設期一年(具體情況見附表)。
第六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依據
1、項目投資主要是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配套設施建設部分。
2、投資估算中建筑工程造價按本地推算劃額加費用確定,設備購置安裝價格以前旗市場確定。
二、項目投資概算
**旗***蘇木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總投資159.54萬元,共XX畝。平均單位面積投資797.7元/畝。其中:低壓管道灌溉1500畝;噴灌500畝。節水灌溉直接工程費82.1萬元(低壓管道10.8萬元,畝投資335元;噴灌4.3萬元, 畝投資335元;);水源工程費48萬元,防護林工程費6.64萬元,動力工程費15.72萬元,其它費用7.08萬元。(詳見總概算表)
三、投資估算
按建設內容劃分,投資估算包括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土建工程、動力配套工程、輔助工程。各項工程估算如下:
表1水源工程費計算表
序號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元)
合價(元)
1
水源井
座
40
1XX
480000
合計
480000元
表2節水灌溉工程費計算表
序號
名稱
面積
數量
單價
合價(元)
1
噴灌
500畝
10套
4300元/套
43000
2
管灌(管)
1500畝
18000米
6元/米(含接頭)
108000
合計
151000元
表3動力配套工程計算表
序號
名稱
功率
數量
單價(元)
合價(元)
1
柴油機
20馬力
40
2180
87200
2
水泵
7.5千瓦
40
1750
70000
合計
157200
表4土建工程工程計算表
序號
名稱
單價
數量
合價(元)
1
平地
300元/畝
XX畝
600000
2
耕地
15元/畝
XX畝
30000
3
整畦
20元/畝
XX畝
40000
合計
670000元
表5輔助 工程費計算表
序號
名稱
行數
數量
單價(元)
合價(元)
1
防護林楊樹
1行
30400株
1.6
48640
2
防護林沙棘
2行
59520株
0.3
17856
3
合計
66496元
表6總概算表
序號
工程或費用名稱
設備費(元)
備注
一
灌溉工程
1
噴灌
43000
2
低壓管灌
108000
合計
151000元(壹拾伍萬壹仟元整)
二
其他建設工程
1
水源工程
480000
2
防護林
66496
3
動力設備
157200
4
土建工程
670000
合計
1373696元(壹佰叁拾柒萬叁仟陸佰玖拾陸元整)
三
其他費用
70800
總計
1595496元(壹佰伍拾玖萬伍仟肆佰玖拾陸元整)
三、資金來源與籌措
項目總投資159.54萬元,其中,申請上級財政資金40萬元,政府配套40萬元,農牧民自籌萬元79.54萬元。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財務評價
1、財務評價依據
依據國家計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以及國家現行的財稅和價格,分析和計算項目的成本、費用效益等。
2、基本參數確定
①示范項目經濟計算期為20年。
②工程當年建設次年發揮效益,年運行費與效益同步。
③社會折現率i s 取12%。
④固定資產形成率按85%,在進行經濟評價時,投入價格按現行市場價格計算。
3、效益分析
產出物價的確定:產出物價按當地XX年價格計,根據鄂前旗當地調查統計的資料,飼料玉米的價格為0.96元/kg,青貯玉米的價格為0.14元/kg,紫花苜蓿的價格為0.8元/kg。林業效益按木材生長量增質1.0元/年 · 株,沙棘按0.2/年 · 株計。
4、效益計算
①節水效益:示范項目總面積XX畝,大水漫灌每年平均用水量400m 3 /畝,年總用水量80萬m 3 ,采用節水灌溉年用水量240m 3 /畝,年總用水量48萬m 3 ,年節約用水量32萬m 3 ,水資源費按0.02/m 3 元計算,每年節約用水折合人民幣6400元/年。
②作物增產效益:節水灌溉區種植作物主要為飼料玉米、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為主要作物,種植比例按2:2:1(也就是說每戶種植飼料玉米20畝、青貯玉米20畝、紫花苜蓿10畝),總面積為飼料玉米800畝、青貯玉米800畝、紫花苜蓿400畝。產量調查及實施節水灌溉后的增產效益計算詳見下表。
序號
品名
無灌溉時產量
節水灌溉后產量
每畝
增產
計劃種植面積
總增
產量
單價
(元/kg)
增產值
(萬元)
1
飼料玉米
200kg
600kg
400kg
800畝
3XX0kg
0.96
307200
2
青貯玉米
3000kg
6000kg
3000kg
800畝
2400000kg
0.14
336000
3
紫花苜蓿
300kg
1000kg
700kg
400畝
280000kg
0.8
224000
合 計
867200
③林業效益:防護林種植楊樹30400株,按每株楊樹年增值1.0元;沙棘59520株,每株年增值0.2元,總計林帶每年增值42304元。
④節省勞動力費用:節省勞力也是節水灌溉的優點之一,灌溉項目每個灌溉單元采用節水灌溉可節省勞力1個,每個用工年工資按8000元計,40個灌溉單元共節省用工費32萬元。
⑤年總效益:***蘇木農牧區節水灌溉項目工程建成后,不僅每年可節約水資源32萬m 3 ,而且每年可新增直接經濟效益145.28萬元,間接經濟效益36.87萬元。
5、費用計算
①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建設項目達到預定規模時所需要的國家、集體和個人以各種方式投入的主體工程費用和相應配套工程的全部建設費用,總投資為159.54。
②年運行費用計算:包括每年所需的耕地、整畦、購種、肥料、農藥、灌溉等費用。具體見表。
項目
品名
單價
數量
合計(元)
耕地
15元/畝
XX畝
30000
整畦
20元/畝
XX畝
40000
購種
飼料玉米
30元/畝
800畝
24000
青貯玉米
36元/畝
800畝
28800
紫花苜蓿
35元/畝
400畝
14000
農藥肥料
飼料玉米
150元/畝
800畝
1XX0
青貯玉米
150元/畝
800畝
1XX0
紫花苜蓿
90元/畝
400畝
36000
節水灌溉
飼料玉米
56元/畝
800畝
44800
青貯玉米
56元/畝
800畝
44800
紫花苜蓿
112元/畝
400畝
44800
合 計
547200
②維修費:由于當地缺乏類似規模工程的實際資料,故參照《水利經濟手冊》,維修費率取標準按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形成率85%)的1.5%執行,計算得維修費2.03萬元。
③年運行費(成本):節水灌溉項目每年運行費由燃料費、維修費、基本投入費用構成,合計:56.75萬元。
④折舊計算:固定資產形成率按85%計算,159.54萬元總投資形成固定資產值為135.609萬元,經濟計算期20年,按照直線計算法(不計殘值),年折舊費為6.78萬元。
二、經濟評價
采用動態法對示范區進行經濟凈現值、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效益費用比等評價指標進行評價。
1、評價指標計算
n
經濟凈現值計算公式:
t=1
enpv= ∑ (b-c) t (1+i s ) -t
式中:enpv — 經濟凈現值 萬元
i s 社會折現率 取12%
t — 經濟計算期各年序號,t=1,2……20年
b t — 第t年的效益 萬元
c t — 第t年的費用
n
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計算:
t=1
enpv= ∑ (b-c) t (1+eirr) -t =0
經濟效益費用比計算公式:
投資回收期按靜態公式計算,即:
p t =總投資/(每年效益-每年費用)
2、經濟評價
經濟內容收益率eirr=17%>12%;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1.68>1;投資回收年限pt=4.XX年;經濟凈現值enpv=145.28萬元符合要求,經濟效益較好,節水增效灌溉工程切實可行。
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1、我國目前的牧區經濟發展面臨兩大制約因素:其一為水資源嚴重短缺,特別是北方地區。其二是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國土資源損失嚴重,特別是大面積的草原沙化、退化。合理利用水資源發展草原節水灌溉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發展飼草料節水灌溉可以增加飼草的有效供給,減輕超載對天然牧場的壓力,使一部分草場得以休養生息。實施節水灌溉,發展飼草料種植是由自然粗放型放牧逐步過渡到舍飼和半舍飼現代化畜牧業所必需的物質基礎條件。只有具體充足的飼草料才能實現飼養管理科學化、生態經營集約化,加快畜群周轉,提高牲畜的出欄率和商品率。所以此項目的有效開展,不僅有利于推行我蘇木的畜牧業發展生產的發展,也有利于提我蘇木群眾的生活水平,對農牧區穩定、經濟繁榮意義重大。
2、生產實踐證明,水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只有發展灌溉建設人工草地,實施節水增效灌溉工程,推行建設養畜、舍飼養畜和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才能減輕牲畜超載過牧對天然草場的壓力,遏制草場沙(退)化,恢復生態,保證農牧民收入和生活的穩定。
①擴大水澆地面積、保護了水資源
示范區節水灌溉系統每年可節約水資源32萬m 3 。
②減輕天然草場壓力、遏制沙化恢復生態
建設發展1畝飼草料地可以養5個綿羊單位,每個綿羊單位需要天然草場20畝,所以建1畝飼草料地可使100畝左右退化天然草場實現季節性休牧,從而得到休養生息。因此,建設發展節水增效灌溉工程是緩解畜草矛盾,遏制沙化恢復生態行之有效的措施。
③通過發展人工草的節水灌溉及防護林網配套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冬春季節風蝕作用對墾后草原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發展節水型飼料地和人工草地灌溉,將大大提高草場生產力和牧草品質,增加飼草料的有效供給,大大緩解超載過牧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破壞,從根本上扭轉草場沙化、退休、日趨嚴重的局面,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第八章 組織管理
一、項目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時間為2個月,從XX年4月1日開始到6月1日結束。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有三項。一是健全組織機構,確定項目區地點;二是制定實施方案,完成規劃設計;三是籌措建設資金,完成項目其他前期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建設階段):時間為6個月,從XX年5月2日開始到11月2日結束。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有三項。一是確定項目建設計劃;二是按計劃組織實施項目建設任務,并由蘇木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對項目建設進行全過程監督,嚴把建設過程中工程質量關;三是對已完成的建設項目進行檢查驗收。
