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應鏈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供應鏈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供應鏈的特點

篇1

[關鍵詞]智慧供應鏈特點;構建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0-0020-02

1 智慧供應鏈興起的背景

在新的智能經濟時代,許多先進的管理模式如JIT生產方式、敏捷供應鏈等得到應用。顯然,這些模式能夠提升供應鏈運作效率,但同時也造成了供應鏈在抵抗各類干擾事件風險應對能力的不足。當今,供應鏈模式存在難以解決的五大難題,如下圖所示。

在這種背景下,智慧供應鏈孕育而生。如何建立面向未來的智慧供應鏈是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2 智慧供應鏈的概念及特點

2009年,復旦大學羅鋼博士在上海市信息化與工業融合會議上首先提出“智慧型供應”的概念。“智慧供應鏈”是結合物聯網技術和現代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在企業中和企業間構建的,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網絡化和自動化的技術與管理綜合集成系統。

智慧型供應鏈的核心是著眼于使供應鏈中的成員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盡量消除不對稱信息因子的影響,最終從根本上解決供應鏈效率問題。由于嵌入了智能信息網絡技術,“智慧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相比,具備以下特點:

(1)技術的滲透性更強。在智慧供應鏈的大環境下,供應鏈管理者和運營者會采取主動方式,系統地吸收包括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在內的各種現代技術,實現管理在技術變革中的革新。

(2)可視化、移動化特征更加明顯。智慧供應鏈更傾向于使用圖片、視頻等可視化的形式來表現數據,采用智能化和移動化的手段來訪問數據。

(3)信息整合性更強。借助于智能化信息網絡,智慧供應鏈能有效打破供應鏈內部成員的信息系統的異構性問題,更好的實現無縫對接,整合和共享供應鏈內部的信息。

(4)協作性更強。在高度整合的信息機制下,供應鏈內部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其他成員的信息,并及時掌握來自供應鏈內部和外部的信息,并針對變化,隨時與上下游企業聯系,做出適當調整,更好地協作,從而提高供應鏈的績效。

(5)可延展性更強。在基于智慧信息網絡的智慧供應鏈下,借助先進信息集成,信息共享變得可以實現,企業可以隨時溝通,供應鏈的績效也不會因供應鏈層級的遞增而明顯下降,延展性會大大增強。

3 構建智慧供應鏈的意義

3.1 高度整合供應鏈內部信息

傳統供應鏈內部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基于存在直接的供應和需求關系的企業之間的。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信息流往往會由于不同企業采用的不統一的信息標準系統而導致無法正常流通,使得供應鏈內部信息無法自由流通和共享。相比之下,智慧供應鏈依托智能化信息技術的集成,能夠采用有效方式解決各系統之間的異構性問題,從而實現供應鏈內部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保證信息流無障礙地流通在供應鏈的各個動脈和靜脈組織,提高信息流的運轉效率和共享性。

3.2 增強供應鏈流程的可視性、透明性

傳統供應鏈環境下,上下游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和實現方式,整個供應鏈是不可視的。由于供應鏈的不可視性,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無法對產品的銷過程實現全面的了解,僅從自身流程和業務,以比較單一的成本因素考慮如何選擇供應商和銷售商。這樣就無法實現供應鏈內部企業的一致性和協作性,更不能形成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導致供應鏈競爭力低下。擁有良好可視化技術的智慧型供應鏈,能夠實現企業之間的信息充分共享,對自身和外部環境增強反應的敏捷性,企業管理者能夠依據掌握的全面的產品信息和供應鏈運作信息,正確做出判斷和決策,組織好切合市場需要的生產,實現有序生產管理。

3.3 實現供應鏈全球化管理

智慧型供應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它一方面能保證供應鏈在全球實現擴展,也能防止供應鏈在全球化擴展的情況下效率降低問題。信息交流和溝通方式在傳統供應鏈下是點對點,1對1的,但隨著供應鏈層級的增加和范圍擴展,這種傳遞方式難以應對更加復雜的信息轟炸。智慧供應鏈依據自身對信息的整合和有效的可視化特點,可以打破各成員間的信息溝通障礙,不受傳統信息交流方式的影響,能夠高效處理來自供應鏈內部橫向和縱向的信息,實現全球化管理。

3.4 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

智慧型供應鏈所具有的信息整合性、可視性、可延展性等特點,使得供應鏈內部企業能夠實時、準確地通過了解供應鏈中各環節企業的生產、銷售、庫存情況,保證和上下游企業的協作,避免傳統供應鏈由于不合作導致的缺貨問題。因此,智慧供應鏈能夠從全局和整體角度將破壞合作的運營風險降到最低。

4 構建智慧供應鏈的途徑

4.1 持續改進

企業獲得利潤所依靠的載體是源于產品的持續改進。然而,在智慧供應鏈的大環境下,企業要實現產品持續改進,必須借助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方面的信息化技術,來增強產品的數據集成性和協同性。建立集成的產品研發、生產計劃及執行的業務流程,實現產品研發管理集中化,并控制生產工藝,制定合理的生產標準,并在不同生產基地實施,增強供應鏈成員在集成技術下的一致性和協同性。

4.2 完善生產計劃系統

作為供應鏈的成員,企業需要從整體出發,努力構建完整的生產計劃管理系統,使不同產品能夠與相適應的計劃模式、物料需求及配送模式進行匹配,從而拉動物料需求計劃。實現ERP系統與SCM系統完美對接,增強銷售過程的可視化和規范化,營造涵蓋客戶交易執行流程與監控的平臺,動態控制過程,及時掌握相關重要信息,以便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

4.3 實現財務管理體系標準化和一體化

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標準化管理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財務管理工作歷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更需要標準化。處于供應鏈中的成員,迫切需要建立標準化的財務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供應鏈中的企業可以通過查看財務數據來及時了解企業的運營信息。在具體實現過程中,企業需要利用ERP系統來實現企業的財務業務的一體化,從傳統記賬財務業務分析轉向價值創造財務分析。在成功實施ERP后,可以構建基于數據倉庫平臺數據分析及商業智能應用。通過財務管理的標準化和統一化,增強供應鏈的可視性和共享性。

4.4 定制化的供應鏈可靠性設計

供應鏈管理也被稱為需求管理,其中一大難題——不斷擴大的客戶需求。在智慧供應鏈管理下,企業能與客戶保持緊密關系,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在智慧供應鏈中,客戶將被視為供應鏈系統難以分割的一部分。作為供應鏈管理人員,一方面,設身處地地站在客戶角度來思考問題,以客戶需求為根本,融入供應鏈管理;另一方面,激勵客戶參與供應鏈系統設計、運行和管理。智慧供應鏈著眼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都與客戶緊密聯系。通過大量的信息交互,智慧供應鏈對客戶進行細分,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

從供應鏈可靠性角度來看,客戶需求是一種需要關注與整合的資源,合理利用客戶需求將有助于平衡供求關系,從而確保供應鏈系統的供應可靠性;從客戶角度來看,可以通過參與供應鏈的設計、運行和管理,從而改善自己的購買方式,購買切合自身需求的產品。但是客戶對于服務標準是不一樣的,智慧型供應鏈管理需依據不同標準合理區分顧客,提供可靠的個性化服務解決方案。

4.5 可以借助標尺競爭,提升供應鏈可靠性

通過引入相同類型的企業,并以此作為參照對象,需要監管企業成本和資金投入分別由類型相同企業的成本和資金投入決定是標尺競爭的核心思想。處在標尺競爭的監管情況下,價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同類企業的成本。

智慧供應鏈通過合理引入標尺競爭,供應鏈管理者就不用了解各成員企業的成本與投入具體信息。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監管機構對被監管成員企業的信息依賴問題,也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監管問題。對價格實行價格上限監管方式,服務可靠性監管從供應可靠度與產品合格率兩方面進行控制,促使成員企業依據“標尺”提高各自的服務可靠性,提升供應鏈整體可靠性。

5 結 論

隨著未來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管理方式的改善,智慧供應鏈將更具智能性、可視性、高度信息整合性、高協作性,供應鏈管理和決策將會變得更加柔性化,能夠有效解決目前供應鏈管理普遍存在的五大難題。參考文獻:

[1]趙柟.持續變革與創新,構建智慧供應鏈管理[J].2012(12).

