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失業保險的流程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辦理失業保險的流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重業務經辦、輕行政管理的認識誤區,是導致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四虛”現象的思想根源。第一,人社部門的領導同志、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的負責同志普遍存在重業務經辦、輕行政管理的思想認識誤區。如果將失業保險工作比喻成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他們會把失業保險業務經辦看成汽車的動力驅動系統,是正能量,把失業保險行政管理當作汽車的剎車制約系統,是副作用,而沒有從健全完善失業保險業務經辦與行政管理相互監督制約機制、共同促進失業保險工作健康運行的角度,去正確看待失業保險行政管理的監督制約、規范運行和保駕護航的作用。第二,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的負責同志習慣于原來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成立前的不受約束監督、直接對人社部門領導負責的思維模式,不愿意接受行政管理機構的監督和指導,好像接受了監督指導,就得對行政管理機構負責,就成了行政管理機構的下屬,在二者機構規格和干部級別對等甚至經辦機構規格要高于行政管理機構規格的情況下,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更不愿意接受行政管理機構的監督和指導。第三,個別人社部門的領導同志在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的設置和工作運行上,思想認識站位不高,有的以為設立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就是為了增加幾個行政編制,解決一個正科級干部級別的問題,對于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成立后干什么工作、怎樣開展工作等問題考慮得較少,甚至很少關心和過問。第四,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的負責同志在理順管理職能、爭取開展業務方面工作做得不夠,怕得罪人,不敢觸及矛盾和問題,不愿向領導建言獻策,工作上維持現狀、被動應付,有的甚至得過且過、甘于無為。
2.職能配備不具體、職責權限不明確,是導致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四虛”現象的體制癥結。目前,各地市人社局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大多是在2009年機構改革中原人事局和原勞動保障局合并為人社局后成立的。其職能配備大多是在借鑒省人社廳“三定方案”的基礎上,沿用省人社廳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能規定而來的。但是,由于省級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能偏重于宏觀管理、政策制定和業務指導,地市級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沿用省級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能規定明顯不符合地市級的工作實際。一是因為失業保險的政策制定權限主要在省級,地市級擬定政策的空間和權限很小,把失業保險宏觀管理和政策擬定作為地市級機構的主要職能內容明顯不符合地市一級的實際情況;二是因為省級人社部門沒有設立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省級行政管理機構根本就沒有對同級失業保險經辦業務進行行政監管的職能,而這恰恰是地市級行政管理機構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重點。職能規定“大而空”、不具體,職責不清晰,權限不明確,直接制約地市級人社局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能發揮,影響著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
3.工作機制不健全、業務運行不規范,是導致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四虛”現象的方法誘因。在思想認識不重視、職能職責權限不明確的前提背景下,要開展好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工作就只能依靠現有的失業保險法律法規和政策。應該說,現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了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許多的管理事項和權限。比如:《勞動合同法》、《失業保險條例》和《河南省失業保險條例》以及其他國家和省失業保險政策,規定了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可以在以下六個方面加強失業保險行政監管工作,分別是: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審核備案、關閉破產重組改制企業職工安置方案審核備案、審定失業保險參保企業內部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和轉崗培訓補貼支出、審定失業人員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介紹補貼支出、審定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和穩定就業崗位補貼支出、核準失業保險擬接收失業人員的資格等。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沒有建立明確誰受理、誰審核、誰批準等內容的工作運行機制,沒有建立明確辦理條件、辦理程序、辦結時限等內容的規范業務流程,致使行政管理機構沒有找到開展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沒有把握好管什么、管多少等行政監管的深度和幅度,沒有找準行政監管與業務經辦之間的業務平衡點,以至于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行政監管職能束之高閣,不能落到實處。
二、相關建議
1.摒棄傳統思維,走出認識誤區,切實提高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失業保險行政管理與失業保險業務經辦,是失業保險管理工作兩個不同的側面,具體到地市級來說,行政管理側重于行政監管,業務經辦側重于經辦執行,二者工作性質不同,管理各有側重,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共同促進失業保險工作健康穩健運行。當前,健全完善失業保險業務經辦與行政監管的相互監督約束的管理機制,是地市級失業保險維護基金安全、規范業務管理的核心和重點。為此,人社部門的領導同志、經辦機構的負責同志和行政機構的負責同志都要站在統籌全局的高度,把行政管理與業務經辦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正確看待二者工作的重要性,既要摒棄傳統思維,走出重業務經辦、輕行政管理的認識誤區,又不能因過分注重行政管理而讓業務經辦感到處處掣肘,不能正常方便快捷地開展工作。其次,經辦機構的負責同志還要站在維護基金安全、保證干部安全的高度,去正確認識行政監管工作的重要性,自覺接受行政管理機構的監督和指導。應該說,當前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總體隊伍狀況是好的,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成績不能代替約束,任何一項工作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就會失控;任何權力如果不加約束,絕對的權力就會滋生絕對的腐敗。按照底線思維的要求,凡事都要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加強行政監管就是貫徹底線思維要求、維護基金安全的重要工作方法。大量工作實踐告訴我們,管理規范,基金安全,干部就會安全;加強監管,保護基金,也是在保護干部。再者,行政管理機構的負責同志還要在業務管理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正確處理好與經辦機構的業務關系,不能越俎代庖、事無巨細,大事小事都要插一竿子,做到監管工作到位但不能越位,工作及時補臺而不能拆臺,保證成事而不能誤事。