附: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序號
建設內容
XX年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完成科研報告及報批
2
項目勘測
設計
3
項目土建
工程
4
項目配套
工程
5
項目投資
6
項目驗收
二、組織領導
1、此次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操作難度大。為了如期完成項目建設內容,成立由***蘇木政府蘇木達任組長,分管農牧區工作的副蘇木達任副組長,各嘎查包隊干部與嘎查領導為成員的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領導小組。
2、蘇木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領導小組要根據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制定開發規劃和實施計劃,抓緊對項目的考察、論證和申報工作。
3、蘇木節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飼草料基地項目領導小組要負責好項目實施管理和資金安排使用監督,管好用好建設資金,提高使用效益。建立嚴格、科學的資金項目審批程序,項目必須通過專家論證,資金實施專戶、專項、專人管理;項目要嚴格履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定期審計制,厲行節約、注重效益,嚴禁擠占、挪用建設資金。
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成員表
機構職務
姓 名
現任職務
所在單位
組長
千哈斯
副蘇木達
***蘇木
成員
特古斯
嘎查長
烏蘭浩舒嘎查
成員
孟克吉日嘎拉
嘎查長
阿日來嘎查
成員
達來
嘎查長
伊克烏素嘎查
成員
吉日嘎拉達來
嘎查長
庫倫嘎查
成員
馬呼格吉勒圖
嘎查長
巴音什里嘎查
成員
阿拉塔
嘎查長
沙日浩舒嘎查
成員
謝寶成
嘎查長
巴音烏珠嘎查
成員
張利國
嘎查長
明蓋嘎查
第九章
篇3
一、中職畜牧獸醫類專業遇冷的原因
1. 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靠農業起家,絕大多數人口還是農業人口,即便是從事工業生產和服務行業的人員也有相當大部分從事過農業生產,過去刀耕火種的生產經歷已經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烙?。簭氖罗r業生產是相當辛苦的事,做農民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民也是一個落后的群體,很多家長給孩子灌輸的觀念就是走出農村到大城市發展才有出息,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大量的學生選擇了便于在城市就業的專業,如機械自動化、幼師、計算機等專業,制約了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發展。
2. 我國畜牧行業發展落后,工作條件差,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形成矛盾。我國的畜牧業相對落后,大多畜牧企業規模比較小,生產條件差,有的甚至沒有任何自動化設備,完全靠人工喂料、清理糞便進行飼養管理,這就造成養殖場工作的臟、累,加上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嬌生慣養,本身就缺乏那種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遇到這樣的工作唯恐避之不及,那里有什么熱情。
3. 養殖場用人觀念傳統,薪資水平低。由于多數養殖場管理經驗缺乏,條件差,又不愿意花高價招聘有技術的飼養員,造成具備較強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人員不愿意到養殖場工作,致使養殖場只能低價雇傭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從事生產活動,久而久之形成養殖企業勞工素質差、工資水平低的普遍現象,長期無法打破,同時限制了新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加入。
4. 校方不重視,開設專業不積極。這主要體現在近幾年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帶動了計算機、外語、機械自動化等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大量的學生更喜歡選擇這些熱門、容易就業的專業,適合城市發展的專業,而校方則喜歡投其所好,把大量精力放在這些專業科目的發展建設上,擠占了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資源和精力。
以上4個原因經過長期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就造成畜牧獸醫專業無生源或生源不足而無法開班的情況,進而限制了專業的發展。但是這恰恰表明畜牧獸醫專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畜牧獸醫類專業發展的巨大空間
首先,我國幅員遼闊,農業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對畜產品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員從事畜產品的生產,這是畜牧獸醫專業發展的“鋼性”需求。
其次,我國的養殖業管理水平正由粗放式向集約化方向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將有大量的自動化設備被應用到養殖管理中,這就需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員工進行管理和操作,這些養殖企業即將向我們職業學校發出人才訂單。
第三,迫切需要解決低薪低能的員工與提高養殖水平的矛盾,養殖場由于飼養員水平低而造成生產成績低下的情況已經形成惡性循環,隨著管理人員水平的提高,已經深刻認識到只有雇傭有技術、勞動能力強的員工,才能使生產成績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從而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而由于過去對畜牧人才的不重視,造成我國各層次畜牧人才都十分匱乏,呈現斷檔的形式,隨著養殖場員工的更新換代,畜牧人才的缺口將逐步顯現。
三、畜牧獸醫類專業的教學研究
面對即將到來的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培養需要,作為一線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根據畜牧獸醫專業的特點和實踐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1. 理論教學方面,要根據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設定教學的內容的層次。中等職業教育的教材基本上就是高等教育的精簡版,有的沒有專門的教材,甚至直接使用高等教育的教材,但其中很多內容已經超出了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的,中等職業教育應該更傾向于飼養管理的執行環境,而放松深層次理論的學習。作為中等職業教育,我們的學生年紀比較小、學習能力比較弱,就不能像對待高等職業教育那樣,要求他們掌握那些比較高深的原理,領悟知識的來龍去脈,更多的是讓他們領會生產的操作過程,只要讓他們知道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能達到怎樣的生產效果。以母豬的背膘厚度生產性能和使用年限的關系為例,中等職業教育中我們只需要要求學生知道母豬的背膘厚度會影響其生產性能和使用年限,如何用設備測量背膘厚度,具體的標準和數據去哪里查找就可以了,而不要求他們掌握為什么最適合的背膘厚度是這個數值。
2. 校企對接,讓學生從勞動實踐中提高技能,便于就業。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所學專業的勞動,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我們的職業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針對畜牧獸醫專業的特點,理論講解的再多也只是紙上談兵,必須讓學生深入到養殖企業中去,親眼去看,親手去摸,這樣才能理論聯系實踐,將書本上的知識刻進腦袋里,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實踐后,學生還會發現哪些東西書本上沒有,哪些東西與書本上講的有差異,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我們的學校必須與養殖企業搞好對接,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深刻地體會勞動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學生的就業,學生在養殖企業中實習,企業在題供實習機會的同時,也會感受都有勞動技能的勞動者能給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從而積極地招聘有技能的員工。
3.根據現代養殖業的發展狀況,對教授的內容進行及時補充。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設備被引進養殖企業,如自動降溫設備、自動消毒設備、自動喂料設備、自動清糞設備等等,我們要根據掌握的最新情況對知識進行更新,教授學生最新的設備功能和使用方法,這樣習得的知識才具有及時性和先進性。
將畜牧業相關法律法規列入學習內容。最近幾年國家由于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加大,頒發了多部關于養殖業的法律規章,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等。過去我們只重視養殖技能的教學,而這些法律法規也與養殖業的生產息息相關,只有懂法才能不違法,才算是合格的畜牧業人才。
