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的基礎范文
時間:2024-01-02 17:4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建設的基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社區經濟建設;作用問題對策;街道辦事處
一、街道辦事處的職能及其在社區經濟中的作用
1.街道辦事處的職能。街道辦事處的主要職能就是在上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協助做好本轄區的日常事務工作,它是政府部門的最底層一級組織,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向上匯報社區居民的訴求,向下傳達政府相關的政策、指示及要求,并實施著社會責任。具體職能分別是:做好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和宣傳黨的方針;協助、指導社區居委會開展工作;做好征兵動員、擁軍優屬工作;幫助兒童、婦女、老人等弱勢群體維護合法權益等其他公益事項工作。2.在推動社區經濟建設中街道辦事處所發揮的作用。社區經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它的發展離不開基層經濟這個基礎,同時它管理著許多實體經濟,也是多種經濟的構成體。如在街道內各種個體、私企的注冊。因此,一個街道社區的經濟也反映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情況。在當今日益激烈競爭的背景下,社區的純的服務型經濟也逐步向盈利經營型邁進,這也是今后街道辦事處面臨的新課題。一是改善社區環境,實現轄區經濟成功轉型。街道辦事處的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為社區經濟建設提供各種有力支撐。在社區經濟發展方面,要突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改善小區各種環境、扶植下崗職工再就業、妥善處理和解決居民的生活困難、發展轄區的教育文化娛樂工作、完善生活保障工作,使城市居民衣食無憂,這些都是街道辦事處的義務和職責所在。二是營造安定與和諧的社區環境。治理與維護社區的經濟環境,面對著家家戶戶各種的大事小事,所以街道辦事處要能夠及時地搭建信息平臺,學會溝通,相互交流,不斷提高居民的道德修養,積極營造一個文化意識氛圍,形成一個良性有序的健康大家庭。
二、目前街道辦事處在社區經濟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
街道辦事處是最低層的政府辦事處,其日常主要工作對應轄區居民日常中的生活等內容,在當今社會,街道辦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也承受著一定的壓力。1.如何有效解決老社區、老城區的歷史遺留問題。由于其他各種因素以及歷史的因素,當前我國許多老城區的周圍環境和基礎設施跟不上現代化的大都市發展步伐,各種問題交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于老城區的人口流動多、居民收入低、素質不高,常住人口少、所以解決問題比較困難,因此矛盾比較突出,事故隱患較多。又加上資金緊缺和不到位的實際情況自然給原本的管理工作無疑是雪上加霜。缺乏物力、人力、財力上的大力支撐很難達到城市化的要求和標準。社區在這樣的一種窘況下,管理上的難度我們可想而知。在全國這是所有街道辦事處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具有普遍性,也是我們政府急需關注和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2.影響街道辦事處職能發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資金短缺。開展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資金的大力支持。我們都知道街道辦事處是沒有盈利的經濟實體,又缺少私營以及個體的經濟實體的支持,資金來源全依靠國家財政撥入,而目前的街道辦事處,大都以服務社會為目的活動,即便有些服務活動所得的微利,也遠遠滿足不了他的需求。在人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化的發展的今天,人們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周圍的要求就比較高。尤其是近幾年,造成街道辦事處投入的資金越來越高,這與原本舉步維艱的資金緊缺就形成了鮮明得對比。那個投資者或無緣無故的把資金投在社區———在政府的最底層進行投資,因此街道辦事缺少資金的積累,很客觀的現實擺在眼前,制約了街道辦事處經濟發展的步伐。3.社區經濟政策落實不到位,嚴重地影響了其正常發展。國家制定政策特別是一些優惠政策,國家先行一步,然后各地依據國家所制動的有關內容再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地方性政策,地區市、縣以此類推。這樣就在時間上出現了偏差。某些原則性比較強的優惠政策,操作比較困難的,致使一些好政策被擱淺。地區發展不均衡,對于經濟發達的地區,社區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社區環境美輪美奐;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社區建設“面貌依舊”,毫無改變。經濟發展不均衡制約了社會的整體建設步伐,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4.社區生存空間與狹窄的活動空間,滿足不了老年化進程中的文明需求。隨著不斷提高的精神文明與老年物質文化需求,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加劇,以及老年人逐步加大的活動空間的實際情況,現實生活中,城市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快速的城市文明建設,快馬加鞭的現代化建設,密度加大的城市生活和日益減少的活動空間,如何妥善處理和解決上述矛盾,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和應對。再有目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老年人已經不能跟上當今的社會步伐,當前的這種社區經濟狀態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日常需求。
三、街道辦事處推進社區經濟建設的有效措施
1.發展經濟就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資金擴大經濟規模。我們都知道,招商引資經常就是用來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的。事業單位創收經費的活動,用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合作的動力與基礎就是“雙贏雙利”。這種經濟管理的做法也適用于社區的和街道辦事處,夾縫里求生存,化零為整,一起探討和研究創收思路。靈活運用本土的資源優勢等特點,仔細研究本地區稅收的優惠方面,在引進外資方面,可以通過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活動,聯營合作,以及出借出租房屋等方式吸引外資。另一方面,挖掘新資源,全力開拓新市場。如與有實力的部門共同合作,定期組織趕集市、夜市、搞促銷等,這種做法既拓寬了發展經濟的渠道,又服務了百姓方便了生活,發展促進了社區的經濟,為政府減輕了擔子,減少了財政支出,2.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引進了外資,集思廣益,創辦了新企業,為經濟建設增添了助推劑,這是我們取得的可喜成績。我們還應該靜下來仔細思考,怎樣讓伙伴對外部合作環境感到滿足,促進各個企業之間加強合作、互利共贏,讓他們在工作中享受到滿意的生活,在和諧共贏的合作中,讓真正感受到“人美、山美、水更美”的家鄉情懷。讓他們真心實意的將心留下來與我們繼續合作,暢談“雙贏互利”的大事這是我們最想要的效果。所以要讓街道辦事處的人摒棄“地頭蛇、官老爺”的錯誤思想,實施走出去的做法,與合作伙伴溝通交流,解疑釋惑,解決后顧之憂,為他們服務好。3.圍繞著社區經濟建設,狠抓社區服務質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國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搞好社區的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不放松,這是街道辦事處的責任和義務,搞好社區經濟建設的前提是突出抓好社區的服務質量。所以在活動取得的資金,社區應該合理籌劃,社區的綠化必須要加強和提高,全面提升社區的文化層次,讓人們感到優雅與溫馨;一部分進行資金積累,為今后的業務拓展做好鋪墊;實施下崗再就業,如用一部分資金成立社區家政服務,扶持下崗人完成重新上崗,以“高質量、高水平、高起點”的服務讓大家滿意。讓每個人都有事做,讓每個家庭都能生存,同時社區和街道辦事處的通力協作營造和諧的氛圍。
參考文獻:
[1]李蕊.街道辦事處在老城區經濟建設中的有效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5,29(23):50.