2.理順職能,明確職責,賦予職權,切實加強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工作。理順職能是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加強失業保險行政管理工作,必須理順其管理職能,明確其管理職責,賦予其管理職權,推動行政監管工作落到實處。為此,人社部門的領導同志要主動為失業保險行政管理機構撐腰做主,從理順職能、明確職責、賦予職權方面確立行政管理機構正式的行政監管地位,保證無論采取何種組織形式的行政管理機構都能獲得具體的職能、明確的職責、明晰的職權,切實解決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在業務管理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職能交叉、管理錯位等問題。具體來說,要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行政管理機構在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審核備案、關閉破產重組改制企業職工安置方案審核備案、審定失業保險參保企業內部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和轉崗培訓補貼支出、審定失業人員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介紹補貼支出、審定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和穩定就業崗位補貼支出、核準失業保險擬接收失業人員的資格等六個方面的行政監管權,明確要求上述六個業務事項未經行政管理機構審核批準,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辦理相應的業務經辦手續,不能支付相應的失業保險基金。
篇2
一、醫療保障范圍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參加市本級及各縣(市、區)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大額醫療保險,以下簡稱為醫療保險)、生育保險,享受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待遇。
二、繳費基數、資金來源與繳費年限
1、繳費基數
按照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確定繳費基數;繳費率為我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繳費費率之和(包括單位和個人部分);大額醫療保險費按政策規定繳納。
2、資金來源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大額醫療保險的單位繳納部分均由失業保險基金繳納;大額醫療保險費的個人繳納部分按自然年度從失業人員醫保個人帳戶中劃繳。
3、繳費年限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繳納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與失業前的繳費年限累計計算。
三、失業人員醫療保障待遇
1、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按規定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障待遇,享受待遇期限與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相一致,同時不再享受原由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醫療補助金待遇。
2、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在參加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在聯網結算功能未開通之前,由本人先行全額墊付。其醫療費用在治療期結束后一個月內攜帶《社會保障卡》、《就業失業登記證》、身份證、門(急)診和住院醫療費專用收據、相關病史等資料及復印件,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出具證明后,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報銷。
四、操作流程
1、專戶專管
設立失業人員專戶,建立虛擬參保單位,對失業人員納入醫療保障進行管理。市本級及各縣(市、區)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分別負責本區域內失業人員的醫療保障納入工作,統一為失業人員辦理參保登記、繳費、證卡發放、停保等工作,負責為失業人員提供住院、異地就醫、特殊疾病申報、生育保險待遇兌現等醫療服務工作。
2、參保及繳費
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于每月的20—25日將當月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情況向醫療保險申報征繳機構進行申報,為新增失業人員辦理參保登記,為停發失業保險金人員辦理停保申請,按《申報繳費通知單》為失業人員辦理繳費手續。
3、停保及接續
因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而停保的失業人員,重新就業的可按規定跟隨新單位繼續參保繳費;未能實現就業的,根據本人意愿,可按規定參加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停保后隨即參加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的,可不設等待期。
4、失業人員轉移
失業人員在省內跨醫療保險統籌地區流動的,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關系隨同轉移,其納入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應繳納的費用,由為其發放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
失業人員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流動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關系隨同轉移,執行轉入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其應繳納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按轉出地標準一次性劃入轉入地失業保險基金。轉入地失業保險機構按照當地有關規定,為失業人員辦理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繳費手續。轉出地劃轉的資金不足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由轉入地失業保險基金予以補足;超出部分并入轉入地失業保險基金。
5、重復繳費的情況
失業人員納入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后,因用人單位和本人預繳或用人單位補繳等原因導致重復繳費的,經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核對后,可將重復繳費部分退還失業保險基金。
6、兩類特殊情況
(1)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3個月以內的失業人員,在已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的前提下,經本人書面申請,可將應為其繳納的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費按月發給本人。
篇3
關鍵詞:失業保險制度;缺陷;對策
一、當前我國就業及失業的基本情況
(一)當前就業的基本情況
從《2015中國統計年鑒》可以看出,2014年,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增加276萬人。從城鄉就業結構看,城鎮就業人員39310萬人,占51%;鄉村就業人員37943萬人,占49%。城鄉就業率基本平衡。
(二)當前失業的基本情況