篇2

一、課程建設任務和目標

本課程從物流金融特點及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入手,引入物聯網及智能技術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介紹,同時詳細介紹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參與者、業務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與組織實施,物流金融風險控制以及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最后針對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讓學生探討在該業務中引入物流金融對案例的流程及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的業務管理能力。本課程目標: 2.能力培養目標:(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業流程,具備融資對象評價、監管合同和倉單質押監管服務制訂的能力。(2)能制訂并組織實施物流金融作業任務。(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術,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綜合管理創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物流金融課程內容

基于工作過程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習物流金融課程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物流金融業務分析與需求分析,質押與監管方案設計,監管項目合同簽訂,倉單質押監管服務與組織,動產質押監管服務與組織,抵押監管服務與組織,貿易監管服務與組織,物流金融業務綜合實訓,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服務運作,物流金融風險控制,物流成本控制與績效考核。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物流金融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現代物流與金融服務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與產生過程、地位與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應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趨向幾個部分。教學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環節的重點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發展對物流金融的促進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趨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業務架構。包括:RFID與物聯網簡介、了解物流信息技術發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業務流程架構、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業務管理系統架構。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業務風險降低的技術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環節的風險。掌握通過構建智慧倉儲、智慧安全監督、智慧物流,實現“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運輸流”為一體的“物流金融”業務與服務,降低物流金融風險。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業務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構建智慧倉,掌握通過提供倉儲、物流、金融、商貿創新服務,增強與供應鏈上合作伙伴的聯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務。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業務的應用案例。教學要求:熟悉中儲物流、柏亞倉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決方案。

篇3

關鍵詞:新經濟環境;服務供應鏈管理;教材創新

一、《服務供應鏈管理》課程建設日益受到重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主動力作用更加顯現。2017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占全國GDP比重為51.6%;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0%,比國內生產總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出1.1和1.9個百分點,已連續五年在三次產業中領跑[1];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拉動全國GDP增長4.0個百分點。經濟結構的這種變化趨勢,要求我國必須把握增長、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適應并引領經濟新常態,盡快形成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一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的重要標志。服務供應鏈是指服務業的供應鏈,它是以服務產品為核心的一種供應鏈。產品供應鏈是指制造業的供應鏈,它是以制造業實體產品為核心的一種供應鏈。由于服務產品與制造產品的本質區別,服務供應鏈與產品供應鏈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運營管理方面服務供應鏈具有許多全新的特征。在服務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許多高校已經不滿足于原有的側重在制造業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服務供應鏈管理》已經被許多985高校、211高校物流管理與工程專業列為專業課程。例如,2012年以來,南開大學物流工程碩士專業就將《服務供應鏈管理》列為專業選修課程。《服務供應鏈管理》自2012年起就是天津大學物流工程碩士專業和物流工程本科專業《物流服務運作管理》課程的重要配套教材。此外,不少本科院校如武漢學院等在新建國內第一個供應鏈管理專業中,將《服務供應鏈管理》作為必須建設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服務供應鏈管理》也是電子商務、工業工程、工商管理等專業的重要參考教材。

二、新經濟環境下《服務供應鏈管理》課程創新的必要性

2012年以來,國內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日益呈現出新的經濟發展特點。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和國內各個傳統行業進行了緊密結合,顯著地帶動了社會經濟的創新發展。與此同時,供應鏈管理在中國企業中得到快速應用,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0月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2017]84號),為供應鏈的深入發展吹響了前進的號角。2017年10月,在批準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明確了供應鏈管理服務單列統計類別:商務服務業-7224-供應鏈管理服務[2]。因此,伴隨新的產業環境和技術支撐,服務供應鏈在推進國民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服務供應鏈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機遇也不斷呈現。然而,在相應的課程創新過程中,需要把握住服務供應鏈管理的“變”與“不變”。首先,服務供應鏈領域的研究本質沒有變。一方面,服務供應鏈的框架沒有變。2009年,筆者提出了服務供應鏈研究的方向盤模型[3]。方向盤模型從服務營銷管理、服務能力合作與協調、服務質量管理和服務績效與利潤分配管理等方面展開研究,它跳出了原有的單一服務企業制定決策的局限,從供應鏈整體出發進行服務供應鏈全面的優化控制。同時,在方向盤模型中,服務集成商充分考慮供應商和客戶的需求,以顧客化的需求來驅動顧客化的服務運作計劃,獲得柔性敏捷的市場響應能力。至今,這一研究框架和分析邏輯依舊適用。另一方面,服務供應鏈的運行本質沒有變。服務供應鏈的本質仍然是以服務能力合作為核心的供應鏈,服務集成商與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合作仍然是以服務能力的購買或者銷售為基礎,進行能力合作的協調,這一本質在今天仍然沒有改變。其次,服務供應鏈的研究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服務供應鏈與其他各種復雜環境的交叉,產生了許多新的服務情境和許多新的研究機遇。首先,隨著行為運作研究的不斷興起,服務供應鏈中的行為研究不斷得到重視。從行為視角對服務供應鏈管理問題進行系統性研究,解釋復雜競爭環境下企業行為互動的內在機理與決策機制,對提高服務供應鏈的運行效率與效益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基于行為的服務供應鏈管理也取得了積極的研究進展。其次,當前許多制造企業和商貿企業對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服務企業在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的同時,開始探求降低服務成本,轉變服務模式,由提供大規模服務轉向提供大規模定制服務。因此,研究服務企業如何基于供應鏈角度提供大規模定制服務,已經成為產業實踐發展的迫切需求。第三,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等技術被運用到傳統的服務行業中,促使服務行業產生巨變。物流業、旅游業、醫療業、金融業、教育業和政府服務等服務行業,受到了“互聯網+”的深遠影響。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服務供應鏈管理正在向全場景服務、數字化運營和構建服務生態圈的方向變革。然而,無論是何種方向的變革,傳統的服務集成商正在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平臺方向轉型升級,例如攜程、貨車幫等。平臺型服務供應鏈成為服務供應鏈發展的重要趨勢。第四,“服務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推動了制造產業結構的變革,制造業逐漸呈現出“服務密集化”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服務作為中間投入要素滲透到了生產環節的各個領域。經濟學界將這種現象解釋為“制造業的服務化”,這種服務化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不可抵擋的發展趨勢之一。服務型制造供應鏈視角下的服務供應鏈管理,也值得深入研究。最后,除了理論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外,在產業應用層面,服務供應鏈也有許多新的實踐。結合我們十年來在產學研課題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服務供應鏈管理思想在物流企業產品創新、智慧物流發展規劃、物流園區服務產品設計、港口服務供應鏈優化、地鐵發展規劃等產業實踐中都有顯著的應用,迫切需要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提煉出服務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管理實踐中運用的方法,為深度理解服務供應鏈發展趨勢提供更加有益的補充。

三、新經濟環境下《服務供應鏈管理》課程創新的整體框架

當前,既有的《服務供應鏈管理》教材普遍編寫時間都是2012年之前[3],學生普遍反映已有的物流運作知識體系較為陳舊,缺乏應用實踐案例,不能反映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學生也無法獲得最新的服務供應鏈管理相關知識,所以現在迫切需要結合我國服務行業運作管理發展實踐,編寫一本與時俱進的專業教材。在當前的“互聯網+”、“智慧物流”、“服務型制造”、“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等新興環境影響下,服務供應鏈管理表現出許多新的特征,迫切需要對這些特征進行梳理,并提煉出相應的理論與方法,為本科生學習提供必要的參考。通過編寫此教材,對中國服務供應鏈運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進行系統的總結與提升,形成具有較深理論價值和較強實踐意義的課程教材。因此,教材改革的整體框架應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仍然保留傳統的《服務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體系。比如,服務供應鏈的基礎理論、服務外包和服務企業的擴展、服務供應鏈設計、基于服務產品創新的功能型服務提供商選擇、服務供應鏈能力合作的協調機制、服務供應鏈的服務傳遞能力穩定性、服務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技術支撐體系等幾個部分內容仍然是服務供應鏈管理知識體系的核心,這些核心問題仍然具有重要的學習價值。其次,在教材改革中,應該增加服務供應鏈管理的新內容。特別體現在將最新的服務供應鏈研究內容進展融入教材體系中,以此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4]。例如,要體現面向020時代的服務供應鏈管理、大規模定制化環境下的服務供應鏈管理、“互聯網+”下的服務供應鏈管理變革、服務型制造模式下的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鏈生態圈設計方法等內容。最后,在教材創新中,要體現最新的實踐應用成果。服務業的不斷發展為服務供應鏈的興起與繁榮提供了許多機遇。服務供應鏈不僅在物流行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而且在旅游、電信、司法、咨詢、廣告、商務等行業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服務供應鏈的價值日益凸顯[5]。因此,要體現服務供應鏈最新的產業應用,包括服務規劃設計、服務改進、設施布局、服務能力協調等方面的創新應用。

