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質量發展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08 17:3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高質量發展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濟高質量發展方案

篇1

關鍵詞 柏金斯法;奧巴馬政府;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藍圖

中圖分類號 G719.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22-0082-06

《2006卡爾?柏金斯職業技術教育法》(Carl D. 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2006)(簡稱《柏金斯法》)是“目前(美國)聯邦政府資助中等和中等后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依據來源”。《柏金斯法》雖“采取了適度的(modest)重要措施以改善職業技術教育質量,但在闡述為參與21世紀基于知識的全球市場做準備的年輕人和成年人的需要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需要改革與更新”[1]。針對《柏金斯法》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結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的需要,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的調整,行業部門、雇主、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以及學生的教育需要,奧巴馬政府于2012年4月出臺了《投資于美國的未來: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藍圖》(Investing in America’s Future: A Blueprint for Transform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簡稱《改革藍圖》)。《改革藍圖》系統規劃、設計出了美國職業技術教育的未來改革方案,以重新授權于《柏金斯法》。

一、出臺背景

(一)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的需要

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的爆發驅使奧巴馬政府轉變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轉向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奧巴馬政府為美國經濟發展設計了一個藍圖,該藍圖“將美國經濟的發展建立在制造業、能源、工人技能以及美國價值觀的復興之上”[2]。在奧巴馬政府,教育是發展新經濟的基石,“中等后教育和培訓是競爭新經濟工作職位的必備條件。在30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中,大約2/3的職位要求具備中等后教育或培訓(經歷)。高校畢業生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約是僅有中學畢業文憑人員的2倍。(接受)中等后教育和培訓是進入中產階層和未來繁榮的最明確路徑,也是重建國家經濟和建設光明未來的核心”[3] 。為此,奧巴馬政府設定了“到2020年,美國再次擁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高校畢業生”這一國家目標,同時還呼吁“每一個美國人至少要接受一年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后培訓”[4]。

(二)美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相對不發達現狀

美國當前的教育培訓系統未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和行業部門的用人需求。在高等教育領域,一些重要指標被其他工業化國家趕超:一是美國年輕人注冊入讀高校的比例在世界排名第9位,而25~34歲成人中,持有行業資格證或執照和中等教育后證書或學位的比例排名第16位,落后于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其他工業化國家;二是來自富裕家庭的中學畢業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這幾乎是一定的;而來自貧困家庭的中學畢業生中,僅有過半學生選擇入讀高校;三是雖然多半高校學生能在6年時間內畢業,而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完成率僅為25%。富裕家庭和貧困家庭學生間的上述差距愈加擴大了美國日益增長的收入差距[5]。

與此同時,美國許多工商企業報告指出,在醫療、技術以及高端制造業等領域,很難招到技術工人,即使在失業率雖有下降但依然很高的當前也是如此。

在奧巴馬政府看來,職業技術教育是對國家未來進行投資的關鍵。加強并改進職業技術教育對于促進國家經濟復蘇、走向繁榮以及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中等后教育來說是必要的。職業技術教育通過為學生提供一體化的學術性、技術性知識培養學生必要的工作技能和職業意識可以為其將來就業作準備;雇主則將職業技術教育視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來源,為企業發展培養適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奧巴馬政府將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上升到事關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上來。

“不過,學生、家長、教師以及雇主都清楚(美國)今天現有的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program)太少。《2006卡爾?柏金斯職業技術教育法》諸如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為聯邦支持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引進了一些重要變化,這些變化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經驗,但距離為學生和雇主系統地創造更好的結果以在21世紀全球經濟中競爭還很遠。”[6]

因此可以說,大力發展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的現實迫切需求與美國當前職業技術教育的落后現狀之間的矛盾,催生了奧巴馬政府《投資于美國的未來: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藍圖》的出臺。

二、核心原則

奧巴馬政府的《投資于美國的未來: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藍圖》建議本著以下四條核心原則[7],改革、重塑美國職業技術教育。

(一)在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①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之間建立有效對接

為制定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和雇主密切合作,確保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對勞動力市場需求作出回應。《改革藍圖》要求,州政府與勞動力市場以及經濟發展部門合作鑒定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和有用人需求的職業,以便當地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聚焦于這些行業職業的用人需求。

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要為學生提供嚴格的、一體化的、同時為升學作準備和職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藍圖》要求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必須為學生提供流線型、結構化課程,這樣的課程將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銜接起來,學生完成學業后可同時獲得行業資格證或執照與中等后教育證書或學位。

由于各地的經濟結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同,因此,各地制定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也不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享有充分的靈活性,制定既適合當地勞動力市場需求,又能引導學生實現成功就業的培養計劃。不過,在《改革藍圖》政策建議共同指導下設計出來的培養方案還是會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如中學教師和高校教師攜手工作,傳授一體化的學術性、職業性和技術性知識,并演示這些知識與真實職業場景之間的聯系;當地教育機構(local education agencies)、中等后教育機構以及雇主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work-based learning)機會;通過實行雙學分制(dual or concurrent credit),加快學生完成學業的時間等。

(二)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改善職業技術教育質量

中等教育與中等后教育機構、雇主、行業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間加強合作,對于創建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是必要的。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學術性、職業性、技術性教育內容間的相關性將變得更強、更嚴謹一些,與勞動力市場所需技能之間的對接也會更好一些;學生在中學修習高校課程、當學徒或參加實訓,可獲得高校學分;他們對于修習高校培養計劃(entry into college programs)的要求會有較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日后無縫過渡到中等后教育階段。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有利于節約資金,提高設備、設施等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畢業時獲得行業認可的資格證或執照和中等后教育證書或學位,為在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內有用人需求的職業崗位就業作準備。

(三)基于統一界定的、清晰的學生參與和績效測量指標,推行問責獎勵制

現行的《柏金斯法》要求各州按照公式向地方教育機構分配資金,允許各州創建各自的學生參與和績效指標,而這些指標的前后矛盾和不一致阻礙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客觀、有效的外部驗證性分析。對此,《改革藍圖》要求,各州在分配資金給地方協會時引入競爭機制,用統一界定的學生參與和績效指標測量績效,然后把基于績效的資金獎勵給那些成功縮小了學生群體間參與和績效差距的地方培養計劃。

新的資金分配方案使各州在資助那些嚴格的、對勞動力市場需求和地區經濟增長重點作出有效回應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時享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地方協會成員申請資金制定、開展與本州認定的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和有用人需求的職業相對接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然后各州將資金獎勵給那些能有力證明有能力為所有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的地方協會。

《改革藍圖》要求,將績效指標的界定與《1965年基礎和中等教育法》(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1998年勞動力投資法》(the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of 1998)以及《1965年高等教育法》(the 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等其他聯邦法案中的績效指標界定對接,并要求各州將職業技術教育數據并入到各自的縱向數據系統。《改革藍圖》同時要求,地方協會以及各州對職業技術教育數據進行分解,以識別中等教育及中等后教育階段不同性別、種族、民族、社會經濟地位、英語水平及殘疾學生的參與和績效差距,并要求通過開發改善計劃,致力于縮小被識別出的學生參與和績效差距。