篇2
一、發達國家統籌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一)確保規劃先行
日本擁有完善的國土規劃體系,主要分為4級:全國綜合開發規劃,三大都市圈、七大地區、特殊地區(島嶼、山村以及欠發達地區等特殊地區)的建設與開發規劃,都道縣府綜合發展規劃和市村町綜合發展規劃。下級規劃要服從上級規劃的指導,以保證全國、都市圈、都道縣府、市村町等各級發展規劃之間的有效銜接,而所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都要嚴格在上述規劃的框架下進行。為保證規劃的法律性和落實性,日本還先后制定通過了《國土綜合開發法》等涉及國土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法律法規80多個,形成了完整的規劃法律體系。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城市規劃,從20世紀60年代起,專門委托聯合國幫助開展城市發展的概念性規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新加坡目前的城市建設已經形成了由規劃法令、概念藍圖及發展指導藍圖組成的較為全面、完整的規劃編制體系。規劃法令具有法律效力,主要是制定總體規劃,確立城市開發建設的總體框架。概念藍圖是對新加坡整體發展的綜合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結構規劃,通過對社會經濟的深入研究,確定新加坡的長期發展策略以及影響空間結構的基礎設施發展策略。概念藍圖又被細分為55個發展指導藍圖,即更為具體、詳細的中期分區規劃,用來指導未來10—15年的發展。概念藍圖原則上每10年調整一次,發展指導藍圖每5年修訂一次,不得隨意變更,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遵照規劃藍圖的指導,以確保其能夠滿足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并與城市發展的整體戰略相銜接。
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也高度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期規劃,任何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都必須以完善的前期規劃為前提。規劃一旦批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包括工期、投資額等都不得改變。
(二)完善審批制度
一是嚴格審批程序。如在英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立項,首先必須充分說明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對促進地區發展和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作用;其次要提交詳盡的“收益與成本分析”報告,對項目的投入產出效益進行定量分析;最后要分析闡明項目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而政府在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中通常承擔組織者和協調者的角色,負責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白皮書,供社會各界討論;舉行公眾聽證,促進公眾參與協商和監督;要求開發商提供詳細的項目建議書和報告;聽取專業人士和環保人士的意見;在平衡開發商與公眾的利益后,由政府相關部門決策是否予以批準。在法國,不同性質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決策過程也不相同。市政建設項目,通常由城市規劃局組織專家討論,確定原則與目標,聽取公眾意見,再報市政府批準。而涉及大區的有關項目,市政府要與有關省政府協商形成共識,涉及國家或歐盟的項目則需要經過中央政府和歐盟的批準。
二是明確部門分工。如日本,主管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部門為建設省,負責對全國的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統籌與管理;下設六個局級單位:大臣官方(辦公廳)、經濟局、都市局、河川局、道路局、住宅局,分管不同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四個直轄單位:建筑研究所、土木研究所、國土地理局和建設大學,負責基礎設施建設的研發和技術支撐;8個直屬地區局:如近畿地方建設局、東北地方建設局、中部地方建設局、四國地方建設局、九州地方建設局等,分管不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加拿大,負責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部門有: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廳,負責在交通廳、衛生保健廳等各專業部門的配合下,進行各種基礎設施立項、政府投資計劃、投融資方案等的審批和綜合管理;戰略性基礎設施融資局,負責向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新型金融工具,幫助籌集資金;基礎設施項目公司,負責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全過程的技術和融資方案服務。
(三)強化政府引導
基礎設施建設一般具有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而政府的財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國家都非常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
一是強化政府對社會資本的引導。美國各級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都非常重視,投資重點主要集中于改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項目。如在開發西部的早期,政府十分重視交通設施的發展,通過向鐵路公司饋贈土地等優惠政策,迅速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鐵路系統。當前美國政府非常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灌溉設施,聯邦政府通常會提供50%的贈款,并由政府擔保優惠貸款。日本政府一般采取兩種方式引導民間資本的投向:一種是“筑巢引鳳”,即用小量投資為民間資本創造投資條件,吸引民間投資;另一種是“聯合投資”,即將民間資本和經營能力引入政府的投資事業,由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團體和民間企業共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奧地利政府非常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通過政府財政扶持、優先資助生態環保項目等傾斜性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環境設施建設領域。而加拿大的高明之處是不僅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還采取減免稅等措施鼓勵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研發和創新。
二是強化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引導。如美國實行聯邦、州、縣三級財政管理,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涉及國家全局或者需要巨額投資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州縣政府主要負責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當某些巨額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會給州縣帶來巨大收益時,通常采取州縣政府與聯邦政府分攤投資的方法,而聯邦政府向地方政府撥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按比例撥款”,即根據地方政府的投資額確定出資比例,從而刺激地方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
(四)促進多元融資
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采取政府投資運營的模式,這一模式不僅給政府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和巨額的財政赤字,也導致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低效率。因此,很多國家紛紛開始了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改革。
一是投資主體多元化。如加拿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主體主要有市政府、省級國有企業、有特許執照的私人公司、公私合營公司和社區集體,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主體主要有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私有企業、非政府組織等,而印度為鼓勵電力基礎設施投資,甚至規定私人不需要許可證也可以成為投資主體。
二是融資渠道多元化。除了政府直接撥款外,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渠道還有以下方式。其中,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一是政策性銀行的低息貸款。二是發行市政債券。如美國的一般責任債券和項目收益債券,日本的普通債和公共企業債等,這些債券一般由地方政府或特定法人直接發行,并由政府擔保支付本息,借助發達的資本市場,市政債券已經成為社會資本服務于美、日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途徑。三是利用“影子價格”融資,例如地方政府需要修建橋梁,但出于公益考慮不希望收取過橋費。則政府可根據大橋的交通流量每年付給出資人一定的費用,通過“影子價格”刺激社會資本投資。四是TIF模式,即“稅款增量融資法”,具體是政府先為某一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放貸款,等到項目完工效益增收后再提高該地區的稅率,直至投資全部收回。TIF是一種自我融資的機制,其核心是將某一區域發展的未來收益預支到當前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由承包商負責基礎設施項目的設計、融資、建設,并在特定時期內享有該項目的專營權和收益,回收成本、賺取利潤,期滿后由政府無償收回;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模式,指政府將已建成的基礎設施項目有償轉讓給私人資本,政府再將收回的資金投入到新的基礎設施建設中,而受讓方在一定時期內享有該基礎設施的專營權和收益,經營期滿后由政府無償收回項目;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通過合理界定政府和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應該分擔的職責、權益和風險,公私雙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模式,即“民間主動融資”,由政府根據社會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提出需要建設的項目,通過招投標由中標企業進行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并在特許期結束時將項目無償歸還政府,而企業則從政府或接受服務方收取費用以回收成本、獲取利潤。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關鍵是由政府通過提供政策優惠、特許經營權和管理權或信用擔保等方式吸引社會投資。
(五)規范運營管理
一是堅持“誰投資,誰受益”。鼓勵、支持和引導非政府部門、非國有機構、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各類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
二是堅持“誰使用,誰付費”。根據公眾的承受能力, 以經濟效率為準則,使基礎設施使用價格既反映其價值又反映供求,既刺激企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又不損害公共利益維護社會公平。如加拿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回收主要依靠其使用費,收費標準一般以成本回收為起點,鼓勵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同時,為照顧確實有困難的用戶,政府也會對貧困家庭實行直接補貼,并對生活、生產使用者采取不同的收費標準。
三是加強政府監管。如法國對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項目融資、投資建設、經營管理、使用維護等都采取法制化手段,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個人的權利義務責任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從而避免了權責利不清現象的出現。英國先后制定了《煤氣法》、《自來水法》、《特許經營法》等一系列法律,規定了政府與投資者的責任與權利,使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改革、市場化運營都具有了法律依據。同時,政府還通過加強監管,有效保障了投資企業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的有機平衡。
二、政策建議
從當前來看,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規劃水平低下,項目上馬隨意性強,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二是政府資金有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三是地方融資平臺受到嚴格限制,融資渠道狹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不足;四是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手段單一,市場化運作不足,效率低下。鑒于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的科學規劃
使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與全國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當前需求和未來需要相適應。
(二)規范基礎設施建設審批決策機制
一要搭建公眾參與決策的平臺,基礎設施具有公共物品屬性,涉及到巨大的社會公共利益,應搭建公眾參與基礎設施規劃和決策的平臺,讓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真正反映社會需求、滿足公眾需要。二要改變當前由發改委審批所有重大建設項目的模式,建議由發改委統籌,將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權分發到各專業職能部門,如交通部、水利部等,提高項目決策的專業化和審批效率。