將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方法和生產標準列入教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尤其是畜產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的養殖企業也在生產達到國家標準的無公害、綠色或有機畜產品,這就對我們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好的飼養管理水平,還要懂得更高級別的畜產品生產流程,懂得在生產過程中哪些飼料和藥物不可以使用,哪些是可以使用的。
篇4
市人民政府××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按照市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會確定的推動“一城兩區”建設,帶動“三業”發展的戰略部署和人大、政協“兩會”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繼續保持持續穩定發展。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市各項經濟指標穩步增長。截止六月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萬元比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增長。其中財政本級收入為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億元,同比增長。銀行各項存款余額億元,比年初增長億元。各項貸款余額億元,比年初增加億元。
二、主要工作運行情況
(一)圍繞“一城兩區”建設,大力開展了招商引資和項目開發工作。
上半年,我們積極而為,搶抓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圍繞“一城兩區”規劃布局,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新途徑。一是為了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爭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了計經局的招商引資職能,在計經局設置了工業項目辦、能源交通項目辦、農業、生態經濟、扶貧項目辦、城鄉建設項目辦和社會事業項目辦等五個副局級項目辦公室,強化了項目策劃和項目包裝,以實現信息搜集、招商洽談、項目論證、立項批復、資金爭取和項目建設于一體。二是大力開展展會經濟,組團參加了“中國十一屆食博會”。我市參展商品有個系列、余種,盛大酒業有限公司、綠寶醬菜、九郊新立肉食加工廠、田野泉釀造有限公司、錦牛米業等企業進行了簽約,實際簽約銷售額萬元,簽約金額占××市簽約項目總額的。三是積極爭取國家對重點項目支持。在營城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得到國家資金支持基礎上,我市又優選個項目,組織相關部門、相關企業赴京開展了大量協調工作。光大實業集團空心磚項目、天景食品集團綠色食品深加工項目已通過了國家計委驗收,可望年內爭取到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資金支持??绾K帢I的中藥現代化項目、天王藥業項目、建邦汽車零部件項目以及金鑼擴建項目等也已通過省、市計委評估并上報國家計委,有望進入國家第三批支持計劃。
截止月末,全市共引進計劃總投資萬元以上項目個計劃投資總額億元,實際到位資金億元。其中建成投產的個,完成投資億元;續建項目個,計劃總投資億元,累計到位資金億元;今年新建項目個,計劃總投資億元。今年上半年新建、續建項目實際到位資金億元。
今年上半年新引進、在建、續建的重點項目主要有:市金鑼肉制品有限公司肉類深加工項目。今年月,市政府與山東金鑼集團簽訂了年屠宰、加工生豬萬頭、雞萬只的肉類食品深加工項目合同。項目計劃總投資億元,該工程已于月日開始土建施工,預計年末主體工程完工,計劃明年月正式投產。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億元、利稅億元,可創造就業崗位多個,安置當地職工多人。吉林天景萬噸營養鮮玉米擴建項目。計劃投資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億元、利稅億元。目前該項目土地已征完,近期將開工建設?!痢梁2柹镏扑庬椖?。項目總投資億元。主要產品為重組人工干擾素注射液及丙型肝炎疫苗。達產后,可年創產值億元,利稅億元。目前到位資金萬元。工程已完成了主體車間的大部分土建工程,路橋及附屬工程也全面展開。廣澤乳業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億元。已到位資金萬元??▊?、其塔木、紀家分別建設三處千頭奶牛養殖場,基本建設已經完成。市市華達水泥廠擴建項目。該項目為華達水泥廠在營城異地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萬元,達產后年可創產值億元。項目已到位資金萬元,完成了部分基礎工程。新星建材項目??偼顿Y萬元,目前已到位資金萬元。三個系列產品生產線已啟動試生產,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萬元、利稅萬元。英俊速凍食品項目。項目總投資萬元,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吉林省林業廳平地植參綜合試驗示范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萬元。已到位資金萬元。目前已栽參公頃,該項目建成后將填補國內平地植參空白?!痢潦袆倮麢C械設備配套項目。計劃總投資萬元,已到位資金萬元,征地已完成,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萬元、利稅萬元。萬噸大米出口生產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億元,主要進行大米生產加工及出口,建成達產后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億元、利稅萬元。目前廠房改造維修基本完成。營城礦業項目。項目總投資萬元,項目包括市立井、吉林宏達膠囊廠、建新膨潤土化工廠等個二級企業,今年計劃實現產值億元、利稅萬元。該項目已到位資金萬元。萬盒方便米飯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萬元,年生產方便米飯萬盒,目前到位資金萬元,現已全面開工建設。鐵安預制件項目。項目總投資萬元,現已到位資金萬元。今年擴大投資萬元,項目達產后,年實現產值萬元、利稅萬元。跨海制藥續建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億元,目前正在進行二期改造,到位資金萬元,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亞東鋼續建項目。項目總投資萬元,達產后,可年產萬噸鋼,創產值萬元、利稅萬元。目前該項目已到位資金萬元,計劃年內建成投產。新港灣度假村續建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萬元,預計年實現營業額萬元、利稅萬元。已到位資金萬元,主樓已完工,正在進行室內高檔裝修。預計月份投入使用。林源實業續建項目。計劃總投資萬元,現已到位資金萬元。市市貨運場站項目。項目總投資萬元,目前項目已全面開工,預計年末交付使用。華正祖代種豬擴繁項目。項目總投資萬元,建成后年可飼養頭父母代種豬,帶動農戶戶。目前路、水、電及征地工作基本完成,七月中旬全面開工,年底投入使用。
在談項目主要有:市萬千瓦熱電廠項目。今年我們從電廠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和電力、煤炭資源配置情況的角度向省市積極爭取,得到省市領導高度重視和認可,并成立了由省領導任組長的市電廠前期工作領導小組。中國華能集團對市電廠項目給予了高度關注,前期派專家組來市市進行了實地考察,決定開發熱電廠項目。同時根據龍家堡億噸煤田儲量,要進一步研究煤電聯營的可行性。目前項目進展順利,正在由東北電力設計院編制初期可行性研究報告,華能集團近期將與省政府簽訂開發合同。電廠項目計劃投資億元,年并網發電億度,年實現產值億元,利稅億元?!笆晃濉毖b機容量為萬千瓦,“十二五”新增裝機容量萬千瓦,裝機總容量達到萬千瓦。
(二)圍繞“四個一”工程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深入貫徹中央號文件精神,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萬公頃,預計糧食總產量可實現億斤,比去年增加億斤,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積極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促進糧食生產優質高效。重點推廣了玉米大壟雙行覆膜栽培、玉米螟綜合防治、抗旱保水、測土施肥、種子磁化、機械節水播種等多項新技術。
實施“四個一”工程,強力突破畜牧業發展。以實施“四個一”工程(即:一戶種一畝飼料地,一戶建一個青黃貯飼料窖,一戶確定一個飼養主業,一戶純收入一萬元)為重點,促進畜牧業超常規發展。一是加強了無規定疫病區建設,強化防疫工作。解決了隊伍建設、防疫費收繳、防檢疫工作機制等問題。今年初,在禽流感防治工作中,投入多萬元購買了消毒藥品和設備,實現了免疫接種、場舍消毒、監測監控、封閉飼養個百分百,把禽流感防治工作與富民強市結合起來、與畜牧事業改革結合起來、與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結合起來,實現了防治禽流感和畜牧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二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共發放扶持畜牧業貸款達億元,對養殖業予以資金支持。今年月份,××市啟動了扶持養殖規模戶和牧業小區貸款貼息政策,我市研究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新增加投貸萬元,對“兩牛一鵝”實行貼息貸款扶持。到六月末,已建設“四個一”工程標準社個、飼養戶多戶。全市新建標準化牧業小區個,新建畜舍多萬平方米。全市生豬發展到萬頭、存欄萬頭,同比分別增長、;黃牛發展到萬頭,存欄萬頭,同比分別增長、;鵝發展到萬只,比去年增加萬只,增長;奶牛存欄頭,比去年增加頭。各類規模飼養戶達到萬戶,比去年增加戶,增長。
圍繞效益發展特色經濟,系統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一是重點實施蕓豆基地、苗木基地、中藥材果品基地、瓜菜基地、綠色大米基地、粘玉米基地等六大特色產業生產基地建設。全市蕓豆生產面積達到萬公頃、苗木花卉生產面積達到萬公頃、中藥材生產面積達到萬畝、果品生產面積達到公頃、瓜菜生產面積達到萬公頃,種植綠色水稻萬公頃、粘玉米公頃、飼用玉米公頃。二是完善和加強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堅持實施“十、百、萬”工程建設,重點進行了農業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建設。今年新建種植業園區個,養殖業園區個。