(四)各州加強對地方培養計劃實施與創新的支持

《改革藍圖》突出強調,各州在支持嚴格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方案和系統性改革中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提高了對于各州的期望,要求各州須滿足一定條件才能獲得聯邦公式撥款,這些條件涵蓋了諸如把職業技術教育數據連接到州縱向數據系統、允許嚴格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算作學分(academic credit)、改善職業咨詢系統以及減少對改革職業技術教育的州層面政策障礙等領域。在獲得任何聯邦資金之前,要先確認州政府是否已著手相關改革,以改善所有學生獲得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的機會。

為刺激職業技術教育基層創新、加大對創新成果的傳播擴散力度,《改革藍圖》建議使用新設立的職業技術教育創新改革資金②(CT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und),以把新的基于證據的培養實踐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到當前的培養方案和路徑中。奧巴馬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改革創新實踐的識別與開拓,創新改革資金將用來幫助檢驗有發展前途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培養方案與戰略,也將用來支持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法的傳播與擴散。

為進一步刺激各州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改革藍圖》允許將一部分創新改革資金用于那些旨在極大增加職業技術教育入學機會、擴大州政府對職業技術教育投資以及采取行動顯著提高績效和學生學習結果的政策與培養方案的實施,如各州可以申請資金,利用地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設施與設備對成人進行培訓,以提高其職業技能;也可申請資金,運用網絡技術開展遠程培訓,以增加農村或邊遠社區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機會。只有那些提出改革方案,或加強、或在原有條件下進行改革創新的州才能獲得聯邦創新改革資金。

上述四條核心原則是奧巴馬政府改革美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基礎,其要義是在“對接”、“合作”、“問責”(accountability)以及“創新”努力中推動“平等”、“高質量”理念的貫徹落實,以確保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更好地滿足雇主、行業企業、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只有女性、有色種族學生、低收入家庭學生以及殘疾學生等弱勢群體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美國“到2020年再次擁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高校畢業生”這一國家目標才能實現。

三、亮點

(一)突出強調州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的積極角色

《改革藍圖》強調,若在州層面沒有強有力的領導,美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將得不到根本改變。在資助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時,現行的《柏金斯法》沒有要求各州系統地鑒定州、地區或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發展重點,這造成地方領導、行業部門、學生和家長以及其他重要利益相關者對于該資助哪些培養計劃或學習什么專業不能作出明智決定。

《改革藍圖》突出強調,州政府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的積極角色,試圖改變上述現狀。各州勞動力市場以及經濟發展部門合作鑒定快速增長的行業部門中有用人需求的職業。再將這些信息給地方職業技術教育管理人員,以確保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對勞動力市場需求作出回應,并與地區經濟發展重點相對接。各州也要與學生及其家長分享這一信息,以便他們對培養計劃和職業選擇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

職業技術院校按照崗位需求,為行業企業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為此,職業技術院校的培養計劃與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之間需要建立有效對接,方能實現雙贏。隨著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新技術的引進與更新,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結構將隨之調整,行業企業對勞動力的技能要求也將隨之更新與升級。職業技術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與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之間如何建立有效對接、更好地順應并引領當地經濟發展,《改革藍圖》強調的“政府要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扮演積極角色”值得關注和思考。

(二)中學教育與中等后教育相銜接,學生在中學時可修習高校課程

《改革藍圖》建議,當地教育機構和中等后教育機構間建立銜接協議,學生在中學時可修習高校課程并習得學分,這樣,他們在高校就讀時可避免重復性修習課程。這些協議對于減少完成中等后教育證書或學位所需時間和成本至關重要。奧巴馬政府期望各州創建全州范圍內銜接協議,并鼓勵他們支持“給予那些完成注冊學徒計劃和行業實訓的學生高校學分獎勵最大化”政策。

將中學教育與中等后教育銜接起來,學生可同時習得中學學分和高校學分,較短的時間內、花較少的成本即可實現高質量的教育目標。這對于我國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將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有機銜接,在較短的學制內為行業企業培養更多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可資借鑒之處。

(三)突出強調就業技能(或21世紀技能)的培養

《改革藍圖》強調,職業技術教育必須引導學生掌握所有學生均需掌握的核心學術知識以及針對特定職業的專門化知識。此外,還需學習、實踐一系列就業技能,如團隊合作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發現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戰性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變化的能力。這些就業技能(或稱21世紀技能)具有可遷移性,可以使個體在一生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從一個工作崗位或領域無縫過渡到另一個崗位或領域。《改革藍圖》期望職業技術教育為學生創造機會,培養或加強這些21世紀技能。

重視就業技能(或21世紀技能)的培養和加強,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職業技術人才崗位遷移能力差、可持續發展能力弱的天然缺陷。以就業為導向、強調當下就業的同時,如何“以學生為本”,在較短的學制內,為學生創造機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培養21世紀技能,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值得國內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研究者、實踐者重視、思考與研究。

(四)為加強合作,利益相關者間組建協會、實現資源共享方能申請到聯邦資金

雇主、行業部門以及勞動合作伙伴最清楚勞動力市場當前、近期及未來的人才需求,但這些利益相關者沒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到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的設計和實施過程。現行的《柏金斯法》分別為當地教育機構和中等后教育機構提供獨立的資金流,也沒有為私立部門參與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的設計與實施設置參數(set parameters),這不利于利益相關者間加強合作,不利于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與高速增長的行業部門實現對接,削弱了學生在中等教育與中等后教育之間過渡的能力。為此,《改革藍圖》要求當地教育機構、中等后教育機構及其合作伙伴組建協會,只有以協會的名義方能申請到聯邦資金。

協會的組建可以基于地理區域、行業部門或其他因素,但必須包括當地教育機構(其中至少有一個機構要為高比例的低收入家庭學生服務)和提供兩年制學位的中等后教育機構。協會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可以是雇主、行業協會、勞動組織、公私立勞動力團體、創業型組織以及包括研究型大學、具有歷史意義的黑人院校、其他少數民族服務機構在內的組織和團體。

為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計劃與雇主、行業部門以及勞動力市場用人需求相對接、提高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及其適切性,《改革藍圖》要求利益相關者組建協會,使協同參與、協同培養機制化、長效化,并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而聯邦政府在這其中起到了發起、推動、激勵作用,這對于我國思考政府(中央政府)在加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作用以及在推動相關立法方面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五)聯邦政府加強對提升教育質量和推進教育公平的間接、柔性監管

對學生參與和績效指標進行統一界定,使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教職人員、研究人員及其他主要利益相關者在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時有國家統一基準。對客觀、有效、外部可驗證的縱向數據進行分解,為監測、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縮小不同學生群體間在參與、教育成就以及就業方面存在的差距提供關鍵信息。