篇4

[關鍵詞]物聯網;供應鏈;射頻識別技術

[中圖分類號]F25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10-0062-02

作者簡介:任珺(1988-),女,江蘇南京人,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運經濟金融與物流。

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其后,奧巴馬政府將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重點之一。在我國,總理也在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國”,對物聯網的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隨后,物聯網被正式列為我國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物聯網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物流領域是物聯網相關技術最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之一,本文針對物聯網對供應鏈發展的影響做以研究。

一、物聯網概述

物聯網的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英文名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物聯網就是指傳感器網。而廣義物聯網按照《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的定義則是在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領域加入了新的維度;在過去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之間的信息交換中,現在又加入了任何物體。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動態網絡——物聯網。其本質就是通過傳感和傳輸手段,將實物的信息進行自動、實時、大范圍、全天候地標記、采集、傳輸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搭建信息運營平臺,構建應用體系,從而增強社會生產生活中信息互通性和決策智能化的綜合性網絡系統。從技術層面上說物聯網=云計算+泛在網絡+智能傳感器。

物聯網在原有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技術、產品電子代碼技術(EPC技術)傳感器技術、模式識別和RFID識別技術等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共享,進而對物品實現“透明管理”。

二、物聯網對供應鏈各環節的影響

在供應鏈各環節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最根本的特性就是信息互通和決策智能,也就是說會使供應鏈的管理更為透明,無論物品處于供應鏈的哪個環節都能被實時追蹤監管,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損失。下面就從供應鏈的各個過程來具體分析物聯網給供應鏈帶來的發展:

1.生產環節(制造商)

在生產環節,制造商應用RFID技術和EPC技術,即在產品上添加電子標簽,其后用射頻識別技術掃描標簽,這樣就不僅可以制定高效的生產計劃,提高對需求的響應速度,而且可以建立起完成自動化的生產線,實現在整個生產線上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產成品的識別與跟蹤,減少人工識別的成本和出錯率,提高效率和效益。

在產品售出后還可以跟蹤產品,及時召回問題產品,獲得消費者的反饋信息,以改進產品及服務,增加廠商信譽并且可以提升在消費者群體中的口碑,這樣就有利于發展和維護客戶群。

2.倉儲環節

在倉儲過程中應用的物聯網技術主要為智能貨架技術,所謂智能貨架就是包括吧臺傳感器、數據采集處理、安裝于貨架上的傳感器,具有自動化、智能化等特點。不僅可以有助于實現自動化的存取貨、盤點貨物等操作,保證發貨退貨的正確性和補貨的及時性,降低庫存,增加作業的準確性和快捷性,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儲存成本,節省勞動力和庫存控件,同時減少了整個物流中由于商品誤置、錯送、偷竊、損毀和庫存、出貨等造成的損耗,甚至還可以幫助企業達到零庫存(JIT)的狀態,使得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具體來說,應用物聯網技術后的倉儲有兩個優點,一是優化了庫存結構,確定了庫存中貨物的合理比例。這樣既保證企業的生產與銷售,又不會占用倉儲,合理配置了存儲空間。二是減少了重復勞動。在傳統倉儲過程中,人工對貨物的盤點既費時又費力,在盤點過程中還會出現錯誤,然而在運用了物聯網技術后,這一環節便不再是企業的煩惱,只需要利用射頻識別技術將貨物信息掃描進電腦,利用計算機就可以輕易了解貨物的數量、所處位置等各項信息。一旦原材料等到達補貨點,電腦會自動發出通知來進行原材料采購。總的來說,在倉儲過程中運用物聯網可以降低運輸及倉儲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3.配送、分銷環節(分銷商)

從物流角度來說,配送和分銷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但是配送又是一個特殊的環節,在配送和分銷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將大大加快配送速度,提高揀選與分發過程的效率和準確率,并能減少人工數量,降低配送成本。

具體來說就是運用RFID技術等,首先規劃配送路徑,按照配送先后順序裝載上車,后配送的先裝載。在配送過程中準確識別出貨物應該配送的銷售點和客戶,減少人工識別的過程,加快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了服務質量。目前許多快遞公司在貨物的流轉上通過運單的掃描,在網頁上可以顯示貨物目前所處的位置,方便貨主查詢,這是目前物聯網在配送方面的一個應用。

4.運輸環節

運輸在物流環節中耗時較長,但當在運輸過程中貨物和車輛都被貼上了EPC標簽,運輸線路中安裝RFID接收轉發裝置,就可以了解貨物所處位置以及預計到達時間(ETA)。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貨物流通費用,提高周轉速度,優化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國內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并且還可以實現低碳運輸綠色物流,順應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在貨物裝運上貨車后實現貨物自動識別,自動分類處理,自動通關等,使智慧物流成為現實。全程運輸路線中貨車可以被追蹤到,可視化管理既提高了運輸安全性又提高送貨可靠性和送貨效率,從而提高了服務水平。

5.零售環節(零售商)

當貨物到達零售商處,零售商就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完成適時補貨,有效跟蹤運輸與庫存等工作,提高效率,減少出錯。

具體來說運用物聯網技術在零售環節可以降低庫存水平,減少存貨,降低安全庫存量,一旦有補貨的需求計算機會自動提示,類似于看板管理,但又更為智能。零售商還可以追蹤產品,保證產品質量,減少貨物損壞、錯送和丟失等,提高了各項工作的效率。

6.消費者

基于物聯網技術建立的產品智能可追溯系統可以保證消費者對消費品進行溯源,更便于了解自己所購買到的物品從而安心消費。在食品藥品安全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智能可追溯系統將會打消人們的擔憂。此外,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在消費時會花上許多時間搜尋和等待,而物聯網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等待和搜尋時間,使消費者迅捷獲取產品以及廠商的相關信息,選擇自己更為滿意的產品,達到消費者和商家的雙贏。

三、物聯網在供應鏈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人們對物聯網技術抱有期待與憧憬,目前為止物聯網技術還不是廣泛應用的技術,在運用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問題有兩點。

1.成本問題

射頻識別技術的關鍵在于電子信息標簽與終端也就是射頻識別器,目前國內廠商生產與銷售的標簽和終端仍然價格不菲,大量運用不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會成為拖累,因此物聯網應用的領域首先是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鏈中。惟有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有技術專利的我國物聯網技術,降低物聯網應用的成本,推廣物聯網的應用,才能促進我國產業鏈升級。

2.信息隱私問題

在信息標簽的識別過程中,信息可以被射頻識別器所讀取,然而讀取的數據信息的隱私安全成為困擾物聯網發展的瓶頸。因此要對信息加密,發展我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形成統一的標準對物聯網進行管理,通過發展物聯網產業帶動供應鏈的發展。

四、結論

應用物聯網技術有助于形成物暢其流、快捷準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智慧物流服務體,并且可以將各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避免了傳統物流各個環節彼此孤立缺乏協作的狀態,充分發揮出了供應鏈的優勢,提高了供應鏈各環節中的服務質量和運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目前隨著國家政策上的支持,我國物聯網已經出現了許多新的發展,如各地建立的云計算中心等,充分顯示了智聯中國的廣闊前景,物聯網技術運用于供應鏈中也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王繼祥.物聯網發展推動中國智慧物流變革[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0(6):30-35.

[2]孫克武.基于物聯網的物流產業發展研究[J].運營指南,2011(11):44-45.

[3]周敏.淺談基于物聯網的物流管理[J].現代物流,2010(10):54-55.

[4]林猛.淺談現代物流企業及其發展方向[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1).