實施退耕還林和“三北四期”工程,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工作。春季造林共完成公頃,其中退耕還林新造面積公頃,重造面積公頃;“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新造面積公頃,補造面積公頃;更新造林公頃。共植樹萬株。
篇5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強化抗災救災落實,積極應對自然災害
1,元月份以來,我縣遭受長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全縣因災死亡生豬1006頭,牛235頭,羊1250只,禽8450只,倒塌畜禽欄圈143間、3000平方米,茶樹1—2級凍害2萬畝,3級以上凍害1萬畝,柑桔絕收面積4千畝,輕微凍害1萬畝,給我縣畜特產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災情發生后,我局一面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寫科學救災知識手冊下發到基層養殖戶,積極開展抗災救災工作;一面及時將災情統計上報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共爭取救災資金76萬元,并在第一時間將資金發放到各受災戶。
2,四川發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后,局黨委迅速在畜特系統發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向災區人民獻愛心”的倡議,共募集捐款17170元。
(二)強化政策資金兌現,驅動畜牧生產發展
1,全縣共拿出218.5萬元對畜牧大鎮、大村、年出欄300頭以上養豬大戶和新型養殖模式進行了獎勵,調動了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推動了全縣畜牧生產的迅猛發展。截止目前,全縣新發展“500”養豬戶1戶、“150”養豬戶72戶,已建成投產的有40戶49棟欄圈,在建的有33戶。新發展“12351”養羊戶94戶98棟欄圈。丘陵地區豬、牛、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循環圈(九集、清河、武鎮、城關)和山區三個山羊標準化養殖示范帶(肖小路線、薛坪至板橋線、305省道李廟長坪線)正在逐步形成。全縣現有50頭以上規模養豬戶1471戶,100頭規模的242戶,300頭規模的135戶,1000頭規模的72戶,3000頭規模的29戶,10000頭規模的2戶,規模養殖出欄量達到總出欄量的40%。在牛、羊、禽養殖上,全縣現有5頭以上養牛大戶120戶,10頭以上的養牛大戶36戶,30只以上養羊大戶327戶,50頭以上養羊大戶210戶,1000只以上肉禽養殖大戶75戶,現存籠500只以上的蛋禽養殖大戶178戶,規模養殖出欄(籠)量占全縣出欄(籠)量的比例牛達到8%左右、羊達到15%左右、禽達到33%左右。
2,今年3月,開展了07年度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小區)改擴建項目資金撥付(260萬元)工作,并申報了08年度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小區)改擴建項目(建設單位5個,國家投資260萬)。
(三)強化責任目標考核,增強整體發展動力
1,按照《畜特局落實政府工作目標實施方案》和工作流程圖,層層分解落實任務,建立倒計時提醒制度,實行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強化日常管理,加強動態監控,定期通報情況,建立每月由責任人匯報進度制度,推動政府目標工作的扎實有序開展。
2,積極配合縣委、縣政府抓好雨潤集團祖代種豬場項目建設,現各項籌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土地城建部門已確定項目土地面積163.5畝,并拿出了地形概況圖供投資方設計建設圖紙,投資方正式確定種豬場名稱為“__鴻志養殖有限公司”,并順利通過工商局核準、注冊。目前該項目正在做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強化部門服務到位,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1,疫病防控:一是抓好強制免疫。我局早準備、早動手,于2月22日組織各鎮(區)畜特中心主任、防疫監督員在九集鎮召開了春季防疫工作現場會,在全體防疫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于4月10日全面結束春季普防工作,并于4月17---18日高標準通過市局檢查驗收。本次春防共免疫牲豬48.7萬頭、牛4.95萬頭、羊6.65萬只、禽271.4萬羽,六種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牲畜免疫耳標掛標率、免疫證填寫率、出具檢疫證率均達到100%,二是抓好疫情監測。堅持24小時值班和疫情舉報核查制度,發現疫情及時按規定處理。三是抓好動物檢疫。嚴把動物產地、運輸、屠宰檢疫關,確保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率、上市動物產品持證率、病死畜禽和病害肉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
2,品種改良:一是積極組織引進優良品種。3月以來,縣品改站先后組織引進回三元仔豬5000多頭、良種母豬3000多頭、純種波爾山羊種公羊200多只。二
是建立健全牲畜人工授精網絡。按照丘陵每個鎮(區)設置3-5個站點,山區每鎮設置1-3個站點的總體原則,已建成達到“五有”標準的生豬人工授精站點50個,牛凍配罐點16個。同時,結合我縣正在實施的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組織技術人員對各個站點建設進行了檢查驗收,并按照年初承諾,每驗收一個站點由縣局無償援助恒溫冰箱和顯微鏡各一臺。通過實施生豬良種補貼項目,1—6月全縣優質三元豬出欄已占到總出欄量的75%。
3,科技培訓、推廣:我們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采取“部門搭臺、企業唱戲”的辦法,全面開展養殖技術培訓。上半年共開展培訓十五場次,培訓養殖戶一千多人。
(五)強化兩項活動開展,促進隊伍素質提高。
縣委、縣政府開展提高執行力建設和文明執法教育活動的文件下發后,縣畜特局緊緊聯系畜特工作實際,結合《20__年畜特工作要點》,科學制定了實施方案。并按照方案,及時召開全局干部職工會,從開展“六查六看”入手,整頓機關作風;從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入手,推行文明執法;從加強政府目標管理入手,落實工作任務。局領導班子明確提出,以建立一支精干的畜牧獸醫隊伍為目的,以開展崗位職能演講交流為手段,以機關內設科室負責人和二級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為主體,深入開展“創一流工作業績”為主題的演講活動。促進了全體干部職工政治、業務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達到了“本職業務精通”、“全局工作熟悉”、“行業大事知曉”的效果,推動了全局各項工作的健康穩步發展。
二、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
(一)畜牧生產
1,上半年畜禽價格仍處于高位運行狀態,養殖利潤仍舊可觀,1--6月,活豬平均價格為8元/斤,活雞平均價格為7元/斤,規模養殖戶飼養一頭豬的利潤為500元,育肥一頭牛的利潤為1000元,羊的利潤為200元/只,雞為7元/只。
2,畜禽存欄穩定增長,出欄量增長幅度大。截止六月,生豬存欄49.4萬頭,比去年同期的47.5萬頭增1.9萬頭,增長4%;牛存欄6.3萬頭,比去年同期的5.6萬頭增0.7萬頭,增長12.5%;羊存欄8.4萬只,比去年同期的7.4萬只增1萬只,增長13.5%;禽存籠453.8萬只,比去年同期的310.7萬只增143.1萬只,增長46.1%。
1--6月畜禽出欄萬頭、萬只
豬出欄
牛出欄
羊出欄
禽出籠
原計劃數
33.2
0.6
1.5
90
完成數
39.4
0.7
2.1
124
完成比例
118%
116%
140%
137%
3,母畜存欄量增加。現存欄母豬4.8萬頭,比去年同期3.3萬頭增加1.5萬頭,增長45.4%。全縣從外地引進優良母山羊2600多只,引進育肥犢牛3800頭。母畜數量的增加,為今年畜牧生產發展充實了基礎,增添了后勁。
(二)特產生產
1,茶葉面積3萬畝,其中采摘面積2.2萬畝,春茶產量20.72萬公斤,比去年同期30.03萬公斤減產9.31萬公斤,減31%。
2,桑蠶面積4萬畝,春季養蠶9400萬張,產繭42.3萬公斤,蠶繭飼養量和蠶繭產量分別比去年同期(14400張、64.8萬公斤)減5000張、22.5萬公斤,減53.1%和50.7%。
3,水果面積4.6萬畝,其中柑桔面積2.8萬畝,根據受災情況和目前生長情況,預計減產30%左右。
三、存在的問題
(一)受家庭主要勞力外出打工、仔豬成本增加、外地客商爭搶豬源等因素影響,農村有部分散養豬戶仍持觀望態度,添欄不積極,發展速度跟不上。
(二)雖然全縣大部分鄉鎮組建成立了養殖合作社、養殖協會,但苦于無前期資金投入,大都運轉不暢,未發揮應有作用。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繼續全力支持雨潤集團祖代種豬場項目建設,爭取早日建成投產。
(二)結合《畜特局落實20__年政府工作目標實施方案》,針對畜牧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逐一分析原因,找出解決辦法,推動畜牧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三)結合《__縣20__年創建畜牧大縣獎勵辦法》,緊抓政策機遇、市場機遇,進一步調動各地創建工作的積極性,加快畜牧大縣的創建步伐。
(四)以開展提高執行力建設和文明執法專項活動為契機,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內部監管,提升單位效能,優化發展環境。
篇6
關鍵詞:寧夏北部地區 土地沙化與沙漠化 環境地質問題 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P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c)-0149-02