(三)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
借鑒國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經驗,大膽進行金融工具創新,本著“誰投資、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支持、鼓勵、引導各種經濟主體、社會組織和國內外資金參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參與、以資本市場和市場運作為主要渠道、多元化、開放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
(四)轉變政府在基礎設施領域的職能
篇3
思想政治工作要聯系實際,注重實效,入腦入心。在多樣化已經成為發展趨勢,人們的思想觀念日益復雜的情況下,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把的基本原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群眾的工作、生活、思想、要求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要區別不同情況,不同對象,細致工作,循序漸進。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要不斷更新,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能以"虛"對實,以不變應萬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歷史過程。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換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利益沖突與社會矛盾。隨著改革的深入,人們在舊體制下的既得利益不斷喪失,勢必會導致抵觸心理的增加。加上現在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在一定時期內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社會分配不公,競爭機會不均等等社會矛盾。尤其是改革的復雜性,使得政策上的失誤、工作中的偏差往往難以避免。同時,一些西方國家還采用種種手段,加緊推行"西化""分化"政治圖謀,妄圖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他們利用我們發展市場經濟必然會出現各種社會矛盾之機,大肆渲染,人為地制造一些混亂,這就更容易引起社會的動蕩不安。因此,在社會熱點、難點相對較多的情況下,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已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實踐證明,能否正確處理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事關社會的安定團結,事關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
首先,我們要用足夠的精力,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特別要注意運用精神文明建設的途徑和說服教育的方法,及時而妥善地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防止矛盾擴大、蔓延和激化,影響社會的穩定,從而給我們的事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其次,精神文明建設要真正實現化解社會矛盾的目的,還必須從具體事情抓起,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具體事情抓起,一是要抓與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事情。要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活動與經濟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經濟建設的各個環節中去。要以是否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作為檢驗活動效果的標準;二是要抓與黨和政府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密切相關的事情。要認真做好有關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及時組織活動,振奮精神,凝聚人心,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實現;三是要抓與廣大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受群眾歡迎的事情。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辦那些事情,不辦那些事情,先辦那些事情,后辦那些事情,都要聽取群眾意見。精神文明建設只有從具體事情抓起,才能盡量滿足群眾要求,拉近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的距離,做到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篇4
關鍵詞:景觀設計綠色基礎設計規劃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 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green infrastructure as a has the natural areas and internal linkage of open space network, human and wildlife habitats for migration channels and clean water, natural, activity place, has the important natural ecological value, can become guarantee the soci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etween benign circulation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ramework.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the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metho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green foundation design planning ecological system
1 景觀綠色基礎設施概述
1.1 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
生態的穩定程度是由種群活動的自由度決定的,而被城市建設隔絕了的斑塊型綠地,嚴重限制了生物種群間以及種群內部個體的接觸和交流,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使種群的生存和進化都受到了抑制,孤島效應的產生直接影響著種群的健康發展和生態的穩定平衡。在這一背景下,綠色基礎設施從景觀環境及其設施中分離出來,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綠色基礎設施是指具有內部連接性的自然區域及開放空間的網絡,以及可能附帶的工程設施。這一網絡為人與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遷徙通道及凈水源在內的自然活動場所,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態價值,可以成為保證社會、經濟、環境間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框架。作為一項重大的公共服務項目,綠色基礎設施能夠將自然元素融入社區,促進野生生物的繁育,在增加生態穩定性及多樣性的同時,減少了環境對自然災害的敏感性。
1.2 綠色基礎設施的組成
綠色基礎設施包含了各種自然資源、再生性生態元素及風景要素,是一個由水道、濕地、森林與其他自然區域,綠道、公園與其他保護區域,以及農場、牧場、荒野、循環土地等維持原生物種、自然生態過程和保護環境資源的開敞空間所組成的相互連接的網絡。以公園體系和循環土地為例,公園體系包括自然區域、公共公園與運動場等,在為城市居民提供娛樂休閑場所的同時,對生態資源進行了保護,而對垃圾處理場及礦地等區域進行重新修復與改良,形成的循環土地也對改善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所有構成元素中綠色基礎設施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網絡中心,這里為野生動植物提供著起源地或目的地。而連接這些中心的廊道則起到了保障生物遷徙順利進行與風景連接等重要功能,其形狀、大小與分布均取決于被保護資源的類型、尺度及其地域性。連接廊道包括:綠道走廊(沿河流、鐵路等自然景觀或人工要素建設的線性開放空間)、綠帶(受保護的自然土地、本土生態系統或發展結構功能的農業性風景等)、風景連接等,這些連接廊道除生態功能外,通常還具有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的休閑功能、文化功能、甚至是生產功能。
2 景觀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
2.1 規劃理念與原則
2.1.1 規劃的主動性
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使城市用地日趨緊張,在經濟市場化的客觀規律下,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用地與經濟用地相比,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然而,作為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公共空間,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也和水電、道路等必要的基礎設施一樣,對城市發展的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應在規劃中主動尋求和恢復被擾動的自然生境,積極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間的平衡,規劃中應使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先于其他專項規劃,保證城市整體發展戰略的實現。
2.1.2 功能的多樣性
除生態保護功能外,綠色基礎設施還應提供高品質休閑娛樂場所、凈化水文與空氣質量、開發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魅力等多種附加功能,體現綠色、視覺以外的復合型功能優勢,給城市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以水質的優化為例,城市地表覆蓋硬質化和地表水流的渠化會帶來諸如洪水頻率和洪水量的改變,以及水體污染等問題,而綠色基礎設施能夠讓城市的水文過程重回自然。例如濱河的大面積綠地可以作為洪水來臨時的滯洪區,減少洪水的危害;結合道路和水體設置的綠地可以減少暴雨徑流帶來的大量污染物。
2.1.3 建設的彈性
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應做好積極應對城市發展準備,以多尺度、多模塊、多樣性的彈性設計而非標準模式建設生態環境。由于城市中人文、經濟甚至氣候等條件中存在著非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為保證生態網絡不會隨著時間與城市背景的改變而喪失其生態功能,必須在設計之初就以不同的規劃尺度建成功能多樣、穩定度高、適應性強的網絡體系,以便在其中某個部件出現功能缺失的情況下,通過系統的自發調整進行補償。
2.2 規劃方法與程序
首先,應有計劃地維護線狀土地的利用,使其成為連接自然遺留地與公園等系統的廊道,將“綠色孤島”連接起來,并為城市未來發展提供框架,以發展整體系統風景,減少發展造成的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的不利影響。其次,應考慮將城市、郊區、荒野等連接起來,并將城市內的各部分綠地網絡化,成為多尺度聯結綠色的空間體系。再次,連通是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核心,通過描述、定義自然資源價值、開放空間網絡功能,基于場地的生態、社會、經濟聯系,規劃力求減少洪災、將腐蝕和沉積作用減到最小、在預計中的暴風雨期不增加場地多余物、阻滯地表徑流、保護野生植物棲息地。同時,促進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
此外,規劃程序也是影響建設成果的因素之一,因此應從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綠道體系開始,通過資源評估、規劃、GIS分析等進行進一步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并通過各相關管理部門的相互合作以及研究與規劃部門制定可實施性的保護、建設、彌補、維護方案,最后再實施全面的建設工程。
3 景觀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與展望
1999年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以來,人們逐漸開始認識到其在城市發展中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國外一些先進國家已經開始了廣泛的研究和實踐,如美國馬里蘭州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就歷經了10年以上的實踐,并取得了可觀的生態效益與豐富的經驗。
在我國,城市景觀綠色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前期調查和試驗較多,但還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應用與推廣。主要原因在于:現階段我國城市綠地普遍呈現尺度單一的狀態,抑制了綠色基礎設施生態效益的發揮,使其無法體現在改善宏觀環境、保障物種遷徙等方面的功能;在市場背景下,綠色基礎設施的投資收益在短期內明顯小于其他經濟商品,無法得到政府與開發商的重視;我國公共參與制度仍不完善,因此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常由單一部門主導完成所有專項規劃的編制,不利于體現規劃的專業性和全面性;此外,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需要不同地區、不同城市間的協調合作,但權責利益分布的不平衡可能產生協調不當或地區保護主義,導致生態廊道在某些地域被中斷等問題,使綠色基礎設施體系難以在全區域范圍內實現。
有鑒于此,政府應自上而下深化認識,加強不同部門間的交流合作,引入更多不同背景的專家參與規劃建設,并打破行政藩籬,調整土地政策,建立多尺度、多功能的綠色基礎設施系統,促進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海龍, 李迪華, 韓西麗. 生態基礎設施概念及其研究進展綜述[J]. 城市規劃, 2005, (09).