篇2

為更好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工作要求,提高統計服務經濟工作的精細化水平,提升基層統計業務能力,區統計局采用網格化管理方法,全體統計人員掛鉤聯系基層統計工作,用“網格化+鐵腳板”的方式,推動統計部門在強化統計預警預測能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夯實基層統計基礎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作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則

堅持以“規范統計工作流程,加強統計業務指導,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創新統計管理,提升工作能力,夯實基層基礎”為主要工作目標,強化統計工作“跨前一步”的意識,力促統計預警監測超前一步,下移服務重心、前置服務環節、提升服務質量。

二、組織分工

三、工作內容

1.聚焦區委政府的工作重點,結合統計工作實際,圍繞統計業務培訓、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組織重點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座談等方面,提升基層統計人員業務能力,強化依法統計意識,提高統計監測分析精準度。

2.圍繞主要經濟指標運行、省市區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指導講解考核指標涵義、評價計算方法,幫助掛鉤聯系地區研究主要經濟指標運行的短板弱項,分析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符合地區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

四、工作要求

1.按照“跨前一步”的要求,發揚“網格化+鐵腳板”的精神,積極開展走訪,實現聯系地區全覆蓋,不留業務死角。開展工作期間,黨員干部應主動“亮身份、做示范”,促進業務工作與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2.帶隊領導要求每季度對掛鉤聯系地區開展走訪不少于兩次,其他人員對聯系地區每月走訪至少一次,走訪調研情況作為平時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篇3

工 作 方 案

 

為加快推進融資平臺公司整合升級工作,提高平臺公司市場化投融資能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平臺公司融資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影響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提高轉型后平臺公司綜合競爭力,更好服務于定邊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省發改委·省財政廳《關于加快市縣融資平臺公司整合升級推動市場化投融資的意見》(陜發改投資〔2020〕1441號)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實施方案。

一、工作原則及目標

(一)工作原則

按照“分類施策、資源整合、統籌兼顧、一體推進、市場引領、開拓創新”的基本原則。以資產重組整合為核心,以管理體制革新為動力,通過依法注銷、清理整合,將現有融資平臺公司轉型為權屬清晰、多元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化綜合性國有資本運營集團公司。使轉型后的融資平臺公司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工作目標

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后,將其打造成為定邊縣政府謀劃實施建設項目的重要依托、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預計轉型后的平臺公司主體評級達AA及以上,總資產達到80-100億元,凈資產達到50億元以上,年底市場化投融資工作特別是債券融資規模擴大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工作程序

(一)資產清查階段

對全縣范圍內全部資產、負債進行摸底調研,做到資產明晰、權屬清晰、全面徹底、沒有遺漏。形成最終的資產、資源、債務清單。

1. 由縣政府辦牽頭,清查我縣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管理或使用的房產、土地和土地開發項目、公租房、廉租房、在建項目等資產。

2. 由縣發改科技局牽頭,收集縣屬國有企業及各行政事業單位受托管理企業的基本情況、經營情況、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土地使用權明細、無形資產等。

(二)制定整合方案階段

為提高目標融資平臺公司資產規模質量、核心競爭力、信用等級和抗風險能力,在前期資產清查的基礎上,篩選一批估值高、權屬清、具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主要包括不動產、動產、權益性投資及經營性資產,提出融資平臺整合實施方案。

1. 按照省融資平臺整合指導委員會提出的指導意見,聘請相關專家團隊對方案進行評審論證,修改完善后征求相關部門意見。

2. 將修改完善后的融資平臺公司整合方案報政府審定后,并以文件印發執行。

(三)整合實施階段

按照整合實施方案,完成相關經營性資產確權、轉性、注入等工作;對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自建、購置、劃撥房屋土地資產,辦理權證或補繳土地出讓金等方式轉性為商住用途注入;對礦產、林地等自然資源資產辦理相關確權。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對完成戰略性整合的融資平臺公司進行財務審計評估,出具相關報告,推進融資平臺公司主體的公開評級。

(四)市場運營階段

整合完成后,平臺公司要堅持市場化運營模式,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明確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準公益性項目建設,穩步成為地區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政府辦、發改科技、財政、資源規劃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發改科技局,負責整合升級的日常工作。

(二)健全管理機制

領導小組建立工作臺賬,緊盯任務節點。健全評估考核制度,對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工作相關主體設置獎懲辦法,確保整合工作如期完成。對轉型完成后融資平臺的投資行為和融資舉債加強管理,實施績效考核。健全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堅決遏制政府隱性債務增量。

(三)發揮專業力量

成立由長安銀行、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等組成的金融專家組,開展專業培訓,幫助摸底調研,出具整合方案。為平臺公司整合升級暨市場化運行提供專業的意見與建議。

(四)嚴肅工作紀律

融資平臺整合重組工作涉及部門數量多、工作周期長、涉及領域廣、工作內容敏感,在轉型過程中,各鄉鎮、各部門要嚴格遵守工作紀律,確保政令暢通,認真做好過渡期的穩定工作,確保企業平穩轉型。

   

   

   

   

 

 

 

抄送:縣委辦,人大辦,政協辦,紀委辦,人武部政工科,法院,檢察院。

篇4

食品小作坊在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同時,也存在生產規模小、衛生條件差、質量管控弱等問題。如何統籌解決小作坊食品安全、滿足群眾生活需要和促進地方食品產業發展,成為縈繞在市場監管人腦海中“大事”,既要監管好小作坊,也要處理好群眾需要,又要服務好地方經濟發展,缺一不可。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霍邱縣市場監管部門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以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為抓手,促監管、促規范、促發展,引導食品小作坊規范提升,推動了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在傳承文化中,彰顯整治成效

霍邱縣臨水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西北,坐落于大別山余脈古壁山下,瀕臨淮河,兩省三縣的結合點,西部與沿淮重鎮三河尖鎮接壤,北部與阜陽市隔河相望。臨水鎮古稱陽泉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尤其以“始于唐,顯于明,盛于清,揚名于當代”的酒文化見長,唐貞觀年間,臨水就有“酒坊數十處,居民愈千戶”。全鎮下轄16個行政村、138個村民組和1個街道,淮河從臨水鎮流經皖西。 臨水鎮山水環繞,歷史悠久、景觀秀麗,就像皖西淮河岸邊的一顆明珠,古老,秀美,聞名。現臨水鎮擁有白酒食品生產企業5家、白酒小作坊10家。霍邱縣市場監管局按照省食安委《安徽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以創建標準為引領,加強食品小作坊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積極培育示范食品小作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特色食品產業,成功培育了霍邱縣臨水鎮白酒小作坊集中示范區,提升了區域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皖西大地又增添了一張鄉村振興的名片。