從《2015中國統計年鑒》可以看出,近五年來(2010―2014),城鎮登記失業人口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失業率保持在4.1%。但對比近20年來的數據,從1995年的2.9%到2014年的4.1%,總體上還是呈上升趨勢的。
二、失業保險的功能和作用
(一)它是經濟自動穩定器。在經濟發展循環上升期間,增加保險收入而減少失業給付支出,以抑制經濟過分擴充;在經濟發展循環衰落期間,失業給付增加,保費收入減少,以維持一定消費支出,避免經濟過分萎縮。
(二)強制儲蓄作用。失業保險費平時由工人和雇主分別負擔,于工人發生事故時再行領取給付,這對工人和雇主而言都具有強制儲蓄的作用。一方面可用失業保險金作為經濟發展的基金,另一方面可以節制工人平時浪費,減緩通貨膨脹。
(三)作為所得分配的工具。失業保險無論是由雇主單獨負擔,或與勞工共同負擔,或是國家勞資三方共同負擔,均具有所得再分配的作用,可以縮短所得差距。
(四)履行共同的社會責任。失業保險在雇主、勞工、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可以協助失業的個人,也可以協助解雇勞工的雇主,共同通過社會保險的“風險分攤”原則,免由資方或者勞方獨自負擔風險,促進社會穩定。
三、現行的失業保險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失業保險制度不夠完善,難以確保失業保險的有效實施
與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雖然我國已經出臺《社會保險法》,失業保險基金管理逐漸走向規范,但涉及失業保險的具體細則不夠完善,失業保險目前還面臨著“隱性就業”識別難、開轎車領取失業保險金、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等難題。
(二)失業保險覆蓋面較窄,未能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果
失業保險保障的對象應盡可能包括所有未獲得勞動機會、需要提供保障的人員。但根據我國失業保險相關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以及其他城鎮企業。由此可見,我國失業保險的范圍并沒有覆蓋城鎮所有的失業者,如城鎮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原靈活就業的失業人員等。
(三)失業保險待遇標準低,享受時間長,未達到應有的保障效果
我國現行失業保險待遇標準,按照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水平,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失業保險待遇在全國范圍存在很大差別。中國失業保險享受時間最長的可達24個月,這個時間是非常長的,世界上許多國家領取失業保險的時間通常在26到52周。我國的待遇水平偏低,國際上失業保險金占失業前工資的比例是50%-80%,中國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標準不足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的30%,最低的時候達到15%,這個比例從保障生活來講是不夠的。
(四)統籌水平太低,基金結余嚴重
我國失業保險大部分在縣級、市級的水平上進行統籌。由于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經濟發達程度不一樣、失業情況也不一樣。1998年我國失業最嚴重的時候有些地方失業保險基金是不夠的,而現在基本上都出現了結余的現象。從1999年累計結余160億到2013年結余3685.9億,15年間增長了23倍,年均增長率超過20%。這說明我們的失業保險運行效率是不高的,失業保險基金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完善失業保險制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完善業務經辦,簡化經辦流程,使參加失業保險并符合條件的人員在失業后盡快辦理失業登記;預防失業,使依法參保繳費的人員及其工作單位擁有高漲的繳費熱情,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失業保險基金籌集工作;促進就業,使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便利有效地參與就業培訓,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再就業。
(二)認真做好失業保險基金監管和失業動態監測
一方面,要完善失業保險基金的收支規章制度,切實加強失業保險基金的日常監管;另一方面,失業保險基金管理部門必須如實做好基金使用賬單,接受全社會的監督。為了準確判斷就業形勢,國家應積極進行失業動態檢測指導,各地應積極配合做好失業動態監測工作,促進就業,維護經濟平穩推行。
(三)調整失業保險待遇結構
我國失業保險待遇標準低,領取時間長,低水平的失業保險待遇不能滿足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水平,而過長的待遇領取期限又為就業部門真實掌握失業人員就業情況帶來困難,同時又不利于失業人員重新就業。因此,應考慮調整失業保險待遇結構,失業的前半年可提高失業保險金水平,將其與物價和工資增長掛鉤;失業期限超過半年的,在加大就業培訓力度的同時逐漸降低失業保險待遇水平,激勵失業人員盡早實現再就業。
(四)加大覆蓋面,適時提高統籌層次
應該與時俱進,失業保險制度和就業服務的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將城鄉所有勞動者納入就業服務制度中。有必要建立失業保險中央調劑金,其資金來源可以從各省市失業保險基金中籌集一部分,但主要的應當通過變現國有資產和增加中央財政預算補貼等措施來籌集。
參考文獻:
[1] 任艷紅 《關于有效發揮失業保險作用的思考》 載《當代經濟》2015年第26期
[2] 王倩《淺談如何完善失業保險制度》 載《現代經濟信息》2013年第12期
篇4
若參保人員不慎將自己的社保卡丟失,可先辦理預掛失再辦理正式掛失與補卡。具體流程是:參保人先撥打12333咨詢服務電話進行掛失;待工作人員辦理過失登記后,參保人攜帶本人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證件照到當地的社保中心補辦醫保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1、擴大就業規模指標:完成城鎮新增就業0.475萬人,完成市目標任務0.38萬人的125%;失業人員再就業0.0725萬人,完成市目標任務0.07萬人的103.57%;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0.0291萬人,完成市目標任務0.025萬人的116.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5%以內,全面完成市上4.2%的目標任務;發放創業貸款736萬元。
2、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標:認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7個,完成市目標任務6個的117%;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38人,完成市目標任務35人的109%;建設創業孵化基地1個。
3、失業保險指標:截至目前,全縣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1386人,完成市目標任務11000人的103%;征收失業保險基金250萬元,完成市目標任務250萬元的100%。
4、職業技能培訓指標:青年農民工技能培訓1000人,完成市目標任務900人的111%;創業培訓423人,完成市目標任務200人的211.5%,創業培訓合格率達89%,創業成功率達56%。
(一)加強鄉鎮就業創業服務工作考核
一是建立考核制度,開江縣人社局下發了《關于對鄉鎮就業創業服務工作進行考核的通知》(開人社發〔2015〕67號)文件,明確了考核內容及具體考核辦法;二是召開開江縣鄉鎮就業創業工作目標考核會議,對考核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開江縣鄉鎮就業創業考核工作由縣人社局領導,縣就業局組織實施,采取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就業服務、創業服務、人力資源、就業培訓、信息系統管理、綜合管理、其他重點工作在內的七項內容,每一項內容確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考核分值,每一個鄉鎮按照服務人口數量、綜合業務工作量以及考核得分確定不同的經費補助標準,由縣就業局發放到鄉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勞動保障協理員個人。通過考核,進一步明確了鄉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職責任務,激發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加強公益性崗位的招聘管理與量化考核