[2] 陳靚. 景觀生態學研究中的格局分析方法及模型[J].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03).
[3] 張紅衛, 夏海山, 魏民. 運用綠色基礎設施理論, 指導“綠色城市”建設[J]. 中國園林,2009, (09).
篇5
面對現今世界一體化的局面,建筑工作者設計施工了一些可以獨立于環境存在的施工項目,使之變成了標志性代表。同時部分建筑設計人員還在致力于把建筑埋在地面上,使建筑同環境融合在一起,利用環境的作用,降低施工期間的成本損耗及工作量。
例如:利用太陽光及自然風,可以降低建筑應用過程中的資源損耗。這種做法受到了設計人員們的認同與大范圍推廣。例如:在歐洲西班牙的一名設計人員,就在建筑設計期間大膽加入了“空氣樹”,良好的處理了空間環境的再循環問題。這種“空氣樹”可以靈活的移動到任意位置,由于其建材原料為輕質的再生原料,內部裝置了噴水管線,利用種植忍冬類植物來吸取建筑內的CO2,進而實現凈化空氣的功能。
在“空氣樹”內部,加裝了冷凍系統,能夠讓其較戶外溫度略低于10℃,所以,能夠緩解城市建筑的熱島效應,為民眾提供良好的休閑、避暑場所。同時其還具有良好的節能作用。在“空氣樹”的上部裝設了太陽能電板,利用太陽光的轉變,實現電能的自給自足。假如擁有剩余的電能,可以通過傳輸線路將其供給電力企業,獲取更高的資金收益,將資金收益再循環應用到建筑項目的施工與維護中,形成良性循環。這種方法可以對城市空間進行重新劃分,加大“空氣樹”的密度,重新組建交通路線,人們也可以把自身生活同自然環境良好的融合在一起。
二、應用綠色建材原料
對于建筑領域來講,建材原料的生產、應用、運輸等過程都有可能產生環境污染及能源損耗情況。部分建材原料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及環境造成嚴重損害。例如:部分建材原料中包含濃度較高的甲醛,一些加氣得混凝土內含有氣體氡揮發。現今,我國建筑領域在施工期間多應用鋼筋混凝土建材原料。但是,水泥同樣也是一種污染較為嚴重、耗能較多、排放CO2較高的建材。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每應用鋼筋混凝土施工1m2,則會形成400kg的CO2。另外,在拆除鋼筋混凝土建筑物期間,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也較難處理。假如無法正確應用混凝土建材原料,在施工后期的養護階段,就會出現麻煩。因此,在選取建材原料期間,應盡可能應用一些能夠循環利用、可以再生的建材原料。為了縮減CO2的排放量,需要選取能源含量較少的材料。唯有如此,在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及拆除期間,可以降低對環境的損害。
想要提高建筑企業的資金收益,在研發并選取新的建材原料過程中,應細致考量建材原料的地域性及原生性。例如:歐洲著名的低碳建筑--“竹屋”,在其四周的保護建材原料選取的為當地的常用建材,即竹子。建筑設計人員試圖把這種臨時性的建材原料應用到施工設計中,使建筑項目同自然環境融合在一起。再例如: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當地常見的房屋建筑多應用黃土進行施工,也就是建筑行業常講述的地域材料施工,為了預防建筑裂縫,在施工期間人們填入了麥草、蘆葦等植物,保證建筑框架的穩定性。
這種地域性的建材原料具有施工簡單、耗能較低、成本投入較少等特征,同時此類護形式的建材可以讓室內環境變得更加舒適,穩固,不需要燃燒就能夠進行生產,極大程度降低了建材原料為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如果建筑項目拆除后,建材原料還能夠被再次應用,或者變成肥料應用到農業生產中。
三、總結
篇6
經過針對于城市問題和社會背景的邏輯推演,“景觀引導建筑”的原則分為兩條:改變建筑主導景觀的創作思維和建立完整場所精神。基于一些實際案例,作者試圖從景觀引導建筑的新思路,讓兩個不同學科更好的指導未來城市建設的發展。
Keyword:建筑創作思維、景觀建筑設計、一體化設計
一、景觀思維引導建筑設計的背景
隨著建筑行業及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下,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早已不是大眾眼中的新生事物,其結構體系逐漸成熟,表現形式逐漸多樣,在學科建設中也同建筑、規劃并立為一級學科。在國內的建筑市場,以景觀設計為主的設計企業也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雖然是這樣,但在真正的設計實踐中,建筑和景觀并非結合的如此緊密。往往建筑師關注的僅僅是場所中的建筑本身,而景觀設計則由另一家景觀公司在建筑方案完成后輔以加工、美化。這種傳統的設計模式無法最大程度優化建筑和景觀之間的對話和共鳴,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彼此風格上的互相抵觸、形態上的支離破碎、空間上的單調乏味。
景觀的定義中,有這樣一條描述:“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質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在宏觀上,建筑也可以景觀中的節點,而筆者所探討的是一種全新的設計模式――以更加宏觀的景觀思維引導建筑設計,追求景觀和建筑真正同源共生、彼此滲透的整體化設計。
二、景觀思維引導建筑設計的理念溯源
景觀,其詞源于西方,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景觀更加被熟知的近義詞是園林,而筆者認為,真正景觀與建筑融合的最高境界便是中國的古典園林。場所精神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有著很好的詮釋,無論是皇家園林的對稱軸線式布局,還是私家園林中追求人工和自然相生相融、起承轉合的統一設計手法,抑或是寺廟園林的禪意空間,都反映著建筑和景觀在同一場所精神下的完美統一。在蘇州園林中,圍墻內外就是兩個天地,在整個園區內,幾乎不會使人感到建筑對環境產生的壓迫感和隔閡感,仿佛一切在大自然中和諧共存,彼此滲透。
而在當代中國,景觀、建筑一體化設計也并非新理念、新觀點。1999年國際建協第20屆世界建筑師大會所通過的《北京》,就提出了建筑學―地景學―城市規劃三位一體融合的觀念――“廣義建筑學,就其學科內涵內說,是通過城市設計的核心作用,從觀念上和理論基礎上把建筑學、地景學、城市規劃學的要點整合為一。”
三、景觀建筑一體化設計模式導則
法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原法國國家景觀協會會長亨利?巴瓦在景觀設計領域提出過Leading Landscape(引導性景觀)的理念,即用景觀學的觀念體系引導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在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可以把景觀放到一個很高的位置,用景觀學的觀點引導場所空間的發生、發展,而在建筑設計,筆者認為也可以嘗試用景觀的思維為主導,以建筑邊界及建筑與場地關系為主要出發點進行整體化設計。
這是一種思維的轉變,傳統的學院派建筑設計思路,在設計之初,首先會進行初步的場地設計,根據甲方要求、場地周邊交通流線、風向、日照等限制因素布置建筑物位置,進而確定空間布局。這是一種科學的設計思路,但筆者認為不妨轉變一下思路,用景觀的設計思路將上述限制因素串聯起來。具體來說,可以先將整個場地定位,確定要烘托出怎樣感覺的場所精神,然后根據種種限制因素,確定整個場地的平面肌理,進而在一個大的平面肌理中完善各部分功能,例如,在大的平面肌理的約束下,其中的一個部分可以上升為建筑形體,而幾個建筑形體可以互相烘托形成各種有趣的景觀空間,建筑的形態和整個場地的景觀肌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建筑的某個形體既屬于建筑,同時也屬于景觀中的造景元素;或者以建筑的起伏變化,模擬室外景觀的豎向設計,通過建筑的組合,更好的塑造景觀環境的同時,也完善了建筑本身和環境的關系,給人以迷幻之感。
這些列舉的手法均是景觀的塑造手法,但是其語言都是建筑空間語言,以景觀思維引導建筑設計的首先是轉變設計思維,將傳統建筑布局思維逐漸轉變為景觀思維,往往會帶來更和諧的室內外空間感受。
四、景觀建筑一體化設計在實踐中的應用
1.以建筑空間布局詮釋造景手法
明代中國古典園林先驅在被譽為奠基之作的《園冶》中將傳統造景手法分為7類: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夾景、抑景。 作為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這些手法在現代建筑空間組合創作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
2.景觀平面肌理立體化,建筑立面肌理場地化
對于景觀來說,平面肌理是一切場地空間的基礎,亦是對場地更類沖突的邏輯整合,而將景觀的平面肌理立體化,即延伸其與建筑緊密相連部分為建筑立面相結合,可以很大程度上完善場地整體感,使建筑和景觀在感受上融為一體。同時這個過程也可以是可逆的,即將建筑的立面肌理延伸到場地中,與景觀形態甚至具體的景觀小品相結合,也是建立場地整體觀,使景觀建筑和諧相處的另一種途徑。
3.細部材料整體化處理
由于場地位于德國維斯瑪老城區,所以對街立面是城市的整體結構很重要。以尊重環境為原則,建筑材料源于周邊的兩個樹上的嫩葉可作為外墻材料。東面的墻里面有一個小院子里有幾個洞。院子里有幾棵樹,種植。在夏天,樹上的葉子可以墻外的成長,而在冬季,它將成為另一個場景。建筑的立面不再是“死”的墻,它成為一種全街的居住景觀。
五、總論
整個研究以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旨在探尋一種解決建筑與景觀相互融合的新策略。“景觀引導建筑”是解決各個不同專業罅隙的新思路,并會為將來的城市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Makhzoumi J. and Pungetti G.,景觀生態設計的策略和途徑,(2005)
[2]簡明牛津詞典, 1973
[3]國際建筑師協會, 北京,1999
篇7