二、在指導服務中,促進規范提升

結合省、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動工作部署,霍邱縣市場監管局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食品生產小作坊集中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和小作坊示范區創建標準、程序。一是摸底排查。馮井市場監督管理所制定排查實施方案,對轄區內食品加工小作坊進行全面排查,并形成問題清單。對符合基本標準的食品小作坊名單報縣局。二是開展培訓。結合白酒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對參與創建的食品小作坊經營者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培訓,宣傳《安徽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三是指導創建。尊重小作坊經營者的意愿,提供“一戶一策”改造提升方案,對列入創建目錄的食品小作坊進行全面指導。食品生產監管股、馮井市場監督管理所對小作坊改造過程進行監督,督促建設單位、經營者依據改造方案,對照《六安市誠信示范小作坊現場驗收記錄表》進行創建。由縣質量檢驗所對參與創建的食品小作坊進行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由縣局統一印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牌、工藝流程牌、食品安全承諾書、各類功能區標示牌及各種食品安全管理記錄本。四是實地驗收。對列入食品生產小作坊集中示范區的小作坊,由縣局食品生產監管股會同馮井市場監督管理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驗收。對驗收合格的食品小作坊發放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套,功能區標示牌和小作坊食品生產安全信息公示牌。在省、市市場監管局精心指導下,食品小作坊集中示范區創建工作順利進行,實現證照公示、生產設備、管理制度、委托檢驗等方面的統一規范。

篇5

水利工程 質量 影響因素 關鍵技術水利工程建設對農業發展影響是非常大,同時在能源供應方面也是有很大影響的,水利工程建設在灌溉、航運、發電以及防洪方面效果都是非常好的,這樣就使得現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在不斷增多,這樣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如果在質量方面出現問題帶來的隱患也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重視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對關鍵的施工技術進行重視,這樣才能更快的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水利工程管理的現狀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管理,已經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從適應計劃經濟到適應市場經濟的轉化。在管理體系上,實行從中央到地方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并分為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業務管理部門兩個體系。在法規建設方面,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及《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等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法規,并制訂了相應的配套法規,如《混凝土大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防洪標準》、《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水庫大壩注冊登記辦法》、《水閘安全鑒定規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以及《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等幾十種法規和技術標準。在上述法規的規范和指導下,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及現代化的軌道。

2影響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2.1人員包括參與基礎上建設的組織者、指揮者和操作者。每個工作人員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工程質量。提高工程質量的關鍵在于提高人的素質,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體素質等。高質量的人及其高質量的工作就能帶來高質量的產品。2.2材料材料的管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嚴把材料采購關;合理使用,減少損失;建立檢驗制度,嚴把質量關;合理處理剩余材料。2.3機械施工機械設備對施工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施工機械設備選型時,應注意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操作和維護上的方便性等。2.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慮不周或施工工藝落后,而造成施工進度推遲,質量達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資等情況。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時,必須結合技術、組織、管理、經濟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施工方案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2.5環境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因此應根據工程特點和具體條件,對影響質量的環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嚴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現場,應營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產的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關系,遵守地方風俗。

3水利工程建設所需采用的關鍵技術3.1深覆蓋層堤壩地基滲流控制技術完善防滲體系、防滲效果檢測技術,分析超深、超薄防滲墻防滲機理,開發質優價廉的新型防滲土工合成材料,開發適應大變形的高抗滲塑性混凝土。3.2堤防崩岸機理分析、預報及處理措施崩岸形成的地質資料及河流地質作用分析、崩岸變形破壞機理分析、崩岸穩定性分析及評價研究、崩岸監測研究及預報技術研究、崩岸防治及施工技術研究、崩岸預警搶險應急技術及決策支持系統研究。3.3水利工程老化及病險問題分析水利工程老化病害機理、堤防隱患探測技術與關鍵設備、病險堤壩安全評價與除險加固決策系統、堤壩滲流控制和加固關鍵技術、長效減壓技術、堤壩防滲加固技術,已有堤壩防滲加固技術的完善與規范化。3.4水利工程監測技術高精度、耐久、強抗干擾的小量程鋼弦式孔隙水壓力計,智能型分布式自動化監測系統,水利工程中的光導纖維監測技術,大型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長期動態觀測及數據分析評價方法研究,網絡技術在水利工程監測系統中的應用,大壩工作與安全性態評價專家系統,堤防安全監測技術,水利工程工情與水情自動監測系統,及高壩及超高壩的關鍵技術。3.5碾壓混凝土及面板膠結堆石筑壩新技術的研究對于碾壓混凝土壩,涉及結構設計的改進、材料配比的研究、施工方法的改進、溫控方法及施工質量控制;做好面板膠結堆石壩,集料級配及摻入料配臺比的試驗。做好膠結堆石料的耐久性、壩體可能的破壞形態及安全準則、壩體及其材料的動力特性、高壩壩體變形特性及對上游防滲體系的影響做好認真分析。另外水利工程抗震技術,工程地震反應及安全監測,震害調查,抗震設計,以及抗震加固技術應用。3.6高邊坡技術研究高邊坡工程力學模型破壞機理和巖石力學參數研究,高邊坡研究中的巖石水力學研究,高邊坡穩定分析及評價技術,高邊坡加固技術及施工工藝研究,高邊坡監測技術研究,以及高邊坡反饋設計理論和方法研究。3.7新型材料及新型結構新型材料研究涉及新型混凝土外加劑與摻合料、自排水模板、各種新型防護材料、各種水上和水下修補新材料、各種土工合成新材料,以及用于灌漿的超細水泥等。3.8做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現場自動采集系統,遠程傳輸系統的開發研制,中心站網絡系統與綜合數據庫的建立及信息接收子系統、數據庫管理子系統、安全評價子系統與信息服務子系統等,以及建立中央指揮站。總之,水利工程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工作的時候要對出現的洪澇災害、缺水問題以及生態環境惡化要進行解決,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水利工程在未來的發展,同時也能更好的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凱.淺談水利工程管理與關鍵技術

[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02).

[2]楊式卿.淺析水利工程管理與關鍵技術

[J].經營管理者,2010,(07).

[3]李輝,姜崴.淺析水利工程管理質量影響因素與關鍵技術

[J].民營科技2010,(05).