一是加強公益性崗位招聘過程管理,2015年,我局聯合縣綜治辦通過公開考試考核的辦法,面向社會公開招考31名社區專職網格管理員,整個招考過程嚴格按照筆試、資格審查、面試、政審、體檢的步驟進行,縣人社局、監察局、財政局、民政局全程指導監督,體檢后對體檢合格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并進行公示。通過嚴格管理招聘程序,使公益性崗位招聘更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二是加強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的量化考核,縣人社局下發了《關于印發開江縣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考評辦法的通知》(開人社發〔2015〕15號)文件,確定采用月度考評和年度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實行量化考核,考評結果與用人單位公益性崗位補貼掛鉤;三是加強監督檢查,10月19日-21日,縣人社局、縣財政局、縣就業局組成三個工作組,通過查閱工作臺賬、出勤簽到簿、走訪詢問等方式,對申請續聘的69名鄉鎮公益性崗位協管(理)員出勤情況、履職情況和用人單位考核管理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通過督查,極大的調動了全縣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的工作責任感。
(三)加強失業保險清理工作
一是進一步優化辦理流程,編印了《開江縣失業保險業務經辦規程》,對失業保險登記管理、失業保險費征收、繳費記錄、保險關系轉移、待遇審核與支付、財務管理、稽核管理、內控管理和檔案管理等九項失業保險業務及相關表格作了明確規定;二是對2004年以來各單位失業保險參保信息進行清理登記,下發了《關于對歷年失業保險參保信息進行清理登記的通知》(開就管〔2015〕6號)文件,督促各參保單位認真清理核實了歷年參保繳費信息,我局根據各參保單位所繳表冊,建立了參保信息數據庫;三是下發《關于對失業保險財政收費票據進行專項清理的通知》(開就管〔2015〕20號)文件,對2012年1月1日至今的失業保險財政收費票據進行清理,清理包括票據領取、清理、銷號、存檔情況,票據開具、會計處理是否合乎規定,保險收費是否及時完全轉(存)入銀行賬戶等三項內容,現已全面清理完成,進一步加強了失業保險收費票據的監管,為下一步“五險合一”工作做好了準備。
(四)人力資源市場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根據上級文件要求,我局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市場整合改革工作,一是打造統一場所,我縣依托即將建成的“開江縣縣級公共就業服務設施”項目,
規劃建設1000平米的開江縣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大廳,在未建成之前,為了適應人力資源市場整合工作的需要,我局對原辦事大廳進行了改造升級,建成了統一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大廳,并設立了人力資源服務窗口,優化了服務流程,為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各類人員就業創業提供優質便捷的“一站式”服務。二是設立統一機構,2014年6月經縣編委同意,我局調整了內設機構,設立了人力資源股,統籌管理人力資源市場,辦理人力資源市場相關業務。2015年3月,我局報縣編委同意增加了2名事業編制,用于招錄人力資源市場專職工作人員,機構的設立,編制的增加,將使我縣的人力資源市場工作更加規范高效。(五)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工作穩步推進
開江縣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工作自2014年年底啟動以來,嚴格按照上級政策文件實施,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工作穩步推進,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在我局就業局門戶網站、電視臺進行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政策宣傳,并印發宣傳冊4萬份,發放了各種工作表冊1.5萬份;二是加強經辦人員業務培訓,2014年底召開啟動會議后,對業務經辦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嚴格了補貼程序和經辦要求;三是加強了鄉鎮服務中心的審核責任,縣就業局僅負責復核工作,既方便了群眾辦事,又切實減輕了縣級就業服務機構的工作負擔。截止目前,共有312人申請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符合條件296人。
(六)加強就業經辦服務向鄉鎮延伸工作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制定了《開江縣就業經辦服務延伸到鄉鎮的實施方案》,下發了開江縣人社局《關于授權鄉鎮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辦理部分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開人社發〔2015〕2號)文件。同時,層層建立服務延伸工作領導小組,保障基層延伸窗口工作經費,將延伸經辦服務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經辦服務準確規范;二是加強平臺建設,規范建立了鄉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為全縣20個鄉鎮配備就業和社會保障協理員50名,配備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協理員15名,新配備電腦和激光打印機26套,配備針式證件打印機20臺。目前,全縣鄉鎮和社區基層平臺掛牌運作、服務規范,基本實現“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三是加強業務培訓,舉辦勞動保障協理員業務集中培訓一期五天,以會代訓10余次,極大地提高了基層勞動就業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目前,我縣創業服務、就業援助、就業服務政策咨詢及申請受理、企業用工需求服務、就業失業登記證辦理、4050社保補貼受理、城鄉勞動力登記更新等就業經辦服務全部延伸到鄉鎮基層窗口,為全縣人民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提供了堅實保障。
(七)加強就業服務信息系統管理工作
一是將失業保險參保單位、參保人員等信息納入系統,使我局就業創業工作全部在系統可查;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數據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根據省市數據清理的統一部署,3月底完成了農村勞動力常住地址清理共93562條;三是開展農村勞動力登記信息更新工作,下發了《關于做好農村勞動力登記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開就管〔2015〕27號)文件,對登記遺漏、尚未入庫的農村勞動力,年滿16周歲的新成長農村勞動力,已納入數據庫管理、轉移就業情況有變化的人員和已納入數據庫管理、年滿60周歲、超出勞動力登記范圍的人員進行更新,預計在12月20日前完成上述四項內容的更新工作。同時我局將積極搭建平臺,推廣學習拔妙鄉建立外出務工人員QQ群的經驗,加強對數據庫的開發運用。
(八)加強就業創業培訓工作