篇5

【關鍵詞】商業生態系統 智慧物流園 互動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珠海物流園為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新形勢,紛紛向智慧物流園區轉型升級,構建自身的商業生態系統,增強園區節點在區域供應鏈中作用。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通過自身平臺的聚集作用,將大批的物流企業、物品買賣雙方、補足服務提供商(如加油站、質檢單位等)以及園區平臺發展助推群體(如政府)等聚集在一起。這些企業在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中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活動,這些互動能否保持健康的發展狀態,是園區企業良性競爭、協同共贏的根本,同時也是整個園區生態系統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本文從商業生態系統的視角,分析智慧物流園區企業互動關系,為提升園區企業運營效益提供新思路。

一、園區企業互動與協同的關系

(1)園區企業互動。“互動”按照詞義上來說是不同對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和結果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智慧物流產業園的每個企業通過園區提供的平臺或自身的活動傳播信息、需求,與其他單位進行競爭或合作,直接或間接產生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互動。

(2)園區企業協同。“協同”是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協同表現了個體在整體發展運行過程中協調與合作的性質。不同資源或個體之間的協調、合作,可以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形成拉動效應,共同推動整體事物前進,產生協同效應(即“1+1>2”)。協同的結果是良性的,它能使個體獲益,整體加強,實現共同發展。園區企業間協同能保證智慧物流產業園企業發揮出更大的效力,促進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3)園區企業互動與協同。智慧物流產業園中企業的互動與協同都是不同企業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但是互動不同于協同。園區企業間的互動是企業之間一種相互關系,這種關系沒有好壞之分,它可以體現為企業間的精誠合作,也可以體現為企業的相互競爭博弈;園區企業間的協同強調的是企業協調與合作,共同完成園區業務目標的過程,它可以使園區的系統的各個部分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從無序狀態走向有序狀態。所以園區企業間的協同是一種園區企業為了達成某一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積極互動,能使園^系統發揮出整體效應,產生“1+1>2”的效果。

總之,園區企業協同是園區企業互動,而園區企業互動不一定是園區企業協同。

二、智慧物流園區企業互動的條件和目標

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的核心是平臺,它是園區商業生態系統構良性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園區內、外各方連接與互動的媒介。平臺由基石、基本架構和接口構成,它們共同作用,形成了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強大的資源集結力,將園區各方集結在了一起。

(一)園區企業互動的條件

智慧物流園區企業要產生互動存在兩個必要的前提:

第一、與園區企業業務相似或者存在互補關系。物流園區不僅是貨物的集散地,也是相關企業的集結地,當兩家企業的業務相同或相近時,互動既可能表現為競爭,也可能表現為合作;若兩家企業的業務存在互補關系時,它們之間的互動主要表現為合作。

第二、與園區企業有實現互動的接口。在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的平臺中,接口既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實物接口一般是有形的,如園區的倉庫、道路、車輛及裝卸搬運等設備設施,這種接口要實現企業的互動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企業才能進行順利互動;抽象的接口是無形的,最典型的就是數據接口,如智慧物流園區的信息系統的數據接口(例如企業間的接口、與政府的接口、與輔助服務單位的接口、與物流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的接口、與其他園區信息系統的接口等)。數據接口可以使園區企業與政府部門、金融部門、園區內外其他企業以及輔助單位進行互動。除此以外,智慧物流園區設定的規章制度與標準也是重要的無形接口,是園區企業實現良性互動的保障。

(二)園區企業互動的目標

智慧物流園區企業互動會產生競爭與合作兩種結果,這就意味著園區企業是在競爭與合作中發展的。競爭有良性競爭與惡性競爭,良性的競爭有利于提高園區企業自身的業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并且能提高園區企業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推動整個園區系統的良性發展。惡性競爭導致園區企業互相傷害,從而損害物流園區的整體利益,阻礙園區的發展;合作能使企業相互配合、互為補充,是企業間協同的重要表現。園區企業的優勢互補使企業在各自要素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更容易形成一個整體,協同工作,達到“1+1>2”的效應。

智慧物流園區要可持續發展,其商業生態系統必須良性、有序的發展。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園區的企業的互動要保持在良性競爭和協同工作的狀態。因此,智慧物流園區企業互動的目標就是讓園區企業協同合作、良性競爭,提升自身和園區業務的運營效率,為智慧物流產業園的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服務。

三、智慧物流園區企業的互動對象

智慧物流園區是現代物流供應鏈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支持供應鏈上商業流、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四流”的順暢流動,借助園區商業生態系統的平臺接口(如交通運輸線路、設備及產品的標準化、標準化的合同、園區的規章制度以及信息系統數據接口等),這“四流”又將園區企業與園區內、外部的相關企業和單位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相互合作交流,互通有無,共同完成物流業務;同時,又與業務相似或相近的企業進行競爭,奪取更多的資源,改善企業業務能力,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1)與園區內部其他企業的互動。園區內部企業可以通過智慧物流園區內部的物流信息系統接口進行互動。園區內部大多數企業相互之間同時具有相似性和互補性,因此,園區企業通過提供的園區內部數據接口,可以需求信息,尋求合作伙伴,進行優勢資源的互補,協同完成物流業務;同時,也可以進行競價,爭奪業務,提升園區活力和創新能力。

(2)與園區外企業進行互動。智慧物流園區企業通過園區系統平臺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接口,可以與園區外的企業進行互動。當園區物流業務不足時,園區企業通過平臺接口及時掌握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上的信息,可以獲得更多的客戶,彌補園區企業業務不足而造成的損失。同時,園區企業強強聯手,可提高競爭力,爭取更多的物流業務;當園區物流業務繁忙時,由于物流園區受到土地面積以及物流設施設備的限制,容易產生業務過剩。園區企業可以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信息,尋找更多園外互補性企業,合作完成過剩的物流業務。

(3)與園區補足性單位的互動。在智慧物流產業園的商業生態系統連接著許多對物流業務具有補足性質的企業和單位,例如質檢單位、報關單位、銀行、加油站、賓館及汽修單位等企業。園區企業通過園區的系統內的專用平臺接口與它們互動,可以及時為園區企業的提供檢驗檢疫、報關、金融、日常維護及客戶接待的等必要的補充服務。

(4)與其他物流園的互動。智慧園區企業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和運輸線路等接口與其他物流園區進行互動,增強企業自身的業務發展能力。物流園區在供應鏈上的位置不同,所發揮的節點作用和主營物流業務的著力點也不同,因此,不同類型的物流園的業務容易形成互補。通過園區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智慧園區企業與其他物流園區容易產生互動,獲得更多便利的條件,有助于順利完成物流作業,拓展業務,獲得更多的商機;同時,也有利于解決車貨匹配、返程空車等當下棘手問題。

四、智慧物流園區企業的互動效應

(一)智慧物流園區企業良性互動主要途徑

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平臺的接口是園區中的企業和其他關聯各方產生互動的主要途徑。這些接口主要由信息化系統的數據接口、園區產地和物流設備設施以及現代化的規章制度構成。第一、智慧物流產業園區的商業生態系統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有強大的現代信息技術做支持,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使用,使得平臺的數據接口功能更為強大,成為園區企業與其他對象互動的最主要途徑;第二、智慧物流園區可以利用其強大的信息系統進行數據分析,為企業提前安排場地、調配設備、調整運輸線路,使園區系統平臺的有形接口成為企業間良性互動的另一途徑;第三、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標準化的業務流程、以及規范的業務文件等接口能規范企業間互動的不良行為,避免園區企業惡性競爭,是企業間的良性互動持續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智慧物流園區企業互動效應

智慧物流園區企業互動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使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健康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互動可以提升園區企業的服務功能。園區企業通過園區平臺提供的路徑互動可以與其他單位形成互補性的整體優勢,使得企業的服務功能得到提升。在互動的過程中,園區企業容易獲得商機、物流資源以及更多的補充服務資源,園區企業可以整合這些互補性的資源,擴大自身的業務范圍,完善企業服務體系,提升服務功能。

(2)互動可以獲得協同效應。園區的企業不僅可以園區內部企業,也可以同園區外部單位進行互動。積極的互動都是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物流業務而產生的,因此,雙方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實現“1+1>2”的效果,產生協同效應。

(3)互動可以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傳統的物流園中的企業大多單兵作戰,大部分的企業只是作為園區的租客,各自經營自身的物流業務,信息閉塞,導致與上下游企業少有互動,物流作業效率低下。通過園區提供的互動路徑,園區企業能及時的掌握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減少中間環節,有效的利用場地和設施設備,提高物流作業效率,實現現代化管理,從而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

(4)互動有助于園區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園區企業通過平臺接口的互動不僅使企業自身取得了良好的運營效益,而且也推得動了整個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第一、園區通過區內企業的互動園區不僅可以擁有更多的共享客戶和補足品資源,而且能吸引更多的物流供求雙方、補足品企業進入園區的商業生態系統,擴大了園區生態系統的范圍,使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得到發展壯大;第二、園區企業互動使得作業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市場信息更加透明,園區通過對信息的整理、分析,加強了對實物流的控制力,有利于整個供應鏈實物流的高效流通;同時智慧物流園區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也增強了園區個性化服務能力;第三、園區企業互動可以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聯系,拓展園區的業務,為園區系統中企業提供網上支付、信貸等一系列的服務,使整個園區的金融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五、結束語

園區企業作為智慧物流園的主體力量,它們的互動在給自身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增加園區運營量、降低園區的運營成本,提高了園區運營效率,是智慧物流園區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主要動力。智慧物流園應充分的利用系統平臺的強大功能,為園區企業創造更多的互動機會,提升園區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競爭力。

Abstract: Enterprises is the main force of wisdom logistics park, the interaction of them is the key to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usiness eco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bjects, paths and objective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nterprises in wisdom logistics park, it provides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s.