(一)高校基礎建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國家不斷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別是21世紀以來,教育改革和經濟發展對高等知識分子的需求不斷擴大,我國高等學校數量、招生規模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規模和數量的擴大,造成了以前高校老校舍、校區以及其他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日常師生教學、學習、科研的需求,因此各地高校都開始以新校區建設為特色的基礎建設。高校基礎建設具有投資大、占地范圍廣、功能多樣化的特點,其有別于一般市政項目基礎建設。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除去民辦高校利用社會資源進行高等教育建設之外,這些公辦高校自身主要依靠國家撥款進行基礎建設,因此龐大的新校區等類型的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龐大的資金缺口致使高校不得不依靠銀行貸款,從而造成高校資金周轉困難,嚴重困擾高校健康、有序的發展。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基礎設施建設經濟效益成為目前社會關注的熱點。
(二)高校基礎設施建設類型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十分迅速,高等學校種類繁多,涵蓋不同學歷層次,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育了大量的人才,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加油站和科學技術進步的搖籃。高校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為高校更好的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條件,項目主要有以下功能:1. 教學功能。高校基礎設施中教學樓、實驗樓、實訓樓為大學師生提供學習、科研場所,這是占高校基礎建設較大比重。2. 生活園區功能。大學學生宿舍、教職工公寓、食堂等設施主要是為生活在大學園區的教職員工提供生活服務,是大學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的部分,科學合理的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生活基礎設施,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和科研興趣,促使其在工作和學習中能夠更有效的投入精力,然后為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3. 綠化道路設施。高校作為社會發展的智力源泉,其在規劃設計中十分注重綠化和道路規劃,科學的綠化和道路設計能夠使學生和老師在環境優美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和創造,我國高校的校區綠化率比社會市政綠化率要高很多。不僅為社會優化環境做出貢獻,亦為社會進行市政景觀綠化做出榜樣和表率。4.健身娛樂功能。大學生是社會潮流發展的潮頭浪尖,這個群體思想意識超前,勇于創造,并處在青春年少時期,充滿活力和創造力。大學里建設大量的球場、游泳館、健身場所能夠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另外大學里學生們思維活躍、愛好廣泛,成立不同的社團進行課余生活的實踐和活動,因此大學校區內有禮堂、廣播等等設施。為同學們所學和愛好提供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和場所。
二、我國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探析
(一)高校新校區選址存在論證不充分的問題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高校招生規模成倍增長,招生人數是以前的好幾倍,突然增加的學生人數使陳舊的設施無法滿足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需求,新校區建設迫在眉睫。再加上多數高校校址處在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區,嚴重影響城市規模擴大,龐大的學生人數造成中心城區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學校和市民的需求,因此政府部門亦迫切需要高校搬離市中心,移至郊區進行辦學。高校在進行新校區校址選擇中較為被動,政府部門在進行城市功能板塊劃分時已經將大學所處位置做出規劃,高校多數需要按照政府意志進行新校區的建設。而部分高校新老校區距離較遠,為學校管理、師生學習生活帶來較大的困擾,造成了高校內部分割,也造成學生與社會脫節嚴重,不能及時參與社會的實踐和鍛煉之中。另外大學選址的不科學會造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大,經濟效益降低的現象。例如校址選在山巒附近,將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施工時需要特殊材料或工藝避免山坡滑坡和塌陷,這將大大增加施工成本。處于偏遠郊區的校區還需要自身完善社會設施,構建生活社區,滿足師生日常生活需要,這都會造成基礎設施建設經濟效益低下的現象。
(二)高校校區規劃與需求有偏差
當前高校在進行基礎建設規劃時過于突出國際化、先進化的特點,在校園功能規劃時依靠功能全面、板塊分割、軸線對稱等等理念,將學校校園劃分成不同的功能板塊,造成了學校整體性不強,學生活動范圍受限,不能很好的促進學校不同學科、不同學院、不同學歷層次師生的交流和學習,從而使思想碰撞和科研創造的機會較少。追求建筑規模大、設計理念超前的建設目標,造成學校在建設中投資規模較大,設施遠遠超出日常師生學習生活的需要,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使基礎設施建設經濟效益較低。另外大學新校區校園面積都在千畝或數千畝,超大的面積需要增加更多的開支進行校園各方面的維護和修繕。亦成為高校的經濟負擔。
(三)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存在較多問題
當前我國反腐力度越來越大,多數高校管理者因為基礎建設中受賄而被法律嚴懲,暴露出高校在進行基礎建設時工程項目存在較多的問題。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較大,因此在監管不完善的情況下部分管理人員可能會利用職業之便利用權力謀取私利,不僅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偷工減料的施工項目也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給師生的學習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這也造成了高校基礎設施建設經濟效益的低下。
三、有關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經濟效益的探討
(一)合理規劃基礎設施功能,提高投資經濟效益
我國高校數量較多,高校種類繁多,各有特色和優勢,涵蓋不同的學科門類和學歷層次。高校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之前,需要根據自身特色和需求進行針對性、科學化的設計和規劃。通過對師生學習和科研的大局出發,從學校長遠發展的目標來對學校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減少不必要的投資建設,降低資源和資金的浪費。將有限的資金進行科學的分配和利用,最大限度的保證師生科研學習的需求,最大限度的保證學校可持續化發展,減少重復投資和盲目投資。嚴謹科學的規劃能夠保證學校健康、有序的發展,使學校不斷擴大自身的優勢地位,不斷吸引優秀人才就讀和就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極大的提高學校美譽度和吸引力,從而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二)健全監管體制,保證基礎建設投資經濟效益
在高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之前,需要首先成立專門的工程項目監管機構。該機構需要負責基礎設施建設的所有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 工程論證和設計階段。在進行工程論證時需要首先進行專家的科學化論證。從項目選址到設計方案都需要進行社會化、公開化、科學化的論證,通過充分的討論對項目的性質、功能、投資規模、選址進行確立。然后進行公開招標確立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和項目實施單位。科學化的論證和招標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項目資源浪費,降低項目所需投資總額,極大的提高高校基礎設施的投資經濟效益。2. 工程施工階段。高校監管部門需要要求施工方嚴格按照項目設計方案和施工工藝進行施工,當工程需要進行設計方案修改或施工工藝變化時需要嚴格按照合同要求和規范流程操作,經過科學論證后進行修改,并記錄存檔,通過科學的監管提高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提高工程項目投資資金利用率,保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經濟效益。3. 工程驗收和后期維護階段。工程施工完畢后需要由第三方機構對項目進行科學、專業的驗收,根據項目的設計方案和技術要求對項目進行評估。從而形成文件,在工程驗收結束后完全合格的項目需要確定后期在日常使用中的維護修繕部門和機構,學校監管機構仍需嚴格監督維護部門的日常作業,保證項目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為學生和老師的學習、科研提供場所和設施,提高高校基礎設施的投資經濟效益。
(三)培養專業化的人才團隊,提高設施投資經濟效益
我國大多數高校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在校生人數均在萬人以上,校園內基礎設施眾多,所需人才涵蓋綠化、清潔、電氣、管理等等不同專業。因此高校需要針對日常維護學校正常需要的人才進行針對性的人才培養,使學校的基礎設施能夠得到專業化、日常化、科學化的養護。增加學校基礎設施項目的使用年限,最大限度的利用學校基礎設施,提高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經濟效益。