一是扎實開展在崗培訓,今年,我局積極宣傳指導企業進行員工在崗培訓,2015年6月1日,在縣就業訓練中心的指導幫助下,開江縣勇達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員工培訓部,聘請專任教師,開展了員工在崗培訓,對140名在崗員工進行了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培訓結束時進行了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的發放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證書。二是規范組織技能培訓。今年我們進一步加強了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堅持“公開招生、學時保證、無縫監管、補貼到人”,的管理模式,目前正面向社會公開招收月嫂家政學員,受到群眾熱烈歡迎,目前學員報名踴躍,擬舉辦培訓兩期,培訓學員160名。三是積極開展創業培訓,5月舉辦了失業人員創業培訓,11月份舉辦了小微企業創業培訓,兩期培訓共235人參加,為了確保培訓效果,我局安排了縣經信局、地稅局、工商質監局及創業培訓師等與創業息息相關的單位專業人士進行授課,通過培訓,樹立了學員的創業意識,增強了學員的創業能力,提高了學員的創業成功率。
(九)加快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
一是全面落實創新創業政策。縣委、縣政府加強對創新創業的領導,縣人社局加強溝通協調,各部門充分發揮自身職責,出臺并積極貫徹落實加強就業創業、實施創新創業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政策文件,全縣創新創業工作蓬勃開展,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快搭建平臺,各鄉鎮在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了創業指導服務窗口,落實了工作人員。建立了開江縣小微企業創業園和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孵化園區戶外廣告標牌經驗收合格已投入使用,內部裝修工程已經結束,正在購置辦公用品,預計年底可接收創業者入園孵化。三是做好迎檢準備工作,下發了《關于印發開江縣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迎接省市檢查驗收籌備工作方案的通知》(開江創業辦〔2015〕1號)文件,召開了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迎接省市檢查驗收籌備工作會議,分解了工作任務,明確了各鄉鎮各部門的工作職責,目前正將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資料整理成冊,迎接省市檢查;
(一)人才交流中心機構撤銷,人才交流工作受到影響
在人力資源市場整合工作中,撤銷了開江縣人才交流中心,我縣人才交流工作以我局名義開展,受到了部分地方質疑,目前,縣人社局已向縣編委
請示,恢復人才交流中心機構,并將其掛靠我局,以便工作的順利開展。(二)公共招聘網申報單位較少,發揮作用有限
我縣是農業縣,企業較少,用工需求較小,導致公共招聘網申報單位少。我局已向各鄉鎮分解了目標任務,預計今年年底,入網招聘單位將達300家。
篇6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社會保障卡的發行和管理工作,防范在社會保障卡發行、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社會保障卡是經國家金卡工程領導小組批準發行的全國行業性IC卡。各地發行社會保障卡必須符合《社會保障卡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嚴格按照《社會保障(個人)規范》、《社會保障(個人)卡安全要求》、《社會保障卡發行注冊流程》、《社會保障卡密鑰申領流程》、《社會保障卡PSAM申領流程》、《社會保障卡通用測試流程》等相關文件要求執行。社會保障卡應在異地通讀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通用。通過推動社會保障卡的發行,促進異地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異地退休居住人員的管理和社會化發放、異地就醫等異地業務的開展。
二、社會保障卡正面有國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字樣;卡背面載有芯片,并印有個人基本信息;卡的統一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卡面設計、發行和宣傳中,應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不應出現影響主體宣傳的其它內容。各地在發行和管理社會保障卡過程中,應以促進社會保障卡的發行、提高社會保障卡的認知度、擴大社會保障卡影響力為目的。
三、社會保障卡必須依托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發揮作用。社會保障卡內部文件內容主要包括個人狀況、婚姻狀況、就業單位、工資信息、就業記錄、職業和技能鑒定、喪失勞動能力鑒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信息。它是動態記錄勞動者一生有關勞動就業和參加社會保險情況的專用卡,是勞動保障服務對象在勞動保障部門辦事的電子憑證,是對網絡和數據庫的補充。各地要切實加強網絡的建設以及數據庫的整合和準備工作,確保社會保障卡得到有效應用,并通過與信息系統不斷交互完成卡內信息的更新。
篇7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要通過進一步完善外聯內驅機制,鞏固擴面、征繳兩項成果,著力推進社會保險從覆蓋企業為主向覆蓋城鄉轉變,從覆蓋從業人員為主向覆蓋城鎮居民轉變,從覆蓋部分群體向覆蓋全社會轉變等三個轉變,以強化基金財務、基礎信息、業務運行、內控監督為抓手,實現和達到管理科學化、業務規范化、辦公信息化、隊伍專業化、服務精細化等五種水平,切實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開創社會保障工作新局面。
三是要突出工作重點。今年的工作重點要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要以“五個一”為標準,確保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二是要繼續堅持私營企業和高風險企業養老、工傷保險擴面不松勁,并逐步實現失業保險向民營私營企業的轉移覆蓋,繼續加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力度,年內全市城鎮居民參保率達到80%,繼續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60周歲以上人員要保證應保盡保,60周歲以下人員要逐步納入。
三是要結合當前形勢,改進社會保險費征收手段和方法。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市經濟形勢有所下滑,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上級要求,當前及以后一段時期,要對社會保險費征收工作在政策上做出相應的調整,盡可能把金融危機影響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第一,對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要繼續鞏固其繳費,不能出現欠費;對受金融危機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企業,可緩繳養老保險費,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不加收滯納金;第二,適當降低失業保險費繳費比例,具體降低幅度經過測算并報市政府及*市批準后以文件形式出臺。第三,醫療保險按照20*年度的繳費基數進行繳費,不再申報20*年度的醫療保險費繳費基數。第四,要積極爭取政策,解決企業職工有檔案但沒有參保等歷史遺留問題。第五,要認真做好私營個體企業參保后的社會保險費征繳續費工作,保證其繳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積極引導自由職業人員和離崗職工積極按時繳費和續費。
四是要突出基層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機構的主體地位,做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保繳費工作,及早制定具體的業務流程和操作辦法,保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之間的順利銜接。
五是要按照《*職工生育保險辦法》的基本政策精神,對我市現行的生育保險辦法進行全面改革,把機關事業單位納入生育保險范圍。
六是要積極組織開展日常稽查、重點稽查和舉報稽查工作,不斷推進社會保險稽查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繼續延伸社保稽查業務范圍,在全面稽查用人單位參保繳費情況的同時,要將醫保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履行協議情況納入重點稽查范圍。在加大稽查力度的同時,更要突出稽查效果,稽查整改率要達到100%。