Key words: Business Ecosystem; Wisdom logistics industrial park; interaction

⒖嘉南祝

[1]田宇,楊艷玲.基于物流企業的服務創新研究:互動導向視角[J].科研管理,2016,(02).

[2]白璐.縫隙型企業選擇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核心企業平臺的策略[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01).

[3]劉輝.產業集群與物流園區的互動發展研究[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02).

[4]吳鵬華.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物流企業發展分析[J].物流科技,2012,(9).

篇6

關鍵詞:智慧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再定位與新路徑

一、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一)智慧物流人才培養成為物流產業提速發展的關鍵

隨著中國近幾年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由此帶動了物流領域的不斷推進。而物流領域本身更多的是需要人力的支持,因此,物流業也被稱之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本質上而言,這一產業如果不革新,是無法滿足現代化要求的。因此,想要從根本上打破現有阻礙,減少對勞動力嚴重依賴的現狀,就需要將傳統的物流轉變為智慧物流。2016年,中國的相關文件政策提出:將智慧物流納入國家扶持的新興產業之中,并且將其設為新時代的經濟增長點。在不久的未來,物流領域將匯聚一大批具有先進技術、高端智能的企業,并且也會帶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在眾多國家中,中國的發展較好,并且,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場,根據當下的發展趨勢進行評估,中國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智慧物流發展層面,形成領先地位。智慧物流的崛起,將會代替傳統物流產業,構建出更多的經濟增長及就業機會,因此,在未來物流產業中,也需要更多的相關領域人才。未來的智慧物流管理人才,不但需要明白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控制等技術,還需要明確“互聯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互聯網,達成智能配送、智能倉庫管理等內容。因此,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依托目前較強的技術支持,積極開拓智慧物流市場,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

(二)智慧物流人才需要“商、技”復合型特質

智慧物流除了需要有技術的驅動,本身在管理層面,也有著較強的訴求。當下,智慧物流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積極探索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期待能夠從資金、成本、人力等諸多層面予以降低,增強生產率,革新傳統物流產業,探索智慧物流產業的新途徑。在新的企業管理模式之下,物流的從業人員需要具有較強的全局觀,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智慧物流的崛起,意味著對人才需求的增大,物流人才本身除了具備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在思維層面予以拓展,這是新時代下智慧物流產業發展對物流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智慧物流人才所具備的特點如圖1所示,在專業知識的扎實要求之外,還需要對智能算法、數據挖掘等知識予以掌握,專業能力不但要明確物流作業和管理能力,還需要對數據層面予以掌握和應用,加強作業的生產效率。此外,在智慧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團隊協作能力層面也需要予以提高。綜上所述,智慧物流人才只有滿足了以上的內容,才能夠真正的推動智慧物流的綜合發展。

圖1智慧物流人才特質

二、智慧物流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脫節

目前,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基于互聯網時代下物流行業的發展,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但就目前而言,這方面的人才并不是很多,且人才的知識儲備還不夠豐富,不能滿足當下市場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在此方面仍然存在較強的發展阻礙。

(一)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定位調整滯后

相對于過去,中國的物流產業已經有了質的變化,無論是在技術層面的革新,還是管理層面的提升,總之,物流企業在組織、流程等諸多層面都予以了轉變。而崗位技能要求的提升,就意味著傳統人才并不能夠滿足當下時代的需要,舊的人才培養方式必須要予以革新,重新擬定新的工作任務。由于產業結構的轉變,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很少能夠進行調整,而人才培養的效果也并不盡如人意。智慧物流的產業發展下,將會形成多樣化的細分工種,而高職院校并沒有根據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而進行轉變,一些高校在特色專業的構建層面仍舊不足,因此,物流管理專業想要得到更好地發展,就需要適應時代需求,培養出智慧物流的新時代人才,讓這些人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但從目前來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比較滯后,發展還不到位。

(二)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重商輕技”

智慧物流的發展從本質上而言,是技術發展所引起的傳統物流產業的變革,其中常見的技術有:可穿戴設備、無人配送、視覺盤點等等,而這些前沿的技術,正在被當代的智慧物流企業所應用。技術應用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物流人才的必備能力。但是,物流人才的培養應區別于物流大數據分析師、數據工程師等人才的培養。因此,在當代,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更多的是需要在管理能力層面的培養,如果缺乏相關的能力、技術,或者思維沒有得到拓展,就會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問題。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知識不夠先進,也是阻礙智慧物流領域人才培養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阻礙智慧物流人才培養發展的重要因素還有教師層面的因素,當下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自身的知識體系比較陳舊,實踐能力比較落后,因此,導致學生技術方面不強。而高職教師本身很少是源自企業的,并且校企合作所形成的教師培養的人數也是極為有限的,學校設備陳舊,教學資源不足等諸多問題,正在阻礙智慧物流的持續發展。

三、智慧物流人才培養規格的再定位

《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的出臺,可以成為智慧物流人才培養標準的核心文件。要求當代智慧物流人才具備一定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養。此外,智慧物流人才培養還需要凸顯一些新型的知識技術,比如:大數據、物聯網等等,利用這些新型的技術提升物流效率,解決物流問題,突出物流人才的綜合素質。達成智慧物流人才層面的培養,此外,還需要關注智能化、信息化層面的技術應用與融入。

(一)信息化應用能力

物流信息化作為現代物流的基礎性內容,強調了信息化能力的應用。在操作層面需要對物流管理系統有一定的掌握,能夠對資源計劃系統、供應鏈系統等系統有一定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二)智能化操作能力

在智慧物流產業發展過程中,多種智能設備的出現,本身在人力減少層面有著較強的幫助,在作業的效率層面也有了較強的提高,在未來社會中,少量人工操作智能設備完成工作成為可能。而這些智能設備包括:無人機配送、自動立體倉庫、智能分揀設備等等。這些智能設備的應用和操作,是當代智慧物流產業工作人員所必備的技能。

(三)供應鏈協調與管理能力

智慧物流的產生,意味著產業進入了供應鏈管理的時代,而由此所形成的人才需求缺口是非常大的,智慧物流的人才是需要具備較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組織、協調等綜合素質的,否則,將不能更好地滿足智慧物流產業的需要。

四、物流管理專業轉型與人才培養再定位的路徑

(一)接軌國際標準,基于《悉尼協議》框架轉型物流管理專業

在智慧物流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技術技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中國想要快速的進行此方面的人才儲備,就需要借鑒國際上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悉尼協議》是為三年制的人才培養認證而擬定的,面向的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從根本上而言,這一協議的構建,本身也推動了中國“一帶一路”模式,形成了國家化的智慧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悉尼協議》的認證標準是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的,其制定的一些標準和程序,也從根本上構建出了物流專業的模型,《悉尼協議》堅持以“學生為核心”的目標,持續改進傳統物流業人才培養的不足,積極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方案,更強化了信息層面的應用,協調和管理了學生的能力培養,構建出新型的培養標準,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技術發展空間。

篇7

在消費電子領域,便攜消費類產品因進入廠商眾多、用戶需求變化快速等因素導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企業利潤一降再降,整個供應鏈從研發、采購、生產、備貨一直到銷售渠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使微薄的利潤消于無形。對于在市場上拼得頭破血流的廠商來說未來之路應該怎樣走呢?從今年六月“深圳(國際)集成電路技術創新與應用展”上與會人員關注的熱點我們發現,圍繞智慧家庭的相關產業或將成為中國消費電子制造廠商們的下一藍海市場。

所謂智慧家庭,是指綜合了計算處理、網絡通訊、感應與控制等技術,將家庭里的電器設備的控制、信息交互甚至消費行為等家居生活有效結合起來,以創造出高效、舒適、安全、便捷的個性化家居生活。目前很多傳統家電廠商已經在家用電器智能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創新,無論是智能電視、智能冰箱還是智能洗衣機,因此有不少消費者認為智慧家庭無非就是這些功能多一些的家用電器設備的組合,實際上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智慧家庭的特點一是涵蓋范圍廣,除了常用家電設備外還包括照明系統、監控系統、三表計量、供水供暖甚至開關插座等等,另一個特點這些家用電器和系統將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設備,而是彼此之間可以利用無線通信進行交互,用戶用手機或者電腦等智能終端設備可進行各設備信息的采集與控制,當人不在家時還可通過廣域網進行遠程控制。智慧家庭產業將給廠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有機構預測我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預計2015年將達到1240億元,因此國內一些相關企業如安防、家電包括電信運營商等都在爭相發力智慧家庭市場。