(四)建立基礎設施資源庫,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投資經濟效益
我國高校基礎設施健全,種類繁多,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基礎設施資源,建立統一的基礎設施資源庫,根據基礎設施功能進行作用劃分。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崇尚開放辦學。高校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對自身具備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例如我國高校均有標準化足球場和規模宏大的禮堂,學校可以將學生上課時間之外的足球場地向社會有償開放,吸引社會資金進行校園公共設施的投資和改善,將禮堂等類似性質的場所向有需要的單位或個人出租,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提高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效益。另外高校需要完善基礎設施租賃機制,提高投資經濟效益。當前高校校園內為滿足師生的日常需要均存在大量的商戶,高校需要對自身所能夠出租的基礎設施進行租賃機制的建立,通過公平、公開的租賃機制保證商戶和師生的切身利益,這也能夠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投資的經濟效益。
篇8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重點課程建設 分層次教學 認證
一、前言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我校工程訓練中心開設的面向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一門計算機普及課程,每年上課人數都在4000~5000人之間。面對這樣一門影響面大、對學生以后學習起重要作用的課程,學校及中心非常重視,將其列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承擔建設任務的課程組圍繞著“面向應用,結合專業,注重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一目標,參照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最新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中有關“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該門課程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希望本文可以為從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改革方向
1.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次教學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絕大多數新生在中學就學習過計算機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但由于學校和教學條件的差異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差別很大。如果無視學生的這種差別,統一授課、統一要求,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好,有的學生又吃不飽”的局面。為此,課程組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出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內容分層次教學。具體做法是:首先對新生進行一次摸底考試,內容參照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大綱(考核部分涉及:基礎知識、Word、Excel、PowerPoint、上網),然后根據考試成績把學生分為A、B兩個層次。其中,A層次的學生(每部分均需達到及格分數)已經較好地掌握了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就可以免修“計算機文化基礎”,已經獲得了該課程的學分。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及興趣,從《Dreamweaver》、《PhotoShop》這兩門課中任選一門(目前課題組正在擴充其他課程)。B層次的學生,其計算機應用能力相對較差,需要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中每個模塊的內容。今年9月,我校對2010級非計算機專業的4500余名新生進行了分級考核,有760余名學生進入A層次,約占總數的17%。
2.引進認證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我校的國際學院是基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基礎上設立的國際合作項目教學學院,目前已經與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為了使該學院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國際化需求,課題組與國際學院經過努力,將IC3認證(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全球第一個計算機基礎綜合技能認證,目前已獲得世界60多個國家的認可)引入到教學中,并根據IC3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進培養方案,使學生在獲得課程學分的同時,順利獲得IC3證書,為他們日后的就業和出國學習提供方便。此舉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課題組也正在積極總結經驗,拓寬認證渠道,力爭使這一新的“認證教學”模式更成熟、更完善,最終使更多的學生受益。
3.積極進行教學研究,為學生創造優良的教學環境
面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該如何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給學生傳達最有價值又較實用的知識,并培養起學生的信息素養,讓他們掌握“漁”的方法?這是每個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者所一直在思考和探討的,也是我中心課題組努力研究的方向。為此,課題組成員積極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先后申請了多項教改課題,力爭建立起立體式、多元化的優良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這些課題涉及教學模式(如國際合作辦學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改革之研究)、教學方法(如利用虛擬學習社區對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策略指導的實驗研究、“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教學手段(如基于Web Service與GSM網的智能實時答疑系統的研究及應用)、教學平臺(如基于B/S的計算機基礎考試系統的升級與改造)等各個方面,并能緊扣學校實情,從課上到課下,從內容到方法,努力使教學向著“科學有效、全面立體”的方向健康發展。
4.改革考試模式,提高效率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不僅內容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實際操作,單純的筆試不能很好反映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給考核增加了難度。因此,在課程設立初期,我中心就一直采用“平時成績+上機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并于1999年組織教師開發了基于DOS的考試系統,獲得學校2000年教學成果一等獎。在2006年中心又開發了“基于Windows的考試系統”。該系統包括面向教師的題庫管理子系統、面向學生的測試子系統(見圖1)、面向監考老師的網上監控子系統三部分,實現了出題、考試、監控、評卷全程無紙化、自動化,并能夠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Word、Excel、PowerPoint等題目的操作,實現了考完即評卷、出考試分析報告,將老師從繁重的考務、評卷工作中解脫出來,增強了考試的標準性和高效性,提高了教學質量。目前包頭市高中進行的信息技術會考也采用了該套考試系統。課題組正將其移植在Web平臺下,作為網上教學平臺的有力補充。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校園網內的任一臺微機進行練習和測驗,從而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查漏補缺。
三、總結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我中心在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得到了學生、學校和社會的肯定。但是,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要做的工作才剛剛起步,唯有以學生為本,潛心鉆研教學,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張本成,何清林,李柳柏.“計算機文化基礎”重點課程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6,(6).