篇8
根據2011年7月1日頒布實施的《社會保險法》規定,我國現行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五大基本社會保險制度。它保障了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1)養老保險
是指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管理包含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與支付、職工達到法定退休條件后退休手續的辦理與養老金待遇的計發,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的管理,職工死亡遺屬待遇的管理等。
(2)失業保險
是指勞動者在暫時失去工作機會時,由國家和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向其提供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質幫助,并通過專業訓練、生產自救和職業介紹等工作,促使其重新就業的社會保險制度。企業失業保險的管理主要包括失業人員的備案管理、失業待遇的管理等。
(3)工傷保險
作為國家立法,用于保障勞動者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傷害、職業病及因此造成死亡,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使勞動者或其遺屬能夠得到及時救治和補償,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對工傷保險的管理,除《社會保險法》以外,國家還專門頒布有《工傷保險條例》。工傷保險管理主要涉及工傷認定、工傷治療與康復管理、勞動能力鑒定、工傷待遇管理、工亡供養親屬管理等。
(4)醫療保險
是為了保障職工在因疾病、受傷、殘廢等原因需要進行醫治時所必需的醫療費用和生活待遇而設立的保險制度。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繳費管理、醫保個人賬戶(醫保卡)劃撥與管理;醫療待遇申報與結算;大病醫療救助、離休人員醫療費管理、門診及慢性病醫療費用管理等。
(5)生育保險
是指通過國家立法,在職業婦女因生育子女而暫時中斷勞動、失去收入來源時由國家和社會給予生活保障和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產假(有薪假期)、生育津貼和計劃生育手術待遇管理等內容。社會保險業務范圍涵蓋人的生老病死,關系到每一名職工的切身利益,是保障職工生活的一張“安全網”,基于此原因,社會保險的信息化從國家頂層管理設計就有高度信息化要求,從2004年起國家就啟動了“金保”信息工程,它是國家信息化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了國家“十二金”電子政務工程,在《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被列為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經過幾年的建設,全系統信息化已基本成型,目前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業務辦理等工作已基本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2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礦山企業社會保障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隨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構建統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統應用支撐平臺,已經成為提升礦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必經之路。
(1)提高管理效率,減少管理漏洞
做好礦山企業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對于改善企業社會保險業務質量,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提高企業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建立系統、有效的企業社會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金保信息平臺的同步信息對接,可以實現企業和職工各項社會保險費從繳費到待遇領取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企業社會保險經辦效率。各項社會保險繳費和職工待遇的申報都可以通過網上信息系統軟件進行操作,待遇的核定與發放也通過信息系統完成,可降低業務操作失誤風險,減少業務管理漏洞。
(2)充分實現信息共享,實現管理模式的再創新
通過社會保險信息與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的一體化,充分實現各類信息的融合與共享,打破管理壁壘,從員工入職、合同管理、薪酬福利、到社會保險,使人力資源管理逐步構建一個更為高效、和諧的運行系統,從而能夠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最全面與準確的信息保障。同時基于信息化管理要求,自然而然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現流程的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創新。
3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不明確,信息化需求分析不全面
信息化強調的是一個系統性的戰略工程,而不是一個階段性的項目。由于受管理體制以及傳統的崗位設置和權限劃分的制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系統中存在著諸多的“管理孤島”,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者之間相互隔絕、信息不暢,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種“管理孤島”很容易造成“需求孤島”,進而就演變成為最后的“信息孤島”,也導致了經常在同一項業務數據統計中,出現多種結論和版本,直接影響企業管理者在全局高度上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信息化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手工+電腦”式的業務工作計算機化,而是對整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系統的一次變革,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革新。如果對此沒有準確的認知和理解,很容易導致在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模式不配套,從而使信息化建設走向高投入底效益的結局。
(2)資源數據庫信息質量存在缺陷
是社會保障業務信息一體化建設與應用的最大障礙。實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險信息一體化管理后,實現了數據庫資源的共享,數據由分散實現了大集中,使得整個信息化管理向前邁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建立數據庫時原始數據提供不準確或者沒有做好對信息數據庫的定期更新維護,會導致信息數據質量下降甚至失效,嚴重影響信息化管理水平。
(3)業務流程缺乏一定的穩定性
由于近幾年企業普遍改革力度較大,機構重組現象比較多,造成業務分工也隨之變化,并引發工作重心的轉移,使業務流程缺乏穩定性。造成職工無法及時掌握整個業務流程的規定,對信息流程的不明確,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化建設的優勢。
4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改進措施
(1)做好需求分析,規范業務流程