從技術層面上看,傳統電器廠商首先應著眼于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進行產品設計,從產業鏈生態系統入手,打破過去封閉的應用與開發環境。近年來包括WiFi、ZigBee、藍牙、NFC等短距離無線技術日益成熟,為家用設備實現局部組網奠定了基礎,如ZigBee在燈光控制、門禁系統、抄表應用中,WiFi在電視、空調、冰箱中等等都已得到大規模應用。對于設備制造商而言,未來產品開發除了在功能、外觀上創新以外,采用什么樣的通信協議以及如何將通信模塊與主系統集成在一起也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篇8

很多物流人覺得這幾年來物流行業越來越不景氣了,每年都有下退的趨勢,但是其實物流行業還是很有發展空間的,那么你知道物流行業升職空間怎么樣嗎?小編就給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1】物流行業升職空間怎么樣

物流行業升不升職,跟這些有關:

一.做事的能力

除了本職工作以外,其他處理事情的能力是否出眾。首先自己的本職工作要能出色的完成才可以,不能說連自己的工作都無法完成的人想升職加薪?是不是有些異想天開了。再者說,就算你其他的方面做的面面俱到,也只能說你心思沒有放正,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才是其他的能力,例如待人接物,處理危機的能力,這些體現的是一名員工的綜合素質能力,如果本質工作完成的好,其他方面又沒有大問題,那么這個人一定會很出色,被領導器重是遲早的事情!

二.領導組織能力

有這么一類人他們做工作非常出色,但是讓他們領導或組織事情卻總能出點亂子,這類人就不適合升職,屬于技術一類的員工。想要升職必須要有很好的統籌能力,在員工中威信很高才可以,如果說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厲害不算什么,那么一個人解決一個團隊的問題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這樣的人才能讓其他人信服,能夠解決它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團隊中樹立至高無上的威信,這樣的人領導不升職才是領導真正的損失!

三.獲取資源的能力

一家公司想要真正的做大做強需要大量的資源,一些人想要一直上升也需要龐大的資源,資源的堆積能幫助一個人快速的提升,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現代職場升職也是同樣的道理。

想要快速升職,你的資源要豐富,沒有資源怎么辦,靠積累,靠維護。怎么做?看你的能力了,領導一般喜歡獲取資源能力強的下屬,不僅對自己有幫助,對公司也有很大的益處,所以如果你有很好的獲取資源的能力,那么,你必定能一飛沖天,升職加薪不再是夢!

【2】物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趨勢一:大數據的應用,智慧物流是發展方向

大數據作為國家戰略,“十三五”期間將受到政策重點扶持,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要求在政府層面推動大數據應用。在物流行業等需求推動下,大數據產業迎來年均接近90-100%的增長率,市場規模將達百億級別,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物流將是現代物流發展方向。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順應“互聯網+物流”趨勢崛起的貨超多等新興服務平臺已經能夠實現車貨智能匹配、貨物狀態實時跟蹤、精準貨物推薦等服務功能,注冊用戶、交易數量等業務指標也隨著大數據產業發展呈現翻倍增長態勢,向著生態化智能化產業鏈的目標發展。同時,對于“大數據”技術的充分應用,物流路線、選址及倉儲等,都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從而達到即時服務的終極目標。

趨勢二:三方物流普及,供應鏈應運而生

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三方物流公司,在過去幾年發展迅速,其一是規模效應明顯,成本低;其二是在選址、庫存管理、精益生產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多的靈活性;其三是使得公司能夠集中于它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下游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情況下,三方物流公司開始參與到客戶更多的業務環節,服務范圍逐漸擴展,從合同物流走向物流金融、虛擬生產等拓展,即為供應鏈物流。

供應鏈物流發展特點:

特點一:發展空間巨大。中國物流現狀落后,但經濟的轉型、升級倒逼物流行業快速發展,從第三方物流的滲透率看到,我國物流業發展空間的巨大。

特點二:贏利點有望增加。目前,部分物流公司開始涉足物流規劃和信息服務,但目前僅僅是探索階段,并未給公司帶來高額回報。展望未來,信息和規劃有望成為供應鏈公司的兩大新增盈利點。

趨勢三:物流行業將迎來政策的春天

如果物流運行更有效率,則成本有足夠的下降空間,因此物流業能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促進經濟提質增效。這使得政府更加重視和推進物流業的發展,以下從宏觀和政策層面做出簡單解析:

宏觀層面解析:國家陸續提出了跨區域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等一系列區域經濟規劃,利于跨區域物流的發展。

政策層面解析:自2013年3月至今,多個政府部門已多項文件,有綜合性的指導意見,也有專項性的信息互聯、績效考核、稅收改革等,凸顯政府決心。

趨勢四:規模化、科技化、專業化將是趨勢

物流行業既有的粗放式增長和服務簡易化不可持續,也無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改變發展方式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因此,《規劃》積極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也明確了要完善法規制度和規范市場秩序,我們認為物流行業將進入一個兼并收購期,利于我國物流市場結構逐步從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零而不亂、散而有序”的新業態:

生產企業

效率較高的內部物流逐漸獨立,演變為專注于某個產業的三方物流公司;而效率不高的內部物流逐漸被淘汰,外包給三方物流。

物流企業

不規范或經營不佳的公司被淘汰,此外還能承接部分生產企業的外包業務,網絡型、高效率的物流公司將獲得兼并收購和承接市場份額的發展機會。而專業化體現在子行業運輸的專業性。因此,為鼓勵無車承運物流創新發展,加快完善與新經濟形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提升服務能力,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交通運輸部在全國開展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有利于去掉運輸的中間環節,提升物流行業效率,降低空駛率,減少運輸成本。

【3】未來幾年物流行業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網購電商的崛起,物流行業也在飛速發展中,物流行業已經成為了經濟重要的增長級,滲透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每一步當中,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篇9

【關鍵詞】虛擬企業 經濟 特征 相互關系

一、相關概念

(一)專長經濟

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單純是規模與價格的競爭,最根本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競爭,競爭的實質是看誰能贏得持續的領先優勢。這就要求企業以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作為長期制勝之本。而這正是虛擬企業所強調的,也是這種形式的企業能夠賴以生存的關鍵所在。

簡而言之,專長經濟就是依托專長作為核心來發展的經濟模式。

(二)長尾經濟

長尾理論生動而形象地反映了我們的經濟和文化,正在產生從為數較少的主流產品和市場(需求曲線的頭部)向數量眾多的狹窄市場(需求曲線的尾部)轉移的現象和趨勢。其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所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銷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智能經濟

在智能經濟時代,將人的智慧轉變為電腦軟件系統,通過電腦網絡下達指令物理設備,物理設備按照指令完成預定動作。分析表明,智能與智慧是不同的概念,智慧僅僅是存在于人的大腦中的思想和知識,而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識轉化為一種行動能力。智能家庭、智能企業、智能城市、智能國家、智能世界構成智能社會的不同層面,而且包括智能環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政府、智能醫療構成智能經濟的不同領域。

二、虛擬企業的經濟性特征的相互關系

(一)集成經濟是對專長經濟的整合

企業通過把非核心能力的業務外包,減少在這些非核心能力的資源和精力的投入,甚至利用其它合作聯盟企業的力量去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這樣情況下的能力必然也是自己企業的專長,而且由于專門技藝的提高,以及在專注于這個領域的信息收集,往往能夠更加好的壓低成本,從而形成成本優勢,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和利潤。

而且專長在合作企業的環境中不僅使自身得到重視,還能夠使合作的各方受益,因為自己的核心能力得到提高,也是聯盟中其他企業依賴和利用的非核心能力,從其他其他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也通過與自己合作,有了更大的競爭優勢。

這個合作的過程,正是集成經濟和組織經濟的體現,每個在聯盟中的企業在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共識下,將自己的核心優勢貢獻出來,并非處心積累地使自己做的大而全,企業間相互利用對方的互補性資源以彌補自身資源、能力的不足,這使得其中所進行的每個環節、各項工作都達到最優,并通過整合使原來的工作因為良好的配合而更加完善,從而合作的價值能夠得以體現,最終使企業在合作中實現超越自己單獨能夠做到的效益。