[2]吳秀娟,李瑩.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計算機教育.
篇9
[關鍵詞]信用環境;和諧社會;政府作為
[作者簡介]傅汝泳,貴港市債務管理局副局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4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北京100083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6)09-0181-03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地方政府尤其是市(縣)一級政府處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沿,承擔著構建和諧社會的繁重任務,需要做很多基礎性工作。在這些基礎性工作中,努力營造良好信用環境,全力打造“誠信友愛”這一優質工程,不失為地方政府一項最基礎的工程之一。
一、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營造良好信用環境的重大意義
(一)營造良好信用環境。是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和增強競爭力的迫切要求
在中國即將加入WTO之際,世貿組織官員穆爾曾尖銳地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從長遠看,最缺乏的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信用。”信用這張“準入證”和“通行證”在國際政治和經濟大舞臺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地方亦如此。當今社會,信用已成為支撐一個地區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這種特殊的資源在很多情況下比有形資源更為珍貴。一個企業缺少物資可以購買,缺乏資金可以借貸,但缺少信用卻買不來、借不了,而且還要承受因此而付出的慘痛代價。曾幾何時,那些欺騙客戶、失信于消費者的企業,那些假冒偽劣、走私、販私盛行的地方,在換取虛假繁榮的同時,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溫州現在是舉國聞名的發達地區,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曾因為假冒偽劣猖獗而一度被稱為“瘟州”。在世界同行業排名前5位的“百年老店”美國安然公司因涉嫌造假賬被迫宣布破產。具有70多年歷史的國內知名企業南京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因“陳餡月餅”事件一夜之間轟然倒地。真可謂“一失信成千古恨”。相反,凡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地方、凡是不斷發展壯大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具有很高的信用度。臺商投資集中的蘇南地區、聞名海內外的海爾企業都證明了誠信的威力。因此,地方政府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必須牢牢把握好誠信建設這一基礎性工程,以確保地方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是進一步優化地方發展環境、提升地方政府形象、增強吸引力的迫切需要
一個地區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單靠自身的力量不行,必須全面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才能快速發展自己。這幾乎是所有先進發達地區所走過的共同道路。東部沿海地區且不說,就拿內地的川、渝、湘、鄂、豫等省(市)與東部沿海城市相比,他們的硬件并不占優勢,但為什么能吸引到海外許多知名企業紛紛落戶?他們靠的就是真誠的服務,外商看中的正是他們誠實守信的品質和艱苦創業的精神。現在各地投資環境的競爭異常激烈,花樣百出,但歸根到底還是信用度的競爭,營造優良的信用環境,才是前提、是根本、是保障,講信用是最高層次的招商引資。不難想象,在一個信用嚴重缺乏的地方,必定會合同不履行、政策不兌現、承諾不落實。如此,拿什么來引進項目、資金和人才?即使引進來也留不住。廣西許多位于西江流域郁江段的內河港口,條件優越,是連接大西南直通粵港澳的最便捷港口,但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由于港口整治不力,“三亂”和“吃拿卡要”現象突出,致使許多外地商賈改道而行,一度造成港口吞吐量不斷下降,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社會形象。近年來,地方政府及時對港口進行大力的整治,凈化了港口環境,許多客商又紛紛回來了,昔日蕭條的港口又重新繁榮起來,并且隨著港口經濟的迅速發展,又帶來了許多依托港口而建設的大型建材項目。這都充分顯示了信用的價值,同時也說明地方政府不斷優化信用環境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三)營造良好信用環境是提高市民道德素質、創建文明城市、增強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信用是安身立業之本。常言道: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政府無信不威,社會無信則亂。信用不僅僅是一種資源,能有效地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推動經濟發展,同時它還是一種文化,一種制度,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如果在一個地方,人與人之間缺乏起碼的信任,信用環境混亂,社會各個層面都面臨信任危機,那么這個地方就沒有秩序,文明就無從談起。國內一些走私、販私盛行、黑惡勢力霸道、官商腐敗盛行的地方,由此而換來的虛假繁榮都不長久,最終都如曇花一現般消失了。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今天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是地方政府的共同愿望,而要實現這個愿望,不僅需要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而且要高度重視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建立規范有序的社會環境,形成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和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而加強地方社會信用建設,事關三大文明建設全局,事關地方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地方一級政府,一定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牢固樹立起“文明立市,誠信立業”的嶄新現象,凝聚起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把守責之地建設成為信用環境最好的地方。
二、營造良好信用環境需要著力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通過強力治理“三亂”,凈化行業執法環境;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重拳打擊假冒偽劣,凈化行業執法環境;清理整頓各種非法金融機構,打擊逃債、騙債、廢債,凈化金融環境;整頓機關作風和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以及整治市容市貌等系列行動,地方經濟發展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地方政府的形象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與全國先進發達的地方相比,不少地方地方政府的措施還不夠有力,機制還不夠靈活,環境還不夠寬松,特別是營造優良的信用環境的氛圍不濃。當前迫切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一)政府機關方面。要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人手,以建立法治政府、廉潔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為目標,重點解決政策不透明、不規范、多變性的問題,解決好社會承諾事項不兌現的問題,解決行政執法隨意性的問題,解決為政不廉、辦事不公、作風不正的問題,全力打造“誠信政府”的形象。(二)企業方面。要把企業信用建設作為建設的切入點和第一要務來抓。通過不斷努力,使現有的企業大部分達到較高的信用等級,讓企業比較自覺地實行誠信經營;引導企業塑造“誠信就是生命”的企業精神,使企業信用管理涵蓋企業生產、經營、分配等各個環節;使信用道德滲透到產品的質量、設計、商標、廣告、營銷等各個環節。(三)個人方面。要分步驟、有
重點地推進個人信用建設,提高全體公民的誠信意識,樹立誠信立業的形象。抓緊構筑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個人經濟規范,引導全體公民在經濟活動中重信用、守信用。要以非公有制企業經營者和個體工商戶為重點,從各金融機構、工商行政部門聯合征集做起,加快建立相應的個人信用服務體系、管理系統。
三、營造良好信用環境的思路與對策
針對目前社會的信用環境,要按照政府信用是表率、企業信用是重點、個人信用是基礎這一思路,努力營造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信用環境,打造好信用這一基礎工程,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動力。
(一)政府信用環境建設
1.政府機關和職能部門的信用環境建設
(1)轉變政府職能,建立高效行政制度。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一條龍”、“一站式”服務;積極探索構建“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實現由直接干預向間接有效管理、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調控的轉變,提高行政效能。(2)建立科學決策制度,規范政務行為。努力提高領導干部的決策水平,探索建立科學、民主、規范的決策機制,建立行政決策社會質詢和聽證制度,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度。(3)逐步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和監督機制,確保政令暢通。推行“責任行政”的行政理念,防止權力與責任脫節,使政府行政權力和運作始終置于法定責任的軌道,規范運作。(4)加大對政府職能部門的監察力度,建立完善工作制度,逐步實行領導干部“一票否決制”。(5)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和聽證制度,拓展群眾聯系渠道。增加透明度,增強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6)建立行政投訴制度,設立專門機構,接受社會各界對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務員的投訴并及時調查處理。
2.公務員隊伍信用環境建設
(1)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公務員行政行為。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促進公務員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依法管理。公開行政相關辦事程序、辦事時限、公務員辦事紀律、承辦部門和責任人員,嚴格依法行政。(2)建立公務員守信規則,維護政府信用。根據《監察法》和《國家公務員法》,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公務員信用守則》,促進公務員忠于職守,文明行政,嚴格執法,熱情服務,和藹待人,保持良好的公務員信用形象。(3)完善公務員監督機制,加強公務員紀律約束。建立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強化效能監察;實行公務員效能建設領導負責制,促進公務員監督機制建設;同時,發揮人大、政協、社會團體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強公務員外部監督。
(二)企業信用環境建設
1.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經營管理。結合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加快建設現代企業制度,調整企業經營管理結構,確立企業法人財產權,建立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制度,健全會計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嚴格質量管理、信守合同。依法及時足額納稅,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觀基礎。