寧夏北部地區地處干旱、半干旱氣候氣候地帶,東、西、北三面為毛烏素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所圍限。受自然條件和人類經濟活動等因素影響,土地沙化與沙漠化較為突出。據有關資料[1~2],目前,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遷移速度有加快的趨勢,局部已逼近賀蘭山西麓。因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的形成具有分布面積廣、治理難度大的特點而成為該地區最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之一,嚴重制約寧夏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通過對該問題的認識,找出切實可行的防治辦法,對加快該地區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1 土地沙化與沙漠化
1.1 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的程度與分布范圍
由于寧夏北部地區所處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在低緩丘陵及臺地上,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現象普遍,尤以黃河以東陶樂東部,靈武、鹽池縣北部的毛烏素沙漠南緣和永寧縣西北部騰格里沙漠南緣土地沙化與沙漠化最為嚴重,地表呈流動沙丘及沙帶成片分布。其余地段呈流動沙丘及沙地、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石質荒漠相間分布。
結合地面調查并參照寧夏自治區水科所《應用遙感技術編制寧夏土壤侵蝕圖研究報告》中風力侵蝕指標,依據地表風蝕形態特征,植被覆蓋程度,將該地區土地沙化與沙漠化類型劃分為潛在沙漠化土地,正在發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強烈發展沙漠化土地、嚴重沙漠化土地四類[3],見圖1、表1。土地沙化與沙漠化(輕度以上)面積1143.6km2,占全區土地退化面積的24.0%,強烈發展及嚴重沙漠化土地面積776.6km2,占沙漠化面積的67.9%,中度沙漠化土地占土地沙漠化面積的32.1%。
1.2 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發展進程
該地區經過多年的治沙工作,土地沙化的趨勢有了明顯的逆轉,實現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如銀川市以西平吉堡一帶的平鋪沙地經治理已轉化為耕地及果園等。但根據2009年開展的第四次荒漠化與沙化調查工作表明:該地區的土地沙漠化處在一個“整體進一步好轉、局部地區土地荒漠化仍潛在危機的階段”。由于自然條件限制,加之治理過程中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該地區從總體上尚未扭轉十分嚴峻的局面。
2 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的成因
造成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的因素有多種,主要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2.1 氣候原因
2.2 地形地貌
地形起伏對風力侵蝕影響,主要是對較大范圍風力活動的影響。起伏大的山體能對風力起屏障作用,能分散風力或形成風口;平坦的地形有利于風力大范圍活動。寧夏北部地區土地沙化與沙漠化區地貌主要是比較平坦的緩坡丘陵、戈壁,因而造成較大范圍內風蝕強度大。
2.3 植被覆蓋程度和地表巖土抗風蝕性
植被覆蓋與沙化程度呈明顯負相關關系。寧夏北部地區各類草原植被覆蓋度均較低,且植被覆蓋度由于季節和耕作的影響很不穩定,尤其在大風季節覆蓋度幾乎等于零。春季風沙多,秋季風沙小,均與大地植被覆蓋度相一致。地表巖土多砂質和砂礫質土,抗風蝕能力弱,風力侵蝕強度也就大。
2.4 人為活動
不合理的人為活動是誘導和加速土地沙化、沙漠化的最直接、最重要原因。寧夏北部地區生態較脆弱,人們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意識相對缺乏;貧困和缺乏收入來源又驅他們只好采取低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式經營方式對土地資源的過度利用(放牧、采集干草、打沙蒿、鏟草皮和收集薪柴等)。另外,寧夏北部地區的采礦活動對土地的沙漠化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3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4 防治對策
該地區的土地沙化與沙漠化防止在地方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就。2009年開展的寧夏第四次荒漠化與沙化調查工作表明,該地區的土地沙漠化治理處在一個“整體進一步好轉、局部地區土地荒漠化仍潛在危機的階段?!苯鼛啄?在全球氣候變暖及人類活動加劇的大趨勢下,該地區的土地沙漠化亦有加劇之勢,持續開展防治工作,從根本上扼制土地沙漠化的發展,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針對寧夏北部地區沙漠化發展地區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特點及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其防治對策可分為社會化防治和技術性防治。
4.1 社會化防治
(1)加強法治宣傳,依法防治。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寧夏回族自治區防沙治沙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通過全社會防沙治沙意識的增強,使土地沙漠化治理走上了法治化軌道。建立起法律、法規為依托、政府主導、科技支撐、工程拉動、政策扶持、經濟互動、產業鞏固、綜合治理的防沙治沙運行機制。
(2)以靈活的政策將治理環境與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控制人口增長,實施移民政策,調動群眾治理環境積極性,進而提高群眾治理環境意識,促進地質環境轉為良性發展。
(3)對于賀蘭山北部地區分布的礦區,從制度上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治理措施是邊生產邊治理,減少礦山固體廢料及粉塵排放。使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4.2 技術性防治
(1)對于沙漠區,強烈發展的沙漠化地區,以提高環境質量、改善人類生存與生產條件為目標,應采用禁牧遷人,提高環境質量,逐步恢復其自然生態。由于沙漠中的喬、灌木資源已大面積消失,現存稀疏的植被已無力抗衡,靠自然恢復生態難度較大,亦采用飛播種草等綜合措施。
(2)對于嚴重發展的沙漠化地區以生物固沙為根本,以畜牧業為中心,加強高效草地建設,推行的退耕還林、還牧,舍飼圈養、生態移民等措施,建立生態經濟型畜牧業;施實休牧、輪牧,同時,對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段,應因地制宜地發展沙產業,輔以人工種草或固沙工程[6~7]。
(3)對于正在發展的沙漠化、潛在沙漠化地區以生物固沙為主,以節水為關鍵,推廣節理灌溉,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保護、培植和合理利用沙地資源,加強草原建設,退耕還林,長遠規劃,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水利樞扭工程,進行揚水,發展林網帶工程,減少風沙,提高植被成活率[6~7]。
5 結語
賀蘭山北部地區東、西、北被毛烏蘇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所包圍,賀蘭山橫亙中央。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其環境處于不利位置。受西北季風、長期干旱少雨的氣候影響,使得該地區土地沙化與沙漠化日益嚴重。筆者通過對賀蘭山北部地區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環境地質問題的初步研究,簡要分析了土地沙化與沙漠化的成因,提出了合理、經濟而有效的防治對策,為振興地方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寧夏地質工程勘察院.寧夏回族自治區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報告[R].2001.
[2]寧夏工程地質勘查院.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地質調查報告,2001.
[3]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科學研究所.應用遙感技術編制寧夏土壤侵蝕圖研究報告,1994,2.
[4]中國自然資源叢書編委會.中國自然資源叢書—— 寧夏卷,1996.
[5]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寧夏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總第15期.
篇7
關鍵詞:引嫩擴建;北部引嫩總干渠;土壤水鹽動態;防治土壤鹽漬
1 研究區域地理位置
研究區位于黑龍江省的西部,即:齊齊哈爾市、綏化市、大慶市3個市全境,哈爾濱市的呼蘭區、雙城區、賓縣、巴彥、阿城等區縣。
引嫩擴建一、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后,灌溉面積將分別達到230.7萬畝與448.25萬畝。根據國內外干旱半干旱鹽漬化土壤區域發展灌溉都將能否防治土壤鹽漬化作為灌溉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因此進行防治土壤鹽漬化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現實與深遠意義。
2 土壤水鹽動態研究
土壤水鹽動態研究是改良鹽漬土和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理論基礎,也是水利工程設計與建設所需的重要參數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國土整治的主要依據。
2.1 土壤水鹽動態研究點的布設
2.1.1 北部引嫩工程烏南總干渠研究點
分別在19km段(基本無鹽漬土);58km段(小量鹽漬土分布);薩分干段(鹽漬土分布較多的渠段),以總干渠為中心,不同距離布設了土壤水鹽動態研究點。研究點在1972年6-12月完成(北引未通水前完成的),在布設研究點時測了水位,取了土水樣,進行室內PH、鹽分的分析。
2.1.2 氣象站研究點
為使氣象要素進行分析成果之用,分別在林甸、安達、肇東等3個氣象站觀測場內布設了研究點,研究項目觀測時間與北引3個渠段一致。
2.1.3 肇蘭新河研究點