并且這種集成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有機的結合,可以說通過這些專長的集成,超越了以前這些企業單打獨斗的效益的相加,實現了1+1>2的效益。

總之,集成經濟和專長經濟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實則上是虛擬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必然會體現的兩個方面,從局部看,是專長經濟,從整體上看,是把專長集成在一起的集成經濟。

(二)長尾經濟是通過集成各種針對小眾群體的專長形成的規模經濟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信息的傳遞遠沒有現在來的迅速低廉輕松,信息的傳遞往往只能在特定范圍通過特定渠道傳遞,因此消費者難以尋找到完全符合自己的個性化需求的產品,相應的,商家也不怎么敢冒風險去做這種小眾生意,即使有訂制產品的存在,可是滿足消費者個性的東西往往是少數的,但是,這部分的小眾群體的需求加起來并不是小數,就像在線音樂下載排行10萬名以后的那些歌,在任何一家最最專業的唱片店都找不到,每月下載次數只有幾次、幾十次,加起來卻占了所有下載次數的15%;在線DVD租賃銷量占末尾21%的碟片在任何一家線下碟店都找不到,過去因為信息交流無法集中在一起的小眾消費需求,因為互聯網為首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極大發展,可以聚集成一個無法忽視的經濟規模。最典型的就是谷歌推廣了,在過去廣告是小型商戶所不敢想得,但是谷歌提供了一個讓他們集成的平臺,讓他們這種小眾產品廣告能夠精確的投放到他們的目標客戶群體身上,千千萬萬的小商戶集成后所產生的規模經濟的威力,直接使谷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企業。

(三)智能經濟是信息化、科技化、自動化的專長經濟集成后的表現

篇10

包裝進入物流系統之中,這是現代物流的一個新觀念。而包裝作為物流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與運輸、保管、搬運、流通、加工均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包裝本身就是物流信息的載體之一,在現代物流信息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包裝上的標記、說明、條形碼等都是物流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所以,如何從包裝設計的角度來合理有效地提高物流各個環節的生產率,已經成為包裝設計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CPS是英文Complete(整體)、Packagjng(包裝)、Solutions(解決方案)的縮寫,意思是整體包裝解決方案,是國際流行的包裝服務新概念。

事實證明,電子商務及快遞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拉動我國內需的重要抓手。近幾年來,電商物流園區、快遞物流園區越來越多地出現,此類園區整合了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將物流資源統一管理,形成城市共同配送。企業的日常管理、盈利模式、成本控制,都需要融入信息化技術,達到企業管理架構的扁平化,管理內容的飛速傳遞。一般來說,信息化程度越高,企業發展就越合理。榜樣企業,都是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

物聯網的發展

將引發一場物流業革命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是21世紀最受關注的產業之一。

企業基于物聯網技術,改變傳統粗放型的冷鏈物流管理模式。一是通過信息智能化提高管理能力,從感應器分析、加工和處理有意義數據,適應不同用戶需求,完成供應鏈上下游流通環節的保護。二是制定技術規范。要求各類有包裝貨物,都要在包裝上印制規范的條形碼,安裝電子標簽。無包裝貨物,也要配有相應的識別標志。

政策層面,隨著寬帶電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四網合一”的提出,國家不斷加大對冷鏈行業的投入,現代物流突破長距離冷鏈應用的局限性。可以預見,未來信息化的物聯網企業必然將在冷鏈物流行業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倉儲物流跨入物聯網時代。

整合產業鏈的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當中的一個重要技術組成部分,其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

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詳細而言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RFID標簽是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溫、壽命長,體積小、讀取距離遠、數據可加密存儲和批量讀取,并可識別高速運動的物體等優點。近年來,RFID技術在倉儲管理上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目前主要的應用模式是倉儲管理和物流跟蹤管理。RFID技術應用優勢,這里無需多言。但是,0.5元/只-2元/只的成本,對于使用量超大的企業,要為此付出巨額RFID采購成本。為了降低應用成本,RFID物聯網技術、紋理防偽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及對互動營銷模式的設計首創研發了“無閱讀器手機讀取RFID信息的方法(專利號2012100787446)”、“無閱讀器手機讀取RFID信息的物聯網系統(專利號2012201114218)”,大大降低了RFID物流管理系統的應用成本。即利用一個RFID標簽來管理一箱貨品的方式降低管理成本。而小包裝貨品則利用可與RFID進行相互對應的二維碼標簽來完成。

供應鏈信息集成

供應鏈方面,部分物流公司在自身的供應鏈服務基礎上開展供應鏈金融等業務,尋求新的增長點。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一些物流公司已經向B2B(Business To Business)和O2O(Online To Offline)等模式轉變。這些轉變將會成為今年的大趨勢。可以預見,這些轉變可以提升行業整體效率和盈利水平,行業馬太效應初現。供應鏈信息集成-建立區域性供應保障體系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是我國流通的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體系改進的新思路。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物流及包裝企業在這方面的功能還不強。在增值服務領域淘金,將是未來物流和包裝企業提高利潤的重要途徑。現代物流被譽為“降低成本的最后邊界”。

由傳統單一包裝物流向規模化的第四方物流包裝轉化

包裝企業由“傳統單一包裝產品”向“規模化的第三方包裝”轉化。

第三方物流包裝,即將產品的物流與包裝委托給專門的物流包裝企業完成。這是當今世界物流包裝的發展趨勢之一,把公認的物流包裝這一第三利潤來源,交給產品生產企業是明智之舉,我國第三方物流是在整體物流水平較低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電商企業自建物流實際是在彌補電子商務物流的短板,是在現有第三方物流無法滿足其發展需求的情況下的戰略選擇。

所以包裝與第四方物流的整合與合作便成為未來的高端搶占先機的重點所在。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第四方物流的提出整合了諸多現代管理思想。從本質上講,“第四方物流供應商”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

智慧物流一站式服務平臺

電子商務物流又稱網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聯網技術,旨在創造性地推動物流行業發展的新商業模式;通過互聯網,物流公司能夠被更大范圍內的貨主客戶主動找到,能夠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拓展業務。

所謂“四網一體”,打造智慧型第三方物流體系平臺、多式聯運轉平臺和電商物流產業示范平臺,以及全國的信息化網點可視化布局平臺。

物流行業觸網趨勢明顯。綜合性物流企業成為發展趨勢,采用智慧物流一站式服務平臺。在現有物流業態基礎上,建立一個開放、共享、社會化的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化平臺,從而在未來我國任何一個地區的物流節點都能夠通過平臺實現可視化管理和運營,并且在保證按時到達的基礎上做到服務提升。

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開放、透明、共享的數據應用平臺,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各類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最終促進建立社會化資源高效協同機制。多式聯運是將不同的運輸方式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連續的、綜合性的一體化貨物運輸,以實現貨物整體運輸的最優化效益。

掌握了信息就相當于掌握了發展的機遇,在這種趨勢下,利用4G移動網絡技術,在網絡上整合中國物流資源信息是急需發展的領域。

對于物流企業的發展來說,信息技術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的戰略制定和企業管理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的戰略制定方面,去哪里設點建倉,組建物流網點,都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數據分析,以力求精準。其次要做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具體表現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

互聯網下一個被挑戰的會是誰,第三波是物流的重構

2012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達3650億元,比上年增長38.6%;我國物聯網市場呈現出“中間強兩頭弱”的格局,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組成的物聯網三層邏輯架構中,網絡層現有技術儲備基本能夠滿足需求,而感知層和應用層則相對薄弱,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技術概況:射頻識別技術取得突破;云計算逐漸成熟;國內技術水平仍顯薄弱。

發展趨勢:技術與標準國產化;運營與管理體系化;惠及民生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逐漸形成。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

智能物流的未來發展將呈現出智能化、一體化和層次化、柔性化與社會化的特點,更加突出“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同時在物流作業過程中,將實現決策的智能化,運輸、存儲、包裝、裝卸等環節的一體化。

立式物聯網智能回收箱開辟電子廢棄物交投新途徑;智能化物流系統的使用,不僅可以大大減少人工搬運量,同時也提高了出庫速度和準確率。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代物流已成為重要產業之一。而現代物流的發展,將帶來海量的數據處理需求。“處理這些數據,‘云計算’是最合適的選擇。”對于為何要將物流與云計算“聯姻”,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建設虛擬大物流信息平臺,同時,結合物流網絡分布集成、運輸路徑合理化等模型,構建面向智能物流虛擬與實體智慧互聯云服務平臺,實現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采集等十大智能化運營服務體系。