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建設是以系統論的科學方法對各管理環節進行優化,因此必須在制定出規范的業務管理流程的基礎上,信息系統才能對業務實行嚴謹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要站在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高度再造業務流程,同時對流程的設定給予最大程度的包容性。對處理環節相一致的業務進行合并,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2)建設高質量的資源信息庫
首先,對信息系統初始數據庫信息要“嚴把質量關”,充分組織動員職工及單位,對業務庫信息進行徹底清理摸底,校正錯亂信息、補充欠缺項目;其次,加強數據的標準化管理,數據標準的統一是信息交換和共享的前提,只有基礎數據和交換數據統一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上來,才能實現不同系統間的數據交換和跨地區的信息交換,才能實現進一步的升級聯網;再次,充分重視信息的更新與維護工作,建立高質量的數據接口,保證好“上對”主管部門社會保障信息平臺、“下對”企業基層管理部門的信息同步更新能力,建立嚴格高效的信息管理制度,確保信息管理的規范有序。
(3)最大程度使信息網絡化
信息網絡化建設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趨勢,網絡化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信息化的水平。基于目前的實際情況,統一規劃利用企業的局域網,完善目前的信息網建設,在實現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和信息查詢無紙網絡化辦公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社保信息網站,合理設置業務版塊,將日常業務辦理集成至網站,使業務辦理和數據維護同步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時通過網站搭建了信息溝通平臺,直接面向員工群體,既可以做好對各項社會保障信息的宣傳工作,同時可以向他們提供數據查詢、政策咨詢、辦事指南等相關服務,將極大提高企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服務水平。
(4)高度重視信息數據安全
篇9
連日來,經開區多措并舉,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毫不放松推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和項目復工開工,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經濟發展推進戰。
1.保供企業營業場所不間斷營業
在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方面,首先持續組織民生保供企業生產營業;推動重點服務業有序復工復業;有序推進商貿企業復工復產;加快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通知要求繼續組織生活超市、農貿市場、醫藥商店、便利店、加油站以及農產品、冷凍品批發市場等為城鄉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營業場所不間斷營業。持續恢復蛋糕、面包、牛奶、方便面、生豬屠宰等與生活必需品供應密切相關的食品加工企業生產能力,積極組織商貿物流企業(電商、倉配)生產經營,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2.十大重點服務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推動重點服務業有序復工復業,統籌組織金融機構、線上服務業、總部企業及區域總部、汽車銷售及維修門店、電子產品銷售(維修)市場及門店、家用電器連鎖賣場及專賣店、百貨商超、商品房銷售、中介服務機構、物流企業等十大重點服務業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商貿企業復工復產,按照分級分類要求,分類把控餐飲企業復工營業,低風險地區暫停大型聚集性用餐、中風險地區暫停聚集性用餐、高風險地區暫停提供堂食服務。
3.加快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
建立重點外貿企業復工清單,優先保障加工貿易企業、產業龍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外貿產業鏈暢通運轉。著力穩客戶、穩訂單、穩貨源、穩市場,確保聯系不中斷、洽談不停頓、客戶不丟失、訂單不減少。
4.加大援企穩崗力度
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摸清企業用工需求、做好企業招聘、返程、上崗、管理、服務等全流程各環節,切實疏通堵點、解決難題。要統 籌抓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對醫療物資、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等物資供應保障企業,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減少經辦接觸,降低感染風險,公布部分城市網上經辦平臺,實行不見面審批。急事急辦,特事特辦。
5.做好企業用工防疫措施
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設立了人社服務專員,建立了重點企業臺賬。設立重點企業用工專區,動態及時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協助企業原有職工返崗、企業間余缺調劑、定向招聘和跨區域有組織協作等。出臺相關措施,如給予企業一定的吸納就業補貼,給予從事招工服務的人力資源機構一定補助,對企業采用包車形式接回返崗職工的,給予一定補貼。加強工作場所通風換氣,做好洗手、噴淋設施的維護。
6.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啟動問卷調查,盡快研究推出精準性的政策措施。組織網絡招聘活動,推出在線職業指導課程,增加線上可以辦理事項,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將延長報到接收時間,為高校畢業生辦理就業協議簽訂和報到手續等提供便利。引導用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和簽約錄取。對重點疫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加大線上崗位投送力度,拓展畢業生擇業渠道等。
7.幫助農民工返崗
成立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協調小組。暢通信息渠道,促進有序返崗。各級人社部門通過官網、官微等,第一時間企業開復工信息、防疫要求等,指導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向農民工通報有關情況。堅持分區分級指導,強化輸入地和輸出地的對接,暢通返崗服務銜接渠道,引導勞動者合理安排返崗時間和交通方式。對成規模、集中性返崗的勞動者,開通專車專列等,努力實現“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等。
篇10
(一)就業工作成效顯著。截止6月底,全縣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22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6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63人、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5%、58%和73%,城鎮登記失業率4.0%。轉移農業勞動力6357人、完成就業技能培訓2188人、技能鑒定1948人、發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606萬元,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5%、73%、65%和78%。
(二)社會保險征繳工作穩步推進。預計6月底,五項社會保險基金征繳達1.29億元,全縣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職工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36403人、14701人、48627人、15355人、12859人,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80%、103.53%、102.81%、97.80%和109.91%,五項社會保險全部超額完成序時目標任務。