篇6

關鍵詞:水利工程;管理;對策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of good or bad,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quality. To speed up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the pace, analysis system reform, the main problems of research of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unit,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ncy system is our bounden duty and obligation.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我國興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防潮、排澇、灌溉、供水、抗旱等工程體系。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資源供給保障,發揮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但工程單位也存在著體制不順,職能不清,人才缺乏,質量監管不完善等問題,由此造成一些水利工程的質量難以保證,并埋下安全隱患。為解決這些問題,各項監管措施要跟上,工程質量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保障。

1.影響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因素

1.1人員

包括參與建設的組織者、指揮者和操作者。每個工作人員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工程質量。提高工程質量的關鍵在于提高人的素質,包括人的思想水平、身體素質等。高質量的人及其高質量的工作就能帶來高質量的產品。

1.2材料

材料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嚴把材料采購關;合理使用,減少損失;建立制度,嚴把質量關;合理處理剩余材料。

1.3機械

施工機械設備對施工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施工機械設備選型時,應注意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操作和維護上的方便性等。

1.4方法

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慮不周或施工工藝落后,而造成施工進度推遲,質量達不到要求和追加等情況。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時,必須結合技術、組織、管理、經濟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施工方案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

1.5環境

應根據工程特點和具體條件,營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產的環境。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因此應根據工程特點和具體條件,對影響質量的環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嚴加控制。

2.工程施工中存在問題

1.1管理機制缺乏創新

許多水利施工企業,特別是大型水利施工企業,都具備歷史悠久、人才眾多、工種齊全、施工技術和裝備較先進、施工資質和資信等級較高、施工質量和社會信譽較好、施工經驗豐富等優勢,但因存在資本金不足、企業資質存在缺陷、經營機制僵化、歷史包袱沉重、企業辦社會開支和離退休人員費用開支龐大、冗員較多、制約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弱點,缺乏在制度、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導致經濟效益較差。

1.2 施工單位工作量不足

水利基建項目發展迅速,水利工程在眾多企業或個人的眼中成了一塊炙手可熱的“蛋糕”,水利施工企業也迅速發展,這些企業的蓬勃發展,又導致了水利工程競爭的激烈,最終導致了水利施工企業的施工任務不足。為了爭取顧客,擴大市場占有率,企業可能運用各種手段達到這一目的,從而確保企業正常運行。

3.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措施

3.1落實各項責任制

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制,并加強監督和檢查。落實好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法人責任制是我國投資建設領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是全面實行工程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的可靠保證,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項目管理體制的根本前提。項目法人制是龍頭,是核心,如果項目法人責任制不落實,其它建設管理工作也將無法深入開展。落實好項目法人制,針對目前水利建設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資體制,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按照項目類別不同組建項目法人。在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階段就應明確項目法人,沒有按規定要求組建項目法人的不進行項目的各項審批工作,要嚴格項目法人資質審查。要嚴格項目法人單位人員配備,不僅專業齊全,而且人員素質要高,有經驗。

3.2認真抓好施工質量管理

事先控制是開工前對施工企業提交的技術方案、技術措施、質量保證體系以及管理制度等進行審核。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實行“二級三檢報驗制”。事后控制是對已完成的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的質量,繼續進行觀察、檢測,收集運用過程中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編制施工組織計劃,制定施工技術規程建設、監理、設計、施工各方要根據國家有關施工規范,結合本工程特點和施工單位的實際情況等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針對本工程的施工技術規程。成立由建設、監理、設計、施工四方組成的質檢組織,由建設單位負總責施工中要對工程分階段分部分按程序進行檢查驗收。施工單位所設專職質檢員,負責旅工自檢及施工文件的填寫和編制,并及時向質檢組織匯報質檢情況。每項工程及施工各階段都必須履行相應的手續,方可進入下一步工序。

3.3全面實行招標投標制

工程投標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工程要中標,首先要掌握準確的工程信息,明確這些工程信息后,綜合分析決定是否參加該工程招投標、如何招標。一是盡量采取公開招標,嚴格限制邀請招標,保證優秀的施工企業中標。目前一些招標單位為保護地方的施工企業,排斥所轄地外的優秀施工企業,而多采取邀請招標,搞“暗箱操作”,嚴重破壞了招標工作“三公性”。因而采取公開招標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方法。二是加強標底編制和評標專家的保密性。在前一段的招標工作中曾出現過標底泄露和評標專家泄露等不正常現象,給招標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為此,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和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同時,對違法違紀人員要進行查處,并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三是進一步完善招標程序,制定先進的評標辦法。

4.結語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階段,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能否達到工程建設的目的,能否發揮理想的工程效益。因此,如何加強水利工程施工質理管理至關重要。抓好水利工程管理,確保水利工程安全是保證水利工程正常運行、擴大再生產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水利部規劃計劃司.2007年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R].

篇7

關鍵詞: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

近年來,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大多采用“2+1”或“三明治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隨著酒店業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酒店出現“用工荒”、院校間生源的競爭激烈等問題,這就使酒店管理專業出現了“出口旺盛,入口不足”的問題。另外,酒店管理專業各層次培養錯位、重位導致該專業畢業生“低崗位就業、低比率停留、低比率晉升”的就業現狀等問題,也說明了過去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互動”還不夠深入,所以,我們針對新狀況、新問題,提出了“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突破。

一、“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始終以高質量就業、可持續發展為重點,探索出“零學費上學、零距離高質量就業”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生三贏”。這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企業為學生提供部分學費或獎學金,再加上實習期間的實習補助等,使學生實現“零學費上學”;通過“訂單培養,雙向選擇”,學生保證教學實習在該企業完成,畢業時成為酒店儲備人才,從而實現“高質量就業”。企業和學校“深度”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酒店的認知、認可,從而增加“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能力;企業也解決了“人才的招聘與儲備”等問題,達到了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共贏。首先,有利于學生。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而且通過“訂單”培養,使學生實現“高起點、高質量”實習;同時,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融入企業,在實習工作中能夠很快“上手”,并有利于職業可持續發展;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在酒店業“高比例持續發展”。其次,有利于企業。在酒店業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酒店通過“訂單”可以解決“用工荒”的難題。通過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根據實際需求參與學生培養,減少了上崗前的培訓時間和難度;另外,在校期間讓學生提前融入企業,增加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為企業“儲備人才”。再次,有利于學校。目前保證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就業成為衡量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既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又能得到企業的贊助,同時又保證學生“高質量”就業。

二、“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施

(一)篩選優秀企業訂單合作。河北旅游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通過調研先后與洲際酒店集團所屬酒店、北京香港馬會會所等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訂單班實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二)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酒店為解決目前的“用工荒”和“儲備人才”,積極主動與學校深度合作,通過訂單培養,全程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首先,訂單后根據企業的要求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所有課程設置均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突出學生的職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把學生培養成為會工作、有能力、能創新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酒店選人時學校指導學生根據個人條件和企業的“訂單”標準,選擇適合每個同學的企業,根據雙向選擇原則,校企共同組建“訂單班”。其次,校企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學院現有配備完整的實訓設施的實訓大樓,能滿足“訂單”企業所需的校內實訓需要;而且在“訂單”企業,成為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把課堂搬進“訂單”企業、企業文化進“學校”等方式,實現學院與酒店的“無縫”鏈接。再次,實現師資共享。學院每年安排專業教師輪流到“訂單”企業有針對性地進行掛職鍛煉,不斷更新、優化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職業素質,打造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另外,利用學院教育、師資優勢,專業教師為企業策劃培訓方案、提供系統性培訓及服務,不斷提高學院的社會影響力。