肇蘭新河是在原旱河自然排水溝的基礎上,于60年中期擴建而成的人工骨干排水河道。于90年代開始在青肯泡污水庫南岸與肇蘭新河的上游的四村、西山及肇蘭新河中游肇東鎮,下游(金山)各布設了三個土壤水鹽動態研究井,井深、井距各研究點同相同,且均為黃土狀亞粘土及潛水。
2.1.4 肇東尚家土壤改良試驗區
試驗區設在肇東鎮9km尚家鎮紅明一隊,是60年代新開的鹽漬草原,土壤水鹽動態研究點分別設在蘇打鹽土、鹽化草甸土、堿化草甸土與草甸黑鈣土等4處,從72年開始觀測,經歷了豐水年、平水年與枯水年3個時段,觀測時間、水、土化驗項目與北部引嫩3個渠段相同。
2.2 研究項目
2.2.1 地面水、地下水的化學分析。包括PH、總鹽(水為礦化度),在布設研究井期間還進行了顆粒(質地)測定,個別年份還對10-20-30cm土壤有機質、N、P、K含量的分析。
2.2.2 研究頻次:水質分析一般在每年的豐水期與枯水期各測一次,土壤在特殊年采取土樣進行分析,由于土壤化學成分比較穩定測的次數較少。
2.3 研究結果與分析
2.3.1 北部引嫩烏南總干渠研究點成果
(1) 地面水質
北部引嫩工程的水源為訥河市拉哈鎮附近的嫩江干流水,從1976年8月開始到2013年,累計總引水量約150億立方米,通水前的1970年PH值7.37,總礦化度0.07g/L。1998年是區內嫩江、松花江發生特大洪水,引進的嫩江水PH: 7.31、礦化度增加了0.02g/L。1999-2001年為區內特旱年,PH值7.22較通水前-0.15,總礦化度增加0.04g/L。2002-2005年PH均值較通水前-0.04,總礦化度增加0.02g/L。2006-2013年均值PH7.66,總礦化度0.0139g/L。陽離子總量1.16mg/L,Na++占陽離子總量的15.99%。
北引烏南總干渠19、58、薩分干3個渠段,1998年嫩江、松花江發生了特大洪水后1999至2001年發生特旱年,2003-2005年為平水年,3個渠段PH值7.40-7.58,總礦化度0.11-0.63g/L,較通水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北引工程的大慶與紅旗泡兩座水庫,較引嫩江水蓄水之前PH值與總礦化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PH減產0.08-0.22,礦化度減少0.08-0.50g/L 。
(2) 北引烏南總干渠土壤水鹽動態水質
19km渠段:潛水位(地下水位):最高2.617m,最低水位4.078m,到1999年平均為2.3m。PH值略高于通水前,礦化度有6處高于通水前,PH值及離子含量及總硬度總堿度較通水前,減多增少。
58km渠段:左岸最高水位1.79-1.84m,最低水位為4.40-4.73m。右岸最高水位2.13m,最低水位為4.58m。PH與鹽分:左岸較通水前增加的17項,減少的29項,即減多于增加。1999年特洪后增加的28項,減少的33項,即減少略小于增加。
薩分干渠段:北引通水前1973-1974年北引通水前最高潛水位1.30-2.3m,最低潛水位3.51-4.19m,變幅1.89-2.21m。北引通水后,南1號最高水位最高升高1.30m,最低水位升高0.24m,而距引水渠較高的點,潛水位與引水總干渠水位基本上無影響。
薩分干段:右岸較通水前增加18項,減少的14項;右岸較通水前增加18項,減少11項。通水后較通水前右岸增加54項,減少51項。左岸通水后較通水前增加42項,減少的35項,總之本渠段通水后較通水前有增加的趨勢。
紅旗泡水庫:紅旗泡水庫是向大慶市工業生產與生活供水的水源地,從蓄供水1978年到2000年7月地面水PH值7.93,總礦化度0.294g/L,氟0.5mg/L,灌溉系數34.93。21世紀以來2002-2005年均值:PH值8.15,總礦化度0.24。分別較20世紀70年代增加0.22,總礦化度-0.09g/L,農田灌溉系數達到69.8,增加了34.87,為優質農田灌溉優質水源的1.94倍。
(3) 北引烏南總干不同渠段土壤PH與鹽分
土壤PH及鹽分研究,包括北引烏南總干渠19km、58km、薩分干3個渠段,取土深度由地表向下均為0-30cm,30-50cm,50-100cm,在72與73年通水前在布設研究井點時,在100cm以下到潛水位每100cm取層攏動土0.5kg,分析土壤的PH、總鹽量CO32--、HCO3-、CL-、SO42-、與Ca2-、Mg2+、K+、Na+等項,在通水后多次進行土壤樣的測定,結果如下:
0-1.0m以上土壤鹽分與PH監測研究的結果:烏南總干19 km段1994年、1999年、2001年3個年度,通過9個項目研究成果統計,較通水前的1972年分別減少78%、100%、67%。尤其是1998年區內發生特大洪水后,研究的9個項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58km段亦有減少的趨勢,即增加的占44.4%、11.1%、22.2%。而減少的分別占56.0%、88.9%、77.9%。幅度不如19km段大,但薩分干段,明顯增加的項目多,分別占研究項目的67%、78.0%、78.0%。
(4) 林甸、安達氣象站PH與鹽分
通過1994年、2001年、2005年與北引通水前比較,增加與減少變幅較小,說明即使在沒有北引工程引水的影響,在自然狀況下也并非一成不變。其中安達市氣象站較1972年北引通水前增加的占44.5%,減少的占55.5%。林甸縣氣象站較1972年北引通水前增加占61.5%,減少的占38.5%。
2.3.2 肇蘭新河研究點成果
肇蘭新河研究點土壤水鹽動態研究包括肇蘭新河地下水、水質與尚家鎮紅明試驗區結合土壤改良進行的土壤水鹽動態的研究二部分。
(1) 肇蘭新河工程區水鹽動態
地下水位:青肯泡污水庫南岸段3個研究井最高水位多出現在1月或雨季,平均為2.77m。變幅為2.58-2.89m;最低水位出現在12月,平均為3.83m,變幅在4.49-4.04m之間。
肇蘭新河上、中、下游平均最高水位2.04m,變幅1.45-3.03m;最低水位平均3.60m,變幅在2.37-4.43m;最低水位平均3.60m,變幅在2.37-4.43m。
地下水水質:PH:平均為8.11,以中游肇東鎮段最高為8.79,污水庫岸地下水最低為7.80.。礦化度:平均為0.79g/L,上游最高為6.88g/L,下游金山段最低為0.79g/L。重碳酸根:重碳酸根平均904.7mg/L,中游最高為1103.2mg/L,下游最低為557.2mg/L。硫酸根:平均951.3mg/L,下游最低為39.8mg/L,上游最高達2501.5mg/L。鈣離子:平均為88.1mg/L,中游最低為35.3mg/L,上游最高在這249.5mg/L。鈉、鉀離子:平均874.2mg/L,下游最低為62.7mg/L,上游最高達183.4mg/L。總堿度、總硬度:總堿度平均為45.78德國度,總硬度平均34.54德國度,總堿度下游為25.61德國度,中游為58.98德國度,總硬度上游為71.97德國度,中游為10.82德國度。灌溉系數:平均6.81。下游最高為17.45,中游最低則為1.36。
此外,距肇蘭新河1-2km的四方山軍馬場和肇東鎮水利局深井地下水為白堊承壓水,PH略高于區內地下水質研究井。其他鹽分含量堿度、硬度均低于區內各研究井。
(2) 肇東尚家試驗區土壤水鹽動態
從區內降雨量分析,歷經豐、平、枯3個水文年,地下水的鹽分(礦化度)以輕度鹽化草甸土最低為0.737g/L,鹽化堿化草甸土次之為0.831g/L;草甸蘇打鹽土最高為1.576g/L;水中PH值亦有類似的趨勢,詳見表1。
3 防治土壤鹽漬化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排水工程體系
排水工程是防治土壤鹽漬的關鍵,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干、支、斗與配套田間的工程,還有排水的出路。松嫩平原從60年代中期開始興建了安肇新河、肇蘭新河兩條人工骨干排水河道以及烏雙下游的東吐莫泄水工程,解決了封閉無出路的自然狀態,為引嫩工程、發展灌溉、防治洪水土壤鹽漬創造了環境條件,據黑龍江省大慶地區防洪工程管理處1993-2013年統計資料,安肇與肇蘭新河二條骨干排水河道累計泄水量達54.03億立方米,年平均泄水量 4.91億立方米,泄水量最大的是1998年與2013年,分別年泄水量9.26與10.59億立方米,土壤鹽分與其它污染物亦隨泄水排出區外,從而改善了地面水的環境質量與洪澇災害,但也存在部分水滲入地下,提高了土壤潛水水位,改變了潛水的水質。
3.2 北部引嫩工程防治土壤鹽漬措施
為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在規劃設計中把排水作為重要措施,除充分利用60年代中期開挖的安肇新河、肇蘭新河打通排水出路之外,還在總體規劃中確定了以排定灌的方針,布設了排灌配套灌排系統,形成排灌結合的新灌區。采取禁止旱、水田插花種植的措施。在工程設計上采取一系列防止地下水位升高的有效措施,如總干渠設計水位平地面、總干渠兩側設置防護排水林帶,通過排水防止總干兩側地下水側滲,抬高地下水位,重點渠段開挖截流溝,非通水期間渠道放空不留水,并布設土壤動態觀測點,加強土壤水鹽動態研究和綜合試驗等。通過以上技術措施,從北引1976年8月引嫩江水開始至2013年止,累計引水總量達150億立方米,不但沒有引起土壤次生鹽堿化,而且由于加強排水,促進水體循環,改善了自然環境條件,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蓬勃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3.3 將防治土壤鹽漬列入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建設是防治土壤鹽漬化的基礎,在松嫩平原鹽漬土區,要把防治土壤鹽漬措施列入生態建設規劃與建設之中,并提出實施規劃的具體措施。
3.4 草原鹽漬土壤改良措施
松嫩平原是畜牧業生產較發達的地區,但草原沙化、鹽漬化、退化比較突出,輕度退化草原面積占14.9%,中度退化草場面積占11.9%,重度退化草原占9.8%,已影響畜牧業的發展,黑龍江省人大已制定該區禁牧措施,已起到明顯的效果,應加強督促檢查,并認真貫徹執行。
以縣為單位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區的草場進行淺耙松土播種施肥與灌溉的示范試驗,以提高牧草的品質與產量,為全區草場建設提供經驗,促進全區畜牧業的發展。
3.5 在有水源的鹽漬土區發展水稻種植
水稻是需水量大又是優質穩產高產作物,且有市場競爭優勢。但種植水稻必須有完善的排水工程體系。并堅持節水排灌,在地下水資源豐富區要采取井渠結合即地面地下水聯合運行,即利于水資源綜合利用,減少水費的支出,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綜合效益。
3.6 施用化學改良劑
施用化學改良劑是國內外用于改良鹽漬土特別是蘇打堿化土壤的普遍方法。松嫩平原已應用化學改良劑有硫酸鈣,磷石膏、腐殖酸、磷酸三鈉渣等化學改良等項研究,也取得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改良劑產量有限,且成本高,目前推廣應用困難較大,今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經濟收入的提高,將是蘇打鹽漬土的重要措施。
此外,建立科學的耕作制、輸作制、大量施用農家有機肥,特別是利用秸桿資源還田等農業技術措施,對利用改良鹽漬化土壤都是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國水利學會,水利部科技教育司.科技興水工程文集[C].1993,8: 124-126.