2.建立企業及企業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數據庫,通過信用信息網絡平臺向社會提供本地企業資信情況,并在企業中推行“信用護照”,以此作為企業等級和市場準人的重要標準。
3.堅持正確的經營理念,建立“四不”承諾公約。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把“不逃稅騙稅、不制假售假、不逃廢債務、不做假賬偽賬”作為企業的經營守則,并向社會作出承諾。
4.構建新型的銀企關系,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企業要恪守信用這一理念,按期還本付息;金融機構要提供優質服務,大膽借貸,為地方經濟發展增添活力。
5.大力推動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規范與發展,爭取建立起規范性的行業協會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建立行業信用守則,規范行業行為。引導同行業自覺形成一種維護信用的良好風氣,推動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個人信用環境建設
1.廣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把誠實守信作為教育重點,強化誠實守信觀念。要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納要》的實施,以德治市、依法治市的要求,開展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弘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新風尚,通過德治建設和法治建設,不斷提高全體公民的道德信用素質。
2.結合時代要求,在全體公民中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要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公民中廣泛開展以“知榮辱、樹新風”為主題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人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把“八榮八恥”轉化為自覺行動。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形成人人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氛圍。
3.制定公民誠實守信行為守則,規范公民行為。營造公民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的良好氛圍,逐步在公民中建立誠實守信的思想觀念體系和道德行為準則。
篇10
摘 要:本文根據“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特點,針對教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數字圖像處理精品教材群建設,并從幾個方面證明了教材群建設不僅可以推動精品課程建設,培養和造就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還能促進課程教學條件的進一步完善,強化立體化教材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精品課程;數字圖像處理;教材群建設;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精品課程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其既應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需要,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利于帶動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又應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
精品教材是精品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同類教材中的精品。其既要適應我國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現狀,又要反映世界高等教育教學水平。在世界上是先進的,在我國是最高水平的。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主要講授利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加工分析的方法和原理,處理算法和原理都需要在計算機或其他終端上實現或呈現,所以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因此,在進行教學時,無論從課堂講解、實驗環節,還是課后實踐都應結合“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本身的這一特點,單純依靠課堂講解理論已遠遠不能滿足教學要求。目前,教學實驗系統的運用得到了發展,這是利用圖像直觀可視特點的一個體現,但許多實驗系統只是涉及個別課程內容的演示程序,并且主要注重于課堂教學,而沒有建立起課堂和課后全方位的適應該課程特點的教學模式,許多教材只注重理論,實踐性較差。而以上問題要得到解決,需首先解決教材問題。為此本文提出了建設針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系列教材,簡稱教材群。該建設可使教與學活潑生動,而且利用各種可視化編程語言建立演示和實驗平臺,以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1 “數字圖像處理”精品課程教材建設情況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是一門系統地研究圖像理論、技術和應用較新的課程,是電氣信息類、計算機技術類等專業的主干課程。我國高校開設此課程始于八十年代,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無論在教學、教學研究還是科學研究上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目前國內在教學及教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一批國家、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出現,如武漢大學的“數字圖像處理教改項目”獲國家級獎;北方交大的“數字圖像處理”教材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武漢大學的“數字圖像處理”建設成國家級精品課程;上海交通大學的“醫學圖像處理”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目前“數字圖像處理”教材種類繁多,大都代表了圖像處理的研究內容和發展方向,但針對“數字圖像處理”一門課程建設教材群目前在國內還沒有這樣的先例。并且國內基于VB編程的“數字圖像處理”教材及實驗指導書沒有檢索到,基于MATLAB編程的“數字圖像處理”教材雖有幾套,但都內容繁瑣、缺乏實用性、新穎性、創新性。由此,我們首次提出了“數字圖像處理”精品教材群建設思想,并圍繞精品教材群建設思想展開工作。
首先,“數字圖像處理”精品教材群應是“立體化”群形式,即以紙介質教材為主體,配以音像、電子網絡形式教材,形成一個資源共享的教學包,為教學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其次,“數字圖像處理”精品教材群應是以“數字圖像處理”主教材為基礎,研究編制基于數字圖像處理的《VB圖像處理》、《Matlab圖像處理》教材,并編制《基于VB語言的數字圖像處理實驗指導書》、《基于Matlab語言的數字圖像處理實驗指導書》、《基于DSP的數字圖像處理實驗指導書》。而教材群經過幾屆教學實踐的檢驗,最后可作為同類教材中的精品群而推廣。
2 教材群建設推動精品課程建設
“數字圖像處理”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是“學生通過數字圖像處理的學習,能掌握圖像處理的基本理論、概念、方法和技術,了解本領域最新的成果和發展動態;了解交叉學科的特點,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啟迪創新思路和意識,通過實驗鍛煉動手實踐能力;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打下一個較堅實的基礎,為后續課程的學習作好鋪墊,為以后從事本領域或相關領域工作、深造、研究作好準備”。課程組在對傳統本科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基礎上,2006年主編并出版了《數字圖像處理》教材,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8-2009年以課程組教師為主體編寫紙質《基于VB語言的數字圖像處理實驗指導書》和《基于Matlab語言的數字圖像處理實訓》教材將由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數字圖像處理”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將教材群建設與精品課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教材群建設帶動教學觀念更新、培養師資隊伍、改革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條件、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教材建設成果充實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和媒體形式,推動精品課程建設不斷發展與完善,該課程于2008年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
3 教材群建設培養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
教材是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載體。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加速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師資隊伍教學觀念的更新是教材建設適應現代教育的前提,同時也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教材群編寫和精品課程建設要求教師具有較高學識水平和較強工作能力。為有效地適應教材群編寫和精品課程建設的新需求,課程組通過教學、科研、進修、培養等實踐活動,進行了高等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規律、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等方面的學習,轉變了教師是知識的壟斷者、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的舊觀念,樹立了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展、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觀念;同時,課程組改革了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不相適應的部分,將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引入課堂,達到了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的。通過課程教材群建設,我們造就了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方法、適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確保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4 教材群建設使課程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完善
教材群使用與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和網絡教學環境是課程主要教學條件,是課程建設的基礎。教學條件是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物質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工作。
5 教材群建設促進了立體化教材建設
立體化教材是一種綜合性教學資源,它以形成教學能力,促進教學改革,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需要為目標。立體化教材的主要形式包括紙質教材、音像制品、電子及網絡出版物等。其中電子和網絡出版物包括電子教案、電子圖書、CAI課件、案例庫、試題庫、資料庫、網絡課程等。我們開發的數字圖像處理立體化教材主要包括紙質教材群、電子教案、CAI課件、網絡課程等。
- 上一篇:無機化學方法
- 下一篇:構成學前教育的核心要素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