(三)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了辦學層次。“訂單培養”作為此模式的具體形式,使企業參與了人才培養過程,有利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強化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首先,此模式保證了酒店對“人才高標準的要求和人才儲備”。酒店以前更多關注節約成本,不注重“實習生的發展”和“人才的儲備”,導致了酒店“實習生找不到,新員工招不來,老員工留不住”的尷尬局面。經過反思,酒店業開始轉變,由“要人”到“培養人”。其次,此模式改變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低崗位就業、低比率停留、低比率晉升”的就業現狀。中國酒店服務、管理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而高校酒店管理專業雖然迅速擴張,但許多畢業生卻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紛紛轉行,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究其原因,主要是該專業層次培養錯位、重位而導致的,所以我們要深化校企合作,根據行業需求和培養層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實現“高質量就業、可持續發展”。總之,根據高職教育的要求,這種“零學費上學、零距離質量就業及可持續發展”新型人次培養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酒店管理專業各層次培養錯位、重位導致該專業畢業生“低崗位就業、低比率停留、低比率晉升”的就業現狀及企業“用工荒”等問題,不僅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也為企業儲備優秀人才,進而實現學院、學生和企業的“三贏”。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水利工程 質量管理 措施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a)-0144-01

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普遍實行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質量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制。隨著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的項目逐年增加,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就必須加強管理力度,由于水利工程項目工作難度較大,水利工程事故時有發生,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可以肯定的說,質量管理不僅是確保水利工程質量的生命[1]。重要的是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另外,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的速度。劣質工程不僅增加了維修和改造的費用、縮短工程的使用壽命,還會給社會帶來極壞的影響。反之,優良的工程質量能給各方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設項目也能早日投入運營,早日收到成效。由此可見,質量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中之重,不能因為追求進度,而輕視質量,更不能因為追求效益而放棄質量管理。

1 影響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

(1)水利工程施工缺乏系統的、可行的施工方案。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慮不周或施工工藝落后而造成施工進度推遲,質量達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資等情況。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時,就要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技術、組織、管理、經濟等方面綜合考慮,保證施工方案在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合理性。

(2)參與基礎上建設的組織者、指揮者和操作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每個水利工程從業人員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工程的質量,高質量的人及其高質量的工作就能帶來高質量的產品。

(3)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要結合工程特點和具體情況,對影響環境的因素加以控制,尤其是施工現場,應該營造文明的施工環境和施工氛圍。[2]更重要的是施工過程中要遵守地方風俗,處理好和當地群眾的關系。

(4)搶進度,輕質量以及行政干預和資金不到位。在當前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許多施工單位往往是工期優先,避免因工期延誤而遭索賠,嚴重影響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設中,行政干預過多,這些違反工程建設程序,施工單位任意地壓縮合理工期;而且資金不到位、資金運作有問題,建設方隨意壓價并要求承包方墊資,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壓縮工程建設成本。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

(5)材料采購把關不嚴,施工機械設備相對落后。嚴把材料采購關;合理使用,減少損失;建立檢驗制度,嚴把質量關;合理處理剩余材料。在施工機械設備選型時,應注意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操作和維護上的方便性等。

2 對不利因素的對策及幾點建議

(1)嚴格依法治理。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建設防等單位加強《建筑法》等相關法規宣傳力度,緊抓勘察、設計問題,使質量從源頭得到保證。加強水利工程的測量工作,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2)以工程質量達標為目的,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工作,大力促進企業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通過立項后,決定工程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取決于工程設計[3]。工程設計的是否合理對工程建設的工期、進度、成本、質量等環節、對工程運行后的環境規劃、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水利工程治理效果的時效性較慢,發揮效應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工程質量外觀也存在一定的控制難度。針對這些技術難題,必須把工程的內外在相結合,即把工程外觀質量與工程的內在質量放在同等的重要的外置,兩個方面都要抓,都要落實到位,采用外觀質量一票否決制。

(4)對于施工質量缺陷,要妥善處理。隨著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加快,質量問題也成為人們也來越關心的問題,對于施工工程中的質量缺陷,不僅會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造成影響,還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安定帶來安全隱患。在施工中,應該把施工質量安全放在首位,充分考慮施工的安全性,對于工程質量缺陷,發現后應當及時處理,快速返修,同是注意不破壞原結構,合理利用時間,使施工質量缺陷消失在萌芽狀態。

(5)推廣新技術,加強質量管理。大力開發推廣應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施工工藝及新材料、新產品。以強化安全生產科技進步和應急管理、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為手段,切實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著力提升安全生產水平。更加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對于安全生產的巨大推動作用,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現實安全保障能力的轉化,把水利工程的安全狀況建立在依靠科技進步的可靠基礎上。

3 對濰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的幾點管理建議

(1)濰河是山東的重點河道,其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的意義重大,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合理管理。濰河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不是名川大河,它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卻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濰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老東夷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這里不僅出土了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磨盤,也出土了距今5000年前刻畫于陶器上的古文字。因此,在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對歷史遺跡的保護。

(2)堅持速度與質量的有機統一,既要保證工程進度,又要確保質量的萬無一失。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提高規劃設計水平,以防洪蓄水為中心,美化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為目標,切實做好這項工程。

(3)實現治理與開發的有機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可以規劃建設一些沿河項目,如采砂場、小型水電站等,還可以在一些適宜的地段發展種植、養殖,使之形成一條靚麗的經濟線。

4 結語

水利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也實實在在的影響著每一個工程的圓滿完成,如何解決或者避免這一類問題的重復出現,不僅需要國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更需要每一個水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深刻認識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我們的工作才能做好。

參考文獻

[1] 周洪明.淺論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的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5).

[2] 鐘慶華.水利工程質量檢查與控制[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

篇9

【關鍵詞】德國 職業教育 質量保障機制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認為“85%的質量問題是由于管理制度和體系造成的”,而人們所追求的“持續的高質量”則是管理體系的產物。[1]職業教育的質量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機制得以保障的。世界職業教育發展中,德國職業教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它被認為是戰后德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秘密武器。德國職業教育之所以能夠幫助德國經濟復蘇和崛起,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它的質量,而質量保障機制則是德國實現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根本。這個質量保障機制是影響德國職業教育質量的各要素相互關系和整體作用的結果。具體而言它涵蓋以下主要方面:制度保障、經費保障、師資保障、教學保障、就業保障等。