(三)其他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勞動合同簽訂率97%,“兩網化”覆蓋縣市區比率50%,勞動監察投訴舉報結案率97%,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92%,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4.6萬人,均達到全年目標任務。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貼心服務,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進展
積極組織全縣事業單位工作人才招聘工作,先后為縣衛生局、教體局等部門公開招聘121人,目前相關考務工作正穩步推進中。積極探索專技人員管理新模式,不斷完善相關規定,成立了農業、工程、教育、非國有系列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并對工程、農業系列135位同志、教育系列378位同志完成初級評審工作。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截止目前,全縣已核準事業單位崗位數12803個,涉及349單位。完成其他事業單位年度考核6000余人;按國家規定執行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積極完善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討論稿),辦理提高遺屬困難補助標準1200人,審核3000余名事業單位(機關工勤)離退休人員工資信息,做好完善離退休庫前期準備工作。
(二)多措并舉,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
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月、現場招聘、技能崗位對接、進家入戶送溫暖、農民工技能培訓、免費創業培訓等多種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為企業與務工者之間搭建了對接平臺,大力促進勞動力轉移性就業。2013年春節前后我縣累計舉辦7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近1.8萬個,達成就業意向6000人,大大緩解了企業用工結構性短缺問題。6月13日,我局積極組織縣內21家企業在合肥市人才市場召開現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586個,涉及105個工種,幫助企業招聘員工220多人,受到了企業和廣大農村勞動者的一致好評。
(三)主動加壓,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2013年1月1日我縣城鎮職工醫保全面實現市級統籌,與合肥市參保職工享受同等待遇,大大增加了基金抗風險能力。截止目前,全縣累計發放社會保障卡4.6萬余張,參保人員可持社會保障卡在我縣14定點醫療機構和合肥市21家定點醫療機構實時結算;一個自然年度內醫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從19.2萬增加到30萬元,讓參保人員得到真正的實惠;順利完成縣內40家定點零售藥店的資格審查和藥店信息系統聯網工作,目前運行情況平穩。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覆蓋面穩步提升達到90%以上,同時將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及其他符合政策的相關人員全部納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補保范圍,享受生活保障由每人每月280元調整至320元;按時完成1.5萬名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增加養老金172元,人均月養老金水平提高到1297元;失業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市級統籌后的失業人員失業金比原來每月365元提高到657元,增加了292元,同時,失業期間免費為失業人員辦理醫療保險,使失業人員失業期間待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加快推進失地農民保障工作,4.3萬人納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10332人享受待遇。
(四)加大執法力度,勞動關系日趨和諧穩定
始終堅持日常巡查、投訴舉報、專項檢查相結合,不斷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上半年,全縣日常巡查用人單位139戶,涉及勞動者3414名,受理舉報投訴案件53起,結案49起;為418人追討拖欠工資91.1077萬元;清退風險抵押金5800元,涉及勞動者6人;督促補簽勞動合同3414人。牢牢把握“及時有效處理勞動爭議,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基本原則,加大對案前、案中勞動爭議雙方的勞動法律法規宣傳和以案授法工作,提高了勞動爭議調解處理能力。上半年,全縣受理勞動爭議91件,已審理結案72件(其中:仲裁調解46件、仲裁裁決24件、撤訴2件)。有效地維護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五)突出重點,全面促進民生工程扎實推進
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我局始終堅持以就業技能培訓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抓手,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為促進農民增收和城鄉協調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3年合肥市下達我縣就業技能培訓目標任務為3000人。截至6月26日,累計培訓合格人數已達2188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3%,取得職業資格證書2100人,取證率96%。2013年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目標任務是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達到56.6萬人,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符合領取條件的人員養老金發放率達100%。截止6月26日全縣已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達486680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5.98%;收取個人賬戶資金達6575.03萬元,中央及省9235.00萬元全部到位,符合領取條件的14.99萬人城鄉居民養老金全部發放到位,累計發放6598.68萬元,發放率100%。
三、下一步打算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按照規范化、制度化要求,進一步強化縣、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力度;不斷完善農民工創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工作。
(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全力做好社會保險的擴面征繳工作。進一步加強新系統的運用及管理,及時補充、修改、完善基本信息,加快信息網絡系統建設,提高新系統使用效率。充分運用信息手段加強對經辦業務工作的監督控制,切實提高管理水平。繼續做好五項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
(三)加強對接,確保城鎮職工醫保市級統籌工作正常運行。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宣傳城鎮職工醫保市級統籌相關政策,確保廣大用人單位和參保者人人知曉;同時加強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城鎮職工醫保市級統籌工作順利運行。
- 上一篇:旅游景區盈利模式
- 下一篇:舊房改造加固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