[2]彭旭明,龍顯助,劉加海,等.北部引嫩工程沖刷防淤與土壤鹽漬防治措施[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韓貴清,周連仁.黑龍江鹽漬良與利用[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篇8
1、前言
目前,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正嚴重嚴重困擾和侵害著人類的生活環境,畜禽糞便中含有各種致病菌等直接給城市大氣、水源及周圍土壤帶來不可抑制的污染,直接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利用畜禽糞便發酵生產沼氣、沼渣是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規模化畜禽糞便綜合治理道路之一。
本文以吉林春光集團牛糞發酵生產沼氣綜合利用工程為例,歸納總結糞便綜合利用方案,以便與大家共同探討。
吉林春光集團位于吉林市城區的西北沙河子鄉春光村,在吉長高速公路引線南側,占地35hm2,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依托,即農、工、商、貿、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鏈條式多元化產業集團?,F有奶牛2000頭、梅花鹿600頭;牧場及飼料基地90 hm2;日產鮮奶26t(乳制品30t)。
2、綜合利用方案
2.1 吉林春光集團主要污染源源強分析
吉林春光集團排放廢水包括圈舍清洗廢水、乳制品廢水、生活污水,廢水總排放量為31713.1m3/a,污染物cod、 nh3-n排放量分別為62.79t/a、0.437t/a,無處理措施,經集團內排水暗溝排入自然排水溝,然后排入吉長高速公路引線旁的下水管線,進入城市污水管線,最終排入松花江;春光集團采用干法清圈,奶牛糞便、梅花鹿糞便,采用自然堆放、自然烘干方式作為飼料基地、果園、蔬菜大棚的肥料,糞便排放量為13.15t/d。
2.3《吉林春光集團牛糞發酵生產沼氣綜合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綜合利用方案
糞便(濕法清圈)本文由收集整理經格柵去處雜物和砂石,再經配料、攪拌、發酵制取沼氣,沼渣液脫水后的沼渣與輔料、菌液制成有機肥,沼液回發酵塔。總投資1800.39萬元(設計規模5000頭奶牛),年產生物有機復合肥8600t;年產沼氣144m3。
該方案存在的問題:(1)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有關規定,對于養殖場糞尿應先進行干清分離,然后對廢水和尿液進行治理,干糞直接處理作肥料,可行性報告采用的設計方案時將干糞和尿液、廢水混合處理后制沼氣,與國家政策規定不一致;(2)可行性報告設計方案工藝不合理。對于沼渣液處理采用的回到發酵罐繼續發酵,將會造成廢水量持續增加惡性循環,既需要處理的水量不斷增加設計處理效力最終無法適應不斷增加的水量;(3)可行性報告中對原料的估算不合理。可行性報告對建設單位5000頭牛產出的糞尿按300天設計,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應按365天產出的糞尿計算。因此,設計中最終產出沼氣量也不相符合。
2.4吉林春光集團糞便治理方案的確定
由于東北的氣候特點,沼液如果做肥料,在冬季無法處置,并且做沼液肥需要160-213hm2農田、果園、魚塘,而春光集團的飼料基地和果園面積為120hm2;因此對春光集團應采用能源環保型模式處理奶源基地產生的奶牛糞便,處理后沼渣液達標排放。
綜上所述,春光集團可采用下列方案:圈舍沖洗污水+尿液→厭氧→好氧→混凝沉淀污水達標排放,厭氧產生的沼氣作為集團生產、生活熱源,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制有機肥。該方案處理規模312t/d,總投資300萬元。
2.5奶牛糞便綜合利用方案清潔生產分析
2.5.1 原料
本項目為次級資源化生產過程,使用的原料為奶源基地產生的奶牛糞便,同時本項目建設符合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即在生態農業系統中各生產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關聯,一個生產過程的廢物可以作為另一過程的原料加以利用。
建設項目是物流鏈中關鍵一環,實現了各生產過程從原料、中間產物、廢物到產品的物質循環,達到資源、能源、投資的最優利用。符合農業部《大中型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建設規劃》的相關內容,以禽畜糞便的污染治理為主要目的,以畜禽糞便的厭氧消化為主要技術環節,以糞便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為效益保障,集環保、能源、資源再利用為一體,將農、林、牧、副各業有機地組合在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體系之中,是一項處于大農業中下游的系統工程。
2.5.2 能源
現狀春光集團冬季采暖及奶制品生產線用熱均使用燃煤鍋爐,為污染型能源,建設項目投入運行后,采用沼氣作為供熱能源,為清潔型能源。
2.5.3 污染物產生情況
畜禽糞便在利用過程中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流失而產生污染:①糞便在清理過程中,隨沖洗水直接流失;②畜禽糞在貯存和堆放過程中,在室外被雨水沖刷淋失;③也有極少數的將畜禽場建在河邊,畜禽糞便直接排入到河流中。資料表明畜禽糞水進入水體率達50%,糞便的流失率也達5%-9%。
根據春光集團現狀奶源基地存檔奶牛2000頭,糞便及尿液產生量為1600t/a,如果糞便的流失率按7%計,則有2212t/a糞便流失,81.84t/acod、69.05t/abod5進入環境中。
而本項目的建設則可實現奶牛糞便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循環利用,從而使糞便對環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可解決春光集團奶牛基地糞便污染問題,實現了奶牛糞便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體現了循環經濟“3r”原則;本項目符合《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規劃目標及農業部關于《大中型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建設規劃》的相關要求,從生產過程來看,符合生態農業的模式。
2.5.4 實現清潔生產的措施與建議
根據國內畜禽養殖業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運行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①沼氣工程建設成本較高,畜牧業效益不高且不穩定,因此僅靠業主自行投資很困難。
②沼氣工程運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制度和管理技術人員。
因此要實現本項目的清潔生產需要有下列保證措施:
①政府制定優惠政策,推廣沼氣工程;
②加強沼氣工程技術的研究,降低成本;
③加強技術培訓,推行持證上崗。
篇9
Abstract: Ningxia Polytechnic as a national demonstr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t made active exploration a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target, major setup, curriculum system and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rocess, admissions system, evaluation mechanism, teacher training, industry guidance, and collectivize school-running joint etc., and explored the way and method of the joint of medium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關鍵詞: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實踐中探索;中高職銜接
Key words: Ningxia Polytechnic;exploration in the practice;the joint of medium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1-0303-02
0 引言
2013年4月1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教育部教學改革創新工作視頻會議”作了《全面推進中高職教育銜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講話,她指出:下一階段教育改革創新的主要任務是尋找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口,那就是中高職銜接。魯昕強調,中高職銜接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需要,重在系統地培養職業技能人才,有助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中高職銜接工作要以制度、體制、機制、學制和招生制度改革為基礎,以課程體系構建為重點,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
寧夏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形成以農業和畜牧業為特征的傳統產業結構。寧夏地區需要應用性專門人才的行業主要是:農業、水利、林業、能源、信息產業、交通、通訊、旅游等。需要的專業主要是:畜牧獸醫、生物應用技術、市場營銷、電子應用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財會、商務英語、旅游服務、能源化工、農業經營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等。根據寧夏應用型人才需求的現狀,寧夏應用性人才主要是通過中、高等職業院校來培養。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是隸屬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高職院校,辦學類型涉及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遠程開放教育,在多年辦學中,學校一直致力于幾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在中職和高職教育銜接貫通、協調發展方面,不斷探索實踐,積累了經驗。
1 探索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模式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采用中、高職“3+2”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指的是本校中職(寧夏農業學校)與專業對口的高職(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學生兩次入學,分階段學習。前兩年在中等職業學校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列入中等職校的招生計劃,后三年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列入普通高校的招生計劃。學生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兩年后,由本校高等職業院校進行畢業或結業性質的考試,成績合格者,不再參加高考,直接進入高等職業院校繼續學習并參加一年或半年的頂崗實習,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經考試成績合格者,獲得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文憑。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與寧夏農業學校在服務面向和專業設置上,農牧類專業和裝備制造類專業相交,而且也是各自發展的重點,學校對他們的培養目標定位是:緊跟寧夏產業發展需求,中職教育以培養面向農業、工業企業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操作型人才,高職教育強調以培養面向農業工業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使中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上既有其層次上的差別,又能體現其協調發展一致性,以此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
學院目前有機電一體化技術、物流管理、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生物制藥技術、畜牧獸醫、園林技術六個專業和中職打通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由分管校長召集相關專業中職和高職任課教師,邀請行業企業,共同完成培養方案制定,既分階段又相互銜接,各取所需,節約了教學資源,保證了培養質量。
2 構建中高職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體化辦學的實踐中,培育了一批在自治區起引領示范作用的專業。在中高職協調發展過程中,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入深: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中高職協調發展,專業有效銜接起關鍵作用。我們首先規范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依據當地的實際崗位需求,通過對當地各農村產業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與當地經濟發展導向相結合,研究制訂了設施農業技術、畜牧獸醫、農產品保鮮加工、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等九個專業學科,23個專業,形成了以畜牧獸醫、設施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保鮮加工3個自治區骨干專業為核心,以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農業經濟管理、園林技術、觀光農業經營等10個骨干專業為重點的專業建設格局。