一、德國職業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

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國家采用立法的形式來保證對職業教育的管理、監督與組織實施,通過依法辦學、依法治教從根本上保障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德國職業教育立法有以下公認的顯著特點:立法起步早,體系完善;監督有力,明確具體,便于操作;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其法律法規不斷修訂,與時俱進。[2]早在1969年,德國頒布了《職業教育法》,它明確了雙元制的職業教育制度。[3]1973年德國頒布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專業培訓及考試細則》,對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的培養方式與任職資格作了明確的規定。修訂于1986年的《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規定了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權利和義務,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可獲得減免稅等優惠鼓勵,而不樂于承擔職業教育義務的企業則須繳錢,這些支出將被國家用于職業教育領域。[4]為了開發新的職業培訓領域和鼓勵企業參加職業教育,德國1997年制訂了《職業教育改革計劃》。適應生產力的進步及其伴隨的新興行業的誕生,職業教育的進一步改革是勢在必行的,2005年1月27日,《職業教育改革法》應運而生。[5]這部2005年《職業教育改革法》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關注:首先,該法允許全日制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可像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畢業生那樣,參加由行業協會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并取得相關證書;其次,國內各州的學校和企業的雙元合作可跨地區實現。正是在上述基本法、單項法與相關法的有效規范與引導下,德國職業教育方能實現依法治教,科學發展。

二、德國職業教育的經費保障

高質量德國職業教育的運行,得益于來自政府、企業及行業協會的鼎力相助,其政府撥款與企業資助相輔相成的投資方式保障了辦學經費的可靠來源。德國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有著可靠的經濟支撐,其辦學經費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其中之一就是政府對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直接撥款。由于雙元制職業教育隸屬于德國聯邦的每個州政府,政府對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撥款主要依靠各州政府而非聯邦政府。而且,來自官方的直接撥款,主要針對的是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一元”,即職業學校。州政府對于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的另“一元”,即企業的經費支持,則體現在州政府對于主管企業培訓的“行業協會”的撥款。[6]也就是說,州政府對于雙元制模式中企業這“一元”的經濟支持,主要是通過資助培訓企業的業務主管即行業協作來實現的。另外,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每接受一名學生頂崗實習,就會獲得來自州政府一定的經濟補貼,這也成為政府資助職業教育的一種間接形式。

德國企業愿意投資職業教育。可以說,德國企業是職業教育經費的主要承擔者。以2000年的數據為證,德國職業教育經費中,企業投入了大約277億歐元(約合2500億人民幣)。這些費用主要用于受訓學生生活津貼及社會保險、培訓的設備及管理費、教材費等支出。[7]企業資助職業教育以兩種模式實現:其一為企業直接資助;其二為以基金形式設立的集資資助。其中以企業對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直接資助為企業資助的主要模式。

三、德國職業教育的管理保障

政府主管行政事務和行業協會主管職業教育具體業務的分工合作保障了德國職業教育的管理的高效性。二戰以來,政府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一直起著主導作用。聯邦政府以其具有的行政力量來制訂實施一系列保障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法規、制度,而且職業教育的行政主管權力歸屬于各級州政府,州政府設有專門的州職業教育委員會來管理本州的職業教育。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發展中,有一個特殊的機構在充當著不可或缺的管理角色,這就是德國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是職業教育的業務主管機構。行業協會通過其下設的職業教育委員會來實現對職業教育的業務管理。

四、德國職業教育的師資保障

科南特作為哈佛大學的前校長,對于學校師資在教育質量中的重要地位曾這樣評述:“一個學校要站的住,教師一定要出色。”[8]優良的師資力量是實現高質量的有效教學,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條件。德國職業教育其獨特和專門的職業學校師資與企業實訓師資的不同培養軌道保障了高質保量的師資隊伍。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一步步確立之后,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的職業教育的師資培養走向正規化,德國的部分州出現了專門培訓職業教育師資的學校、培訓班,而且特別強調入學條件之一是具備實際工作經驗,有的州甚至考慮到了教育科學在職業學校師資培養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1945年以后德國職業教育的師資培養出現了新的顯著變化,那就是職業教育的師資培養具有了學術化傾向,而且師資培養要求在正規大學完成。[9]什么樣的人有資格去正規大學接受培養以成為合格的德國職教師資呢?主要有兩種培養對象:一種是文理中學畢業生(具有中等學歷);一種是普通大學畢業生(具有高等學歷)。對于具有中等學歷的文理中學畢業生而言,必須擁有12個月的企業實習或工作經歷,然后在正規高校接受至少9個學期的課程學習,還要專門學習教育學知識,之后要求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合格者進入教育實習階段,兩年實習結束后,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后,便可正式從事職教教學工作。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則須學習至少4個學期的專業理論與教學法并參加學校實習,然后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合格者進入研討班學習并可獨立開課,之后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合格者才能正式開始職業教育工作。[10]

德國職教師資的70%都是實訓教師,有以下三種身份方能成為培訓企業的實訓教師。其一為具備培訓師證書;其二為具備師傅資格證;其三為具備企業一線豐富經驗。[11]上述的培訓師證書和師傅資格證都須經過嚴格的培訓與考試才能獲得,不過學習形式靈活,可通過脫產或函授等方式實現。

五、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保障

注重“關鍵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學習領域”課程方案,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模式,及雙元制模式下在企業實習的優勢,共同打造了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保障。

德國職業教育秉承了一種注重能力,特別是可遷移的職業行為能力的教育理念。這種在職業轉換中不會喪失的職業行為能力,被著名的德國職業教育家梅爾滕斯稱之為“關鍵能力”。[12]這個概念的內涵是,學生為了適應未來復雜而多變的工作環境與應對不斷發展的工作要求而理應掌握的從事任何職業都必要的一種跨專業的基本能力,也包括職業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具備獨立學習、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控制與評價的能力。[13]1996年5月9日,負責制訂德國職業教育學報課程標準的《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kmk),頒布了新的《職業學校職業專業教育框架教學計劃編制指南》,在該指南中,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被提到,這就是目前在德國職業教育界備受矚目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即:“目標描述”以某一“學習領域”課程內容最終達到一定的職業行為能力為表證;“內容陳述”是對特定“學習領域”課程內容的細化;“總量給定的學習時間”(即基準學時)則給定了安排“學習領域”課程方案的教學時間。[14]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組織模式是行動導向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為整個學習過程之核心,而教師則扮演學習過程的組織者的角色。整個學習過程由六個行動連貫完成,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15]整個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都高度強調學生個人的獨立與踐行,以達到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最終目的。

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保障的最重要環節體現于學生的實習活動。由于雙元制職業教育其中的一元為企業,學生的實習活動便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企業實習以兩種形式實現:一種是將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下的學生即企業的學徒工,直接安置于實際的生產勞動崗位上進行培訓;另一種為模擬的訓練工場培訓,這里所講的是模擬,意味著這培訓是獨立于企業真正的生產過程之外而專門單獨創立的技能訓練場所,該場所提供專業化而且系統化的職業技能訓練。以上兩種培訓形式共同構成了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企業培訓的實訓場所。[16]

六、德國職業教育的就業保障

在德國,每年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普通教育的學校畢業生主動選擇在結束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后接受職業教育的雙元制培訓。[17]職業教育如此深受德國民眾的青睞,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職業教育可靠的就業保障。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的畢業生動手能力強,若在實習企業表現突出更容易被企業接納而成為正式的員工,從而使得職業教育出身的學生有能力更快的融入社會。