建立開放的物聯網平臺

移動互聯網時代重要表現之一就是物聯網平臺的應用。海爾針對互聯網時代,重點推進用戶體平臺,即配送平臺。這個配送平臺需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支撐,因此,建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標準,同時能有一個驅動機制來推動大的企業建立開放的物聯網平臺,為全社會提供價值,這對整個經濟的轉型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會起到非常大的推進作用。

信息中心將解決目前物流市場存在的三個問題

“首先是信息不對稱,解決車源、貨源信息傳遞不及時、不匹配等問題,這樣就避免增加了過多的成本。”信息中心還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比如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貨車空駛率等,這樣就大大提高了物流企業和車輛的對接率,從而更快地提高運輸效率。

物品碼破解電商大物流瓶頸

物品編碼技術在電商供應鏈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一是編碼首先是要給參與方提供一個全球唯一的編碼身份證標識;二是通過身份標識實現精準的數據采集;三是實現數據共享,例如GDSN,全球數據同步的網絡,通過這個網絡,實現零供雙方基本信息的描述一致,便于零供雙方在GDSN這個平臺上獲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實現整個供應鏈信息傳遞的暢通。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點

信息化。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

網絡化。物流的網絡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趨勢。

智能化。智能化是建立在物流信息化、網絡化之上的一種高層次應用。

借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包裝物流成本

信息是現代物流的中樞神經。“用信息技術提高物流業發展水平是一個戰略方向。”鼓勵企業和企業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物流信息平臺的對接、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包裝設計將直接影響物流活動的生產率,沒有合理而科學的包裝將零散的商品成組化和信息化,就沒有現代的物流系統。

目前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成為物流發展的一大主體,物流與電子商務結合更快地促進了包裝信息化的進程。如物流信息收集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存貯的數字化、電子訂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均需要產品包裝走向信息化,將自動識別系統、條形碼技術適當地應用于包裝上。物流的自動化,如條碼/語言/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貨物自動跟蹤系統都需要在包裝上有明確的標識及可以識讀的信息碼才能實現。二維碼技術正逐步用于產品的包裝上。當然,目前直接在包裝容器上印制機器可識別條碼技術的完善,會給包裝產品信息化帶來極大的便利。美國國際安全運輸協會通過軟件對產品的結構和運輸過程中產品損壞機理進行全面的分析,找出產品設計及包裝方案設計中的不足之處,以此降低產品的成本,同時提高外包裝對產品的防護能力,“如何尋求適度的包裝”以及“ISTA認證標準”等方式和削減退貨來降低企業的銷售物流成本。

RFID集裝箱電子監控系統是以集裝箱為跟蹤目標的一種物聯網,它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集裝箱監控網格。集裝箱電子標簽監控系統實時記錄集裝箱運輸中的箱貨、流信息,以及相關的安全信息,結合全球網絡環境實現集裝箱物流全程實時在線監控,以提高集裝箱物流全程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

我國物流包裝成本節約空間相當大,降1%即可產生250億元的效益!如果能達到國外的先進水平,就可節約3600億元!

現代運輸包裝技術解決方案

當前,物流包裝成為包裝學術界一個非常熱門的最新研究方向。運輸成本在整個物流系統中所占比重很大,大概占物流總成本的35%~50%,占商品價格的4%~10%,顯然,運輸成本的有效控制對節約物流總成本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包裝物流智能型包裝解決方案

(1)RFID倉儲物流管理系統解決方案(RFID-GPS組合技術);(2)三維碼云標簽(我國首創的專利技術);(3)包裝物流驅動型裝柜軟件升級新技術(專利技術);(4)電子包裝低碳標簽;(5)微傳感器標簽、多角度防傾斜標簽、防跌落標簽、防震動標簽、振動顯示標簽、溫敏濕敏標簽。

托盤池共用系統是包裝物流新模式

綠色物流托盤集成技術解決方案:包裝容器的集裝化、單元化、信息化、標準化;托盤池共用系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戶由原來的買托盤轉變為租托盤,有了托盤共用系統后,托盤到了終端用戶,由共用系統的附近機構管理回收,另轉共用易反復來回使用,使托盤效能盡其發揮,物其所用。有了托盤共用系統,才能實現電子信息化的管理,才能有物流鏈的吻合對接,如無線標簽(RFID)在現代物流包裝的應用等。

技術方面,如高質量長壽命的托盤/周轉箱等產品的設計、制造技術和工藝、電子標簽(RFID)及物聯網技術應用、商業智能系統等。這些技術有共性,在本行業和相關行業都能得到推廣應用。

商業模式方面,是一種典型的共生共贏型模式。未來的格局可能會呈現與金融行業和移動通訊行業相似的情況。珠海格力電器公司供應商使用共用系統,不良品率由10,000PPM降至1000千PPM,效果非常明顯。北京物美租用了共用托盤,應用效果顯著,客戶評價很好:裝卸效率提高了10倍,貨損減少了80%,大量降低了成本。

整體提升倉儲空間利用率

提升現有主要產品的堆碼高度,整體提升倉儲空間利用率20%;物流容器標準化,提高利用率水平;創新物流模式,減少物流中間環節。提高倉庫和運輸工具的空間利用率來降低運輸成本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物流過程。為最大程度地提高倉儲物流效率,需要提高運輸工具、包裝容器(托盤)、包裝、產品之間的尺寸配合包裝,因此需要確定物流模數和產品包裝制造基礎模數,實現物流過程包裝容器的標準化。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上海港務集團)、UAP倉儲管理系統。

條碼在配送管理上的應用

條碼在配送管理上的應用可以分為三類,即類別管理、批次管理和單品管理。類別管理是一維條碼的典型成功應用之一;條碼技術是一門有相當歷史的自動識別技術,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高度成熟的條碼技術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二維碼又稱二維條碼,它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是所有信息數據的一把鑰匙。在現代商業活動中,可實現的應用十分廣泛,如產品防偽/溯源、廣告推送、網站鏈接、數據下載、商品交易、定位/導航、電子憑證、車輛管理、信息傳遞、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其中主要代表就是SYMBOL公司的PDF417二維條碼技術,它具有高于一維條碼數十倍的容量和極高的糾錯率,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很快得到推廣應用。這種條碼一方面可以起到防偽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錄入差錯的出現,對于提高系統運作的效率有相當大的作用。條碼還提供了信息反向流動的渠道,例如,對于生產廠家來說,銷出的產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利用條碼快速將相關信息返回,這是信息反向流動的一個典型應用。條碼在這里直接創造了新的信息價值。真正實現了產品的防偽、防竄貨、追溯的功能。

物流驅動型包裝設計創新方案

采用物流驅動型包裝設計創新方案,不僅可以優化現有尺寸瓦楞紙箱的裝載,還可以對現有瓦楞紙箱尺寸和內裝物排列進行優化。裝載優化算法:物流驅動型包裝設計創新方法,PLUS系統不僅在托盤和集裝箱裝載優化算法上較國際最先進水平有了大量的突破,而且集合了包裝設計的豐富功能。

物流驅動型瓦楞紙箱幾何設計功能包含瓦楞紙箱尺寸優化和內部產品排列優化,這兩種功能都能為用戶生成信息量豐富的報告,以此作為其設計的參考數據。PLUS系統會對這些排列方式的瓦楞紙箱進行裝載設備的裝載優化,這些瓦楞紙箱設計優化功能在以往的物流包裝軟件中屬于缺失的部分,PLUS系統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未來宏觀配送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應用,社會大配送系統的動態調度,動態儲存和動態運輸將逐漸代替企業的靜態固定倉庫。這種動態倉儲運輸體系借助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充分體現了未來宏觀配送系統的發展趨勢。例如多維仿真技術在配送路線、車輛調度的規劃上就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優勢。仿真軟件將憑已嵌入的算法和專家經驗庫,結合操作者的實際需求,選擇最優配送方案。在屏幕上,操作者可以觀察不同的場景,通過不同的配送需求對各種配送方案進行評價。英國一家公司采用三維仿真系統對擬建的一條汽車裝配線及其相關的倉儲輸送系統進行了虛擬仿真,經過不斷完善和修改,最終的系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仿真軟件的開發者們也繼續在提高軟件的水平,最新的軟件通過四維(x、y、z,時間)設計,使得系統更加接近現實世界。更加復雜的軟件傾向于軟件不但在設計時是一個很好的幫助,也成為一個操作控制工具。