在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銜接上,中職的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技術人才全程參與中、高職銜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討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就業崗位和在中、高職兩個階段應具備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既要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又要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礎課程注意中、高職層次知識點的有機融合,以適應其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中職階段注重基礎素質教育;高職階段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全面培養,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推行模塊教學模式、應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將職業規范、職業道德融入課程中,把職業資格培訓內容納入課程建設中,實現了中高職教育資源共享。
3 打造中高職一體化師資隊伍
根據培養計劃的要求,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將中高職教師進行合理配備,中高職教師互兼互聘,中高職領導良性流動,強化了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實踐經驗,提高了辦學層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中高職教師的業務水平,引進一批高學歷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完善教師培訓、進修制度,加強中高職教師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師資隊伍的知識能力結構和學歷結構;制定教師進修培養條例,鼓勵教師通過進修、自學等獲取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技術等級證書,在培訓中,把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求中高職教師熟悉并參與企業的技術、組織和管理工作,學習生產第一線的新技術、新方法。
共建兼職教師資源庫,使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能工巧匠、工程技術人員為中高職教育共享。借助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共享資源庫建設項目,學校對已有的職業教育網絡資源平臺進行整合,把職業培訓、技能鑒定、中職教學資源、高職教學資源進行按類整合,依托校園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4 創建寧夏農業職業教育集團
職教集團是一種由多個成員主體自愿結盟、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組織方式,它以專業和行業為紐帶,以國家骨干示范職業院校為核心,以相關職業院校為成員,聯合行業、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相關組織,推進校企合作、城鄉合作、區域合作與校校合作。職教集團化辦學是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創新形式。如何優化資源配置使有限的教師資源發揮最大效能,在教師培養上調動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的積極性,一直是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核心問題,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針對這一問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資源共享是集團化辦學的主要特征,基于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管理與指導,使學校和企業都成為辦學主體,以互惠共贏為原則,以各自承擔相應責任為基礎,建立起結構性的伙伴關系,集團內教師資源的無障礙共享成為可能,校企之間、校校之間、中高職之間師資的互補和有計劃流動成為必須。
為促進寧夏職業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加速構建高標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開放辦學和多元辦學,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了“寧夏農業職業教育集團”,中高職和行業、企業共同參與,職教集團的組建是實施職教體制創新、依托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實現了中高職學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了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鏈。在職教集團下,中高職與企業、行業共同統籌規劃中高職教育辦學方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重點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色專業,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實現高水平技能型緊缺人才的階梯式培養,提高畢業生“雙證書”通過率和“雙師型”教師達標率,在推進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規模和聯動發展中發揮了日益顯著的作用。在“寧夏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的引領指導下,學院與23家寧夏農業龍頭企業和其余百家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十一五”期間訂單培養學生2117名,駐場教學、開辦“曉鳴禽業班”、“金河乳業班”等冠名班,形成校企合作的創新亮點。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在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中做了一些實踐探索,但是與新形勢下社會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還不適應,特別是增加貫通培養專業數量、招生規模還很有限,招生的形式相對單一,還沒能夠在寧夏推廣。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實踐,在推動寧夏中高職協調發展過程中,積極與政府主管部門溝通協商、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環境改變,形成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之間和諧發展。高職院校要明確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更新人才觀念,轉變發展方向,健全辦學機制,創新培養模式,要在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中發揮探路者的作用,從而使中高職教育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王壽斌.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福建教育(職成版),2012(02):12-14.
[2]中高職銜接專題研究報告[R].中國高職高專網,2007(07).
[3]邵天行.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河南職業技師院學報,2009(03).
[4]黃鑫,金盛.關于國內中高職銜接研究之述評[J].職教論壇,2011(08):38-41.
[5]教育部.200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N].中國教育報,2007(07).
篇10
垃圾處理漸成投資新寵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委員會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城市垃圾處理中填埋法處理的垃圾占70.0%,堆肥占20.0%,焚化占5.0%,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0%。引進先進技術,借鑒歐洲發達國家經驗,建立更加有效的垃圾處理途徑已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數據顯示,2007-2009年環保行業創投與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19起,其中投向垃圾處理業的有12起,所占比例達到63.0%。其中2009年有關垃圾處理的企業頻頻獲得投資,案例數量較前兩年有大幅增長。
細數案例,我們發現嘉博文在3年之內兩度融資,獲得多家風投青睞。繼2007年1月獲高盛、康地及上海光明的首輪2117.00萬美元投資之后,又于2009年11月,獲得青云創投(旗下中國環境基金III)1170.00萬美元注資。
嘉博文是一家高科技環保及生態農業公司,利用微生物技術處理有機廢棄物,并將產出的微生物再生產品應用于清潔畜牧業及有機種植業,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經過幾年積累,嘉博文在業內取得領先地位,并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指定的唯一奧運村垃圾處理服務商。
另外,中德垃圾技術公司也非常值得關注。2007年6月,Och-ziff和深圳創新投投資中德垃圾技術。同年7月6日,它成功登陸法蘭克福主板市場。注冊成立于漢堡的中德垃圾技術股份公司,以其子公司豐泉環保為運營主體,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中小型垃圾焚燒技術開發商和設備制造商。通過在德國設立控股公司,實現中國企業在德國證券市場融資零的突破,同時吸引國際先進的環保科技,推動了我國環保技術的進步。
資料顯示,德國約四分之一的垃圾以焚化的方式被處理,而在中國這一比例不足5.0%,差距顯而易見。這里說的垃圾焚化不同于傳統焚燒,利用先進技術及設備,可以有效控制二惡英等污染物的排放。通過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可用于發電及供暖,產生的蒸汽可以供工業企業使用(像制鞋業、印染業),熱水可用作居民取暖或者桑拿、按摩等。雖然先期投資較大,但市場前景十分可觀,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每年因為垃圾造成的損失高達300億元,而將這些垃圾綜合利用可以創造250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因此,垃圾發電受到了政府及社會資本的廣泛關注。2010年3月11日,蘭州市政府與“中德垃圾技術”簽訂了合作協議,計劃在蘭州市秦王川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及環保裝備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梢?在大力推進低碳環保的今天,垃圾發電得到了國家的重點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電價優惠和垃圾處理補償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將會促進這一行業更快發展。
快遞業的并購之道
2009年冬天快遞業的“漲價風波”和2010年初民營快遞企業DDS(深圳東道物流公司)的轟然倒閉,讓市場不得不重新思量中國快遞業的未來。運用并購手段推動快遞業整合重組將成為快遞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快遞業發展現狀
通??爝f業所運輸的貨物重量更輕、體積更小,在時間上比物流業要求更高,是介于物流業和傳統郵政業之間相對獨立的新興行業。
國際快遞業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中國第一家快遞企業成立于1979年。1980年,中國郵政開辦全球郵政特快專遞業務(EMS),隨后國際快遞巨頭也紛紛通過合資、委托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郵政企業已經無法滿足外貿行業對報關材料、樣品等快速傳遞的需求,民營快遞企業因此迅速崛起。1993年,順豐速運和申通快遞分別在珠三角、長三角成立,1994年初,宅急送在北京成立。2005年12月,中國按照WTO協議全面對外資開放物流及快遞業。2007年9月,《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為快遞業提供了規范服務行業標準。2008年7月,《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2009年10月1日,《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新修改的《郵政法》同步實施,首次在法律上明確了快遞企業的地位,并提出了快遞業的準入門檻。
我國快遞業經過30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2008年,我國登記備案的快遞企業達到5,000余家,全行業從業人員23.1萬人。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8.6億件,同比增長22.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79億元,同比增長17.3%。全年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收入分別占全部快遞收入的7.3%、55.7%和31.7%;業務量分別占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5%、70.4%和6.1%。(見圖)
按照快遞企業性質及規模,可以將我國快遞業企業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外資快遞企業,包括聯邦快遞(FEDEX)、敦豪(DHL)、天地快運(TNT)、聯合包裹(UPS)等,外資快遞企業具有豐富的經驗、雄厚的資金以及發達的全球網絡。第二類是國有快遞企業,包括中國郵政(EMS)、民航快遞(CAE)、中鐵快運(CRE)等,國有快遞企業依靠其背景優勢和完善的國內網絡而在國內快遞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第三類是大型民營快遞企業,包括順豐速運、宅急送、申通快遞等,大型民營快遞企業在局部市場站穩腳跟后,已逐步向全國擴張。第四類是小型民營快遞企業,這類企業規模小、經營靈活但管理比較混亂,其主要經營特定區域的同城快遞和省內快遞業務。
快遞業并購動因
新《郵政法》出臺之前,我國快遞業在法律上處于真空狀態,1986年的《郵政法》使快遞企業長期背負“黑快遞”之名。而隨著快遞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及新《郵政法》的實施,快遞業并購整合條件逐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