七、結束語

德國職業教育以其與時俱進,體系完善的國家法規政策保障了雙元制培養模式的健康、有序發展;以其政府撥款與企業資助相輔相成的投資方式保障了辦學經費的可靠來源;以其政府主管行政事務和行業協會主管職業教育具體業務的分工合作保障了管理的高效性;以其獨特和專門的職業學校是在與企業實訓師資的不同培養軌道保障了高質保量的師資隊伍;以其獨樹一幟的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模式和關注能力培養的職教理念保障了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以其企業為一元的雙元制的模式保障了接受職業教育者的就業優勢。

正是在以上種種要素的有效作用下,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質量方能得以有效的保障。德國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是它各相關要素相互協調和積極促進的產物。相比之下,我國職業教育在教育質量保障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生源整體水平有待改善,提升職業學校入學門檻勢在必行;吸引優秀生源積極性政策還需完善和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和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需更多地適應市場需要;經費保障及其對經費使用效率的評估、企業的積極參與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德國職業教育質量保證機制給予我們的借鑒更多的是思路和觀念上的東西,由于兩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存在的很大差異,對于我國來說,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一定是在我國背景下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

參考文獻

1 沈志莉.發展性高等教育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

2 劉艷珍.德國職業教育的立法特點及其啟示[J].成人教育,2009(4):86~87

3黃日強、黃勇明.德國的業務與職業教育初探[J].外國教育研究,2005(8):74~77

4 呂景泉.探索產學結合模式,走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之路——淺談德國高職教育中的產學結合[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7(1):7~10

5 姜大源、劉立新.(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BBiG)[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

6 黃日強.德國職業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J].職業與成人教育,2006(10):37~39

7姜大源.德國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8):54~56

8 陶愛珠.世界一流大學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9陳祝林、徐 朔、王建初.職教師資培養的國際比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5

10 陳祝林、徐 朔、王建初.職教師資培養的國際比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11

11劉曉萍.德國職教師資之重——“師傅”培養制度研究[D].天津大學,2007:20

12 Mertens, D.: Schluesse lqualifikation. These zur Schulung fuer Eine moderne Gesell schaft. In: Mittel\ ilungen aus der ArbEItsmarkt und Berrufsforschung 7, Nuernberg 1974

13 陳 霞.德國“雙元制”課程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00(19)

14 王 姬.淺談德國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方案[J].職教論壇(教研版),2006(8):78~80

15 德國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1991).見hopp, M/Frede, w: handlung sorientiert lernen, Dr. Ing. Paul Christiani Verlag, Konstanz 2002, S.13

篇10

1 上海海事大學對船員教育培訓的認識與理解

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表現在海洋運輸上,就是要建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大型化、專業化、現代化船隊,運力總規模居世界前列,從航運大國轉變為航運強國。要實現上述目標,最重要的是擁有一支高素質的船員隊伍,從船員大國轉變為船員強國。

上海海事大學船員教育培訓實踐的基本策略是:深入認識全球及我國航運業宏觀現狀和發展趨勢,充分理解船員教育培訓對國際航運發展的作用,科學把握海事安全管理的發展方向,秉持高質量、全球化、面向未來的發展理念,科學規劃、加大投入,持續改進學校的船員教育培訓工作。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UNCTAD)2011報告的數據表明:2011年全球GDP增長率為3.1%,超過1994—2004的平均值(2.9),僅低于2007年(4.0)和2009年(3.9)。全球經濟繼續呈現恢復性增長趨勢:2010年全球海運貨物運輸量繼續增長,為84.08億t,為1970年以來的最高值;截至2011年1月,世界油船和散貨船船隊的總運力為4.75億t和5.32億t,比2010年分別增加5.5%和16.5%,而集裝箱船則比2010年增加了8.7%,雜貨船相對穩定。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并可預測,世界經濟及航運必將持續發展,也必將為船員教育培訓繼續帶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

上海海事大學深切理解船員在整個航運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船員專業人才是船舶日常運營和操作的支持和保障、海上安全保障和防污染水平的最終控制者、整個航運產業的基礎人才,是國家海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是鍛造國家航運“軟實力”、完善航運“軟環境”的關鍵。船員的外派輸出,既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改善民生,又能帶動國內相關的船員教育培訓體系、海事管理服務行業和外派輸出服務行業的發展,也是進行國際交流的文化使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船員教育培訓對國際航運業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對船員在航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視,在國際海事組織(IMO)2010—2015年發展戰略中也得到充分體現:在IMO確定的九大發展趨勢和外部挑戰中,一個重要的挑戰是,更加重視人為因素對更安全更保安和更環境友好的航運的貢獻,繼續改進旨在提高海事界人員表現的措施。

作為航運業真正的一線實踐者、航運安全各環節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船員的技術資格要求首先由國際公約確定。《STCW公約》是對船員技術素質和值班行為實施有效控制的國際公約。在PSC、FSC以及其他相關審核監督制度的保證下,與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一起,2010年《STCW公約》新修正案的履行必將進一步提高國際海事安全的整體水平,促進世界航海教育體系的發展和國際船員服務行業能力的提升。在上述國際海事發展的宏觀背景下,2010年以來交通運輸部、國家海事局為《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履約所作的努力,必將更好地整合我國各類船員培養、使用和管理資源,促進我國充分的、高質量船員隊伍的形成,促進船員行業的持續發展。

其次,船員的技術資格要求由海事科技的發展水平決定。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航海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船舶大型化、專業化、高速化、智能化、低碳環保化等已經成為21世紀航海科技的主要發展方向。一方面是船舶科技含量和附加價值不斷提高,國際上對航運安全和海洋環境保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船舶配員越來越少,這就要求新時代的船員必須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航海技能,較高的環保、安全和保安意識,以及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經過長期的教育培訓實踐,學校充分認識到,高質量的船員教育培訓是學校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學校取得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基于上述各種認識和理解,學校認為,培養的高素質船員需要“復合和系統的、專業化的、國際化的、職業化的”航海教育培訓體系支持,這也是船員教育培訓體系所面臨的新挑戰。

2 上海海事大學對船員教育培訓的 探索與實踐

2.1 堅持特色辦學、高質量辦學

學校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學校各方面的工作落實在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特色與優勢,著力提升學科整體水平和科研能力;采取超常規舉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積極推進管理創新、服務創優,繼續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努力培育大學文化,深入推進和諧校園建設。近來,學校還充分利用“085工程”項目建設平臺,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及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科學策劃、合理設計各層次教育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創新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保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依據“視教育質量為生命,嚴謹治學,發揚航運特色,培養一流人才”的質量方針,以培養“完全滿足《STCW公約》要求,在航海技術、計算機、英語、船舶管理、人際交流和領導力、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綜合技能和素質的,充分職業化,又有行業發展潛力的船員專業人才”為船員教育培訓方面的質量目標,以“特色化”“系統化”和“國際化”的船員教育培訓為手段,致力于培養高質量的船員人才,服務國內外航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